henan-hebei or henan-jiangbei? emending the name of a surveillance commision circuit recorded in the...

15
访 至元 道之 江北 本文 名为 江北 道廉 访 的变 无法 使 记栽 监察 访 肃政廉访 监察 百官 肃政廉访 汴梁 北河南 北河 设河 按察 政廉访 政廉 访 文描 述元代肃政 访 成立 北京 监察机 成立过程 三重法 后收 元代 监察

Upload: nankai

Post on 04-Feb-2023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 元史 百 官 志 》 、 《 元史 地理志 》 勘 误

马 晓 林

内容 提要 : 提刑按察 司 ( 肃政廉访 司 ) 是元朝 的监察机构 , 共有二 十二道 。 河北 河

南道始设于至元六年 ( 而此道之名 称 《 元史 百 官志 》 、 《 元 史 地理 志 》 记 栽

的 却是 江北河南 道”

河 南 江 北 道”

。 本文认为 河 北河 南 道从未 改 名 为 江北河 南 道 。

这一观点 可 以得 到 元 代 公文 、 史 志 、 碑传 、 石 刻 等 大量 史料 的 支持 。 河南 道廉访 司 辖

区 、 治 所的 变化,无法证 明 江北河南 道的 存在 。 史料 中 出现

江 北河 南道”

的 情 况,

是奉使宣抚 ,

二是记栽讹谖 。 《 大元官 制 杂记 》 、 《 元史 ■ 百 官 志 》 、 《元 史 地理 志 》 等

志 书记栽的 名 称有误 。

关键词 : 《元 史 》 监察 河南 河北道 肃政廉访 司

问 题缘起

肃政廉访司是元代的地方监察机构 。 《元史 》 卷八六 《百官志二 肃政廉访 司 》

胪列了二十二道 , 其 中有 :

江北河南道 , 汴梁路置 司 。

日 本学者丹羽友三郎 曾提 出 , 《百官志 》 误 ,

江北河南 道”

当 为“

河北河南

道”

。 元世祖至元六年 ( 始设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 至元二十八年 (

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 故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改为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

然而 , 丹羽氏在后文 描述元代肃政廉访 司 系 统成立 以 后 的全貌 时 , 却仍然采用 了

《百官志 》 的说法,

① 北京 , 中华 书局 年点校本,第 页 。

② 〔 日 〕 丹 羽友三郎 : 元代 ; :扫 !于 地方监察机构 成立过程 原载 《三重法经 》 第

号 ( 年 月〉 , 后 收人 氏著 《中国元代 监察官制 》

, 东京 , 髙 文堂 出 版 社,

年,

第 —

1 5 2

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百官志》 的记载似乎难以轻易否定 , 因为 《元史 地理志 》 河南江北行省条下

也载有“

河南江北道 肃政 廉访司”

这一 名称 , 而 《大 元官 制杂记 》 的 记载也 与

《元史 百官志 》 相同 。②

《大元官制杂记 》 是元代官修 《 经世大典 》 的一部分 , 具

有很高的重要性 、 权威性 。 因而 ,学者涉及元代肃政廉访 司 的 , 多从

江北河南道”

之说。

至于河北河南道何时改为江北 河南道 ,不见于记载 。 郝 时远 《元代监察机构设

置辑考 》一文提出 了

一种观点 :至元二十九年 ( 四 六月 , 河南江北行省正式成

立, 治汴梁 ,

七月,河北河南道廉访司 还治汴梁 ,

可能就在这 时 , 河北河南道改名

为江北河南道”③

。 也就是说 ,改名 可能是 由于河南河北道的辖 区 、 治所的变化 。

笔者在爬梳了各类史料之后 , 却倾 向 于认为 , 河北河南道从未改名 为江北河南

道, 《元史 百官志 》 、 《地理志 》 的记载是不对的 。 下面详述之 , 以就教于方家 。

二 河南 河北道 ( 河北河 南道 )

若按郝时远先生的 观点 , 至元二十九年 ( 七月 以后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

司就改名 为江北河南道 。 这一推测与许 多文献记载不符 。

首先 , 《元史 》 中 ,

河南江北道廉访司”

仅在 《百官志 》 、 《地理志 》 分别 出 现

次 , 而“

河南河北道廉访司”

在本纪 出现 次 、志 中 出 现 次 、 列传 中 出现 次 。

详见表 。

其次 , 《元典章》 卷七 《吏部一 官制一 职品 内外文武职 品 正三品 》 胪列“

各道肃政廉访使”

时明载“

河南河北”

道 , 并用小字标 出 治所“

汴梁”

。 这一记

载反映的是 《元典章 》 成书 时——

即仁宗英宗朝 的情况 , 说 明此时是河南河北道而

不是河南江北道 。

再次 , 《元典章》 的元贞二年 ( 十月 、 大德三年 ( 十月 、 大德十年

十月 、 大德十年 ( 十一月 的 件公文中也都出现了“

河南河北道廉访

① 《元史 》 卷五九 《地理 志二 》 ,第 页 。

② 《大元官制杂记 肃政廉访司 》 , 北平 , 文殿阁 书庄据广仓学宭丛书重 印本 , 年 , 第 页 。 另参辽

宁图书馆藏文廷式抄本 , 《罗 氏雪堂藏 书遗珍 》 第 册 《经世 大典辑 本二卷 》 ,北京

,全国图书馆缩微

文献复制 中心 , 年 , 第 — 页。关于经世大典辑 本流传情况 , 参 〔 日 〕 渡边健哉 《 〈 罗氏雪

堂藏书遗珍 〉 所收 〈经世大典辑本 〉 《集刊东洋学 》 第 号(

年 月) 。

③ 郝时远 : 《元代监察机构设置辑考 》 , 《中 国 民族史研究 》 第 辑,北 京 , 中央 民族学 院出 版社 ,

年,第 — 页 。

④ 《元典章 》 卷七 《吏部 一 官制一 职品 内外文 武职品 正 三品 》 ,

北京,中 国广播 电视 出版社影 印

元刊本,

年,第 页 。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司”

河北河南道廉访司”

。 (参见表 《元典章》 所收录的 是上行下达的公文 , 官

署名 称是断然不会写错的 。 元代有“

刷卷”

的制度 ,即监察官员 审查公文, 廉访司

即有刷卷的职责 ,所以吏员在公文中书写官署名称不可能不谨慎 。

另外 , 元人文集 、 碑记 中亦散见不少“

河南河北廉访司”

任官的材料 , 多数名

姓俱备 。

下面将笔者所见元 中后期的各类资料以时间顺序加 以列举 , 见表 。

表 河北河 南道肃政廉访司 统计表

时间 官署名 官职名 人名 资料来源

元贞二年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 尚文 《元史 》 卷

一七〇 《 尚 文传 》, 第 页

元贞二年‘

《元典章 》 卷二八 《礼部一 ■ 礼 制一 朝 贺 军 官庆贺

河南河北廉访司十月 事理 》 , 第 页

大德三年一河北河南廉访使陈天祥 《元史 》 卷一六八 《陈天祥传 》 , 第 叫 页

六月

大德三年 《元典章 》 卷五九 《工部二 造作 公廨 军 民 约会廨河北河南道廉访司

十月 宇 》 , 第 页

大德十年 《元典章 》 卷五五 《刑部 十七 杂犯二 纵囚 牢子私河北河南道廉访司

十月 纵配囚 行劫 》 , 第 页

大德十年 《元典 章 》 卷二 〇 《户部六 钞法 挑钞 挑 钞再犯流河北河南道廉访司

十一月 远屯种 》 , 第 页

至大三年河北河南 道廉访 司 《元史 》 卷六五 《河渠志二 》 , 第 页

十一月

至大 四年 《清容 居士集 》 卷 三二 《李 司徒行述 ( 代 作 ) 》 ,四部丛

河北河南道 肃政廉访副使李铨刊本

, 第 页

《黄金华集 》 卷二七 《御史 中丞 赠资政大夫 中 书右丞 上

护军追封平阳郡公谥文靖徐公 ( 毅 )神 道碑 》 , 四部丛

约至大年间丨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使徐毅 刊本, 第 页 ; 《 山 右石 刻丛 编 》 卷 三八 《徐毅碑 》

至正十年二月 立 石 ),

《石 刻史料新编 》 第 辑第

册,第 页上

《燕石集 》 卷一

五 《故集 贤直 学士大 中大夫 经筵 官兼国皇庆元年 河北 河 南 道 肃 政 廉 访 司 掌 书

子祭酒宋公 (本 ) 行状 》 , 北 京图 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

宋本册

,第 页下

① 《元典章 》 卷六 《 台 纲 照刷 》 ,第 ! 页。

1 5 4

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续表

时间 官署名 官职名 人名 资料来源

延祐 五年河北河南道廉访副使奥 屯 《元史 》 卷六 五 《河渠志二 》 , 第 页

正月

《至正集 》 卷五〇 《故奉直大夫 佥河北 河南道 肃政廉访延祐七 年 佥河北河 南道 肃政廉访司事 韩

司事赠 朝列 大夫秘书少监骑都 尉髙 阳郡 伯韩公神 道碑铭七月 居 —

并 序) 》 , 第 页上

《至正集 》 卷六一 《故 奉政 大夫淮 西江北 道肃政 廉访使仁宗朝 (

— 佥河 北 河 南 道 肃政 廉访 司 事赠嘉议大夫礼部 尚书上轻 车都尉追封 恒 山都公谥正肃普

普颜颜公神道碑铭 》 , 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 ,

第 页上

延祐二年至河北河南 道廉 访使 董士 恭 (未 《黄金华集 》 卷二六 《 资德大夫 陕西诸 道行御 史台 御史

至顺兀年赴 ) 中丞董公神道 碑》 , 第 页

至治 、 泰定年间 《黄金华集 》 卷二 四 《宣 徽使太保定 国 忠亮 公神道 第二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使买奴

‘ 秘— 碑 》 , 四部丛刊本

,第 页

泰定 四年 佥河 北 河 南 道 肃 政 廉 访 司 事 《滋溪文稿 》 卷二 〇 《易州李氏角山 阡表 》 , 中 华书局点

李英 校本,

年,第 页

至顺二年河南河北道廉访副使僧家奴 《 元史 》 卷三 五 《文宗纪 四 》 , 第 页

十二月

《 安阳 县金石 录 》 卷一一

《彰德路儒学雅乐 记 》 , 《石刻

后至元五年 亚 中大 夫 、 佥河北河 南道肃政 史料新编 》 第 辑第 册, 第 页上 。 《 中 州金石

廉访司事杜 口 考 》 卷四 《府学 习雅乐记 》 ,石刻史料 新编 》 第 辑第

册 , 第 页下

至正 四年 《滋溪文稿 》 卷一〇 《元故 少中 大 夫江西 湖东 道肃政廉

访使赵忠敏公 (秉正 ) 神道碑铭 》 ,第 页

赵秉正之子 )

至正五年 河北河 南道 肃政廉 访使许从宣、

《至正集 》 卷四三 《鲁斋 书院记 》 ,第 页上

许衡之孙 )

至正二十二年 《 山右石刻丛编 》 卷 四 〇 《河淸记 》 , 《石刻史 料新 编 》

河北 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赵敏扮

二 月 第 辑第 册 ,第 页下

河北 河南道 肃政廉访使何都 兀元 中后期 《元史 》 卷

一九三 《 忠义传一

伯八 传》 ,第 页

赤 ( 伯八幼子 )

佥河北河南 道 肃政 廉访司 事 赫 《圭塘小稿 》 卷一 〇 《元故右丞 相怯烈公 神道碑铭 ( 并

元 中后期斯 ( 镇海五世孙 ) 序 ) 》 ,

三怡堂丛书本, 第 页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从表 中 的实证来看 , 河北 河南道廉访司 (亦称河南河北道廉访司 ) 的 名称贯

穿了整个元代 中后期 ,

一直沿用到了元末 ,不曾更改 。

另外一个导致学者判断“

河北河南道”

改名 为“

江北河南道”

的 因 素 , 可能是

河北河南道的辖 区 、 治所 的变化 。 这种判断有这样一

个思路 : 至元六 年 ( 河

北河南道初立之时辖区横跨黄河南北 , 随着其他道的逐渐分立 , 河北河南道辖 区大大

缩减 , 辖区与原来的名称不再相符 因而改名 。 这种判断能否站住脚呢 ? 下面让我们具

体考察一下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辖区 的变化情况 。

至元六年 ( 二月 , 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始设 ,置司 彰德府 ,

辖 区:顺

天路 、 真定路 、 顺德路 、 铭磁路 、 彰德路 、 卫辉路 、 怀孟路 、 南 京路 、 河南府路 。

至元十二年 ( 六月 , 以山 东东西道 、 河北河南道地里阔远 , 难 以巡历 , 于两

道内 出真定 、 顺天 、 河 间 、 大名 、 顺德 、 广平 、 铭磁 、 冠州 、 ( 思 ) 恩 州 及清沧

运盐之地 曰燕南河北道 。② 被分割后的河北河南道辖区变为 : 彰德路 、 卫辉路 、 怀孟

路 、 南京路 、 河南府路 。

随着元朝军事征伐 向南推进 , 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的辖区 向南扩展 。 至元十年

元军 占领襄阳 , 为继续南征 , 在襄阳设荆湖行枢密院 , 至元十一

年 (

三月 改荆湖行省 , 十二月 荆湖行省移至鄂州 , 襄 阳府改路总管府 。③ 襄阳路很快进入

河北河南道辖区 。 随着辖区 的南扩 ,至元十五年 ( 十 月

,河北河南道治所 由

彰德迁至汴 梁④ 至元二十 七 年 ( 十 一 月 更南 迁 至许州气 至 元二 十八年

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 ,下令将原江淮行省 、 湖广行省辖下 的长江 以北地

区割隶河南江北行省 , 到至元三十年 ( 交割完成。 在此过程中 , 至元二十八

年 ( 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 司 , 至元二十九年 ( 七 月 ,

河北河南道

廉访司还治汴梁”⑦

在河南江北行省境 内 , 有四道廉访司 :河北河南道 、 山南江北道 、 淮西江北道 、

江北淮东道 。 其中 ,河北河南道 的辖 区 , 据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载 , 包括 : 河南

府路 、 汴梁路 、 南 阳府 、 汝宁府 、 归德府 、 襄 阳路 。 而据 《元史 地理志 》 , 除了

上述六个路府 以外 , 还有蕲州路 、 黄 州路 。 这两路在 《大元混一

方舆胜览 》 中属淮

① 《元典章 》 卷六 《 台纲二 体察 察 司体察等例 》 , 第 页 。

② 《大元官制杂记 肃政廉访司 》 , 第 — 页 。

参李治安 、 薛磊 《 中 国行政区划通 史 元 代卷 》 ,上海

,复旦 大学出 版社

,年 , 第 、 页 。

④ 《元史 》 卷一〇 《世祖七 》 ,第 。 页 。

⑤ 《元史 》 卷一六 《世祖 十三 》 , 第 页 。

李 治安 : 《行省制度研究 》 , 天津 , 南开 大学出版社 , 年 ,第 — 页 。

⑦ 《元史 》 卷一七 《世祖 十四 》 , 第 页 。

⑧ 郭声波整理 :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成都 , 四川 大学出版社 ,

年,第 — 页 。 案 , 《大元混

一方舆胜览 》 误作 南江北道”

, 个 中缘 由待下 文讨论 。 名称记载的讹误 , 不影响此处 的论证。

1 5 6

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西江北道 。 据学者研究 , 在行政 区划方面 ,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反映的是大德七年

前的情况 , 而 《元史 地理志 》 反 映的是大德 以后的 情况 。 不过 , 从一些

迹象来看 , 蕲州 路 、 黄州路似 乎没有从淮西江北道改属河北河南道 。 如 明弘治 《黄

州 府 志 》 、 嘉靖 《蕲州 府 志 》 都记载 这两路在 元代 属淮 西 江北道气 至正 十一 年

《 黄州路刘侯兴学记》 是由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使裴思谦篆额的 更直接的

证据是 《至正集 》 丨 载 , 慕完“

擢淮西道廉访副使 , 蕲黄 囚有造伪币及夺人木者 ,屡

赦 , 疑而不释 , 谳而俱释之” ④

。 因此 , 笔者倾向于认为 《元史 地理志 》 记载有误 ,

蕲州路、 黄州路一

直属淮西江北道 。 另 , 《通制条格 》 揭载 了一

件延祐元年公文 , 其

中提到 :

中书省御史 台呈 : 江北道廉访司 申 : 罗 田 县 白 花蛇伤人害畜… …” ⑤ 罗 田

属蕲州 , 方龄贵先生注此江北道廉访司 为河南 江北道 , 依据的是 《元史 地理志 》 。

实际 , 这里 的江北道当是指淮西江北道 。

须特别注意的是 , 《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 《元史 地理志 》 的编纂体例皆 以行省

区划为纲 目 , 标出某肃政廉访司名 的是在其治所的所在地之前 ,也就是说 ,

一旦肃政

廉访司的辖区出现跨省的情况 , 就无法反映出来 。 就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 司而言 , 其

辖区除了河南行省境 内 之外 , 还有 中书省 辖区 内 的 彰德 、 卫辉 、 怀孟 三路 。 史料表

明 , 这三路在元中后期也一直属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辖区 。

民国 《重修林县志 》 卷一 四

《三皇庙碑 》 载 :

延祐五年 ( 戊午 , 前新

运粮提举赵松茂除奉议大夫 、 知 彰德路林州 , 莅政之际 , 律己 以字 民 , 勤力 以治

事 。 越明年 , 庶物渐平易 。 河北河南道宪佥韩从益按履州境 , 覆视诸曹公移 , 殆无废

滞 。

⑥ 根据表 所列石刻 , 我们在后至元五年 ( 彰德路儒学 的活动中见到 了

佥河北河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事杜口”

的身影 。 廉访司 官员 的 职责是到其辖 :各地巡

察 ,因此 留下了踪迹 。 可知彰德路归河北河南道管辖 。

卫辉路的证据是 , 表 所列 《 至正集 》 卷五〇 的记载 , 仁宗延祐七年 (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韩居仁“

按部卫辉”

至于怀孟路 , 表 所列 《滋溪文稿 》 卷一

〇 《赵忠敏公神道碑铭 》 载 ,

(至

元 ) 二十八年 , 诏改提刑按察为肃政廉访 , 起公佥宪河南 。 怀孟有 闲 田 若干 顷 , 民

① 参看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整理者 弁言 , 第 页 。 王慎荣 : 《 〈元史 〉 诸志与 〈经世 大典 〉 》 , 《社 会科

学辑刊 》 年第 期 。 王頸 : 《 〈元 史 地理志 〉 资料探源 》 , 《历史地理 》 第 辑 , 上海 , 上海人民

出版社 , 年 。

② 弘治 《黄州府志 》 卷一 《地理 》 ,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 第 页

。嘉靖 《蕲州府志 》 卷一 《地理 》 ,

天一 阁藏 明代方 志选 刊, 第 页

③ 《 湖北金石志 》 卷一 四,

《石刻史料新编 》 第 辑第 册,第 页下 。

④ 《至正集 》 卷五九 《故 中奉大夫侍御史慕公墓志铭 》 , 第 页上。

⑤ 方 龄贵: 《通 制条格 校注 》 卷二七 《杂令 捕 白花 蛇 》

,北京

,中华 书局

,年 , 第 页 。

⑥ 《重修林县 志 》 卷一 四 《三皇庙碑 》 ,民国二十一年 ( 石印本 , 第 页 。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佃其中 , 窃位方面者夺为 巳 有 , 公复还之于民 。

《元典章 》 载录的 至元二十九年

二月公文中提到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之下有怀孟路分司 。①

总之 , 可以看出 , 河南河北道 的辖区虽然有北部缩减 、 南部扩大的情况 , 但一直

是横跨黄河南北的 。 其辖区南境与长江 尚有距离 , 若改名 为“

江北河南道”

是名不

副实的 。 前文所举的那些任官的实例也证实 , 河北河南道从未改名 。

表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名称 、 治所 、 辖区变迁表②

名称 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起始 至元六年 至元十二年 至元 十五年 至元二 十七年 至元二十八年 至元二 十九年

时间(

二月 ( 六月(

十月(

十一月 ( 七月

治所 彰德 汴梁 许州 汴梁

顺天路

顺德路

铬磁路

真定路

彰德路 彰德路

卫辉路 卫辉路辖区

怀孟路 怀盂路

南京路 南京路(汴梁路

归德府

南阳府

河南府路 河南府路

襄阳路

三 江北河 南道 ( 河南 江北道 ) :

前文虽然澄清了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名称 、 治所 的演变情况 , 但 《元史 百

官志 》 、 《地理志》 中为何出 现“

河南江北道”

, 兹试予解释。

① 《元典章 》 卷四 〇 《刑部二 罪人毋得鞭背 》 , 第 页 。

② 据 《元史 本纪 成宗大德九年 ( 五月 至十月 曾改肃政廉访司为详刑观察司 ,时间短暂

,本 表

中 不予体现 。 另 , 《永乐大典 》 卷二六〇七载 , 至正十六年 ( , 置河南廉访司于沂州 。 这次治 所

的迁移 , 应 与元末 战势有关 , 元末情况特殊 , 本文 暂不讨论 。

1 5 8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響 伊—

河南 河北 道监司 辖 区变 迁 图‘

底 图 采用 《 中 国历史地 图集 元 明 时期 》 , 北京 , 中 国 地图 出 版社,

元代史料 中确 实也有“

河南江北道”

字样 出 现 。 以笔者所见 , 可分 为下列 两种

情况 。

奉使宣抚

奉使宣抚 , 就是朝廷派使臣整理吏治 , 对地方官府实行行政督责的特殊方式 。 业

师李治安先生指出 ,元 中 后期 的奉 使宣抚 共有六 次 : 大德 三年 ( 、 大德七年

、 延祐二 年 ( 、 泰定 二 年 ( 、 至正 五年 ( 、 至 正 十 七年

奉使宣抚也是分道进行 , 其中就有“

河南江北道”

。 我们在 《元典章 》 、 《 宪台通

纪 》 中能看到几件相应 的公文,皆 明载

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六次奉使宣抚 的分道数不尽相同 , 其 中有三次记载 比较详备 。

大德 七 年 ( 分七 道 : 河 南 江 北 、 河 东 陕 西 、 两 浙 江 东 、 江 南 湖 广 、

江 西福建 、 山 北辽 东;

泰定二年 ( 分十 一道 :两 浙 江 东 、 江 西福建 、 江 南 湖 广 、 河 南 江北 、

燕南 山 东 、 河 东 陕西 、 山 北辽 东 、 云 南省 、 甘肃 省 、 四 川 省 、 京 畿 ;

至正五年 ( 分十二道 : 两 浙 江 东 道 、 江 西福 建道 、 江 南 湖 广 道 、 海

① 《元典章 》 卷二三 《户部九 灾伤 赈济文册 》 , 第 页 。《元典 章 》 卷 四 〇 《 刑部二 刑狱 巡检

司狱具不使 》 , 第 页 。 《宪台 通纪 照刷营 田提举司 文卷 》 ,王晓欣点校 : 《 宪台 通纪 ( 外三种 ) 》 ,

杭州 , 浙江古籍 出 版社,

年 , 第 页 。

元代“

河南河北 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北 广 东道 、 燕 南 山 东道 、 河 东 陕 西道 、 山 北辽 东道 、 云 南 省 、 甘肃永昌 道 、四 川

省 、 京 畿道 、 河 南 江 北道 。①

可以看出 , 奉使宣抚“

大体上 以肃政廉访司诸道为基础 , 两个或两个 以上 的廉

访司道合为一道”

。 而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 实际上包括了 整个河南 江北行省的 四

道廉访司 , 比河南河北道廉访司 的辖 区大得多 。

容易混淆的是 , 元人常常使用官署的简称 。 如 , 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 在 同一篇

公文中既被简称为“

河南北道”

, 又被简称为“

河南道”

。③ 而这两个简称 同样适用于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

如前揭 《至正集 》 卷五〇 《故奉直大夫佥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事 、 赠朝列大

夫 、 秘书少监 、 骑都尉 、 高阳郡伯韩公神道碑铭》 , 碑题中“

佥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

司事”

是官职全称 , 碑文 中则简称为“

佥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事”

。 《 南台备要 》 至正

十一

年 ( 公文中胪列廉访司 时也采用 了简称“

河南廉访司”

。 这都是“

河南

河北道”

简称为“

河南道”

的例子 。

河南北道”

也常被作为“

河南河北道 的简称 。 早在元世祖朝 , 肃政廉访司还

被称为提刑按察司 时就有这个称呼 。 如至元十四年 ( 王恽拜官“

河南北道提

刑按察副使”

⑤。 元中后期的例子也见于史料 , 如 《榘庵集 》 卷二 《送殷 良辅序》 称

殷 良辅曾“

佥河南北道肃政司事”

吴海 《 闻过斋集 》 卷五 《元故资政大夫江南诸

道行御史台 侍御史韩公权厝 志 》 称韩准 (

曾任“

佥 河南北 道廉访司

事” ⑦

; 元末人答禄与权 , 也曾任“

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 ⑧

在元代 , 使用简称是很常见的 。 由 于“

河南北道”

河南道”

这两个简称同 时

可用于 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以及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 所 以史料 中出现了混淆 。 不

仅后人难以辨清 , 许多元人亦 出现讹误 。

二)记载讹误

志书 系统讹误

河南河北道廉访司与河南江北行省治所在一地 ,而奉使宣抚又有个河南江北道 ,

① 《元史 》 卷九二 《百官志八》 ,第 页

② 李治安 : 《元代政治 制度研究 》 , 北京 , 人 民出版社 ,年

,第 页 。

③ 《元典章 》 卷五八 《工部一 杂造 杂造物料各局 自 行收买 》

,第 页

④ 《南台备要 沙汰减并 》 , 王 晓欣 点校 : 《宪 台通纪 (外三种 ) 》 , 第 — 页 。

⑤ 《元史 》 卷一 六七 《王恽传 》 , 第 页 。

⑥ 同 恕 : 《榘庵集 》 卷二 《送殷 良辅序 》 , 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

⑦ 吴海 : 《 闻 过斋集 》 卷五 《元故资政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 台侍 御史韩公权厝志 》 ,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

第 页上 。

⑧ 谈迁 : 《 国榷 》 卷六 洪武十一年三月 甲戌”

条,北京

, 中华 书局 , 年 , 第 页 。 《 明史 》 卷一

三六 《答禄与权传 》 ,北京

,中 华书局 , 年 , 第 页 。

1 6 0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二者又都可以简称为河南道 、 河南北道 , 加上河 、 江二字形近 , 故而容易混淆 , 元人

亦有错记误记的 ,后人更加难以辨清 。 令人惊异的是 , 元明几乎所有 的官私志书都记

错 。 考其原因 ,是从源头上 即错 , 后人递相传抄 ,

以讹传讹 。

概括而言 , 有两个传抄 系统 。

一个是地理志系统 , 另一个是官制志系统 。

地理 志系统 , 今可见最早 的是 《大元混 一方舆胜览 》 ( 初刊于元大德十年 ,

其次是 《先史 地理志 》 ( 编纂于明初 ) 。 二者的记载如 出一辙 , 都是在“

南江北行省”

条下首列“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 据研究 ,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的编纂参考了 《元一统志 》 的政 区资料 , 甚 至有学者认为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的

编纂者曾直接参 与 《 元一统志 》 的 纂修 , 获见各省造 报资 料 , 摘 要编 录 , 自 成一

书 。 《元史 地理志》 的史源是 《元一统志》 、 《经世大典 》 与元朝实录等 , 其 中河

南江北行省这部分 内容应是源 于 《元一统志 》 。 因此, 《大元混

方舆胜览 》 、 《 元

史 地理志 》 皆从 《元一统 志 》 而来 。 可惜 《元

一统志 》 元本久佚 , 今有金毓黻 、

赵万里二种辑本 ,

二辑本“

河南江北行省”

条下皆未著肃政廉访 司 。 笔者推测 ,

南江北道”

之误 , 《元一统志 》 可能是始作俑者 , 由 《元一统志》 而 《大元混一方舆

胜览 》 、 《元史 地理志 》 ,后来又被 明代志书承袭 。 《大明 官制 》 、 《 明

一统志 》 、 王

鸣鹤 《登坛必究 》 等官私著述中的相关部分几乎一字不差 , 显然是递相抄袭 。

② 万历

年 间王圻 《续文献通考 》 考河南舆地 ,亦照录

河南江北道廉访司” ③

。 至于清 《续

通典 》 、 《续文献通考 》 等书亦无一例外沿袭了这一讹误 。

官制志系统 ,最早的无疑是 《 经世大典 治典 官制 》 , 它是 《元史 百官志 》

的主要史源 。 《经世大典 》 已佚 , 清文廷式 由 《永乐大典 》 中抄 出官制部分内容 , 以

《大元官制杂记 》 之名行于世 。 我们看到 , 《 大元官制杂记 》 中所胪列的各道肃政廉

访司与 《元史 百官志 》 完全相同 , 包括“

江北河南道 , 汴梁路置 司”一

句 。 故推

测 《经世大典 》 原文即是如此 。

总之 , 志书系统讹误的根源在于 《元一统 志 》 、 《经世大典 治典 官制 》 。 与

本文第 二节所举的那些鲜活的任官经历 、 严格的典 章公文相 比 ,这两部志书 中的寥

寥数字显得缺乏说服力 。、 笔者猜测 ,

二书 中 的讹误 , 有可能是从简称“

河南道”

复为全称时信笔添加导致的 。 正是元人纂修志书 时的疏忽 、 不严谨 , 造成 了这个流

传甚广 的讹误 。 明代的 志书 尚偶有正确的 , 如 《大 明一

统文武诸 司衙 门官制 》 就用

①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整理者 弁言 , 第 一 页 。方 国瑜 : 《云南 史料 目 录概 说》 , 北 京 , 中 华书 局 ,

年,第

页 。

② 《皇 明制书 》 卷一

七 《大 明官制 河南 省 》 , 续修四库全书 ,第 册 ,

第 页上 。 《 明一统志 》 卷二

六“

河南布政司”

, 文 渊阁四库 全书本 。 明 王鸣鹤:

《登坛必究 》 卷七 《地理 辑福建湖广 河南舆

地说 河南布政司 》 ,续修四库全书 ,

第 册, 第 页下 。

③ 明 王圻:

《续 文献通考 》 卷二二六 《舆地考 河南古豫州之域》 。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了“

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 这本书编于 明洪武朝 , 可能与其他 明代官修志书有

不 同的史 源 , 尚能保存元代 的 真实名 称 。 但总体 来看 , 明 清志 书 以讹传讹 ,积重

难返 。

其他散见讹误

前述元代官方志书 尚有疏忽之处 ,

般的著述 中更难免有错讹 。 笔者见到五例 。

道光 《济南府志 》 卷六七收录元 国子司业张临撰 《增修范文正公祠记 》 。 碑

文撰于至治元年 (八月 , 主要 目 的是记述官民增修范仲淹祠 的事迹 , 行文 中

免不了要 回顾 以往范仲淹祠的重修情况 , 其中 提到 :

至元 己卯 ( , 邑士故江

北河南道廉访佥事韩居仁兄居贞 , 倡 邑 中新之 。

” ② 韩居仁的 官职 , 亦见于前文所揭

许有壬撰 《神道碑 》 , 碑题中 明确写作“

佥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事”

。 《神道碑 》 是

树立在墓前 、 记录死者一生事迹 、 供人瞻仰 , 得 自 第一手资料;

《增修范文 正公祠

记》 则是追溯往事顺带提及 ,得 自 乡里传闻 。 显然神道碑的可靠性高得多 。 《增 修范

文正公祠记》 的“

江北河南道”

可能是元人误记 。 另 外 , 碑刻年久剥蚀 , 清人抄碑

误植亦有可能 。

前引 民 国 《 重修林县志 》 卷一 四 《 三皇庙碑 》 ,题下署

通奉 大夫江北河

南道肃政廉访使韩从益书并篆额”

,正文 中则作

河北河南道宪佥韩从益”

。 前者可

能为抄碑之误 。

廼贤 《河朔访古记 》 卷 中“

羑 里城文王庙”

条 ,有云

门 榜,则 正议大

夫 、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康里回 回所书也”

。 《元史 康里 回 卤传 》 云康里 回 回任“

河南廉访使”

约在武宗仁宗朝 , 《宋景濂未刻集 》 卷下 《康里 回 回神道碑 》 则未载

河南廉访使之职 。③ 无其他旁证支持 ,

河南江北道”

可能廼贤是误记 。 另外 , 《河朔

访古记 》 原本 巳佚 , 今本乃四库馆 臣从 《永乐大典 》 中抄 出 , 故亦不排除明 清人转

抄时妄改的可能 。

虞集 《道 园学古录 》 卷一八 《 中书平章政事蔡 国张公 ( 珪 ) 墓 志铭 》 ( 亦

见于 《道园类稿 》 卷 四六 ) , 作于泰定四年末五年初 。 文末载张珪之子张景元官职为“

资政大夫 、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

。 而 《元文类 》 收 了该文的,一 版本 , 张景元

官职变为“

资政大夫 、 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 ④

。 这说明 ,在初稿 ( 收入 《道 园学

古录 》 、 《道园类稿 》 ) 与定稿 ( 收人 《元文类 》 ) 之间 ,张景元升职 。

河南江北道”

或系虞集笔误 , 或 系刊刻之误 。 另 外 , 笔者将初 稿 、 定稿细加 比较 , 发现 《 道 园学

①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 门官制 》 卷二

河南 省”

, 续修四 库全书 , 第 册 , 第 页下 。

② 道光 《济南府 志》 卷六七 , 道光刻本 , 第 页 — 页 。

③ 迺贤 : 《河 姨访古记 》 卷 中“

羑 里城文王庙”

条 , 文 渊阁 四库全书本 。 《元史 》 卷一 四三 《康里 回 回

传 》 , 第 页 。 宋濂 : 《宋景 濂未 刻集 》 卷下 《康里 囬 回神道 碑 》 , 文渊 阁四库全 书本 。

④ 《 道园学古 录 》一八 ’ 四部丛刊本 , 第 页 。 《元文类 》 卷五三 , 四部丛刊本 , 第 页 。

中 国 史 研 究 年第 期

古录》 、 《道 园类稿 》 所 收版本有 多处篡改痕迹 , 实为经过篡改后 的初稿 , 其原始

性 、 可靠性打了折扣 。

黄镇成 《 尚 书通考》 卷七 《禹贡山川 贡赋之图 峄山 》 条 , 条下有小字注 :

下邳, 今邳州 , 隶河南江北道 。

” ② 邳州 , 属归德府 , 隶河南河北道 。

河南江北道”

显误 。

总之 , 元人赛述 中 出 现“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的仅 以上五例 , 无论数量还

是可靠性都与前文所述“

河南河北道”

的例证无法相比 。

四 结论

本文对河南河北道的考察 , 或许能 为“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的正误提

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 下面将本文结论简要归纳 。

元代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司 ( 肃政廉访司 ) 亦称河南河北道 , 但从未改名 为江

北河南道。③ 元代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司 ( 肃政廉访司 ) 的辖区变迁 , 总体是

一个南

移的过程 , 但辖区始终横跨黄河南北 。

元代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 辖区包括整个河南江北行省 , 较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

司辖 区大得多 。 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 河南河北道提刑按察 司 ( 肃政廉访 司 ) 都常

被简称为河南道或河南北道 。

关于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 元 代地 稞志 、 官志两大 系统 皆 误 。 地理 志系 统 ,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 、 《元史 地理志 》 皆误作“

江北河南道”

。 官志系统 , 《 大元

官制杂记》 、 《元史 百官志 》 皆误作“

河南江北道”

。 这些志书有明显的递相抄袭痕

迹 。 元代私人著述 、 后世所抄录的元代碑刻中亦偶有讹误 , 利用时应予注意 。 出现讹

误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 。

一是河南河北道廉访司与河南江北行省治所在一地 。 二是河南

河北道廉访 司 、 河南江北道奉使宣抚 , 都可以简称为河南道 、 河南北道 。 元人常用简

称 , 由 简称到全称易 出错 。 元代以降诸志书递相抄袭 , 使这一

名称的讹误流传甚广 。

① 马晓林:

《 〈 张珪墓志铭〉文本流传研究

——兼论 〈元史 张珪传 〉 的史源 》 , 《 中 国典籍与文化 》

年第 期 。

② 黄镇成 : 《 尚书通考 》 卷七 《 禹贡山 川贡賦之图 峄 山 》 , 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刻本,第 页 。

③ 本文初稿撰成后 ,又读 到中 国社会科 学院刘 晓研究员 《元河北 河南道肃政廉访 司 考

——兼论江北河南

道肃政廉访司在元代 是否存 在的问题 》 (未刊稿 ) , 与本文观 点相类 。 刘文着重 考察 了河北 河南道形 成

的历史渊源 , 阐述了黄河以 北部分地 区与河南的 密切关系 ,皆本文所 未及 ; 文 中 所用 多条史 料 ,

亦本

文所未揭 。 另 , 刘文提 出 , 也许元文宗时曾 短暂使 用江北河南道之名 , 故写入 《经世大典》 (纂修 时间

为 — 年 ) 。 而据本文表 显示 ,年 、 年均 有河南河北 道之称 。

因 此本文更倾 向 于认

为元代从未使用江北河南道之名 。

元代“

河南河北道”

河南江北道 考辨

近年 ,学界关于元代监察制度的研究有 了新的进展 ,

如魏训 田先生对 山 南湖北

道 、 默书 民先生对山东东西道 、 薛磊先生对山北辽东道 、 以及丁一先生对监司道 区整

体的研究 。 综合诸家研究 , 结合本文对河北河南道 的考察 , 我们发现 , 元代监司 不

止一道有横跨行省 、 宣慰司辖境的情况 。 监察区与行政区辖境不尽重合 , 是元代 的

大特色 。 对此, 丁

先生 引入泛区 ( 理论做出 了讨论 。 这一 问题涉及元

朝的地缘政治理念乃至国家意识形态 , 奶然值得 日后更深入的研究 。

附记:本文承 蒙中 国社会科 学 院历 史研究 所 刘 晓研究 员提 出 重要修改意 见

并慷慨提供史料 , 谨此致谢 。

〔作 者 马 晓林 , 年 生 ,北 京 大 学 历史 学 系 博 士后 〕

收稱 日期 : 年 月 日

① 魏训 田 : 《读 〈元 史 〉 札记一则 》 , 《史学史研究》 年第 期 。 魏训 田 : 《 〈元史 頁官 志 〉 勘误一

则》 , 《中 囯史研究 》 年第 期 。 默书民 : 《元代的山 东东西道辖区考 析》 , 《 中国 史研究 》 年

第 期 。 薛磊 : 《元代山 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述论》 , 《北方文 物 》 年第 期 。 丁一 : 《元 代监司道

区划考——兼论元代政治泛 区的划分 》 , 《中国历史地理论 年第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