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32
講師:舒兆民 老師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 數位媒體篇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Jun-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講師:舒兆民 老師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 數位媒體篇

Page 2: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第 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1-3 執行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時空_When & Where

1-4 如何實施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_How

1-5 課程教學設計妥善運用_What & Curriculum Design

第 2 章: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需求

2-1 現代化資訊科技運用的意義與發展

2-2 數位化的華語文課室與課後學習

2-3 電腦與網路的角色

2-4 因應華語文學習的特殊性

第 3 章: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優缺點

3-1 優點方面

3-2 缺點與改進

3-3 數位華文教師成長與推廣的準備

3-4 因應各地語文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教案之設計

第 4 章:常見的檔案格式

4-1 文件

4-2 圖片

4-3 聲音

4-4 影片

4-5 動畫

4-6 檔案格式轉換

第 5 章: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之實例

5-1 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

5-2 課後網路輔助學習

5-3 網路華語文教與學

5-4 互動工具與平台運用

5-5 網路學校與數位學習中心

Page 3: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

第 6 章:線上工具與網路資源運用

6-1 可用之華語文教學線上軟體工具

6-2 網路資源簡介

6-3 常用資源與工具

6-4 全球華文網及教育部數位華文教學能力培訓

第 7 章:結語

Page 4: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第 1 章

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

Page 5: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

■ 資訊融入教學在思考設計的前置階段,要從教學相關的人、事、物、計畫等方面進行思考,

試從五 W-H 來考慮在教學上的意義與要點。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

■ 善用資訊科技的軟硬體、工具,成為學習者與知能學習的最快媒介,配合華語文領域涵蓋的

知識內容,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原因,因應的除了現代科

技發展、活化教學外,華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原因也是要求融入的因素,而特殊的原因在於此

領域的學習對象與教學內容,既多且廣,分散程度高,有的地區或學校,學習者眾多,各人

的差異性較大,教學時數頻率又不高的情況下,資訊融入及運用網路學習,成為輔助強化學

習、自主而適性學習的好方法。若在學習者少且師生間彼此地點較遠時,透過遠距數位學習

則便於聚合群眾,共同學習。

■ 所以,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輔助教師進行更有效率的教學,使教學的工作更為專業。

(2) 養成華語文學習者能運用資訊科技來自我輔助學習,讓學生們從做中學,學中做,於體

驗嘗試中獲得學習成就。

(3) 讓學習者能獲得更多的華語文環境,能學會運用資訊的能力,終身學習。

(4) 培養人才投入華語文資訊科技領域,再研發更好的學習的輔材與環境。

(5) 因應華語文教師與學生的分布及差異性較大,提供自主學習與適才適性的學習管道。

■ 華語文教學能較多地、也需要與國際脈動、了解世界趨勢、相關跨國跨語言文化的學習,建

立更具寬廣的思維邏輯與能力,讓華語文學習者具有外語之外的相關知能,厚植競爭力。教

學系統設計、發展與實施,配合「資訊科技融入」,能以學習者為中心,將整個學習歷程,

適當使用多媒體,與網路管道,與世界接軌,順利完成學習。

1-2 實施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對象

■ 在對象的部分,分為教師及學生。教師的部分,應能:

(1) 掌握資訊融入教學的精神,如:引導多於指導、學多於教、團隊合作學習、重視過程與

策略。

(2) 提升軟體的運用與整合能力。

(3) 開發學習內容的教學模組、活動遊戲、教案教材及評量方式。

■ 而學生部分,則是:

(1) 能學會中文電腦的設定與操作能力,並取得中文網站上的資源。

Page 6: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

(2) 育成進階的資訊處理能力、資料搜尋、整理、分析、歸納等。

(3) 能於互動平台中,與師生互動,發佈訊息。

(4) 培養數位化的思維與眼界,能基礎了解網路上的華文世界。

(5) 養成分工合作、團隊學習、互助學習的精神。

1-3 執行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時空

■ 資訊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時空是可以隨時隨地的,不會只限於課堂裡的教學,那麼,課前

的準備、資料蒐集、引導學習時的媒體、動機引起、教學概念呈現、到指定學生運用資訊科

技完成學習任務、測驗評量等等,都是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時機。如今,行動上網的環境

已成熟,不定時、不定點、自我隨選學習,讓華語文的學習更能隨時隨地。

■ 附帶一提的是,有了這樣的環境,要能讓學習者自我設定行動學習載具,多認識各華語文的

數位學習資源,以及操作中文化的通訊工具,也就成了教師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課程時的一

項必修單元。

1-4 如何實施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 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要能融入得自然,且有其必要性才行。理想的資訊科技融入要融入

得「不留痕跡」,也應在「有需要」的前提下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某一項概念的呈現或是

某一項學習活動的執行,將因資訊科技的引入而有所助益,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

■ 那麼,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其教學的模式有哪些?

(1) 多媒體教材的製作與應用

(2) 網站或平台課程的教學應用

(3) 網路資源的運用

(4) 數位化教學媒體的運用

(5) 具混成式的系統化教學設計之線上課程

1-5 課程教學設計妥善運用

■ 就「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理念與做法」來看,一個有效課程,包含數位化的教學,都要築基在

系統化的設計理念上,系統化教學設計在教育科技範疇中可以舉出許多有名的教學設計模式,

如:Kemp 的「系統化教學模式」、「ASSURE」教學模式、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以及

近年來廣受注意的「六大資訊技能」(Big Six)模式等等,這些模式對教師或課程設計者,在

Page 7: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3

設計課程及準備教學單元上,都可以提供具體的指引與參考,以下,簡單的將教育訓練要目

與歷程,歸納為「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執行

(implementation)」、「評鑑(evaluation)」等五個階段,在做法上,前四個階段呈現系統化

依次循環進行,在每個階段都有評估檢核的作為,其架構如圖:

圖:系統化設計(ADDIE)的五個階段

■ 系統化教學設計有許多著名的模式,如:Dick & Carey 模式(1996)、Kemp 模式(1985)、Newby

的 PIE 模式(2000),以及 Dick & Reiser 模式(1989)等,以下則提供業界與教育界常採用的

Dick & Carey 模式。

圖:Dick & Carey 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確定教

學目標

分析教

學內容

分析學習者

起點行為

與特性

編寫具

體學習

目標

發展標

準參照

測驗

發展

教學

策略

選擇

製作

媒體

實施形成

性評鑑

修正教學

實施

總結性評鑑

分析

(analysis)

評鑑 (evaluation)

發展 (development)

執行 (implementation)

設計(design)

Page 8: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4

第 2 章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需求

Page 9: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5

■ 從華語文的角度來看,資訊融入運用在教學,有幾個觀念必須先建立的,這些也是因應華語

文教學之需求,而將資訊融入教學的理由1。

2-1 現代化資訊科技運用的意義與發展

■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之需求,為因應現代資訊科技發展,以及華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而研發

的教學模式。現代化教學在教材上講求立體與科學化,多媒體影音視訊功能,提供教材在平

面材料外,增加光碟或網路服務的管道,使教材的使用廣度,從課堂延伸至課後,從教師指

導到網路社群互動。

■ 教學的方式,在課堂的實施,拓展到課後的交流,學習突破時空。學習標的也從教科書、補

充講義,到社群合作學習、典範學習、自主學習。從教育推廣的角度來看,藉由網路資訊的

通路使用,遙遠距離或偏僻區域亦可與鬧市城鎮同步學習,學習資源不足、語文環境缺乏,

均可透過網路獲得解決。

■ 華語文在學習熱的浪潮突起下,學生群增加、師生分布過散、教師質量不足、針對性教材闕

如,因應此種不同時差、不同語文環境、不同背景學生、分布全球的語文學習,在世界各地

對華語文教育的產業、政策與教學尚未全然成熟之際,欲落實且提供及時的華語文教學,透

過網路資訊,結合課室多媒體與課後的應用,發展在華語文聽說讀寫上的軟硬體設備載具,

實是現階段華語文教學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 將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意義來看,有以下幾個重點:

(1) 落實華語真實溝通的教學

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在培養學生的外國語文溝通能力,溝通式語言教學策略即是以達此目標

為訴求的最直接教學理念,溝通式語言教學涵蓋以下五個特質:(i)語用(Use)重於語法(Usage);

(ii)流暢(Fluency)重於精確(Accuracy);(iii)真實語言(Authentic Language)重於加工語言

(Contrived/Artificial Language);(iv)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重於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

(v)互動(Interaction)重於單打獨鬥(Dissociation/Solo);故溝通式語言教學的核心精神在「互動」,

而互動的要件則在「語用」(language use),因此,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過程也應強調以學生

為中心,隨時引導學生進入適當的情境(真實或虛擬),「直接使用」學到的外語和外界溝通,

要求學生從「做中學」。

(2) 提高學習保留

遺忘是學習的最大挑戰,學習外語也是如此。通常學習保留率(retention rates)越高,成就感

相對較高,學習意願及興趣應該也比較高。學習動機越強,投入的精力及時間自然增加,學

習成就感又再繼續提升,逐漸就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教師運用的各種教學策略及方法,主

1參 http://tw.myblog.yahoo.com/jw!rruTH4SaGAQ.fOvlo8aidGE-/article?mid=1&l=f&fid=5

Page 10: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6

要目的就在幫助學生在「隨學隨忘」後,能再「隨忘隨學」,以提升學習保留率,因此,能

運用資訊科技,使學習能隨時隨地,提供多次而反覆的記憶與練習,是一般課堂教學無法妥

善達成的。

(3)關注學習者個別差異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學生的個別差異也不例外,Gardner (1983)的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即主張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專長及特質,有人語文溝通能力佳,有人數理邏輯

分析強,有人音感敏銳,有人肢體動作優雅快捷,有人美術鑑賞力獨到,有人是長於種花蒔

草的綠手指,當然也可能有人得天獨厚同時擁有幾種不同特質,而這些不同的人格特質往往

會影響到不同的學習風格或類型(參見 Brown, 2000 & 2002),有些學生可能是較富想像力的偏

右腦型,有些則可能是較重系統分析的偏左腦型,有些學生可能是偏聽覺型,有些則是偏視

覺型,有些學生較偏內向,有些則較偏外向,有些學生偏愛小組活動,有些學生則偏愛單打

獨鬥,這些不同的人格特質及學習風格,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環境薰陶與培養的,

學生的個別差異乃不爭的事實。若能運用數位科技,妥善照顧到個體的個別差異,以滿足不

同學生的需求,即成為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在資訊時代,網路多媒體具有多元、便捷、普

及、精確、時髦等特色,其呈現聲光、色彩、動畫等強大功能,可以滿足不同學習特質學生

的訴求。

(4) 促進跨文化間的認知

「文化」和「語言」是一體兩面,文化是語言的內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外語學習過程

中,兩者是無法完全切割開的。瞭解目的語言文化是增強外語學習成效的必要方法,學習外

國語文若能同時認識對方的文化,學習有加成的效果,故,學習華語文在文化之間產生對比

與進一步的認識。Larsen-Freeman (2000)主張除了聽、說、讀、寫之外,應該將文化的認知

或思維方式納入外語教學的第五個技能,其重要性可見一般。

(5) 因應資訊科技時代潮流

廿一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代,此時的硬體設備是 3C 產品和網際網路,而這些幾乎是我們每

天都看到聽到、摸得著的東西。3C 包括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知識爆炸是由這些硬體設備快速處理、儲存、傳遞

所造成的資訊衝擊,也是資訊科技時代的特色,在如此龎雜、便捷的資訊科技時代裏,除了

傳統平面媒體繼續扮演其必要的角色外,各式各樣數位化的知識訊息,以文字、影像、圖片、

聲光等多元的形式,隨著網路通訊設備無遠弗屆的傳送,已如排山倒海般地呈現在我們的眼

前,現代人幾乎無法逃脫資訊科技的影響,也幾乎無人可自外於這股時代的潮流與趨勢。充

實資訊科技知能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要培養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是實做,豐富電腦知能。因此,融合資訊網路多媒體到華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學習

語文的同時,也能熟悉科技產品的操作,也因此能夠跟上資訊化科技的發展。

Page 11: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7

2-2 數位化的華語文課室與課後學習

■ 數位化的學習方式常令人詬病的幾點,包含了:缺乏人性與人際交流、受限傳輸速度、螢幕

大小、過於平面化、內容常不具流程設計、學習太過自主、反應較不是真實性…等等。以上

這些都是目前數位學習設計與軟硬體開發者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們也相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數位化的學習將會更加合適於教學,然而,有一點是不會錯的,設計與開發都是由人來決定,

由人來規劃,因此,教學設計是研發數位學習者必具備的知能。在課室裡,教師引以為輔導

的工具,或者作為學習內容呈現的標的,而課後的學習安排,更是善用數位學習的優點。現

在行動上網環境與載具都逐步成熟,不定時、不定點的非正規學習或任務學習,讓學習功效

增加,也讓華語文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儘管,正規式學習最好還是跟著老師學習,但成

效提升與情意的發展,更需藉助行動式學習模式來強化。一般而言,許多數位化的學習相較

於課堂的學習,成效不見得很大,有的甚至降低了應有的學習成效,可能的原因是短期未見

成果、花了時間在操作上、還有最重要的是未能妥善設計教學流程,運用多媒體,以及課後

的學習進度與學習焦點的集中程度。因此,數位化學習不僅在材料上的製作取用與編輯,更

要精準選定,且掌握教學設計的環節。

2-3 電腦與網路的角色

■ 電腦運用在教學的開始,從 1960 年伊利諾州立大學的柏拉圖系統(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 PLATO),到了個人電腦發展,價格合理後,慢慢普及到家庭與

學校之中,而且受到了教育者的關注,推展在各學科的運用。泰勒(Taylor)於 1980 年提到

電腦應用在教育上的 3T 模式,即:

將電腦視為教導者(computer as tutor),

將電腦視為教學與學習工具(computer as tool),

將電腦視為被教導者(computer as tutee)。

■ 將電腦視為教導者,利用電腦來呈現課程學習內容,模擬教師教導學生的情境,輔導學生學

習的交談形式,此為「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此模式,學生可

隨時地進行學習,具有交談型式、課程事先計畫、學生自己決定所學內容與順序、也可達成

一般教學不易達成的教學效果。CAI 課程可發展出不同的形式,如:模擬式 CAI(Simulation)、

遊戲式 CAI(Game)、家教式 CAI(Tutorial)、練習式 CAI(Drill and Practice)、以及測驗式的

CAI(Testing)。

■ 以電腦做為輔助教師編輯、統計、分析、經營班級課室、學生寫繳作業、計算繪圖、管理分

析等用途,此為第二種做為教與學的工具。而第三種則是把電腦視為被教的對象,這個觀點

Page 12: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8

視電腦為被動的,可控制的。

■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電腦使用已能跨越平台與時空,與遠端進行交換,互換靜態與動態的資

料,而網路在教學上扮演的角色,基本上也一如電腦一樣,具有該三個模式,只是呈現方式

更多元多樣,也強化了互動的功能。

2-4 因應華語文學習的特殊性

■ 華語文教學的網路教育,約在 1990 年逐步進行相關的實驗,有課室上運用的,有遠距傳輸

學習材料的,此刻發展的,多是採取教材教具上線,供遠端課堂或學習者自學運用。

■ 信世昌(2000)曾指出:遠距教學應有其特殊而與眾不同的定位,才足以彰顯其價值。從四

個方面來看,即:

(1) 在教學內容方面是為彌補正規教育的漏洞;

(2) 在教學目的方面是為因應社會及時的需求;

(3) 在教學地區方面是以遠距偏僻地區為優先;

(4) 在目標學習者方面乃是以雪中送炭為優先。

■ 從遠距的華語文教育需求與背景來看,正符合了以上的觀點,華裔子弟的中文教育,以及對

外籍人士的華語文學習,其在當地學習時數與環境不足以完善培養語文能力,而現時的中文

教育正逢熱潮,需求性水漲船高。立足台灣,海外遠距的中文教育,宜憑著網路無遠弗屆的

優點,來輔助中文的學習,而且,在海外取得中文教學的資源不易,對學習者來說,能從網

路管道來獲取有效又快速的資料,也能與全球各地師生資源共享。從以上的種種需求與便利,

建置線上的教與學的數位素材,實在是必要的工作。

Page 13: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9

第 3 章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優缺點

Page 14: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0

3-1 優點方面

■ 現代科技的本質是由資訊的數位化操作,對於語言文字而言,將資料數位化是第一步,而後

輔以通訊工具與多媒體的數位、傳送、播放,教學則為之更現代化、新穎而即時。突破時空

與中文處理技術的瓶頸,現代資訊技術已在華語文教學領域裡,有著以下各方面的廣泛運

用。

(1)在漢字的處理:包含電腦中文化、網路訊息處理、漢字教學動靜態呈現、分詞斷句、資料

加工等等。

(2)輔助華語文教學和訓練:強化教學的直觀性與針對程度,以及電子字辭典、電子書、圖文

資料以及音訊媒材等等的開發。在語言訓練的科學與靈活度能獲得提升,課後的自我練習等

等。

(3)開發線上語言測試:運用電腦或網路進行語言測驗,為標準化而建立基礎。而在活動的練

習與檢測,也因技術的純熟與新發展,線上評量與回饋機制更形活躍而豐富。

(4)中文語料的分析:華語文的教學與研究需要實證研究,科學研究方法也需要真實的材料,

語料庫建置與分析是關鍵,因此,線上進行語料的綜合性分析與個別化分析,各類口語書面

的語料、學生病句語料、中介語料…等,亟待努力。

(5)教學管理應用:拜平台科技發達之賜,數位華語文教學已能從一般資料夾管理、單向存留

資料,到師生雙向互動、評比,數位化、資訊化、通訊化管理學習資料,記錄學習過程,自

動進行教學資料管理與教學行政管理,使教學控管、過程、考核評估,更加合理、科學且具

效率。

■ 由於資訊科技運用在華語文教學以上各方面,將可以得到以下優點:

(1)符應華語文的海內外環境:各地華語文學習環境各有差異,網路資訊突破時空,克服差異

性,提供大量華語文環境,能即時而符合各地基本教與學的需要。

(2)符合不同背景與需求的學習者:資訊融入與運用在教學上,講求學習者自主學習,因應不

同地域與背景需要的學生。

(3)素材資源整合與分享:Web2.0 時代,資訊講求材料資源的共享、合作學習,華語文教學

用的素材資源整合與分享,是對於華語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上有著極大的助益。

(4)直觀而個別的學習:電腦多媒體教學,能提供語文教學上的直觀性,透過聽覺、視覺、到

手動操作、觸覺學習,提高華語文學習的效益。個別化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習者就所需與弱

點,反覆訓練自學,不因課堂教學的一致,而忽略了個別差異。

Page 15: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1

3-2 缺點與改進

■ 資訊科技的發展過程中,為能有效提升華語文學科研究與教學成效,實驗研發逐步克服各類

困難與缺失,有了長足的進步,改進了軟硬體設備工具,讓數位華語文教學能順暢而有效果。

但仍有不少是問題有待關注,以下數點則有賴在未來軟硬體研發與相關課程規畫的有心人士

所關心的部分。

(1)遠距傳輸速度與頻寬要求,尤其有些播放或應用程式,需求的基本設備非一般家用或校園

網路能接納的,執行教學時常有停頓不順,或者根本無法啟動。

(2)語系版本造成的編碼問題,儘管現階段已大量克服了此類狀況,少部分仍未能妥善處理,

學習者在這些語碼的設定上,是較沒有耐心的,是否有更為簡單而全面的處理方式。

(3)線上工具與媒材的適合性,此部分仍需要與教學專家多諮商討論,有些工具或線上課程,

編寫設計出來的資料不能符合實際學習需要,當然有部分也是因為軟體設計有其局限性。

(4)各地基礎建設有異,數位教育與教學有其落差。教學設計應考量到備案教學。此外,素材

教材與數位課程的製作成本高,週期也長,投資備受考驗。

(5)經費人力與行政的配合,到目前為止,大到一個完善的線上數位學習學校,要有強大的人

力資源與經費的投入,行政人員的資訊與華文素養也不能輕忽。小至一個班級裡的教學融入,

教師備課時間與教學時的操作,在在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也必須具備相當的電腦處理能力。

華語文數位教學能力,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哪些是教師應養成的能力?哪些是設計者或

製作單位來負責的?還有待思考劃分。

(6)受限螢幕大小,未能有教學臨場感,學生對於此種教學仍有不適應的情形,這部分顯然是

缺乏了人格化品質,需要教學方法與技巧來補足。

(7)素材與教材內含之文化性表現,有時考慮內容主題,有時考量學習者語言文化習性,有時

則是在乎目的語文化的特殊性,不是單純講求美工、有趣,宜有經驗的教師提供意見。

3-3 數位華文教師成長與推廣的準備

■ 數位教學教師應在教學內容-華語文內容上著力,了解其理論知識、構建學習者的理解能力,

因此,在數位教師成長準備上,免不了要懂得華語文,知道軟硬體基本操作,以及課程教學

設計。華語文知識錯誤,內容根本有誤,怎麼教都沒有意義;電腦與網路功能操作,最基礎

的技能,如:圖文編輯、華語文重要工具、以及網路搜尋、互動平台操作等,都是必備而且

要熟練的技能;最後是教學因素思考與教學設計的運用,妥善安排學習內容,階層性建置,

學生能隨選學習,重視教學的焦點。

■ 在數位華文教育推廣上,教師或設計者要能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視受培育者的能力,給予

目前達得到的技術能力、思考設計能力,從熟練的、受訓者有興趣的開始,引發動機,與過

Page 16: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2

往經驗連結,順勢學習新知能。目前看到一些數位教學培育準教師的課程未達預定功效,常

常是教學者以自己的能力與角度,來施予學員該學的,往往「曲高和寡」、流於「孤芳自賞」,

這點是培育講座教師應特別留意之處。

3-4 因應各地語文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教案之設計

■ 國際上有幾個國家在語文教育上有語文課程標準,不僅提供教學上的重點、學習主題的次第,

也提供了相關測驗方向與內容的標的。教學設計的原則,但也要注意一下學習者的社會與未

來需求,宜參考各地的語文課程標準來進行相關的教學教案設計。如:澳洲、南非、美國加

拿大各州各省、東南亞地區等各國,都發展了適合當地的語文內容及標準,有一些材料與重

點,並不是身處在華人世界或教師本身能理解的,相關的資訊也不多,這些都要考慮到在地

性,如:能談談祖魯族人的歷史、美國族裔與社會現象、清明節與其他當地民族有無類似的

節日,要認識孔孟還是認識康德、達文西…等。教學教案都要因應各地語文標準,確實了解

再設計教學教案,將資訊科技融入。

Page 17: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3

第 4 章

常見的檔案格式

Page 18: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4

■ 此節中我們條列幾個常見的電子檔案格式,供為入門的參考,有興趣的可以從網路上關鍵字

詞搜尋,了解更多。以下資料請參「維基百科」相關的說明。

4-1 文件

格式名稱 副檔名 說明 開啟方式

ASCII .txt 無格式的文字文件 記事本

HTML

.html、

.htm、

.shtml、

.xhtml

網頁

Web 瀏覽器可以檢視格式化內容或者原始

碼;由於是文字格式,各種文字編輯器可以

以原始碼形式開啟;MS FrontPage、

Dreamweaver 等網頁製作工具也可以開啟

RTF .rtf 富文字格式

Windows 內建的 WordPad、Word、WPS、

OpenOffice 等

TeX .tex, .ltx TeX 文件,可以是

Plain TeX、LaTeX 等

WinEdt、TeXworks 等專用編輯器,Vim、

Emacs、Gedit、Kate 等通用文字編輯器

DOC

.doc、

.docx、

.wps

Word 文件

Word,Docx 需 Word 2010、Word 2007 或單

獨安裝解碼器的 Word 2003,金山 WPS

Office、OpenOffice 等可以部份相容

PPT .ppt、.pptx PowerPoint 演示文

稿

PowerPoint,pptx 需 PowerPoint 2010、

PowerPoint 2007 或單獨安裝解碼器的

PowerPoint 2003,金山 WPS Office、

OpenOffice 等可以部份相容

ODF .odf 開放文件格式 OpenOffice.org

Page 19: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5

4-2 圖片

格式 副檔名 描述 開啟程式

BMP .bmp Windows 點陣圖文件 幾乎所有圖片檢視器

GIF .gif Web 影像 幾乎所有圖片檢視器

MSP

Windows 點陣圖文件

微軟公司小畫家程式早期版本中使用的

圖檔格式,在 Windows 3.0 之後改為 bmp

JNG

single-frame MNG with JPEG data and possibly an alpha channel

JPEG、JFIF .jpg、.jp

eg

高效率的失真影像壓

縮格式,只有 24 位元

色,廣泛用於網路影

像傳輸

幾乎所有圖片檢視器

PNG .png

(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可支援 48

位元色,採用無失真

壓縮,可高速交替顯

示,是 GIF 的升級替

代)

幾乎所有圖片檢視器

PSD .psd Adobe Photoshop 格

式 Adobe Photoshop、ACDSee、XnView

TGA

Targa

TIFF .tif,.tiff 通常不會失真,但亦

有支援失真的分支

Page 20: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6

4-3 聲音

■ 一般獲取音頻數據的方法是:採用固定的時間間隔,對音頻電壓採樣(量化),並將結果以

某種解析度(例如:CDDA 每個採樣為 16 比特或 2 位元組)存儲。採樣的時間間隔可以有

不同的標準,如 CDDA 採用每秒 44100 次;DVD 採用每秒 48000 或 96000 次。因此,採

樣率,解析度和聲道數目(例如立體聲為 2 聲道)是音頻文件格式的關鍵參數。

■ 需要分清楚的是音頻文件和編解碼器不同。儘管一種音頻文件格式可以支持多種編碼,例如

AVI 文件格式,但多數的音頻文件僅支持一種音頻編碼。

有兩類主要的音頻文件格式:

無損格式,例如 WAV,PCM,TTA,FLAC,AU,APE,TAK,WavPack(WV)

有損格式,例如 MP3,Windows Media Audio(WMA),OggVorbis(OGG),AAC

■ 有損文件格式是基於聲學心理學的模型,除去人類很難或根本聽不到的聲音,例如:一個音

量很高的聲音後面緊跟著一個音量很低的聲音。MP3 就屬於這一類文件。有損壓縮應用很多,

但在專業領域使用不多。有損壓縮具有很大的壓縮比,提供相對不錯的聲音質量。

■ 無損的音頻格式(例如 TTA)壓縮比大約是 2:1,解壓時不會產生數據/質量上的損失,解

壓產生的數據與未壓縮的數據完全相同。如需要保證音樂的原始質量,應當選擇無損音頻編

解碼器。例如,用免費的 TTA 無損音頻編解碼器你可以在一張 DVD-R 碟上存儲相當於 20

張 CD 的音樂。

4-4 影片

■ 視頻檔實際上都是一個容器裡面 包裹著不同的軌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關係到視頻檔的可

擴展性。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比較早的 AVI 是 Microsoft 開發的。其含義是 Audio Video

Interactive,就是把視頻和音頻編碼混合在一起儲存。AVI 也是最長壽的格式,已存在 10

餘年了,雖然發佈過改版(V2.0 於 1996 年發佈),但已顯老態。AVI 格式上限制比較多,

只能有一個視頻軌道和一個音頻軌道(現在有非標準插件可加入最多兩個音頻軌道),還

可以有一些附加軌道,如文字等。AVI 格式不提供任何控制功能。副檔名:avi

■ 視頻檔實際上都是一個容器裡面 包裹著不同的軌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關係到視頻檔的可

擴展性。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比較早的 AVI 是 Microsoft 開發的。其含義是 Audio Video

Interactive,就是把視頻和音頻編碼混合在一起儲存。AVI 也是最長壽的格式,已存在 10

餘年了,雖然發佈過改版(V2.0 於 1996 年發佈),但已顯老態。AVI 格式上限制比較多,

Page 21: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7

只能有一個視頻軌道和一個音頻軌道(現在有非標準插件可加入最多兩個音頻軌道),還

可以有一些附加軌道,如文字等。AVI 格式不提供任何控制功能。副檔名:avi

WMV(Windows Media Video)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組數位視頻編解碼格式的通稱,ASF

(Advanced Systems Format)是其封裝格式。ASF 封裝的 WMV 檔具有“數位版權保護”

功能。副檔名:wmv/asf、wmvhd

MPEG 格式: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的

媒體封裝形式,受到大部份機器的支持。其儲存方式多樣,可以適應不同的應用環境。

MPEG-4 檔的檔容器格式在 Part 1(mux)、14(asp)、15(avc)等中規定。MPEG 的控制功

能豐富,可以有多個視頻(即角度)、音軌、字幕(點陣圖字幕)等等。MPEG 的一個簡化

版本 3GP 還廣泛的用於準 3G 手機上。副檔名:dat(用於 VCD)、vob、mpg/mpeg、3gp/3g2

(用於手機)等

Matroska 是一種新的多媒體封裝格式,這個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視頻及 16 條或

以上不同格式的音頻和語言不同的字幕封裝到一個 Matroska Media 檔內。它也是其中一種

開放源代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Matroska 同時還可以提供非常好的交互功能,而且比 MPEG

的方便、強大。副檔名:mkv

Real Video 或者稱 Real Media(RM)檔是由 RealNetworks 開發的一種檔容器。它通常只能

容納 Real Video 和 Real Audio 編碼的媒體。該檔帶有一定的交互功能,允許編寫腳本以控

制播放。RM,尤其是可變比特率的 RMVB 格式,體積很小,非常受到網路下載者的歡迎。

副檔名:rm/rmvb

QuickTime File Format 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容器。1998 年 2 月 11 日,國際標準組織(ISO)

認可 QuickTime 檔案格式作為 MPEG-4 標準的基礎。QT 可儲存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視頻、

音頻以外還可支援圖片、文字(文本字幕)等。副檔名:mov、qt

Ogg Media 是一個完全開放性的多媒體系統計畫,OGM(Ogg Media File)是其容器格式。

OGM 可以支援多視頻、音頻、字幕(文本字幕)等多種軌道。副檔名:ogg

MOD 格式是 JVC 生產的硬碟攝錄機所採用的儲存格式名稱。

4-5 動畫

■ 動畫的檔案格式:.swf

壓縮檔:(1).rar-- RAR 通常情況比 ZIP 壓縮比高,但壓縮/解壓縮速度較慢。

(2).zip--ZIP 是一種相當簡單的分別壓縮每個檔案的存檔格式。

(3)分別壓縮檔案允許不必讀取另外的資料而檢索獨立的檔案。

Page 22: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8

4-6 檔案格式轉換

■ 不同的檔案格式,有不同的編輯或播放軟體。若電腦上缺乏相應於檔案類型的軟體時,則:

(1)應轉換檔案格式,以符合自己電腦上可用的播放或編輯軟體。如:格式工廠。

(2)下載針對該檔案能處理或播放的軟體。

Page 23: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19

第 5 章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之實例

Page 24: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0

■ 以下介紹幾種目前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實例。

5-1 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

■ 教學課堂上結合數位多媒體媒材或網路,進行華語文教學,常見的軟體或材料,如:教學或

學習光碟、簡報軟體、圖片、影音材料,做為教材或教具。

■ 有時,為免除課堂教學時網路傳輸與下載速度影響,教師在備課時常會預先將線上資源或素

材下載下來,這些技能也是華語教師必備的能力。從網路上以及各類教媒(圖庫、教學光碟、

視訊短片)取得可用的素材,經系統化教學設計模組,思考並聚焦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安

排教學事件,以為教學時的引導,使用的軟體可為 Word、PPT 簡報、網頁製作…等,設計教

具與課文,活動安排經筆者所規劃之教學活動單逐項思考,記錄後實施教學,並導引學生輸

出華語文。

■ 此種教學模式係以課室教學為主,資訊多媒體教材教具為輔助,由老師自行編撰教材教具,

如筆者以 PPT 製作教學檔案,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從暖身、準備、教學導讀到學生閱讀理

解、思維討論等等,單元教材檔案還可以上傳網站,或電子郵件傳送、複製到學習者端,於

平時課餘,學習者仍可反複練習,使用一如教學多媒體資源。

■ 本教學模式相當適合聽、說、讀、寫或文化理解討論的課程,適用等級可涵蓋初、中、高級,

教師主導課室教學,作業或活動設計可為課餘引導與進階學習,而學生於預習後課文後,在

課室中可大量進行語言的練習,甚至是篇章言談的、文化性的討論。

5-2 課後網路輔助學習

■ 進行主題教學後,學生學習了課堂中的內容後,要求學生課後利用網站加強所學,或者運用

網路相關資源來進行延伸式的自我學習,或者與學習主題有關的練習。

■ 此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進行主題教學後,學生學習了課堂中的內容後,為了加強學生課後

練習,以及能令學生在題材相關的資源上再作延伸學習。另外,也可以給學生與主題相關的

網址,讓學習者自行上網,獲取資源製作檔案報告,於課堂上與師生間交流。所利用之軟體

可為 Word、簡報或者網頁設計製作軟體、線上自製網頁、互動平台…等,但老師必須給予相

關的網路資源,以及必要的學習指引與學習策略,學生必須能上網,並閱讀材料後製作作業

或報告。

■ 此種教學模式乃是以課室活動為主,學生於平時利用網路資訊與多媒體為作業製作的輔助學

習,或由老師主導課室活動,或由學生分享個人於主題內容中學來的經驗,進行主題式的溝

通教學,學生對於自己的所獲取的資源經整合再輸出後,必然相當熟稔,也會特別具有學習

Page 25: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1

成效,如筆者課堂上的中文卡片、書信寫作教學、中文食譜閱讀與書寫等等。現在更能完成

電子書、錄音錄影方式完成任務與繳交作業。

■ 本教學模式相當適合說、讀、寫的課程,適用等級為中、高級,且是書寫自己所得的過往經

驗,運用了建構式的教學與啟發式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式的語文練習,加以如線

上電子遠足(electronic field-trip)式的互動學習型態,學生可以學習不少實用且有意義的內

容。當然,此種教學在評量的角度上,宜站在多元個別化角度觀之,學生偶有出乎意料之外

習得,也有可能超出主題學習之範圍,在測驗與教學目標的掌握上,乃是必備的教學技巧。

5-3 網路華語文教與學

■ 運用網路來進行課堂或遠距學習。此類在網路上建立好線上的學習材料連結,或者是學習的

課程,例如:運用互動平台(部落格、臉書、Moodle…等)來設置課程。

■ 以所編撰的教材,結合多媒體教具,經課堂上作為教學教具後,作為學生課後的輔助學習教

媒,該資料上傳於網站上,作為教學資源,若為課程時,則前後單元之連貫性,亦要全面的

整合,進行主題教學後,學生學習了課堂中的內容後,要求學生利用教學網站加強所學,或

者延伸式的泛讀泛寫,教師撰寫之軟體可為 Word、Powerpoint 或者 Frontpage、Dreamweaver、

Flash2,以及互動平台…等,若網站中具有線上測驗回饋與單機式遊戲練習時,動態網頁與資

料庫建置,可作為互動雙向的到多向式的學習。

■ 此種教學模式由於課室時間較少,而有賴學生利用平時上網,依教學事件流程,來進行個別

化的學習,主題理解後,依活動安排或作業書寫,與老師或同儕交流,下次上課時,可再執

行學習鞏固與多元測驗。此類教學方式,最好能搭配教學與學習資料庫,師生以非同步的學

習方式來學習華語文時,以求詳細記載重要的教與學的歷程。筆者關於此類的教學,已建置

教學網站,並要求學習者多利用線上資源進行泛讀與泛聽,運用開放空間泛寫或口語表達。

■ 本教學模式相當適合聽說讀寫語言技能與文化思維的討論課程,適用中、高級學習者,課餘

期間全程利用線上既有的資源,除了獲取學習之訊息,也培養了中文電腦操作及中文聽力訓

練與閱讀的能力,並且在發表空間中,發表自己的感想與過往經驗,交流互動的學習型態,

幫助學生習得實際可用的語言與研究技能。當然,此種教學在評量的角度上,則要以多元評

量方式來評估其學習成效。

2如 http://www.lingtlearning.com

Page 26: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2

5-4 互動工具與平台運用

■ 今即時互動功能強大,結合原有的非同步教學平台,在語文教學上可以簡單地達成即時性的

遠距互動教學(如:Skype, DimDim, i-share…),也可以進行非同步的互動工具運用之教學(如:

線上錄音,電子書,螢幕錄影…)。

■ 這些平台的運用必須善用其多向式多元式的互動功能,為語言學習提供有效的工具輔助學習,

有時可以同步,從影音視訊與同步師生交談會議來進行,有的也可以非同步方式,由學習端

自行依自己方便的時空從網路上學習,而更好的方式乃是結合同步與非同步的混合式學習。

5-5 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

■ 華語文聽說讀寫各技能的教學,以及文化、活動、測驗等,都因為網路科技發展而實現,從

實體的課堂與學校,已逐步實現了線上的網路華語文學校。在教學上除了能服務學習主題外,

也能將學生的管理輔導,以及資源圖書室結合在網路上,甚至是學校對教師的自我成長與培

育,成為一個數位學習中心,如:全球華文網,即是一例。

Page 27: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3

第 6 章

線上工具與網路資源運用

Page 28: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4

■ 以下提供筆者常用的線上工具與資源,除了可由螢幕點選連結,也可採關鍵字詞搜尋連結。

內容部分限於篇幅,我們也就不一一介紹,其他的課程裡,也會有許多專家為各位介紹的。

6-1 可用之華語文教學線上軟體工具

■ 國語生字簿,其中新北市教育局建有小學生字,台灣師大國語中心有拼音版本

■ 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 台灣師大國語中心 - 華語詞彙通

■ 中文發展工具 ZDT

■ Text-to-speech

■ 谷歌輸入法

■ google 附加元件下載網路資源,如:download helper、down them all…等

6-2 網路資源簡介

■ 全球華文網的分類入口目錄,在此建立了許多連結

■ 網上學中文(謝天蔚教授整理)

■ 語音辨識:台達電的 Hi, ni hao 及艾爾科技的 MyET-MyCT

■ 中華函授學校下的華文教師科裡各課程

■ 教育部的華語文教學人員數位能力培訓

■ 僑委會下的僑教雙週刊

■ 測驗設計編輯網站 http://quia.com

■ 僑委會的遊戲學華語

■ 文建會的藝學網

■ 故宮的故宮 e 學園

■ 台灣的觀光局等網站與網頁資源

Page 29: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5

6-3 常用資源與工具

■ Youtube 使用視頻影音

■ Flickr 查找圖片

■ MDBG 詞彙與漢字以及字辭典等學習資源

■ 現龍二代的教學內容

■ 中研院的文國尋寶記以及搜文解字

■ 中研院全球華語文數位教與學資源中心

6-4 全球華文網及教育部數位華文教學能力培訓

■ 很重要也很豐富的網站,你不能錯過。http://www.huayuworld.org

■ Web2.0 資源分享概念、知識共同價值共享的觀念興起,而隨著網路互動技術逐步成熟,電

子白板、即時文字傳輸、同步視訊互動等一一運用於網路教學上。數位化華語文教學也開始

需求線上的教學課程,專案開發教材到建置網路課程,數位化的華語文教學,從教材、素材

到課程,數位平台的需求於此時成為必要建置的重點。Web2.0 資源分享概念、知識共同價值

共享的觀念興起,而隨著網路互動技術逐步成熟,電子白板、即時文字傳輸、同步視訊互動

等一一運用於網路教學上。數位化華語文教學也開始需求線上的教學課程,專案開發教材到

建置網路課程,數位化的華語文教學,從教材、素材到課程,數位平台的需求於此時成為必

要建置的重點。

■ 僑委會於 2007 年再成立「全球華文網」(http://www.huayuworld.org),旭聯科技承辦,初期

由陳亮光教授、舒兆民老師規畫,在僑委會長官張良民處長提示下,期建立最大的華語文網

路學校、最豐富的教學資源、最廣大的華語文師資社群,與最便捷的華語文入口,發展線上

教學課程與互動平台,以此四大目標,內容與動線經筆者建議與修訂後建站,當時網站首頁

如圖,2008 年首批建立示範性課程十門,並整理原「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中華函授學

校」與「宏觀電視」等資料,集合於此新建立的「全球華文網」Moodle 平台中,同時,開設

Moodle 運用於華語文教學的師資培訓課程。

Page 30: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6

■ 為組織不同學習社群並活絡華文教育分享與討論,2009 年起在僑委會指導下,由旭聯科技與

台灣師大國語中心承辦,教學內容與活動,主要由連育仁、舒兆民、林金錫、余坤庭等老師

分別負責規畫設計,技術由旭聯科技承接,擴建與維護「全球華文網」(如圖),更發展教師

部落格與華文論壇,充實教學資源,新增多門線上教學課程,計畫在未來能實驗並發展出不

同數位教學課程模式,以因應各時空所需的學習材料,與不同學習者需要的課程。

■ 2007 年起僑委會推動成立海外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作為海外華語文數位教學的示範點,至

目前為止(2010.12.)已在海外成立五十個學習中心,期能整合虛實混成教學應用,培育數位

華語文師資,並且推廣台灣數位華文精品,提昇華語文學習成效。自 2000 年起,筆者進行相

關數位化華語文教學實驗與研究,並研發適性化教材與課程,不斷修正研發,在教學模式上

大致歸類為「資源多媒體融入華語文課堂」、「課後學習輔助補充」、「完全線上學習」、以及「混

合模式教學」,這十年,應用在華語文技能學習方面的數位技術更臻成熟,發展出可用的聽力

口語、閱讀寫作以及文化專業等課程,已然實現,而應用數位化學習更從課堂的學習擴展到

課後,這些更高度呼應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更要依不同的教學模式做好妥善的規畫。

Page 31: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7

第 7 章

結語

Page 32: 華語老師踏入數位教學的新手秘笈...第1 章:為何要運用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1-1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的理由_Why 1-2 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的相關人士及其要求_Who

| 28

■ 不論數位科技的進展如何,在語文教育上,教師的地位不能被取代,教師主導教與學的歷程,

已不只在課堂而己,更是擴及到課後的時間,當教師或學生取得了適用的教材、素材、教具

後,運用所需的、適用的軟體工具呈現出來,在在都需要課程的規劃與單元的設計,施行課

程教學後,執行課程評鑑。評鑑時,要評量教學過程、評估選用的素材、教材,以及評比學

生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