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gsu.edu.cnyjszs.zjgsu.edu.cn/uploadfiles/file/20161028/... · web view2016/10/28  ·...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Dec-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附件6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工商管理学院:

1.郝云宏,男,1962年11月出生,陕西宜川人;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负责人;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浙江省优秀博士后。

2002年调入浙江工商大学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经济学家》《经济管理》等众多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转载、收录、引用和摘登,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目前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1)公司治理;(2)企业战略管理;(3)高管行为。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琚春华,男,1962年7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电子服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电子商务教指委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带头人、浙江省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重大专项组专家、浙江省服务业专家组成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理论、电子商务与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以第二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特级期刊、一级期刊、SCI/EI论文30多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5部、教材3部。获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包玉刚留学基金、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在英国Aberdeen大学、美国Missouri大学、加拿大McMaster大学访问学习。多年来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理论、电子商务与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3.金杨华,男,浙江东阳人,1976年11月,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组织行为与创业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行为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4年-1998年就读于杭州大学(原)心理学系、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心理学报》《心理科学》《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篇为SCI/SSCI收录。为本科生、硕博研究生、MPM/MBA学生讲授《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英)》、《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受到好评,曾获浙江工商大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为浙江移动、浙江电信、中国银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德勤集团、汇润电机等企业提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社会服务。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创业与组织创新、伦理决策与组织公正、组织行为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包括:(1)组织公正的多水平建构与互动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主持);(2)管理者伦理决策过程及多水平影响因素:行为伦理视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主持);(3)基于TEP的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及其效能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主持)等。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4.范钧,男,浙江慈溪人,1974年2月生,管理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营销与商务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培养人员,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创业与发展中心职业经理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学”、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员。曾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本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创新、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知识管理等。曾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承担政府企事业横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本;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级及以上(浙大标准)20余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

近年来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主要有:1、知识共创视角下的顾客在线参与新服务开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社会资本视角(08CJY030),国家社科基金;3、顾客参与对KIBS中小企业新服务开发的作用机制研究(12YJC63004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崛起之路:浙江中小企业发展60年(09ZDWT07),省社科重大委托课题;5、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新服务开发中的顾客参与研究:顾客知识获取视角(LY12G02019),省自然科学基金;6、KIBS中小企业新服务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获取研究:网络能力视角(11ZJQN053YB),省社科基金;7、虚拟社区中顾客在线参与新服务开发研究(13ZJQN007YB),省社科基金。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5.项国鹏,男,汉族,1975年9月生,浙江富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年入选),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1年入选)。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助)。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创业管理。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迄今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浙江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均被评定为校A级学术专著),独立学术译著1部,参著3部。多次获得浙江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省社科联颁发的学术奖励。多次指导硕士生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研究生论文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多项企业咨询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组评审专家(管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通讯评审专家,《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审稿专家。秉承“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研究理念,注重中西合璧,研究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

主持的省部级、国家级主要课题:(1)转型经济中战略企业家能力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模式及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转型经济中企业家制度能力对民营企业制度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浙江省科技企业加速器运营模式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浙江民营企业集团股权型产融结合绩效评价及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课题”;(5)制度变迁中民营企业家对制度创业的作用机制:基于浙江的多案例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发表的主要论著:(1)创业扶持方式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科学学研究.2016年录用;(2)工业生态学研究足迹迁徙——基于CitespaceⅡ的分析.生态学报. 2016年录用;(3)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2):79-87;(4)全面深化改革和浙商创业创新. 管理世界.2015(4):166-169;(5)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制度能力:中国企业家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管理世界. 2009(1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6.易开刚(1973-),男,湖北巴东人,博士、博士后,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地方产业与企业转型发展研究所所长,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在《管理世界》《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浙商伦理转型研究》等专著2部和《现代营销策划》《营销伦理》等教材5部。

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安全管理;营销变革与创新;现代服务业。主讲讲授课程:营销策划、商务谈判、营销伦理、企业社会责任。

已主持完成的纵向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2项、民政部项目3项。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教育部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民政部课题1项。获民政部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为浙江省金华市政府、台州市政府、永康市政府和浦江县政府等提供了商业网点规划咨询服务,为浙江省委党校中青班、浙江大学总裁班、河南省国资委高级研修班、桐乡、诸暨服务业培训班、安徽省工商银行、浙江传化集团、浙江正元智慧、杭州百大集团、杭州三替集团、浙江天地环保、浙江竺梅集团、浙江华鑫实业、浙江九九红玫瑰等提供了培训和咨询服务。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7.肖余春,男,汉族,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名师,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主持者。

主要研究领域:管理心理学、团队(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与跨文化行为学。

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建设部软科学项目。

近年发表SCI期刊英文论文4篇,SSCI期刊英文论文2篇,国内1级期刊论文4篇。出版专著3本。出版教材3部。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8.盛亚,男,1959年生,管理学博士、教授,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重点基金1项和省部级课题10项,目前在研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复杂产品生产能力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和省自然重点基金《社会创新三元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治理》。主持或参与企业咨询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10部,译著3部。代表性著作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复杂系统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和《零售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获得省、厅和国家级学会奖10余项。近3年代表性论文有:①创新政策激励机理的多案例研究——以利益相关者权利需求为中介,科学学研究,2013(7);②区域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的量化分析,科研管理,2013(6);③利益相关者权利非对称、机会主义行为与CoPS创新风险生成,科研管理,2013(3);④Incentive Mechanism of SMEs Innovation Polic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4 (2);⑤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科研管理,2015 (10);⑥合作创新中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科学学研究,2015(8);⑦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的整合研究框架——主观感知与主体属性,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 (1)。

目前主要关注方向:(1)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2)复杂产品系统生产与创新;(3)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管理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9.李靖华,男,山西五寨人,1970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曾就读于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新研究所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创新(服务研发)和创新系统(创新政策)。

主持的课题有:①新服务开发的前后台知识转移机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2012;②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5-2007;③服务接触框架下服务业大规模定制实现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医院为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007-2009;④基于GAP模型的服务质量功能展开(SQFD)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7;⑤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布局的演进机制研究:以软件产业为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课题,2006-2007;⑥客户关系资源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影响,浙江树人大学省级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2013年度招标课题,2013-2015。

主要研究成果有:①呼叫中心与后台服务部门间的知识转移: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科学学研究, 2013(8),排名第一;②基于元分析的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科学学研究,2013(3),排名第一;③我国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路径演变分析:对杭州的多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3),排名第一;④新服务开发研究走向何处——Patrick A.M. Vermeulen路径及其启示,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4),排名第一;⑤组织文化、知识转移与新服务开发绩效:城市商业银行案例,管理工程学报,2011(4),排名第一;⑥自助服务科技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多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2010(9),排名第一;⑦The front/back office configuration in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f local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3), 排名第一;⑧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 2012(1),独著;⑨(专著)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创新,科学出版社,2009,排名第一;⑩(专著)医疗服务接触与创新:浙江实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排名第一;⑾(译著)服务创新:对技术机会和市场需求的组织响应,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排名第一 。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0.胡峰,男,1972年6月生,教授。2003年7月获世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开始,先后进入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二站)在职从事研究工作。曾经在河南省烟草公司和交通银行总行工作7年,现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和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

主持承担过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在内的20余项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出版《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论》(2003年)、《跨国并购政策协调:欧盟经验、嬗变趋势与中国的选择》(2007年)、《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2008年)和《从自主创新到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视角》(2011年)等学术专著9本;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烟草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管理世界》、《体育科学》等权威或者CSSCI 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经获得过“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和“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省部级学术奖励多项。目前主要从事跨国经济技术合作、知识创新和管理以及知识产权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1.肖亮,男,江西吉安人,1976年5月生,管理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培养人员,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公益计划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各类教材3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奖项5项;获各类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超过10项,承担国家和省市行业标准3项,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项;为湖州美欣达、华盛达集团、南方建材、太原煤气化、山西晋城煤业、香溢金联、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国内外企业提供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领域咨询,为全国上百个地方政府和园区提供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领域规划咨询服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运营优化、信息技术采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商贸流通业态创新。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财务与会计学院:

1.许永斌,男,浙江诸暨人,1962年12月生,分别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会计学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2001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入选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2011年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企业(会计)信息化等。主持承担的代表性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家族企业际传承的财务安排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披露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家族控制权配置选择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机理研究”等。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及会计对策》等。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权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等论文8篇。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主持人。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哲社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朱朝晖,女,浙江宁波人,1970年1月生,在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后。财务与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主要研究领域:行为财务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创新管理。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重点课题“股票误定价的产生机制及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作用的机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民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模式及其动因研究”、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股市错误定价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投资者情绪和盈余管理的交叉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国际学术论文六十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浙江省哲社成果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1. 唐代剑,男,教授、博士。研究领域:旅游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主要研究成果:主持过广西、浙江、江西、江苏、贵州、安徽、山东等省的各类旅游规划132项,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6部,在《旅游管理》、《经济地理》、《农业经济问题》及中国旅游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67篇,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世界休闲创新奖1项。代表作有《旅游开发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旅游规划原理》、《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中国旅游业面对SARS的思考与对策”、《杭州西溪湿地旅游策划》等,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开发、旅游文化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旅游专家。

海外阅历: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旅游高校、企业游学一年。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郭鲁芳,女,1966年1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省旅游管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休闲中心主任。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旅游局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受浙江省旅游局、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富阳市运动休闲委员会等单位之托,曾主持过“浙江省省旅行社发展蓝皮书”、“杭州市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规划与行动计划”、“富阳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蓝皮书暨五年行动计划”等课题12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浙江大学学报》、《旅游学刊》等众多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多文章被收录、引用和摘登。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目前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1)休闲产业发展;(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行社经营管理;(3)闲暇配置与居民幸福感;(4)区域治理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5)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管理。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3.程 乾,男,1968年9月,博士,教授,美国和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浙江工商大学城乡生态与规划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到目前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5项, 曾完成主持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古村落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省哲学课题《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原真性保持与再造机制研究》,省哲学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保持与旅游开发协调共生机制研究》,钱江人才项目《基于生态位角度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研究》,杭州市哲学社会课题《集群价值链视角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等课题,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基于游客感知的主题公园品牌转换行为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SSCI IF0.8)(3篇),提出的西溪城市湿地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完善了国际旅游界关于城市湿地景区低碳评价方法,已发表在旅游管理领域顶级旅游期刊《Tourism management》(SSCI, IF2.6),以及《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和《地理科学》等杂志。

目前的研究兴趣:(1)旅游开发与管理;(2)旅游环境信息技术;(3)度假区和遗产旅游规划;(4)古村镇保护与规划;(5)旅游地发展规划和智慧旅游等。

海外阅历:浙江省151资助赴美国访学3个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学加拿大一年。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经济学院:

1.何大安,男,1957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享受国务院津贴,浙江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资深教授。

致力于投资运行机理、产业组织、企业制度、理性行为及其决策等方向的研究。曾在较高级别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八十多篇。其中,独立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3篇,独立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5篇。在学术界提出过“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共异向”、“投资流向陷阱”、“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层面”、“投资传导循环”、“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等概念。接受过《光明日报》之《名家访谈》栏目的专访,接受过《学术月刊》中青年经济专家栏目的教授访谈。浙江省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连续获奖者。在投资运行机理和理性、非理性决策等研究领域处于全国的局部领先地位。主要代表作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经济学文库》系列,2005年1月版。《选择过程的理性与非理性融合》,《当代经济学文库》,2006年5月出版。“交易过程中的行为最大化”,《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市场体制下的投资传导循环及其机理特征”,《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投资选择的交易成本”,《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体制性制约及其启示”,《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论双轨调节方式下的投资传导运行”,《经济研究》1991年第12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陈宇峰,男,1978年,浙江金华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7年,任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政治经济学部、21COE-GLOPE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科技处、人文社科处、社会合作处副处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2009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1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1年,入选首批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同年入选浙江省“2011年十大青春领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获得第十四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与企业理论、能源经济理论与政策等。《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贸易问题》、Social Scie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SSCI、EI全文转载或收录,同时著有《国际油价波动的市场特征与中国需求冲击》等多本专著。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之江青年课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已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课题,民政部招标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3. 赵连阁,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委员和九三学社浙江工商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

1987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1998年12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1998年4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温洛克中美联合培养高级博士班”(Winrock Lead 21st Century Program )学习。1999年6月—2001年7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晋升教授。

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8月17日— 2001年9月17日,受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邀请,对美国政府机构、各类协会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威斯康兴州立大学和北卡农业与技术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1999年9月20日—1999年10月5日,受台湾农业经济学会邀请,对台湾农村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台湾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经济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著或参与编著著作、教材8部,获得浙江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4.孙敬水,男,安徽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项;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5项;出版专著与主编教材10部;在《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贸易问题》《学术月刊》《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0余篇。先后为博士生、硕士生、MBA主讲《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前沿》《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荣获省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项。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5.马淑琴,女,1963年生,山西省运城人,经济学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5至2002年曾任教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中心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义乌全球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2年8月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荣获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推广应用和人文科学成果特别奖、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与主编教材8部;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财政研究》、《经济地理》、《经济研究参考》、《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Network》、《China-USA Business Review》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影响浙江贸易水平升级相关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财贸经济》2008年第10期;“汇率传递机制下出口商品策略定价能力研究:来自浙江的经验数据”,《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5期;“外资企业所得课税影响产出的传导机制:基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2期,“融资约束与异质性企业出口前沿研究评述”,《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1期。先后为博士生、硕士生主讲《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前沿》、《国际贸易政策》、《国际金融与投资》等课程。荣获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6.刘文革,男,1966年生,教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互联网与新兴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在吉林大学获得世界经济博士学位,其后又在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新兴经济体国家改革与发展战略比较及其经贸合作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课题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2项,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6篇(含合作),出版专著2部,获省级二等以上奖励3项。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成为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兼任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常委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拉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学术成就:1、提出和概括了中国制度变迁方式,即内生相机抉择制度变迁观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改革模式的演化机制及中国的制度变迁绩效。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人民论坛》等重要报刊上。2、从制度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模式的独特竞争力和生命力。主要以俄罗斯改革与发展进程为典型案例,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国内重要期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政治经济学评论》、《东欧中亚研究》等杂志上,其观点引起同行关注和讨论。3、对金砖国家经济及经贸合作研究基础上,首度提出了构建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FTA)构想。其成果发表在在《国际经贸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报刊及研究报告:《新兴经济体蓝皮书》(2012-1015)。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金融学院:

1.钱水土,男,1965年生,浙江萧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工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第十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和民建浙江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风险创业投资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金融发展理论、创业投资理论与实务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县域金融重构:基于县域经济内生需求的研究”、 “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等5项国家基金项目,主持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基金20余项。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分别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学术奖励。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程大涛,男,1964年生,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20余年企业投资、资本运作的实务经历,2008年8月起在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房地产经济与投资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09BTJ003)、浙江教育厅科研项目《地方政府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Y200804516);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经济学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有《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2001年获第十一届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系列论文),2014获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统计与数学学院:

1.李金昌,男,1964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统计学教授。浙江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统计研究》等刊物编委。浙江省重点学科(统计学)和浙江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统计学)带头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重点资助对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浙江省首届“五个一批”人才,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主讲《统计学》、《抽样技术》、《统计理论研究》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曾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教师。主要从事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抽样调查,政府统计,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等研究。先后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个、省级基金项目10个(含重点重大项目),主持研究其他项目10余个。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统计思想研究》、《抽样调查与推断》等5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抽样技术》、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统计学》等5本,主译统计史名著《统计探源——统计概念与方法的历史》。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三等奖。曾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青少年英才、全国优秀统计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苏为华,男,1963年9月生,统计学教授,经济学博士。1984年7月毕业于杭州商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分别于1991年、2001年在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与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原院长,现任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0年)、第一层次人选(200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统计学会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统计综合评价分会理事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统计学会副会长,杭州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学会论文及教学课件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高等综合评价理论前沿》、《综合评价学》、《市场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专题》、《统计软件包》、《统计学原理》等博士、硕士及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管理世界》等杂志公开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综合评价学》、《综合评价技术的扩展与集成问题研究》、《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统计指标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著作9部。主持的成果中有十多项成果获省部级政府奖,其中全国统计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统计局)4项、全国统计科技进步论文三等奖(国家统计局)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政府)2项、省科技学技术三等奖1项。多项参与研究的成果获省部级二、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省科技项目等省部级项目近10项。近几年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包括“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及后续完善项目(2006,2007-2010)、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2007年)、“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指数暨报价系统”(2008年)、“中国•海宁皮革指数”(2011年)、“泰隆银行小微企业指数”(2012)等。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经济统计基本理论(统计指标理论)、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科技与教育统计、经济统计(包括金融统计分析、商贸流通统计等)。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3. 许冰,男,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数量经济学与统计学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负责人。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ement Engineers  副执行主席。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Production 执行编辑。台湾淡江大学管理学院合作研究教授(2001),日本早稻田大学IPS研究院访问教授(2010)。

主要从事非参数计量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研究兴趣包括: 风险分析,决策管理和系统监管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改变生产效率的识别与模拟:基于路径收敛设计研究(2010-20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政府投入与医院效率的监管设计:基于取消药品加成和增设药事服务费 (2 0 1 1 - 2 0 1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定向加权非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在股市流动性风险测度的实证研究(2004-20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基于产出弹性、TFP增长率和非线性冲击力的研究(2005-2006)和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传导机制及其测量模型的实证研究(2003-2005) 等项目研究。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和《数学学报》、《数学进展》和《数学年刊》,以及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4.陈振龙,男,1964年8月生,教授,博士。1993年7月武汉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概率统计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于香港大学作短期访问;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于武汉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曾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151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学校概率统计方向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应用、随机过程、随机分形方面的研究。基于随机过程、随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随机风险模型和随机风险管理的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随机分形理论及统计方法研究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十多篇被SCI检索。

近几年来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资收益、再保险与红利策略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等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了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青年发展项目和重点项目《随机方法在金融理论中的应用》等四项;参与完成了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一项。目前,正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5. 洪兴建,男,1970年11月生,统计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统计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统计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访问。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重点是收入分配测度方法研究以及税收、经济增长等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现为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理事、浙江省统计学会理事,2012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7年以来,主持了《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测度方法研究》、《偏向贫困增长的新视角及其测度方法研究》等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子课题《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制度改革路径研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本。学术成果分别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独著)和三等奖(2008年,排名第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年,排名第一),以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次(2013年、2008年2次,排名均第一)等。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6.蔡光辉,男,浙江省台州温岭人,1978年8月出生。理学博士,统计学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应用数学系主任。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2009年11月-2010年2月访问香港科技大学,2010年10月-2010年11月访问法国来恩第一大学。2006年6月浙江大学概率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统计、金融数据分析建模、概率极限理论和统计大样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系统科学与数学》、《Elec. Res. Ann. of American Math. Society》、《Proc. Indian Acad. Sci. of Math. Sci.》、《Metrika》、《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等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被SCI 检索12篇, 一级期刊8篇。获第十届 (2010年)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类三等奖(省部级);获2007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获201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7. 江涛,男,1963年生,安徽黄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投资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统计与精算系从事访问研究工作。江苏省省委组织部“333工程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人员,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精算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基金评委,南京审计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与保险、应用概率统计、精算风险理论、保险经济学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随机风险模型内有限时间的破产概率”、 “基于投资收益、再保险与红利策略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率”等4项国家基金项目,主持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基金6余项。在《中国科学》、《概率统计通信》、《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2篇。有关具有投资收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同行的好评, 获浙江省高等院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独立),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排名第四)。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8.程开明,男,1975年5月生,教授,经济学博士,统计学博士生导师,科技统计与商务数据分析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和国民经济学,重点领域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分析、空间统计方法及应用。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 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项目2项。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城市网络与科技创新的关联机理及实证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科研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次(2013),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9. 陈钰芬,女,1973年11月生,统计学教授,管理学博士,统计学博士生导师。2007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4月至7月在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Hasselt University)经管学院从事访问研究;现为统计系主任,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研究方向为管理统计学,专注的研究领域包括:科技创新评价和测度、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的耦合、企业创新管理与战略决策等。近年来,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内外创新资源耦合机制与开放决策》,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际技术创新领域顶级期刊Technovation, R&D Management及国内一级期刊《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国家统计局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0. 王炳兴,男,浙江省绍兴人,1965年12月出生。理学硕士,统计学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统计系,2014年访问英国Brunel大学半年。主要从事可靠性统计和控制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各一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学报》、《Technometrics》、《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Test》、《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和《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被SCI检索19篇。获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类三等奖一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多项。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邓少平,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授。在企业工作多年,曾任总工程师、厂长、南昌大学食品工业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分会技术顾问,现兼任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并正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内品牌企业及高科技公司合作项目多项。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分别是《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997)和《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食品感官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成功构建了国际第三套商品化的智能型电子舌智舌(Smartongue),完成了电子鼻商品化构建,均已经产业化进入市场。

主要研究领域是食品感官科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性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匹配完整的研究团队,系统建设了优势的实验技术平台,坚持具有特色的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长远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感官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目前的科学兴趣是: (1) 摄食消化吸收的味觉调控分子机制;(2) 智能感官系统(智舌/智鼻)理论与技术;(3) 人工细胞实验构建与物理理论。

特别鼓励:本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非常欢迎鼓励对该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考生跨学科报考,加盟食品感官科学技术研究,像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类等等,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跨学科专业或具有跨学科兴趣及能力的考生。更详细的介绍请见中国食品感官科技网www.sensory.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戴志远,男,1958年6月出生,浙江舟山人,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水产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2年1月浙江水产学院制冷加工专业毕业,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院长,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加工科研及教学工作,2011年以来,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高含量乙酯型鱼油制备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金枪鱼超低温保鲜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洋鱼类海上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家星火重大项目子课题“淡水鱼加工技术提升”等项目。主持完成的“出口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获得2008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养殖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海洋低值鱼类复合鱼糜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得2010年、2012年和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2004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度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品保鲜方法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水产品综合利用及功能性食品研究。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3.王向阳,男,教授,博士,1966年出生,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食品科学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工商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带头人。原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本科毕业,原浙江农业大学食品系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果蔬保鲜方向硕士毕业,硕士论文为柑桔枯水机理研究,浙江大学生物所植物病理专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向博士毕业,博士论文为侵染番木瓜和胜红蓟的双生病毒研究。研究方向为食品保鲜、果蔬加工,生物活性物质开发。作为技术核心人员参与澳大利亚政府项目“亚洲叶菜货架寿命延长工程研究”和英国政府项目“杨梅保鲜研究”2项国际合作课题,主持和参与“桑功能成分加工稳定性及产品开发”等18项省部级课题,主持“控制腌菜中防腐剂和亚硝酸盐危害的工艺技术研究”等3项杭州市和省教育厅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第2),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教育部二等奖1项(第2)、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原内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第1)、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发现两个新病毒。获得发明专利8项。主编国家十二五教材《烹饪原料学》,参编国家十二五教材《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主编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食品贮藏与保鲜》等5本教材。主持起草2项国家商务部标准《柑橘类流通规范》、《食用菌流通规范》。目前主要研究:果蔬类保鲜与品质、食用农产品功能成分与功效、传统食品与包装安全等。主讲博士生课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硕士生课程“植物采后生理病理学”、“农产品贮运进展”,和本科生“食品贮藏与保鲜”(校精品课程)、“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包装学”课程。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ISTP、一级学报以上论文30多篇。短期到澳大利亚、英国合作科学研究。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4.张虹,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2000,2004年先后在浙江大学药学院,理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多次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农业部西部、南部研究中心,加拿大农业部研究中心,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等地进行交流及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壳仁分离技术的亚麻籽生物活性成分联合研究及设备开发”,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出口优势水产品(头足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研制”,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罐装食品中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分析方法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 “食品中多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研究”,“鮟鱇鱼糖氨聚糖提取及其结构和活性的质谱研究”,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养殖大黄鱼、美国红鱼深加工技术中试示范”,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海洋生物肽研究及功能型评价”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现任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协会理事。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1. 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方法研究:以色——质联用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蛋白组学、脂质组学及糖组学的理论,开发新的高精确度、高选择性、快速分析方法,综合监测食品掺假、药物残留及食品污染物,准确分析食品中各种物质的种类、分布及含量。2. 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筛选及鉴定:以微波、超临界流体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制备食品的功能因子,筛选它们的抗癌活性、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活性,并采用FT-IR、GC-MS、HPLC-ELSD、UPLC-MS/MS以及NMR等现代谱学手段对这些功能因子进行结构鉴定。3. 高值化产品开发:利用低值食品的加工副产物通过生物转化、结构修饰等方法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及药物。如开发木酚素、糖萜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肝素等,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组成,并研究构效关系。

研究方向:⑴食品质量与安全 ⑵功能性食品 ⑶高值化产品开发。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5.郑小林,男,汉,1966年9月出生,湖南永州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

1987年毕业于吉首大学生物系;1993、1997年先后获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7-2008.7在湛江师范学院从事植物生理学科研、教学工作;2001. 8-2002.8为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3.7-2005.7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11-2006.11为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访问学者;2014. 6- 2015. 6 为美国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访问学者;2008年 8月调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芒果、猕猴桃、番茄等特色果蔬贮藏保鲜及品质调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863计划子课题各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以及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0多篇,其中SCI 核心期刊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1项,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参编专著2部(其中英文1部)和教材2部。

1998-2008年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0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南粤教坛新秀”;2007年获湛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现兼任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和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目前重点研究领域:(1)果蔬贮藏保鲜技术;(2)果蔬营养品质与质量控制;(3)果蔬采后生物学基础。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6.韩剑众,男, 1963年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动物生理生化专业消化营养生理研究方向硕士,食品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方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食品学院院长,兼任浙江省食品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肉类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先后在政府机关和相应的生化营养公司从事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的管理、研究和产品开发,曾任所长、技术总监和总经理。

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肉品品质及其控制》。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绿色安全猪(鸡)肉质改进剂、生理调节剂、植物源性抗生素等已广泛推广和应用。

目前研究兴趣为基于人工胃肠系统模型和动物消化道的食品营养生物学研究,探索食品微结构在胃肠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及其与营养安全的关系。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1)肉品品质及其控制;(2)兽药(饲料添加剂)在食物链的

迁移;(3)食品营养生物学。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7.梁新乐,男,1969年8月生,教授,湖北荆州人。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大学毕业,浙江大学生物化工博士。主要讲授微生物学、代谢调控学等课程。2000、2010-2011年到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和美国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进行研究访问。200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浙江省生物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研究领域是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开发、极端微生物资源及其分子适应性、及新型畜用抗生素发酵生产等。(1)中国传统酿造及工业微生物学(浙江省基金2010-2012)。以我国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为对象,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微生物资源、群落生态效应、种群进化、群体感应,从而探索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及典型过程的保护,并筛选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2)极端微生物的分子适应机制研究(国家基金2012-2015)。为了适应极端环境压力,微生物进化出多种适应机制保护细胞蛋白质或DNA等避免外界的损伤。主要从细胞生理学、膜分子信号传导、比较基因组学及差异蛋白组学等不同方面探索极端微生物的分子适应机制,为极端微生物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满足工业需要的嗜酸嗜碱嗜热等的特殊酶制剂及小分子相溶性物质开发。日前正在进行有关嗜高温耐辐射微生物菌群及醋酸菌的分子适应机制研究,及食用/医用新型天然抑菌剂的研究。(3)高通量筛选工业链霉菌及定向进化。核糖体是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生命活性的体现,其中rRNA或核蛋白的突变对于细胞活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采用随机突变或突点突变,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案,实现工业菌种的高效育种。从生物统计出发,研究其间细胞个体发育、菌丝团分化过程,提示形态分化——信号介导——代谢转换的规律,为工业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其中,“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年,排名7/10),“虾青素生物合成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年,排名2/8,技术负责人),已投产; “饲用芽孢杆菌微生态复合剂--糖肽素”获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排名3/8,发酵工程),已投产; 新型畜用抗生素诺西肽已进入生产阶段,阿维拉霉素、恩拉霉素进入扩试阶段。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5项。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8.顾青,男,出生于1969年11月,博士,教授,博导,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2005年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为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获DANIDA奖学金赴丹麦技术大学生物中心进行乳酸菌遗传和生理的合作研究,2003年1月-2003年2月于英国Cranfield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作为访问教授在荷兰Utrecht University进行微生物抗菌肽研究。一直从事微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工作,在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背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lantaricin ZJ316 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机制(310715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幽门螺杆菌抗原UreB在乳酸乳球菌中靶向表达和活菌疫苗传递系统研究(30300017)”、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安全抗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007C12037)”、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机制(Z3110399)”、以及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Food Chemistry、Biotechnology Letters、Plant Cell Reports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多项;2006年获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12年指导的学生获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2003、2006及2007年度被评为浙江工商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Letters,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Current Microbiology,Vaccine等国际杂志审稿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级微生物表达系统研究;抗菌肽生物合成机制及作用模式;益生菌基因组与功能;食品微生物新资源开发应用。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9.孟岳成,男,博士,教授级高工,1963年8月出生,浙江诸暨人,农工民主党。1980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畜牧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考入东北农业大学攻读畜产品加工方向硕士、博士学位,期间留校任教。1989年5月~9月受农业部委派赴联邦德国肉类研究中心进修。1995年进入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担任科研中心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职,主持开发了娃哈哈AD钙奶,非常可乐等产品。2004到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任主任,教授级高工,担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会员,政协浙江省第8届委员会委员,《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2000年当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乳品、肉品加工,饮料加工和米制品精深加工。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2项,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二十余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已获准国家发明专利3项。任副主编出版“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食品工艺学》、《乳与乳制品工艺学》,是《化工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撰稿人。在《农业工程学报》(EI)、《中国食品学报》、《中国粮油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前重点的研究兴趣为:(1) 传统肉制品的加工技术理论;(2) 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机理探讨;(3) 冷冻米饭的品质保持技术及米饭制品的开发。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0.熊春华,男,毕业于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组专家,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离子交换与吸附》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食品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主持完成项目《酒石酸及其盐高效低碳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新型高分子螯合剂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5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arbohydrate Polymer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1篇列ESI高被引论文,60余篇论文被SCI,EI等收录,主持完成的8篇论文分获“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论文和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多年来,担任《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Desalina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1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工作。先后获浙江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全国高师院校曾宪梓教师奖。

任教以来作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了近百名学生的创新实验活动,近半学生在校期间获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立项,学生项目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省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一等奖。在12、13、14年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有4位研究生获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安全食品添加剂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海水,水产品,农产品);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筛选及其分离鉴定研究。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11.饶平凡,男,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浙江工商大学现代食品营养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日本广岛大学奶制品科学硕士,福州大学食品科学学士。研究方向包括酶、蛋白质、生物活性肽,以及传统中药和食品。已经获得8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239多篇。

曾于1991年当选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获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997年获得福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计划。 2001 年获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获中国食品工业杰出贡献奖,并受聘为英国Ulster大学杰出客座教授。自2001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2004年和2006年连任两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特邀执委,2008年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博士课程中方导师。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ood Hydrocollo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M Biotechnology 等杂志编委。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2.陈建设,男,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英国利兹大学荣誉教授,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与硕士,英国利兹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先后任职于英国赫尔大学,国民淀粉公司,和英国利兹大学,2014年回国任职。陈建设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质构学研究,在国际上最先提出食品口腔加工的概念,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食品口腔加工实验室,结合食品物理学,口腔生理学和感官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食品在口腔中的结构与性质变化和感官机理,同时开展了以食品吞咽控制机理为核心的老年食品研究。团队目前有海外专家、多名海外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培训了来自智利、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交流博士生。研究团队已与英国、荷兰、西班牙、新西兰、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项目合作与人员交流,得到了多家著名国际公司(如P&G, Fermenich, Roquette等)的科研项目资助,有很好的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陈建设教授现任英国食品科技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食品委员会理事委员,“食品口腔加工国际学术会议”科学委员会召集人,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化行动委员会创始委员。他是SCI杂志“质构研究杂志”(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的主编和多份国际主流食品杂志的编委。

陈建设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食品乳状液和食品凝胶的设计与口感机理;食品口腔加工动力学;唾液与食品的作用机理及对感官的影响;食品感官的物性学基础与心理物理学原理;食物吞咽的流变学控制机理;和老年特殊膳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3.陈忠秀,女,1970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和Texas Tech University博士后。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甜味受体的甜味识别热力学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分子识别诱导变色效应的可视化快速检测基础研究)及浙江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等;参加“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Tetrahedron》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讲授分子食品科学、食品胶体化学等课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食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教研团队)主要成员、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目前担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

研究兴趣: (1)食品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及自组装。本研究方向关注食品体系分子识别及相互作用、食品表面活性分子的自组装及软物质结构演变,旨在揭示食品微结构的形成、赋存规律以及食物体内迁移转化的物理化学机制,为食品的配方设计、食物消化吸收的效率实现以及食品质量与营养安全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已在大分子调控脂肪酸自催化水解的化学机制、基于维生素两亲分子的囊泡自组装热力学、大分子拥挤条件下脂肪酸跨膜及蛋白转运的化学热力学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2)甜味感觉的化学机制。甜味是人类喜爱的味道,但目前对甜味产生的机理未能完全理解。我们通过建立人工甜味受体模型,研究受配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合感官科学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种手段试图阐明甜味产生的物理化学机制。目前已发现天然糖和人工甜味剂与受体模型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与感官甜度的相关关系、甜味抑制剂的化学机理、甜味异构体的甜度差异以及大分子多糖对甜味剂甜感强度的控制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本课题组涉及食品、化学及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胜任知名企事业的研发工作。欢迎有工作激情、有梦想、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士加入!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14. 周涛,男,1966年9月出生,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年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药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该校药物科学研究所访问高级研究员。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长期从事食品科学及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市级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其中一项成果“鲐鱼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获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一篇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曾参与完成国家、省及市级课题多项。在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 Biomacro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60篇为SCI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多年来,担任《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Biotechnology Progress》、《Future Medicinal Chemistry》、《Chemical Biology and Drug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品保鲜及作用机理研究;海洋活性物质及改性研究;功能性食品。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15. 于平,男,1974年生,山东诸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浙江省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业重要酶制剂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功能性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分离纯化,合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背景。任SCI收录杂志《J. Food Agric. Environ.》地区编辑和《Appl. Biochem. Biotech.》、《J. Biotech.》、《Food Res. Int.》、《Food Chem.》、《Appl. Microbiol. Biot.》、《Process Biochem.》、《中国食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和《食品科学》等期刊的特约审稿人。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3项,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1项,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杭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和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中-澳和中-英2项国际合作课题和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专利6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其中TOP10论文18篇),参与编写著作2本,多篇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1年下半年到英国Cranfield Univer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