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preparation of starch-coated fe3o4 and its phosphate removal propertie

6
10 环境工程学报 Vol.5 No.10 201110Chinese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Oct.2011 淀粉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及其除磷效能的研究 丁程程 张美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以可溶性淀粉为改性剂,采用氧化沉淀法分别制备了可溶性淀粉改性 Fe 以及纯 Fe ,并研究了 Fe 粒径、表面 性 质 以 及 除 磷 效 能 的 差 异。 实 验 结 果 表 明,淀 粉 改 性 使 得 纳 米 Fe 粒径减小,粒径由 60nm减小到 10 nm左右;红外和 Zeta 电位结果表明淀粉在 Fe 粒子表面是化学吸附; 种纳米 Fe 对磷的吸附量均随 pH的升高而降 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 方程,淀粉改性 Fe 吸附能力高于纯 Fe ,吸附常数 258L/g 提高到 345L/g ;整 个吸附过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 1.5~2h 内吸附反应基本完成,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纳米四氧化三铁 吸附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08 2011 10216706 StudyonpreparationofstarchcoatedFe anditsphosphateremovalproperties DingChengcheng PanGang ZhangMeiyi 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AquaticChemistry ResearchCenterfor EcoEnvironmentalSciences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Beijing100085 China Abstract StarchcoatedandbareFe werepreparedbytheoxidationdepositionmethod andthediffer enceofparticlesize surfacecharacter andadsorptioncapabilitybetweenthesetwotypesofFe wasfurther studied.ResultsshowedthatparticlesizeofFe decreasedfrom 60nm to10nm aftermodifiedbysoluble starch.FTIRspectroscopyandZetapotentialanalysisindicatedthattherewaschemicalbondingbetweensoluble starchandFe .TheadsorbedamountsofphosphatedecreasedwiththeincreaseofpHforbothbareFe and starchcoatedFe .FreundlichequationshowedmoreapplicabilitythanLangmuirequation andstarchcoated Fe hadhigheradsorptioncapabilitythanbareFe .Themajorityofphosphateadsorptionwascompletedin 15~2h andtheadsorptionkineticscouldbebestdescribedbypseudosecondorderequation. Keywords solublestarch nanoscalemagnetite phosphate adsorption 基金 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 划 )课 题 2010CB933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777090 );基金委创新群体( 20921063 收稿日期: 2010-04-30 修订日期: 2010-05-13 作者简介: 丁程程( 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污染物吸附 的研究。Email ccding826@gmail.com 通讯联系人, Email gpan@rcees.ac.cn 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逐渐成为催化以及环境 修复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不仅是由于其较高的比 表面积和吸附降解性能,同时还由于其特有的磁性, 通过外加磁场即可实现固液分离,适用于水污染治 理中的大面积动态吸附 13 。然而,由于纳米颗粒之 间的作用力,如范德华力以及磁力作用,纳米四氧化 三铁极易发生团聚,使得比表面积降低,同时减弱了 反应活性。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对表面进行改 性,可以获得在水中稳定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从而 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同时,磁性纳米粒子和聚 合物形成的复合材料也常具有单相材料没有的新性 能,从而扩 大 了 磁 性 纳 米 材 料 的 适 用 范 围 。然 而大多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油酸 、聚丙烯酸 等, 具有一定的毒性以及潜在的环境生物风险。 可溶性淀粉 具 有 廉 价、水 溶 性、无 毒、生 物 亲 和 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并且在水中可产生大 量的羟基基团,能很好地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者利用淀粉作为“绿色”分散剂 合成出粒径均一、单分散的纳米颗粒 10 。作为引

Upload: gangpan-environment

Post on 23-Jan-2023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第 5卷 第 10期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Vol.5,No.102011年 10月 Chinese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Oct.2011

淀粉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其除磷效能的研究

丁程程 潘 纲 张美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摘 要 以可溶性淀粉为改性剂,采用氧化沉淀法分别制备了可溶性淀粉改性 Fe3O4以及纯 Fe3O4,并研究了 2种Fe3O4粒径、表面性质以及除磷效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淀粉改性使得纳米 Fe3O4粒径减小,粒径由 60nm减小到 10nm左右;红外和 Zeta电位结果表明淀粉在 Fe3O4粒子表面是化学吸附;2种纳米 Fe3O4对磷的吸附量均随 pH的升高而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方程,淀粉改性 Fe3O4吸附能力高于纯 Fe3O4,吸附常数 K由 258L/g提高到 345L/g;整个吸附过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1.5~2h内吸附反应基本完成,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纳米四氧化三铁 磷 吸附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08(2011)10216706

StudyonpreparationofstarchcoatedFe3O4anditsphosphateremovalproperties

DingChengcheng PanGang ZhangMeiyi(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AquaticChemistry,ResearchCenterfor

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

Abstract StarchcoatedandbareFe3O4werepreparedbytheoxidationdepositionmethod,andthedifferenceofparticlesize,surfacecharacter,andadsorptioncapabilitybetweenthesetwotypesofFe3O4wasfurtherstudied.ResultsshowedthatparticlesizeofFe3O4decreasedfrom60nmto10nmaftermodifiedbysolublestarch.FTIRspectroscopyandZetapotentialanalysisindicatedthattherewaschemicalbondingbetweensolublestarchandFe3O4.TheadsorbedamountsofphosphatedecreasedwiththeincreaseofpHforbothbareFe3O4andstarchcoatedFe3O4.FreundlichequationshowedmoreapplicabilitythanLangmuirequation,andstarchcoatedFe3O4hadhigheradsorptioncapabilitythanbareFe3O4.Themajorityofphosphateadsorptionwascompletedin15~2h,andtheadsorptionkineticscouldbebestdescribedbypseudosecondorderequation.

Keywords solublestarch;nanoscalemagnetite;phosphate;adsorption

基金 项 目: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计 划)课 题

(2010CB933600);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777090);基金委创新群体(20921063)

收稿日期:2010-04-30;修订日期:2010-05-13

作者简介:丁程程(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污染物吸附

的研究。Email:ccding826@gmail.com

通讯联系人,Email:gpan@rcees.ac.cn

  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逐渐成为催化以及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不仅是由于其较高的比

表面积和吸附降解性能,同时还由于其特有的磁性,

通过外加磁场即可实现固液分离,适用于水污染治

理中的大面积动态吸附[13]。然而,由于纳米颗粒之

间的作用力,如范德华力以及磁力作用,纳米四氧化

三铁极易发生团聚,使得比表面积降低,同时减弱了

反应活性。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对表面进行改

性,可以获得在水中稳定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从而

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同时,磁性纳米粒子和聚

合物形成的复合材料也常具有单相材料没有的新性

能,从而扩大了磁性纳米材料的适用范围[4,5]。然

而大多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油酸[6]、聚丙烯酸

[7]等,

具有一定的毒性以及潜在的环境生物风险。

可溶性淀粉具有廉价、水溶性、无毒、生物亲和

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并且在水中可产生大

量的羟基基团,能很好地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8]。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者利用淀粉作为“绿色”分散剂

合成出粒径均一、单分散的纳米颗粒[9,10]

。作为引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第 5卷

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11,12]

,废水中磷的

去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除磷方法主要有

吸附法以及生物法,吸附法由于其高效、低耗,以及

产生较少的二次污染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11,13,14]

本文利用可溶性淀粉作为分散剂,制备出粒径均一、

分散良好的复合纳米四氧化三铁,同时研究了复合

纳米材料对磷的吸附性能,为磁性复合吸附剂处理

含磷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

厂),可溶性淀粉(化学纯,国药集团),四水合氯化

亚铁(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氢氧化钠、盐酸

(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透射电镜(Hitachi,H7500),Zeta电位测定仪(Malvern,2000),X射线衍射仪 (Scintag,XDS2000),pH计(Orion,310P49),红外光谱仪(Nicolet,67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U3100),HZQF全温振荡培养箱,TDL5高速离心机。1.2 材料的制备

淀粉改性 Fe3O4的制备采用氧化沉淀法[15],可

溶性淀粉与 Fe2+发生络合反应,然后与 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再经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

具体制备过程:室温下,将 100mL0.1mol/LFeCl2·4H2O溶液缓缓倒入 100mL1%(w/v)的淀粉溶液中,使得淀粉最终浓度为05%(w/v)。将此混合溶液缓慢搅拌30min,使得 Fe2+与淀粉充分络合。高速搅拌下,向溶液中以5mL/min的速度缓慢滴加0.1mol/LNaOH溶液,至溶液 pH≥11。停止滴加 NaOH,继续搅拌 1h使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利用磁铁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至

中性,以去除多余电解质。在 60℃下真空干燥24h,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后备用。

不添加淀粉溶液,重复以上过程,即制备出纯

Fe3O4。1.3 材料的表征

样品的形貌由 HitachiH7500型透射电镜测定;通过 ScintagXDS2000型转靶 X射线粉末衍射仪(CuKα,40kV,300mA,λ=0.15406nm)测定样品的 XRD(扫描范围10°~90°);通过 KBr压片法制样,采用 ThermoNicolet670型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

红外特性进行分析;样品的 Zeta电位由 Malvern2000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1.4 吸附解吸实验

吸附实验:分别取适量 50mg/L(以 P计)含磷溶液和纯 Fe3O4或淀粉改性 Fe3O4放入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使固体浓度为 200mg/L,离子强度为10mmol/LNaCl,密封后置于恒温振荡箱中,于25℃下恒温振荡。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调节至设定 pH 值。吸附平衡后取出离心管,在9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滤液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结束时磷

的平衡浓度。吸附量由初始溶液浓度与平衡后水相

浓度之差计算求得:

q=(C0-Ceq)V/W (1)式中:q为吸附容量(mg/g),C0为磷的初始浓度(mg/L),Ceq为吸附后溶液中磷的浓度(mg/L),V为溶液的体积(L),W为吸附剂用量(g)。1.5 吸附动力学实验

在50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 50mg/L(以 P计)含磷溶液和纯 Fe3O4或淀粉改性 Fe3O4,使固体浓度为 200mg/L,离子强度为 10mmol/LNaCl,25℃下恒温振荡,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取样,过022μm滤膜,滤液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滤液中磷的浓度。实验过程中用 0.1mol/LNaOH和 0.1mol/LHCl溶液调节 pH,使其保持至700±005。

2 结果与讨论

2.1 粒径及结构分析纯 Fe3O4 以及淀粉改性 Fe3O4 的透射电镜

(TEM)照片如图 1所示。如图所示,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颗粒均呈类球状,两者颗粒的形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与纯 Fe3O4 相比,淀粉改性Fe3O4分散较好,基本为单层分散,说明淀粉包覆在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空间位阻和电荷排斥作用,克服了粒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以及磁性粒子之间

的磁性引力,从而将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纯 Fe3O4的平均粒径在60nm左右,淀粉改性 Fe3O4的粒径明显减小,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

图2为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的 XRD图。图中出现 Fe3O4的 6个特征峰(2θ=301°、355°、431°、534°、570°和 629°)分别对应不同的晶面(220)、(311)、(400)、(422)、(511)和(440)。图谱中没有出现其他杂质峰,与 Fe3O4的标准图谱相一

8612

第 10期 丁程程等:淀粉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其除磷效能的研究

图 1 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的 TEM照片

Fig.1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graphofbareand

starchcoatedFe3O4bydryingthinfilmonTEMgrid

致[16],表明该合成的 Fe3O4为纯单一相的反尖晶石

型。淀粉改性纳米 Fe3O4的特征峰位置与 Fe3O4基本一致,说明被淀粉改性后,Fe3O4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淀粉改性纳米 Fe3O4的衍射峰明显变宽,

表明淀粉改性使得纳米 Fe3O4粒径减小[15]。

图 2 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的 XRD图谱

Fig.2 XraydiffractionpatternofbareFe3O4and

starchcoatedFe3O4

2.2 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淀粉、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的

红外图谱。与纯 Fe3O4相比,淀粉改性 Fe3O4出现

了位于1081cm-1和 1151cm-1

处的 2个特征峰。在可溶性淀粉红外光谱指纹区,1170cm-1

左右的

峰是由 C—O—H基团中 C—O键的振动引起的,1087cm-1

左右的峰是葡萄糖苷环中 C—O—C基团的 C—O的振动特征峰[10]

。与淀粉相比,在淀粉

改性 Fe3O4的红外谱图中这2个特征吸收峰均向长波方向发生了移动,说明淀粉与 Fe3O4粒子之间存在化学键结合,导致 C—O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其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可见淀粉在 Fe3O4表面的吸附是化学吸附。

图 3 纯 Fe3O4、淀粉改性 Fe3O4以及淀粉的红外光谱

Fig.3 TheFTIRspectraofbareFe3O4,

starchcoatedFe3O4andpurestarch

2.3 Zeta电位分析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 在 10mmol/L

NaCl介质下 Zeta电位随 pH变化如图 4所示。纯

Fe3O4的等电点在 pH=6.81左右,与文献[1]报道一致,其 Zeta电位在酸性 pH下为正值,并且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 pH3~10范围内,由 23.1mV降为 -22.4mV,相应的表面反应如下所示:

Fe(Ⅱ,Ⅲ)OH+2 →H+

≡Fe(Ⅱ,Ⅲ)OH→-H+

≡Fe(Ⅱ,Ⅲ)O-

(2)

与纯 Fe3O4 相比,淀粉改性使得 Fe3O4 的等电点往低 pH方向移动,等电点降为 pH=4.09左右,进一步证明淀粉吸附在四氧化三铁表面。淀粉

改性使得 Fe3O4在低 pH时 Zeta电位降低,而在较高 pH时,Zeta电位升高,说明在 pH3~10范围内,Zeta电位的变化幅度变小。这一现象在其他关于淀粉改性对 Zeta电位的影响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

[17,18]。

9612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第 5卷

图 4 10mmol/LNaCl电解质溶液中纯 Fe3O4和

淀粉改性 Fe3O4的 Zeta电位

Fig.4 ZetapotentialofbareFe3O4andstarchcoated

Fe3O4containing10mmol/LNaClbackgroundelectrolyte

2.4 pH对吸附的影响pH是影响污染物在固液界面吸附的重要因素

之一。T=25℃时,在不同的 pH下测定了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对磷的吸附容量,如图 5所示。2种 Fe3O4对磷的去除率随着 pH的变化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在 pH3~10范围内,随着 pH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大,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对磷的吸附量分别由 pH =3时的521mg/g、773mg/g降为 pH=10时的 076mg/g、127mg/g。这种趋势在其他磷吸附研究中也有发现

[11,19]。

图 5 pH对磷在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上吸附的影响

Fig.5 pHeffectonphosphateadsorptiononto

bareFe3O4andstarchcoatedFe3O4

磷的去除效果与水中磷酸盐的形态和 Fe3O4的

形态有关。当3<pH<7时,H2PO-4 是主要的磷物

相,而 Fe3O4表面结构为≡FeOH,这时随着溶液中

OH-增多,不利于 H2PO

-4 在 Fe3O4表面上的吸附。

当 pH继续增加至大于7以上时,HPO2-4 和 PO3-4 为

主要磷物相;而 Fe3O4表面结构为≡FeO-,HPO2-4

和 PO3-4 与 FeO-在溶液发生静电排斥作用,更加不

利于 HPO2-4 和 PO3-4 在 Fe3O4表面上的吸附

[20]。

2.5 吸附等温线纯 Fe3O4 以及淀粉改性 Fe3O4 在 pH =7、

T=25℃下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 6所示。在磷平衡浓度为0~10mgP/L范围内,磷的吸附量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平衡浓度为 1.0mgP/L时,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对磷的吸附量分别为25mg/g和 35mg/g。当平衡浓度进一步增加时,吸附量的增加变得缓慢。与纯 Fe3O4相比,淀粉改性 Fe3O4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淀粉改性 Fe3O4具有纳米级粒径,从而增加了淀粉改性 Fe3O4的表面能和反应活性。分别用 Freundlich方程和 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

Freundlich方程:q=KC1/n (3)Langmuir方程:q=bqmC/(1+bC) (4)

式中:C、q为平衡吸附浓度(mg/L)与平衡吸附量(mg/g);其余参数为等温线方程常数。

图 6 25℃下纯 Fe3O4以及

淀粉改性 Fe3O4的磷吸附等温线

Fig.6 Phosphateadsorptionisothermsof

bareFe3O4andstarchcoatedFe3O4at25℃

拟合所得各模型参数以及相关系数(R2)如表 1所示。可以看出,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 R2在 0.98以上,好于 Langmuir方程。对于 Freundlich方程拟合,淀粉改性 Fe3O4的 K值大于没有改性的。而 K

值的大小与吸附强度有关,说明淀粉改性 Fe3O4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2.6 吸附动力学

图 7为 pH=7、T=25℃下,磷在纯 Fe3O4以及

0712

第 10期 丁程程等:淀粉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其除磷效能的研究

表 1 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磷吸附热力学参数

Table1 Thermodynamicparametersofphosphate

adsorptionontobareFe3O4andstarchcoatedFe3O4Freundlich方程

q=KC1/n

K 1/n R2

Langmuir方程q=bqmC/(1+bC)qm b R2

纯 Fe3O4 2.580 0.237 0.985 3.050 9.605 0.829淀粉改性

Fe3O43.469 0.278 0.995 4.525 4.737 0.870

淀粉改性 Fe3O4表面的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图。曲线的变化趋势表现出:吸附量随时间首先呈指数快速

增长,1.5~2h内吸附反应基本完成。反应 2h时,纯 Fe3O4和淀粉改性 Fe3O4对磷的吸附量分别是24h时的902%和 726%。随后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和表面活性位的迅速减少而逐渐趋于平缓。

图7 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的磷吸附动力学曲线

Fig.7 Kineticcurvefortheadsorptionofphosphate

bybareandstarchcoatedFe3O4

磷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分别采用一级动力学方

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以及抛物线扩散方程进行拟合。

一级动力学方程:q=a(1-exp(-bt)) (5)准二级动力学方程:t/q=1/a+t/b (6)Elovich方程:q=a+blnt (7)抛物线扩散方程:q/t=a+b/t1/2 (8)

式中:q为平衡吸附量(mg/g);t为吸附反应时间(min);其余参数为动力学方程常数。

拟合结果如表 2所示。可以看出,除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他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

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 R2最高,达 0.999,其次

为抛物线扩散方程和 Elovich方程。此外,除了具有高的 R2值,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容量的计算

值(纯 Fe3O4、淀粉改性 Fe3O4分别为 256mg/g和

324mg/g)与实验值(纯 Fe3O4、淀粉改性 Fe3O4分别为255mg/g和 320mg/g)吻合很好,说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确实能很好的描述磷的吸附过程,表

明吸附由表面反应过程控制,而非吸附质扩散过程

控制。虽然淀粉改性 Fe3O4 的吸附能力好于纯Fe3O4,由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可知,淀粉改性 Fe3O4的 a值小于纯 Fe3O4,说明淀粉改性 Fe3O4的吸附速率常数小于纯 Fe3O4,吸附速度较慢,可能是由此 pH下淀粉改性 Fe3O4表面带有更多的负电荷,磷酸根与 Fe3O4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加引起的。

表 2 纯 Fe3O4以及淀粉改性 Fe3O4吸附磷动力学参数

Table2 Dynamicparametersofphosphateadsorption

ontobareFe3O4andstarchcoatedFe3O4一级动力学方程

q=a(1-exp(-bt))a b R2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t/q=1/a+t/ba b R2

纯 Fe3O4 2.292 0.270 0.700 0.267 2.562 0.999淀粉改性

Fe3O42.798 0.060 0.679 0.151 3.238 0.999

Elovich方程q=a+blnt

a b R2

抛物线扩散方程

q=t(a+b/t1/2)a b R2

纯 Fe3O4 1.319 0.187 0.865 -0.047 0.811 0.971淀粉改性

Fe3O40.623 0.379 0.955 -0.022 0.551 0.900

3 结 论

(1)采用氧化沉淀法,以可溶性淀粉为改性剂,

制备了淀粉改性纳米 Fe3O4。通过 TEM和 XRD的测试表征,所合成 Fe3O4为纯相的反尖晶石结构,淀粉改性使得粒径由60nm左右减小到10nm左右。

(2)FTIR以及 Zeta电位测试表明淀粉在Fe3O4表面是化学吸附。淀粉改性 Fe3O4出现淀粉C—O—H和 C—O—C基团 C—O键的特征峰,并且与淀粉红外谱图相比较,特征峰向长波方向发生移

动。Zeta电位测试表明,淀粉改性 Fe3O4的等电点向低 pH方向移动。

(3)pH的升高使得磷酸根与 Fe3O4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加,2种 Fe3O4对磷的吸附量均随 pH的升高而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方程,并且淀粉改性 Fe3O4的吸附能力高于纯 Fe3O4,淀粉改性使得 Fe3O4粒径减小,从而暴露更多的吸附位点。2种 Fe3O4对磷的吸附都是一个快速的过程,1.5~2h内吸附反应基本完成,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由表面反应过程控制。

1712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第 5卷

参 考 文 献

[1]HuangS.H.,ChenD.H.Rapidremovalofheavymetal

cationsandanionsfrom aqueoussolutionsbyanamino

functionalizedmagneticnanoadsorbent.J.Hazard.Ma

ter.,2009,163(1):174179

[2]UheidaA.,SalazarAlvarezG.,BjorkmanE.,etal.

Fe3O4andgammaFe2O3nanoparticlesfortheadsorptionof

Co2+ from aqueoussolution.J.Colloid.Interf.Sci.,

2006,298(2):501507

[3]WongK.S.,WongK.H.,NgS.,etal.Adsorptionof

copperiononmagnetiteimmobilisedchitin.WaterSci.

Technol.,2007,56(7):135143

[4]DitschA.,LaibinisP.,WangD.,etal.Controlledclus

teringandenhancedstabilityofpolymercoatedmagnetic

nanoparticles.Langmuir.,2005,21(13):60066018

[5]ZhangM.Y.,WangY.,ZhaoD.Y.,etal.Immobiliza

tionofarsenicinsoilsbystabilizednanoscalezerovalenti

ron,ironsulfide(FeS),andmagnetite(Fe3O4)parti

cles.ChineseSci.Bull.,2010,55(45):365372

[6]KlokkenburgM.,HilhorstJ.,ErneB.H.Surfaceanalysis

ofmagnetitenanoparticlesincyclohexanesolutionsofoleic

acidandoleylamine.Vib.Spectrosc.,2007,43(1):

243248

[7]MakS.Y.,ChenD.H.Fastadsorptionofmethyleneblue

onpolyacrylicacidboundironoxidemagneticnanoparti

cles.DyesPigm.,2004,61(1):9398

[8]WeiQ.,KangS.Z.,MuJ.“Green”synthesisofstarch

cappedCdSnanoparticles.ColloidsSurf.,A,2004,247

(13):125127

[9]ZhangQ.,ZhangL.,LiJ.H.“Green”synthesisofsize

controllablePrussianbluenanoparticlesstabilizedbysolu

blestarch.J.Nanosci.Nanotechno.,2007,7(12):

45574561

[10]MaX.F.,ChangP.R.,YangJ.W.,etal.Preparation

andpropertiesofglycerolplasticizedpeastarch/zincox

idestarchbionanocomposites.CarbohydPolym.,2009,

75(3):472478

[11]KarageorgiouK.,PaschalisM.,AnastassakisG.N.Re

movalofphosphatespeciesfromsolutionbyadsorptionon

tocalciteusedasnaturaladsorbent.J.HazardMater.,

2007,139(3):447452

[12]PanG.,LiL.,ZhaoD.Y.,etal.Immobilizationof

nonpointphosphorususingstabilizedmagnetitenanoparti

cleswithenhancedtransportabilityandreactivityinsoils.

Environ.Pollut.,2010,158(1):3540

[13]LuS.G.,BaiS.Q.,ZhuL.,etal.Removalmechanism

ofphosphatefromaqueoussolutionbyflyash.J.Hazard

Mater.,2009,161(1):95101

[14]OzacarM.,SengilI.A.Enhancingphosphateremoval

fromwastewaterbyusingpolyelectrolytesandclayinjec

tion.J.HazardMater.,2003,100(13):131146

[15]SiS.,KotalA.,MandalT.K.,etal.Sizecontrolled

synthesisofmagnetitenanoparticlesinthepresenceof

polyelectrolytes.Chem.Mater.,2004,16(18):3489

3496

[16]ZhouZ.H.,WangJ.,LiuX.,etal.SynthesisofFe3O4nanoparticlesfromemulsions.J.MaterChem.,2001,11

(6):17041709

[17]KimD.K.,MikhaylovaM.,WangF.H.,etal.Starch

coated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asMRcontrasta

gents.Chem.Mater.,2003,15(23):43434351

[18]XiaL.Y.,ZhongH.,LiuG.Y.,etal.Utilizationof

solublestarchasadepressantforthereverseflotationof

diasporefrom kaolinite.Miner.Eng.,2009,22(6):

560565

[19]XueY.J.,HouH.B.,ZhuS.J.Characteristicsand

mechanismsofphosphateadsorptionontobasicoxygenfur

naceslag.J.HazardMater.,2009,162(23):973980

[20]DaouT.J.,BeginColinS.,GrenecheJ.M.,etal.

Phosphateadsorptionpropertiesofmagnetitebasednanop

articles.Chem.Mater.,2007,19(18):44944505

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