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研究 - chinateacher.com.cn€¦ · 征 稿 一线动态 助力儿童创意生长 ......

1
主编:郭瑞 电话:010-82296734 编辑:刘亚文 电话:010-82296736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课改研究 建设课程 推动课改 6 2018年6月27日 课程故事 好课程中生长好故事,有故事的课 程流动着成长的活力。在课程实施中, 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 间一定发生过值得记录的事情。故事里 的事,或许是学生的创造力带给教师的 惊喜,或者是一次美丽的错误带给师生 的启发……我们的想象有限,你们的故 事精彩无限。2018年,让我们从讲好课 程故事开始,挖掘过程育人价值。 故事1800字,校长点评600字。 课程图纸 与学校课程报道相比,本栏目细 化学校课程的“施工图”,编发学校某 一门课程方案或区域某一类校本课程 的指导纲要,并由“本月点评嘉宾”进 行评析。3500 字左右。 征稿 一线动态 助力儿童创意生长 助力儿童创意生长 —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毕业课程探析 以儿童创意学习为杠杆,撬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变革,进而推动学校对课程进行重新架构。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 学的创意毕业课程,以支持儿童创意学习为起点,让学习回归生命成长本质,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改深入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开设创意毕业课程源于我们 对教育的深度观察与思考,毕业 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事实上,大部分六年级学生 已经明确了自己即将就读的中 学,心理产生了一些波动。与此 同时,常规的毕业典礼只能让部 分学生展示才艺和成长故事,不 能关注“每一个”。对教育者而 言,校园内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 的存在,发展“每一个”是教育者 的职责所在。 因此,我们将开发和实施毕 业课程作为由我主持的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 “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 变革的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年级为单位,打破学科界 限,打开班级束缚,进行人员重 组。各学科教师在征询学生意 见的基础上设计选课单,学生按 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毕业课程,组 成一个新“班级”。随之而来的 是课程内容的改变:带着教材游 金陵 、魔“数”师工坊 、微电影制 作、画给未来的我……全新的融 合意味着成长跑道再次被拓宽。 毕业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次 实践,对学校则意味着一次创意 教学的探索。以感恩系列毕业义 卖活动为例,为了确定活动主题, 课程组师生各抒己见,都没有找 到满意的主题,最后采纳音乐社 团学生的建议,用一首歌的名称 当作主题,即“绿叶对根的情 意”。活动中,每个班级的每个小 组都要设计海报、准备物品、商量 小店名称,师生群策群力,碰撞出 智慧的火花:一场义卖应运而 生。宣传 、记账 、汇总,组内分工 明确,人人参与义卖活动。学生 生活能力的培养、团队凝聚力的 提升,在活动中水到渠成。 在这里,没有局外人,所有人 都是课程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 将知识形成系统,在深度理解中 加以运用,在彼此磨合中反复历 练,成为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学生。 对过去的回顾、未来的期 许,创意毕业课程让每一个学生 懂得成长路上有无数人温暖相 伴。共同的经历激发了学生心 灵深处的善意,让学生感恩父 母 、师长 、同伴,也使他们在前行 路上不忘初心。 教育是呵护生命的事业,创 意毕业课程是这项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典 礼,而是一项立体的课程,与生活 接轨,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 (作 者 系 江 苏 省 南 京 致 远 外 国语小学校长) 校长手记 一场真刀真枪的“面试” 学生身着正装,手拿简历,面对 企业招聘官,俨然身处“招聘”现场。 近日,北京市大兴一中为高一年级学 生举办了一场模拟招聘会,共有39家 企业参加,招聘职位包括设计师、教 师、会计、程序员等多种类型。 面试是招聘会的主要环节,分第 一轮面试和自由面试。第一轮面试 由学生提前选择面试企业,结束后可 继续选择下一个企业。自由面试环 节,学生手持简历与各企业沟通,各 企业招聘官也根据学生的简历进行 专业性地提问。两轮面试给学生多 个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据悉,模拟招聘会是该校职业生 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 对未来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有更清 晰的认识,学会为实现目标和梦想而 拼搏努力。 平凡芦苇成课程主角 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紧挨芦 潮港,那里有大片芦苇,革命战争时 期,一片片芦苇曾见证了“红色泥城” 的硝烟和战火。如今,芦苇又成为浦 东新区泥城小学校本课程的主角。 芦苇最先“走”进美术课堂,而后 从美术课延伸至学校其他拓展课程, 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芦苇》, 分低、中、高年段各一册,每册包括 “生态芦苇”“工艺芦苇”“风情芦苇” “艺术芦苇” 4 个单元。 除学习教材外,学生还在与自然 的接触中认识芦苇,了解环保的重要 性;在非遗项目芦苇编织技艺传承人 的指导下,学习编制工艺品;在聆听 与芦苇相关的革命故事中,激发爱国 热情;在一首首诗歌里,体会芦苇坚 韧自强、朴实向上的特性,力争做一 株有思想的“芦苇”。 吹响“红色小喇叭” “红色文化”教育枯燥无味,无法 激起学生兴趣?山东省潍坊市潍城 区仓南路学校成立“红色小喇叭”团 队,打破了人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固 有印象。 “红色小喇叭”团队通过校内层层 选拔,选出多名解说员,定期走进班级 演讲,也为到学校“仓南学社”参观的 学习者进行讲解。学校还将面艺课程 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面艺形式 呈现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 据了解,该校于毛泽东诞辰123 周年纪念日之际成立了“仓南学社”, 让学生了解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事迹风 范,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刘亚文 辑) 发现美好课程 在这里,没有局外人 李筱静 徐玉娟 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到达。其 实,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 点,在浓重的离别情感下,学校更应 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和环境,使 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下一阶段 的学习和生活。 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立 足儿童健康人格培养和创新素养提 升,进行了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 程建构,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 向世界,形成了“儿童致远·创意世 界”的学校文化。在这个毕业季,学 校创意毕业课程应运而生。 “支持儿童创意学习”是学校的 课程哲学。什么是“支持儿童创意 学习”?这要从4个现象说起。许 多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表现 为:课堂唯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 受、重知识训练轻创新实践、学习时 空闭塞。针对以上问题,围绕创新 素养培育,学校制定了《支持儿童创 意学习课程实施纲要》;形成“多领 域、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群,实现了 国家课程校本化;搭建支持创意学习 的课程资源平台,形成便于儿童创意 学习的多主体互动的开放时空…… 学校丰富了国家课程的实施方式,也 通过打造创意毕业课程点燃了儿童 金色童年的梦想。 激发儿童生长的内生性 儿童学习的本质是探索、想象, 学校围绕儿童学习的本质,通过线 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延展,开展主题 式课程实践,让儿童不断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让学校成为儿童创意 的世界。 我们从语文学科“带着教材游 金陵”课程说起,这门课程依托课本 挖掘南京旅游资源,是一个学生结 合语文教学要求对教材中的语言文 字进行形象再现的过程。 这是一门一至六年级均开设的 课程,但在毕业季,六年级学生的学 习内容更具创新性。教师以引领儿 童回溯6年学习生活为出发点,让学 生总结6年的旅行学习经历,记录6 年游历南京的故事。 首先,学生绘制“足迹”示意 图。6年学习,学生足迹遍布南京 城、梅花山、莫愁湖、郑和公园,他们 采用非连续文本形式展示曾经参观 的景点,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 方位为线索,有的以类型为线索,儿 童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然后,教师请学生做智慧小游 者。学生为每个景点配解说词或广 告语,凸显景点的特点,体现了语文 学科的实践性。 最后,学生进入“经典咏流传” 环节,传唱与课文有关的诗歌或片 段,吟诵景点楹联,感悟优秀传统文 化。同时,该课程还与信息技术学 科的毕业课程“不一样的我们”联 系,由该毕业课程组的学生通过视 频、照片、文字等记录课程融合学习 中的点点滴滴,让毕业季时光更生 动、真实。“带着教材游金陵”课程实 现了语文、数学、音乐、美食、信息技 术的跨学科、跨主题式融合。 毕业课程的设计不仅仅关注儿 童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儿童学习的 丰富体验,关注儿童的幸福感、成功 感以及创造力。 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教学 才能支持儿童创意学习?如果忽略儿 童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发展需求, 那么教师必将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所以,好的课程实施应该促进 儿童“创意地生长”,“创意”和“生 长”体现为释放儿童天性,突破儿童 常规生活,激发儿童主体性,培养儿 童想象力、好奇心、领导力和探究精 神。激发儿童生长的内生性,最大 限度地尊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独 特性,提供自主选择生命发展的方 向,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校发 展的动力之源。 创意学习重构学校课程 以儿童创意学习为杠杆,撬动 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变 革,进而推动学校对课程进行重新 架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 效的学校课程改革路径。 我们认为,创意学习是围绕儿 童创新素养的培育,以儿童探究意 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 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活动引 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 进行创新、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 比如教师马田设计的“童画未 来”毕业课程,要求学生用彩笔和数 字画笔给自己、班级或同学写一封 信,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并对未 来的自己发出美好召唤。课程实施 时,教师同样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学生 发出邀请,以温馨的文字引领学生回 味、感受 6 年学习生活,憧憬未来。 这样的课程不仅展现了学生的 自主创新能力,还表达了师生间浓 浓的情谊。 又比如教师谢纯久和陈舒劼设 计的科学学科“世界不够大,童眼向 太阳”毕业课程,课程设计从儿童感 兴趣的宇宙空间出发,让学生把自 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科学创新梦想表 达出来。 学习中,学生 4-5 人一组,选择 KT板、黏土、纸绳、彩笔、塑料棒、黏胶 等材料,告别课本上的平面模型,在充 分了解太阳系各行星外形、颜色、距离 太阳远近、运动轨道等特点基础上,制 作专属他们的创意太阳系模型。 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创意学 习的基本特征:以趣导学、以思促 行、合作共享。我们也通过探索创 意学习,整体设计和转换了学校课 程,让学生在探究和创意中产生新 思维、新发展、新创造。 课程架构的系统性、课程内容 的整体性、教学方式的创意性、教学 手段的多样性,都是激发儿童创新 思维的重要因素。学校正是通过这 样的设计和转换,才让学习向儿童 完整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回归。 让“市场”参与创意评价 颠覆传统的试卷评价模式,学 校搭建支持创意学习的评价平台, 比如“My Store”创意小店,展示、 销售学生创意产品,线上线下联 动,让“市场”参与学习效果的评 价。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让每 一面墙壁、每一条廊道都成为学生 展示创意的阵地,用作品传递创 意、激活思维。 为学生提供定制式学习评 价。“自我创造”是基于皮亚杰的建 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教育概念, 相信儿童有自己成长的能力,学校 只需要尊重儿童自我创造的愿望, 为儿童提供环境,引导儿童进行自 我定制式学习。比如在学校廊道 举行个人摄影展、新书发布会、申 请自我展示墙,申请创意小店的作 品展示等。 让学习过程成为评价过程。魔 “数”师工坊课程在学校剧场实施, 学生搜集关于数字的诗歌、谜语、民 间故事,体会其中的数学意蕴。教 师引导学生自创含有数学思维的故 事、相声,定期在剧场演出。“童画未 来”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学生创作初 期便要求他们思考作品如何在展览 中呈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 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让创意评价充满仪式感。学 校改变传统毕业典礼形式,将毕业 典礼分为毕业课程作品展和毕业 典礼仪式两部分,同时也将学生的 毕业课程作品进行布展,每个课程 都有专门的展示区域。学校还把 作品展嵌入毕业典礼仪式,如英语 毕业课程动画配音、英文诗朗诵以 及毕业微电影的播放。 学校将毕业典礼节目单与毕业 课程地图结合在一起,制作毕业典礼 邀请函,提醒家长根据课程地图参 观。家长每到一个展厅参观,都可以 得到一枚学生自己设计的印章,集齐 印章就可以参加毕业典礼。这样的 创意真正实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实 现了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多维互 动,鼓励儿童“创意地生长”。 创意学习即创意生活、“课程是 浓缩的世界图景”,创意课程的建构 是多维连接与互动的,不论是学科 课程的特色化拓展,还是主题课程 的多学科聚焦,都应回到完整的世 界图景上来,努力将关联性与整合 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领略完 整的世界图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 的能力和本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致远 外国语小学) 教师马田和学生展示 教师马田和学生展示 童画未来 童画未来毕业课程成果 毕业课程成果 谢英 学生制作 学生制作 的毕业主 的毕业主 题海报 题海报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Sep-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课改研究 - chinateacher.com.cn€¦ · 征 稿 一线动态 助力儿童创意生长 ... 同时,常规的毕业典礼只能让部 分学生展示才艺和成长故事,不

主编:郭瑞 电话:010-82296734 编辑:刘亚文 电话:010-8229673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课改研究建 设 课 程 推 动 课 改

6版2018年6月27日

课程故事

好课程中生长好故事,有故事的课

程流动着成长的活力。在课程实施中,

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

间一定发生过值得记录的事情。故事里

的事,或许是学生的创造力带给教师的

惊喜,或者是一次美丽的错误带给师生

的启发……我们的想象有限,你们的故

事精彩无限。2018年,让我们从讲好课

程故事开始,挖掘过程育人价值。

故事1800字,校长点评600字。

课程图纸

与学校课程报道相比,本栏目细

化学校课程的“施工图”,编发学校某

一门课程方案或区域某一类校本课程

的指导纲要,并由“本月点评嘉宾”进

行评析。3500字左右。

征 稿

一线动态

助力儿童创意生长助力儿童创意生长——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毕业课程探析

以儿童创意学习为杠杆,撬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变革,进而推动学校对课程进行重新架构。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创意毕业课程,以支持儿童创意学习为起点,让学习回归生命成长本质,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改深入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开设创意毕业课程源于我们

对教育的深度观察与思考,毕业

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事实上,大部分六年级学生

已经明确了自己即将就读的中

学,心理产生了一些波动。与此

同时,常规的毕业典礼只能让部

分学生展示才艺和成长故事,不

能关注“每一个”。对教育者而

言,校园内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

的存在,发展“每一个”是教育者

的职责所在。

因此,我们将开发和实施毕

业课程作为由我主持的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

“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

变革的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年级为单位,打破学科界

限,打开班级束缚,进行人员重

组。各学科教师在征询学生意

见的基础上设计选课单,学生按

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毕业课程,组

成一个新“班级”。随之而来的

是课程内容的改变:带着教材游

金陵、魔“数”师工坊、微电影制

作、画给未来的我……全新的融

合意味着成长跑道再次被拓宽。

毕业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次

实践,对学校则意味着一次创意

教学的探索。以感恩系列毕业义

卖活动为例,为了确定活动主题,

课程组师生各抒己见,都没有找

到满意的主题,最后采纳音乐社

团学生的建议,用一首歌的名称

当 作 主 题 ,即“ 绿 叶 对 根 的 情

意”。活动中,每个班级的每个小

组都要设计海报、准备物品、商量

小店名称,师生群策群力,碰撞出

智慧的火花:一场义卖应运而

生。宣传、记账、汇总,组内分工

明确,人人参与义卖活动。学生

生活能力的培养、团队凝聚力的

提升,在活动中水到渠成。

在这里,没有局外人,所有人

都是课程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

将知识形成系统,在深度理解中

加以运用,在彼此磨合中反复历

练,成为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学生。

对 过 去 的 回 顾 、未 来 的 期

许,创意毕业课程让每一个学生

懂得成长路上有无数人温暖相

伴。共同的经历激发了学生心

灵深处的善意,让学生感恩父

母、师长、同伴,也使他们在前行

路上不忘初心。

教育是呵护生命的事业,创

意毕业课程是这项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典

礼,而是一项立体的课程,与生活

接轨,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致远外

国语小学校长)

校长手记

一场真刀真枪的“面试”

学生身着正装,手拿简历,面对

企业招聘官,俨然身处“招聘”现场。

近日,北京市大兴一中为高一年级学

生举办了一场模拟招聘会,共有39家

企业参加,招聘职位包括设计师、教

师、会计、程序员等多种类型。

面试是招聘会的主要环节,分第

一轮面试和自由面试。第一轮面试

由学生提前选择面试企业,结束后可

继续选择下一个企业。自由面试环

节,学生手持简历与各企业沟通,各

企业招聘官也根据学生的简历进行

专业性地提问。两轮面试给学生多

个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据悉,模拟招聘会是该校职业生

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

对未来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有更清

晰的认识,学会为实现目标和梦想而

拼搏努力。

平凡芦苇成课程主角

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紧挨芦

潮港,那里有大片芦苇,革命战争时

期,一片片芦苇曾见证了“红色泥城”

的硝烟和战火。如今,芦苇又成为浦

东新区泥城小学校本课程的主角。

芦苇最先“走”进美术课堂,而后

从美术课延伸至学校其他拓展课程,

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芦苇》,

分低、中、高年段各一册,每册包括

“生态芦苇”“工艺芦苇”“风情芦苇”

“艺术芦苇”4个单元。

除学习教材外,学生还在与自然

的接触中认识芦苇,了解环保的重要

性;在非遗项目芦苇编织技艺传承人

的指导下,学习编制工艺品;在聆听

与芦苇相关的革命故事中,激发爱国

热情;在一首首诗歌里,体会芦苇坚

韧自强、朴实向上的特性,力争做一

株有思想的“芦苇”。

吹响“红色小喇叭”

“红色文化”教育枯燥无味,无法

激起学生兴趣?山东省潍坊市潍城

区仓南路学校成立“红色小喇叭”团

队,打破了人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固

有印象。

“红色小喇叭”团队通过校内层层

选拔,选出多名解说员,定期走进班级

演讲,也为到学校“仓南学社”参观的

学习者进行讲解。学校还将面艺课程

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面艺形式

呈现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

据了解,该校于毛泽东诞辰 123

周年纪念日之际成立了“仓南学社”,

让学生了解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事迹风

范,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刘亚文 辑)

发现美好课程

在这里,没有局外人

□李筱静 徐玉娟

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到达。其

实,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

点,在浓重的离别情感下,学校更应

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和环境,使

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下一阶段

的学习和生活。

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立

足儿童健康人格培养和创新素养提

升,进行了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

程建构,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

向世界,形成了“儿童致远·创意世

界”的学校文化。在这个毕业季,学

校创意毕业课程应运而生。

“支持儿童创意学习”是学校的

课程哲学。什么是“支持儿童创意

学习”?这要从 4 个现象说起。许

多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表现

为:课堂唯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

受、重知识训练轻创新实践、学习时

空闭塞。针对以上问题,围绕创新

素养培育,学校制定了《支持儿童创

意学习课程实施纲要》;形成“多领

域、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群,实现了

国家课程校本化;搭建支持创意学习

的课程资源平台,形成便于儿童创意

学习的多主体互动的开放时空……

学校丰富了国家课程的实施方式,也

通过打造创意毕业课程点燃了儿童

金色童年的梦想。

激发儿童生长的内生性

儿童学习的本质是探索、想象,

学校围绕儿童学习的本质,通过线

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延展,开展主题

式课程实践,让儿童不断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让学校成为儿童创意

的世界。

我们从语文学科“带着教材游

金陵”课程说起,这门课程依托课本

挖掘南京旅游资源,是一个学生结

合语文教学要求对教材中的语言文

字进行形象再现的过程。

这是一门一至六年级均开设的

课程,但在毕业季,六年级学生的学

习内容更具创新性。教师以引领儿

童回溯6年学习生活为出发点,让学

生总结 6年的旅行学习经历,记录 6

年游历南京的故事。

首 先 ,学 生 绘 制“ 足 迹 ”示 意

图。6 年学习,学生足迹遍布南京

城、梅花山、莫愁湖、郑和公园,他们

采用非连续文本形式展示曾经参观

的景点,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

方位为线索,有的以类型为线索,儿

童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然后,教师请学生做智慧小游

者。学生为每个景点配解说词或广

告语,凸显景点的特点,体现了语文

学科的实践性。

最后,学生进入“经典咏流传”

环节,传唱与课文有关的诗歌或片

段,吟诵景点楹联,感悟优秀传统文

化。同时,该课程还与信息技术学

科的毕业课程“不一样的我们”联

系,由该毕业课程组的学生通过视

频、照片、文字等记录课程融合学习

中的点点滴滴,让毕业季时光更生

动、真实。“带着教材游金陵”课程实

现了语文、数学、音乐、美食、信息技

术的跨学科、跨主题式融合。

毕业课程的设计不仅仅关注儿

童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儿童学习的

丰富体验,关注儿童的幸福感、成功

感以及创造力。

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教学

才能支持儿童创意学习?如果忽略儿

童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发展需求,

那么教师必将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所以,好的课程实施应该促进

儿童“创意地生长”,“创意”和“生

长”体现为释放儿童天性,突破儿童

常规生活,激发儿童主体性,培养儿

童想象力、好奇心、领导力和探究精

神。激发儿童生长的内生性,最大

限度地尊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独

特性,提供自主选择生命发展的方

向,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校发

展的动力之源。

创意学习重构学校课程

以儿童创意学习为杠杆,撬动

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变

革,进而推动学校对课程进行重新

架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

效的学校课程改革路径。

我们认为,创意学习是围绕儿

童创新素养的培育,以儿童探究意

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

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活动引

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

进行创新、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

比如教师马田设计的“童画未

来”毕业课程,要求学生用彩笔和数

字画笔给自己、班级或同学写一封

信,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并对未

来的自己发出美好召唤。课程实施

时,教师同样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学生

发出邀请,以温馨的文字引领学生回

味、感受6年学习生活,憧憬未来。

这样的课程不仅展现了学生的

自主创新能力,还表达了师生间浓

浓的情谊。

又比如教师谢纯久和陈舒劼设

计的科学学科“世界不够大,童眼向

太阳”毕业课程,课程设计从儿童感

兴趣的宇宙空间出发,让学生把自

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科学创新梦想表

达出来。

学习中,学生 4-5人一组,选择

KT板、黏土、纸绳、彩笔、塑料棒、黏胶

等材料,告别课本上的平面模型,在充

分了解太阳系各行星外形、颜色、距离

太阳远近、运动轨道等特点基础上,制

作专属他们的创意太阳系模型。

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创意学

习的基本特征:以趣导学、以思促

行、合作共享。我们也通过探索创

意学习,整体设计和转换了学校课

程,让学生在探究和创意中产生新

思维、新发展、新创造。

课程架构的系统性、课程内容

的整体性、教学方式的创意性、教学

手段的多样性,都是激发儿童创新

思维的重要因素。学校正是通过这

样的设计和转换,才让学习向儿童

完整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回归。

让“市场”参与创意评价

颠覆传统的试卷评价模式,学

校搭建支持创意学习的评价平台,

比如“My Store”创意小店,展示、

销售学生创意产品,线上线下联

动,让“市场”参与学习效果的评

价。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让每

一面墙壁、每一条廊道都成为学生

展示创意的阵地,用作品传递创

意、激活思维。

为 学 生 提 供 定 制 式 学 习 评

价。“自我创造”是基于皮亚杰的建

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教育概念,

相信儿童有自己成长的能力,学校

只需要尊重儿童自我创造的愿望,

为儿童提供环境,引导儿童进行自

我定制式学习。比如在学校廊道

举行个人摄影展、新书发布会、申

请自我展示墙,申请创意小店的作

品展示等。

让学习过程成为评价过程。魔

“数”师工坊课程在学校剧场实施,

学生搜集关于数字的诗歌、谜语、民

间故事,体会其中的数学意蕴。教

师引导学生自创含有数学思维的故

事、相声,定期在剧场演出。“童画未

来”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学生创作初

期便要求他们思考作品如何在展览

中呈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

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让创意评价充满仪式感。学

校改变传统毕业典礼形式,将毕业

典礼分为毕业课程作品展和毕业

典礼仪式两部分,同时也将学生的

毕业课程作品进行布展,每个课程

都有专门的展示区域。学校还把

作品展嵌入毕业典礼仪式,如英语

毕业课程动画配音、英文诗朗诵以

及毕业微电影的播放。

学校将毕业典礼节目单与毕业

课程地图结合在一起,制作毕业典礼

邀请函,提醒家长根据课程地图参

观。家长每到一个展厅参观,都可以

得到一枚学生自己设计的印章,集齐

印章就可以参加毕业典礼。这样的

创意真正实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实

现了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多维互

动,鼓励儿童“创意地生长”。

创意学习即创意生活、“课程是

浓缩的世界图景”,创意课程的建构

是多维连接与互动的,不论是学科

课程的特色化拓展,还是主题课程

的多学科聚焦,都应回到完整的世

界图景上来,努力将关联性与整合

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领略完

整的世界图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

的能力和本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致远

外国语小学)

教师马田和学生展示教师马田和学生展示““童画未来童画未来””毕业课程成果毕业课程成果

□谢 英

学 生 制 作学 生 制 作

的 毕 业 主的 毕 业 主

题海报题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