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E-mail:sxswdxb@163.com 灯火缱绻最相思 · 灯火缱绻最相思! 吴 建 诗苑! 李兰弟! 李仲达 告别大山时, 我抓起一把泥土, 像离娘的孩子, 抓住母亲的衣服。

三秦 风采

心灵驿站

静谧的夜晚,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段文字,关掉电脑,我便移步床前,扭亮床头柜上的台灯,拿起一本书,半倚在床上,津津有味的夜读。身边的台灯,是一盏仿古台灯,紫红木座架,玻璃钢灯罩,远山碧溪图案,透出几分古朴典雅的气质。橘黄色的灯光柔和舒适,衬托出室内温馨幽雅的氛围。

家中每个房间都有一盏到两盏台灯,而且款式不一,风格迥异。有的艳丽豪华,有的高贵雅致,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清爽简洁……黑夜里,台灯和其他灯具一起,将居室装饰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白天,台灯又化为居室的装饰艺术,它和家具、布艺、装饰品一起点缀着生活的美丽。明亮的灯光,不禁勾起我对儿时用灯的回忆。

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住的是小瓦房,屋内没几件像样的家具,夜晚全家只有一盏煤油灯。这盏灯是流动的灯,一会儿放在灶台上,供母亲煮饭用,一会儿置于餐桌上,供全家人吃饭用。吃完晚饭后,又要移到灶台边,让母亲洗碗。母亲收拾停当后,煤油灯再次移到堂屋的八仙桌上,我和姐姐读书写字,母亲

则坐在一旁做针线活。我们做好作业后,煤油灯又移到房间里照亮我们洗澡直至睡觉。后来,姐姐上了高中,学业逐渐紧张起来,有时作业要做得很晚。父亲便找来一个空墨水瓶儿,在盖子上凿了一眼小孔,插了一支白色吸管,母亲用棉线搓个捻作灯芯穿进细管中,一盏简易煤油灯便大功告成了,成了我和姐姐的学习专用之灯。这种自制的油灯由于灯芯小,光线差,照射面有限,要凑近灯光才能看清书本上的字,因此常常被烧焦额发,鼻孔内也被熏得黑乎乎的。那时煤油要凭票供应,为了节约用油,父亲限定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添加一次煤油。油快尽时,灯光如豆,我作业少,很快就完成了。而姐姐还在昏暗的灯光下手不释卷,奋笔疾书。夏日蚊虫叮咬,用蒲扇驱

蚊又怕扇熄油灯,母亲只得点燃艾草熏蚊,烟雾缭绕,呛得我们直咳嗽。冬夜寒风刺骨,摇曳的灯光时亮时灭,我们作业断断续续的要做到深夜,冻得我们瑟瑟发抖。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年底,我家第一次从生产队分到九十五元钱。拿到钱的那一天,父亲二话没说,就跑到供销社买了盏玻璃罩灯。晚上,一家人围灯而坐。灯光从晶莹剔透的玻璃外罩中放射出来,清幽明洁,比以前的小油灯光亮多了,而且也没有了烟熏火燎之苦,更不像没灯罩的灯那么弱不禁风了。姐姐很珍爱这盏灯,经常把被烟熏黑的玻璃外罩用湿布擦洗干净,这样又光亮如初了。有这盏玻璃灯相助,姐姐顺利地考上了中专,我也考取了重点高中。

在我上师范的那一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乡架起了高压线,几乎一夜之间,电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虽然那时人们还用的是普通的白炽灯,灯泡也仅仅是 20瓦、40瓦的小灯泡,可毕竟比煤油灯亮了不知多少倍,一盏电灯就能照亮整个屋子。刚开始还时常莫名其妙的停电,要用煤油灯、蜡烛添补。随着国力强大,国家增建了一座又一座发电厂。渐渐地,电力供应正常了,电饭锅、电视机、录音机接踵走进农村,走进村民的家庭,农民也须臾离不开电了。煤油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遗落在人们的记忆里。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今,各种各样的灯具琳琅满目,新式灯具层出不穷。别说那些大型豪华灯具,就说这小巧的台灯,有多少品牌?多少种类?谁能说得清?五光十色的灯具装扮着我们的居室,美化着我们的环境,为我们多彩多姿的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灯火缱绻最相思! 吴 建

诗苑

! 李兰弟

! 李仲达

告别大山时,我抓起一把泥土,像离娘的孩子,抓住母亲的衣服。

是留恋我富饶的故土?是不舍我读书的小屋?小屋培育了我的聪明才智,故土养育了我的憨厚淳朴。

熟悉的大山里,曾和我小伙伴一起放牧,弯弯的小路上,留下过我深深的脚步。

我抓起一把肥沃的泥土,听见母亲深切的嘱咐,我是大山的孩子呀!走向生活的征途,

我的心时刻贴在母亲温暖的胸脯。

告 别

念 奴 娇

!

许民彤

时评文艺

副刊

! " # $

!

% & ' ( ) % * 119+ , - . /

"

0 1 2 3

#

4 + 5 6 7 8 9

! 710061 9 : ; < =

! 029-85378212 029-85378131 > ? @ A

! 40B

!

文化视野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 !+",,- $./#'#'.(

责编:井 文 美编:张海燕 校对:李小红 张金娟E-mail:[email protected]

近期,被赞为“灵魂综艺”的《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档用舞台剧形式演绎经典书籍的综艺节目再次获得好评,播出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4分,已播出的四期节目观看量破亿……

节目的第一集推出红色经典《红岩》,被改编为舞台剧。“我们生命结束的这一天,是 1949年的 11月 14日。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胜利了,新的旗帜在北京飘扬了 44天了”,在节目中当听到剧中与敌人斗争的英勇的共产党人这样的话语时,无数网友在弹幕上写下“感动”

“泪奔”这样的词语……红色经典《红岩》是现代作家罗

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 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面对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在共产党领导下重庆地下党进行革命斗争的事迹。这部小说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于 1961年初版,迄今销量已上千万册,并被改编为影视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2019年 9月 23日,《红岩》入选“新中国 70年 70部长篇小说典藏”,被称为“信仰之书”。

对于第二季的首期节目中选择《红岩》,节目总导演认为,这是“塑造价值观之书”,在当代中国历史上,有三部文学作品对形成人们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其中公认影响最为深刻的作品,就是《红岩》。

第二季的书目还包括《骆驼祥子》《简爱》《悲惨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怪诞行为学》《鲁迅杂文集》等中外经典。尤其《鲁迅杂文集》的入选,“鲁迅作品应该是中国全民阅读永远的精神食粮,但现实是很多年轻人与鲁迅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件事情太有必要再好好说说了。”

“激活文字,再现经典”,这是文化综艺《一本好书》所秉承的文化阅读主题,利用文化综艺的艺术形式,向大众推广阅读,推广经典作品,解读经典,普及经典。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发布的第 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增长到 4.67本,但有多少人真正阅读经典呢?在录制现场,总导演问起有谁看过《红岩》原书,现场六百多名观众,只有 6个人举手……所以,推广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在今天仍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

这档文化综艺《一本好书》“激活文字,再现经典”,正是做着这方面的文化工作。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的确,经典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而且每一部经典都有可以观照当下现实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历史文化具有密切的精神联系。

对经典,我们一直采用的都是“读”的形式,即通过书籍文字符号,理解文字的意义,引起我们的思考,培养我们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但除了这种传统的阅读经典的方式,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解读经典、演绎经典的艺术方式?

而《一本好书》的综艺形式,就是把经典书籍搬上舞台,用语言和表演展现一本好书的魅力。这种把经典作品“戏剧化”的方式,即打通文学艺术与舞台艺术之间的隔阂,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演员们则通过戏剧化表演,将平面的角色、故事、情节转变为更加立体、鲜活的形象,将抽象化、意象化的文字,变为具象化的形象、情景和场景。最终,舞台上演绎经典所体现的身临其境之感,使观众、读者对书中的主题,有了直观、具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原著的思想内涵。

在这档节目中,演员们精彩生动演绎了这本厚重的大书———《红岩》,向观众解读了“红岩”精神,在场的观众无不为剧中共产党人、英雄人物,超越生死、忠于信仰、坚定理想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气节,而受到深深的灵魂震撼,这也再次显示出了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一本好书》对经典的演绎,无论是对现今综艺节目内容的拓展,还是对阅读、对经典的提倡,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艺术价值,让我们看到了解读经典、普及经典的更多的艺术方式,而经典则在这样的综艺中展现出不朽的生命力。

文学经典在综艺中展现新的生命力

中国人通常将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很重要的节日,皇帝会率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体恤孤寡之制。

而在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习俗。立冬进补,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吃顿香喷喷的饺子。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不能不吃饺子。

过去家里穷,一年难得吃上几顿饺子。但每到立冬这天,母亲总不忘给我们包饺子吃。母亲将五花肉剁成肉糜,拌上切好的葱姜末、白菜碎,加油盐拌匀,调出色鲜味香的馅料。接着开始包饺子,母亲心灵手巧,能包出凤尾饺、月牙饺、三叶饺等各种不同形状的饺子,不仅好看,而且速度也快,不一会儿,盖帘儿上就排满了各式各样的饺子。

饺子包好后,我们姐弟几个围在灶台

前,看母亲煮饺子。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上下起伏,馨香诱人,不一会儿,饺子就齐浮于水面,如鱼呷水。母亲将饺子盛给我们吃,饺子皮薄馅嫩,晶莹剔透,用筷子夹起一个,蘸上蒜醋辣椒油调成的味料,放进嘴里,慢嚼细品,鲜美滑润。一家人围着圆桌吃着饺子,说着闲话,亲情温馨充盈心间,幸福到了骨子里。

记得上初中三年级那年立冬,我们这群固守校园的毕业生,想起了立冬的饺子,顿觉乡愁浓烈,口水暗涌。班主任郭明英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快吃晚饭时,她和她的爱人抬了两大桶饺子来到教室,让我们每个学生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400多个饺子,都

是郭老师一个一个包的,馅料很特别,是“干豇豆”馅儿,就是将干豇豆泡发,剁碎,掺入肉末加调料精制而成,那味道真是令人难忘。我上师范的第一年,回来看郭老师,得知她已不幸患病去世,心里难受极了。那份师恩师情,让我终身难忘。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吃饺子已成家常便饭,饺子的品类也丰富多彩了。记得去年去西安,朋友请我吃“百饺宴”,算是开了眼界。先上炸、煎类饺子,后上蒸、煮类饺子。从口味上讲,先咸、次甜,后麻、辣。饺子个个造型美观,盘盘如花似锦。玲珑剔透,珠圆玉润。未下箸而满口生津,使人回味无穷。

吃过许多风味不同的饺子,但我却一直对儿时的立冬饺子情有独钟。因为它连接着那段清贫而温暖的岁月,包裹着一份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热热乎乎。暖心暖胃。想起了冬至的饺子,身体就有了热能,生活就有了奔头。

立冬饺子香! 王永清

于昌伟作

得过且过

榆林毛乌素沙漠———沙漠变绿洲

!"#$%&&'() (* +,--).'

陕西

冷风细雨,正黄叶飞落,古城晚秋。白发学子回故地,满腹怀旧情愫。故舍依在,门扉紧闭,忆念涌心头。踏遍幽径,园林风貌依旧。

韶华年登学府,豪情壮志,憧憬辉煌路。风雨坎坷五十载,往昔何堪回首?矢志育才,立说鉴世,丹心耀春秋。而今老

矣,人生篇方读透。

———己亥年秋末回母校西北政法大学感怀

富平古称频阳,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北部。全县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辖 2个街道办、14个镇,268个行政村,总人口 82万,是陕西第一人口大县。富平是闻名全国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中国羊乳之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及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等中省改革试点区。

富平地处关天经济区东翼,属大西安经济圈规划范围,是陕西东大门建设的五个副中心城市之一;距西安、咸阳、渭南均半小时车程。境内包茂、京昆 2条高速,咸铜、西延、西韩、梅七 4条铁路穿境而过;富(平)阎(良)连接线贯通县域南北,随着西延高铁、西韩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富平将加速融入西安大都市圈。

近年来,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的发展思路,规划建

设了富平县高新技 术 产 业 开 发区、(庄里镇)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 合 改 革 试 验

区、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三大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五大产业集群。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以富(平)阎(良)为中心的渭河北岸区域增长板块是大西安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新增长极。2017年 2月 25日,西安渭南两市政府签署了《建设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2018年 4月 4日,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富阎一体化”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便捷。富平地处关天经济区东翼,是关中连接渭北、通往西北乃至西亚的重要枢纽,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黄河金三角、大西安经济圈及陕西东大门建设等中省重大规划的重点区域。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富平置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西周时属京畿之地。秦有大将王翦,明有御史杨爵、吏部尚书孙丕扬,清有抗英名将张青云,近代有爱国将领胡景翼,当代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境内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处、省级 13处、县级 52处,有唐陵 5座,是全国唐陵最多的县份之一;有江北最大的金代铁佛,全国唯一的斩城,国家 4A级景区陶艺村景区,3A级景区金粟山森林公园景区、温泉河景区、石川河景区、到贤金地景区;有阿宫腔、富平石刻、老庙老鼓、富平柿饼技艺等 8项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富平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是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3.4℃。富平四季干湿冷暖分明,物种丰富,素有“九峪肥田”之称。现有耕地110万亩,富平柿饼、流曲琼锅糖、富平甜瓜、富平墨玉、富平羊奶粉、富平九眼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境内有季节性河流 4条(石川河、温泉河、赵氏河、顺阳河),水库 10座,年平均降水量为 511.3毫米,全县浅表性水资源总量 1.2亿立方米。墨玉储量 313万立方米,是工艺雕刻、建筑装饰的上乘材料。

宜居宜业、发展潜力无限。富平县城建成

区面积 20.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18.7万。建有温泉河湿地公园、石川河生态公园、怀德公园等 5大公园;庄里镇是全省 4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淡村镇是省级重点镇。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117个,城镇化率 47%,林木覆盖率 25.5%,生态人居环境良好。

产业完备、发展基础坚实。新型工业初具规模,神华集团、中航工业、中国建材、中冶集团、中农集团、延长石油等一大批央企省企名企入驻建设,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企业 48户、总产值 230亿元,工业占 GDP的比重达到 36.1%。全县发展各类农业园区 38个、规模养殖场区 460个,栽植苹果 26万亩、柿子 20万亩、设施瓜菜 10万亩,奶山羊存栏 58万只;有涉农龙头企业 58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697个、家庭农场 613个,“陕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习仲勋故居修复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级全国示范基地,中华郡民俗风情街开放运营,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年均来富游客 57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 43亿元,旅游服务业成为发展新引擎。

(来源:富平县人民政府网站)

三秦风采

富庶太平———富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