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

5
1 弘道 2008 年第4 期 / 總第 3 7 期 稿 戀而頓首作別之時,我輩更應將無盡的 悲傷化作行動力量,共同緬懷陳蓮笙大 師的豐功偉績,沿著先師開拓的道路, 將他未盡的事業弘揚光大。 陳道長乃道教正一派的一代宗 師、上海道教界的精神領袖,他飽富傳 奇色彩的一生為祖國的道教事業貢獻甚 偉,本文無法一一羅列,僅將陳道長一 緬懷先師功績,共謀繼往開來 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上海城隍廟 編者按:陳蓮笙大師是當代中 國道教的領袖之一,不幸於 2008 年 10 月 29 日離我們而去。作為道教正 一派的一代宗師,陳蓮笙道長的一 生為中國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 大的貢獻,頗值細書詳論。我們在 為當代中國道教失去一位重要領袖 而悲痛的同時,也祝願大師羽化登 真後繼續擔綱金闕事、福祐人世 間。 2008年10月29日23時42分,中 國道教協會原副會長、中國道教協會顧 問,上海市第七屆政協委員、第八至九 屆政協常委,上海市道教協會原會長、 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城隍廟 住持陳蓮笙道長,作別他一生鍾愛的道 教事業羽化登真,道門一代巨人就此離 席。在舉國道友懷著對陳道長深深的眷 陳蓮笙大師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Aug-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弘道 2008 年第 4 期 / 總第 37 期

    特稿

    戀而頓首作別之時,我輩更應將無盡的

    悲傷化作行動力量,共同緬懷陳蓮笙大

    師的豐功偉績,沿著先師開拓的道路,

    將他未盡的事業弘揚光大。

    陳 道長 乃 道 教 正 一 派 的 一 代 宗

    師、上海道教界的精神領袖,他飽富傳

    奇色彩的一生為祖國的道教事業貢獻甚

    偉,本文無法一一羅列,僅將陳道長一

    緬懷先師功績,共謀繼往開來

    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呂 暢 上海城隍廟

    編者按:陳蓮笙大師是當代中

    國道教的領袖之一,不幸於 2008 年

    10 月 29 日離我們而去。作為道教正

    一派的一代宗師,陳蓮笙道長的一

    生為中國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

    大的貢獻,頗值細書詳論。我們在

    為當代中國道教失去一位重要領袖

    而悲痛的同時,也祝願大師羽化登

    真後繼續擔綱金闕事、福祐人世

    間。

    2008 年 10 月 29 日 23 時 42 分,中

    國道教協會原副會長、中國道教協會顧

    問,上海市第七屆政協委員、第八至九

    屆政協常委,上海市道教協會原會長、

    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城隍廟

    住持陳蓮笙道長,作別他一生鍾愛的道

    教事業羽化登真,道門一代巨人就此離

    席。在舉國道友懷著對陳道長深深的眷

    陳蓮笙大師

  • 弘道 2008 年第 4 期 / 總第 37 期2

    備成立道教組織,同時以全部精力研讀

    道書,並開始搜集、整理道教齋醮音

    樂。 1 9 5 6 年,上海市道協籌委會成

    立,陳道長被推選為秘書長,次年當選

    中國道教協會理事。這一時期,他一方

    面致力於各類道教教務工作,另方面又

    搜集整理上海道教史料,從民間廣泛搜

    集各種道教文物、音樂資料等。直到

    1966 年「文革」爆發,道協籌委會在

    僅僅十年的時間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

    就。

    1981 年「文革」結束,中國共產

    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貫徹後,市

    道協籌委會恢復工作,陳道長再度走上

    秘書長的崗位。在道教界百廢待興之

    時,他勇挑重擔、奔走呼告,承擔起重

    新恢復道教活動場所,整理幾被破壞殆

    盡道教文獻、科儀以及培育新一代年輕

    道士的繁重工作。 1985 年,上海市道

    教協會正式成立,陳道長歷任副會長兼

    秘書長、會長等職務,並於 1992 年當

    選為中國道協副會長。直到 1998 年,

    為了提攜後進,陳道長主動辭去職務,

    轉而擔任顧問。為了完善道協的職能,

    配合執政黨的宗教政策,開拓新時期道

    教服務於社會的局面、促進社會主義宗

    教事業發展,陳道長兢兢業業、廢寢忘

    食,奉獻了自己全部青春年華。

    時至今日,上海市道協已經成功

    地組織過五次代表大會,其下轄各區縣

    也均已成立分會。薪火相傳,上海市道

    協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凝聚著陳道長為代

    表的老一輩道教領導人的心血。上海市

    浦東崇福道院負責人張開華道長就曾經

    無限感慨的說道:「我們上海道教多

    生最具開創性之突出成就分而列之,不

    當之處還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一、團結道眾,致力於道教組

    織的建設

    自明清以降,道教日益衰微,陳

    蓮笙大師自青年時代就意識到,道門的

    光大需要廣大道眾的團結一致、共同努

    力。他的一生,都在以高度的熱情投入

    到道教組織的創建和完善,廣泛團結各

    界愛護道教、支援道教發展的善信的活

    動之中,並以自身的威望吸引了大量有

    志於弘揚道教的有識之士,對當代道教

    組織的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最

    為突出的,是他在建國前後三次參與的

    道教組織的創立活動。

    1946 年,曾經向陳道長傳授「萬

    法宗壇和都功籙」的江西龍虎山第六

    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來滬,發起了一個以

    「研究玄學,闡揚教義,刷新教務,聯

    絡道友感情,發展宗教事業」為目的

    的由全真派、正一派聯合組成的地方性

    道教團體——上海市道教會。時年 29

    歲 的 陳 蓮 笙 以 上 海 保 安 司 徒 廟 「 高

    功」、上海道教界知名法師的身份,

    出任道教會理事和滬中區主任。雖然上

    海道教會只存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但

    是其間相對統一的組織與定期舉行的講

    經、義診、施材(為無力安葬親屬的

    窮人每月免費提供 3 0 口棺材)等傳

    道、慈善活動,使陳道長切身體會到道

    教建立自身組織的必要性。

    1949 年後,陳道長與虹廟住持張

    源錕、大鏡關帝廟住持李錫庚等發起籌

  • 3弘道 2008 年第 4 期 / 總第 37 期

    特稿

    吸收越來越多的人在我們道教周圍,我

    們的道教才能發展。」「道教發展的

    關鍵也在於我們的隊伍自己有多少人,

    還 有 多 少 朋友 和 如 何 利 用 社 會 的 力

    量。」1 擔任道協領導期間,他定期邀

    請對道教文化有博識的學者舉辦道教知

    識講座,通知信眾和青年道長前來聽

    講,提高了道眾的道教知識水平。在地

    方道協中,他較早創辦了「道教文化

    研究室」,組織研究工作。他主持開

    辦的全國第二個道教雜誌——《上海

    道教》,以突出的學術性為特徵,目

    前已被列為全國宗教類核心期刊、上海

    圖書館宗教類重要期刊。

    作為上海道教界著名的高功,陳

    道長特別注重對道教音樂文化的整理工

    作。從廿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他就組

    陳蓮笙大師的著作《道風集──道教的發展

    和道士的修養》書影

    虧了陳蓮笙道長。沒有陳道長,就沒有

    上海道教的今天。」

    二、重視道教文化研究,努力

    提高道教徒素質、修養

    陳道長十分重視道教文化的研究

    與弘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執

    政黨的宗教政策一步步落實,陳道長身

    體力行,在處理道協繁忙的各類工作之

    餘,認真學習黨的宗教政策法規、潛心

    研 究 《 道 藏 》 , 先 後 擔 任 《 藏 外 道

    書 》 顧 問 、 《 中 國 道 教 大 辭 典 》 顧

    問、《中華道藏》總顧問,指導或合

    作主編了《道藏要集選刊》、《道藏

    精 華 錄 》 及 《 藏 外 道 書 》 等 道 教 文

    獻。「文革」結束後,在道教工作面

    臨各種困難之時,陳道長組織老一輩道

    長全面整理了上海道教正一派早晚功課

    以及各種科儀,為上海道教宮觀正常的

    宗教活動提供了保障。

    《道風集──道教的發展和道士

    的修養》集中了陳道長在 1949 年後所

    發表的各類道教文章,其中主要包含對

    道教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研究、對道教徒

    修養的論述、對道教宮觀管理的研究和

    對當代社會中道教發展之路的思索四個

    方面,基本囊括了新時期道教發展所面

    臨的各個層面的問題,為道教事業的發

    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陳道長還十分注重團結社會各界

    愛護、支援道教的人士,一起為道教文

    化 事 業 的 發 展 進 策 盡 力 。 他 曾 說 :

    「當代社會是一個合作時代,採取措施

  • 弘道 2008 年第 4 期 / 總第 37 期4

    不齊,已無法滿足新時期宗教生活的需

    要,上海道教的傳承面臨著青黃不接的

    局面。培養一批愛國愛教、擁護社會主

    義宗教事業、擁護共產黨領導、有文化

    有道養的青年一代道士的工作,成為一

    項 迫切 的 任 務 擺 在 了 陳 道 長 面 前 。

    1986 年,上海道協創辦了「上海道學

    班」(後 發展 為「上 海道 學院 」),

    陳道長兼任教務主任並親自組織教學。

    這種打破過去師徒私授的舊傳統的做

    法,已被實踐證明更為有利於道教的發

    展與傳承。至今,上海道學院已經成功

    畢業三屆學員,其中絕大多數充實到了

    上海市道協和各個宮觀之中,成為目前

    上海道教界的中堅力量。

    在進行科儀教學的同時,陳道長

    還注重道教徒個人修養的建設。在充分

    審視道教發展歷史、研究各兄弟宗教在

    宗教修養培養方面的成果後,陳道長結

    合當代宗教政策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

    勢、新環境,提出了較為完善的道教徒

    修養的構架體系。《道風集》中「道

    教徒修養講座」部分的八節內容,分

    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新時期道教人才

    所應具備的八項基本素質。

    中 國 共 產 黨 十 一 屆 三 中 全 會 以

    來,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過去被

    廢棄或移做它用的道觀正在逐步的修

    繕、開放。而許多德高望重、處在管理

    崗位上的道長年事已高,大量年輕有為

    的青年道士逐步走上領導崗位,行使宮

    觀管理權力。陳道長結合自身多年經

    驗,並參考國內外(包括香港、台灣

    等地)其他宮觀的成功管理經驗,提

    出了一系列道教宮觀管理理論。這些理

    織上海道教界相關人員與上海音樂學院

    密切合作,對道教齋醮儀式及音樂進行

    採集、錄影、錄音工作,並出版《中

    國道教音樂‧上海卷》、《中國道教

    齋醮儀範‧上海卷》等音像資料,在

    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擔任上海

    城隍廟主持期間,陳道長組建了上海城

    隍廟道樂團,聘請上海音樂學院教師長

    年給廟觀年輕道士授課輔導,多次參加

    在廣州、成都、張家港等地舉行的全國

    或地區性音樂匯演,促進了道教音樂的

    傳播。在他的倡導和關心下, 2007 年

    上海城隍廟申報「上海道教音樂」為

    上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取得成

    功,並錄製發行《上海道教音樂‧迎

    仙客》。 2008 年,上海道教音樂又被

    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產名錄之時,上海城隍廟應邀赴英國倫

    敦大學演出,並與英國 ARC 唱片公司

    簽 約 , 在 歐 洲 和 世 界 各 地 出 版 發 行

    《上海道教音樂‧迎仙客》CD 唱片,

    中國道教音樂音像資料的出版物第一次

    走出了國門。

    三、重視道教人才培養,開拓

    上海道教傳承的新時代

    陳道長認為:「道由人顯,道教

    的存在歸根結底依靠道教徒的存在。道

    教的發展也取決於道教徒素質的提高,

    道教人才的多寡。」2 在培養道教人才

    方面,陳師完成了三項開拓性的工作。

    1 9 8 5 年,上海市道教協會成立

    後,陳道長意識到當時道教徒年齡普遍

    較大,文化素質、道德修養水平亦參差

  • 5弘道 2008 年第 4 期 / 總第 37 期

    特稿

    2 00 2 年 8 月,香港道教學院同學會

    參訪上海城隍廟,獲得陳蓮笙大師

    的熱情接待。

    論 高 瞻 遠 矚 的 以 「 奉 道 行 事 」 為 原

    則,融合《道德經》、《道門十規》

    等傳統道教經典的管理思想與現代社會

    的管理制度,為大量剛剛走上領導崗位

    的青年道士提供了富有時代氣息、切實

    可行的指導思想,意義深遠。

    結 語

    經過幾代道教前輩的努力,今天

    的道教事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大好局

    面。經歷過新舊兩個社會的陳道長多次

    感慨:新中國建立以來,在共產黨領導

    下的道教事業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

    遇,道教的振興已經初顯端倪。但陳蓮

    笙大師卻已駕鶴仙去,歸宗大羅。我輩

    道門中人在緬懷陳大師豐功偉績之時,

    更應當時刻銘記大師的教誨,繼承大師

    的事業,不辜負大師的期望與囑託,抓

    住時機,將祖國的道教事業推向新的高

    峰。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曾得到陳

    蓮笙大師之子陳大霖先生的幫助,並部

    份參考《上海地方志》,在此一併表示

    感謝!)

    1 、 2 陳蓮笙:《道風集——道教的發展和道

    士的修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 0 0 6 年),頁 7 - 8 ,頁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