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语史 - 文曲经典数字图书馆

337
美国英语史 ———美国英语融合与创新的历史研究 蔡昌卓 北京大学出版社

Upload: khangminh22

Post on 27-Feb-2023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书书书

美 国 英 语 史———美国英语融合与创新的历史研究

蔡昌卓 著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国英语史:美 国 英 语 融 合 与 创 新 的 历 史 研 究/蔡 昌 卓 著-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ISBN7301057377

 Ⅰ美… Ⅱ蔡… Ⅲ英语-语言史-研究-美国 ⅣH310.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 (2002)第048665号

 书 名:美国英语史———美国英语融合与创新的历史研究

著作责任者:蔡昌卓 著

责 任 编 辑:范一亭

标 准 书 号:ISBN7301057377/H·0765出 版 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 100871网   址:http://cbs.pku.edu.cn电   话:邮购部62752019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2028电 子 信 箱:zpup@pup.pku.edu.cn排 版 者:兴盛达打字服务社

印 刷 者:

发 行 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890×1240 A5开本 10.5印张 298千字

2002年10月第1版 2002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9.00元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英语史专题的论著,国内学

界少有论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 方 法 为 原

则,将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综合研究了 美 国 英 语

的发端和演进历程。全书详尽考察了美国 移 民 与 美

语融合的关系,北美英语的移植和变化,印第安语言、

黑人语言、西欧语言融入美语的特色,美语 形 成 的 历

史背景,以及美语创新与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全书

语言流畅,论证充分,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亦

是英语、历史等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首选语言学教材。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李庆余

  蔡昌卓博士著《美国英语史》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在英语研究领域

的一项新的成果。正如作者所说,语言学家对美国英语的研究一般

地使用语言学的方法,重点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加以辨析

对照,以此证明美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美国英语史》则是用

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美国英语的形成与特征。许多

语言学家认为,继承与创新是美国英语的基本特征。本书用上述方

法进行研究后,认为继承、融合与创新才是美国英语的基本特征。继

承是美国英语来源之本,语言的融合与创新则贯穿在整个美国历史

上,至今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但融合主要是发生在殖民地时期,而创

新主要是在建国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因此本书把研究范围集中在

这两个时期。

来自英伦三岛的移民是北美居民的主体。此外,来自欧洲大陆

的移民、从非洲作为奴隶掠夺而来的黑人、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都

占有一定的数量。当他们共同生活在北美这块土地上时,第一件事

就是对话,保持语言上的接触,这就发生了语言交融的问题。在人数

上与社会地位上占优势的英裔美国人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因素,

特别是词汇,来丰富与改善自己的语言,使英语变得更有活力,更能

成为实际生活的工具,同时,英裔美国人又把这融合中的英语强加给

其他各族裔居民,成为北美各族裔的共同语言。这一过程就是本书

所称的语言融合。无疑,经过这一融合后的英语,与第一代移民从英

国带来的英语是大不一样了。它确是英语的一种变体。书中对英语

如何与早期西欧移民各种不同语言的融合、对印第安语的融合以及

黑人英语的产生,做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把这一

融合作为同化的一部分来对待,是按“盎格鲁撒克逊遵从”的模式同

化非英裔民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些非英裔民族的来由与文化特

征所作的、读来饶有兴趣的叙述也并非多余的笔墨,倒是有助于我们

理解语言融合背后的文化交融与各少数族裔在美国英语与美国主流

文化的形成中所作出的贡献。形成美国英语的又一个主要因素是美国人在语言上的创新。众

所周知,美国人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二百多年来,美国经济与技

术的进步有赖于它的创新精神。美国英语的形成也是出于这个民族

的创新精神。《美国英语史》一书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它告诉我们,开国元老是怎样追求民族语言独立与创新的,它还告诉我们普通老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方言与俚语又是怎样丰富英语的内容与树

立新的语言风格的。用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美国英语,我认为,是本书

的可贵之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既然如此,研

究一种语言就离不开其发生的特定社会环境,离不开这个民族的历

史文化。一部语言史就是一种语言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与演变

的历史。把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就是从美国历史上来研究英语的

演变,从语言融合与创新来反映美国历史文化。本书在探索美国英

语的形成时,实际上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语言这一重

要方面来反映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美利坚文明的兴起。如果没有殖

民时期的语言融合,让英语成为北美各族裔的共同语言,那么,怎么

谈得上一个民族的形成。殖民地时期与早期美国的大熔炉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英裔美国人成功地融合其他各族裔语言的优秀成分,并

使他们接受英语成为北美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著名华裔学者唐德

刚教授在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时,曾精辟地指出,“其中关键

之所在便是语言。”(《胡适杂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

版,第1393页)《美国英语史》一书的大量论述使我们相信,美利坚民

族亦然。在北美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关键在于语言,在于成功地进行了语言的融合,而由英裔美国人完成

这一语言的融合,也就决定了美国文明将是英裔美国人为主导的白

人文明。像语言学家惯于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历史学家也往

往撇开语言去讲历史,一般的美国早期史著作很少谈到语言的融合

2 美 国 英 语 史

及其与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关系。《美国英语史》一书为我们在这方面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思想养料。本书不仅对促进英语史的研究,而

且对拓宽美国早期史的研究领域作出了学术上的贡献。《美国英语史》一书用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是与作者从事英语教学与接受史学训练这双重阅历分不开的。昌卓

从事英语教学已15年之久。他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即从

事大学英语教学,从此,边教书,边写作,曾编过3部英语词典,1部黑人英语词典,出版过十余部重要的英语教材和学术著作,做了

一定的学术积累,在我国外语界已有一定的影响。任广西师大大学

外语部主任期间,被推选为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成为该委员会中最年轻的一员,负责民族边远地区大学外语指

导工作。就在这 时,他 做 出 了 一 个 对 他 一 生 也 许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选

择———读博士学位。我给博士生开设了三门关于美国研究 的 课 程。其中一门是讨论课《美国名著选读》,记得昌卓这一届重点读丹尼尔

·布尔斯廷的名著《美国人》(三卷本),用了大半学期逐章逐节地进

行讨论。布尔斯廷是当今美国史学大家。他的《美国人》(三卷本)在学术

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高水平、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布尔斯廷是一

位环境论者,他强调了环境对缔造美国文明的影响。一部美国史(用

他的书的标题是:开拓历程、建国历程、民主历程)是英裔美国人对北

美自然与人文环境发出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在这挑战—应战的过

程中,美国文明得以形成与不断演变。布尔斯廷也非常重视在新环

境中美国人的语言特征。《美国人》每一卷都有专门章节论述美国人

的语言颇有独到之见。我注意到,昌卓在读这门课时,发言不多,只

看他低着头,不断在黑皮面笔记本上写些什么,总是写些心得与课

堂笔记吧!有一次,他还把他的同室好友、魏良教授的博士生田卫

疆请来听我讲开拓历程中 的 美 国 西 进 问 题。课 后,他 对 我 解 释 说,卫疆是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史的,他想从美国对西部的开拓中得到些

启发。学中国史的,昌卓尚想 到 要 从 美 国 学 术 大 家 那 里 汲 取 智 慧,况他本人乎?

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与在南京大学接受的学术训练,对昌卓写

3序

作博士论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英语史》一书的构思就是建

立在英裔美国人对环境的应战这一基本立论之上的。所谓融合与创

新即是面对多族裔与一个不同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完全陌生的北美

新环境在语言上作出的反应,是形成一个新的语言变体以便适应新

环境建设新世界的过程。书中不乏引用《美国人》一书中的论述对美

国英语加以阐发。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英语史》一书是借用布尔

斯廷的环境论进行语言研究的一个尝试与突破。书中每一章节几乎

都值得深入研究,写成专著。可见,用新论说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大

有可为。作为他的导师,我目睹昌卓的研究与写作过程,并与他做过不少

次的讨论,对他的开题报告与论文稿提出修改意见。不妨逗趣地说,《美国英语的融合与创新》(这是博士论文的原名)的写作过程是作者

适应新环境,迎接环境挑战的过程。我是指他的写作环境。南京大

学学生的居住环境十分拥挤与简陋,自我本人的学生时代至今,几乎

少有改善。难怪莘莘学子望而却步,不敢继承这个艰苦奋斗的光荣

传统。昌卓则不然,他从广西桂林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进入南大博士

生宿舍,一个三人合住的阴暗潮湿的房间。他曾想到过在校外租间

房子。但南大优良的学术传统与浓重的学术氛围对这个有志于学术

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清晨宿舍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像是在提醒

他,黎明即起,用功读书。校本部各个系不断举办的学术演讲与文化

沙龙,向他频频招手,令他去那里长见识、受熏陶。他不舍得离开这

个地方了,终于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博士生的时光,完成他的博士论

文。我与昌卓三年相处,历历在目。与他讨论论文提纲与论文稿大

多是在他那禁闭窗户的陋室进行的,经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在享

用三元一盒的盒饭时,还有讲不完的话,真是“不尽在言中”。我们

相互勉励,为学术而奋斗,虽苦犹乐,其乐融融。我与昌卓,与众弟

子,也从此结下了深厚与纯 洁 的 师 生 情 谊。昌 卓 毕 业 后,回 到 广 西

师大工作。他的职务更多了,而他的读书时间却相对减少了。我衷

心希望他早日见机挂冠,回到学术队伍中来。如他在本书绪论中所

说,他在完成论文期间,从国内外搜集了大量资料。事实上,这些

资料绝不是在一 个 短 时 期 能 消 化 得 了 的,恐 怕 大 部 分 还 来 不 及 细

4 美 国 英 语 史

读,即使是读过了的,也可温故而知新。愿昌卓把美国英语的研究

继续下去。愿学界用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美国英语不

断取得新成果。

2002年清明节

志于南京龙江寓所

5序

第一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绪论

第一节 美国英语的概念与界定

关于“美国英语”,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在殖民地时期,人们通

常用“北美英语”(EnglishinNorthAmerica)或“殖民地英语”(ColonialEnglish)统称;到了独立革命后,随着美国民族主义的兴起,美

国人则改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英语”(EnglishintheUSA)或“美国

创用语”(Americanism);二 战 后,由 于 美 国 在 各 方 面 的 实 力 的 增 强

和世界霸权地位的 基 本 确 定,美 国 人 干 脆 启 用“美 国 英 语”(AmericanEnglish)或“美国语言”(AmericanLanguage)。由此可见,语言

的地位通常跟一个民族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强大,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其语言则盛。美国英语即走过了从弱到强的发

展历程。然而,在整个历史过程中,英国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并

不赞同美国人的种种说法,尤其对门肯倡导的“美国语言”和艾尔伯

特·马克华德特提出的“美国英语”较为反感。1998年,本人在英国

访问期间,曾多次与英国同行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并在各地做了深入

的考察。在英期间,本人总感觉到这始终是一个对绝大多数英国人,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或高层人士来说十分敏感和忌讳的话题。笔者

认为:多数英国人不承认“美国语言”和“美国英语”的提法。跟他们

一谈起这个话题,他们不是回避就是带着嘲讽,有些上层人士还模仿

美国腔相互间逗乐。以笔者看,这当中反映着英国人的轻蔑和对美

国的恐惧心理。在早期,当美国人倡导自己的民族语言时,英国人厌

恶地把它称之为“美国粗 话”(AmericanBarbarism),稍 为 友 好 的 人

则说成是“美国腔”(AmericanAccent)或“美国方言”(AmericanDialects)。对此,了解历史的人是能理解和同情的,故而也不足为怪。

早在1781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威特斯奔牧师就提出了“美

国创用语”(Americanism)这 个 概 念,把 它 释 义 为“这 个 国 家 特 有 的

说话方式”。① 随后,著名语言 学 家 皮 克 林 将 此 明 了 化,并 指 出 其 主

要构成方式:1.“我们特有的某些新词。”2.“对于某些在英国仍使

用的旧词,我们赋与其新义。”3.“在英国早已废弃的但在我们中间

仍十分常用的词。”②

1828年,韦伯斯特在其《美国英语词典》的序言中也曾大胆提出

过这个概念,并就语言的统一性和差异谈了如下一些个人的看法: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不能保持思

想的统一性,那么就不会保持语言的统一性。而思想的统一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人们熟悉的事物或物品的共同特性。但是,在天各一方的地球两端不可能找到这样的统一性。甚至

连有形的物体也不尽相同。这个国家与所有其他国家的主要区

别在于不同政体,不同的法律和不同的风格与习惯。③

著名语言学家约翰·法麦在其1889年出版的《美式新旧词汇》中的序言对“美国英语”的概念做了全面而科学的界定:

美国英语可以解释为英国人认为不那么标准但在美国通用

的一种民族语言,然 而,这 个 术 语 已 开 始 融 会 了 许 多 更 广 的 含

义,它包括了日常的词语、适用于新生活所需要描述的在这块土

地上产生的新而合法的词语构筑、适用于在英国不再多见但在

美国常用的旧体词以及适用于西部生活特有的词语。④

法麦认为最能反映出美国英语特色的是它浩瀚的词汇,探究美

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从美国特有的民族融合而来的语言多元

属性去分析,指出通过语言融合而借入的词语在美国英语中占有很

大的分量,他进而把美语词汇分为9大类:

1.美国特有的词语。2.殖民地融合而来的借用词语。3.美国

2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阿尔弗雷德·克洛普公司,1977年英文版,第103页。

威廉·克雷吉与詹姆斯·胡 尔 伯 特:《美 国 英 语 词 典》,纽 约,1965年 英 文 版,序

言。

理查德·莫斯:《诺亚·韦伯斯特》,特涅出版公司,波士顿,1984年英文版,第95页。

约翰·法麦:《美式新旧词汇》,纽约,1889年英文版,序言,第23页。

事物的名 称。4.曲 解 的 英 语 词 语。5.在 美 国 通 用 的 英 语 废 词。

6.美国人改造与润色过的英语词。7.各种时兴的短语,谚语,口头

语,方言词,行话和俚语。8.独特词。9.混杂词。①

① 约翰·法麦:《美式新旧词汇》,第25—26页。

②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③④ 彼特·斯特勒文斯:《英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英 语》,卡 塞 尔,伦 敦,1978年 英 文 版,第

22页。

对美国英语概念之界定,最大胆的主张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

记者亨利·门肯提出来的。他的洋洋三大卷巨著《美 国 语 言》(TheAmericanLanguage)汇 集 了 有 关 美 国 英 语 的 丰 富 而 有 用 的 材 料,“其主张尽管颇有争议之处,影响却十分广泛,”② 被称之为美国语言

的独立宣言。门肯把书名定为 TheAmericanLanguage,显然把美

国使用的英语看做一种独立的语言,他特别强调美国英语与英语的

差异。诚如门肯自己所说,他并不是一个语言学专家,而是一名对语

言问题有兴趣的记者,他的主张与其说是出于对语言学的探索,不如

说是出于民族发展的考虑。他所要申辩的是,人们在使用美国词语

的时候大可不必抱有比英国的口语、书面传统低一等的自卑感。可

以说,他关于“美国语”的观点目的是要在“美国人所使用的语言方面

发起另一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③ 对门肯的主张持不同意见的是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拉普先生。他在门肯巨著第一卷出版的六年

之后,即1925年,出版了此后影响颇广的两卷本语言著作TheEnglishLanguageinAmerica。克拉普的这部专著深入研究 了 美 国 英

语的特有形式及其起源和沿革,不失为美国英语研究中第一部严肃

的学术著作。克拉普所取的书名与门肯的书名显然具有针对性。克

拉普并不赞同把在美国所使用的英语称为“美国语言”或“美语”,而

称之为“运用于美国的英语”。这个命名首先肯定了美国人所说的话

属于英语(theEnglishLanguage),同时又加以限定,指出 这 是 在 美

国使用(inAmerica)的 英 语。克 拉 普 明 确 地 指 出:“HistoricalandcomparativestudybringsAmericanEnglishincloserrelationtothecentraltraditionoftheEnglishLanguagethaniscommonlysupposedtoexist.”④ 门肯断言英语正在背离它的“母 株”,并 且 差 异 日

益加深;克拉普则认为在美国使用的英语与英国传统的核心依然保

3第一章 绪  论

持着密切的联系。

4 美 国 英 语 史

  本人认为,门肯对于美国英语及其地位的界定有言过其实之嫌,克拉普却有些言犹不足之感。这是因为,在美国使用的英语与英语

传统的核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却也含有许多源于美国独特的历史

环境和反映美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因素。克拉普的主张对英美语共

性强调有余而对差异因素则考虑不足。因此,在克拉普专著出版之

后,仍然有人探讨美国所使用的英语的地位问题,这一点可以从书名

的变化中得到反映。这期间关于美国语言方面影响最大的出版物无

疑要推 威 廉·克 雷 吉 和 詹 姆 斯·富 尔 伯 特 两 人 合 编 的 DictionaryofAmericanEnglish(1938—1944)。这 部 四 卷 本 的 词 典 至 今 依 然

是对美国英语词汇最基本最可靠的汇集,它收录了起源于美国并在

美国具有特殊意 义 的 词 汇、短 语 与 用 法。这 本 词 典 首 次 运 用 了 Americanism 这个名称,指 出 在 美 国 环 境 里 融 合 或 创 造 的 词 语,包 括

那些后来在世界通用的词语。此后,AmericanEnglish这个名 称 逐

渐为世界各地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马克华德特在他的 AmericanEnglish(1958)一 书 中 指 出 AmericanEnglish这 个 名 称 十 分 贴 切;

English一词表明它属于英语,排除了门肯所主张的将它当作一种独

立语言的可能;而 修 饰 语 American比 起 克 拉 普 表 示 地 点 关 系 的 修

饰语inAmerica具有更严密的限制意义,可以指出这种 English的

文化和历史属性。我们在讨论运用于美国社会的英语时也使用 AmericanEnglish这 个 名 称,这 是 指 与 英 国 英 语(BritishEnglish)相

比较,反映美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特定涵义,运用于美国的那种美国

标准语。综上所述,本人这样认为:美国英语不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它来

源于英国英语,在北美洲特殊的文化、历史、社会环境里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形式和含义。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说,美国英语是英语的

一种变体,是近四百年来英语应用于北美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受美

国社会多元文化影响以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变体。

第二节 美国英语研究概述

科学研究是一项承前启后的事业,后人的进步总是建立在前人

5第一章 绪  论

已取得的成果之上。同理,从移民之邦的语言融合和语言创新作为

研究契点探析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追溯美国多元文化的起源,正

是我们将这项事业推向深入的基本前提。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美国始于18世纪末,当时迫于各种殖

民主义思想影响之客观原因,研究者不多,偶有文人业余从事之,故

而未产生什么社 会 效 应;到19世 纪 中 叶 时 才 开 始 引 起 美 国 的 政 治

家、史学家、作家和语言学家等民族主义者的重视与关注,职业研究

人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也相对多了起来;到20世纪时,由

于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大和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对

美国英语的研究变成热门,从而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显学,研究成果

繁多又精细。这对于本人从事该项研究课题来说,无疑将起到较大

作用。早期从事美国英语研究的人都是出于个人的爱好,他们大胆借

鉴前人的理论与方法,对北美英语的新变化进行分析与总结,然而涉

及的内容通常限于语音与词汇两个方面。在殖民地时期,从事这项

研究工作贡献较大的应该是乔纳林·鲍彻尔牧师。他在日常生活中

认真观察新环境下的语言变化,不断收集原始资料,最后花了多年的

时间编写了一 部《古 体 词 和 地 方 用 语 汇 编》。其 次 就 是 约 翰·皮 克

林,他不仅研究过 印 第 安 语 言,对 北 美 英 语 的 变 化 与 发 展 也 颇 感 兴

趣,所取得的成果也较前者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他所著的《美国特

有语汇或单词短语汇编》。杰斐逊总统从早年对印第安语的研究中获得了启示,从而开始

了他漫长的美国英语的研究,为民族语言的创建与维护尽了最大的

努力。作为美国哲学协会第三任主席,杰斐逊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

美国语言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论述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时,杰斐

逊认为语言和民 族 是 交 织 在 一 起 的,民 族 进 步 了,语 言 也 会 随 之 发

展。语言作为民 族 的 一 个 部 分,“它 忠 实 和 全 面 地 反 映 出 民 族 的 特

征。”①“美国的语言之所以称之为民族 语 言 就 因 为 它 是 美 利 坚 民 族

6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卢特勒治、彻普曼和贺尔有

限公司,1990年英文版,第58页。

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人民,根植于民族之中,反

映了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精神。”①谈到美国语言的起源

时,杰斐逊认为美国英语不仅仅来自英国英语,而且它是美国多民族

语言的融合体,先后从印第安语和欧洲大陆诸语言中吸收了许多有

用的营养,因此它不是英国英语的延续,而是新世界新国家民族融合

与创新发展的共同结晶,从而批驳了英国人对美国英语起源的种种

偏见。杰斐逊对美国民族语言的贡献不仅表现他在对英国的反驳和

对美国语言的维护方面,而且表现在他对美国民族语言的研究和支

持当中。在他的一生中,杰斐逊对美国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兴趣

十分浓厚,投入也很多。他先从美国方言入手,研究方言的起源和对

美国英语的作用,认为各地的方言如同从其他民族借用的词语一样

都是美国民族特有的产物。

约翰·拉塞尔·巴特利特于1848年出版了他耗费多年心血编

写的《美国创用词词典》,并在序言中写道:尽管英国人攻击美国人

“曲解我们的方言并增添了一些无用的词汇,……作者相信,在全世

界没有任何地方的英语会比美国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口头英语更为纯

正。”为了编写一本让英国人信服的《美国口语词汇》,他经常外出考

证和收集“美国一些地区出现的人民所有滥用语汇和妄用单词,以及

西部各州已采用的某些非常出色的和十分荒唐的语言形式”。他反

复解释说,他的注意中心是“口语或人们熟悉的语言”。②艾尔费雷德

·埃尔温博士是费城当时有权有势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极有爱国

心的学者,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和研究美国创用语汇,并以此为依据

来抨击英国的反美势力。1859年,他在其巨著《美国创用语词汇表》

中收录了近500条美国特有的词目,为美国英语的研究立下了汗马

功劳。查尔斯·阿斯托·布里斯特德是一位美国民族语言的坚定的

维护者和研究者。对于探险家创造的和边远地区居民及船夫们的古

怪而出格的词汇,他同马克·吐温、惠特曼、库柏和韦伯斯特等人一

7第一章 绪  论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58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三联书店,1995年版,中译本,第336—

337页。

样,一直持赞美态度。1855年,他在其论文《论美国的 英 语》中 叙 述

并维护了美国语言的特色。约翰·亚当斯在美国独立几年之后写信

给国会议长,建议国会成立一所“纠正、改进和确立英语”的委员会。他说,“这将对各州的联合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整个北美大陆所

有地方的所有人,无论是在语言的准确意义方面还是在发音方面,都

有一个可遵循的公认标准。”①亚 当 斯 认 为,民 族 语 言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就需要有人对它进行规范,使之变得标准,尤其对美国这么一个外

来移民 人 口 众 多 的 合 众 国 来 说 更 为 重 要 与 迫 切。到19世 纪30年

代,一位德裔政治学家、《美国百科全书》主编弗兰西斯·里伯探索另

一研究途径来使美国英语成为全世界英语的新标准。他给美国政府

的主要领导人致信说,美国英语作为世界标准语言是天定之事,谁也

无法阻挡。他认为,英国英语自殖民时期移入美国以来,这种语言已

在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语言系统,并在美国境内又形成了许多语言变体,这样英语和美语已

不再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了,而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两种语言。美

国语言已从英语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民族语言。对它进行

研究,探索其内在标准有助于这门语言走向世界。②他的这项建议如

被国会接受,则会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即确定美国英语的标准和扩展

美国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③ 在 这 个 民 族 主 义 高 涨 的 时 期,有 一 位

穷教师出身的语言学家,为美国民族语言的创立做出的贡献最大,他

就是著名的诺亚·韦伯斯特。1789年,韦伯斯特发表 的《英 语 论 文

集》集中体现了他对美国英语的独特见解和对美国民族语言发展方

向的关注。他早期编写出版的《美国拼写课本》取代了在美国横行已

久的陈腐老朽的英国课本,堪称美国建国伊始的一部标准的爱国主

义启蒙读物。最值得一提的是,韦伯斯特顶着巨大社会和经济压力,花费了后半辈子心血研究和编写的《美国英语词典》(1828年),开美

8 美 国 英 语 史

布雷吉·卡克鲁:《另一种话:透过文化的英语》,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1992年

英文版,第220页。

雪莉·布莱斯·希思:《美国英语:模式探索》,纽约,1976年英文版,第6页。

弗兰克·福里德尔:《弗兰西斯·里伯: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路易斯安那大学

出版社,1947年英文版,第43页。

国英语辞书编纂之先河,一直被后人看做是美国英语形成的重要标

志,其贡献于美国英语“犹如塞缪尔·约翰逊之于英语”。①

20世纪上叶是美国英语发展的顶峰时期,也被学者们看做是其

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研究美国英语的学者大都是些教授和专业

研究人员,他们再也用不着花精力去与英国人争辩,而是理直气壮地

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研究。当中最有影响的要数门肯、萨皮尔、布卢姆

菲尔德和乔姆斯基了。

门肯一直被人们尊为继韦伯斯特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语言先驱。

这位巴尔的摩市出生的新闻记者从1910年开始就已在收集英国语

言和美国语言两者差别的例子,到1919年终于写出了被誉为美国语

言宣言书的《美国语言》,该书于1948年完成了另外二卷。《美国语

言》是一个知识宝库,鼓舞着为大众化的美国语而奋斗的学者们。门

肯在书中为美国美语中醇厚的口语大唱赞歌,反对女教师使用的那

种精粹的所谓标准的语言。他认为,美国英语就是平民化的语言,是

美国人民不断流动与不断进取的结晶,其中充满了美国特有的民主

精神。门肯不是一位语言学家,而是一位对美国英语感兴趣并研究

的有强烈民族主义责任感和爱国心的新闻记者、作家和评论家。他

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变

迁来探析和总结美国英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语言特征。因此,这

部巨著被人们认定为一部美国语言的百科全书,不少学者又把它看

做是一本很生动的美国家世小说:“主人公就是各种各样忙忙碌碌的

美国人民,他们使用词语作 为 武 器 与 崭 新 的 现 实 做 不 懈 的 斗 争。”②

把门肯与韦伯斯特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他们虽都是激进的民族

主义者,但所处的时代却完全不同:韦氏时代是美国民族主义刚刚兴

起的年代,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不久,但在思想文化上仍受英国殖民

主义桎梏。韦伯斯特作为一个爱国斗士研究和总结美国英语的形成

及早期特征,为的是建立和维护正在形成的民族语言,以反击英国人

9第一章 绪  论

乔那森·格尼:《追逐太阳》,伦敦,1993年英文版,第235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 国 人:民 主 历 程》,三 联 书 店,1995年 版,中 译 本,第512页。

嘲笑美国无语言的殖民主义顽固势力。而门肯所处的时代正好是美

国民族主义走向顶峰并向帝国主义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门肯之所

为正符合美国取代英国作为世界霸主之政治需要,与其说他是美国

语言成熟标志的宣言人,还不如把他看做是美国取代英国登上国际

舞台的吹鼓手。他在《美国语言》中极力颂扬美国英语,贬低英国英

语,虽满足了许多美国民族主义者的心理需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违

背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英美两种方言的错

误论断:美国语言如此迅速地与英国语言分道扬镳,以至在不久的将

来,说两者当中的一种语言的人将难以和说另一种语言的人互相沟

通;美国英语将以同化或消灭英国英语而告终。如今看来,门肯则言

过其实了。但不管怎样,他为美国英语的发展树立了一块历史的丰

碑,其功劳远远多于其过错。当代的美国英语研究,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又有对新的语

言变化的探讨,既有对美国英语的专门论述,也有对美国少数民族亚

语言文化的关注,因而形成了一个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局面,但在语

言的融合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迪拉德、托马斯·艾迪、乔治·米克莱特、乔治·克拉普、汉斯·古拉斯、托马

斯·派尔斯、米特福德·马休斯、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等。他们虽

然没有像门肯那样写出传世之作,但却更公正更客观地看待并论述

了美国英语的发展与变化,也不像韦伯斯特和门肯那样带有过激的

民族主义倾向和过多的个人偏见。这也许又是时代发生了新的变化

之缘故吧。因为当今美国已稳稳当当地做了世界的霸主,再也用不

着担心来自英国的指责与贬毁,再说,美英两国的关系在不断改善,合作的领域也更加广阔,人民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也日益密切,这一切

也许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的便利,使他们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语言事

实而非政治因素,故而他们的研究成果更有信度。克洛维尔的《美国

语言文化史话》、米勒的《美国民族主义语言的成长》、莱德的《美国的

语言》、马克华德特的《美国英语》、古拉斯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

历史关系》、库克的《对 美 国 英 语 的 态 度》、马 修 斯 的《美 国 英 语 的 起

源》、《美国英语的开端:论文与评论集》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派

尔斯的《美国英语的词语与表达方式》、克拉普的《美国英语》和《移民

01 美 国 英 语 史

与语言》、辛普逊的《美国英语的政治;1776—1850年》、迪拉德的《美

国英语透视》和《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克雷吉的

《美国英语的成长》、伯林的《白人与黑人英语》、特纳的《古拉语的非

洲成分》、特茨的《美国印第安语言》、张伯伦的《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

语成分》、本特利的《美国英语中的西班牙词汇》、米拉德的《黑人英语

的早期形成》、克洛威尔的《美国英语中较老的德语借用词》、克莱多

克的《新世界的西班牙语借用》、汉德里克森的《美国话———美国方言

中的词汇与方式》、卡维的《美国地域英语》等 等①,它 们 从 各 个 角 度

对美国英语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远

远超过美国过去任何一位大师或过去所有这方面论著的总和。可以

说,他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把美国英语的研究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为后继者的进一步研究树立了榜样。

关于中国对美国英语的研究,这些年来本人一直在关注这个研

究领域。在学习与钻研中,本人发现尽管美国英语在中国有着较大

的影响,但对它的研究迟迟跟不上其时代的步伐,研究人员也十分有

限,根本谈不上什么规模效应了。国内各学术刊物偶有论及,但大都

经不起敲击,多为一些零星的不系统的介绍性文章,如《英语俚语及

其风格特征》(《外国学刊》,1991年第1期)、《美国史与美国语》(《外

国语》,1984年 第1期)、《黑 人 英 语 中 的 否 定 句》(《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1996年第4期)、《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现代外语》,

1996年第1期)、《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外语学刊》,1994年 第3期)等。关于美国英语的研究论著,在国内则更少见了,从语言融合

与创新方面探析美国英语的研究成果更是一片空白。我国著名学者

李赋宁先生1991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史》当中只有一节简

洁地介绍了一下美国英语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征;秦秀白先生在其

《英语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中对美国英语的论述文字也

不多;王文昌先生写的《英美英语与变化中的现代英语》(江苏教育出

版社,1986年)更 多 地 侧 重 语 言 本 身 的 变 化 与 内 容;李 荫 华 先 生 于

198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论著《英语词典初探》在追溯英语词典

11第一章 绪  论

① 详见本书的英文参考文献。

编纂史时也只是以稍多的篇幅回顾和总结了美国英语自其殖民主义

时期以来的辞书发展历程、各阶段的特征和各主要词典的特色。国

内还有几家出版社出版的英美人写的译著,如加兰·坎兰的《英语

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费尔南德·莫塞的《英语简

史》(外研社)、罗斯的《英语杂谈》(北京出版社,1983年)以及西米思

·波特的《英语的变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等,对美国英语

也只是简略地介绍了一下。不知何故,有关美国英语的论著那么多,就是见不到一部像样的中译本。这或许是出版商不了解这个研究领

域和这方面研究人才的缺乏之缘故吧。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美国英语研究呈现良好生机。具

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美国英语的书开始面世,如上海外国语

大学的侯维瑞教授主编的《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2年)、罗伯特·查普曼的《美国俚语大全》(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1996年)和本人花费多年时间正在由漓江出版社 付 梓 的

长达150万字的《美国英语词典》。二是随着国外社会语言学、历史

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在我国的引介与兴起,一批从美国学成归来的

学者开始介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关美国语言与文化的著作走

进了我们的生活,如郑立信先生等编著的《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

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和顾嘉祖教授等主编的《语言与文化》(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等。纵观我国对美国英语的研究历程,虽起步晚,又没有系统研究和

成批的研究成果,但还是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

人深信,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两国人民

交往的日益密切,有关美国语言的精彩论作和我国年轻一代美国英

语学者的专著将会更多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1 美 国 英 语 史

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历史思考

第一节 美国早期移民与民族

    同化之历史背景概述

  美国著名作家霍华德·法斯特在他的名作《第二代》中,以法国

移民的口吻说了这么一句 话:“美 国 人 真 怪,他 们 尽 是 外 国 人。”①这

简单的话语道破了美利坚民族的特点。大家知道,如今的美利坚民

族是一百多个民族的混合体,由外来民族构成,通过移民而来,素有

nationofnations之称。即使是在北美生活栖息时间最早、资格最老

的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也是在大约两万多年以前从亚洲移居美洲

的。美国诗圣沃尔特·惠特曼为此兴奋地写下他的美丽诗句:“美利

坚合众国是一首最丰富的诗歌,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而且是由许多民

族组成的民族。”②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惊叹道:“美国人血管里

的每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液!”③

美国移民(除黑人外)都是自愿而来的。他们中有些人是为了免

遭宗教或政治迫害;有些人是为了摆脱战乱或极端贫困,给自己和儿

女谋求美好的生活;有些人是寻觅新家园的难民,还有些人期待着在

这里进行冒险事业或寻求致富的机会。而黑人呢?他们是变为奴隶

霍华德·法斯特:《第二代》,兰顿书屋,1987年英文版,第105页。

沃尔特·惠特曼:《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译本,第58页。

赫尔曼·梅尔维尔:《论美国血统》,载《太平洋历史研究》,1982年英文版,第5期

第58页。

被强迫而来的。①

美国早期移民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到美国的:17世纪最早的移民

居住在大西洋沿岸;18世纪的新来者翻越阿尔格尼山进居大平原地

区;19世纪来的规模庞大,种族繁杂,主要涌向西部,为 美 国 的 城 镇

发展和工农业经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②

在17—18世纪抵美的主要是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法国人、

西班牙人、爱尔兰人、黑人和瑞典人。在他们当中,英国人是最大的

民族群体,占殖民地总人口的90%,他们在强大的英国支持下,在北

美各殖民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

法律制度等构筑了后来美国社会的基础。为了加快殖民地的开发,

他们不遗余力地吸引外来移民,而后者的增多又使殖民地的民族结

构发生了变化。根 据1790年 美 国 第 一 次 人 口 普 查 统 计,全 国 人 口

390万,其中白人占80%以上,约320万;黑人75.5万,占总人口的

19.3%;白 人 中 英 格 兰 人 占 17.6%,德 国 人 占 8.6%,荷 兰 人 占

3.1%,法国人占2.3%,西班牙人占0.8%,瑞典人占0.7%,其他地

区的移民占6—7%。③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

个有共同语言、共同领域、共同经济活动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 体。”④在 漫 长 的 岁 月 中,早 期 美 国 移 民 通

过语言文化交往或通婚等多种形式的接触与融合,从而形成和发展

了一个新的民族,丰富了美国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特性;北美英语在原

有的基础上吸收了印第安人、西欧移民和黑人等外来语言成分以及

各移民民族的文化精华,发展成为美国人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个包

罗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民族,在民族心理或民族性格上具有许多

鲜明的特点,同时在民族文化多元属性方面体现出来。著名历史学

41 美 国 英 语 史

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娜·哈里斯·桑考斯基:《美国民族百衲图》,见秦德

占主编的《美国通览》,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中译本,第87页。

奥斯卡·汉德林:《作为美国历史的一个因素的移民》,普 林 迪 斯 霍 尔 公 司,1961年英文版,第1页。

斯特法尼·伯纳德:《美国少数裔年鉴》,纽约,1981年英文版,第18页。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 族 问 题》,《斯 大 林 选 集》(上 卷),人 民 出 版 社,1979年

版,第64页。

家戈登强调“美国的移民群体在失去了作为其文化特征的民族语言

之后,群体成员之间继续保持密切的社会联系”。①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接受和同化异族的过程。早在殖民地时期,具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新教徒,由于移居北美

殖民地的时间最早,人数最多,② 因而对于宗教或民族背景与之相异

的外来移民很自然产生出猜疑、不信任甚至排斥的心态。他们强烈

要求非英语英裔的移民学习英国的制度、语言和以英国文化为导向

的社会生活模式。③ 这就是所谓“盎格鲁遵从”,或“归同论”,或“归同

盎格鲁论”,它是美国早期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具有浓厚种族主义色彩

的民族同化理论,其精神实质为:要求美国的外来移民彻底放弃自己

原来的民族文化传统,尽可能快地适应或无条件地服从美国社会中

占支配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其历史根

源主要来自英裔人对不断涌入的外族移民的恐惧和忧虑。这种情形

在宾夕法尼亚殖民地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该移民地曾接纳了数量最

多、种类最杂的非英裔移民。到美国独立前夕,光德国移民就占殖民

人口的三分之一。④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为德国移民喜欢结成民

族宗派、缺乏英语知识和创办德文报纸而忧心忡忡。他在1751年警

告说:“我想,用不了几年的工夫,在议会中需要有译员来把这一半议

员发言翻译给另一半议员听。”⑤

① 戈登:《在民族的熔炉之外》,兰登书屋,1982年英文版,第18页。

② 亚瑟·曼:《一个与多个》,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7年英文版,第49页。

③⑤ 米尔顿·戈登:《美国 生 活 中 的 同 化:种 族、宗 教 和 民 族 身 份 的 作 用》,纽 约,牛

津大学出版社,1964年英文版,第88页。

④ 罗拉德·蒂勒斯坦:《美国种族史》,哈珀出版公司,1988年英文版,第8页。

在美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后,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影响,产生

了建成一个新种族的强烈愿望,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欧洲这国或

那国的后裔来对待,而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的种族,要让人一眼就能看

出自己是美国人,一个新人种。克雷夫科尔指出:这个新人,美国人,到底是怎样一种人?他或是欧洲人,或

是欧洲人的后裔。因此,这种惊人的混血情况在其他国家是见

不到的。我可以给你例举一个家庭:祖父是英国人,他的妻子是

51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荷兰人,儿子同一个法国女郎结了婚,生了4个儿子,他们所娶

的妻子又分属4个不同国家。在这儿,来自所有国家的个人融

合为一个新人种。①

①② 赫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美 国 欢 迎 并 同 化 所 有 外 来 移 民》,格 林 哈 佛 出

版社,1992年英文版,第27页。

③ 米尔顿·戈登:《美国生活中的同化:种族、宗教和民族身份的作用》,第117页。

他还说:这个国家的人们特征是苏格兰人、英格兰人、法国人、德国

人、瑞典人的混合。从这种混合婚配中,产生了现在称为美国人

的新人种。②

这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史学界的学者们则把称之为“大熔炉”的结晶。最早把美国比喻为冶炼金属的熔炉的学者是19世纪美国

最有影响的民主派哲学家拉尔夫·爱默生。1845年,他在一篇抨击

“土生美国人协会”的论文中愤然指出:我憎恶土生美国人协会的狭隘意识……人类是所有生灵之

中最伟大的混合体,犹如科林斯神殿中的古老熔炉,黄金、白银

和其他金属在那里熔化、混合,冶炼出一种比任何金属都要贵重

的新的化合物———科林斯黄铜,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万国

生灵的避难所中,爱尔兰人、德国人、瑞典人、波兰人、哥萨克人

和所有欧洲部落、非洲部落和波利尼亚部族人们的活力和能量,将冶炼出一种新的种族,一种新宗教,一个国家,一种新的文字。他们就像从黑暗时代的熔炉冶炼出新的欧洲那样生气勃勃。③

“熔炉”概念真正移入学术领域,被用来解释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则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个时期,美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属于留

德派。其中许多 历 史 学 家 都 接 受 了 德 国 学 术 界 的 观 点。在 他 们 看

来,美国的社会机制本质上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如再深究,就是

源于古代的条顿文化。但是到了1893年,留德派的观点受到了威斯

康星州年轻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的挑战。特纳在

其著名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中强调指出:对美国组织机构和民主政治起主要影响的并不是这个国家

61 美 国 英 语 史

任何一种形式的欧洲遗产,也不是来自东部沿海城市的诸种力

量,而是由一个移动的和不断变化的西部边疆所创造出来的经

历。边疆环境,其作用好像溶剂,溶解着加入西进运动的众多民

族集团(包括18世纪的德国人和苏爱人,19世纪的斯堪的纳维

亚人和德国人)的民族遗产和各自的趋向。对美国人民而言,边

疆促进了一个混合民族的形成。在边疆的熔炉中,移民被美国

化,被赋予自由,并被融铸成一种混血的种族,它无论在特征上,还是在民族性上,都不是英国式的,这个过程从早期到现在一直

都在进行。①

后来,在一篇论 述 密 西 西 比 峡 谷 作 用 的 文 章 中,特 纳 进 一 步 强

调:“源源不断的外国移民浪潮,造成了一个合成型的美利坚民族,而

该民族人民的杂婚,注定会造成一个的新的民族血统。”②

最重要的是,特纳认为美国中西部民主的特性并不仅仅体现在

生物学意义上鼓励混合,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地域不仅发展神速,而且它也是由具有许多不同文化背景

(地域的和欧洲的)的各个种族所组成,尤其重要的是,这些成分

不是作为置身于已有的秩序之下的孤立的互不相连的层面而存

在。一切都被吸收了,并且,一个正在形成中的社会,它的那些

混合性组成部分具有创造性和吸收性,所以中西部传授的不是

民族敌对,而是民族优势的互补。一种更新、更丰富的文明产生

的可能不在于保持不变,或者把原有的组成部分封闭起来,而在

于消除隔离,把个体的生活融于共同的生成体中。该生成体是

一种新的产物,承诺着世界友好的诺言。③

特纳提出的“边疆熔炉”在他的边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

“熔炉论”的进一步扩展,也是美国向西扩张的理论依据。“熔炉”这一术语为人们广泛接受始于一位移民美国的英国犹太

71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 纳:《美 国 历 史 上 的 边 疆》,纽 约,亨 利 贺 特 出 版 公 司,

1920年英文版,第190页。

同上,第22—23页。

同上,第350—351页。

人以斯雷尔·赞格威尔。他于1908年写一个名为《熔炉》的剧本,在

纽约和华盛顿演出时获得巨大成功。该剧描写了一位俄国犹太裔青

年如何移民美国,并与一位非犹太裔姑娘真心相爱,最终冲破各方阻

力结为连理的动人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剧中主人公的独白表述了他

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看法。它明确地告诉移民,即使人们像在欧洲

的父辈杀人者和受害者一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在美国的年轻一代

也完全可以握手言和。作者认为“美国是上帝的坩锅,一个伟大的熔

炉,欧 洲 各 个 种 族 在 这 里 得 到 冶 炼 和 重 铸 …… 上 帝 在 创 造 美 国

人”。①

在早期美国领导人的内心中,在移民态度上有一点基本相同的,那就是要求外来移民入境后,认同美国人的语言、思想、文化、生活方

式和社会制度。约翰·杰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指出:“美利坚民族

应该是一个凝为一体的民族———一个有着共同的祖先,操着相同的

语言,信奉同一个宗教,依附同一种政治原则,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

和习惯的民族。”②这种理想主义观点过于天真,因为,自北美殖民地

创立以来,民族多样性的特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突出。但是,杰伊的用意却非常清楚,他所希望的是美国成为一个民族同质性社

会。③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他在开国元勋中享

有较高的声望,对美国建国初的各项重大决策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决

定权。在移民问题上,他对外来移民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的心理,这

一点在非常时期尤为突出。但在和平时期,他的态度显得更为稳重

和开明,功利主义色彩比较强烈。这反映了他在移民问题方面的双

重心理。华盛顿受命担任大陆军司令后,就颁布命令,禁止外籍人担任军

队中的中高级职务,不要他们承担哨兵警戒任务,他的侍卫必须由美

81 美 国 英 语 史

伊斯雷尔·赞格威尔:《美国 是 一 个 大 熔 炉》,格 林 哈 文 出 版,1992 年 英 文 版,第

46—48页。

马尔德温·琼斯:《美国的 外 来 移 民》,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1996年 英 文 版,第39页。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国人担任。1775年7月10日,华盛顿颁布征 兵 命 令 时 规 定:“不 得

征收任何在外国出生的个人入伍,除非此人有妻室并在美国有固定

的住处。”1776年,大陆会议规定,在外交工作 中 不 得 雇 用 外 国 出 生

的人任职,华盛顿对此极为赞同。后来,他在致帕特里克·亨利的信

中解释说:我要的是一种美国特色,这会使欧洲列强想念,我们是在为

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做事。依我看,这是在国外赢得尊重、在国内

获得幸福的惟一方式。①

华盛顿对外来移民的不信任还表现在1789年爱尔兰人反抗英

国统治而失败逃难至美国这一事件上,具体表现在1798年11月22日的一封信中:

这些外侨对美国无忠诚可言,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被

派到我们中间来的(有具体的事例为证)。目的在于毒害我国人

民的心灵,挑拨离间,以便疏远人民和他们自己选择的政府的感

情,从而企图使联邦解体,这就理所当然地毁坏了由于革命而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好前景。②

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的相对和平的年代,华盛顿的移民观日趋开

明,功利主义的色彩也十分突出。1783年他在对爱尔兰移民发表演

说时说:美国将会敞开胸怀,不仅要欢迎那些富有而体面的异乡来

客,也要欢迎那些来自世界各国和各种宗教团体的受压迫、受迫

害的人士;如果他们的行为正派得体,值得享有我们的权利与特

权,我们将欢迎他们前来共享。③

虽然他在此为美国树立了愿为世界上的被压迫者提供庇护所的

招牌,但内心上更喜欢的移民是:比较殷实的中产阶级带上一些契约

奴,既有资本,又有劳动力,美国 只 为 他 们 提 供 土 地。1794年11月

91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马里恩·贝内特:《美 国 移 民 政 策 史》,哥 伦 比 亚 特 区 华 盛 顿 公 共 事 务 出 版 社,

1963年英文版,第7页。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译本,第350—351页。

马尔德温·琼斯:《美国的外来移民》,第79页。

15日他在致约翰·亚当斯的一封信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对移民问题

的观点:关于移民,我认为除有用的技术工人和一些特定的及有专

长的人以外,其他无需鼓励。整批的移民(我是指整批安置在一

处)是否有利,作为一种政策是否合适,大可怀疑。因为迁移后,他们仍保留自己的语言、习惯、准则(或好或坏),但如与我们的

人民杂居,他们及其后代将为我们的习惯、准则、法律所同化,简

言之,很快即可成为一个民族。①

华盛顿的这个观点,贯穿于以后的美国移民政策中,在两百年后

的今天,仍然是美国移民政策的基本准则。托马斯·杰斐逊在移民问题上的态度是开明的,他从不反对外

来移民,因为他 知 道 美 国 要 发 展,就 得 依 赖 于 人 口 的 增 长。在 他 看

来,美国人口增长应依靠现有人口的自然增殖,这些人将“更一致、和

平、持续”。他希望从欧洲获得能教给美国人以知识和技能的“有用

的工匠”,而不 需 要“欧 洲 古 老 城 市 的 放 荡 的、不 道 德 的 手 工 工 匠”。杰斐逊特别担心的是,欧洲移民会带来与美国政治制度不相容的专

制主义影响。他在1782年《弗吉尼亚纪事》中写道:每一种类的政府都有他自己的原则。也许我们的政府原则

更有别于其他政府。它是英国宪法中最自由的原则和从自然权

利和理性原则衍生出各项原则的混合。对这些原则来说,与之

水火不相容的是绝对专制制度。可是我们指望得到数量极为巨

大的移民,却是来自这种制度下。他们会带来他们年轻时代所

吸收的原籍政府的原则……他们带来的这些原则,他们的语言,将传给他们的后代。根据人口比例,他们将分享我们的立法权,从而会渗入他们的精神,歪曲或偏离立法的方向……②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移民问题上走过了从反对到鼓励吸引欧洲

移民的路程。在他的心目中,殖民地人口的主体应该是英吉利人,他

们完全可以满足殖民地的发展需要。他写道:

02 美 国 英 语 史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第246页。

托马斯·杰斐逊:《弗吉尼亚纪事》,纽约,1982年英文版,第84—85页。

既然从英国迁来的英吉利人分支在北美很快建立了自己的

家园,而且他们的增长又是如此巨大,为什么巴勒登(按:莱西河

西岸)的乡巴佬应该被允许涌入我们定居地,并居住在一起,确

立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同我们作对?为什么由英吉利人创建

的宾夕法尼亚应该成为外籍人的殖民地?用不了多久,这些人

数众多的人足以使我们德国化,而不是我们英国化了。①

富兰克林如此不安,主要担心外籍人过多会“污染”英吉利人的

血统,威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可是,时隔27年,七十多岁高龄的富

兰克林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点。1782年,他在欧洲广 泛 发 行 的《移

居美国指南》中这样写道:“我们欢迎陌生人,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空

间,可以容纳所有的人,所以,已有的居民不会妒忌新来的人。”由于

土地价格低廉,任何一个勤奋的青年人都可以在美国发财致富。他

说:美国需要更多的各类有用的工匠,为那些土地耕作者建造

房屋,提供家什和各种器皿。这些东西不容易从欧洲运来。任

何技术还过得去的手工艺人,肯定能找到工作,待遇也会很好。对于陌生人来说,在这里施展他们的手工艺不存在任何限制,也

不需要获得什么批准……②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在美国所有早期领导人当中最有远见的要

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了。在移民问题上,他的见识远远超过了他

的同代人。1791年,他以财政部长的身份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具有历

史意义的《制造业报告》。他在该报告中就外来移民与发展制造业的

关系做了精辟的说明:只有受到非常明显的和直接的好处诱惑,人们才乐意放弃

原有职业去另谋生计。如果在他们受过训练的职业的基础上,出现一种更好的机会,他们会愿意从原来的国家移民到新的国

12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康林等:《美国的收获:美国历史文集》(第一卷),哈科特·布雷斯·约凡诺维 奇

出版公司,1986年英文版,第36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 人:建 国 历 程》,兰 德 豪 斯 公 司,1958年 英 文 版,第194页。

家。但是,这些人往往不会放弃原有的手艺,而想在另一行业干

得更加出色。从事制造业的人们一直关注的是:在纺织品和劳

动力方面,都取得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便宜的设备和原材料,免除绝大部分的赋税和负担,以及在旧世界所蒙受的限制,在更

加平等的政府治理下,取得更多的个人独立和成果,得到比仅限

于宗教宽容更为宝贵的、一种完全的宗教权益等。如果一旦他

们发觉到可以享受这些好处,并且为一种奖励和雇用的保证所

鼓舞时,这些人可能成批从欧洲到美国来经商或谋职,但是,如

果来新大陆的前途是成为土地垦殖者的话,那么要想吸引他们

迁移将是困难的。果真如此,那么,打开每一条可能的外来移民之道,是美国

利益之所在,并为促进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正如刚才谈

到的种种原因,扩 大 制 造 业 将 成 为 鼓 励 外 国 移 民 的 最 大 动 力。就此,人们可以发现,移民不仅是扩充人口的重要来源,也可为

国家提供有用的和充沛的劳动力。同样,对于发展制造业来说,也避免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甚至他也许可以成为对农业人口外

流现象的一种补偿。许多受制造业前景的诱惑而移民来美国的

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受这个国家的特殊条件的引诱,转向农

业生产。同时,农业从日益发展的制造业中还将得到其他方面

的许多信息和特别的好处。①

与上述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汉密尔顿的移民观中没有排斥移

民的成分。这可 能 与 他 的 身 世 和 经 历 有 关。他 的 父 亲 是 苏 格 兰 移

民,母亲是法国移民的后裔。他13岁时,父亲因经商破产而弃家出

走,母亲因常年劳累而病逝。他孤身一人,先后在维尔京群岛和波士

顿从师学艺,后又自学苦读,修完小学至高中的全部教材,接着又在

纽约读完大学。独立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入反英斗争,因具有超群

的才华和出色的表现而受到华盛顿的赏识。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告诉

他,惟有鼓励移民,才能较快地推动美国的繁荣和发展。②

22 美 国 英 语 史

邓蜀生:《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第46—48页。

美国的领导人,从开国元勋到现在的总统,无不在宣扬和贯彻民

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在他们看来,把需要的移民吸引过来并

予以同化,使之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国人”,全心为美国服务,那是他

们领导的责任、义务和光荣。西奥多·罗斯福总结道:美利坚作为一个民族是许多旧世界的种族的代表融合在一

起形成的新的类型,所有来到新大陆的不同种族在坩锅里熔化

成一种新类型,在1776—1789年间形成,华盛顿时代的人们已

经把我们的民族性的一切要素都确定下来了。①

他要求其他民族或种族与盎格鲁撒克逊认同,要毫无保留外来

因素,拒绝同化就是不打算做美国人。伍德鲁·威尔逊在费城的一

次归化公民大会上发表同样论调的演说:美国不是由一些集团组成的。一个若认为自己属于美国某

一特别的民族集团和成员,那他仍然未成为美国人。……有些

美国人需要有表明归化的连字符号,因为他们只是部分过来了。但是,当他们整个都过来了,整个心肠和思想都过来了,他们就

不再需要这个连字符号了。威尔逊这番话强调着这样一个观点,即外来移民必须按照美国

的方式改造自己,而不能保留祖先民族的文化特性。新移民要割断

与母国的联系,彻底断“根”,方能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之中。

第二节 非英裔移民对主导语言

    排斥与认同的社会根源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作《文明的冲突与世

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任何文化或文明的重要因素离不开语言。语

言在世界上或在某一国的分布往往反映出权力的分配,而权力分配

的变化又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②政治思想家们普遍认为,语言是

32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米尔顿·戈登:《美国生活中的同化:种族、宗教和民族身份的作用》,第122页。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中译

本,第47—51页。

种族同化的有效手段。各种族群体通过语言接触和融合在较短的时

间内便可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之中,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在殖民地

时期,美国的语言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人们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这

是由于最早的移民以英吉利人为最多,且手中握着大权。直到1808年,新英格兰,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的东部和新泽西大部分都以

英吉利人为主。因此,从北美殖民地建立开始,英语就成为了北美殖

民地的统一语言。在新英格兰,强调个人自由、道德革新、技术发明,具有商业智慧的“扬基文化”也十分盛行,英吉利族裔的殖民地人民,一直努力推行同化事业,在其他移民社区开办“慈善学校”和“教会学

校”,不仅教英文读写知识,还传授英吉利人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萌发于殖民地晚期的美利坚民族一体意识已变得

十分强大,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上,英语的地位变成一种不可剥夺的

主导意识。为此,在英裔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里,种族同化成为了一

种不可抗拒的因素。然而,在早期移民中还有另外一些移民来自苏格兰、爱尔兰、法

兰西、德意志、荷兰和瑞典。作为来自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他们大都

是会讲本民族的语言。“由于许多移民最初是在本民族的血汗工厂、搬运场所或挖掘工地做工,由工头和经理把他们与美国社会非直接

地联系着”;①再者,新移民来 到 美 国 后,由 于 对 新 环 境 的 陌 生 心 态,一时无法割舍民族情结、祖渊关系和母国传统的影响,他们在宗教、语言、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上都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很难把自己

融入主流文化之中,因而产生了对主导语言文化的排斥心理。对于

其他早期移民来说,母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包罗了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领域的各个方面,似乎是其本土文化的延伸。但这些移

民集团也绝不是其母国在新大陆的翻版,移民在保留自己原有语言、思想、文化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在很大程度与范围内,在美利坚的土

地上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做法,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集团特色的文化

生活。研究表明:在美国早期,各民族集团和语言文化仍然保持着发

展势头,而且各欧裔移民集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自行其是。荷兰移

4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菲力普·格利森:《论民族多样化》,哈珀出版公司,1976年版,第12页。

民在纽约市和纽约的哈得孙河上游与新泽西的特拉华河一带就保持

了自己民族的独特语言文化。他们的木制房屋总是紧挨着新教教堂

和教区学校。教会是社区和福利组织。学校教授荷兰语和加尔文教

义。1776年,荷兰人建立“女王学院”,培养在美洲工 作 的 荷 兰 教 牧

师。由于荷兰人生活的地域集中,又十分强调母语,所以荷兰文化在

中部殖民地具有很强的势力。德国移民集团也是如此。德国的路德

派和改革派教会,散布在德国移民社会,他们创办教区学校,用旧世

界的 母 语、信 仰 教 育 他 们 的 子 孙。直 到1910年,美 国 外 裔 集 团 的

1300万外籍出 身 的 移 民 中 有300万 人 不 会 讲 英 语,占 移 民 总 数 的

23%,仅曼哈顿一地就有1万人左右。①一些移民妇女只会使用母国

方言同沿街叫卖的小贩讨价还价。生活在曼哈顿的一部分西西里移

民的后代还根本不懂英语。②另有资料显示,洛杉矶有五分之一的学

童讲着104种互不相同的移民母国的语言,英语只是第二语言。③这

就是语言融合与民族同化中的文化多元现象。可见,语言融合虽然

对民族同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使移民抹去心灵深处

的民族心理与母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同化与多元化始终是美国社会

的主要特征。实现民族同化,主要依靠语言、教育和通婚等途径,而语言接触

与融合则是当中最基本的因素。语言是新老移民工作与生活交往的

必备工具,有了语言的接触,才可能产生语言融合,才可能从根本上

促进民族同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的,又有个人的。就个人而

言,非英裔移民认为,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持久性最明显的东西就是语

言,而民族语言的丧失意味着一切都没有了。针对这一问题,卡伦指

出:每个人都处于祖渊关系与社会文化体制两者的交汇点,其

52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布·罗贝:《美国 人 民———从 人 口 学 角 度 看 美 国 社 会》,哈 佛,1983年 英 文 版,第

156—157页。

菲力普·泰勒:《远磁》,纽约,1991年英文版,第217、266页。

卢瑟·卢德克:《创造美国:合众国的社会与文化》,华盛顿,1988年英文版,第77页。

中,民族血统和家庭影响所形成的联系最难以分割和改变;个人

与其民族群体的关系是非自愿的、不可分离的。移民可以或多

或少地变换他们的服装,改变他们的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或哲学

观点,也可以改娶新妻,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祖宗。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移民后代的增多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非英裔移民的母语逐步让路给英语。他们认为,母语已无法用来对

付新世界的生活环境,无法用来扩展与主体文化的交流,无法用来处

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无法用来应付工作上的日常事务。在一个

新的国度,他们从母语中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新环境中的新鲜

事物,尤其是与母国全然不同的单位的名称、生活工具的名称、食品

名称、饮料名称,而这些又是他们天天需要的。这种现象在第二代以

后的外族后裔中尤为突出。“移民的子女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同化

为美国人,这虽有 公 共 教 育 的 作 用,但 更 出 于 后 裔 的 自 身 发 展 的 考

虑。移民子女很快就讲英语,而不讲母语;许多人很快就和他们的出

身一刀两断,一些人甚至还为自己的血统感到羞愧。”②对移民来说,能否讲一口流利的、地道的英语,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这个国家中的成

败。英语不仅是他们需要用作交际工具的国际通用语言,同时也是

他们赖以谋求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 通 行 证。③不 少 雇 主 在 求 职 者 中

间招聘新职员时,不仅要求他们会讲英语,而且还要求他们会讲标准

的英语。某些华盛顿的雇主对英语要求极高,并坚信以下原则:

1.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最标准的英语。

2.一个人使用语言的情况反映出他的思维的逻辑性和智力。

3.非标准的言语形式应当被根除。

4.任何情况下犯语言错误都是有害的。④

由此可见,那些不会讲一口流利的标准美国英语(即标准美国英

62 美 国 英 语 史

保罗·威利·亚当斯:《移 民 问 题 与 美 国 的 经 验 教 训》,载(美)《交 流》杂 志,1983年 英文版,第4期第10页。

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 娜·哈 里 斯·桑 考 斯 基:《美 国 移 民 百 衲 图》,第87页。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巴利:《美国的语言问题》,纽约,1973年英文版,第310页。

语)的移民子女,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里都处于非常不利

的地位。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除了与世隔绝的小块地区,没有一个

较大的民 族 群 体 能 够 把 自 己 的 语 言 在 第 二 代 以 后 留 给 大 量 的 后

人。”①这与美国主流文化长期不断的融化以及政府机构的政策导向

是分不开的。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帮助外来移民同化进入美国主

流社会的美国化运动,以帮助外来移民及其子女学习英语,了解、适

应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本世纪中期,联邦政府在美国

历史上第一次批准了在公共学校中实行双语教育。这看上去似乎对

非英裔移民保持母语和母国传统文化有益,然而它的根本目的在于

促进那些不熟悉英语的外来语族的儿童精通英语,以便让他们尽早

熔入主流社会之中。在“大熔炉论”的指导下,美国化教育成了移民

们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口,以此来熔化移民“低级粗俗的”母语,引导他

们学会使用“出色的”美国英语,丢弃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成

为“百分之分的美国人”。尽管如此,种族的非同化现象和文化多元

因素仍然存在,并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化教育只能是政府

领导人和有关社会组织的一种理想,它往往超越现实,是清教理想主

义的一种表现。

第三节 语言融合对美国早期英语之影响

语言是一种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一

种语言通常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化的文化遗产。正如一些语言学家所

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具有强制性地被习得和接受的

特性。②

不同的民族语言相遇,互相发生影响,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语言

接触,主要体现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和国家各族人民的社会交往之

中,这种交往包含了各民族间生活与工作上的友好往来,也有民族间

72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卢瑟·利德基:《美国特性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译本,第77页。

何新:《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的阐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的战争冲突。在各式各样的语言接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的夹

杂或混用现象。语言接触的背后实质上又是各种民族文化的碰撞。

而民族的文化背景通常指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社会状况及其变化、

民族语言、特殊的 地 理 环 境 和 民 族 的 心 理、习 俗、性 格 特 征、伦 理 道

德、特有的制度以及在这些特点控制之下对事物的看法、处置和表达

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会影响人们对语言内容的理解。

作为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的语言,在各种文化接

触和交融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出于跨文化传统的需要,不同语

言间彼此吸收对方的某些成分,或同时被某些文化群体的成员根据

不同交际环境来选择运用,或其中的某一种语言被第一种语言所替

代,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互相融合。语言学家们一般把这种语言成

分的借用、双 语 现 象、语 言 替 代 都 视 为 语 言 融 合 过 程 中 的 语 言 现

象。①

语言的融合是指语言在相互接触时主导语言同化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在融合的时期,通常是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

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的规律继续发展,

另一种语言逐渐失去自己 的 本 质 而 逐 渐 死 亡。”②在 语 言 融 合 中,哪

种语言能成为胜利者,并不取决这一语言的民族所占的疆域多少,而

主要取决于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以及语言本身丰富和完

善的程度。

英裔人一踏上北美土地,首先与他们发生接触的是印第安人,紧

接着是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和黑人等,当时英裔人占主

体,其他外来民族 多 分 散 于 各 地,在 政 治 上 和 经 济 上 都 没 有 组 织 起

来。他们最初接触通常是为了生活物质的需求而进行的,这种物质

上的贸易刺激了各种族移民间的广泛的交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

当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北美经历了人体语、洋泾浜语和英语3个

交际层次的发展阶段。语言接触往往表现在母语对外来语单词的借

82 美 国 英 语 史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页。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版,第520页。

用上。但由于长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活,经过各移民群体的互

相交际、交流思想和通婚,就大批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融合了,其他

外裔的语言就渐渐融入了北美主导语言英语之中,它们或消亡或成

为北美多元语言的一分子。卡伦指出:

各个民族群体都把自己文化遗产中的一些积极因素纳入整

体文化,后至的民族文化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形成竞争和渗透

关系,促进了国家文化的丰富多彩,创造来源于多样化的影响,

美国社会和文化像管乐那样,由不同的地域、种族、职业、宗教所

构成的联合体,国家精神由这些差别的统一性构成。①

正如迈克尔·诺瓦克所言:

我们社会里的 成 员,往 往 形 成 一 种 文 化 根 源 上 的 多 元 性。

从犹太传统中我们学到在心理上和社会问题上的世故老练,即

学到透过事物的表面和社会的表面看问题以及犹太人对西方历

史长久以来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从黑人文化、从印第安人文

化、从多种天主教文化、从亚洲和拉丁美洲文化,我们可以吸取

到其他可贵的价值观念。②

来自旧世界的欧洲移民为美国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他们给北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思想语

言等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美国语言文化的多元性。

据《新英语外来语 词 典》介 绍,在 当 今 通 用 的 英 语 词 汇 中 有37,300余个外来词条,来自世界一百多种语种。③国外权威外来语词典 TheHarperDictionaryofForeignTerms 收入英语外来词汇达十万余

个,它们当中多数来自欧洲各国语言。英语虽是美国的主要语言,但

少数民族的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和印第安语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与

融合中为英语增 添 了 丰 富 的 营 养,主 要 表 现 在 它 的 词 汇 扩 展 方 面。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新大陆的一些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观

点,语言的借用自然而生,而美国社会的流动性又加剧了这一进程,

92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贺拉斯·卡伦:《美国特性及其创造者》,纽约,1968年英文版,第147—148页。(美)《交流》,1982年第3期,第25页。

韩哲:《新英语外来语词典》,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关键在于过快的人口流动引发出人们之间交际的困难以及交际的紧

迫感。哥伦布一踏上美洲大地就“从驻扎的第一个岛上强行抓来了

几名印第安人,要他们学习殖民者的语言,旨在告诉他们岛上一些土

著人已掌握的情况和获知的事物。这个计划成功了,在很短的时间

里,殖民者和土著人通过手势、图像符号和文字就能彼此交流了。这

对殖民者来说获益匪浅”。①后来的英 吉 利 人 同 样 碰 到 了 类 似 情 况,也同样做了哥伦布所做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哥伦布没呆多久就跑了,而英吉利人却永久地留了下来,并在与外族人交往中丰富了自己的

语言,扩展了自己语言的词汇。语言成分的借用是语言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借用的语言成

分主要是词汇成分,语音与语法成分的借用相对很少,而且多半是随

着词汇借用而产生。在美国早期英语中从法语借入的单词有:bute(孤山;小尖山),shivaree(喧闹的庆祝),chowder(杂烩),bureau(办

公署),prairie(大草原),levee(大堤),rapids(急流),portage(搬运),

cache(地窖),caribou(驯 鹿),pumpkin(南 瓜),depot(兵 站;仓 库),

bayou(长沼)等。独立革命以前,被借用的德语词汇相对少些,主要

有:noodle(面 条),pretzel(椒 盐 卷 饼),smearcase(冻 奶 乳 饼),

sauerkraut(泡 菜)等。来 自 荷 兰 语 的 单 词 有:SantaClaus(圣 诞 老

人),boss(工 头),bedspread(床 单),bumb(笨),bush(边 远 地 区),

sleigh(雪橇),waffle(蛋 奶 烘 饼),dope(麻 醉 药 品),yankee(扬 基)等。

渗入早期美国语最多的外来语词汇是西班牙语词汇,特别是在

墨西哥战争和1848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之后,它们几乎渗透到美国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adobe(砖坯),bonanza(使人发财的文物),

bronco(野 马),cockroach(螳 螂),hacienda(种 植 园),patio(院 子),

lasso(捕 捉 野 牛 用 的 套 索),mustang(野 马),plaza(集 市 场 所),

ranch(大牧场),stampede(惊 跑;溃 退),vigilance(治 安 维 持 会 的 成

员)等。借用印第安人的词汇主要是一些地方名称和山川河流的词,如

03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牛津大学出版社,1958年英文版,第21页。

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Virginia(弗吉尼亚),或是些与印第安人

的相互关系、印第安人的生活、农作物及其使用的物品有关的词汇,如hominy(玉 米 片),toboggan(平 底 雪 橇),pemmican(牛 肉 干),

moccasin(鹿皮 鞋),sachem(酋 长),powwow(巫 师),tomahawk(石

斧),squaw(印第安人女人)等,这些词到18世纪中期就已很流行。黑人文化同样丰富了美国英语。黑人的方言在与英语的长期交

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既为英语输出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又

从英语中吸取新鲜血液,进而形成了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语言———黑人英语。此外,黑人的民歌、习惯语、发音、音乐、舞蹈也丰富和加

强了英语的内容。这些外来词汇的借入既反映出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背

景,又丰富和发展了美利坚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成为了主流社会的语

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英语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外

来语继续发展与壮大的。美国学者克拉普指出,每一批新来的美国公民对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自然的继

承,也不是通过特权,而是经过不懈地运用和学习而获得的。通

过学说、学写、学读普通的语言,许多不同的民族融合成一体,组

成了一个单一的国家。①

从语言上得到反映的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是吸收外国文化

精华和结合美国人自己的实践产生出来的。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思想家和政治家杰斐逊等人从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那里吸收三权分立说,从洛克那里吸取自然权利学说,从斯多噶派哲

学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爱国主义观念和对公职鞠躬尽瘁的道德观

念。但他们的思想 更 多 地 来 自 于 参 与 实 践 斗 争 和 与 人 民 群 众 的 接

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特征中,民主思想、平等观、幸福观、和平观等

尤为突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忠实代表。这一切都在美国英语中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播,从而扩大了美国民主思

想的影响。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曾经在这方面做过生动的概括:“其

他许多民族的文化在我国获得了反映,全都混合在民族的大熔炉里,

13第二章 美国移民及其语言融合的历史思考

① 乔治·克拉普:《移民与语言》,哈斯特出版公司,1973年英文版,第103页。

对美国英语的 形 成 与 发 展 起 了 重 要 的 作 用。它 们 丰 富 了 语 言 的 内

容,同时借语言的发展得以在全球传播。”①

任何一国的语言都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外来因素只有与

本国国情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出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来。这正如

著名诗人惠特曼说:“美利坚民主制度与语言文化……必须与野外的

阳光、空气、植物、农场景色、动物、田野、树丛、小鸟宽广的天空经常

地结合在一起才有根有生命力,否则就会退化和黯然失色。”②

23 美 国 英 语 史

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中译本,第272页。

查尔斯·博哲斯:《美 国 思 想 的 渊 源》,山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88年 版,中 译 本,第

157页。

第三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第一节 北美英裔移民及其殖民地社会概述

马克思在1853年7月22日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

结果》一文中指出,殖民主义“拥有双重使命,其一是对殖民地的侵略

与掠夺,其二是出于一种宗教的幻想 对 殖 民 地 进 行 改 造 与 教 化”。①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北美的殖民活动即是出于这样的使命。他们首先

是以海上掠夺开始的,从事这些活动的都是些冒险家和海盗,他们为

商人们打开了一条海外生财的大道。英国扩张主义代言人、著名作

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大肆美化英国殖民者的扩张与教化

行径。英国在北美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是弗吉尼亚。为了寻找黄金和通

往东方的航线,建立对付西班牙在北美 殖 民 的 据 点,1606年12月,伦敦弗吉尼亚公司委派冒险家克里斯托夫·纽波特率3艘帆船组织

第一批移民104人,②登上3艘小船,驶离泰晤士河,开往弗吉尼亚。

1607年5月,他们驶入一条他们称之为詹姆斯的河 流,在 坡 哈 坦 人

的土地上建立了詹姆斯顿,用以纪念英王詹姆斯一世。1609年伦敦

弗吉尼亚公司获英王第二个特许状,公司有权组织委员会并任命总

督。1614年,约翰·史密斯受公司派遣来到 弗 吉 尼 亚 以 北 地 区,他

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英格兰”,它比英格兰面 积 还 要 大。1620年,公司把它让给了由1位公爵、2位侯爵、6位伯爵、1位子 爵、3位 男

爵、19位骑士、1位大教堂的教长和7位绅士组成的新团体。他们幻

想在这里组织大规模的封建领土。但在他们创立新英格兰理事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71页。

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中译本,第32—33页。

那个月,一批地位卑贱但坚毅勇敢的男人和女人到来了,开始以自己

的方式来开发利用这块土地。上帝早已安排,“新英格兰的未来属于

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不是属 于 显 赫 尊 贵 的 地 位”。①1618年 该 公 司 图

谋扩大殖民活动。埃德温·桑兹爵士提出发展计划:修改土地政策,

鼓励投资和移民;保证移民和英国居民享有同等权力;给予移民以管

理殖民地的发言权,组织代议制议会,制定殖民地法律,并鼓励生产

活动多样化。1619年7月30日,詹姆斯顿一 千 多 名 成 年 男 子 推 出

22名公民代表召开为期6天的代议制议会,通过了几项急待公司核

准的法律,它实际上是新大陆第一个殖民地立法机构。②

普利茅斯公司早在1606年夏季开始三次派人到北美建立殖民

据点,终因天气恶劣之原因未能成功。1529年亨利八世因擅自离弃

婚居20年的阿拉贡的凯瑟琳公主并与安妮·博林结婚,与罗马断绝

了联系,自封为英国教会的领袖。这次与罗马的决裂促进了英国的

新教运动。它的信仰者把亨利八世对教皇的公然违抗看做是对罗马

的分等级的僧侣统治集团、仪式和教义的彻底否定。但是亨利八世

原本只想做个英国教皇而已,并不打算对教会的内部组织或教义作

实质性的改变。由于受当时德国的路德和法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加

尔文的理论之影响,英国清教徒(又称极端加尔文主义者)对英国教

会不彻底的改革越来越不满意,进而进行反君主制度,遭到了英国政

府的迫害。在1608—1609年期间,他们当中不少人克服重重困难,

来到以宽容著称的荷兰。在荷兰生活不久,他们感到荷兰仍然是一

个不够理想的居住地,于是就想起了北美的弗吉尼亚,在那里,他们

可以仍然是英国人,为自己工作,并且同蔓延的异端宗教相隔绝,而

又远离政府的控制,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按自己的意志建立教会和一

43 美 国 英 语 史

关于第一批移民 的 人 数 至 今 仍 有 争 议。我 国 学 者 黄 绍 湘《美 国 史(1492—1823年)》(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认为是120名,而黄安年《美国

的崛起》和布卢姆与施莱辛格《美国的历程》等 认 为 是104人。本 人 查 阅 了 许 多 国 外 原 始

资料,认为还是104人比较准确,他们是100个 男 人 和4个 男 孩,分 乘“苏 珊·康 斯 坦 特”

号、“幸运”号和“发现”号抵美的。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1页。另参见《美利

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第55页。

个清教徒领导的共和国。这些移民不是为了去新世界发财致富的,而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建立一种理想的新天地而移居北美的。他

们基本上都是些穷人,没钱付旅费,因而有人建议他们为一批英国商

人在弗吉尼亚建立一个特别种植园。他们作为一个集体一道劳动七

年,然后他们与资助人分享利益。1620年晚秋,102名贫苦的清教徒

乘“五月花”号船驶往北美新大陆。他们经过六七十天的艰难航行,风浪使他们没有如期到达弗吉尼亚,12月底在马萨诸塞湾的科德角

登陆,并建立了以普利茅斯命名的定居地。在上岸前,以威廉·布雷

福德为最初发起人,要求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上岸前签订保证遵守

领导人起草的法规和公约,即“五月花公约”,其内容是:“在上帝面前

庄严结盟,同心协力为较佳秩序与生存建立一个文明政体……并且

要随时制订、拟定和设计那种公认最为合适殖民地全体利益的公平

法律、条例、法令、法规,以及设立治理机构。”①

他们推选约翰·卡弗为总督,1621年卡弗死后他们又选举威廉

·布雷德福继任。在后者的领导下,他们偿还了自己向那些英国商

人所借的债,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独立谋生的村落。这些被后人称之

为“移民 始 祖”,他 们 大 多 是 信 奉 清 教 的 贫 苦 工 匠、农 民 和 契 约 佣

仆。②他们主张个人直接祈祷,这反映了在上帝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主张建立纯正廉洁的教会,反对教会勒索和烦

琐的宗教仪式,这也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积累资金的要求;主张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原则改革教会,反 对 偶 像 崇 拜。1628年,一

批清教徒在伦敦组织了新英格兰公司,次年3月4日,改组为马萨诸

塞公司,并从英王那里取得了特许状,它有权在普利茅斯以北的马萨

诸塞区建立定居点,实行有计划移民。③1629年8月26日,清教徒绅

士约翰·温思罗普任总督,并与其他12名清教徒股东签 署 剑 桥 协

定,规定新定居地的权力应掌握在殖民地人民手中。1630年3月29

53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罗伯特·比尔莱:《美国历史中的演说与文件》,伦敦,1944年英文版,第11页。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种族特性》,新泽西,哈

珀·科林斯出版公司,1990年英文版,第23页。《第一个马萨诸塞宪章》,载《美国历史文献》,第12号。

日,温思罗普率34艘船队上千人乘坐17只帆船扬帆出海,于6月下

旬抵达马萨诸塞海湾,建立了马萨诸塞清教徒的殖民地。在漫长的

航海途中,约翰·温思罗普在向同船的人讲道时,便已敲定了美国的

基调。他预言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将

看着我们。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欺骗了上帝,如

果上帝不再像今天那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成为世人的笑

柄。①

按照特许状的规定,公司得到了作为“政治法人体”近似自治的

权力,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公司的股东被称为“自由人”,得以在股东大 会 上 选 举 公 司 的 行 政 官 员———总 督、副 总 督 和 助 理。

1630年由公司组成的殖民地当局规定只有“自由人”才享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这 一 不 合 理 规 定 引 起 了 广 大 移 民 的 反 对,1631年 有

108名无公民权的居民要求成为自由人,温思罗普等人害怕 他 们 离

境回国,只好同意接纳他们作为自由人,但做了许多规定,其中最主

要的一条是,只有清教徒才 能 成 为 自 由 人,并 享 有 选 举 权。②由 于 清

教徒在这里享有特殊的地位,从1631年起,清教徒开始大批涌入,约

有“15,000或20,000人 随 后 来 到 这 里,他 们 的 城 镇 向 四 面 八 方 扩

展”。③当温思罗普和他的同事们敞开 大 门,让 所 有 教 会 成 员 成 为 自

由人时,他们已经预见到自由人的人数增多将难以召集全体大会并

作为立法机关那样在一起工作,于是决定把立法权交给每年仍由全

体自由人选举的助理所组成的参事会,但在1634年,自由人都坚决

主张由每个定居地选出的“代表”行使。从此以后,议会就由总督、副

总督、行政参事会的助理们和一些代表一起组成。他们都是每年由

自由人选举产生的。由于公司有权统治殖民地,所以立法议会实际

上既是殖民地的立法议会,又是最高法院。这里,事实上是一个自治

63 美 国 英 语 史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三联书店,1993年版,中译本,第3页。

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第38页。

戴尔·斯坦勒:《我 们 歌 颂 你:外 来 移 民 与 美 国 历 史》,纽 约,1987年 英 文 版,第

9—10页。

的共和政体,一个清教徒的共和国。这里,充满着浓厚的清教主义色

彩,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WASP)成 了 早 期 移 民 的 重 要 来 源,奠定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基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莫里森说道:“他

们要建立的不是殖民地,而 是 一 个 新 国 家。”①珀 库·米 勒 对 清 教 徒

在北美所发挥的作用与作出的历史贡献发表评议时指出:“假如对清

教徒没有一定的了解,便无法对美国有任何了解。”②

“美国的历史,一般是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始的。美国殖民

地时 期 的 历 史,是 指 1607 年 到 1776 年 美 国 宣 布 独 立 时 期 的 历

史。”③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 西 洋 沿 岸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的 霸 占 与 侵

略活动,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在北美掠夺与征服的对象主

要是印第安人和从欧洲大陆来的殖民者,他们比英国人早到北美并

占领了大片土地,给后来的英国人的扩张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与不

便。但从英裔人与美洲印第安人接触之日起,英裔人优越的组织和

技术帮助他们获得了支配地位,而北美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集团拥有

抵制英裔人前进所必需的技术力量或知识、组织水平以及对世界的

洞察力。“只要出于白人殖民、贸易和势力扩张的需要,就可以把他

们牺牲掉。”④再者,英国由于其 在 国 内 经 济 实 力 和 国 际 海 上 贸 易 权

力的增强,它在北美拥有压倒多数的人口优越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水

平,占据广大的资源和丰富的土地,借武力征服削弱和驱除了荷兰、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竞争对手,终于成了北美的主人。

回顾与探析殖民地时期的英裔人口和社会特征,有益于我们进

一步了解北美以英裔人为主体的民族群体在与其他种族接触融合中

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问题,在殖民时期就

有人进行过专门或业余的统计与研究。耶鲁大学校长埃兹拉·斯泰

尔思作为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口研究专家,曾自豪地撰文指出:自从移

73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莫里森:《海湾殖民地创立者》,纽约,1958年英文版,第71页。

米勒:《美国清教徒》,序言。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西蒙斯:《美国早期史: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译本,第

196页。

民初期以来,新英格兰人口急剧上升,至1760年,已达五十余万人。他还强调说:“人口的增长不能归因于移民的涌入,因为从那时以来,从我们这里去了欧洲的,比 从 欧 洲 来 的 人 更 多。”①本 杰 明·富 兰 克

林对于各殖民地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业余研究者,他搜集

并查阅了许多资料。1754年,他论述了新泽 西 的 一 些 人 口 数 字,指

出该地方尽管没有什么特别吸引移民的东西,但他确信,该地区的人

口在1699—1745年间增长了60%。②这两位率先搜集早期美洲人口

数字并从社会诸因素加以解释的先驱在资料统计上或许不够准确,但为后来的人口统计开了先河。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所

得出的统计数字更具有科学性。在1628—1642年间,北美已有八万

余名英裔人,约 占 英 国 本 土 总 人 口 的2%,他 们 均 居 住 在 弗 吉 尼 亚

(创建 于 1607 年)、马 里 兰(1632 年)、马 萨 诸 塞 湾 (1630 年)。到

1690年,90%的人口为英裔人,其中在新英格 兰 地 区 约 占 白 人 总 人

口的80%,在纽约占52%,在南部约占65%,在西部约占45%。③在

1720—1760年间,北美殖民地白人人口从39.7万增加到126.7万,增长219%,英 裔 人 在 北 美 总 人 口 的 比 例 开 始 下 降,至 此 约 占

60%。④1755年,英国迁居北美的移民总数愈150万,1760年为160万,1775年达200万。⑤其中契约奴的数量相当可观,仅1635—1660年间即输入3.75—5万 人。⑥契 约 奴 在 北 美 殖 民 地 移 民 中 所 占 的 比

重及半,估计超过60%。⑦

在北美殖民地早期,由于饥荒、疾病和战乱,人口的增长是十分

缓慢的。在17世纪 的 英 格 兰,有25%—50%的 人 口 生 活 在 历 史 学

家们所认为的贫困线以下。天花、白喉、疟疾和黄热病等传染性疾病

83 美 国 英 语 史

埃兹拉·斯泰尔思:《新英 格 兰 早 年 人 口 统 计》,载《美 国 早 期 人 口 统 计 大 全》,纽

约,1907年英文版。

西蒙斯:《美国早期史: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第226页。

奥斯卡·汉德林:《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哈佛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3页。

西蒙斯:《美国早期史: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第227页。

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41页。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第12页。《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纽约,1976年英文版,第760页。

剥夺了许多营养不良且缺医少药的弱小生命。与印第安人连续不断

的土地争夺战更是人为地使人口大批伤亡。从18世纪开始,北美的人口开始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自然

环境与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生育率高而死亡率却相对下降、外来移

民人数上升和靠征服而新增加的人口亦多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伊

普斯威奇和马萨诸塞,人口从1693—1744年间增长了将近200%,这主要是由于 婴 儿、儿 童 和 妇 女 死 亡 率 降 低 所 致。在 戴 德 姆,1700年前的死亡率约为27‰,而此后降到20‰。在新英格兰,据粗略估

计,从 1701 年 到 1750 年,人 口 出 生 率 为 33.88‰,而 死 亡 率 为

32.8‰;从 1751—1780 年,出 生 率 为 37.2‰,死 亡 率 却 下 降 到

30.4‰。再者,妇女的增多和婚育传统观念的改变与婚育年龄的下

调,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在普利茅斯,出生于1675—1700年间的

妇女平均婚龄是22.3岁,这比同时期的英格兰妇 女 婚 龄 年 轻1—3岁。中部殖民地的贵格派教徒的婚姻也大致与此相同,而在南部,女

子结婚更早。皮特·卡尔姆是一位在美洲游历的瑞典人,他指出:得

到土地的较大可能性导致人们提早结婚,这就是殖民地美洲人口比

欧洲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①本杰明·富 兰 克 林 曾 拿 一 个 旧 世 界 情

况来做对比,在那里,“人口数量一旦与这个国家所有耕地、土场、贸

易和政府部门所能维持的相等,过剩的人口则必须迁离故土,或坐以

待毙;而在这些殖民地里,所有人都能充分就业,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等待着数百万尚未出生的婴儿。当家庭易于维持时,便有越来越多

的人结婚,较早开始家庭生活。结婚在美洲比在欧洲更为普遍,而

且一般来说结得更早一些。”②埃兹拉·斯泰尔思认为新英格兰那些

定居的人口较为稠密的沿海地区的增长率在1761年已开始下降,但

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生活特别有助 于 人 口 增 长”,③因 此,美 洲 这 片

辽阔的处女地仍将能养活数百万人。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政体

93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马克辛·塞勒:《寻求美国:美国早期生活史》,杰洛姆·奥扎出版公司,1988年英

文版,第16页。

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全集》(第二卷),英文版,第77—78页。

埃兹拉·斯泰尔思:《再论 新 英 格 兰 早 期 人 口 增 长 的 基 础》,载《美 国 历 史 文 献》,

纽约,1953年英文版,第45—47页。

自由、宗教自由、财产自由、婚姻自由将很快使一个气候条件良好的

丰饶之地的人口迅速繁殖起来。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美洲生活中

的经济机会是人口膨胀的基础。移民在人口 增 长 中 起 了 较 大 的 作 用。1700—1775年 的 白 人 移

民总人数大约是25—30万人,占了同一时期白人居民总增长数的

15%—20%。1720年以后,白人移民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他们的

非英国成分。以前,英国官方政策反对非英国人向北美移民;而现

在,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却使英国向外移民变成一件不受欢迎

的事,因为“人口稀少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真正的贫穷”,①因而英国政

府便开始考虑从其他地方移民进入美洲殖民地。人们普遍相信,这

种移民人数的增长将会满足对殖民地宗主国的工业制品的要求。

18世纪移居北美的第一批重要的外裔移民是莱 茵 河 畔 的 德 意

志人,他们于1710年前往哈得孙河流域,到1775年已有10万之众

了。在爱尔兰,大规模的背井离乡最初发生在1717—1718年间,经

济上的困 苦 一 直 是 苏 格 兰、爱 尔 兰 移 民 日 益 增 多 的 主 要 原 因,至

1776年止,约有15万苏格兰、爱尔 兰 人 前 往 北 美。此 外,还 有 为 数

不少的法国 胡 格 诺 教 徒、西 班 牙 籍 犹 太 人 和 强 迫 而 来 的 非 自 愿 移

民———黑奴。长盛不衰 的 奴 隶 贸 易 提 供 了 一 个 新 劳 动 力 的 重 要 来

源,在1701—1710年间,只有9000名黑奴,到1775年时已超过25.5万人,在黑人人口增长中约占50%。② 此外,英国通过征服而使它

统治的地区新增加的人口 也 占 有 一 定 的 分 量,约 有8000人③(不 包

括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他们均是从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等殖民地接

收过来的。对北美殖民地总人口的统计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最主要

的原因是那儿的人口混杂,流动性又大,各国殖民地之间的联络少且

变化多,再加上没有多少人去关心或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布卢姆列

04 美 国 英 语 史

西蒙斯:《美国早期史: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第234页。

小弗农·布里格斯:《大规模的外来移民与国家利益》,纽约,沙罗出版公司,1992年英文版,第14页。

纳尔逊·曼弗雷 德·布 莱 克:《美 国 社 会 生 活 与 思 想 史》(上 册),商 务 印 书 馆,

1994年版,中译本,第25页。

举了北美早期的人口增长情况,即从1620年的2000人至1720年的

466,000人再到1820年的9,618,000人,他认为这个数字可精确到

千。①对此,人们颇有争议。富兰克林在法国向欧洲人描述美国时,劝告欧洲人:如果他们仅

仅是出身高贵而别无所长的话,千万别到美国去。因为美国人“对一

个陌生人,从来不问他是何等人,而是问他能干什么”。②与欧洲不同

的是,美国人地位的高低不是来自世袭,而是来于人们的勤劳创造与

财富积累。18世纪的北美人,虽然受到的教育也是上帝把人分成社

会地位不同的阶层,但这种概念和欧洲的概念并非一致。美国人清

楚地看到,商人和种植园主比别人更富有、更尊贵。但美洲作为希望

之乡,依靠勤奋工 作 和 好 运 气,地 位 卑 微 的 人 也 可 能 改 善 自 己 的 处

境。社会阶梯的最高层要比欧洲低一些,比较容易攀登,但同时也难

保持不变。“是社会的流动性而不是出身高贵决定了美洲‘权贵们’的位置。”③美洲选民通常选举那些被公认为在社会和经济上获得成

功的人参加代议制议会。任何人都不能仅凭自己出身高贵或社会地

位,要求在政府 中 占 一 席 之 地。只 要 他 不 是 奴 隶,他 就 可 以 接 受 教

育,并有相对的独立性、人生自由和土地所有权。如果在某人出生和

成长的地方土地不足,他就可略向西行,多找一点土地。站在自己的

土地上,种出自己的食物,他就可以傲视地主和商人,同时也可与政

治家抗衡。他具有较多的控制政府和教会的权力,有更多的机会来

改善自己的生活。因而,中等阶级和下层阶级的移民由于致富且得

到社会的承认而进入贵族阶级的例子多不胜数。约翰·卡特出身微

贱,他于1649年来到弗吉尼亚,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奋,终于创立了

殖民地最著名的家族之一。由于财富往往能使人得到社会的重视,新英格兰、中部殖民地和南、北卡罗来纳的商人很快就各自在北美殖

民地的上层阶 级 中 得 到 一 席 之 地。这 些 在 旧 世 界 简 直 是 不 可 想 像

14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第117页。

康林等:《美国的收获:美国历史文集》,第52页。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 国:外 来 移 民 史 与 美 国 民 族 生 活 中 的 民 族 性》,第263页。

的。专门职业者的出现也影响了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在这些人

当中,有牧师、医生和律师。牧师最受人敬重,其次是律师,最后是医

生。殖民地的律师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学习法律。美国早期的

许多领导人如詹姆斯·奥蒂斯、约翰·亚当斯、威廉·利文斯顿和托

马斯·杰斐逊就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律师的。尽管越来越强调

法律教育,律师的标准却是不严格的。由于律师和商人、放债人之间

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难说他们会得到下层人民的欢心。绅士阶级包括各式各样的绅士,其中有皇家官员、大地主、商人

和专门职业者。这个阶级的一部分是出身高贵的人,一部分是获得

显著成就的人。他们一概享受着重要的特权,不管其出身如何。当

时的绅士基本上垄断了殖民地的政治生活,在教堂和其他公共集会

上占据了最好的席位。这个社会等级体系的下一个等级则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和手工

艺人。虽然比高于他们的绅士等级低一个等级,他们也为已有的社

会地位而自豪。他们之间互相以“先生”(goodman)、“太 太”(goodwife)相称,他们自以为比没有产业的短工、非技术工的地位优越。①

在殖民地人们的眼中,最卑微的则是契约佣工、黑奴和印第安人,他

们根本无社会地位可言,这或许是旧世界留给新大陆的最后一笔遗

产!

在殖民地社会里,由于有等级的存在,显然不像某些历史学家所

说的那样富于民主。从旧世界移植过来的一些等级制度和社会顽疾

不可避免地会给殖民地社会打下历史的烙印。但由于新世界远离旧

大陆,移居到北美的人们大多又是些中下阶级,自然会在新的社会里

反抗和改变这些不平等的东西,以致由此为主体组成的新世界的影

响对贵族特权逐渐起腐蚀作用。有才能又勤奋的人能有机会步步高

升,超越他出生时的家庭地位。作为自耕农儿子的约翰·亚当斯和

开始进入社会时给印刷厂做学徒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独立斗争

中竟然成了贵族出身的乔治·华盛顿的战友,这就是新世界的影响

24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第82页。

起作用的象征,一种全新的社会进步!

第二节 北美英语的起点:

伊丽莎白时期的英语与新世界的语言移植

  英语是在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从英国本土移植到北美的。因而,

许多学者认为,“美国英语 起 源 于17世 纪 的 英 国 英 语。”①这 一 历 史

阶段恰属英国文艺复兴的第二时期,也是文艺复兴文学最繁荣的鼎

盛时期。就英语发展史而言,这段时期的英语应被划入早期现代英

语(1500—1700年)。文艺复兴加速了英语的演变,中古英语中的许

多繁琐的条条框框已无法继续束缚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英国人对

自己母语的基本评价也在迅速改变,16世纪中叶之前,许多人认为,

英语是缺乏表现力、粗俗、不和谐和贫乏的语言,而文艺复兴时期英

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信心已大大加强,他们对自己的母语也做出了

新的评价,开始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清 晰 明 了、纯 正 朴 实 的 语 言。在 此 期

间,英语在拼写、读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影响这些

变化的原因有英语本身的自然嬗变,特别是著名的“元音大变动”;二

是外国语言的借用;三是语言学者们在英语规范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从而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比拉丁语更优越,英语的读音圆润,经过大

量的借用,语汇已变得非常丰富,它具备日耳曼语所特有的简练,源

于古老而高贵的语言门第。

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英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但已成

为斯宾塞、莎士比亚、培根、弥尔顿等伟大作家的语言,而且还把拉丁

语从作为科学语言的最后阵地上驱逐出去。从中世纪和宗教改革的

内战解放出来的英国,在经济实力上有一个飞跃性的增长,不久就成

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继而投入一个旷日持久的海外扩张运动,其

结果使它首先在欧洲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随即在其他陆地上进行拓

殖与掠夺,有“日不落帝国”之称,使英语伸展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34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①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纽约,1952年英文版,第4页。

英语在赢得它的优越地位之后,其特性亦固定了下来。它的形

态和一般句型都已接近平衡;以后只会有细节上的更动了。至于语

音,在经过了深刻的元音音变之后,也趋于稳定。惟有词汇还在继续

改变。在有些词被废弃的同时,英语通过对外接触和对新的更精微

或更文雅的意义的需求而不断地丰富自己。这种情形并不奇怪,在

现代文明中的几种大语言中都出现过;可是英语却有所不同,即英语

的词汇由于传统地对外来语词吸收力强,因而易于无限度地扩充下

去。在这个时期里,一般人对他们母语日益增长的兴趣除政治与经

济等因素外,还有赖于在18世纪中读书人数的增长和书籍的广泛传

播。莎士比亚全集从1623—1685年共出了四版,但印行册数只略超

500部,但到了18世纪,这部书就印了3万 册。同 时,弥 尔 顿 的《失

乐园》印过约100版。在四年之间,笛福的《地道的英国人》出了8万

册,《格利佛游记》的第一版在一周内销售一空。读书的兴趣推动了

报刊与印刷业的发展,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和咖啡馆对英语的影

响极大。在这些地方人们无所不谈,从而促进了语言的流通与规范。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两股潮流:

一方面有些抽象名词不知不觉地从书面语言进入了日常口

语,形成了“风雅的谈吐”;另一方面文艺评论中一种灵巧迅速的

风格形成了,并且代替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书卷气很浓的、沉重

的堂皇词语,它使相当数量的习语和口语中趣味浓厚的词句进

入了书面语。①

在所有同时代的文豪巨匠当中,威廉·莎士比亚对英语的发展

与规范化起的作用最大。他不仅是一个戏剧创作大师,同时也是一

位语言运用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地步的专家。阿尼克斯对

莎翁的语言艺术作了一番精辟的评论,他说:莎士比亚的语言是和他创作的其他成分同样丰富的。我们

在他的剧本里既可以碰到最粗俗的散文,可以碰到深奥的哲学

44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费尔南德·莫塞:《英 语 简 史》,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1990年 版,中 译 本,第

126页。

议论,也可以碰 到 市 井 的 俏 皮 话 语,既 可 以 碰 到 光 辉 灿 烂 的 情

感,也可以碰到事务应对的言词,每一种感情、每一种思想都获

得最适当的表达形式。①

莎翁的语言功底为世人公认,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表现力之强

从中可见一斑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建立起英语的词汇,另

一是澄清英语的句法。继伊丽莎白时代蓬勃的创造和从法语、拉丁

语大胆的借用之后,接下来是一个整顿和巩固的时期。在社会继续

推进英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运动中,一批语言学家、文学家、修辞学

家和语法学家为此付出了极多的心血。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把

我们语言里的词 和 短 语 规 范 化,使 其 成 为 经 常 作 用 的 重 要 的 词、习

语、短语,并把它们恰如其分地和上、中、下三种风格配合,这样来纯

洁我们的语言,使之免于鄙俗和谬误,以达到修辞的高峰。”②德莱顿

希望英国像法国和意大利那样有一个国家学院来确定英语的用法。他说:“我渴望我们能够用像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先后达到的那种准确

的词和干净的句子来写作,”③但 是 他 并 不 轻 视 英 语。他 在《关 于 戏

剧诗歌的论文》(1668年)中谈了他个人的看法:“我们的语言是高贵

的、充实的,而且富于意义,我想不通为什么一个掌握了英语的人不

能用它来表达普通事物像拉丁文一样好,假若他在用词方面也下了

同样的功夫。”④笛福在他的《几项计划》(1697年),以及斯威夫特在

他的《如何使英语规范化、改进并固定的建议》(1712年)中都主张成

立学院,专门研究、规范和推广标准英语。约翰逊花了8年功夫,在

五六位秘书的协助下,于1755年出版了在英国语言史上划时代的巨

著《英语词典》。它对于英语的书面语、惯用法和拼写法这几方面所

起的稳定与规范作用比其他任何著作都要大。从此,受过良好教育

的伦敦人的言语形式备受推崇,被视为世人应当效仿的典范,而乡村

54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阿尼克斯:《英语文学史纲》,外国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中译本,第143页。

雷纳得:《英语用法 中 的 规 范 理 论,1700—1800》,麦 迪 森 出 版 公 司,1929年 英 文

版,第96页。

李赋宁:《英语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21页。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第131页。

方言中的许多读音和表达方式则被认为是不标准的和不可接受的。所以,在破旧立新的同时强调统一化、规范化,乃是伊丽莎白时代英

语语言的明显特征。这也是英语移植到美洲新世界时所处的语言演

变的临界点。现代英语时期是英语词汇量空前增加的时代。由于文艺复兴运

动的影响,英国人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许多新思想和新

知识也以拉丁语为传播媒介输入英国。拉丁词语便随之进入英语。

16世纪传入英语的拉丁语单词有exit(出口),medium(介质),circus(马戏场),vacuum(真空)等。17世纪前后曾有torpor(迟钝),focus(焦点),status(身份),complex(合成物)等词进入英语,18世纪时又

有nucleus(核),extra(额外的),bonus(奖金),deficit(亏空)等拉丁

词语输入英语。古希腊语词汇也随文艺复兴运动输入英语,尤其是

有关科 技 方 面 的 单 词,例 如:astronomy(天 文 学),astrology(占 星

学),geometry(几何学),physics(物理学)等等。法语词语在中古英语时期就已大量进入英语,其影响一直持续

到现代英语时 期。16世 纪 输 入 英 语 的 法 语 单 词 有 pilot(领 航 员),

vase(花瓶),promenade(散 步),moustache(小 胡 子)等。17世 纪 时

则有dragoon(龙骑兵),ballet(芭蕾舞),champagne(香槟酒),naive(天真的)等 词 进 入 英 语。18世 纪 的 法 国 革 命 向 英 语 输 送 了 诸 如

émigré(移 居 国 外 者),guillotine(断 头 台),régime(政 体),tricolor(三色旗)等政治词汇。到了19世纪,英语仍然从法语“进口”大量词

语。这些词语涉及 文 学、艺 术、外 交、军 事、社 交、生 活 等 各 个 方 面。目前常用的有:motif(主 题),premiere(首 演),communiqué(公 报),

chargéd'affaires(代 办),beret(软 帽),restaurant(饭 馆),chef(厨

师),chiffonier(梳妆台),fiancee(未婚妻)等等。这些法语外来词有

的在发音上被英语化了,例如:table(桌子),court(院子),honor(荣

誉)等,有的则或多或少仍保留着法语的读音,例如:connoisseur(艺

术品鉴赏家),chef(厨师),bizarre(奇怪的)等。此外,现代英语还从

德语借来了矿物学方面的若干词语,从荷兰语输入了有关商业、航海

和艺术的单词,还从意大利语吸收了音乐、绘画和建筑方面的词汇,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现代英语从许多语言中吸收词汇,从而

64 美 国 英 语 史

使自己的词汇量空前扩大。据统计,英语全部词汇共计50万个单词

(也有学者认为已达70万左右),其中约有一半来源于法语、拉丁语

等罗曼语族。无怪乎有学者说,英语是日耳曼语族和罗曼语族相互

交融的产物。词汇惊人的增长,使英语成为现代全世界语言中最丰

富的一种。1703年,纳撒尼尔·贝利在前人 的 基 础 上,主 持 编 写 了

《不列颠大词典》这部权威著作,收词约48,000个,仅次于约翰逊所

编词 典 收 词 的 数 目,并 为 后 者 的 1755 年 大 词 典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基

础。①《牛津大词典》对于英语词汇的规模做了数字统计,指出现在通

用词有177,970个,外 来 词9731个,废 词52,464个,复 合 词107,

555个,总计347,720个。②当英语随移民移植美洲时,由于人口与环

境的不利影响,它在北美殖民地初期发挥的作用多限于日常交往所

必须的生活用语,除扩大了英语在北美的传播外,几乎没有多大的意

义。如前文所述,最早到达北美的英国人大多来自伦敦周围地区的

中下层社会,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亦即美国英语的起点。从整体

上讲,这些人的语言模式必然受到英国本土这一时期语言统一化、规

范化运动的很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受到同等程度的

影响,他们移植到“新世界”的英语并非清一色的所谓标准英语,其中

存在着原先不 同 的 社 会 集 团 的 方 言 所 固 有 的 各 种 差 异。英 国 移 民

中,除了军官、士兵,还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传教士,他们代表着

不同的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或

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他们的言语方式当然也就各具自身的特征。由

于这些因素,英国移民方言特征的差别更多地是反映在社会方言和

个人语言这两个方面。

74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李赋宁:《英语史》,第323页。

雷姆馁:《英语早期词汇统计概述》,载《美国语言》,1933年卷 VIII,英文版,第36页。

第三节 关于北美英语的起源与

  纯正性问题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17世纪从英格兰移植到北美的英语不是标准英

语而是中下层阶级说的不标准的英语方言。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有著名语言学家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和托马斯·派尔斯,前者在

其《美国英语》,后者在其《英语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中都阐述了各自

的看法。派尔斯认为:“所有类型的美国英语都是按英国标准规范过

的英语方言发展起来的,带有一些英国方言的色彩,这些方 言 在17世纪就已生成,只不过没有今天的那么稳定。”①对此,著名学者迪拉

德提出异议并在其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华德特

和派尔斯做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够科学的,因为所有迁居北美的英语

移民最先面临的就是一个语言复杂的环境。即使在常被人们作为典

型的“五月花”乘客中,其语言成分也并非是纯正的清一 色。在102个成员中,绝大多数的确来自一般的地理区域,他们讲的话也确实带

有某些方言的影响,然而他们在驶往美洲前就碰到了语言上的问题,

语言接触便成了复杂成分当中的一个主要部分。②

对历史学家再熟悉不过而对美国英语权威人士常被忘记的事实

是,清教徒离开英国后不是直抵美洲,而是先到达荷兰。他们为了逃

避宗教迫害,先后于1607年和1608年悄悄来到阿姆斯特丹,之后又

于1609年迁往雷顿。尽管他们在新居地享有宗教自由,但他们仍感

到有必要离开,因为“他们干的是苦力,收入微薄;他们担心会丧失自

己的母语”。③此外,令这些清教徒感到焦虑的是,在荷兰的这种处境

里,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的看法不一,前者往往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析,后者往往偏重语言。

84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派尔斯:《英语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伦敦,1980年英文版,第233页。

迪拉德:《全美英语》,兰登书屋,1975年英文版,第46页。

查尔斯·安德鲁斯:《新英格兰的先辈们》,载《美国历史编年史》,第6卷,1919年

英文版,第6页。

语言学者认为担心丧失自己的母语是清教徒迁移的真正原因。不少

学者就清教徒的语言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被荷兰语同化作了研究,在

这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普卢伊吉指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英国人

在荷兰快要被同化掉了,他们的名字不仅成了荷兰体,就连他们的签

名都荷兰化了。”①一位历史学家对当时的状况做了这样的描述:“他

们的孩子们跟荷兰人结婚后散居各地,并随荷兰船队四处漂荡,到世

界各地去寻找财宝。这些年轻人从未有回头的打算,他们的血统混

杂了,变得难以辨认,就连其基本的民族特征也快没了。”②当意识到

自己处在种种不利的境况之中时,这些清教徒决定再次迁移,他们乘

“五月花”离开了荷兰,驶往北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英语本

身就不是那么标准,再加上在荷兰居住时又受荷兰语的一些影响,因

而更显得不那么纯正了。然而,语言学家对早年清教徒的有关文字

记载作了研究分析,发现“这些清教先辈受过一定的教育,能较好地

使用英语”。③但有人认为,所谓“较好地使用英语”并非 指“很 纯 正”或“很地道”,这说明离标准英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他们本来就

是英国土生土长的。④

经过学者们长期不懈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英国殖民者,特

别是那些移居马萨诸塞的英国移民,的确从英国本土带去了某些方

言体。“这些方言形式最后 成 了 美 国 英 语 的 方 言 的 基 石。”⑤乔 治·

P.克拉普在其《美 国 的 英 语 语 言》中 对 此 做 了 进 一 步 的 说 明,他 指

出:“美国英语,就其口语形式而言,基本上起源于17—18世纪的南

部标准英语,只不过它在后两个世纪更变得美国化而已。”⑥

实际上,这个观点早在19世纪中叶著名语言学家辉特尼就已提

94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普卢伊吉:《从荷兰的视角看清教先辈》,剑桥,1903年英文版,第91页。

威廉·马可·克里曼:《早期美国人史,或英国和荷兰的清教先辈》,伦敦,1911年

英文版,第44页。

西德尼·尼和菲雪尔:《贵格派殖民 地:特 拉 华 编 年 史》,纽 约,1919年 英 文 版,第

192页。

迪拉德:《全美英语》,第47页。

汉斯·古拉斯:《口头美国英语中的方言差 别 之 起 源》,载《现 代 声 韵 学》,1928年

英文版。

乔治·P.克拉普:《美国英语》,伦敦,1925年英文版,第197页。

出了,但由于受国内民族主义分子的抨击而夭折了,因为当时美国内

战刚刚结束,国内激进人士因英国人支持南方独立并给予了许多援

助而对英国 抱 有 敌 对 情 绪,故 而 辉 特 尼 这 种 观 念 的 提 出 很 不 合 时

宜。①后来,人们才普遍接受了 这 个 观 点,一 致 认 为 绝 大 多 数 美 国 移

民来自英国的东南部地区,他们的英语有很浓厚的方言影响,分属于

各个方言区,为后来美国英语中的方言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调。“实

质上,英国英语中的方言移植到北美后,在那里生根发芽,从而融入

了美国英语之中。”②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菲斯克在总结前人的基础

上,得出更精细更准确更让人信服的结论:当时英国有40个郡的清教徒成批往外迁移,东英格兰的一

些郡移出的人数最多,远远超出其他地区。可以说,新英格兰的

美国人有三分之二的人数祖籍在东英吉利。③

在这里,菲斯克的结论为艾伦·沃克·里德的名 作《18世 纪 美

国话中的英国识别》(1933年)提供了可靠的背景资料。然 而,历 史

语言学家安德斯·欧贝克对菲斯克和里德之来源说提出疑义,他分

析说:如果菲斯克说的“东英吉利郡”把艾舍克斯、米德舍克斯、伦

敦、诺福克、苏福克、剑桥、北汉姆敦、伯德福德和赫特福德等郡

包括在内的话,那么他的来源说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这里提

到的市郡中,与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有血缘关系的人口略多

于71.52%。如果把艾舍克斯、米德舍克斯和伦敦除去不算,则

仅占47.44%。④

欧贝克的结论是,当时移民最多的是伦敦以北的苏福克,其次南

面的艾舍克斯,伦敦不能算在其中,因为当初它没有几个市民移居北

美,只有周围地区的中下层阶级才去地处荒芜的地方生活。本人认

为:上述菲斯克和欧贝克之说都有不妥之处,或过激或欠依据,个人

05 美 国 英 语 史

参见辉特尼:《语言与语 言 的 研 究》,1868年 英 文 版,第171页;艾 里 斯:《早 期 英

语读音》,1923年英文版,第236页。

威廉逊与伯克:《多种多样的语言》,纽约,1968年英文版,第107页。

约翰·菲斯克:《新英格兰的开端》,费城,1889年英文版,第63页。

安德斯·欧贝克:《早期新英格兰发音》,伦敦,1927年英文版,第129页。

的主观臆测多出史证与分析数据,应该说英国当时的每个郡都有大

批的人迁移北美,当中以平民居多。持这一立场的既有历史学家也

有语言学家,或者说是历史与语言的有机结合的结晶。还有一种与上述意见全然不同的学术论调,其主要倾向是:凡是

美国的都是好的,否定美国英语中不纯正性,甚至认为在北美殖民地

英国移民讲的英语比英国本土的还要正宗,美国英语源于标准的英

国英语。这种学术观点早在独立战争前后由乔拉森·布切尔、尼古

拉斯·克罗斯维尔、詹姆士·亚当斯和诺亚·韦伯斯特等为代表的

民族主义者提出来,至20世纪30年代再由门肯把它推向高峰,在美

国有着深厚的基础。乔拉森·布切尔提出只有在北美才保持着英语

最纯正的语音。①尼古拉斯·克罗斯维 尔 认 为,“北 美 殖 民 地 居 民 总

的来说讲的英语要比英国本土人的好。在这里没有什么英国方言,他们的语言也不受英国方言的影响。”②詹姆士·亚当斯同样激进地

说:“盎格鲁美国人讲英语更富有传统的纯正性。方言在那里并不流

行,只有在贫苦的奴隶中间才能听到。”③诺亚·韦伯斯特在其《美国

英语词典》(1882年)和门肯在其《美国语言》(1936年)中更是赤裸裸

地为美国英语辩护,赢得了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他俩被人

们尊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主义语言学家,其著作亦成了不朽

的杰作。对于这种偏激而忽略历史事实的做法,本人认为应该进一

步商榷并受到批判,它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激起对历史无知的

人们的民族情绪,但终究不会长久,这也反映了从独立战争前后兴起

的革命而进步的美国民族主义过渡到20世纪扩张而霸道的美国帝

国主义整个历史进程的时代特征。

15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乔拉森·布切尔:《乔 拉 森·布 切 尔 书 信 集》,载《马 里 兰 历 史 杂 志》,第10卷,

1916年英文版,第30页。

尼古 拉 斯·克 罗 斯 维 尔:《尼 古 拉 斯·克 罗 斯 维 尔 日 记,1774—1777》,华 盛 顿,

1909年版,第271页。

兰姆馁:《美国革命史》,伦敦,1933年英文版,第324—325页。

第四节 北美英语初期的主要特征

从1607年开始,英国移民不断迁居美洲,到1733年便已建立起

13个英属殖民地,此时其人口总数已达近百万之多。人口的增加和

殖民地的建立促进了英语在新世界的传播与发展。

北美英殖民地第一代移民都是在英国本土学会英语的。据美国

语言学家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分析统计,1607年随约翰·史密斯

抵达詹姆斯顿定居的年满40岁的移民,他们大约在1570年学说英

语。“总而言之,新世界最初的英国殖民者讲的是伊丽莎白英语,或

者说是莎士比亚、马洛、格林等巨匠所用的语言,跟后面的德莱顿、笛

福和班扬等名家所用的英语也没有多大的区别。美国英语正是在这

个基础上离散与发展起来的。”①

在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的人口(包括爱尔兰和苏格兰在内)共计

4,460,000人左右,②这个数比当今马萨诸塞州的人口略少一些。伦

敦在1600年的人口达200,000左右,到1605年上升到224,275,③

他们说的是伦敦英语,这种伦敦方言后来变成了全世界英语的标准

语。

英语移植到美洲的初期,两地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新世界的英语

仍是母 语 的 再 现。殖 民 地 英 国 人 像 本 土 居 民 一 样,通 常 把 meat(肉),teach(教),sea(海),tea(茶)等词中的ea读作ee或ay。mate(伙伴)在今 天 读 作/meit/,但 在 当 时 与sand/s?nd/中 的 元 音 相 同。

grease与grace的发音在当 时 也 是 一 样 的,此 后 在《一 切 都 好》剧 中

的对白里,grace的发音则与grass的一样了,前后相差不到10年时

间:

Clown:Indeedsir,shewasthesweetemargeromofthesalletorratherthehearbeofgrace.

25 美 国 英 语 史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151页。

赫伯特·奥斯古得:《17世纪的美洲殖民地》,纽约,1904年英文版,第3页。

爱德华·汉姆:《17世纪的伦敦》,剑桥,1931年英文版,第93页。

Lafew:Theyarenothearbesyou knave,theyarenosehearbes.

Clown:IamnogreatNevuchadnezersir,Ihavenotmuchskillingrace.①

在殖民 地 初 期,oo在food,good,flood,mood,roof,room,

root,hoof,coop,soot等词中发音是一样的,如今在美国其读音则

各异,不同地区的居民有不同的发音。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通

常在韵脚上把convert与art,serve与carve,heard与regard排在

一起。在重音与次重音方面,当时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当时人们把

character'd的重音仍标在后面音节上。通常,在许多生词里,人们使

用的是双重音,如sincere,confiscate等。这也就是说,当初的语音

变化不定,它始于乔叟去世前后的1400年,直到18世纪中叶才基本

告一段落。经过“元音大变动”后,长元音的音位都比以往有所提高,如/:/和/e:/变成了/i:/,/o:/向/u:/过渡,/ɑ:/演变音/ei/,/ai/则

嬗变为 双 元 音/ou/,而 舌 位 最 高 的/i:/和/u:/分 别 发 展 成 双 元 音

/ai/和/au/。与 此 同 时,辅 音 也 发 生 了 一 些 变 化。/h/在 现 代 英 语

中,已演变为只有轻微的声门摩擦的清辅音了。字母组合gh原 先

发/h/音,到 了 此 时 已 嬗 变 为/f/音,或 者 干 脆 不 发 音,如 tough/t/,light/lait/等。在这之后,英 语 的 语 音 体 例 没 有 再 发 生 过 大

的变化,只是微小的变化仍在不断进行。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讨论的发音情况实际上仅限于伦敦地区的

英语,而该地区当时的人口仅占英国500万讲英语的人数的5%;其

余95%居住在伦敦地区以外的人讲的是英语方言,与伦敦英语相比

较显得不那么规范与标准。与现在英语情形相反的是,当时的标准

英语仅限于伦敦地区,各地方言英语占主导地位。guest(客人)是伦

敦英语的标 准 形 式,而 在 方 言 英 语 中 其 拼 写 则 五 花 八 门,有 gest,

geste,gueste,ghest,gheste 等 拼 法。fellow(伙 伴)一 词 也 有

felowe,falow,fallow等拼法。直到17世纪中叶,爱德华·菲利普

35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①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殖民者的语言》,载肯尼思·威尔逊等主编的《语言 与

用法论丛》,牛津大学出版社,1963年英文版,第153页。

斯的《英语词汇的新世界》和塞缪尔·约翰逊的《英语词典》这二部划

时代著作的出版对英语的规范化(包括对单词拼法的固定化)起了重

大作用。他们被后人誉为“使祖国语言稳定下来的人。”①

现代英语在语 法 方 面 的 显 著 特 点 是 单 词 屈 折 变 化 形 态 基 本 消

失,基本上完成了由综合型语言向分析型语言的转变。就名词复数

形式而言,词尾(e)s形式终于战胜了en形式,成为复数的代表性形

态。名词的格形态大部分都统一了起来,只有所有格还保留着屈折

词尾,但是,同中古 英 语 名 词 所 有 格es的 形 态 不 一 样,现 代 英 语 采

用's的形式,例如:theworker's,thefarmer's等等。还出现了一种

新的所有格形式,即 将 名 词 词 组 看 做 一 个 单 位,在 结 尾 处 加 上's构

成所有格,例如:theQueenofEngland'sarrival(英国女王的到达),

thewriterofthebook'sintention(该书作者的意图)等。在此之前,人们通常使用诸如 TheQueen'sarrivalofEngland,thewriter'sintentionofthebook等形式。

现代英语的人称代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古代英语中,

thou表示单数第二人称,ye是复数第二人称。到了中古时期,thou,

thy和thee只用作亲朋好友之间的称呼,或对地位比较低下的人的

称呼;它们是单数第二人称,ye,your和you则为复数第二人称。到

了现代英语初期,ye,your和you分别代替了thou、thy和thee,使

第二人称单、复数形式统一了起来。后来,ye又为you所代替,这样

主格和宾格 也 统 一 了 起 来。这 时 还 出 现 了 一 个 新 的 物 主 代 词its,用作人称代词it的所有格形态;在此之前,it的所有格与阳性物主代

词his同形。在莎士比亚时代过后不久,对人称代词的变换与使用引起了一

场政治和宗教上的争议。贵格派教徒认为这种改换有逆天意,违背

人伦,他们强烈要求回到古老的形式中去,其教派领袖乔治·福克斯

为此大声疾呼:不要去说假英语了,让人听起来连外国人也感到不妥。不

论你是父亲、母亲、国王或法官,都应该坚持使用thou,也只有

45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241页。

那些粗俗的教授和教师把单数说成复数形式。①

现代英语的动词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强变化动词继续向弱

变化动词转化,例如:flay(剥皮),crowd(挤满),wade(水)等动词都

在这一时期转化为弱变化动词。现代英语中剩下一百多个强变化动

词。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词尾形态也趋向统一。词尾(e)s作为第

三人称单数的标志原先出现在英国北部方言中,后来流传到中部和

南部地 区,逐 渐 代 替 了 这 些 地 区 方 言 中 原 有 的eth 词 尾,例 如:

giveth—gives(给)。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创作中交替使用(e)s和eth两种形式,这说明在当时(e)s形式尚未完全战胜eth形式。

中古英语动词疑问式与否定式不用动词do来构成,而是用主语

和谓语倒装的办法来构成疑问式;用动词直接加否定词的方式来构

成否定式。14世纪时出现了whydoyewepe这类结构,开始使用助

动词do。到了16世纪,do不仅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甚至还可用于

肯定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于在中古英语后期

与现代英语初期强变化动词的现在时形态与过去时形态颇难区分,使用doth或did就可将两者区分开来。再者,有些外来词语,如illuminate(照明),没有英语式的词尾形态,使用doth就可避免 使 用

听上去不太悦耳的(e)th词尾。然而后来强变化动词的过去式有了

不会同现在式混淆的体系,而且(e)th词尾也逐渐为(e)s所代替,因此肯定句式已不需要助动词do,除非为了表示强调。在构成否定

式和疑问式时,do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许是为了避免打破英语的“主

语—谓语—宾语”基本语序。当 然,动 词tobe和tohave是 两 个 例

外,它们在英国英语中至今仍用传统的方式构成否定式和疑问式,但

是tohave已有向其他 动 词 靠 拢 的 趋 势,这 显 然 是 受 美 国 英 语 影 响

的缘故。

17世纪中期,一位名叫理查德·贺德格斯的学者撰写了一部名

为《对正词法的特别帮助》的著作,书中将“发音相同但词义与拼写不

同”的词全部罗列出来,如roweth与rose,wrights与righteth,Mr.

55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① 玛格丽特·舒劳屈:《1400年以来的现代英语语言》,华沙,1959年英文版,第273页。

Knox与knocketh等。接下来,他解释说:不论eth放在哪个词的词尾,我们都可以读作/s/或/z/,如

在bolthethit和boldethit中,它们的读音 就 如 其 拼 写 形 式 一

样,其读音为/boltsit/和/boldsit/,尤 其 在 以c,s,sh,ch,g和x结尾的动词后,如graceth,pleaseth,washeth,matcheth,

rageth,taxeth中,只是这些词的读音有两个音节而已。然而,如果人们仔细观察在日常交谈中相互间的讲话方式,他们便会

感知得到,他们已不再用graceth了,而以graces形式替之。这

样,他们就按照这样形式来拼读所有同类的词语。①

形容词的屈折变化词尾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就几乎已全部消失,但是仍然保留着比较级词尾er和最高级词尾est。以前,不少形容

词比较级内部的元音常与原级的元音相异,例如:long(长的)的比较

级是lenger,strong(强 壮 的)的 比 较 级 是strenger。这 一 现 象 在 当

代英语中比较少见。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也可分别用副词 more和 most来构成,与er/est形式混用,并无明

确的使用规则。例如:人们既可以说honester和honestest,又可以

说 morehonest和 mosthonest。双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现 象 也 时

有所见,例如:moresmaller,themostweakest等。莎士比亚的《朱

利斯·凯撒》这一著名戏剧中就有themostunkindestofall这类用

法。这一现象在现代英语后期已属非正规用法,形容词比较级和最

高级的两种构成方式也有较为明确的使用规则。现代英语的语法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不少词的词性功能可

能互相转换而毋需在词形上作任何变动。例如:有些形容词可直接

用作动词,有些动词可以直接转用作名词,如此等等。这一现象是英

语逐渐丧失屈折形态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一旦屈折形态消失,各

种词类便失去了明显的标志。另外,有些人,特别是文学作者,还故

意混用词类,以造成某种效果,例如:tohappyafriend,tomaliceanenemy,toseldomapleasure等等。莎士比亚更是灵活运用词类的

能手,创造了许多有悖于当时英语常规的变异用法。例如:在《安东

65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范德兰:《现代英语中的动词形式变化》,荷兰,1902年英文版,第263页。

尼与克蕾奥帕特拉》一剧中,莎翁将名词 word用作动词,表示“用好

话欺骗”之意:“Hewordsme,girls,hewordsme...”我 们 现 在 描

写美景 时 仍 然 可 以 说 Thebeautifulscenebeggarsdescription。名

词beggar用作动词,这也出自《安东尼与克蕾奥帕特拉》,原用于描

写埃及女王的绝色:

犐狑犻犾犾狋犲犾犾狔狅狌犜犺犲犫犪狉犵犲狊犺犲狊犪狋犻狀,犾犻犽犲犪犫狌狉狀犻狊犺犲犱狋犺狉狅狀犲,

犅狌狉狀犲犱狅狀狋犺犲狑犪狋犲狉.犉狅狉犺犲狉狅狑狀狆犲狉狊狅狀,

犐狋犫犲犵犵犪狉犲犱犪犾犾犱犲狊犮狉犻狆狋犻狅狀.①

为使大家对殖民地英语有个直观的认识,正确区别早期美国英

语与当代美国英语在用词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在此特引用威廉·布兰德福德《普利茅斯种植园史》书中的一段关于早期移民的艰辛与

不幸之精彩片段进行分析:

犐狀狋犺犲狊犲犺犪狉犱犪狀犱犱犻犳犳犻犮狌犾狋犲犫犲犵犻狀狀犻狀犵狊狋犺犲狔犳狅狌狀犱狊狅犿犲犱犻狊犮狅狀狋犲狀狋狊犪狀犱犿狌狉犿犲狌狉犻狀犵狊犪狉犻狊犲犪犿狅狀犵狊狋狊狅犿犲,犪狀犱犿狌狋犻狀狅狌狊狊狆犲犲犮犺犲狊犪狀犱犮犪狉狉犻犪犵犲狊犻狀狅狋犺犲狉;犫狌狋狋犺犲狔狑犲狉犲狊狅狅狀犲狇狌犲犾犾犲犱犪狀犱狅狏犲狉犮狅犿犲犫狔狋犺犲狑犻狊犱狅犿犲,狆犪狋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犼狌狊狋犪狀犱犲狇狌犪犾犾犮犪狉狉犪犵犲狅犳狋犺犻狀犵狊犫狔狋犺犲犌狅狏[犲狉狀狅]狉犪狀犱犫犲狋狋犲狉狆犪狉狋,狑犺犻犮犺犮犾犪狏犲犳犪犻狋犺犳狌犾犾狔狋狅犵犲犪狋犺犲狉犻狀狋犺犲犿犪犻狀犲.犅狌狋狋犺犪狋狑犺犻犮犺狑犪狊犿狅狊狋狊犪犱犱犪狀犱犾犪犿犲狀狋犪犫犾犲狑犪狊,狋犺犪狋犻狀2狅狉3犿狅狀犲狋犺狊狋犻犿犲犺犪犾犳犲狅犳狋犺犲犻狉犮狅犿

狆犪狀狔犱狔犲犱,犲狊狆犲狋犻犪犾狔犻狀犑犪狀.犪狀犱犉犲犫狉狌犪狉狔,犫犲犻狀犵狋犺犲犱犲狆狋犺狅犳狑犻狀狋犲狉,犪狀犱狑犪狀狋犻狀犵犺狅狌狊犲狊犪狀犱狅狋犺犲狉犮狅犿犳狅狉狋狊;犫犲犻狀犵犻狀犳犲犮狋犲犱狑犻狋犺狋犺犲狊犮狌狉狏犻犲犪狀犱狅狋犺犲狉犱犻狊犲犪狊犲狊,狑犺犻犮犺狋犺犻狊犾狅狀犵狏狅犻犪犵犲犪狀犱狋犺犲犻狉犻狀犪犮狅犿狅犱犪狋犲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犺犪犱犫狉狅狌犵犺狋狌狆狅狀狋犺犲犿;狊狅犪狊狋犺犲狉犱狔犲犱狊狅犿犲狋犻犿犲狊2狅狉3狅犳犪犱犪狔,犻狀狋犺犲犪犳狅狉犲狊犪犻犱狋犻犿犲;狋犺犪狋狅犳100犪狀犱狅犱犱狆犲狉狊狅狀狊,狊犮犪狉犮犲50狉犲犿犪犻狀犲犱.犃狀犱狅犳狋犺犲狊犲犻狀狋犺犲狋犻犿犲狅犳犿狅狊狋犱犻狊狋狉犲狊,狋犺犲狉狑犪狊犫狌狋6狅狉7狊狅狌狀犱狆犲狉狊狅狀狊,狑犺狅,

狋狅狋犺犲犻狉犵狉犲犪狋犮狅犿犲狀犱犪狋犻狅狀狊犫犲犻狋狊狆狅犽犲狀,狊狆犪狉犲犱狀狅狆犪犻狀狊,狀犻犵犺狋狀狅狉犱犪狔,犫狌狋狑犻狋犺犪犫狌狀犱犪狀犮犲狅犳狋狅犻犾犪狀犱犺犪狕犪狉犱狅犳狋犺犲犻狉狅狑狀犲

75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① 威廉·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蕾奥帕特拉》,伦敦,1923年英文版,第153页。

犺犲犪犾狋犺,犳犲狋犮犺犲犱狋犺犲犿 狑狅狅犱犲,犿犪犱犲狋犺犲犿 犳犻狉犲狊,犱狉犲狊狋狋犺犲犿犿犲犪狋,犿犪犱犲狋犺犲犻狉犫犲犪犱狊,狑犪狊犺犲犱狋犺犲犻狉犾狅狋犺狊狅 犿犲犮犾狅犪狋犺狊,

犮犾狅犪狋犺犲犱犪狀犱狌狀犮犾狅犪狋犺犲犱狋犺犲犿;犻狀犪狑狅狉犱,犱犻犱犪犾犾狋犺犲犺狅犿犾狔犪狀犱狀犲犮犲狊狊犪狉狔犲狅犳犳犻犮犲狊犳狅狉狋犺犲犿 狑犺犻犮犺犱犪犻狀狋狔犪狀犱狇狌犲狊犻犲狊狋狅犿犪犮犽狊犮犪狀狀狅狋犲狀犱狌狉犲狋狅犺犲犪狉狀犪犿犲犱;犪狀犱犪犾犾狋犺犻狊狑犻犾犾犻狀犵犾狔犪狀犱犮犺犲狉犳狌犾犾狔,狑犻狋犺狅狌狋犪狀狔犵狉狌犱犵犻狀犵犻狀狋犺犲犾犲犪狊狋,狊犺犲狑犻狀犵犺犲狉犻狀狋犺犲犻狉狋狉狌犲犾狅狏犲狌狀狋狅狋犺犲犻狉犳狉犲犻狀犱狊犪狀犱犫狉犲狋犺犲狉犲狀.犃狉犪狉犲犲狓犪犿狆犾犲犪狀犱狑狅狉狋犺狔狋狅犫犲狉犲犿犲犿犫犲狉犲犱.犜狅狑 狅犳狋犺犲狊犲7 狑犲狉犲 犕狉.犠犻犾犾犻犪犿犅狉犲狑狊狋犲狉,狋犺犲狉狉犲狏犲狉犲狀犱犈犾犱犲狉,犪狀犱犕狔犾犲狊犛狋犪狀犱犻狊犺,狋犺犲狉犆犪狆狋犲犻狀犪狀犱犕犻犾犻狋犪狉狔犮狅犿犪狀犱犲狉,狌狀狋狅狑犺狅犿 犿狔狊犲犾犳犲,犪狀犱犿犪狀狔狅狋犺犲狉狊,狑犲狉犲犿狌犮犺犫犲犺狅犾犱犲狀犻狀狅狌狉犾狅狑犪狀犱狊犻犮犽犲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犃狀犱狔犲狋狋犺犲犔狅狉犱狊狅狌狆犺犲犾犱狋犺犲狊犲狆犲狉狊狅狀狊,犪狊犻狀狋犺犻狊犵犲狀犲狉犪犾犾犮犪犾犪犿犻狋狔狋犺犲狔 狑犲狉犲狀狅狋犪狋犪犾犾犻狀犳犲犮狋犲犱犲犻狋犺犲狉狑犻狋犺狊犻犮犽狀犲狊狊,狅狉犐犪犿狀犲狊.犃狀犱狑犺犪狋犐犺犪狏犲狊犪犻犱狅犳狋犺犲狊犲,犐犿犪狔狊犪狔狅犳犿犪狀狔狅狋犺犲狉狊狑犺狅犱狔犲犱犻狀狋犺犻狊犵犲狀犲狉犪犾犾狏犻狊狋犻狋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狅狋犺犲狉狊狔犲狋犾犻狏犻狀犵,

狋犺犪狋狑犺犻犾狊狋狋犺犲狔犺犪犱犺犲犪犾狋犺,狔犲犪,狅狉犪狀狔狊狋狉犲狀犵狋犺犮狅狀狋犻狀狌犻狀犵,

狋犺犲狔狑犲狉犲狀狅狋狑犪狀狋犻狀犵狋狅犪狀狔狋犺犪狋犺犪犱狀犲犲犱狅犳狋犺犲犿.犃狀犱犐犱狅狌狋犲狀狅狋犫狌狋狋犺犲犻狉狉犲犮狅犿狆犲狀犮犲犻狊狑犻狋犺狋犺犲犔狅狉犱.

犅狌狋犐犿犪狔狀狅狋犺犲犪狉狆犪狊狊犫狔犪狀狅狋犺犲狉狉犲犿犪狉犽犪犫犾犲狆犪狊狊犪犵犲狀狅狋狋狅犫犲犳狅狉犵狅狋狋犲狀.犃狊狋犺犻狊犮犪犾犪犿犻狋犻犲犳犲犾犾犪犿狅狀犵狋犺犲狆犪狊狊犲狀犵犲狉狊狋犺犪狋狑犲狉犲狋狅犫犲犾犲犳狋犺犲狉犲狋狅狆犾犪狀狋,犪狀犱狑犲狉狉犲犺犪狊狋犲犱犪狊犺狅狉犲犪狀犱犿犪犱犲狋狅犱狉犻狀犽犲狑犪狋犲狉,狋犺犪狋狋犺犲狊犲犪犿犲狀犿犻犵犺狋犺犪狏犲狋犺犲犿狅狉犲犫犲犪狉,

犪狀犱狅狀犲犻狀狋犺犻狊狊犻犮犽狀犲狊狊犱犲狊犻狉犻狀犵犫狌狋犪狊犿犪犾犾犮犪狀狅犳犫犲犲狉犲,犻狋狑犪狊犪狀狊狑犲狉犱,狋犺犪狋犻犳犺犲狑犲狉犲狋犺犲犻狉狅狑狀犲犳犪狋犺犲狉犺犲狊犺狅狌犾犱犺犪狏犲狀狅狀犲;狋犺犲犱犻狊犲犪狊犲犫犲犵犪狀犲狋狅犳犪犾犾犪犿狅狀犵狊狋狋犺犲犿犪犾狊狅,狊狅犪狊犪犾犾犿狅狊狋犺犪犾犳犲狅犳狋犺犲犻狉犮狅犿狆犪狀狔犱狔犲犱犫犲犳狅狉犲狋犺犲狔狑犲狀狋犪狑犪狔,犪狀犱犿犪狀狔狅犳狋犺犲犻狉狅犳犳犻犮犲狉狊犪狀犱犾狌狊狋狔犲狊狋犿犲狀,犪狊狋犺犲犫狅犪狋狊狅狀,犵狌狀狀犲狉,3

狇狌犪狉狋犲狉犿犪犻狊狋犲狉狊,狋犺犲犮狅狅犽犲,犪狀犱狅狋犺犲狉狊.犃狋狑犺犻犮犺狋犺犲犿[犪狊狋犲]狉狑犪狊狊狅犿犲狋犺犻狀犵狊狋狉狌犮犽犲狀犪狀犱狊犲狀狋狋狅狋犺犲狊犻犮犽犪狊犺狅狉犲犪狀犱狋狅狌犾犱狋犺犲犌狅狏[犲狉狀狅]狉犺犲狊犺狅狌犾犱狊犲狀犱犳狅狉犫犲犲狉犳狅狉狋犺犲犿狋犺犪狋犺犪犱狀犲犲犱狅犳

85 美 国 英 语 史

it,thoughhedrunkewaterhomwardbound.①

从上可以看出,当 中 不 少 词 语 在 今 天 的 英 语 中 已 很 少 使 用,如

inacomodate,aforesaid,drest等,有些词只是在当今少数特定短语

中见得着,如unto,beholden等,有些词在上文中的含义与用法在当

代英语中已有改变,如carriages如今不再表示抽象 的 动 作,clothed在此指穿戴的具体动作,现在用得十分普遍,office在上文中指服务

之意,现已变成“办 公 室”了,lustyest,原 是 贬 义,现 指“最 健 康 的”了,此 外,在 拼 写 上 也 有 不 少 的 进 步,如 文 中 difficulte(现 为 difficult),amongst(现为among),maine(现为 main),halfe(现为half),

dyed(现为die),bretheren(现为brother),sicke(现为sick),selfe(现为self),whilst(现为 while),lustyest(现为lustiest),cooke(现

为cook),drinke(现为drink),drunke(现 为drunk)等。在 句 法 上

也有不同,文中一些词的复数形式如discontents,murmurings等现

在已不多见了。在主谓一致方面,文中 Therewasbut6or7sound

persons.的 was现在已转换成复数形式 were了,在soastherdyed和asinthisgenerallcalamity中的as现在已被that取代。尤其让

人难忘的是句子结 构,第 一 个 句 子 有53个 词,第 二 个 句 子 有83个

词,第三个句子有107个词,句子的长度明显长于今日英语。本人将

文章做这样的分析,并不是说其作者水平欠缺,而是说明语言随着历

史的发展而变化。把早期北美殖民地居民使用的伊丽莎白英语的主

要特征做一介绍与分析,旨在让人了解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第五节 海外扩张与北美英语

在整个殖民时期,英国人同欧洲大陆各国竞争对手在海外扩张

的激烈角逐中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一方面他们在拓殖中把本

国的语言移植到新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在与对手们的语言接触和

殖民地人们的语言交际时又感到困难与不便。在此情况下,他们常

95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① 威廉·布兰德福德:《普利茅斯种植园史》,转自赫伯特·阿普特克的《殖民地 时

期美国人民史》,纽约,1959年英文版,第31—32页。

常会在交往中找到多民族语言的切合点,于是一种大家既熟悉又陌

生的混合语便应运而生。对于英国人来 说,这 种 混 合 语 言 首 先 来 源 于 海 上 航 行 或 掠 夺。

实际上,英语本身也就是北欧人海上掠夺与征服下的历史产物,所以

说英语的海外殖民化不是什么新的创造了,而是历史的继续。英国

人在与欧洲大陆的对手们多次较量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海上霸

主,这时它的语言也在海上贸易中成了主要交际工具。随着海上贸

易(包括黑奴贩卖)和海外扩张的升级,作为主导语言的英语在与其

他语种发生关系时,自身也发生了变异使之有了更强的适应性,不断

满足扩张者在海外征服的需要。“这种变异实质上便是以英语为主

体的混合语,它与英国人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等大陆的沿海地区的掠

夺与殖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①

起初,这种最早的洋泾浜英语只局限于水手、商人、士兵等少数

从事海上活动的人使用,后来随着殖民地的拓宽和英国移民的不断

输出,它就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早年的奴隶贩子如威廉·史

密斯,约翰·艾梯金思和休·克洛在进行奴隶贸易中就用这种语言

进行交际。“他们在买卖活动中出于好奇和挣钱的需要,不断收集这

方面的词句,并以此作为消遣的方式。”②此外,威廉·欧文船长和他

的大副波特勒也用这种语言变体记录了许多长段的对话。用此混合

英语写的小说或英语小说中的描述混合语的一些篇章也逐渐出现在

读者面前,最著名的莫过于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了。早期美国作家

如科顿·马瑟尔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8世纪末期专门观察和分

析了奴隶人口中的混合语用法。“过去,人们错误地把这种混合英语

看做是方言或英语的地方化之结果,而实际上这是语言国际化或殖

民化的产物。”③

早期英语在殖民化过程中不但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影响,同时还

06 美 国 英 语 史

肯尼思·杰克逊:《早期英国的语言与历史》,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53年英文版,

第435页。

迪拉德:《黑人英语 》,纽约,1972年英文版,第176页。

弗雷德里克·加斯迪:《英语的异化》,伦敦,1965年英文版,第212—213页。

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营养,其主要途径来自其殖民地的语言

融合。在18世纪,英语在殖民化当中从各殖民地外来语言文化中借

入数百个词语,使之增添了许多异国情调与色彩。据统计,英语词汇

约有一半来源于法语、拉丁语等罗曼语族,故而有学者说,英语是日

耳曼语族和罗曼语族相互交融的产物。再仔细分析一下,便可得知

中古英语时期有一万多个法语单词被引进英语,其中百分之七十五

沿用至今。现代英语中约有百分之十五的单词来自其他海外国家或

殖民地。①在现代英语如此多的外来成分中,海上语言接触和殖民地

语言交往起了主要的作用。从混合语言借用的词语在殖民地要比在

英国本土更能生根耐久,费城和纽约这两个作为移民进入的口岸城

市,既是混合语的集结点同时又是它的扩展源。这样的地方为北美

殖民地时期的英语的扩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日后美国英语的形成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著名语言学家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在其名作《美国英语》中写

道:“论及美国英语的历史与发展,我们必须记住那些随约翰·史密

斯船长或乘‘五月花’西去拓殖的勇敢的群体以及在17世纪中紧跟

其后的 追 随 者,他 们 说 的 和 写 的 正 是 当 时 英 国 本 土 上 所 用 的 英

语。”②这也就是说,美国 英 语 的 起 点 始 于17世 纪 的 英 国 英 语,是 英

国殖民者从本土由海上输出到北美的。

17世纪初叶,约翰·史密斯带领他的随员,像“五 月 花”的 船 员

一样,乘着船只横渡大西洋。“在航海中,大海蕴藏并产生了许多新

的英语词语和习惯表达法,以致使陆地上的英国人听起来备感陌生,

就连专门研究英语的学者都深感棘手。”③

航海与北美殖民地的开拓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无论出于什么

动机,无论来自什么阶层,凡欧洲人到北美去定居,必须做横跨大西

洋的远航。在漫长的航行中,水手们生活中的追求、兴趣爱好,以及

他们所使用的特色鲜明的航海用语,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

16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肯尼思·杰克逊:《早期英国的语言与历史》,第3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8页。

迪拉德:《全美英语》,第4页。

批又一批移居北美的特殊乘客。当船抵达目的地后,那些皮肤被太

阳晒成古铜色、体魄强壮的水手,便上岸大模大样地向殖民地居民讲

述他们的海上经历。“水手们的故事充满了冒险的刺激,他们的语言

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很富有想像力,对于经常与水手们打交道的殖

民地居民来说,这种海上语言无疑有极大的吸引力。于是,他们便开

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 仿。”①与 此 同 时,描 写 海 上 冒 险 的 文 艺 作

品也日渐增多,对 航 海 英 语 的 广 泛 流 传 也 起 了 很 大 作 用。“久 而 久

之,水手们惯常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继而对

内地和西部居民的言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终成为早期美国英语

中一个具有鲜明色彩的组成部分。”②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蔡斯曾专门研究过航海对美国早期语言文化

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他发现美语中不少词语明显源于航海习语,并做了如下一些典型例证:

犃犾犾犪犫狅犪狉犱!        请大家上船!请大家上车!

狉狌狀犪犳狅狌犾狅犳 (船只)与 …… 相 撞;被 …… 缠

绕;与……相 抵 触;与……发 生

纠葛

犫犪犮犽犪狀犱犳犻犾犾 船顺流而下时不断调整船帆,使

船蜿 蜒 前 进,以 避 开 障 碍;不 断

改变立场;朝三暮四

犫狌狉狀狅狀犲'狊犫狅犪狋狊 自断退路;破釜沉舟

犻狀狋犺犲狊犪犿犲犫狅犪狋 处于同样的命运中

犻狀犮狅犿犿犻狊狊犻狅狀 (船舰)服现役的;可以运转的

狅狌狋狅犳犮狅犿犿犻狊狊犻狅狀 (船舰)退 出 现 役 的;损 坏 的;不

能使用的

犺犪犻犾犳狉狅犿 (船)来自……的

狋犪犽犲犻狀狊犪犻犾 卷缩风篷;抑制雄心;减少活动

狊犿狅狅狋犺狊犪犻犾犻狀犵 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事情

26 美 国 英 语 史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5页。

迪拉德:《美国英语的社会史》,纽约,默顿出版公司,1985年英文版,第3页。

狊狋犲犿犪狋犻犱犲 (船)逆流而上;反潮流;反抗

犻狀犱犲犲狆狑犪狋犲狉狊 在困境中

犻狀狉狅狌犵犺狑犪狋犲狉 灾难重重;处于混乱状态

狆狅狌狉狅犻犾狅狀狋狉狅狌犫犾犲犱狑犪狋犲狉狊 平息风波;平息怒气①

蔡斯指出,英国在海外扩张中航海对英语的影响,还涉及到不少

词汇的灵活多样的用法,它们的联想意义相当丰富,可以使听者或读

者从词际联想中获得启发和更为深刻的印象。以floating(漂浮的)一词为例,便可看出这类与航海相关的词在北美英语中的灵活搭配,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生动意象: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犮犪狉犵狅 未到货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犵狅狅犱狊 过境货物;在途货物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犻狊犾犪狀犱 浮岛;蛋白(或奶油)蛋羹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 流动人口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狊狌狆狆犾狔 临时供应品;浮动库存

犳犾狅犪狋犻狀犵狋狉犪犱犲 海上贸易

北美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含有数量可观的源于神秘冒险的航

海生活的词汇,它们的意义被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情

况的出现与北美殖民地的历史,与殖民地沿海居民以海上贸易和造

船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均有密切的关联。大海、船舶和海港对于

当时的人们具有非常特殊的含义,难怪著名美国诗人朗费罗在他的

诗篇中将政府也比喻成航船了(shipofstate)。②

第六节 北美英语的变化与发展

史学界通常把1607年约翰·史密斯的同伴们建立詹姆斯顿到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这一由英国统治的时期划分为美 国 殖 民

地时期。语言家们则把这一期间的英语称之为北美殖民地英语或美

36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迪拉德:《全美英语》,第101—107页。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7页。

国早期英语。①在这个时期里,英语随早期英国移民的到来而在北美

扎下了根,并在新世界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但这种变化与发展是有

限的,速度甚缓,原因在于语言的发展受人口、经济、地域和政治制度

等社会因素的限制。北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自然一切要按英国的

方式去管理,服从宗主国的需要,语言作为殖民输出的一种附属形式

故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与限制,它最终走不出殖民主义的桎梏。正如前文所述,从1607年起,一批又一批远渡重洋来到北美的

英国殖民者带来了伊丽莎白英语;在最早移居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

中有一百多名牛津和剑桥两所名校 的 毕 业 生,②他 们 与 其 他 后 来 的

移民一道,为英语在北美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语言学

家曾经指出,远离祖国的海外移民往往更忠实于自己母语的传统,在

语言使用上比祖国同胞更 倾 向 保 守。③这 种 现 象 在 汉 语、法 语、西 班

牙语的海外大批侨民中十分突出。海外华侨虽移居已久,但他们及

其子孙后代仍旧保留了汉语的古老传统;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和加

拿大魁北克的法语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自从17世纪初伊丽莎白时

代向美洲移民以来,英国英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大西洋对岸

的北美殖民地社会并不具有引起同样变化的条件,类似的变化并没

有在北美发生;也由于大洋的阻隔,发生在英国的变化并没有都传到

北美去。这样,北美英语在某些方面反而比英国本土的英语更多地

表现出对传统 的 继 承 性。许 多 著 名 的 语 言 学 家 对 此 都 有 类 似 的 看

法。保罗·罗伯特斯说:“以美洲英语为例,尽管新大陆的需要使它

陷入了剧变和混乱,但从根本上说,它也许比现在的伦敦英语更接近

莎士比亚的语言。”④托马斯·派尔斯进而指出:“既然语言在漂洋过

46 美 国 英 语 史

参考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迪拉德:《美国话:词 语 的 来 源》,温 塔

基图书公司,1976年英文版;彼特·斯 特 雷 文 斯:《英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英 语》,哥 利 尔·麦 克

米伦公司,1972年英文版;乔治·米克莱特:《创造中的现代英语》,艾泼顿世纪图 书 公 司,

1928年英文版。

乔治·米克莱特:《创造中的现代英语》,第461页。又见泰勒:《美国文学史》,纽

约,1973年英文版,第98页。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12页。

保罗·罗伯兹:《言语社团》,见维吉尼尔·P.克拉克等编《语言导读》,圣·马丁

出版公司,纽约,1981年英文版,第464页。

海后没有发生变化,美洲早期说英语的殖民者仍然像他们过去在英

格兰一样说着纯正的英语。”①这 种 守 旧 性 在 早 期 比 较 多 见,从 那 时

开始就已构筑了美国英语的一大特性,主要体现在词汇、语音和语法

等方面。古体词的沿用是北美殖民地英语的常见形式。《美国英语词典》

的编者威廉·克雷吉很早就注意到 了 这 种 倾 向。②哈 利 威 尔 在 其 主

编的《古体词与方言词典》一书中收集了三百多个古体词。这些词在

英国已属陈旧过时的东西,但在美国却依然流行。在新英格兰英裔

居民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许多在英国已废弃的词语,詹姆士

·拉塞尔·洛维尔对此做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出版了两卷本的

《比格卢论文集》,当中大量论述北美殖民地英语的语言特性,相应地

举了不少的范例。一些新英格兰人仍保留了17世纪英语的读音形

式,如 nater,critter,figger,sartin,varmint,narves,varses,larnin,git,hanted,jant,soffice等,这显然是莎士比亚和王政复辟时

期的英语体,但也有人认为它们是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方言体。③在18世纪英语中,北美居民常用的一些词如guess,sick(=ill),bug(=insect),afeard,fall(=autumn),loan(=lend),fleshy,chore,

creek(=brook),poor(=lean),dry(=thirsty),allow(=affirm),在英国早已废弃,或偶尔在乡村的英语方言中出现。④

loan这个词通常用作名词,作“货款”、“借出”解 释。当loan用

作及 物 动 词 时,许 多 英 国 词 典 特 意 在 它 后 面 标 注 为 Americanism。事实上,loan的动词用法起源于英国,可以追溯到公元1200年前后,在亨利八世(1491—1547)时期曾以lonyng的形式出现于文书之中,后来其动词用法在英国逐渐少见,因而《牛津英语词典》在为loan的

动词用法举例时,其18世纪以后的例句大都来自美国。同样的情况

亦见于fall一词的沿 革,在 北 美 英 语 中 它 表 示“秋 季”,1545年 始 于

56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32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59—60页。

乔治·米克莱特:《创造中的现代英语》,第461页。

格兰德简特:《新英格兰英语的一个世纪》,费城,1989年英文版,第137页。

英国,后来在英语中逐渐转用autumn一词。①这样的现象在北美英

语中很多,因篇幅关系在此不再引证说明了。在拼写方面,北美英语中同样带有更多旧时英语的遗风。17世

纪末18世纪初的北美英语 通 常 有 人 把parsons当 作persons(人),

tell当 作 till(直 到),sence 当 作 since(自 …… 以 来),fitched 当

fetched(拿来;取),这些 被 看 做 是“少 见 的 拼 法”,在16世 纪 的 英 国

英语中却是十分常见的。②

在北美殖民地南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比起新英格兰来说要少

得多,这并非说这里没有语言方面的变化,只是在南方其文化教育相

对显得落后些,社会生活制度也不一样,对语言研究的热情没有新英

格兰高。柏维雷于1705年在其《弗吉尼亚的历史与现状》一书中对

在弗吉尼亚最早落户的英裔移民的开拓历程和过去生活方式以及社

会文化制度做了详细的描述。在这部著作当中,作者以极大的热情

探析了当时的语言变化。他认为地处南部的弗吉尼亚,其社会生活

犹如当时的苏格兰一样,是一种落后的种植园生活方式,穷人远远多

于富人,以黑奴和契约奴为主体的下层百姓过着被压迫被剥削的不

平等生活,社会变革缓慢,单一的种植园经济未能带来语言文化的多

维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在这样的一个殖民地里,英裔居民变得十分

保守,他们十分忠实于宗主国,极力保持母国的语言文化传统,因而

在语言上沿袭英语遗风更多。在读音与拼写上,他 们 仍 把sarah拼

读为sairy,把kettle拼作kittle,get为git,stead为stid,empty为

impty,general为gineral,把hoist拼读作hist。③与北美其他地区一

样,在fast,bath,calf一类词中,凡英国英语发成/a:/的元音,在北

美英语中多发成/?/;在earth,firm,turn,word一类词中,凡英国

英语中不发音的元音后字母r在这儿都要发音。这显然是北美英语

信守伊丽莎白时代英语传统的表现。④

66 美 国 英 语 史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 国 英 语》,第61页。另 见 侯 维 瑞:《英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英语》,第17页。

亚历山大:《18世纪的美国英语拼写》,载《美国语言》,1947年英文版,第141页。

怀尔德:《现代英语口语史》,剑桥,1936年英文版,第162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70—71页。

环境的改变对语言的变化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谓环境,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和在此前提下从事的社会活动,即地理

环境和社会环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与人类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

联系的各种自然 条 件 的 总 和,人 们 统 称 为 地 理 环 境,它 包 括 地 理 位

置、地形构造、气候、土壤、水系、矿藏、植物和动物等。马克思指出: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又是人类生

活实践的对象。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把自己所处的环境作为认识

与改造的对象,不断对地理环境发生种种影响和作用,因此地理环境

的现实状况、特点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式等无不跟人类的实践活

动、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等有关。①可以说,人类社会在改变自己周

围环境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而地理环境则在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下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现实状况。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

面:一是同一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内的变异,形成所谓的地域方言;

另一方面是较大的一个地区内,几种民族语言长期共存,产生了结构

上的某些共同特征,结成了 所 谓 的 语 言 联 盟。②语 言 的 地 域 变 体,实

质上也是社会 原 因 产 生 的。社 会 语 言 学 家 认 为 这 是 他 们 的 研 究 范

畴,因为他们强调自己所研究的是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当中包括与社

会有关的语言现象、民族语言、地域因素、方言、行话、双语以及不同

年龄、性别造成言语差异,还有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功能变

体。也有人认为,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探索“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

变”。③这里说的“共变”,意指语言是 一 个 变 数,社 会 也 是 一 个 变 数;

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

引起的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剧变时,语言———作为社会现

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

伐而发生变化。

斯大林1950年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论著中再次论

76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6—219页。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布赖特:《社会语言》,海牙,1964年英文版,第2页。

述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问题。他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人们思维

的工具。在论证语言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时,斯大林着重论证了语

言与社会性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说,从语言的起源看,没有社会就

没有语言;从语言的发展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要了

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

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从语言的

基本职能看,没有全社会成员都懂得的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

会崩溃,便会无法继续存在,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

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①作为一种语言哲学来分析,他的这些观

点基本上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过分地强调了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

具的一面,忽视了语言也是不同社会集团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还会由

于具体语言和说话目的的不同产生各种变异,而这些变异也是语言

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近几十年来由于受斯大林的观点和索

绪尔理论的影响,在研究和描述某个语言的时候,往往过多侧重于它

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很少探讨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

的各种差异。本人认为,这是值得注意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国内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历史或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来探究语言

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变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

然也在变化着,而语言对人类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语言与社会变迁的更直接的关系则是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反映文

化变迁的线索 和 走 向,文 化 变 迁 的 实 质 和 形 式。②德 国 语 言 学 家 雅

各·格林则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因子,既是历

史的范畴,又是历史的反映,从而归纳出“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

历史”。③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语言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

86 美 国 英 语 史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1—538页。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第233页。

马尔基尔:《历史语言学》,法兰克福,1964年英文版,第15—18页。另见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语言变迁跟自然环境和生产实践社

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社会集团或民族群体的生产力发展、文化形态的变异、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外来民族的融合等等无不在

语言中留下影像,而这些影像更多地分布在语汇方面,因为一个社群

或一个民族若是经历了某次社会历史变迁,首先是表现在新概念词

语的大量出现。一个民族的词汇系统集中反映了他们所处的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取向。一般说来,一个民族在一个新的自然环境中面对的新的挑战和生活考验越多,其社会变迁也就越多,自然其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会随之扩展。年

轻的美利坚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美国英语则

是在这样一种多变的新的历史时代中因其新词汇的大量创造与借用

而形成的。由于北美是一个地域宽广而人口又相对稀少的地方,这里的人

因此分布广泛,流动快而多,也没有固定的社会阶层,这就给语言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在欧洲,下层阶级具有地理和社

会的稳定性,只有那些在总人口中占较小比例的中上层阶级、贵族和

有教养的人民人士才到处旅行。在北美,这种情况正好相反。这里

没有一成不变的农民群众,也没有抱成一团的贵族阶级,四处流动的

都是些中下层阶级。他们乘着大篷车成群结队地去西部追求前程,有的住在矿区的临时工棚里,有的前往新兴的城镇。他们经常迁移,四海为家。就连黑人,虽说被迫而来,到达后不能自由流动,也是经

过长途贩运才到 这 里 的,而 且 从 遥 远 的 非 洲 带 来 了 一 些 新 的 语 言。许多操着其他语 系 的 移 民 们,现 在 通 过 口 语 社 交,由 英 语 结 成 一 体

了。大家知道,在北 美,语 言 的 边 缘 界 限 同 地 理 边 缘 界 限 一 样 不 稳

定。在这里哪儿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哪儿的词汇

也就高速扩充。“由于这个地方是依靠‘超越政府管辖范围’流动的

基本社会的成长壮大的,语言的发展也一样不是依靠方法书籍和字

典‘合法’收编新词形成的,而是依靠现实语言中无数未经规范和随

96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意创造的词汇实现的。”①

早期美国人喜欢为任何具体目的而使用一个单词,他们很像一

些伟大的英国作家那样(如莎士比亚的名句:“Unclemenouncle”),毫不理睬那些语法学者。这些语法学者坚持认为一个特定的字,例

如名词就是名词而不是别的。甚至在殖民时期,英国人对于北美语

汇不顾文法功能的随意使用,极不赞同,他们反对北美人自由用字,并把这种特殊语汇的自由称之为特权。戴维·休姆曾经反对富兰克

林把名词colony(殖民地)转化为动词colonize(殖民地化)。富兰克

林本人心目中 的 模 范 是 艾 迪 生,他 也 反 对 把 一 些 名 词 如 notice(通

知)、advocate(宣传)和progress(进步)等用作动词的这种北美习惯。早在1637年英裔人就把clapboard(隔板)这个名词当作动词使用;名词scalp(头 皮,1697年)和tomahawk(印 第 安 人 用 的 石 斧,1711年)也都已当 作 动 词 使 用。这 种 趋 势 一 起 持 续 下 去。到19世 纪 初

期,deed(行为)、lynch(私刑)、portage(运输)全都成 为 动 词。interview(访问)这个 单 词,按 照 当 代 新 闻 文 字 的 意 义,首 先 是 当 作 名 词

用,但很快就成为动词了。北美人的自由允许他们采取一切可能的

形式。例如:形容词可以成为名词,原来personal(个人的)这个单词

竟然可以成为报 纸 一 个 栏 目 的 名 称。或 者 一 个 动 词 如dump(倾 倒

垃圾)可做名词,意为“垃圾堆”或“倾倒垃圾的地方”。同样,新闻界

的动词scoop(抢先发表某条新闻以取得优势)和 beat(胜过)都成为

了名词scoop(抢先发表的新闻)和beat(独家报道)。在早期生活中,饮食习惯给北美英语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词汇,而

饮酒这个概念在语言中具有最多的俚语同义词。研究者发现,美国

酒宴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门肯所谓的“革命语言形式时代,也即美

国人饮酒的歌德时代”。②从那里创造 出 来 并 沿 用 至 今 的 词 主 要 有:

barroom(酒吧间)、saloon(沙龙)、eggnog(蛋酒)、mintjulep(薄荷甜

酒)、cocktail(鸡尾酒)。所有美国创用词中最为成功和最有 特 色 的

O.K.一词也源于这个时代。这个词的起源迄今仍是学者们热衷于

07 美 国 英 语 史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4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45页。

争论的一个问题,较 多 的 人 认 为 它 源 于 二 战,是okay的 缩 写 形 式。也有人认为原是ollkorrect(全对)词组的首字母的 缩 写,还 有 人 认

为源于黑人的非洲方言。但最近有根据证明这个词源于马丁·范布

伦在竞选总统时的外号 OldKinderhook,他当时得到纽约的民主党

O.K.俱乐部的支持。门肯认为此词源于19世纪的初期,而到了中

期,它已经获得目前的这种普遍含义,30年后影响到英国英语,成为

全世界流行的用语。丹尼尔·布尔斯顿认为,英语之所以染上美洲风味,主要是由于

北美新社会特有的力量以及群众性语言占优势,而不是由于北美人

的越轨行 为,从 而 总 结 出 “在 美 洲,语 言 影 响 的 流 程 是 向 上 发 展

的”。①门肯称之为:“源于生活主流的生动而前所未有的单词与短语

的洪流。”②北美英语的伟大创 造 是 一 股 新 生 力 量,这 股 力 量 促 进 北

美不安于现状的、各种各样的人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创造自己的语言,并 使 它 成 为 他 们 自 己 正 在 形 成 之 中 的 民 族 语 言。著名修辞学专家威廉·福勒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语言创造与发展

的活动中去,积极收集北美早期的创用词,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类,最

后编写了《北美创用词分类》一文,现摘录如下,从中可见北美英语就

已拥有的多样性、创造性和广泛性,更可感知到英裔人在自然环境和

社会历史时期的大胆的语言创新:第一类:英语在北美同其他语种进行接触时,从后者所借用的单

词。

1.从当地土著部族语言中借用的印第安语。许多地理专用名

词都 属 这 类。如 Kennebec(肯 尼 比 克)、Ohio(俄 亥 俄)、

Tombigbee(汤比格比)。另 一 些 则 属 普 通 名 词,例 如,sagamore(次于酋长的头目)、quahaug(帘蛤)、succotash(豆煮新

鲜玉米)等。

2.从早期荷兰移民那里借来的荷兰语。例如:boss(老板,即上

司)、kruller(一种油煎小圆饼)、stoop(门阶)等。

17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48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3页。

3.德语,源 自 移 居 宾 夕 法 尼 亚 的 德 裔 后 代;如spook(鬼 魂)、

sauerkraut(泡菜)等。

4.法语,源自第一批在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定居的 移 民。如:

bayou(长沼)、cache(地 窖)、chute(瀑 布)、crevasse(裂 口)、

levee(大堤)等。

5.西班牙语,源自第一批在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定

居的移民。如calaboose(监狱)、chaparral(荆棘丛)、hacienda(庄园)、rancho(大牧场;大牧场主)等。

6.黑人语言,源自非洲来的黑人。如buckra(白人)等。第二类:出于新情况的需要,用以表达新的概念。

1.同政治体制相联系或者源出于政治体制的单词。如:selectman(新英格兰地区的市镇行政管理员会成员)、help(佣人)等。

2.同基督教会 有 联 系 的 单 词。如associational(团 体 的)、consociational(宗教 法 庭 的)、fellowship(引 其 加 入 团 体)、missionate(使之皈依宗教信仰)等。

3.同新的时代有联系的单词。如lot(一 块 地 皮)、diggings(寓

所)、betterment(房客对房产所做的修缮)、squatter(擅自占

有土地者)等。第三类:剩下的特色,其中真正与其他地方不同者,大部分属下

列几项:

1.在英国已经几乎废弃的古老单词和短语。例如:talented(有

天赋的)、用offset代替setoff(抵消),backandforth代 替

backwardandforward(来回地)。

2.目前仅在英国局部地方使用 的 古 老 单 词 和 短 语。例 如:hub(中心),现仅流行于英国中部诸郡;whap(重击),英国萨默塞

特郡的地方语;wilt(凋谢),现仅在英格兰南部和西部使用。

3.把动词加上法语词尾 ment而成为名词。例如:publishment代替publication(出版);releasement代替release(释放);requirement代替requisition(要求)。

4.一个新的词形,可以填 补 两 个 常 用 字 之 间 的 空 档。例 如:oblige(强迫)和obligation(义 务)这 两 个 常 用 词 之 间 出 现 了

27 美 国 英 语 史

obligate(使负 担 义 务);vary(不 同)和variation(变 化)这 两

个常用词之间出现了(变量)。有了两个不同的单词,便可以

把处于其间的适当的词义肯定下来。

5.某些复合词在英国采用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复合词形。例如:

bankbill和 banknote(钞 票);bookstore和 bookseller'sshop(书店);bottomland和intervalland(有 河 流 通 过 的 低

地);clapboard 和 pale(栅 栏);seaboard 和 seashore(海

岸);sidehill和 hillside(山 坡)。在 这 种 情 况 下,一 种 复 合

词正确,并不能因而断定另一种复合词的错误。

6.某些口语 中 的 短 语,明 显 地 是 习 惯 用 法,而 且 表 现 力 很 强。如tocavein(屈服),表示放弃;toflareup(焚烧),表示忽

然激动起来;toflunkout(不及格而退学),表示在惧怕中退

却;toforkover(交出),表示付清;toholdon(继续),表示等

待;toleton(泄密),表示叙述;tostaveoff(阻止暴露),表示

延迟;totakeon(呈现),表示激愤。

7.某些表示强烈程度的单词,不论是形容词还是副词,所表达

的往往是一时 的 状 态。如:dreadful(可 怕 的)、mighty(强 大

的)、plaguy(麻烦的)、powerful(强有力的)。

8.某些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但带有一种偏听偏信或小心翼翼

的情绪。例 如:toallotupon(打 算)表 示 指 望;tocalculate(想)表示期 望 或 相 信;toexpect(预 期)表 示 想 必 如 此 或 相

信;toreckon(料想)表示料想如此或想像。

9.某些形容词,不仅表示性质,也表现主观上与此有关的感情。例如:clever(聪 明 的)、grand(雄 伟 的)、green(活 生 生 的)、

likely(有希望的)、smart(潇洒的)、ugly(丑恶的)。

10.某些词的 缩 略。如 以stage代 替stagecoach(驿 站 马 车);

turnpike代 替turnpikeroad(收 税 通 行 大 路);spry 代 替

sprightly(生气勃勃);toconduct代替toconductone'sself(注意自己的举止)。在大多数语言中目前都出现这种缩略

的趋势。

11.一些 古 怪 诙 谐 的 单 词,不 管 是 动 词,如totote(搬 运)、to

37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yank(使劲拉);还是名词,如humbug(骗子手)、loafer(二流

子)、muss(混乱);以plunder代替baggage(行李)、rock代

替stone(石头)。

12.某些 相 当 低 级 的 措 辞,大 部 分 属 于 政 治 方 面。如:slangwhanger(低 级 喧 嚣 的 空 谈 家 或 作 家)、hunker(保 守 主 义

者);用togetthehangofathing代替tolearnhowtodoit(学会做某件事情)。

13.违背文法的措辞,普遍不被采用。例如:dodon't;用usedtocould代替正规的could;用can'tcomeit代替can'tdoit;用

there'snotwowaysaboutit代替itisjustso。透过威廉·福勒上述对早期的语言创新与发展之分析与总结,

本人认为,这就是对北美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创造中所发挥出来的创

新精神之最高的评价和历史见证。新的环境和新的社会赋予了人民

创造历史之权利和义务,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民族语言不仅是这个

新时代的发展产物,也是对新社会的忠实记载,突出地反映在不断扩

展的词汇上。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社会环境的发展往往影响

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进步又客观详实地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变迁。早期的剧作家阿富娜·贝恩(1640—1689)在她的剧本中大胆引

用了许多北 美 英 语 特 有 词,如 bagandbaggage(行 李),bluff(直 率

的;绝壁的),sick(生 病 的),sickness(生 病),inthesquare(诚 实 地;公正地),smartfellow(精明的人)等。甚至连新英格兰人讲话鼻音

很重的语言习惯也被剧中的女主角范西夫人用来戏弄她的清教徒丈

夫。①阿富娜·贝恩夫人在剧中引用新世界出现的特有词,为的是描

述新世界居民在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使剧中人物更富有新世界的地

方色彩。对于北美出现的一些新创词,英国学者们大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不规范的词是受英国东南或西北地区方言的影响或直接来

自这些移民区。在 北 美 英 语 中 用 得 多 的reckon(认 为;猜 想)一 词,英国语言学家毕梯把它看做是苏格兰英语;nervous(神经质的)一词

47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阿富娜·贝恩:《潘梯恩特·范西爵士》,载阿克 思·布 雷 恩 的《17世 纪 的 戏 剧》,

伦敦,1938年英文版,第13页。

在18世纪被英国著名词典编纂家约翰逊标注为“医学术语”。①还有

些词,原本是英国英语词,到北美后,其词义发生了变化,这些词多见

于动植类的名词,如robin在英国指“红襟鸟、欧鸲”,是英国的国鸟,该词到了北美后则用来指“知更鸟”;lark在英语中指“云雀”,在北美

英语中则变成了类似云雀的鸟,如野百灵鸟等。植物与生活方面的

有backwoods(偏僻的森林地区)、clearing(森林开垦地;空地)、landslide(山崩;选 举 等 全 面 获 胜)、coldsnap(乍 冷)、underbrush(矮 树

从、灌木丛)、framehouse(木房)、breadstuffs(面包原料)等词,它们

或是英国英语的弃词,或是在北美后有了新的意思。还有些常用词,其在北美的用法就连英 国 人 都 弄 不 明 白,如clever(好 心 的)、smart(聪明的)、fix(维修)、mean(无 耻 的)、great(好 的)、how?(什 么?),

rightaway(立即;马上)等。②

在殖民时期的北美,言语的根基如同在母国一样是在学校培育

出来的。在这方面,北美各殖民地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在弗

吉尼亚,由于人口四处分散在种植园里,没有什么公共学校可言,富

有的种植园主或请家庭教师给孩子们授学或送去英国求学。尤使教

育不幸的是,当地的殖民官员对教育既不重视又不投入,偏见之深非

今人可言。1670年,贝克雷总督在一份致英国政府的报告中作了代

表性的发言:感谢上帝,这里既无自由学校又无印刷品,我希望在今后数

百年间也不拥有,因 为 读 书 会 给 这 个 世 界 带 来 不 遵 从、邪 说 灾

祸,印刷品更是纵容了它们,还会煽动人们反对最好的政府。愿

上帝使我们远离这一切吧!③

官方的愚昧与偏见所产生的不良结果整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诋毁读书必然会降低人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出版与印刷业的

发展。在1681年以前弗 吉 尼 亚 没 有 一 家 印 刷 厂。事 实 上,在1683

57第三章 北美英语的移植与变化

艾尔伯特·米克莱特:《创造中的现代英语》,第466页。

彼特·斯特勒文斯:《英国英语与美国 英 语》,柯 利 尔·麦 克 米 伦 公 司,1972年 英

文版,第276页。

赫伯特·阿普特克:《殖民地时期美国人民史》,纽约,1959年英文版,第237页。

年印刷业还是遭禁止的,甚至到了1729年仍然未开禁。① 对此,诺

亚·韦伯斯特以轻蔑的口气发表评论说:“先生们被迫把自己的孩子

送往北部求学,这对弗吉尼亚来说是件可耻的事。”②这位著名的语

言大师还就南方殖民地的教育与文盲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在南方,尤其在弗吉尼亚,人们钱少但傲气十足,对北方人

不屑一顾但对低庸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们不学无术,连起码

的语法都不懂。亚历山大的一位知名的商人告诉我说,卖给他

烟草的五十余位弗吉尼亚种植园主中只有四五位能写出自己的

名字。相比之下,新英格兰则是多么的不一样,那里的居民在道

德、文学、教育和工业上是多么的发达和高超啊!③

韦伯斯特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先驱,他对北部的一切过于美化

了,实际上,在当时的北部诸殖民地,教育虽比南部有较大发展,但还

未达到普及的地步。“我们这里的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低下,生活语言

十分糟,思想陈腐,受教育者所占比例仍然较小。”④教育的落后和印

刷业发展的滞后必将阻碍语言文化的发展与更新。历史学家们在分

析北美殖民地教育落后的原因时,习惯地把它归咎为当时英国政府

的殖民统治。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作为宗主国它所需要的是

从殖民地获取物质和经济上的利益,不愿投入,也不想看到殖民地教

育与文化的发展,这是其殖民主义性质所决定了的。在北美英属殖

民地,只因受英国殖民主义的影响,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照搬英

国的,其中英国英语和英国文化尤其得到加强,所有的书本都是从英

国进口的,即使在北美印刷的书籍也是英国原作的翻版。这就是说,在殖民地时期的北美,虽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使移植而来

的英语语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是十

分有限的,这种变化与发展毕竟受到英国殖民主义的左右,是地地道

道的殖民主义发展的产物。

67 美 国 英 语 史

泰勒:《美国文学史》(第一卷),第88页。《诺亚·韦伯斯特文集》,巴尔的摩,1931年英文版,第535,537页。

同上,第537页。

泰勒:《美国文学史》(第一卷),第207页。

第四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第一节 印第安人移居美国历史概述

印第安人约在2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迁移到美洲。从前没

有白令海峡,陆 地 连 成 一 片,“小 股 的 猎 人 从 这 条 陆 桥 流 浪 到 了 美

洲。”①他们“在肤色和体型上酷似蒙古人种,在特征上又具有不少阿

尔泰人的特点”。②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认为,这些印第安

人在三个不同时期分批进入阿拉斯加,然后逐渐南迁,散居在整个美

洲大地。因语言习俗、文化程度和生产方式不同等原因,他们分成数

百个部落,散居在北美大陆的崇山峻岭、荒野莽原和山涧河畔。这一

时期的印第安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村居印第安人。他们

住在新墨西哥州、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第斯高原上,主要靠园艺为生。第二种是非园艺印第安人。他们住在哥伦比亚河谷地带、哈得孙湾

区和加拿大部分地区,主要以渔猎和种植玉米、红薯为生。第三是半

村居、半园艺印第安人,介于上述两种印第安人之间,其中主要包括

易洛魁人、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地区的印第安人,包括克里克人、乔

克塔人、切罗基人、明尼塔里人、达科他人和肖尼人等。③在白人到来

以前,美洲的印第安人有150万之多。有的学者估计在2500万人左

右,其中中美洲、墨西哥及其以北地区有500万人,在现今美国境内

(阿拉斯加除外)85万人,而位于北美13州及其周边地区共22万人

(1600—1650年统计数字)。④查尔顿·莱德在其《美国的语言》中做

威廉·克里斯:《土著美国》,纽约,1978年英文版,第89页。

杨育才:《世界中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7页。

秦德占:《美国通览》,第74—75页。

小阿尔温·约瑟夫:《美洲印第安的遗产》,纽约,1971年英文版,第52页。

了统计,指出在1492年美洲被发现前,有土著人8,400,000人,其中

北美 有 4,200,000 人,南 美 4,200,000 人,并 列 出 了 具 体 分 布 情

况。①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移民大批侵入,这块土地上说印第安语

的人越来越少。到1800年,印第安人口减到600,000人,到19世纪

中只剩下250,000人,②人 们 普 遍 认 为 战 争 是 印 第 安 人 口 大 幅 度 下

降的主要因素,但穆尼③在1910年的研究中清楚地揭示出,与疾病、酗酒、营养不良、迁移的副作用相比,同加利福尼亚的白人殖民者公

开灭绝印第安人的悲惨情况相比,战争只是微不足道的因素。1873年,印第安曼丹部落几乎全部死于天花。据统计,当疫病开始时,该

部落有1600名成员,最后只有31人幸存下来,克劳人部落失去了全

部人口的三分之一,另外10,000名草原印第安人在几个星期内全部

灭绝。④早在15世纪末,就有了 许 多 印 第 安 人 的 农 业 和 渔 猎 部 落 生

活在今日美国的边疆界内,他们当中有些已结成部落联盟。“当美洲

印第安人的部落被发现的时代,他们正体现着人类文化的三个不同

的阶段,并较当时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所体现者更为完备。他们对

民族学、语 言 学 和 考 古 学 所 提 供 的 资 料,其 丰 富 程 度 是 无 与 伦 比

的。”⑤

早期印第安人分散为上千个独立的单位,属20个以上互不关联

的语族,有着丰富多彩的古 老 文 化。⑥就 北 美 印 第 安 人 的 文 化 而 言,可分为9个区域,即 近 极 北 区、西 北 海 岸 区、加 利 福 尼 亚 区、西 部 高

地、西部大盆地地 区、西 南 地 区、平 原 地 区、东 部 森 林 地 区 和 东 部 地

区。每个文化区域 都 有 许 多 不 同 的 内 容,但“在 武 器、技 术、风 俗 习

87 美 国 英 语 史

查尔顿·莱德:《世界的语言》,世 界 出 版 公 司,1970年 英 文 版,第26页。另 参 考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著北美的文化和自然区域》,1939年英文版,第165页。

拉塞尔:《1492年以来美国印第安人口史》,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1987年英文

版,第26页。

詹姆斯·穆尼:美国史密森学会成员,人口学家,1919年对美国印第安人口做了较

权威的研究,并统计出当时印第安人口确切数字为849,000人,但也有人对此持异议。

詹姆斯·奥菲瑟:《美国 对 印 第 安 人 的 政 策》,《印 第 安 美 洲》,季 刊,1976年 英 文

版,第4期。

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中译本,第3页。《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伦敦,1982年英文版,第149页。

惯、发明、舞蹈、房屋建筑、政府形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同样地具

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①

在16世纪中叶以前,北美印第安人文化发展水平虽然比较低,

而且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

斗争中,却培养和锻炼出他们独特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技能。印第安

人在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上也表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如同上面所说,印第安人各氏族有自己的宗教。他们用动植物图腾

为自己的氏族命名。譬如,塞奈卡部落就取狼、熊、龟、鹿和鹰动物名

字为各氏族的名字。

新大陆被发现以后,葡、西、荷、法、英等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掠夺

的道路,从此,北美洲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白种人初到北

美洲时,他们对于新环境十分陌生,由于得到印第安人帮助,很快地

克服了困难。欧洲移民虽有较高的农业技术,但那些技术在初到北

美大陆时并不 适 合 新 环 境。印 第 安 人 对 初 来 乍 到 的 白 种 人 十 分 友

好,教会那些欧洲人如何栽种几十种农作物,如玉蜀黍、南瓜、番茄等

等。印第安人天真而劳苦地把他们开拓土地的方法教给白人———如

何环绕大树干剥 掉 树 皮,在 无 树 叶 的 大 树 下 种 植 农 作 物,待 树 枯 死

后,砍倒树木焚烧,并将残干完全清理干净,进行垦殖。印第安人教

会白人以鱼粉施肥,又教给白人在森林中生活、猎兽、采集等种种技

艺,如设陷阱来捕捉海狸和狐,在无人迹的荒野中以火把寻路,以烟

柱作信号、打火,以野草制药,以枫叶制糖,以及怎样用有弹性的树干

悬挂杵,作为碾磨玉蜀黍的辅助工具等等。白人也模仿印第安人在

鱼堰中捕鱼和在海边以鱼叉捕鲸的方法。白种人又学会制造美洲原

始的水上工具———独木船,便利了航行。②白种人还从印第安人那里

学到了散兵队形的战术,这种战术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

1620年,一批英国的清教徒为了 摆 脱 英 国 政 府 对 他 们 的 迫 害,

97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第149页。

托马斯·霍顿贝 克:《最 早 的 美 洲 人,1607—1690年》,纽 约,1927年 英 文 版,第

309—310页。

被迫乘船外出谋求生机,他们经过65天的航程,远涉重洋,渡过波涛

汹涌的大西洋,于11月间到达美国现在的马萨诸塞州海湾。威廉·布雷德福总督是一位见证人,他报道了他们到达北美时孤立无援、饥

寒交迫的悲苦生活之情景:他们双膝跪下,感谢上苍,感激上帝带他们越过那惊涛骇浪

的万顷海域,把他们从一切危险和苦难中拯救出来,使他们的双

脚得以再次踏在这坚实稳固的大地上,回到他们的正常生活环境

中。……跨越了辽阔的海洋,历尽了层出不穷的劫难……此刻,没有热情欢迎他们的朋友,也没有旅店可供膳宿,并让他们调养

那饱经风霜摧残的躯体;没有房屋,更勿论城镇,只有略加修缮用

作临时藏身之所。经书上记载着,使徒及其同舟难友们得到野蛮

人热情款待,作为上帝对他们恩典,但是这里凶残的野蛮人一看

到他们……却要用 箭 射 满 他 们 的 胸 膛,又 何 谈 其 他。就 季 节 而

言,此刻正值隆冬,知道当地时令的他们,明白这里的冬天严寒难

熬,狂风暴雪时时袭来,在这种时候,到熟悉的地方去尚且有危

险,更不必说去探索一个陌生的海岸了。此外,除了处处是野兽

与野人的可怕而荒凉的旷野之外,他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呢?他们

一点也不知道在那儿与他们共处的民众会是些何等样人。他们

如果登上毗斯迦山之巅,似乎也不可能从这片荒野眺望到一个更

加美好的地方以满足其希望;无论他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除了仰

望上苍),他们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难以感到慰藉与满足。①

英裔人到达北美伊始,就与在那里居住已久的印第安人发生了

接触,两个迥然不同的民族在新大陆的碰撞奏出了一曲历史的悲剧,改变了北美的历史发展之方向。他们在漫长的接触与交往中,双方

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构筑了一段强族与弱族融合与反融

合的民族斗争史。印第安人曾给初来乍到的英裔以慷慨的援助,但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得到的回报却是白人对他们进行的种种无情掠

夺和打击以至杀戮。欧洲人给印第安人传播了多种可怕的疾病,如

08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殖民地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中译本,第

1—2页。

天花、麻疹等等,夺取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生命;有的欧洲人甚至引诱

印第安人痛饮,趁他们喝得酩酊大醉时,骗取他们的兽皮;欧洲人更

利用教会施加影响,使他们皈依宗教,以涣散他们的战斗精神;欧洲

人还煽动印第安 人 部 落 之 间 的 冲 突,以 坐 收 渔 人 之 利;在 英 法 战 争

中,英国人、法国人都驱使印第安人充当炮灰;英法殖民者还不断发

动抢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战争。①

许多白人通常把印第安人看做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并在各

方面对其加以“改造”,使之采用白人的生活方式,学习白人的语言文

化,以彻底进行“文化上的种族灭绝”。②从此可见,这些白人的“种族

优越”根深蒂固之观念,他们对印第安文化财富的无知与偏见,以及

一系列不道德的掠夺行为无不打上其历史的烙印。美国著名作家拉

尔夫·爱默生以他诗人的良心谴责这一残暴恶行:“自从大地开创以

来,从未听说过在和平时期,以及在一个民族对待自己的同盟者和受

监护人时,竟如此背信丧德,如 此 蔑 弃 正 义,并 对 于 乞 求 怜 悯 的 悲

鸣如此置若罔闻。”③

印第安人是北美移民先驱,他们创造了美洲最早的文化。但由

于欧洲人成批登上北美大陆,北美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环境从此中

断。这是民族交往和强族融化的必然结局。

第二节 印第安语言的历史变迁

白人的到来使印第安人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在白人

不断的武力征服与文化侵袭中消亡、减弱,或坚强地保存了下来,这

是民族碰撞与融合的历史产物。关于美洲印第 安 人 到 底 有 多 少 种 语 言,至 今 仍 没 有 一 个 定 论。

18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42—4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19页。

莫里森与康马杰等:《美利坚共和国 的 成 长》,上 卷,天 津 人 民 出 版 社,1980年 版,

中译本,第537页。

有人说 有 1700种,① 也 有 人 说 只 有 1000 种,② 还 有 人 说 有 三 千 多

种。③查尔顿·莱德 认 为 北 美 有200种,中 美 洲 有350种,南 美 和 西

印度群岛有1450种④。美 国 著 名 语 言 学 家 克 尼 思·凯 泽 勒 宣 称 有

1000种以上,并指出“大部分印第安语都是一些小的部族在讲,这些

部族多则上千人,少则不足一千人”。⑤据统计,北美印第安人有500种以上,美国就有100多种印第安语。⑥1891年,语言学家鲍威尔等

人根据词汇上的相似性将其划分为24个语系,1929年 萨 皮 尔 在 借

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划出6个大的语系,即:

1.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EskimoAleut)

2.纳德内语系(NaDene)

3.阿尔贡金瓦尔什语系(AlgonguiaWakashan)

4.佩努提亚语系(Penutian)

5.霍坎苏恩语系(HokanSiouan)

6.阿兹台克塔诸安语系(AztecoTanoan)布卢姆菲尔德则估计其数目在25到50种之间,且彼此没有亲属

关系。他认为,美国的这些地区的多数地方分布着一些大语系,可是

有些地区,特别是普吉特海峡附近和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地区,布满了

小小的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社团。至少有六个语系已经灭亡了。⑦

文字是图画的产物。一切民族的人民大概都会涂颜色,划线条,刻画,或雕琢,借以制成种种图像。这些图像,不谈旁的用途,有时候

还能用来通信或备忘———就是说,能够影响看见的人的行动,这样的

用途还可以持续久远。北美的印第安人富有刻画的技巧,从前在实际

生活中曾经广泛地利用图像。有一位奥基瓦印第安人,他在一长条的

28 美 国 英 语 史

杨育才:《世界中古史》,第437页。

黄才:《世界语言的分类》,《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英文版,第1—11页。

查尔斯·布里:《世界的语言种类》,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英文版,第298页。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5—26页。

肯尼思·克撒勒:《世界的语言》,法克与华格德公司,纽约,1975年英文版,第41页、267页。

参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3卷,1981年英文版,第213页。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4—86页。

桦树皮上面刻画着一系列的图画,借以提醒自己一首圣诗里的连续诗

句。例如,第三幅画画了一只狐狸,因为圣诗的第三句里提到一只狐

狸;第六幅画画了一只猫头鹰,因为圣诗的第六句诗是说:“这是个凶

兆。”一位曼丹印第安人给了一个皮货商人寄去下面这样的一幅画:当

中是两根交叉的线;交叉线的一边画着一支枪的轮廓和一张海狸皮,

海狸皮上方画了30条平行的线条;交叉线的另一边画着一只黄鼠狼

皮,一只水獭和一头水牛。大意是说:“我愿意用一张黄鼠狼皮,一张

水獭皮和一张野水牛皮革,交换一支枪和30张海狸毛皮。”①

这一类的记载和信件往往被说成是“图画文字”,但是这个名称

很容易引起误会。这样的记载和信件,跟文字一样,便利于长期保存

和携带传递,但是 不 如 文 字 的 确 切,因 为 同 语 言 形 式 没 有 固 定 的 联

系,所以并不能像语言形式安排得那么精细巧妙。

在印第安语中,有许多英语中从未有的发音,如一系列的鼻化元

音和 各 种 各 样 的 喉 化 辅 音。此 外,还 有 许 多 辅 音 连 缀,如 mtik,

pshikye,kchimkwa等,让讲英语的英裔人 读 起 来 十 分 生 硬,他 们 为

此不得不删掉当中的一个辅音,或在它们中间加上一元音。

对许多英裔美国人来说,印第安语是一种不连贯的口头语言,很

难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他们往往把单个的词拼凑起来表达思想。

在构词方面,印第安语不仅有前缀、后缀,还有中缀。语言学家威廉·

彭恩对印第安语中的一些特征做了研究,却得出了另外的结论,他说:

他们的语言发音极高,但很尖细,就像希伯来语一样,但意

思是完整的。在书法方面像我们的速写形式。他们说起话来,

使人感到句子的时态不准确,缺乏语气、分词、副词、连词和感叹

词。只要我专心去理解,在任何场合也不需要翻译,但我必须要

说,我虽然不会讲欧洲大陆上的任何一种语言,但我敢说,他们

的词语更富有美感和雅气,在语言和强调形式方面远远超过印

第安语。②

38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格林伯革与卢赫宁:《土著美国人的语言起源》,载《美洲科学》,第267期,英文版,

第60—65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3—24页。

印第安人在与白人漫长的交往中其语言或已消亡或正在发生变

化。长期以来,白人企图通过文化侵袭来融合和消灭土著语言进而

彻底征服印第安民族、消除其民族特征,但不少富有远见的土著首领

为维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保持民族特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

适应新的时代和生存环境的需要,他们在总结并吸取自己语言的基

础上,大胆借用英语词语,加速本族语言的改革进程,使之不会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英语的日趋侵入而消亡,切罗基文字就是最好的例证。它是由美洲印第安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塞霍亚(Seguoyah)所创造。塞霍亚认为,要获得像白人那样的权力,关键在于掌握文字。于是他

开始把书写的秘密传给自己的民族。在12年的辛勤劳动之后,他于

1821年设计出86个音节字母,代表切罗基 语 所 有 的 语 音。这 种 文

字很快就为成千上万的切罗基人所掌握;在三年内开始用切罗基文

出版报纸,切罗基部落联盟的宪法也用切罗基语制订。塞霍亚在为

自己本族语言进行改造时,大胆地从英语中借用许多字母。但由于

他实际上既不会讲英语,也不会阅读英语材料,所以在两种语言中,他的字母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音,例如,字母 D,发a音,而 H 发ni音,W 发la音,Z发no音。但是,切罗基语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塞霍

亚的音节字母,人们认为在一百五十多年间没有必要做任何修改。塞霍亚为其他部落进行文字改革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印第安语

的英语化进程迈开了强劲的步伐。一些开明部落的首领们积极推进

这一改革举措,他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对自己本族的语言文字加以改

造。首先表现在对英语拼写、读音、语法结构、词语用法等方面的模

仿性与吸收性,即按照英语的模式来改进印第安语言文字,使之英语

化或半英语化,从 口 头 语 言 转 向 文 字 语 言,从 原 始 语 言 转 向 现 代 语

言,便于族人学习和对外交往;其次,同美国英语一样大胆地从英语

中直接借入或 创 造 性 地 吸 收 词 汇。这 些 词 汇 涉 及 到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主要是本族语言中过去没有或自身不够完善的一些新词,如生活

中常见的用品、药物、电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词汇。有些词义则是

本族语的延伸与扩展。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与尝试,当今的印第安

语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发展,许多陈旧的东西被淘汰或彻底消失了,代之是一种崭新的形式。为了从直观上表现这种新的发展成果,在

48 美 国 英 语 史

此不妨列举二种印第安语言加以比较分析,如下所示:①

1.克利语(Cree)

犎狅狑!犽犪狊犪犽犻犺犪狔狋犪狀狀犻狋狅狅狋犲犿犃狆犪狔狊犻狊犪狔犽狑狌 犿犻狀狌 犽犻 狑犻 犿狌狊犻狀狌狌犿犪狋犻狀 狀狌犿犲狊犽狑犪

犽狅狅狋狌犽犽犻犿狌狊犻狀狌犪狔犽狌狀狀犻狑犪狆狌狋犲狀狌狊狆犪狔狀犽犪犽犻犿狌狊犻狀狌狌犿犪狋犪狀狋犪狀犪狔狊犻狋狅狅犽狑犲犪狔狊犻狌狔犪狔狌狀 犿狌狋狑犪狀犪狔狋狊犺犻犽犻犿犻狔狅狅犪狔狌狀.犿犻狋狅狅狀犪狔狀犻狀狅狅狋犲狆犪狔狋犲狀犽犻狔狌狑狌狅狅狅狅狋狊犺犻犪狔犽狑犪狀犪狔犿犪犽狌犪狔狊犽狑犪狔犪狋狊犺犽犻狋狌狋狌犽狅狅狆狌狔犻犽狆犲犿犻狔犪犽狌狀狌狀狅狅狋狊犺犽犪犽犻狊犻犽犪犽狆犪狋犻犿犪犪狔犽狑犪犽犲 狌犽狑犪狋犻犽犻犺 犪狔狑狌犽狅狅 狅狅狋狊犺犻 犽犻狊犪狋狊犺 狌狀狅狅狋狊犺 犽犪犽犲犽犻狊犲狆狌狔犽犽犪 犿狌狊犻狀狌犪狔犽犲狔犪狀狊犲犿犪犽 犽犻狋狌狊犻狆狑犪狔狋犻狊狌狌犿犪狀 狀犻犿犻狔狅狅犪狔犪狀狀犻狊狋狌犿犲犿犲犽狑犪狋狊犺.

【中译文】我最亲爱的朋友,我向你致意!

我现在再给你写上几句。自从我写信给你以来,我还未再

收到你的信。我不知道你现在情况如何,我不知道你的身体是

否健康。我真的希望收到老兄弟们的来信。今天的邮政班机是

封冻之前到达的最后一班了,因此我今晨给你写这封信,以便马

上把它寄出去。我现在身体很好。

2.乔克托语(Choctaw)

ATIKELI

犃犻狌犾犺狆犻犲狊犪犕犪犽狅狊犺狌犾犺狆犻狊犪犖犪狀犪犻狊犺狋犻犿犪犻狌犾犺狆犻犲狊犪犿狅犿犪犻狊犺犪犺犾犻犿犻犮犺犪,犓狌犳犪犿犻狀狋狔狅犽犪犽犲狔狌犺狅狊犺犻犾狌狆狆犪犽犪狋狅犽犿犪犪狋狅犫犪犮犺犪犪犻狏犾犺狆犻狊犪犮犺犻犿犪犽狅狔犪犽狅犺犿犪狊犺犽犲.犛犈犓.1.犎犪狋狋犪犽狔狌犽犪犽犲狔狌犺狅犽狌狋狋狅狔犪犽狅犺犿犻狋犻狋犻犫犪犮犺狌犳犪狋犺犻犲犾犻犽狏狋狀犪狀犻狊犺狋犻犿犪犻狏犾犺狆犻犲狊犪犪狋狅犽犿狌狋犻狋犻犾犪狑犪狊犺犽犲;狔狅犺犿犻犽犪犺犪狋狋犪犽狀犪狀犪犺狅犺犽犻犪,犽犲狔狌犽犿狌狋犽犪狀狅犺犿犻犺狅犺犽犻犪狅犽犾犪犿狅犿狅狀犪狀犪犻狊犺狋犪犻犿犪犻狌犾犺狆犻犲狊犪,犿犻犮犺犪

58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① 雅可布逊:《20世纪欧美语言学:趋向与沿革》,载《国外语言学》,1958年英文版,

第3期,第2页。

犻狊犺狋犪犻犿犪犻狏犾犺狋狅犫犪犺犲犪犻犿犪犽犪犽犪狀狅犺犿犻犫犪狀狅犺狅狊犺犻狊犺狋犻犽犻犿犪犻狌犾犺

狆犻犲狊狅犽犪狊犺犽犲.犃犿犫犪犿狅犿犪犽狏狋狀犪狀犪犻狊犺狋犻犿犪犮犺狌犽犿犪犮犺犻犺狅狋狌犽狊狌犻犾犺狅犽犿犪犽犪狊犺犽犲.

犛犈犓.2.犗犽犾犪犺犿狅犿犪犺犪狋狅犽犿狏狋,狀犪狀犪犽狌狋犪犻狏犾狆犻犲狊犪犺犻狀犻犪犽狌狋犪犳狅狔狅犽犪犺狅犿狌犺犾犻犺犪狋狅犽犿犪犽狅,狀犪狀犪犽狏狋狌犾犺狆犻狊犪狀犪犗犽犾犪犿狅犿犪犽狏狋犻狊犺狋犻犿犪犮犺狌犽犿犪犮犺犻犽犪犪狆犻狊犪犺犲狌狋犻犿犪犻狌犾犺狆犻犲狊犪犮犺犪犓犪犳犪狀犿犻狀狋狔狌犽犪犽犲狔狌犻犽犫犪狊犺犽犲,狔狅犺犿犻狋狅犽狅狊犺犻狊犺犪犺犾犻狋犻狊犺狋犪犿犪犺犪狔犪犺犻狀犾犪犽狌狋狅狋犪狀犻犺狅犽犿犪,狀犻狋狋犪犽狀犪狀犪犺狅犺犾犽犻犪狀犪狀犪犺狅犪狆犻犺犻狀狊犪狋狅犽狏狋犽狅犫犪犳犻犽犲狔狌犽犿狌狋犿狅狊犺狅犾犻犮犺犻犮犺犪犻犾犪犮犺犻狋犻犽犫犻犫狌狀狀犪犺狅犽犿狌狋犻犿犪犻狌犾犺狆犻犲狊犪狊犺犽犲.

【中译文】

第一条

为使自由和自由政府普遍、伟大而重要的原则得以确认和

建立,我们宣布:第一款:一切自由人,一旦构成社会契约,即享有平等的权

利;除因为公众服务外,任何个人或社会集团无权从社会获得政

府给予的个别占有的报酬或权利。第二款:一切政治权力属于人民。一切自由政府的权力都

是人民赋予的,并须为人民谋福利,因此人民随时都有权采取他

们认为适当和方便的方式改变、改革或废除他们政府的形式,这

是人民不可剥夺、不能取消的权利。(选自《乔克托部落联盟宪章》)

印第安语言文字不论其改进多大,归根到底,仍然不失于一种印

第安部落借以保持部落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特性的可靠工具。这也

是众多传教士、教育者和联邦印第安事务署官员寻找解决“印第安人

问题”的主要工作目标。这些语言,过去曾是今天依然是部落文化的

重要组成体。随着英语日渐成为印第安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个部分,传统印第安语言在其群体中的巨大作用也在不断加强,突出

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68 美 国 英 语 史

其一,印第安语言显然是本土部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他们

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政治决策以及宗教活动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

前,就有定数,其语言名称早已确立并难以改变。即使后来在欧洲殖

民者发生关系当中得以幸存的部落,其语言仍保持这些特色,仍为自

己固定的习俗和信仰服务。保持祖先语言的流畅有助于确保这些古

老传统文化的继续延伸与发展。其二,部族语言是文化传统的表现体。由于印第安众多语言发

展缓慢,其表达方式因而受到较多限制,不能像英语那样可以自由表

述,这也是印第安语言在日后逐渐消亡以致被英语所取代的主要原

因。例如,英语句Iamgrowingcorn.(我在种玉米。)印第安诸种语

言却不能直译过来。看一种语言的前途,不能从民族感情出发,而要根据这种语言在

它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来分析。语言作为记载文化的工具随着创造

这种文化的社会的兴衰而兴衰,其运载能力的大小和使用人数的多

少,直接反映了它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它的前途和未来。由

于美国这个新兴民族主要是以英裔移民为主形成的,被吸收和同化

进来的其他成分自然也就接受了英裔为主体的语言和文化。与英语

为主导地位形成对照,各种印第安语言使用的范围则非常有限。这

不仅因为新兴民族不使用它,而且还因为使用它的印第安人不断地

减少。千差万别的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发达和相互隔绝的产物。随

着人们间交往的增多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各民族和各语言集团之

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消除语言障碍和确立共同交际语是一件顺理

成章的事情。一个民族内部各方言之间的差别需要规范化,一个国

家内部各民族之间也要选择一个共同交际语。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历

史背景下,印第安 人 改 操 官 方 语 言 的 现 象 非 常 普 遍,愈 是 发 达 的 地

区,愈是接近现代 城 市 的 地 区,印 第 安 人 改 操 官 方 语 言 的 情 况 愈 突

出。这不能认为是背叛祖宗的“洋化”,而是民族自身发展与进步的

需要。占从属地位的印第安语到1941年只有149种语言了,但也有

人说目前还有206种在学习和使用。许多印第安人在美国政府的改

造和教育之下逐渐被同化,融入了主流文化和白人社区之中。1924年美国颁布了《印第安人公民权法》,宣布所有的印第安人为美国公

78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民。今天,许多印第安人会讲英语了,约占印第安人数的75%,还有

少数印第安人则实行双语制,既在保留地或印第安部族人中间讲土

著语,在其他场合则说英语。据最新调查统计,讲印第安语的大都是

些老人,他们多半居住在保留地,与外界很少接触。现存的印第安语

也正在消减,只有很少几种印第安语仍在发展与增长。这是现代文

明的作用和主流文化融合与侵蚀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从白人对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的

  研究探析文化上的深层融合

  异族间语言接触与融合一般建立在两个民族的人们之日常交

往、物质贸易、武力冲突等初级形式和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等高级形

式上。初级形式的接触是语言融合的前提,也是语言融合的过程,高

级形式的文化交往与学术研究则是融合的升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方法,进而推动了融合

的历史进程。在美国,白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漫长的接触与交往中,历

史教训告诉他们,贸易与武力等形式的接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语

言融合与民族同化等问题,而应该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学习土著民族

的语言,不断探索对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征,并在学习与研究中找

到最佳的融合与同化异族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异族融合到主

流社会之中,更好解决民族问题,扫除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加快合众

国的建设与发展步伐。为此,白人开始了对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的

漫长研究,加入这一行列的既有国家领导人,又有政治思想家、历史

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在美国早期领导人当中,托马斯·杰斐逊总统算是研究印第安

民族的权威了。他从早年便开始热衷于印第安人事务并在繁忙的工

作之余潜心探索美国境内的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文化,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为日后执政美国正确处理与印第安人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杰斐逊对于印第安人的研究最早始于他早期在弗吉尼亚生活的

年代。周围的印第安人使其产生了对他们进行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88 美 国 英 语 史

他从英裔移民1607年建立第一个有效的居民点入手,探讨与之相邻

的“从波托马克河到詹姆斯河的最南方的水道的国土上生活着40个

以上的不同的印第安人部落”。①在它们中间,杰斐逊认为:波哈坦部

落、马纳霍克斯部落和莫纳坎部落最为强大。在海岸与河川的瀑布之

间的那些部落,互相和睦相处,并且从属于波哈坦部落,以它作为它们

的联合的环节。在河川的瀑布与大山之间的那些部落,则分成两个联

盟,居住在波托马克河和拉巴哈诺河的河源上的部落从属于马纳霍克

部落;而那些居住在詹姆斯河的上游一带的部落则依附于莫纳坎部

落。“然而,莫纳坎部落及其友好部落与马纳霍克部落及其友好部落

和睦相处,并且联合起来与波哈坦部落进行无休止的战争。”②

在弄清这三大部落的大致关系后,杰斐逊进行对其各自的内部

结构做了分析,并以图表形式列举出来,如下所示:③

马  纳  霍  克

族 系 国 家 主要市镇战 士

16071669部 落

在 波 托 马克 河 与 拉巴 哈 诺 克河间

红肯蒂,泰格尼纳蒂,温 特 波 尼亚,哈西努温戛

福基尔,卡尔派波,奥伦治

陶 克 塞 念特,帕 托 活姆 克,库 塔陶 曼,皮 萨塞史欧瑙马念 特,拉 巴哈 诺 克 斯,莫 劳 塔 昆得,塞 卡 考尼,威 科 科米 科,库 塔陶曼

98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斯坦贝克:《美国与美国人》,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中译本,第10页。

梅利尔·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文集》,三联书店,1993年版,中译本,第233页。

同上,第233—235页。

在 拉 巴 哈诺 克 河 与约 克 河 之间

斯 泰 戛 拉基,沙卡科尼,马纳霍克

奥伦治,斯波特西尔,瓦尼亚,斯塔福得,斯波特西尔,瓦尼亚

南 陶 塔 昆得,马 塔 波缅 特,帕 蒙基,威 洛 沃科 米 科,帕扬卡坦克

09 美 国 英 语 史

莫   纳   坎

族 系 国 家 主要市镇战 士

16071669部 落

在 约 克 河

与 詹 姆 斯

河之间

莫纳坎莫,纳 西 卡 帕

瀑 布 上 游

的 詹 姆 斯

河路易撒,弗路瓦纳

詹 姆 斯 河

的支流30 由塔斯努温

得,乞 卡 霍

米 尼,波 哈

坦,威 阿 诺

科,帕 斯 帕

赫,乞 斯 基

西 克,克 科

詹 姆 斯 河

与 卡 罗 来

纳河之间

莫 纳 哈 萨

诺,马西纳

卡克,莫赫

缅巧

贝得福得,白金汉,孔

伯兰,波哈

阿波马托克

斯,巧 科 哈

诺 克,瓦 拉

斯 魁 克,南

斯 得,乞 撒

比克

东海岸

阿 科 哈 诺

克,阿 科 马

波   哈   坦

国 家 主要城镇战 士

1607 1669部落

哈利法克斯

斯塔福得

乔治王

里士满

盛斯莫兰

里士满县

兰卡斯特

诺森布兰

华盛顿将军家周围

波托马克小河

兰姆小河附近

里子市附近

诺摩尼河

拉马哈诺克河

莫拉蒂克河

科安河

4020020

1001008030

60

30

马 特 乔 蒂 克 斯,马特乔迪克南札

蒂 科 斯,南 札 蒂

科,阿 波 马 托 克

斯,马托克斯的,托吐斯基的

19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续表

波   哈   坦

国 家 主要城镇战 士

1607 1669部落

艾塞克斯,卡洛林

马塔波尼河

威廉王

格罗塞斯特

皮安卡坦克

波特菸草小河

波特菸草小河

罗曼科克

洛斯威尔附近

吐尔克渡口,格里姆斯比

15030

3004055

602050

帕蒙基河

乞卡霍米尼河

亨利科

查理市

詹姆斯市

约克

伊丽莎白市

……欧拉帕克斯

波哈帕,马尧的地产

阿洛哈托克

威诺克

沙角

乞斯基亚克

602504030

1004045

6010

15

切斯特菲尔德

苏利

威特岛

南萨蒙德

安妮公主

阿科姆

诺森普顿

百慕大分区

上乞波克附近

瓦拉斯魁亚克

西部支流河口附近

林哈文河附近

阿科哈诺克河

切利顿的地产附近

6025

2001004080

50

45

诺 托 威 斯,波

梅 赫 里 克 斯,希克吐特洛斯

杰斐逊从语言 的 角 度 论 述 了 这 三 大 部 落 的 社 会 结 构 和 生 活 状

况。由于它们所讲 的 语 言 截 然 不 同,在 彼 此 进 行 谈 判 时,也 须 用 译

员,从而推测出:很可能古代有三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每一个在长时间的过

程中繁衍增殖,分为许多小社团。这些小社团决不服从任何法

律、任何强制的权力和任何政府的影子。控制他们行动的只是

他们的习惯,以及和味觉及感觉一样构成每个人的本性的一部

29 美 国 英 语 史

分道德观念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违反这些便要受到惩罚。①

他在分析这些土著人在1607—1669年间人口锐减的原因指出,“烈性酒、天花、战争以及领土的缩减,对于一个主要靠天然的出产物

生活的人民来说,造成了可怕的浩劫,而这个浩劫所造成的操作,光

靠生殖 是 不 可 能 弥 补 的,因 为 在 他 们 中 存 在 着 不 利 于 生 殖 的 障

碍。”②1802年11月3日,在《致汉萨姆·列克兄弟》一信中,他反复

劝说印第安人戒酒:我高兴地知道你在神灵的保佑下觉察了那些对你和你的人

民有好处的事情,以及对你有害的事情;特别是你和他们看到了

滥用酒精饮料 对 他 产 生 的 毁 灭 性 的 影 响。它 削 弱 了 他 们 的 身

体,使他们的精神失去活力,招致他们挨饿、受冻、裸露和贫困,使他们陷入永远的吵闹之中,并且使他们的人口削减。因而,对

于你谴责自愿染上这个致命习惯的人民,而且也谴责向他们供

应这种物品的一切白人国家,我并不感到惊讶。但是,这些国家

只是向你们做在他们自己中间做的事情。他们卖个人愿意买的

东西,听任每一个当他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的保卫者。酒精和饮

料本身并不坏的,它们时常被发现是病人的良药;不正当地和无

节制地使用它们,即便是健康的人,也对他们有害。但是你看到

你的人民不能自拔地酗酒;我大为赞赏你完全不使用它们的决

心。③

同许多人类学家和历史语言学家一样,杰斐逊对印第安人的来

源产生了兴趣,他认为美洲印第安人从欧洲或亚洲来的说法都有道

理:其一,从欧洲到美洲的一条通道始终是可以通行的,甚至在航海

术不完善的古代也是如此。从挪威到冰岛,从冰岛到格陵兰,从格陵

兰到拉布拉多尔,交通运输是畅通的。其二,库克船长当时通过从堪

察加到加利福尼亚的沿海航行所做的发现,已经证明如果亚洲和美

39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罗伊·皮尔斯:《美国的野蛮人:对印第安人与文明观念的研究》,巴尔的摩,1965年英文版,第12页。

托马斯·杰斐逊:《可否对被安置在该州的印第安人作一描述?》,载《托马斯· 杰

斐逊全集》,华盛顿,1903年英文版,第258页。

托马斯·杰斐逊:《致汉萨姆·列克兄弟》,载《托马斯· 杰斐逊全集》,第245页。

洲全然分离的话,将只是被一个狭窄的地峡分开。因此,从这一边,居民也可以到达美洲。而且,美洲印第安人和亚洲东部居民的相似,会使人们猜想前者是后者的后裔,或者后者是前者的后裔。例外的

是爱斯基摩人,他们由于同样相似的情况,也由于语言的一致一定是

来自格陵兰,而这些很可能来自旧大陆的北部某地。在杰斐逊看来,语言和姻亲关系是研究印第安人起源的最确实

的证据。对于北美印第安语言,他悲叹的是,“我们已经让那么多的

印第安人部落消亡下去而没有事先把至少他们所讲的语言的一般基

础收集和储存在文字档案中。如果在北美和南美讲的一切语言的词

汇都编出来,保存他们对于自然界最常见的物品所命的名称,保存一

定存于每个民族(包 括 野 蛮 的 和 文 明 的)的 意 念 中 的 那 些 东 西 的 名

称,连同他们的名词和动词的曲折变化,支配和一致的原则,而且这

些都储存在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的话,那么它就会向那些精通旧世界

语言的人们提供 机 会,现 在 或 未 来 任 何 时 候,去 把 它 们 和 这 些 相 比

较,因而建造人类中的这部 分 人 的 来 源 的 最 好 的 证 据。”①杰 斐 逊 进

而把印第安语与“亚洲的红种人的语言”做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美洲

每20个左右的主要语言中,在亚洲就有一个主要语言。在美洲红种

人中间发生的语言上的这些剧烈变化在数量上更多,这证明他们比

亚洲的红种人更为古老。对于后面这种论断,我国许多学者颇持异

议,认为杰斐逊的说法缺乏史据,是肤浅的个人看法而已。为了进一步挖掘美国印第安语的奥秘,进一步弄清各语系之间

的历史渊源,杰斐逊任命他的总统秘书梅里弗瑟·刘易斯组建一支

到太平洋去探险的工作队,1803年6月20日他在《致刘易斯上尉的

指示》中要求探险队考察密苏里河及其主要河流,以及提供穿越北美

大陆最直接、最实用的供商业目的的水上交通,进而指示他们要与经

过的路线上的居民多交往,详细准确地了解到:

1.他们的民族的名字和人数;

2.他们的领地的范围和边界;

49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伯纳德·希恩:《灭绝的种子:杰斐逊式的博爱慈善与美国印第安人》,诺顿公司,

1973年英文版,第125页。

3.他们与其他部落或民族的关系;

4.他们的语言、传统和古迹;

5.他们在农业、渔业、狩猎、战争、艺术方面的一般职业以及从

事这些职业所使用的工具;

6.他们的食物、衣着、家庭设备;

7.他们中流行的疾病,他们使用的治疗方法;

8.区别他们与他们相识的部落的道德上和物质上的情况;

9.他们的法律、习惯和爱好的特点;

10.他们所需要的或他们能够提供的商品及其范围;

11.值得注意的其他项目(如土壤、地貌、植物、蔬菜产品、动物、稀有或灭绝的东西的残余及记载、各种矿产、气候等)。①

刘易斯上尉不负总统的期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光从印第安

人那里了解和记录到的新词汇就近千之多,他们为美国向西扩张和

对土著语言文化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杰斐逊进一步研究

印第安民族,特别是他们的语言,提供了诸多的帮助。杰斐逊对印第安语言的研究几十年如一日,耗尽了他的许多心

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809年9月21日,他 在《致 本 杰 明·巴

顿博士》的书信中就印第安词汇谈到了自己的工作的艰辛和对该研

究的不倦追求。他说:到现在30年来我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搜集印第安词汇

来充实同一套词语:渴望这样做的人大概再也不会遇到比我更

有利的机会了。我搜集了大约50个词,大部分进行了整理,并

且排列在附属栏目里,我打算在我居住华盛顿的最后一年内把

它们复印。但是由于还没有整理好刘易斯上尉的收集品,而且

当时也没有空闲时间做这项工作,我把这个工作推到回家后去

做。全部整理过的和原始材料都装在一个盛文具的箱子里,同

我的其他大约30件包裹一起由水路从华盛顿出发,在上溯詹姆

士河时,这一件由于沉重被认为装有贵重物品而被挑出来偷走

59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① 托马斯·杰斐逊:《致刘易斯上尉的指示》,1803年6月20日,载菲力普·丰纳的

《杰斐逊基本著作选集》,纽约,英文版,1945年。

了。窃贼打开它后很失望,把里面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都扔到

河里。其中包括全套词汇。有些页漂在岸上,在泥中找到了,但

数量很少,又被泥水污染,再也无法利用。①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但他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仍将再做努力

与尝试。这种不馁的精神鼓励了后来的许多印第安语研究者,他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鲍阿斯及其巨著《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和布

龙菲尔德及其《论中部阿尔贡金语的语音系统》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杰明·史密斯·巴顿博士1797年在其《美国民族与部落来源

新论》中对当时担任副总统的杰斐逊在印第安语研究所作的贡献表

示赞赏和感激。巴顿博士在长达100页的序言中,用大量的篇幅对

杰斐逊在印第安语言上所取的成果进行评价,对当中的一些东西也

有不同看法。巴顿博士评论道:当欧洲人占领北美时,他们发现新大陆东部地区居住的人

口要比西部地区密集得多。对此,杰斐逊先生作出这样的结论:“美洲所有早期居民都是从亚洲来的。”(1790:XCV),这是个有

争议的历史问题,他的结论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②

其次,巴顿对印第安语言的分类“也很不合杰斐逊先生的口味,以致杰斐逊先生对(他)提出了权威性的批评意见”。③杰斐逊的研究

成果除了被人盗失的外,基本上都体现在他的《弗吉尼亚札记》中。这部经典性的著作尽管后人看来有一些不足,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具

有指导意义的权威著作。在美国早期领导人当中,杰斐逊同富兰克林一样,是位开明而温

和的领导人,主张用非暴力即教育与同化来解决印第安人问题。“在

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以印第安人保护者的形象出现于大众之中,为较

好地缓解红白关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些贡献也正来源于他对

69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杰 斐 逊:《致 本 杰 明·巴 顿 博 士》,载《托 马 斯·杰 斐 逊 全 集》,第1410页。

本杰明·史密斯·巴顿:《美国民族与部落来源新论》,序言,巴尔的摩,1797年英

文版。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89页。

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的执著钻研和公正友好的态度。”①美国著名历

史学家伯纳德·希恩把杰斐逊对印第安人的友好称之为“杰斐逊式

的博爱慈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不无道理,但本人认为这种赞

誉过高,因为杰斐逊所做的一切都为美国白人的绝对利益服务的,白

人优越论和天然使命在他的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摩尔根1847年在他29岁时被易洛

魁人中塞内卡部鹰氏族收养为其成员,从此,他凭借与印第安人共同

生活的有利条件对印第安人的历史和语言文化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

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迄今仍具有权威的见解。到19世纪50年代

后期,摩尔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书面调查,得出散居的印第

安人虽操各种 不 同 方 言 却 具 有 基 本 相 似 的 亲 属 制 度 的 结 论。他 在

《古代社会》中写道:我在《人类家庭的亲属制度》中介绍了约七十个印第安人部

落的亲属制度;根据他们共有同一制度的事实,以及这种制度出

自同源的证据,他们应列出人类的一个单独的族系而名为诺万

尼亚族系,意即“弓矢之族”。②

他在与各个印第安人部落人长期交往中,对他们的语言做了深

入细致的调查与考证,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原始资料,为日后的学者们

进一步研究印第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摩尔根

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印第安人亲切地称他是“弥合白人和印第安人裂

缝间的桥”。③

加勒廷是1842年成立的美国种族学学会(theAmericanEthnologicalSociety)的第一 任 会 长,该 学 会 的 创 立 者 们 试 图 从 语 言 上 将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进行分类。加勒廷建立了美国语言学中的比较

方法,划分了许多语系的界限。他的总结识别了32个不同的语系,于1848年 由 该 协 议 作 为 黑 尔 的 《西 北 美 印 第 安 人》(Indiansof

79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格拉尔法·格罗布和乔治·比利亚斯:《美 国 历 史 的 解 释》,波 士 顿,1973年 英 文

版,第195页。

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中译本,第150页。

亚历山大·罗贝尔:《印第安人评传》,巴尔的摩,1942年英文版,第109页。

NorthWestAmerica)一书的导言出版。将印第安语言和文化边界加以系统分类的趋势在乔治·吉布斯

为1846年成立的史密森学会(theSmithsonianInstitution)所做的

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吉布斯1863年的“美国种族学与哲学

有关研究指导”采用了皮克林的语音字母,提供了一个主要取自加勒

廷的含有211个词的词汇表。这份问卷散发的范围很广,其结果大

大丰富了史密森学院的档案。①

1876年,著 名 学 者 鲍 威 尔 获 许 使 用 史 密 森 学 院 掌 握 的670个

词。一年后,他在《印第安语言研究导论》(IntroductiontotheStudyofIndianLanguages)中修订了吉布斯问卷。鲍威尔语言学问卷被

许多调查者所使用,为史密森学院的集藏增加了更多的资料。

1879年,鲍威尔担任了受史密森学会资助的(美国)种族学研究

局局长,该学会是北美第一个研究人类学的专业学会。鲍威尔有项

任务是形形色色的当地语言和文化图谱,对于这项任务语言学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会同一小部分永久性人员以及许多直接与印第安人

接触的业务合作者,鲍威尔于1891年第一次完整地将美洲印第安语

言划分为55个独立的语族,后来修订为58个。对语法的关注最少,因为鲍威尔相信美洲印第安语法反映了印第安人文化发展的各个阶

段,而不是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历史差别。也是在1891年,一位与美国哲学学会有联系的医生丹尼尔·布

林顿提出了另一种分类。布林顿缺乏鲍威尔研究局所拥有的实地调

查的条件,他倾向于查阅史密森学院的档案资料,力图保持其分类的

独立性。布林顿为美洲大陆划分了13个语系。他的许多区分都是

地理单位,没有特别的语言学证据的支持。他为分阶段的分类提供

了非常有限的证据,他的区分是包含在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更大的种

族学研究之中的。他比鲍威尔更多地依赖语法,并正确地确认了尤

蒂—阿兹台克语族。鲍威尔及其成员的研究具有更大的系统性,这

反映了美国语言学和人类学的专业化,结果布林顿的研究竟被埋没

了,布林顿终其一生反倒成了一位不合时宜的人物。

89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李延福:《国外语言学通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3页。

布林顿最为人称道的著作是《土著美洲文学文 库》(LibraryofOriginalAmericanLiterature),共8卷,于1882和1890年 间 私 下

印行,主要论述墨西哥诸语言。除词汇和语法外,布林顿提供了连续

语篇,这为下一代专业化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创了重要的先例。鲍威尔坚信描述特定印第安语言的重要性。研究局及英国科学

促进协会支持了弗朗兹·鲍阿斯19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北海岸所

做的实地调查。鲍阿斯被聘任为研究局的“名誉语文学家”,并接受

了《北 美 印 第 安 语 言 指 南》(HandbookofNorthAmericanIndianLanguages)的 编 写 任 务。后 来 表 明 这 是 一 项 长 期 工 程,于 1911、

1922和1939年出版了三卷语法概要。鲍阿斯不仅仅依靠研究局自

行培训的人员,也 依 靠 他 自 己 的 第 一 代 学 生,主 要 由 于 鲍 阿 斯 的 努

力,美国语言学的重点转向了为每一种语言出版语篇、语法和字典,为认真的分类研究铺路。布龙菲尔德曾经说过:“记录和描写人类言

语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完全来自于博阿斯毕生工作所奠定的坚实基

础。”①自此之后,美国很多语言学家(包 括 萨 皮 尔 和 布 龙 菲 尔 德)都

把一种或数种印第安语言的描写作为基础工作和基本训练。通过对

许多印第安语言的描写分析,他们看到了美洲土著语言跟印欧语言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扩大了眼界,拓宽了研究范围,加快了

研究成果的取得。但由于印第安语言绝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也无

法利用语言直觉,因而从音位的确定到语法系统的描写,都需要有不

同以往的新的方法。萨皮尔和布龙菲尔德都在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

中找到了他们的出发点。萨皮尔年轻时就对语言本质感兴趣,曾赴

华盛顿州研究维什兰部族印第安人的语言,并于1921年完成了他的

主要论著《语言:言语研究导论》。布龙菲尔德研究过梅诺米尼部族

印第安人及大草原克里部族印第安人的语言,后来于1933年完成了

他那部影响深远的巨著《语言论》。萨皮尔和布龙菲尔德从美国印第

安人的语言出发,开拓了语言领域的新天地。“在美国印第安人社会中,口语是属于主导地位的语音形式,有

99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① 转引自凯利·特茨:《美 国 印 第 安 语 言》,斯 坦 福 大 学 出 版 社,1978年 英 文 版,第

27页。

时还是惟一的语言形式。”①印第安人大多数语言都是没有文字书写

形式的;有文字的也常常没有语法,也没有现成的文本。要研究这些

语言,必须要根据其口头说话的实际声音重新确立语意模式。对于

“原始”口语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实际情况与某种自以为是的滥调相

反。持这种论调者认为,“凡是没有精美文学的人们,其语言词汇不

过数百而已。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人们的任何一种语言,其词汇数量

均超过两万。”②人类学家克罗 伯 经 过 长 期 的 调 查 与 研 究,发 现 阿 兹

特克语系的纳瓦尔特尔语支的口语词汇高达27,000之多。对此,不

少语言学家,就印第安语言的内部结构做了比较研究。一直对印第

安语有着浓厚兴趣的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瑟夫·格林伯格认为进行多

边的广度上的比较更能揭示出语言之间所存在的更为久远的亲缘关

系。于是,他开始收集上百种印第安语中最不稳定的成分,通过比较

与分析,他和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马立特·卢赫林博士得出了惊人

的结论:印第安语中只存在三个语系,即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EskimoAleut)、纳德内语系(NaDene)和美国印第安语系(Amerindian),而这三个语系又分别对应着人类学家所认为的由亚洲向美洲的

三次移民浪潮。当代语言学家威廉·里普对美国英语和印第安语两种语言的流

利性做了专门的调查与研究,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印第安语

的流利性对印第安人学说英语有着直接的影响,印第安语讲得流利

的印第安人,其英语也照样学得快且很流利。这是两种语言数百年

的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③这不无其科学的一面。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研究,其成果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现实意义

中都有较高的价值,为美国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直接或间接地作出

了贡献,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可以说,印第

安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跟白人不断的学习与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001 美 国 英 语 史

查尔斯·布里法:《美国语言》,剑桥,1985年英文版,中译本,第117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5页。

斯图尔特·伯特·弗莱克斯纳与哈罗杰·温特沃思:《美国俚语词典》,“绪论”,

纽约,1967年英文版,第3页。

第四节 美国印第安语的文化意蕴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印第安民族

的语言层面,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和深邃的文化

意蕴。众所周知,拥有灿烂文化的印第安民族在语言表达上十分讲

究修辞的应用。在此,本人首先从近年出版的一本美国印第安散文

集中摘录一节作为分析,从而展示早期印第安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文化意蕴和英语对土著语言的融合痕迹:

这是一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克拉马斯河沿岸的尤洛克

印第安妇女,奥勒冈·吉姆夫人讲述的一个故事。在她生活的

部落里,当一个妇女抛弃了好几个丈夫再改嫁给胡帕人后,她的

族人会对此十分恼火,不论她出身多么好,都会把她叫做kimolin(贱货)。主要 原 因 在 于 这 个 尤 洛 克 女 人 在 与 族 内 的 几 个 男

人离婚时没向他们索取什么经济上的补偿,嫁给族外胡帕人后

又没要对方任何彩金,这在她的族人看来是淫荡所致,是不光彩

的事情。最让人气不过的是,她还有一大堆私生子。当 中 的 一

个私生子是靠长老会抚养成人的,可他“跟长老会教徒一样的

蠢,天生没有好脑子”。他不学无术,四处游逛,还常常 欺 侮 人

家。有一次他在调戏吐蕾·克丽克·吉姆时,遭到了她亲友的

一顿毒打,并要赔偿15美金的名誉损失费。可这个臭小子身无

分文,不但不去 赔 礼 道 歉,反 而 到 处 张 扬,“Lookatmypants.Lookatmyshirt.Iamjustlikeawhiteman.IcansayanythingIplease.”(看看我穿的裤子吧,看看我穿的 衬 衣 吧,我 多

么像一个白人。我想说啥就说啥。)吐蕾·克丽克·吉姆一家人

气得要命,便去找奥勒冈·吉姆夫人的一位亲戚比利·布鲁克

斯评理。可他却呆在独木舟上只顾忙自己的活儿不想管这种闲

事。这时,吐蕾的哥哥恼羞成怒,站在河岸破 口 大 骂:“喂!你

这个专跟那个臭婆娘睡觉分文不给的无赖!你怎么护着那个狗

杂种?他是你们搞出来的吧!”比利听后大吃一惊,连划的船都在抖动。他平生最恨人这

10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样侮辱他了,最恨听到人家说他是lasson。因为这个词在他们

的族语中指的是“偷鸡摸狗的男人”。比利因为贫穷,没钱讨老

婆,不结婚光与女人睡觉,所以人家就把他叫做lasson或借用

英 文 骂 他 是 halfmarriedintothehousebythetrail。尽 管 他

是这么一个人,但最讨厌别人这样称呼他。为此,他气炸了,在

船 上 发 誓 要 揍 死 吐 蕾 的 哥 哥,还 破 口 还 骂:“Yourdeceasedman,andallyourdeceasedrelatives!”(“你这该死的,还有你所

有该死的亲戚!”)不巧的是,比利的骂声传到了正在河对岸为当

中一个亲人送葬的人群中,他们都是吐蕾家的亲友。这可捅了

马蜂窝了。比利回头一看吓得浑身冒汗,再不敢做声了。他想:“跟 奥 勒 冈 · 吉 姆 夫 人 做 亲 戚 真 倒 霉,以 后 再 也 不 管 她 那 些

mice(老鼠,指私生子)的杂事了。”①

这节故事反映了尤洛克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人际关系、道

德伦理观念、处世原则和对白人、宗教的看法,而这些正是早期印第

安人在白人到来后不断接触和融合下的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从语

言层面来看,印第安人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力,极善于修辞,当中

有许多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他们把多婚而不专一的女子说成是kimolin(贱货),把私生子比做 mouse(老鼠,复数为 mice),把没钱娶老

婆又好占 女 人 便 宜 的 男 人 指 责 为lasson或 halfmarriedintothehousebythetrail,把人说成“跟长老会教徒一样蠢”,把人的愤怒描

述为“连划的船都在抖动”。从中我们还可以感悟到美国白人和白人

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与冲击。在印第安民族中,给人取名,给物命名并不像白人所说的那样随

意,其实是很认真也很讲究的,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很深刻,涉

及到艺术、宗教、哲学、神话、天文、地理和社会习俗等领域。②

在白人来到北美以前,比他们先到很久的土著印第安人已占领

201 美 国 英 语 史

沃特曼:《克拉马斯 河 岸 的 麻 烦》,载《美 国 印 第 安 人 生 活》,纽 约,佛 伯 署 公 司,

1925年英文版,第289—296页。

诺亚·乔纳森·雅可布 斯:《天 堂 的 命 名 日》,纽 约,麦 克 米 伦 公 司,1958年 英 文

版,第12页。

了各个地区,并都给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取了名字。几个世纪以来,所取的名字不断变新,对同一事物不同语族所取的名字也不一致,特

别是跟印第安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名字、社会习俗和生活用具

等名称,不同部族有不同的命名,有时一个部落内给同一事物都取了

好几个名称,从而导致同一事物在北美印第安人中有成百上千的名

称。马铃薯和野鸭这两种日常生活必需品所取的名称多达数种。父

辈们给出生的孩 子 取 名,跟 我 们 中 国 人 一 样,既 严 肃 认 真 又 十 分 讲

究。他们同样认为,人的命运跟他的取名有关。名字取得好,一个人

的一生就会平安与幸福。所取的名字同样多与山川河流、古代贤哲

和词源学有关。一些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研究得越深入,就越

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亚洲”。①

欧洲白人移居北美后,他们面对如此广阔的土地和如此丰富的

自然资源在命名上碰到了困难。他们把他们母国所知道的名字都用

上了还不够,特别是母国没有的东西不知如何取名。于是,他们只好

求助于印第安人,通过音译、意译等手段借用过来。所涉及的大多是

些地名和山川河流的名称,这些名称在印第安人中沿用已久,当中有

些即是取自他们的部落首领的名字如 Multnomah,Klackames,Penobscot,Ojibway等的 特 征,如 Mississippi(密 西 西 比 河)含 有“大

河”之意,Chicago(芝加哥)含有“臭鼬之地”之意。还有些名称在最

终确 认 前 曾 用 过 好 多 个 称 呼,如 NorthRiver(北 河),又 名 OtterCreek(奥 特 河),过 去 曾 使 用 过 Hoquian,Humptulups,Queniult,

Hoh,Chalat,Soleduck和Pysht等印第安名称。②

对Indiansummer(印第 安 之 夏)之 来 源 至 今 仍 无 人 知 晓,但 它

在1778年时就已很常见了,后来成为美国公民的法国作家克莱弗科

尔描述过这种天气:秋雨之后便是严重的霜冻,使大地准备好迎接冬雪。然而,

在下雪以前,大地再次回暖,有好些天雾霭弥漫,气候温和。这

30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赫伯特·兰达:《语言与文化》,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6年英文版,第217页。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50页。

段时间就叫做“印第安之夏”。①

关于印第安之夏,有个传说一直追溯到新大陆的首批移民。第

一次霜冻对他们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马上要下雪了。印第安人看

到移民们在准备过冬,就告诉他们不要着急。天气还会转暖,和风将

吹拂大地,天空将变得柔和朦胧。果然如此,太阳又变得火辣辣的,闪亮而温暖的薄雾荡漾在田野和树林的上空。移民们记起了印第安

人的话,就把这段奇妙的日子叫做“印第安之夏”。但是,关于这段温暖的晚秋天气,印第安人有他们自己的传说。

其中之一讲的是一位名叫纳纳勃朱的大神。他们住在北极,坐在白

色宝座上,俯视下界,观察百姓们的行为。冬天一到,纳纳勃朱就要

睡觉了。在他入睡之前,他总要点上他的巨大烟斗抽上好多天的烟。烟从他的烟斗冉冉升起,飘到下界,产生了美丽的印第安之夏。正是

这股烟使大地罩上一层薄雾,使天气变得温暖又宜人。按照印第安人的另一个传说,印第安之夏不是由北方神纳纳勃

朱,而是由南方神沙温达西造成的。沙温达西是位忧郁的神,因为他

失去了一位颀长、美丽的印第安少女的爱情。这个传说激发了美国

著名诗人亨利·瓦兹沃斯·朗费罗的灵感。1855年,他在一首题为

《海亚瓦沙之歌》的诗中叙述了沙温达西的故事:

犛犺犪狑狅狀犱犪狊犲犲,犳犪狋犪狀犱犾犪狕狔,      又胖又懒的沙温达西,

犎犪犱犺犻狊犱狑犲犾犾犻狀犵犳犪狉狋狅狋犺犲狊狅狌狋犺狑犪狉犱 住在遥远遥远的南方;

犐狀狋犺犲犱狉狅狑狊狔,犱狉犲犪犿狔狊狌狀狊犺犻狀犲 那里四季都是夏天,

犐狀狋犺犲狀犲狏犲狉犲狀犱犻狀犵狊狌犿犿犲狉. 充满催人入睡的阳光。

犎犲犻狋狑犪狊狑犺狅狊犲狀狋狋犺犲狑狅狅犱犫犻狉犱狊, 是他,把林中的小鸟,

犛犲狀狋狋犺犲狉狅犫犻狀,狋犺犲犗狆犲犮犺犲犲, 把知更鸟欧蓓琪,

犛犲狀狋狋犺犲犫犾狌犲犫犻狉犱,狋犺犲犗狑犪犻狊狊犪, 把蓝鸟奥薇萨,

犛犲狀狋狋犺犲犛犺犪狑狊犺犪狑,狊犲狀狋狋犺犲狊狑犪犾犾狅狑, 把燕子朔朔,

犛犲狀狋狋犺犲狑犻犾犱犵狅狅狊犲,狀狅狉狋犺狑犪狉犱, 把大雁一一送往北方;

犛犲狀狋狋犺犲犿犲犾狅狀狊犪狀犱狋狅犫犪犮犮狅, 还捎去瓜果和烟草,

40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赫伯特·普瑞斯特利:《白 人 的 到 来,1492—1848》,纽 约,1929年 英 文 版,第137页。

犃狀犱狋犺犲犵狉犪狆犲狊犻狀狆狌狉狆犾犲犮犾狌狊狋犲狉狊. 和一串串紫红的葡萄。

犉狉狅犿犺犻狊狆犻狆犲,狋犺犲狊犿狅犽犲犪狊犮犲狀犱犻狀犵, 他从烟斗喷出青烟,

犉犻犾犾犲犱狋犺犲狊犽狔狑犻狋犺犺犪狕犲犪狀犱狏犪狆狅狉, 使天空雾霭弥漫,

犉犻犾犾犲犱狋犺犲狊犽狔狑犻狋犺犱狉犲犪犿狔狊狅犳狋狀犲狊狊, 轻柔、迷茫有如梦幻,

犌犪狏犲犪狋狑犻狀犽犾犲狋狅狋犺犲狑犪狋犲狉, 河水因此闪闪发光,

犜狅狌犮犺犲犱狋犺犲狉狌犵犵犲犱犺犻犾犾狊狑犻狋犺狊犿狅狅狋犺狀犲狊狊,崎 岖 的 山 峦 也 显 得 和

缓;

犅狉狅狌犵犺狋狋犺犲狋犲狀犱犲狉犐狀犱犻犪狀狊狌犿犿犲狉 在穿雪鞋的凄凉日月,

犜狅狋犺犲犿犲犾犪狀犮犺狅犾狔狀狅狉狋犺犾犪狀犱, 它给阴郁的北方,

犐狀狋犺犲犱狉犲犪狉狔犕狅狅狀狅犳犛狀狅狑狊犺狅犲狊.① 带 来 温 和 的 印 第 安 之

夏。提起powwow(咆洼),我 们 自 然 会 想 到 它 的 印 第 安 文 化 渊 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印第安酋长叫Powhatan(咆哈坦)。他是从

弗吉尼亚往北直到加拿大边界的所有阿尔冈昆部落的首领。咆哈坦

不仅是个大酋长,还是个魔法师和能给人治病的巫医。据说,咆哈坦会解梦。他在梦中得到治病的办法。实际上,他名

字的第一部分Powha(咆哈)的意思,就是“通过做梦治病的人”。他

的名字的第二部分atan(哈坦)的意思是“巫医之山”。所以,咆哈坦

是站在山上的巫医。他在那里聆听梦中的启示,和神交谈,并主持各

种驱赶恶鬼的仪式。当然,在咆哈坦 的 各 个 部 落 中 还 有 一 些 比 较 次 要 的 巫 医,称 为

“咆哈”。每当他们主持治病仪式时,这些仪式就叫做“咆洼”。咆洼仪式和咆哈巫医使早期的欧洲移民困惑不解。梦中治病和

奇特的仪式,都像是某种巫术———即崇奉妖神。于是,随着移民 的 数 目 和 力 量 日 益 增 大,他 们 决 定 禁 止 这 类 巫

医。1646年,马萨诸塞的一份报纸登载了这条布告:“任何印第安人

在任何时间都不得奉行咆洼,或任何礼拜妖神的公开仪式。”②

50年后,咆洼一词的意思改变了。起初,它指巫医,或一种奇特

50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朗费罗诗选》,纽约,1916年英文版,第86页。

约翰·斯泰尔:《马萨诸塞史纲》,剑桥,1902年英文版,第233页。

的治病巫术。后来,它指一切盛宴和狂欢典礼。100年以后,这个词

变成了较为严肃的意思,即印第安酋长的会议。印第安酋长和白人

领袖之间的会议也叫咆洼。如果会议开得成功,会后就大吃大喝,并

跳舞助兴。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印第安人被赶到更远的西部,他们开始与

欧洲侵略者作战。一位老移民在1835年写的书里有一段话说:在我国东部,可以看到一群群印第安老武士坐在一起抽烟

袋。似乎每个灌木丛下都可以看到争论、交涉或集会。①

战斧(tomahawk)对美洲印第安人极为重要。这种小斧(ax)或

短柄小斧(hatchet)不仅是切劈和敲击工具,而且是杀伤野兽和敌人

的武器。很多早期移民在和印第安人打仗中尝到了战斧的厉害。常常可

以看到印第安武士们手握色彩鲜艳的战斧,木把上刻痕累累,每一道

刻痕代表了一个被杀死的敌人。移民们很快就看到了战斧的威力,并学会了使用它。其中很多人投掷战斧的本领不久就赶上了最优秀

的印第安武士。不过,印第安人和移民们之间并不总在打仗,也有和平相处和互

相学习的时期。印第安人学习英语,而欧洲人则学习印第安人的语

言。礼仪是印第安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印第安人对许多重大事件

都有其不同的仪式。当他们要求和平时,印第安酋长们就会来到谈

判地点,极其隆重地把一把战斧埋到地里。对他们来说,这样一种仪

式远比任何书写的和约重要得多。这样,burythetomahawk“埋葬

战斧”或burythehatchet“埋 葬 短 斧”就 成 了“让 我 们 讲 和 吧”的 意

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第安人被驱赶得离开家园越来越远,他们有

些生动的词汇也随之消失了。“战斧”就是其中之一。“短斧”取代了

它,并派生出其他词汇。刀斧手(hatchetman)即是一例,它指一个专

为老板干坏事的人,例如出面解雇职工。

60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安东尼·撒克尔:《早期移民的回顾》,华盛顿,1934年英文版,第167页。

当首批移民到达美洲时,他们的确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大陆。无

论走马观花到哪里,他们都能看到旧大陆从未见过的东西。这里有

新的人种,新的飞禽走兽、花卉树木。大陆广袤无垠,往西每走三四

百公里,就会发现更多的新东西。东海岸的低地,密西西比的河谷,中西部的草原,西部的山脉和

沙漠,所有这些地方都有它们特殊的生物。当首批移民最后到达加

利福尼亚时,他们遇到一片古树参天的森林,树木高得望不到树顶。这些树既高 且 粗,里 外 都 是 红 色。移 民 们 把 这 些 树 叫 做 红 杉(redwood),是很自然的。

几年以后,当移民继续向西前进时,在内华达山脉的坡上又发现

一片森林。这里的树木不如红杉那样高,但是更为粗大。靠近地面,绕树干一周足有二三十米。后来证明这些树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今天的科学家说,假如能把这样一棵树称一下,大约会有2000吨重。

移民们看到这些树惊叹不已,干脆称之为“大树”(“巨杉”)。但

是,后来这些树 命 名 为“席 夸 雅 树”(sequoia)。关 于 这 个 名 字 的 来

源,跟印第安人的语言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1760年,田纳西州切罗基族印第 安 人 的 村 子 里,诞 生 了 一 个 男

孩,取名叫sequoia(席夸雅)。席夸雅长大成人之后,开始创造一些

符号,用来教本族人阅读和书写切罗基语。起初,朋友们讥笑他,有

些人认为他疯了。后来人们明白了:任何切罗基人只要稍事学习,就

能阅读和书写他所说的语言。据说,切罗基族是印第安人中惟一有办法保存自己历史和传统

的部落。因此,这个族的酋长规定了一个纪念日来表彰席夸雅的功

绩。席夸雅死于1843年。后来,他的故事传到了旧大陆,在匈牙利

出了名。大概也在这时,科学家斯蒂芬·拉迪斯罗斯·恩莱克对新

大陆的这些大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恩莱克发表了关于这种树的一

篇科学论文,把它命名为“席 夸 雅 树”(sequoia),以 纪 念 在 新 大 陆 为

自己的同胞创造了一套读书写字方法的印第安男孩。①

70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① 赫伯特·萨克利夫和哈罗德·伯曼:《美国词语的掌故》,华盛顿,1978年英文版,

第15—39页。

第五节 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语言成分

谈到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自然不能忘却其宽容性和从外来

语言的大胆借入。一些语言学家说,19世纪上半期也是美国英语借

用外来语言(包括土著语)的伟大时代。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里,成

千上万外来移民蜂拥而至,带来了各自的语言与文化,给美国语言注

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正是移民的学习与使用,把本土语言与英语融合

起来,才使美国英语得以更大发展。对印第安语的借入,早在美国英语定形前就已开始,这要追溯到

美国殖民时期。白人在与印第安人的友好交往中学会了许多新的东

西,从而充实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化。在整个殖民时期,白人移民从印

第安语中吸收过来的词汇主要是地名,特别是一些和自然特征有关

的词汇,如山川、河 流、湖 泊、海 湾 等。在 现 今50个 州 当 中,至 少 有

27个州,一千多条河,两百多个湖泊和数不清的城镇、山丘、河谷、森

林、公园等名称取自印第安语。以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 ·惠特曼为

主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曾设想当初印第安语能提供一种流畅而又典

型的美国式命名方式。“什么叫合适?什么是土著地名所具有的奇

妙魅力?我认为它们全都合适。密西西比———这个字就像蜿蜒而下

的急流。这条大河流经3000英里之长。”①的确,密西西比河正来源

于印第安语。但是,也有许多所谓的印第安名称,实际上却是斯库克

格夫特和朗费罗之类的作家所杜撰,并不顾后果地在美洲大陆四处

扩散。一个易洛魁族的名字可以变成路易斯安那,一个切罗基族的

名字可以变成宾夕法尼亚,其中很多名称却是浪漫主义的产物。有

趣的是“一些印第安人常常利用语言作为一种报复白人征服的方式。他们可以任意取名,因为同一地方,他们可以有好多名称,或者干脆

不取名字”。②正如布尔斯顿所言,有时 当 陌 生 人 硬 要 印 第 安 人 说 出

一个地方的名称时,他们常常是头脑里想到什么就告诉你什么,或干

801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第111—112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52页。

脆给你一个当时流行的坏的名称。印第安人提供的名称,有时是“遥

远”、“这里”、“早安”、“那是河流”或“滚蛋”等这类话的对应词。他们

用于表达的地理特征常常很多,变化不定,且难以发音。因此,有关

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在给一个州,一个市或一个地区取个“印第

安”名称时,往往需要科学的思考和认真的选择。早期美国英语从印第安语中借用的另一个方面的词汇与印第安

人的部族关系、生活方式、宗教习俗、农作物、用具、动植物以及社会

机构等相关,其中阿尔冈基 亚 语 族 似 乎 提 供 得 最 多:moose(驼 鹿)、

shunk(臭鼬)、chipmunk(金花鼠)、raccoon(浣熊)、opossum(负鼠)、

persimmon(柿 树)、pemmican(干 内 饼)、squash(西 葫 芦)、hominy(玉米片)、squaw(印第安女人)、papoose(印第安婴儿)、wigwam(棚

屋)、powwow(巫师)、sachem(酋长)、moccasin(鹿 皮 鞋)、machinaw(厚呢短大衣)、wampum(贝壳串珠)、tomahawk(石斧)。woodchuck(土拨鼠)来 自 克 里 语。toboggan(平 底 雪 橇)来 自 米 克 马 语。tepee(圆锥 形 帐 篷)来 自 苏 语。totem(图 腾)来 自 奥 杰 布 华 语。tomato(西红柿)、chocolate(巧克力)、avocado(鳄梨)、coyote(郊狼)则来自

那瓦特尔语。①1920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亚历山大·张伯伦教授对

阿尔冈基亚语族做了科学的考察和深入的对比分析,从中列出了美

国英语从该语族所借用的词汇,共有132个之多,其中34个至今仍

然十分常见。②美国著名词典编纂家诺亚·韦伯斯特在其《美国英语

词典》中选 录 了 张 伯 伦 教 授 列 出 的 词 汇,并 标 出 了 借 入 的 年 代,如

caribou(1610年)、chipmunk(1645 年)、hickory(1618 年)、hominy(1629年)、menbaden(1643年)、opossum(1610年)、podunk(1666年)、poke(1634年)、powwow(1624年)、squash(1634年)、terrapin(1672年)等。同时,韦伯斯特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收 集 与 研 究,把

后来借用过来的或过去被遗漏的词汇收录入他的词典中,如carcajou(1744年)、manito(1588年)、pocosin(1631年)、samp(1643年)、

90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门肯:《美国语言》,第116页。

亚历山大·张伯伦:《美国英语中的印第 安 语 成 分》,载《美 国 语 言》,1927年3月

英文版。

tamarack(1805年)、wangan(1848年)等。①艾 尔 伯 特·马 克 华 德 特

在《美国英语》一书中,对当今美国英语中常用的印第安语借词作了

研究,并分七大类列出52个 最 常 用 的 词。②富 兰 克 林·福 尔 索 姆 十

分肯定地认为:“英语中至少有500个借自美国印第安的词汇。”③对

于美国英语从阿尔冈基亚语族的词汇借用,张伯伦教授做了这样的

描述:

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语成分,比我们实际上想像的要多得

多。在新英格兰地区的话语中,尤其在那些居住在岛屿和海边

的渔民中,仍保留了许许多多至今公众未知的阿尔冈基亚语借

用词。它们当 中 有 些 流 行 一 时,但 在 随 后 的 100年 间 就 消 失

了。④

例如kinikinnick,poggamoggan和 pemmican在 早 期 美 语 中 十

分流行,如今基本上看不到它们的存在。

许多借用词在两种语言交往与融合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原来的词

义,而且在融入美国英语以后不断发生变化。在早期借用的一个印

第安语词汇powwow,其原先的意思指“巫师”、“巫医”,50年以后则

变成了“庆祝胜利的仪式”,再过一个世纪以后,它又换成“印第安人

举行的会议或集会”了,再过半个世纪即到1812年时,该词完全定型

了,被人们当作“政治或科学集会”、“友好的商议”来用了。此外,美

国人还把它 从 名 词 转 换 成 动 词 用。⑤ 与 powwow 类 似 的 情 况 还 有

mugwump,它最 早 是 纳 提 克 语 mugguomp 的 借 用 形 式,原 指 “酋

长”、“首领”。艾 略 特 在 其《马 萨 诸 塞 圣 经》第 XXXⅥ.15《创 世 纪》

中,用它来表示duke(君主;公爵);到1832年,有不少人用它来表示

“(特别的)气 氛、氛 围”,如themostworshipfulMugwumpsofthe

011 美 国 英 语 史

诺亚·韦伯斯特:《美国英语词典》,纽约,1914年英文版。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4—25、29—32页。

富兰克林·福尔 索 姆:《语 言 的 故 事》,山 东 大 学 出 版 社,1985年 版,中 译 本,第

107页。

哈罗德·本特利:《美国英语中的西班牙词汇》,哥 伦 比 亚,1957年 英 文 版,第19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4—25页。

Cabletow(对克波托 人 表 现 出 最 崇 敬 的 气 氛);1884年,特 指“共 和

党的脱党分子”,这些人拒绝接受布雷恩做总统候选人,转而支持民

主党人克莱夫兰德,于是共和党内的成员则以 mugwump称呼他们

的异己分子。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变换和试验后,mugwump专用来

指“(政治上的)超然派、骑墙派”。①在 语 言 融 合 的 历 史 长 河 中,借 用

词的词性转换往往反映出主导语言的文化变迁。在美国英语中,借

用词语不断地改变它们的语法功能,借用语一旦成为主导语言中的

一部分,其功能也在不断转换,最常见的形式是名词在不改变其原来

词性的前提下变成动 词,从 印 第 安 语 借 用 来 的 词 语 中caucus,powwow,tomahawk,hickory,skunk,wigwam,potlatch 和 mugwump等8个词用得最多。此外,由它们构成的复合词也较多。《韦氏新版

国际词典》列出了由hickory构成的复合词有21个,由squan构成的

有14个,由skunk构成的有16个。由Indian构成的复合词多达数

百个,《美国英语词 典》列 出 常 用 的 达80个。由Indian构 成 的 复 合

词最早可追溯到1634—1635年,当时就有了Indianfield(印第安耕

地)和Indianmeal(玉米粉;玉米面)。翻开《大英汉词典》,由Indian构成 的 复 合 词 多 不 胜 数,如Indianagent(印 第 安 事 务 官),Indianbread(玉米粉面包),Indianclub(火棒),Indiancress(旱金莲),Indianfile(一路纵队),Indiangift(指望别人还礼的礼物),Indiangiver(把礼物送人 而 日 后 又 索 回 的 人),Indianhay(大 麻),Indianhemp(夹桃麻),Indianmillet(高粱),Indianpipe(水晶兰),Indianred(氧

化铁),Indiansign(咒语;妖法),Indiansummer(小阳春;“印第安之

夏”),IndianTerritory(1834—1890年间印第安人保留地)等等。由

这些常用词源生出来的词则更多了,如 mugwump派生出 mugwum

per,mugwumpery,mugwumpian,mugwumpey和 mugwumpism;由

skunk派生出skunkery,skunkish和skunky等;②由Tammany派生

出 Tammanyism,Tammanyite,Tammanyize和 Tammanize等。③

11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词语的典故》,兰登书屋,1972年英文版,第357—359页。

李华驹:《大英汉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第805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9—32页。

美国英语在大量借用印第安词汇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英语词形、发音等方面的需要,使之更英语化、更易融入官方语言,为大众所用,人们往往先把所借入的印第安词汇进行加工改造,使之简洁明了,如

chinguapin(栗树)最先是从checkinguain简化而来,squash(南瓜)是

从askutasquash,isquontersquash或squantersquash简 化 而 来。对

土著语言进行改造,使之融入主流文化,这是美国政府的一项持久的

政策,其根本就是 要 彻 底 让 土 著 人 美 国 化,只 有 先 让 土 著 语 言 英 语

化,或使土著人完全忘记土著语言接受英语教育,才能较好地解决印

第安人问题,较快地帮助印第安人步入所谓的“文明”社会。把印第

安词汇改为人们所能接受的英语化词汇,虽是主流文化对土著文化

的一种侵袭,但从中也可看出美国主流文化积极的一面,即它的宽容

性和非排斥性。为我所用,正是美国英语发展迅速的主要根源。一些语言学家潜心研究美语借用土著词汇的确切年代,这犹如

大海捞针,因为早期的白人移民面对陌生而恶劣的生存环境根本无

暇顾及这些东西,一切以自我生存为主,语言交际也是如此;再加上

许多早期的印第安语言已经消失,且绝大多数又是口头语言,没有文

学记载,故而至今仍有许多印第安借用词无源可查。说实在的,除了

少数几个语言学家外,人们也不在乎,更无须自寻烦恼。对于深受功

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影响的美国人来说,有用则行、能用则已最能体现

其民族之特性。美国早期英语对印第安词汇的借用,还有一种独特的转借方式,

即它们不是直接从印第安语借用而来,而是通过当时在北美颇有势

力的法语和西 班 牙 语 转 借 而 来,如caribou(鹿)、machinaw(厚 呢 短

大衣)、toboggan(平底雪橇)等。caribou最早是法国人引入的,法语

的形式为cariboux,而法语cariboux又是从印第安米克马克语khalibou借入的。这反 映 出 当 时 北 美 复 杂 的 社 会 历 史 环 境。纵 观 美 国

英语,不难看出美国英语从西班牙语借入的词汇比从其他任何语言

借入的要多得多。“这个事实最充分地说明本土因素在美国文化中

211 美 国 英 语 史

的重要性。”①所借用的词汇在美国日常口语中十分突出又富有表现

力,这是“由于本土色彩的影响;由于涵义丰富,其中包括幽默;由于

生动性或者叙述上的某种独特之处”。②当中不少借用词又是当时西

班牙人从印第安语直接引用或改造过来的,如tomato(西红柿)、coyote(郊狼)、adobe(砖坯)、canyon(峡谷)等。

此外,还有一些词是从印第安语翻译过来的,大多通过意译、音

译而成,如warpath,warpaint,paleface,bigchief,medicineman,pipeofpeace,firewater,toburythehatchet等;也 有 一 些 是 通 过 把 印 第

安词作前缀与英语构成复合词。韦伯斯特的《美国英语词典》列举了

许多 这 样 的 词 及 其 年 代,如 wardance(1711年 )、war whoop(1725年)、warclub(1776年)、warparty(1775年 )、warpaint(1826年)、wartrail(1840年)、togouponthewarpath(1826年)等,

多与战争有关。美国作家库柏在其小说中最先使用了上述后三个词

和paleface(1821年)一词,为早期美国英语使用者之先锋。③跟医药

有关的词也不少,如bigmedicine(1846年)、badmedicine(1815年)、

medicineman(1806年)、medicinedance(1808年),tomakemedicine(1805年)等,大多 从1804—1806年 刘 易 斯 与 克 拉 克 远 征 队 的 日 志

所造出的。④用印 第 安 语 作 英 语 后 缀 构 成 的 复 合 词,仅 韦 伯 斯 特 的

《美国英语词典》就 列 举 了 二 百 多 个,常 见 的 后 缀 的 有meal、wheat(1609年 )、corn(1617年 )、hemp(1619年 )、king(1621年 )、bean、fig、house、nation(1622年)等。通 过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借 用,以

及转换、意译、音译和派生等形式,至今美国英语从印第安语中借用

的常用词语多达1700余个。⑤易洛魁人世代居在自己的领土内,他们

不像其他一些游牧族那样四处奔波,而是在自己的地界内勤于耕耘,

31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艾里亚·克里斯维尔:《刘 易 斯 与 克 拉 克:语 言 先 锋》,密 苏 里 大 学,1940年 英 文

版,第182页。

艾伦·索根:《美国印第安人与联邦援助》,华盛顿,1971年英文版,第104页。

查尔斯·菲格逊:《美国的语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116页。

菲尔普·德尔:《方言差别与语言发展》,贺尔特、里尼哈特与温斯特,1976年英文

版,第283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4—25页。

大力发展物质 生 产 和 精 神 文 化。他 们 有 较 为 完 善 的 社 会 制 度 与 机

构,有较为丰富的语言文化。“这一切对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以及其他开国元勋们的政治哲学产生过很大影响。”①据不少

学者分析,美国的宪法吸收了许多易洛魁人的社会精华。“美国南部

诸州在脱离邦联组建自己的政府时,曾从易洛魁部族的社会制度与

组织建设等方面学到不少东西。”②

不管怎样否认,可以肯定地说,早期美国白人的政治组织确实与

易洛魁有很 大 关 系。在1775年7月,大 陆 会 议 起 草 了《致 六 联 盟

书》,六联盟就是易洛魁部落联盟,有趣的是当中还夹杂有不少印第

安英语借用过来的词语:

犜犺犻狊犻狊犪犳犪犿犻犾狔狇狌犪狉狉犲犾犫犲狋狑犲犲狀狌狊犪狀犱狅犾犱犈狀犵犾犪狀犱.犢狅狌犐狀犱犻犪狀狊犪狉犲狀狅狋犮狅狀犮犲狉狀犲犱犻狀犻狋.犠犲犱狅狀'狋狑犪狀狋狔狅狌狋狅狋犪犽犲狌狆狋犺犲犺犪狋犮犺犲狋犪犵犪犻狀狊狋狋犺犲犽犻狀犵'狊狋狉狅狅狆狊.犠犲犱犲狊犻狉犲狔狅狌狋狅狉犲犿犪犻狀犪狋犺狅犿犲犪狀犱狀狅狋犼狅犻狀狅狀犲犻狋犺犲狉狊犻犱犲,犫狌狋犽犲犲狆狋犺犲犺犪狋犮犺犲狋犫狌狉犻犲犱犱犲犲狆.③(这是我们与旧英格兰的一次家庭争吵。你们印第安人

不要介入。我们不想要你们对国王的部队宣战。我们希望你们

呆在家里不参与任何一边,彻底休战。)上文中的takeupthehatchet和keepthehatchetburieddeep

显然是从易洛魁语译过来的,早期英裔人在与印第安人屡次交战中

学会了这些地道的印第安语表达法。前面讲到过的斯昆恩都,他在清教徒到达的第二个冬天不仅用

印第安英语跟他们问候,还:“showedthemhowtoplantmaizeandhowto‘dressandtend’it...heinstructedtheminthetechniqueofusingfishforfertilizer.Thiswasacrucialfactorinthesurvivalofthecolony,fortheirEnglishseedsdidnotsprout.”④(“教他们如何

种玉米,如何‘护理’……他教给他们用鱼做肥料的技术。这是对殖

411 美 国 英 语 史

贝纳德·贝林:《美国政治的渊源》,纽约,1975年英文版,第139页。

约翰·伯哲士:《内战与宪法》,纽约,1976年英文版,第17页。

韦恩·莫昆等:《美国印第安人重要历史文献》,纽约,1973年英文版,第85页。

贝克·艾德蒙德:《早期印第安人的故事》,牛津,1963年英文版,第18页。

民地的生存 起 决 定 作 用 的 因 素,因 为 他 们 从 英 国 带 来 的 种 子 不 发

芽。”)众所周知,印第安人教清教徒种的corn与英国的corn不同。英国人称corn为“谷物”、“谷类庄稼”,在北美,corn专指“玉米”,它

是从印第安人那借用过来的词,早期的英国人用 maize表示“玉米”,他们把北美的玉米叫做newcorn 或Indiancorn,后来美国独立后,民族主义者为了在语言上也表现出自己新生国家的独立性,决定专

用印第安词corn来表示 “玉米”。从殖民时期开始有关corn作“玉

米”表示的用法 和 有 关 复 合 词 在 美 国 英 语 中 十 分 常 见,如cornbelt(玉米产区),cornborer(玉米螟),cornbread(玉米面包),cornchip(玉米面煎饼),corncob(玉 米 芯),cornfield(玉 米 地,英 国 指 小 麦

地),cornflakes(玉米片;玉 米 花),cornflour(玉 米 淀 粉),corncrib(玉米囤),cornmeal(玉 米 面),cornoil(玉 米 油),cornpone(玉 米

饼),cornsilk(玉米花丝),cornsmut(玉米黑粉病),cornstalk(玉米

秆),cornsugar(玉米葡萄糖),cornsyrup(玉米糖浆),cornwhiskey(玉米威士忌酒)等等。①在《美国特有词词典》中,有关corn及其构成

的复合词多达八页,且每个词条都与早期从印第安语演绎过来的词

corn有关。19世纪英国颁布了一部重要 的 法 律 叫CornLaws(《谷

物法》),美国人则把它改作 GrainLaws,这既是语言的区别,更是历

史的作用。此外,印第安人跟corn有关的习俗也融入了美国白人生

活圈内,最富有代表性的习俗是corndance(玉米舞),这是一种为庆

贺玉米丰收的的民间舞蹈,约在1836—1903年间在白人中间时兴一

时。美国英语中,与fire(火)和big(大)相关的复合词和成语特别

多,这跟印第安人的民族性格有关,因为他们有火一样的热情,火一

样的勇猛,同时对人对物都喜欢溢赞美之辞,有博大的胸怀。与fire与big的复合词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有firewater(火 酒;烈 酒);firehunt(诱猎;火光陷阱);firedance(火 舞:夜 晚 举 行 的 一 种 祈 祷 死 而 复 生

的宗教舞蹈);firekeeper(举火把的头领);bigcanoe(大独木舟);bigdog(大犬);biggun(大人物;大事);bigheart(大方;宽宏大量);big

51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① 菲尔普·德尔:《方言差别与语言发展》,第283页。

river(大河);bigspeak(说 大 话);bigtalk(大 话);bigvillage(大 村

庄);bigwater(大 水)等 等。很 多 人 熟 悉 美 国 总 统 西 奥 多·罗 斯 福

鼓吹的bigstick(大棒政策),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罗斯福总

统说:“我一直喜欢西非的一句谚话———说话轻声轻气,手中拿着大

棒,这样你就能征战四方。”①实际上,他说的bigstick也是源于印第

安语。有一首从独立革命开始流行的歌,名叫“YankeeDoodle”(扬基

·杜德尔),当中有这么一节读来耐人寻味:

犢犪狀犽犲犲犇狅狅犱犾犲狑犲狀狋狋狅狋狅狑狀   扬基·杜德尔去上街,

犚犻犱犻狀犵狅狀犪狆狅狀狔. 骑着一匹小马。

犎犲狊狋狌犮犽犪犳犲犪狋犺犲狉犻狀犺犻狊犺犪狋 他把一片羽毛插在帽子上,

犃狀犱犮犪犾犾犲犱犻狋犪犿犪犮犪狉狅狀犻. 把它叫做通心粉。这是一首英国士兵嘲笑大陆军战士土里土气的歌,当中使用印

第安词 macaroni,为的 是 强 调 北 美 战 士 语 言 上 的 傻 气,但 它 却 对 唤

起大陆军战士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心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这是连

英国人也意想不到的。如今,过去的印第安词语 YankeeDoodle变

成了对美国人的称呼,也成了美国人的骄傲。这就是语言的作用,它

反映了历史,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第六节 早期印第安英语:

       强族统治下的语言融合

  初来乍到的英国殖民者如何解决与印第安人日常交往的语言障

碍,一直是美国英语史中极为关注的课题。二百多年过去了,这个问

题仍然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历史学家们认为当时就有了口译

人员。这些翻译在到达北美前就掌握了与陌生的外族人打交道的基

本技能,他们的语言天赋也很好,到达北美后与印第安人交往一段时

61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希尔斯·格龙罗斯特:《当代美国印第安语》,载《印第安人研究 》,1993年第3期

英文版。

间就基本上能掌握印第安语的一些基本内容。①对此,社会语言学者

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历史学家们的这种说法缺乏依据,纯属猜

测,连人类基本的语言规则都不懂。他们的观点是:在与完全陌生外

族的最初语言接触时,凭借的就是人体语言,英语称 bodylanguage,即言语双方靠手势、眼神、口形等人体部位进行哑语式的交流,在相

处相对长一段时间后,言语则会发生变化;双方在日常需求中从语言

接触开始向语言融合发展,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吸收对方的语言,逐渐找到了双方可以接受的语言基准。②一般说来,强族在语言接触

与融合当中占主导地位,其一切新鲜而先进的东西对弱族土著来说

尤有吸引力,从而 促 使 他 们 模 仿 着 学 说 强 族 语 言,以 获 取 更 多 的 利

益。③这种现象在我国晚清沿 海 地 区 和 南 亚、西 非、拉 美 等 地 区 十 分

普遍。当地民族主义者把它看做是一种崇洋媚外行为。但就语言交

际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进步,正是在这种语境中,一种不洋不土的

洋泾浜英语产生了,它是以本土民族的语言为基础,大胆借用外来民

族语言中的一些最常见的词语和最简单的句子结构融合而成的一种

语言变体。英语称之为PidginEnglish,称当时中国人讲的英语 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称黑人讲的英语为BlackEnglish(黑人英语),称印第安人讲的英语为 AmerindianEnglish。美国印第安英语正是

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对此,著名语言学家

索绪尔提出“研究语言与社会相关的一方面(语言langue)时,只要观

察任何个人就行,而研究语言与个人相关的一方面(话语parol)时,却要从社会环境中去考察”。④接下来,本 人 遵 从 索 绪 尔 的 指 导 方 法

去考察美国印第安英语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在殖民地时期,当大批英裔殖民者不远万里迁移北美后,他们与

印第安人交往时发现“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土著人他们竟会说一些从

71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第272—273页。

汤姆逊:《19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中译本,第96—98页。

拉波夫:《在社会环境里研究语言 》,载《语言学译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译本,第113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1页。

欧洲大陆的巴斯克语和罗曼语借用 过 来 的 词 汇”。①这 就 是 说,西 班

牙和法国殖民者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就与印第安人打过交道了。在这

以前,北美印第安人就已掌握了对付欧洲殖民者的交际语言工具,白

人到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主动学习土著人的这种族外交际语言。新泽西总督、探险家普林斯于18世纪初对此作了记载:“那些居住在

新泽西好奇的白人学用的印第安交际语言实质上是他们与早期皮货

商交往时形成的一种混合语,跟今天的奇努克混合语②相差无几。”③

另据英国殖民者威廉·布兰德福德在其著作《普利茅斯垦殖》中记录

了早期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的语言交往的情形:“1621年3月左右,一

个印第安人大胆地走到他们中间,并用蹩足的英语跟他们交谈。他

们容易听懂他所说的话,并为之赞叹不已。”接着,英国人询问了他许

多东西,好奇地问他从哪里学到英语的。当他们得知结果后,又是一

阵赞叹:“他根本不是本地的印第安人,他来自英国船只常去捕鱼的

东边的那些 部 落。他 跟 那 些 英 国 渔 夫 混 熟 后,从 他 们 那 里 学 得 英

语。”④还有一个清教徒,名叫莎姆斯特,他讲述了另外一个印第安人

学用英语的故事。这个印第安人名叫斯昆恩都,他“到过英格兰,说

的英语比我还好”。据历史考证,确实有这么一回事。这个印第安人

在1614年被西班牙船长骗到船上,“想把他送到西班牙卖作奴隶”。斯昆恩都发现上当后从西班牙逃到了英格兰,几 经 周 折,终 于1618年回到了马萨诸塞。在此期间,他学到了英语。⑤

还有许多类似的遭受不幸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语言学习往往

跟海上商业和奴隶贸易有关系,当中主要包括本土印第安人和非洲

黑人。在北美西班牙殖民地,有一位自称“乐善好施”的拉斯·卡色

811 美 国 英 语 史

安德尔·屈维:《北美清教徒考》,哥伦比亚,1967年英文版,第8页。

奇努克混合语:英文为 Chinookjargon,系美国哥伦比亚河口北岸印第安部落奇

努克族语言与法语、英语混合的一种语言变体,旧时在北美西北部沿海地区的商人与印第

安人之间进行皮货交易所用。

迪尼里·普林斯:《新泽西札记》,新泽西,1921年英文版,第6页。

威廉·布兰德福德:《普利茅斯垦殖》,纽约,1907年英文版,第17—18页。

亨顿·佛斯特:《美国早 期 印 第 安 人 历 史 故 事》,俄 克 拉 何 马,1910年 英 文 版,第

31—33页。

斯主教。在16世纪初,他提出从西非引进黑奴,原因是北美的印第

安人在奴役中成批死去而非洲黑奴天生能够忍受苦难。专门研究新

英格兰黑人与印第安人关系史的历史学家罗伦卓·格林描述了18世纪印第安人与黑人的关系,他说:

在黑人和其他种族群体中间,特别在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

长期存在着种族间的交往与融合。据说,康涅狄格的许多印第

安奴隶与黑人通婚后失去了他们的社会特征。①

在研究早期美国英语中,如果忽略了它在沿海地区的影响和对

当地土著人的语言渗透,那么这种研究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北美沿

海地区是英裔移民最早登陆居扎的地方,他们的到来首先在语言上

会与本地的土著人发生关系。由于所处地域的关系,早期的英国人

和印第安人一样主要以种植和打鱼为生。当时的殖民者波特勒上尉

记载了他们的生活与交往情形:

在海湾以捕鱼为生的捕鲸者通常花点小钱雇佣土著人帮做

危险的海上作业。在一定时间的交往中,受雇的印第安人不但

听得懂还会说英语,个别人甚至讲得很好。②

威廉·伍德于1634年在《新英格兰展望》上发表了他对北美英

国人与印第安人的语言接触的评论性文章。他描述了印第安人怎样

划着小船朝英国的大帆船靠近,一看到船上的英国人开火时他们不

禁喊一声“Whatmuchhoggery!”,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什 么 意 思,

但可以肯定地说 绝 不 是 快 乐 的 表 现。他 们 看 到 大 船 时,往 往 说“Sobigwalk”(走这么远,指船的体积之大),听到枪炮响时往往发出“Sobigspeak”(讲话这么大声)。他们由好奇到接触,慢慢学会了表示

厮杀与战胜之 类 的 洋 泾 浜 英 语。在 马 萨 诸 塞 艾 德 加 镇 的 历 史 档 案

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印第安人写的转让书、协议等文字物品中混杂

着不少英语词汇,有些英文词在借用当中曾在发音上按印第安语的

表达习惯作 了 变 更,如ake(acre,英 亩),akinnew/akussio(acres,地

91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富兰克·加尔顿:《美国印第安人的社会特征》,芝加哥,1937年英文版,第98页。

道格拉斯·里奇曼:《美国印第安洋泾浜英语》,纽约,哈克出版公司,1995年英文

版,第167页。

产;土地),noddo(rods,标尺),nummo(rum,朗姆酒),他们常常用n来替换r,最多见 的 是 把 英 语 的 Caribe(加 勒 比)和 Caribbean(加 勒

比人)写成是Cannibal。①在17世纪40年代的马萨诸塞洛克斯伯利

的大街小巷里所出现的情形与上面提到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宗教史

学家欧娜·伊丽莎白·温斯洛在她为约翰·艾略特牧师写的传记中

对印第安英语做了这样的描述:“有卖的东西,也有买的物品,在商品

交易中印第安人通常用些半生半熟的洋泾滨英语或阿尔衣琴语混合

语,虽不够友好,但双方也没有什么恐惧感,成交量很少。”②

1675年,有位语言学者对当时马萨诸塞的印第安英语做研究时

从中摘录了一段,如下所例:

犝犿犺,犿狌犺,犿犲狀狅狊狋犪狑犿犲狉犲犳犻犵犺狋犈狀犵犻狊犿狅狀,犈狀犵犻狊犿狅狀

犵狅狋狋狑狅犺犲犱,犈狀犵犻狊犿犪狀犵狅狋狋狑狅犺犲犱,犻犳犿犲犮狌狋狅犳犳狅狀犲犺犲犱,犺犲

犵狅狋狀狅犱犲狉,犪狆狌狋狅狀犺犲犱犲狉犪狊犱犻狊。③ (嗯,嗯,我 不 想 与 英 国 人 打

仗,英国人有两个脑袋,英国人有两个脑袋,如果我砍下一个脑

袋,他还有另一个,像这个一样长着的脑袋。)对上例这段短文,就连专门研究美国印第安英语的先驱道格拉

斯·莱屈曼和小罗伯特·贺尔都弄不懂狊狋犪狑犿犲狉犲是什么意思,最后

只是说它可能 出 自 英 语狊狋狅犿犪犮犺。但 也 有 人 认 为,印 第 安 人 有 时 把

狊狋犪狑犿犲狉犲拼作狊狋狅犿犪狀狔,意指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明白)。像狀犲狋狅狆(朋友)这

样的混合语词汇在马萨诸塞地区的印第安英语中十分普 遍。到18世纪时,又被借用到了美国英语之中,但至今已废弃了。还有一些诸

如狊狇狌犪狑 (印第安女人;老婆)、狆犪狆狅狅狊犲(婴儿)、狊犪狏狏狔(技能;见 识)和狆犪犾犪狏犲狉(交易;谈判)等都是该地区的印 第 安 英 语 词 汇,后 被 英 裔

开拓者们把它们带到了西部,成了美国西部英语的方言词,后又被美

国英语所吸收。④至今,在美国英语的词典中,仍保留着。在早先的时候,四位印第安部落首领被邀到伦敦会见安妮女王

021 美 国 英 语 史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温塔基图书公司,1976年英文版,第7页。

欧娜·伊丽莎白·温斯洛:《约翰·艾略特传》,伦敦,1927年英文版,第153页。

罗伯特·霍尔:《早期印第安英语》,载《美 国 语 言》,第30期 英 文 版,第 163—171页。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8页。

时,奥尔巴尼市的市长和莫霍克人的保护人彼得·舒勒事先给他们

准备好一份用标准英语撰写的发言稿,可是当他们把念珠带敬献给

女王时却背不出了,随口说了这样几句印第安英语,让彼得·舒勒市

长大吃一惊:

犃狊犪狋狅犽犲狀狅犳狅狌狉犳狉犻犲狀犱狊犺犻狆狑犲犺狌狀犵狅狀狋犺犲犽犲狋狋犾犲犪狀犱狋狅狅犽狌狆狋犺犲犺犪狋犮犺犲狋...犕犲狊狊犲狀犵犲狉狊犮狉狅狊狊犲犱狋犺犲犌狉犲犪狋犠犪狋犲狉犻狀

犵狉犲犪狋犮犪狀狅犲狊.①(作为我们友谊的礼品,我们挂起壶子,准备宣战

……,信使们乘着独木舟越过了大河。)

19世纪在康涅狄格有一个传教士刊物,名为《宗 教 的 智 者》,它

在1821年登载了一篇题为《可怜的莎娜》长篇章节故事,当中的女主

人公是一位印第安妇女,她说的话则是早期印第安英语,其语言特征

十分明显,现摘录她讲的一段话供对照分析之用,如下所示:

犖狅狋狅犳狋犲狀,犿犻狊狊犲;狊狅犿犲狋犻犿犲狊犐犵犲狋狊狅犺狌狀犵狉狔犳狅狉犻狋[犿犲犪狋],犐犫犲犵犻狀犳犲犲犾狑犻犮犽犲犱;狋犺犲狀狋犺犻狀犽犺狅狑犑犲狊狌狊犺狌狀犵狉狔犻狀狋犺犲犱犲狊犲狉狋。

犅狌狋狑犺犲狀犛犪狋犪狀狋犲犿狆狋犺犻犿狋狅狊犻狀,狋狅犵犲狋犳狅狅犱,犺犲狑狅狌犾犱狀狅狋.犛狅犐狊犪狔,犛犪狉犪犺狑狅狀'狋狊犻狀狋狅犵犲狋狏犻犮狋狌犪犾狊。犐狀狅狊狋犲犪犾,狀狅犲犪狋狊狋狅犾犲犳狅狅犱,狋犺狅狌犵犺犫犲犺狌狀犵狉狔犲狏犲狉狊狅犾狅狀犵.②(不经常,小姐;有时我很

想吃肉,我开始感到邪恶;然后想上帝在沙漠中多么地饥饿啊。但当撒旦引诱他犯罪,获得食物时,他没有照办。因此我说,莎

娜不会因弄到食物而犯罪的。我不会偷盗,不吃偷来的食物,尽

管饿了很长时间了。)从上文我们可 以 感 受 到 当 时 印 第 安 人 的 生 活 困 境 和 洁 净 的 心

灵。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外族宗教对他们的影响。过去他们信仰的是

图腾神教,在随清教徒而来的新教在新世界的殖民与开拓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和对当地土著文化的渗透力。从语言特征来分析,印第安

人到19世纪中叶受主导语言英语的影响大了,政府加大了强制学习

英语的力度,印第安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少数胆大或开放的人去

学用英语,这都是英裔人征服与“开化”的结果,也是英语和印第安语

121第四章 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柯平格:《北美印第安人交往史》,伦敦,1902年英文版,第161页。

保罗·斯洛克:《可怜的莎娜》,载《宗教的智者》,1821年3月英文版。

在民族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后两种语言从接触到融合的产物。也就

是说,这个时期的印第安英语虽离标准英语有较大距离,但其变化也

大了,正努力向标准英语靠拢。这是本土土著语言文化向外来主导

语言文化迈进的一个重要印证,也是强族语言输出的结果。

221 美 国 英 语 史

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语言融合

第一节 新阿姆斯特丹的回顾:

    荷兰移民的语言融合

  荷兰人在北美的踪迹可以追溯到1609年亨利·哈得 孙 乘“半

月”号船抵美探险的年代。五年后他们在今天的阿卑尼附近建立了

拉索堡。1624年这个皮毛贸易点变成了荷兰新印度 公 司 的 新 尼 德

兰殖民地的一个部分。到1621年荷兰人用价值24美元的商品从印

第安人手中购买到曼哈岛,在北美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命名为新阿

姆斯特丹,后扩充为新尼德兰,当时已有2500名居民。在英国人侵

入该地之前,荷兰人扎根于哈得孙和特拉华河谷一带地区。到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已有近10万荷兰裔居民,当中八万余人生

活在纽约50英里附近的地 区。①乡 村 的 居 民 点 一 般 都 很 小,因 为 他

们多数人是皮货商,需要住在离印第安部落较近的地方,以便彼此进

行交易。那时,新阿姆斯特丹虽然繁荣起来了,但其宗主国荷兰却与

邻国发生了许多纠纷,正在与控制他们的西班牙人进行一场长期的

斗争,以获得独立与自由;同时又和英国在制海权和商业上成了竞争

对手,两国之间也时有战争,在1644年的一次英荷冲突中,一支由约

克公爵派出的四艘英国战舰抵达北美荷兰殖民地,迫使总督放弃了

新阿姆斯特丹和新尼德兰的其余土地。英国接管了荷兰在北美所有

的殖民地。英国人把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以示对英王之弟约

克公爵的敬意。

① 奥斯卡·汉德林等:《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284页。

此后直到19世纪,才有较多的几批荷兰人移居美国,主要原因

是马铃薯晚疫病摧毁了他们的庄稼,国内发生了严重粮荒。当这些

新来者了解到东部的荷兰人社区已经美国化后,便决定到中西部或

靠西边的地方去建立新的家园。1846年,53名荷兰人结伴来到密歇

根湖畔,在荒野里建立了一个移民区,命名为荷兰,并在那艰苦的条

件下建立起自己的学校,过着像在祖国荷兰一样的民族文化生活。①

荷兰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占的比例一直较小,但他们对美国社会

生活起到的作用却甚巨,对美国文化的贡献也很大。那是因为他们

是最早来到美洲的民族之一,美国化的速度也较快。与北美其他语

言相比,荷兰语对美国英语的影响更为明显,主要有原因如下:

1.历史上荷兰殖民者曾在北美大陆称霸一方,后来又有为数甚

多的荷兰人定居北美,各种生活用语进入美国英语中;

2.17世纪荷兰人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 色,航 海

业极为发达,荷兰语在这些领域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许 多 都

输出到了美国英语中。②

美国早期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尼克波克家族史》中专门描

述了北美早期荷兰移民的开拓历程,大胆地借用了许多荷兰词语与

典故,使人读起来备感亲切。一些研究荷兰语借用词的词源学家对

此作了专门研究,并把早期美语中的荷兰语借用词归结为以下几大

类:③

1.食品:coleslaw(夹 心 菜 丝),cookie(甜 点 心),cruller(油 煎

饼),pit(果核;种子),potcheese(瓷装干酪),waffle(蛋奶烘

饼);

2.农场与建 筑 物:haybarrack(草 屋),stoop(走 廊),sawbuck(锯木架);

3.社会属性:boss(工头),patroon(大庄园主),yankee(新英格

兰人;美国佬);

421 美 国 英 语 史

秦德占:《美国通览》,第89—90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78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特:《美国英语》,第48页。

4.地名:bush(边远地区),hook(钩岬);

5.交通运 输:caboose(守 车),scow(大 平 底 船),sleigh(雪 橇),

span(共轭牛车);

6.混杂类:boodle(堆;捆),dingus(小装置),dope(麻醉药品),

dump(笨),logy(迟 钝),poppycock(废 话),SantaClaus(圣

诞老人),snoop(好管闲事者),spook(鬼;幽灵)。研究表明,yankee一 词 早 在1758年 就 已 十 分 常 见 了。当 时 魁

北克征服者詹 姆 士·沃 尔 夫 主 动 出 让“twocompaniesofyankees,

andthemoreastheyarebetterforrangingandscoutingthanforeitherworkorvigilance”。这里的twocompaniesofyankees指的就

是“两伙新英格兰人”。yankee一词 在 当 时 的 新 英 格 兰 看 做 是 骂 人

的话,含有轻蔑之意。到后来当新英格兰人征服了印第安人yankos部落后才获得其美名,多少含有敬佩之意。①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著名作家詹姆斯·菲尼莫·库柏专门对美

国英 语 中 的 boss(工 头)一 词 的 借 入 因 素 作 了 研 究。1838年,他 在

《美国的民主》中论述语言时指出:美国由于有众多黑奴做佣人,白人劳动阶层中间于是产生

了一种偏见,他们不但憎恨servant(佣人)一词,而且排斥 master(主人)这个称呼。后来当这种偏见不复存在时,他们转而选

用了boss这个词,其含义与荷兰语中的一模一样!老百姓的这

种天生的遁词多么地有价值啊!②

1667年,当英国人把苏里南③作为对纽约的回报“卖”给荷兰人

时,那里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英语变体,人们称之为克里奥尔语,一种

混合语,而在纽约也出现了同样的语言混合现象。当时在殖民地经

常可以听到荷兰语和英语的混杂话,这就给语言融合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国英语逐渐占据的主导地位,早期的这

52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14—315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50页。

苏里南(Surinam):南美洲东北部国 家。1816年 被 英 国 转 卖 给 荷 兰,成 为 荷 兰 殖

民地。1975年宣告独立。首都帕拉马里博。

种混杂话最后融入了美国英语之中。

在早期的一部名为《购买他的清教徒》(PurchaseHisPilgrims)

的航海纪事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16世纪的荷兰海员对英国人的评

价:

在荷兰人的各种各样的环游世界的航海中,我们常常会想

起像迪莫斯·肖顿,托马斯·斯普林,约翰·卡德维尔这样著名

的英国人。的确,他们的名字在东方享有很高的名望,以致我们

荷兰人在第一次贸易中常常因英国人的荣耀而黯然失色,不得

不说自己是英国人。①

荷兰人有一首歌用的调子跟 YankeeDoodle的一样,当中有许

多荷兰词,试看其中一段:

犢犪狀犽犲狉犱犻犱犲犾犱狅狅犱犲犾犱狅狑狀犇犻犱犲犾,犱狌犱犲犾犾犪狀狋犲狉犢犪狀犽犲狉狏犻狏犲狉,狏狅狅狏犲狉狏狅狑狀犅犪狋犲狉犿犻犾犽犪狀犱狋犪狀狋犺犲狉.②

有关专家认为,该歌唱的都是废话,最后一行显然不是荷兰语,

而是一种英荷混合语。据考证,这首歌的词曲很可能是从荷兰殖民

地苏里南流入荷兰的,当时在那里流行一种英国语和荷兰语在殖民

过程中融合成的混合语,称之为洋泾浜英语,这首歌曲正是洋泾浜英

语的表现形式。

此歌在荷兰本土流行时已是19世纪的事了,当时唱这首歌的人

主要是外籍劳工。这进一步说明荷兰人与英国人在纽约苏里南交

易中从殖民地带回国内的,而不是他们在荷兰本土创作并带到美洲

殖民地。到19世纪时,荷兰语受英语的影响已经很大,远远不止这

首歌曲了。因为当时在英荷两国的殖民地上黑奴常常被卖来卖去。

他们的流动从而加强了两种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这两个民族在北美殖民地相聚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主导语言的

621 美 国 英 语 史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25页。

米特福德·马休斯:《早期 美 国 英 语》,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1931年 英 文 版,第15页。

英语无疑受到了荷兰人的语言文化的影响,它从后者吸收了许多新

的词语和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在货币流通领域里,dollar(美元)一词用得很广,而该词正是从

荷兰语中借 用 而 来。在 荷 兰 语 和 低 地 德 语 中,人 们 通 常 使 用 daler词,意指“在山谷铸造硬币的”,与高地德语thaler同义。此词的现在

形式在1600年前就已很普遍了,但英国人却未把它看做是他们的货

币单位,而认为这是一个粗俗的土语。然而,在独立革命时期,开国

元勋们极力排斥英国的东西,以显示出他们与英国的决裂和争取独

立斗争的决心。他们主张使用dollar来替代英国pound。这个词在

18世纪末传到了西印度群岛,并在那里流行起来,这正是英 荷 两 种

语言融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国际交往最重要的港口,纽约(荷兰殖民时期称新阿姆斯特

丹)拥有良好的语言接触和融合的先天条件。它最著名的一条街道

假如荷兰人早先不把它取名为 Bredweg(宽畅的路),我们今天便不

会有Broadway(百老汇)这个动听的名字了。美国英语在语言融合

中或直译或把许多早期荷兰语词汇吸收过来,使之英语化,并赋予新

的含义。而地名的吸收往往是直译过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 Flushing(弗勒欣),早先叫 Vlissingen,当时是荷兰的一个港口。Brooklyn(布 鲁 克 林),早 先 叫 Breuckelen,当 时 在 荷 兰 指 “沼 泽 地”。HellGate(纽约东河的狭水道)曾叫 HelleGat;Wallabout(活 勒 包 特)曾

叫 WaaleBobbt。哈莱姆(Harlem),这个世界黑人身份的象征,早先

曾叫 Haarlem,也来源于荷兰语。①

早年的荷兰殖民者最早居扎在哈得孙河一带(当时他们取名为

TappanZee),并 在 Bevernyck(现 在 的 奥 尔 巴 尼)建 立 了 皮 货 交 易

站,直接与印第安人进行商业贸易。只因如此,他们与印第安人的交

往比起英国人来更为密切,关系也更为友善。这样,当英国人接管这

些地区后,英语便很快成为了当地的主要语言,但它受到印第安语的

影响仍是从荷兰语转借过来的。美国早期有不少的语言工作者专门

考证了哈得孙河谷荷兰人在语言和文化上所产生的影响。1750年,

72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① 门肯:《美国语言》,第196页。

一名瑞典籍自然学家,彼特·卡恩在考察中发现:奥尔巴尼的居民穿

的衣服是英国的,而语言和礼节却是荷兰的。在英国人接管新阿姆

斯特丹之后过了整整90年,彼得·卡恩顺访奥尔巴尼时报道说,虽

然当地市民的衣着都像英国人,“却听不到英语”。几乎与此同时,亚

历山大·汉密尔顿博士于1743年坐船从纽约出发,沿哈得孙河一直

到达奥尔巴尼,他发现船上的人都讲荷兰语,因此一路上找不到一个

会讲英语的伙伴。①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1744年在他的一份语言

报告中描述了他的奥尔巴尼之行,反复论述了当地荷兰语使用的情

况。走近这座城市时,他发现:在这里荷兰语四处可见,耳朵里充满了嘈杂难听的荷兰语。

荷兰语在这里用得最多。偶尔你也可以听到英荷两种语言的混

杂话,听起来很费力,足可累死一匹马。②

汉密尔顿博士就其原因作为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得知当地的荷

兰裔移民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尽管荷兰殖民统治者早已从这里撤

走,但它的语言文化传统却根深蒂固地扎下了根,这与后来讲法语的

路易斯安那的情形一样。像许多殖民地的主人一样,汉密尔顿博士外出考察一碰到语言

障碍时,他就不得不向他的黑奴求援。这个名叫德洛莫的黑佣,跟他

的主人一样也不乐意碰到这种语言交往的麻烦,一旦碰上了他又很

主动地去帮忙,然而结果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汉密尔顿博士对此

做过一番叙述:德洛莫走在我们前面20步左右在一家住宅前停了下来。我赶

忙走向前发现他正在跟一个黑姑娘交谈,她说的是荷兰语。德洛莫

问道:“DisdewaytoYork?”(这是去纽约的路吗?)黑姑娘指着教堂

的尖塔回答说:“Yaw,datisYarikee.”(是的,那边就是去纽约。)德

洛莫大吃 一 惊,高 声 说:“你 说 的 是 什 么 鬼 东 西?”姑 娘 说:“Yaw,

mynheer.”(是的,我 的 先 生)。德 洛 莫 气 极 了,又 一 次 问 道:“妈 的,你在说什么?”姑娘连声说:“yaw,yaw.”(是的,是的。”)德洛莫气得

821 美 国 英 语 史

卡尔·德格勒:《回顾往日》,哈珀与洛出版公司,1984年英文版,第56页。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28页。

跳了起来,放声大骂。无奈之际,只好继续赶路。①

在汉密尔顿看来,这位黑姑娘说的似乎是荷兰语,实际上它是由

荷兰和英语混合成的一种洋泾浜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早期黑人英

语的一个分支。这种语言虽然建立在英语为主导的语言基础上,但

从荷兰语借入了好几百词语。这样的混合语在当时纽约殖民地很流

行。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为数不多,其中著名的有卢恩,他是一

名历史学家。他在一份报告上写道:

哈得孙莫贺克一带讲荷兰语的人实际上几乎不懂多少“荷

兰语”,他们说的尽是些拼读错误连篇的美国混合语,当中没有

一个正宗的来自荷兰语的词汇,结果会产生像“weetyoudatjoewaswherejegheenbusinesshad?”(相 当 于 英 语 的 Doyouknowthatyouwerewhereyouhadnobusiness?)这样常见的

非驴非马的表达方式。②

在荷兰语与英语混合成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的地区,一种非标准

的洋泾浜英语应运而生。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荷兰语到非标准英

语转换的一种语言变体。内战前期,有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叫苏菊

兰·特鲁恩,20岁 以 前 曾 是 一 个 荷 兰 人 的 黑 奴,说 的 也 是 荷 兰 话。

哈里特·贝彻尔·斯陀1863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对她的采访

时,曾引用过她用荷兰语影响的黑人英语讲的原话。苏菊兰在她获

得自由后曾学过 这 种 变 体 的 语 言,用 它 来 演 说 到 了 轰 动 性 的 效 果。

哈特·贝彻尔·斯陀在她描写黑人苦难的小说中大胆地引用了这种

语言的变体形式,使作品的语言更生动和富有生活气息。1851年5月在俄亥俄州阿克伦市召开的妇女权益大会上,该会主席法兰西斯

·加格记录了苏菊兰用她的洋泾浜英语讲过的下面两段话:

犠犪犾犾,犮犺犻犾犱狉犲狀,狑犺犪狉犱犪狉犻狊狊狅 犿狌犮犺狉犪犮犽犲狋犱犪狉犿狌狊狋犫犲狊狅犿犲狋犺犻狀'狅狌狋狅犳犽犻犾狋犲狉.犐狋犺犻狀犽犱犪狋'狋狑犻狓狋犱犲狀犻犵犵犲狉狊狅犳犱犲狊狅狌犳犪狀犱犱犲狑狅犿犪狀犪狋犱犲犖狅狉犳,犪犾犾狋犪犾犽犻狀'犫狅狌狋狉犻犵犺狋狊,犱犲狑犺犻狋犲犿犲狀

92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殖民地语言报告》,纽约,1925年英文版,第98页。

米特福德·马休斯:《美国英 语 的 起 源》,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1931 年 英 文 版,第

29页。

狑犻犾犾犫犲犻狀犪犳犻狓狆狉犲狋狋狔狊狅狅狀.犅狌狋狑犺犪狋'狊犪犾犾犱犻狊犺犲狉犲狋犪犾犽犻狀'犫狅狌狋?

“犇犪狋犿犪狀狅犫犲狉犱犪狔狊犪狔犱犪狋狑狅犿犻狀狀犲犲犱狊狋狅犫犲犺犲犾狆犲犱犻狀狋狅犮犪狉狉犻犪犵犲狊,犪狀犱犾犻犳狋犲犱狅犫犲狉犱犻狋犮犺犲狊,犪狀犱狋狅犺犪犫犱犲犫犲狊狋狆犾犪犮犲犲狏犲狉狔狑犺犪狉.犖狅犫狅犱狔犲犫犲狉犺犲犾狆狊犿犲犻狀狋狅犮犪狉狉犻犪犵犲狊,狅狉狅犫犲狉犿狌犱狆狌犱犱犾犲狊,狅狉犵犻犫犲狊犿犲犪狀狔犫犲狊狋狆犾犪犮犲狊!犃狀犪'狀'狋犐犪狑狅犿犪狀?犔狅狅犽犪狋犿犲!犔狅狅犽犪狋犿狔犪狉犿!犇犲狀犱犪狋犾犻狋狋犾犲犿犪狀犻狀犫犾犪犮犽犱犪狉,犺犲狊犪狔狑狅犿犲狀犮犪狀'狋犺犪狏犲犪狊犿狌犮犺狉犻犵犺狋狊犪狊犿犲狀,'犮犪狌狊犲犆犺狉犻狊狋狑犪狊狀'狋犪狑狅犿犪狀!犠犺犪狉犱犻犱犆犺狉犻狊狋犮狅犿犲犳狉狅犿?犠犺犪狋犱犻犱狔狅狌狉犆犺狉犻狊狋犮狅犿犲犳狅狉犿?犉狉狅犿 犌狅犱犪狀犱犪狑狅犿犪狀!犕犪狀犺犪犱狀狅狋犺犻狀'狋狅犱狅狑犻犱犎犻犿.”①

由上看来,苏菊兰·特鲁恩的英语显然是带有荷兰语痕迹的美

国黑人英语。通过对比研究,苏菊兰·特鲁恩讲的英语虽不是标准

语,但在黑人当中已算是标准的了,毕竟她在获得自由后专门学过。另一位早期白人女作家,格特鲁德·莱菲特·范德比尔特,1881

年就英荷两种语言混合而成的黑人英语指出:“长期以来,这种混合

的语言全无语法可言,用途虽广,但仍不失是糟糕的荷兰语。”②

语言学家用德尼勒·普林斯在他的《新泽西荷兰语》中论述了这

些血统混杂的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居住地和当地黑人的来源。他

说:“是荷兰人把黑人从非洲贩到美洲的,到1625年北美已有较大规

模的黑人了。黑人的到来给北美输入了急需的劳动力,也给这块土

地带来了新的语言变化。当时的黑人在北美说的是非洲方言,跟荷

兰主人则模仿着说荷兰语,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克里奥尔荷兰语。这种混合语言在当地流行很久,只是到了英国人

接管英语占据主体地位很长时间后它才逐渐减弱,并在后来的岁月

中融入了英国的许多东西,从而发展成一种以英语为根基的新克里

奥尔语。它就是黑人英语的早期形式。”③

031 美 国 英 语 史

德里加·哈森:《美国女权运动史》,纽约,1958年英文版,第13页。

贺德·爱德华斯:《早期 作 家 的 语 言 特 色》,牛 津 大 学 出 版 社,1976年 英 文 版,第

29页。

詹姆斯·米拉德:《黑人英语的早期形式》,巴特莱特出版社,1982年英文版,第9页。

美国英语中的boss(工头;老板)一词跟早期黑人和荷兰人有着

密切的历史渊源。它是从荷兰语boss借用过来的,后来逐渐过渡到

黑人克里奥尔语,变成了bossman,再从那里进入美国英语中,它的

含义在当今黑人英语中比在普通美国英语中要广泛得多,例如在黑

人英语里还可做形容词用,指“极好的、第一流的”、“主要的、首要的”等等。实际上,这个词早在1664—1667年荷兰人用新阿姆斯特丹换

取苏里南期间,就已经很流行了。当时荷兰人的大批黑奴也随主人

迁移到了苏里南,这个词便在这个殖民地使用开来。①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在新世界里大胆借入

外来语词语和复合词的扩展。在美国英语中,其复合词的扩展在早

期受荷兰语的 影 响 很 大。美 国 人 把 荷 兰 语 hoiberg变 成 了 自 己 的

haybarrack(草屋),当今哈得孙河谷和新泽西一带多数居民偏爱它

haystack的形式。美国英语中的stormdoor(防风暴的外重门)直接

从荷兰语stormdeur借用而来。horsethief(盗马贼)来源于荷兰语

的paardendief,1786年在东海岸兴起,后来逐渐西进,变成了西部牛

仔中最大的犯罪分子的名称。potcheese(瓷装干酪),在方言中又称

cottagecheese,来自荷兰语potkeese。hotcake(煎饼),在较老的英

语中叫pancake,来于 荷 兰 语heetekoek,当 今 美 国 英 语 中 一 个 常 见

的口 头 表 达 “Howcome?”(怎 么 回 事? 为 什 么?)也 是 从 荷 兰 语

hoekom 借用来的,在 黑 人 英 语 或 其 他 克 里 奥 尔 英 语 中 仍 见 人 们 用

hoekom 形式。我们说的sawhorse(锯木架)虽在荷兰语中找不到相

同的对应词,但它是从后者的sawbuck(锯子的支撑者)意译过来的。借用词sawbuck(10美 元 的 钞 票)早 在1860年 就 有 记 载 了,则 是 从

zaagbuck直接借用 过 来 的,虽 意 思 不 相 同,然 实 际 上 也 是 与“锯 木

架”相关,因为早期的锯木架是用木头以 X形状制作,这个 X正用罗

马数字 X(10)相同,这就是它的演变情况。后来的buck(美元)也是

从中 演 绎 而 来 的,它 在 1896 年 就 有 人 使 用 了。如 今,我 们 说tenbucks指“10美元”,而doublesawbuck则是指“20美元”。

英国 英 语 FatherChristmas被 美 国 英 语 SantaClaus(圣 诞 老

13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①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28页。

人)所替换正是殖民时期双语环境中美国英语从荷兰语借用的直接

产物。它以前在英语中叫St.Nicholas,在1773年荷兰语里为SinterKlaas形式。这位St.Nicholas每年12月6日把礼物分发给他的信

徒,到欧洲中世纪 时 期 的 圣 诞 庆 典 中 人 们 把 日 期 改 到12月25日。当时在北美的荷兰语没有Christmastree(圣诞树)一词,而是德国人

于1830年左右带来的。①

在美国英语中 还 有 大 量 的 荷 兰 语 单 词 的 输 入。早 在 殖 民 地 初

期,英国殖民者就把许多荷兰语借用词从旧世界带到了新大陆,其中

仍有不少是我们今天美语中常见的词,如下所列:

狆犻犮犽犾犲(泡菜;腌制品)      犳狉犲犲犫狅狅狋犲狉(海盗)

狊犾犲犱(雪橇) 狑犪犵狅狀(四轮车)

狊狆狅狅犾(线轴) 犻狊犻狀犵犾犪狊狊(鱼胶)

犱犲犮犽(甲板) 犾狌犮犽(运气)

犺狅犻狊狋(信号旗) 狊狆犪狋狋犲狉(诽谤;污蔑)

犺狅犾犱(狅犳犪狊犺犻狆)(船的货舱;船舱) 犳狉狅犾犻犮(嬉戏;作乐)

犫狌犾狑犪狉犽(舷墙;堡垒) 犾狅犻狋犲狉(闲逛)美国英语从荷兰借入的词如scow(大型平底船),sleigh(雪橇),

snoop(窥探者;好管闲事者),span(共轭牛),spook(鬼;幽灵)等反过

来又输入到英国英语中。还有很多19世纪从荷兰语借入的词语,因篇幅关系在此不再一

一列出。在这之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把它称做美国英语早期的荷

兰语融合与借用期。自1900年后,约八万名荷兰移民迁居美国的西

密执安一带,他们同样给美国英语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个时期称之为

“后期借入”。②

总之,在美国英语中荷兰的语言文化之影响是很大的。随手翻

开一部英语词典,你会看到无数的从荷兰语借入的单词。详细查阅

一下词典中 Dutch的 词 条,你 会 感 到 荷 兰 的 语 言 文 化 在 当 中 的 跳

动,在此试列举一些供参考分析之用:

231 美 国 英 语 史

哈罗德·克洛维尔:《美国语言文化史话》,纽约,1973年英文版,第33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96页。

犇狌狋犮犺犪狌犮狋犻狅狀(荷兰式拍卖,即降价到直至卖出为止的拍卖)

犇狌狋犮犺犫犪狉狀(荷兰式仓库)

犇狌狋犮犺犅犲犾狋犲犱(荷兰种奶牛)

犇狌狋犮犺犫狅犫(一种留有前刘海和遮盖双耳的女子短发型)

犇狌狋犮犺犅狅狉狀犲狅(荷属婆罗洲)

犇狌狋犮犺犮犺犲犲狊犲(荷兰奶酪,又称犮狅狋狋犪犵犲犮犺犲犲狊犲或狆狅狋犮犺犲犲狊犲)

犇狌狋犮犺犮狅犾狅狀犻犪犾(荷兰殖民地式建筑款式)

犇狌狋犮犺犮狅狌狉犪犵犲(烈性酒,酒后之勇)

犇狌狋犮犺犱狅狅狉(上下可分别开关的两截门)

犇狌狋犮犺犌狌犻犪狀犪(苏里南犛狌狉犻狀犪犿 旧称)

犇狌狋犮犺犿犲狋犪犾(荷兰黄铜)

犇狌狋犮犺狅狏犲狀(烤肉铁锅)

犇狌狋犮犺狆犻狀犽(荷兰粉红颜料)

犇狌狋犮犺狋狉犲犪狋(各自付款的聚餐)

犇狌狋犮犺狌狀犮犾犲(荷兰大叔,严厉训人的人)

犇狌狋犮犺狑犻犳犲(荷兰妻,一睡榻上供四肢歇身的竹藤制物)①

跟 Dutch相关的词 组 读 起 来 十 分 耐 人 寻 味,如 beattheDutch(极不寻 常;做 出 了 不 起 的 事 情),doaDutch(act)(逃 走;自 杀),

doubleDutch(无法理解的语言),goDutch(各 付 各 的 钱),inDutchwithsomeone(得罪某人)。②

第二节 宾州往昔:德裔移民的语言融合

德裔美国人是美国当今最大的民族群体之一。据估计,每四个

美国人当中就有一名是德裔。在1820—1970年期间,美国共有外裔

移民45,162,638人,其中德裔6,917,090,约15.3%。③“他们从殖民

33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李华驹主编:《大英汉词典》,第484页。

索恩顿等:《美国英语词典》,凤凰出版公司,1963年英文版,第581页。

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利坚合众国人口的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华

盛顿,1975年英文版,第105页。

地时期开始就移居美洲,到19世纪时才大批大批地迁来”。①他们居

住得比较集中,主要在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伊利诺斯、蒙大拿、明尼

苏达、威斯康星、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密苏里和俄勒冈等十来个州。早期抵美的移民,在形式上是以个人身份掺杂在荷兰人的队伍

中,于1620年定居在新阿姆斯特丹。②他们基本上是些农民和工匠,有些人曾在农舍手工作坊干过活,③还 有 些 是 荷 兰 西 印 度 公 司 的 卫

队成员,继承了历史悠久的德国雇佣兵传统。17世 纪 时,威 廉·宾

为了在北美的殖民地宾夕法尼亚招募移民而于1677年走访了德意

志各邦。当时,宾夕法尼亚宗教宽容的做法,对于那些与自己所在地

区的国教持不同信仰的德意志人来说,格外有吸引力。这样宾夕法

尼亚就招来了第一批数量可观的德裔移民,主要来自莱茵河以西地

区。④

1683年,13个信奉梅农教派的家族在宾夕法尼亚建立了第一个

永久居住区,即日耳曼城(今天费城的一部分)。其他许多德国宗教

派别和异端,包括加尔文教派、阿米什教派和其他一些鲜为人知的教

派,也纷纷起而效法梅农派,移居宾夕法尼亚。在1742年,亨利希·穆伦伯格也来到了美国,并成了美国路德教派的组织者,也是显赫的

穆伦伯格家族的创始人,其功绩包括建立了宾夕法尼亚杰出的高等

学府穆伦伯格学院。⑤

“宾夕法尼 亚 荷 兰 人(PennsylvaniaDutch)”由 此 而 来,此 处 的

Dutch(荷 兰 人),实 际 是 由 于 美 国 人 的 发 音 错 误 造 成 的,他 们 把

Deutsch(德意志人)读成了 Dutch(荷兰人)了。⑥到1745年,宾夕法

431 美 国 英 语 史

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 娜·哈 里 斯·桑 考 斯 基:《美 国 民 族 百 衲 图》,第91页。

奥斯卡·汉德林:《新来者》,纽约,安彻尔图书公司,1962年英文版,第5页。

沃尔夫干·科尔曼和彼特·马舒克:《美国的德裔移民》,载《美国历史展望》,第7卷,1975年英文版,第511页。

卡尔·维特克:《美国的德国人》,纽约,哥伦比亚出版社,1967年英文版,第2页。

斯多尔·福伯勒:《美国的德国人》,崔尔顿公司,1962年英文版,第45—47页。

托马斯·索威尔:《美 国 种 族 简 史》,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1993年 版,中 译 本,第47页。

尼亚约有45,000德裔。①他 们 大 多 定 居 在 当 时 的 边 境 上,意 在 能 尽

其微薄的财力获得廉价的土地。当时的殖民地政府基本上控制在安

居于费城的那些教友派和平主义者的手里,他们不太愿意为边境移

民提供防卫。②

1709年,德 裔 移 民 又 在 哈 得 孙 河 谷 建 立 了 纽 伯 格(现 在 的 纽

堡),然后扩展 到 霍 克 河 谷 一 带。在 这 里 居 住 的 移 民 几 乎 都 是 契 约

奴。当时,北美殖民地至少有一半白人平民是以契约奴身份迁移北

美的,德意志移民 正 是 这 种 办 法 的 首 批 试 验 品,成 功 之 后 才 在 苏 格

兰、爱尔兰和其他种族的移民中间推广开来。定居在莫霍克谷地的

德意志人,原来是英国政府的契约劳工,因为英政府垫付了他们的旅

费和安置费的一半。在迁移当中,有的是全家老小连锅端,有的是整

个村镇一次走光。他们先沿莱茵河而下,抵达荷兰后再乘帆船在凶

恶的大西洋上航行8—10周才能到达美国港口,不少人死于途中,仅

1749年一批投奔费城的德裔移民当中就有2000人在航程中葬身鱼

腹。③根据保守的估计,1740—1760年间仅在费城码头一地上岸的德

裔移民总数就达6万人,其中约有半数到三分之二的人是契约奴。④

独立前的美国约有30万德裔,大致占其总人口的10%,后来日渐增

多。到1832年,抵美的德裔移民上升到1万多人。1836年则跃到2万多人,1846年急 增 至5万 人,1854年 更 超 过 了20万 人。在 整 个

19世纪,共 有500多 万 德 国 人 移 居 美 国,超 过 了 任 何 别 的 国 家。⑤

1900年美国有德意志血统的居民人口共800万人。⑥

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定居在自成一体而又与世隔绝的农业社区,每个社区的住房皆属于某一特定的教派。他们与外部世界没有多少

53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维吉尼亚·孔茨:《美国的德国人》,勒莱出版公司,1966年英文版,第149页。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纽约,兰登出版社,1958年英文版,第55—56页。

艾伯特·艾默生·史密斯:《契约殖民 者》,彼 特·史 密 斯 图 书 公 司,1965年 英 文

版,第3—4、216页。

马尔德温·艾伦·琼斯:《美国移民》,芝加哥大 学 出 版 社,1960年 英 文 版,第67页。

美国人口普查局:《殖民地时期的人口统计》,英文版,第106页。

查尔斯·安德森:《北美白种移民》,普里梯斯贺尔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英

文版,第124页。

往来,而内部又被不同教派所割裂。在这些德裔移民聚居的地区里,英国的语言和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①他们从德国进口书籍,用德

文出版自己的报纸,用德文祈祷。但随着英裔人在北美的力量强大,英语也慢慢开始渗透进来,但句子结构往往还是德文那一套,从而形

成了一种特殊的方言,称为“宾夕法尼亚德文”。②

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德裔移民,尤其是他们的子女扩散到其他

地区,学会了讲英语,对美国主流文化既有吸收又有贡献。他们的费

城玉米肉饼、德式巧克立饼、卷心菜色拉以及德式泡菜,都为美国的

烹饪业增添光彩。德裔移民经营的农场,在阿巴拉契亚山谷的沃野

上,从南到北扩散开来。散见于这一带的地名,仍然遗留下当初德国

人定居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纽约州上部就有名为帕拉蒂纳特桥、德

国城、新汉堡、莱茵贝克的城镇;莫霍克谷地有个地区也取名“德国平

地”;新泽西州也有个地区叫“德国山谷”;宾州有海德尔伯格市、德国

城、穆伦伯格公园和普鲁士国王镇;马里兰州有弗里德里克市,有以

早期德裔定居者的命字命名的哈格尔斯镇和克里格尔斯镇;北卡罗

来纳州的梅克伦堡县和弗吉尼亚州的新梅克伦堡镇,都是以德意志

帝国的梅克伦堡省的名字命名的。③19世纪以来的大规模的德裔移

民浪潮不断涌进美国上述地带的都市,从而在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密尔沃基和其他城市里形成了大范围的德裔居民区,也给当地不少

地方取了名字,如法兰克福、柏林、威斯特伐利亚、德累斯顿、波茨坦、斯特拉斯堡等。先前在宾夕法尼亚建立了一个德国城,现在他们在

伊利诺斯 州、威 斯 康 星 州、肯 塔 基 州 和 田 纳 西 州 又 分 别 建 有 德 国

城。④

在19世纪中叶,根据当时一位作者的描述,美国各地的德裔居

民区,通常“总是变成纯粹德国人的小圈子,生死婚嫁皆与外界无涉,

631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第63页。

菲拉斯:《美国人》,波士顿,1973年英文版,第88页。

斯多尔·福伯勒:《美国的德国人》,第62—64页。

希尔德加德·宾德·约翰逊:《中西部德裔移民定居点》,载《美国地理学家会 年

鉴》,第40卷,1951年3月英文版,第34—35页。

尽量不和盎格鲁美国人混淆”。①当时美国人共有27家日报在15个

城市用德文印行、此外还有二百多份德文出版物,仅辛辛那提一市就

有4家德文报纸。②1753年,本 杰 明·富 兰 克 林 在 致 朋 友 的 一 封 信

中对德裔移民居住地排斥英国主流语言文化,顽固保持自己民族的

语言文化十分恼火,他写道:为什么这些莱茵河西岸的乡下佬涌进我们的殖民地,让他

们聚成一堆用 他 们 自 己 的 习 俗 和 语 言 排 挤 掉 我 们 的 习 俗 和 语

言?英国人惨淡 经 营 起 来 的 宾 夕 法 尼 亚 竟 成 了 外 国 人 的 殖 民

地,让这么多外国人在不久之后使我们日耳曼化,而不是我们使

他们英吉利化,……他们的孩子没有几个学英语。他们从德国

本土进口了大量的德文书籍,在这一个州六家文印社中只有两

家是用英文的。在我们的街道里,各种标志物用英德两种文字

书写,有些地方则全是德文写的。他们后来的文契和其他法律

上的东西也都是用的是德文(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以致在我

们的法庭上我们不得不找翻译才能处理纠纷。我想要不了几年

时间,在我们的议会里,有一半人讲这种语言,另一半讲那种语

言。③

为此,富兰克林建议把德裔移民分散到各地去,把他们与英裔人

混居,并在他们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英文学校。④

在富兰克林和其他早期领导人的号召下,英裔统治者认识到了

这种发展的不协调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因而在舆论上和行动上加大

了对外族实施同化的步伐。他们首先从英语传播入手,重点解决德

裔移民居住区的 语 言 问 题,以 让 所 有 的 外 裔 人 知 道:“在 新 世 界 里,‘外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语言学习的失败意味

着对美国生活的基本准则的不忠。”⑤在这种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有效

的政府行为下,一些德裔人开始被分散到各地,德裔居住区开始建立

73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斯坦勒·菲尔斯顿:《同化的考验》,安彻尔图书公司,1974年英文版,第13页。

卡尔·维特克:《美国的德国人》,第11页。

斯密恩:《普遍语言学》,哈顿出版公司,1976年英文版,第59页。

迪拉德:《美国英语展望》,默顿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第278页。

艾拉·胡根:《外裔人与英语化》,波士顿,1969年英文版,第2页。

英文学校,经过几代人的时间之后,德文慢慢地随之消失,德裔的不

少文化特征都变成了美国生活的一般特征。①和圣诞树一样,牛肉香

肠、汉堡包和啤酒已成为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必备之物。犹如其他许

多具有种族特色的食物一样,热狗也是德裔在美国的即兴之作,而不

是从故乡直接进入的。麦片粥也成了美国的家常便饭了。德国移民除了在科技、文化上的贡献外,还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

样适于家庭在公 开 场 合 进 行 的 娱 乐 活 动,音 乐 演 奏、野 餐、跳 舞、打

牌、游泳、玩保龄球以及诸如此类美国人平时爱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

文体活动,已成为了美国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这

些活动项目都是德国移民在19世纪介绍过来或推广来的。德国人

还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各样的合唱队。星期日的戒律被

德国人的剧院和饭馆冲破了,啤酒和德式周日被看做是美国生活中

的一种进步。②对此,1883年,历史学家斯莫利写道:“德国人有个观

念,那就是玩个痛快是件大好事。这个观念已在美国人的头脑里扎

下了根。30年前,在体面的人士当中,大家普遍认为跳舞、结伙游玩

以及演戏等是有伤风化的,但是现在,除了条顿移民涉足的穷乡僻壤

之外,谁也没有这种感觉了。”③

人数众多的德国人在美国历史进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

论是殖民地开发,还是独立战争,无论是西部拓荒,还是工业革命,德

裔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德语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前者指莱茵地区即德国南部高

地居民使用的德语,标准德语便是高地德语方言中的一种;后者指下

莱茵地区即德国北部低地居民的口语。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居

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德裔居民使用的语言一直在上述两种德语方言

与英语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从而演变出一种独特的英语

变体,语言学家称之为德裔英语。这些德裔居民的德语大量地使用

831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第63页。

纳尔逊·曼弗雷 德·布 莱 克 著:《美 国 社 会 生 活 与 思 想 史》(上 册),第98—102页。

斯莫利:《合众国中的德国成分》,城市图书公司,1970年英文版,第15页。

源于英语的词语,但 读 音 却 受 德 语 发 音 规 则 的 制 约,如smart被 读

作/ma:t/,party被读作/pɑ:di/,讲英语时也很容易觉察出德语的

影响。①下面选录的报纸上一则广告正 是 用 英 德 两 种 语 言 的 混 合 变

体宾州英语写的,令人费解:②

犌犗犗犓犢犝犛犎犜犃犕犗犎犔犇犗犎!

犕狅狀狊犾犲犻狋狌狀狑犲犻犫狊犾犲犻狋!

犅狌狑犪狌狀犕犪犲犱犢狌狀犵狔狌狀犗犾狋狔

  犃犜犜犈犖犜犐犗犖!

犇犈犚犈犃犌犔犈犇犚犝犌犛犎犜犗犚犈犇犲狉犅犲狊犺狋狌狀犱犲狉犠犺狅犾狊犲犪犾狊犺狋!

犠犕.犛.犛犈犃犌犈犚犗犅犅犃犇犈犃犓犈犚.犐狀犱犲狉犇狉犻狋狋犛犺狋狉狅狊犲,犛狌犲犱犅犲狋犺犾犲犺犲犿.犃犾狊犳狅狉狋狌犳犺狅狀犱,狅犾犾狔狊狅狉狋犪犳狌狀犱犲犫犲狊犺狋狔犇狉狌犵狊狌狀犕犲犱犻狋狕

犻犲狀犪,狌狀狅狀犱犲狑犺狅犾狊犲犪犾狊犺狋狔狆狉犻犮犲狊.犃犾狊狅,犘犪犻狀狋,犗犲犺犾,犌犾犪狑狊,

犞犪狉狀犻狊犺,牔犆.犕犲狉犺犲狀犪狑犪狀狀犲犻犲狉犪狉狋犻犾犲犱狅狊犵狅狉狀犲狋犵犲犫狌狋狋犪犽狅狀狀狑犪犲狉狉犪;犲狊犻狊犱犲犫犪狉犲犲犿狋

“犛犃犔犜犈犇犛犗犇犃”

狌狀狑犪犲狉犱犵'狌狊犲犱犳狅狉狊犲犪犳犽狅犮犺犪.犘狉狅狑犻犲狉狊犪犿狅犺犾—犱犲犱犻狉犲犮犻狅狀狊狑犲犿犲狉狊犫狉犪狌犮犺狋犵犲犲狀犪犿犻狋.犗犿犈犪犵犾犲犇狉狌犵犛犺狋狅狉犲犻狊犪狑犱犲狉狆犾狅狋狕犳狅狉

犘犃犜犈犖犜犕犈犇犐犜犣犐犈犖犃,犅犐犜犜犈犚犛,牔犆.,牔犆.犉狌狀狅犾犾狔狅狉狋,狌狀狅狀犱犲狑犺狅犾狊犲犪犾狊犺狋狔狆狉犻犮犲狊.犃犾狊狅,犆狅犪犾犗犲犺犾,犔狅犿狆犪,犠犪狌犵犺犪犛犮犺犿犲犲狉,牔犆.,牔犆.犖狅狑犿犻狀犱狑犪狊犿犲狉狊犪狑狔犪;犿犲狉犺犲狀狅犾犾犲狊狌犳犺狅狀犱狑犪狊犿犲狉

93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36页。

查尔斯·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21页。

犱犲狀犽犪犽狅狀狀犻狀狌狀狊犲狉犾犻狀犲狅犳犫犻狊狀犲狊狊.犠犲犵'狊犪狑狋,狌狀狊犲狉狆狉犻犮犲狊狊犻狀狑犺狅犾狊犲犪犾犲狉犱狅狊犻狀犲狀狀犻犮犺犲犿 狅狀狀犲犪 犇狉狌犵犛犺狋狅狉犲犻狀 犆狅狌狀狋狔.犉犲犵犲狊'狋犱犲狉狆犾犪狋狕

犐犖 犇犈犚 犇犚犐犜犜 犛犎犜犚犗犛犈 犝犖犐犆犎 犇犈犚 犔犗犆犝犛犜犛犝犈犇犅犈犜犎犔犈犎犈犕

犖狅狑犻狊犱犲狋狊犲犻狋;犿犪犮犺狋犲犻犮犺犫犲犻,狌狀犼狌犱犵'犱犳狅狉犲犻犵犺狊犲犾狑犲狉;

犽狌犿犿狋犻狀犳狅狅狉狔犲犪狊犪,狌犳犺狅狉狊犲犫犪犮犽,狌犳犱犲犿犚犪犻犾狉狅犪犱,狅犱犱犲狉狋狊狌犳狅狊狊犪犿犲狉狊犻狀犵狅狉狀犲狋狆犪狉狋犻犮狌犾犪狉狑犻犲,狔狌狊犺狋狊狅犱狅狊犽犲犽狌犿犿狋狅狀

犇犈犚犈犃犌犔犈犗犅犅犃犇犈犃犓犐犖犛犝犈犇犅犈犜犎犔犐犎犈犕犝狀犫狉犻狀犵狋犲犻犲狉犵狉犲犲狀犫犪犮犽狊犿犻狋.犠犺狅犾狊犲犪犾犳狅狉犮犪狊犺—狊犲犾犾犻狊

狌狀狊犲狉狊狋狔犾犲.

犠犐犔犔犐犃犕美国语言学家斯普林格曾对这种德裔英语作过专门研究,他参

考了20多种有关文献,归纳出它的若干语言特征:①

一、语言系统的特征

浊音的塞音和 摩 擦 音(尤 其 是 出 现 在 词 末 时)变 为 清 音,例 如:

bread发成/bret/,shave发成/eit/。用/d/取代//,例如:bother发成/bd/。用/s/取代/θ/,例如:filthy发成/filsi/。语调、句子节奏也明显受到德语影响。二、词汇的特征

同源词的混合,例如,aloadofground(受德语单词 Grund的影

响),英语中习惯表达法是aloadofsoil。同样,“Thoughsheneverusedforce,shewasaverystrongteacher.”此句中的strong也是受

德语同源词streng的影响,而 被 用 于 此 处,说 话 人 想 表 达 的 意 思 并

04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迪拉德:《美国英语展望》,第195—203页。又 见 郑 立 信 等:《美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文

化》,第136页。

不是“很坚强的教师”,而是“很严格的教师”(averystrictteacher)。“在所有外来语言中,德语对美国英语在词汇上的贡献最大。”①

美国英语在与德语的长期语言交往中,通过借用、翻译、换音等方式

从德语吸收了许多词语。在殖民地时期就融入了近一百个词语,目

前尚见的还有以下60余个:

1.食 品 与 饮 料 类:beersoup(啤 味 汤),blutwurst(黑 香 肠),

bockbeer(博 克 啤 酒),delicatessen(熟 食),dunk(咖 啡 泡

糕),frankfurter(法兰克福香肠),hamburger(汉堡包),largebeer(大 啤),liverwurst(肝 泥 香 肠),noodle(面 条),pretzel(椒盐卷饼),pumpernickel(裸麦粗面包),sauerbraten(腊炖

牛肉),sauerkraut(泡菜),schnitzel(炸小牛肉片),smearcase(农 家 干 酪),stollen(果 子 面 包),sweitzercheese(一 种 奶

酪),thickmilk(浓 咖 啡),wienerwurst(维 也 纳 小 香 肠),

zwieback(一种烤面包)等。

2.教育类:diener(实 验 室 助 手),semester(学 期),seminar(研

讨会)等。

3.社会 生 活 类:beergarden(屋 外 花 园 酒 店),bower(园 亭),

Christmastree(圣诞树),KrisKringle(圣诞老人),poker(扑

克),rathskeller(地下室啤酒店),stein(啤酒杯),turner(锅

铲),turnverein(体育协会)等。

4.综合类:bub(小伙子),bum(流浪汉),fresh(新的),hausfrau(家庭妇女),hex(符 咒),katzenjammer(宿 醉),loafer(平 底

便鞋),nix(不,没),ouch(噢),phooey(啐;哼),spiel/spieler(招徕顾客的话),wunderkind(神童)等。

5.地质矿物 类:cobalt(钴),feldspar(长 石),gneiss(片 麻 岩),

loess(黄土),meerschaum(海 泡 石),quartz(石 英),zinc(锌)等。②

在上述词语中,semester如今在学校里用得最多。它们最早来

14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门肯:《美国语言》,第396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52—53页。

源于拉丁语,后受德国大学制度的影响传入美国。semester原指为

期六个月的一个学期,在德语构词法中se为sex(6)的缩写体,mestris则指“月份”。美 国 教 育 学 家 坎 普·马 龙 教 授1946年12月 在

《美国语言》杂志撰文指出:该词实际上不适合美国的学年,因为在美

国每学年分2个学期,每个学期为4个月,而不是6个月,他倡议热

爱德国教育的美 国 学 者 有 责 任 把semester换 成term。①对 此,有 些

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美国的学期从未与目前通用的semester相

符过。它从未有过6个 月 的 学 期。”②实 际 上,美 国 的 一 些 著 名 大 学

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威廉斯等就没有用semester,而以term 表

示,semester多用于西部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来源于德国的感叹词ouch(噢)指锤子敲到手指

时的惨叫声,在美 国 常 常 听 得 到,而 在 英 国 人 当 中 则 没 有 这 种 表 达

法。③

在美国英语中,有许多名词和动词可以互用,而在英国则不全是

这样。loaf和shyster在美语中作动词用是常见的现象,而在英语中

则是不规范的用法。美国词学家沃尔夫教授最近就shyster(讼棍)

的词源做了深入的考究,认为它来源于德国的sheuster。在德语中,

sheuster是19世 纪 在 纽 约 游 荡 的 一 个 奸 诈 的 讼 棍,美 国 英 语shyster在拼写读音和意思上与它很相似,故而同出一辙,这跟前人的观

点相左,④本人认为沃尔夫的考证是有道理的。loaf作动词用,意指

“游荡”、“游手好闲”,跟德语 Landlaufer有关。美语的loaf是19世

纪30 年 代 流 行 词landloafer的 缩 写,而landloafer正 是 德 语 的

Landlaufer的改写体。⑤极 力 赞 美 并 带 头 使 用 美 国 英 语 的 诗 人 惠 特

曼在《草叶集》中写了这么一句诗“Iloafeandinivitemysoul.”(我

241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205页。

坎普·马龙:《论semester的用法背景》,载《美国语言》,1946年12月 英 文 版,第

23页。

艾克:《借用词的文化背景》,纽约,1967年英文版,第62页。

沃尔夫:《美国语言》,1950年12月英文版,第38页。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204页。

游手好闲,邀请我的灵魂同 行。)①罗 丝·斯 顿 博 士 在 她 的 博 士 论 文

《论美国英语中德语的影响》专门论述了美语由back构成的复合词

之源头。她认 为,back作 为 前 缀 构 成 复 合 词,来 源 于 德 语 Hinterland。因为在美语中backlands正是从前者 Hinterland借用而来,

德语的 Hinter便是英语back之 意。由back构 成 的 复 合 词 始 见 于

作家威廉·彭恩的作品中。②此外,美语后缀fest也来源于德语。门

肯指出,由fest构成的 复 合 词 在 美 国19世 纪50年 代 开 始 流 行 了,

最早见到的是sangerfest(歌 节),以 后 逐 渐 出 现 完 全 跟 德 语 无 词 源

关系的fest复 合 词,如slugfest(大 殴 斗),gabfest(冗 长 的 交 谈),

songfest(民歌演唱会)等。③

在美国英语中,从德语借用过来最多的还是食品和饮料的名词,

本人在前面已列举了不少,不再详细排列出来。需要指出的是,在美

语中,有许多食品名词引用了德语后缀词burger形式。它最早来源

于德语词 Hamburger(汉 堡 包),如 今 在 美 国 到 处 可 以 看 到burger构成的复 合 名 词,累 计 超 出 百 数 以 上,如 cheeseburger(奶 酪 包),

chickenburger(鸡块 包),turkeyburger(火 鸡 包),onionburger(大 葱

包),steakburger(排骨包),fishburger(鱼块包),potatoburger(土 豆

包),wishburger(祝 愿 包),wineburger(酒 香 包)等 等。美 国 各 地 的

许多面 包 店 取 其 名 为 TheBurgerHouse。④ 人 们 喜 爱 的 热 狗 包

(HotDog)也是从德语hotdachshund三明治转借而来。⑤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德国的文化传统通过它的词语的输出融入

于浩大的美国英语和文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德裔美国人已看不

出他们原来民族的特征,其借用词当中有不少美国英语分不清它是

否来源于德语,只有研究词源学的语言文化方面的学者对它们感兴

34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译本,第168页。

罗丝·斯顿:《论美国英 语 中 德 语 的 影 响》,载《美 国 语 言》,英 文 版,1934 年 第3期。

门肯:《美国语言》,第191—192页。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208页。

卢·洛克威尔:《美国英 语 中 较 老 的 德 语 借 用 词》,1945年12月 英 文 版,第 208页。

趣了,对于讲求实用的美国人来说这无关紧要。但不管怎样,我们不

得不承认美国这个“大熔炉”的力量与作用,以及社会生活主导语言

英语在外裔语言中的融合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裔英语这种语

言变体也将逐渐失去它的昔日风采和民族特征。“这跟美国人的人

口流动性、英语的主导地位、移民后代的美国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

有着极大的关系。”①

第三节 从新奥尔良到路易斯安那:

  法裔移民的语言融合

  早在英国人到来以前,法国探险家和开拓者在北美内地就已非

常活跃。1524年夏,法国国王派佛罗伦萨探险家乔尼·德·韦拉扎

诺到达北美纽芬兰、新斯科舍、缅因一带,沿大西洋沿岸去寻找通往

太平洋的航道。1525年到达魁北克一带。1534年3月到1541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三次在圣劳伦斯探险,第二次到达魁北克

一带。1526年4月30日,第一批法国殖民者 到 达 南 卡 罗 来 纳 的 罗

亚尔港。1564年,又一批法国殖民者到达佛罗里达的圣约翰河边建

立卡罗来纳堡。航海家萨缪尔·德·尚普兰自1603—1610年先后

7次到北美探险。他们考察了圣劳伦斯流域、俄亥俄河谷、大湖区和

整个密西西比地区,从新奥尔良到魁北克再到路易斯安那,他们沿途

都筑有碉堡,建有居留点,并进行了兴旺而利润丰厚的毛皮贸易。但

皮毛商都是些流动的买卖人,他们的生活模式不是固定的,以致难以

保存已有的地盘。②到1610年 时,殖 民 者 让·德·普 特 兰 库 尔 不 辞

辛苦在罗亚尔港建起了一个正式的殖民地。他们在这里种植谷物,并开设了一座磨坊。普特兰库尔的儿子于1611年接管了这个定居

点,并送来了人员和给养。1614年,弗吉尼亚 的 一 支 英 国 军 队 劫 掠

441 美 国 英 语 史

托马斯·雅克 维 尔:《宾 夕 法 尼 亚 德 裔 英 语 变 体 的 现 状 研 究》,载《美 国 英 语》,

1932年10月英文版。

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 娜·哈 里 斯·桑 考 斯 基:《美 国 民 族 百 衲 图》,第95页。

了罗亚尔港,并声称它侵犯了英国的领土。①这是英法在北美的第一

次冲突,也给后来两国的关系带来了隐 患。1662年,探 险 家 德·拉

萨尔顺伊利诺斯河、密西西比河而下,直抵墨西哥湾,建立路易斯安

那殖民地,1685年又建立圣路易斯堡。到17世纪末,法兰西宣称占

有加拿大东部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自诺法斯科西亚通过

路易斯安那到新奥尔良,被 称 为 新 法 兰 西 殖 民 地。②此 后,一 小 群 法

国人依然留在原地,但他们是作为拉罗谢尔商人们在毛皮和渔业方

面的中间人而留下的。在这个敌对的年代,英法移民互不往来,“法

语在新英格兰被当作瘟疫一样看待,无人讲用。”③

第一批真正在北美居住的是 法 国 胡 格 诺 派 教 徒。他 们 于1538年开始离开法国,先到德意志居留了数年,最后再迁移到北美定居。当初,他们惟一的 愿 望 就 是 在 北 美 建 立 众 多 独 立 的、讲 法 语 的 居 住

地。以后的胡格诺派教徒,绝大多数于1685年遭天主教迫害和摧残

前后举家迁移而来。到18年 代,仍 有 许 多 新 教 徒 成 批 抵 达。④据 统

计,这时在北美定居点的法国人民有14,000名教徒,主要定居在新

奥尔良一带。⑤在新世界里,这 些 不 幸 的 胡 格 诺 教 徒,因 来 自 天 主 教

徒执掌政权的法国,受到了殖民地英裔 人 的 排 斥。1689年,英 法 两

国交战时,英国各殖民地对法国移民的政治忠诚产生怀疑。担心他

们联合印第安人支持法国,反对亲英的各殖民地政府。为了消除这

些法国移民的“威胁”,纽约将本地的法国移民驱逐出境,宾夕法尼亚

把一些法国移民关入监狱,弗吉尼亚要求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禁止法

国移民入境。⑥这些胡格诺派教徒大多数是手工艺或商人,不光有技

术和经商经验,还携有资金财物。他们给他们居住殖民地的生活带

54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西蒙斯:《美国早 期 史———从 殖 民 地 建 立 到 独 立》,商 务 印 书 馆,1994年 版,中 译

本,第22页。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48—49页。

格雷恩·吉尔伯特:《法语与德语:比较研究》,载查尔斯·韦古森等编的《美国的

语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262页。

奥斯卡·汉德林等:《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381页。

美国人口普查局:《殖民地时期的人口统计》,第158页。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第31—32页。

来了高雅和欢乐的气氛,还带来了“对 美 的 热 爱”。①所 不 幸 的 是,他

们本为逃避宗教迫害而来,没想在北美又遭排斥与驱逐。第二种类型的法国移民是因政治迫害迁居美国的。1789年,法

国大革命爆发,大约 有10,000名 法 国 难 民 逃 离 家 园 来 到 美 国。②多

数原是贵族,对美国的民主生活不太适应。还有些是贵族们的厨师、理发师、舞蹈教师和服装设计师等,他们较能适应新环境,运用他们

的技艺,为发展中的美国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政治难民居住在较

大的城市里,从事商业活动。从一开始,在美国的法裔厨师就特别吃

香,他们对美国饮食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法国名菜就

是证明:餐前小吃、正菜、砂锅菜、蛋黄酱、煎蛋饼、油炸面包丁、清炖

肉汤、嫩炒菜、奶汁烤菜、油煎薄饼、炸丸子和冻糕等。继法国革命之后,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几年间,他穷

兵黩武,四处征战,在内外交困之中,尤其是经费奇缺的情况下,美国

政府则趁火打劫,利用诈骗手段,软硬兼施,于1803年仅以1500万

美元的代价与法国政府达成了“路易斯安那购买”交易,轻而易举地

取得了东自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脉,北自加拿大,南至墨西哥湾

的大片土地,从而宣布了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终结。在美国受法国影响最深的地方是新奥尔良市,它是由从魁北克

来的法国人建立的,后来又吸引了在大革命中从法国逃出来的众多

难民。这里是法国 人 移 民 的 主 要 聚 居 地,法 国 风 俗 传 统 十 分 盛 行。他们讲法语,过法国节日,穿法式服装,做法式饭菜,过得悠闲自在。

在美国早期,法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和贡献很大。“在某种程度

上,美国之得以存在,还 应 归 功 于 法 国。”③独 立 战 争 时 期,法 国 国 王

路易十五和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给危难中的美国许多援助,承认美

国的独立,并派遣 了 一 支 法 国 军 队 和 一 支 舰 队 到 美 国 与 英 军 作 战。“法国慷慨援助美国,是为了出于路易十五对英国进行报复。因为几

641 美 国 英 语 史

伦纳德·丁内尔斯坦和戴维·赖默斯:《族裔美国人:外来移民与同化史》,纽约,

哈珀和卢出版公司,1982年英文版,第2—3页。

奥斯卡·汉德林等:《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382页。

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 娜·哈 里 斯·桑 考 斯 基:《美 国 民 族 百 衲 图》,第96页。

年前,英国夺走了法国在美洲的大片属地。他的‘新法兰西’领土面

积比英属殖民地要大得多。”①独 立 战 争 结 束 后,有 些 来 援 助 作 战 的

法国士兵和海员决定留在美国,继续为美国的发展作贡献。此外,法

国的一些伟大哲学家,特别是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学说,对

美国人的思维的影响也很深。他们有关政治和社会的学术思想为早

期美国领导人指明了方向,对殖民地的革命斗争和美国建国方针起

到了鼓励和指导作用。美法两国关系一直密切友好。矗立于纽约港的著名的自由女神

铜像,就是美法两国亲密无间的友谊之象征。这尊铜像是一位法国

雕塑家设计的,1884年由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人民。女神像刻有铭

文———一位美国犹太女诗人写的一首诗———表达了美国对为了逃避

穷困和迫害而来 的 移 民 的 欢 迎。本 人 于2000年10月 在 组 织 访 问

时,特意把诗的最后几行抄译如下:把你们那些人给我吧:那些疲惫的人,穷困的人,蜷缩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人,在他们富饶的岸边遭到不幸遗弃的人,把这些无家可归,流离颠沛的人交给我,我在金色的大门口高举着明灯!

法裔人是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流入美国的,从无大量涌入的事例。尽管他们在美国的人数较少,总计不到740,000人,②但他们在美国

社会生活和语言文化等方面负有盛名。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殖民者在向西扩张中与两种法国文化产生

碰撞:一种是非正 式 的 殖 民 地 文 化,另 一 种 是 已 十 分 繁 荣 的 城 市 文

化。③在英属殖民地,法国人和他们的语言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

行利益的冲突,受到英裔人的排斥,人们在非正式场合偶尔可以听到

74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路易斯·维尔:《法国与美国革命》,纽约,汤姆斯图书公司,1981年英文版,第78页。

奥斯卡·汉德林等:《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380—381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34—35页。

几个法语词汇。法国语言文化到18世纪后期才逐渐介入英裔人的

生活之中,最主要的是原因有二:一是法国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派的经

典著作在英裔教徒中广为流传,这些教义多数是用法语写的,有的虽

翻译过来了,但当中仍有较多法语的痕迹;二是当时的一些英裔名流

热衷于法国的生活物品和文化经典,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并接受了

法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的理论,他们在社交场合经常谈论自己的读

书体会,交换看法。当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了。他

们为日后的美国独立和建设争取到法国的支持与援助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法裔殖民者虽然在北美拥有广阔的疆域,但由于常住居民稀少,

因而不像德裔人那样对美国英语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是早期欧裔

语言中输出词汇最少的语种。语言学家绥尔华·克 拉 平 在 他1902年出版的《新美语词典》里只收录到102个早期的法语借用词,当中

只有46个仍留用至今,如下分类所示:

1.植物与动物类:caribou(驯鹿),crappie(刺盖太阳鱼),gopher(地鼠;金花鼠),pumpkin(南瓜);

2.食品类:brioche(奶油鸡蛋小面包),chowder(海鲜杂烩浓汤;杂烩),jambalaya(什 锦 饭),(pie)alamode(加 上 冰 淇 淋

的),praline(杏仁糖),sazerac(萨泽拉克鸡尾酒);

3.探险与旅行类:bateau(平底船),cache(秘窖),carryall(手提

袋),pirogue(独木舟),portage(陆运;陆运费),toboggan(平

底橇),voyager(航海家);

4.钱币类:cent(分),dime(角),mill(密尔);

5.家具与建筑类:bureau(衣柜),depot(库房),shanty(棚屋);

6.地理名称类:bayon(牛轭湖),butte(孤山),chute(瀑布;流

槽),coulee(干河谷),crevasse(河堤的裂口),flume(水滑

道),levee(堤;坝),prairie(大 草 原),rapids(湍 滩),sault(急湍);

7.综合类:apache(坏蛋),brave(印第安战士),cajun(卡真人),

calumet(长管烟斗),canuck(法 裔 加 拿 大 人),chambray(布

料),charivari(喧 闹 声),lacrosse(长 曲 棍 球),lagniappe(赠

841 美 国 英 语 史

品;小费),parlay(下赌注),picayune(无足轻重的人),rotisserie(烤肉馆),sashay(短途旅行)。

在英法两种语言长期的交汇过程中,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词语融

合方式。即直接借入法,间接借入法和变音借入法。它们在不同的

时期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给美国英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带来了新的

贡献。

再就其殖民地时期而言,英语主要通过直接借入法从法语吸收

新词,这是因为法国殖民地最先占据大片英国人没抢到的土地,那里

是一片空白,是一片从未有人开垦的处女地。早期的法国殖民者来

到这陌生的土地上,首先想到的是给生活中最相关的事物取个名称,

自然他们用的是法文,取的也是法文名称,后来美国总统托马斯·杰

斐逊派出的路易斯和克拉克远征对过去的法文名称做了技术上的处

理,有的经考证后确认下来了,有的予以适当修改,有的则被淘汰出

去。①实际上,当 初 的 法 国 殖 民 者 取 的 名 字 多 与 生 活 和 地 理 环 境 相

关,如前面所列的植物与动物类、探险与旅行类、地理名称类、生活食

物类等词语。但因天长地久和人烟稀少等关系,注入英语的或被英

语所接受的则十分的少。真正大批量的输入美国英语的时代是在路

易斯安那购买以后美国人涌入这片广阔的地区、美国英语成了这里

的主导语言以后的事情了。②

本人在前面曾论述过美法两国长期友好的关系与交往,尤其在

独立革命期间法国给予美国许多方面的援助之后。获得独立的美国

人对法国的承认与援助十分感激,这种友善的态度对英法两种语言

的接触和融合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当时,在路易斯安那购买前,美国

人与法国人的交往已经日趋增多,大量有关法国的生活和文化等领

域的词语进入了 美 国 英 语 之 中,尤 其 是 法 国 的 烹 调、艺 术、音 乐、文

学、哲学、宗教、纺织、时装和家具等很受美国人的青睐。美国早年的

领导人积极发展与法国的关系,他们不但接受法国的新思想和新事

94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哈罗德·斯多尔姆:《路易斯 与 克 拉 克 远 征 对 早 期 美 国 英 语 的 作 用》,载《美 国 语

言》,1939年10月英文版。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195页。

物,还亲自到法国去实地考察与学习。富兰克林曾在法国呆过很长

时间,并在那里用小册子等形式宣传新生的美国,以获得广大法国人

的进一步支持。①杰斐逊也是这样,他还曾想过把美国英语改造为像

法语一样动听的语言。②政府导向和领 导 人 的 积 极 态 度 推 进 了 语 言

的交往与发展。美国英语在这期间从法语借入了近五百个词。③

在这些借入词当中,prairie(大草原)算 是 最 常 用 的 一 个 了。奇

怪的是,诺亚·韦伯斯特1828年在他的《美国英语词典》中却把它删

除出去。④实际上它是法文词,而且在美语中用得很多。这也许是韦

伯斯特的 过 错 吧。该 词 最 早 源 于 拉 丁 语 pretarium,在 法 国 指“草

地”、“牧场”,当 时 也 还 有 perarie、peraire、parara等 多 种 拼 写 形 式。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美国旅行考察时,曾对美国英语做了研究。他在《美国札记》(1842年)一书中,特意论述了prairie一词在美国的

用法。他 说:“prairie 一 词 在 美 国 有 多 种 拼 写 形 式,常 见 的 是

paraaer,parearer和paroarer,它 们 的 读 音 让 人 感 觉 更 好 些。”⑤在 美

国,与prairie相关的词语有levelprairie,rollingprairies,salt(或soda)prairies,tremblingprairie,chocolateprairie等。《普 特 南 杂 志》的一位作家 把 它 们 描 述 为“几 个 泥 块,几 个 漂 浮 的 岛 屿,tremblingprairie(飘动的 草 原)犹 如 即 沉 的 流 沙。”⑥此 外,还 有 许 多 由 prairie构成的复合词,《世纪词典》(1889—1891年)收 录 了34个,《牛 津 词

典》(1909年)收录36个,1961年的韦氏大词典收入87个,《美国英

语大词典》却 收 入 了 一 百 多 个。现 列 举 几 个 供 考 证 之 用,如prairiedog(草原牧狗),prairiewolf(草原狼),prairiehen(草原母鸡),prairiechiken(草原鸡),prairiefire(草原大火),prairiecocktail(草原鸡

尾酒),prairieitch(草原痒病),prairieoyster(草原蚝)等。由于英语和法语在拼写和读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词语借用前

051 美 国 英 语 史

《富兰克林传》,兰登书屋,1952年英文版,第183页。《杰斐逊评传》,兰登书屋,1952年英文版,第269页。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47页。

查尔斯·狄更斯:《美国札记》,朗文公司,1923年英文版,第85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90页。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16页。

往往需要一定的修饰,使法文词美国化,使之更符合美国人的口味与

习惯。人们通常 把 借 入 的 法 文 词 在 拼 写 或 读 音 上 进 行 改 造。据 考

证,纳森内尔·华 德 是 美 国 语 言 学 界 最 先 改 造 法 文 词 语 的。1647年,他就开始从事这项工作了,最早改造的词如pumpkin(南瓜)便是

从法语pompion而来。再如gopher(金花鼠)在法文中为gaufre形

式。bodock的法语拼写为hoisd'arc。有些词即使从法文中原封不

动地拿过 来,但 在 美 国 英 语 中 其 重 音 则 有 所 变 化,如coulee,bureau,depot和picayune等其重音现均放在第一个音节上。再者,法

语u的读音与美国英语的u读音不一样,因而像butte,flume,bureau这样的词,其u的读音就以英语的为准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变音和变形的借入。无论在殖民地时期还是在独立革命前后,法裔移民跟印第安人、

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联系与交往要比英裔人早得多,广得多,友善得

多。他们不像英国 人 那 样 总 是 以 征 讨 和 掠 夺 的 方 式 对 待 他 们 的 邻

邦,而是以温和友善的态度与他们交往,互惠互利。在此期间,法语

有许多词直接从 印 第 安 语、西 班 牙 语、荷 兰 语 和 意 大 利 语 中 借 入 使

用,到美国全部占领了法国北美殖民地(除加拿大魁北克外)美国英

语与法语的交往日趋密切后,美国英语进而把法语从其他语种借入

的词有选择地融入到自己语体之中,我们把这种借用形式称之为语

言的间接 融 合。从 印 第 安 借 入 法 语 最 后 融 入 美 国 英 语 的 词 汇 有:

bayou(牛轭湖)来自于印第安语bayuk,caribou(驯鹿)来自于印第安

语khalibu,chowder(杂 烩)来 自 于 印 第 安 语chaudiere,shanty(棚

屋)来自于印第安语chantier等。通过法语从西班牙语间接借入的

词如lagniappe(赠品;小费),其西班牙拼写形式为lanapa。美国英

语parlay(下赌注)原是意大利语paroli,也是通过法语借入美国英语

中。①

美国著名语言学专家布龙菲尔德在其名作《语言论》中指出,当

两种语言处在人口和力量均衡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混杂很容

15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①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 国 英 语》,第36页。另 见 托 马 斯·派 尔 斯:《美 国 英

语的词语与方式》,第195页;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15页。

易产生一种来源于二者又区别于二 者 的 新 的 语 言 变 体。①这 种 语 言

现象,曾在前面论述过荷兰语和德语二种的变体。在此,本人还将论

述一下在法裔居民集中的地区产生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法语和英

语在新环境中长期融合的产物。

新奥尔良,这座古老的城市,曾有多少殖民者在这里定居过,并

留下了他们语言和文化的遗产或痕迹。1776至1800年在西班牙人

的统治下,给它留下了许多的街道名称。1790年来的爱尔兰人在它

的一个区定居下来,人们把这个充满爱尔兰文化色彩的区称之为“爱

尔兰河谷”。②1853—1854年 约 有34,000德 国 人 迁 移 而 来,但 只 有

很少人留下。③无论后面来过多少外族人,新奥尔良始终是法裔人的

天下,法裔人口在这里一直占绝大多数。在这里我们可以辨别出路

易斯安那劳动阶层讲的法语,也可以听到纽约布鲁克林法裔居民说

的法语。法语在新奥尔良的 历 史 犹 如 纽 约 的 英 语 史 一 样 悠 久。④美

国社会语言家迪拉德指出:

在路易斯安那法语区,有三种可以辨别出的法裔群体,他们

是讲标准法语的贵族、卡真人⑤和黑人(又称 Gombo人)。后二

者讲的法语则属不标准的语言变体,它是以法语为基础融入英

语和种族方言的一种混合语言。

卡真人于18世纪60年代由于不堪加拿大英裔贵族的统治与压

迫从新斯科舍逃到路易斯安那。他们没想到40年后这块地被拿破

仑卖给美国,他们又回到了英裔美国人的统治之中,又融入了英语作

为主导语言的社会之中。卡真人在描述他们跨越大草原时,常用的

动词是naviguer(即英语的navigate,指航行、远航)。卡真人的女儿

出嫁时 要 精 心 装 扮,他 们 常 用 来 描 述 这 位 新 娘 的 语 言 为:“N'estce

251 美 国 英 语 史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中译本,第56页。

詹姆斯·雷伯恩:《美国的爱尔兰人》,北卡罗来那大学出版社,1962年英文版,第

125页。

卡乐·维特克:《美国的德国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第44页。

威廉·里德:《新奥尔良的法国人》,巴顿图书公司,1931年英文版,第145页。

卡真人:英文名称为 Cajun或 Cajan,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原系阿卡地区法国移

民后裔,说卡真方言。另参见李华驹:《大英汉词典》,第224页。

pasqwelleunegoelettebiengree?”用英语表达可译为“Isn'tsheawellriggedoutlittleboat?”(她难道不是一只盛装的小船?)①

“刚波”方 言(Gombodialect),是 西 非 黑 奴 的 后 裔 讲 的 一 种 语

言,起源于海上贸易通用的法语,受西非语言的影响很大,是法裔海

员和非裔黑奴在长途航海中混杂的一种洋泾浜语。这种混合语言在

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地区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几代人的

努力,它后来成为了黑人英语中的一种,它是非正规不标准的英语变

体,当中掺杂了许多法语成分。19世纪当地许多小说家都以此为背

景,详实地把这种语言变体写入了他们作品中,下面选摘的是小说家

凯特·肖邦的几例描述:②

犐狋犲犾犾狔狅狌,犘犪犑犲犾犳,犻狋狊狀犲狏犪犫犲犲狀狀狅狋犺犻犲犳犻狀狋犺犲犅犲犱犪狌狋犳犪犿犻犾狔.犕狔狆犪狊犪狔犺犲犮狅狌犾犱狀'狋犺狅犾犲狌狆犺犻狊犺犲犪犱犻犳犺犲狋犺犻狀犽犐犫犲犲狀犪狋犺犻犲犳,犿犲.(我告诉 你,帕·杰 夫,伯 道 特 家 绝 不 会 有 小 偷。我

爸说如果他认为我是个小偷,他宁愿脑袋开花。)

...犪狀狔狅狀犲狅犳狋犺犲犇狅狉狋狉犪狀犱犵犻狉犾狊狑狅狌犾犱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犵犾犪犱狋狅犿犪狉狉狔狔狅狌.犅狌狋狀狅,狀狅狋犺犻狀犵狑狅狌犾犱犱狅;狔狅狌犿狌狊'犮狅犿犲狅狌狋犱犻犻犱犲犲.(……多特兰德家的任何一位姑娘本来愿嫁给你。但现在

什么也帮不上忙。你必须打消这种念头。)在英语成为路易斯安那地区的主导语言以前,黑人和印第安人

(当地人称他们为redbone)通 常 用 法 语 或“刚 波 语”作 为 交 际 语 言。有些印第安人法语讲得不错,而英语几乎不会或只会几句。③新奥尔

良的黑人居民对黑人英语的语法结构掌握得较好,但也很快学会说

用法语的 一 些 词 语 和 句 子。他 们 用 法 文 banquette表 示sidewalk(行人道),用pave表示highway(公路)。

居住在新奥尔良爱尔兰谷的劳动阶层跟纽约的布鲁克林的法裔

人讲的法语有一定的区别。这里的人喜欢钓鱼和打猎。他们外出乘

坐的小船叫pirogue。据历史语言学家威廉·里德分析,pirogue是

35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迪拉德:《美国话:词语的来源》,第50—51页。

普勒路德:《法裔区混合语杂谈》,载《美国语言》,1942年5月英文版。

道格拉斯·雷曼:《美国印第安洋泾浜英语》,第51页。

通过西班牙从印第安人部落卡里古 语 借 用 过 来 的。①雷 伯 格·杜·普拉泽则把它说成是pettaugre借用形式。②新奥尔良人把牛使唤到

某一位置时,常 说 La,这 是 个 法 语 词,相 当 于 英 语 的there(那 里)。如果他是个农场主,他还会用各种不同的使唤声指挥或驱赶他喂养

的动物,如果chooo(ey)或choon(ey)赶 猪,用cha或'ci(boss)来 赶

牛,用 mus或titmus来赶牛犊,用kee,keetie或peec(p)来赶鸡。③

在1803年路易斯安那被卖给美国后,法语在这一地区慢慢地很

不情愿地让步给英语了。最初,法裔人很自豪地抗拒英语的侵袭,在

法庭上也不说英语。后来,美国政府采取强硬政策,要求在正规或官

方场合必须使用英语。当时,有一篇文章专门记录了这一特殊的时

代:这些法国佬,即使掌握他们称之为“外语”的英语,也不轻易

说用。他们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在很少的场合中,才不得不讲

英语。在美国当时的法庭上,法官、律师、被告、原告、证人都必须说英

语,因为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然而在法裔居住区,很多人根本不理

会这个规矩。往往出现法官和律师说英语,原告、被告和证人说法语

的奇特场面。英裔统治者对此十分恼火,但又无能为力,最后只好退

让,同意使用双语。克伯勒1876年对此双语现象作了记载:“犐犳犐犮狅狌犾犱 犿犪犽犲犼狌狕狅狀犲犫犲狋,”狊犪犻犱狋犺犲狆犲狉狊狌犪狊犻狏犲犛狋.

犃犿犵犲,“犐狑狅狌犾犱犾犲犪狏犲狋犺犻狊狆犾犪犮犲犳犪狊'犳犪狊',狔犲狊.犐犳犐犺犪犱狋犺犻狀犵,

犿犪犻狊犐犱犻犱狀狅狋狊狅狌狆狊狆犻犮犻狅狀狋犺犻狊犳狉狅犿狔狅狌,犘狅狊狊狅狀犑狅狀'...”④

这样一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英语法语混杂的现象。在口头交往或在文字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英文中杂有许多法文

词句的内容,或者说这是一种法语化了的英语,试看下例当时小说中

451 美 国 英 语 史

威廉·里德:《路易斯安那法语》,巴顿图书公司,1931年英文版,第142页。

雷伯格·杜·普拉泽:《1758年的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1965年英文版,第268页。

沃尔斯:《新奥尔良与路易斯安那》,温斯顿图书公司,1949年英文版,第85页。

克伯勒:《旧克里奥尔语时 代》,载《美 国 早 期 英 语 史 研 究》,纽 约,世 界 出 版 公 司,

1953年英文版,第398页。

的一个小段:

犎犲狋狅狅犽狆犪犻狀狊狋狅狊狆犲犪犽犳犻狉狊狋,狊犪狔犻狀犵,犻狀犪狉犲犪狊狊狌狉犻狀犵狋狅狀犲,

犪狀犱犻狀狋犺犲犾犪狀犵狌犪犵犲犺犲犺犪犱犾犪狊狋犺犲犪狉犱犺犲狉狌狊犲:“犗狑犐犽犻狀狊犲狉狏犲狔狅狌,犕犪犱犪犿犲?”“犐狏犢狅狌狆犾犻狕,狋狅犿犪犵狌犲犱犪犱犫犻犾犾犮犺犪狀犵犲,犕犻犮犺犲.”①

(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先说,用肯定的语调,用那种他最近听

她用过的语言说:“夫人,我能帮您做些什么?”“米歇尔,您愿意的话,去帮爸爸兑币。”)

在新奥尔良,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主导地位到了20世纪才最后

确定下来。看来,要同化或排斥一种语言确非易事矣。从新奥尔良到路易斯安那,在整个法裔居住区,这里虽然是较早

接受美国语言文化融合的地方,法裔移民的后代虽然也融入了主流

社会,但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总会有些根植于民族深处的语言文化

传统是熔不掉的;法国语言文化的痕迹永远刻在美国英语之中,为丰

富和发展美国的语言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四节 从 Hispano看西裔移民的语言融合

翻开英语词典,人们会在 Hispano这个词前驻目细阅。较小的

词典一般只给出其释义,而大的词典则往往详细介绍它的来源和历

史文化背景。我国最近出 版 的《大 英 汉 词 典》给 它 下 的 定 义 是:(1)(美国西南部)西班牙人;(2)美国讲西班牙语的白人。由其派生出来

的词有 Hispanic(西班牙的)、Hispanicize(使西班牙化;使具有西 班

牙特点或西班牙口音)、Hispanidad(西 班 牙 文 明 第 一 主 义)、Hispanism(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统一运动;对西班牙文化的自豪感;西班

牙语)。②事实上,Hispano是从 Hispania衍生出来的,后者指“(1)伊

55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威廉·里德:《路易斯安那法语》,巴顿图书公司,1935年英文版,第197页。

李华驹:《大英汉词典》,第748—749页。

比利亚半岛;(2)西班牙的诗名”。①所谓伊比利亚半岛指的是西班牙

和葡萄牙二 国 所 在 的 欧 洲 西 南 部 半 岛。在 美 国 英 语 中,一 般 不 用

SpanishAmerican(西裔 美 国 人),多 以 Hispano称 呼。这 在 美 国 外

裔人中是十分少有的。这一小小的语言差异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历史

文化的内涵,当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西裔人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

比例和西裔殖民者最早到达美洲的历史作用。为此,特就这两个重

要方面从历史和人口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探析。研究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的史学家戈马拉说:“没有拓殖就不

存在有效的征服,如果土地未被征服,就总也改变不了人的信仰。因

此,征服者的格言就是去拓 殖。”②这 些 话 的 背 后 隐 含 着 戈 马 拉 的 庇

护人、最伟大的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的哲学,正是这种哲学渗透

了16世纪西班牙的海外冒险事业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西班牙美

洲终于成为它后来的模样。③对 西 班 牙 殖 民 者 来 说,征 服 可 以 拓 殖,但也可以是袭击与掠夺,然后继续前进。就第一个含义而言,征服的

首要任务是对土地的占领和开拓,按第二个含义,征服是以很不固定

的方式带来权力与财富———指拥有可携带的物品,如黄金、掠夺物和

牲畜以及对臣民的统治权,但 不 是 对 土 地 的 所 有 权。④在 当 时,流 动

即冒险,它在军事社会里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在其同胞心目中改善自

己地位的机会。在推动冒险的各种因素中,王室的许可和支持理所

当然地成为了对所有的从事新土地的探险、征服和拓殖者一种衡量

的标准。⑤

1491年,热那亚空想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君王费

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对他的航海探险计划给予庇护与支持。他带领船

651 美 国 英 语 史

菲利普·巴布柯克·戈夫:《韦 氏 第 三 版 新 国 际 词 典》(非 节 略 版),1961年 英 文

版,参见 Hispano条目。

弗朗西斯科·德·戈马拉:《西 印 度 群 岛 通 史》,马 德 里,1852年 英 文 版,第181页。

莱斯利·贝瑟尔:《剑 桥 拉 丁 美 洲 史》,经 济 管 理 出 版 社,1995年 版,中 译 本,第

145页。

巴尔塔萨·德·卡兰萨:《对 新 西 班 牙 事 物 的 综 述》,墨 西 哥,1970年 英 文 版,第

18页。

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153页。

队于1493年8月3日从安卢西亚的帕洛斯港启航。当来到中美洲

的一些群岛时,他以为他们到达了东方的印度,并见到了“印度人”。后来为了不被混淆,也为了纪念这位有功的航海家,人们把他到达的

这些岛屿称之为“西 印 度 群 岛”,把 他 所 见 到 的 人 称 为“印 第 安 人”。哥伦布虽然没有如愿到达印度,但他为殖民者开拓和征服美洲开辟

了航线。到16世纪上半期,西班牙人的足迹遍及南卡罗来纳到加利福尼

亚一线,并在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海湾(现佛罗里达、佐治亚、亚拉巴

马、得克萨斯地 区)建 立 了 殖 民 点。1513年4月2日,西 班 牙 人 庞

塞·德·莱昂巡航了佛罗里达半岛沿岸。1512—1524年,弗朗西斯

特·德·戈马拉率 探 险 船 沿 大 西 洋 沿 岸 从 佛 罗 里 达 到 达 南 卡 罗 来

纳。1524年1月7日,格洛瓦尼·德·贝拉萨诺率探险队从马德里

出发到北美探险,先后抵达卡罗来纳沿岸、纽约港和纳拉甘西特湾。同年在西班牙服役的葡萄牙人埃斯特范·戈麦斯从新斯科舍到佛罗

里达探险。1526年夏,卢卡斯·巴斯克斯·德·艾利翁率六百余人

从西班牙出发到南卡罗来纳沿岸探险,并进入弗吉尼亚詹姆斯河一

带。1528年4月,潘菲洛·德·纳瓦埃斯率探险队到西佛罗里达普

湾附近探险,并到达佐治亚一带。①尤其要介绍的是,1539年5月埃

尔南多·德·索托从国王那里获得位于佛罗里达的一块封地后便带

领6000人在佛罗里达登陆,到达佐治亚沿岸、亚拉巴马、阿肯色和俄

克拉何马一带,1541年5月到达密西西比河,发现了“众河之父”。②

1540—1542年间,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率部进入

科罗纳多河流域,他们越过大平原,到达堪萨斯东部密苏里河附近,进入 内 布 拉 斯 加、俄 克 拉 何 马、得 克 萨 斯、新 墨 西 哥、亚 利 桑 那 一

带。③1565年9月,西班 牙 人 在 佛 罗 里 达 的 圣 奥 古 斯 丁 建 立 了 一 座

要塞。到17世纪初,西班牙在北美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包括佛

罗里达、得克萨斯、新 墨 西 哥、亚 利 桑 那 和 加 利 福 尼 亚 等 广 大 地 区,

75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戈尔·卡拉恩:《美国大事编年百科全书》,纽约,1987年英文版,第2—10页。

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第7页。

蔚蓝天:《美国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2页。

1609年建立了圣菲城。①

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美洲移民已有10万人左右,②其中在

北美(今美国境内)约一千人。③在新大陆拥有 这 么 多 西 裔 人 的 主 要

原因是受到“那边能过上好日子”的鼓动,以致许多百姓在无官方移

民许可证的情况下大批迁移。胡安·德·罗夫莱斯于1592年给他

的巴利亚多德兄弟的信中写道:“不要犹豫,上帝会帮助我们的。这

片土地和我们一样好,因为上帝在这儿赐给我们的比在那边多得多,我们将过上好日 子。”④在 最 初 的 年 代,绝 大 多 数 的 移 民 是 男 性。后

来,西班牙王室为鼓励定居,坚持要求所有征服者与委托监护人必须

结婚,这就产生了日益增多的女性移民,到16世纪60年代,妇女在

移民总数中上升到28%。⑤但也有些征服者根本不结婚,有的干脆娶

印第安妇女。⑥

比西班牙人晚到北美的英裔殖民者从1607年到1733年在大西

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独立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美利坚合

众国,根据1783年巴黎和约,美国从其原宗主国英国手中取得了阿

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间、北临英属加拿大边界、南接西属佛罗

里达的大片领土。连同原来13个殖民地,面积共达892,135平方英

里。与原来的面积相比,增加了近一倍。⑦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实

力的增加,在1803—1867年这60多年间,美国开始在北美的领土扩

张。1803年购买了法国管辖的路易斯安那地区,面积达827,987平

方英里,拥有现今美国13个州(包括4个州的部分地区),使其领土

又多了一倍多。接下来要解决的对手就是在北美占据大片土地的西

班牙了。为此,美国费尽了心机。从1810年起,美国政府采取诱迫

851 美 国 英 语 史

杰拉尔德·贝尔:《美国历史概述》,纽约,1981年英文版,第32页。

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193—194页。

奥斯卡·汉德林:《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950页。

詹姆斯·洛克哈特与恩 里 克·奥 特:《早 期 美 洲 的 人 民 与 信 件》,剑 桥 大 学 出 版

社,1989年英文版,第78页。

卡瓦纳:《美洲殖民地文献史》,纽约,1933年英文版,第253页。

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193—194页。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202页。

的办法,以枪炮和金钱开道,开始掠取西属北美殖民地。到1819年,它以500万美元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了72,107平方英里的土

地。1853年12月30日又迫使墨西哥当局以10,000万美元的代价

转让今亚利桑那南端希拉河流域的29,670平方英里的土地。1816年6月15日,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和一块美金又取得了286,541平方

英里的俄勒冈地区的大片土地。①至此,美国基本确定了它在北美大

陆的绝对所有权和统治权,西班牙在北美的大片属地和势力消失殆

尽。列宁对此评议道:“美国人民先战胜了英国人,然后从法国人和

西班牙人手中解放了自己国土(一部分是赎回的)。”②综述西班牙在

北美殖民的失败,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在北美所占领的地域太大,而

移居这些地区的人数却又过少。在政府管理和人口上均处于劣势,与英裔人建立的美国相差悬殊。

西班牙在北美长达200年的殖民活动中,与印第安人接触的时

间最早,其间的恩怨也最深,为美国征服土著印第安人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与教训。在征服和殖民过程中,西班牙语与印第安语在语言文

化上相互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殖民地统治时期,对土著印第安

人的同化,其效果是有限的。广大的土著居民拒绝接受西班牙人输

入的习俗。“连 续 性 与 变 化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是 传 统 比 同 化 占 了 上

风。”③当印第安人借用外国语 言 文 化 的 成 分 时,他 们 一 般 仅 仅 将 其

加入自己的语言文化中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居住的时间长,且人

口又占绝对优势。在北美印第安人中,最早与西班牙人打交道并受

其影响 的 是 西 南 地 区 的 土 著 部 落 如 Yaqui(雅 基),Keresan(克 雷

森),Taos(陶斯),Tewa(特瓦),Zuni(祖尼)和 Nopi(诺皮)等,从16世纪初叶他们就开始以不同方式与西班牙人建立了联系,词语借用

成了两个民族相互交往与融合的惟一象征。历史语言学家谢普曼对

这一时期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借用做了专门的研究与分析,指出早

95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雷·艾伦·比林顿:《西进扩张:美国边疆史》,纽约,1960年英文版,第187—196页。

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73年版,第49页。

巴伦恩·波尔顿:《北美西班牙殖民地》,新墨西哥,1965年英文版,第46页。

期所借用的词大多是与生活有关的 物 品 名 称。①早 期 与 他 们 的 交 往

是友好而和平的,同时也是十分短暂的。没过多久,以科罗拉多为代

表的殖民者用武力征讨印第安人的地盘,从而加剧了土著族与外族

的敌对冲突,他们的交往锐减。但在被征服的部落中,我们可以看到

许多通过强制手段而促成的同化因素,具体表现在宗教、社会结构与

物质生活方面的 影 响,而 借 用 的 词 语 正 反 映 出 这 些 不 明 显 的 变 化。据特拉格、斯宾塞和多泽尔等学者的考证,当时印第安人部落从西班

牙语借用的词语不到5%。②

雪普曼在大量考察和研究之后,把早期印第安语从西班牙借入

的词分为五类:宗教术语、军事与政府术语、西班牙人介绍而来的动

植物名称、物质文化名词以及大量单位名称。雅基语dios(上帝)和

animam(灵魂)是 从 西 班 牙 Dios和anima借 入 而 来 的。克 雷 森 语

kahon(棺材)来于西 班 牙 语cajon(箱 子)。陶 斯 语 kumalina(教 母)出自西班牙 语。特 瓦 语santuh(圣 徒)源 于 西 班 牙 语santo。此 外,还有祖尼语santu(玩具,西班牙 语 为santo)、诺 皮 语pavoya(授 粉,西班牙语为 polvarear)。在 整 个 西 南 地 区,有 一 个 西 班 牙 语caball(骑手)在各个印第安部落里通用。这一切都说明了西班牙语在美国

西南地区印第安人中间的影响力以及在近三百年间所起的作用。③

以英裔人为主体的北美,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革命胜利建立美

利坚合众国再到西进运动领土扩张和占领西班牙领土这漫长的时期

里,英语与西班 牙 语 交 往 与 融 合 始 终 没 有 中 止 过。门 肯 在《美 国 语

言》中对此做了考证,指出:“实际上,美国英语从西班牙语借用的词

语远比任何其他语种多。”④据 查 尔 顿·莱 德 推 算,早 期 从 荷 兰 语 借

入到美国英语的不到三十词,从法语借入的六十余个,从西班牙语借

用的词则翻了好多倍,达数 百 之 多,也 有 人 说 上 千 个 词 语。⑤哈 罗 德

061 美 国 英 语 史

杰利·克莱多克:《新世界的西班牙语》,剑桥大学出版社,1985年英文版,第204页。

杰利·菲格逊和雪利·赫思:《美国的语言》,剑桥,1981年英文版,第203页。

查尔斯·比林顿:《新世界的西班牙语》,第302—302页。

门肯:《美国语言》,1977年英文版,第191页。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17页。

·奔特尼博士在其《美国英语中西班牙词语词典》中总计列出400个

借用词。①拉尔夫·宋维格在研究美国西南部语言借用时,列出近千

个借用词。②绥尔华·克拉平在其《美国特有词 词 典》中 也 列 举 出 从

西班牙借用而来的156个词语。③在南部、西南部以及纽约的固定区

域,这里西裔移民云集(包括西裔墨西哥人),西班牙语言文化盛行,他们在英语中说用的词语谁也统计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西班牙大量词汇渗入美国英语的语言融合现象,可能有多种原

因。英国人早就开始与欧洲大陆人有文化交流和贸易关系,在此过

程中,英语已开始借用欧洲大陆各种语言中的词汇,其中包括西班牙

词汇。这样在移民北美后,这些借用词依然在北美殖民地通用。这

种融合现象虽然发生在美国英语形成之前,但对从英语中分离出来

的美语仍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西班牙词语虽然很可

能先被英国人借用,后来才出现在新大陆的英语中,结果倒是美国人

比英国人更熟悉这些词语,barbecue(户外烧烤),coyote(郊狼)等便

是这种情况。西班牙词汇渗 入 美 国 英 语 更 为 重 要 的 原 因,从 语 言 角 度 来 说,

“在一些情况下,它们是因为英语中找不到对某些事物的恰当的表达

法,而西班牙语正好有,于是便出现了语言借用的现象。在更多的时

候,西班牙语因其地方色彩浓厚、语言内涵丰富、表现力强和富有幽

默感常被美国英语批量地借用。”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美国

人开始不断与西南方的讲西班牙语邻国打交道,当然,正如前面所说

的,这种交往绝不是友善的举动。19世纪20年代起 向 墨 西 哥 得 克

萨斯地区大量移民,后来又策划该地区的美国移民叛乱,宣布脱离墨

西哥而独立。1846年美国又向墨西哥宣战,结果迫使墨西哥割让出

大片领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两种语言间开始有了频繁接触,西班

16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哈罗德·奔特尼:《美 国 英 语 中 西 班 牙 词 语 词 典》,纽 约,1932年 英 文 版,第167页。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42页。

绥尔华·克拉平:《美国特有词词典》,温思特洛图书公司,1972年英文版,前言。

哈罗德·奔特尼:《论美国英语从西班牙 语 的 借 用》,载《美 国 英 语》,1943年2月

英文版。

牙语词汇逐渐变成美国英语中比重最大的外来语词汇。门肯在《美

国语言》中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从西班牙直接借用词汇是

于1800—1850年间在得克萨斯独立、美墨战争和加利福尼亚淘金热

等重大历史变 化 中 形 成 的。此 后 又 有 更 多 的 词 语 进 入 美 国 英 语 之

中。①在这里,他选出了40个有代表性的借用词,并标出了借用的具

体年代。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在其名作《美国英语》中选出例词,并把它们归为以下十大类:

1.动植物的名称:alfalfa(苜蓿),marijuana(大麻),mesquite(牧

豆树),yucca(丝 兰 花 ),armadillo(犰 狳),bronco(野 马),

barracuda(鲐),bonito(鲣),pompano(鲳鲐),chigger/jigger(恙螨),cockroach(蟑 螂),coyote(郊 狼),mustang(野 马),

palomino(银鬃马),pinto(杂色马),vinegarroon(巨鞭蝎);

2.生活范畴:buckaroo(牛仔),chaparral(荆 棘 丛),cinch(缚 马

鞍的肚带),corral(捕兽围栏),hacienda(种植园;庄园),lariat(捕捉马等用的麻制套索),lasso(套索),peon(劳工),quirt(马鞭),rancho(大牧场),rodeo(圈地),stampede(畜群的惊

跑),wrangle(争吵);

3.食品饮料:chileconcarne(墨西哥辣牛肉末),enchilada(玉米

卷饼),frijole(豆),jerk(肉 干),mescal(龙 舌 兰 酒),tamale(玉米卷),tequila(玉米粉蒸肉),tortilla(特奎拉酒);

4.建筑物:adobe(砖 坯;土 墙),cafeteria(自 助 餐 馆),patio(院

子),plaza(广场),pueblo(印第安人村庄);

5.服装:chaps(皮 护 腿 套 裤),poncho(披 风),serape(毛 毯),

sombrero(阔边帽);

6.矿产:bonanza(使人发财的东西),placer(砂矿);

7.法律与 刑 事:calaboose(监 狱),hoosegow(监 狱),incommunicado(单独监禁);

8.地理 名 称:arroyo(旱 谷),barranca(峡 谷),canyon(峡 谷),

key(低岛;礁),mesa(平顶山),sierra(锯齿山);

26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门肯:《美国语言》,第191页。

9.种 族 与 民 族:conch(海 螺),coon(浣 熊),creole(克 里 奥 尔

人),dago(拉丁人),mulatto(穆拉托人),octoroon(有八分之

一黑人血 统 的 黑 白 混 血 儿),pickaninny(黑 人 小 孩),quadroon(有四分之一红色人种血统的混血儿);

10.混合类:coquina(贝 壳 灰 岩),fiesta(节 日),filibuster(以 冗

长的演说等阻挠议事的议员),loco(发疯的),marina(小船

坞),mosey(闲 逛),pronto(立 即),rumba(伦 巴 舞),savvy(理解),stevedore(搬运工人),temblor(地震),tornado(龙

卷风),vamoose(匆匆离开)。①

派尔斯和阿尔杰合著的《英语的起源与发展》也列举了不少西班

牙借用词,如 adobe(砖坯;土墙),bonanza(使人发财的东西),bronco(野马),buckaroo(牛 仔),calaboose(监 狱),canyon(峡 谷),chaparral(荆棘丛),cinch(缚马鞍的肚带),frijole(豆),hacienda(种植园;庄园),hoosegow(监 狱),lariat(捕 捉 马 等 用 的 麻 制 套 索),mesa(平

顶山),mustang(野马),poncho(披巾),pueblo(印第安人村庄),rancho(大牧场),rodeo(圈地),sierra(锯齿山),siesta(午睡),stampede(畜群的惊跑),stevedore(搬运工人),vamoose(匆匆离开)。②从以上

例证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被借用到早期美国英语中的西班牙词汇颇

能反映邻近墨西哥的美国西南边疆地区早期的地理状况、生活条件、(亚)热带特有的动植物,以家庭牧业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历史文化背

景。在美国英语里,有 一 个 最 多 见 的 后 缀,即eria便 是 从 西 班 牙 语

中借用过来的。它最早是从西班牙语cafeteria(自助餐馆)一词衍生

过来的。1862年一部古巴西班牙 词 典 就 已 收 录,到1918年 美 国 才

编入它的词典。实际上,它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就已在加利福尼亚

和芝加哥流行了。如今,当你在西班牙裔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漫步10分钟,你就能看到四处张贴(或悬挂)的以eria后缀构成的许多带自

助商业性质的店名。如carniceria,ferreteria,planchaderia,tintore

36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41—42页。

派尔斯与 阿尔杰:《英语的起源与发展》,兰登书屋,1982年英文版,第306页。

ria,carpinteria,abarroteria,drogeria,loncheria等。据 古 巴 和 墨

西哥19世纪中叶所收录的用法表明,长期以来在这些国家就有人用

它来表示供应一般酒水和便饭的小餐馆,西裔移民带入加利福尼亚

地区时它的含义有所变化,多指酒馆了。到19世纪末才开始变为自

助的酒吧和饭馆。具体何时把店员辞掉的则无从考证了。据艾尔伯

特·马克华德特分析,后缀与teria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源于西班牙

语,但他认为它们是指cafe(出售含酒精的饮料、有娱乐节目助兴的

小酒店或酒吧)。①这种店馆当时就带 有 自 助 的 性 质,顾 客 需 要 享 用

自己去取。随后人们把它的含义与用途扩展开来,如groceteria(自

助杂货店),snacketeria(自助快餐店),hardwareateria(自助五金店)等。由此产生的新词 多 达 上 百 个,也 有 人 说 只 有40个,②总 之 它 是

社会发展的产物。瑞士语言学家亨利·华尔德博士对此予以较高的

评价,他说:由这些后缀构成的新词丰富了美国的语言文化,扩展了它

们的社会内涵。美国人兴起的如此繁多的自助店馆既节省了时

间与精力,又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幽默和对生活的态度,为旧大

陆注入了新鲜活力。③

在美国,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人在总人口中占很大的比例,他们主

要居住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如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当中有西裔人也有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裔人(即奇卡诺人)、古巴人

和波多黎各人。早期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的西裔人除会

讲西班牙语外,几乎不会讲英语。在新墨西哥,奇卡诺人主要用的仍

是西班牙语,会英语的人很 少。④美 国 政 府 为 此 采 取 过 许 多 措 施,但

效果不佳,在无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同意在这些地区采用双

语制,英语和西班牙语共用。这样就出现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使用

461 美 国 英 语 史

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46页。

哈罗德·奔特尼:《美国英语中西班牙词语词典》。

亨利·华尔德:《美国的语 言 与 文 明 一 瞥》,伯 恩 出 版 公 司,1945年 英 文 版,第98页。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203页。

英语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 的 多 元 社 会。①语 言 学 博 士 杰 利

·克雷德克对此作了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美国讲西班牙语的言语

社团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人和他们的直系后裔,其

二为讲西班牙语的中美洲地区的移民及其后代(包括奇卡诺人、古巴

人和波多黎各人等)。②所有这些人在讲英语时都带有若干方面的共

同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们是西班牙语的语言习惯不

同程序的转移。”③

美国著名文化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在其《跨文化的语言学》一

书中,提出了系统地进行语言对比分析的方法。他提供的示范性的

对比分析实例,绝大部分都涉及英语和西班牙语。从中我们了解到

奇卡诺人、波多黎各人的英语变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反映西班牙

语的语言文化习惯。④例如,英语和西 班 牙 语 中 都 有/sp/,/sk/,/st/这样的辅音边缀,它们在英语中常常出现在词首,而在西班牙语中其

前必有一个元 音,如espia,escuela,estudiente。正 因 如 此,母 语 是

西班牙语的人往往发不准英语中词首的辅音连缀。美国不少学者研究过奇卡诺人和波多黎各人的英语变体。它带

有很浓厚的方言色彩,口语化程度很高,是英语在西班牙语群体中所

产生的混合语,其主体是西班牙语,辅之许多英语的成分(主要是词

汇)。郑立信等先生在《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一书中综合分析了美

国学者如华德豪夫、彭菲尔德、奥森古、化克、加雪尔、艾伦等撰写的

有关这种语言变 体 的 著 作,并 就 其 典 型 的 特 征 做 了 归 纳,现 引 证 如

下,供分析之用:

1.语音系统的特征

(1)元音的替 换,如 将hit,his,this这 类 单 词 中 的 元 音/i/发 成

/i:/。因此hit就被发成heat;his听上去就像he's;this听

上去就像these。

56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吐利·帕雷德斯:《西班牙语居住区的语 言 政 策》,载《美 国 语 言》,1953年9月 英

文版。

杰利·克雷德克:《新世界的西班牙语》,第199页。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32页。

罗伯特·拉多:《跨文化的语言学》,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57年英文版。

(2)辅音的替换,如将hangs/h?? z/发成了hands/h?ndz/。(3)重音的移位,例如:

奇卡诺人英语:weekend →  标准美国英语:weekend奇卡诺人英语:situp → 标准美国英语:situp

(4)用升调强调句子里的某些单词,例如:

Arethereanyrulesforafairfight?

(5)陈述句的句末经常采用升调,例如:

Iwanttobeawake.(6)句子升降曲线的开头部分经常采用高音调,例如:

AllsportsIplay.(7)升降调出现在句子升降曲线的末尾,形成惯常的奇卡诺“口

音”,例如:

Tomethatsoundsgood.(8)不强调内涵意义或情感意义的陈述句的升降曲线在句末没

有音调变化,听上去很像标准美国英语中没有讲完的句子,例如:

Ineverbotheredtoexplainthathewasn't.2.词汇的特征

许多单词都明显受到西班牙语构词方式影响,被“西班牙语

化”(hispanicized)。以下是一些比较具体代表性的例子:

beer—birra         carpet—carpetafactory—factoria furnish—furnirfurniture—furintura gang—gangagrocery—groceria lunch—loncheroof—rufo song—songavacuum—vacunear watch—guachearwatchman—guachiman

3.语法结构的特征

(1)西班牙的介词en兼有与英语的介词in和on相同的用法,因此很多奇卡诺人都使用on来取代in,例如:

inthosetrees—onthosetrees

661 美 国 英 语 史

intheforest—ontheforest(2)西 班 牙 语 中 Si,no? 这 种 习 惯 用 法,因 此 当 奇 卡 诺 人 说

Yeah,no?的 时 候,他 们 表 达 的 意 思 实 际 上 是 Thisistrue,isn'tit?

就语法结构而言,西班牙语对奇卡诺人和波多黎各人的 英

语变体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例如将形容词置 于

被修的名词 的 后 面,在 某 些 动 词 后 面 加 上 多 余 的 介 词(如

Petermarriedwithher)等,在此不再赘述。

4.语码混合

这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会话中,例如:

Novanabrignitupinthemeeting.(=Theyarenotgoingtobringitupinthemeeting.)

TodosIosMexicanoswereriledup.(=AlltheMexicanswereriledup.)①

761第五章 早期西欧移民在新大陆的语言融合

①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33—136页。

第六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第一节 黑人移居美国历史概述

据官方统计,美国的黑人已有两千六百余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

12%之多。①他们大多是被殖民 主 义 者 从 非 洲 强 行 贩 卖 到 美 国 的 黑

奴的后裔。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拥有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移民,

但惟有非洲黑人是带着锁链而来的,史学家们常常冠之为“非自愿移

民”。美国著名思想家纳尔逊·布莱克指出:“移民时期,移居美洲

的民族,以英国人最多,其次就是来自非洲的黑人。”②在他们当中,除了有少数的契约奴之外,绝大多数是失去了人身自由的奴隶,他们

无根可寻,也说不清自己来自非洲的哪一个地方,与自己的家乡和家

族失去了一切联系。他们没有姓,也没有家庭,有家庭的也都被人口

贩子粗暴地拆散了。他们只是主人的财产和工具,过着苦难的生活,有着诉说不尽的血泪史。马克思对这种灭绝人性的殖民活动深恶痛

绝,抨击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奴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

心和良心”。③他们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

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④我 国 学 者 在 这 方 面 研 究 甚 多,普

遍认为:“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贩卖和奴役构成了

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⑤

罗杰·波特金:《美国黑人:过去与现 在》,詹 姆 斯·米 尔 公 司,1971年 英 文 版,第

496页。

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第2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中译本,第220页。

同上,第827页。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68页。

据史料记载,早在1526年,已有西班牙人带着黑奴到达南卡罗来

纳。但多数史学家认为,1619年8月一艘荷兰船在英国海军护航下开

到了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顿,留下20名黑仆,成为英属北美殖民地贩卖

黑奴的开端。①到独立战争爆发时,北美殖民地的黑人奴隶约五十万,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几乎全部集中在梅森—狄克森一线以南。根据

1790年美国全国人口调查公布的结果,白人有3,172,444人,自由黑人

为59,557人,黑人奴隶697,624人。全国总人口为3,929,625人,其

中黑人占总人数的18%。按各殖民地黑人奴隶来统计,10,000人以上

的是弗吉尼亚292,627人,南卡罗来纳107,094人,马里兰103,036人,北卡罗来纳100,783人,佐治亚29,264人,纽约21,193人,肯塔基12,

430人,新 泽 西11,423人。黑 人 在 南 卡 罗 来 纳 占 61%,弗 吉 尼 亚

41%,马里兰31%,北卡罗来纳35%。②

美国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起与欧洲棉纺工业发展相关,然而它的发

展则使种植园奴隶制得以复兴与加强,蓄奴州由1820年时的12个增

加到了内战前的15个。黑人奴隶制在北美的发展,直接起因于新世

界急需大批劳动力,而当地的印第安人和白人契约奴都不可能提供大

量雇佣劳动力。美国历史学家福克纳认为:殖民地需要劳动力,之所以采用黑人劳动,是因为黑人既廉

价又能干。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种植园主亲自体验得来的

一个实际结论。③

艾里克·威廉斯对此也很有见地,他在著作中写道:说白奴实际上就是奴隶,其实不然。白奴丧失人身自由仅仅

是一段时期,而黑奴却是终身的奴隶。前者的地位不会传给后

代,而后者的子女却要从母为奴。主人从来没有完全控制过白奴

的人身自由,但可控制黑奴的一切……实行黑奴制的决定因素,

96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卡尔·德格勒:《走出过去》,哈珀与洛出版公司,1984年英文版,第30页。另见邓

蜀生:《美国历史与美国人》,第262页;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68页;黄绍湘:《美国通史》,

第15—16页。

奥斯卡·汉德林等:《哈佛美国种族百科全书》,第5—6页。莫里森:《美国历史百

科全书》。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上册),纽约,1987年英文版,第96页。

是黑奴的价格比较低廉。付给一个白人劳工10年的工资就够买

一个黑奴劳动一辈子。①

故而,劳动力的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美国的奴隶制久盛不衰

的根本因素。马克思在论述棉纺业和种植园奴隶制的相互关系时指

出:直接奴隶制是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

花,没有棉花现代化工业就不可设想。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价

值,殖民地产生了世界贸易则是大工业的必备条件。可见,奴隶

制是一个极重要的经济范畴。②

进而说:“英国工业的第二大支柱是美国奴隶种植的棉花。”③黄安

年先生概述道:“棉花王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它直接

推动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复兴,使行将衰退的奴隶制又注上了一剂

强心针,成为南部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并且与北部工业资本

主义势力一争高低。”④

美国的奴隶制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强烈反抗和一切进步人士的谴

责。托马斯·潘恩在1775年著文抨击奴隶制时写道:英国用这种邪恶而非人道的方法每年使近10万人沦为奴

隶。可以断言,其中3万人由于野蛮的待遇,在第一年内便死掉

了,在这种挑拨起来以便俘虏他们的不自然的战争中被杀死的

尚不在内。这么多无辜的血是经营和拥护这种不人道的贩卖的

人们所应该负责的。⑤

美国开国领袖华盛顿多次谴责这种不平等的黑人制度,要求尽

早以合法方式解放黑奴,但他反对废奴者采用强制手段来解放黑人。

071 美 国 英 语 史

艾里克·威 廉 斯:《资 本 主 义 与 奴 隶 制 度》,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1982年 版,第

17—18页。另见《美国国经济史文献》载波年彼特·卡尔姆:《北美游记》摘录,第8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4卷,第145页。

同上,第15卷,第334页。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261页。

丹尼尔·曼尼克斯和马尔谢德风等:《1765—1917年的美国》,三联书店,1957年

版,中译本,第50页;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译本,

1987年版。

认为这种手段“实为压迫,毫无人道可言”。①杰斐逊也极为反对奴隶

制,他把美国的奴隶制的存在看做是一种堕落,对人民的道德和对勤

劳的美德都是有害的。他说:“依附性会导致奴役和腐败,窒息美德

的胚胎并为野 心 家 准 备 了 合 适 的 工 具。”②但 他 打 心 眼 里 认 为 黑 人

“在身心、天赋两个方面均低于白人”。③不论情况如何都不能让黑人

加入这个国家,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解放他们、教育他们;然后,“让他

们定居到就当时环境来说最适宜的那些地方,让他们带着武器、家用

器具和手工艺工具、种籽、成对的有用动物等,把他们送走,宣布他们

成为自由独立的人民,并把他们也置于我们的联盟保护之下,直到他

们强大起来为止。”但是,这些获得自由的奴隶“将被迁徙到不会出现

人类混杂的远处”。④在他看来,白色人种的纯洁性必须加以保持,这

是白人优越论的一种反映。福斯特对美国剥削阶级对黑人的压迫勒

索做了无情的揭露,“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篇章就是记载对黑人的剥

削和压迫的那些部分,”它是美国“民族的一种耻辱”。⑤

英国一家进步报纸撰文发表评论,抨击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认

为奴隶制的美国“好 比 是 一 棵 看 起 来 美 丽 茂 盛 的 花 卉 得 了 烂 根 病。……奴隶制有可能使这个当代的伟大共和国失去其榜样的意义而成

为世界各国引以为戒的教训。”⑥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自称他们的一切制度都是建立在平等基础

之上的,但是还保留着黑人奴隶制”。⑦迫 于 国 内 外 的 压 力 美 国 在 独

立后的第32个年头即1808年1月1日起,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但贩

卖黑人奴隶的走私活动直到内战前夕的1860年才告停止。尽管美

国《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来平等”,但白人统治者不承认黑人是

17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戈登·伍德:《美国革命中的激进主义》,纽约,1992年英文版,第179页。

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第124页。

杰克·格林:《美国革命 的 性 质 和 局 限 性》,纽 约 大 学 出 版 社,1987年 英 文 版,第

242页。

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第124页。

福斯特:《美国历史中的黑人》,三联书 店,1960年 版,中 译 本,第9页。另 见 威 廉·弗里林:《开国元勋与奴隶制》,载《美国历史评论》,1972年英文版,第83页。

卡尔·德格勒:《走出过去》,第181页。

詹姆斯·伯恩斯等:《民治政府》,新泽西,1987年英文版,第3页。

完全的人,把黑奴排斥在“人民”之外,在理论上承认了他们作为财产

而非人的社会地位。进步人士的谴责和黑人的不断反抗并未能改变

美国统治阶级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美国黑人只有通过自己长期不

懈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在文化生活方面,南部地区遇到了很多属于农业社会所共有的

障碍。这就是说,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北部。种植园主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修养的成就感

到自豪,经常声称他们是在这个国家里所能找到的惟一绅士。但是,上层社会只为少数享受特权者保留了这种优势。小农场主顶多是勉

强地上过几天学而且往往一字不识。他们非常粗俗,对村庄以外的

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在上层阶级中文化生活的根基也很浅。在

南部,中上层阶级如此,占人口多数的广大黑人的文化程度则不可言

喻了。这些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无论直接从非洲贩来还是在美国

出生,由于非洲故国的和美国南部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受教育

的机会甚少或根本没有,再加上奴隶主们害怕他们有了文化以后会

起来造反,从而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黑奴几

乎都是些只会劳作而不会识字的盲民。产生这种文化匮乏、思想落

后等社会现象的根源首先在于“奴隶制对于南部思想生活的相对贫

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①奴隶制通过长久保持乡村生活条件而

延缓了城市的发展。城市里的图书馆、学校文艺团体和俱乐部本是

传授知识、交流思 想 的 重 要 场 所,而 南 部 上 层 阶 级 对 此 不 但 漠 不 关

心,反而肆意阻挠。他们对废奴主义的反感趋向于建立一种反对一

切北方思想的思想上的封锁。南方人为他们对男女平等主义、和平

主义、超验论和那些思想骚动年代里的其他种种“主义”具有的免疫

力而感到自豪。其次,奴隶制的存在更直接地窒息了思想自由。在

南部,奴隶制的势力很大,他们既憎恨北方废奴主义者的活动,更害

怕失去在奴隶财产上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在这样一种落后的社会

环境中,广大黑人的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机会几乎全被剥夺了。在美国早期,在黑人占人口多数的南部地区,始终还保存着一些

27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第240页。

非洲语言、文化的残余,一些非洲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还坚强地维

系下来。非洲裔美国人一直喜欢唱歌、演奏乐器和讲述故乡的民间

故事,借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向往。黑人厨工在南方家庭的厨房中享有主导的地位,这样,源于非

洲的某些饮食品味对南部白人生活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作用。某些比

较古老的文化模式对后来的黑人圣歌和爵士音乐产生了影响。在某

些地区,黑人在他们的口语中仍然保留一些非洲词语及其曲折变化。黑人的民族语言文化对美国英语产生了一种不易察觉的影响,主要

反映在美国早期南方英语中词语的借用以及词的曲折变化和习语的

吸收等方面。在黑人聚集的地方,由于白人与黑人、黑人与黑人之间

在长期的交往与生活当中形成了一种介于非洲语言和英语的新的语

言变体,语言学家们把它称之为克里奥尔语或古拉语,它是社会发展

和民族交融的产物,也是美国黑人英语的雏形。

第二节 黑人英语的起源

在美国早期的南部地区,种植园主把从奴隶贩子那里买来的不

同种族的黑奴放到了缺乏共同语言的环境之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防止奴隶统一行动、策划谋反。“因此,奴隶相互之间,抑或与

其主人所能进行的交流,都是从奴隶贩子那儿来,并依据后者语言中

的某种洋泾浜语加以习得的”。①因为大多数黑奴都绝少有机会学习

其主人的日常语言,黑奴之间自然需要一种共同语来充当交际的工

具,于是一种特有的洋泾浜语就应运而生。这对于大多数奴隶而言,这种混合语就成了他们生活的惟一交际手段。在长期的奴隶制社会

生活中,在这种环境里出生的新的一代除了洋泾浜语以外就别无其他

语言可学,这样洋泾浜语就成了他们的第一语言。它在漫长的岁月里

逐渐发展成一门有自己民族特征的克里奥尔语。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指出:“在美国黑人中间,使用最接近克里奥尔语形式的就是儿童。人

37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① 理查德·哈德逊:《社会语言学》,剑 桥 大 学 出 版 社,1980年 英 文 版,第76页。另

参见阿洛德· 佐伊基:《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们普遍认为,美国黑人英语就是从这种克里奥尔语发展而成的。”①

社会语言学家就美国早期黑人的混合语现象通常从社会学的角

度来分析他们的语言变化。一般说来,如果黑人间言语不通,他们就

必须设法建立 用 来 交 际 的 共 同 语 言。要 是 受 到 某 些 社 会 因 素 的 制

约,如缺乏信任、地位悬殊、交际的时间和频度不足等等,使得任何一

方都不能掌握另一方的语言,最终建立的共同语言就往往是洋泾浜

语。在美国早期南部社会黑白种族不平等、社会地位悬殊的情况下,地位高的白人英语往往会提供洋泾浜语的大部分词汇和基本简化了

的句型,而地位低下的黑人方言则在语音、语义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民

族特征。②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克里奥尔语研究专家威廉·斯特瓦特

把前者白人英语称为“高层语”,而把后者黑人混合语叫做“低层语”。他拟设了一种连续体,把高层语和低层语,经由一连串中层语联系起

来。这种居于高层语和低层语之间的媒介语是想通过更接近于高层

语,从而去改进其语言的使用者所能通行的惟一途径。斯特瓦特认

为,克里奥尔语连续体存在着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在并存于有关

社区的变体中间,与人们在由方言构成的某一社区之中预料的情况

相比,存在着更为深刻的差异。这是因为高层语和低层语二者都由

不同集团在内部使用,它们事实上不是首先通过正常的扩散过程分

开从而导致了言语的差异,而是借助洋泾浜化的过程实现的,它自动

导致了黑人洋泾浜语和白人主导语言之间的剧烈分歧。其二,只有

一根变体链将低层语和高层语联系起来,同时只允许说话人有一条

语言学维度。③但也有不少语言学者对斯特瓦特的理论提出异议,认

为早期美国黑人混合语既不是高层语的变种,也不是低层语的亲属

语,而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为满足人们日常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相

对固定形式的共同语。它并不像斯特瓦特所说的那么复杂,有那么深

的理论基础,而仅仅是为满足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混居在一起进

471 美 国 英 语 史

迪拉德:《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兰登书屋,1972年英文版,第7页。

石定羽:《洋泾浜语及克里奥尔语研究的历 史 和 现 状》,载《国 外 语 言 学》,1985年

第4期,第1页。

理查德·哈德逊:《社会语言学》,第79—81页。

行日常交际而自发的一种简化的日常生活语言。①

一些语言学家在探析黑人英语的来源时指出,早在英国在西非

进行殖民活动时期,英国殖民者在和当地讲不同语言的部落进行交

往时就开始形成一种介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洋泾浜英语,当地的

土著在那时就已在不同程度上了解或接触到这种黑白民族共用的混

合语,美国早期的黑人混合语就是从那里传入的,或者说至少受到西

非洋泾浜英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美国英语中,研究者们发现尚有

某些西非语言的残迹,主要反映在词汇和句法上;banjo(班卓琴;五

弦琴)、tote(携带;搬运)、okay(好的;行;可以)、jazz(爵士音乐)、jam(自由活泼地即席演奏)和jamsession(爵 士 乐 师 即 席 演 奏 会)等 就

是由西非黑奴带入美国英语的。②这种 因 素 在 美 国 黑 人 英 语 中 则 更

多了,据 说 现 代 黑 人 英 语 中 有 6000 词 源 于 非 洲 语 言 或 与 西 非 有

关。③bad在黑人英语中被拼读为baaad,常用来表示肯定的价值,

有积极的意义,这种用法据说在西非语言中很常见。在美国流行歌

曲中,无论是黑人唱的还是白人唱的都有用否定词来表示肯定的意

思。黑人和白人青年、教会组织者和商务人员常常召开rapsession(座谈会),rap在黑人英语 中 指“严 厉 批 评;斥 责;交 谈;挑 逗;愚 弄”

等意思,现在亦流行于美国白人中间,语言学家认为这都与西非语有

关。④专门研究黑人语言的黑人学者罗 伦 佐·特 勒 对 古 拉 语 与 西 非

语言做了对比研究,认为古拉语的语法特征并不能说成是英语的蜕

化,而是融贯了一些非洲语言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古拉语并非是英

语的完全变体,而是“一门为适应英语环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以西非

57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德尔·休姆斯:《语言的洋泾浜化和克里奥化》,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年英文版,第

63—65页。

查尔斯·菲格逊和雪莉·希思:《美国的语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

104—105页。详见迪拉德:《美国英语透视》,默顿出版公司,1980年英文版,第335—365页。

罗伦佐·特勒:《古拉语中的非洲语言》,序言,伦敦,1949年英文版。另见罗伯特·米克库卢姆等:《英语故事》,BBC出版公司,1986年英文版,第208页。

查尔斯·菲格逊和雪莉·希思:《美国的语言》,第104—105页。详见迪拉德:《美国英

语透视》,第335—365页。

语言为主体构成 的 基 本 语 法 与 句 子 结 构 的 黑 人 语 言”。①在 西 非28种对古拉语的形成有诸多影响的语言中,塞内加尔、尼日尔与刚果等

地的人说的沃洛夫语和加纳大部分、象牙海岸部分地区人讲的阿坎

语尤起作用。由此看来,本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黑奴大多来

自西非,他们在故乡或多或少地了解或接触到英语化洋泾浜语,被贩

到北美后因被拆散分居,在种植园中因劳作和生活的交际需要形成

和发展了美国黑人洋泾浜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代又一代的新

黑人的成长,这种混合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在词汇、读

音和句法上有初步语言特征的克里奥尔语。它是美国黑人英语的起

源。

在美国,不少语言学家专门研究黑人英语,核心放在黑人英语的

起源、发展过程、特征及其与主导英语的相互作用。他们认为黑人英

语无论在其形成时期还是在以后的发展当中,都应该算做是美国英

语许多变体中的一种,是有规则支配的、自成系统的,富有交际的表

达力和灵活性。它是美国奴隶制下的社会产物,与北美陌生的自然

条件、社会制度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描述它的形成过程

和相互关系时,美国语言学家伯林通过多年的研究后总结出这样一

种能全面反映其内在规律的格式:②

African

English

Other

Varieties

African-American

English

→ ↓

Creole

Earlier

English Pidgin

Modern

Standard

Nonstandard

VarietiesofEnglish

Gullah Jamaicanetc.

671 美 国 英 语 史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 方 言 中 的 词 汇 与 方 式》,纽 约,1998年 英

文版,第138页。

罗伦佐·特勒:《古拉语中 的 非 洲 语 言》,序 言,伦 敦。另 见 罗 伯 特·米 克 库 卢 姆

等:《英语故事》,第208页。

77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过后不久,他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特别突出美国黑

人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内外关系,见下图:

Modern

Standard

English

Creole

African

English

JamaicanGullah

Earlier

English Pidgin

Nonstandard

VarietiesofEnglish

includingAfrican-American

English

本人认为上述两个图表还未能全面说明美国黑人语言的起源、发展

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在研究中,应该多考虑其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

变异的关系,而不仅仅以语言来分析语言。较好的结论应是这样的:

Earlier

English →

Pidgin

African

English

Modern

Standard

English

Gullah JamaicanAfrican-American

English

Nonstandard

VarietiesofEnglish

871 美 国 英 语 史

美国黑人英语从早期形成到现在发展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名称,如

NegroPidgin(黑人洋泾浜语)、NegroCreole(黑人克里奥尔语)、Ne

grodialect(黑 人 方 言)、NegroEnglish(黑 人 英 语)、NonStandardNegroEnglish(非 标 准 黑 人 英 语)、BlackEnglishVernacular(黑 人

英语方言)、AfroAmericanEnglish(非 裔 美 国 英 语)、BlackEnglish(黑人英语)等。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语言变体如同黑人的社会地位一

样走过了从歧视到承认的发展历程。至今,“它仍是美国研究最多、最有争议的方言,仍被视为一种非标准或次标准的英语变体。”①

第三节 古拉语探析

黑奴的到来给美国早期的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民族色彩,黑白

两种不同的民族虽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毕竟都居住在

一块土地上,这样就使得他们在长期的不平等社会制度下发生语言

接触与交往,进而产生了以英语为基础的语言融合和变化。语言学

家们把这种最早的语言变体称之为黑人洋泾浜英语,认为它是黑白

民族的差异引起的语言变异,是两个不同民族的混合和不同文化的

交融之产物。纵观美国黑人英语的发展历程,本人认为它在作为社会主导语

言英语的长期影响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从最初的洋泾浜语步

入克里奥尔语再到古拉语最后发展成为本世纪60年代以来的黑人

英语。从其成分来分析,这种语言变体融入了美国英语的一些日常

生活词汇、基本准确的读音和简单的句法结构,以及从非洲带来的某

些本族语的东西,可以说它是语言融合与民族差异的共同体,既有主

导英语的基本特征,又有非洲族语的文化差异,它是在黑奴之间和黑

奴与白人主人在工作接触与生活交往中形成的。随着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黑

奴人口的急剧增加,过去的交际语言形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生活与劳

97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① 约翰·刘易斯:《黑人非标准英语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6年英文版,第

230页。

动的需要,语言本身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黑人特有的古拉语在过去已

有的基础上从口头语逐步发展到有文字特征的新的语体,广泛流传

于黑人之中,在最初时期对美国英语和白人的社会生活也开始产生

一定的影响。

Gullah(古拉语)一词源于非洲安哥拉语 Ngola或西非 Gola族。早期流行于美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种植园,后在黑人获得解放与

自由以后随黑人向北或西部迁徙后逐渐在全国黑人居住区扩散,从

而变成了美国早期最大的少数族裔语言群体。由于不平等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的影响,早期黑奴被剥夺

了接受和掌握文化的机会,他们在白人主人的眼里只是些会说话的

劳动工具,生活境况贫苦,社会地位极其低下。黑奴的后代虽在人数

上有较大发展,但一生下来注定就是奴隶,因此他们的语言只能从父

辈们那儿传下来,即使通过后天的努力学到的也只是些皮毛,故而他

们的早期语言形式均属口头语言,当中有许多不标准欠规范的东西。对于与黑人接触与交往较少的白人来说,黑人讲的话是听不懂也难

以接受的。他们把这些下等人讲的话看做是“破烂的”、“差的”、“孩

子式的”语言,一概予以否定,更谈不上有人研究或探析它对美国语

言文化的贡献之类的事情了。到后期,随着美国社会的进步和黑人

境况有所改善,特别是这种语言变体的影响日益扩大,有少数人开始

对它发生兴趣并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语言

学家拉波夫。他在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中发现,这种黑人方言并没

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英语的退化”,而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建立一

定体系的语言变体,拉波夫把它描述为“主人与黑奴进行交际需要而

产生的英语简化形式”。依靠这种简化了的不土不洋的英语和一些

容易领会的手势,白人主人可以把他的想法自动告诉黑奴,而黑奴们

在接受主人的指令时也领会了他的语言含义。这种被称作babytalk(婴儿学语)的理论在当时流传较大,赢得了许多白人的认同,因为

“它使得在内战后失去政治特权的白人统治阶层深深感到他们仍是

黑人语言上的主人”。①但也有一些学 者 反 对,认 为 古 拉 语 是 从 英 格

08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方言中的词汇与方式》,第137页。

兰、威尔士或苏格兰等地区的方言和地方话在西非和北美殖民过程

中被黑奴借用并简化而来的。它虽是民族交往和语言融合的产物,但过于强调了英国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这是美国民族主义

者所不能接受的。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和内战前,因黑人被贩卖和强行被拆散分居在北美不同的地方,这样殖民主义

活动和奴隶制种植园生活剥夺了他们非洲族语的运用权和民族文化

的继承与发扬的权力;美国英语的扩大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或灭绝

非洲弱小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盗行为。美国黑

人方言则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充满罪恶的社会制度下民族自觉的一种

表象。①持这一观点的人主要是美国黑 人 民 族 主 义 者 和 少 数 进 步 的

白人学者。虽有道理,但在白人统治的美国并没有多大的市场。黑人语言学家罗伦佐·特勒是美国黑人民族主义先驱,他在批

驳黑人语言是早期白人主人为黑奴创造的生活交际工具之论调时,特别强调其民族语言的继承与延伸并非英语同化与融合的结果。特

勒在研究中找出了古拉语中的西非部分,发现有六千多词汇或专有

名称是从西非语言中借入的,绝大多数涉及到个人的名字、非洲动植

物名称和生活习俗等众多方面。当中有些是直接引用的,也有一些

是黑人到北美 后 根 据 交 际 需 要 进 行 加 工 和 改 造 而 成 的,如 banana(香蕉)、cooter(龟)、dafa(肥胖的)、bong(牙齿)、dig(理解)等等。②本

人认为特勒作为黑人民族主义为维护黑人民族自尊、宣扬民族语言

文化,其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过于强调西非语言对美国黑人方言

的作用,忽略了黑人及其方言在美国社会生活所受到的诸多社会因

素的影响。毕竟,黑人方言是在北美大陆上才形成的,并在英语作为

美国社会主导语言的语境中通过语言接触与生活交往产生融合而形

成的语言变体。应该说,它是美国英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依

附英语、融入非洲语言文化成分而形成的语言共同体,“它从美国英

18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弥尔顿·莫里斯:《黑色美国的政治》,哈珀与洛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英文版,第

94—95页。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 国 话———美 国 方 言 中 的 词 汇 与 方 式》,第38页。另 见

罗伦佐·特勒:《古拉方言中的非洲成分》。

语中借入的词汇远远超过非洲的成 分。”①“除 了 人 名 和 部 分 语 音 语

调外,其主体内容是从美国 英 语 而 来 的。”②这 说 明 以 古 拉 语 为 早 期

黑人语言特征的黑人方言确实是美国特殊历史时期不平等社会制度

下的民族交往和语言融合的产物。从种植园克里 奥 尔 语 发 展 而 来 的 古 拉 语 是 美 国 黑 人 英 语 的 雏

形。当黑人获得解放与自由后,大批黑人从南部种植园向外扩散,开

始在全国各地与白人融会在一起,受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日趋

增多,有200年历史的种植园克里奥尔语日益衰退,另一种大众黑人

方言取而 代 之,人 们 称 之 为 黑 人 英 语——— 一 种“带 非 洲 口 音 的 英

语”。③也有一些作家把这种黑人英语 看 做 是 阶 级 方 言,因 为 它 的 使

用对象几乎全是些接受正规教育相对少的贫苦黑人阶层。迪拉德在

其著作中称美国占12%的黑人有80%的人在使用这种方言。④由此

看来,它在美国语言中所占的分量和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

少的。通过黑人语言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看到广大黑人的社会地

位与角色的历史变迁,一个被劫来的非洲民族群体所经历的从早期

奴隶时期到内战解放时期再到民权运动时期最后步入当代民主自由

时期的各个历史 阶 段。这 种 方 言 过 去 长 期 受 人 歧 视,直 到20世 纪

60年代后,马丁·路德·金发起民权运动,提高了黑人的社会地位

以后才开始受到重视。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率先对这个人口

众多的黑人民族语言进行研究,为黑人英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改变

了社会上对它的歧视,马克华德特和迪拉德写道:

1979年6月底特律法庭决定承认黑人英语,这是黑人英语

在法律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作为社会方言,黑人英语直到80年代才被广泛承认。⑤

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贩到美国到1979年其语言得到法律上

的承认,其间经过了长达360年的苦难与斗争。黑人英语的成长如

281 美 国 英 语 史

奥里佛·伊凡斯:《种植园的熔炉》,载《美国传统》,1963年12月。

区恩·汉科克:《封锁制度外的词扩展》,载《黑人语言杂志》,第12期,1973年。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方言中的词汇与方式》,第145页。

迪拉德:《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第9页。

潘绍嶂:《黑人英语中的否定句》,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第17页。

同其民族一样来之不易。

第四节 早期黑人英语的主要特征

据现代语言学著作论述,当一种作为媒介语的洋泾浜成为儿童

一代的本族语(母语)时,它就开始发生克里奥尔语化。这是因为以

此为母语的人在成年后还会大大扩充它的词汇、句法格式和语体,使

之可以为各种目的在各种社会场合中使用,获得正式语言而非洋泾

浜语的一切特征。①以英语为基础从洋 泾 浜 语 和 克 里 奥 尔 语 发 展 而

来的古拉语正是这样一种情形,它是美国黑人英语的早期形式。正

如前面所言,它并不是某一种语言的简化形式,而是所有参与语言的

简化混合体。是美国奴隶制社会特殊环境下的历史产物,虽不规范,但并非杂乱无章,有不少特有的语言特征。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通

过调查,也不认为黑人英语与标准英语的主要差别不是语音。但从

全美范围来看,影响较大的主要在南部诸州和其他地方的黑人居住

区。本人在此将重点描述美国南部种植园古拉语的一些语言特征,以探析美国黑人英语在其雏形阶段的发展过程及其与标准美国英语

在读音、拼写、语法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语言学家们发现黑人英语

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至少有29条特殊规则。②

在语音上,其显著特点是r的省略。“在美国,元音前r音 的 省

略,是下层社会发音的一个倾向,并非黑人英语所特有。”③由于r的

省略,guard—god、fort—fought、sore—saw 这 三 组 词 在 黑 人 中 的 发

音并 无 区 别。他 们 把 married读 作/m?rid/,during读 成 doing,

more成了 mow,star成了stah。类似的情况还有把词中和词末的l音剔除,如把help拼成hep,will成了 wi。更有趣的是,他们把 will的缩写形式ll发成/ah/音,如:Iahbethereinaminute.(标准美语

38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申小龙:《社区文化与语 音 变 异———社 会 语 言 学 纵 横 谈》,吉 林 教 育 出 版 社,1991年版,第85页。

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载《现代外语》,1996年第1期,第47页。

侯维瑞主编:《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297页。

为I'llbethereinaminute.)①

另一个明显特 点 是 辅 音 连 缀 的 简 化 或 删 除 词 末 的 闭 止 音。这

样,黑人把desk读 成 了/des/,askthem 读 作/?sm/,borrowed发作/bru/,passed/p?sd/和past/p?st/被读作/p?s/,mend读 成

men,wasp成了 was,side成了sigh,hood成了hoo,test成了tes,

bed成了be。

第三个明显特征是元音 加 ng的/?/变 成 了ang,如thing成 了

thang,sing成了sang,ring成了rang。goingto的缩写形式变成了

gon,这里的to被 完 全 略 去,词 末 的 鼻 音 被 缩 短,发 成 有 一 些 类 似

gone的形式,如:Hewasgontellhismommathethang.(标准英语

为 Hewasgoingtotellhismommathethings.)

第四个明显特征是标准语中/θ/和//在黑人方言中往往转发其

他音,即词首的//转为/t/,如think发成/tink/,this发成/tis/;词

尾的//转化 为/f/,如 mouth发 成/mauf/,nothing拼 为/nfin/;

词中的th发成/v/,如 mother读作/mv/,other为/v/,brother/brv/。迪拉德认 为,在 黑 人 英 语 中,th在 这 类 词 中 发/f/,是

一种优雅化的发音,而发/t/就不那么优雅了,通常在社会最低层或

最非正式的场合使用。

第五个明显 特 征 是 重 读 模 式 与 标 准 英 语 不 同。例 如,Joesentme,在标准 英 语,me加 上 重 读 就 意 味 着 meespecially或 meandnotsomeoneelse,即强调的是“我”,而不是别人。“在黑人英语中,

作宾语的代词重读却并不包含重读的含义。”②

事实上,黑人方言的语音特点远不止这些,上述列举的只是其中

最明显的而已,但足可以让我们分辨出早期黑人英语在发音上与标

准英语的差距。著名黑人英语专家斯密瑟曼认为,黑人方言使用的

音素与白人英语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两者的差异只是部分音素分布

模式的不同罢了。③

481 美 国 英 语 史

菲力普·德尔:《方言区别与语言发展》,第274页。

迪拉德:《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第310页。

斯密瑟曼:《交谈与证实:黑美洲的语言》,纽约,1977年英文版,第553页。

黑人英语在早期就与白人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出现明显差异。不

少语言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语法是言语固定的部分,变化较小,与语言 的 其 他 因 素 相 比,它 是 被 白 人 英 语 同 化 最 慢 的 部

分。①在美国,尽管有地域差异 和 社 会 阶 层 的 不 同,但 黑 人 却 使 用 某

些共同的语法结构。有人认为这是非洲故乡语言文化在美国黑人民

族的延续,也有人认为它是 南 部 种 植 园 的 语 言 再 生。②我 想,应 该 说

是两者的结合。但与白人英语相比,它显得很不规范,也很繁杂,据

统计,已公认的规则 就 有18种。③ 在 此,本 人 描 述 的 则 是 当 中 最 常

见的一些形式。

1.连系动词be的用法。如:Hetootallforyou.(白人英语 Heistootallforyou.)Theyshoesrightthere.(白 人 英 语

Theirshoesarerightthere.);或在句中无词性或词形变化,如:Hebetired.(白人英语 Heistired.)Theybeslowallthetime.(白人 英 语 Theyareslowallthetime.)Thekidalwaysbemessinupandeverything.(白人英语 Thekidisalwaysmessingeverythingup.);be与do连用表示疑问句

与强调句 中 所 表 示 的 经 常 发 生 的 情 况。例 如:Dotheybeplayingallday?(白 人 英 语 Dotheyplayallday?)Yeah,

theboysdobemessingaroundalot.(白人英语yeah,theboysdomessaroundalot.)著名语言学家拉波夫曾对城市

黑人方言做过深入调查,对be所作的结论为:凡是在标准语

中be可以以缩略形式出现的地方,在黑人英语中这个be均

可略去不用。④事实上,如上所例,黑人在be的用法上早已超

出拉 波 夫 的 有 限 结 论。类 似 的 用 法 还 有 have,do 等 助 动

词,如 Hebeentherebefore.(白 人 英 语 Hehasbeentherebefore.)Idonemyhomeworktoday.(白人英语Ihavedone

58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44页。

伊丽莎白·沃特雷:《美国黑人中的语言》,载《美国语言》,1979年4月英文版。

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第48页。

菲力普·德尔:《方言区别与语言发展》,第168页。

myhomeworktoday.)Ilivedherefor3years.(白人英语Ihavelivedherefor3years.)①

2.ain't广泛用于构成否定句。当谓语不是由行为动词担任时,

ain't几乎是毫无例外地用做否 定 句 式 的 标 志。例 如:Iain'tafraidofnothin.Heain'tgonnagetnomoneyoutofit.此

外,它还 常 与ing一 起 构 成 进 行 时 态,如:Weain'tkiddingandweain'tquitting,weaint'turningback.在美国,双重否

定常常是非正规英语,被指责为不合逻辑的地方,而 在 黑 人

英语中它几乎是一种非用不可的否定句式。

3.双重主语的使用。例如:Mymothersheusedtowashandironandcook.MybrotherfromLubbockhevisittogethiswifeandbaby.Someofthemtheyputtheneedleinthefire.

4.定语从句中的连接代词/副词的省略。例如:Helooklikealittlemanhaveonahatwitharoundcircleonit.(白人英

语 Helookslikealittlemanwhohasahatwitharoundcircle.)Thishereisonefamilyeatanything.(白人英语 Thishereisonefamilywhoeatanything.)

5.词尾s变化的丧失。例如:twodesk(白人英语twodesks),

thedogleg(白人英语thedog'slegs).6.Shesithere.(白人英语 Shesitshere.)将It'sa用 于 引 导

句,代替标准英语中的 There'sa表示“存在”的意思。例如:

It'saboyinmyroomnameJohn.(白人英语There'saboyinmyroomnamedJohn.)It'sfourboyandtwogirlinthefamily.(白人英语 Therearefourboysandtwogirlsinthefamily.)

早期黑人英语在词汇方面与标准英语的差别不是很大,其中大

68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迪拉德:《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第77—85页。查尔斯·菲格

逊和雪莉·希思:《美国的语言》,第101页。加兰·坎农:《英语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87年版,第248—249页。

多数词汇都是从英语借用而来的,但在词形方面略有不同,通常受非

洲族语的 影 响 或 在 种 植 园 中 接 受 不 到 教 育 的 缘 故。例 如:wha=what,dat=that,dose=those,somefin=something,remembah=remember,jus=just,everyfin=everything,dey=they等等。另一

方面,有些词直接来源于非洲族语或略作词形改变,它们多数为生活

用词,如 moco(巫术),goober(落花生),pinto(杂色的斑马),buckra(白人;老板),crib(小 房 子),hammer(美 女),Georgiaham(西 瓜),

hawk(寒风),hip(明白),snag(丑妇),word(好,相等于ok),wild(非

常令人满意的),mainsqueeze(老板;工头),righton(老实说)等。①不

少学者认为:美国英语的许多俚语表达法来源于黑人英语。这种观

点是有道理的,因为黑人词汇来源白人英语,又反过来服务于后者,

岂不是语言融合的产物!

第五节 早期美国英语中的

    黑人传统文化因素

  早期的黑奴后裔继承和发展了父辈们的古拉语,并用这种独特

的方言英语同白人进行交际。通过长期接触与交往,黑人的语言和

文化逐步对 纯 正 的 盎 格 鲁撒 克 逊 白 人 主 流 语 言 与 文 化 产 生 影 响。

在内战前,这种交往是在不平等的奴隶制下进行的,通常限于种植园

里黑奴与白人监工、庄园内女佣与主人、育婴室保姆与婴幼儿之间。

美国废奴主义作家斯陀夫人在她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

中真实地描述了黑奴在种植园中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白人与

黑奴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在种植园里,黑奴们的生活受到主人的严格限制,他们没有娱乐

活动,只能进行宗教集会学唱圣歌、背诵经文,在此同时他们借圣歌

中的词语来诉说 自 己 受 奴 役 的 悲 惨 命 运,表 达 反 抗 的 愿 望 和 要 求。

并且出现了许多双关语,例如在公开的场合里,黑人们谈到:steala

78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① 迪拉德:《美国英语史》,第87页。

waytoJesus,则暗喻着aninvitationtoagatheringofslaves(邀请

参加奴隶 的 集 会);JudgementDay则 暗 示 着thedayoftheslavesuprising(奴隶们举行起义的日子),圣诗中的aGwinetoGlory被黑

奴们用来暗示成功地登上返非洲福地的大船。黑奴们在白人的严密

监视下就是以这种方式交流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渴望自由的愿望。他们把弗吉尼亚州考特兰看做是Jerusalem(耶路撒冷),是因为黑人

牧师勒特·特纳用圣诗做反叛白人的宣传,在1813年黑奴反叛被捕

后在考特兰被处死刑,成为第一个为黑人解放而献身的人。在歌词中使用双关语的现象当时在黑人歌曲中广为流行,而且

这种反抗形式沿袭到今天,如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用ugly(指

非洲相貌)暗示 beautiful,用bad暗示verygood,用 mean暗喻excellent等等。①

黑人对音乐与舞蹈的热爱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受剥削和压迫的

奴隶制社会里,它 们 是 黑 奴 们 诉 说 苦 难 表 达 美 好 期 望 的 主 要 方 式。美国著名学者门肯认为,“黑人方言,正如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那样,似

乎是由歌词作者为黑人歌唱演出所创造的。”②他所指的是黑人歌曲

对传播黑人语言文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美国英语输出了不

少有用的营养。早期黑人音乐与舞蹈主要源于非洲故乡,因而非洲

成分很浓,主要反 映 在 词 曲、音 乐、舞 蹈 等 方 面 的 名 称 与 形 式 上,如

fundy(杰出的)、fierce(好的)、crib(小房子)、chill(寒冷)、blues(布鲁

斯)、jazz(爵士乐)等等,它们不但进入了早期的美国英语中,而且在

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早期黑人英语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对美国英语也有较大影响。

正如本人在前面所言,美国著名学者罗伦佐·特勒在其《古拉方言中

的非洲成分》一书中列举出六千多个来自非洲族语的词汇,③而这些

词汇与其在北美所形成的新词一样,丰富了美国英语。rap在18世

881 美 国 英 语 史

于秀华:《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载《外语学刊》,1994年第3期,第47页。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方言中的词汇与方言》,第209页。另见

门肯:《美国语言》。

罗伯特·米克卢姆等:《英语的故事》,第208页。

纪中期的英语中指“责备”、“反驳”,到19世纪后期时此词常用在词

组中,如totaketherap意为totaketheblame(挨骂;受责备),到内

战后则被黑人用来批评白人,含有要求得到白人的平等权利的意思;后来在白人青少年中当做动词用,意指“交谈”,代替了同义词标准语

conversation。nittygritty是黑人在北美创建 的 词,意 指“长 在 头 发

里很难清洗掉的虱子卵”,后被白人借用,成brasstacks的同义词,即“重要依据”、“要点”。此外,许多英语常用词语在黑人方言中被赋

予了新的含义,如jellyroll原 意 指“果 冻 卷 饼”,黑 人 方 言 中 转 义 为

“情人”、“相好”;cookie原指“小甜饼”,后转义为“招男人喜欢的漂亮

女子”。有趣的 是,黑 人 的 转 义 用 法 又 被 吸 收 到 了 美 国 英 语 中。像

apple(苹果—钱)、blood(血—兄弟)、bread(面包—钱)、babe(婴儿—年轻女子)、cool/hot(好极了)等典型的黑人词汇后来都被看成是标

准英语而得到肯定。①goober一词,早年拼写为gobapea,源于刚果

语 nguba(肾;腰 子),后 进 入 美 国 英 语 用 来 指 “花 生”,佐 治 亚 州

(Georgia)在美国英语中有一个别称,即 Gooberstate,那里 的 人 也

被人们唤作 GooberGrabbers或GooberGrubbers.《美国英语词典》摘录了1834年佐治亚一家地方报纸,上面就有一段黑人讲的话,其

中就出现了goober一词,原文如下:“ButhesoseamIfradeofhe,Iguesshestealmygoober.”(“但是他自以为 我 怕 他,我 想 他 偷 了 我

的花生。”)②门肯在其巨著《美国语言》中 论 述 了 早 期 黑 人 方 言 对 美

国英语的影响。他 认 为 在 奴 隶 制 时 期 这 种 方 言 对 标 准 英 语 影 响 不

大,若有则多限于 南 部 黑 人 集 中 的 各 州,或 南 方 白 人 从 中 借 用 了 一

些,并详细例示出来。但他没有否定黑人的到来给白人的语言文化

带来的影响,尤其强调“新的习俗和语言给美国南部英语产生了不可

置否的作用”。③

在种植园奴隶制时代,黑奴方言中有个词语读来令人十分伤感,

98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柏弗劳姆:《幼儿的语言 与 文 字 的 发 展》,贝 尔 与 豪 威 尔 公 司,1986年 英 文 版,第

81页。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324—325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25页。

即tilldeathordistancedouspart(至死不分离)。这个词语表现出

黑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婚姻的忠实。它作为誓言常常用在黑奴中,

尤其在他们被强行拆散贩卖到异乡(solddowntheriver)时所用的

生死离别之话语。另一个短语threefifthscompromise(五分之三妥

协案)同样说明了黑奴在美国早期的不公正的待遇。按照当时的美

国宪法规定,黑奴被看做是白人的私有财产,没有自由,也没有选举

的权利。为了平衡南北各州的关系和白人统治阶层的利益,建国之

父们只好做出妥协,同意南部蓄奴州把一个黑奴算作一个人的五分

之三,以此在国会中获得更多的席位。这说明当时的南部各州的黑

人总的人口比例较高,但众多的黑人在白人奴隶主的欺压下创造出

最多的财富却过着最苦的日子。①

①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方言中的词汇与方式》,第135页。

②③ 同上,第211页。

美国早期领导人中也有不少人拥有黑奴,如华盛顿、杰斐逊和富

兰克林等。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招聘黑奴的广

告“AlikelyNegrowench,about15yearsold...(has)beeninthecountryaboveayearandtalksEnglish.”之后,他曾研究过早期黑人

英语,并在其《致那些愿意迁移到美国的人之讯息》中写道:

犅狅犮犮犪狉狅狉狉犪[犪犳狅狉犿 狅犳犫狌犮犽狉犪,“犠犺犻狋犲 犕犪狀”]犿犪犽犲犱犲犅犾犪犮犽犕犪狀狑狅狉犽犲犲,犿犪犽犲犱犲犎狅狉狊犲狑狅狉犽犲犲,犿犪犽犲犱犲犗狓狑狅狉犽犲犲,犿犪犽犲犲犫犲狉狔狋犺犻狀犵狑狅狉犽犲犲;狅狀犾狔犱犲犎狅犵.犎犲,犱犲犎狅犵,狀狅狑狅狉犽犲犲;犺犲犲犪狋,犺犲犱狉犻狀犽,犺犲狑犪犾犽犪犫狅狌狋,犺犲犵狅狋狅狊犾犲犲狆狑犺犲狀犺犲狆犾犲犪狊犲,犺犲犾犻犫犫犪犵犲狀狋犾犲犿犪狀.② (犅狅犮犮犪狉狅狉狉犪,即犫狌犮犽狉犪形式,

指“白人”,压迫黑人做工,压迫马匹做工,压迫公牛做工,压迫使

所有的事物都忙碌起来;惟有狗,它,那头狗,不用做工;它又吃

又喝,到处奔跑,想睡觉就睡觉,过着绅士一样的生活。)在富兰克林从事美国革命活动时期,有不少黑人群体从马萨诸

塞涌入佐治亚州。富兰克林对这些黑人做过调查,发现从非洲来美

不久的黑奴只能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而那些出生在种植园的黑奴则

能用较好的种植园克里奥尔语进行交际。上面所引用的这段文字即

是他碰到的一个黑奴讲的古拉语。③

091 美 国 英 语 史

早期的黑人通常把他们自己叫做 Negros或 Blacks,或 委 婉 地

19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作servants(佣人)。美国英语中类似slavelabour和slavedriver来

源于美国本土的种植园。词组toselldowntheriver在当时是一种

贩奴活动,后到1830年前后在美国英语中用来指“利用某人”、“压榨

某人”、“剥削某人”。据史学家考证,在当时把黑奴卖给密西西比河

下游的甘蔗种植园主是对黑奴的最严厉的惩罚,因为这一带的种植

园条件更差,受苦更多。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

险记》中的小黑奴吉姆最害怕被主人卖到那里的蔗园去。他用古拉

语对汤姆说:

犠犲犾犾,狔狅狌狊犲犲,犻狋'狌狕犱犻狊狑犪狔.犗犾犲犕犻狊狊狌狊犱犪狋'狊犕犻狊狊犠犪狋狊狅狀—狊犺犲狆犲犮犽狊狅狀犿犲犪犾犾犱犲狋犻犿犲,犲狀狋狉犲犪狋狊犿犲狆狅狅狋狔狉狅狌犵犺,犫狌狋狊犺犲犪狑犾狌狕狊犪犻犱狊犺犲狑狅狌犾犱狀'狊犲犾犾犿犲犱狅狑狀狋狅犗狉犾犲犪狀狊.犅狌狋犐狀狅狋犻犮犲犱犱犲狔狑狌狕犪狀犻犵犵犲狉狋狉犪犱犲狉狉狅狌狀'犱犲狆犾犪犮犲犮狅狀狊犻犱犪犫犾犲,犾犪狋犲犾狔,

犲狀犐犫犲犵犻狀狋狅犵犻狋狅狀犲犪狊狔.①(喂,你想想看,情况就是如此。老夫

人———那个华森小姐———她总打我,待我十分不好,但她总说她

不会把我卖到奥尔良。但当我察觉到这个地方近来常有奴隶贩

子出现,我就开始深感不安。)美国内战后,在 白 人 和 黑 人 中 间 逐 渐 形 成 了 一 种 被 人 们 唤 作

NiggerEnglish或 Negrodialect的“黑人英语”或“黑人方言”,并被

越来越多的白人所承认。它是古拉语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现代

黑人英语 形 成 时 期 的 早 期 形 式。著 名 诗 人 乔 治 · 莫 瑟 斯 · 霍 顿

(GeorgeMossesHorton),被誉为“北卡罗来 纳 的 有 色 吟 游 诗 人”,他用早期黑人英语作了一首名叫“WeyDownSouf”的诗给丹尼尔·韦伯斯特·戴维斯(DanielWebsterDavis),其中一节如下:

犗,犱犲犫犻狉犱狊犪狉'狊狑犲犲狋犾狔狊犻狀犵犻狀',

'犠犲狔犱狅狑狀犛狅狌犳,

犃狀'犱犲犫犪狀犼犲狉犻狊犪狉犻狀犵犻狀',

'犠犲狔犱狅狑狀犛狅狌犳;

犃狀'犿狔犺犲犪狉狋犻狋犻狊犪狊犻犵犺犻狀',

犠犺犻犾'犱犲犿狅犿犲狀狋狊犪犿犪犳犾狔犻狀'犉狌狉犿狔犺狅犿'犐犪犿犪犮狉狔犻狀',

291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纽约,1923年英文版。

'犠犲狔犱狅狑狀犛狅狌犳.①

戴维斯对这首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把诗中的黑人英语词汇

单列出来,后面注明标准英文,以供更多白人欣赏,例如Fhar(fair,公

平的)、Ho'oped(helped,帮助)、Huccum(howcome,怎么会呢)、Peckin'(imposeup,强加于)、Reggin'(认为)、Shorz(Sureas,肯定)等。

早期黑人英语对美国语言影响同样富有说服力的是黑人的许多

谚语、格言在美国社会中的传诵与引用。例如:Theblackertheberry,thesweeterthejuice.(她既成熟,又逗人喜爱。)Youaren'tgotapottopissinorawindowtothrowitoutof.(你已穷困潦倒。)IfItellyouahenhipsnuff,lookunderitswingandfindawholebox.(我说的 是 真 的,完 全 可 靠。)Younevermissyowatertillyowellrundry.(你不口渴时是想不到水的。)②这 些 富 有 代 表 性 的 短 言 警

句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生活气息浓厚,是黑人智慧的结晶。在美国

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有句著名的谚语,即speaksoftlyandcarryabigstick(轻声说话,拿着一根大棒),它 也 是 来 源 于 西 非 黑 人 英 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传记作者普林格尔1931年在其《西奥 多·罗 斯

福》中叙述了罗斯福总统对这句谚语的最早引用情况。罗斯福在一

次会 上 谈 论 美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时 说:“Speaksoftlyandcarryabigstick,youwillgofar.”③(轻声说话,拿着一根大棒,你就能征战四

方。)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大棒”(bigstick)政 策,它 是 美 国 对 付 弱 小

国家的惯用伎俩,是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根本方略。随着黑人自内战获得解放和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后获得越

来越多的独立和权利以来,黑人的语言文化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所发

挥的作用日益增多,吸引力更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丰富和

发展美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因素。本人深信,在美国文化多元的社会

里,在不断加深的社会交往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黑白两个不同民族

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将继续存在下去。

391第六章 早期美国黑人的语言融合

罗伯特·米克卢姆等:《英语的故事》,第212—213页。

杰克·丹尼尔:《黑人英语中的影响》,伦敦,1973年英文版,第6—7页。

罗伯特·汉德里克森:《美国话———美国方言中的词汇与方式》,第135页。

第七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语言融合综述

  正如美国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一样,美

国英语也是美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具有继承、创新和融合之

特性,是由旧世界和新世界两种伟大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旧

世界而来的各国移民不断向新世界投射丰富、复杂和矛盾的一套习

惯、力量、实践、价值和设想,新世界将这一切加以接受、改造或扬弃,

或熔化到本身的发明之中。”①

众多学者认为,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跟美国的移民有着重要

的关系。费尔南德·莫塞指出,欧洲移民在美国增殖的三个阶段也

正是美国英语从移植到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三个阶段是:1.1607年约翰·史密斯及其同伴们建立詹姆斯顿和1620年 从“五 月

花”船上过来的清教徒建立的普利茅斯港为始,直到独立战争和十三

州联合并制定新的宪法(1787年)为止。这些人到了美国之 后 就 使

英语在那里扎下根。2.以南北战争(1861年)为终点。这个时期的

特点是逐步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发展。新的移民中,除英国人外,

还有爱尔兰人和德国人。3.1860年以后,来得最多的是斯拉夫人、

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意大利人。莫塞在解 释 其 观 点 时 指 出:1790年,

在390万北美人当中有80%的人说英语,这对那些说非英语的移民

具有强烈的融合与同化力,所以英语一直是这个庞大的混合人种的

通用语言。对此,我国著名学者李赋宁先生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自

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美国英语的历史和美国的移民史有密切的关

系,最早的移民来自英国东部诺福克郡和沙福克郡的清教徒。他们

于1620年开始定居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普利茅斯,到1787年,

① 埃瓦茨·鲍特尔·格林:《革命的一代:1763—1790》,麦克米伦公司,1943年英文

版,第86页。

美国人民推选代表起草宪法。当时,除少数非英裔移民和印第安人

外,绝大多数说的 是 英 国 英 语,但 已 经 开 始 具 有 一 些 新 的 特 点 和 成

分。因此把1620—1787年这一段历史算做美国移民史和美国英语

史的第一个阶段。从1787年到1861年内战爆发这一时期算做第二

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大批移民来自爱尔兰和德国。1840年前后,马铃薯歉收,大饥荒迫使把150万爱尔兰人迁移到了美国。1848年

欧洲各国的社会动乱也使一百多万德国人涌入美国,他们在宾夕法

尼亚州和美国的中西部地区扎下了根。第三个阶段从1865年内战

结束开始直到现在。在这个阶段,移民大量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东欧和南欧。一百多万斯堪的那维亚人(约相当于挪威和瑞典二国

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定居在明尼苏达州和密西西比河上游盆地,接踵

而来的有几百万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亚人和

意大利人。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有大批受纳粹德国暴政迫害

的难民逃亡到美国,并定居下来。此外,还有从加拿大来的法国人,从墨西哥来的西班牙人和从亚洲来的人,所有这些移民都必须学会

英语才能在美国生活下去。对于莫塞和李先生的界定,本人认为他

们对第一、第二阶段的划分是可取的。对于他们提出的第三阶段,本

人认为不够科学和全面。无论从历史还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三

阶段应从1865年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此基础上,应

增加第四个阶段,即从一战到现在。在国外与语言界同仁探讨这个

问题时,本人提出这个四段式,他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并有一定的

创新。也有同仁建议从美国发展的历史特征去分析,即把美国英语

划分为殖民主义 时 期、民 族 主 义 时 期、资 本 主 义 时 期 和 帝 国 主 义 时

期,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世界各地移民 的 不 断 涌 入 给 美 国 的 语 言 融 合 创 造 了 有 利 的 条

件。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美国英语在多民族接触与融合中无不从异

族的语言文化中吸收营养,从而充实了自身的内涵,加快了语言的多

元化发展,因此具有鲜明的融合特性。这种独特的语言融合是美国

清教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美国英语开放与宽容的表现。众所周知,1607年最早来北美弗吉尼亚詹姆斯顿定居的英国殖

民者,多是一些商人,他们对美国的贡献只限于提供了“第一个移民

591第七章 美国语言融合综述

居住地”而已。真正对美国语言、文化、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有影响的

是1620年乘“五月花”在马萨诸塞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102位殖

民者及其之后陆续到达的一批宗教和政治人物。他们是反对英国国

教的新教信奉者,怀有崇高的政治和宗教理想。他们提倡宗教自由

和社会宽容,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和保守迂腐的封建思想。这正如

丹尼尔·布尔斯廷所概述的:

清教在美国所发展的是一部注重实际的习惯法正统观念。

他们依赖《圣经》,专心致志于纲领、行动计划和联合方案,而不

怎么迷恋于宗教教条。这就定下了他们社会的基调,并预示了

未来几个世纪中美国的社会生活。①

在早期美国文化中,清教徒勤劳节俭,求实创新,宽容开朗,倡导

独立自由、平等和民主,以及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成为了促进美

国走向独立与富强的主要因素,更是美利坚民族精神与语言文化得

以健康发展的有力杠杆。

根植于这样一些清教文化传统的美国英语不断把各个外来民族

群体的语言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合过来,用以表达新大陆不断涌现

出来的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观点。这样,外来语言成分的借用则成了

美国语言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以词汇形式表现出来。在美国

早期,英语在与印第安语、荷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黑人语接

触与融合之中借用了它们许多的有用成分。印第安语给美国英语输

出了不少和自然特征有关的词汇,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湾等方面的

词汇。现今50个州当中,至少有27个州,1000条河,200个湖泊和

数不清的城镇、山 丘、河 谷、森 林、公 园 等 名 称 来 自 于 印 第 安 语。此

外,还有许多与印第安人的部族关系、生活方式、宗教习俗、农作物、

用具、动植物以及社会机构等相关的词语。著名学者富兰克林·福

尔索姆在探析这一借用过程时指出“美国英语中至少有500个借自

印第安的词汇”。②

691 美国英语史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中译本,

第40页。

富兰克·福尔索姆:《语言的故事》,第107页。

在美国历史上,荷兰殖民者曾在北美大陆称霸一时,后来又有为

数甚多的荷兰人定居北美,他们在与英国人接触与交往时,将他们的

各种生活用语融入了美国英语;此外,17世纪荷兰人在国际 贸 易 中

扮过十分重要的角色,航海业极为发达,荷兰语在这些领域中使用得

非常广泛,许多词汇也都输出到了美国英语中。著名语言学家艾尔

伯特·马克华德特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他把荷兰语借用词归结为食

品、农场与建筑物、社会生活、地名、交通运输和混杂词等六大类,并

探析了英语中荷兰语的一些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德裔移民在英裔人的不断同化下,他们的不少文化特征变成了

美国生活的一般特征。与圣诞树一样,牛肉香肠、汉堡包和啤酒已成

为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必备之物。美国英语在与德语的长期交往中,通过借用、翻译、换音等方式从德语吸收了许多词语,在殖民地时期

就融入了上百个词语。法裔移民在北美曾拥有广阔的疆域,但由于常住居民稀少,因而

不像德裔人那样对美国英语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它是早期欧裔语

言中输出词汇最少的语种。语言学家绥尔华·克拉平在其1902年

出版的《新美语词典》里收录到102个早期的法语借用词,当中只有

46个仍沿用至今。但在路易斯安那购买以后,美国人与法国人的交

往日趋增多,大量有关法国的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词语进入了美国英

语之中,尤其是法国的烹调、艺术、音乐、文学、哲学、宗教、纺织、时装

和家具等方面的词汇,据迪拉德统计多达500个。在从殖民地时期到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再到西进运动扩张占领西

班牙领土这漫长的时期里,英语与西班牙语的交往与融合始终没有

中止过。门肯在《美国语言》一书中对此做了考证,指出:“实际上,美

国英语从西班牙借用的词语比任何其他语种都多。”①据查尔顿·莱

德推算,早期从荷兰语借入到美国英语的不到三十词,从法语借入的

六十余个,从西班牙语借用的词则翻了好多倍,达数百个之多,也有

人说上千个。哈罗德·奔特尼博士在其《美国英语中西班牙词语词

典》一书中总计列出400个借用词。拉尔夫·宋维格在研究美国西

791第七章 美国语言融合综述

① 门肯:《美国语言》,第191页。

南部语言借用时,列出近千个借用词。绥尔华·克拉平在其《美国特

有词词典》中也列举出从西班牙借用而来的156个词语。在南部、西

南部以及纽约的固定区域,西裔移民云集(包括西裔墨西哥人),西班

牙语言文化盛行,英语中到底有多少西班牙语借用词谁也统计不出

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西班牙语大量词汇渗入美国英语的语言融合现象,可能有多种

原因。英国人早就开始与欧洲大陆有文化交流和贸易关系,在此过

程中英语已开始借用欧洲大陆各种语言中的词汇,其中包括西班牙

词汇。这样在移居北美后,这些借用词依然在北美殖民地通用。这

种融合现象虽然发生在美国英语形成之前,但对从英语中分离出来

的美国英语仍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西班牙词语虽然

很可能先被英国人借用,后来才出现在新大陆的英语中,结果倒是美

国人比英国人更熟悉这些词语,barbecue(户外烤餐),coyote(郊狼)等便是这种情况。

西班牙语词汇渗入美国英语更为重要的原因,从语言角度来说,“在一些情况下,它们是因为英语中找不到对某些事物的恰当的表达

法,而西班牙语正好有,于是便出现了语言借用的现象。在更多的时

候,西班牙语因其地方色彩浓厚、语言内涵丰富、表现力强和富有幽

默感常被美国英语大量地借用。”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美国

人开始不断与西南方的讲西班牙语邻国打交道,当然,这种交往绝不

是友善的举动。19世 纪20年 代 起 向 墨 西 哥 得 克 萨 斯 地 区 大 量 移

民,后来又策划该地区的美国移民叛乱,这些移民最后宣布脱离墨西

哥而独立。1846年美国又向墨西哥宣战,结果迫使墨西哥割让出大

片领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两种语言间开始有了频繁接触,西班牙

语词汇逐渐变成美国英语中比重最大的外来语词汇。门肯在《美国

语言》一书中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从西班牙语直接借用词

汇是于1800—1850年间在得克萨斯独立、美墨战争和加利福尼亚淘

金热等重大历史变化中出现的。此后又有更多的词语进入美国英语

891 美国英语史

①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2—13页。

之中。①在这里,他选出了40个有代表性的借用词,并标出了借用的

具体年代。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在其名作《美国英语》中列出80个,并把它们归为十大类。

在内战前,美国黑人一直是被奴役的对象,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

苦难的奴隶生活限制了他们的语言交往,因而对早期美国英语的影

响十分有限,只有一些有关黑人民歌、音乐、舞蹈、习惯表达法等方面

的借用词。早期外来词语的借入既反映出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

活,又丰富和发展了美利坚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成为了美国社会主流

语言文化中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杰 斐 逊 总 统 在 论 述 美 国 语 言 的 起 源

时,也曾提到了美国英语的融合性,他认为美国英语不仅仅来自英国

英语,它是美国多民族语言的融合体,先后从印第安语和欧洲大陆诸

语言中吸收了许多有用的营养。它不是英国英语的延续,而是美国

这个国家语言融合与民族同化的产物。著名学者克拉普针对美国移

民的语言融合之特征指出:每一批新来的美国公民,对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自然的继

承,也不是通过特权,而是经过不懈的运用和学习而获得的。通

过学说、学写、学读普通的语言,许多不同的民族融合成一体,组

成了一个单一的国家。②

然而,在美国语 言 融 合 的 历 史 长 河 中,英 裔 人 总 以 北 美 主 人 自

居,对异族怀有偏见,因而在对待少数民族的亚语言之态度上反映出

强烈的沙文主义色彩。由于美国英语始终占主导地位,它在语言融

合过程中除了不断从亚语言文化中吸收丰富营养外,还把语言融合

放在种族同化之重要位置上,这反映出美国英语的双重性,即吸收与

排斥。白人对印第安语和黑人语言的侵袭与排斥最具有说服力,可

以这么说,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以牺牲其境内弱少民族语言

之巨大代价换来的。如果英裔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语言歧视与排斥,一直都是那么公平而宽容地对待异族语言,那么,今天的美国语言与

991第七章 美国语言融合综述

哈罗德·奔特尼:《论美国英语从西班牙语的借用》。

乔治·克拉普:《移民与语言》,哈斯特出版公司,1973年英文版,第103页。

文化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正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一些学者把美国看做是一个民族大熔

炉,在那里什么都可以融合掉。这仅仅是建立在清教文化之上的一

种理想,跟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因为,在各移民群体中,新老移民无

论怎样都不可能忘却与母国的联系。他们虽然长期生活在美国这个

大熔炉里,但他们 的 种 族 特 征、民 族 心 理 和 文 化 传 统 还 是 不 可 融 合

的,这一切往往又反映在他们具有多元属性的语言上。事实证明,他

们的语言并未消亡,有一些少数族语甚至有了新的发展,并成为美国

众多地区的第二大通用语言,如西班牙语等。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的语言融合一直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

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有新的移民涌入,语言融合始终是美国英语的主

要特征之一。

002 美国英语史

第八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从政治独立到语言独立

“1776年7月4日,一颗新星、一颗西方的明星诞生在诸民族的

苍穹。它从冥冥之处突然迸发出炫目的光芒并愈发明亮。它就是美

利坚合众国,美国神话中的英雄。”①对于所有美国人来说,1776年7月4日,一个值 得 纪 念 与 庆 贺 的 日 子———它 是 美 国 的 生 日,是 通 过

《独立宣言》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美国革命的开端,人们把它看做是

美国历史的转折点。国家诞生这一神话为美国人了解自己的历史提

供了一种框架。革命前的岁月并不重要,因为人们生活在被奴役的

痛苦年代里,英王的暴行逆施给人们带来了不幸与灾难,同时也极大

地削弱了殖民地人民依恋英国的感情。“既然整个英国政府都决定

摧毁其臣民的权利,那么,做一个英国人究竟是不是一件荣幸的事,就很值得怀疑了。”②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在其《常识》中用辛

辣犀利的言词向殖民地居民描述了乔治三世作为暴君的形象。该书

告诫美国人民不要继续忠于一个同意屠杀他们的国王。事实上,君

主制本身就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制度,是一种使世界陷入血泊和灰烬

之中的政体。潘恩宣称:“无论是对社会来说还是在上帝眼里,一个

诚实的人要比亘 古 以 来 所 有 戴 上 王 冠 的 坏 蛋 更 有 价 值。”在 这 本 书

里,潘恩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在北美大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赞成独

立和共和政体的情绪和斗志迅速高涨。托马斯·杰斐逊受时代的感

召,在 富 兰 克 林 和 约 翰·亚 当 斯 的 协 助 下,起 草 了 著 名 的《独 立 宣

言》,并于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所通过。早在1776年7月,

常冬为:《美国档案》,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布鲁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第168页。

在弗吉尼亚议会第一次会议上,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英属美洲权

利综论》,主张各个殖民地没有必要承认英国议会权利,“我们移民到

这个国家,就不再给予英格 兰 对 我 们 的 统 治 权 力。”①他 起 草 的 独 立

宣言“是对约翰·洛克和150年来美洲人的经历使之家喻户晓的思

想加以雄辩地 运 用。它 肯 定 了 政 府 是 由 被 统 治 者 的 同 意 产 生 出 来

的,其职责是保障天赋的权利。人民有义务改变或废除不能完成其

职责的政府。”②杰斐逊等人在 宣 言 中 列 举 了 英 国 的 种 种 罪 行,证 明

它未能履行职责,而这一切都应归咎于英国国王,1763年 以 来 美 洲

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应归咎于他。“一个君主,当他的品格已打上

了暴君行为的烙印时,是不 配 做 自 由 人 民 的 统 治 者 的。”③宣 言 有 效

地表达了美洲人不仅不接受乔治三世的统治,而且拒绝了君主制本

身。从此燃起的革命烈火把美洲人民的共和倾向表面化了。从君主

制向共和制的突然转变令人震惊。约翰·亚当斯在1776年夏天说,“对于君主们的偶像崇拜和对贵族狂妄自大的奴性顺从,从未在如此

短暂的时间里从如此多的 人 的 头 脑 里 消 失 过。”④然 而,采 用 共 和 制

并不是简单地使美国文化同社会更加协调一致,它也意味着一种清

除君主制残余的机会,并且一劳永逸地在人民中创造出新型的启蒙

的共和化关系。⑤这种变化标志着一场真正的和激进的革命,它不仅

是政体的变化,也是社会的变化。南卡罗来纳州的医生和历史学者

戴维·拉姆齐说,人民将“从臣民变成国民”:这种差别是巨大的。臣民一词来自拉丁语狊狌犫和犼犪犮犻狅,意

思是处于他人强权之下的人;而国民是自由的人民中的一分子,这些人民集体拥有统治权。臣民仰望主人,而国民是平等的,没

有人生来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根据天赋的权利和宪法,每位

202 美 国 英 语 史

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第58—59页。

布鲁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第171页。《美国历史文献选集》,英文版,第13页。

1776年7月3日约翰·亚光斯致阿比盖尔·亚当 斯 的 信,见 LymanH.Butterfield等编:《亚当斯家信集》,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3年英文版,第2卷,第28页。

戈登·伍德:《革命的激进主义》,第169页。

自由国家的公民本人享有与他人同样的共同统治权。①

这种共和社会的人类关系非常不同于君主制社会的人类关系。《独立宣言》一开始就表明了殖民地居民已经吸取了英国给予他们的

教训:“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

族连接的政治桎 梏……”②英 国 人 从 此 成 为 了“另 一”民 族,而 在27年前,殖民地人民曾经拒绝了奥尔巴尼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合的建

议,现在却把自己称为“一个民族”了。不仅如此,他们在《独立宣言》中庄严宣布:

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

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已经解除一切效忠于英王室的义务,从此

完全断绝,并且必须断绝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享有全权去宣战、缔和、结盟、通商或

采取其他一切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行动。③

史学家们在论述美国革命和独立战争的相互关系时指出,革命

造就了美国,革命 团 结 了 分 属 不 同 殖 民 地 的 人 民,他 们 都 成 了 美 国

人,他们全部投入了战争,他们都是些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在他们

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在1783年创立了一个统一的新国家———美利坚

合众国。我国史学界著名学者黄安年先生在谈到美国独立革命的特

点时指出:在美国,不是民族产生了革命,而是革命产生了民族。在反

英斗争中,逐步形成年轻的美利坚民族。④

此话不无其深刻的内涵和科学的一面。如前所述,英属北美殖

民地基本上是英国资本主义的移植,早期美国是一个以英格兰移民

为主体的外来移民的国家,在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影响。此时尽管

取得了独立,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存在多方面的封建影响。恩格斯

对此发表评论说:“美国在发展过程中却从英国不加选择地接受了大

30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卫·兰姆馁:《论获得美国公民性格与特权的方式》,查尔斯顿,1789年英文版,

第3页。

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21页。

同上,第222页。

黄安年:《美国的崛起》,第109页。

量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残余,诸如英国的习惯法、宗教、宗

派主义”。①这给日后美国扫除英国封 建 遗 毒,争 取 语 言 文 化 等 意 识

形态上的真正独立,发展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不管怎样,美国独立革命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推翻

了英国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统治,建立了不同于法国君主制、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段共和国,诞生了以美利坚为主体的新兴国家,

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它废除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制度,代

之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

清了道路。它沉重打击了亲英的保皇分子势力,没收了他们的土地

和财产,把占殖民地总人口4%约十万人的保皇分子驱逐回 英 国 或

流放到加拿大。②它最先实现了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推动了美国语

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繁荣。可以说,革命的思想深刻而久

远。伟大的战争不仅刺激了政治思想的发展,而且鼓舞起民族主义

精神。革命的胜利 更 是 为 美 国 英 语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铺 平 了 前 进 的 道

路。

第二节 美国两大思想运动对

    民族语言形成的影响

  美国的启蒙运动和大觉醒运动通常被看做是美国革命前后最具

有深远意义的两大思想运动,对美国语言文化的形成均起到极为关

键的作用。可以说,美利坚的民族语言文化就是在它们的影响下成

长起来的。③一方面,启蒙运动 以 理 性 为 武 器,深 入 到 美 国 文 化 生 活

的全部领域,转换了人们看待历史、政府、法律、上帝、人类及其命运

的思维方式,并为美国独立与政治构架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402 美 国 英 语 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522页。

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第188页。

黄绍湘:《美国史(1492—182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大觉醒仿佛是一场“心理地震”,①“吸纳或排斥着每一个阶级和等级

的人 们,乡 下 人 和 城 里 人,年 轻 人 和 老 年 人,以 及 不 同 地 区 的 人

们”,②“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和人生态度打上了 不 可 磨 灭 的 烙 印”,并

“将永远地改变着美国社会”。③学术界对这两大思想运动的来源、过

程及后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倾向于把它们看做是彼此独立的

两大要素,分别作用于早期美国文化生活的不同领域。美国著名史

学家戈登·伍德认为,摧毁把旧的君主制社会连结在一起的庇护制和裙带关系,

仅仅是共和革命的激进主义完成的一半任务,还必须要有别的

东西来代替这 些 旧 的 社 会 关 系,否 则 美 国 社 会 将 会 分 崩 离 析。建设新的共和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人民进行启蒙教育,还要

改变权威的性质。不仅文化要共和化,所有的上下主从关系也

必须改变。④

戈登进而提出,改造文化首先要驱逐黑暗和野蛮,传播光明和知

识。早在1765年,约翰·亚当斯就预见到北美社会的建立是“上帝

为实现教化愚民、解放全世界被奴役的人民的宏伟远景而设计的开

端”。⑤美国革命就是这部宏伟的历史剧的高潮。启蒙运动在西方世

界正在广泛传播,但在美国才有前途与结果。托马斯·潘恩在1782年告诉我们,美国人民已经抛开了旧世界的种种“偏见”———“偏见是

社会的毒药和致命的瘟疫,代表了启蒙运动所憎恨的一切事物。”接

受了自由、启蒙和理性的新思想。“我们用新的目光去看,我们用耳

朵去听,用新的思维去思考。”愚昧正在被赶走,再也不能卷土重来。

50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西尼·E.阿尔斯乔姆:《美国人民 的 宗 教 史》,耶 鲁 大 学 出 版 社,1972年 英 文 版,

第294页。

同上,第349页。

拉里·马德拉斯:《抓 住 焦 点:美 国 史 争 议 论 题 的 对 立 观 点》,达 虚 金 出 版 集 团,

1993年英文版,第111页。

戈登·伍德:《革命的激进主义》,第195页。

亚当斯:《论 封 建 与 教 会 法》(1765 年),见 戈 登 · 伍 德 编:《美 国 上 升 的 光 荣,

1760—1820》,纽约,1971年英文版,第29页。

“头脑一旦被启蒙之光照耀,就再也不可能回到无知蒙昧状态。”①

启蒙运动不仅只是传播了文化、科学、自由或共和政府,同时也

传播了文明。1803年10月19日拉什在写给 托 马 斯·艾 迪 的 信 中

说:“我们认识到所有对社会行为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改善都是对文明

作出的贡献,由此也是对启蒙运动作出的贡献。”②

在美国初期,“文 明”(civilization)这 个 词 还 没 有 被 人 们 广 泛 接

受,但是“礼仪”(civility)这个词已经被人们接受了。后者最初是一

个法律词汇,是从“民法”(civil)这 个 词 派 生 出 来 的。约 翰 逊 博 士 在

他的1755年第一版的《英语大词典》里把“礼仪”解释为“法律、法令,或根据民法做出的判决”。③这个词的 现 代 意 义 最 初 产 生 在 法 国,又

传到英国,再传到美国,到18世纪后半期已被广泛用来表现欧洲已

经达到的启蒙运动的新阶段,它的含义包括“礼貌”和“文雅”以及那

个时代新的体面的举止。詹姆斯·鲍斯韦尔认为,除了“礼仪”这个

词外,还需要设计另外一个词来赞美18世纪启蒙运动所创造的一种

社会,这个词就是“文明”,因为“文明”比“礼仪”更能与“野蛮”形成鲜

明对照。但是,从“礼仪”派生出来的“文明”这一词的原来的词义在

18世纪后期并没有消失,彬彬有礼、举止得体和优雅,仍旧被用来描

述同野蛮粗鲁的中世纪相对立的这 个 新 社 会 的 特 征。④这 对 年 轻 的

美国来说,无疑受到很大的影响,更是不倦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启蒙与觉醒运动给美国人的社会观念带来了影响与变化。对于

美国革命的领导人来说,关于什么是绅士的启蒙主义共和国的新型

理想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雄心勃勃,可是出身不太高贵,所以他们特

别倾心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身份而不是生来就是贵族这样的标准。家

602 美 国 英 语 史

潘恩:《致阿比·洛拉尔的信》(1782年),见丰纳编:《潘恩手记》,第2卷,英文版,

第243—244页,又见《美国博物馆刊》第5期,1971年纽约,英文版,第29页。

巴特·菲尔德等编:《拉什书信》,第2卷,英文版,第875页;另见雷梅和查尔编:《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英文版,第108页。

刘易斯·马苏:《合法的礼 仪:资 本 惩 罚 与 美 国 文 化 的 转 形,1776—1865》,纽 约,

1989年英文版,第71页。

雷蒙德·威廉逊:《关键词:社会与文化的词汇》,纽约,1976年英文版,第57—60页。

族和亲属那里没有什么可以承袭的,因而他们不仅对所有的等级制

和君主制价值观念深恶痛绝,而且决心要建立新型的绅士标准。约

翰·亚当斯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对绅士的概念做出了解释:所谓绅士并不意味着是富人还是穷人,是出身高贵还是出

身低贱,是勤劳还是游手好闲,绅士是指所有受过开明教育、具

有一定程度的文科和理科知识的人。他们可以出身官宦人家,也可以出身于雇工、商人或农民之家;他们可以富足,也可以清

苦。①

美国人受启蒙运动熏陶,十分清楚地认识到,“熟识文明礼仪使

我们的举止不再那么粗鲁,使我们去掉笨拙的土气,也使我们变得文

雅大方。”美国“正 在 从 一 个 新 生 国 家 的 粗 野 未 开 发 状 态 中 发 展 起

来”,②美国人已经准备好接受这些新思想和新标准。无论是领导人

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一致支持威廉·利文斯顿号召人们成为真正

的爱国绅士的倡议:让我们痛恨迷 信 和 顽 固 不 化,它 们 是 懒 惰 和 奴 役 的 根 源。

让我们向愚昧和野蛮宣战。让我们把文学和科学请到我们中间

来。让我们鼓励赞许一切能使我们的品德变得高尚的事物。总

而言之,让我们用爱国魂和公德来真正显示我们对祖国的爱。③

大觉醒也有助于北美的民族主义的诞生。在信仰复兴的振奋之

下,怀特菲洋德和 坦 南 特 等 传 道 士,从 一 个 殖 民 地 转 到 另 一 个 殖 民

地,宣讲完全相同的福音。新光派感到,一个对神有兴趣的社区超越

了特定的政治边界。特别有意义的是有关民族的传教团的想法的兴

起。难道上帝不是为了特殊的命运而挑选北美?在上帝第二次到来

的时候,难道他不把他的王国建立在美洲新世界,而建立在欧洲旧世

界?乔纳德·爱德华写道:“这个新世界这时被发现大概是因为,上

帝在地球上的教会的新的和最光荣的状态可以在这里开始,当上帝

70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亚当斯:《合众国宪法的维护(1787—1788)》,见亚当斯编:《约翰·亚当斯文集》

第4卷,英文版,第185页。

威廉·利文斯顿:《独立的反映者》,波士顿,1767年英文版,第219页。

同上,第220页。

创造新 的 天 地 的 时 候,他 可 以 在 这 里 开 始 一 个 精 神 方 面 的 新 世

界。”①

大觉醒某种程度上促使成千上万的殖民地居民拒绝较老的宗教

机构,同时形成他们自己的会众,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畏惧上帝

的人们的团结和北美的特殊命运。就这种情况来说,大觉醒帮助了

那些最后促成美国革命和独立宣言的力量。由于受启蒙和大觉醒的影响,早在美国独立革命以前的二十多

年里,北美殖民地人民就已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美国人,他们纷纷表

示他们不同于欧洲人,有着自己的命运。早期美国的民族主义最初表现在18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对法战

争期间,当时北美殖民地人民和英国人站在一起并肩作战。在十七

八世纪英法两国持续了近百年的冲突中,英国人只要求殖民地人的

武装力量守卫住自己的家乡,偶尔也要求他们去袭击毗邻的法属加

拿大。但后来在1739年爆发了所谓的“詹金斯的耳朵战争”,先是与

西班牙交战,后来又打法国人。这时候,英国要求殖民地增加军事力

量的援助,1741年英国政府动员殖民地派兵帮助英军攻打西班牙占

领的缅甸的重要军港卡塔赫纳。一方面由于这次进攻彻底失败,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士兵和

欧洲士兵在陌生的环境里协同作战时,双方之间暴露出明显的分歧。英国远征军司令海军上将弗农常常把殖民地人称为“美洲人”,而殖

民地人也反过来把他们的血肉同胞英国人称为“欧洲人”。这种称呼

过去也用过,但不像现在这样用得普遍。卡塔赫纳远征的失败更加

剧了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分裂。美国人觉得英国人对待殖民地冷酷无

情,而英国官兵却骂殖民地士兵胆小无用,因而讨厌他们。

1745年威廉·佩珀雷尔爵士率领新英格 兰 军 队 攻 克 了 圣 劳 伦

斯的法军要塞路易斯堡之后,殖民地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萌芽状态迸

发出来进入一个高潮。有当时的打油诗一首为证:这些生长在西方的英国人的后代

英勇顽强,胜过他们的祖辈;

80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第154页。

新英格兰人的韬略与旧英格兰人比,

就像黄金与青铜,明显有高低。

佩珀雷尔和沃伦的赫赫英名

将与马尔伯勒和布莱克一起长存。①

1759年魁北克陷落,人们奔走相 告,都 认 为 美 国 的 命 运 之 星 正

在冉冉升起。“一 个 新 世 界 已 经 诞 生,”《新 美 国 人 杂 志》这 样 欢 呼,“而且必然会超过旧世界!”这份创刊还不到一年的杂志从名称上看

就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理查德·麦里特在研究18世纪中期

殖民地出版的报刊时,发现60年代初提到殖民地与英国间的关系的

言辞日渐减少,而“美国”和“美国人”这两个字眼出现的次数却明显

增多。这说明在1765年印花税法引起的危机之前,美国人的自我存

在意识已经在逐渐加强。②

这种萌芽状态的美国民族主义还表现在殖民地人对待自己的看

法上。1750年南卡罗来纳的伊丽莎·平克尼觐见乔治国王时,她坚

持要求别人在介绍她时称她为“美国人”。同年波士顿一家报纸登出

一则广告介绍“美国”啤酒,并敦促波士顿人“不要再为了喝到好酒而

感谢外国人,因为这种酒我国也一样能制造”。这则广告妙处不在于

商人的自吹自夸,而在于他利用了顾客的爱国心理来达到销售商品

的目的。1762年有一位卡罗来纳人把美国人觉得自 己 不 同 于 欧 洲

人的心理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当谈到把殖民地上的年轻人送到英

国去受教育时,他 说 他 无 论 如 何 不 相 信 英 国 的 教 育 适 合 于 美 国 人,“因为我国人民的才能,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财产、习俗、礼仪、性

格等情况在许多方面都与欧洲人不同。”这样的教育不可能适合于美

国人,“就像按照 伦 敦 的 纬 度 编 纂 出 来 的 历 书 不 适 用 于 威 廉 斯 堡 一

样。”③

1765年以后随着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亚美利

加主义的表现越来越明显,有时还带点火药味。1765年以前在爱丁

90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艾伦诺·扬格:《被遗忘的爱国者》,纽约,1950年英文版,第170页。

卡尔·德尔格:《走出过去》,第129—130页。

郭帕尔:《绘制民族》,威苏公司,伦敦,1983年英文版,第175—183页。

堡大学读书的殖民地学生通常把自己称做是从各省来的人,可是根

据萨缪尔·巴德的记载,到了印花税法颁布之后,他和另外几名学生

开始把自己称做“美国人”。在以后的年代里许多殖民地来的学生也

仿效他们的榜样。与此同时,纽黑文的埃兹拉·斯泰尔斯提出了建

立“美国科学院”的计划,并声明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要“弘扬被欧洲人

歧视的美国学术”。他还规定只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才能当科学院

的院士。在印花税大会上,南卡罗来纳的克利斯托弗·加兹登要求

与会的殖民地领导人认识到他们属于同一个民族。他建议说:“在这

个大陆上不应该有什么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大家都是美国

人。”①

卡尔·德尔格指出,启蒙和大觉醒唤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

族独立意识和民族自觉性,并使之在行动上加快了步伐。所有这一

切往往又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因为文字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活

动的历史记载的有形符号。语言学家在探讨民族独立与语言歧义这

一问题时指出,共同的政治语汇固然可以用来把殖民地和宗主国维

系在一志,可当这些语汇的含义有了变化时,双方就会互不理解,互

相责备,以至于发生冲突。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北 两 方 就 遇 到 过

这种危险;美国革 命 前 夕 殖 民 地 人 和 英 国 人 也 陷 入 了 同 样 的 困 境。殖民地人虽然精通英国人的政治语言,但他们使用的却是一种他们

自己认为应该是大英帝国的共同语言,而不考虑他们已根据自己的

经历赋予这种语言以新的内容,不同于他们的辩论对手英国人对这

种语言的理解。美国人和英国人使用同样的词语却各有所指,这种

语言上的矛盾直到1765年才变得突出,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在政治及

立宪问题上的各种分歧早在“印花税法”公布之前就已存在。②

同时从另外一些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国民族的特点在不断发展,尽管不太引人注意,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殖民

地人的母语发生了变化,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和印第安语等

移民群体的语言词汇不断渗透到美国人使用的英语里来。在全国各

012 美 国 英 语 史

郭帕尔:《绘制民族》,第175—183页。

卡尔·德尔格:《走出过去》,第119页。

地都能遇到印第安语的地名,使这里的英国人有身临异域之感受,直

到今天来美国访问的欧洲人仍有这种感觉。美国人也创造了不少新词,其中有些词反映出他们所处的新环

境。backcountry(边远地区),backwoods(边远森林地带)用来表示

边疆的新 奇 风 光。bullfrog(牛 蛙),canvasback(一 种 北 美 野 鸭),

lightningbug(萤 火 虫),razorback(半 野 猪),groundhog(美 国 土 拨

鼠),potatobug(薯虫),peanut(花生)和eggplant(茄子)等都是根据

新世界的自然景物创造出来的新词。有些常用的 英 语 词 在 美 国 人 的 用 法 里 具 有 新 的 意 义。lumber

一词在18世纪的英国指的是尚未用过的新家具,但殖民地人用它来

表示原木,这个 意 义 一 直 保 留 到 现 在。pie一 词 在 英 国 指 的 是 肉 馅

饼,但殖民地人把肉馅饼叫做potpie,而把果酱馅饼叫做pie。在英

国drygoods的意义包括一 切 干 物 类,如 苞 米、小 麦 之 类;而 殖 民 地

人却用这个词组来专指纺织品。rock一词的意义也起了变化,在英

国这个词指的是 大 块 的 岩 石,而 在 美 国 却 指 大 大 小 小 的 石 头 块 儿。

pond这个词原来指的是人工挖掘的池塘,而在美国却指任何一个小

湖。有些表示英国特定环境的词在美国无人使用,因为那里不存在

这种环境,如fen(沼 泽),heath(石 楠 丛 生 的 荒 地),moor(荒 野),

wold(高原),bracken(欧洲厥)和downs(丘陵)等。难怪英国词典编

纂者塞缪尔·约翰逊在1756年提出了美国方言的说法。这些实实在在的例证说明了北美人不仅在政治上早已萌芽了独

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反抗精神,而且在语言文化上也表现出自己民

族的独立个性和鲜明特征,从而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从分歧转化为

政治矛盾,最后又变成了军事冲突。可以说,美国的独立革命和胜利

是在启蒙和大觉醒运动中孕育和实现的,进而加速了美国英语的形

成与发展。历史丰富并发展语言,语言则真实客观地记载着历史的

每一个进程。

11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革命先驱如何追求民族

  语言的独立与创新

  研究美国英语的人知道,民族融合并不是美国英语独立和发展

的惟一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美国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创新精

神。美国人民在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政治上独立的第一次革命之后继

续追求语言文化上独立的愿望,加之美国政治、经济、人口结构和社

会方式的特殊性,对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迫切而特殊的

要求,因而推动了美国英语的独立与发展。美国早期领导人和大批民族主义专家学者在建国初期就已认识

到,政治上尽管与英国脱离获得独立,但在语言文化等众多方面仍未

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的束缚与影响。国内不少人仍然认为具有丰富文

学遗产的英国英语是真正高雅正宗的英语,而美国英语则相形见绌,显得粗野陋俗。对此,有识之士指出,这是文化思想上殖民主义心理

的残余,因而要再发动一场不见烟火的文化独立革命来解决这个迫

切问题。美国民族主义者从而在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

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旨在清除英国殖民主义遗毒、弘扬民族精神的另

一场独立革命。他们用大量的事实告诉国民,美国英语有其不同于

英国英语的独特之处,并不比英国英语低一等,说美国英语的人大可

不必在英国人面前自惭形秽,也不必跟着英国英语亦步亦趋,而应表

现出独立的精神与创新的风貌。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作为民族语

言的美国英语迅速朝着独立的、发展的革命化进程迈进,初步形成了

根植于美国本土,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在词汇、语音和语法结构等

方面有别于英国英语的民族语言。美国英语的革命化首先表现在它对民族语言的一致性与标准化

的执著追求与积极倡导上。事实上,这种革命思想与行动早在殖民

时期就已萌发。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顿认为,移民“一

登上北美的海岸,英语就渐渐变得比较一致起来了。这是由于某些

212 美 国 英 语 史

一般性的殖民地因素和某些特殊的美国因素起作用的结果”。①如果

这种语言上的一致性在殖民地时期或在19世纪混杂的移民大量涌

入北美大陆之前未能深深地扎下根,今天的美国就不可能出现以一

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讲着单一语言的情形了。这就是说,从第一批

定居北美的人开始,就存在着语言上趋于一致的要求。在殖民地后

期,北美居民不仅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每一个地区,而且也来自几乎

每一个欧洲国家。当时,整个社会盛行自由的原则和商业交往的原

则,有识之士认为 来 自 这 么 多 国 家 的 人 凑 合 在 一 起,英 语 肯 定 会 蜕

化。然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祖辈的人虽然那么混杂,他们的后代

讲的语言却是一致和纯正的,并没有继承他们英国的或其他外国的

祖辈们所特有的 地 方 和 本 民 族 的 口 音。诺 亚·韦 伯 斯 特 对 此 预 言

道:北美大陆将定居着一亿讲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美国开辟

了一个新时代,使整个世界四分之一土地上的人能像一家人一

样,用同一种语言互相沟通和交谈。②

这反映出美国民族主义者的共同目标和愿望。正如前文所述,从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一直到弗吉尼亚,相距遥

远的各地居民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大都来自英国相同地区,即

英格兰中部和南部以及伦敦地区,而且大体上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这就给美国英语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历史条件。那时期,新英

格兰人和南方人都讲着我们现在称之为“南方口音”的较为统一的语

言,所以“今天的南方口音在许多方面还保持了旧时代的讲话方式,而新英格兰口音中 所 具 有 的‘英 国’特 点 却 很 明 显 是 后 来 创 造 出 来

的”。③早期著名语言学家约翰·皮克林在分析其原因时指出:“由于

人们经常从我国的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美国的语言比英国

的语言更为一致。”④曾担任过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校 长、著 名 语 言 大 师 约

31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开拓历程》,第309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248页。

托马斯·派尔斯和约翰·阿尔吉:《英 语 语 言 的 起 源 与 发 展》,圣 地 亚 哥,1982年

英文版,第215页。

约翰·皮克林:《美国创用语辞典》,序言,纽约,1816年英文版,第1页。

翰·威瑟斯奔牧师认为约翰·皮克林的解释过于简单,没有道出早

期北美人追求语言上的一致性之根源。1781年他在 其 著 作 中 进 一

步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美国老百姓说英语比英国老百姓说的地道得多,其根源是

很明显的,即这里的人居住地点很不固定,经常从一个地区流动

到另一个地区,因此他们无论是在发音还是在用词方面,都不那

么容易沾染地方色彩。英国郡与郡之间在方言上的差异要比美

国州与州之间在语言上的差别大得多。①

上述几位学者在探析美国早期语言上的一致性之原因时虽有其

科学的一面,但也带有某些主观的见解或民族主义情绪。本人认为,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汇集或聚居在一起因交际

的需要而不得不往标准上靠拢,这就给追求语言上的一致性创造了

必要的社会语言环境,但不能从根本上否认北美殖民地时期早已存

在的地区方言差异,更谈不上美国的老百姓说的英语比英国老百姓

地道得多。客观的结论应是这样的:美国早期移民均来自英国英格

兰地区,大体属于同一社会阶层,语言相对统一,抵美后为了生计居

住地不断变换,人口流动性也就增多,故而地区间方言的隔阂亦少,再加上北美的社会生活中占人口多数的英裔人之间不存在什么明显

的种姓与阶级隔阂,这一切为所有大众化的不分阶级的语言在北美

提供了一种平等的讲话方式,使之在语言上产生一种趋向一致的倾

向,对日后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潜在的作用。

18世纪以后,特别是在美国建国时期,随 着 大 批 非 英 裔 移 民 的

大批涌入,美国民族主义开始高涨,熔炉理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反

英的民族情绪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民族主义者为了彻

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与束缚,首先提出建

立自己的民族语言,因而在追求语言的一致性与标准化方面上升到

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为追求语言的独立,建立自己民族语言的标准,他们开始在社会

各界进行了一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以各种媒体做武器,大力抨击英

41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约翰·威瑟斯奔:《共济会》,费城,1781年英文版,第117页。

国殖民主义的毒瘤,颂扬民族主义精神。领导和参与这场文化革命

的既有政界要员也有文人骚客。著名爱国人士爱德华·埃弗雷特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就曾说道:

在旧世界,由于方言复杂,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同情和思想交

流都受到限制。反之,这个大陆上如此广大的一个地区却推广

单一的语言,因此,一个不断扩大的领域将展现在美国知识界的

面前。①

1820年4月,《北美评论》发表了民族主 义 者 撰 写 的 文 章,称 得

上美国语言革命的宣言,文章最后说:鉴于众议院同美国人民一样,都以拥有优美的本国方言而

感到骄傲并且把这种最生动活泼和朝气蓬勃的语言看做是合众

国自诞生之日就具备的最佳特色之一。我们因此决定,恳切地

邀请英国的贵族和绅士们派出其成年子弟和那些未来可能要以

教会或国家发言人的身份出现的人士,前来美国接受教育;并决

定要求美国总统同我们各个学院和学校的校长及领导人商定措

施,对他们进行免费指导。经过几年学习期满后,再向他们颁发

证书,证明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英语。②

曾在美国独立革命时期担任过亲英派领导职务的乔纳森·鲍彻

尔牧师长期生活在美国南方,他花费多年时间对美国英语进行研究,编写出版《古体词和地方用词汇编》。他认为美国没有方言实际上使

语言趋于贫乏,抹杀其多样性就等于把民族语言推向末路。但他也

发现,“在北美,我认为不仅普遍流行任何别的地方都难以听到的最

纯正的英国发音,而且还具有完美的语言上的一致性。”③

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顿针对当时民族主义者提出的口号与

观念,从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心理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探析他

们在追求民族语言独立上的激进革命行为,他得出的结论是:

51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爱德华·库克:《对美国英语的态度》,贝塔姆出版社,1931年英文版,第40页。

雪莉·布莱斯·希思:《一种民族语 言:新 民 族 的 争 议》,波 士 顿,1976年 英 文 版,

第43页。

乔治·H.米克莱特:《形成中的现代英语》,艾 泼 顿圣 屈 里克 洛 夫 斯 有 限 公 司,

1928年英文版,第478—479页。

18世纪的美国文人一旦意识到有了自己的语言,他们对标

准的英国语言表现出一种过度的热情以掩饰其内心的恐惧。这

可能是一种特有的殖民地现象———对于自己的新文化缺乏信心

的人总想显示他们能够做到比老家的人更行,以此来安慰自己。他们有点像住在乡下的表兄弟大城市走亲戚,总是穿戴打扮得

过分。这种殖民地心理状态培养出来的对于语言的态度,至今

还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①

在建立民族语言追求新的标准的问题上,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本

杰明·富兰克林是充满矛盾的,他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又有保守迂腐

的思想,这正是上文丹尼尔·布尔斯顿分析到的象征着深受殖民地

文化影响的一种矛盾状态。早在独立革命前的1768年,富兰克林就

已开始为北美特有的语言进行设计和努力了。他针对英国英语存在

的一些弊端与不足,提出对之改造的设想,并编写出《新字母设计和

拼字法改良》一书,大胆提出废弃 C、W、Y、J等字母,另外增加6个

新的字母,其复杂程度不下于大多数的简化字方案。富兰克林不仅

勇于创新,而且带头推广试用。他在写给他的 Diirfrind(亲 爱 的 朋

友)玛丽·斯蒂 文 森 的 充 满 爱 情 的 信 中 推 销 他 的 方 案,以 致 玛 丽simeniinkanviiniensis,azuelazdifikyltis(了解到有如此多的不便与

困难。)②他在文 中 使 用 了 诸 如pejorate(使 恶 化;使 变 坏)、unshakable(不可支援的;坚定的)、colonize(使殖民化)等新字遭到了英国著

名学者戴维·休姆的反对与批评。休姆在给富兰克林的信中说:“我

认为,在我们原有的旧字能充分表达意思的情况下引进新字,一般来

说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这 种 做 法 会 使 语 言 发 生 变 化。”③富 兰 克 林

对此未作辩驳,因为他确实设想和尝试过英语也能像德语那样允许

人们用熟 悉 的 字 来 组 合 成 新 字,旨 在 丰 富 民 族 语 言 和 方 便 使 用。

1789年3月26日他在致诺亚·韦伯斯特的信中,充分肯定了韦伯

612 美 国 英 语 史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开拓历程》,第315页。

迪拉德:《美国英语透视》,默顿出版公司,1980年英文版,第19页。

艾尔伯特·亨利·史密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文集》,第4卷,纽约,1916年英文

版,第83页。

斯特的《英语论文集》一书的作用,称赞韦伯斯特“热情地维护我们语

言的纯洁性(无论在词句表达,还是在发音方面),并纠正了我国好几

个州在这两个方面常犯的错误”。①但他保守迂腐的思想又使他担心

因主张改革和提倡平民化语言而遭人讥笑,同时也害怕语言的发展

过快和蜕化,主要表现在:其一他向休姆保证说,“我和你一样,希望

我们在美国会不断使英国的最佳英语成为我们的标准语言,我相信

这一点。”②其二他十分反对韦伯斯特把improved(改进;改良)用做

employed(受雇;聘用),把名词notice(公告;通知)和advocate(鼓吹

者;提倡者)当做动词使用,还有把progress(进步)当做动词使用,认

为“三者之中以最后这种用法最为糟糕和令 人 讨 厌”。③富 兰 克 林 的

这种矛盾心理正如亨利·卡伯特·洛奇所尖锐地指出的那样,直到

19世纪晚期,“一个美国人要想投身文学生涯,第一步是要装作一个

英国人,这样做不是为了博得英国人的赞许,而是为了博得他本国同

胞的赞许。”④由于富兰克林在 美 国 作 家 中 享 有 很 高 的 声 誉,在 英 国

也颇得评论家的好评,他的处境和矛盾心理在美国这个当时尚未发

展起来,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的新兴国家的

特殊历史时期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个美国早期领导人约翰·亚当斯在美国独立几年之后写信

给国会议长,建议国会成立一所“纠正、改进和确立英语”的学院。他

说,“这将对各州的联合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整个北美大陆所有

地方的所有人,无论是在语言的准确意义方面还是在发音方面,都有

一个可遵循的公认标准。”⑤亚 当 斯 认 为,民 族 语 言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就需要有人对它进行规范,使之变得标准,尤其对美国这么一个外来

移民人口众多的合众国来说更为重要与迫切。到19世纪30年代,

71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艾尔伯特·C.鲍和托马斯·凯伯尔:《英语史———美国英语》,第360页。

亨利·凯汉尼:《美国英语:态度史话》,载 TESOL季刊,第11期,第185页。

乔治·H.米克莱特:《形成中的现代英语》,第478页。

米特福德·M.马休斯:《美国英语的开 端:论 文 与 评 论 集》,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

1931年英文版,第202页。

布雷吉·B.卡克鲁:《另一 种 话:透 过 文 化 的 英 语》,伊 利 诺 斯 大 学 出 版 社,1992年英文版,第220页。

一位德裔政治学家、《美国百科全书》主编弗兰西斯·里伯在探索另

一途径来研究美国英语,使之成为全世界英语的新标准。他给美国

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致信说,美国英语作为世界标准语言是天定之事,谁也无法阻挡。他认为,英国英语自殖民时期移入美国以来,这种语

言已在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语言系统,并在美国境内又形成了许多语言变体,这样英语和美

语已不再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了,而是两个民族不同的两种语言。美国语言已从英语的第一个分支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民族语言。对它

进行研究,探索其内在标准有助于这门语言走向世界。①他的这项建

议如被国会接受,则会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即确定美国英语的标准和

扩展美国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②

正如戴维·拉姆齐在自己著的《美国革命史》一书中所说,早在

独立革命之前,美国语言就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的标准。这个新世界

的语言没有方言,它势必会日趋统一和普及,这种情况是西方人从未

见过的。③他曾以预言家隐晦的口气主 张:“我 们 应 该 遵 循 我 们 的 实

践和普遍习惯。”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形成一种标准的美国语言,正如克拉普所说,这种语言“通过混合、调和、模拟和适当改造,总之,通过一切办法,已经在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地方成长起来,并且在继续

成长之中。依靠这些办法,这个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己也在不

断变化的人民彼此适应,同时也适应 所 面 临 的 新 环 境”。⑤美 国 人 既

热衷于在语言问题上进行立法,也注重语言的平民化。正如他们对

所有其他法律的态度一样,美国人既对立法抱着淳朴信念,又深深地

崇敬古老的习俗和习惯法。这种使对立面趋于同一的本事,给了成

文的联邦宪法以无穷的生命力,也给了美国的语言以无穷的生命力。正因为在美国的文化中,没有哪一部分(像语言那样)是这样明

812 美 国 英 语 史

雪莉·布莱斯·希思:《美国英语:模式探索》,纽约,1976年英文版,第6页。

弗兰克·福里德尔:《弗兰西斯·里伯: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第43页。

戴维·拉姆齐:《美国革命史》,序言,纽约,1791年英文版。

诺亚·韦伯斯特:《英语论文集》,费城,1781年英文版,第71页。

乔治·P.克拉普:《美国英语》,费勒 德 里 克·乌 加 出 版 公 司,1925年 英 文 版,第

34页。

显地借来的,所以,也没有哪一部分(像语言那样)这么突出反映出美

国生活的特点。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在他1828年所著《美国人

的观念》一书中总结了这方面的发展情况:伦敦的上流社会必然会为英国、事实上是为整个大英帝国

的语言的发音定下调子,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上流社会

是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这些人的风度、出身、财富和政治地位,使他们成为众人向往的对象,因而有必要仿效他们的矫揉造作,不管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风度方面,以便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似

乎他也是属于他们那个社会的……在美国,情形正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个像伦敦那样的大

首都,供那些悠闲自在、家财万贯、受过教育的有钱人经常在那

里聚会作乐,那么,我认为我们也势必会创造出一个时髦的贵族

阶层,这个阶层将 为 说 话 方 式 以 及 衣 着、举 止 树 立 样 板……可

是,我们没有这样的首都,看来在很长的时期内也不会有这样一

个够分量的首都,能 够 对 语 言 产 生 重 大 的 影 响……波 士 顿、纽

约、巴尔的摩、费城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以至发音,在许多方

面都不一样。有经验的人可以从说话的某些细节判别听出说话

的人是从这些地区中哪个地方来的。迄今为止,这些城市中还

没有一个具有占优势地位的影响力,足以诱使别的城市好赶时

髦的人去仿效它的时髦人物……如果这个国家白人也像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的人一样,那

么,恐怕此时此刻我们说的会是许多难以听懂的方言。但实际

情况是,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除少数的德国和法国后裔之外),讲的英语比他们母国人民所讲的英语好得无可比拟……总而言

之,作为一个民族,我们讲我们的语言要比任何其他民族讲他们

的语言好一些。如果考虑到我们居住的国土面积之广阔,我们

的发音和用词之准确性是相当惊人的。这种语言上的同一性只

能归因于知识的高度普及和人民的无穷省略,这一切超越了空

间的障碍。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人民的英语”,它取代了“国王

的英语”。这种“人民的英语”特别适合于一个没有文化中枢的

91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每个人都有权像贵族那样说话。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十分赞同库柏所做的分析与总结,但他指出:直到《独立宣言》发表至少半个世纪以后,美国语言的词汇

才开始具有独特的美国特色。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那种扩张

性的、活力盎然和多姿多彩的冒险精神在19世纪的美国精神中

找到了一个后来居上的对手,这两种不同时代的创业精神都表

现在语言的生命力、创造性和实验主义之上。②

按克拉普的话来说,“美国英语所具有的那种伊丽莎白时代的素

养不是继承下来的,而是在美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③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个刚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由多民族移

民组成的新国家,要彻底摆脱殖民文化的影响,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民

族语言,既需要先驱者们的领导和不息努力,也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

与大胆实践。只有经历了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化革命,民族语言

才能真正地走上独立与发展的道路,才能建立起引以自豪的新的语

言标准。

第四节 关于美国英语论战的评述

早在独立革命时期,美国就出现了反英和亲英两种政治态度,形

成了革 命 的 与 反 革 命 的 两 大 阵 营。④以 华 盛 顿、杰 斐 逊、潘 恩、亚 当

斯、谢尔曼和富兰克林为首的民族主义者在革命伊始就宣布:“我们

这些联合殖民地现在是,依照公理应该是,自由独立的国家;我们取

消对英国国王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国之间的一切政治

联系从此,而且应该全部断 绝。”⑤并 号 召 全 国 的 爱 国 民 众:“在 我 们

出生的土地上,为了保卫我们生而享有、直到晚近遭践踏之前一直享

有的权利;为了保护我们完全依靠祖先和我们自己的诚实劳动而获

022 美 国 英 语 史

詹姆斯·库柏:《美国人的概念》,费城,1830年英文版,第178—179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开拓历程》,第314页。

乔治·P.克拉普:《美国英语》,第45页。

艾格顿:《美国革命的性质与原因》,牛津,1923年英文版,第174页。

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第67页。

得的财富,让我们拿起武器,抵抗实际强加给我们的暴力。在侵略者

一方停止敌对行动,而且这种敌对行动卷土重来的危险完全被消除

之后,我们才放下武器,但绝不是在此之前。”①而那些英王派到北美

殖民地的官吏,生活上依附于总督的政客,惟利是图的奸商富贾,坚

持效忠英王的民族败类,崇拜英国君主立宪的狂徒以及英国教徒中

的牧师和一部分信徒等组成的反革命效忠派,在独立革命爆发后继

续为英王卖命,反对革命,危害极大。在这样的革命危急关头,各州

成立了公安委员会,解除了效忠派的武装,对罪行较轻的涂以柏油,

插上羽毛,勒令游 街 示 众;对 于 情 节 重 大 的 骨 干 分 子 即 加 以 逮 捕 监

禁,继而处以死刑。在革命阵营的严厉打击和镇压下,八万名效忠派

纷纷逃亡到英国、英属加拿大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岛。②独立革命虽然

胜利了,但国内反革命遗毒并未完全消除,与英国也结下了难解的宿

怨,这些为日后美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

对于英国统治者来说,美国的独立是他们不光彩的失败。英国

政府组织逃亡的效忠分子以加拿大为根据地,企图卷土重来,夺取自

加拿大直至西佛罗里达的美国广大领土。英国不断煽动印第安人和

美国边疆农民发生冲突。从1804年起,英国依仗强大舰队,蛮横无

理地对中立国实行海上封锁政策,阻挠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贸易。美

国在政治上虽然取得了独立,但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未摆脱英国

的殖民影响与束缚,仍然是一个既穷且弱的国家。由于独立后成立

的邦联政府是一个十分松散的政治组织,各州保留了极大的权力,以

致国会像一个空架子一样仅做个摆设而已,英国没有像美国在伦敦

建立使馆那样在美国建立与之相当的使馆,以此来对它过去的殖民

地的政府表示 蔑 视。再 加 上 建 国 初 期 的 美 国 尚 未 能 建 立 其 民 族 产

业,在经济上对英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在殖民地时期,美国人原来是

把自己和别国人民的货物运到全世界,主要是在英帝国范围内的各

个港口去销售,以其所得的钱来购买英国的进口货物。而现在,他们

12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同上,第59页。

莫里逊与康马杰等:《美 利 坚 共 和 国 的 成 长》,第1卷,纽 约,1987年 英 文 版,第

172—173页;又见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3—65页。

不再是帝国的一部分,英国已经禁止美国船只进出英属西印度群岛

的海港。美国农产品的价格因此大幅下降,商人们的贸易渠道也被

切断,全国出现了萧条而贫困的景象。英国人这样做,其目的显然要

把它在政治上失去的统治地位从经 济 上 收 复 回 来。①杰 斐 逊 揭 露 了

英国通过商业在美国保持势力的野心和行径。由于英国在航运上的

垄断与封锁,美国的货物大多数由英国货船运输。英国商人和美国

国内效忠分子互相勾结,在美国每一个港口和大小城镇都占据了战

略地位。英国人还控制了美国的银行和财政,借此对美国的政治生

活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最后,他还指责英国人,在受他们津贴的报纸

上鼓吹南北分离,试图以此瓦解后来成立的联邦。杰斐逊认为,要彻

底摆脱英国的影响与殖民统治,还需发动另外一场革命。②

在英国处处作对与不断挑衅的情况下,美国人民再次拿起武器,在1812—1814年期间发动了第二次反英战争,历史学家把它称之为

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的胜利迫使英国完全放弃了侵略美

国的野心,确认了1783年巴黎和约中规定的美国独立,从而使美国

得以真正摆脱英国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渗透,促进了美国东北

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保证了美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长期的和平

建国时期,为美国由半殖民地经济向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第二次反英战 争 虽 然 使 美 国 在 政 治 和 经 济 上 获 得 了 独 立 与 自

主,但在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里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如

独立前一样还依赖于英国,受其殖民主义思想渗透依然较大。直到

1820年,在美国文学方面,英国作家的作品充斥着美国市场,占有率

高达70%以上。在教科书方面,1800年前后一般教科书都是从英国

出版的进口书籍;从1820年起,美国才将英国教科书做适当修改以

适应美国学校的大量应用。③托马斯·汉密尔顿上尉在其《美洲的人

与礼仪》一书中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合众国没有一个名符其实的图

222 美 国 英 语 史

布鲁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卷,第203页。

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第295页。

范·布鲁克斯:《新英格兰的盛世》,纽约,1936年英文版,第484页。

书馆。”①在1829—1830年 间 美 国 从 欧 洲 进 口 书 费 高 达10,829英

镑。美国的作家此时仍以模仿英国风格进行写作为荣,学校教师以

教英国课本而乐,贵族把子弟纷纷送到英国或欧洲大陆去求学,不少

人在讲话和穿着上极力仿效英国人以获得别人的尊敬和社会的认

可。崇洋媚外的殖民主义心理在当时十分突出。②就语言而论,正如

本人在前面详细论述的那样,从英国移植过来的英语在北美这片新

土地上经过漫长的融合与发展和美国民族主义先驱们的不断培育和

斗争,终于形成了有美利坚民族特色的民族语言,它是“美国人民在

北美大陆上长期进行生产、交流思想而发展起来的,是人民社会生活

实践的成果”。③但是,以英国为首的欧 洲 国 家 和 美 国 国 内 顽 固 势 力

拒绝承认它的存在,否定它作为民族语言应用的地位,坚持认为美国

语言是从属于英语的一种方言或俚语。美国独立伊始,英国就有人

对美国英语提出异议和攻击,当中既有塞缪尔·约翰逊、弗雷德里克

·马雅特、休谟和汉密尔顿等政治家和学术权威,也有在国内外有影

响的英国报刊杂志。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英语词典始祖塞缪尔·约

翰逊对正在兴起的美国英语颇无好感,他把这种新生的民族语言看

做是“美国土话”,认为它是“英语的退化”。④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

马雅特如很多到美国考察和访问过的学者一样回到英国就撰文评论

道:“在美洲短暂的时间里,那 里 的 语 言 是 多 么 地 败 坏!”⑤他 十 分 痛

恨美国作家刘易斯·伊文思的作品中所出现的诸如portage,statehouse,creek,gap,upland,spur,branch,backof,fresh等美国特

有词汇。⑥英国政治家休谟伯爵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装扮得

如英国人一样的美国人在伦敦一家商店购物,店主走上前去用嘲讽

的口吻说:“我想,先生,你是一个美国人。”那人惊讶不已,急忙用一

32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第120页。

托马斯·汉密尔顿:《美洲的人与礼仪》,爱丁堡,1833年英文版,第277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23页。

诺曼·莫斯:《英语/美 语 词 典》,前 言,巴 斯 波 特 图 书 公 司,1991年 英 文 版,第4页。

约翰·戴维斯:《在美游记》,伦敦,1803年英文版,第139页。

迪拉德:《美国英语透视》,第17页。

种修饰过的苏格兰腔调问道:“何以见得?”店主说:“因为你讲的既不

是英语也不是爱尔兰语,而是居二者之间的不同的话,依我看这是北

美的 土 话。”①有 人 说,这 是 英 国 人 捏 造 的 故 事,没 有 任 何 可 信 的 依

据,但不管怎样这多少反映出英国人特别是英国上层对美国英语的

蔑视态度和不满情绪。汉密尔顿上尉在其《美洲的人与礼仪》一书中

写道:

那里流行的败坏了的语法形式之多,实在令人难以想像,这

是粗俗方言的结果。最糟的是,这些粗俗语并没有局限于平民

百姓,还出自饱学人士之口。①

①② 门肯:《美国语言》,第26页。

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特意举例予以说明:

犱狅犲狊一词被拆 成 两 个 音 节,读 作犱狅犲狊。狑犺犲狉犲,令 人 费 解

的是,变成了 狑犺犪狉犲,狋犺犲狉犲也拼写了狋犺犪狉犲。我记 得,有 一 次 我

叫 一 个 熟 人 一 起 去 欣 赏 一 位 先 生 的 艺 术 作 品 时,他 问 道

“狑犺犲狋犺犲狉犺犲狊犺犲狑(狊犺狅狑犲犱)犿犲犺犻狊狆犻犮狋狌狉犲?”(“他是否把他的画

给我看?”)狅狉犪狋狅狉狔和犱犻犾犪狋狅狉狔在发音时往往把重音放在倒数第

二个 音 节 上,读 得 又 长 又 重。犿犻狊狊犻狅狀犪狉狔读 成 了 犿犻狊狊犻狅狀犪犻狉狔,

犪狀犵犲犾和犱犪狀犵犲狉的重音标在犪上,即犪狀犵犲犾和犱犪狀犵犲狉,等等。

远不止这些。美国人还任意地改变某些旧的和固定下来的

词的意思,如犮犾犲狏犲狉(聪明的)一词在这里与狋犪犾犲狀狋毫无关系,而

指“快乐的”、“友好的”。因此一个心肠好的笨蛋在美国俗语中

也可称得上犪犮犾犲狏犲狉犿犪狀...我 还 听 说 过 一 个 先 生 搬 进 了 一 座

犮犾犲狏犲狉犺狅狌狊犲(漂亮的房子),另一位先生继承了犪犮犾犲狏犲狉狊狌犿狅犳犿狅狀犲狔(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第三位搭上了一艘犮犾犲狏犲狉狊犺犻狆(漂

亮的船),载着犮犾犲狏犲狉犮犪狉犵狅(许多货物),开始了他的犮犾犲狏犲狉狏狅狔犪犵犲(愉快的航行)。对于如此繁多的一字多义,我找不到任何令

人满意的说明。

俗化国王英 语 之 特 权 为 此 地 所 有 凡 夫 俗 子 所 享 有。类 似

42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同上,第17页;又见查尔斯·阿斯特·布里斯特得:《美洲的英语》,伦敦,1855年

英文版,第58页;詹姆斯·鲍 斯 维 尔:《约 翰 逊 的 一 生》,第2卷,牛 津,1887 年 英 文 版,第

160页。

狊犾犻犮犽,犽犲犱犵犲和犫狅狊狊等词,老 实 说,很 少 按 更 好 的 语 序 使 用;但

他们在用犲狓狆犲犮狋,狉犲犮犽狅狀,犵狌犲狊狊和犮犪犾犮狌犾犪狋犲等词时却赋予了无

限的自由,“他们带着无悔无罪之心态捏造了其他许多口头的来

历不明之词语。”②

英国女作家弗兰西斯·特罗洛普夫人在其1832年出版的著作

52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美国家庭生活》中描述了她在合众国停留期间的所见所闻。在谈到

美国语言时,她是这样表述的:“我很少听到从美国人口里发出一个

像样的句子和正确的读音,总有那么一些在表达或发音上令人吃惊

或败胃口的东西。”① 针对这种情况,她提出因美国语言缺乏 标 准 和

纯正性而需要进行改造和净化。弗里德里克·马雅特上尉1839年在其《美洲日记》中专门叙述

了美国语言的退化与粗俗,并列举了许多实例加以说明。他说:美洲的上层阶级不按我们的标准讲话或发音。他们似乎毫

无规则可循,或许是缺乏希腊语或拉丁语的基本知识的缘故吧。你很少能听到 希 腊 语 借 用 词 的 正 确 发 音,重 音 往 往 标 错 地 方。不仅如此,那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独立自主,他们想怎么发音

就怎么发音。美国人总喜欢改造别人的语言,对我们的语言更

是如此。②

如所有其他 到 过 美 国 的 英 国 访 问 者 一 样,马 雅 特 同 样 感 受 到

guess,reckon和calculate等词在美国的广泛运用。他对美国人把

mean用 作ashamed(可 耻 的),把considerable用 做 副 词,把suspicion和opinion用做动词,以how 替代 what等做法十分不解,故而

认为美国人宣扬的所谓美国英语实质上是“源于英格兰乡村的方言

和英国早已废弃的土语”。③

① 乔治·邓格菲尔德:《美国民族主义的觉醒》,纽约,1965年英文版,第3页。

②③ 门肯:《美国语言》,第27—28页。

④ 迪拉德:《美国英语的社会 史》,沃 尔 特·德·格 鲁 特 公 司,1985年 英 文 版,第66页。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42年4月15日在俄亥俄河的

一艘船上写的信中谈到了波士顿和纽约地区的人们讲话带有很重的

鼻音,所用的语法错误百出,就连那些最古怪的方言俗语都被当作标

准词语来使 用。④ 狄 更 斯 把 他 的 观 察 结 果 写 进 了《美 国 札 记》(1842年),当中有这么一段话讲的是他对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的语言印

象:如他所言,在这个国家里,在真实生活中,从未有过这样的

交谈。他把自己所碰到的每一个古怪的方言俚语都急切地摘录

622 美 国 英 语 史

下来,当他要叙说某个故事时,则把这些词语统统用进去,这样

其结果只能是扩大了拙劣模仿与滥用的流行范围。①

如果说上述论及的是英国人对新兴美国民族语言的态度和个人

评价的话,那么下面谈到的则是英国从语言的蔑视上升到政治上的

对抗,即借对美国语言的批评来抨击美国民族和美国人民,从中可以

看出英国人,特别是英国统治阶级对独立后的美国的恶意和憎恨。

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于1822年率先从语言上

向美国发起攻击。他指出,美国人早已背弃了英语,并把一种粗俗的

方言定做自己所谓新兴民族的语言标准。“美国人在不断地鼓吹他们

的优越性,这使我愤而言之:最蠢的人才说自己的是最好的。美国人

做出了许多违反常规的事情,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

他们误把英语当行李(美国人称之为plunder),然后大肆行窃。”②

紧跟其后的是 坎 特 伯 雷 大 主 教 亨 利·艾 尔 福 德。他 在 自 印 的

《为女王英语辩护》中历数美国语言之不是,进而抨击美国民族之妄

为。他大声疾呼道:

看一看我们女王的英语落到那些狂妄无知的美国人手中沦

落到了什么地步?看一看那些曾给我们以快乐被他们在言谈中

和书本上任意糟踏的妙语警句!看一看他们无法无天的夸张形

式和对语言规范的蔑视行为!然后再把这个民族的特性和历史

做一比较,就可看出它的道德义务和对人类的职责是多么的迟

钝,以及当它扩大了的权利得到满足后所表现出来的对世俗权

利的公开傲视的神情。我现在可以说,它保留着世界历史上最

残酷的无原则的战争所带来的鲁莽和无知。③

来自英国各大报刊杂志的攻击与谩骂声此起彼伏,火力集中且

72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路易兹·庞德:《查尔斯·狄更斯的美国方言》,载 AS第22卷,1947年4月英文

版,第124页;又见安妮·罗尔利:《美国英语的家常词汇》,载 AS第37卷,1962年5月英

文版,第83页。

托马斯·沃尔斯波:《S.T.柯勒律治的书信、谈话集》,伦敦,1836年英文版,第209页。

卡尔顿·米勒:《美国民族主义语言的成长》,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50年英文版,

第27页。

猛烈。1787年,当托马斯·杰斐逊写的《弗吉尼亚札 记》一 出 版,就

遭到了来自英 国 两 家 杂 志《欧 洲 杂 志》和《伦 敦 评 论》的 攻 击。1798年5月《绅士杂志》加盟声讨美国之行列,并对诺亚·韦伯斯特的“充

满忧伤和幽默 的 论 文 集”提 到 的“美 国 方 言”中 的 地 方 特 色 进 行 批

驳。①1804年10月《爱丁堡》登载了一篇火药味很浓的评论,猛烈抨

击约翰·昆西·亚当斯的《西里西亚书信集》,并预言一种“伪造的方

言”将会“在美国的议会和法院”盛行,美国人将因此“失去与我们同

宗关系的惟一标志”。② 马歇尔的五卷本《乔治·华盛顿的一生》一出

版即遭到了《英国评论》、《批判论坛》、《年报》和《月刊》等主要报刊杂

志长达三年的抨击。《爱丁堡》在1808年撰文说美国人“有意使自己

不留下任何贵族特征———甚至在他们的词汇上”。③ 同年3月,《每月

评论》诋毁美国语言是“从我们大西洋彼岸的殖民地不断滋生出来的

种种退化和粗俗的东西”。④ 《英国评论》也在1808年4月宣称美国

佬对英语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合众国的大众语言现已背离了根植于

英国的语言标准,”⑤ 继而对美国的方方面面加以歪曲和诬蔑。

① 艾伦·沃克·里德:《18世纪英国对美国话的承认》,载《方言札记》,第6辑,1933年英文版。

②③④⑤ 门肯:《美国语言》,第27—28页。

面对英国的不断抨击与贬毁,美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

在早期民族主义先驱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持久的不见烟火的反击英

国文化挑衅的民族革命运动,为进一步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语言的

形成与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和独立

革命的领导者,对自己参与创立的新国家和自己热爱的新民族有着

深厚的感情。无论作为革命元勋还是国家领导人,他在反英斗争中

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从而推动了美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早在1784年11月20日以前,尚未做总统的杰斐逊在一篇《对于英

国报纸有关美国事务和报道的反应》一文中谈到了自己对新国家的

热爱和英国等报界歪曲和诬蔑行径的愤怒。文章开头写道:我是最近离职回乡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位官员。我曾经为

822 美 国 英 语 史

那个国家战斗和流过血,因为我认为它的事业是正义的。从和

平时刻到我离职时为止,我看见它正在享受温厚的政府、秩序和

勤劳所能送给人民的一切幸福。在我返回我的故乡后使我大吃

一惊的是,发现欧洲的所有的公家报纸都充斥着关于那个国家

存在着所谓无政府和狂乱状态的报道。我从我的所有的朋友那

里收到吊唁的信,谈到那么好的战争所结的苦果。这些朋友我

知道都是对美国怀有善良意愿的人们,他们但愿美国实际情况

与官方报纸所一再重复报道的完全相反。我曾追查这一切错误

报道的来源,并且发现这是不难探索的。大陆上的印刷业者尚

未养成订阅美国报纸的习惯。因此他们关于美国题材的报道,都取之于英国。如果你们的读者作片刻的思索,他们将回想到

他们所读到的有关美国情况的不好的报道,都只能来源于英国。自从承认合众国的独立以来,在欧洲所知道的有关这个国家的

情况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英国)这些报纸的渠道的。然而这些报纸是处在两个主要动机的支配之下的:1.由于

伤害我们的打算失败而产生的切齿的仇恨;2.害怕他们的岛国

由于其居民移往美国而出现人口削减。因此没有一份报纸登载

揭发美国的段落,不是怀有那样动机的人所编造的。据这些报

纸的记载,美国简直是一个暴动和混乱的舞台。由于厌倦斗争,它正在准备重新回到大不列颠的怀抱中休息。它的公民正在沉

重税捐的压迫下呻吟。他们正在逃往仍旧从属于英国的冰冻地

区寻求避难。他们的议会和国会正在成为可憎的,在一个段落

中把它们描写成对它们的选民实行暴政,另一个段落把它们说

成是毫无权力、任何作用都没有的机构,等等。①

他在文章结尾 时 分 析 了 英 国 对 美 国 抱 有 敌 意 态 度 和 行 为 的 根

源,其结论是:美国曾经是英国光荣所依靠的柱石,美国是使那个光荣扫

地的主角。因此,发一点儿脾气也许由于我们的怜悯而得到宽

恕。然而,背离真理的行动,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不幸之下,都会

92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① 梅利尔·D.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集》,第611—612页。

引起一种很为不同的感情的。①

杰斐逊还在巴黎期间利用自己的影响和法国传媒针对英国人的

恶意中伤进行反击。他在一封信中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揭露了英国在

各个方面对美国的敌对行径,最后指出:……英国仇恨我们,他们的大臣们仇恨我们,而且他们的国

王比一切其他人更是如此。他们厚颜无耻地这样声明,尽管他

们承认我们的贸易对他们很重要。但是他们说我们无法防止国

人把我们的贸易置于他们的掌握之中。由于想念这一点,他们

就决不肯就贸易总是与我们达成协议。他们说他们将压制我们

的航运业,正如对待他们自己的航运业一样。我们向他们主动

表示要调整贸易,但是却遭到揶揄,这表明他们坚决想念我们决

不能联合起来却抑制他们的贸易,甚至去阻止它。我认为当前

他们对我们的敌视比战争期间更为根深蒂固得多。②

杰斐逊对法国有着良好的印象,他常把法国和英国放在一块进

行比较,这两个国家都处在旧世界的欧洲,都是君主体制,但法国在

很多方面要比英国好得多。法国人民虽也遭受到许多不幸,他们却是

可爱的,因为杰斐逊全心全意地喜欢他们,“如果有一种更好的宗教,一个更好的政体,即使他们现有的官员照旧,他们的境遇和国家将会

成为最值得羡慕的。”无论如何,宁可要他们,也坚决不要“住在英吉利

海峡彼岸的有钱、高傲、虚张声势、动辄骂人、挖苦人的食肉动物”。③

杰斐逊对英国的反击还表现在他对美国民族语言的创建与维护

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作为美国哲学协会第三任主席,杰斐逊所作的贡

献使他成为美国语言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分析民族与语言的关

系时,杰斐逊认为语言和民族是交织在一起的,民族进步了,语言也会

随之发展。语言作为民族的一个部分,“它忠实和全面地反映出民族

的特征”。④ “美国的语言之所以称之为民族语言就是因为它是美利坚

032 美 国 英 语 史

梅利尔·D.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集》,第614页。

1786年5月4日致约翰·佩奇信,巴黎。

1785年6月21日书信,福特英文版,第4卷,第68页。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58页。

民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人民,根植于民族之

中,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精神。”①谈到美国语言的

起源时,杰斐逊认为美国英语不仅仅来自英国英语,它是美国多民族

语言的融合体,先后从印第安语和欧洲大陆诸语言中吸收了许多有用

的营养,它不是英国英语的延续,而是新世界新国家民族融合与创新

发展的共同结晶,从而批驳了英国人对美国起源所作的歪理邪说。

杰斐逊对美国民族语言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反击英国和维护美

国语言方面,而且表现在他对美国民族语言的研究和支持当中。在

他的一生中,杰斐逊对美国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兴趣十分浓厚,投

入也很多。他先从美国方言入手,研究方言的起源和对美国英语的

作用,认为各地的方言如同从其他民族借用的词语一样都是美国民

族特有的产物。美 国 英 语 的 形 成 跟 美 国 人 的 创 新 思 想 有 很 大 的 关

系,主要表 现 在 他 们 对 英 国 英 语 旧 词 的 选 用 和 旧 词 新 义 的 改 造。

1825年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很可能会发现我 们 现 有

通常的词语英国人读起来会很困难,因为它们是莎士比亚时代的旧

字,而英国现在的一个都找不到。这怎能说他们的语言继承了优良

的传统?”②他对美国印第安语的研究开创了白人对土著语言文化研

究的先河。他收集了美国英语中借用的许多印第安词汇,撰写了有

关印第安语的研究文章。在1781—1785年期间,撰写了著名的遭到

英国人抨击的《弗吉尼亚札记》一书,当中探讨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来

源、分布状况、人口、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提出它们是美国英语形成

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美国民族语言的发展,他派出以

刘易斯与克拉克为首的远征队到边远的西部地区进行考察,收集西

部地区的土著民族和后来移民的语言现象,远征队的努力为美国的

民族语言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资料。与此同时,他极力支持并参与

韦伯斯特倡导的民族语言的改革运动。对英语历史的研究促使杰斐

逊如韦伯斯特和富兰克林一样深深感到民族语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

13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58页。

斯坦里·豪尔:《托马斯·杰斐逊与盎格鲁撒克逊语》,载美国《现 代 语 言 协 会 出

版物》,1983年第5卷,英文版,第892页。

迫性。杰斐逊极为痛惜古英语带来的拼写的繁杂和不规范性:当日我们盎格鲁撒克逊祖先很少读书和写作,所以他们没

有固定的缀字法。为了产生一个一定的声音,每个人都根据一

个未受过教育的人对于文字能力的理解,把文字混乱地凑在一

起,结果大家所凑的都不相同,正如在今天人们所做的那样,有

12个农民学过字母然而不会读,但是却希望写主的祈祷书。因

此,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表达同一个声音,却有各式各 样 的 拼

字方式。例如,犿犪狀狔这个词有20个不同的拼字方法;然而我们

不能以为它们是20个 不 同 的 词 语,或 者 他 们 对 同 一 个 词 语 有

20个不同的发 音 方 法。因 之,盎 格 鲁撒 克 逊 语 的 拼 字 法 并 不

确切地表达意在传播的声音。我们的发音中必须把多余的辅音

省略,并且赋予其余的文字以它们当代的英音。①

他把英语的缺陷归咎于历史时代的产物,认为是君主制下的必

然结果,这很不适合新的共和政体的需要,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的创

新精神和与旧体制决裂的决心。新的国家、新的民族需要能反映自

己民族特征的新的语言,这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探索新的语言

形式当中,杰斐逊对英国人提出:我很希望当代英国郡的方言的出版应该继续下去。它将为

我们恢复我们的语言提供一切细微变化的情况。它将把我们古

代方言的全部财富都吸收到我们现代的语言中来。而且这将是

一个多么丰富的宝库,这在各郡的词汇表上,并且注意到我们由

于放弃和不用而失传的词语(这些在声音和意义上并不劣于我

们所保留的)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当这些地方词汇发表出来,并且融合为一个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发现在莎士比亚里面没有

一个词现在没有在英国某个郡被使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

它的真正意义。②

他发现沿海岛上居民和西部边民的书体很有特色,简洁而明了,极富有表 达 力 和 创 新 性,如rugged(崎 岖 的;结 实 的;强 壮 的),un

232 美 国 英 语 史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57—62页。

梅利尔·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集》,第177—178页。

couth(笨拙的;粗鲁的),appalling(令人 震 惊 的)等。他 认 为 这 是 美

国英语改革的样板,建议韦伯斯特等人努力去探索这样的新的民族

语言形式。①门肯认为杰斐逊在180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确实为废

除语言中的陈腐现象,包括在国会和法院通行的装腔作势的虚假而

空洞的表达方式,支持民族语言与旧世界脱离关系以建立自己独特

的全新语言,以及倡导民族语言的改革等众多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

献。但他未能像其 继 承 者 安 德 鲁·杰 克 逊 总 统 那 样 敢 于 开 拓 与 创

新,那样富有朝气和号召力,那样不惧英国的种种阻力勇于斗争和拼

搏。杰克逊时代才是真正的民主时代,他极大地发挥了美国民族主

义的作用,把美国的领土扩展到了太平洋西岸,为美国民族注入了新

的活力,为美国英语的发展 创 造 了 有 利 的 时 机。②笔 者 认 为,这 或 许

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因为杰斐逊正处于第二次反英战争前美国

最困难的历史时期,而杰克逊则在第二次反英战争后美国消除了内

忧外患前所未有的民族扩展新时期。

紧随杰斐逊之后的美国民族主义者为捍卫美国的民族独立与自

由,维护民族语言应有的地位,他们群情激奋,以各种方式向英国反

美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先锋代表有马克·吐温、库柏和韦

伯斯特等。

美国著名讽刺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既是民族语言的创造者,又

是民族语言的捍卫者。他十分痛恨英国人那种小气自私、自以为是、

骄傲自大的民族痼疾和在语言上所表现出的装腔作势与惟我独尊的

神态。针对英国人 对 美 国 英 语 的 种 种 指 责,马 克·吐 温 严 正 指 出:“国王英语不是国王的。它是一个合股工会,美国人占其中绝大部分

股。”③他认为美国语言如同其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独立而鲜明的民族

特色,是美利坚民族独立和创新的产物,因而主张美国语言应和美国

文学一样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民族语言。

历史学家往往从军事和政治上去分析第二次美英战争,对胜利

33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梅利尔·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集》,第177—178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44页。

诺曼·莫斯:《英语/美语词典》,前言,第5页。

给美国语言文化带来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则论述不多。事实上,美国

民族语言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在第二次反英战争胜利后才有长足的进

步,因为反英战争的胜利鼓舞了美国民族主义的斗志和民族自信心,

进而推动了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民族主义作家詹姆斯·库

柏置身于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为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建立与发

展进行了不息的斗争。

库柏认为,第二次反英战争也是美国争取民族语言文化独立、摆

脱英国殖民主义桎梏的革命进程。他在其1828年著的《美国人的概

念》一书中借主人公约翰·凯德华拉德的嘴说出了他个人的看法:

在欧洲看来,在1783年取得和平后的许多年里,众多的美

国人民往往以英国的眼光来看问题,总是用英国的偏见来判断

事物。这对于根据民众意见来制定政策的一个民族来说,是十

分可怕的。①

库柏认为,这种“精神枷锁”直到19世纪头10年中还在困扰着

我们,惟有1812年的战争才把美国从这种枷锁中解脱出来。正确的

评价是,“1776年的战争应称之为革命战争,1812年的战争才是独立

战争。”②此结论不无深刻的道理。库柏就是以这种革命的爱国的精

神反击英国对美国的种种挑衅,更以实际行动来证实对新国家的热

爱和对民族语言文化的维护。他在1828年韦伯斯特的美语词典出

版之际,为民族语言大唱赞歌:

假如这个国家的人民与地球上任何其他的国家一样,我们

此刻都应讲各种各样难以理解的方言土话。但事实并非如此。

美利坚人民作为一个新的民族群体,如今讲的英语远比它母国

的人民说得好。③

他在其《间谍》(1812年)、《向导》(1823年)和《大草原》等名作中

大胆使用民族语言,使小说更具有民族特色。他的爱国举动虽然遭

到了英国人的抨击,但为美国民族语言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而

432 美 国 英 语 史

詹姆斯·库柏:《美国人的概念》,纽约,1832年英文版,第一章,第312页。

同上,第315页。

乔那森·格尼:《追逐太阳》,第235页。

重要的作用。民族主义语言先驱诺亚·韦伯斯特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

于反英斗争,大胆进行语言改革,为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立下了汗

马功劳。他认为第二次反英战争后由于民族工商业的不断发展,民

族语言不断丰富起来,这时需要将民族语言补充新词汇和新语法,加

以整理,充实提高,以 完 全 与 英 国 脱 离 关 系 成 为 独 立 发 展 的 民 族 语

言。为此,他深入民间,从技工、小贩、劳动人民中间收集语言、词汇

的资料,也吸收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词语,删除了一些陈旧的词句,简化了大量英语字的拼法,大大地丰富了美国的民族语言,使之更具

有民族特色。他所编写的拼写课本和美语词典,为普及教育、推进民

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爱国举动和在民族语言上经过

千辛万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美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英

国反美势力的最有力的回击。这场美英之间由政治对抗到语言论战的斗争反映出两个国家的

不同政体和两个民族的新旧观念。历史最终证明了在这场持久战中

美国民族主义先驱者们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下所取得的初步胜

利,它再次向全世界宣告正义革命是不可战胜的。门肯说,这种较量

只是美英关系史上的第一次,它并没有终结,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着,也许是一场永无终结的争吵。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英国再也不

可能像过去那样任意地攻击美国了,对美国英语的责难也不那么强

硬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对美国革命先驱最好的回报。

532第八章 美国英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① 门肯:《美国语言》,第31—57页中的“今日之态度”一节。

第九章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第一节 对传统的挑战:从拼写改革着手

在民族主义建国时期,一批政治家和语言学家们在与英国反动

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时刻不忘从形式上把美国英语同英国英语区

分开来。他们认为一个民族应建立自己的新的民族语言,而这门新

语言在形式和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应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为此,

他们对古老的英语传统提出了挑战,并首先从拼写改革入手。大胆

进行民族语言改革之尝试。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富兰克林和

韦伯斯特等人的不断努力,终于使美语在词形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使

美国语言更添民族特色。可以说,英语和美语在词形上的重要区别

主要是由于美国伟大的词典学家诺亚·韦伯斯特的努力和影响而来

的。如果这位语言改革先锋的主张完全实现的话,在美国英语里将

会出现更多的简化字,“因为他的用意本来就是要尽量把合众国的语

言与英国的语言区别开来。”①故而,像加兰·坎农等人所宣扬的“是

出于语言学的动机,而不是出于美国拼写法独辟蹊径的民族主义情

绪”,②这纯粹是一种错误的 曲 解。本 人 认 为,简 化 英 语 拼 写 既 是 出

于语言学的动机,又是出于美国民族主义的强烈要求。自本杰明·

富兰克林以来,在改革英语拼写法方面,美国一直是打先锋的。韦伯

斯特在他长长的忙碌的一生中极为关心拼写改革。他在富兰克林建

议的基础上,对英语的拼写简化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他的许多建

议与做法都有了成效,并且已经收进了他的《美国词典》里,显然对我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第181页。

加兰·坎农:《英语史》,第225页。

们现在的语言实践起了作用。”①他把带re的法语借用词英语化,使

它们成为 像chamber,disaster一 样 的 词 形,从 而 有 了center,theater,meter这样拼 写 的 大 批 简 化 词。他 把our简 化 为or,如color,

honor,favor等。其他常见的形式有:

 美—英             美—英

犲狅狀—犪犲狅狀 狑犻犾犾犳狌犾—狑犻犾犳狌犾犻犿犫狌犲—犲犿犫狌犲 狊狆犲犾犾犲犱—狊狆犲犾狋犱犲犳犲狀狊犲—犱犲犳犲狀犮犲 犿狅犾犱—犿狅狌犾犱

狆狉狅犵狉犪犿—狆狉狅犵狉犪犿犿犲 狉犻狏犪犾犲犱—狉犻狏犪犾犾犲犱犲狀狉狅犾犾—犲狀狉狅犾但他有的建议虽有一定的语音学的依据,后因采纳不多,均无推

广,如bilt,bred,brest,frend,giv,hed,ment,relm 等。他 建 议 用 k来代替ch,从而拼写成karacter和korus,也没有获得成功。

曾参与过《牛津英语词典》后移居美国的威廉·克雷吉爵士受韦

伯斯特之感召对拼写改革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但他的动机跟韦伯斯

特不一样,主要是从语言本身的需要出发的。克雷吉爵士先后发表

了《英语拼写及其规则和原理》和《英语拼写法的一些不规范之处》。这两部著 作“对 传 统 拼 写 法 的 明 确 而 权 威 的 论 述,迄 今 尚 无 人 超

过”。②他参考这两部巨著主编了被认为是大西 洋 彼 岸 的《牛 津 英 语

词典》增补本———《按历史原则编写的美国英语词典》,引起了英语世

界的巨大的反响。几十年过去后,威廉·阿兰·尼尔森博士在借鉴前人成果之基

础上,编纂了《韦伯斯特国际新英语词典》,把所能搜集到的美国英语

词汇按韦氏拼写和读音进行编写。随后菲利普·巴布科克·戈夫博

士把它编辑再版,即人们常说的《韦氏第三版》。戈夫博士在再版前

言及注释中宣称,他力图使第三版成为“整个当今英语世界”的一部

包罗无遗的词典。但一些尖刻的评论对其大加责难,认为他在拼写

上再现出空前的宽容,收入了许多粗俗的拼写形式,如administrate,

73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加兰·坎农:《英语史》,第225页。

西米恩·波特:《英语的变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apostacy,caligraphy,demonstratable,exstacy,idiosyncracy,superceed和surprize等,并说:“他收入那些粗俗形式只不过是因为在美

国某些地方一些没有教养的作家或粗心的印刷工人曾使用过的这类

形式。”①但不管怎样,这些形式最终还是被认可了,并进入了美国人

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也许正是对当时那些批评者的无声而有力的回

击吧。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企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拨出专

款扶持“正字法简化委员会”。美国官方出版物《国务院文章格式手

册》积极响应文字简化之倡导,提倡改用ax,catalog,center,counselor,distil,draft,enrol,honor,judgment,omelet,plow,program 等 新

的拼写形 式。《芝 加 哥 论 坛 报》以 身 作 则,提 倡 以tho,altho,thru,

thoro代替though,although,through,thorough古 老 形 式,遗 憾 的

是仿用的人不多,这或许操之过急了吧。对于大西洋对岸的拼写简化运动,大多数英国人始终是持谨慎

和批评态度的。当美国英语在拼写、读音和词汇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和差别时,英国人 仍 表 现 出 一 幅 冷 傲 的 态 度,他 们 既 不 懂 美 国 的 词

语,又拒绝把它们纳入英语词汇,而美国人也不肯使用某些英语常用

词。直到1900年前 后,这 两 种 流 行 甚 广 的 方 言 几 乎 都 一 直 各 行 其

是。看来,正如英 语 和 法 语 终 于 变 得 互 不 理 解 一 样,“标 准 英 语”和

“美语”也会在长远的将来面临同样的命运。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法

国人毕竟只相隔一个狭窄的海峡,经常还有相互交往,而这两种正在

分道扬镳的“方言”此时却被大洋分隔开。何况英美之间很大的嫌隙

是由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甚至美国南北 战 争 造 成 的。经 济 竞 争

的加剧,再加上双方民族主义的抬头,更助长了政治上和语言上的分

歧。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语言创新的影响

所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和在此前提下从事的社

83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西米恩·波特:《英语的变化》,第47页。

会活动,即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与人类社会发

展直接或间接联 系 的 各 种 自 然 条 件 的 总 和,人 们 统 称 为 地 理 环 境。

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构造、气候、土壤、水系、矿藏、植物和动物等。

马克思指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

又是人类生活实践的对象。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把自己所处的环

境作为认识与改造的对象,不断对地理环境发生种种影响和作用,因

此地理环境的现实状况、特点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式等无不跟人

类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等有关。①可以说,人类社会在

改变自己周围环境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而地理环境则在社会发展的

影响和作用下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现实状况。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

面:一是同一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内的变异,形成所谓的地域方言;

另一方面是较大的一个地区内,几种民族语言长期共存,产生了结构

上的某些共同特征,结成了 所 谓 的 语 言 联 盟。②语 言 的 地 域 变 体,实

质上也是社会 原 因 产 生 的。社 会 语 言 学 家 认 为 这 是 他 们 的 研 究 范

畴,因为他们强调自己所研究的是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当中包括与社

会有关的语言现象、民族语言、地域因素、方言、行话、双语,以及不同

年龄、性别造成的言语差异,还有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功能

变体。也有人认为,社 会 语 言 学 的 任 务 在 于“语 言 和 社 会 结 构 的 共

变”。③这里说的“共变”意指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

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

起的互相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剧变时,语言———作为社会

现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

步伐而发生变化。

斯大林1950年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论著中再次论

述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问题。他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人们思维

93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6—219页。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第83页。

W·布赖特:《社会语言》,海牙,1964年英文版,第2页。

的工具。在论证语言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时,斯大林着重论证了语

言与社会性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说,从语言的起源看,没有社会就

没有语言;从语言的发展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要了

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

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从语言的

基本职能看,没有全社会成员都懂得的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

会崩溃,便会无法继续存在,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

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①作为一种语言哲学来分析,他的这些观

点基本上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过分地强调了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

具一面,忽视了语言也是不同社会集团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还会由于

具体语言和说话目的的不同产生各种变异,而这些变异也是语言社

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近几十年来由于受斯大林的观点和索绪

尔理论的影响,在研究和描述某个语言的时期,往往过多侧重于它的

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很少探讨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

各种差异。本人认为,这是值得注意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国内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历史或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来探究语言

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变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

然也在变化着,而语言对人类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语言与社会变迁的更直接的关系则是忠实而全面地记录反映文

化变迁的线索和走向,文化变迁的实质和形式。②德国语言学家雅各

·格林则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因子,既是历史

的范畴,又是历史的反映,从而归纳出“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

史”。③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语言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

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语言变迁跟自然环境和生产实践

社会生活有着 密 切 的 关 系。一 个 社 会 集 团 或 民 族 群 体 的 生 产 力 发

042 美 国 英 语 史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1—538页。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第233页。

Y.马尔基尔:《历史语言学》,法兰克福,1964年英文版,第15—18页。另见徐通

锵:《历史语言学》。

展、文化形态的变异、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外来民族的融合等等无

不在语言中留下影像,而这些影像更多地分布在语汇方面,因为一个

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若是经历了某次社会历史变迁,首先是表现在

新概念词语的大量出现。一个民族的词汇系统集中反映了他们所处

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取向。一

般说来,一个民族在一个新的自然环境中面对的新的挑战和生活考

验越多,其社会变 迁 也 就 越 多,自 然 其 民 族 语 言 的 词 汇 系 统 随 之 扩

展。年轻的美利坚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美国

英语则是在这样一种多变的新的历史时代中因其新词汇的大量创造

与借用而形成的。历史告诉我们,从殖民地走过来的人民在新社会里都有一种民

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都想为新的国家作些贡献。建国时期的美国

人也是这样。他们 在 改 造 社 会 环 境 的 同 时 促 进 和 丰 富 了 语 言 的 发

展。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顿认为美国英语的形成关键就在

这个民族的人民在新的社会和新的生活环境中不拘一格的创造和使

用新词汇。他说:“美国语言中丰富的新词汇并不是出现在美国的莎

士比亚或者美国 的 弥 尔 顿 著 作 中,而 是 出 现 在 西 部 船 夫、城 镇 创 业

者、毛皮商人、探险队员、印第安战士和乡下庄稼汉的言谈之中。到

一个图书馆去便可以看到英国英语的伟大,而美国英语的伟大则必

须从倾听中才能欣赏到。美国没有权威的办学贵族,没有单一的文

化首都,没有伦敦。这个新兴的国家把语言归还于人民。美国的成

就中没有任何一项比这一点更具有特色和更无法加以预料。”①

由于美国是一个地域宽广而人口又相对稀少的国家,这里的人

因此分布广泛,流动快而多,也没有固定的社会阶层,这就给语言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般地说,在欧洲,下层阶级具有地理的和

社会的稳定性,只有那些在总人口中占较小比例的中上层阶级、贵族

和有教养的人民人士才到处旅行。在美国,这种情况正好相反。这

里没有一成不变的农民群众,也没有抱成一团的贵族阶级,四处流动

的都是些中下 层 阶 级。他 们 乘 着 大 篷 车 成 群 结 队 地 去 西 部 追 求 前

14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4页。

程,有的住在矿区的临时工棚里,有的前往新兴的城镇。他们经常迁

移,四海为家。就连黑人,虽说被迫而来,到达后不能自由流动,也是

经过长途贩运才到这里的,而且从遥远的非洲带来了一些新的语言。许多操着其他语系的移民们,现在通过口语社交,由美国英语结成一

体了。众所周知,在美国早期,语言的边缘界限同地理边缘界限一样不

稳定。在这个国家里哪儿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哪

儿的词汇也就 高 速 扩 充。“由 于 这 个 国 家 是 依 靠‘超 越 政 府 管 辖 范

围’流动的基本社会的成长壮大的,语言的发展也一样不是依靠方法

书籍和字典‘合法’收编新词形成的,而是依靠现实语言中无数未经

规范和随意创造的词汇实现的。”①

美国人喜欢为任何具体目的而使用一个单词,他们很像一些伟

大的英国作家那样(如莎士比亚的名句:“Unclemenouncle”),毫不

理睬那些语法学者。这些语法学者坚持认为一个特定的字,例如名

词就是名词而不是别的。甚至在殖民时期,英国人对于美国语汇的

批语不是斤斤计较特定单字的“专门”文法功能,以此反对美国人自

由用字,他们把这种美国式语汇的自由称之为特权。戴维·休姆曾

经反对富兰克林 把 名 词colony(殖 民 地)转 化 为 动 词colonize(殖 民

地化)。富兰克林本人心目中的模范是艾迪生,他也反对把一些名词

如:notice(通知)、advocate(宣 传)和progress(进 步)等 用 作 动 词 的

这种美国习惯。早在1637年美国人就把clapboard(隔板)这个名词

当作动词使用;名词scalp(头皮,1697年)和tomahawk(印第安人用

的石斧,1711年)也 都 已 当 作 动 词 使 用。这 种 趋 势 一 直 持 续 下 去。到19世纪初期,deed(行为,1806年)、lynch(私刑,1835年)、portage(运输,1836年)全都成 为 动 词。interview(访 问)这 个 单 词,按 照 当

代新闻文字的意义,首先是当作名词用(1869年),但很快就 成 为 动

词了(1870年)。美国人的自由允许他们采取一切 可 能 的 形 成。例

如:形容词可以成为名词,原来personal(个人的)这个单词竟然可以

成为报纸一个栏目的名称(1864年)。或者一个动词如dump(倾倒

24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4页。

垃圾)可用作名词“垃圾堆”或“倾倒垃圾的地方”。同样地,新闻界的

动词toscoop(抢先发表某条新闻以取得优势)和tobeat(胜过)都成

为了名词scoop(抢先发表的新闻,1874年)和beat(独家报道,1873年)。

美国词汇的扩充还与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的探险记录有着较

大的关系。从这些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如何扩展并使自己与

新世界的景象相适应。1804年,杰斐逊总统任命其私人秘书梅里韦

瑟·刘易斯和另一位名叫威廉·克拉克的两位上尉带领45人从圣

路易斯附近出发,到西部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他们在逐日记录地

理发现和逐日创造语言的过程中,无意中积累了这个新世界的语言

财富。伊莱加·克里斯韦尔根据他们的日志编辑了一份专门词汇,发现有近两千个专门名词被视作美国的创新,其中最少有1000个单

词是首次见于日志的,他为此得出结论说:“他们是真正的语言先驱

者,也是文学和资料积累方 面 的 先 驱 者。”①这 些 日 志 是 一 个 丰 富 的

语言宝库,里面包含着新兴的美国惯用法、拼写特点、特有的动词和

名词词形词类转换方式、复合词,以及古体的或在英格兰早已废弃的

专门名词等 等。描 写 新 的 植 物 或 动 物 界 现 象 的 专 门 名 词 多 达500个,当中大多数是从印第安语中借用过来的。在这些日志中发现的

美国创用字也有许多成为人们日后常用的词了,主要的有如下这些:

  犫犪狔狅狌(长沼)

犫狅狑犲狉狔(荷兰移民种植场)

犫狌狋狋犲(孤山)

犮犪犮犺犲(地窖)

犮犪犾狌犿犲狋(印第安人的一种烟袋)

犮犲狀狋(分币)

犮狅犿狆犾犲犮狋犲犱(脸部肤色……的)

犺犻犮犽狅狉狔(山核桃属植物)

犺狅犿犻狀狔(玉米片)

犻犾犾狔(坏)

犻狀狋犲狉狆狉犲狋狉犲狊狊(女译员)

犼犲狉犽(傻家伙)

犽犻犾犾犱犲犲狉(小火鸟)

犽犻狀狀犻犽犻狀狀犻犮犽(印 第 安 人 的

烟草代用品)

犿犪犻狕犲(玉蜀黍)

犿狅犮犮犪狊犻狀(印第 安 人 穿 的 鹿

皮鞋)

犿狅狅狊犲(麋)

狅狆狅狊狊狌犿(负鼠)

34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戈尼·贺斯特:《美国语言的先驱者》,波士顿,1948年英文版,第216页。

狆犪狑狆犪狑(巴婆果)

狆犲犮犪狀(美洲山核桃树)

狆犲犾狋狉狔(生皮)

狆犲犿犿犻犮犪狀(干肉饼)

狆犲狉狊犻犿犿狅狀(柿子)

狆犾犪狀狋犲狉(种植者)

狆狅狉狋犪犵犲(水陆联运)

狆狉犪犻狉犻犲(大草原)

狉犪犮犮狅狅狀(浣熊)

狊犪狊狊犪犳狉犪狊(黄樟)

狊犽狌狀犽(卑鄙的人)

狊犾犲狑(沼泽)

狊狇狌犪狊犺(把……压扁)

狊狇狌犪狑(印第安女人)

狋犪犿犪狉犪犮犽(美洲落叶松)

狋犻犿狅狋犺狔(梯牧草)

狋狅犿犪犺犪狑犽(印 第 安 人 用 的

石斧)

狋狅狋犲(携带)

狑犪犿狆狌犿(印第安人用作货

币的贝壳串球)

狑犺犻狆狆狅狅狉狑犻犾犾(三声夜鹰)

犢犪狀犽犲犲(美国佬)

  他们的日志充满了用美国独特形式把英语单词连接起来的复合

词,因而更加富有生命力。例如:

  犫犪犮犽狅犳(在后)

犫犪犮犽狋狉犪犮犽(走回头路)

犫犪犾犱犲犪犵犾犲(秃头鹰)

犫犪狊狊狑狅狅犱(美国椴木)

犫犾犪犮犽犫犲犪狉(黑熊)

犫犾犪犮犽狑犪犾狀狌狋(黑胡桃)

犫犾狌犲犵狉犪狊狊(蓝茎牧草)

犫犾狌犲犺犲狉狅狀(蓝色苍鹰)

犫犾狌犲犼犪狔(蓝背鸟)

犫狅狋狋狅犿犾犪狀犱(洼地)

犫狅狓犪犾犱犲狉(白桤木)

犫狉狅狑狀狋犺狉狌狊犺(黑鸫)

犫狌犮犽犲狔犲(七叶树)

犫狌犳犳犪犾狅犾犻犮犽(猛捧一顿)

犫狌犳犳犪犾狅狉狅犫犲(野牛皮大衣)

犫狌犾犾犳狉狅犵(牛蛙)

犫狌犾犾狊狀犪犽犲(牛蛇)

犮犪狀狏犪狊犫犪犮犽(北美野鸭)

犮犪狋犫犻狉犱(猫鹊)

犮狅犪犾狆犻狋(煤坑)

犮狅狆狆犲狉犺犲犪犱(北 美 一 种 头 呈

铜色的毒蛇)

犮狌狋狅犳犳(捷径)

犵犪狉狋犲狉狊狀犪犽犲(美国产的无毒

小蛇)

犵狉犻狕狕犾狔犫犲犪狉(北美灰熊)

犵狉狅狌狀犱犺狅犵(土拨鼠)

犵狉狅狌狀犱狊狇狌犻狉犲犾(地面松鼠)

犺犪犾犳犫狉犲犲犱(混血儿)

犺犲犪犱犾犻犵犺狋(汽车或火车前灯)

犺狅狀犲狔犾狅犮狌狊狋(美洲皂菜)

犺狅狉狀犲犱犾犻狕犪狉犱(有 角 的 蜥

蜴)

犺狌犮犽犾犲犫犲狉狉狔(越桔)

442 美 国 英 语 史

犺狌狀狋犻狀犵狊犺犻狉狋(狩猎衬衣)

犻狉狅狀狑狅狅犱(木质坚硬的树)

犽犲犲犾犫狅犪狋(带龙骨的内河运

货船)

犽犻狀犵犫犻狉犱(极乐鸟)

犽犻狀犵犳犻狊犺犲狉(翠鸟)

犾狅犱犵犲狆狅犾犲(棚屋支柱)

犕犪狔犪狆狆犾犲(盾叶鬼臼属植物)

犿犲犱犻犮犻狀犲犿犪狀(巫医)

犿狅犮犮犪狊犻狀狊狀犪犽犲(水栖蝮蛇)

犿狅犮犽犻狀犵犫犻狉犱(反舌鸟)

犿狅狌狀狋犪犻狀狉犪犿(山公羊)

犿狅狌狀狋犪犻狀狊犺犲犲狆(山绵羊)

犿狌犾犲犱犲犲狉(长耳鹿)

犿狌狊犽狉犪狋(麝鼠)

狀犻犵犺狋犺犪狑犽(夜鹰)

狅狏犲狉犪犾犾(从一头到另一头)

狅狏犲狉狀犻犵犺狋(一夜间)

狆犻狋犮犺狆犻狀犲(北美油松)

狆狉犪犻狉犻犲犱狅犵(草原拨鼠)

狆狉犪犻狉犻犲犳狅狑犾(草原飞禽)

狆狉犪犻狉犻犲犾犪狉犽(草原云雀)

狆狉犪犻狉犻犲狑狅犾犳(草原狼)

狉犲犱犲犾犿(红榆)

狉犲犱狅犪犽(赤栎)

狉狅犮犽狔犿狅狌狀狋犪犻狀(落基山脉)

狉狌狀狀犻狀犵狋犻犿犲(实 际 工 作 时

间)

狊犪犵犲犫狌狊犺(鼠尾草灌丛)

狊犪狀犱犺犻犾犾犮狉犪狀犲(砂丘鹤)

狊犪狆狊狌犮犽犲狉(一种以树为食物

的啄木鸟)

狊犲犪狅狋狋犲狉(海獭)

狊犲狉狏犻犮犲犫犲狉狉狔(花楸树之果)

狊狀狅狑犫犲狉狉狔(一 种 结 白 色 浆

果的灌木及其果实)

狊狀狅狑狊犺狅犲(雪鞋)

狊狌犵犪狉犿犪狆犾犲(糖槭)

狊狑犲犲狋狆狅狋犪狋狅(白薯)

狋犻犿犫犲狉犾犪狀犱(林场、森林)

狋狉犪犱犻狀犵犺狅狌狊犲(贸易商行)

狋狉狌犮犽犵犪狉犱犲狀(菜果园)

狋狌犿犫犾犲犫狌犵(金龟子)

狋狌狉犽犲狔犫狌狕狕犪狉犱(兀鹰)

狑犪狉狆犪狉狋狔(主战派)

狑犺犻狊狋犾犻狀犵狊狑犪狀(野天鹅)

狑犺犻狋犲狆犻狀犲(美国五叶松)

狑狅狅犱犱狌犮犽(北美鸳鸯)

狔犲犾犾狅狑犼犪犮犽犲狋(鲜 黄 色 胡

蜂)

  美国的民族语言之发展不光在词形、读音、语法和词汇上要有创

新之处,还需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其突出的证据就是许多英语单词在

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使用时都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单词包括:

  犫犪犵犵犪犵犲(行李)

犫犪狉(酒吧间)

犫犪狉狉犲狀(荒芜)

犫犻狊犮狌犻狋(软饼)

犫犾狌犳犳(虚张声势)

犫狅犻犾(沸腾)

54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犫狉犪狀犱(商标)

犫狉狌狊犺(刷子)

犫狌犳犳犪犾狅(野牛)

犫狌犵(虫子)

犮犺犪狀犮犲(运气)

犮犺狌狀犽(块)

犮犾犲狏犲狉(善良的;聪明的;优雅的)

犮狅狉狀(玉蜀黍)

犮狉犪犫犪狆狆犾犲(野生酸苹果)

犮狉犪狀犫犲狉狉狔(酸果蔓的果实)

犮狉犲犲犽(小溪;溪沟)

犮狉狅狑(乌鸦)

犮狌犮犽狅狅(杜鹃)

犱狅犾犾犪狉(美元)

犇狌狋犮犺(荷兰人,美俚则是德国人)

犲犾犱犲狉(年长的)

犲犾犿(榆树)

犳犻狓(固定)

犳狅狉犽(叉)

犵犪狀犵(帮派)

犵犪狆(裂缝)

犵犾犪犱犲(林间空地)

犵狀犪狋(小昆虫)

犵狉狅狌狊犲(发牢骚)

犺犪狕犲犾(榛子)

犺狅狉狀犲狋(大黄蜂)

犺狅狌狀犱(猎犬)

犺狌犿狆(驼峰)

犽狀狅犫(疙瘩)

犾犻犮犽(狠狠一击)

犾狅犱犵犲(棚屋)

犾狔狀狓(山猫)

犿犪犱(狂热)

犿犪犽犲狅狌狋(填写)

犿犪犿犿狅狋犺(庞然大物)

犿犲犪犾(食)

犿犲犱犻犮犻狀犲(药)

犿犻狀犽(水貂)

犿犻狊狋犾犲狋狅犲(桷寄生)

狀狅狋犻狅狀(看法)

狅狀犻狅狀(洋葱)

狅狋狋犲狉(獭)

狆犪狀狋犪犾狅狅狀(裤子)

狆犪狉狋狉犻犱犵犲(鹧鸪)

狆犪狋狋犲狉狀(式样)

狆犲犾犻犮犪狀(鹈鹕)

狆犺犲犪狊犪狀狋(野鸡)

狆犾狌狀犱犲狉(掠夺)

狆狅犾犻犮犲(警察)

狇狌犪犻犾(漂亮女子)

狉犪犳狋(木排)

狉犪狋(老鼠)

狉犪狋狋犾犲(发出格格声)

狉狅犮犽(石块)

狉狌狀(旅程;长距离赛跑)

狉狌狊犺(仓促行动)

狊犪犾犿狅狀(鲑鱼)

狊犮犪犾狆(转手买卖)

狊犲狋狋犾犲犿犲狀狋(定居点)

狊犻犮犽(厌倦;懊丧)

狊犻犵狀(招牌)

狊犾犪狊犺(猛砍)

642 美 国 英 语 史

狊狀犪犵(拦到;了解)

狊狀犻狆犲(香烟)

狊狅犿犲(很不错)

狊狆犾犻狋(裂缝)

狊狋犪犵犲(舞台)

狊狋狅狉犲(商店)

狊狋狌犱(种马)

狊狌犻狋(一套)

狋狌狉犽犲狔(火鸡)

狋狑犻狊狋(曲折)

狏犻犾犾犪犵犲(村)

狑犺犻狆(政党的组织秘书)

狑狅狅犱狊犿犪狀(森 林 中 居 住 的

人)①

①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203—205页。

② 门肯:《美国语言》,第145页。

  在早期美国生活中,饮食习惯给美国英语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词

汇,而饮酒这个概念在美国语言中具有最大的俚语同义词。研究者

们发现,美国酒宴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门肯所谓的“革命语言形式

时代,也即美国人饮酒的歌德时代”。② 这是指从独立革命到南北战

争之间的年代。从那里创用出来并沿用至今的词主要有:barroom(酒吧间,1807年)、saloon(沙龙,1814年)、eggnog(蛋酒,1775年)、

mintjulep(薄荷甜酒,1809年)、cocktail(鸡 尾 酒,1806年)。所 有 美

国创用字中最为成功和最有特色的 O.K.一词也源于这个时代。这

个字的起源迄今仍是学者们热衷于争论的一个问题,较多的人认为

它源于二战。也有人认为原是“ollkorrect”(全对)词组的首字母的

缩写,还有人认为源于黑人的非洲方言。但最近有根据证明这个字

源于马丁·范布伦在竞选总统时的外号“OldKinderhook”,他当时

受到纽约的民主党 O.K.俱乐部的支持。门肯认为 此 词 源 于19世

纪的初期,而到了中期,它已经获得目前的这种普遍含义,30年后影

响到英国英语,成为全世界流行的用语。对于美国这种不拘一格的创用词,不少领导人和作家都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和赞誉,当中有富兰克林、韦伯斯特、马克·吐温和惠特

曼特等。语言学家约翰·拉塞尔·巴特利特把它归之于“到处都在

迸发的活跃的美国特有的语言生命力”,他为此而自豪并编写了一本

《美国英语词汇》,收集了“美国一些地区人民中出现的所有滥用语汇

和妄用单词,以及西部各州已采用的某些非常出色却又十分荒唐的

74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语言形式”。他反复强调说,他的注意中心是“口语或人们熟悉的语

言”。①查尔斯·阿斯托·布里斯托德在其论文《论美国的英语》中叙

述并维护了美 国 语 言 的 特 色。他 不 否 认 美 国 持 有 的 词 汇 繁 多 且 广

泛,然而却不为此而兴叹。相反,他从一种奇特景象中发现美国英语

的美好前景,这种奇特景象就是美国语言竟如此迅速地广泛传播,他

说:英国的语言总是固守一地,往往局限其本身的特定地区,而

不会蚕食大城市的模式。美国语言则通过所有的阶级和地区向

四面八方均匀地传播,虽然有些美国方言不会超过某一固有的

社会等级,但确有不少却是到处可以听到的。美国语言不仅在

农户和小客店广泛传播,甚至参议院和名门闺阁也无法抵御其

渗入。②

丹尼尔·布尔斯顿认为,英语之所以染上美国新风味,主要是由

于美国新社会特有的力量以及群众性语言占优势,而不是由于美国

的越轨行为或美国文学语调的特色,从而总结出“在美国,语言影响

的流程是向上发展的”。③门肯称之为:“源于美国生活主流生动而前

所未有的单词和短语的洪流。”④美国英语的伟大创造是一股新生力

量,这股力量促进美国不安于现状的、各种各样的人在新的环境和新

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自己的语言,并使它成为他们自己民族的语

言。著名修辞学专家威廉·福勒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民族语言创

造与发展的活动中去,积极收集美国早期的创用词,对其进行分析与

归类,最后编写了《美国创造词分类》一文,现摘录如下,从中可见美

国早期英语就已拥有的多样性、创造性和广泛性,更可感知到这个新

兴民族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时期的大胆的语言创新。第一类:英语在美国同其他语种进行接触时,从后者所借用的单

词。

842 美 国 英 语 史

约翰·拉塞尔·巴特利特:《美国英语词汇》,费城,1856年英文版,第1页。

彼特·斯特勒文斯:《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卡塞尔,1978年英文版,第37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48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3页。

1.从当地土著部族语言中借用的印第安语。许多地理专用名

词都 属 这 类。如 Kennebec(肯 尼 比 克)、Ohio(俄 亥 俄)、

Tombigbee(汤比格比)。另 一 些 则 属 普 通 名 词,例 如,sagamore(次于酋长的头目)、quahaug(帘蛤)、succotash(豆煮新

鲜玉米)等。

2.从早期荷兰移民那 里 借 来 的 荷 兰 语;例 如:boss(老 板,即 上

司)、kruller(一种油煎小圆饼)、stoop(门阶)等。

3.德语,源 自 移 居 宾 夕 法 尼 亚 的 德 裔 后 代;如spook(鬼 魂)、

sauerkraut(泡菜)等。

4.法语,源自 第 一 批 在 加 拿 大 和 路 易 斯 安 那 定 居 的 移 民;如:

bayou(长沼)、cache(地 窖)、chute(瀑 布)、crevasse(裂 口)、

levee(大堤)等。

5.西班牙语,源自第一批在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定

居的移民;如calaboose(监狱)、chaparral(荆棘丛)、hacienda(庄园)、rancho(大牧场;大牧场主)等。

6.黑人语言,源自非洲来的黑人;如buckra(白人)等。第二类:出于新情况的需要,用以表达新的概念。

1.同政治体制相联系或者源于政治体制的单词;如:selectman(新英格 兰 地 区 的 市 镇 行 政 管 理 委 员 会 成 员)、presidential(总统的)、congressional(国会 的)、caucus(各 政 党 提 名 总 统

候选人时举行的核心分子会议)、massmeeting(群众大会)、

lynchlaw(私刑法)、help(佣人)等。

2.同基督教会有联系的单词;如associational(团契的)、consociational(宗 教 法 庭 的)、tofellowship(引 其 加 入 团 契)、tomissionate(使之皈依宗教信仰)等。

3.同新的国 家 有 联 系 的 单 词;如lot(一 块 地 皮)、diggings(寓

所)、betterment(房客对房产所做的修缮)、squatter(擅自占

有土地者)等。第三类:剩下的特色,其中真正与其他地方不同者,大部分属下

列几项:

1.在英国已经几乎 废 弃 的 古 老 单 词 和 短 语;例 如:talented(有

94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天赋的),用offset代替setoff(抵消),backandforth代 替

backwardandforward(来回地)。

2.目前仅在英 国 局 部 地 方 使 用 的 古 老 单 词 和 短 语;例 如:hub(中心),现仅 流 行 于 英 国 中 部 诸 郡;whap(重 击),英 国 萨 默

塞特郡的地方语;towilt(凋 谢),现 仅 在 英 格 兰 南 部 和 西 部

使用。

3.把动词加上法语词尾 ment而成为名词;例如:publishment代替publication(出版);releasement代替release(释放);requirement代替requisition(要求)。

4.一个新的 词 形,可 以 填 补 两 个 常 用 字 之 间 的 空 档;例 如:oblige(强迫)和obligation(义 务)这 两 个 常 用 词 之 间 出 现 了

obligate(使负 担 义 务);vary(不 同)和variation(变 化)这 两

个常用词之间出现了variant(变量)。有了两个不同的单词,便可以把处于其间的适当的词义肯定下来。

5.某些复合词在英国采用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复合词形;例如:

bankbill和 banknote(钞 票);bookstore和 bookseller'sshop(书店);bottomland和intervalland(有 河 流 通 过 的 低

地);clapboard 和 pale(栅 栏);seaboard 和 seashore(海

岸);sidehill和 hillside(山 坡)。在 这 种 情 况 下,一 种 复 合

词正确,并不能因而断定另一种复合词的错误。

6.某些口语中的短语,明显地是习惯用法,而且表现力很强;如

tocavein(屈服),表示放弃;toflareup(焚烧),表示忽然激

动起来;toflunkout(不及格而退学),表示在惧怕中退却;toforkover(交出),表示付清;toholdon(继续),表示等待;toleton(泄密),表示叙述;tostaveoff(阻止暴露),表示延迟;

totakeon(呈现),表示激愤。

7.某些表示强烈程度的单词,不论是形容词还是副词,所表达

的往往是 一 时 的 状 态;如:dreadful(可 怕 的)、mighty(强 大

的)、plaguy(麻烦的)、powerful(强有力的)等。

8.某些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但带有一种偏听偏信或小心翼翼

的情绪;例 如:toallotupon(打 算),表 示 指 望;tocalculate

052 美 国 英 语 史

(想),表示期望或相信;toexpect(预期),表示想必如此或相

信;toreckon(料想),表示料想如此或想像。

9.某些形容词,不仅表示性质,也表现主观上与此有关的感情;例如:clever(聪 明 的)、grand(雄 伟 的)、green(活 生 生 的)、

likely(有希望的)、smart(潇洒的)、ugly(丑恶的)等。

10.某些词的 缩 略。如 以stage代 替stagecoach(驿 站 马 车);

turnpike代 替turnpikeroad(收 税 通 行 大 路);spry 代 替

sprightly(生气勃勃);toconduct代替toconductone'sself(自己注意自己的举止)。在大多数语言中目前都出现这种

缩略的趋势。

11.一些 古 怪 诙 谐 的 单 词,不 管 是 动 词,如totote(搬 运)、toyank(使劲拉);还是名词,如humbug(骗子手)、loafer(二流

子)、muss(混乱);以plunder代替baggage(行李)、rock代

替stone(石头)等。

12.某 些 相 当 低 级 的 措 辞,大 部 分 属 于 政 治 方 面;如:slangwhanger(低级喧嚣的 空 谈 家 或 作 家)、locofoco(民 主 党 急

进派)、hunker(保守主义者)、用togetthehangofathing代替tolearnhowtodoit(学会做某件事情)。

13.违背文法的措辞,普遍不被采用;例如:dodon't;用usedtocould代替正规的could;用can'tcomeit代替can'tdoit;用

there'snotwowaysaboutit代替itisjustso。透过威廉·福勒上述对美国建国时期的语言创新与发展之分析

与总结,本人认为,这就是对美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创造中所发挥出

来的创新精神之最高的评价和历史见证。新的环境和新的社会赋予

了人民创造历史之权利和义务,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民族语言不仅

是这个新时代的发展产物,也是对新社会的忠实记载,突出地反映在

不断扩展的词汇上。由此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社会环境的发展往

往影响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进步又客观详实地反映了社会时代的

变迁。

15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第三节 作为民族语言之源泉的

  俚语及其社会特征

  在美国英语中,最贴近人们生活和最能反映平民要求与社会生

活特征的是俚语。作为平民的语言形式,它不断地从广大民众的社

会实践中获取营养,并不断地输给正在发展与形成之中的标准民族

语言,从而把过去的国王英语改造成今日的大众语言,它直接反映出

美国人民在新时代的民主力量和创新精神。俚语是美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英语词汇的主要来

源之一。它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言语形式,既有别于语法不规范的用

语,又不同于乡下土话,更称不上亵渎的言语。美国俚语学家保罗·洛伯兹在《俚语与它的相关因素》一文指出:“俚语是那些每个人都能

说但没有人能下定 义 的 东 西 之 一。①1785年,著 名 英 国 文 物 收 藏 家

弗朗西斯·格罗斯编写了第一本俚语词典,定名为《传统俗语词典》,他在序言中把俚语定义为“一种行话”,而行话又是“流浪汉、乞丐和

各种罪犯的语言”。②《牛津英语词典》给它作出这样的定义:“俚语是

一种高度口语化的语言,被人看做是社会下层语言,当中既有新词又

有某些被赋予特殊含义的 流 行 词 语。”③它 传 播 广 泛,但 仍 被 社 会 看

做是非规范不标准的范畴。乔治·米克莱特认为,俚语是“富有蔑视

心理但立意标新的俗语形式……它的符号是有意识地让人感到牵强

附会,而实质上也是源于社会底层的 最 卑 贱 的 群 体”。④英 国 学 者 哈

德逊进一步指出,俚语“值得社会语言学家予以认真研究,这将从多

方面揭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① 然而实际上,英国学术界对此

252 美 国 英 语 史

保罗·罗伯兹:《俚语与它的相关因素》,见伊丽莎白斯·M.凯尔和拉尔夫·M.安德曼:《美国英语面面观》,哈科特·布里 斯·乔 瓦 诺 维 西 有 限 公 司,1971年 英 文 版,第

258页。

理查德·W.贝雷:《19世 纪 英 语》,密 执 安 大 学 出 版 社,1996年 英 文 版,第177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702页。

乔治·H.米克莱特:《英语词语及其背景》,纽约,1923年英文版,第43页。

并不以为然,并未花多少精力去研究,这与其民族个性和社会偏见分

不开的。但在美国,尤其是在建国后美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年代,美国人对

俚语的认识却 不 一 样。许 多 文 人 骚 客 对 美 国 的 俚 语 予 以 很 高 的 评

价,认为它是美国民主精神下的一种民族文化产物。美国早期著名

学者约翰·拉塞尔·巴特利特在其《美国口语词汇》中收集了许多俚

语词汇,认为,使用单词得以保存下来的不是字典而是用途,“只要这

些俚语在口语中仍使用,它们就会保存下来,……所以,俚语是大量

补充我们语言的源泉。”② 由于早期社会文化的影响,美国为 口 头 英

语的省略、灵活性及创新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而这些条件都是有利于

俚语的创造的。斯图尔特·伯格·弗莱克斯纳在他同哈罗德·温特

沃思合著的《美国俚语词典》中指出:美国有三种文化条件特别有利于大量俚语词汇的创造:一

是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情况和新要领;二是存在许多不同

的少数民族;三是这些少数民族和主流文化在民主基础上的结

合。③

① R.A.哈德逊:《社会语言学》,牛津,1980年英文版,第53页。

② 约翰·拉塞尔·巴特利特:《美国口语词汇》序言,1871年英文版。

③④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7页。

美国人认为,俚语是人们普遍非正式使用的语言,或者公众中一

部分人非正式使用的语言,但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严肃性和正规化,尚未被人们纳入标准的书面文学惯用法之中。历史学家丹尼尔·布

尔斯顿做进一步的说明,指出:在美国,因为标准语言的界限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

含糊不清,俚语同“正确的惯用法”之间的区别也模糊不清。随

着美国词汇量的增长以及美国文明日趋于自负,这种区别也就

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了。④

美国建国以来,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各阶层之间

的交往日趋频繁,美国英语的表达方式亦随之朝着生动活泼、不拘礼

仪的方向发展。 正因为这样,大量新俚语应运而生。它们受到了人

35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们的偏爱,广泛运用于日常交际和通俗作品中。各色各样的俚语在

美国英语词汇中占了可观的比重,约占美国英语平均词汇量的十分

之一。①《美国俚语词典》的编者之一弗莱克斯 纳 在 前 言 中 提 供 了 几

个很有权威性的数字,他说:普通美国人的词汇量一般估计为10,000—20,000词……

据我的保守估计,其中有2000词是俚语,它们是经常使用的词

汇中的一个部分,约从现在流行10,000俚语词语当中提炼出来

的。②

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小说和戏剧中出现的俚语词汇早已

有之,并逐渐增多。俚语研究权威巴特里切在其专著《俚语今昔》中

用了大量文学作品来引证,提出俚语已日益广泛地进入书面体。很

多早期作家成了俚语词语的积极传播者,如马克·吐温,库柏,欧·亨利等。他们在作品中使用的俚语之多,有时竟达到使人难以读懂

的地步,当中不少词如今已变成了通用词或标准语。从词典和语言

学著作对俚语的定义、评价和剖析来看,美国社会对俚语的态度基本

上从一开始就持肯定意见,褒大于贬。美国英语史学家鲍福在其名

著《英语史》中对俚语的评价反映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态度:就口语使用而言,无视俚语在英语中起到的显著作用是不

可能的,扶持俚语也已成为某些通俗书面语的一大特点……不

把俚语算作当代特色之一,不把它看成英语不断从中丰富自己

的源泉之一,对美国英语的描绘就肯定是不完全的。③

关于美国英语俚语的构成,不少人认为它包括词和短语,且以词

为主。我国一些英语专家认为俚语是由五种构词法构成的,即1.派

生法,如downer(镇静剂);2.逆构法,如enthuse(表示热情,由enthusiasm 变化而 来);3.复 合 法,如sobstuff(伤 感 文 章);4.简 缩

法,如prof(教授,为professor之简写);5.缩写法,如 VIP(大人物,

452 美 国 英 语 史

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S.B.弗莱克斯纳和 H.W.温特维斯:《美国俚语词典》序言,纽约,1975年英文

版。

A.C.鲍福和 T.克伯勒:《英语史》,牛津,1978年英文版,第312页。

要人,从veryimportantperson缩写而来)。①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

俚语的构词方法与英语中其他各类词的构词法十分相似。也有人认

为,在美国俚语中,真 正 属 于 新 构 词 或 词 源 不 清 的 仅 是 少 数,如bazoo(大话),pizzazz(活力),flub(愚笨的过失),heebiejeebie(坐立不

安),barf(呕吐);大部分都是通用词或口语词某一词义的引申 或 转

移,或基于某种社会原因涌现的崭新意义,如grass(大麻),flattie(警

察),birdfarm(航 空 母 舰),bust(逮 捕),nuts(发 疯 的),ripoff(偷

窃)。②这种说法尽管是国外英语专家的翻版,但也是有道理的,甚至

比前一种构词法更有说服力。事实上,美国俚语的来源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是外来词或某些个人杜撰的新词,如pronto(迅速地)源于

西班牙语,nix(禁止;否决)和kaput(不成功的)源于德语,pal(伙伴)来自吉卜赛语,ganow 又为ganef(窃贼;小偷;无赖);个人杜撰的俚

语自古有之,如blurb(印于书本封套上的赞扬该书的文章或评论;大肆吹捧的广告),vamp(引诱男人的妖妇),les(或lez,指同性恋女

子),kinky(偷来的),dingbat(新发明的玩意儿;钱)等。本人在探讨

美国俚语当中,发现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结构似是而非的词素的

重叠。这类俚语不仅说起来节奏感很强、易于上口,而且经常被用来

强烈地传达说话者的赞叹、惊讶、气愤、蔑视等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态

度,如chitchat(亲 切 而 闲 适 的 谈 话),dillydally(游 手 好 闲),dingdong(精神 饱 满 的),fuddyduddy(老 古 板),huggermugger(邋 遢

的),loveydovey(挚爱的;多情的),razzledazzle(欺诈行为),superduper(引 人 注 目 的;显 著 的),tiptop(非 常 杰 出 的),wigglewaggle(摇摆;聊天),wishywashy(优柔寡断的)等。俚语短语多属通用词

搭配而成,新创词不多,它们的独特意义或出自联想与比喻,或与原

字面意义毫 无 关 系,如anastypieceofwork(讨 厌 的 家 伙),allin(精疲力竭),deadabovetheears(没头脑),righton(对啊),ontheskids(走下坡路),takeapowder(逃跑;离开),wisesb.up(告诉某

人),shereallyhasit(她真性感)等。著名语言学家鲍福对俚语的构

55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顾嘉祖等主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王爵鸾:《英语俚语及其风格特征》,载《外语学刊》,1991年第1期,第2页。

成方式曾做过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使一个词语成为俚语的往

往不是词语本身,而是使用 它 所 表 达 的 意 义。”①英 国 学 者 布 洛 克 更

明确地指出:

大部分俚语并非造新词构成,而是赋予旧词以新义所构成,

或是把极简单 的 日 常 用 词 组 合 成 新 的 习 用 短 语。在 通 常 情 况

下,短语是俚语,它们的组成词却不是。②

综上所述,二位学者的结论虽很客观,但仍不够全面。

在美国俚语中,有相当多的词均兼有二种属性,即在通常的语境

中它们属正式语体或口语体,表达某种意思,而在某一些特定的语境

中它们做俚语用,表达的是不同于其原义的某种要领。对于这个现

象一些语言学者认为难以界定,属新的语言变体,而我个人认为,它

实质上是一种转 换 形 式,即 词 义 的 转 换,当 中 也 包 括 一 些 词 性 的 转

换,用构词法术语说则称为转换法。如smashed在通常情况下表示

“被击碎的”,作俚语用时则成了“喝醉的”含义了,bread(面包)作俚

语用词指“金钱”。从英语修辞学的角度而看,这种语义变化,多属换

喻和隐喻,从数量上看后者往往多于前者。

斯图尔特·伯格·弗莱克斯纳在《美国俚语词典》的序言中已从

社会学和语言学角度,详尽阐述了俚语产生的社会背景。他认为,俚

语是源于各亚文化群的专用语,而其中最为人所鄙视者应以“下层文

化群”称之。人 们 研 究 得 最 多、历 时 最 久 的 阶 层 是 黑 社 会(包 括 囚

犯)。此辈的“黑话”或“隐语”,乃“肮脏话”的一大来源。其他主要来

源则为无业游民、吉卜赛人、大兵、水手、警探、吸毒者、赌徒、牛仔、各

层次的学生、娱乐行业人员、爵士乐手和歌迷、运动员及其崇拜者、铁

路和其他运输业员工、移民 和 少 数 民 族。③一 般 来 说,俚 语 属 于 非 标

准语,虽源于方言、行语、黑话和粗俗词语等其他非标准语,与它们既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即只是这些非标准语中业

已通俗化而为 大 众 所 接 受 的 那 些 词 语,便 是 俚 语 范 畴。换 言 之,行

652 美 国 英 语 史

A.C.鲍福和 T.克伯勒:《英语史》,第312页。

G.L.布洛克:《英语的变体》,伦敦,1984年英文版,第128页。

罗伯特·查普曼:《美国俚语大全》,序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

话、黑话或方言,一般为非行业、集团或地区人员所普遍理解甚至广

泛使用,便会脱离原先那些亚文化群、集团或地区的狭隘范围转化成

具有大众性的俚语,并陆续为词典收入。据弗莱克斯纳和温特维斯

统计,现代美国英语中约有35,000行话和黑话词语。①实质上,这些

大都是些超出其行业或集团的词语,并被收入词典之中,按语言原则

应算是俚语之范畴,只是编纂者的看法不同而已。美国一些词典将

某词定为俚语体,别的词典则把它注明为口语体或其他非标准语体,这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词典编纂者们处理词项语体问题的主观性和

随意性,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从俚语到规范用法有时

只是一步之差,俚语和其他非标准语体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什么严

格的标准和区分度的。罗伯特·查普曼博士在《何谓俚语》一文中把俚语分为“一手”俚

语和“二手”俚语。“一手”俚语反映了某亚文化群成员的本来面目,对其使用者来说,是出于习惯;青少年和城市流氓团伙用语均属此范

畴。“二手”俚语 则 为 在 某 临 时 性 场 合 模 仿 流 氓 团 伙 成 员、罪 犯、赌

徒、吸毒者、橄榄球员之辈而用的语言,其目的或为表明对某事物的

态度,或为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因此,是借用他人的“话皮”,而非真

正表明自己的身份。由于“二手”俚语日益被人们所熟悉和被接受,在未来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主要语言。换言之,旧日不登大雅之堂

的语言,将日益为大众所采用,而俚语将逐渐成为显示见多识广和自

我表现的手段。②

就个人心态而言,俚语显然是基本集团或亚文化群成员用以表

明身份的手段,以显示其有别于主流文化的独立性。因此,俚语是划

分社会各小集团的标记。某人如在口头使用某亚文化群的专用语,就能在心态上与其融合,而“自我”也就有了心安理得的归宿。查普

曼博士认为:俚语的深层心理动力主要出于“自我”对“超我”的抵制。受

伤害的“自我”,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俚语可视为一种自

75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S.B.弗莱克斯纳和 H.W.温特维斯:《美国俚语词典》,序言。

罗伯特·查普曼:《美国俚语大全》,序言。

我调节的愈合剂,其历史始于社会产生第一个以语言相沟通的

家庭之时,家庭 一 如 社 会,是 一 种 等 级 森 严、权 势 分 明 的 体 制。幼辈为了抵制这一体制,保证日益成熟的“自我”健康发展,就需

要一种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和过失,而俚语正是这种手段。①

不少权威学者也认为,使用俚语是人类普遍的特点,其历史之悠

久犹如种族;也可以说,自人类社会产生语言之日起,俚语就同时进

入社会。语言学家称之为“治疗性”的俚语,通常被社会学家看做是

“自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俚语,就没

有今日之社会。”则是最恰如其分的了。这是学者们从社会心理学和

人类学来剖析俚语的深层功用而发表的略为过高的评价。在探析美国俚语为什么能够日益广泛地为大众喜说乐用,越来

越多地被词典承 认 和 收 入 之 根 源 时,学 者 们 多 从 修 辞 结 构 来 论 述。我认为,这一现象含有许多社会因素,主要是在美国建国前后由于英

国殖民主义的影响与限制,不说俚语,就是连通用的标准语都是从英

国照搬过来的,英国学者对此尤为强调并以此来嘲讽美国民族主义

者倡导的语言独立。但到了1812年英美战争结束和美国西进运动

开始之后,美国民族主义者们加快了语言文化的独立步伐和民族语

言的培植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就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民族语言,使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母语有了区别。在这场语言民族化

运动中,除了民族主义者的不息努力与创新外,来自于平民百姓的俚

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学者贺拉斯·华切尔对此做了中肯

的评价,他说:美国俚语是民族语言发展的源泉,是区别于英国英语的主

要因素。它不再是英国人的特权,而是民主的产物。英国俚语

终于屈服于美国俚语,英国俚语成为了世界上最糟的行话。②

这似乎带有民族主义的激进思想,而门肯却对此予以很高的赞

誉。而事实上,华切尔这番话到了一战后才算得上是基本符合客观

事实的。因为到了一战后,美国的势力大增,已远远超过了英国,这

852 美 国 英 语 史

罗伯特·查普曼:《美国俚语大全》,序言。

门肯:《美国语言》,第707页。

时候美国的俚语随着报刊、小说和电影日益深入到英国去了,但许多

词对英国人来说 还 是 陌 生 的,于 是 有 人 赶 编 出 各 种 美 国 俚 语 词 典。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小说《巴比特》的英国版问世的时

候,书末附有一个小小的美 国 俚 语 词 汇 表。①其 实,早 在 美 国 西 进 时

代,英国人就感到阅读库柏和马克·吐温等人的作品的一些困难了,因为“美国书面 文 学 本 来 就 是 前 所 未 有、别 具 一 格 的,通 过 愉 快、民

主、似是而非的隽语,其书面文学语言就带着强烈的俚语风味”。②丹

尼尔·布尔斯顿在论述美国英语时指出,“美国语言是俚语发展的顶

峰。优雅的美国语言比起优雅即书面的英国英语更加容易接受下层

阶级的俚语。”③伟大的民族主义者、民族语言的先驱,著名诗人沃尔

特·惠特曼在其诗作《十一月花束》中毫不掩饰俚语在美国英语中的

特殊成就:深刻地思考一下,俚语是一种不受约束的原始的语言成分,

是处于一切单词和句子之下,匿于一切诗歌之后并且证明在语

言上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代表一定阶级的、带有一定反抗和革新

意味的成分。由于美国从封建统治的旧世界继承了他们最珍贵

的财富———他们口头的和书写的语言,我愿意借用那些远非美

国民主形式的 话 来 作 比 喻。不 妨 说 语 言 是 一 位 威 权 显 赫 的 君

王,而一个类似莎士比亚笔下小丑的人物竟然进入皇家的神圣

大厅,占上一个席位,并在庄严无比的盛典上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就是俚语,或者称之为兜圈子的语言,这也是普通人企图逃避

拘泥于文字的单调俗套,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一种尝试。当

其发展到最高峰时便产生了诗人和诗篇,而在史前时代,它无疑

会创造出整套古代神话,并使之日臻完善。因为,虽然看起来有

点古怪,然而俚语、诗歌、神话的推动力实出于同一源泉,具有同

样的本和源。俚语是一种有益的发酵素和催化剂,永恒地活跃

95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第187页。

J.S.法伯:《美国文学中的俚语表达法》,企鹅图书出版公司,1972年版,第139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8页。

于语言的发展过程之中。依靠这种发酵素和催化剂,泡沫和颗

粒全都会冒出来,其中大部分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时而也会

有一些存在下来,并且成为永远结晶体。……

语言科学非常近似地质科学,因为它也处于永不停息的发

展演变之中,也有自己的化石、有自己无数淹没的岩层和深的地

层,以及无穷无 尽 的 过 去。或 者 说,语 言 更 加 近 似 某 些 活 的 机

体,或者机体的多年生长的躯干。俚语不仅为语言提供了原始

的原料,而且还为语言提供幻想、想像和幽默,并注入生命的气

息。①

最后,本人想就美国俚语的风格及其特征从三个方面作些论述:

一、新颖时髦,不落俗套。几乎所有人在说话或写作时 都 想 尽

可能摆脱沉闷单调的文体,摒弃平淡无奇的词语,破除语言中一切枯

燥乏味的常规惯例和陈词俗套。这种出自人类本能的求新脱俗的心

理,是导致俚语词汇产生和流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美国学者

如弗龙姆金、派尔斯等在分析俚语特点时不约而同地指出,它往往反

映了使用者“赶时髦”的倾向。另一位学者佩里说得更为明确具体:“俚语的主要特点来自使用它的动机:一种追求新颖别致,追求生动

鲜明,追求灵通、赶上时代甚或稍许超前的愿望。”②我们可以举出很

多例子来说明俚语追求新颖的特点:严厉批评某人,用criticize过于

平淡,为 了 别 具 一 格 而 造 出 badmouth;对 男 友 失 约(指 女 子),说

standhimup 自 然 比keephimwaiting新 颖;解 雇 某 人,用dismiss似嫌陈旧,就代之以givehimtheair;精疲力竭,用exhausted显然

不如poopedout别致;inamoment(立 即)因 求 新 而 先 后 换 为ina

jiffy和inajif;booby(蠢 货)这 个16世 纪 的 俚 语 词,到18世 纪 为

noodle所取代,到 本 世 纪 又 为turkey所 替 换;俚 语 短 语eatlikeahog和 makeapigofoneself(贪吃;暴食),使用一久就不够新鲜,为

了不落俗套,干脆把原先的名词改为动词,从而产生了两个更加新颖

062 美 国 英 语 史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 集》,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1987年 版,又 参 见 罗 伯 特·查 普

曼:《美国俚语大全》序言;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8页。

C.L.R.K.巴哈特:《世界图书辞典》,纽约,1981年英文版,第1961页。

简练的俚语短语hogit(down)和pigout。为了赶时髦,俚语势必经

常更新,从而涌现出大量的同义词语,这些词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最关心的东西,如金钱、醉酒、生死、家庭和性行为等。在美国俚语中

泛指“钱”的有dough,jack,wads,moola,kale,mazuma等,指 一

小笔钱的则 有 beans,dibs,peanuts等;纸 币 用cabbage和lettuce表示;grand指1000美金,monkey指500美金,Cnote或century指

100美金,tenner或sawbuck指10美金,fiver或fin指5美金,buck或smacker指1美金。美国硬币最常用的是dime(一角),bit(12.5美分)。表示“妻子”的俚语同义词有52个之多。①

二、生动诙谐,表达多样。著名词典学家布莱德雷在描 述 这 一

特征很有见地,他说:

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是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

词似乎常常由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

怪诞可笑的隐喻,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趣盎然。这

种情不自禁 的 更 换 往 往 受 益 于 俚 语,也 是 俚 语 不 断 发 展 的 原

因。②

在美国俚语中,表示“电视”的词语如telly,thebox,idiotbox,

gogglebox,theoneeyedmonster等个个形象生动,诙谐有趣,极富

有表达力。而表示人体器官的俚语词语更是生动滑稽,风貌各异,令

人回味无穷,如表示“脸”的有dial,phiz,mug和puss等;表示“眼”

的有blinkers,peepers,saucers等;表示“耳”的有flaps和lugs;表

示“鼻”的有beak,conk,schnozzle,snitch,snout;表示“嘴”的 有

bazoo,gob,trap;表 示 “手”的 有 dukes,flippers,meathook,

mitts;表示“脚”的有dogs,plates,stumps;表示“心”的有ticker。

美国俚语的多样表达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巧妙地

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这是它之所以生动、诙谐和色彩丰富的最重要

的原因。正如英国著名作家查斯顿所言,“俚语无一不是隐喻,隐喻

16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门肯:《美国语言》,第705页。

H.布莱德雷:《英语的构成》,纽约,1957年英文版,第174—175页。

无一不具诗意。”①此话虽过于夸张和不够全面,然也有一定道理,因

为俚语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手法是隐喻和换喻。19世纪前就 开 始 使

用的abagofbones(骨瘦如柴之人),kicker(老唱反调者),starkers(一丝不挂者),bellfat(多余无用的东西)等都是绝妙的隐喻。而早

期即开始流 行 的skirt(女 人),bootlegger(私 运 禁 酒 的 人),rubberheel(侦探),blockhead(呆笨的人),greasyspoon(下等餐馆)等则为

换喻。其二为委婉语的广泛运用,尤其涉及到人们不愿提到的有关

死亡、疾病、灾难等悲伤事物和难以启齿的有关性器官、性行为等生

理方面的东西,如用butt和boobs分别表示臀部 和 女 性 的 乳 房,用

boghouse,john或loo指厕所。当然,反语和夸张也是经常用多的,

只是没有用得那么多而已,再则修辞学家们通常把它们列入修饰手

段之中,与隐喻和换喻等一并论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三、亲昵友好,促进交流。这里指的是俚语对说话人和 听 话 人

在情感和心理上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涉及到俚语使用者之间的关

系。美国著名诗人桑德伯格在谈到俚语的生活化和人格化时用诗歌

的语言对其做了如下生动的描绘:“俚语是这样的语言,它把上衣一

脱,往手上啐口唾沫———就干起活来。”②这就形象地说明,俚语是一

种不拘礼节的非正式语言,它能给谈话双方带来熟悉、随便或亲昵友

好的气氛,从而便于互相接近和消除隔阂。英国学者波特进一步剖

析了俚语能增进使用者之间亲密关系的原因:“俚语增进了亲密,因

为它使说话人有可能降低话语的基调,与同伴平等地交往,并和他说

‘悄悄话’,从而促进相互交流与沟 通。”③美 国 的 政 治 演 说 家 和 政 客

以及广告商们也深知俚语更能打动广大俚语使用者的心弦这一奥

秘。如果他们确信自己的听众或客户主要是些惯常使用某种俚语的

人,即某一阶层的 平 民 百 姓,他 们 一 定 会 事 先 对 有 关 的 俚 语 加 以 注

意,精心选用,以保证自己的演说或新推出的广告能够获得成功。在

这些人当中,要数那些babykissers(为竞选而到处笼络人心的政客)

262 美 国 英 语 史

E.巴特里切:《俚语今昔》,伦敦,1951年英文版,第24页。

E.巴特里切:《俚语今昔》,第1页。

S.波特:《我们的语言》,伦敦,威廉·克努斯公司,1959年英文版,第8页。

最精于此道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往往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相同的群体聚在一

起总有他们自己特有的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俚语正是表明这些

人身份的最佳途径。美国学者罗伯兹指出,来自各群体或各阶层的

人们使用俚语“更经常地是想要表明自己是个特定人群中的一个完

全合格的成员”。①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俚 语 对 强 化 使 用 者 在 一 个 特

定亚文化群中的成员资格和平民化特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从英国英语分离出来根植于美国这片新土壤中的美

国俚语,既是美国民族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又反映着美国民

族的主要特征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背景及心理变化。这些正是越来越

多的美国人喜爱、接受和广泛运用的主要因素。它们来自于社会各

阶层的平民百姓,又为之服务,是美国民主、自由和独立之民族精髓

的发展的产物,也是把英语改造成平民语言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方言的发展丰富了美国英语的内容

在英语里“方言”(dialect)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它在希 腊 历 史 上

的不同时期指称两种相同又相异的语言现象。在公元前12世纪希

腊半岛尚未统一古希腊时期,方言指的是具有共同来源而在不同地

区通用的书面语变体。到了公元前4世纪之后希腊关岛形成了以雅

典为盟主的城邦联盟的统一时期,希腊有了共同的语言变体,其他的

地方语言变体则称之为方言。而法国人对方言的理解又有不同。他

们把具有书面文化传统的地方语言变体叫做dialect,把口头上的地

方语言变体则叫做patois。由于英国人深受法国文化 的 影 响,所 以

早期英国学者常常用方言一词指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后来也用来

指英语的地域变体。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方言是一种在非正式场合

使用的,只适合于较低阶层或乡村居民的语言变体。②

历史语言学家认为,任何语言总是处在不断的分化之中。在第

36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P.罗伯兹:《通晓英语》,纽约,1958年英文版,第342页。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第83—86页。

一个分化点之前的时期的语言通常被称为原始语或母语,从分化点

分叉出来的分支称为子语或女儿语,而后按照同样的方式不断分化,直至形成多种多样的方言。①这一学派 的 理 论 认 为 原 始 语 的 内 部 是

统一的,没有方言分歧;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形成是一种语言的突然性

分化的结果;语言在分化之后就各自顺着自己的方向发展,相互间没

有联系和影响,犹如树枝从树干上分叉出来之后就各自顺着自己的

发展方向发展一样。这样就形成了母语与子语的差异,也是方言形

成的根源。我国不少学者认为,方言的产生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和社

会变体的双重结果,是社会分化的结果也是社会统一的结果。但多

数人倾向语言地域变体才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②

所谓语言的地域变异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所产生的变化

和差异。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基本上是区域变体的结果,都是由一

个民族或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使用。但也有少数语言是跨地域、跨

国界的,英语即是如此。它从殖民时期开始随英国殖民者向海外扩

张而输出到世界各地,并在那里生根发芽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变体,如

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和南非英语。这

些语言变体在各自的地域内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标准语,同时又

有自己国家内的地方变体(即方言)。③

语言本身没有生命,不会自己扩散。它的扩散完全是由人员的

流动造成的。因此,研究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形成的原因,除地理

因素外,更要去考虑社会的分化、集体的迁徙、语言的接触等因素。正如本人在前面所论述的那样,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古英语的形

成相似,它是由于移民和分化的结果。众所周知,美利坚民族是一个

奇特的组合体,它是由世界各地的移民混合组成。最早的移民是从

英国和荷兰而来的,他们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主体,以后陆续而来的

462 美 国 英 语 史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第217页。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第83—86页。又见邢福义:《文化语言学》,第339—

340页;徐通锵:《历史语言学》,第220页;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孙

维张、刘富华:《语言学概论》,1991年版,第298—299页。

秦秀白:《英语通 论》,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1988年 版,第498—499页、第509页。

人中包括了很多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人们,他们基本上

被以 WASP(祖先是英国新教徒的 美 国 人)为 主 流 的 语 言 文 化 所 融

合,构筑了一个美利坚大家庭。这些移民,尤其是最早到达这里的占

人口比例大多数的英裔人,由于地理上的疏远、政治上的独立等多种

原因,造成他们与英国本土人接触减少,从而使他们所操的英语与英

国母语有了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美利坚民族的发展与壮大,逐步

形成了一种区域性的英语变体———美国英语。在这个巨大的地域变

体内部,还存在着若干个小的地域变体。尽管美国英语因移民和社

会流动之语言的地域差异上远不及英国英语,但它的方言始终是存

在的,并为美国民族语言的多样性作出了应有贡献,丰富和发展了美

国英语的内容。

在美国英语中 找 不 到 一 种 单 一 的 全 国 标 准 语。自 美 国 建 国 以

来,不少民族主义者为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付出了艰辛的

努力,然而一俟美国英语形成后却始终找不到一种全国通用的标准

语,美国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这说明了美

国的语言分歧是十分地小。在分析其根源时,大家逐步认识到,这是

因为“在美国并没有单独一个城市能被视为全国政治、商业、教育和

文化事务的中心”。①也有人说是由于 人 口 的 流 动 性,一 代 又 一 代 的

人并不固守于一个地方,因而产生了语言上的混合。②在别无选择的

情况下,美国人便把起标准作用或相当于标准语的那部分英语当作

全国通用语言,即语言学家通常叫作的“普通美国英语”(GeneralAmericanEnglish,缩写 GA)。据一位语言学者所做的研究与统计,

美国有71%的人说普通美国英语。它是以美国中西 部 方 言 为 基 础

推出来的,分布很广,除新英格兰各州和南部诸州以外,在其他广大

地区都较流行。③

一般说来,标准语作为超地域的民族共同语为各地方言的使用

提供了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规范,克服了方言差异所造成的交际障碍,

56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伊丽莎白·M.佩尔和拉尔夫·M.安德曼:《美国英语面面观》,第314页。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第188页。

克雷格·卡维:《美国地域英语》,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英文版,第193页。

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但是,必须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标准语本身也是一种方言。从语言学观点来分析,各种方言是平等

的,它们都能在其使用范围内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很难说某一种方

言比另一种方言更具有表现力或逻辑性。“因此,关于某一方言是优

是劣的断言只是从社会角度提出的结论,而不是从语言或科学角度

提出的论断。”①

在美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融合而来的移民后裔所说的英语

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方差别。方言学家根据美国英语的各种

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特征,将美国划分为三大方言区。由于早期的英国移民在不同时期分批移居到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不同

地段,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及方言区域;这样,美国方言判别的地

理界线反映了早期的语言政治分界和移民状况。②从地理上看,方言

区分界也与山脉或河流的走向相吻合。时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在

密西西比河以东移民历史较长的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三个方言分布

区,这就是当今美国方言分布的大致规模,即1.普通美国英语(GeneralAmerican);2.新 英 格 兰 美 国 英 语(NewEnglandAmerican);

3.南方美国英语(SouthernAmerican)。“说普通美国英语的人占美

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包括的地区占全 美 国 土 总 面 积 的 五 分 之 四”,③

包括纽约市、哈得孙河以西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

华州中北部、中西部以及太平洋沿岸各州。追溯历史,普通美国英语

形成的根源在于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大多数是最早来自英国北部

和中北部以及后来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的英裔移民,一方面他们

享有这些地区英语方言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在西进过程中又融合

了自世界各地前来定居的移民所说语言的特点,从而构成了具有美

利坚民族特色的普通美国英语。新英格兰美国英语包括缅因州、新

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以及哈

662 美 国 英 语 史

维克托利尔·弗洛姆金和 罗 伯 特·罗 德 曼:《语 言 导 论》,霍 特,莱 恩 哈 特 和 温 斯

顿公司,1978年英文版,第260页。

保罗·罗伯兹:《言语社团》,第464页。

李赋宁:《英语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65页。

得孙河以东的纽约州。由于1700年以前这一地区的移民基本上全

是从英国东南部迁居而来的英裔始祖,为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创建者

英裔人在这里占绝大多数,他们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传统语言文化

和社会习俗,并与17世纪以后的英国英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同步

的变化,因此新英 格 兰 美 国 英 语 在 很 多 方 面 更 接 近 标 准 英 国 英 语。

南方美国英语主要用于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来纳州、乔

治亚州、佛罗里达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

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密苏里、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

的一大部分。这些地区原先大都是些蓄奴州,主要从事种植业,英国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落后,没文化和低文化

的劳动者(以黑奴为主,兼有少量白人契约奴)占绝大多数,这一切阻

碍和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语言上就有了一种拖长的慢吞

吞的语调,即所谓的“慢声慢气”。①关 于 美 国 方 言 问 题,在 早 期 学 术

界就开始出现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德·托克圭尼维尔在其研究论作

中郑重宣布:“在新世界,没 有 任 何 方 言。”②另 一 位 语 言 学 家 乔 那 森

·布切尔1832年 在 其 出 版 的《美 国 英 语 词 汇 手 册》的 序 言 中 写 道:“准确地说,美国不存在任何方言。”③有一些学者认为英国的方言是

繁多的,英国移民来自英国四面八方,这样很自然地就把他们的方言

带入了美国,这样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新世界的方言是存在的,属英

国殖民主义之产物。但在美国独立革命以后,尤其在1812年第二次

美英战争之后,在美国的方言差异日趋减少,④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

政治体制上是一个不同于英国的新兴共和国,这里的人民享有较高

的自由与权利,自信心足,进取心强,勤劳而节俭,社会等级差异少,

人口流动性大,是一个富有公平机制的平民化国家。持这一观点的

76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查尔斯·A.菲格逊与雪莉·希思:《美国的语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

版,第49—52页。

艾尔伯特·H.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132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449页。

艾伦·沃克·里德:《18世 纪 美 国 言 语 中 的 英 国 辨 异》,纽 约,1933年 英 文 版,第

313—314页;又见罗伯特·J.门勒:《论 美 国 方 言 的 两 种 早 期 评 论》,安 斯 顿 出 版 社,1938年英文版,第8—12页。

学者有约翰·皮克林,诺亚·韦伯斯特,梯莫斯·德怀特,约翰·威

特斯奔,詹姆斯·库柏等。从其学术观点和社会贡献来看,他们都是

些带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语言学者、作家和历史学家。①约翰·皮克林

在分析美国语言的高度一致性时指出:“产生这样的结论在于我们国

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不断的流动与迁移。”②约翰·威特斯奔也

把这归结为“美国人们的流动性和社会阶层 的 不 稳 定 性”。③詹 姆 斯

·库柏在1828年提出:“早在20年前居住在新英格兰、纽约和宾夕

法尼亚的人们说的英语带有很浓的地方口音,现在看来这种明显的

方言差异就不多见了。”④在这 一 代 人 当 中,还 有 一 位 年 轻 的 学 者 叫

乔治·马什,他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当时的美国方言,最后得

出的结论也如上述前辈们的一样,即美国语言日趋朝一体化和标准

化发展,各地区的方言差异明显缩小,他说:这里用的英语,在 口 语 和 笔 头 方 面 都 要 比 英 国 大 众 的 好。

在我们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地方发音特征,人们

相互间极易沟通,相比之下,那窄小的大不列颠却繁杂得多。无

论从哪个角 度 来 说,英 语 在 美 国 远 比 在 它 的 故 土 更 富 有 表 达

力。⑤

美国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乔治·勒伯十分赞同上述学者的观点,他认为美国方言的减弱不明显关键在于“没有几个美国人终身居住

在一方,即使有那 么 一 些,他 们 跟 外 界 的 沟 通 与 联 系 也 是 十 分 频 繁

的”。⑥然而,大多数英国人却 不 这 样 认 为。首 先 英 国 人 对 美 国 英 语

的提法就持否定意见,在他们眼中美国英语只不过是一种方言变体

而已,很自然将之称作“美国方言”(Americandialect)或“美国口音”(Americanaccent)。再者,英 国 人 认 为 美 国 的 方 言 是 存 在 的,而 且

都源于英国各地的移民。而这些移民大多是些贫民,来自社会的底

862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第449—450页。

艾得加·W.舒雷德:《美国聚焦》,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第27页。

见美国杂志《诗人》,第5期英文版,1781年5月9日,第16页。

詹姆斯·库柏:《美国人的概念》,第2卷,第164—165页。

乔治·P.马什:《英语讲座》,纽约,1860年英文版,第674—675页。

乔治·P.拉普:《美国标准英语的发音》,纽约,1919年英文版,第8页。

层,讲的英语带有浓厚的方言影响。“如果美国人把源于英国底层的

方言说成是标准的美国英语那自然是可笑而又低下的,如果把它说

成是平民的大众化语言倒有那么点意思。”①这里说到的两个民族在

语言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民族倾向,都有

欠客观的一面。实际上,在美国不仅存在方言,而且其种类远远不止前面讲的三

种,从而反映出美国语言的多样性。这三大方言也是相对全国各地

存在的不同的影 响 小 的 方 言 而 论 的,它 们 却 相 对 集 中,讲 的 人 相 对

多,分布相对广。在这三大方言区中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范围

的次要方言。②早在殖民地时 期,便 有 人 开 始 研 究 北 美 存 在 的 方 言。由于当时移民人口少,居住相对集中,加上条件与方法有限,因而对

北美少数几种从英国来的方言研究没有取得可以记载的成果。到了

美国独立革命取得胜利,建立合众国以后,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壮

大,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建立独立的民族语言的工作上了,故而对国内

方言的研究基本被弃之一旁,无暇顾及了。美国真正对方言的重视

与研究迟至1889年美国方言协会成立后才得以实现。该协会借鉴

了1873年在英国成立的英语方言协会的经验,汇集了许多知名专家

与学者,对美国各地的方言进行科学而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并将有关

成果刊登在《美国语》和《方言论坛》等杂志上,先后出版了由哈罗德

·温特维斯主编的《美国方言词典》和《美加语言图表》等重要科研成

果,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美国的方言及其研究成果对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

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输

送了许多丰富的营养,尤其为美国英语的语音词汇扩展及其表达方

式创造了条件;其二为美国英语在语言民族化和多样性等方面注入

了新的省略。伟大的民族语言先驱诺亚·韦伯斯特对此予以高度的

96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汉斯·古拉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 的 历 史 关 系》,布 龙 明 顿 出 版 公 司,1972年

英文版,第385页。

温弗雷德·P.雷 曼 恩:《历 史 语 言 学》,贺 尔 特、里 勒 哈 特 与 温 斯 顿 有 限 公 司,

1972年英文版,第268页。

评价,他在1789年出版的《英语语言论文集》中从地理、社会和历史

等多种视角对方言于美国英语的贡献做了权威性的论述,指出:方言如俚语一样,分布广泛,来自社会各阶层,是美国民族

语言的生命泉,既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又有丰富的表现力和

多样性。它们使美国英语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别于英国英语,甚

至在许多方面超过英国英语。①

美国民族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被人们誉为“太平洋沿岸狂热

的幽默感无不反映在他巧妙地利用方言土语的文学作品中”。他的

名作之一《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幽默而风趣,极富于乡土色彩。他的政治讽刺代表作《竞选州长》中应用了许多方言土语,使作品中

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引用的代表性方言词语有bosh(废

话),guvernatorial(州 长),unbeknowens(一 文 不 值 的),bettertrotoutafewdols(最好给几美元)等等。“总之,方言在马克·吐温的作

品中占 据 了 不 可 忽 视 的 地 位,为 他 的 作 品 获 得 巨 大 成 功 添 砖 加

瓦。”②

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也是运用方言的高手。他作品中的人物

对话许多是夹有方言进行的,从而更加鲜明而形象地表现了来自各

地中下阶层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素养。描写在开发西部艰

难生活时,人们从东部各地不同的方言区纷纷涌来,所产生的交际困

难无不反映在他的著名小说《愤怒的葡萄》之中,下文便是最有代表

的引例:“犐犽狀狅狑犲犱狔狅狌狑犪狊狀'狋犗犽犾犪犺狅犿狔犳狅犾犽狊.犢狅狉狋犪犾犽狇狌犲犲狉

犽犻狀犱犪.犜犺犪狋犪犻狀'狋狀狅犫犾犪犿犲,狔狅狌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犈狏犲狉'犫狅犱狔狊犪狔狊狑狅狉犱狊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犪犻犱犐狏狔.“犃狉犽犪狀狊犪狊

犳狅犾犽狊狊犪狔狊'犲犿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犪狀犱犗犽犾犪犺狅犿狔犳狅犾犽狊狊犪狔狊'犲犿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犃狀犱狑犲狊犲犲狀犪犾犪犱狔犳狉狅犿 犕犪狊狊犪犮犺狌狊犲狋狋狊,犪狀'狊犺犲狊犪犻犱'犲犿犱犻犳犳犲狉

072 美 国 英 语 史

山姆·史密斯:《方言与美国英语》,马萨诸塞,1920年英文版,第36页。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75页。

entestofall.Couldn'犺犪狉犱犾狔犿犪犽犲狅狌狋狑犺犪狋狊犺犲狑犪狊狊犪狔犻狀'.”①

第五节 民族语言创新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独立战争和1812年战争的彻底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

统治,解放了社会 生 产 力,为 美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开 辟 了 宽 广 的 道

路。此后的民族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为美国进一步消除英国殖民主

义在语言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遗毒、建立和发展自己富有开拓创

新精神的民族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英语从而进入了一个全

新的发展时期。

美国独立后所 建 立 的 共 和 政 体 与 英 国 的 君 主 政 体 有 很 大 的 不

同,它在三权分立、立法程序、选举制度、行政体制机构以及军队系统

等方面都有很多独特的地方。随母语而来的有关名称术语显然不敷

应用,于是新的词 汇 应 运 而 生 以 满 足 表 达 新 的 政 治、社 会 活 动 的 需

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被称作是社会因素导致语言变

化,因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经常会引发戏剧性的语言变化。

按著名学者福斯特的学说来论,“一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直接影响到

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自然也会随之而

逐渐改变,新的词语将会急剧增加。”②反过来,随民族语言创新发展

而扩大的新的词汇,不断丰富了语言本身,而且对美国的社会生活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英语中,administration指“管理”、“经营”,但在美国英语中则

用作“政府”、“一位总统任内的政府”、“行政官员”、“(行政官员的)任

期”。到19世纪 初 叶,它 还 被 美 国 人 当 作 形 容 词 用,如administrationpaper(报 纸,1808 年),administration man(行 政 官 员,1810年),administrationcandidate(政府候选人,1827年),administration

party(政党,1837年)。作为大写 的 Administration早 在1803年 就

17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艾尔伯特·H.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7页;另参见查尔斯·A.菲格逊与雪

莉·希思:《美国的语言》,第44页。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278页。

布赖恩·福斯特:《变化中的英语》,伯里肯,1968年英文版,第10页。

开始用来专指“总统及其内阁,即政府”。作为“任期”用,最早见于乔

治·华盛顿总统于1796年的《告别辞》中所出现的firstadministration(第一届政府)。①

campaign在英语中原是 战 争 术 语,指“战 役”,后 在 美 国 英 语 中

则用作“运动”、“竞选活动”,用得十分生动而形象。最早他们从印第

安词中借用canvass一 词 来 指 代,到1809年 才 开 始 改 用campaign一词,在此前后也常用electioneering一词,但campaign真正广泛使

用则在 很 多 年 以 后。与 administration 等 大 多 数 名 词 术 语 一 样,

campaign也 常 用 作 形 容 词,如 campaignpaper(竞 选 简 报),cam

paigndocument(竞选文件),campaignspeech(竞选演说),campaignmanager(竞选经纪人),campaignorator(竞选演说者)等。此外,该

词还常做动词用,指“参加竞选运动”、“竞争”。②

在美国人心目 中,politician始 终 是 一 个 不 受 欢 迎 的 术 语,常 做

贬义词用,指“政 客”、“专 搞 党 派 政 治 的 人”。与 此 相 关 的 词 语 有:

machinepolitician(操 纵 政 党 活 动 的 政 客;政 党 机 构 的 核 心 人 物),

peanutpolitician(小政客;无聊政客),scrubpolitician(下等政客;无

聊政客),wardpolitician(在城市选举中从事舞弊活动的政客)。③

作为美国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选举制度同样是十分独

特而有趣的。在选举年,先由各州选民选出538名选举人(elector),

再由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electoralcollege)选出总统,这样elector就不再是泛指一般参加选举的选举人,electoralcollege也与学院无

关。美国各种集团势力通过对国会两院成员游说、拉拢甚至胁迫争

取通过对他们有利的法案,这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这些人

多因在议会的走廊、休 息 室 活 动 而 被 称 作lobby(院 外 活 动 集 团,也

称国会两院以外的第三院),由lobby而衍生出许多新词,如lobbyism(院外活 动),lobbyist(院 外 活 动 集 团 的 成 员)等。spoilssystem指“政党 分 肥 制”,wolfsoup指“候 选 人 的 空 头 诺 言”,offyearelec

272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第175页。

同上,第176页。

参见李华驹:《大英汉词典》,第1199页。

tion指“非大选年 的 中 期 选 举”,pocketveto指“总 统 将 国 会 两 院 通

过的议案搁置到国会休息10天之后,让其自行否决”。①美国早期著

名作家马克·吐 温 写 了 一 篇 著 名 的 短 篇 小 说“RunningforGovernor”(《竞选州长》)道出了美国的许多政治弊端,也反映出美国英语

中政治词汇的丰富与独特用法。在美国英语中,与政治有关的词语多不胜数,当中既有方言俚语

词汇,也有全国通用词;既有从英国英语中衍生而来的旧词,也有许

多从外来民族语言借用而来的新词;既有昙花一现的新鲜词语,也有

久用不衰的经典词汇。总之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这是美

国民族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也是语言文化多元的产物。美国的政治体制以及这个体制内许多不厌其烦的夸夸其谈者的

代表团体共同创造了美国特有的政治语言,并使它充满了勃勃的生

机。国会文件集中收录了许许多多的演说,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民族

语言的创新和口语的发展过程。下面摘选的两段著名演说范例极富

代表性。先看看一位俄勒冈候选人在竞选议员时的演说:同胞们,大家若要我相信我在这次竞选中会落选的话,还不

如用拖把去拖干大西洋的海水,或者用只套上辔头的牛虻从我

脚下把这截老树桩拖走。我的对手是没有希望的,一点希望也

没有。他那副脑筋还没有河里一条刚上斤两的鲱鱼好使呢。我

呢,弟兄们,我可是个飞天遁地样样来得的人。在这块日头开始

晒得酵母 冒 泡 的 地 方,要 是 有 哪 个 人 能 打 垮 我,就 请 他 站 出

来———我随时奉陪。伙计们,我拥护美国之鹰,星星和条纹全拥

护。谁胆敢和我作对,我要是不把他打个臭死,拖出去把眼珠子

抠了,就让我这些永远也坏不了的纽扣眼全崩裂好了!②

高谈阔论适宜于夸张的政治演说,令美国人听得津津有味。请

看戴维·克罗克特下面这篇“著名的战争演说”,它收在克罗克特年

鉴中,在民间广为流传。同胞们:

37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35页。

迈克尔·劳伦斯:《美国历代演说名篇》,西雅图,1965年英文版,第153页。

紧要关头来到了,它犹如一阵旋风和地震:他们像一只狮子

一样猛扑过来!我们需要拿出勇气来,像闪电轰击一段松木一

样,把仇敌消灭、平息,让他们名誉扫地,犹如把一个人装到空心

的树筒里,然后用一棵小树把他捅进去!

对待敌人,你们要像对待那些往你们脸上吐口水、欺侮你们

的妻子、烧毁你们的房子、把你们的狗叫作臭鼬的家伙一样,刺

穿他们的胸膛!要像灌香肠一样用电光和雷火塞满他们的臭皮

囊,用烧红的火钳烧烙他们,不让他们身上有一块够给乌鸦当早

餐的整肉,还要把他们的鼻子咬掉。要用地震般的力量摧毁他

们的士气,用印第安人那样的呐喊声吓得他们丧魂落魄,直至他

们放弃对盐池这边所有地方的要求,并且像被密西西比河的鳄

鱼追赶一样夹着尾巴一溜烟跑掉。

战士们,我坚决和你们站在一起!山姆大叔这个国家的星

条旗在胜利地迎风飘扬,你们难道有哪个是胆小鬼、贱胚子、没

种儿的骚娘们养的龟孙子,不敢高举胜利的火炬,去砸烂侵略者

的堡垒,奔向自由和光荣!嗬!万岁!战士们,上呀———克罗克

特和你们在一起———给敌人一点颜色看看!①

夸张是语言创 新 的 一 个 表 现,也 反 映 出 这 个 民 族 的 创 新 精 神。

丹尼尔·布尔斯顿从美国民族的性格来分析这种现象,他说:“美国

人并没有为鸡毛蒜皮的事浪费自己的幻想,每一件事都被想像得比

实际高大壮丽。充斥于其他国家的传说中的矮人、精灵和其他各种

小人物,不知怎样总是和美国这块土地无缘。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民

族创新的发展的动因。”②美国另一位学者艾尔弗雷德·埃尔温博士

在其《所谓美国语的词汇》一书中对此也做了分析,他认为:“我们在

使用语言和说话时之所以出现(而且还在不断出现)种种稀奇古怪的

形式,其主要原因乃在于没有一个标准可循。英国国会里满是受过

上等教育的人,人民可以拿国会当标准;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就难以

472 美 国 英 语 史

参见《戴维·克罗克特年鉴》,第41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62页。

指望全国立法机构成为使用语言或提高国民语言素质的榜样。”①

美国历史是一部殖民、独立、开发、扩张和称霸的历史,也是从殖

民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从美国独立到西部开

发这段历史时期当中,出现了许多独特的新词,它们构成了美国英语

的特色语汇。历史语言学家们就是从历史看语言发展或透过语言现

象看历史变迁这样一个角度来探析语言的发展与历史的关系。学术

界通常把这门新兴学科称之为历史语言学。综观美国历史,其语言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美国历史虽短,但

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因而为美国语言输入了不少独特的词语。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大会主席JohnHancock的名字签得特别大。他解释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

英王乔治三世不戴眼镜就能看清。后来,JohnHancock 成了“亲笔

签字”的代名词。建国后,随着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与强大,美国打

着 manifestdestiny(天定命运)之旗 号,逐 步 向 西 扩 张,出 现 了 所 谓

WestwardMovement(西 进 运 动)、frontier(边 疆)、cowboy(牛 仔)、

goldrush(淘金热)等新词进入美国话当中。以 Turner为首的frontierspecialists(边疆史学家)提出了frontiertheory(边疆理论)。他

们把美国史的发展划为5次frontierimmigration(边疆移民),即殖

民时期以大西洋沿岸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为界的两次frontier,西

进运动中以密西西比河、落矶山脉、大平原为界的三次frontier。最

后两次又分别称作 miningfrontier和ranchers'frontier。政府实行

HomesteadAct(宅地法),分给每户西迁移民160英亩土地,分出的

土地称为homestead,得地的移民叫做homesteader。往后的发展也

是如此,故而有人说语言同时也是历史演变的产物。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一些词汇的意义变得“狭窄”起来,而

另一些词汇在词义上又有了“扩大”。在英语中,prohibition广义指

的是“禁 止”、“禁 令”。但 在 美 国 历 史 上,从1826年 前 后 起 出 现 了

prohibitionmovement(禁 酒 运 动),许 多 州 一 度 通 过 了 prohibitionlaws(禁酒法),还出现了一批prohibitionists(禁酒党人)。类似的情

57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艾尔弗雷德·埃尔温:《所谓美国语的词汇》,纽约,1859年英文版,第77页。

况还有signer(签字者,指《独立宣言》签字者)、elector(选举者,指总

统选举团成员)、congress(代表大 会,指 国 会)等。另 一 类“扩 大”了

词义的词也不少。dry(干的)和 wet(湿的)在禁酒运动中其词 义 分

别扩展为“禁酒的”和“反对禁酒的”。于是,禁酒的州成了drystate,不禁的州成了 wetstate。此 外,dry和 wet还 可 用 作 名 词,前 者 指

“禁酒论者”,后者 为“反 对 禁 酒 的 人”。类 似 这 样 的 词 还 有 veteran(老兵,指退伍军人)、grapevine(葡萄藤,指小道消息)、ticket(票,指

候选人名单)等。①

透过上述现象,虽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变

化在其语言文字上留下的痕迹。这既是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所在,也

是民族语言创 新 发 展 的 源 泉。所 谓 的frontierspirit(拓 荒 精 神)或

pioneeringspirit(开拓精神),一直是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文化

特征的一个重要成分。关于当年的 美 国 边 疆(Americanfrontier),百 科 全 书 中 是 这 样

记述的:美国边疆:美国历史上从大西洋沿岸定居地(17世纪)向远

西部定居地(19世纪)推进的文明和荒野间的 边 界 地 带。通 常

指每平方英里不少于两个居民,但又不超过六人的地区。边疆

是有居民的农 庄 和 处 女 地 之 间 的 分 界 线。边 疆 的 生 活 极 端 艰

苦,而且常有生命危险。……另一方面,边疆的地价便宜,对于

雄心勃勃、谋求开发致富的人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②

美国英语中blazethetrail(在树皮上刻痕标示林中路径;开辟

道路)这一词语的含义与pioneer(v.)的含义颇为相似,但是用该词

语来描绘当年边疆开拓者的艰苦拼搏也许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开

垦荒地或寻找黄金,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他们必须忍受荒山野林和沙

漠中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冒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用“开辟道路”来形容当时情景,既有字面的含义又有引申比喻的含义。

美国英语的创新发展在美国西进运动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672 美 国 英 语 史

严维明:《美国史与美国语》,载《外国语》,1984年第1期,第24—28页。《美国百科全书》,纽约,1969年英文版,见 Americanfrontier条目。

新境界,突出表 现 在1812年 美 英 战 争 到 内 战 这 段 时 间 内。英 国 在

1812年战争中的败退给美国开发边疆向西扩张扫除了障碍,西部广

阔而廉价的土地和令人心动的淘金热驱动着许许多多的新旧移民向

西涌去,以寻找致富之路,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西进的移民中,大多

是些破产农场主、无产者、失业工人和游泳流浪者,他们构成了西进

的主体。这些被后人誉为“先驱”的平民百姓文化水平低下、个人素

养欠缺,但却胆大无比,不畏强暴,富有开拓和进取,面对艰难险恶的

自然环境和凶猛善战的印第安人的袭击他们从不退却。在这些“先

驱”的努力奋斗和开拓下,源源不断的美国人开往西部,在其当中开

始有神学家、药品商、投机分子、高利贷者、政客、商人、记者、阴谋家

和骗子。他们的到来,给慌乱的西部边疆带来了多彩的生活。①

美国历史学家特纳认为,西部边疆是美国民主的发源地,开发西

部就是推进民主。②语言学家韦伯斯特和门肯等人认为,西部边疆是

美国民族语言的发源地,开发西部就是扩展民族语言。在19世纪美国英语的伟大创造是一股新生力量,这股力量促使

美国不安于现状的、各种各样的人去创造自己的语言,并在社会实践

中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美国英语的这种伟大的创造直接来于富有

创新精神的广大民众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这几个主要方

面:其一自己创造或大量把口语、俚语和方言中的词语不加修饰直接

运用到书面语体或正规交谈之中,使民族语言更贴近生活,更易于平

民百姓使用与推广,这样的词主要有名词如guyascutus(大平原上的

凶猛巨兽)、bach(单身汉;光棍)、boomer(流 动 的 临 时 工 人)、eatery(餐馆;饭店)、flub(错误;过错)、knothead(笨蛋)、knowhow(知识;技 能)、scalawag(无 赖)、shebang(赌 场)、shindig(盛 大 舞 会)、

spondulix(金钱)、woolies(羊)等;形 容 词 如 hunkydory(一 流 的;绝

好的)、yup(是 的;肯 定 的)、slambang(狂 暴 的)、scrumptious(令 人

愉快的)、rambunctious(蛮横的)、splendiferous(最好的;绝妙的)等;动词 如lump(勉 强 接 受)、panhandle(沿 街 乞 讨)、absquatulate(潜

77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门肯:《美国语言》,第151页。

雷·艾伦·比林顿:《西部开发:美国边疆史》,纽约,1960年英文版,第162页。

逃)、exfluncticate(战 胜;耗 尽)、squiggle(蠕 动)、hornswoggle(欺

骗)、skedaddle(仓皇逃走)、doxologize(赞美)、funeralize(举行葬礼)等。①这些词的出现使那些稳重的英国游客感到意外和惊讶,因为他

们不知其意,在英国英语中绝无仅有。其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

从古体词中转换过来的新词,主要表现在名词转化成动词,如toresurrect(使复兴)来自名词resurrection(复兴),toexcurt(做远 足)来

自名词excursion(远足);类似这样的创用词还有toAmericanize(使

美国化)、toaffiliate(接纳)、toendorse(赞同;认可)、toenthuse(对

……热心)、tocollide(猛撞)、toitemize(详细说明)、topredicate(断

言)等;还有些词形不变,但词性也从 名 词 变 为 动 词 的,如toauthor(著书;编写)、toboom(使迅速发展)、toboost(抬高;吹捧)、tocoast(滑行下坡)、tocorner(垄断市场)、toengineer(策划)等。其三是复

合词在建国时期 又 有 了 新 的 增 加,主 要 是 些 复 合 形 容 词、名 词 和 动

词,创新形式 不 拘 一 格,如highfalutin(夸 大 其 词 的)、downandout(贫困潦倒的)、flatfooted(脚 跟 站 稳 的)、trueblue(非 常 真 诚 的)、

downtown(市 中 心)、playedout(过 时 的)、wellposted(消 息 灵 通

的)、scattergun(猎枪);downhold(严 格 限 制)、downhome(美 国 南

部)、liftoff(起 飞;发 射)、downgrade(下 坡)、landslide(山 崩;泥 石

流)、horsecar(马 车)、downplay(贬 低)、hornswoggle(欺 骗;哄 骗)、

sidetrack(转移;转变)、sidestep(回 避)等。其 四 是 美 国 土 生 的 反 映

美国新时代社会生活与文化气息的词组与短语,如tofacethemusic(临危不惧)、amanwithachiponhisshoulder(好 斗 的 人)、toflyoffthehandle(大发脾气)、tokeepastiffupperlip(忍受;忍耐)、tomakethefurfly(惹乱)、tododgetheissue(推诿)、toknuckledown(认真干)、togetreligion(行善)、tostrikeitrich(发横财)、fittokill(花枝招展)、horsesense(起码的常识)、notwowaysaboutit(千真

万确)等。②其五是用最简练的缩写形式表示比较复杂的概念,例如:

O.K.源出美国口语将allcorrect一语戏谑讹拼为ollkorrect,意为

872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第156页。

门肯:《美国语言》,第152—161页。

“尚可(的)”、“不 错(的)”、“很 好(的)”。P.D.Q.属 俚 语,是 prettydamnquick的缩写形式,意为“马上”、“立刻”、“很快”。其六是使用

词缀 构 成 新 词,例 如:burglar(n.)(夜 盗;窃 贼)+ize→burglarize(v.)(进行夜盗;闯 入 房 屋 盗 窃 财 物);class(n.)(口 语 体)(高 质 量;出色的风度)+y→classy(adj.)(俚 语 体)(高 级 的;有 气 派 的;时 髦

的)。其七是人们发挥想像力而创造的新词,例如:hoof(n.)(愚蠢可

笑的人;〈愚蠢、疏忽造成的〉错误)→(v.)(〈由于愚蠢、疏忽〉犯错误;混日子;搞糟);heman(n.)(男子汉;雄健的汉子)→(adj.)(男子气

的;雄健的);movie(n.)(电 影;电 影 院)是 movingpicture的 缩 略;

officeholder(n.)表示任公职者、官员。此类词语刚流行时,均可称为美国英语中独辟蹊径的neologism

(“新词”或“旧词新义”)。它们的发明和使用尽管在一段时期内曾遭

到某些人的非议,但有力地表现出美国文化中勇于打破陈规和开拓

创新的精神,而且也为美国英语增添了情趣和魅力。除了新颖别致,它们还具有简练生动、大胆泼辣和富于想像力的特征,使用过程中时

常给人以一种幽默洒脱的感觉。丹尼尔·布尔斯顿认为,

任何语言如果没有足够的伸缩性,就不能把不比寻常的事

描述得犹如司空见惯,把过分的事说得犹如合规合矩,那它便不

成其为美国语言。美国人的经历是过分地无拘无束,传统的语

言又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因而随意创造或高谈阔论也就同西

部边疆的货船和大篷车一样,成了美国生活中到处扩展的时代

不可或缺的工具。①

在英国,人们用tall指“高大”或“崇高”之意,因此,若套用这个

词义,talltalk就是“大话”、“牛皮”、“高谈阔论”,是smalltalk(闲聊)的反义词。在美国,tall字的意思不只是“高大”或“崇高”,而且用做

“不同寻常”、“巨大的”、“大量的”。据门肯统计,在1815—1865年间

的西部开发时期,产生了数千个富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新词语,当中既

97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56页。

有新创字,也有从英语词语中引申而来的旧字新义。①这跟英国地域

的窄小拥挤、保守迂腐和美国西部的宽阔无边、人烟稀少、民主开放

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关,也是跟美国这个新国家和西部这个新边疆

存在的新生事物及其不明确性有密切联系。在美国西部边疆产生的新词语,跟英国英语或当时的美国东部

英语相比,更富有生气,幽默和夸张构成了它们的主要特色。透过名

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便可感受到其无穷魅力。在他之前,有位名

叫托马斯·尼科尔斯的医生兼记者对此做了记载:这里的语言就像这个国家一样,具有一种恢宏豪迈的气魄。

一个西部人“沉睡如泥,不来一次大地震他是醒不了的”。/他的

处境危险得了不得,因为“有人在暗算他,就像整条密苏里河要

冲掉一个沙洲一样”。/他是只“不可救药的浣熊”。/他恨透所

有“杀千刀的坏蛋”,惹来“一辈子打发不掉的麻烦”,还认为“最

长的竹竿才打得柿子多”。/这个故事的“气味太荒唐”。/“外乡

人,”他说,“论泡酒吧,我可是泡得无法算计了!”/他说,一个感

人的故事沉入他的心窝,“就像一只触礁的小船沉入密西西比河

一样。”/他提到一个人,说他“脾气坏得像个里面关着两只尾巴

疼的狼崽的铁笼”。/他“像一只狗看着一个死黑人一样开心大

笑”。/他“穿过围墙,就像一棵倒下来的树穿过蛛网一样”。/他

“一个劲儿干到底”。/他种得“好棒的玉米”,住的地方又有“好

棒的机会泡酒吧”。/“把我的肚皮气炸了,”他说,“要不是我一

眨眼功夫在河水里浸得鼓鼓的,我一定大发雷霆。”……/那个西

南部人“在老肯克出生,在密西西比长大,死爱喝酒,打起架来像

狮子一样英勇”。/他“着水,大喊大叫,喝密西西比河水”,“自以

为是个真 正 了 不 起 的 人 物”,他 不 喜 欢 的 人 则“不 值 一 个 铜 子

儿”。/他说,“有那么一个家伙,又瘦又弱,骂人也得靠一株树秧

子来支住身子。”/他变得“像把剁肉斧一样凶狠”。/他“到处挥

霍摆阔,结果像只爆炸的汽船一样完蛋”。②

082 美 国 英 语 史

门肯:《美国语言》,第152页。

乔·克伯:《美国边疆文化生活》,弗吉尼亚,1965年英文版,第94页。

历史语言学家认为,在当时突飞猛进的西部地区,人们都有一种

类似上述记载的出于善意的夸张习惯。他们所说的总是远远超出他

们原有的意图。从 当 时 险 恶 的 自 然 条 件 与 艰 苦 的 社 会 生 活 环 境 来

看,由于妇女在西部拓荒者中占人口的比例极小,这就使得男人们像

控制一切其他事物那样争着控制语言,这也是为什么俚语和夸张手

法在西部边疆流行的原因之一。托马斯·迪姆斯戴尔在19世纪中

期评论蒙大拿矿区城镇时说:“社会交往中一个明显的特征以及纵酒

狂饮之后导致争吵和流血的最大的根源,就是使用过激语言的习惯

盛行。男人总是言过其实。”但如果我们把这种美国开荒者特有的习

惯简单地称之为“对平凡事物的夸张”,则会忽略美国人的某些社会

特性。在美国西进时期,人们热衷于用一些满怀希望的字眼来看待

各种新兴的机构和组织。他们用city(城市)来代替town(城镇);在

欧洲可能称为college(学 院)的 美 国 一 概 称 之 为 university(大 学),而college(学院)一词则成了美国所有教育机构的代号,不管其人力

和财力贫乏到何等地步。一些东倒西歪、跳蚤乱窜的小旅店和客栈

普遍地用hotel(酒店;宾馆)这个高雅的名称来称呼。任何用于公众

文娱活动的 礼 堂,哪 怕 十 分 简 陋,都 冠 之 为operahouse(歌 剧 院)。

Lyceum 原是亚里士多德讲学的一处雅典公园的名称,现在也成了

美国用以巡回讲学和文娱活动场所的通常字眼。就连state(州)这

个字也有超载英国的一种新的期望的意义。在美国,state是对合众

国的任何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通称;而在英国,state是指为了在国内

进行最高统治 而 组 成 的 国 家 和 政 府。美 国 人 对 新 国 家 取 名 也 是 如

此。在独立战争时期,有人建议取名为“哥伦比亚”,以纪念美洲大陆

的发现者;也有人建议把英语 Freedom(自由)这个字缩写后再加上

一个拉丁词尾,组成 Freedonia或 Fredonia作为国名。同 法 国 签 订

的第一个条约用的是“北美合众国”。在《独立宣 言》的 最 后 正 式 誊 本 中 使 用 的 是“美 利 坚 合 众 十 三

州”。但在后来的美国联邦宪法序言中使用的“美利坚合众国”至少

表明了三层期望:一是希望这个新国家能够联合一致;二是表明国家

的组成部分的确是州;三是表明他们多少可以把自己看做整个美洲。这些足可以反映出美国早期民族主义者从独立到扩张的欲望和决

18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心,一种超越普通期望的政治理想。①

随着西部边疆的扩张,散布在新土地上的新的社区和居住地在

人口、社会结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样为它们命名则成为了一个艰难的工作。社区领导和百姓为了表

达自己良好的愿望,使自己所取的名称都能预料一种美好的前景、财

富、文化和光荣,往 往 借 用 旧 世 界 的 一 些 闻 名 于 世 的 名 称,或 从《圣

经》等经典中引用,或借用印第安词,或干脆自己起名。这样的名称

大都十分短命,因为一个古老而崇高的名称并不能保证起了这个名

字的城镇一定具有活力而永存,许多城镇犹如其名称一样因边疆生

活的不稳定性和人口的较大流动往往很快就消失了,有些城镇名字

很漂亮,但实际上不如一个小村庄。英国旅行家莫里斯·伯克贝克

早年在美国施行考察时听说匹兹堡就是“美国的伯明翰”,他猜想“那

地方一定是笼罩在成千座冶金炉冒出的黑烟浓雾之中,上万个汽锤

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可是他到了那里一看,大所失望,因为那里

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一个西部地区的简陋的小城镇,整个工业加在

一起还抵不上英国的一家私人企业。②

丹尼尔·布尔斯顿指出,早期美国对地理特征和政治与社会单

位的命名,虽有一百多万个名称已经湮没和过时,但这种英勇的行为

依然是美利坚民族不畏困难、勇于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而乔治·斯图尔特却不这样看,他认为,

随着独立的到来和西部边疆的开发,每个人都有权提出自

己的命名。自由犹如脱缰野马,在民主的旗号下,出现了群众喜

爱的名称大量重复的不幸现象。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

都出现新的城镇和新的县,而每个县又必须划分成几十个区和

乡。于是提得出来的地名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结果造成地

282 美 国 英 语 史

查尔顿·莱德:《美国 的 语 言》,第226—231页。又 见 艾 尔 伯 特·H.马 克 华 德

特:《美国英语》,第151—169页;丹 尼 尔·布 尔 斯 顿:《美 国 人:建 国 历 程》,第365—367页。

伯拉德·贝里恩:《北美的英国人》,纽约,1986年英文版,第82页。

名上的单调和紊乱。①

在19世纪的西部开发的头几十年期间,社区形成速度最快,国

会都无暇对地方命名加以管理节制,邮政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控

制,这样就使得命名的权力落到了当地居民的手中。西部社区,特别是那里的矿区,都有一个古怪而又形象生动的名

称。加利福尼亚矿山的景色由于下列这样一些地名而更显其特色,如“种马峡”、“死骡峡”、“火 钳 浅 滩”、“矿 泉 沟”、“白 兰 地 沟”、“公 驴

峡”、“贫瘠谷”等。为了吓退那些访问者和竞争的淘金者,他们故意

把自己的居住地用些怪诞或吓人的名称来命名,如“饥饿营”、“死亡

谷”、“诈骗峡”、“穷山恶水”、“罪恶门”、“白日地狱”、“渣滓洞”、“独眼

地”、“骗子山”等。这些地名通常令人感到十分粗俗。①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70页。

②③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235页;又见艾尔伯特·H.马克华德特:《美

国英语》,第164页。

④ 艾里亚·哈利·克里斯维尔:《刘易斯与克拉克:语言先驱》,第2页。

同迅速发展中的城镇有许多街道要命名一样,铁路建设者在给

沿途各站命名时也颇费脑筋。“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协助,当然也没有

人反对。”② 密尔沃基铁道的负责人独自一人就在华盛顿州命名了32个车站。“他大胆随意联想,如数次为需要命名的车站命名,名称的

范围从沃登(一个股东的名字)到奥赛罗(莎士比亚剧本名)、罗尔斯

顿(一种保健食品名称)、霍利克(麦乳精的名称)、惠蒂尔(一个诗人

的名字)、杰斐逊(总统名称)、卢娜(山中仙女名称)、牛津(英国大学

名称)、新伦敦(英国城市名称)等。”③

历史学家认为,早在西进运动前,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在西去

探险考察的过程中,给沿途各地做了许多大规模地也稍为正式的命

名工作,当中多少带有一些官方色彩。他们所到之处,为了方便和今

后考察,给许多具有地理特征尚未命名的地方取了名称。他们往往

依据某些自然特征、某些事、赞助者的名字、队员的妻子或恋人的名

字等来命名。人们普遍认为,与后来边疆居民随意命名相比较,这个

远征队命名时更显自觉和谨慎,他们的命名中很少出现重复,并力求

避免使用平凡乏味的名称。他们这种谨慎求实的态度与做法为民族

语言的创新 与 发 展 注 入 了 新 的 省 略,提 供 了 丰 富 而 宝 贵 的 文 字 资

38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查尔斯·T.斯哥特:《社会背景中的英语:历史的社会语言学论文集》,牛津大学

出版社,1992年英文版,第136—137页。

料。④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有27个州的名称、上千条江河湖泊、上万

个地名是从印第安语借用过来的。①美 国 著 名 诗 人 沃 尔 特·惠 特 曼

为此大唱赞歌,他说:

什么叫合适?什么是土著地名所具有的奇妙魅力?我认为

它们全都合适。密西西比这个字就像蜿蜒而下的急流。这条河

流经3000英里之长。②

许许多多的印第安名称中,也有一些是人为的,特别是斯库克拉

夫特和朗费罗之类的作家所杜撰,且不顾后果地在美洲大陆到处扩

散流传。Idaho(爱达荷)便是如此,语言学家后来发现它是一个伪造

的词,但在社会上已流行开了。

上述情况表明,地名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表现美国语言之创新

精神的是命名的速度、命名的紧迫需要以及任务的繁重。地名本身

则是一个装满了回忆、怀旧、希望、夸张、预示和创新的大布袋。美国

1803年首次出版的《美国邮局名册》使美国人有机会看到他们为新

世界命名所做努力的成绩。③

美国民族语言的创新不仅表现为这个新国家包含了许许多多的

新事物、新环境、新概念、新名称、新人种、新生活等所创造的新的词

语和新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表现在非英裔移民的语言文化的融合与

借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融合与借用是一种新观念新思想下

的创新,它反映出美国这个新兴民族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主动学习

与吸收外来语言文化之精华,并在现实生活中大胆实践,进行创造性

的改良,使之尽早融入自己民族的主流文化之中,为己所用。如果说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英语已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语言融合与借用,那

么到19世纪上半期,这种融合与借用已进入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涉及的人口和语种也要复杂得多,因为这是英

裔美国人和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和少数其他大陆的移民在美国这片

482 美 国 英 语 史

艾尔伯特·H.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155—156页。

沃尔特·惠特曼:《自选集》,纽约,1901年英文版,第37页。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77页。

新土地上广泛接触的第一个时代。美国获得独立后,对老移民和后面不断涌入的新移民之语言融

合与借用也从未中止过。与过去相比较,在规模和数量上虽少了许

多,但在选择与提炼上却更为精细,故而显得实用与长久。荷兰语如

同印第安语一样输出的词比殖民时期要少得多,它只借用了很少几

个字,如dope(油 脂,1807年);tosnoop(窥 视,1832年)、bedspread(床单,1845年)。在 法 语 殖 民 时 期 就 已 给 美 国 增 添 了 一 些 新 的 单

词,但直到路易斯安那购买成功之后,美国英语才真正大量地借用。这类新借词当中大多属于地理方面的,也有一些是生活方面的词汇,如butte(孤山,1805年)、chute(瀑布,1804年)、coulee(小河流,1807年)、crevasse(裂 缝,1813年)、depot(火 车 站,1832年)、shanty(水

手,1822年)等。在殖民时期早已借入的prairie(大 草 原)到 此 时 已

有几十个由它组成的复合词在广泛使用了。西班牙语在19世纪给

美国英语输出的借用词大大超过它在殖民时期的贡献,这个事实最

充分地说明了本土因素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在殖民时期,西班

牙语有时仅做引进印第安语的工具,但在19世纪上半期,它就像一

匹脱缰的野马,毫无保留地任其借用,以致今日仍有许多西班牙借用

语在美国日常生活中仍很突出且富有表现力。正如语言学家哈罗德

·本特利所总结的那样,这些词之所以特别突出,是“由于本地色彩

的影响,由于含义丰富,表达幽默,由于生动性或者叙述上的某种独

到之处”。①这 些 单 词 主 要 包 括:calaboose(监 狱,1792年)、mustang(野马,1808年)、rancho(大 牧 场,1808年)、sombrero(阔 边 帽,1823年)、peon(抵 债 劳 工,1826年)、patio(室 外 闲 坐 处,1827年)、lasso(系绳,1831年)、plaza(广场,1836年)等。这个时期的德语,其贡献

仅次于西班牙语,并稍晚于西班牙语,同样为美国英语输入了许多新

鲜血液,当中以学 术 用 语、食 品 和 其 他 一 些 非 正 规 的 表 达 方 式 为 主

体。如pretzel(椒 盐;卷 饼,1824 年)、pumpernickel(裸 麦 粗 面 包,

1839年)、lager(一种啤酒,1854年)、bockbeer(烈性黑啤,1856年)、

kindergarten(幼 儿 园,1855 年)、nix(没 有,1855 年)、ouch(哎 唷,

58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① 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第247页。

1837年)、loaf(混日子,1835年)、bum(游民,1862年)、bub(小兄弟,

1839年)、dumb(呆笨,1825年)、shyster(手段卑鄙;政客,1848年)

等。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这个时期虽有大批移民移居美国,但语言学

家们找不到多少源于他们的语言创新,也许他们最大的影响不是提

供新的单词或新的词义,而是加强某些在爱尔兰流行的古体语习惯,

如用bile代替boil(沸腾),用drownd代替drowned(淹没),用chaw代替chew(咀 嚼),用 ag'in 代 替 against(反 对),用 heighth 代 替

height(高)等。如门肯所说,爱尔兰人不会简单地说是或不是,因而

为美国英语带来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加强语气的词和延伸的词形,如

yesindeady(实在是对的,1856年)、yessiree(对的,先生,1846年)、

nosiree(不,先生,1845年)、teetotally(绝对地,1839年)等。①

但不管怎样,建国后的语言融合与借用为美国语言的创新发展

依然带来了无数新鲜而生动的词汇。可以这么说,美国英语没有族

外语言的借语就不成其为美国特色,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

自身发展的需要。

美国文化推崇创始革新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与欧洲许

多古老国家中遵从由来已久的习俗惯例的文化传统形成强烈的对

比。从血统方面看,美 国 大 部 分 人 与 英 国 人 均 为 相 同 祖 先 的 后 裔。

但由于他们自17世纪以来,开始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二者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相对而言,英国人所处的社会环

境很少有剧烈动荡,历史悠久的英国文化造成了社会生活中根深蒂

固的沿袭先例的传统。而美国人却不受这一传统的约束,没有遵奉

惯例的习性。正如门肯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追求新奇和冒险精神是一种崇高的品质。

他们形成了一种不愿受条条框框束缚的、求变的性格。这种开拓型

的性格在许多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包括艺术创作、企业经营、

政治策略、日常社会交往以及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门肯认为,在美

68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以上引例参考了 H.L.门肯:《美国语言》,第395—398页;J.L.迪拉德:《美国英

语史》,第152—156页;查尔顿·莱 德:《美 国 的 语 言》,第247—249页;丹 尼 尔·布 尔 斯

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51—354页。

国,新鲜事物流传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所谓新鲜事物,有可能与政治或宗教相关,也有可能与衣帽款式或娱

乐方式相关,而新的语言形式当然也应该归入这个范畴。①

我国外国语言研究专家在探析和总结美国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规

律时指出,美国的社会风尚和民族性格对美国英语的创新和独立发

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不囿于传统的羁绊而富于创新的

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美国人善于以更大胆的观念与方

式不拘一格地创 造 和 借 用 新 词,以 更 加 灵 活 自 由 的 方 式 合 成 新 词。在美国,人们好求新求奇,乐于试验创造;而在英国,人们倾向于遵守

传统的格式,力求保持统一的规范。这也许正是英美两国不同的民

族精神在语言运用的态度和实践上差异的反映,也是同宗语言在不

同地域的形成变体的主因。②

782第九章 美国英语的创新与形成过程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111页。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第37页。

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 诺亚·韦伯斯特:民族语言的捍卫者

诺亚·韦伯斯特(NoahWebster,1758—1843)是美国著名的民

族主义语言先驱,其贡献于美国“犹如塞缪尔·约翰逊之于英语”;①

他的《美国英语词典》开美国英语辞书编纂之先河,一直被后人看做

是美国英语形成的重要标志;他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激情备受人民敬

仰。“美国英语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充满活力,其中包括了韦伯斯特

的很大功劳。”②

韦伯斯特1758年生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其时正值北13州

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矛盾日益激化之际。青少年时期的韦伯斯特经

历了如火如荼的北美独立战争的革命洗礼,使他终身成为一位激进

的民族主义社会活动家和有远大抱负的爱国志士。大学读书期间,他毅然投笔从戎,直接投身到反击英军的洪流中去。他一生从事过

多种职业,教过书,当过律师,办过报刊,还积极参与政事。“他在13州倡导版权法的努力,影响扩及许多国家,并且通过他的几本政治小

册子,支持建立一个 强 有 力 的 中 央 政 府。”③他 学 识 渊 博,兴 趣 广 泛,著述遍 及 各 种 题 材,如《鼓 舞 者》(1791年)、《关 于 结 露 水 的 实 验》(1799年)、《实 用 知 识 基 础》(4卷 本,1812年)、《美 国 史》(1832年)等。1785年出版的《美国政策札记》被誉为“第一部阐明美国宪法原

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1页。

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第41页。

李世洞、黄安年等 编 译:《美 国2500历 史 名 人 传 略》,东 方 出 版 社,1994年 版,第

606页。

则的书”。①他的著作《时疫流行简史》(1799年)曾一度被视为该学科

的标准读物。正如本人前面所述,在独立前的北美各殖民地,人们长期以来习

惯于一切依赖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大英帝国。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等各个方面无不在北美加紧其殖民主义统治。社会上成人读的

书、学校教的课本都是英国人编的,就连印刷、装订也都是在英国进

行的。教科书中连篇累牍地宣扬大英帝国的伟大与作用,根本不把

北美13州放在眼中。此类情形一直延续到美国建国初期,即使内容

有所改动,但也未能走出英殖民主义的桎梏。随着独立革命和第二

次反英战争的胜利,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终于获得了独立自主的权

利,各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美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民

族主义运动方兴未艾。他们不光要求民族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还

要求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美国语言文化和教育事业。站在积极主张与

“旧世界”彻底决裂的最前列的,就有诺亚·韦伯斯特。早在纽约州任教期间,韦伯斯特深感要从国民的基础教育入手,

编出一套适合美国国情的教科书,以取代陈腐老朽的英国课本。于

是在1783—1785年的三年艰辛努力下编写出版了一套名为《英语语

法纲要》的小学教材。它 由《拼 写 课 本》、《语 法》和《读 物》三 部 分 组

成。问世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尤其是《拼写课本》,初版5000部,一下便脱销了,后改用《美国拼写课本》做书名,一版再版,累计出

售八千多万册,②成为美国最热销的书。“这既是美国社会高度流动

的一种征兆,又 是 这 种 流 动 的 一 种 标 志。”③这 本 俗 称“韦 氏 拼 写 课

98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理查德·莫斯:《诺亚·韦伯斯特》,第51页。

我国学术界对这个数字统计多有出入,如郑立信等先生编的《美国英语与美国文

化》第37页上说其总发行量达一亿册之 多,李 荫 华 先 生 的《英 语 词 典 初 探》第63页 说,累

计出售了八千多万册。国外学者理查德·J.莫斯著的《诺亚·韦伯斯特》第25页说 先 后

共印刷388次,总计达一亿册;《简明不列 颠 百 科 全 书》亦 称 有 一 亿 多 册;托 马 斯·派 尔 斯

在其《美国英语的词语与方式》第97—98页中称一亿册;查尔顿·莱德的《美国的语言》第

265页说在韦氏一生中售出近 四 千 万 册,再 版 时 销 得 更 多。乔 那 森·格 尼 在《追 逐 太 阳》

第257页说19世纪40年代中期售掉3000万册,到1869年总计6200万册,在 此 之 后 达

8000万册。看来此书在美国确实畅销,谁也统计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

朱丽·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第67—68页。

本”或“蓝皮拼写书”的教材,不仅教授拼写和发音,而且还讲授普通

常识和如何做个好公民,大力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堪称美国建国伊始

的一部标准的资产阶级启蒙读物。在该书的前言中,韦伯斯特明确

表示了他从一开始就坚信不移的一些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在语言规范上,他反对盲目随从英国人的权威;就整个教育

体系而言,他反对美国人依样画葫芦地沿袭英国传统的制度。他认

为,正如美国人可以塑造新的文化风俗、建立新的政治体系一样,对

于英语,美国人也认为有必要进行改造。美国人应该自己去选择可

供借鉴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必须避免重复别国的失误,防止引进别

国的弊端。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这个年轻国家的语言进一步趋向统

一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可以加强美国爱国主义精神。在美国民族主义运动中,诺亚·韦伯斯特始终是一位为建立和

维护美国民族语言而奋斗不止的革命先驱。1789年他出版了《英语

论文集》,大胆提出建立民族语言的设想,并从理论上和美国建国现

实生活需要等方面来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英国移民把英语移

植到新大陆因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这种语言已发

生了变体,再加上来自世界各地不断涌入的非英裔移民在学用英语

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新的东西,使语言在民族融合中有了较大发展;美国取得独立以后,特别在1812年美英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后,美国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新国家,形成了一个有鲜明特

色的由多种外裔民族组成的美利坚民族;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边疆的开拓,这些无不给脱离母体的美国英语注入了新

的活力,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已形成了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与

英国英语有较大差别的、根植于新世界大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

语言。作为语言学家,应该与广大爱国人民一道去维护和进一步发

展美国民族语言,使之更加完善,超过英国所谓的“最佳”语言。英国最伟大的词典学家,《牛津英语大词典》编纂者塞缪尔·约

翰逊博士对韦伯斯特为首的美国民族主义者提出的建立并维护美国

民族语言的理论与做法十分反感,并撰文批评美国英语。他认为,美

国缺少一个文化首府,人口四处分布以及国土辽阔,这些都是造成美

国语言粗野的因素。“一个分散在无边无际的北美大陆上的民族,就

092 美 国 英 语 史

像是从同一个焦点散射出来的光线,所有的光线依然存在,但是热度

已经消失。”①这 位 极 有 权 威 且 傲 慢 武 断 的 博 士 把 美 国 英 语 蔑 视 为

“美国地方土话”。韦伯斯特对此针锋相对,他在一次大会上强调说:“真正危险的

革新者是18世纪后期的那些英国作家,美国人决不应该学习他们的

坏榜样。”②他认为,那些指责美国语言中 所 谓“诈 误”的 英 国 学 术 权

威和评论家,只不过暴露了他们自己的无知而已。韦伯斯特旁征博

引,极力为美国英语辩护,他说:仔细考察一下语言的情况,把这个国家自耕农说话习惯与

莎士比亚和艾迪生的风格比较一下,我不得不公开声明,美国人

(特别是英国 人 后 裔 的 美 国 人)说 的 是 当 今 世 界 上 最 纯 洁 的 英

语。在他们的语言中,几乎没有一个外国的惯用语。我的意思

是说,没有一个短语是乔叟时代以来英国最佳作家所未曾使用

过的。他们保留了作家们已经废弃不用的一些过了时的字,这

样做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偏爱,因为那些被取代的字既不比新字

更为悦耳,也不更富有表达能力。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保留的

都是正确的短语,而那些冒牌的语言改革家所采用的短语却都

是极不妥当,甚至是荒谬的。③

韦伯斯特也准备捍卫他按照这种保守方式进行的拼读改革。当

有人指责他一味追求简单化而标新立异时,他固执己见,不为所动。韦伯斯特在1809年写道,

有的时候,我写 的 字 和 现 在 的 写 法 有 点 不 同,我 这 不 是 创

新,而是反对创新。当 我 写犳犲狋犺犲狉,犾犲狋犺犲狉和 犿狅犾犱这 些 字 的 时

候,我只不过恢复了它们原来的拼法,都是早期英语课本中用过

的拼法。

19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布里德·马休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哈珀兄弟出版公司,1892年英文版,第

79页。

戴维·辛普逊:《美 国 英 语 的 政 治,1776—1850》,牛 津 大 学 出 版 社,1986年 英 文

版,第69页。

乔治·H.米克莱特:《形成中的现代英语》,艾 泼 顿圣 屈 理克 洛 夫 斯 有 限 公 司,

1928年英文版,第484—486页。

他探求“原始 的 词 源 学 上 的 拼 字 法”,并 辅 之 以 风 格 上 的 创 新,“使语言恢复过去时期的纯洁性。”①在发音问题上也是一样,将近20年之后,韦伯斯特对来访的英国海军军官兹尔·霍尔海军上校说:

你们把犱犲犪犳(聋)这个字的音念作犱犲犳而我们则是把它当作

犱犲犲犳来念。我们美国人这样念是正确的,你们倒是念走了样,我

将遵循美国的念法。②

他在书中写道:

我们是个独立的国家,为了维护她的荣誉,我们不但要有自

己的政府体制,而且要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我们是大不列颠子

孙,可是,她的作家的文风已经败坏,她的语言每况愈下,她不应

再是我们的楷模。即使不是如此,她与我们相隔也太远,无法成

为我们效法的榜样,也无法指导我们该如何运用我们自己的语

言。③

他在多种场合反复倡导建立美国自己的民族语言,号召美国人

民团结起来勇敢地与英国殖民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他在给约翰·皮

克林的一封信中说:

我国同胞一味信赖英国作家,乖乖地被他们的意见所左右,

听任他们的嘲弄和摆布。依我看来,这是对我们的才智和人格

的极大侮辱。但我坚信,终有一天会使英国人认识到:他们在美

国的后裔的智力并未退化,我们不仅能在海洋上成功地跟他们

进行较量,而且也能在学识上和他们比个高低。④

关于民族语言,韦伯斯特指出,美国英语已在北美大陆根植了二

百多年的时间了,它不但融会了印第安土著语言和欧洲大陆的其他

国家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它在新的环境、新的社会和新的国家中吸收

292 美 国 英 语 史

乔治·H.米克莱特:《形成中的现代英语》,第484—486页。

雪莉·布莱斯·希思:《早期 美 国 人 对 言 语 变 体 的 态 度:从 社 会 历 史 和 社 会 语 言

学来评论》,载《社会语言学》国际版,1976年英文版,第11期,第9页。

诺亚·韦伯斯特:《英语论文集》,前言。

诺亚·韦伯斯特:《政治、文 字 和 道 德 主 题 上 的 论 文 集》,伯 特·富 兰 克 林 公 司,

1843年英文版,第249页。又参见艾尔伯特·C.鲍和托马斯·凯伯尔:《英语史———美国

英语》,普林梯斯贺尔有限公司,1978年英文版,第360页。

了许多新而丰富的语言营养,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本土特色的民族

语言,与英国英语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用法上已有很大的创

新和区别,甚至超过了国王英语。在他看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

间的差异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并不小于现代荷兰语、丹

麦语、瑞典语和德语之间的差异,它们最终会成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各

自独立发展的语言。①因此,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的荣誉

要求我们有如同政府一样的独立的语言体系。英国讲的语言已不再

是我们的标准”。②他进而指出建立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民族语言是

民族团结的标志。应动用每一种方式来使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民族气

质,让他们 眷 恋 这 个 国 家,以 民 族 特 性 的 自 豪 感 来 激 发 他 们 的 热

情。”③并预示“在未来的50年 里,讲 美 国 英 语 的 人 数 将 超 过 使 用 本

语言中所有方言的人数;在130年后,使用的人数将超过全球任何其

他的 语 言 的 使 用 者,但 不 包 括 汉 语。”④如 今 看 来,他 的 努 力 没 有 白

费,他的预示也基本得到了实现。

韦伯斯特认为,美国语言的统一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和普及识字,

在这方面美国远远胜于英国:

让英国人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说的美国自耕农是不

能同英国国内目不识丁的农民相提并论的。这个国家的自耕农

是殷实的不动产 的 拥 有 者,他 们 独 立 自 主,是 他 们 自 己 人 的 老

板,也是他们土地的主人。这些人都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不仅

能读、能写、能记账,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每星期都阅读报纸。除

了家家都有圣经之外,他们还阅读最好的英国布道文和有关宗

教、伦理、地理、历史的论文以及诸如瓦茨、艾迪生、阿特伯里、萨

尔蒙等人的著作。东部各州,公立学校很多,保证每个人的子女

39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汇与方式》,第107页。

伊丽莎白·M.凯尔和拉尔 夫·M.艾 德 曼:《美 国 英 语 的 方 方 面 面》,哈 科 特·

布鲁斯·乔娜诺维希公司,1971年 版,第90页。又 见 艾 尔 伯 特·C.鲍 和 托 马 斯·凯 伯

尔:《英语史———美国英语》,第359页。

艾尔伯特·C.鲍和托马斯·凯伯尔:《英语史———美国英语》,第359页。

戴维·辛普逊:《美国英语的政治,1776—1850》,第66页。

都能上学受教育,而大多数孩子也确实从这些学校受到教益。①

韦伯斯特显然非常重视为语言确立一种印刷成文的、从外部强

加上去的规范。他本人由于编写拼字课本,一举成名,所以他根本不

能想像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办法。韦伯斯特在他的教科书版权

的申请书和他的拼字课本的导言中这样写道:

为了纠正令人遗憾地存在于美国上流社会言谈中的弊端和

诈误……特别是为了使发音……趋于准确和统一,必须消除明

显不同的地方方言口音,这种口音已经成为各州之间相互揶揄

讥讽的笑料。②

韦伯斯特一方面在语言问题上自行立法,同时却又拒绝承认设

立立法机构的必要性。他认为所有这一类的立法都是多此一举,因

为在语言问题上,真正的权威是美国人民。他在自己编写的词典的

绪言中引用富兰克林这样一段话:“英语说得最好的人恰恰正是那些

不懂得拼字规则的人,”就明显地含有这个意思。韦伯斯特认为,多

数早期作家(特别是英国作家)在语言方面的要害问题,在于他们企

图指挥语言,“而不去进行调查,以发现什么是英语,他们总是竭尽全

力用他们的规则来硬套,指指点点英语应该怎样怎样。”与此相反,韦

伯斯特宣布他的原则是“一个民族的普遍实践就是语言的规范,在有

关语言立法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至少应该考虑到这种实践”。他提出

的标志是他“从语言本身的规律中”总结出来的,或者用他没有经常

讲的那句话来说,是来自“一个民族的普遍实践”。③

韦伯斯特在他所著《英语论文集》一书中指出,遵循民主方式和

民间传统习俗,这样的事情只有在一个具有平等社会的国家里才有

可能实现。他解释道,在英国,惯用法(这是使语言纯洁和生动活泼

的惟一源泉)所应有的吸引力并不存在,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有一

小撮脱离大众的贵族阶层,他们享有特权,傲慢无知,并发展了自己

的怪癖。

492 美 国 英 语 史

布里德·马休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第179页。

理查德·莫斯:《诺亚·韦伯斯特》,第69—77页。

戴维·拉姆齐:《美国革命史》,序言,纽约,1791年英文版。

韦伯斯特对文字改革曾有过反复认识的过程。正如本人在前面

所叙述的那样,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个热心于文字改革的人,发表了

《新字母及其拼写法改革方案》,还曾邀请韦伯斯特去费城一道开展

这项工作。然而在早年的韦伯斯特看来,富兰克林的文字改革“既不

切实际,亦无必要”。①但后来富兰克林的主张却逐渐影响了他,并开

始改变他过去不妥的看法,他说,“我现在和富兰克林博士一样,认为

这种改革是实际可行的,而且极其必要。”②他为此发表了题为《论词

的拼写与发音一致的必要性、好处及其实用性》的文章。他主张的文

字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点:一、从词中删除一切多余的或不发

音的字母,如bread,breath,head,meant中的a;give,judgement中的e;build,favour,labour中的u;friend中的i;tongue中的ue;

thumb中的b。二、用ee取代speak,grieve,key,zeal三类词中的

元音字母,成为speek,greev,kee,zeel。三、用k取代[k]音的ch,

如把character,chorus,architecture变为karacter,korus,arkitecture;用sh取代发[]音 的ch,如 将 machine变 为 mashine。四、将

is,was书写成iz,waz等。韦伯斯特认为,实行这一拼写改革方案

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诸方面给美国人民带来许多好处。有

了这种独一无二的正字法,美国人就可以获得与他们的政治独立相

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独立性,不必再跟在英国人后面亦步亦趋。美

国各个阶层的人就能够很容易的掌握正确的拼写和发音,他们之间

的社会差别可以因此缩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新的拼写方法可以减

少不必要的印刷 符 号,从 而 大 量 压 缩 报 刊 书 籍 的 篇 幅,降 低 印 刷 成

本。拼写的改革对于文化教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儿童习

得母语的困难将会减少,外人学习美国英语也会少走许多弯路。更

为关键的是,它将使美国文学的特色得到发展的弘扬,美国人将用属

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创作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学作品。他极力主张拼

写应该与音相符合的原则,这正好与英国英语权威约翰逊的见解完

59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诺亚·韦伯斯特:《致皮克林的信》,1817年。又 见 艾 尔 伯 特·C.鲍 和 托 马 斯·

凯伯尔:《英语史———美国英语》,第361页。

同上,第362页。

全相左,故而他的一系列文字改革方案和作法首先遭到了英国以约

翰逊为首的学术界的猛烈抨击,就连美国国内的权威人士如托马斯

·杰斐逊等对此颇有异议。由于国内外许多人反对他的这种激进的

改革主张,韦伯斯特转而采取了部分改良的立场。他设法在可能为

人们所接受的最大限度内,坚持不懈地从事这项工作,特别是通过编

写词典,继续扩大影响,最后终于成功地使他所提出的若干拼写方式

在美国得以确认。①

第二节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评析

1800年6月,韦伯斯特在报上宣 称,他 计 划 编 几 部 美 国 人 自 己

的词典,其中最大的一部将称做《美语词典》。这样做的动机就是为

美国人争气,为民族增光,用美国人自己的词典驱赶和取代在美横行

的约翰逊的《英 语 词 典》。再 加 上 美 国 英 语 已 逐 渐 形 成 和 发 展 了 起

来,并有了自己民族的语言特色,因而应该有美国自己的反映美国民

族特征和语言特色的美语词典,他认为现在正是编写和出版的好时

机。对于他这项雄心勃勃的宏大计划,不少人抱怀疑态度,甚至还有

人嘲笑他狂妄,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坚持不懈。1806年,他发表了规

划较小但有美 国 特 色 的《简 明 英 语 词 典》,跨 出 了 历 史 性 的 第 一 步。紧接着开始《美国英语词典》的研究、资料收集、编写、修改和出版工

作,历时二十余年,耗尽了后半生的心血,终于在1828年问世。《美国英语词典》(AnAmerican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

guage)在出版时并没有采用原定的《美语词典》(ADictionaryoftheAmericanLanguage)这个名称,实际上反映出韦伯斯特在后期相当

程度上缓和了过去对语言上的一些问题的激进看法。过去,他认为

英美两国语言将分道扬镳,变成两种不同的语言;现在,他的观点是:美国语言的主体和英国的是一样的,这种同一性应该永远保持下去,同时也应当允许某些歧异存在。但他仍然坚持美国英语在未来的世

69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第62—64页。

界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大。①

《美国英语词典》,分上下卷,收词约七万,大大超过了约翰逊词

典的最新增订本,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英语词典。第一版在美国印

2500部,英国3000部,不到一年便销售一空,到1870年时已重印出

版14万部。②尽管韦伯斯特在编词典前,不遗余力地抨击过约翰逊,

数说《英语词典》的种种不是,可是在编纂实践中,他并没有回避从中

吸取对他有用的成分。如果说他的词典是在借鉴前人和同时代人的

经验的基础上编就的话,那他借鉴得最多的恰恰就是约翰逊的词典。

这看来很矛盾,其实不然。韦伯斯特当初批评约翰逊的词典,一方面

因为它确有谬误和疏漏,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欲借此打破人

们对约翰逊的迷信,为他的词典,或者说,为美国人自己编的词典铺

平道路。事实上,韦伯斯特以一个学者兼辞书编纂家的特有眼力,不

光看到了约翰逊词典的缺点,而且对约翰逊词典的划时代的成就也

同样洞察得一清二楚。对此他从没有低估过,他从一开始就把《英语

词典》列为主要参考书,甚至是作为自己编纂的基础。他使用过的那

部1799年伦敦版的约翰逊词典,至今还陈列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书

上写满他的批注和他增加的词语。③与英国约翰逊的词典相比较,我

们不难看出韦氏美语词典在词目、拼写、释义、例证等诸多方面都有

许多创新与超越。

在词目收录上,韦氏词典多收辑了12,000余词条,大致分属于

5种类型的词,即:1.分 词、形 容 词 和 副 词 的 比 较 形 式 和 最 高 形 式。

约翰逊只将某些不规则动词的分词列为词条,韦氏不仅尽数列出,而

且像对待其他词一样,全面释义。2.科技词。过去的词典往往忽视

这方面词的收 录。有 的 甚 至 认 为 它 们 应 归 入 专 业 辞 书 或 百 科 全 书

内,普通语文词典可不必过问。约翰逊并没有持这种极端的观点,而

且在这方面也做过一定的努力,但词典的收录范围仍较狭窄。除了

医学词语数量不少外,其他学科所缺甚多。韦伯斯特却是着实下了

79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乔那森·格尼:《追逐太阳》,第264页。

同上,第266页。

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第67页。

一番功夫的。他搜罗了建筑、交通、航海、医药、农业、法律、宗教等几

乎所有学科的主要用语,共达数千条,从而大大丰富了语文词典的收

词范围和内容。3.古词语。这部分词多数是曼森和托德在18世纪

末修订约翰逊词典时新增加的。韦伯斯特“有点勉强地”将它们接收

了下来,为的是帮助阅读古代文献的人。4.被约翰逊遗漏的词。如

laxly(松弛地)和literate(有文化的)等词,在博斯维尔记录的约翰逊

博士的言谈中就曾出现过,可是《英语词典》中却阙如。显然是被这

位不拘小节的大学者遗忘了。5.美国词。韦伯斯特早年以为美国土

生土长的词语俯拾皆是,词典编到后来,他发觉这个看法不全面。实

际情况是,像 moose(驼鹿)和landoffice(土地局)这样地地道 道 的

美国词并没有 那 么 多。许 多 所 谓 美 国 词,最 初 都 曾 在 英 国 使 用 过。但在新大陆的语境中词义和用法发生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新的含义。尽管如此,他还是 搜 集 到 了 不 少,使 得 这 部 词 典 真 正 做 到 了 名 实 相

符。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小约瑟夫·里德先生,曾对两部词典的 L

部做过一番调查,颇能说明问题,现将其研究所得综述如下:《美国英语词典》L部共收词:2024个,其中《英语词典》未收的:

分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112个;科技词253个;其他(古词、新

词、美国词等)428个,共计793个。①

在拼写方面,韦伯斯特基本上放弃了拼写形式应符合发音的主

张。《美国英语词典》的出版则标志着他的改良主义式的拼写改革思

想的成熟。尽管如此,当时仍遭到多方非议。最后终于得到人们普

遍确认,成为美国英 语 的 拼 写 特 征。这 些 改 革 包 括 将our改 为or,如color,favor,honor,labor,neighbor,parlor,rigor等;将re改

为er,如center,liter,moter,theater等;将gue改 为g,如catalog,dialog,epilog,monolog 等;将mme改 为m,如 centigram,

kilogram,program 等;将ll改 为l,如counselor,jewelry,marvelous,woolen等。除以上规则性的变化,还 有 许 多 其 他 不 同 于 英

国英语的拼法,如check,curb,defense,gray,inflection,inquire,

892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载《美国语言》,1962年5月,英文版,第95—105页。

jail,judgment,mask,plow,wagon等。韦氏的部分改革成果,后来英国也采纳了,如把 musick,phys

ick,logick等 改 为 music,physic,logic,取 消 了 末 尾 的 k一 类 的

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美国在世界的崛起,韦氏这种简便的美式拼

法越来越受各民族英语学习与使用者的青睐。这说明,韦伯斯特对

形成之中的美国英语在规范化标准化上的巨大贡献最终得到了人们

的确认。在释义上,韦伯斯特素有“天生的词义诠释家”之称。他的释文

清晰、准确,无论在分析之详尽、细致上,或内容之丰富上,都比约翰

逊又前进了一步。不妨让我们取两 部 词 典 的ascertain条 目 的 释 义

部分,试做对照:

《英语词典》

1.犜狅犿犪犽犲犮犲狉狋犪犻狀;狋狅犳犻狓;狋狅犲狊狋犪犫犾犻狊犺.2.犜狅犿犪犽犲犮狅狀犳犻犱犲狀狋;狋狅狋犪犽犲犪狑犪狔犱狅狌犫狋;狅犳狋犲狀狑犻狋犺狅犳.

《美国英语词典》

1.犜狅犿犪犽犲犮犲狉狋犪犻狀;狋狅犱犲犳犻狀犲狅狉狉犲犱狌犮犲狋狅狆狉犲犮犻狊犻狅狀,犫狔狉犲犿狅狏犻狀犵狅犫狊犮狌狉犻狋狔狅狉犪犿犫犻犵狌犻狋狔.

2.犜狅犿犪犽犲犮犲狉狋犪犻狀,犫狔狋狉犻犪犾,犲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狉犲狓狆犲狉犻犿犲狀狋,狊狅犪狊狋狅犽狀狅狑 狑犺犪狋狑犪狊犫犲犳狅狉犲狌狀犽狀狅狑狀;犪狊,狋狅犪狊犮犲狉狋犪犻狀狋犺犲狑犲犻犵犺狋狅犳犪犮狅犿犿狅犱犻狋狔,狅狉狋犺犲狆狌狉犻狋狔狅犳犪犿犲狋犪犾.

3.犜狅犿犪犽犲狊狌狉犲犫狔狆狉犲狏犻狅狌狊犿犲犪狊狌狉犲狊.4.犜狅犿犪犽犲犮犲狉狋犪犻狀狅狉犮狅狀犳犻犱犲狀狋,犳狅犾犾狅狑犲犱犫狔犪狆狉狅狀狅狌狀;犪狊,狋狅

犪狊犮犲狉狋犪犻狀狌狊狅犳狋犺犲犵狅狅犱狀犲狊狊狅犳狅狌狉狑狅狉犽.5.犜狅犳犻狓;狋狅犲狊狋犪犫犾犻狊犺狑犻狋犺犮犲狉狋犪犻狀狋狔;狋狅狉犲狀犱犲狉犻狀狏犪狉犻犪犫犾犲,犪狀犱

狀狅狋狊狌犫犼犲犮狋狋狅狑犻犾犾.后者的释义显然 受 了 前 者 的 影 响,但 更 充 实 了,剖 析 得 更 细 腻

了。我们从中还可以窥视到韦氏释文的另一特色:尽可能少用同义

词。韦伯斯特对于约翰逊爱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诠释,极不赞同。即

992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使有些释义直 接 取 自 约 翰 逊 词 典,但 远 要 比 它 更 简 洁 和 精 炼,①例

如:

       《英语词典》      《美国英语词典》

犔犪犽犲,狀.2 犪犿犻犱犱犾犲犮狅犾狌狉, 犪犿犻犱犱犾犲犮狅犾狅狉犫犲狋狑犲犲狀 犫犲狋狑犲犲狀狌犾狋狉犪犿犪狉犻狀犲犪狀犱 狌犾狋狉犪犿犪狉犻狀犲犪狀犱狏犲狉犿犻犾犻狅狀,狔犲狋犻狋犻狊 狏犲狉犿犻犾犻狅狀,犿犪犱犲狅犳狉犪狋犺犲狉狊狑犲犲狋狋犺犪狀 犮狅犮犺犻狀犲犪犾.犺犪狉狊犺.犐狋犻狊犿犪犱犲狅犳犮狅犮犺犻狀犲犪犾.

在诠释过程中,韦伯斯特时刻不忘英语词汇在美国带上的特殊

含义或色彩。全书收进的近四万条新义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

所特有的。一 个 普 通 词 义,哪 怕 与 英 国 稍 有 不 同,他 也 不 肯 放 过。

Lady就是一个例子。约翰逊的释义只说,它适用于称呼爵士以上等

级的贵族夫人、伯 爵 小 姐 等。韦 氏 词 典 除 此 而 外,还 着 重 说 明:“按

(美国)习惯,可用它来称呼任何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再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韦氏词典率先采用按历史演变顺序编

排义项的做法,尽管时有讹误,但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在例证上,韦伯斯特与约翰逊的看法大相径庭。韦伯斯特较多

地从读者的使用,甚至从读者的经济等实用角度看问题;而富有文学

家气质的约翰逊,则让设例的根本目的在协助阐述词义、说明用法之

外,更多地考虑优美的文体、深远的意境等等。韦氏的出发点接近于

后来被统称为“商业性辞书”(commercialdictionaries)的普通语词词

典的做法。在具体编写时,约翰逊引用三四个例证的地方,韦伯斯特常只用

一个。倘若他觉得释义本身已够清楚了,这连这一个例证也不设,有

时仅注出使用过该释义的作者姓名。数量上虽有很大减少,但所用

的例证或作者姓名,依然大多选自约翰逊词典。里德教授对此也做

003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理查德·莫斯:《诺亚·韦伯斯特》,第107—109页。

过统计。他 发 现 韦 氏 L 部 共 设 例1320条,有872条 来 自《英 语 词

典》,占百分之66%。令韦伯斯特最自豪的是他在例 证 中 大 量 引 用

了美国作家和政治家的名言警句。①

① 托马斯·派尔斯:《美国英语的词汇与方式》,第119页。

② 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第67—78页。

③④ 乔那森·格尼:《追逐太阳》,第266页。参见李赋宁:《英语史》,第358页。

对于某个词语的使用情况,《美国英语词典》阐述周详,远非前人

所及。下面便是它的clever词条中第三义项的解说:新英格兰用语,意指:脾气好的,性情温和的。在英国,该词

取原义,用于人体及其动作;在美国,主要用来描述人的智力、脾

气、性情。犪犮犾犲狏犲狉犿犪狀,在英国是指一位灵巧的人,办事熟练;犪犮犾犲狏犲狉犿犪狀,在新英格兰是一个脾气随和、举止温顺的人,但也

常含有“颇具才能”的意思……这是个口语用词,但有时在正式

的文章中亦可见到。据说,在美国的某州,它也用于才智方面,作“机灵的”、“有见识的”、“有洞察力的”解。

韦伯斯特编写的词典还以附录丰富见长。他的第一部词典就附

有“货币表”、“度量衡表”、“人口统计”和“世界简史”等等。大词典继

续发扬了这一特色,给全书更添了几分“百科”色彩。②

韦伯斯特《美国英语词典》的出版,在美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

响。乔治·克拉普对此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韦氏词典“在约翰逊博

士和《新英语词典》的第一卷问世的这一段时间内对英语词典学的发

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③ 它作为美国英语史上的经典,充分反映

出美国新兴民族的鲜明特色,体现了美国民族主义的独立精神与创

新观念,标志着美国英语的形成,并为美国英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④ 美国学术界也给予了客观又中肯的评价:

它的优点在英语词典中是首屈一指的,作者在这部词典里

充分地记述了美国口头语言,并和英国作文指导书一样为美国

的用法确定了基本定义。在词的定义方面,他从词源和最初的

意思出发尽可能推导出其他的最早的含义来。韦氏词典的最大

103第十章 韦氏《美国英语词典》:美国英语形成的标志

特点在于提出了词源,在所有专家学者中他的成就堪称榜首。①

韦伯斯特大词典自1828年诞生以来,一直由 梅 里 亚 姆韦 伯 斯

特公司承担修订与出版工作,他们每隔几年修订一次,一个多世纪以

来从未间断,至今已修订、增补过十多次了,收词量已发展到60余万

词目,韦氏词典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韦氏系列辞书的标志。综上所述,本人以为,韦伯斯特作为美国民族主义爱国者和民族

语言先驱,以创建民族语言为己任,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困难面前坚

持不懈地研究、分析和整理美国英语,并从民族独立与发展的政治高

度来论证美国英语形成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民族特征;他以大量的事

实来反击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和国内顽固保守分子对美国语言的蔑视

与诽谤,从而唤起国内爱国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热爱和支持。可

以说,韦伯斯特为美国英语的形成在理论和社会实践诸方面作出了

应有的贡献,开辟了美国英语发展的新道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

了文化遗产。他花费后半生心血苦心编写出版的《美国英语词典》是

美国辞书编写的真正开端,又是对美国英语自殖民时期以来的权威

总结。它为美国提供了第一部采用美国拼写法、标注美国发音、重视

美国词语和用法、援引美国人士的著作做例证的,富有美国民族文化

和语言特色的词典。它的出版标志着美国规范化的民族语言业已形

成。

203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李世洞、黄安年等编译:《美国2500历史名人传略》,第606页。

结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当本书走向尾声时,我想,有必要对美国英语的形成过程做一个

历史的总结,其中 包 括 它 的 语 言 特 征、历 史 阶 段 的 划 分 和 个 人 的 见

解。我国著名学者李赋宁先生在其著作《英语史》中谈到美国英语时

指出:美国英语的读音,虽有三大方言的差异,但和英国英语各种

方言之间的读音区别相比较,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是美

国英语一个显著的特征。①

李先生进而论 述 了 美 国 英 语 的 两 大 特 点,即 古 老 性 和 创 新 性。本人认为,李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尚不够完善。首先,他提出第

一个特征“古老性”是欠贴切的,较科学的提法应是“继承性”。其二,他忽略了美国英语形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语言的融合性。我个人认为,美国英语的特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继承性、创新性

和融合性。美国英语的继承性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三个方面。在发

音上有两大标志:一是在fast,bath,calf一类词中,凡英国英语发成

/a:/的元 音,在 美 国 英 语 中 多 发 成/?/音;二 是 在earth,turn,word一类词中,凡英国英语中不发音的元音后字母r在美国英语中都要

发音。这两个最明显而重要的特点恰恰是美国英语继承伊丽莎白时

代英语传统的表现。与美国中西部方言联系较为紧密的美国普通英

语(GeneralAmericanEnglish)为71%的美国人所广泛使用,通常被

语言学界认为是标准美国英语的基础。如果把美国标准语和伦敦英

语与17世纪英国英语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便可发现远离英国本土的

美国标准语更多地保留着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传统。与语音变化的

① 李赋宁:《英语史》,第366—367页。

情况相似,从伊丽莎白时代以来,英国英语中不少词汇的意义已经起

了变化,但是同样的变化并没有发生在美国英语中,这样美国英语中

有的词汇便保留着伊丽莎白时代的词义,从而形成美国英语词义上

的继承性。威廉·克雷吉爵士在编写出版《美国英语词典》时就注意

到美国英语的这种倾向。1850年由贺里威尔主编的《古体词与方言

词词典》收录了三百多个古体词。它们在英国早已废弃,但在美国依

然流行。直到本世纪,美国一些研究民俗学的专家们曾吃惊地发现,肯塔基和弗吉尼亚深山僻壤的村民居然还在说一口乔叟或莎士比亚

时代 的 英 语,仍 在 使 用 诸 如 ax(=ask),hit(=it),mought(=might),bigged(=gotwithchild)等陈腐古奥的词语。在语法上,美

国英语保存了动词get在18世纪英国英语的过去分词形式gotten,而这个形式在当代标准英语中早被got所代替。美国英语中动词be的虚拟 语 气 形 式 也 是 如 此。美 国 英 语 说Iinsistedthateverythingbereadybysixo'clockthatevening.(我坚持要求晚上6时前一切东

西都要准备妥当。)这个虚拟语气形式的be是16—17世纪英国英语

的用法,而在当代英国英语中be前需要加上一个情态动词should。类似的现象很多,在此不再列举说明了。

除继承性外,美国英语同时也表现出高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

神。继承性和创新性看上去是两种相反的倾向。然而在美国英语中

却又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趋势,它们都根源于美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

语言对社会交际需要的适应。这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美国历史学

家丹尼尔·布尔斯顿在谈到美国英语的创新性时指出:美国这个国家在哪里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不断走向未知领

域,哪里的词汇也在高速扩充。由于这个国家是依靠“超越政府

管辖范围”流动的基层社会而成长扩大的,语言的发展也同样不

是文法书籍和字典“合法”收编新词形成的,而是依靠现实语言

中无数未经规范和随意创造的词汇实现的。①

此话的确不假,美国英语词汇就是在现实生活需求中迅速得到

扩充的。美国著名词汇学家罗斯在谈到新词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

403 美 国 英 语 史

① 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建国历程》,第335页。

一问题时指出:“当人们发现新事物,遇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

新思想的时候,便需要新词语来表达,这是因为旧有的,沿袭使用的

表达方式已经不适合或不敷应用了。”①门 肯 称 之 为“源 于 美 国 生 活

主流的生动而前所未有的单词和短语的洪流”将会吞没知识界本身。美国伟大的创造是一股新生力量,这股力量促使美国不安于现状的,各种各样的人创造自己的语言,并使它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而语

言的创新表现在词汇又有各种造词方式,美国人把它用得如此灵活,以致每一新旧造词无一遗漏,从而把美国英语词汇从殖民地时期的

数千词扩展到后来的数万个之多。纵观人类发展全过程,这也应算

得上一项伟大的创举了。众所周知,融合性是美国英语的一个特征,它是多民族和多元文

化在美国这个 大 熔 炉 社 会 融 合 的 结 果。早 在 哥 伦 布 发 现 新 大 陆 之

前,这块土地上就有印第安人从事渔牧耕作,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文

化传统。在英国人建立北美殖民地前后,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殖民者

也纷纷到新大陆。在以后的300年中,欧洲、西亚的移民接踵而至,其间还有非洲的黑奴贩卖到北美从事农场劳动。现在,美国社会更

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熔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在向

美国移民。许多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相互交

融,彼此渗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也必然起相应的变化,美

国社会的特殊环境要求语言发生变化以适应它的交际需要,而且与

别种语言的共存又为一种语言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可以借用的材料。这样,美国社会里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相互接触,既对美国英语的

独特发展提出了要求,又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美

国英语由于吸取了新的材料,发展了新的语汇而表现出与英国英语

分离的倾向。它的融合性最明显、最大量地反映在来源众多、数量丰

实的外来词或借用词之中。对于美国英语的历史阶段划分,不同的学派都有不同的观点与

做法。语言学家们基本上倾向以各时期著名的语言学家代表人物来

划分,如辉格尼、布龙菲尔德、萨皮尔和乔姆斯基,因为他们代表了一

503结  语

① 罗斯:《英语杂谈》,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个时代的语言学流派,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和当今著

名学者赵世开教授在其美国语言学史著作中论及了这个问题,并持

相同的观点。然而,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对此颇持异议,认为光以

几个人物来界定美国英语是不够全面的,他们提出从历史的进程来

划分。也有从人种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去探析的,费尔南德·莫塞就

是这一流派的代言人。他认为,欧洲移民在美国增殖的过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正是美国英语从移植到形成与发展的重

要时期。这三个阶段是:1.1607年约翰·史密斯的同伴们建立詹姆

斯顿和1620年从“五月花”船上过来的清教徒们建立的普利茅斯港

为始,直到独立战争和13州联合,制定新的宪法(1787—1790)为止。这些人到了美国之后就使英语在那里扎了根。2.以南北战争(1860年)为终点。这个 时 期 的 特 点 是 逐 步 向 阿 巴 拉 契 亚 山 脉 以 西 发 展。在新的移民中,除英国人外,还加上爱尔 兰 人 和 德 国 人。3.1860年

以后,来得最多的却是斯拉夫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意大利人。莫塞

在解释其观点时 进 而 指 出,在1790年 已 达 到 将 近 四 百 万 说 英 语 的

人,从来都是能够容易地吸收那些说非英语的移民的,所以英语一直

是这个庞大的混合人种的通用语言(这个大混合体里还包含着1000万原系非洲民族的黑人在内)。

关于美国英语历史阶段的划分,李赋宁先生曾提出了自己独特

的见解。他认为美国英语的历史和美国的移民史有密切的关系。最

早的移 民 来 自 英 国 东 部 诺 福 克 郡 和 沙 福 克 郡 的 清 教 徒。他 们 于

1602年开始定居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普利茅斯市镇。到1787年,美国东部沿大西洋的13个州人民推选代表起草宪法。当时美国

人口约有400万。他们说的英语大致上还是英国英语,但已开始具

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成分。因此我们把1620—1787年这一段历史算

做美国移民史和美国英语史的第一个阶段。从1787年到1861年内

战爆发这一时期算做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大批移民来自爱尔

兰和德国。19世纪40年代,马铃薯歉收,大饥荒把150万爱尔兰人

赶到了美国。

1848年欧洲各国的革命动乱又把一百多万德国人赶到美国,结

果他们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和美国的中西部。第 三 个 阶 段 从1865

603 美 国 英 语 史

年内战结束开始直到现在。在这个阶段,移民大量来自斯堪的那维

亚国家、东欧和南欧。一百多万斯堪的那维亚人(约相当于挪威和瑞

典二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定居在明尼苏达州和密西西比河上游盆

地,接踵而来的有几百万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

亚人和意大利人;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有大批受纳粹德国暴

政迫害的难民逃亡到美国,并定居下来。此外,还有从加拿大来的法

国人,从墨西哥来的西班牙人和从亚洲来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所有这

些移民都必须学会英语才能在美国生活下去。对于李先生的界定,本人认为他对第一、第二阶段的划分是可取的。对于他的第三阶段,本人认为划分不够科学和全面。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第三个

阶段应从1865年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此基础上,应

增加第四个阶段,即从一战到现在。在国外与同仁们探讨过这个问

题,当本人提出这个四段式划分时,他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也有一

定的创新;本文论述的则是前两个阶段的内容。也有朋友建议从美

国发展的历史特征去分析,即把美国英语划分为殖民主义时期、民族

主义时期、资本主 义 时 期 和 帝 国 主 义 时 期,这 种 划 分 虽 有 一 定 的 道

理,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综观全文,本人认为,美国英语的形成离不开殖民地时期的语言

继承、早期移民的语言融合和建国时期的语言创新,当中既有地理环

境的影响又有 社 会 变 迁 的 作 用。当 一 个 国 家 的 语 言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其语言特征趋于稳定时,惟有词汇的扩展仍在不断进行。社会变

革越多,词汇的增长也就越快,这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历史作用和历史

的语言属性。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丰富了语言的内涵,而语

言的发展又反映了历史的进步,而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

词汇往往最能说明语言与历史的互动关系,这正是本文以词汇为契

子探析美国英语形成之主因。美国是一个移民之邦。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漫长的交往中逐

渐融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民

族语言。有结论认为,美国英语是移民融合的产物,我想,这只能说

明其中重要的一面。因为,它忽略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语言继承、建

国时期民族语言的创新发展和民族主义者为建立和维护美国英语所

703结  语

付出的艰辛努力等因素。事实上,继承、融合与创新始终是美国英语

形成发展的重要内容。亦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一些学者把美国看做是一个民族大熔

炉,在那里什么东西都可以融合掉。本人却不赞成这种观点。在各

移民群体中,新老移民无论怎样都难割舍自己与母国的联系,有人称

之为“根”。他们虽长期生活在移民之邦,但其种族特征和民族心理

总是不可融合的,这一切往往又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上,故而形成了美

国语言的多元特性,也即是本人所论述的早期美国英语在与非英裔

移民语言接触与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变体。几个世纪以来,美国英语一直在发展与壮大。形成之后的美国

英语在不断地走 向 成 熟,成 熟 之 后 的 美 国 英 语 在 不 断 地 走 向 世 界。把过去留给历史,把将来献给人民!

803 美 国 英 语 史

主要参考文献

一、英文书目

1.艾德加·史莱德:《美国焦点》(EdgarW.Schneider,FocusontheUS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6.)。

2.艾尔伯特·鲍和托马斯·凯伯尔:《英语史———美国英语》(AlbertC.Baugh & ThomasCable,A HistoryoftheEnglishLanguage—TheEnglishinAmerica,PrenticeHall,Inc.,1978.)。

3.艾 尔 伯 特·亨 利·史 密 斯:《本 杰 明·富 兰 克 林 文 集》(AlbertHenrySmith,The Writingsof Benjamin Franklin,NewYork,1916.)。

4.艾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AlbertH.Marckwardt,AmericanEnglish,OxfordUniversityPress,1958.)。

5.艾 尔 伯 特 · 马 修:《美 式 英 语 的 早 期 争 论》(AlbertMatthews,

EarlyDiscussionsofAmericanisms,PublicationsoftheColonialSocietyofMassachusetts,14〈1911—13〉,257—84.)。

6.艾里亚·哈利·克里斯维尔:《刘易斯与克拉克:语言先驱》(ElijahHaryCrisswell,LewisandClark:LinguisticPioneers,theUniveristyofMissouriPress,1940)。

7.艾伦·沃尔克·里德:《18世 纪 英 国 对 美 国 话 的 承 认》;《美 国 语

言规范委员会的计划》;《诺亚·韦伯斯特》;《殖民地美洲英国移

民的语言同化》(AllenWalkerRead,BritishRecognitionofAmericanSpeechintheEighteenthCentury,DialectsNotes,6(1933),313—34;AmericanProjectsonAcademytoRegulateSpeech,PMLA,51(1936),1141—79;NoahWebster,DialectNotes,6(1933),385—91;TheAssimilationoftheSpeechofBritishImmigrantsin ColonialAmerica,JEGP,37,1938,

70—79.)。

8.艾伦诺· 扬 格:《被 遗 忘 的 爱 国 者》(EleanorYoung,ForgottenPatriots,NewYork,1950.)。

9.爱德华·哈 特 曼:《移 民 美 国 化 之 运 动》(EdwardG.Hartman,

TheMovementtoAmericanizetheImmigrants,NewYork,A.M.S.Press,1967.)。

10.爱德华·库克:《对美国英语的态度》(EdwardCook,AttitudestowardAmericanEnglish,BantamPress,1931.)。

11.爱德华·罗 斯:《新 世 界 的 旧 世 界:合 众 国 古 今 移 民 的 重 要 性》(EdwardRoss,OldWorldintheNew:TheSignificanceofPastandPresentImmigrationtotheUnitedStates,TheCenturyCo.,1914.)。

12.奥里佛·伊凡斯:《种植园的熔炉》(OliverEvans,MeltingPotinthePlantations,AmericaHeritage,December,1963.)。

13.奥斯卡·汉 德 林:《美 国 历 史 中 的 移 民 因 素》;《美 国 人》(OscarHandlin,Immigrationasa Factorin American History,

PrenticeHall,Inc.,1959;TheAmericans,Boston,1963.)。

14.奥斯卡·汉 德 林 等:《哈 佛 美 国 种 族 百 科 全 书》(OscarHandlinetc.,HarvardEncyclopediaof American EthnicGroups,

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0.)。

15.巴里·屈斯维克:《移民、语言与种族》(BarryR.Chiswick,Immigrants,LanguagesandEthnics,theAELPress,1992.)。

16.巴利:《美国的语言问题》(R.W.Bailey,TheLinguisticalProbleminAmerica,NewYork,1973.)。

17.比尔·布 黑 逊:《美 国 特 有》(BillBryson,MadeinAmerica,

MartinSecker& WarburgLtd.,1995.)。

18.彼特·马 兹 洛:《多 民 族 国 家》(PeterC.Marzio,ANationofNations,NewYork,HarperandRowPublishers,1976.)。

19.彼特·斯 特 勒 文 斯:《英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英 语》(PerterStrevens,

BritishandAmericanEnglish,London,1978.)。

20.伯拉德·贝里恩:《北美的英国人》(BernardBailyn,TheBrit

013 美 国 英 语 史

ishmeninNorthAmerica,NewYork,1986.)。

21.波特:《我们的语言》(S.Potter,OurLanguage,London,WilliamsClowes,1959.)。

22.布莱德雷:《英语的构成》(H.Bradley,TheMakingofEnglish,

NewYork,1957.)。

23.布莱 恩 · 福 斯 特:《变 化 中 的 英 语 语 言》(BrianFoster,TheChangingEnglishLanguage,Pelican,1968.)。

24.布雷吉·卡克鲁:《另一种话:透过文化 的 英 语》(Braj.B.Kachru,TheOtherTongue,EnglishAcrossCulture,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92.)。

25.布里德·马休斯:《美 国 英 语 与 英 国 英 语》(BranderMatthews,

AmericanismandBriticism,HarperandBrothers,1892.)。

26.布鲁斯·苏 大 德:《诺 亚·韦 伯 斯 特:美 国 被 遗 忘 的 语 言 学 家》(BrueSouthard,NoahWebster:America'sForgottenLinguist,

AmericanSpeech,54(1979),12—22.)。

27.布 洛 克:《英 语 的 变 体》(G.L.Brook,VarietiesofEnglish,

London,1984.)。

28.布屈尔:《美国历史文件》(R.A.Burchell,AmericanHistoricalDocuments,London,GeorgeG.HarrapandCo.Ltd.,1974.)。

29.查尔顿·莱德:《美国的语言》(CharltonLaird,LanguageinAmerica,EnglewoodCliffs,N.J.1970.)。

30.查 尔 斯·比 尔 德:《美 国 文 明 的 兴 起》(CharlesA.Beard,TheRiseofAmericanCivilization,NewYork,1944.)。

31.查尔斯·菲格逊和雪莉·希思:《美国的语言》(CharlesA.FergersonandShirleyB.Heath,Languagein Americ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32.查尔 斯·哈 德 逊:《社 会 语 言 学》(CharlesHudson,Sociolinguist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

33.查尔斯·斯哥特:《社会背景中的英语:历史的社会语言学论文

集》(CharlesT.Scott,EnglishinItsSocialContexts:Essaysin Historical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3主要参考文献

1992.)。

34.大卫·巴哈特和艾伦·梅特卡尔夫:《如此多词语的美国———构

筑美国的词语》(DavidK.Barnhart& AllanA.Metcalf,AmericainSoManyWords—WordsThatHaveShapedAmerica,

HoughtonMifflinCompany,NY,1997.)。

35.大卫·辛 普 逊:《美 国 英 语 的 政 治:1776—1850》(DavidSimpson,ThePoliticsofAmericanEnglish,1776—1850,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36.戴尔·斯 坦 纳:《我 们 歌 颂 你:外 来 移 民 与 美 国 历 史》(DaleR.Steiner,OfTheeWeSing:ImmigrantsandAmericanHistory,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Publishers,

1987.)。

37.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DanielJ.Boorstin,

TheAmericans,TheColonialExperience,Random HouseInc.,1958.)。

38.道格拉斯·里 奇 曼:《美 国 印 第 安 洋 泾 浜 英 语》(DouglesLechman,AmerindianPidginEngish,NewYork,1995.)。

39.德尔 · 修 姆 斯:《语 言 的 洋 泾 浜 和 克 里 奥 化》(DellHymes,

PidginizationandCreolizationofLangu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1.)。

40.迪拉德:《黑人英语:它的历史和在合众国的用法》;《美国话———我们词语的来 源》;《美 国 英 语 透 视》;《全 美 英 语》;《美 国 英 语

史》;(J.L.Dillard,BlackEnglish:ItsHistoryandUsageintheUnitedStates,Random House,1972;AmericanTalk—

WhereOur WordsCameFrom,VintageBooks,1937;PerspectivesOnAmericanEnglish,MouthonPublishers,1980;

AllAmericanEnglish,Random House,NewYork,1975;AHistoryofAmericanEnglish,LongmanLinguisticsLibrary,

1972.)。

41.菲力 普·丰 纳:《杰 斐 逊 基 本 著 作 选 集》(PhilipFoner,BasicWritingsofThomasJefferson,NewYork,1945.)。

213 美 国 英 语 史

42.弗雷德 里 克·杰 克 逊·特 纳:《美 国 历 史 中 的 边 疆》(FredericJackson Turner,TheFrontierin American History,NewYork,1921.)。

43.格拉尔法·格罗布和乔治·比利亚斯:《美国历史的解释》(GeraldN.GrobandGeorgeA.Billias,InterpretationsofAmericanHistory,Boston,1973.)。

44.格林伯格:《语 言 学 新 论》(J.H.Greenburg,ANewInvitationtoLinguistics,NewYork,1975.)。

45.戈登 · 伍 德 编:《美 国 上 升 的 光 荣,1760—1820》(GordonS.Wood,TheRising Gloryof America,1760—1820,NewYork,1971.)。

46.戈尼·贺 斯 特:《美 国 语 言 的 先 驱 者》(GorlenHost,ThePioneersofAmericanLangugage,Boston,1941.)。

47.古梯斯·雷 特 尔 思:《美 国 文 明 的 渊 源》(W.C.Maclead,TheRootsofAmericanCivilization,NewYork,1945.)。

48.郭帕尔·巴 拉 克 里 舒 尼 恩:《绘 制 民 族》(GopalBalakrishnan,

MappingtheNation,London,1983.)。

49.哈 德 逊:《社 会 语 言 学》(R.A.Hudson,Sociolinguistics,Oxford,1980.)。

50.汉勒:《语 言· 思 想·文 化》(P.Henle,Language,ThoughtandCulture,AnnArbor,1958.)。

51.汉 斯 · 古 拉 斯:《美 国 英 语 与 英 国 英 语 的 历 史 关 系》(HansKurath,The Historical Relationof American EnglishtoBritishEnglish,Bloomington,1972.)。

52.赫 伯 特 · 阿 普 特 克:《殖 民 地 时 期 美 国 人 民 史》(HerbertAptheker,A HistoryoftheAmericanPeople,theColonialEra,NewYork,1959.)。

53.赫伯特·奥 斯 古 得:《17世 纪 的 美 洲 殖 民 地》(HerbertL.Osgood,TheAmericanColoniesintheSeventeenthCentury,NewYork,1904.)。

54.赫伯特·普 里 斯 特 利:《白 人 的 到 来:1492—1848》(HerbertI.

313主要参考文献

Priestley,TheComingoftheWhiteMan,1492—1848,NewYork,1929.)。

55.亨利·菲 尔 理 德:《熔 炉 的 过 失》(HenryFairchild,TheMeltingPotMistake,New York,LittleBrownand Company,

1926.)。

56.亨利·凯汉尼:《美国英语:态度史话》(HenryKahane,AmericanEnglish:A HistoryofAttitudes,TESOLQuarterly11,

1987.)。

57.亨利·斯迪尔·康马杰:《美国历史文献》(HenrySteeleCommager,DocumentsofAmericanHistory,NewYork,1943.)。

58.霍华德·法斯特:《第二代》(HowardFaster,TheSecondGeneration,RandomHouse,1987.)。

59.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史》(HowardZinn,APeople'sHistoryoftheUnitedStates,NewYork,1980.)。

60.贺拉斯·卡 伦:《美 国 的 文 化 与 民 主》;《美 国 特 性 及 其 创 造 者》(HollassM.Kullen,AmericanCultureandDemocracy,NewYork,1924;AmericanCharactersandTheirCreators,NewYork,1968.)。

61.加斯廷·哈门:《美国的文化领袖:从殖民地时代到现在》(JustinHarmon,AmericanCulturalLeaders:FromColonialTimestoThePresent,NewYork,1978.)。

62.杰克·丹尼 尔:《黑 人 英 语 中 的 影 响》(JackL.Daniel,TheInfluenceofBlackEnglish,London,1973.)。

63.卡尔·德尔格:《走出过去》(CarlW.Delger,OutofOurPast,

Harper& Row,1984.)。

64.卡尔勒 · 米 勒:《美 国 民 族 主 义 语 言 的 成 长》(Carton Miller,

Growthof Nationalism LanguageinAmerica,WashingtonUniversityPress,1950.)。

65.卡明斯:《美国英语拼写:非正式的描述》(D.W.Cummings,AmericanEnglishSpelling:AnInformalDescription,JohnHopkinsUniversityPress,1988.)。

413 美 国 英 语 史

66.凯利·特 茨:《美 国 印 度 语 言》(KellyTetse,AmericanIndianLanguages,StandfordUniversityPress,1978.)。

67.坎伯尔:《为我们的语言辩护》(N.A.Campbell,ProtectionforOurLanguage,NorthAmericanReview,149(1889),127—

128.)。

68.康林 等:《美 国 的 收 获:美 国 历 史 文 集》(J.R.ConlinandC.Peterson,AmericanHarvest:ReadingsinAmericanHistory,

2vols,San Diego,HarcourtBraceJovanovich Publishers,

1986.)。

69.克拉克·威 斯 勒:《美 国 印 第 安 人 与 美 国 哲 学 协 会 会 议 记 录》(ClarkWissler,TheAmericanIndianand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Proceedings,86(1942),189—204.)。

70.克雷·卡维:《美国地域英语》(GraigCarver,AmericanRegionalEnglish,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87.)。

71.肯尼思·杰 克 逊:《早 期 英 国 的 语 言 与 历 史》(KenethJackson,

LanguageandHistoryofEarlyBritain,EdingburghUniversityPress,1953.)。

72.拉里· 马 德 拉 斯:《抓 住 焦 点:美 国 史 争 议 论 题 的 对 立 观 点》(LarryMadaras,TakingSides:ClashingViewsonControversialIssuesin American History,the Dushkin PublishingGroup,Inc.,1993.)。

73.雷·艾 伦·比 林 顿:《西 部 开 发:美 国 边 疆 史》(RayAllenBillington,Westward Expansion:A Historyofthe AmericanFrontier,NewYork,1960.)。

74.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社会与文化的词汇》(RaymondWilliams,Keywords:AVocabularyofCultureandSociety,NewYork,1976.)。

75.理查德·贝雷:《19世纪英语》(RichardW.Bailey,NineteenthCenturyEnglish,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96.)。

76.理查德·贝雷和曼弗勒德·哥拉舒:《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合众国英语》(RichardW.Bailey& ManfredGorlach,English

513主要参考文献

asa WorldLanguage—EnglishintheUnitedStat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77.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和威廉·米勒等:《合众国,征服一个新大

陆》(RichardHofstodterandWilliam Milleretc.,TheUnitedStates,ConqueringANewContinent,NewJersey,1976.)。

78.理查德·霍夫斯特特:《合众国移民政策》(RichardHoffstetter,

U.S.ImmigrationPolicy,NorthCarolina,DukeUniversityPress,1984.)。

79.理 查 德 · 莫 斯:《诺 亚 · 韦 伯 斯 特》(RichardJ.Moss,NoahWebster,TwaynePublishers,1984.)。

80.路易兹·庞德:《查 尔 斯·狄 更 斯 的 美 国 方 言》(LouisePound,

TheAmericanDialectofCharlesDickens,AS.Vol.22,April1947)。

81.伦纳德·丁内尔斯和戴维·赖默斯:《族裔美国人:外来移民与

同化 史》(LeonardDinnersteinandDavidReimers,EthnicAmericans:AHistoryofImmigrationandAssimilation,NewYork,HarperandRowPublishersInc.,1982.)。

82.罗伯特· 比尔雷:《美国历史中的演说与文件》(RobertBirley,

Speechesand Documentsin American History,London,

1944.)。

83.罗伯特·汉 德 里 克 森:《美 国 话———美 国 方 言 的 词 语 与 方 式》(RobertHendrickson,AmericanTalk—TheWordsandWaysofAmericanDialects,NewYork,1967.)。

84.罗伯 特·米 克 卢 姆 等:《英 语 的 故 事》(RobertMcCrumetc.,

TheStoryofEnglish,BBCPublications,1986.)。

85.罗杰·波特金:《美国黑人:过去与现在》(RogerBotkin,AmericanBlack:PastandPresent,JamesMillerCo.,1971.)。

86.罗杰· 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种族

性》(RogerDaniels,ComingtoAmerica:AHistoryofImmigrationandEthnicityinAmericanLife,NewJersey,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0.)。

613 美 国 英 语 史

87.罗伦佐·特纳:《古拉语中的非洲语言》(LorenzoTurner,AfricanismintheGullahDialect,Preface,London,1949.)。

88.罗纳德·塔 卡 契:《不 同 的 镜 子:多 元 文 化 的 美 国 史》(RonaldTakaki,ADifferentMirror:AHistoryofMulticulturalAmerica,LittleBrownandCompany,1993.)。

89.洛伯里·董格里逊:《美国创用语》(RobleyDunglison,Americanisms,I (1829—30),147—579,VirginiaLiterary Museum.)。

90.洛斯勒·里普·格尼:《带腔的英语———合众国的语言、思想和

偏见》(RosinaLippiGreen,Englishwithan Accent—Language,Ideology,andDiscriminationintheUnitedStates,

Routledge,1997.)。

91.马尔 德 温·琼 斯:《美 国 的 外 来 移 民》(MaldwynA.Jones,AmericanImmigrati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0.)。

92.马 尔 基 尔:《历 史 语 言 学》(Y.Malkiel,HistoricalLinguistics,

Frankurt,1964.)。

93.马库斯·里·汉 逊:《美 国 史 中 的 移 民》(MarcusLeeHansen,

TheImmigrantin American History,HarperTorchbooks,

1964.)。

94.马里恩·贝内特:《美国移民政策史》(MarionBennett,AmericanImmigrationPolicy:AHistory,WashingtonD.C.,PublicAffairsPress,1963.)。

95.马歇尔·斯麦瑟:《美国殖民的与革命的历史》(MarshallSmelser,American Colonial and Revolutionary History,NewYork,Barnes& Noble,1995.)。

96.门 肯:《美 国 语 言》(HenryL.Mencken,AmericanLanguage,

AlfredA.Knopfe,Inc.,1977.)。

97.米尔顿·戈登:《美国生活中的同化:种族、宗教和民族身份的作

用》(MiltonGordon,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TheRoleofRace,ReligionandNationalOrigin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

713主要参考文献

98.米尔顿·英格:《美国社会的少数民族群体》(MiltonYinger,AMinority Groupin American Society,McGrawHillBookCompany,1965.)。

99.米特福德·马修斯:《美国英语的起源》;《1770—1850年英国游

客和观察家对美国英语所作的记录与评论》;《美国英语的开端:论文与评论 集》;《早 期 美 国 英 语》(MitfordM.Matthews,TheBeginningsofAmericanEnglish,Chicago,1931;NotesandCommentsuponAmericanEnglishMadebyBritishTravelersandObservers,1770—1850,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5;

TheBeginningsofAmericanEnglish:EssaysandComments,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31;EarlyAmericanEnglish,

ChicagoUniversityPress,1931.)。

100.莫里逊与康马杰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Morison&Commageretc.,TheGrowthoftheAmericanRepublic,NewYork,1969.)。

101.纳森·格里瑟和丹尼尔·莫尼汉:《超越熔炉》(NathanGlaserandDanielP.Moynihan,BeyondtheMeltingPot,Massachusetts,MITPress,1979.)。

102.尼尔逊·弗兰 西 斯:《美 国 英 语 的 结 构》(NelsonFrancis,TheStructureofAmericanEnglish,RonaldPressNJ,1958.)。

103.诺曼·莫斯:《英语/美语词典》,前言(NormanMoss,Preface,

British/AmericanLanguage Dictionary,Passports BooksCompany,1972.)。

104.乔 那 森 · 格 尼:《追 逐 太 阳》(JonathanGreen,ChasingtheSun,London,1993.)。

105.乔治·克 拉 普:《美 国 英 语》(GeorgeP.Krapp,TheEnglishLanguageinAmerica,FrederickUngarCo.,1925.)。

106.乔治·马 什:《英 语 讲 座》(GeorgeP.Marsh,LecturesontheEnglishLanguage,NewYork,1860.)。

107.乔治·米克莱特:《英语词语及其背景》;《形成中的现代英语》;(George H.Mcknight,English Wordsand Their Back

813 美 国 英 语 史

ground,NewYork,1923;ModernEnglishintheMaking,

AppletonCenturyCrofts,Inc,1928.)。

108.区恩·汉科克:《封闭制度外的词汇扩展》(ChanF.Hancock,

LexicalExpansionOutsideaClosedSystem,JournalofAfricanLanguages,XII,1973.)。

109.山姆·史密 斯:《方 言 与 美 国 英 语》(SamSmith,DialectsandAmericanEnglish,Massachusetts,1920.)。

110.斯密瑟曼:《交谈与证实:黑美洲的语言》(Smitherman,TalkinandTestifin:TheLanguageofBlackAmerica,NewYork,

1977.)。

111.斯坦里· 豪尔:《托马斯·杰斐逊与盎格鲁撒克逊语》(Stanley Hauer,ThomasJeffersonandtheAngloSaxonLanguage,Publicationsofthe 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

1983.)。

112.斯特 芬 · 马 勒:《北 美 的 理 论 群 体 与 语 言 研 究———社 会 史》(StephenO.Murray,TheoryGroupsandtheStudyofLanguagein North America—A Social History,John,BeriarminsPublishingCompary,1993.)。

113.泰勒:《美国文学史》(M.C.Tylor,HistoryofAmericanLiterature,NewYork,1973.)。

114.唐纳德·里洛 德 和 法 里·华 费 尔:《文 化 背 景 中 的 美 国 英 语》(DonaldLloydandFerry Warfel,AmericanEnglishinItsCulturalSetting,NewYork,AlfredA.Knopf,1956.)。

115.特洛特·艾维斯:《美国黑人英语的起源》(TrauteEwers,TheOrigin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Moutonde Gruyter,

NewYork,1996.)。

116.梯姆· 威 廉 · 麦 肯:《社 会 背 景 的 英 语:历 史 社 会 语 言 学 论

丛———从“五月花”到美国英语的发展》(Tim William Machan,

EnglishinItsSocialContexts:EssaysinHistoricalSociolinguistics—TheMayflowertotheDevelopmentof AmericanEnglish,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913主要参考文献

117.托马斯·艾迪:《早期美国英语》(ThomasAdie,EarlyAmericanEnglish,RandomHouse,1952.)。

118.托马斯·艾尔斯波:《S.T.柯勒律治的书信、谈话集》(ThomasAllsop,Letters,ConversationsandRecollectionsofS.T.Coleridge,London,1836.)。

119.托 马 斯·汉 密 尔 顿:《美 洲 的 人 与 礼 仪》(ThomasHamilton,

MenandMannersinAmerica,Edinburgh,1833,P.277.)。

120.托马斯·霍顿 贝 克:《最 早 的“美 洲 人”,1607—1690》(ThomasJ.Hotinbeck,TheEarliestAmerican,1607—1690,NewYork,1927.)。

121.托马斯·派 尔 斯:《美 国 英 语 的 词 语 与 方 式》(ThomasPyles,

WordsandWaysofAmericanEnglish,London,1954.)。

122.托马斯·派尔 斯 和 约 翰·阿 尔 吉:《英 语 语 言 的 起 源 与 发 展》(ThomasPylesandJohnAlgeo,TheOriginsandDevelopmentoftheEnglishLanguage,SanDiego,1982.)。

123.托马斯·沃顿贝克:《第一批美国人:1607—1690年》(ThomasJ.Wertenbaker,TheFirstAmericans,1607—1690,NewYork,1927.)。

124.威 廉 · 布 兰 德 福 德:《普 利 茅 斯 垦 殖》(William Brandford,

PlymouthPlantations,NewYork,1907.)。

125.威廉·弗 里 林:《开 国 元 勋 与 奴 隶 制》(WilliamFreeling,TheFounding Fathersand Slavery,American History Criticism,1972.)。

126.威 廉 · 福 斯 特:《美 国 历 史 中 的 黑 人》(WilliamFoster,TheNegroPeopleinAmericanHistory,NewYork,1954.)。

127.威廉·克 雷 吉 爵 士:《美 国 英 语 的 成 长》(SirWilliamCraigie,

TheGrowthofAmericanEnglish,Oxford,1940.)。

128.威廉·克雷吉与詹姆斯·胡尔伯特:《美国英语词典》(WilliamCraigie&JamesR.Hulbert,DictionaryofAmericanEnglish,NewYork,1965.)。

129.威廉·克里斯:《土著美国》(WilliamCliss,AboriginalAmeri

023 美 国 英 语 史

ca,NewYork,1978.)。

130.威廉·利文斯顿:《独立的反映者》(WilliamLivingston,IndependentReflector,Boston,1767.)。

131.韦龙恩·珀 林 顿:《美 国 思 潮 的 主 流》(VernonL.Parrington,

MainCurrentsinAmericanThoughts,NewYork,1930.)。

132.雪莉·希思:《美国英语:模式探索》;《早期美国人对言语变体

的态度:从社会历史和社会语言学来评论》;《一种民族语言:新

民族的 争 议》(ShirleyBriceHeath,AmericanEnglish:QuestforaModel,New York,1976;EarlyAmericanAttitudesTowardVariationinSpeech:AViewfromSocialHistoryandSociolinguist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11,1976;A NationalLanguage:DebateintheNewNation,Boston,1976.)。

133.亚历山大·汉 密 尔 顿:《殖 民 地 语 言 报 告》(AlexanderHamilton,LanguageReportintheColony,NewYork,1925.)。

134.亚瑟·曼:《一个与多个》(ArthurMan,TheOneandtheMany,ChicagoUniversityPress,1979.)。

135.亚逊·西维曼:《1877年前的美国史》(JasonH.Silverman,American History Before1877,New York,McGrawHill,

1989.)。

136.伊丽莎白·佩尔和拉尔夫·安德曼:《美国英语面面观》(ElizabethM.Perr & Ralph M.Aderman,Aspectsof AmericanEnglish,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63.)。

137.伊丽莎白·沃特雷:《美国黑人中的语言》(ElizabethWhatley,

LanguageAmongBlackAmericans,AmericanSpeech,April1979.)。

138.约翰·刘易斯:《黑人非标准英语研究》(JohnLewis,AStudyoftheNonStandardEnglishofNegro,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68.)。

139.詹姆士·波尔丁:《我们的态度》(JamesK.Paulding,OurAttitude,NewYork,1971.)。

123主要参考文献

140.詹姆士·卡 洛 尔:《英 语 的 美 国 标 准》(JamesCarrol,TheAmericanCriterionoftheEnglishLanguage,NewLondon,

Conn.,1795.)。

141.詹姆斯·库柏:《美国人的概念》(JamesF.Cooper,NotionsoftheAmericans,London,1828,Vol.II.)。

142.詹姆斯· 奥 尔 斯:《美 国 历 史 中 族 裔 之 规 模》(JamesOlson,

TheEthnicDimensioninAmericanHistory,NewYork,St.MartinPress,1979.)。

143.詹姆 斯·富 兰 克 林:《美 利 坚 民 族 的 兴 起》(JamesFranklin,

TheRiseofAmericanNation,NewYork,1943.)。

144.朱丽· 安德森:《美国语言学(1769—1924):批评史》(JulieT.Andersen,LinguisticsinAmerica1769—1924:ACriticalHistory,Routledge,ChapmanandHall,Inc.1990.)。

223 美 国 英 语 史

二、中文书目

1.阿尼克斯:《英语文学史纲》,外国文学出版社,1959年。

2.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

3.安娜·哈里斯·莱夫和苏珊娜·哈里斯·桑考斯基:《美国民族

百衲图》,载 秦 德 占 主 编 的《美 国 通 览》,当 代 世 界 出 版 社,1998年。

4.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5.查尔斯·博哲斯:《美国思想的渊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6.常冬为:《美国档案》,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

7.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8.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9.丹尼尔·布尔斯顿:《美国人:开拓历程》,三联书店,1993年;《美

国人:建国历程》,《美国人:民 主 历 程》,三 联 书 店,1995年;《美

国人:殖民地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10.丹尼尔 · 曼 尼 克 斯 和 马 尔 · 谢 德 风 等:《1765—1917 年 的 美

国》,三联书店,1957年。

11.丹尼斯·吉尔伯特:《美国的阶级结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2年。

12.邓蜀生:《美国历史与美国人》,人民出版社,1993年;《美国与移

民:历史、现实、未来》,重庆出版社,1990年。

1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

14.费尔南德·莫 塞:《英 语 简 史》,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1990年。

15.富兰克林·福 尔 索 姆:《语 言 的 故 事》,山 东 大 学 出 版 社,1985年。

16.戈登·伍德:《革命的激进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顾嘉祖等主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

18.桂灿昆:《美 国 英 语 应 用 语 言 学》,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1985年。

19.韩哲:《新英语外来语词典》,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

323主要参考文献

20.赫伯特·萨克利夫和哈罗德·伯曼编著:《美国词语的掌故》,湖

北辞书出版社,1978年。

21.何顺果:《美国边疆———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 出 版 社,

1992年。

22.亨利·史密 斯:《处 女 地———作 为 象 征 和 神 话 的 美 国 西 部》,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

23.侯维瑞:《英 国 英 语 与 美 国 英 语》,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1992年;《英语语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

24.黄安年:《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5.黄绍湘:《美国史(1492—1823年)》,重庆出版社,1987年;《美国

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

26.吉尔贝·希 纳 尔:《托 马 斯·杰 斐 逊———美 国 精 神 的 倡 导 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7.加兰·坎农:《英语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

28.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商务印书馆,1994年。

29.康马杰:《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30.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1.拉波夫:《在社会环境里研究语言》,载《语言学译丛》,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79年。

32.莱斯利·贝 瑟 尔:《剑 桥 拉 丁 美 洲 史》,经 济 管 理 出 版 社,1995年。

33.李赋宁:《英语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

34.李华驹主编:《大英汉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

35.李世洞、黄 安 年 等 编 译:《美 国2500历 史 名 人 传 略》,东 方 出 版

社,1994年。

36.李延福:《国外语言学通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37.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1995年。

38.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9.列宁:《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40.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载《现代外语》,1996年

第1期。

423 美 国 英 语 史

41.刘丽嫒:《美国历史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

42.刘明翰,张志宏:《美洲印第安人史略》,三联书店,1982年。

43.卢瑟·利 德 基:《美 国 特 性 探 索》,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1995年。

44.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7年。

45.罗伯特·查普曼:《美国俚语大全》,序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86年。

46.罗伯特·斯 皮 勒:《美 国 文 学 的 周 期———历 史 评 论 专 著》,上 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

47.罗斯:《英语杂谈》,北京出版社,1983年。

48.罗志野:《美国文化和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50.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8年。

51.梅利尔·彼得森注释编辑:《杰斐逊文集》,三联书店,1993年。

52.莫里森与康马杰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天津人民出

版社,1980年。

53.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

54.尼·切博克萨罗夫:《民族、种族、文化》,东方出版社,1989年。

55.潘绍嶂:《黑人英语中的否定句》,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

第4期。

56.乔安妮·格 兰 特:《美 国 黑 人 斗 争 史》,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987年。

57.秦秀白:《英语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英语文体学入

门》,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58.塞缪尔·亨 廷 顿:《文 明 的 冲 突 与 世 界 秩 序 的 重 建》,新 华 出 版

社,1998年。

59.施莱辛格:《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

60.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

6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

62.汤姆逊:《19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科学出版社,1960年。

523主要参考文献

63.托克维克:《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

64.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65.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66.王爵鸾:《英语俚语及其风格特征》,载《外语学刊》,1991年。

67.王文昌:《英 美 英 语 与 变 化 中 的 现 代 英 语》,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1987年。

68.蔚蓝天:《美国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69.沃尔特·惠特 曼:《诗 集》,1983年 版;《草 叶 集》,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1987年版。

70.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

71.西蒙斯:《美国早期史———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商务 印 书 馆,

1994年。

72.西米恩·波特:《英语的变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73.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74.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75.杨育才:《世界中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76.于秀华:《黑 人 文 化 与 美 国 英 语》,载《外 语 学 刊》,1994年 第3期。

77.约翰·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

78.赵世开:《美国语言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79.郑立信等:《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80.朱伦,马莉:《印第安世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623 美 国 英 语 史

后  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櫬

  美国素有nationofnations之 称,世 界 各 地 的 移 民 给 年 轻 的 合

众国带来了各自灿烂的语言文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入了美国本

土文化之中,成为了美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英语如今已成为了国际通用颇受欢迎的语言,成千上万的

学子常以掌握一口流利的美语而沾沾自喜。一些人认为,美国英语

就是英国英语简单的移植,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忽视历史,尤

其是忽视美国英语的本土化而去探索美国英语的历史,这无异于蒙

着眼睛看世界。在我国,一些对美国英语感兴趣的教师和研究者,往

往摆脱不了惯有英语研究之影响,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探析美国英

语,拜读之后给人以零散和深度不够之感。我想,这些研究或许脱离

了美国英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这样,从语言的继承、融合和创新去探析美国英语,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与思考。我的这部拙作正基于这些因素专从语言的融合和创新之视

角,较全面、较系统、较深刻地探索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她

是我在南京大学苦读三年所作的博士论文扩展与充实之成果。承蒙北京大学出版社之厚爱和郭荔主任、范一亭先生之帮助,这

部拙作得以出版。在与广大读者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的同时,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给我以关爱和支持的老师和亲友!

我首先要感谢尊敬的导师李庆余教授和师母李玖梅女士。在南

京大学三年期间,李 老 师 给 予 了 我 扎 实 的 专 业 知 识、严 谨 的 治 学 方

法,更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先生博学多才,在美国研究方面造诣很

深,著作颇丰,在中外学人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尤使学生难忘的是

先生崇高的品质,他为人正直,温文尔雅,很有学者风范;他从不计较

个人得失,从不争名夺利,从不抬高自己诋毁他人,而把自己全部精

力放在美国研究上。他每天上午都用于读书与写作,下午授课或指

导我们这18位弟子,晚上则找学生谈心。数十年如一日,览天下之

经典,出世上之精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通!师母待我如同生

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时常做些好吃的给我补身体;她是一名优秀

的医生,很自然常教给我许多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的方法。三年间,由于她的关爱,我学习虽很辛苦,但从未生过病。有人说,南京大学

是一个人脱胎换骨、重塑自我的地方。我想正因为有了导师和师母

的关爱和帮助,我才有了今天的进步!

还在读博前,我年轻无知,有了一点点成就便自鸣得意,颇如一

井底之蛙。1997年 来 到 南 京 大 学 读 博,我 才 感 到 自 己 是 那 么 的 渺

小、那么无知!南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无数为

追求真知不息努力的一流学者。在那里,老师们从不讲究生活享受,走在一起不停地讨论学术问题,传递研究动态,互贺科研成果,看不

到半点俗气。在那里,我们每天都可聆听各式各样的好讲座,老师和

学生都不分彼此,静静地挤在一起获取知识的营养。在那里,生活环

境并不令人满意,吃的住的都很一般,但无数学子都往那儿挤。在开

学典礼上,学校领导请我上台讲话。当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南大,我

回答的是:我选择南大就如青年人出国留学首选美国一样简单。百

年校庆,百年辉煌,不知造就多少英杰!今日我以母校而自豪,明日

母校以我而自豪。这句校训不知鼓励了多少南大人勇往直前,奋斗

不止!

在三年的求学间,我还有幸地认识了导师组杨治中教授、钱乘旦

教授、杨豫教授、陈晓律教授和李霄翔教授,并一直得到他们的指导

与支持。他们就像一扇扇窗,让我看到了窗外的博大与精彩。我的

成长和这部拙作的面世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求学途中,还有结伴而行的师兄弟和师姐妹。与我蜗居一室的

田卫疆师兄和王波师弟,在孤寂的日日夜夜给我带来了许多欢声笑

语,减去了我许多思家之苦。师姐钱皓和师妹董娣以及其他师兄弟

们与我在求学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团结在导师的周围,互相

鼓励,互相学习,有困难同上,有快乐共享,这种友好情形让人见了羡

慕不已。我的家人分担 了 我 的 许 多 困 难。年 迈 的 父 母 不 断 教 儿 少 些 牵

823 美 国 英 语 史

挂,多些努力,全心攻读学业,把许多困苦留给自己。父亲病重期间,思儿心切,但为儿学业强忍了下来,每当儿电话询问,他总叫母亲和

兄弟姐妹不要告知实情,瞒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可怜的父亲未等

儿子圆满完成学业就带着思念之苦乘鹤而去了。不好好学习,不做

出点成绩来,何以报答西去的父亲!我的岳父岳母予我同样的关爱,帮助我的妻子和女儿克服种种困难,为我们这么一个幸福家庭的延

伸尽足了力气。爱妻文燕和宝贝女儿茜茜永远是我精神的支柱和力

量的源泉,为我昨天的耕耘和今天的收获付出了许多心血。所有亲人的深情厚谊变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催促着我勤

奋学习,拼搏进取。在南大三年,除了较好地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学位

外,还主编了一套全国《大学基础英语》系列教程,发表论文6篇,出

版了2部英语词典和2部著作,还先后应邀到英国和香港特区讲学,并获得好评。可以说,南大三年,终生受益。

读书人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在日后有所作为,才能为

国为民做些有益事情。既为此,虽苦犹乐矣!

由于才疏学浅,书中谬误难免,恳请同行指正。

蔡昌卓

2002年6月6日

于桂林驼峰山下

923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