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5
6 7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的日常中總脫離不了飲食二字。然而, 在幼兒的世界,對於食物的認識有多少?對於從食物延伸而出的相關議題,又 有多少的接觸與瞭解?當這些問題被提出,我們開始思考,幼兒園是不是可以 透過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食物主題,引領孩子挖掘更多他們未知的事情、培 養他們實際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在幼兒園階段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習重點。生活自理能力 意味著個人能夠擔負或照料自己,使得日常生活的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的個性心 理特徵,是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會的必備能力,可以被分為生 活態度、生活習慣及生活技能三個相互關聯的部分(引自林雅慧,2013)。在 四季藝術的統整性創意方案教學中,讓孩子學會帶著走的知能,一直是課程的 主要目標之一,尤其與孩子如此密切的食物主題,不論是對於生活的態度、習 慣、技能,都將在方案的發展時,被一點一滴融入其中,化為孩子們探索歷程 的一部分。 「好農夫,好廚房」課程從食物的原貌為起點、孩子的想法為契機,拓展出一 系列對於地瓜的研究,烹調、使用廚具、種植、照料植物……,成了恐龍班孩 子每日到學校最期待的事情。孩子們在校園忙碌地進行著不同的活動,過程中 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卻也激發他們持續尋求解決方法的動機。特別的是,還 因為一次裝扮區的事件,延伸出以餐廳為情境的扮演遊戲腳本,透過揣摩服務 生、廚師、客人等角色,實踐幼兒的品格教育。在恐龍班的主題方案中,各學 習區之間的密切關聯,讓幼兒能夠同時擁有多層次的學習,用多方面的視角感 受「食物」與他們的關係,同時奠定未來獨立生活能力的基礎。就讓我們一同 觀看孩子們如何結合烹飪與種植,進行充實又有趣的方案探究歷程吧! 農夫 廚房 班級/恐龍班 課程引導/周心怡、洪麗鳳、姚智凱 文/陳佩勤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班級/恐龍班 課程引導/周心怡、洪麗鳳、姚智凱 文/陳佩勤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Mar-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創意課程

6好農夫.好廚房

7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的日常中總脫離不了飲食二字。然而,

在幼兒的世界,對於食物的認識有多少?對於從食物延伸而出的相關議題,又

有多少的接觸與瞭解?當這些問題被提出,我們開始思考,幼兒園是不是可以

透過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食物主題,引領孩子挖掘更多他們未知的事情、培

養他們實際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在幼兒園階段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習重點。生活自理能力

意味著個人能夠擔負或照料自己,使得日常生活的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的個性心

理特徵,是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會的必備能力,可以被分為生

活態度、生活習慣及生活技能三個相互關聯的部分(引自林雅慧,2013)。在

四季藝術的統整性創意方案教學中,讓孩子學會帶著走的知能,一直是課程的

主要目標之一,尤其與孩子如此密切的食物主題,不論是對於生活的態度、習

慣、技能,都將在方案的發展時,被一點一滴融入其中,化為孩子們探索歷程

的一部分。

「好農夫,好廚房」課程從食物的原貌為起點、孩子的想法為契機,拓展出一

系列對於地瓜的研究,烹調、使用廚具、種植、照料植物……,成了恐龍班孩

子每日到學校最期待的事情。孩子們在校園忙碌地進行著不同的活動,過程中

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卻也激發他們持續尋求解決方法的動機。特別的是,還

因為一次裝扮區的事件,延伸出以餐廳為情境的扮演遊戲腳本,透過揣摩服務

生、廚師、客人等角色,實踐幼兒的品格教育。在恐龍班的主題方案中,各學

習區之間的密切關聯,讓幼兒能夠同時擁有多層次的學習,用多方面的視角感

受「食物」與他們的關係,同時奠定未來獨立生活能力的基礎。就讓我們一同

觀看孩子們如何結合烹飪與種植,進行充實又有趣的方案探究歷程吧!

好農夫 ‧ 好廚房

班級/恐龍班

  課程引導/周心怡、洪麗鳳、姚智凱

文/陳佩勤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班級/恐龍班

課程引導/周心怡、洪麗鳳、姚智凱

文/陳佩勤

Page 2: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1.2. 從班上孩子最喜愛的食物開始,認識不同的廚房用具,以及這些用具的使用方式。經過切、磨、擠壓…,孩子發現水果會變化不同的狀態與形狀,也為日後打下「廚房器具使用」的基礎。

3.4.5. 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方便的取用不同的烹飪器材與工具,孩子們動手改造學習區,先是清潔器具,然後替器具們找到最適合他們擺放的地方,最後還要替他們製作牌牌,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擁有一個清潔乾淨又分類清楚的小廚房了!

6.7. 孩子們依據自己的想法,嘗試調製不同比例的鬆餅麵糊。他們發現六匙鬆餅粉 + 三匙牛奶 + 兩匙蛋液調出來的鬆餅麵糊,是製作鬆餅的最佳比例。

1

2 3

4

5

6 7

創意課程

8好農夫.好廚房

9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認識廚房用具

新的學期初期,為了幫助新來乍到的中班孩子適應

學校,班上透過一些扮演遊戲吸引新生的興趣,也

透過分享,讓每個孩子更了解彼此、融入班級,增

加大班與中班之間的交流機會。在彼此介紹與認識

的時候,老師發現「水果」是多數孩子喜歡、常接

觸的食物,再加上孩子們從學習區的辦家家酒遊戲

中,延伸出對於烹調的興趣,開始嘗試在扮演遊戲

中假裝使用一些廚房用具。老師藉此機會,讓孩子

交織真實體驗與想像遊戲,讓孩子在學習區時間,

可以實際透過自己的雙手,處理班上要吃的水果、

練習如何使用簡單的廚具,例如:塑膠刀、手動的

搾汁器具……等,就此開啟了恐龍班對於廚房工具

與食物的探索!

改造學習區

孩子們開始對於「廚房」感到興趣,決定在教室中增設小小孩的廚房,老師也立刻著手

跟家長募集各式各樣的烹飪器具,在踴躍的響應之下,恐龍班陸續有了許多新的工具被

放進小廚房中。同時,孩子發現相應的問題和困擾──「工具沒有固定的『家』,有使

用過的會跟沒使用過的放在一起,常常找不到想要的東西」,孩子們在討論之後,主動

提出了改造學習區的想法,要幫工具設計專屬的家。

首先,孩子們合作整理與清潔各種器具,再進行器具外觀的描繪,作為辨識牌牌的對照

圖,也分別貼上編號,完成此次的小廚房規劃。整齊而清楚的擺放,不僅讓孩子學習如

何收拾,也建立他們的分類概念。

好玩、好吃的鬆餅

在整理小廚房的資源時,鬆餅粉和鬆餅機吸引了孩

子的注意力,老師們以此機會,藉著製作、品嚐鬆

餅,幫助尚有分離焦慮的中班新生投入學校活動,

忘記分離的難過心情。鬆餅的製作方法很簡單,所

以老師僅以協助者的角色,讓孩子按照包裝上的圖

片說明嘗試完成麵糊,並用湯勺將調好的麵糊緩緩

倒入鬆餅機,等待好吃的鬆餅出爐。

這次的經驗激發了孩子動手做的動機,老師還發

現,當小組一起製作鬆餅時,因為需要一段等待的

時間,有些孩子到了活動後半會無法專注。經過檢

討與反思,第二次的鬆餅活動則變成單人工作,由

孩子自己決定鬆餅粉、牛奶與蛋的比例,調製成一

人份的麵糊。

孩子們從製作鬆餅的經驗中,開始發現問題、尋找

解決方法,例如:為什麼有些人的麵糊很乾而且還

一顆一顆的?用湯勺舀麵糊不好用又很慢,是不是

有其他的辦法?要倒入多少麵糊到機器中,才會烤

出大小剛好的鬆餅?這些實驗的過程與結果,老師

也鼓勵孩子們一一畫成經驗圖表,分享給其他人知

道。

課程起始:

蔬菜的原貌Project Start: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bles

Page 3: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1.2. 孩子們在校園大情境進行食物的探索。

3. 把陶土捏塑的小黃瓜與胡蘿蔔切成一塊塊,我餵你、你餵我,看起來好好吃呢!

4. 摸摸看、聞聞看,以雙手與鼻子細微地感受不同的蔬果,再猜猜看這是什麼?

5. 仔細地觀察眼前的蔬菜水果,描摹這些蔬果的外型與紋路。

1

2

3

4 5

創意課程

10好農夫.好廚房

11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蔬果大餐

老師從日常的飲食與主題討論中敏銳的覺察,孩子熟悉的都是已經調理好的食

物,即使瞭解自己當天吃的餐點內容,對於食物的原貌卻是一知半解。藝術老

師配合班上對於食物的探索,帶領恐龍班從校園的情境開始認識蔬果的面貌,

啟發對於食材的認識。

校園大情境的食物裝置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主題牆的竹籃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

蔬菜──洋蔥、蒜頭、胡蘿蔔、馬鈴薯、絲瓜……等,孩子們藉由五感接觸真

實的食物,學習辨識更多的蔬果。之後,藝術老師提供陶土、塑膠刀叉等工具,

讓孩子一邊觀察蔬果、一邊捏塑出它們的形貌,並且帶著豐盛的陶土大餐前往

外頭的陽光舞台,享受在溫暖的陽光下,一起玩野餐遊戲的樂趣。

花花綠綠的蔬菜水果

下一堂藝術課,老師關上教室的燈,讓孩子矇起雙眼,在一片黑暗中僅以手、

鼻,去細微地感受不同的蔬果,好比鳳梨刺刺的外皮、柑橘特有的味道、綠色

蔬菜的莖葉紋理……,當孩子將感官集中,越能透過觸摸與嗅聞感觸食物的特

色。

藝術老師緊接著讓孩子按照相近色分類五顏六色的蔬果,開展對於食物多面向

特徵的探索,再利用畫筆描摹眼前的蔬菜水果,將形狀、線條、顏色、紋路更

細微的呈現出來。這一次的創作,孩子除了使用眼睛觀察,也以雙手的觸感增

添對於蔬果的認知,讓花花綠綠的蔬果原貌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起種植吧!

有一天,承希帶來的地瓜葉引起了班上孩

子的討論,承希認為要把地瓜葉種在有泥

土的地方,給它空氣和水就會再長出地瓜

葉。但真的是這樣嗎?怎麼樣才能驗證承

希的構想?老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大

班孩子立刻連結他們過往的種植經驗,提

出把地瓜葉種在後面菜圃的意見,就能藉

此佐證承希的想法。

孩子們帶著地瓜葉前往學校後方的菜圃,

由大班學習帶領中班,運用舊經驗,合作

進行翻土與種植。回到教室,大家針對地

瓜葉的種植提出了幾個照顧及觀察的提

案,包括每日的澆水活動,以及觀察、記

錄的方法。

孫宇:可以用尺量。

承希:要畫在記錄本上記下來。

梓涵:準備黑筆。

下一次,孩子約好來看地瓜葉時,要記得

攜帶記錄本、黑筆、量尺,將葉子的生長

狀況仔細記錄下來,也別忘了替恐龍班的

地瓜葉製作牌牌,才不會跟其他班級的植

物搞混。

課程焦點:

多元的食物方案Project Focus: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Sweet Potatoes

Page 4: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1.2. 孩子們練習削地瓜皮。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12 3 4

1.2. 拔啊拔,用力拔~採收好多地瓜喔!

3. 孩子記錄地瓜園阿姨給予的訊息:「地瓜園的地瓜是老天爺幫忙澆水的」。

4. 恐龍班的探究焦點脈絡圖。

1 2 3 4

創意課程

12好農夫.好廚房

13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地瓜小廚房

除了地瓜葉,教室的地瓜也是孩子們討論的焦點。

主題分享時間,孩子們熱烈討論各種料理地瓜的方

式與步驟,像是清洗、削皮、切、煮、烤、炸…等,

但是,這些烹飪的方法應該如何進行?就請小廚房

的孩子需要尋找可用的資源與工具,來一場地瓜料

理的研究。

孩子們採用他們對於料理的認知,嘗試先切再蒸的

順序,把生的地瓜削皮、切成小塊,再放入電鍋中

蒸熟。雖然只是看似簡單的過程,「地瓜的皮很難

削、要削狠久」的難題卻讓孩子馬上遇到了瓶頸。

子頤:地瓜皮要削好久喔!會滾來滾去。

承希:因為地瓜的身上凹凹凸凸的。

昊聖:因為很硬。

老師:那怎麼辦?

孩子:要多練習就會削皮。

在孩子們練習削皮,以及找到更容易的削皮方法之

前,地瓜小廚房的探究則由老師先協助蒸好地瓜,

以增加主題探究的時間。

烤地瓜

烤地瓜是孩子平日最熟知的地瓜料理之一,也是恐

龍班分享時間最熱門的話題,所以孩子們在小廚房

繼續練習「切」的技能,也試試看「烤」的料理法。

小小廚師選用教室裡就有的烤箱來製作烤地瓜,但

是切成條狀的地瓜(已經蒸熟),該烤幾分鐘才

會好吃?經過一番討論,孩子們決議放入烤箱烤 1

分鐘、2 分鐘、3 分鐘、4 分鐘,並且分別品嚐烘

烤不同時間的地瓜,比較當中的差異。評比之後,

大家覺得烤一、兩分鐘的地瓜跟蒸的地瓜很像,沒

有太大的不同;烤三分鐘跟烤四分鐘地瓜香香脆脆

的,比較好吃喔!

來去地瓜園

為了帶領孩子接近食物的原貌,並且提供支持性的

環境與開闊的視野,恐龍班依循當下的課程焦點前

往地瓜園,還要帶回親手挖掘的地瓜,作為探究的

材料。出發前,孩子們有哪些問題想要尋找答案

呢?

子鈞:地瓜要種多久才可以採收?

藺芸:農夫的地瓜怎麼種的?

昊聖:地瓜是怎麼長大的?

秉翰:地瓜的葉子長什麼樣子?

孫宇:地瓜葉和地瓜長出來的葉子為什麼長不一

樣?

靖淳:地瓜長出來的葉子可以吃嗎?

靖淳:種地瓜要澆多少水?

在研究地瓜與地瓜葉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從地瓜

長出來的葉子及他們栽種的地瓜葉長得不大相同,

而兩種葉子是不是都可以吃呢?恐龍班帶著他們

的發現與問題,前往地瓜園體驗一場好玩又充滿驚

喜的戶外教學。

來自地瓜園阿姨的經驗

除了在地瓜園採收地瓜,孩子也把他們事先想到的

問題提出,詢問住在地瓜園附近的阿姨,幫助解答

他們心中的疑惑。

孩子:地瓜要多久才能採收?

阿姨:從農曆過年開始種到中秋節前採收,要大概

半年以上。

孩子:地瓜葉要澆多少水?

阿姨:地瓜園的地瓜是老天爺幫忙澆水的。

孩子:地瓜長出來的葉子可以吃嗎?

阿姨:地瓜長出來的葉子會粗粗的不好吃,如果要

吃可以去市場買好吃的地瓜葉。

有了阿姨的回應,孩子們對於種植地瓜有更多的了

解。此外,孩子也從「地瓜園的地瓜是老天爺幫忙

澆水」的訊息中,推論地瓜葉或許不需要太常澆

水、也不需要太多的水;而地瓜要種半年才可以採

收,那地瓜葉呢?這些問題與預測就留待後續孩子

們深入調查、解答吧!

恐龍班的方案探究焦點

隨著探究的方向漸漸聚焦於地瓜與地瓜葉,班級的

烹飪活動與種植活動也同時展開,成為兩條並行的

研究軸線,而當中的發現與經驗彼此交織,凝聚為

一個方案的網絡。接下來的篇章將為您介紹恐龍班

的孩子們如何從處理食材、研究料理,到種植與照

顧地瓜葉,一步步成為小廚師、小農夫,並變成有

禮貌的小小服務生、練習良好的飲食禮儀,開啟精

彩豐富的多元學習。

Page 5: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 seasonbook.org 45-3.pdf · 3. 孩子將切東西與削地瓜應該要注意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且張貼在小廚房提醒其他人。 4. 練習把蒸熟的地瓜切成不同的形狀。

實驗廚房:

研究美味料理

1.2.3.4. 老師想幫助孩子適切地進行烹飪的記錄,於是透過平時敏銳的觀察,注意孩子能力的成長,進一步鼓勵他們持續挑戰自己。

1 2 3 4

Experimental Kitchen: Researching Delicious Dishes

創意課程

14好農夫.好廚房

15

Little Farmers in the Kitchen

Theme Based Activities

削地瓜皮

孩子們一邊研究料理,一邊練習削地瓜皮,有些孩

子已經能抓到技巧、快速的削完,但也有孩子仍然

無法很快地削好皮。一次學習區時間,正好有孩子

沒有趕上與其他孩子一起把削好皮的地瓜放入電

鍋,但是實在很想吃到蒸地瓜,於是把洗淨且削到

一半的地瓜也一塊放進去蒸熟。然而,這次的嘗試

成了解決問題的契機,孩子們發現地瓜蒸過會變

軟,用手一剝皮就會掉下來,也比較容易切成想要

的形狀。

恩瑞:把皮洗乾淨,先不要削皮就拿去蒸,地瓜變

軟軟的比較好切。

子鈞:而且蒸完會黏黏的,剛好黏在沾板比較好

切。

此後,孩子們解決了地瓜皮很難削的問題,也會細

膩地比較削好皮的地瓜與沒削好皮的地瓜蒸熟之

後的差異。

各式各樣的地瓜料理

每日的烹飪時間,都是孩子最期待的時候,語文區

書籍與家人提供的食譜,有哪些是現階段可以試試

看的呢?還有什麼食材與工具還沒使用到?孩子

們滿懷著興奮與熱忱,投入到小廚房的探究中。教

室的小廚房儼然變成孩子們的料理實驗空間,從動

手做的過程自然習得多元的概念,並在合作時不斷

地交流、討論、分享。

孩子們先從感興趣的「地瓜布丁」與「地瓜燒」開

始進行製作,不論準備材料和準備工具、切塊或搗

碎蒸熟的地瓜、攪拌、蒸與烤……,大家彼此分

工、互相幫忙,讓香甜的地瓜變成美味的點心。之後還陸續嘗試了地瓜煎餅、地瓜牛奶…等,加入尚

未使用過的廚具及烹飪方法,包含刨絲、煎煮、打碎,藉以摸索出更多樣的烹煮方式。孩子也學會連

結之前的經驗,好比在調製地瓜煎餅的麵糊時,已能結合之前烘焙鬆餅的心得,依據自己的想法調整

比例,調出好吃又好煎的地瓜煎餅麵糊。

恐龍班的小廚房陸陸續續完成越來越多的地瓜料理,不僅幫助他們練習、使用多種廚具,也在品嚐每

一道料理的過程中,覺察到烹飪的方式會影響口感,例如:用煎的地瓜吃起來硬硬的,跟蒸的地瓜不

一樣。當孩子漸漸了解食物經過處理之後會產生的相應狀態,有助於未來面對不同的料理與材料時,

能適切的運用、搭配不同的烹調方法。

循序漸進的記錄方法

探索的內容日漸多元而繁複,「記錄」與經驗圖表是幫助孩子釐清問題、整理脈絡的方式之一。班上

孩子於記錄方面的進步,在學習區情境中也能窺見一二,老師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協助孩子逐

步練習用自己的圖畫表徵想法與見聞。從最初的切水果到後來打製地瓜牛奶,孩子的表徵與小肌肉能

力越來越成熟,記錄的方法也從單純圖文剪貼、排序,以及圖像記錄與文字剪貼,轉變為圖像記錄與

文字仿寫,最後已經能在語文區獨立完成地瓜牛奶的食譜小書,並與他人分享成果,無形之中增強了

孩子記錄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