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选择 也无风雨也无晴 - epaper.cqwb.com.cn ·...

1
夜雨 A06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陆晓霞 制图 张文敏 责校 蒋国敏 陆晓霞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夜雨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让生活 下来 感悟人生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 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 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 是真实。”电影《无问西东》里清华校长回答 学生的话恬淡、平静、有力,是全片的魂,也 道破短短数十载生命的真相。若每一个当 下都叩问本心,笃定行之,便是也无风雨也 无晴。 青春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它书写了 上世纪 20 年代、40 年代、60 年代和现代各 色人群的青春。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每 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芳华岁月和无悔选 择。彷徨是每个青春之子必经的阶段。 20年代的吴岭澜初入清华,英语文学 满分,物理却名落孙山。他不知忙碌为何, 只是把自己交给书本,获得“盲目”的踏 实。自己真实的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40年代的沈光耀出身名门,外形俊 朗、成绩优异、待人真诚,是天之骄子。双 亲不求他富贵,但求平安健康。但彼时 “华北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战火纷飞,饿殍遍野,沈光耀究竟会否弃 笔从戎? 60年代的王敏佳、陈鹏和李想单纯天 真,各自怀揣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可小小 的虚荣谎言竟酿成了时代悲剧。 现代的张果果对虚伪丑陋的世道 充满厌恶,商场中尔虞我诈的利益之争, 甚至生活中遭遇的“缺斤少两”,都让他 充满犹豫。面对麻烦和诱惑,他该如何 选择? 情怀 情怀,可大可小,可刚可柔。本片宏大 得可装下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也可小到个 体人生方向的选择;有为同胞慷慨赴死的 刚毅,也有为挚爱托起希望的柔情。 而今写字间办公楼中穿行的西装革 履,道路上或飞驰或堵塞的车水马龙,光影 斑驳的时尚男女……人群越来越富足的是 金钱,越来越贫瘠的是情怀。 那个年代的物质是贫瘠的,精神却是 润泽的。泰戈尔、徐志摩和林徽因这“岁寒 三友”的诗作遍传天下,传递真理;西南联 大学子在炮火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在 国家需要时穿上军装奔赴战场;为挚爱等 待守候,给她展示最真实自我的包容和力 量;面对一时犯下的错误,用生命去弥补的 这份担当……上世纪的百年社会,时代变 迁,却诞生出更多激情、真诚、质朴、坚固的 青春情怀。 传承 本片四个年代的人物故事看似纷繁, 到后来才看到每个时代传承的脉络。20 年 代的吴岭澜在清华校长和泰戈尔等精神领 袖的影响下,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在 清华大学做了一名教师。传道授业十几载 后,与 40 年代的沈光耀相遇,言传身教对 沈不无影响。沈光耀驾驶的战斗机甘冒被 摧毁的风险,数次同一航线为忍饥挨饿的 孩童投下食物和糖果,其中一个孤儿便是 60 年代的高材生陈鹏。陈鹏救下了受难的 爱人,是为有情,更毅然投身“两弹一星”研 发,是为有义;好友李想羞愧于一时的逃避 和背叛,支援边疆时,为救同行男女而牺牲 自己的生命。李想救下的正是现代的张果 果的双亲。 在恩人墓前,张果果的父亲坚定地告诉 果果:不论遭受多少世俗的丑恶,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果果默默 承担起照顾病体四胞胎的善行,四胞胎会健 康地长大,享受这个世间最美好的—蓝 天、阳光和草地。也许传承还在继续…… 选择 吴岭澜选择成为清华大学的 先生,授业育人,纵然头顶敌机 轰炸,匿身于洞窑中的他饱含深 情地诵读泰戈尔的诗句,淡定从 容!名门子弟沈光耀毅然投身 飞行员行列,不为富贵,但求报 国。当他驾驶破败的战机冲向敌国 军舰时,躯体灰飞烟灭,却给了更多人灵 魂深远的一击。陈鹏为家为国洒下眼泪 热血,李想输给了残酷的风雪,却赢得两 代人的感念与铭记。张果果拒绝了名利 场的诱惑,面对可能的“长期纠缠”依然伸 出援手,他终究得到的是充满感恩的馈赠 和释怀。 不管他们遭遇了什么,都是幸福的。看 清了真实的自己,求仁得仁,此生快意无悔。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 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 情。幸福的内涵和存在的意义其实只是一 种选择,在审视了自身,问过自己真正想 要,并付诸于行动去追寻,去坚守,人生的 幻光将永恒闪耀。 此情此景,何似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 我已是在外游荡几十年的游子了。 前几日,儿时的同学发来相片,说 是小学同学的合影。终究是时过境迁, 相片里好些同学都不识了。但奇怪的是 那古镇、小河、玩伴,好像就在眼前呢。 小时候住的中山镇,有近千年历史了。 古镇就独独一条巷,长约三公里,宽不过三五 米,石板铺就,上坡下坎的,时有弯儿,有地 名:半边街、一人巷、庙坝子……镇上房屋大 多为木板房,由青瓦片盖住,即使在夏日,整 个儿也是青幽幽的。镇的旁边有笋溪河流 过,临河建造的民居,由大而结实的圆木支撑 着,这就是吊脚楼了。从河对岸眺望这房屋, 古色古香地悬在半空中。 镇上最热闹的是七天一轮的赶场日。村 民们从乡下带来柑子、洋芋、红苕,到镇上换 取油盐。窄窄的巷道是箩筐触着人脚,背篓 挂着人衣。独独的巷道也分上街与下街,两 街小孩在一起就玩“关山大马”,以人高威猛 者作先导。记得有一外号“钟毛儿”的,个子 高,身子骨也硬,常作“大马”,个子不高者就 骑在“大马”头上。伙伴们拥簇着“大马”相互 缠斗,结果都玩瘫倒在巷道内。第二天,就有 小孩肩上挎着书包一瘸一拐走在上学路上。 每每早晨,我拿了课本到河边去,坐在大 而圆的石上朗读课文。不远处的河上有一桥 名卷洞桥,一头连着山,一头连着古镇。山那 边有石板路,从桥头一直延伸到山顶,时有水 雾把这山峦罩了,石板路就如飘浮着的淡白 色带子。又从这带子中分出一些小带子来, 连接着些许农家。这时的古镇、石板路山腰 处的农家,忽隐忽现,这景象,如传说中的天 庭一般,而我,就是天庭中的书童了。 夏日到来时,放学后,我们就约到河里去 浪。到了河边,把衣服裤子脱得精光,一个个 “扑通、扑通”跳入河中。大多时候,我们依例 要在水里汇成两排,用手掌把水推向对方。 水打在身上很难受,到最后以一方退却为止, 这玩法叫“打水仗”。还有就是“登江山”,玩 伴们在水中找一石,这石因河水冲刷已成光 滑样,每人为立足于这石上,相互拉、牵、扯, 用尽办法把同伴推入河中。 在河里玩累了,就 到河边软软的河沙里 跳、唱 …… 天 色 向 晚 , 吊脚楼人家有人探出头 喊:幺儿,这么晚了回家吃 饭啦;阿旺,还不回家,老子要 用竹片打屁股了……同伴们听到喊声,胡乱 地在岸边抓了衣服套在身上。 回家时,那幽暗的路灯,已在窄窄的巷道 中摇曳。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记 得小时唱这首儿歌时,“年”就离这镇上不远 了。“年”真的到来时,镇上的房屋已打扫干 净,门楣已挂上红灯笼,门前贴了红春联。我 们穿新衣服,吃大米饭、肥猪肉、炖母鸡,但和 这些好处比起来,总觉得那从初一到十五玩 的龙灯最要紧。那由竹木编就的龙骨,用毛 纸糊在上面,画上龙头、龙鳞、龙尾,点上龙的 眼睛,近十米长的龙就成了。 夜晚,由镇上选出七、八个健硕男子,戴 着草帽,打着光胴胴,用竹杆撑着这龙就舞起 来。人们拿着花筒、大圆盘火炮,对准龙身和 舞龙的男子,不停放炮、不停喷火,从花筒里 喷出的火星子红红的亮亮的,火炮的噼啪声 整个巷道都能听到。 我们很惊异于那小小的花筒呢,总在想: 它是怎样装下那么多火星子的呢?白天,就 去了制作花筒的赵家老屋,大人们说“小娃 儿,屋外去”。难道花筒里装有很大的秘密? 龙灯从下街舞到上街,从初一玩到十五, 我们小孩也跟着闹了十五个夜晚。初十五晚 上,大家把龙灯置于笋溪河边给烧了,谓之 “罢龙”,男人们用舞龙时得来 的喜钱大餐一顿,是吃 “龙肉”。之后,这过 年玩龙灯的习俗才 算完结。 小伙伴们又得扳 着指头计算,这玩龙 灯什么时候再来。 (作者单位:成都市 公安局禁毒支队) 川渝两地有句俗话:“咸菜臜得 好,饭都多吃两碗。” 咸菜,主要分三类,一种是普通 的泡咸菜,一种是蒸肉炒肉用的干咸 菜,一种是工序多、用料考究、成本高 的豆瓣咸菜。豆瓣咸菜,用晒得半干 的胡豆瓣或豌豆瓣拌上醋、食盐、酱 油、清油,再捂上一两个月,直到捂出 混着辣香甜香酱香的浓香来,才把晾 干水气的洋姜、生姜、大刀豆、大蒜、 大头菜放进去泡,泡熟了,一缸咸菜 就是一缸浓郁的馥香。 吃饭时,有了它,胃口大开,食欲 陡增。在当年农村,来了客人,只有 讲究的家庭才抓得出这类咸菜。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家 里来了客人,一碗咸菜往桌子上一 端,在堂屋里坐的,或在地坝边做事 的,一闻到那股扑面而来辣味中带一 丝儿酱香和生姜、大蒜、洋姜的咸菜 味儿,就知道快开饭了。 大家往拢一坐,一圈人对桌子中 央那碗咸菜,立马两眼放光,都忍不 住要多看几眼,深深地呼吸几下那股 浓浓的香气。 这时队上扛着锄头、铁耙,驾着 犁从地坝边路过的男人,背着满满一 背篼牛草、猪草的妇女,就会高声赞 美道: “哈,这咸菜臜得好香啊!” 母亲便会响响亮亮地按辈分称, “大爹,就在这里吃吧!”“二嫂,回去 难得走,莫走了,添人添筷子!” 对方知道是礼节话,也会客客气 气地说:“一样一样,屋里也煮好了哦 —!” 在川渝做客,稍懂点常识 的,都不会向主人要吃的,但来 我家的客人,不论是德高望重 的老人还是父亲的堂哥, 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就会 提醒母亲:“糜秀尔(小 名),把你那个咸菜,抓 点出来哟!” 每次几个表哥表弟来,明明知道 母亲会把最好的东西煮给他们吃,一 进门,常常第一句话也是:“哈,二姑 (或舅妈)家的咸菜真香啊,我们在路 上都闻到了啰!” 偶尔我们嘴里像有了馋虫,也会 趁大人不在家,悄悄抓出一颗大蒜、 两丫生姜,和弟弟妹妹们分着吃。尽 管辣得“哧哧”伸舌头,直流眼泪,一 个个小家伙还偷着乐。母亲回来,耸 耸鼻子,便一清二楚:“咸菜是下饭 的,光吃咸菜,今后会咳得尿都夹不 到!细娃儿,养成偷嘴的毛病,要不 得,家里来个客人,咋端得出手?” 母亲的能干与爱脸面,可见一 斑。然而,母亲脸上最光彩的,还是 每当某家至亲要给父母办大寿,而女 主人手艺又难上台面的时候,母亲就 会一声叹息,唉,一个农村,来十多桌 客人,还抓不出点像样的咸菜,像个 啥家庭嘛!边说边揭开咸菜缸缸,把 平时舍不得给我们吃、存了两三年、 香气四溢的咸菜抓出一盆,赶紧用一 张洗得干干净净的白塑料纸蒙上扎 紧送过去。 开饭时,人们一上桌子,即便是 穿得干干净净的村干部,收拾得体体 面面的老太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年轻媳妇,就会不快不慢举起筷子 来,看着饭桌正中的那碗咸菜,拈起 一片洋姜或一丫大头菜,先咬一点 点一嚼,“吧哧吧哧”一品,准会有人 问:“这咸菜是哪家的?”当听到主人 说是母亲臜的,十之八九都会说: “这咸菜臜得好!”年岁大些的会点 头称赞:“这媳妇能干!”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类咸菜小 气,讲的是气正、味纯。除做法选料 讲究外,臜咸菜和抓咸菜的人,不管 男女,碰咸菜前都得先把手洗净擦 干,手上不能沾水带汗染腥气。 一句话,咸菜爱干净,日久天长, 捂在坛子里的咸菜才香气浓厚、醇正 味美。 (作者单位:四川日报集团消费 质量报记者站) 也无风雨也无晴 张曦月 幸福的内涵和存在的意义其实只是一种选择,在审视了自 身,问过自己真正想要,并付诸于行动去追寻,去坚守,人生的幻 光将永恒闪耀。 故土 我们穿新衣服,吃大米饭、肥猪肉、炖母鸡, 但和这些好处比起来,总觉得那从初一到十五玩 的龙灯最要紧。 家乡年味 师永刚 食为天 咸菜爱干净,日久天长,捂在坛子里的咸菜 才香气浓厚、醇正味美。 母亲的咸菜 蒋兴强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夜雨A06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陆晓霞 制图 张文敏 责校 蒋国敏 陆晓霞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夜雨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让生活 下来慢

    感悟人生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电影《无问西东》里清华校长回答学生的话恬淡、平静、有力,是全片的魂,也道破短短数十载生命的真相。若每一个当下都叩问本心,笃定行之,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春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它书写了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60年代和现代各色人群的青春。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芳华岁月和无悔选择。彷徨是每个青春之子必经的阶段。

    20年代的吴岭澜初入清华,英语文学满分,物理却名落孙山。他不知忙碌为何,只是把自己交给书本,获得“盲目”的踏实。自己真实的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40年代的沈光耀出身名门,外形俊朗、成绩优异、待人真诚,是天之骄子。双亲不求他富贵,但求平安健康。但彼时

    “华北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战火纷飞,饿殍遍野,沈光耀究竟会否弃笔从戎?

    60年代的王敏佳、陈鹏和李想单纯天真,各自怀揣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可小小的虚荣谎言竟酿成了时代悲剧。

    现代的张果果对虚伪丑陋的世道充满厌恶,商场中尔虞我诈的利益之争,

    甚至生活中遭遇的“缺斤少两”,都让他充满犹豫。面对麻烦和诱惑,他该如何选择?

    情怀

    情怀,可大可小,可刚可柔。本片宏大得可装下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也可小到个体人生方向的选择;有为同胞慷慨赴死的刚毅,也有为挚爱托起希望的柔情。

    而今写字间办公楼中穿行的西装革履,道路上或飞驰或堵塞的车水马龙,光影斑驳的时尚男女……人群越来越富足的是金钱,越来越贫瘠的是情怀。

    那个年代的物质是贫瘠的,精神却是润泽的。泰戈尔、徐志摩和林徽因这“岁寒三友”的诗作遍传天下,传递真理;西南联大学子在炮火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在国家需要时穿上军装奔赴战场;为挚爱等待守候,给她展示最真实自我的包容和力量;面对一时犯下的错误,用生命去弥补的这份担当……上世纪的百年社会,时代变迁,却诞生出更多激情、真诚、质朴、坚固的青春情怀。

    传承

    本片四个年代的人物故事看似纷繁,到后来才看到每个时代传承的脉络。20年代的吴岭澜在清华校长和泰戈尔等精神领袖的影响下,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名教师。传道授业十几载后,与40年代的沈光耀相遇,言传身教对沈不无影响。沈光耀驾驶的战斗机甘冒被摧毁的风险,数次同一航线为忍饥挨饿的孩童投下食物和糖果,其中一个孤儿便是60年代的高材生陈鹏。陈鹏救下了受难的爱人,是为有情,更毅然投身“两弹一星”研发,是为有义;好友李想羞愧于一时的逃避和背叛,支援边疆时,为救同行男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李想救下的正是现代的张果果的双亲。

    在恩人墓前,张果果的父亲坚定地告诉果果:不论遭受多少世俗的丑恶,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果果默默承担起照顾病体四胞胎的善行,四胞胎会健康地长大,享受这个世间最美好的——蓝天、阳光和草地。也许传承还在继续……

    选择

    吴岭澜选择成为清华大学的先生,授业育人,纵然头顶敌机轰炸,匿身于洞窑中的他饱含深情地诵读泰戈尔的诗句,淡定从容!名门子弟沈光耀毅然投身

    飞行员行列,不为富贵,但求报国。当他驾驶破败的战机冲向敌国

    军舰时,躯体灰飞烟灭,却给了更多人灵魂深远的一击。陈鹏为家为国洒下眼泪热血,李想输给了残酷的风雪,却赢得两代人的感念与铭记。张果果拒绝了名利场的诱惑,面对可能的“长期纠缠”依然伸出援手,他终究得到的是充满感恩的馈赠和释怀。

    不管他们遭遇了什么,都是幸福的。看清了真实的自己,求仁得仁,此生快意无悔。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幸福的内涵和存在的意义其实只是一种选择,在审视了自身,问过自己真正想要,并付诸于行动去追寻,去坚守,人生的幻光将永恒闪耀。

    此情此景,何似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

    我已是在外游荡几十年的游子了。前几日,儿时的同学发来相片,说

    是小学同学的合影。终究是时过境迁,相片里好些同学都不识了。但奇怪的是那古镇、小河、玩伴,好像就在眼前呢。

    小时候住的中山镇,有近千年历史了。古镇就独独一条巷,长约三公里,宽不过三五米,石板铺就,上坡下坎的,时有弯儿,有地名:半边街、一人巷、庙坝子……镇上房屋大多为木板房,由青瓦片盖住,即使在夏日,整个儿也是青幽幽的。镇的旁边有笋溪河流过,临河建造的民居,由大而结实的圆木支撑着,这就是吊脚楼了。从河对岸眺望这房屋,古色古香地悬在半空中。

    镇上最热闹的是七天一轮的赶场日。村民们从乡下带来柑子、洋芋、红苕,到镇上换取油盐。窄窄的巷道是箩筐触着人脚,背篓挂着人衣。独独的巷道也分上街与下街,两街小孩在一起就玩“关山大马”,以人高威猛者作先导。记得有一外号“钟毛儿”的,个子高,身子骨也硬,常作“大马”,个子不高者就骑在“大马”头上。伙伴们拥簇着“大马”相互缠斗,结果都玩瘫倒在巷道内。第二天,就有小孩肩上挎着书包一瘸一拐走在上学路上。

    每每早晨,我拿了课本到河边去,坐在大而圆的石上朗读课文。不远处的河上有一桥名卷洞桥,一头连着山,一头连着古镇。山那边有石板路,从桥头一直延伸到山顶,时有水雾把这山峦罩了,石板路就如飘浮着的淡白色带子。又从这带子中分出一些小带子来,连接着些许农家。这时的古镇、石板路山腰处的农家,忽隐忽现,这景象,如传说中的天庭一般,而我,就是天庭中的书童了。

    夏日到来时,放学后,我们就约到河里去浪。到了河边,把衣服裤子脱得精光,一个个

    “扑通、扑通”跳入河中。大多时候,我们依例要在水里汇成两排,用手掌把水推向对方。水打在身上很难受,到最后以一方退却为止,这玩法叫“打水仗”。还有就是“登江山”,玩伴们在水中找一石,这石因河水冲刷已成光滑样,每人为立足于这石上,相互拉、牵、扯,用尽办法把同伴推入河中。

    在河里玩累了,就到河边软软的河沙里跳、唱……天色向晚,

    吊脚楼人家有人探出头喊:幺儿,这么晚了回家吃

    饭啦;阿旺,还不回家,老子要

    用竹片打屁股了……同伴们听到喊声,胡乱地在岸边抓了衣服套在身上。

    回家时,那幽暗的路灯,已在窄窄的巷道中摇曳。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记得小时唱这首儿歌时,“年”就离这镇上不远了。“年”真的到来时,镇上的房屋已打扫干净,门楣已挂上红灯笼,门前贴了红春联。我们穿新衣服,吃大米饭、肥猪肉、炖母鸡,但和这些好处比起来,总觉得那从初一到十五玩的龙灯最要紧。那由竹木编就的龙骨,用毛纸糊在上面,画上龙头、龙鳞、龙尾,点上龙的眼睛,近十米长的龙就成了。

    夜晚,由镇上选出七、八个健硕男子,戴着草帽,打着光胴胴,用竹杆撑着这龙就舞起来。人们拿着花筒、大圆盘火炮,对准龙身和舞龙的男子,不停放炮、不停喷火,从花筒里喷出的火星子红红的亮亮的,火炮的噼啪声整个巷道都能听到。

    我们很惊异于那小小的花筒呢,总在想:它是怎样装下那么多火星子的呢?白天,就去了制作花筒的赵家老屋,大人们说“小娃儿,屋外去”。难道花筒里装有很大的秘密?

    龙灯从下街舞到上街,从初一玩到十五,我们小孩也跟着闹了十五个夜晚。初十五晚上,大家把龙灯置于笋溪河边给烧了,谓之

    “罢龙”,男人们用舞龙时得来的喜钱大餐一顿,是吃

    “龙肉”。之后,这过年玩龙灯的习俗才算完结。

    小伙伴们又得扳着指头计算,这玩龙灯什么时候再来。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川渝两地有句俗话:“咸菜臜得好,饭都多吃两碗。”

    咸菜,主要分三类,一种是普通的泡咸菜,一种是蒸肉炒肉用的干咸菜,一种是工序多、用料考究、成本高的豆瓣咸菜。豆瓣咸菜,用晒得半干的胡豆瓣或豌豆瓣拌上醋、食盐、酱油、清油,再捂上一两个月,直到捂出混着辣香甜香酱香的浓香来,才把晾干水气的洋姜、生姜、大刀豆、大蒜、大头菜放进去泡,泡熟了,一缸咸菜就是一缸浓郁的馥香。

    吃饭时,有了它,胃口大开,食欲陡增。在当年农村,来了客人,只有讲究的家庭才抓得出这类咸菜。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家里来了客人,一碗咸菜往桌子上一端,在堂屋里坐的,或在地坝边做事的,一闻到那股扑面而来辣味中带一丝儿酱香和生姜、大蒜、洋姜的咸菜味儿,就知道快开饭了。

    大家往拢一坐,一圈人对桌子中央那碗咸菜,立马两眼放光,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深深地呼吸几下那股浓浓的香气。

    这时队上扛着锄头、铁耙,驾着犁从地坝边路过的男人,背着满满一背篼牛草、猪草的妇女,就会高声赞美道:“哈,这咸菜臜得好香啊!”

    母亲便会响响亮亮地按辈分称,“大爹,就在这里吃吧!”“二嫂,回去难得走,莫走了,添人添筷子!”

    对方知道是礼节话,也会客客气气地说:“一样一样,屋里也煮好了哦——!”

    在川渝做客,稍懂点常识的,都不会向主人要吃的,但来我家的客人,不论是德高望重

    的老人还是父亲的堂哥,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就会

    提醒母亲:“糜秀尔(小名),把你那个咸菜,抓点出来哟!”

    每次几个表哥表弟来,明明知道母亲会把最好的东西煮给他们吃,一进门,常常第一句话也是:“哈,二姑(或舅妈)家的咸菜真香啊,我们在路上都闻到了啰!”

    偶尔我们嘴里像有了馋虫,也会趁大人不在家,悄悄抓出一颗大蒜、两丫生姜,和弟弟妹妹们分着吃。尽管辣得“哧哧”伸舌头,直流眼泪,一个个小家伙还偷着乐。母亲回来,耸耸鼻子,便一清二楚:“咸菜是下饭的,光吃咸菜,今后会咳得尿都夹不到!细娃儿,养成偷嘴的毛病,要不得,家里来个客人,咋端得出手?”

    母亲的能干与爱脸面,可见一斑。然而,母亲脸上最光彩的,还是每当某家至亲要给父母办大寿,而女主人手艺又难上台面的时候,母亲就会一声叹息,唉,一个农村,来十多桌客人,还抓不出点像样的咸菜,像个啥家庭嘛!边说边揭开咸菜缸缸,把平时舍不得给我们吃、存了两三年、香气四溢的咸菜抓出一盆,赶紧用一张洗得干干净净的白塑料纸蒙上扎紧送过去。

    开饭时,人们一上桌子,即便是穿得干干净净的村干部,收拾得体体面面的老太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年轻媳妇,就会不快不慢举起筷子来,看着饭桌正中的那碗咸菜,拈起一片洋姜或一丫大头菜,先咬一点点一嚼,“吧哧吧哧”一品,准会有人问:“这咸菜是哪家的?”当听到主人说是母亲臜的,十之八九都会说:

    “这咸菜臜得好!”年岁大些的会点头称赞:“这媳妇能干!”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类咸菜小气,讲的是气正、味纯。除做法选料讲究外,臜咸菜和抓咸菜的人,不管男女,碰咸菜前都得先把手洗净擦干,手上不能沾水带汗染腥气。

    一句话,咸菜爱干净,日久天长,捂在坛子里的咸菜才香气浓厚、醇正味美。

    (作者单位:四川日报集团消费质量报记者站)

    也无风雨也无晴张曦月

    幸福的内涵和存在的意义其实只是一种选择,在审视了自身,问过自己真正想要,并付诸于行动去追寻,去坚守,人生的幻光将永恒闪耀。

    故土

    我们穿新衣服,吃大米饭、肥猪肉、炖母鸡,但和这些好处比起来,总觉得那从初一到十五玩的龙灯最要紧。

    家乡年味 师永刚食为天

    咸菜爱干净,日久天长,捂在坛子里的咸菜才香气浓厚、醇正味美。

    母亲的咸菜 蒋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