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gdgpo.comzhongshan.gdgpo.com/.../article_attachment/2019/11/5/1…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中山市政府采购项目

中山市政府采购项目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LSTD-2019-G034)

招标文件

中山雷石招标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温馨提示

1、 投标截止时间一到,采购代理机构不接收投标人的任何相关报价资料、文件。因此,请适当提前到达。

2、 投标保证金必须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到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保证金账户。由于转账当天不一定能够达账。为避免因投标保证金未达账而导致投标被拒,建议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转账。

3、 请正确填写《开标一览表》。多子包项目请仔细检查子包号,子包号与子包名称必须对应。

4、 请仔细检查《投标函》、《开标一览表》、《授权委托证明书》等重要格式文件是否有按要求盖公章、签名、签署日期。

5、 投标文件应按顺序编制页码。

6、 如投标人以非独立法人注册的分公司名义代表总公司盖章和签署文件的,须提供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总公司针对本项目投标的授权书原件。

7、 各投标人所提供的证书类文件必须在有效期内,请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带好身份证原件,以备开标查验。

8、 已参与投标并购买招标文件的供应商如决定不参加投标,在投标截止时间三日前按《投标邀请函》中的联系方式,以书面形式告知采购代理机构。对您的支持与配合,谨此致谢。

9、 供应商在投标时务必带上数字证书(指纹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使用)。

(本提示内容非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仅为善意提醒。如有不一致,以招标文件为准。)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函3

第二部分用户需求书6

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46

第四部分评标方法64

第五部分合同书格式74

第六部分投标文件格式86

一、自查表89

二、价格部分91

三、资格性文件93

四、商务部分104

五、技术部分113

六、其它部分117

七、唱标信封118

1

第一部分 投 标 邀 请 函

投 标 邀 请 函

中山雷石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投标。有关事项如下:

1、 采购表编号:行政(19)2183

2、 项目编号:LSTD-2019-G034

3、 项目名称: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采购项目

4、 采购项目预算金额: ¥2,800,000元

5、 采购项目内容及需求:(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 详见招标文件第二部分“采购人需求书”的采购项目内容;

2. 本项目不允许有备选方案,否则将被视为无效投标。

6、 投标人资格条件:

1. 投标人须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并独立于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

2. 投标人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条件(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证明);

3. 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查询供应商信用记录,查询期限至投标截止时间,由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通过“信用中国”网站(http://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和供应商所属的省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渠道查询相关供应商信用记录,将查询的供应商信用记录提供给评审现场;

4. 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为无效投标文件;

5.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6. 已在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参与投标成功并在采购代理机构购买了招标文件。

7.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可从2019年11月6日8时30分开始进行网上参与投标和下载招标文件。

(1)、本项目采用网上参与投标的方式。供应商须先在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ggzyjy.zs.gov.cn/)上注册登记后,才能参与本项目的投标。

具体操作方法请浏览 “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服务指南>>办事指引>>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注册登记办事指引、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企业)采购人手册”,栏目相关信息,咨询电话:0760-88331782,0760-89817167。

(2)、已注册登记的供应商应当在采购公告规定时间内,登录“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完成网上参与投标,上传投标文件和确认投标等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请浏览“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服务指南>>办事指引>>政府采购系统(企业)操作指引”栏目相关信息,咨询电话:0760-89817351、0760-89817287。

8.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在2019年11月26日15时00分前缴纳投标保证金(保证金金额:¥50000元,),并成功到达指定账户。投标保证金账号由供应商通过交易系统申请,按照缴款通知书上内容通过转账方式缴纳,缴纳投标保证金的账号要求已在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注册登记并审核通过。

具体操作方法请登录“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交易系统>>交易列表>>在相应项目处点击‘管理’>>子账号申请>>缴款通知书”。

7、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可在2019年11月6日8时30分至2019年11月12日17时30分期间(办公时间内,法定节假日除外)到中山雷石招标有限公司(详细地址:中山市东区库充塘贝街1-2号三楼302室)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3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注:购买招标文件时提供:有效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需加盖公章)及购买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8、 投标截止时间:2019年11月26日15时00分

9、 提交投标文件地点:中山市博爱六路22号行政服务中心二楼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详见开标当天开标室安排)

10、 开标时间:2019年11月26日15时00分

11、 开标地点:中山市博爱六路22号行政服务中心二楼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详见开标当天开标室安排)

12、 本公告期限(5个工作日)自2019年11月6日至2019年11月12日止。

13、 联系事项

(1) 采购人:中山市环境监测站

地址:中山市石岐区民权路48号

联系人:肖小姐

联系电话:0760-88873212

(2) 采购代理机构:中山雷石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中山市东区库充塘贝街1-2号三楼302室

联系人:陆小姐

联系电话:0760-88881618-886

传 真:0760-88881618-88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山雷石招标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 5日

第二部分 用 户 需 求 书

1、 总 则

1. 本次招标的项目内容: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2. 采购人有权在签订合同时对项目方案作适当修改调整或对建设内容作适量增加或减少。

3. 除招标文件中有规定,中标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包或分包本项目。

4. 对于影响设备或软件正常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技术规范中指出与否,投标人都应提供并在投标文件中明确列出。

5. 在招标文件中凡有“★”标识的内容条款被视为重要的响应要求、技术指标要求和性能要求。投标人必须对此作出回答并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不可以出现任何负偏离,如果出现负偏离则将被视为无效投标。

2、 项目概述

(1) 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融入到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更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构建责任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环境监测部门作为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的“千里眼”、“顺风耳”,尤其屡屡发生的“霾事件”引发社会全民关注,监测工作也被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能力强”、“测的准”、“说得清”,即为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中提高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能力,可以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这就使得环境监测部门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有效、科学的管理监测业务,提升工作效率与规范性,确保监测数据权威可信,以此应对现今全国性的环境质量严峻形式和国家、公众对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的高要求,增强环境质量监控能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该《方案》内容共6部分20条,包括: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为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2017年9月下旬,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自10月起,全面启动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地表水采测分离的新运行模式是根据国家环境监测质控体系要求,通过建设“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对基于采测分离业务模式的地表水人工采样监测的全过程的统一化、信息化管理和全过程留痕机制。通过对国家网监测数据质量相关全要素、全过程的管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可控、可信、可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监测任务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充分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和达到质量控制指标。采用采测分离的新运行模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是短期内实现“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最有效的途径。

据此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对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系统要适应采测分离新流程,满足业务新需求;二是系统要应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新要求,能够满足监测数据质量多方位管理要求。三是系统需组织运用监测数据,需建立数据可视化管理方式,发挥监测数据价值辅助领导决策。

(2) 建设目标

本项目围绕中山市环境监测站现有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升级、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综合展示等为目标开展项目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 构建行政办公信息化新模式,实现协同管理高效运转

结合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当前站内日常管理需求和协同办公需求,建立综合管理办公平台,一方面作为工作人员监测任务提醒及办理的便捷入口,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和监测业务工作的平滑衔接,免除多个系统同时操作的切换障碍,并通过综合管理办公平台沟通联络功能实现站内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协同交互,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站内领导清晰掌握全站工作人员出勤状态及工作安排,提升领导调度人员、分配任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增强站内管理成效。

2. 采测分离全流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全面质量控制

落实《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管理要求,在现有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运行基础上建立新的采测分离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全程质控信息化管理,保证监测数据质量可控可信可用,依照实施方案要求并与国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流畅上报。

3. 完善监测数据质控体系,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将采样、交接样、分析过程引入视频、照片、GPS定位、APP等辅助技术手段,强化监测数据质控管理能力;通过仪器对接,数据比对分析等技术方式为数据审核提供参照数据。从而实现质控信息化管理和全过程留痕。

4. 实现环境监测移动应用,便捷采样业务全过程管理

通过建立移动监测平台,将野外采样过程的人员管理、任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纳入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监测平台和后台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采样监测和实验分析的信息化支撑,形成覆盖环境监测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5. 完成仪器数据对接,提升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化水平

针对中山市环境监测站8种大型监测仪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分析数据从监测仪器到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平滑迁移,免去人工抄录环节,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提升站内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化水平。

6. 监测数据汇报分析,以GIS地图可视化手段辅助决策

结合GIS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展示专题,将辖区内的环境质量测点数据全部关联、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展示,提供领导一个宏观、直观、信息全、信息量大、关键信息突出的可视化展示界面,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7. 扩大管控范畴,分站与第三方机构工作全流程管理

依照《中山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建设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实现第三方监测机构信息管理、采样分析报告过程数据管理。

为中山市区镇新成立的下辖3个分站建设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采样、分析、报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

8. 建设预留接口,为数据报送及共享奠定基础

建设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如国发、省发系统)的预留接口,实现环境监测业务相关数据的快捷报送和交换共享。

3、 建设依据

1. 政策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

3)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5)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督总局《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测〔2018〕45号)

6) 环境保护部《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施方案》(环发〔2015〕176号)

7)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2017〕76号)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厅字〔2017〕35号)

9)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

10) 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

11)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粤环〔2015〕8号)

12) 《中山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2. 技术标准依据

根据软件开发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系统在构架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整体发展需求,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必须遵循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另外还必须遵循以下文件规定的内容:

·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 HJ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

· 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 FDA 21 CFR PART11电子文档与电子签名规范

· GLP 优良实验室规范

· ISO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 GLAP(Good Laboratory Auto Practice,即良好自动实验室操作规范)

· ASTM E1578-2006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指南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导则》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采样技术导则》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现场监测技术导则》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验室分析技术导则》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

·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442-2008)

· 软件工程

· GB/T 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GB/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 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 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 GB/T 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 GB/T 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 GB/T 13502-19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 GB/T 14079-1993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

· 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

· GB/T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 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 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 GB/T 18234-2000信息技术 CASE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指南

· GB/T 18491.1-2001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 GB/T 18492-2001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 GB/T 18493-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 安全体系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8-2002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

·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 387-2002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T 390-2002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8-2002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 391-2002

· 系统测试与评估

· 电子政务安全测试技术规范

· 电子政务安全评估技术规范

·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电子政务技术标准测试技术规范

· 信息资源评价体系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性评价标准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用性评价标准

3. 中山市信息化标准

· 中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

· 中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接口技术规范

中山市电子政务项目方案中关于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内容编制指南

4、 建设内容

1. 综合管理办公平台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通讯录

集成个人信息进行展示,包括姓名、性别、职级、所在部门、出勤状态、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的集成展示是团队协同交互的基础,也是高效化管理的基础,其中出勤状态包括在岗、休假、下乡监测等,通过各工作人员手动设置。各类信息的展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查阅权限,如站领导可查阅所有工作人员各层次信息,科室领导可查阅本科室人员信息。

2

任务下达

办事室任务派遣

1、根据系统权限,站内领导可根据工作人员当前出勤状态分配任务,通过选择人员名称(可多选)对相关人员发起任务,系统自动链接至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任务下达模块,填写任务名称、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可后台导入,导出)、上岗证类型、任务描述等内容完成任务下达。领导下达的任务通过系统流转至相关办理人处形成待办任务,同时在综合管理办公品台形成新任务提醒信息,方便办理人快速响应。2、增加可随机抽取任务功能。

委托监测

窗口人员账号可创建任务,对工作人员发起任务,系统自动链接至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任务下达模块,填写任务名称、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可后台导入,导出)、上岗证类型、任务描述等内容完成任务下达。下达的任务通过系统流转至相关办理人处形成待办任务,同时在综合管理办公品台形成新任务提醒信息,方便办理人快速响应。

3

待办任务

综合办公平台以列表形式展示个人待办任务台账,待办任务包括领导新下达的任务和原有未完成的任务,待办任务台账内容包括任务数量、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及下达时间。通过待办任务台账可进一步查阅待办任务详细信息,包括计划名称、责任科室、任务名称、任务期限、任务下达人、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等。

4

任务办理

在综合办公平台集成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任务办理模块的接口,可作为任务办理的快捷通道。各类任务办理时需记录办理过程、上传相关附件资料,任务办理后根据工作流程流转至下一办理人处理,直至任务流程结束。

5

任务对象管理

对污染源、地表水项目信息的录入、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录入。

6

人员管理

人员培训

在系统上进行人员培训流程审批,培训申请(同步上传培训资料,链接到广东省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领导培训审批-上传培训证明-统计、导出培训记录。

上岗证

在系统上进行上岗证流程审批,本人申请(人员需有上岗资质才能申请)-室主任审批-分管站领导审批-通过自认定-发放考核通知-上传考核结果,上岗证需限定有限期。

人员档案管理

支持人员档案查询、下载,可自动关联人员培训、上岗证等进行展示

7

体系管理

内审

可生成内审年度计划,实施计划,内审报告、内审检查表、不合格报告等

外审

增加CMA、CNAS链接,可生成计划,实施计划,内审报告、内审检查表、不合格报告等

管理评审

对接人员配置、仪器、计划,实施计划,内审报告等

2. “采测分离”管理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采测分离流程管理

按照采测分离任务流程,开发相应的流程管理模块。包括样品登记、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三审,生成报表。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2

采测分离任务管理

样品登记

在样品登记功能中,提供国家采测分离平台EXCEL表单导入功能,导入时系统解析EXCEL字段,生成样品登记界面。并且具有提醒功能,对于重复导入的样品进行提示,并且不予以重复。

样品编号映射

样品登记时,系统按照站内管理要求的样品编号规则为每一个样品生成唯一编号,生成的编号与国家平台中的样品编号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通过一一映射关系,将该样品的基本信息、监测项目进行关联。

任务下达启动流程

任务和样品登记完成后,通过系统进行按钮级别的操作下达监测任务。同一批次导入的样品关联在一个任务下面,依托工作流引擎进行流转。

3

采测分离分析管理

针对站内新需求的分析原始记录单,开发表单模板,并且配置表单中的计算公式、打印模板等。本次需新开发的记录单暂定18张(不限于18张)。(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pH值测定原始记录表、溶解氧(滴定法)测定原始记录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原始记录表、化学需氧量(容量法)测定原始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测点原始记录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Ⅰ、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总氮测定原始记录表、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原子荧光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等离、发射光谱测定原始记录表、等离子发射质谱测定原始记录表、总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氟化物测定原始记录表、离子色谱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石油类测定原始记录表、粪大肠菌群检验原始记录表)。

4

监测结果报出

为了便于从实验室分析得出的监测结果在国家平台上录入,系统提供监测结果报出功能。通过系统可批量将任务下的监测结果导出、保存为excel。导出结果考虑与国家平台的匹配度,需按照监测项目进行聚合整理。

5

监测因子匹配

为了与国家系统中的监测因子匹配,新增监测因子匹配功能。将国家系统中的监测因子与LIMS中的监测因子进行匹配,实现一对一的关联管理。

6

查询统计功能

监测结果查询

可按照任务、样品、时间、项目等条件查询监测结果。监测结果以数据表形式进行展现,可导出到本地。

原始记录单查询

可按照任务、样品、时间、项目等条件查询本类任务下的原始记录单,能够通过系统调研原始记录单。

7

第三方数据比对功能

监测结果导入与匹配

在监测结果信息导入功能中,提供国家采测分离平台EXCEL表单导入功能,导入时系统解析EXCEL字段。并按照解析的EXCEL字段信息将国发平台导入的样品信息与站内自行监测的样品信息匹配一一对应关系。

数据比对

系统系统自动比对国发平台导入数据与站内自行监测数据的差异,超过规定值则给出提示。可以按照固定格式生成报表,并提供导出功能。

3. 监测数据质量管理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监测业务流程管理

固体废弃物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环境空气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仪器自动采集并生成的数据,进行接口对接,生成专用数据库,自动监测室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编辑、质控管理;建议使用oracle数据库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水质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仪器采集水质数据进行接口对接,生成专用数据库,自动监测室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编辑、质控管理;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降水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降雨后,进行采样,生成采样单,最后生成报告,并对报告数据审核。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着重对数据处理功能。

降尘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降尘后,进行采样,生成采样单,最后生成报告,并对报告数据审核。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着重对数据处理功能。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按照站内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系统以站内程序文件以及已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采样/分析原始单为基础,通过与采样/分析相关科室、现场监测人员的格式确认,利用基础配置工具进行字段级别的人工配置,对于复杂表单,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在系统中管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监测流程的任务编码规则、报告编号规则等。管理该任务类各类编码规则后,在任务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调用编码规则生成新流水号。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任务管理

按照站内海水环境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已提交的申请,如发现问题可申请撤回重新提交,审核人可看到之前所有流程及资料),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系统以站内程序文件以及已有海水环境质量评价采样/分析原始单为基础,通过与采样/分析相关科室、现场监测人员的格式确认,利用基础配置工具进行字段级别的人工配置,对于复杂表单,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在系统中管理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监测流程的任务编码规则、报告编号规则等。管理该任务类各类编码规则后,在任务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调用编码规则生成新流水号。

数据质控管理

质控结果精密度、准确度判定。质控分内控,包括质控样品检测结果、标准曲线、质控图判定。外控包括能力验证、国家和省级考核、实验室比对等。

数据修改审核管理

按照站内数据修改管理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数据修改信息的提交、室主任的审核、技术负责人复核等。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界面,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报告修订管理

按照站内报告修订管理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报告编制人申请、报告审核、报告签发等。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界面,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受控文件管理

站内的受控文件经常更新、修改,包括程序文件更新替换、标准方法的更新作废等等。在系统里实现受控文件的提交、审核、签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数据报送管理

在系统里上报数据的提交、审核、复核、签发,可以工作提高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2

污染源数据综合管理

废水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废气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噪声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固体废弃物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辐射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土壤数据管理

按照站内质量评价任务流程,开发新的流程管理。包括任务登记与下达、方案编制、样品生成(配置样品条码与分瓶条码规则),采样管理与采样数据录入、样品交接、分析管理与数据审核,生成报告。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开发对应的表单,实现信息输入与数据流转。

3

视频监控管理

目前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建设的视频监控点位共有三类,合计50个,分别是药品安全监控4个,实验室监控17个,常规安防监控29个。本次视频对接工作仅对接用于实验室监控的17个摄像点位,拟通过24小时无间断视频监控更好地实现对站内监测数据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本期系统通过对接视频监控平台,将接入的实验室视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按照视频录制的时间、视频点位等内容筛选视频记录。可以对所选视频点位的历史图像进行播放操作。对接方式:对视频监控厂商支持接口播放的,我们直接调用接口,一般是采用流的方式播放;对视频监测厂商不支持接口播放的,我们需要将视频监控文件上传到我们系统应用服务器上进行播放。采购人可在本系统实验室视频资源管理模块中按照视频录制的时间、视频点位等内容筛选视频记录,调取播放相应监测分析时间的视频监控画面。当分析存在异常的时候,采购人可及时查看现场分析画面,分析问题。

4

标准曲线管理优化

标准曲线打印管理

分析人员可以用系统提供的标准曲线excel导入模版对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进行录入,根据结果数据自动生成标准曲线,通过excel自带的打印功能,对标准曲线进行打印。需对标准曲线是否过期进行管理,过期的标准曲线无法选取。

权限管理

统对标准曲线提交功能进行权限设置,分析人员录入标准曲线信息后,可以对自己录入的标准曲线进行提交,不可以对其他人员录入的曲线信息进行提交与修改。

审核记录

拥有审核权限的分析人员可以对标准曲线进行审核,并在审核记录中查看到所有审核时间、审核曲线信息等。

撤销审核

拥有审核权限的分析人员可以对已经审核通过的标准曲线进行撤销操作,系统会自动将使用过该曲线的分析原始记录单展示出来,便于了解该标准曲线的使用情况。

撤销审核记录

拥有审核权限的分析人员可以在撤销审核记录中查看到所有撤销审核的时间、撤销审核的曲线信息等。

5

多项目分析管理

多项目配置

系统开发多项目分析设置功能,采购人可以对二甲苯这类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维护,配置此类项目下的子项目情况。配置完成后,采购人在下达的任务如果包含了此类项目,流转到分析环节时系统会自动生成预先配置的子项目,便于采购人记录结果数据。

编制报告配置

包含多项目分析的任务流转到编制报告环节,采购人可以查看到该任务下所有子项目分析的结果数据,采购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手动选择需要展示在报告中的结果数据。

6

采样记录补录

特殊情况下,采样记录可能存在填写不完整的情况,系统提供补录功能,采购人可以在此对不完整的采样记录单进行补充填写,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有效性。

7

分析管理优化

分析样品单管理

对样品扫完二维码能自动生成当天当项目,含样品编号、行业类型、固定剂等。

分析原始记录管理

原始记录打印模版管理:受限于打印模版技术服务的情况,目前LIMS系统中同一张分析单打印出来的版本会存在不一样的情况。本次升级需要对原始记录打印模版的版本进行统一管理,在原始记录单录入数据后,可以实现分析原始记录单的在线打印功能,新版本上线后,不影响已生成的原始记录单打印模版,保证使打印出来的记录单格式与站内要求一致。分析记录模版改造:站内原有分析记录单不符合目前工作管理要求进行,需要根据新的分析记录单格式逐一改造。需改造的分析记录单模版共计114张。多分析记录创建:有些项目如氯化氢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选用不同的标准曲线,同时创建两个分析记录,并且保证结果能做关联。系统开发多分析记录创建功能,满足此类项目分析的个性化需求。曲线检验样记录:分析过程中如果有用到标准曲线,需要添加曲线中间点检验样和曲线最低点检验样,系统支持在分析记录中增加曲线中间点检验样和曲线最低点检验样的样品信息,并一同保存到分析原始记录中。

分析结果展示管理

1、分析结果状态管理:在本期系统中,将分析项目结果数据状态进行统一管理,分析结果没有经过质量控制环节时,页面上不展示结果数据信息。分析结果先通过室主任校核,再通过质控审核后,授权签字人签发,有权限的采购人可以查看到结果数据信息。2、分析结果权限管理:分析结果数据是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对分析结果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即可根据各自权限进行环境监测数据查询及下载等操作。具有相应权限的人进行查询统计,未授权采购人无法查看分析数据结果。

报告管理

1、授权签字人签字后,即可打印监测报告;2、监测报告自动计费,进行发放

报告管理优化

报告模板开发

遵循站内考核报告要求的报告格式,使用POI技术重新开发报告模板,对报告中的固定格式与固定语句,以及需要调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编写、封装数据集服务。开发的报告模板通过word发布、使用,并可打印;

认证认可判定

根据站内管理要求,对站内所有分析项目的认证认可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在编制报告环节,系统自动识别未通过认证认可的项目,在生成的报告第二页“报告编制说明”第六条中增加关于项目未认证认可的文字描述。

报告修改记录查询

按照最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要求,需要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进行留痕。系统开发报告修改记录查询功能,可以查看到报告历史记录,包括修改人、修改时间等详细信息。

8

业务统计查询

任务流转过程可视化

每一件任务从下达开始,到采样、交接、取样、分析、出具报告几个重要环节,都能够查看到其办理人、处理时间。在采样、交接、取样、分析几个环节上,更详细的展示出各个样品的处理情况。便于及时了解异常情况,联系相应的任务处理人。

任务紧急程度管理

系统提供任务紧急程度管理功能,可以分别设置加急任务和一般任务的时间限制。工作人员在任务下达时可以对任务紧急程度进行选择,如果任务超出时间限制,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

各环节工作时效统计

系统对监测业务的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记录和跟踪,并能够设置采样、分析、质控、编制报告、审核报告这几个关键环节的完成时限,例如采样时限、分析时限、报告编制时限和报告审核时限等,当项目达到同采购人确认的任务完成时限时,如果该监测任务还没有完成,则系统应能够进行超期任务提醒。

工作量统计

可按人、科室,按年、季度、月统计报告数量、检测数据的数量

9

仪器管理

申购建档

申请采购,上传仪器验收资料

日常管理

日常维修申请、借用领用、报废停用、需生成仪器使用记录,不同使用人同时间段需区分开来。

检定校准

登记仪器的检定校准记录,记录校订较准的日期、有效期、报警期、确认人等信息。日期超过报警器,在系统中自动提醒仪器需进行检定校准。超出有效期且未登记新的校准记录时,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仪器状态提醒。

期间核查

发出计划,到期时间前有提醒功能

10

申购管理

仪器及固体试剂、液体试剂、玻璃耗材、仪器配件、标准样品、标准溶液、标准气体、气体、办公耗材等的申购管理流程。(采购、审批、数据查询)

11

检测方法管理

CMA

可提供导入功能

CNAS

可提供导入功能

自行开发

可提供导入功能

方法偏离

可提供导入功能

12

分包管理

分包样品交接

采样交接给质量控制室

分包流程管理

分包申请-室主任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对接广东省中介超市服务平台,分包资料上传

13

报告档案管理

所有分析记录或报告均在系统存档,有权限能实现一键归档,一键打印和导出

14

仪器对接

对接仪器清单

拟实现8种(不限于8种)仪器的对接,该类仪器是具有有标准输出文件的仪器。(气相色谱仪、气相分析吸收光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测油仪)

对接方式

在实验室中,配置了数据工作站软件的检验仪器,其检验结果、原始数据及图谱都是由工作站软件产生的,如安捷伦6890气相色谱数据工作站、美国热电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哈希流动注射分析仪等。通过设置部署在工作站上的数据扫描采集软件,灵活设置不同数据文件的数据格式,然后经过转换,即可进入到监测业务管理软件分析结果录入界面中,再经过检验人员确认后,保存到系统数据库中

15

异常数据管理

异常数据

报告未发出前,可通过领导驳回修改

报告修订

报告已发出后,发现问题,通过平台提修改申请,通过管理员账号修改报告

4. 移动监测应用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现场采样管理

采样单生成

通过手持终端录入:企业信息、排污口信息、监测信息(含结果)、定位、仪器信息

采样单审核

采样单生成提交后,进场复核、审核(复核、审核人员需有上岗证相应资质的人员)

2

采样任务查询

采样任务查询

在移动端上关联到后台数据库分发的采样任务信息,采样人可以在移动端查看到任务详情,通过筛选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查看采样任务详情,可提前规划好采样路线。

采样定位管理

通过移动端GPS定位功能,记录采样人的采样定位,采样人在当日到达监测点位后通过移动端进行定点,采完一个测点之后转移到下个测点再次定位标记,如此,完整记录一个工作日采样人的采样情况。

采样行为管理

当采样人到达采样点,在完成移动端定点操作后,需对采样口情况、采样样品进行拍照或者录制完整视频,并在移动端实时上传,系统支持过程记录内容与采样任务关联。

3

接样行为管理

现场接样

利用移动端二维码扫描功能现场扫描样品编码,每次扫描时系统通过编码自动与数据库中的样品信息进行查询和匹配,识别样品。扫描后在移动端上提交确认,数据库中自动修改样品状态标识(待交接改为待分析),实现线下交样、线上接样操作的有机结合。

接样行为管理

在样品交接过程中,需要对交接样品进行拍照,并在移动端实时上传,系统支持过程记录内容与样品信息关联。后台增加样品交接现场照片管理功能,通过调阅现场照片来监控样品交接的过程,规范样品交接行为,可对接视频。

取样行为管理

水质分析室接收样品,系统上接收

退样行为管理

质控室接样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样品,可退样或拒收;水质分析室;水质分析室接样时,如发现样品存在问题的,可申请退到接样人

4

图片快传

任务资料图片管理

利用二维码作为串联标识,将监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单图片快速上传,与任务及时关联,归档到监测过程资料,实现监测过程资料的整理。

分析过程资料上传

在移动终端中提供图片/视频上传功能。采购人对分析过程中需要留存资料进行拍摄,通过扫描后台页面中的二维码或者在移动端选择分析记录的方式,完成与相关分析记录进行关联,一并进行归档。

后台二维码标识

在PC端采样/分析原始记录页面开发二维码生成,采购人通过快传扫码功能扫描二维码,读取当前原始记录信息,然后通过快传功能拍摄到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上传到后台系统中,与当前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单关联,一并归档。

上传传输列表

上传资料的时间和进度可以在传输列表中查看,能够对任务进行暂停/开始操作。

5

数据查询

接样历史查询

在终端系统中能够根据交接时间、送样人等条件对接样历史进行筛选查询,可以查看到历史接样情况,展示样品的关键信息。

报告查询

在移动终端中按照报告状态(已完成、未完成)、任务名称、报告编号、样品编号、任务编号等内容,查询报告,了解报告状态。

6

通讯录

在移动终端中提供采购人通讯录查询功能。采购人通过通讯录功能可以查询全站的通讯录信息,在通讯录中可以根据姓名或手机号码查询联系人并提供导出功能。

5. 分站监测数据管理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分站监测管理

分站监测机构档案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对分站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和补充,包括机构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账户信息等,确保分站信息的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形成中山市分站的电子档案。

监测任务派发

根据监测任务情况,登记监测任务信息、相关委托资料等。完成任务登记后可以保存或者手动流转。

监测结果审核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采购人可以对三个监测分站提交的任务采样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报告附件等详情进行人工审核,通过则任务结束,不通过则退回并上传审核意见。

2

分站应用管理平台

任务信息查看

分站采购人可以通过此功能查看到所有待办任务列表,可对待办任务进行搜索查询,支持关键字检索。可以查看所选任务的详细情况,包括任务详情、附件信息。

监测结果录入

系统提供采样结果录入功能,分站采购人可以对采样、分析过程中得出的结果数据进行录入,同时支持数据导入、采样过程资料附件上传、分析过程资料附件上传功能。

报告管理

系统提供报告管理功能,可以通过附件上传的形式,将监测任务生成的报告上传到系统中。

3

分站实施管理

分站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分站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期系统安排项目实施工程师在提供驻场服务,在试运行期内全程配合分站系统的推广使用,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直到系统运行稳定。

6. 第三方监测数据管理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第三方监测管理

第三方监测机构档案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和补充,包括机构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账户信息等,确保第三方监测机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形成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电子档案。

监测任务派发

根据监测任务情况、登记监测任务信息、相关委托资料等。完成任务登记后可以保存或者手动流转。

监测结果审核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采购人可以对第三方监测机构提交的任务采样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报告附件等详情进行人工审核,通过则任务结束,不通过则退回并上传审核意见。

2

第三方监测机构应用管理平台

任务信息查看

机构采购人可以通过此功能查看到所有待办任务列表,可对待办任务进行搜索查询,支持关键字检索。采购人可以查看所选任务的详细情况,包括任务详情、附件信息。

监测结果录入

系统提供采样结果录入功能,机构采购人可以对采样、分析过程中得出的结果数据进行录入,同时支持数据导入、采样过程资料附件上传、分析过程资料附件上传功能。

报告管理

系统提供报告管理功能,可以通过附件上传的形式,将监测任务生成的报告上传到系统中。

3

实施管理

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第三方监测机构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期系统安排项目实施工程师在为试点第三方监测机构提供指导服务,推进系统试运行。

7. 监测数据分析管理

序号

子模块

功能要求

1

环境质量点位地图GIS专题

环境质量点位专题GIS图

基于行政区划GIS、地形底图等地图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点位GIS专题图,展示环境质量测点分布,可以在一张图上查看到水、气、声各要素环境质量测点情况,支持水、气、声各不同要素测点手动切换。

环境质量点位详情

选中某一环境质量点位,可以查看到该测点的详细信息,包括所属行政区、监管级别、经纬度、污染物种类、各污染物变化趋势图、达标情况等。使监测数据“可看、可用”,提升环境监测支撑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2

环境监测数据应用分析

地表水监测数据分析

地表水包括河流和湖库两大类,地表水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水质类别评价、超标相关情况评价、营养状态相关情况评价(湖库)。根据基础信息、监测内容、评价指标等信息对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将水系、河流、断面几类空间维度和月度、季度、年度、任意时间几类时间维度进行关联组合,针对评价指标形成多种分析功能,从多种维度分析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在评价水质时,能够设置参评项目和参评点位,满足个性化的评价要求。对常用的查询条件,系统支持保存并设置成模板,以便下次使用。分析结果以数据表和图表结合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现,并且可以实现图形展现形式的灵活变化(如切换折线图、柱状图、堆积图),图形、数据表均可导出到本地。为各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建设基本档案,并且能够查询原始监测数据。此外,针对日常上报等管理要求,定制固定报表,能从系统中导出固定格式的报表辅助上报工作,可导出的文件格式包括Excel、Word、Pdf

饮用水监测数据分析

饮用水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水质类别评价、超标相关情况评价、综合营养状态相关情况评价(适用于湖库类)。根据基础信息、监测内容、评价指标等信息对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将行政区划、水系、饮用水源地几类空间维度和月度、季度、年度、任意时间几类时间维度进行关联组合,针对评价指标形成多种分析功能,从多种维度分析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在评价水质时,能够设置参评项目和参评点位,满足个性化的评价要求。对常用的查询条件,系统支持保存并设置成模板,以便下次使用。分析结果以数据表和图表结合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现,并且可以实现图形展现形式的灵活变化(如切换折线图、柱状图、堆积图),图形、数据表均可导出到本地。为各个饮用水源地建设基本档案,并且能够查询原始监测数据。此外,针对日常上报等管理要求,定制固定报表,能从系统中导出固定格式的报表辅助上报工作,可导出的文件格式包括Excel、Word、Pdf

近岸海域监测数据分析

近岸海域监测评价指标一般包括超标相关情况评价。根据基础信息、监测内容、评价指标等信息对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将行政区划空间维度和月度、季度、年度、任意时间几类时间维度进行关联组合,针对评价指标形成多种分析功能,从多种维度分析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在评价水质时,能够设置参评项目和参评点位,满足个性化的评价要求。对常用的查询条件,系统支持保存并设置成模板,以便下次使用。分析结果以数据表和图表结合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现,并且可以实现图形展现形式的灵活变化(如切换折线图、柱状图、堆积图),图形、数据表均可导出到本地。此外,针对日常上报等管理要求,定制固定报表,能从系统中导出固定格式的报表辅助上报工作,可导出的文件格式包括Excel、Word、Pdf

噪声监测数据分析

按照功能区、区域、道路交通区分数据可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以数据表和图表结合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现,并且可以实现图形展现形式的灵活变化(如切换折线图、柱状图、堆积图),图形、数据表均可导出到本地。

土壤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可按照固定表格导出

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

对污染源数据进场提取、查询、统计和分析,同一编号数据整合;专项(垃圾处理企业、废水废气、无组织、地下水)报表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

农村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饮用水、土壤等基础监测数据,能按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相应的表格进行提取。

降水监测数据分析

照自动监测室要求提取相关数据,生成不同的报告(时间段、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告等),数据可按照固定表格导出

降尘监测数据分析

照自动监测室要求提取相关数据,生成不同的报告(时间段、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告等),数据可按照固定表格导出

室内空气数据分析

照自动监测室要求提取相关数据,生成不同的报告(时间段、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告等),数据可按照固定表格导出

环境空气数据分析

1、仪器自动采集并生成的数据,并按照自动监测室要求提取相关数据,生成不同的报告(时间段、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告等);2、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数据导入分析、导出,报告生成;

水质数据分析

照自动监测室要求提取相关数据,生成不同的报告(时间段、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告等),数据可按照固定表格导出

3

环境数据评价分析引擎

统计计算算法

系统中获取的数据基本均为原始监测数据,在统计计算、数据评价之前,根据业务规范要求,多数有固定的统计算法要求,预处理后才可用于评价。1、数据统计包括对测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周、月、季、年、累计均值核算,对河流、城市等具备多个测点的对象按照规则核算其周、月、季、年、累计均值,同时对于数据是否为有效可参与核算需要在核算前进行逻辑判定。2、过程修约在统计计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次过程计算,或者多次过程计算。原始监测数据为输入数据,核算结果为输出数据,多次过程计算时核算结果的输出数据又会成为下一个核算步骤的输入数据。其中涉及到数据修约、保留小数位数等要求。系统按照规则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式写入结果数据。

数据评价算法

地表水评价算法:遵循国家评价规范开发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算法程序,评价断面水质级别(类别),评价河流的水质类别,判定断面是否超标、计算超标污染物及主要超标倍数、综合营养指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监测项目分担率。算法按照评价体系封装成一套水质评价执行器,查询地表水监测数据(传参时间、空间),将地表水监测数据分组前置计算(如求均值、判定检出限、修约等)、执行指定的评价指标算法,最后实现结果输出。饮用水评价算法:遵循国家评价规范开发饮用水环境监测评价算法程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类别),判定饮用水源地是否超标、计算超标污染物及主要超标倍数、综合营养指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监测项目分担率。算法按照评价体系封装成一套水质评价执行器,查询饮用水监测数据(传参时间、空间),将饮用水监测数据分组前置计算(如求均值、判定检出限、修约等)、执行指定的评价指标算法,最后实现结果输出。近岸海域评价算法:遵循国家评价规范开发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评价算法程序,判定断面是否超标、计算超标污染物及主要超标倍数。算法按照评价体系封装成一套近岸海域评价执行器,查询近岸海域监测数据(传参时间、空间),将近岸海域监测数据分组前置计算(如求均值、判定检出限、修约等)、执行指定的评价指标算法,最后实现结果输出。

任务调度引擎

任务调度功能主要用于设置定期执行系统任务的设定,可以灵活的配置任务执行时间与频次。如城市日报的评价执行时间为“每天上午11点10分”,通过任务调度工作人工设定后,系统按照约定自动定期定时执行评价算法,得出评价结果。

5、 技术要求

1. 建设原则和策略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既要与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又要充分考虑环境监测办公业务系统本身特色,系统的建设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按照统一部署原则,结合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统一标准:系统在规范标准要做到三个统一。即采用统一的业务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对已有的国标标准、地方标准,必须遵循。

3)、先进性:在适度超前的原则下,尽量采取目前国标上流行的主流先进技术,特别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平台、操作系统、中间件及设计开发工程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

4)、可扩展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既满足短期内业务需要,也要满足以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网络、软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上要做到接口标准、开发性好,满足以后与其它业务系统及与其它供应商硬件设备纵向与横向的联网应用和数据共享的要求。

5)、兼容性:在满足本项目的要求的任务的同时,系统能够继承现有系统的特点,并将现有系统中有用的数据导入新系统,以保证能在新系统中继续使用。

6)、可移植性:在本项目软硬件平台的建设中,在满足当前阶段系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利用监测站现有资源。

7)、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推进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信息规范标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信息共享,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2. 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本项目不需建设相关标准规范,采用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开发。

3.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1)、信息资源规划

总体上,本项目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环境为依托,以政策、信息化机构以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标准和规范体系为依据,以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为支撑,以环境监测信息数据获取、管理、更新、共享与服务为主要目的建设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

2)、数据库建设

数据存储分布主要考虑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分别制定存储策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文档的管理,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保证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可用性。

· 结构化数据存储分布

要将事务型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分离保存,其中分析型数据在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务型数据的汇总数据,可能还包括历史的事务型数据,因为时间的原因,已经变成非活动的数据,但是还需要对其进行查询和分析,因此也要与分析型数据统一存储管理,但是不采用同一存储模式。

·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分布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按照分类采用目录进行组织,目录可以按照日为单位时间为标准建立,或者定义每个目录保存的文件数量,这样可以减少操作系统文件维护的资源消耗,提高文件访问效率。文件的分布采用本地存储的方式,即在哪里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就保存在哪里,建立统一的文件服务器进行管理,并且采集非结构化数据的属性信息,作为结构化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作为描述和访问这些数据的元数据,属性信息包括名称、格式、位置等。

· 数据转移存档时间

按照数据的生命周期,数据应该有废弃的时间点,当然对数据来说,这里的废弃是指从数据库中迁移到备份设备,而不是存储在减排业务专用数据库中。数据转移包括事务数据从事务数据库分析应用数据库的迁移,分析数据从分析数据库到磁带库或者光盘库的迁移,迁移的数据只能在从备份设备中重新导入才能访问。迁移存档的时间要按照具体的应用确定,一般定义事务数据库中保存2年的数据,减排共享数据库中保存多年的数据,时间标准以满足效率和数据应用要求为基准设置。

4. 应用系统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在环境信息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环境监测应用架构、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构建。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是在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基础设施平台之上构建。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综合管理办公平台、监测数据应用管理平台、采测分离管理、监测业务质量管理、第三方监测数据管理、分站监测数据管理等内容,满足环境监测部门内部业务管理和各级政府对环境决策和管理的需求。

5. 电子政务云平台资源利用

1) 已利用的云平台资源情况

本项目升级改造采用原有的云主机资源,需进行部分扩容。目前使用的云主机资源情况如下:

服务器名称

主机类型

存储容量

IP地址

开放端口

备注

LIMS应用服务器

2核16G

250G

/

LIMS数据库服务器

6核6G

650G

/

2) 云平台资源申请需求

根据信息量分析与预测的结果,扩容需求如下:

服务器名称

CPU,内存

存储容量

LIMS应用服务器

无扩容需求

无扩容需求

LIMS数据库服务器

内存扩展到16G

650G

另申请5台服务器,对主机的需求如下

服务器类型

云主机类型

数量

数据存储容量

操作系统版本

数据库软件需求

开放端口

端口开放范围说明

安全等保要求

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应用服务器

2核16G

1

150GB

Windowsserver 2012及以上

/

80

党政外网和互联网

满足

二级要求

监测分析管理数据库服务器

6核16G

1

300GB

Windowsserver 2012 R2及以上

oracle 11G及以上

80

党政外网

GIS服务器

6核16G

1

300GB

Windowsserver 2012 R2及以上

搭载Arc GIS软件(由建设单位自行提供)

80

党政外网

第三方监测机构系统、分站系统应用服务器

2核16G

1

200GB

Windowsserver 2012及以上

/

80

党政外网和互联网

第三方监测机构系统、分站系统数据库服务器

6核16G

1

300GB

Windowsserver 2012 R2及以上

SQL Server2012及以上

80

党政外网

6. 与政务数据交换中心交换

本项目开发与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接口实现本系统与中山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共享互通。按照《中山市政务数据共享规范》进行设计,制定标准的xml数据接口规范,提供相关数据交换信息,为数据对接做好基本工作。

根据环境行政处罚业务、第三方监测业务、执法业务数据的开放属性,以及《中山市政务数据共享规范(试行)》和《中山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的要求和指引,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配套实现数据接口,和中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又称“中山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核心平台”)进行对接,当其他部门获得授权后,能通过数据接口持续获得高质量数据。

7. 与外部系统的对接

本项目需预留对接接口,后续国家考核断面样品采集保存与交接管理系统提供对接接口的时候,可进行对接。本期项目将实现与国家考核断面样品采集保存与交接管理系统的数据导出和数据导入上报功能。

实现与监测站已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视频对接,能调用视频监控系统数据。

8. 信息安全保护等级

1. 安全风险分析

本系统的整个系统现状主要可以按照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网络层面现状,一个是系统层面现状。而所有运行于网络系统平台之上的各种应用系统的载体是网络中各个终端和服务器群,这些终端和服务器群作为基础计算设施实际上构成了“计算设施”层面。同时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系统,就是管理系统,它对网络层面、计算设施层面和应用层面都起到直接的监控和管理作用,因此管理系统也可以独立的看作另一个层面:管理层面。所以,总体来看,对本平台网络进行整体安全风险及需求分析时,基本上可以按照以下模型来进行综合分析:

1) 网络边界安全风险

网络系统的每一个边界实际上都可以划分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域(即网络或子网),不同安全域之间的采购人的越权、非法访问成为最主要的安全风险,这些越权、非法访问将直接危害到各安全域自身的安全。另外,蠕虫病毒的威胁也非常严峻,一旦某一个子网爆发蠕虫病毒,会立即从一个子网节点迅速蔓延到其他子网区域,很快会导致蠕虫在整个二级网内传播和破坏,造成网络性能严重下降甚至网络崩溃。最后,还需要考虑边界网络设备本身的安全风险(例如远程管理、弱口令等)。

2) 计算区域安全风险

系统的网络作为一个大的计算区域,内部运行着大量的计算设施,这其中包括高端PC服务器、以及大量的终端设备,这些计算设施尤其是服务器群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要载体,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同时,服务器群非常容易成为黑客和蠕虫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服务器群的安全风险等级较高;而终端设备往往部署较为分散,难于统一管理,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成为网络管理人员最为棘手的安全问题。

总体来说,计算区域内的计算设施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有以下几种:

· 主机的各种安全漏洞

· 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 终端的强制管理

·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应用系统安全风险

环境监测站网络内运行着多种应用系统,这其中包括WINDOWS、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和多种业务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真正从主体内容上构成了本平台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了高效率的信息化处理平台。一旦这些应用系统受到攻击或破坏,会立即直接影响到平台的正常办公和各种业务,需要重点防护。

这些应用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对应用系统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可以直接破坏操作系统和数据文件,使得应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近年来,频繁爆发的蠕虫病毒更是令人防不胜防,它通过大量消耗网络资源导致网络瘫痪或者服务器宕机,从而导致应用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

2、应用系统自身的漏洞:应用系统自身由于设计或程序上的缺陷,可能存在各种漏洞,例如WEB应用服务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WEB服务器容易被黑客攻击,篡改网页,使得WEB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WEB应用访问服务。

3、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重要的应用系统尤其是数据库是否配置了适当的安全策略来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例如数据库的采购人密码管理、数据审计策略等。

4、人员误操作或违规操作对应用系统的威胁:操作人员可能对应用系统进行不当操作而威胁到应用系统,例如越权访问应用系统、违规占用网络资源影响应用系统等。

4) 管理系统安全风险

本平台网络还需要针对安全设备及安全风险,进行综合监管响应。特别是针对大量部署的防火墙、入侵防范等设备,需要通过集中的安全管理平台,实施统一的设备监控、日志分析、报警响应。

总体来看,平台网络主要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涵盖四个层面:网络边界层面、计算区域层面、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系统层面。网络边界层面风险威胁到网络基础平台,计算区域层面风险威胁到计算基础设施(主机和终端),应用系统层面风险威胁到各种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层面风险则贯穿于以上所有层面,威胁到全网的安全风险管理。

2. 安全等级保护设计依据

基于上述对本系统平台的安全分析,应采用如下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 病毒防护

对业务区的服务器、工作站和办公PC机均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病毒入侵主机并扩散到全网,实现全网的病毒安全防护,来确保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不受到病毒的破坏,日常工作不受病毒的侵扰。由于新病毒的出现比较快,所以要求防病毒系统的病毒代码库的更新周期必须比较短。

· 安全审计

对平台的网络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综合审计系统从防御到事后取证,从主机到网络,从数据库到应用审计,全面地对整个网络和主机进行保护与审计,可以有力的抵御入侵,把试图窃取资源的行为进行完整的记录,作为一种有力的证据。更有效的防御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的非法违规操作,最终起到保护机密信息和资源的作用。

· 访问控制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防火墙可以实现内部、外部网或不同信任域网络之间的隔离,达到有效的控制对网络访问的作用。

·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通过检测和记录网络中的安全违规行为,惩罚网络犯罪,防止网络入侵事件的发生;检测其他安全措施未能阻止的攻击或安全违规行为;检测黑客在攻击前的探测行为,预先给管理员发出警报;报告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提供有关攻击的信息,帮助管理员诊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利于其进行修补;对进出网络的所有访问进行很好的监测、响应并作记录。

· 漏洞扫描

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它能主动检测本地主机系统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采用模仿黑客入侵的手法对目标网络中的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等各种系统以及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测试该系统上有没有安全漏洞存在,然后将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从而让管理人员从扫描出来的安全漏洞报告中了解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各种服务及这些服务呈现在网络上的安全漏洞,在系统安全防护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修补漏洞,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有效地阻止入侵事件的发生。

· 安全管理

使用先进网络管理软件和安全管理软件,对单位所有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配置,保证整个系统的配置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的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定的管理策略能够得到正确执行,所有安全技术措施能够发挥作用。

3. 安全体系框架

针对平台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应采用适当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安全系统设计满足本项目建设的安全需求。

安全系统依据以下标准和规范设计:

· 国家标准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 国家标准GB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 国务院令1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国家保密局文件《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

4. 全域划分及安全等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当前我国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

目前,国内对信息系统等级定级的主要依据安全标准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指南》。等级保护安全等级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 信息系统所属类型,即信息资产的安全利益主体;

· 信息系统主要处理的业务信息类别;

· 信息系统服务范围;

· 业务对信息系统系统的依赖程度。

最终,根据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包括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最终整个业务系统定级级别将以其中的较高等级决定。

平台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传输和储存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对正常运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系统中传输的大量信息,其中某些信息相对敏感,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依据《定级指南》平台等级定级情况如下:

业务信息安全被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

对相应客体的侵害程度

一般损害

严重损害

特别严重损害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二级

社会秩序、公共利益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国家安全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平台服务的可用性一旦遭受到破坏,将会对业务开展造成中断,对环境监测站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综合考虑业务信息等级和系统服务等级,本项目新建平台最终的安全保护等级应是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的较高者决定,即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二级。

5. 安全方案设计

平台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域、安全等级的划分是系统的安全策略实施的依据和基础。为解决系统将会遇到的网络安全风险,需要在网络中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的综合运用,有效的保证平台网络的安全。

参照通行的信息安全设计方法,在安全体系的设计上,依据三维安全体系模型,分别对应访问控制机制、入侵检测、安全响应机制、备份与恢复机制和安全管理等几个部分。综合利用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防病毒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等,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可以防止安全风险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因系统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中,主要是采用云平台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做好应用系统安全保护。

9. 存储备份系统

(1) 存储架构原则

通过对本项目平台的需求了解,结合存储系统的应用特点,存储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安全可靠性原则

系统支持分布式架构

系统支持从硬件层面,数据层面到业务层面高可用,满足可用性原则;

系统支持存储系统集群,满足高可靠性需求;

系统具备充分的数据冗余,数据容错能力;

系统具有专业的技术保障体系以及数据可靠性保证机制;

系统在存储节点损坏时(包括硬盘,机柜的故障),不会丢失数据;

系统在发生数据损坏时,有数据自愈能力;

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低,环境适应能力强;

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提供安全的登录和访问措施,防止系统被攻击;

异常掉电后不丢失数据,供电恢复后自动重新启动并自动恢复正常连接;

系统器件选择要考虑能支持7×24小时连续长时间大压力下工作;

2、扩展性原则

系统易于扩展,支持TB级数据存储;

系统在容量扩展时,性能得到提升;

系统选择标准化的部件,利于灵活替换和容量扩展;

3、先进性原则

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求;

需符合存储技术以及IT行业的发展趋势,所选用的产品型号已规模上量;

所有的系统处于先进的技术水平,确保较长时间内技术上不落伍;

系统的处理能力要达到业内领先,对于本次业务的使用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以满足后续升级的需求;

4、开放性原则

系统必须支持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网络存储协议、国际标准的应用开放协议;

与主流服务器之间保持良好的兼容性;

兼容各主流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

可以与第三方管理平台集成,提供给采购人定制化的管理维护手段;

满足今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

5、易维护性原则

系统支持简体中文,通俗易懂,操作方便、简单;

系统具有充分的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故障管理,并能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

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维护;

系统容量可按需要在线扩展,无需停止业务;

系统功能扩充需要升级时,支持不中断业务升级;

支持图形化界面管理方式;

6、经济性原则

综合考虑集中存储系统的性能和价格,最经济最有效地进行建设,性能价格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

7、绿色性原则

满足环保与节能的要求,噪声低、能耗低、无污染;

必须选用无铅器件;

有节能降耗的技术手段;

具备环境管理认证,符合环保规定,包材可回收,支持重复利用;

(2) 存储系统架构

本项目部署在中山市政务云平台,利用云平台提供的云主机资源存储。

基于云主机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可以确保在本地出现小规模灾难,例如主机发生故障、数据丢失等现象发生时可在可控的时间内对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