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的学术随笔 !#$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7-06-11/a18/a18.pdf2017/06/11  ·...

1
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18 2017年 6月11日 星期日 读书 / 提问诸子丛书 郭志坤陈雪良编著上海人 民出版社出版 此丛书包含 !提问孔子"!问孟子"!提问庄子"!提问老子" !提问墨子"!提问荀子"!提问孙 "!提问商子"!提问韩非子"!问吕不韦"十种图书# 不同于一般 的叙述方法$ 丛书采用了名家访 谈的形式$ 将先圣请到 %前台&$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就各种 % & 作出回答$ 使读者面对此 $ 犹如在听古圣人接受 % 访 &# 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丛书 将先秦诸子的思想脉络和各自自 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与后世学者 对他们的研究和阐发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浅 出地剖析了先秦诸子著作中精 '细微之处$并展示他们的生平 经历和对后世的影响$ 使读者在 不断的追问' 探索中$ 感知到形 '立体的先秦诸子# 爱这个世界汉娜 阿伦 特传 伊丽莎白 布鲁 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汉娜 ( 阿伦特是西方政治思 想史上杰出的女性思想家$ 政治 理论家#!爱这个世界"围绕阿伦 特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客观 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 多面的阿伦特# 此前$上海人民 出版社已出版了!人的境况"!治的应许"! 反抗 % 平庸之恶&" )文景*等多部相关著作# 新版序 言对阿伦特思想进行了清晰的 梳理和介绍# 此书获得!洛杉矶 时报" 传记类图书奖' 美国国家 犹太图书奖# 作者为阿伦特学 # ++ +%亲情'友情'爱情$何塑造出 世纪最重要的女性 政治哲学家,& 假作真时黄昱宁著林出版社出版 此书是沪上知名作家'译者' 外国文学资深编辑黄昱宁的最新 随笔集$ 也是她 + 年间发表于各大媒体刊物的佳作 结集# 第一部分%遗忘之前&是回 忆性随笔$那些家族故事'听过的 '难忘的人'吃过的家常食物$ 都在作者笔下呈现出非虚构文体 的迷人张力- 第二部分 %讲述之 &则是关于小说和电影的评论$ 侧重于探讨文学和影像之间的 %转译&$探讨故事的变身$为我们 示范了一种文本精读的技巧# 个部分互为诠释$ 构成了一幅虚 实无间的立体拼图$ 也展现出作 者成熟的文学观# 射雕的秘密郑保纯著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此书以金庸武侠小说中的 %射雕三部曲&为例$旨在运用结 构主义理论与神话+原型批评的 方法$对武侠文化展开探求# 笔者 认为$存在一个以%大武侠&%媒体&为特征的武侠结构$这一结 构发源于华夏神话$道家+道教+ 丹道学系统是其演变与发展的%导因素&$侠客是%&'%&'%& 三位一体的%调节者&$武侠小说的 基本叙事语法就是%&的实践# 们与华夏神话与道家+道教+道家系统相连接$%武侠&的方 $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变形置换$ 与科学和民主等观念交会$ 形成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新的武 侠文本$更新了华夏神话# 作为洋洋大观的“笔记”一部 分,古代的学术随笔也曾留下过许 多益人心智、沁人心脾的名篇佳 作。这些作品,大多题旨集中,论点 新颖,或考订、或记事,或议论,而 形式灵活,文笔隽永,深得读书人 喜爱。古代的学术笔记,与现代人 的学术随笔,可谓一脉相承。可惜 的是,随着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 其所谓规范性的要求,以及学术考 核制度的压力等诸多原因,使得这 类短小作品无法得到学者的重视。 即便他们愿意去读,但也少有人能 腾出精力自己来写。而光启文库工 程启动伊始,就推出光启学术随 笔,第一批包括了孙周兴、彭小瑜、 李剑鸣、张广智等国内著名哲学 家、历史学家撰写的随笔集,可谓 是在当今凝重的学术氛围中,吹来 了一股清新之风。 限于篇幅,这里只谈李剑鸣老 师的集子。李老师随笔集名《学术的 重和轻》,其自序中,引用意大利作 家卡尔维诺关于小说的“轻”与“重” 话题谈正规论文与学术随笔的轻重 关系,我也顺势借来,发挥一些想法。 提出学术的“重和轻”问题,首 先意味着作者方法论的自觉。对作 者来说,这当然是在讨论一种可 能,要把厚重论著中的内蕴用一种 更轻快的形式(既是结构的,也是 语言的),解放出来。而李老师自身 的集子,他的写作实践,就已经证明 了这种可能。不过,我考虑的不是厚 重论文的内容,是否可以用随笔形 式表达,从而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 对圈外人产生吸引。我考虑的是,从 文体的差异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 的是内容的特异性。比如,作者在 写自己的正式论文和论著时,其对 方法论的思考,一般不会在论文内 部来展开详谈的,这样,通过学术 随笔的方式,来专门谈一点方法论 问题,就和正式论文间,形成了理 解的互文关系,也使得对论文本身 的理解,超越了对某个具体问题的 解决。他集中的《外国史研究中的 材料问题》,就是从方法论来谈史 料的发现、占有和理解,也谈及自 身在研究中面临的史料制约问题, 这样平实的甘苦之谈,使得随笔的 灵活性与内容的经验性,得到了很 好的平衡。而《美国早期的国家构 建及其启示》以及《“复数化”的美国 革命》,都是从辨析概念入手,处理的 却是美国早期历史的宏大叙事问 题,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笔灵动、思 想新锐,能给人以很大的理论启发, 有着举重若轻的效果,显然符合学 术随笔的较高境界。即使对普通读 者来说,也不失阅读之趣味。 从科研成果的总结交流角度 看,相对于正规的论著,撰写的学 术随笔显然处于边缘位置。而正是 这种边缘,才给研究成果的所谓中 心,营造了氛围、设置了背景。集子 中有几篇文章,是谈史学界的师 承、谈史学刊物、谈教研室以及谈 在美国留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 些内容,在有些习惯撰写高头讲 章、鸿篇大作的学者来看,可能近 乎小儿科。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 的是,这种看似碎片化的内容,却 成了研究自身的鲜活历史,当严肃 的学术论著从学术界呈现时,它似 乎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时,这 一研究本身,似乎也与研究者当下 的生活发生了断裂。这样,如何通 过各种形式把研究者自身的历史 唤醒、激活,使得研究对象的历史 与研究者自身的学术生涯连成一 条通道,撰写学术随笔,可能是一 种很好的形式。而李剑鸣老师集中 的这些篇章,同样有着这方面的价 值。我们切不可以其貌似的碎片 化,来忽略其对构成研究者自身整 体历史的重要意义。 李剑鸣学术的重和轻商务 印书馆 举重若轻的学术随笔 —— 从《学术的重和轻》谈光启学术随笔丛书 王安忆早年从事儿童文学,现 于复旦大学开设创意写作课程,于 实践、教育两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 经验。这本《给孩子的故事》 ! 中信 出版社出版",精心甄选汪曾祺、张 洁、余华、苏童、迟子建等 #$ 篇适 合孩子阅读的作品。通过恢复讲述 故事的传统,重返人类文学的起 源。所选作品除短篇小说外,也包 括数篇散文,目的在于拆除形式的 藩篱,让故事以个人独立文明史的 面貌呈现,从而交给孩子一个有头 有尾、保有美学本能的文本。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 程中接触大量的故事,沉迷在故事 中,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是人生最 有意义的一种享受。奇趣的历险和 细腻的梦幻伴孩子入睡,一些奇异 而美好的东西慢慢进入到他们的 心底。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结出 新的果子,变成新的种子。当孩子 读完 #$ 个故事,开始思考每一个 故事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这个故 事就有了它应有的生命。王安忆 说:“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 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 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 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 则在不期然中到达。” 王安忆为孩子提供衡量人生 价值标准的范例,通过讲述如何治 愈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如何认识 友情的珍贵、如何感受恋爱的萌芽 等故事,赋予孩子未来的经验一种 形式,并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方法 和美的范例。王安忆提出给孩子的 好故事应存有一种天真,不是抹杀 孩子复杂性的幼稚,而是能够澄澈 地照映世界,让孩子懂得明辨是 非,体验生命的厚度。 王安忆通过展示各式各样的故 事中不同的人物命运,展现人内心 深处的悲伤、喜乐和梦想。让孩子于 虚构中体验真实,在与故事人物同 喜共悲的情感共鸣中,重新观看与 感受自己的生活,滋养心灵的成长。 王安忆主张一种平起平坐的 视角,将社会、人性、欲望、友情等 等冷静而又不失温情地展示给孩 子。如阿成的《春雨之夜》,写老驼 天生残疾,永远驼背,让他始终看 着在向这个世界低头,可他的心从 未屈服;他贫穷,他连一间贫民区 的平房都不曾拥有,终年靠租房度 日,他的开锁生意惨淡,生计成问 题;他病魔缠身,需要昂贵的胰岛 素维持生命,甚至,最终死于买不 起治疗的药剂。可是,他却开锁技 艺超群,“我”都曾赞叹过,如果老 驼做贼一定所向披靡。老驼就在这 样的生活窘境下维护着他的尊严, 守住他的底线。 王安忆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 的故事,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 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 事。作为人类经验的浓缩体现,书 中所收故事带着文化的印记,在浓 缩作家才华的同时,实现了讲故事 方式的高度纯粹,具有打动人心的 真挚情感。而这,诚如编者序言所 说,希望追求一种天真,一种认识 世界的是非观! #%&' 年史蒂夫·麦奎因导演的 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各路颁奖 典礼,甚至拿到了金球奖和奥斯卡 奖的最佳影片,可谓红极一时,风 光无限,然而这却是一部让人陷入 深思的沉重题材。这部电影根据所 罗门·诺瑟普的自传体小说 《为奴 十二年》改编,是真实的故事,一个 人的伤痛可以让众人清晰地看见 人性的黑暗和光明,越真实就越有 震撼人心的力量。 &('& 年,美国非裔自由人所罗 门·诺瑟普在纽约州被人用音乐演出 为利诱幌子而被绑架,彻底失去自由 人身份,一路辗转被贩卖至美国南部 种植园成为黑奴,他忍辱负重十二 年,历经多次生死存亡的艰辛时刻, 直到 &($) 年在加拿大人巴斯的好 心帮助之下,辗转坎坷,才重获自由, 与家人团聚。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作 出版了自传体小说 《为奴十二年》, 成了一个废奴主义者。 诺瑟普受过教育、去过很多地 方、会拉小提琴,小说以他的视角, 观察美国的南方与北方,控诉了奴 隶制的黑暗。在为奴十二年里,诺 瑟普一直争取保持尊严,从开始是 有社会地位的自由黑人,到努力开 荒为明天而生存的黑奴,再到摘棉 花、砍甘蔗苟延残喘争取逃命,深 刻体会到生为黑人不得不为奴的 这种苦难命运的不公平,最后为反 抗奴隶制愤而著书。诺瑟普始终用 平实的文字描绘那段记忆,没有对 苦难进行刻意的夸大或渲染,甚至 是在刻意地隐藏自己而将笔触放 在周围的人群,这种克制令人心存 敬意,亦更倍觉沉重,也因此对他 的遭遇有更深的理解和怜悯。本书 拓宽了人们对美国黑奴制度的理 解,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绝望感 和生命厚重感,让人动容。 &*&+ 年黑奴制度在美国生根 发芽,历经几百年,其法律相当严苛 残酷。黑奴被白人屠杀、奴役、刑辱, 这些远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黑人们 都一一亲身经历,触目可见皆是地狱 般的黑暗与一幕幕的人间惨剧。黑 人们如同机器般被榨取生命力。虽 然书中奴隶主对奴隶有着截然不同 的态度,有的会给奴隶念圣经,有的 只会念奴隶法规,有像提比兹、埃普 斯这种残暴不仁的奴隶主,也有像威 廉·福特、麦考伊小姐这种善良温存 的好奴隶主,前者只会摧残和虐待黑 奴,后者则对奴隶表现出了怜悯同情 和帮助保护。可再好的奴隶主依然 是奴隶主,黑奴们始终没有为人的资 格和尊严,他们不过只是奴隶主手 中的商品而已。 除了主角诺瑟普,书中还有很 多出彩的配角。帕希是诺瑟普在第 三个奴隶主埃普斯种植园里的年轻 女奴隶,她年轻漂亮,双手灵巧会干 活,充满活力,不幸被色迷迷的埃普 斯看上沦为性奴,同时又被埃普斯妻 子所嫉妒,她努力干活却随意被鞭 打、毁容,她的人生早已没什么生趣, 竟连去死都是种奢求。伊莱扎是与 诺瑟普一同被贩卖的女奴,原本与奴 隶主生的一儿一女被不同人买走,母 子不得不分离,她终因思念被迫分离 的子女郁郁而终。 &($) 年诺瑟普重获自由身,可 此时离美国废除奴隶制度还有很 长一段时间。&(*& 年林肯签署《解 放奴隶宣言》为废奴制铺路,经过 几年艰辛的南北内战后,直到 &(*$ 年美国国会签署《美国宪法第 &) 条修正议案》才真正标志着奴隶制 在美国的终结。 &+*% 年黑人运动风 起云涌,直到 #& 世纪奥巴马作为 第一位黑人总统上台,成为美国黑 人民权史转折性的时刻。时代在进 步,但即便如此,黑人被歧视的不 平等就像阳光下的阴影从未完全 消失, 诺瑟普的遭遇也可能是发生 在其他人身上,通往自由的路始终 是最漫长的旅程。 故事:王安忆编选“儿童读本”的钥匙 中梅 詹丹 通往自由的漫长旅程 林微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举重若轻的学术随笔 !#$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7-06-11/A18/A18.pdf2017/06/11  · 何塑造出!" 世纪最重要的女性 政治哲学家, &!假作真时"黄昱宁著&译

!"#$

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 娟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6月11日 星期日

读书 /

! ! ! ! !提问诸子丛书"#!"种$

郭志坤%陈雪良编著&上海人

民出版社出版

此丛书包含 !提问孔子"!提

问孟子"!提问庄子"!提问老子"

!提问墨子"!提问荀子"!提问孙

子"!提问商子"!提问韩非子"!提

问吕不韦"十种图书#不同于一般

的叙述方法$ 丛书采用了名家访

谈的形式$ 将先圣请到 %前台&$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就各种 %提

问& 作出回答$ 使读者面对此

书$ 犹如在听古圣人接受 %访

谈&# 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丛书

将先秦诸子的思想脉络和各自自

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与后世学者

对他们的研究和阐发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浅

出地剖析了先秦诸子著作中精

妙'细微之处$并展示他们的生平

经历和对后世的影响$ 使读者在

不断的追问' 探索中$ 感知到形

象'立体的先秦诸子#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

特传"#美$ 伊丽莎白)扬#布鲁

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汉娜(阿伦特是西方政治思

想史上杰出的女性思想家$ 政治

理论家# !爱这个世界"围绕阿伦

特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客观

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

多面的阿伦特# 此前$上海人民

出版社已出版了!人的境况"!政

治的应许"!反抗 %平庸之恶&"

)文景*等多部相关著作# 新版序

言对阿伦特思想进行了清晰的

梳理和介绍# 此书获得!洛杉矶

时报"传记类图书奖'美国国家

犹太图书奖# 作者为阿伦特学

生# +++看%亲情'友情'爱情$如

何塑造出 !"世纪最重要的女性

政治哲学家, &

!假作真时"黄昱宁著&译

林出版社出版

此书是沪上知名作家'译者'

外国文学资深编辑黄昱宁的最新

随笔集$ 也是她 !"#$ 年+!%$&

年间发表于各大媒体刊物的佳作

结集# 第一部分%遗忘之前&是回

忆性随笔$那些家族故事'听过的

歌'难忘的人'吃过的家常食物$

都在作者笔下呈现出非虚构文体

的迷人张力- 第二部分 %讲述之

后&则是关于小说和电影的评论$

侧重于探讨文学和影像之间的

%转译&$探讨故事的变身$为我们

示范了一种文本精读的技巧# 两

个部分互为诠释$ 构成了一幅虚

实无间的立体拼图$ 也展现出作

者成熟的文学观#

!射雕的秘密"郑保纯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此书以金庸武侠小说中的

%射雕三部曲&为例$旨在运用结

构主义理论与神话+原型批评的

方法$对武侠文化展开探求# 笔者

认为$存在一个以%大武侠&与%全

媒体&为特征的武侠结构$这一结

构发源于华夏神话$道家+道教+

丹道学系统是其演变与发展的%主

导因素&$侠客是%侠&'%武&'%义&

三位一体的%调节者&$武侠小说的

基本叙事语法就是%义&的实践#它

们与华夏神话与道家+道教+丹

道家系统相连接$以%武侠&的方

式$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变形置换$

与科学和民主等观念交会$ 形成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新的武

侠文本$更新了华夏神话#

! ! ! !作为洋洋大观的“笔记”一部分,古代的学术随笔也曾留下过许多益人心智、沁人心脾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题旨集中,论点新颖,或考订、或记事,或议论,而形式灵活,文笔隽永,深得读书人喜爱。古代的学术笔记,与现代人的学术随笔,可谓一脉相承。可惜的是,随着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其所谓规范性的要求,以及学术考核制度的压力等诸多原因,使得这类短小作品无法得到学者的重视。即便他们愿意去读,但也少有人能腾出精力自己来写。而光启文库工程启动伊始,就推出光启学术随笔,第一批包括了孙周兴、彭小瑜、李剑鸣、张广智等国内著名哲学

家、历史学家撰写的随笔集,可谓是在当今凝重的学术氛围中,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限于篇幅,这里只谈李剑鸣老师的集子。李老师随笔集名《学术的重和轻》,其自序中,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关于小说的“轻”与“重”话题谈正规论文与学术随笔的轻重关系,我也顺势借来,发挥一些想法。

提出学术的“重和轻”问题,首先意味着作者方法论的自觉。对作者来说,这当然是在讨论一种可能,要把厚重论著中的内蕴用一种更轻快的形式(既是结构的,也是语言的),解放出来。而李老师自身的集子,他的写作实践,就已经证明了这种可能。不过,我考虑的不是厚重论文的内容,是否可以用随笔形式表达,从而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对圈外人产生吸引。我考虑的是,从文体的差异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内容的特异性。比如,作者在写自己的正式论文和论著时,其对方法论的思考,一般不会在论文内

部来展开详谈的,这样,通过学术随笔的方式,来专门谈一点方法论问题,就和正式论文间,形成了理解的互文关系,也使得对论文本身的理解,超越了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他集中的《外国史研究中的材料问题》,就是从方法论来谈史料的发现、占有和理解,也谈及自身在研究中面临的史料制约问题,这样平实的甘苦之谈,使得随笔的灵活性与内容的经验性,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而《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及其启示》以及《“复数化”的美国革命》,都是从辨析概念入手,处理的却是美国早期历史的宏大叙事问题,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笔灵动、思想新锐,能给人以很大的理论启发,有着举重若轻的效果,显然符合学术随笔的较高境界。即使对普通读者来说,也不失阅读之趣味。

从科研成果的总结交流角度看,相对于正规的论著,撰写的学术随笔显然处于边缘位置。而正是这种边缘,才给研究成果的所谓中

心,营造了氛围、设置了背景。集子中有几篇文章,是谈史学界的师承、谈史学刊物、谈教研室以及谈在美国留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内容,在有些习惯撰写高头讲章、鸿篇大作的学者来看,可能近乎小儿科。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这种看似碎片化的内容,却成了研究自身的鲜活历史,当严肃的学术论著从学术界呈现时,它似乎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时,这一研究本身,似乎也与研究者当下的生活发生了断裂。这样,如何通过各种形式把研究者自身的历史唤醒、激活,使得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研究者自身的学术生涯连成一条通道,撰写学术随笔,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而李剑鸣老师集中的这些篇章,同样有着这方面的价值。我们切不可以其貌似的碎片化,来忽略其对构成研究者自身整体历史的重要意义。

#李剑鸣!学术的重和轻"商务

印书馆 $"!%年$

举重若轻的学术随笔———从《学术的重和轻》谈光启学术随笔丛书

! ! ! !王安忆早年从事儿童文学,现于复旦大学开设创意写作课程,于实践、教育两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经验。这本《给孩子的故事》!中信出版社出版",精心甄选汪曾祺、张洁、余华、苏童、迟子建等 #$ 篇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通过恢复讲述故事的传统,重返人类文学的起源。所选作品除短篇小说外,也包括数篇散文,目的在于拆除形式的藩篱,让故事以个人独立文明史的面貌呈现,从而交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保有美学本能的文本。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大量的故事,沉迷在故事中,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种享受。奇趣的历险和细腻的梦幻伴孩子入睡,一些奇异

而美好的东西慢慢进入到他们的心底。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子,变成新的种子。当孩子读完 #$个故事,开始思考每一个故事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这个故事就有了它应有的生命。王安忆说:“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中到达。”

王安忆为孩子提供衡量人生价值标准的范例,通过讲述如何治愈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如何认识友情的珍贵、如何感受恋爱的萌芽等故事,赋予孩子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并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方法和美的范例。王安忆提出给孩子的

好故事应存有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孩子复杂性的幼稚,而是能够澄澈地照映世界,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体验生命的厚度。

王安忆通过展示各式各样的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命运,展现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喜乐和梦想。让孩子于虚构中体验真实,在与故事人物同喜共悲的情感共鸣中,重新观看与感受自己的生活,滋养心灵的成长。

王安忆主张一种平起平坐的视角,将社会、人性、欲望、友情等等冷静而又不失温情地展示给孩子。如阿成的《春雨之夜》,写老驼天生残疾,永远驼背,让他始终看着在向这个世界低头,可他的心从未屈服;他贫穷,他连一间贫民区的平房都不曾拥有,终年靠租房度

日,他的开锁生意惨淡,生计成问题;他病魔缠身,需要昂贵的胰岛素维持生命,甚至,最终死于买不起治疗的药剂。可是,他却开锁技艺超群,“我”都曾赞叹过,如果老驼做贼一定所向披靡。老驼就在这样的生活窘境下维护着他的尊严,守住他的底线。

王安忆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作为人类经验的浓缩体现,书中所收故事带着文化的印记,在浓缩作家才华的同时,实现了讲故事方式的高度纯粹,具有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而这,诚如编者序言所说,希望追求一种天真,一种认识世界的是非观!

! ! ! ! #%&'年史蒂夫·麦奎因导演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各路颁奖典礼,甚至拿到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可谓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然而这却是一部让人陷入深思的沉重题材。这部电影根据所罗门·诺瑟普的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年》改编,是真实的故事,一个人的伤痛可以让众人清晰地看见人性的黑暗和光明,越真实就越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年,美国非裔自由人所罗门·诺瑟普在纽约州被人用音乐演出为利诱幌子而被绑架,彻底失去自由人身份,一路辗转被贩卖至美国南部种植园成为黑奴,他忍辱负重十二年,历经多次生死存亡的艰辛时刻,直到 &($)年在加拿大人巴斯的好心帮助之下,辗转坎坷,才重获自由,与家人团聚。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作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年》,

成了一个废奴主义者。诺瑟普受过教育、去过很多地

方、会拉小提琴,小说以他的视角,观察美国的南方与北方,控诉了奴隶制的黑暗。在为奴十二年里,诺瑟普一直争取保持尊严,从开始是有社会地位的自由黑人,到努力开荒为明天而生存的黑奴,再到摘棉花、砍甘蔗苟延残喘争取逃命,深刻体会到生为黑人不得不为奴的这种苦难命运的不公平,最后为反抗奴隶制愤而著书。诺瑟普始终用平实的文字描绘那段记忆,没有对苦难进行刻意的夸大或渲染,甚至是在刻意地隐藏自己而将笔触放在周围的人群,这种克制令人心存敬意,亦更倍觉沉重,也因此对他的遭遇有更深的理解和怜悯。本书拓宽了人们对美国黑奴制度的理解,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绝望感和生命厚重感,让人动容。

&*&+ 年黑奴制度在美国生根发芽,历经几百年,其法律相当严苛残酷。黑奴被白人屠杀、奴役、刑辱,这些远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黑人们都一一亲身经历,触目可见皆是地狱般的黑暗与一幕幕的人间惨剧。黑人们如同机器般被榨取生命力。虽然书中奴隶主对奴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会给奴隶念圣经,有的只会念奴隶法规,有像提比兹、埃普斯这种残暴不仁的奴隶主,也有像威廉·福特、麦考伊小姐这种善良温存的好奴隶主,前者只会摧残和虐待黑奴,后者则对奴隶表现出了怜悯同情和帮助保护。可再好的奴隶主依然是奴隶主,黑奴们始终没有为人的资格和尊严,他们不过只是奴隶主手中的商品而已。

除了主角诺瑟普,书中还有很多出彩的配角。帕希是诺瑟普在第三个奴隶主埃普斯种植园里的年轻

女奴隶,她年轻漂亮,双手灵巧会干活,充满活力,不幸被色迷迷的埃普斯看上沦为性奴,同时又被埃普斯妻子所嫉妒,她努力干活却随意被鞭打、毁容,她的人生早已没什么生趣,竟连去死都是种奢求。伊莱扎是与诺瑟普一同被贩卖的女奴,原本与奴隶主生的一儿一女被不同人买走,母子不得不分离,她终因思念被迫分离的子女郁郁而终。

&($)年诺瑟普重获自由身,可此时离美国废除奴隶制度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年林肯签署《解放奴隶宣言》为废奴制铺路,经过几年艰辛的南北内战后,直到 &(*$

年美国国会签署《美国宪法第 &)

条修正议案》才真正标志着奴隶制在美国的终结。&+*%年黑人运动风起云涌,直到 #&世纪奥巴马作为第一位黑人总统上台,成为美国黑人民权史转折性的时刻。时代在进步,但即便如此,黑人被歧视的不平等就像阳光下的阴影从未完全消失, 诺瑟普的遭遇也可能是发生在其他人身上,通往自由的路始终是最漫长的旅程。

故事:王安忆编选“儿童读本”的钥匙! 中 梅

! 詹 丹

通往自由的漫长旅程! 林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