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20
1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172 期,2019/11 發行 聯合國「2019 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摘要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及其合作夥伴於 2010 年啟動了定城市韌性抗災能力運動。該運動目的在提高城市領導者和地方政 府與當地合作夥伴、基層網絡和國家當局共同努力推動兵庫行動綱 仙台災害風險綱領之目標,以減少城市災害風險。該辦公室為 評估世界各國對於推動該運動之進展,乃制定使城市具有韌性抗災 能力的十大基本要素及其評估技術與指導手冊。減少災害風險辦公 室於 2017 - 2018 年期間,對來自亞洲、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阿 拉伯國家的 214 個城市/都會進行評估,進而提出 2019 年城市具有韌 性評估報告,本文乃摘錄其重要評估成果、挑戰、機會與建議事項, 並列舉三個良好模範城市作為案例說明,本文將這些重要學習經驗提 供給國內各單位,可作為在未來建構韌性城市之參考依據。 1.簡介 現在世界上超過 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這些城市本質上是 複雜的,並且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實體系統所組成[1] 。同時,城市災 害正在迅速升級,導致人員和經濟損失增加[2]。預計到 2050 年,將 7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3]。因此,如果不顯著改變城市空間的 管理方式,就無法推動實現韌性復原能力。各方利害相關者,包括地 方政府決策者、市政官員、部門、中央和省級政府、私人部門、民間 社會、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研究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需要做出 謝龍生、蘇昭郎、許明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企劃組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May-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摘要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及其合作夥伴於 2010 年啟動了“制

定城市韌性抗災能力”運動。該運動目的在提高城市領導者和地方政

府與當地合作夥伴、基層網絡和國家當局共同努力推動“兵庫行動綱

領”及“仙台災害風險綱領“之目標,以減少城市災害風險。該辦公室為

評估世界各國對於推動該運動之進展,乃制定“使城市具有韌性抗災

能力的十大基本要素”及其評估技術與指導手冊。減少災害風險辦公

室於 2017 - 2018年期間,對來自亞洲、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阿

拉伯國家的 214個城市/都會進行評估,進而提出 2019年城市具有韌

性評估報告,本文乃摘錄其重要評估成果、挑戰、機會與建議事項,

並列舉三個良好模範城市作為案例說明,本文將這些重要學習經驗提

供給國內各單位,可作為在未來建構韌性城市之參考依據。

1.簡介

現在世界上超過 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這些城市本質上是

複雜的,並且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實體系統所組成[1]。同時,城市災

害正在迅速升級,導致人員和經濟損失增加[2]。預計到 2050年,將

近 7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3]。因此,如果不顯著改變城市空間的

管理方式,就無法推動實現韌性復原能力。各方利害相關者,包括地

方政府決策者、市政官員、部門、中央和省級政府、私人部門、民間

社會、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研究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需要做出

謝龍生、蘇昭郎、許明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企劃組

Page 2: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2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眾多努力,以營造富有韌性的城市環境。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及其合作夥伴於 2010 年

啟動了“制定城市韌性抗災能力”(MCR)運動。該運動目的在提高城市

領導者和地方政府與當地合作夥伴、基層網絡和國家當局共同努力減

少城市風險之意識。根據“兵庫行動綱領”[1],制定了“使城市具有韌

性抗災能力的十大基本要素”,以便為了解地方層級的韌性抗災能力

提供基本建構模組。遵循 2015年聯合國(UN)日本仙台減少災害風險

世界會議之地方和次國家政府宣言,以及推動實施仙台災害風險綱領

高級別論壇,修訂了“使城市具有韌性抗災能力的十大基本要素”,以

與“仙台綱領”提供的指導原則保持一致性。新的十大基本要素的試點

測試在 20 個城市同時進行,基本要素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訂。十大

基本要素分為三類:前三個基本要素涵蓋治理和財務能力,基本要素

4到 8涵蓋規劃和災害整備的許多方面,最後兩個基本要素涵蓋災害

緊急應變和災後重建復原。所有基本要素都相互關聯,以推動實現韌

性抗災城市。(圖 1)。

圖 1 建構城市韌性十大基本要素與城市治理、規劃及行動之關係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Page 3: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聯合國在 2017 - 2018年期間,對來自亞洲 88個、美洲 50個、

撒哈拉以南非洲 50 個和阿拉伯國家 26 個的 214 個城市/都會進行評

估,以作為“使城市可持續和有韌性:在歐洲委員會的支援下,在 2015-

2030“地方層級推動實施仙台減少災害風險綱領”。此報告的重點是將

城市災害韌性的初步評估結果表示為對全球韌性復原能力行動趨勢

之分析,以反應地方層級韌性抵禦能力建設的進展情況。

該分析目的在確定城市韌性復原能力的主要挑戰、機會和建議,

同時考慮到“制定城市韌性抗災運動十大基本要素”中的要素,包括地

方治理、財政和技術資源、政策和計畫等方面,以及公民的參與。內

容分析是一種主題分析形式,用於根據受訪者的評論確定關鍵挑戰、

機會和建議。

這項評估分析的結果顯示了地方政府在減少災害風險方面的狀

況,這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在地方層級推動實現仙台綱領目標的進展情

況。這同時反應了在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方面取得的進展,

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目標 11“使城市和人類住區具有包容性、安全性、

適應性和可持續性”,如果沒有災害造成人口、社會和經濟的實質性

減少或潛在影響,這是無法推動實現的。

2. 全球地方政府的韌性趨勢

全球地方政府的韌性複原能力趨勢是基於對亞洲、美洲、撒哈拉

以南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區域內城市災害韌性恢復能力記分卡之初步

評估水準之統計分析。評估重點圍繞著“使城市具有韌性抗災能力的

十大基本要素”建構,其中廣泛涵蓋城市需要解決的許多問題,包括

治理和財務能力、規劃和災害整備以及災後恢原重建。根據“使城市

具有韌性抗災能力的十大要素”,各地區的整體表現如圖 2 和圖 3 所

示(0-3級)。

Page 4: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圖 2:全球所有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之全面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圖 3:全球所有地方政府在韌性抗災能力和降低風險方面之總體表現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總體而言,“基本要素 4:韌性城市發展”是進步最快的領域(1.55),

其次是“基本要素 2:風險識別”(1.52),“基本要素 5:增強生態系統

保護功能”(1.50)和“基本要素” 1:災害風險治理'(1.46),分別。相

比之下,“基本 3:韌性的財務能力”(1.01)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 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Page 5: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5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所有地區的韌性抗災能力財務能力(基本要素3)的進展程度都很

低。這顯示,為減少災害風險確保大量預算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是一項

挑戰[4]。圖 5至圖 8顯示了區域性整體效益之雷達圖。

圖 5:亞洲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圖 6:非洲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Page 6: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6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圖 7:美洲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圖 8:阿拉伯國家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根據“基本要素”的子指標,亞洲城市在公民參與技術方面表現良

好,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美國城市在數據資料共享方面表現良好,阿拉

伯城市在危害評估方面表現良好。

2.1地方災害風險治理、政策和計畫

根據“基本要素”的子指標,亞洲城市在公民參與技術方面表現良

好,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美國城市在數據共享方面表現良好,阿拉伯城

市在危害評估方面表現良好。

Page 7: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7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圖 9:全球所有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方面的進展情況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根據圖 9,在災害組織類別(基本要素 1)中,將災害韌性復原能力

與城市的其他關鍵功能相結合,例如可持續性投資、法規遵從、緊急

應變管理,所有地區已達到領域的相當程度進步。

受訪者表示,地方政府缺乏 DRR 分部,不同利害相關者間缺乏

協調,被視為地方治理不足的主要問題。缺乏協調結果顯示 DRR不

屬於某些地方政府之服務範圍。因此,地方議會傾向於避免啟動 DRR

活動的責任,而是假設它將由其他組織處理[2]。例如,根據 2002年

“南非災害管理法”,省和市不一定要成立多機構協調委員會,因此使

當地社區產生的問題難以達到國家和地方政府間層面[5]。

2.2地方機構部門能力

圖 10 顯示世界各城市地方政府在相關機構之間的數據資料共

享、提供涵蓋所有部門的風險降低與韌性復原能力問題的培訓課程之

機構能力,以及獲得降低風險和應付已確定的災害情境的技能和經驗

的能力是相對較低。但是,所有地區都在積極尋求增強知識,並向面

臨類似挑戰的其他城市地方政府學習。

Page 8: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8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圖 10:全球所有地方政府加強機構能力的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2.3資源

要推動實施 DRR計畫,是需要大量的財務和人力資源分配。然

而,調查結果顯示,地方政府對於如何為韌性投資吸引資金的方法知

之甚少(圖 11)。結果還顯示,幾乎所有城市的激勵措施都是為了支援

韌性抵禦能力建設和使用保險作為風險轉移機制的不同業務和社會

部門。雖然城市在減少災害風險的財務計畫方面正在取得進展,但只

有 42%的地方政府制定了財務計畫,允許透過圍欄預算(特別預算)進

行減少災害風險活動。研究強調不成比例的資金分配,其中大部分與

災害有關的資金用於災後救濟和重建工作,而災前減災和降低風險的

資金分配則相對較低[2]。

圖 11:全球所有地方政府災害韌性復原能力財政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Page 9: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9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2.4社區參與

地方政府需要社區的支持,以創建能夠抵禦災害的社區。然而,

他們中的一些城市缺乏社區參與。如圖 12 所示,大多數城市在與私

營部門企業和雇主合作以提高韌性抗災能力方面得分較低。在加強弱

勢群體和社交網絡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這反應地方政府更多

地參與,以達“不遺落任何人”之目標。

圖 12:全球所有地方政府加強韌性抵禦能力在社會能力方面之總體進展

(資料來源:UNDR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9)

至於分析全球和區域地方政府在韌性抗災能力和減少風險方面

之 詳 細 進 展 趨 勢 請 參 閱

(https://www.unisdr.org/we/inform/publications/65889)。

3全球挑戰和機會,讓城市更具韌性

3.1挑戰

根據評估結果和評估過程中所提供的證據,各國地方政府在遵

守所有地區的十大基本要素方面將可能遭遇到以下挑戰:

Page 10: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0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號 類別 挑戰

相關的

基本要

1

地方災害

風險治理

不積極的災害風險管理委員會 1

各災害管理機構之間缺乏協調與溝通 1,5,6,9

未定義機構間協調角色(權責分工不明

確)

1

各機構之間對於關鍵基礎設施風險沒

有共同的理解

2

地方政府缺乏災害風險治理之權威 2

推動實施分區計畫和發展計畫所面臨

之實際障礙

4

地面促銷或綠色和藍色基礎設施有限 5

市政當局沒有災害管理部門 6

對於當地私人部門/雇主不了解 7

2

利害相關

社區的傳統文化和習慣限制了 DRR 的

推動實施

1

缺乏利害相關者的風險意識 3,5

缺乏利害相關者對自然資產(源)的理解 5

針對社區沒有定期的培訓 7

不合法與無住宅計畫之定居點 8

地方政府缺乏承諾和能力 8

3 資源

有限預算,資源不協調性(不穩定性) 1,4,9

資訊不足 1,2,3,7,8

缺乏激勵措施的資金來源 3,6

員工對於處理級聯(串聯相依性)衝擊影

響的知識有限

2,3

技術人力資源有限 4,5,6,8,9

機構之間的數據資料共享有限 1

為疏散人員提供數量有限的臨時庇護

1,5,6,9

4

政策和計

城市總體規劃不包括 DRR(沒有將 DRR

納入)

1

昂貴可用的保險政策條例 3

過時的分區計畫、建築規範和發展計畫 4,6

不可用的危害地圖 3

Page 11: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1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政策與計畫延遲批准 4

城市發展活動缺乏考慮生態系統之服

5

綜合全面應變計畫缺乏復原和重建 7

沒有建築疏散逃生之標準 8

沒有早期預警系統 9

沒有保護措施下老舊建築物仍在使用 8

5 技術 沒有技術手段 5

供水系統無法使用 8

3.2機會

根據評估結果和所提供證據的內容分析,確定了以下機會,使地

方政府能夠遵守“十大基本要素”。

號 類別 機會

相關的

基本要

1 地區災害

風險治理

籌組建立地區層級災害管理委員會之政

1,4

為學校和醫院等政府建築提供保險 3

城市與其他城市有知識網絡共享機制 6

2

利害相關

社區了解自然資產的價值 5

在一些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被視為一種

文化業務(工作)而保存完好

5

年輕人志願參加 DRR的技能訓練 6

社區和志願者參與 DRR活動 7

支援媒體 6,9

支援軍事 8

支援當地的非政府組織 9

3 資源

完善的資源團隊 1,6

資助機構的可用性 2

數據資料的可用性 2

具有包容性的救災基金 3

政府為 DRR展開推動的激勵計畫 3

可獲得的自然資源 8

4 政策與規

法規條文的支援 2,4

完善的推動保險制度 3

Page 12: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2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根據法律法規提供建築規範 4

明確定義利害相關者的角色與職責 9

5 科技 可用的新技術 8

3.3城市韌性抗災運動模範城市之具體做法

當城市面臨天然災害時,地方政府將會有更多地減少災害風險

的相關措施,但大多數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仍然艱難。此外,除了背

景差異之外,地方政府面臨的挑戰重點在各地區之間也是相似的。以

下將介紹城市韌性抗災運動的榜樣城市之具體做法,以做為其他城市

之遵循。

案例 1:葡萄牙阿馬多拉市

阿馬多拉市是葡萄牙最小的城市之一,容易發生山洪暴發、城市

火災、工業火災、坡地災害、暴雨和道路交通事故。作為一個高度都

市化的地區,民眾對災害風險和危害的認識不足,阿馬多拉市將面臨

著許多挑戰:

•都市人口不斷增長,密度增加,給土地和服務帶來巨大壓力;

•地方政府治理薄弱,利害相關者參與規劃和城市管理的能力不足;

•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生態系統衰退;

•氣候變化的不利負面影響可能會增加或減少極端溫度和降雨。

這些挑戰形成對於建構能力、識別、評估、監測和降低風險以建

立安全和韌性復原文化之需求。此外,將災害風險、減少災害風險和

韌性恢復能力納入市政議程也將成為強制性的要求。2010 年 8 月,

阿馬多拉市加入了制訂城市韌性抗災運動(MCR),以應付這些挑戰並

推動實施 MCR Campaigns 十大基本要素。 阿馬多拉市長創建了一

個由來自不同市政部門的人員所組成的跨領域科學團隊。所有利害相

關者的責任分配如下:

•學術科學實體:開展了一系列風險與脆弱性評估之研究;

Page 13: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地方議會:促進與當地協會和公民團體的聯繫,以提高他們的風

險意識;

•市政服務:為活動團隊提供合作與協作(促進所有市政府的聯繫與

資訊傳播:教育、環境、城市服務);

•救援和緊急應變小組:提供有關災害損失的數據資料,並支援利

害相關者對急救和演習的培訓與意識溝通;

•公私營實體和私人社會團結機構:獲得技術支援(由當地活動團隊

提供),以改進其緊急應變計畫,並為其客戶提供減少災害風險的

社會和文化活動;

•非政府組織:支援公眾風險意識的倡議,為活動利害相關者提供

免費培訓(急救;風險、減少災害風險和韌性復原能力綱領);

•學校社區:組織培訓活動並了解風險和災害。一些學校已為學生

建立了民防中心,以發展技能和促進安全文化。

這些分工的責任可使利害相關者對於尋求風險和災害資訊的興

趣增加,並提高了市政當局的韌性能力。

案例 2:英國大曼徹斯特

大曼徹斯特於 2014年加入了Making Cities Resilient活動,並在

規劃和推動實施韌性複原能力行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市制定韌

性抵禦能力戰略的首要步驟之一是對城市的韌性複原狀況進行評估,

以作為確定創建優先事項和目標的基準,或者是應付戰略和實施計畫。

開展這一評估需要跨部門領域、多利害相關方的方法,包括準備和應

付災害的行動者,如第一應變反應者,以及解決影響城市地區的長期

壓力的廣泛利害相關者。

這一初步評估結果反應了對官員們的理解,即韌性復原能力不

僅包括導致一次性衝擊的能力,尚包括如何解決削弱城市結構的長期

壓力,以及可能破壞應付危機的企圖。收入和衛生不平等、基礎設施

Page 14: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老化以及氣候變化衝擊影響等長期壓力可能會慢慢降低每個人的生

活水平及生活質量,從而造成自身的災難。透過觀察複雜的挑戰,大

曼徹斯特找到了以下機會:

•了解風險的串聯衝擊影響

•在探索創新調適性計畫的發展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合作,這些計畫

可以讓利害相關者和社區有機會對大曼徹斯特應該及可以工作的

方式進行不同面向的思考

在準備初步評估時,該市檢核了每個關鍵戰略性城市區域計畫,

並根據城市韌性復原綱領 4中所定義的韌性驅動因素進行分析,幫助

提供了大曼徹斯特當前韌性重點的獨特拼圖。該分析幫助他們了解韌

性策略可以最好地與當前措施保持一致,以加強我們整體城市區域的

韌性。隨後,他們確保大曼徹斯特已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來更新其韌性

戰略。該流程鼓勵了各種各樣的利害相關者之間的對話,提高了對韌

性問題的認識,加強了解我們的衝擊和壓力如何相互聯繫,以及建立

全系統的鏈結,以能夠提供共同效益和效率之韌性解決方案。

案例 3:葡萄牙里斯本市

根據里斯本市政當局對於“仙台減少災害風險綱領和城市韌性

抗災能力”運動的承諾,韌性抵禦能力戰略是優先考慮推動實施減少

災害風險戰略的投資。里斯本市於 2010 年加入 MCR 運動,採用城

市災害恢復記分卡的原有事物,確定了“城市韌性抗災能力十大要素”

下的差距,並評估需要改進的差距,以提高城市的韌性抗災能力。確

定每項基本要素的行動策略清單,並且由於某些行動策略是相似或互

補的,因此將它們分組,確定優先順序並轉換為具有特定時間表、負

責機構和估算預算的“項目”。將行動策略轉換為項目將有助於確定資

金來源。

這一持續進程的重點對象是公民,他們的生活品質、有保障的基

Page 15: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5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本服務、遺產保護、環境韌性復原能力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使

里斯本更具競爭力、創新和韌性。當今里斯本市是一個複雜的城市系

統,白天有超過一百萬人口居住、工作、學習和訪問該城市,代表各

種年齡組、文化、宗教、種族、教育水平、知識和語言。為了應付預

期的衝擊與壓力,能力目標定義如下:

•將市政當局作為“複雜脆弱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管理;

•管理關鍵基礎設施位置及基本服務範圍的市政領域(空中、地面和地

下)之管轄權

•管理公民、服務人員、急救人員、志願者和其他主要參與者之間的

相互依賴關係;

•投資和推動實施城市韌性復原戰略;

•投資教育及培訓,在學校設立“韌性”課程,並加強公共目標所倡導

的“安全成長”的持續過程;

•提高快速行動、抵抗、調適和恢復的能力,並以有效的方式避免意

外的不良事件發生;

•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加強夥伴關係、協議和合作;

•分享知識和活動過程;

•整合來自政治家、第一響應者、非政府組織、志願者、關鍵領域專

家的貢獻:包含供水、廢水、固體廢物、能源、食品、健康、金融、

公共照明、運輸和基礎設施、民事保護、法律秩序、安全、公眾行

政、環境、城市規劃、遺產、公共關係、研究和 ICT;

•開發智能平台,包括即時警報系統,用於在正常情況下和災害情況

下監控城市

為了衡量城市的韌性複原能力績效,Civil Protection 實施一個帶

有 GIS方法的網絡儀表板,作為韌性行動計畫的補充。該平台允許里

斯本對城市進行診斷:確定其合作夥伴關係並公開參與日常活動、了

Page 16: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6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解災害風險方面的社會、資訊的傳達、使用的管道以及涉及的領域管

轄範圍。它還確定了所採用戰略的優缺點,並允許市政當局集中數據

資料,促進這些數據資料的有效使用,並減少依賴性。

根據里斯本城市的特點、仙台綱領以及對韌性過程(之前、期間

和之後)的理解,市政府投入了教育資源,以教授及傳播災害風險韌性

抵禦能力的概念。在 RESILENS5下設計了四部電影,這包括使用插

圖和象形圖作為通用語言,描述里斯本的城市韌性復原能力過程。社

交網絡與網站用於傳播這些消息,他們已經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所有這些方法都使里斯本能夠監測和檢視其韌性複原能力過程,

重點強調為人們在現在與未來生活提供更好的城市所做的投資,並使

他們參與到韌性復原能力建構過程中。

4.關於加強地方政府韌性抗災能力之建議

根據城市災害韌性復原能力記分卡之初步評估結果,以下內容

確定可做為地方政府潛在行動策略,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加強提升地方

層級抗災能力。

號 類別

挑戰 相關基

本要素

1

地區災害

風險治理

在不同層級或 DRR委員會之間建立協調

機制(例如國家-區域-當地社區)

1,4

在災害相關機構之間定期舉行溝通會議 2

更新定期調整災害風險情境 2,10

必須在家庭和社區層面促進激勵措施 3

應於違規者施以示範性的罰款 4

在施工階段,應增加監測以確認推動實施

分區規則、建築規範等。

4

建立跨界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並組織以

提高對方案之認識

5

應有效推動實施合作協議 5

2 利害相關

進行能力建設培訓,更準確地分配員工的

角色與責任

1,5,6,

7,9,10

Page 17: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7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教育社區與相關機構 1,5,6

讓社區及團體參與評估以識別脆弱因素 2,4

教育社區及團體如何透過保險將風險轉

3

在訓練課程中包括災害風險管理 6

經常進行各種層級的演習並訓練年輕人 6,9

透過多種媒體吸引團體參與 7

每年增加具有業務持續性的私營部門數

7

鼓勵媒體參與 DRR問題的出版與數據資

料收集

7

為醫療保健及教學人員提供充分的培訓

課程

8

3 資源

收集所有可能資金來源的資訊 3

從開發銀行與援助組織建立政府補助基

3

在年度資金中為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分配

包容性資金

3

增加可行的保險機會 3

確定替代資金 10

4 政策與規

定期修改和更新計畫及法規 1,4,8

將氣候韌性能力與城市功能相結合 1

執行與災害相關的法規細則 1,2,4,8

建立向公眾宣傳主要危害之機制 2,6

制定全面的災害風險管理計畫與相關資

訊系統

1,2,8,10

定期制定和修訂緊急應變計畫 2,3

定期制定和更新危害地圖 2

在城市法令中包含區域計畫 4

制定並推動實施促進綠色及藍色基礎設

施的政策

5

將培訓教材翻譯成城市的多種語言 6

確定所有類型基礎設施的需求,以加強應

變計畫

8,9

規範學校和醫院建築 8

5 技術 鼓勵使用現代化設備 1,2,9

Page 18: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8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建立危害資訊系統,建立更新機制 2,6

增強直覺能力,為相關人員提供培訓計

畫、技術和設備備援與支援(空間繪圖和

GIS)

4,6

根據風險資訊安裝保護性基礎設施 8

加強現有的基礎設施服務規定 8

增加預警系統覆蓋面積範圍 9

5.結論

建立城市韌性能力的關鍵者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組織部門。他們

有充分的條件了解當地/國家的情況,一旦特定的災害風險情境變得

明顯,就可以利用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興趣,開始計畫和推動實施韌性

恢復能力之相關措施。對城市韌性復原能力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全

球各地區的地方政府在地方層級的韌性抗災能力建設方面已取得了

一些進步。儘管其重要性,但缺乏財務能力和資源不一致是最突出的

問題。評估結果顯示,確定所有可能資金來源是解決減少災害風險挑

戰的第一步。

初步評估結果為地方政府對城市 DRR 的分析和共識提供改善

依據。如果城市是致力於減少災害和氣候風險並推動實現可永續發展

之先期策略,評估結果顯示在推動實現韌性復原能力方面存在現況與

目標值之巨大差距。城市應採取改進措施,將已確定的減少災害風險

的行動方案納入相關政策計畫,並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實施DRR行動,

以確保韌性恢復能力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全球各國需要做出非常

重要的努力予以應付實現城市韌性復原能力和可永續發展目標的挑

戰。若還是像往常一樣的做法,目前仍是尚不足達到建構城市韌性之

目標。

綜上,本文摘錄「聯合國 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重

要成果、挑戰、機會與建議事項,並列舉三個良好模範城市作為案例

說明,將這些重要學習經驗提供給國內各單位,期望可作為在未來建

Page 19: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19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構韌性城市之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A. Panda and D. Amaratunga,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to disasters :

“new” ten essentials," ed: Massey University /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2016.

[2] C. Malalgoda, D. Amaratunga, and R. Haigh, "Overcoming challenges

fac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creating a resilient built environment in

citi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5, pp. 628-648, 2016.

[3] UN-HABITAT, "SDG Goal 11 Monitoring framework," UN-

HABITAT2016.

[4] D. Amaratunga, C. Malalgoda, R. Haigh, A. Panda, and H. Rahayu,

"Sound Practices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t Local Level," 2017, pp.

1163-1170.

[5] S. B. Manyena, E. Mavhura, C. Muzenda, and E. Mabaso,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legislations: Is there a move from events to process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vol. 23, pp. 1786-1794, 2013.

其他有用的讀稿文件

• ADPC, Integrating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to Urban Management: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ractitioner’s Handbook Series. Bangkok:

ADPC, 2013.

• D. Amaratunga, C. Malalgoda, R. Haigh, A. Panda, and H. Rahayu,

"Sound Practices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t Local Level," 2017, pp.

1163-1170.

• J.-C. Gaillard and E. A. Maceda, "Participatory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vol. 60, pp. 109-118, 2009.

• K. Gupta, S. Singh, S. A. Wajih, N. Mani, and A. K. Singh, Urban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through Peri-Urban Ecosystems:

Integrat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Gorakhpur, India: Gorakhpur Environmental Action Group, 2017.

• C. Johnson and S. Blackburn, "Advocacy for urban resilience: UNISDR’s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Campaign,"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vol. 26, pp. 29-52, 2014.

• Localis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to Disasters: Book of

Abstracts. Manila, Philippines: De La Salle University, 2018.

Page 20: 聯合國「2019年城市具有韌性評估報告」之摘錄 · 比之下,“基本3:韌性的財務能力” 1.01 是需要最大改進的領域。 圖4:地方政府在災害韌性復原能力和降低風險的總體進展(按地區劃分)

20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

第 172期,2019/11發行

• C. Malalgoda, D. Amaratunga, and R. Haigh, "Overcoming challenges

fac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creating a resilient built environment in

citi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5, pp. 628-648, 2016.

• S. B. Manyena, E. Mavhura, C. Muzenda, and E. Mabaso,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legislations: Is there a move from events to process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vol. 23, pp. 1786-1794, 2013.

• A. Panda and D. Amaratunga,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to disasters : “new”

ten essentials," ed: Massey University /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2016.

• United Nations,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

2030," in Third United Nations 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Sendai, Japan, 2015.

• UNISDR, Local Governments an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Good

Practices and Lessons Learned, A contribution to the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Campaign. Geneva: UN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0.

• UNISDR, How To to Make Cities More Resilient: A Handbook for Local

Government Leaders. Geneva: UN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7.

• UNDRR, Words in Action Guideline: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loc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resilience strategies. Geneva: UN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