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期《弘道》刊載的〈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12/664.pdf ·...

8
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 1 期 44 學與仙學 三、《揚善半月刊》的徹底改旨 如果說《揚善半月刊》第一次改 革是出於不少人對中國本土道教的情 感,以及為了突出刊物特色之需要,那 麼他第二次的改革則是此刊物發展的一 個必然。 在 1934 年 10 月 16 日《揚善半月 刊》第 2 卷第 8 期(總第 32 期)刊 登的武漢佛學院張化聲居士致陳攖寧、 常遵先二先生函中,張化聲曾極力地推 崇中國的道家文化,並呼籲道家文化的 宣揚。同時,其在贈於陳、常二先生的 〈化聲自敘〉中也頗為提倡道學。他的 這種論調,使佛教中的一些人大為不 滿,於是致函張化聲,批評他的言說。 張化聲在駁覆其佛教同道的同時,將自 己的「駁覆書」亦寄於陳攖寧。陳攖 寧因見無有載體公開此份對佛道二家皆 頗有價值的文章,遂於1935年4月1日 出版的《揚善半月刊》第2卷第19期(總 第43期)上,將這篇〈武漢佛學院張化 聲居士駁覆某居士書〉公開。「駁覆 書」對某居士所執的尊佛貶道的觀點, 從學理上進行了逐一的批駁。而在同一 期《揚善半月刊》上,還刊登了一封 署名「棲西」的來信,信中因《揚善 半月刊》非專弘佛教淨土宗,而言 「道家之法用盡,是止生天,何能出三 界焉?吾輩佛教闡揚淨土一法者,是為 悲現代之業重眾生也。因淨土一法,最 易了生死,故皆導之。佛法無量,何能 宣盡?奈何爾等不肯參究也,自不達佛 理,只能誹謗,墮地獄有日矣」云 云,亦明顯地表示出崇佛貶道的思想。 蒲團子 京城人士 編者按:上期《弘道》刊載的〈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 (上)〉,談到了「翼化堂善書局與《揚善半月刊》的創辦」、 「《揚善半月刊》的初期」及其第一次「改革」情況。本期所載, 繼續談論《揚善半月刊》的「改旨」過程。 陳攖寧 倡導過程(中)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Sep-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44

神學與仙學

三、《揚善半月刊》的徹底改旨

如果說《揚善半月刊》第一次改

革是出於不少人對中國本土道教的情

感,以及為了突出刊物特色之需要,那

麼他第二次的改革則是此刊物發展的一

個必然。

在 1934 年 10 月 16 日《揚善半月

刊》第 2 卷第 8 期(總第 3 2 期)刊

登的武漢佛學院張化聲居士致陳攖寧、

常遵先二先生函中,張化聲曾極力地推

崇中國的道家文化,並呼籲道家文化的

宣揚。同時,其在贈於陳、常二先生的

〈化聲自敘〉中也頗為提倡道學。他的

這種論調,使佛教中的一些人大為不

滿,於是致函張化聲,批評他的言說。

張化聲在駁覆其佛教同道的同時,將自

己的「駁覆書」亦寄於陳攖寧。陳攖

寧因見無有載體公開此份對佛道二家皆

頗有價值的文章,遂於1935年4月1日

出版的《揚善半月刊》第2卷第19期(總

第43期)上,將這篇〈武漢佛學院張化

聲居士駁覆某居士書〉公開。「駁覆

書」對某居士所執的尊佛貶道的觀點,

從學理上進行了逐一的批駁。而在同一

期《揚善半月刊》上,還刊登了一封

署名「棲西」的來信,信中因《揚善

半 月 刊 》 非 專 弘 佛 教 淨 土 宗 , 而 言

「道家之法用盡,是止生天,何能出三

界焉?吾輩佛教闡揚淨土一法者,是為

悲現代之業重眾生也。因淨土一法,最

易了生死,故皆導之。佛法無量,何能

宣盡?奈何爾等不肯參究也,自不達佛

理 , 只 能 誹 謗 , 墮 地 獄 有 日 矣 」 云

云,亦明顯地表示出崇佛貶道的思想。

蒲團子 京城人士

編者按:上期《弘道》刊載的〈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

(上)〉,談到了「翼化堂善書局與《揚善半月刊》的創辦」、

「《揚善半月刊》的初期」及其第一次「改革」情況。本期所載,

繼續談論《揚善半月刊》的「改旨」過程。

陳攖寧的倡導過程(中)

45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

而陳攖寧在總第 42 期「問答專刊」中

回覆蔡德淨「入道門是否與信佛條件

有礙」時所云「龍樹菩薩豈不是專修

長生之術」一語,也引起了化名「幽

谷散人」的佛教人士的責難,其致函

《揚善半月刊》社云「前於友人處,

見貴刊問答專刊一期內,有陳攖寧君答

海門蔡君一函,說龍樹菩薩當初亦學過

長生法云云。此說不悉究竟可否屬實?

請該陳君指出此事載於大藏內何部何卷

何頁何行,方知言之不謬也」1 。從以

上種種,不難看出當時一些佛教人士對

提倡道教的抵制、對道家文化的鄙視與

不屑、對仙學長生一道所持的鄙夷態度

及對弘揚道學者言辭之不遜。

三教一貫,是《揚善半月刊》一

貫的宗旨,但當時的一些佛教人士對提

倡道學卻多是非議橫生,出言亦多是咄

咄逼人。或許正是由於這些佛教人士的

這種態度,錢心在1936年2月1日出版

的《揚善半月刊》第 3 卷第 15 期(總

第 63 期)上發表了〈仙佛判決書〉一

文,列舉了十五條仙佛優劣之例,歷數

了佛教,特別是佛教居士的種種弊端,

將仙與佛推向了兩極。其文曰:「我

往日在校中是研究哲學的,對於仙佛二

者之認識,似較普通人稍為明瞭。今歎

吾國佛教之盛如彼,而同時國家勢力之

衰如此,特本我良心上之主張,作一判

決書,請登入『社會論壇』,與眾共

見。全國知識階級,若再不回頭猛醒,

難免步印度之後塵。彼等老朽腐化之佛

教信徒(專指男女居士而言),除卻

一排一排的跪在大殿上,祈禱和平而

外,別無他法,只有束手待斃而已。他

們年齡已經老了,死不足惜,請問我們

這般青年是否應該學他們那個樣子等死

呢?還是別求生路呢?處目前環境之

下,竟不知做人要如何做法。雖說仙與

佛都是渺茫無憑,但是把兩家的理論和

宗旨,細細比較一番,吾寧願學仙,而

不願學佛。試縷列如後,賢哲有以教

之:(1)仙道是愛國的,佛法是亡國

的;(2)仙道是強種保種的,佛法是

弱種滅種的;(3)仙道是有抵抗精神

的,佛法是一切不抵抗的;(4)仙道

是積極的,佛法是消極的;(5)仙道

是土產國貨,佛法是外來洋貨;(6)

仙道是科學的,佛法是迷信的;(7)

仙道是建設的,佛法是破壞的;(8)

仙道是樂觀的,佛法是悲觀的;(9)

仙道是要實證的,佛法是尚空談的;

(1 0 )仙道是男女平等的,佛法是重

男輕女 的;(1 1 )仙道是陰陽 互根

的,佛法是孤陰寡陽的;(12)仙道

是性命雙修的,佛法是不知有命的;

( 1 3 ) 仙 道 是 要 肉 體 長 存 服 務 社 會

的,佛法是要肉體速減拋棄社會的;

(1 4 )仙道是合乎人情的,佛法是不

近人情的;(15)仙道是唯生的,佛

法 是 唯 死 的 」 。 由 於 錢 心 的 筆 鋒 犀

利,故對於此文的登載與否,在《揚

善半月刊》諸編輯中,也有著不同的

意見。汪(團按:當為汪伯英)曰:

「不登好。因為《揚善刊》宗旨是三

教一貫,五教平等。若依據錢君所言,

似 乎 與 『 一 貫 』 、 『 平 等 』 之 宗 旨

衝 突 。 」 張 ( 團 按 : 當 為 張 竹 銘 )

曰:「登出好。因為吾國現在所處之

情勢,萬分危急,須要大聲疾呼,方足

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46

以警醒國民之迷夢。難得錢君一片熱

腸,不避嫌怨,我們豈可辜負他的美

意?自然應該照登。」許(團按:當

為許德得)曰:「登不登,尚屬第二

個問題。最要緊的就是審察來稿之理由

是否充足。設若公開發表以後,被人家

反駁回來,未免掃興。」吳(團按:

吳,待考)曰:「除佛教以外,尚有

孔教、耶教、回教,今只說佛教的短

處,別教一字不提,頗欠公允。」由

於諸編輯意見不統一,遂將〈仙佛判

決書〉原稿及編輯的各種意見一併專

函於陳攖寧,徵求其意見。陳攖寧則認

為 : 「 本 刊 創 辦 時 , 雖 揭 櫫 三 教 一

貫、五教平等,然自本刊發行以來,算

到現在,已近三年之久,全國皆知,但

除了幾位好道之士及國內慈善大家常有

長篇短著寄與本刊發表而外,其餘若天

主、耶、回等教,從未有片紙隻字寄來

投稿,可見本刊對於耶回二教毫無關

係,名為五教,其實只有儒道釋三教。

是則五教平等,乃國家法律上之名詞,

在本刊宗旨上,早已不生效力。至於三

教一貫之說,本刊雖然提倡甚久,亦只

能做到兩教一貫之地步。即孔老同源,

儒家出於道家是也。若講到三教,則佛

教徒每每妄自尊大,總要把印度產生的

釋迦牟尼駕於老子、孔子之上,我們要

和他們合作,他們屢次翻白眼睛,看不

起儒道兩教,鄙視為人天小乘。在佛教

徒心目中,既然不屑和我們平等,請問

如何能達到一貫之目的?所以三教一貫

這句話,也是能說不能行。故此奉勸本

社同人,把一貫的念頭,趕快取消了

罷」,「此稿對於《揚善刊》本旨,

毫無衝突。因為這是研究學理,不是毀

壞個人名譽,更不涉及國家政治問題,

亦不是說和尚們的陰私黑幕,僅僅對於

在家人之迷信佛法萬能者,痛下針砭而

已。彼佛教書籍中,亦常有罵仙道的文

章,我們早已讀得生厭了,照我的愚

見 , 此 稿 盡 可 登 出 , 不 必 多 所 顧

慮」,「我記得本刊初創時,曾經登

出過各處乩壇上所寄來的稿件。我們雖

然不能判斷這些乩筆文章是人的呢或是

神做的,總而言之,對於三教一貫、五

教平等的大原則,是不相違犯。後來有

某居士寫信到本社,說這些乩壇文章,

非驢非馬,有損佛法的尊嚴,因此本刊

以 後 就 不 再 登 乩 壇 文 字 。 本 刊 既 以

『揚善』二字為名,自然要登載勸善

的文章,但勸人行善,是要普及教化,

不可專對知識階級發言,亦不可專顧少

數文學家的賞心悅目,故而本刊勸善文

章總不免帶有幾分俚俗氣味。於是學界

中人,又來函責備,說這些勸善文章,

沒有價值,不能列於作者之林,不能在

全國雜誌界中佔一席之地位,因此本刊

以後就把勸善的文章逐漸的減少了。後

來一打聽,才曉得來函的這位先生,雖

然在學界中辦事,卻也是個佛教信徒。

他因為本刊宗旨雖勸人為善,而不勸人

唸佛,認為這些勸善文章,都是不徹

底,所以說沒有價值。再者,本刊以前

尚有『性命玄機』、『金丹要訣』二

門,專載道家神仙家實行做工夫的法

子,又被佛教徒罵為『外道』、『守

屍 鬼 』 、 『 不 免 輪 迴 』 、 『 未 出 三

界』、『終落空亡』、『薩伽耶貪』

這許多批評,因此本刊以後又把講工夫

47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

神學仙與學

講口訣的文章逐漸的減少了。各處不明

白此中情形的人,常有信來質問,為何

先登而後不登?今日乘此機會,將這個

情形表白一番。並老老實實的奉告諸

君,所以不登的緣故,大半是受了佛教

徒的影響。難得錢心君今日忽然的跳出

來打一個抱不平,這也可以說得是物極

必 反 」 , 「 我 勸 本 刊 讀 者 及 本 社 同

人,從今以後,須要研究仙道與佛法,

究竟誰優誰劣?孰高孰低?某種適合於

吾國之情勢?某種不合於現代之潮流?

若未曾把這些先決問題弄得明明白白,

道也可以不必修了,仙也可以不必學

了」。 2 〈仙佛判決書〉最終得以刊

登,而從陳攖寧對《揚善半月刊》創

刊過程種種經歷的陳述,亦不難看出當

時道學文化所處的窘境及宣揚道家文化

所面臨的種種阻力。

在 〈 仙 佛 判 決 書 〉 一 文 刊 登 不

久, 1936 年 3 月 16 日《揚善半月刊》

第 3 卷第 18 期(總第 66 期)山西襄

垣崔寓踑來函又云「慈善刊物不為世

人重視」,對此陳攖寧曰「此意敝社

編輯諸君久已知之,現在正思努力改

進,務求適合時代之需要。將來縱不免

登載此種文字,亦趨重積極一方面。至

於消極勸誡文字,雖有佳作,不能不割

愛矣」,也表明了《揚善半月刊》意

欲改革的思路。

因為錢心〈仙佛判決書〉及諸編

輯和陳攖寧對此所發表的意見在《揚

善半月刊》公開登載, 1936 年 4 月 1 日

的《揚善半月刊》第 3 卷第 19 期(總

第 67 期)北平錢道極致函陳攖寧云:

「頃閱《揚善半月刊》總號第六十三

期 所 載 敝 同 宗 錢 心 君 之 〈 仙 佛 判 決

書〉、編輯先生之會議錄及吾師之覆

函,始悉該刊近來之經過。前以該刊材

料日少,精神日頹,尚疑創辦人無恆

心,非能立志宏道者。今讀吾師之函,

始知其中真相,又不禁為編者諸公惜,

更歎其太無勇猛之氣。凡世間創業,尚

須要有堅忍不拔之恆心,況欲作砥柱而

挽狂瀾,更非有絕大之毅力不可。當年

各教主創教時,誰不是在艱難困苦中、

遭人極端反對中過來者?編輯諸公當創

行《半月刊》時,曾未慮到當此他教

盛興,道學衰微時,而作此大聲疾呼之

先導,定惹起他教反對,而必有一應付

之方乎?何今一遇小波折,而即逐漸退

步,甚至凡關於道功道學之一文一字亦

不 敢 登 刊 耶 ? 況 《 揚 善 刊 》 所 提 倡

者,乃我中華民族固有之實踐實證真功

夫真學識。吾以為刊中若登載虛偽之學

理,欺人之功夫口訣,則可怕他人之指

責。若果真皆是真實功夫,遇到反對

者,則正是發揚之好機會。計不出此,

而反畏縮,使人得機以乘,吾甚為刊中

諸公所不取」,「若如前數期刊物,

而 故 意 敷 衍 , 不 但 為 《 揚 善 》 之 遺

羞,且恐為大道之障礙。切望編輯諸先

生提起真精神,拿出真學問,打破一切

虛偽空談,以慰閱者之望,定可博得多

數讀者之同情。但不知《揚善》主人

及編輯諸公有此勇氣否」,「道極並

非反對他教者,乃係尚實踐實證,不尚

空談者;乃係有志自立,而不作依賴

者;更是欲長生而濟世,不欲早死而作

自了漢者。故而歡迎實在的功夫,絕非

有門戶之見而盲從者」,「尚望吾師

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48

作一興奮劑,與《揚善刊》諸公注射

一下,以慰眾讀者之望」。對錢道極

的意見與建議,陳攖寧云:「本刊編

輯諸公,雖有時採納我一部份意見,但

亦不能完全犧牲他們自己的意見」,

「只有將錢君原函寄與本刊編輯部,我

的義務就算盡到了。編輯諸公若有高

見 , 尚 望 隨 機 發 表 , 以 釋 群 疑 」 。

《揚善半月刊》編輯者「按語」云:

「錢君函中之意見,我們可以完全接

受,用不著再注射甚麼興奮劑。然而意

見是理想,辦事是實行;理想最容易,

實行頂困難。本刊因種種關係,不能充

分發表我們的意見,這是毋庸諱言。但

是比較別人家千篇一律的勸善文章,滿

紙空談的心性文章,五教混雜的乩壇文

章,總覺得切實一點。除卻本刊而外,

遍國中定期刊物,不下數千份。若要像

本刊這樣切實論調,極力提倡道教與仙

術,為黃帝老子並歷代神仙揚眉吐氣

者,恐怕沒有第二份吧。外面來稿雖

多,都是些消極的勸善文章,已為山西

襄垣崔寓踑君所不滿(見第 66 期本刊

第1頁);調和派一類的文章,今又為

錢道極君所厭觀。我們做編輯的人,既

不能自己杜撰幾篇聊以責塞,更不能把

抬高佛教壓倒道教的文章胡亂登出,因

為怕閱者罵我們無識。陳先生不常在上

海,他目的重在實修實證,不喜歡做文

章,被我們催逼再三,方有稿子送來,

中間難免有斷絕的時候。此須得請錢君

並閱者諸君諒解」,「陳先生常言,

若有人能夠代替他盡這份義務,他自己

就預備實行做工夫去,不願意長久的與

人辯論事非,到了結果,都是空談,於

事無濟。奈目前尚未覓得可以代替陳先

生的人。不是說沒有人能做佛教、儒教

的文章,乃是說沒有人能做道教與仙術

的文章;也不是說絕對沒有人能做道教

仙術的文章,乃是說沒有人能做抬高道

教地位的文章,更加沒有人能做把仙術

立於宗教之外,與科學相接近的文章。

舊腦筋的人,只曉得三教一貫;新腦筋

的人,無論甚麼教都不信;壇弟子們,

只講迷信,不辯真偽。佛教徒、耶教

徒,更不必談了。所以專門講道教與仙

術的稿子,十分缺乏。呂祖參黃龍的

事,若非陳先生極力挽救一下,幾幾乎

弄得不能下台。各省各縣呂祖乩壇中的

壇弟子不下數十萬人,全真派的道士,

亦不下數萬人,千百年來試問可有一個

人像陳先生這樣出力為呂祖作辯護?僅

此伍沖虛《仙佛合宗》上說了幾句,

尚且牛頭不對馬嘴。其餘的都是默認呂

祖真有此事。道教徒這樣沒出息,佛教

徒自然得意洋洋」,「假使陳先生那

幾篇稿子不來,我們做編輯的應該如何

辦法?並非是我們沒有勇氣,因為這種

文章,不是尋常人所能做得出來。假使

人人會做,則呂祖參黃龍公案老早就推

翻了,何必等到今日,才覺得根本動

搖?再者,唐朝以前,道教與佛教之爭

論最盛;宋朝以後,道教勢力漸漸衰

微;明清以來,只看佛教徒搖唇鼓舌,

道教徒一聲不響,噤若寒蟬。實因人材

缺乏,並無其他之原因。今日道教已不

成其為教了,若再不提倡,恐怕就要銷

滅」。對於錢道極的來信,《揚善半

月刊》的創辦人張竹銘亦云:「興奮

劑的性質各有不同,要因病而施,不能

49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

神學仙與學

隨 便 亂 用 」 , 「 用 之 得 當 , 固 然 是

好,用之不當,反而害人。世上辦事,

亦復如此。過於頹喪,固然不足以有

為 ; 過 於 興 奮 , 也 不 能 維 持 長 久 。

《揚善刊》社,就是興奮劑製造廠,

但其性質是和平的而非激烈的。因為有

時要容納讀者的意見,並須顧及大眾心

理,雖不能面面俱到,然範圍總須放寬

廣些。範圍一寬廣,態度自然就和平

了。於是乎講儒釋道三教的文章,我們

都歡迎。惟獨對於推崇佛教藐視道教的

文章,不合我們的胃口。若果有此種稿

子寄來,本刊也只好照登。倘若不登

出,反而見得我們器量太小。是非公

理,全靠大家平心靜氣研究出來的,不

是摩拳擦掌哄罵出來的。時至今日,道

教本身衰弱到了極處,國人腦筋,對於

道教,麻木也到了極處。《揚善刊》

鼓吹了三年,用盡心力,大家才曉得我

們中國尚有個最古的道教,稍稍有人注

意,稍稍有人研究。現在也有幾處道教

會,稍稍舉辦,未嘗不是本刊一點微

勞」,「興奮劑要有好材料,方能製

造;《揚善刊》要有好文章,方能動

人。好文章不能保每期必有,中間偶然

缺乏,鬧著稿荒,也是常事。譬如第六

十 五 期 呂 祖 參 黃 龍 那 幾 篇 , 和 本 期

《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一篇,都是

最有效力的興奮劑,都是最難下筆的大

文章。請別人做,料定他們做不出;請

陳先生照樣再做一篇,料定陳先生也做

不出。因為應該說的話,已經說盡,再

說就嫌重複無價值。若要將原文全部推

翻,另做一篇,又尋不材料。所以做興

奮劑容易,收集材料真不容易」。此

則亦道出了《揚善半月刊》的立場及

改革所須之條件。3

從以上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

《揚善半月刊》三教一貫之宗旨,不

見容於一些佛教人士;純粹勸善的文

章、三教調和的論調,又不能完全滿足

讀者的口味;創辦人、編輯、特約作者

弘揚仙道的思想,又得到了包括部份佛

教人士在內的有識之士的認同與支援。

可見,《揚善半月刊》的再度改革,

也勢在必行。

1936 年 4 月 16 日,《揚善半月

刊》第 3 卷第 20 期(總第 68 期)開

始對刊物的內容進行徹底地改革。除了

內容偏重於仙學與道教學術之外,並開

始在每期雜誌的封面登載「學理,重

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實踐不尚空

談;思想,要積極不要消極;精神,圖

自立不圖依賴;能力,宜團結不宜分

散;事業,貴創造不貴模仿;幸福,講

生前不講死後;信仰,憑實驗不憑經

典;住世,是長存不是速朽;出世,在

超 脫 不 在 皈 依 」 等 十 條 「 善 的 真

義」,凡不合於此條件之文章,也一

概拒絕登載,並選古典籍中講仙論道名

言中之警策動人者,作為刊物每頁橫頭

之標語。

1936 年 7 月 1 日《揚善半月刊》

第 4 卷第 1 期(總第 73 期)「本刊三周

紀念七十二期之回顧」,除了歷數《揚

善半月刊》創刊以來的經過及逐次改革

的原因外,尚對以後稿件的要求也進行

了說明:「溯自敝社同志張竹銘醫師

獨資創辦本刊以來,至今已屆三載,前

後發行之數,已滿足七十二期。其間逐

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50

步改革,精益求精之苦衷,讀者諸君或

未能完全瞭解。茲特乘本刊三周紀念之

期,為簡略之說明如後:(1)《揚善

半月刊》社發行部,為便利計,暫設

於翼化堂善書局內,但與翼化堂營業無

涉。本社係獨立性質,非附屬機關。

(2)本刊自第一期起,至第三十六期

止,宗旨為三教一貫,並兼登普通勸誡

文字。除少數道學專家著述而外,其餘

材料,亦無異於其他慈善刊物。以致一

般知識階級,及新腦筋的人,對於本

刊 , 皆 忽 略 過 去 , 而 不 十 分 注 意 。

(3)自三十七期起,至六十七期止,

宗旨仍為三教一貫,而內容

則仙道文字較多,並兼載金

丹要訣。至於勸誡文字,雖

每期必登,但不佔篇幅。惟

因 他 種 佛 教 刊 物 , 對 於 仙

道,常多輕視之論調,以故

難望達到平等一貫之目的,

始知以前白費心力。(4)自

六十三期錢心君《仙佛判決

書》及六十五期陳攖寧先生

《呂祖 參黃龍事 〈考證〉 、

〈 疑 問 〉 、 〈 平 議 〉》 各 篇

登 出 之 後 , 本 刊 始 改 變 宗

旨,專弘仙道,飄然獨立,

不受釋教教義之拘束。(5)

自六十八期起,更進一步作

徹底之改革,將十條真義宣

佈於本刊封面。凡不合於此

條件者,一概拒絕登載。雖

翼化堂書目廣告,亦不免受

此限制。又選本國古書中講

論仙道名言之警策動人者,

作為標語,使讀者觸目驚心,努力向

道。(6)本刊今已出至七十三期矣,

已成為此世界上研究仙學唯一無二之定

期刊物矣。雖然,言論為事實之母,今

日之言論,安知他日不成為事實。所望

全國中超等天才,共襄偉業,繼承絕

學,組織巨集規。不數年後,將見海內

仙學團體,林立風行,未始非本刊三載

鼓吹之微效也。編者不敏,謹拭目以俟

之 。 」

從 1936 年 8 月 15 日《揚善半月

刊》第 4 卷第 4 期(總第 7 6 期)開

始,每期雜誌的封面上又標明「專門

《揚善》第 6 8 期 《揚善》第 76 期

《揚善》第 8 0 期 《揚善》第 9 9 期

51弘道 2007 年第 2 期 / 總第 31 期

神學仙與學

仙學雜誌」六字;從 1936 年 10 月 16 日

《揚善半月刊》第 4 卷第 8 期(總第

8 0 期)開始,「專門仙學雜誌」六

字兩旁,又增標「達則兼善天下,窮

則 獨 善 其 身 」 。 至 此 , 《 揚 善 半 月

刊》則完完全全地成為了專門宣傳仙

學與道教學術的學術性期刊。雖然時有

勸誡類文字點綴其間,然所佔篇幅不

大,內容也趨向於積極方面,對《揚

善半月刊》「專門仙學雜誌」的宗旨

並不相悖。

然而由於戰禍,1937年8月1日,

《揚善半月刊》在第 5 卷第 3 期(總

第 99 期)出版後,被迫停刊。

《揚善半月刊》從總第 68 期改革

至總第 99 期停刊,登載了陳攖寧《論

〈四 庫 提 要 〉不識 道家 學 術 之全 體》

( 總 第 6 8 期 始 ) 、 《 辨 〈 楞 嚴 經 〉

十種仙 》( 總第 9 6 期 始)、《 金丹

三十論》(總第 80 期),張化聲《胡

適 近 著 〈 陶 宏 景 真 誥 考 〉 之 批 評 》

(總第 8 1 期) ,易心瑩 《道教分 宗

表》(總第 9 3 期)等文章以及 5 0 餘

封問道函件。

四、小結

縱觀《揚善半月刊》發展的整個

過程,從開始將道教作為揚善的一個部

份,繼而增加仙學與道教方面的文字,

終而純粹宣揚仙學與道教,其間原因種

種,波折幾經,然最終成為中國近代,

或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主要宣傳道

家、道教文化方面的刊物。並首次將道

家仙學學術進行了學術化的研究,為道

家、道教學術的研究開了先河。而陳攖

寧先生的思想與言論,在其中則起著關

鍵性的作用。誠如吳亞魁〈論《揚善半

月刊》〉一文所言,《揚善半月刊》「自

始至終以弘揚仙道為要務的,只有陳攖

寧一人,其文字之多、研究範圍之廣、

學 識 水 平 之 高 、 思 想 影 響 之 大 , 在

《 揚 善 》 同 仁 中 都 是 首 屈 一 指 的 。

《揚善》的道教思想並非僅見於陳攖

寧一人一家,但我們確乎可以說,他的

思 想 反 映 了 《 揚 善 》 的 基 本 道 教 面

貌,並代表了《揚善》的主要努力方

向」4 ,「陳攖寧以《揚善》為提倡

仙學、弘傳道法的陣地,真心實力為道

教搖旗吶喊,促就《揚善》一步步向

仙道化、學理化一方偏轉,並以其出色

的文字般若之力,為《揚善》贏得了

廣大的讀者群和相當的影響力。可以

說,沒有《揚善》作為載體,陳攖寧

的許多見解、主張,極可能湮沒無聞;

而沒有陳攖寧作為中堅,則《揚善》

斷不可能以現在這副熔仙道與研究學理

於一爐的純粹道教面目出現於世」5 。

11935 年 8 月 16 日《揚善半月刊》第 3 卷第 4

期(總第 5 2 期)。2 1936 年 2 月 1 日《揚善半月刊》第 3 卷第 15

期(總第 6 3 期)。3 1936 年 4 月 1 日《揚善半月刊》第 3 卷第 19

期(總第 6 7 期)。4、5 見陳鼓應主編《道教文化研究》第九輯(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頁 468 、

頁 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