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102年言論選集 05

Post on 08-Feb-2017

32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335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出席「102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14 日

今天的主題是「關鍵十年,高教蛻變」,這與我前年提

出的「黃金十年,優質文教」緊密結合。「優質文教」在文

化上,盼以臺灣自由民主的環境,發展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

文化。另在教育方面,希望能提升品質,增加競爭力,將臺

灣打造為東亞教育的重鎮。

目前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現況是有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

以國際間評比而言,去年 9 月,「世界經濟論壇」(WEF)

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臺灣競爭力名列全球第十三名,

其中我國「高等教育與訓練」列第九名。而在 10 月,「世界

銀行」(WB)所發布的「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KEI),

我國在全球排名第十三,在亞洲更名列第一,超越日本、韓

國、香港與新加坡,顯示教育是我們的強項之ㄧ。

所以在國際評比上我們表現不差,是過去推動許多政策

後的具體成果,包括在學術研究上推出「頂尖大學計畫」,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36

以及在大學教學方面的「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不過我

們也必須指出,從現代社會各方面的情況來看,臺灣正面對

一些挑戰與問題,例如產學合作方面,政府雖一再鼓勵學校

發展創新研究並與產業結合,但還需再努力。

簡言之,我們面臨的挑戰,第一是大學教師專業實務的

能力有待加強。第二是學生的結構性變化,尤其是專科學生

減少許多,而學士班學生大量增加,以過去20年的經驗來看,

民國 80 年時,專科畢業生有 8 萬多人,而大學畢業生僅有 5 萬

多人,專科生人數是大學生的 1.5 倍,但到 99 學年度,專科

畢業生減少為 2 萬 4 千多人,大學畢業生增加至 22 萬 8 千多

人,大學畢業生人數變成專科畢業生的 9.2 倍,這個結構的

變化既大且快。其次,碩、博士班人數大量增加,從 91 學年

度的 1,904 個學制班次,到 100 學年度時增至 3,326 個,其中

關於師資及畢業生能力等問題,皆引起社會關切。這些現象,

一方面是一般學生希望追求更高學歷,另外也與社會少子女

化帶來的衝擊有關。記得 30 多年前我回國服務時,臺灣一

年還有 40 多萬名新生兒,隨後便逐年降低,至民國 99 年更減

少至 16萬多名,100年增加至 19萬 6千多名,照此情況,101年

有機會上看 23 萬名,這應是近 8 年來最高的數字,因此

對高等教育最大的衝擊,將發生於民國 105 年,即因少

子女化所造成的結構變遷。

337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第三項挑戰,就是大學國際化及學生全球移動的能力有

待提升。我們的大學品質,就國際評比上是不差的,而且也

有不少東南亞的學校願意將學生以公費送到臺灣就讀,我們

要感謝吳清基前部長任內在這方面的努力,讓越南、泰國、

印尼與印度等國,在未來的 10 年中,以公費派遣 4 千多位大

學教師到臺灣修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此外,臺灣學生的國際

視野及外語能力近來確有進步,但還不夠。前不久,我與公、

私立專科及大學校長碰面時,教育部長也在座,政治大學校

長,也是國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吳思華校長特別提到,

香港的大學並不多,他們的高中生只有三成有機會進大學,

但從香港大學畢業的博士,都會被美國的大學,包括哥倫比

亞大學等延攬授課。反觀臺灣培養的博士,有沒有這樣的實

力?值得我們深思。其中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我們的留學

生人數明顯減少,過去 10 年,約有 2 萬 6 千至 3 萬 7 千人的

規模,其中以留美的人數減少最多。30 多年前,我在美國留

學時,臺灣留學生人數一度接近 5 萬人,到民國 101 年卻僅

有 24,818 人,同時大陸學生有 157,558 人、印度的 103,895 人及

南韓的 73,351 人,臺灣在留美國際學生人數已排到第五位,

我不是指只有留美才有前途,但國際交流對學生的視野、外

語能力與瞭解世界進步的現況,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這方面

教育部已進一步加強採取補救措施。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38

政府現正努力規劃及執行 3 項策略,第一是持續提高高

教的競爭力,現有的計畫當然要繼續加強,但如何將國際化

的工作做得更好,讓學生獲得更多刺激?剛剛賴鼎銘校長提

到,我們與大陸的教育交流會有較大的變化,教育部與陸委

會已達成共識,將進一步開放承認大陸學歷,不但有原來

「九八五工程」中的 41 所大學,還增加「二一一工程」的學

校,擴大承認學歷的範圍。此外,也希望招收大陸的專科生

到臺灣修讀二技課程,取得學士學位,如此可使整個校園有

不同的競爭與合作的機會。

其次,就產學合作部分,我認為確實有大加改進的必要,

必須快速拉近產、學的落差,這部分我們已進行一段時間,

但經企業界反應,施行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在 12 月 6 日,

經濟部舉辦「國家傑出經理人獎」活動,我接見了得獎人,

會中一位臺南科學園區的半導體業者以企業界的角度提及,

希望與交通大學及成功大學洽談是否能設置有關半導體的學

院,並期盼政府在成立過程中提供協助。而另一家企業保來

得公司總經理則提供他們與成大等校合作多年的經驗,由公

司總經理級主管與學校老師ㄧ同開課,一年可吸收近 100 位

新人。保來得公司其實是一家日本企業的子公司,但目前的

產值與產能已超越母公司,還能進一步做技術支援。該公司

生產的「微型馬達含油軸承」是手機裡的重要零件,從瑞

339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典進口製造原料,做好後還可再賣回瑞典。此外,歐洲有 7 百

多萬輛汽車的車用軸承也來自臺灣保來得。我聽了非常震

撼,小小一家 1,200 人的公司,每年可獲利近 1 個資本

額- 3 億 9 千萬元,所以公司的員工士氣很高,且最近 2 年加

薪都是 10%;他們怎麼做到的?因為他們非常實際,知道公

司要什麼,與學校討論後,學校就開這種「客製化」的課程,

讓我印象深刻。

近來國科會邀集經濟部與教育部成立「產學大、小聯

盟」,分別從不同的技術及研究切入,而教育部也已準備邀

請經濟部、國科會與勞委會,由次長級的首長每 2 個月一次

檢討產學合作的進度;這是正確的一步,否則學校訓練出這

麼多學士、碩士及博士,產業界仍說找不到人,這一定是出

了哪些問題,必須儘速改善。

此外,教育部已邀集學者專家及產業界人士組成「人才培

育指導委員會」,透過公聽會等各項溝通方式廣泛蒐集意見,

於今年 5 月提出「人才培育白皮書」,針對國民教育、大學

教育、技職教育、國際輸出與交流及全球人才布局提出具體政

策。其實我們的高等教育品質並不差,競爭力亦不弱,是若干

國家羨慕的對象,但與先進國家相較,還有一段不小差距。

過去我也曾在大學任教,深刻地感覺到我遇到的學生,

有些比我那個時代的學生還強,而且強很多。未來如何讓強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40

的更強,弱的不比以前弱,這是我們非常嚴肅的挑戰,尤其

看到大學畢業的失業率超過 10%,但許多廠商卻還悲嘆缺

工,我們絕不是希望將大學變成職業訓練所,大學的任務不

完全是這樣,但如果國家教育產出的大學生無法找到工作或

因應社會與企業的需要,一定要檢討制度是不是有問題;尤

其臺灣未來的經濟不能光靠效率,而必須靠創新,如何讓我

們生產的產品,在全球經貿體系中扮演關鍵元件及精密設備

的角色,這需要有大學的配合。

過去 2 年多來,經濟部發動「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挑選 10 種工業技術,從照明、半導體及通訊等方面,希望將

原來需靠進口的技術,由自己研發,如同剛提到的保來得公

司,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中間產業」及「隱型冠軍」(Hidden

Champions),這是德國經濟學家 Hermann Simon 近 20 年前

提出的概念,最近他到臺灣開會,他認為臺灣尚未有廠商符

合他所建立的 2,700 個隱形冠軍的資格,相信只要我們一步

步走下去,剛才提及的企業其實都在世界名列前茅,如保來

得公司,無論產量與產值都是全球第一,我們有這樣的產業,

但如何讓企業找到合適人才,繼續往前衝,這是對我們大學

教育非常大的挑戰。所以今天趁各位校長都在,特別向各位

報告,也希望在集思廣益後,提出解決的方案,我很願意與

大家溝通,也歡迎大家提出高見,謝謝各位。

341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出席「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開工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2 月 6 日

對嘉義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日子,千呼萬

喚的故宮南院終於能在今天動土。其實先前已進行一些零星

工程,今天則是博物館區主體工程的動土,而今年還有一些

附屬工程要一步步展開。

故宮南院最早開始規劃是在民國 92 年,原本預計在 97 年

完工啟用,但事與願違,一開始就糾紛不斷,歷經訴訟及仲

裁,使工程不斷延宕。我在 97 年上任後,98 年又因八八水

災造成工地淹水,這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糾紛不斷的工程。

雖然經過這麼多事,但在許多人努力,以及中央與地方合作

下,也慢慢理出一條路來。我昨晚看過相關資料,整個工程

爭訟居然有 11 件之多,現在只解決 4 件,還有 7 件,包括 3 件

民事訴訟、2 件行政訴訟與 2 件仲裁,整個故宮南院的經費

也因此由新臺幣 71 億元增至 79 億元,可是我們既然跨出這

一步,就要把它做好,並特別請內政部營建署主導工程發包,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42

以及姚仁喜建築師規劃設計,我們的目標是在民國 104 年 8 月

完工,12 月開始試營運。

文化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內涵,我在臺北市長任內就常說:

「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城市變偉

大。」同樣的話也可適用到一個國家,我們將故宮南院落腳

在嘉義,就是希望更為均衡地分配「國民文化權」。我們在

開始規劃、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還是有嘉義鄉親很擔心,

是否該院區定位為「亞洲藝文博物館」,故宮本身的收藏就

不會過來?我在這裡向各位保證,一定會過來!當然,一個

國際級的博物館不可能在 3 小時車程內就分置兩地,但定期

性的展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嘉義在地有特殊且吸引人的文化,例如茶鄉、農業、交

阯陶、製香及蝴蝶蘭文化,都值得我們保存並發揚,由於故

宮南院的定位是「亞洲藝文博物館」,包括印度文化與波斯

文化,乃至於在中華文化周邊的日本及韓國等地文物,都是

我們收藏的目標。事實上,故宮南院在工程開始前,已進行

一些採購工作,慢慢地充實未來展覽的館藏,在此也希望各

位提供高見,以結合故宮遠景與在地理念。

前年日本國會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規定

所有從海外到日本展覽的藝術品,不得進行不當扣押,掃除

了故宮文物到日本展出可能遭遇的法律風險。事實上,故宮

343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文物已多次出國展覽,在美國就有 4 次,包括華盛頓、紐約、

芝加哥與舊金山等地;歐洲部分,也在法國巴黎、德國柏林

與奧地利維也納展出。亞洲地區的第一次展出是在日本,未

來有機會也將邀請日本國家博物館到臺灣展覽,並爭取至故

宮南院展出。

透過故宮南院的設立,將可建立我們與亞洲各國博物館

的平臺,讓南部鄉親不必出國,也可欣賞我們所在亞洲的文

化,當然也包括故宮文物在內,尤其這是個超大型的場地,

比故宮本院大許多倍,院區有 20 公頃,非博物館區則有 50 公

頃之多,因此可規劃成一個集結文化、藝術、生活、休閒與

教育等各種功能的園區,我相信不只對嘉義地區,對整個南

部都有很大的幫助。

文化建設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我再次強調:「工程可

以使一個國家變大,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國家變偉大。」讓

我們一起朝這個目標邁進,大家加油!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44

與青年有約—東海大學演說

中華民國 102 年 3 月 28 日

今天非常榮幸再度來到東海大學,與各位分享一些個人

的理念。今天我的題目是「看重自我能力,分享實踐勇氣」。

剛剛一走進教堂,校長就帶領大家禱告,讓我想到一週前,

我在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參加教宗的就職典禮,在現場

聽教宗講道,看他就職。所以我從梵蒂岡之旅開始說起。

這次出訪其實很意外,因為前任教宗宣布辭職,完全出

乎大家意料之外,而遴選新教宗時,也沒有人知道選舉何時

結束。過去這個選舉最長的紀錄曾選過 2 年,所以沒有人知

道是否很快能有定局。結果 2 個星期後就產生新教宗,但我

們亦不確定是否能成行,因為我國雖與教廷有 71 年邦交,但

從 1974 年開始,雙方的關係從「大使」級成為「代辦」級,

所以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一直進行爭取及交涉,直至就職典

禮前一週,才獲知可以前往。從後來的發展看,教廷在這方

面完全以元首的規格接待,典禮上我們被安排在第一排,因

345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為我們的國號「Republic of China」,義大利文是「Cina」,

排在 C 字頭。而接待也非常細膩,從禮官、禮物到禮遇都讓

我們感受在心。出訪前,有人說我們要送給教廷的禮物,畫

有一對喜鵲的瓷器,但歐洲人認為喜鵲不祥;教廷駐華代辦

特別在我們上機前說:「放心!歐洲少數地方有這種看法,

但義大利及教廷完全沒有,可放心地送。」我們抵達羅馬後,

交通的管制禮遇與各國元首完全一樣。教宗就職典禮時,我

們被要求在典禮前一小時到位,因此可讓我們與其他國家元

首互動寒暄,剛好碰到一些老朋友,也交了一些新朋友。首

次來到歐洲唯一的邦交國,感受非常強烈。

在我們出發前不久,英國所屬開曼群島決定給予我國免

簽證待遇,這使我們得到免簽待遇的國家或地區增加至 132個。

免簽證在國際旅行而言,是禮遇而非常態,因此我們能有免

簽證禮遇,可謂得來不易。除節省時間及簽證費外,最重要

是受尊重的感覺,且進出關時可減少許多時間的耗費。尤其

去年 10 月 1 日,美國給我國免簽證待遇,這是美國給予免簽

證的37個國家中,唯一與其無正式外交關係的。這使我想到,

國父臨終前說過:「余致力國民革命凡 40 年,其目的在求中

國之自由平等。積 40 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

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

這些國家不但與我們平等,還給我們禮遇,讓我每思及國父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46

這段話,心中總是感動,因為國家受尊敬,人民才有尊嚴;

而國家要受尊敬,人民就要有正面形象。我上任後,對這方

面非常注意,希望讓中華民國成為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感

動」的國家,所以 3 年前海地發生震災後,我國救難隊在不

到 12 小時後立刻出發,趕赴現場。隔天我打電話給救難小隊

長,當時是早上 9 點,電話中傳來他興奮的聲音:「總統,

我們剛剛救出一個人!」他們救出一位聯合國職員,是法國

人。也許有人覺得救難隊救出一個人不算什麼,但我很清楚,

因為我擔任臺北市長時,曾派出救難隊到印尼及伊朗等國家

進行搜救,都沒有成功,因臺灣與這些國家並無邦交,交通

阻塞,錯過救援的黃金 72 小時。這次海地是我們的邦交國,

坐民航機很快就到達太子港,然後馬上開始救人。第二天他

們又救出一個人,之後再與友軍一起救出 7 人,所以他們回

國時非常興奮,因為這是我國派出救難隊以來,第一次救出

生還者,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日本 311震災時,臺灣人在 2個月內捐出新臺幣 66億元,

相當於日幣 200億元,這無論在國內或國際募款都是空前的,

其他 93 個國家的捐款總額沒有我們一個國家捐的多,日本人

非常訝異,不但金額高,而且還看到總統和他的太太在電視

上打電話募款,從來沒看過這樣的畫面。311 地震後一年多,

日本人凡是來臺灣,第一句話就是「謝謝臺灣!」到現在還

347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是如此。我也看到陳樹菊女士及趙文正先生,分別被《時代》

及《富比士》雜誌列為「亞洲的慈善英雄」,令人非常感動。

這次到教廷參訪,發現國內天主教會的努力已發生功效,

我們和教廷的關係,在過去 4 年中看出一些改善的跡象,教

廷也 4 度派樞機主教到臺灣。過去教廷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因派任主教的問題而僵持不下,臺灣則透過輔仁大學邀請大

陸的神職人員到臺灣受訓,前後已有數十位神職人員,希望

透過此途徑改善大陸與教廷的關係,此舉讓教廷非常感動,

與日後對我們的禮遇有非常大的關連。

明天就是三二九黃花崗紀念日,大家都記得林覺民,但

可能不記得羅福星及許贊元;羅福興是苗栗人,許贊元是臺

南人,這是參與三二九黃花崗之役中「唯二」的臺灣人,他

們出發時都是視死如歸,死是必然,不死是意外。現在這個

年代不需要那麼悲壯,我們從事其他活動,就能讓別人感受

到臺灣的熱情與安心。例如臺灣人捐血的比例已達總人口

的 8%,這是非常高的數字,應是世界第一,超過美國、日

本及歐洲許多國家。此外,臺灣人認養 34 萬名兒童,其

中有 23 萬名在國外,占全國總人口數 2,300 萬人的 1%,

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我們也看到臺灣有許多默默行善的人,例如宜蘭有位以

資源回收維生的楊黃牡丹女士,某天她撿到裝有新臺幣 110萬元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48

的袋子,二話不說就送交派出所,結果發現是一位公司會計

領了員工薪水後不慎遺失。楊黃女士說她一拿到錢,只問她

女兒:「這鈔票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女兒也是一名會計,

告訴她:「這是真鈔!」然後馬上送到派出所。後來我到宜

蘭探望她,問她:「是什麼力量,讓妳這樣每個月收入不到 2萬

元的人,看到 110 萬元完全不動心?」她說:「那不是我的

啊!」這樣一句話,理直氣壯。她女兒告訴我,因為母親小

學沒念完,所以她們小時候如果寫字寫得不好,她會拿起來

撕掉並丟到地上,管教非常嚴格。這樣的家庭,怎麼不受人

尊敬、讓人感動?還有 2 年前,在桃園機場免稅商店工作的

陳淑惠小姐撿到一個內有 1 萬美元的包包,也是馬上交給警

方。我看到消息很感動,也打電話嘉勉她。更不用說花蓮的

計程車司機曾世誠,撿到日本遊客掉在他車上的錢包後追到

碼頭,但遊客搭的船已開走,警方請港務局派接駁船追,最

後用高線傳遞的方式,將錢包交到日本旅客手中。日本人嚇

壞了,世界上還有這種國家,用追盜匪一樣的精神把遺失的

錢包送回去。

最近也發生一件事,花蓮玉里棒球隊欠缺經費,學生家

長捐出 2 甲土地讓他們種稻,日前已收成開始義賣,經臉書

登出訊息後,5 千多包白米,在 4 天內全數賣完。從這些例

子可以看出,東海大學現在推動「勞作教育」及「博雅書院」

349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的方向非常正確,將人們心中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

取與包容的本性抒發出來,也讓年輕人在很早的階段就充實

自己並關懷他人。看到很多東海的同學,從這方面實踐從書

本裡學不到的知識,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非常重要,這也

是我一向主張大學教育應盡量做到通才化。專業的知識要學,

也要建立文史方面的素養,否則很難想像你到社會後,可以

做好事、做好人。

102 年前的三二九前夕,林覺民說過:「助天下人愛其

所愛。」我們在關心社會時,不該只是議論,也應有所行動,

所以曾國藩說:「凡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

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方有成事之可冀。」你必須非常

積極及熱心參與,並真正進入事情中,把它做好。在大學裡

奠定這樣的基礎,我們才能期待有一個像樣的國民。全人教

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擁有健全人格的國民,我對東海大學有

高度的期待,祝福大家,謝謝各位。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50

出席「排灣族大武山部落學校開學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4 月 13 日

今天很高興參加「大武山部落學校」的落成暨開學典禮。

對於政府能幫助原住民尋回部落文化及體驗傳統生活,邁出

重要的一步,我感到相當欣慰。

今年是小龍年,我所送的春節福袋及春聯,畫的就是具

有排灣族風味的百步蛇圖案,希望讓原住民文化在生活中有

更多的呈現,因為臺灣得天獨厚,有這麼多原住民族豐富我

們在地文化的內涵,因此推動原住民文化傳承一直是政府努

力的目標。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教育是基本人權,原住民同胞

是中華民國的一分子,當然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也不可否

認,我們還是以漢民族的教育為主體,除了漢民族的教育外,

也應讓原住民朋友有機會學習自己的族語及文化。所以在「黃

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中,有關原住民族的部分,就將「設

立原住民部落學校」列為計畫重點。目前第一批有 3 所學校,

351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分別是大武山部落學校、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以及 102年 3月

核定的阿美族 Cilangasan 部落學校。未來我們預定每年以增

加 3 所學校的進度,在 10 年內,14 個族群要設 30 所學校,

逐步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具體的內容傳承下去。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教育活動,我們的

目標,就是讓原住民族的下一代更有「原」味、成為真正的

原住民族;換言之,不只瞭解漢民族文化,更要瞭解自己的

文化。其實,即使是漢民族,在學校教育中,也無法提供所

有他應該要瞭解自己族群的文化,所以,透過其他的學習管

道,也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原住民族有其獨特的文化,

因此更需要政府對這方面的關切。

行政院原民會孫大川主委告訴我,原住民族部落大的有

上千人,小的可能只有十幾二十人,不同族群亦有大小之分;

因此在設立部落學校時,必須考慮各族群的特色,不能一次

設立太多所,且須設定入學標準;首先,入學者皆須出於自願;

其次,入學者需認真學習,使教育發揮最佳成果。老祖宗留

下許多讓後人驚豔的智慧及經驗,例如應付天災及與其他族

群和諧相處等,都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好好學習

及繼承。

在此我要特別強調,政府的原住民族政策即「尊重差異、

公平正義、推廣自治、自主發展」。以漢民族為主的臺灣,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52

有 14 個原住民族群、52 萬多人,希望能展現、保存並發展

其特色,以豐富國家文化,並進而促進推廣國民外交。例如

在帛琉,「朋友」的說法-「Alii」的意思與「Hello」相同,

所以去帛琉看朋友時說「Alii」,其實在某些地方是一種重要

的觀念及進步,在古代社會中,尤其是人類社會剛開始時,

「陌生人」和「敵人」是同義的,因為從來沒有遇過的人,

首先就懷疑他會不會對你不利,但接觸愈來愈多後,陌生人

很快就成為朋友,而如何將陌生人變成朋友,就是人類文化

進步的關鍵。

從一般人類學的研究中得知,臺灣是南島民族發源地之

ㄧ,所以有很多用語相同,例如「Lima」是手,「Mata」是

眼睛,很多用語都相似。所以我到吉里巴斯出訪時,特別與

湯安諾(Anote Tong)總統說:「我國與貴國人民在文化的

根源上可能是一致的,可能幾千年前我們是兄弟。」而湯安

諾總統剛好有華人血統,他父親是廣東人,所以他很開心,

說:「太好了!吉里巴斯因氣候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我們

正愁沒有地方去,以後我們可以去臺灣。」我想我們在南島

文化中,也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各位可以想像,

讓原住民族文化可以繼續傳承,在內政及外交方面,具有重

要的意義。

353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今天非常開心參加「大武山部落學校」的開學典禮,祝

福學校校務蒸蒸日上,學生愈來愈多,原住民的文化傳承愈

來愈堅實。祝福大家,謝謝各位。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54

出席「國家圖書館」80週年館慶開幕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4 月 18 日

今天很高興參加國家圖書館 80 週年館慶,首先要向國家

圖書館說聲:「生日快樂!」

圖書館是一個文明國家的基本建設,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在 1933 年成立於南京。1933 年

是「九一八事變」後 2 年,國家北伐統一後開始建設,歷史

上稱為「黃金十年」。但等到圖書館成立的 1940 年,抗戰已

進行 3 年多,可謂最艱苦的階段,然而我們沒有忘記建設圖

書館,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決定,我要對我們的先賢表達尊

敬之意。

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我認為我國在世界上要扮演 5 種角

色,分別是「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

化交流的提供者」、「新科技與商機的製造者」及「中華文

化的領航者」。今天最主要強調的是如何讓臺灣成為世界「中

華文化的領航者」;而在此過程中,國家圖書館扮演重要角

355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色。從 2005 年開始,我們與美國中央圖書館開始在重要中文

古籍保存上進行數位化合作。中華民國雖然在 1971 年失去聯

合國代表權,但我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支持

的「世界數位圖書館」(World Digital Library)合作,將館藏

的古籍影像提供給這個計畫,使其與全球網站分享。

國家圖書館早在民國 70 年籌設「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

心」,是漢學研究中心的前身。30 年來,藉由編印漢學研究

學術論著、辦理國際研討會、獎助國外漢學研究人員來臺研

究及建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等系列活動的方式,希望讓全世

界瞭解,臺灣非常努力推廣「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這些年來,全世界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興趣,相較上個

世紀有極大成長。前兩天有朋友從日本回來,告訴我在早稻

田大學 5 萬個學生中,有 1 萬人在念中文。我上任前,在臺

灣的境外學生,包括外國、大陸學生及東南亞的華僑學生,

共有 2 萬多人;但到去年,人數增加至 6 萬 7 千人,一半以

上是為了學習華文。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因收藏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

前總統的日記,成為國際學術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重鎮。2 天

前,我與史丹佛大學學者進行一場視訊會議,探討臺灣的國

際及兩岸關係,也與學者們談到胡佛研究所收藏這些歷史文

獻後帶來的研究熱潮。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56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臺灣每年約有 4 萬至 5 萬

種(titles)圖書出版,在華人世界是一個重要的出版場所。

中國大陸每年雖有 36 萬種圖書,但其中 16 萬種是舊書出版,

真正的新書僅 20 萬種。中國大陸出版的新書是臺灣的 5 倍左

右,但人口是臺灣的 57 倍,由此可見臺灣的出版能量,在華

人世界中相當驚人。

臺灣使用的是正體中文,大家一定好奇,當 13 億人都在

使用簡化字時,我們在這裡使用正體中文還有賣點嗎?事實

上,雖然現在使用正體中文的地方,包括臺灣、香港及海外,

大約不超過 4 千萬人,相對於使用簡化字的 13 億人,數量上

相當懸殊。不過我們發現,有許多到中國大陸研究文史哲的

學者,完成研究後又到臺灣學習。

事實上,常用的漢字中,被全盤簡化者不到 500 字,其

他只有改偏旁,一眼看去都會認得,因此絕大部分的漢字還

是保留原來的形態。我舉一個最近發生的有趣實例給大家參

考;一個月前,我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到梵蒂岡參加教宗

方濟各(Pope Francis)就職大典,典禮上,幾乎所有祈禱文

都是義大利文,我一個字都看不懂,但教廷在其中一頁將祈

禱詞譯為中文印出來,在這 27 個簡體中文字裡,只有 3 個是

簡化字,其他與我們看到的漢字完全相同。此外,自從我們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至今累計已超過 7 百萬人,我向觀光

357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局及許多從事導遊工作的朋友打聽,還沒有聽過任何一位從

大陸來的朋友看不懂正體中文。

最近,中華文化總會出版《兩岸常用詞典》,將正體漢

字與簡化漢字及相關詞句並列,這也是海峽兩岸和解後所做

的一件有益文化的事。我們也瞭解不可能改變雙方使用文字

的習慣,但至少可以將之並列,例如「集裝箱」就是「貨櫃」、

「激光」就是「雷射」等,只要能做到如此程度,相信正體

漢字就能受到尊重,並長期被保存下來。因此僑委會提供海

外僑校中文課本時,是用正體字排印,但在有簡化字的地方

像注音符號一樣加註,就沒有問題。所以當我們被問到「臺

灣是教正體中文或簡化中文?」時,答案是:「兩種都教。」

因此,我們力圖將臺灣打造為「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

不會因為文字的形式而有任何影響。

在這個向上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路還很漫長,但看到

國內外有這麼多人跟我們一起努力,我個人感到非常欣慰。

在此祝福國家圖書館 80 歲生日快樂,也希望此次研討會順利

成功,謝謝大家。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58

出席「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興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19 日

今天我帶著非常感恩及懷舊的心情,來到臺北市為「北

部流行音樂中心」工程舉行動工典禮。其實我在 15 年前競選

臺北市長時,就曾提出希望在臺北興建音樂中心的政見。後

來幾經波折,才找到這塊地,但當時沒有足夠經費興建,如

今總算能在文化部與臺北市合作下,共同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流行音樂是臺灣的強項,而中華文化向來重視流行音樂

文化。3 千年前的《詩經》,我們都讀過「關關雎鳩,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時候是用唱的,就是當時

的流行、庶民音樂。所以我們現在發展流行音樂,就是傳承

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傳統,這也是我常說的,我們要發展「具

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我聽說在大陸的 KTV 點歌時,有

七成的機會點到臺灣的歌。剛才龍應台部長也提到,在華人

社會裡傳唱的歌大都是來自臺灣,這使我想到昨晚我宴請瓜

地馬拉總統培瑞茲(Otto Perez Molina)伉儷時,因培瑞茲總

359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統與我同年,都是屬虎,他們戲稱為「兩隻老虎」,我問培

瑞茲總統是否會唱這首歌,他回稱不會,但夫人會,因為「兩

隻老虎」是瓜地馬拉的兒歌。後來我們一起唱「兩隻老虎」,

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真的很有意思,音樂真是溝通最好的

橋梁。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占地將近 9 公頃,耗資新臺幣 45 億

元,最重要的是,它不僅是表演場地,也是流行音樂產業旗

艦基地,包括表演、創作、展覽及推廣都可在同一場地舉行,

所以剛才建築師說這裡是「World Unique」,真是一點都沒錯。

尤其是陶曉清小姐也提及這裡各種大小的表演場地都有,最

大的場地可容納 5 千人。而流行音樂的明星開唱,通常都有

一、二萬名觀眾,那樣規模的活動,就適合在分別可容納 4 萬

及 1 萬 5 千人的大、小巨蛋舉辦。如果人數不多,在這裡舉

辦更好,而且還有 2 千及 2 百人的場地。

40 年前我在紐約大學念書時,學校就坐落在紐約蘇活

(SOHO)區,周圍有許多小劇場,我們只聽說過百老匯

(Broadway)劇場有名,沒想到還有「百老匯之外」(Out

Broadway),我們學校旁甚至還有「外外百老匯」(Out out

Broadway),只有 20 人的場地,我就在那裡聽過一位臺灣劇

作家的表演。所以我擔任臺北市長時,特別將牯嶺街的一個

場地改建為小劇場,讓新銳的劇場工作者有創作及發表的機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60

會,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同樣地,這個場地不是讓功成

名就的歌手表演,而是讓剛剛出道的音樂人有被培育的機會。

除「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外,政府的「黃金十年」計畫中,

也涵蓋高雄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將來一南一北

兩座流行音樂中心完成後,將如同飛機的雙引擎,帶動臺灣

流行音樂的發展。

上次我到臺北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時,段鍾沂先生告訴我,

臺灣這幾年流行音樂的發展的確遇到困難,需要再加上一些

動力,所以兩座流行音樂中心的完成可提升我們的軟體戰力。

文化部從民國 99 年開始,投入新臺幣 21 億餘元幫助

流行音樂產業發展,除培育人才,也加強行銷,並對國內

相關產業提供補助,加上產業界也配合政府政策,讓產值

從民國 98 年的 76 億元,上升至 100 年的 102 億元,成長

幅度達 34%。可見政府提供「種子錢」(seed money)後,

亦帶動該產業發展,而政府未來也將繼續朝此方向努力。

最後,我想講一個與流行音樂產業小有相關且非常重要

的事,就是新舞臺存廢問題。我希望位於信義計畫區的新舞

臺能保存下來,除有歷史文化的意義外,其對民眾的休閒服

務亦具有不可取代的意義,因此我希望臺北市政府與中央政

府一起努力,讓新舞臺留下來。謝謝大家。

361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出席「2013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5 日

這是我第六次頒發總統教育獎,每年在頒獎前看得獎人

的資料,都會感動一次,今天看到這些短片,感覺更是強烈;

一些身心障礙同學在逆境中力爭上游,尤其剛才看到一位小

朋友游泳游得好棒,但我並不意外,因為過去我擔任臺北市

長時,多次與身心障礙朋友一起游泳,說實話,才剛下水沒

多久,我就被拋得遠遠的,他們真的游得非常好。

各位可能讀過一本書-「五體不滿足」,這是一位日本

身心障礙人士乙武洋匡所寫,他最近還來過臺灣,我在他上

次來臺時與他見過面,他真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出生在一

個非常特殊的家庭;他一出生就沒有手腳,卻一點都不以為

意,尤其是他的父母,認為這是上帝給他們的一個寶,讓他

跟別人不一樣。他到學校,也是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同學,他

在寫自我介紹時,不是寫「特徵:沒有手腳」,而是「特長:

沒有手腳」,他就是要將自己的逆勢變成優勢。他學游泳、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62

打籃球,也上大學,還交女朋友,完全沒有把自己看得與別

人不一樣,也因為他用這種正面與健康的心態面對橫逆,反

而活得比別人愉快。他的書在日本已賣 500 萬本以上,目前

還持續暢銷中。

臺灣也有一位罹患腦性麻痺的黃美廉博士,她因臉部神

經損害,使得臉部肌肉無法控制而有流口水及走路不穩的情

形,但她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有決心就可以克服。她

曾說:「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後來她拿到加

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這個過程不知要比別人付出多少倍的

心血,可是她做到了。

由此可見,無論家境貧寒、身心障礙或有其他病痛,靠

著意志力有時可解決非常多問題。我聽了這些故事,剛才又

親眼看到大家的表現,內心非常感動。再次恭喜所有得獎者,

並祝大家身心愉快、萬事如意。

363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出席102年「師鐸獎」、第八屆「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

表揚大會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9 月 27 日

今天參加這個盛大的頒獎典禮,感到非常高興,一方面

祝大家教師節愉快,另方面我要特別向從 30 幾萬人中精挑細

選出來的師鐸獎與教育奉獻獎得主,以及績優資深教師表達

最深的敬意。

師鐸獎在 9 年前停辦,之前我在臺北市服務期間並沒有

停辦,因為這個獎對教育界的鼓勵很大,所以一直維持舉辦,

等到我有機會來中央服務,就恢復頒發這個獎。

臺灣的教育近年來在許多方面都有長足進步,我們的孩

子出國比賽常常拿第一或囊括許多大獎,不只高中生,還有

科技大學學生出國比賽,例如德國 IF 設計獎、紐倫堡發明展

及其他許多展覽與比賽,也都得到很好的成果。記得 3 年前

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利曼,他寫過幾本有關

環保、地球暖化等主題的書相當膾炙人口,例如《地球是平

的》、《地球是平的、擠的、熱的》等,他的專欄一週 2 篇,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64

全美國有 700 家報刊採用。他第一次到臺灣時,我邀請他到

總統府演講,演講前我們聊了半個小時,他說:「你們這個

國家真是了不起,這麼少的人,卻創造這麼多的財富。」當

時臺灣的外匯存底是新臺幣 3,400 億元,現在已超過 4,000 億

元。他還說我們面對對岸這麼大的政治實體,還能維持和平,

更重要的是,『你們根本沒有任何天然資源,沒有油和煤礦

可挖,你們挖的是「腦礦」』。他當天就寫了一篇文章發表

在紐約時報。2年後,他接受訪問,記者問他:「你是美國人,

除美國外,你最喜歡哪一個國家?」他說:「臺灣!」他覺

得我們創造了以臺灣的天然及人文條件無法創造的成果,靠

的是什麼?就是在座的大家!這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我們給

自己鼓掌好嗎?

過去我擔任臺北市長時,每年教師節也常講這句話,結

果在一次用餐時有位國文老師來找我,他說:「市長,你把

我們講的太偉大了,你講的那些成就,我們教國文的真的沒

什麼貢獻。」我告訴他:「你錯了,國文老師很重要,把學

生的文理教通了,視野就會通。」

美國有位著名教育家-隆‧克拉克(Ron Clark)曾說過

一句膾炙人口的話:「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如此,不是

每個人天生就優秀,但後天的教育可改變許多人,也因此我

們高度重視教育,明年103年政府教育支出已編列2400億元,

365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占總預算的 12.4%,僅次於國防與社會保險支出,展現出政

府對教育的重視。

昨天我到雲林科技大學演講並與學生座談,這本來

是 5 月 20 日就職 5 週年安排的活動,但因可能有豪大雨,延

後 4 個多月;我發現學生非常有創意,在剛才提到的幾個國

際競賽中頻頻得獎,校方帶我參觀他們開發的產品時,也讓

我嘆為觀止,其中最有趣的是「透明冰箱」,平常關著看不

見裡面,但只要一靠近就變透明,一目瞭然。他們說這個設

計,是因為一般人習慣打開冰箱看了半天才決定要拿什麼,

導致耗電增加一倍,如果能在開冰箱前就決定拿什麼,就

可以省下許多電。冰箱與冷氣是家中耗電最多的電器,尤

其冰箱是 24 小時運轉,因此如果能做到減少開關冰箱時間,

可以省下許多電。我覺得這個學生真的非常有創意,這就是

臺灣教育在各位老師教導下的成果。

除了我們的學生有不錯的成果外,現在境外來的學生也

愈來愈多,從我上任時的 3 萬多人,到現在已有 6 萬 7 千多

人,尤其是中國大陸來的學生,我上任時只有 800 人,現已

超過 2 萬人。讓境外學生來有什麼好處?首先就是增加學生

的世界觀,讓他們知道不同文化與種族的學生怎麼面對這個

世界,另外一個重要目的,是增加我們學生的競爭力。臺灣

學生呈現兩極化,有的很用功,有的不怎麼用功,當有外來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66

壓力時,他們會變得比較用功,這是我最近觀察到的現象。

因此我覺得我們的教育並非沒有缺點,但我們不斷地從實踐

中找出缺點之所在,然後逐步加以改革。

剛才總統府舉行「中樞紀念孔子誕辰暨教師節大會」,

會中由「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致詞,推薦他來演講的就

是在座的蔣偉寧部長。卓董事長講得非常好,其中有段話也

是我多年來的想法,他說:「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但必須

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科基礎素養、能思考、能動手做的人才。」

簡短一段話,說出許多人的心聲,我們不希望把一所有崇高

學術理想的大學變成職業訓練所,但也不能像上次有人告訴

我,大學畢業連 26 個英文字母都背不出來,或簡單的工作都

做不到,這當然是極端的例子,大部分不會有這樣的現象,

但一個企業界鉅子有這樣的呼籲,令人深思,我們的教育除

追求「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外,

還有其他應追求的目標。我告訴蔣部長,卓董事長這番話應

該要聽進去。

此外,我們還需加強德育,我 45 年前剛考進臺大參加新

生訓練時,校長告訴我們,臺大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

愛人」,並強調「敦品」需放在「勵學」之前。當時我聽了,

跟所有的新生一樣,沒什麼特別感覺。直到後來參加法律系

的迎新會,遇到一位以前建中的學長,他告訴我:「法律系

367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有一項很特殊的傳統,如果考試舞弊,除學校規定的大過一

支、試卷以零分計算外,系主任還會要求他轉系,這種人不

可以念法律。」我聽了非常震撼,原來這個行業是有「行規」

的,這個觀念影響我很多年。所以我們的教育,雖然「德、智、

體、群、美」應五育俱全,但不可諱言,我們花很多工夫在

智育上,學生適應的能力似乎還不是很夠,其他如體、群及

美育部分,也都還有加強的空間。

今天,在座諸位都是我國教育界的菁英,各位在過去幾

十年中,為國家培育一代代的人才,以及在國際間表現精采

的臺灣之光,這是我非常感念的,但我們的教育仍有許多問

題需要努力,我們培養的人才還是不夠,素質也還可以再提

高,這也是今年教師節我們必須牢記在心的。無論如何,各

位的貢獻,在國家歷史上已留下應有的印記,讓我再次誠懇

地向大家說聲:「謝謝大家,教師節快樂!」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68

出席第七屆「總統文化獎」頒獎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27 日

今天很高興也很感恩在此頒發「總統文化獎」,這個獎

從民國 90 年設置至今,已邁入第七屆,這也是我第三次以總

統的身分頒發這個重要的獎項。

「總統文化獎」與其他藝文獎項最大的不同,在於將「文

化」的定義擴大,涵蓋社會各個層面與文化有關的事務,例

如今年的「公益獎」由成立於民國53年的「臺灣世界展望會」

獲得。世界展望會長期推廣公益活動不遺餘力,除每年舉辦

「飢餓三十」活動,並積極投入資助兒童計畫,目前該會與

其他民間團體在全球共認養 34 萬名兒童,其中 23 萬名是外

國兒童;臺灣人口為 2 千 3 百萬人,認養的國外兒童有 23 萬

人,是我國人口的 1%。此外,八八水災發生時,世界展望

會率先與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合作,捐贈多項急難物資,

並建造永久屋供災民居住。

「人道獎」得主劉民和牧師,我可能比各位都瞭解他,

因為我擔任法務部長時與他共同推動反毒工作,我們還曾一

369

五、文化藝術與教育體育

起到泰北金三角地區視察,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罌粟

花田,將罌粟果實割開,使其流出乳白色汁液,乾了之後就

是生鴉片,這也是少數中華民國的法務部長親自到金三角地

區瞭解毒品的生產。劉牧師還在當地成立戒毒所,幫助許多

沉淪的人。但在當地戒毒非常不容易,因為鴉片價格便宜,

我看到一對母子,媽媽躺在古老的鴉片煙榻上吸食鴉片,用

的還是前清時代的工具,我問她為什麼要抽鴉片,她說很便

宜啊!一天大約只要新臺幣 10 元左右。她的兒子不但注射海

洛因還抽菸,這個年輕人是從戒毒中心逃出來的。可見那裡

整個環境使得這種吸毒的文化無法消失。中華民國政府為幫

助泰北,在當地設立許多培養經濟作物的地方,改善了這種

狀況。劉牧師早年也曾被毒品綑綁過,後來他站出來以自身

經驗幫助大家脫離苦海,我去過他在苗栗設立的戒毒中心「晨

曦會」,他的努力非常令人感動。

這次的「文藝獎」由黃春明先生獲得,我們大家都是他

的粉絲,從小看他的作品長大。黃老師得過的獎不計其數,

其作品不但有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擁有本土、高遠的眼光,

不只看到臺灣的一角,還能關照全球,在這方面毫無疑問是

臺灣最好的代表。

「環保獎」得主為「臺灣環境協會」,他們長期以來提

供大眾公開、客觀且深入的資訊,瞭解臺灣所面對的環境挑

戰,在環保方面貢獻良多。

馬英九總統102 年言論選集

370

「創意獎」由黃瑞方先生獲得,特別的是他多次遠赴南

太平洋友邦吐瓦魯共和國,以環保裝置喚起國際重視該國國

土沉淪問題。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人口只有 1 萬 2 千人,

與我國有長期的外交關係,民國98年,我國發生八八水災時,

吐瓦魯提供捐款 21萬美元,占該國「國民生產毛額」(GDP)

的 1%。吐瓦魯不是個富有的國家,但當他們看到我國遭遇

水災,願意拿出這麼多的錢來捐助,我真的很感動。吐瓦魯

也有臺灣志工幫助推廣環保概念,我們希望打造吐瓦魯為低

碳綠能島,並協助他們發展太陽光電,因此我很高興黃瑞方

先生得獎。

這次得獎的團體及個人,對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尤其是

文化發展有極大貢獻。我非常肯定評審們所做的決定,因為

這樣的決定,讓過去不一定能受到充分重視的團體或個人,

得到他們應有的肯定與讚賞。再次感謝評審委員與文化總會

的努力,謝謝各位。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