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星期日 一版责编 陈煜骅竺暨元二版编辑 崔丰 …2020/06/21  ·...

1
2 2020 6 21 www.jfdaily.com 021-63523600 021-22899999 3-1 D124 23213-4 24214-5 40 40.9 743.2 40 6 18 》( 》), ”。 。“ 。” 。《 ,“ ”。《 。《 ”“ ”? ”—— 5 5%。《 ,《 。《 。“ 。” —— )《 —— 260 200 7 19 ”“ ”“ ”“ ”“ :“ 。” 6 16 1 》, —— 》。 》、 》。 ”。 ”。 6 2 6 2 143.5 ”。 6 2 6 2 150 180 230 。“ 16%。” 6 ), 6 8 ,“ 。” 10 2 ,“ 。” 1 。“ 。” Z164Z99 1 20 ”, 30 60 70 90 20 40 3100 A 6 100 A A VLGCVLGC A 40 20 30 1000 25 100 A ”, 19.3 。” ,“ ’, 。” 6 。“ 30 。” 。” 7000 ”。 2 。” 30 2018 。” ”“ 。” 2015 。“ 。” 2 10 500 。” 。“ 。” ,“ 。” )“ 。” 15 41 150 1 3 17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Aug-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年 月 日星期日 一版责编 陈煜骅竺暨元二版编辑 崔丰 …2020/06/21  · 音乐解析与赏析拉开序 幕。在时长1 小时的赏析 中,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

多措并举稳就业

2 要闻 2020年 6月 21日 星期日www.jfdaily.com

一版责编:陈煜骅 竺暨元 二版编辑:崔丰

新闻热线:021-63523600

广告热线:021-22899999 转解放日报广告中心今日 国内邮发代号:3-1

国外发行代号:D124

上观客户端

明日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 温度:最高 23℃,最低 21℃

风向:偏东 风力:3-4级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最高 24℃,最低 21℃

风向:东南 风力:4-5级

强化政府部门精准服务机制,推进解决企业诉求和困难

上海“刚性”立法支持40万中小企业■本报记者 王海燕

据统计, 上海中小企业合计 40.9万户,

从业人员 743.2万人。这 40万中小企业是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也是 “六稳”

“六保”的关键角色。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冲击。如何通过立法来支持和保障这支生力军?

6月 18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日起实施。此次立法“干货十足”。从为中小企业设兜底责任部门, 到提高融资担保放大倍数, 回应了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看来,

《条例》改变了人们将促进性立法认定为“软法” 的刻板印象。“只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突破,促进性立法也可以呈现出刚性的一面。”

强化政府部门“兜底”责任从企业设立到证照申请,中小企业需要

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环节很多, 疫情期间,

中小企业困难加大、诉求增多。

此次立法强化兜底责任。《条例》第四条明确,“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具体责任部门或者涉及多个部门无

法落实的,市经济信息化部门负责牵头协调解决”。《条例》还进一步明确,市企业服务云平台应当建立首接负责制。市企业服务云平台将受理中小企业各类诉求, 并进一步健全诉求分派、督办、反馈的闭环机制。《条例》还规定,市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应当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员,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

“中小企业服务专员”“首接负责制”等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机制。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表示,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进解决企业诉求和困难,实现精准帮扶。

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企业面临的

困惑。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融资担保需求迫切。如何为更多中小企业引来“金融活水”?

《条例》提出“两个五”———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原则上不低于 5倍,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 5%。同时规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生的代偿损失,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核销,并按照规定补充资本金。有关单位和个人已经履行相关勤勉尽责、合规审查义务的,可以不追究单位和个人责任。

这一刚性规定将极大地释放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建中小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条例》明确,市、区相关部门应当遵循合

法、客观、必要、关联的原则,归集、使用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信用信息,不得违法扩大失信信息、严重失信名单的认定范围,不得违法增设失信惩戒措施。本市应当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失信信息修复的条件、标准、流程等要素。对于信用修复申请,

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核实,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修复,并解除惩戒措施。

应急援助助企业挺过难关疫情暴发后,上海迅速出台政策措施帮助

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支撑它们挺过难关,效果明显。《条例》将这一做法固化,对牵头部门、应急援助政策范围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增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伴随国际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 中小企业面临更大风险和挑战,《条例》将应急援助情形扩大到其他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事件。《条例》明确,本市要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援助机制。“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事件时, 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区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当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做好中小企业应急援助工作。”

《大块文章———鲍贤伦书法展》开展

以书法之美传扬文化之美本报讯 (记者 李君娜)《大块文章———鲍

贤伦书法展》昨天在中华艺术宫开展。展览展出鲍贤伦书法作品 260件,其中 200件左右为新近专题创作。

本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展览将展至 7月 19日。

鲍贤伦为当今书坛颇具现实影响力的书家代表、隶书创作领域的前沿探索者。此次展览,是鲍贤伦近半世纪以来书法艺术学习探索历程的总结,也是近半世纪桑梓之情的凝结与回报。展览以书法之美,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展览由 “汉地广大”“笔寄文心”“隶变探微”“丹崖墨痕”“陶写余欢”五部分组成。鲍贤伦说:“笔墨当随时代,与以时代笔墨承载千古文章, 是同一个书法创作观的两种向度的表达。我选择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名篇经典作为作品内容主题, 基调以气象正大者为主,时段以上古、中古为主,同时精选版本,兼顾后人对文章的评价,以确保作品文本的高质量和当代传播的积极社会效应。”

徐汇区与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四史﹄联组学习双方将打造徐汇音乐文化街区

共建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

本报讯(记者 舒抒)

6月 16日,徐汇区委与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中心组“四史” 学习教育联组学习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双方围绕红色音乐文化弘扬、 区校战略合作、区域党建联建、城市文化服务与特色品牌建设展开深入学习交流。

学习会以一场红色音乐解析与赏析拉开序幕。在时长 1 小时的赏析中,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韩斌解析导读了《红色音乐涵润光荣之城》,随后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家季沁、姚瑶带来了贺绿汀钢琴独奏《牧童短笛》和丁善德的《儿童组曲———捉迷藏》。 紧接着上演的还有陈钢创编的小提琴独奏 《苗岭的早晨》、女声独唱《山泉》以及胡琴四重奏 《游击队歌》。

交流发言中,记者获悉,徐汇区将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打造徐汇音乐文化街区,双方将深化合作, 结合风貌区保护利用,聚焦复兴中路、汾阳路、 东平路等核心区域,

加快推动品牌重构、业态更新和环境改善,促进形态、生态、业态、文态有机融合,保留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市肌理,同时赋予街区新的活力,共同打造音乐人才汇聚、音乐产业集聚、音乐氛围浓烈的精品特色街区,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学校是重要场所,

师生是重要人群,容不得半点马虎。徐汇区将紧盯学校等关键点,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常而有序、常而不松、以常保平”。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徐汇将科学研判变量、 全力稳住存量、努力做大增量,加强逆周期调节,抓牢扩大投资等重点举措,以徐汇区的高质量发展, 为上音师生、人才提供更多成长平台和逐梦舞台。

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表示,双方将共同深化区校合作、党建联建。

目前,徐汇区与上音已经成功开展多项区域化党建合作,并合作推广系列“音乐党课”。下一步, 双方将充分利用徐汇区域内丰富的文化、

教育、医疗资源,支持上音拓展功能、整治环境、完善配套、引进人才,共同提升区域音乐文化供给品质。还将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依托上音优质的音乐文化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活动进社区、 进小区、进园区,让更多徐汇居民、白领近距离欣赏高雅艺术魅力。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表示,上音歌剧院以“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定位,结合上音红色基因与徐汇深厚的历史文脉,将与徐汇共同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双方将进一步推进“上海之春”与徐汇城区文化建设精准落地,打造群众喜闻乐见、深度参与的年度文化盛宴。未来,上音将与徐汇区着力打造红色文化、 海派文化、

江南文化,持续推动高端人才交流,通过建设国际音乐教育示范园区, 共同打造国际化、高质量的人才聚集地。

6月 2日以来本市中小学生发热人数环比略有上升但同比下降

中小学生中无流感与聚集性病例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家庭学校应共同督促孩子养成卫生习惯

■本报记者 黄杨子

6月 2 日,上海市小学一、二、三年级正式返校复学。至此,上海 143.5万中小学生悉数回归校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本市《开学工作指南》 相关要求对学校的重点防控举措做了详细规定。

不过,近日也有家长反映,重回校园后,

孩子免不了感冒发热,在特殊时期实在“提心吊胆”。 本市目前中小学生发热就诊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主任殷勇。

殷勇向记者提供了来自医院门诊办公室从 6 月 2 日前一周和 6 月 2 日之后至今

的数据, 他介绍, 从开学前日均就诊量约 150

人次,到开学后第一周约 180 人次,再到如今每天约 230 人次,总数量环比增多,同比还是有所下降。“发热门诊就诊量上升仅占到全院门急诊量上升的 16%。”

殷勇说,6岁前儿童,只要没有严重并发症(如中耳炎、脑膜炎、肺炎等),每年感冒 6至 8

次属于正常情况,家长无需过度惊慌。

殷勇提到, 目前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儿中,不明原因的、聚集性发热情况很少,经过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疾病分布也较为分散,“的确有不少发热的学生来就诊,但很少有同一个班级多人发热的情况。”

有家长提出疑问, 目前是否有流感蔓延?

殷勇说,流感好发于秋冬季 10月至次年 2月,

目前属于低谷,“作为医疗机构,我们常年对门急诊、住院患儿监测相关数据,市民们可以放心,目前的感冒不是流感。”

殷勇说,对于普通感冒发热,其实和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高度一致,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应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养成较好的个人习惯。

在学校内,作为公共卫生场所,应每日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加强体温监测,及时记录上报异常情况。上海作为低风险区,中小学生如可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且周边环境通风良好时, 可不佩戴口罩,但校内清洁、食堂等服务工作人员应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如果需搭乘公共交通上下学,家长和老师要督促孩子正确佩戴口罩,且每天到校后、回家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普速铁路实施电子客票本报讯(记者 王力)昨天,全国普速铁路

实施电子客票,铁路上海站(含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始发的普速列车(除金山铁路、上海至拉萨Z164、上海至九龙 Z99 次以外)全部使用电子客票进站乘车。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上海普速列车班次最多的上海南站, 当日值班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乘坐普速列车的旅客此前必须取票才能上车,所以普速铁路实施电子客票,旅客适应过程也许比高铁、动车实施电子客票更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电子客票初期,铁路上海站会加派人手,为旅客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慢慢养成“一证在手,说走就走”的习惯。此外,针对电子客票实施后如何办理改签、退票手续等常见问题,铁路上海站已制作了第一批 1万余册宣传手册,在各大车站的售票窗口、服务台等区域发放。

据了解,普速铁路电子客票推行的第一个月为过渡期。 考虑到部分旅客 20日之前购票并已取出了纸质票,在过渡期内,电子客票和纸质车票将共同使用。

目前,使用居民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旅客,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自助闸机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使用其他证件购票的旅客,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通过人工通道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不过,持儿童票的旅客,须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本人或同行成年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人工通道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

明天早高峰又将迎大雨本报讯(记者 戚颖璞)大到暴雨这位“常客”又

来了。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受到梅雨带北抬的影响,今明两天上海有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累积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

这波降水可不是“一闪而过”,可能会影响到明天上班早高峰。具体来看,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今天白天到明天早晨。过程累计雨量 30毫米至 60毫米,局部地区 70毫米至 90毫米,小时最大雨强 20

毫米至 40毫米。

记者从上海市防汛办了解到,上海将加强明天早高峰交通疏导。 上海各防汛部门和相关部门,正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 密切关注雨情、

水情;加强排水管网、排涝泵站、水闸等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养护,做好各项防汛排水和内河水位预降措施;加强施工工地、动迁基地、下沉广场、低洼地区、

危棚简屋、店招店牌、下立交等薄弱环节的检查,落实各项防御应对措施。

上周一的早高峰期间,上海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明天也是周一,降雨会不会一样剧烈?气象专家表示,虽然早上会有阵雨或雷雨,但是主要以局部大到暴雨为主, 跟之前的雨还是有差距。

预计从周二起, 阵雨或雷雨将间歇性出没,多数会出现东边太阳西边雨的情景。气温也是逐日回升,预计周后期最高气温将升至“3”字头。潮湿闷热的体感又来了。

江南造船吊装第100个A型罐昨天下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

江南造船在 6号平台举行了第 100

个 A型舱液罐的吊装仪式。

A 型舱液罐是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船体结构的核心,也是该船型设计和建造的最大难点之一,对焊接、绝缘防火、安装等方面工艺技术要求极高。每艘 VLGC 需吊装四个 A 型液罐, 单个液罐长40米、高 20米、宽 30米,重量超过1000吨。

目前,江南造船是中国唯一拥有全系列液化气船研发、 设计、建造能力的船企。随着该系列船第 25

艘的建造, 江南造船迎来了第 100

个 A型罐的吊装。

本报记者 王力 孟雨涵 摄影报道

越是特殊时期,学校越要推一把华东理工主动拓展“朋友圈”,与企业建立联系,不间断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

■本报记者 王闲乐

据统计,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9.3 万人。疫情之下,今年的应届生正面临更多挑战。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沪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

“临港集团的负责人一会儿就到,我们约好了谈一下招聘的事。”采访刚一开始,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便连道,“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有点忙,我们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应该多推一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华理就业指导

中心 6 位老师手机里的微信群数量便不断增加,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就业相关。“具体数量我也没数,30多个总归有了。”郑东说,这些群中,

既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群,也有由毕业生组成的求职群。

“说实话, 今年就业形势比往年都要严

峻。”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减少甚至取消了今年的校招名额。如何保证今年的 7000多名毕业生能顺利找到工作, 就成了摆在华理就业指导中心面前的头号课题。

华理就业指导中心的选择是比以往更加主动积极,拓展“朋友圈”。从 2月开始,负责市场开拓的老师周全华便主动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通过走访交流,询问招聘意向,目前已有上千家企业加入了微信群。

同时,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开展调研,通过各院系辅导员收集毕业生就业意向, 分门别类建立了考研复试、公务员、教师资格、国家电网、银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十多个不同方向的就业微信群。周全华说,通过这些微信群,

可以实现学生的意向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就在前几天, 一家浙江的制造业企业在群里发布了多个招聘岗位, 很快便有华理学生前去应聘。

“越是特殊时期,学校越要多推一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帮助。”疫情发生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时间早已超过了正常的上下班时间,

有时睡前看到群里有新信息,老师们也会马上回复或转发。 全校 30多位毕业班辅导员也不间断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

鼓励学生到基层去日前, 华理商学院 2018届本科毕业生杭

天琳通过网络直播,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团委从事基层青年工作的经历。

“华理是一所偏理工科学校,以往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相关领域。我们一直鼓励学生拓宽就业视野,今年正好是一个契机。”华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指导工作的老师潘聪聪说,为帮助毕业生把握好机会,利用好国家政策,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在线开展了“基层就业母校行”“强军故事分享会”等专题活动。

“和以往不同,今年开展的线上宣讲不是单纯讲政策, 而是请校友讲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潘聪聪介绍,除了杭天琳,材料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张政也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他在崇明区东平镇的工作经历。

在郑东看来,疫情确实造成了一些行业工作岗位减少,但基层和西部地区依旧缺乏大量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在求职时,可以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考虑。“此外,疫情对人口健康、生物安全、大数据、线上教育等很多领域来说反倒是个发展契机。”

树立正确“就业观”

考研失败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学生蔡子豪一度十分迷茫。不过,曾入伍锻炼 2 年的经历,让他很快振作起来,积极投身找工作大军。 就业指导中心给他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仅指导他修改简历,还给他发来了专业对口的招聘信息。仅用 10天,蔡子豪就与世界 500强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建八局签订了合同。

“我们很喜欢拿蔡子豪同学的求职故事举例,因为他的经历证明,只有自己积极主动,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郑东坦言,不少学生觉得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便对找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些学生坚持要考上研究生,否则不找工作。“学历不能代表一切, 能力才是关键。大部分岗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竞争力。”

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今年,

华理就业指导中心在微信公众号 “华理就业领航号”推出了“就业先锋”系列故事,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就业案例,鼓励毕业生积极求职。郑东呼吁, 学生和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应当成为当前的共识。”

让文物建筑真正活起来首届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

本报讯(记者 李君娜)“文物建筑的保护,

不应该像博物馆一样供起来,更好的方法是让它真正活起来。”日前,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入选项目正式揭晓。

15个入选项目包括: 陈望道旧居修缮工程、武康大楼保护修缮工程、上海总商会旧址保护修缮工程、 荣宗敬旧居保护修缮工程、商船会馆保护修缮工程、旧上海图书馆旧址保护修缮工程、美琪大戏院保护修缮工程、露香园项目一期万竹街 41号楼保护改造工程、 原大新公司修缮改造工程、汾阳路 150号 1号楼保护修缮工程、宝庆路 3 号保护修缮工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徐家汇天主教堂修缮工程、佘山天主教堂保护修缮工程、黄浦区 179

号街坊成片保护工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