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石化「圍庄」帶出社會議...

1
2017 2017 10 10 21 21 星期六 星期六 A1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第100 屆香港街頭音 樂,特地遠道從蘇黎世 請 來 Odd Beholder 及 RizzoKnor,他們將與本 地演奏家劉子正(Born Lau)及原創樂隊麟角樂 團(The Majestic G)同 台演出。 中提琴家劉子正完美精細的演奏備受讚 賞,曾於世界不同地方獨奏及參與室樂演奏。進取 的子正最近更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辦慈善音樂會 籌募捐款。二人組合 Odd Beholder 的音樂往往由 最簡單的元素出發,由詭異的實地錄音、Bare- bones 電鼓及手動合成聲拼合交響,編奏簡約、令 人擴開耳目的音樂旅程。麟角樂團 The Majestic G 是一隊充滿實驗風格的放克 (funk) 音樂組合,成 員都是接觸音樂多年的活躍音樂人。他們力融合 流行、爵士、搖滾、古典音樂和傳統中樂等,創作 獨特音樂。 前稱「The Grateful Dead of Disco」 的 RizzoKnor 把迷幻風格完美注入混合多類電子 純音樂 (Techno)及搖滾樂。出神的音樂演出,會令 聽眾無一不閉目,緊隨音樂忘我起舞。 時間:10月21日 下午4時至7時30分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熊君慧) 由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的第七屆 OCT-LOFT國際爵士音樂節,於 10 月 11 日至 29 日在深圳舉行,邀 來 15 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 25 支演 出隊伍,帶來包括演出、講座、分 享會、放映四個主要環節的活動, 為廣大樂迷帶來長達 19 天的視聽 盛宴。 本次爵士節單元豐富,看點多 多,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三組 內地樂隊,他們的演繹讓古老的中 國樂器散發出迷人的韻味。 10 月 13 日的音樂會上,自由音 樂人、吹奏樂手老丹在傳統竹笛演 奏中融入實驗、噪音和自由即興; 多樂器演奏者、先鋒音樂家歡慶則 用簡單的編曲和夢囈般的低吟,創 造出一個詩化的世界。10月27 日,來自古琴世家的曾成偉和曾河 父子又即將為觀眾送上精彩的古琴 講彈會。 曾成偉,古琴演奏家兼製琴人, 當今琴壇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 一,深得蜀派古琴特色亦具備相當個性化的演奏風 格,琴風穩健豪放、實而不華,音色淳樸清麗,下 指穩重而乾淨利落,無一絲俗氣。曾於內地最知 名、最早的發燒唱片公司雨果唱片旗下發行專 輯。曾河,曾成偉之子,九歲隨父習琴,自幼熏陶 在濃厚的古琴氛圍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音樂 學院,深厚的家學淵源及系統的學院教育使曾河擁 有出色的演奏技藝和音樂素養,為目前琴壇矚目的 青年翹楚。此番父子同台,令人期待。 除了國樂好手,本屆爵士節強大的國際陣容亦不 容小覷。作為著名的巴西四重奏組合,Balaio 由四 位巴西樂手組成,他們嫻熟的節奏掌控和音樂技 巧,將原汁原味、風味濃烈的巴西音樂表達得淋漓 盡致。而在爵士、R&B 和搖滾樂圈發展四十年的 著名小號演奏家、作曲人Randy Brecker,早已手 握 6 座格萊美獎項,他駕馭起各種音樂風格更是隨 心所欲,信手拈來。此次,Balaio 中四位活躍於國 際舞台的音樂家,再加上才華橫溢的 Randy Breck- er,組成了擁有格萊美實力的「Balaio invites Ran- dy Brecker」。另外,擁有獨特迷人嗓音的丹麥情 歌王子 Mads Mathias 亦來到深圳,被譽為「具有 國際水準的丹麥頭號爵士男歌手」的 Mads,其音 樂帶永恒的搖擺經典的味道,流暢悅耳,深沉而 不失幽默,情感表達細膩而浪漫。 比起往屆,本次爵士節邀請了更多年輕的樂隊。 丹麥爵士口琴演奏家 Mathias Heise 帶來了他的四 重奏;來自荷蘭鹿特丹的器樂融合爵士樂隊 Maru- tyri,有深沉扎實的groove、緊湊的和聲、扣人 心弦的 solo 以及恰到好處的編排,同時還引入弦樂 和古典打擊樂的質感,活力十足;以色列三重奏樂 隊Buttering 三重奏,厚重的節拍、飽滿的低音加 上甜蜜的歌詞,創造出精緻獨到的新靈樂,他們的 音樂現場彷彿一次迷幻之旅,妙趣橫生。此外,來 自瑞士清新夢幻的流行二人組合Odd Beholder、 立陶宛的時髦電子樂隊Sheep got waxed,都讓人 眼前一亮。 - 賽馬會街頭音樂系列 #100 著名作曲家高世章將於 10 月 27 日應香港演藝學院 之邀請,帶來校長傑出專業 人 士 講 座 系 列 之 「Blue Monkey in Pursuit of Excellence,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分享他多年 來的創作之路,如何以創意與想像力,追求卓越。 高世章擅長電影配樂、為音樂劇作曲,亦有擔任 音樂劇之總監工作。他憑電影《如果.愛》先後獲 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太影展及香港電影金 紫荊獎最佳歌曲及音樂獎,亦曾為張學友音樂劇 《雪狼湖》國語版出任音樂總監。 時間:10月27日 下午4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免費入場 登記:http://goo.gl/KRCAhh 作曲家高世章 講座分享創作之路 OCT-LOFT 浦契尼的晚期作品,創作於二十世紀 二十年代的「三聯劇」(Il Trittico ), 最近由香港歌劇院的年輕歌唱家們演出 了其中的《修女安潔莉卡》和《賈尼. 斯基基》,成績雖不突出,但給擔任群 戲的多位獨唱角色提供了初試啼聲的經 驗,也讓觀眾對歌劇在香港的普及發展 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是兩齣獨幕劇,請來的導演是中國 國家大劇院的導演沈亮女士,可惜的 是,看似簡單短小的兩部獨幕劇其實卻 是三百年意大利歌劇的最濃縮「奶 酪」,其接近變態的幽暗心理和回歸初 始的反智傾向乃企圖向十六世紀以前的 威尼斯致意,實在是一個中國導演難以 輕易駕馭的「重口味」作品。 上半場的《修女安潔莉卡》是半舞台 式演出。此劇極為簡單,現實地呈現了 修道院裡的一群修女春光瀲灩而又瑣碎 的日常生活,然後一位公爵夫人前來探 訪,與一位貌似沉靜安嫻的安潔莉卡修 女會面,待她離去後,悲劇驟然發生: 修女獲知,她的私生子兩年前因高燒夭 折了。浦契尼在此給修女寫了一大段痛 不欲生的詠歎調,她直接與死亡的孩子 對話,以一種迷囈的狀態,然後服毒自 殺。在死亡到來的時刻,舞台上出現已 經七歲的孩子,他與母親幸福甜美地相 會了。 可以說,浦契尼從第一部成功的歌劇 《瑪儂.萊斯考》(1893 年)開始,所 擅長描述的女性面對愛情和死亡的心理 活動(《波西米亞人》的咪咪,《托斯 卡》的女主人翁,蝴蝶夫人本人,《杜 蘭朵》的柳兒),到此才達至死亡的黑 暗結局,但是是用更加駭人的超自然異 像!托斯卡尼尼不久之後從 La Scala 歌 劇院的「王位」上自我放逐,便是與浦 契尼的這種「江郎才盡」大有關聯。 (三聯劇中這次沒有演的《外套》更加 黑暗絕望。) 所以,《賈尼.斯基基》這樣一部幾 近鬧劇的喜歌劇,竟然出自一向細緻典 雅、永遠衣冠楚楚的浦契尼的筆端,這 本身就是一次人格分裂的藝術裂變。導 演這一回把握住了音樂上明顯的宣示: 變態或病態其實是人世間的常態之一, 為了分到金錢財產(遺產),人類可以 反智到如此地步!舞台上的演員臉上畫 上三道彩筆,如同傀儡般東奔西 跑,逐利而生。故事背景被改在 民初的上海灘,因為富親戚博索 即將去世,一班貪心的小市民額 手稱慶,都在為馬上到手的遺產 歡天喜地。各種怪模怪樣的喧鬧 音樂正揭示了一個良知潰爛、貪婪無止 境的後資本主義時代。 幸好,青春和愛情,儘管在這裡如曇 花一現,當「我親愛的爸爸」的旋律一 起,浦契尼的秀美甜蜜再次證明了他的 意大利歌劇詠唱的頂級功力。A 角的劉 卓昕柔美秀麗,B 角的林穎穎爽朗華 麗,加上演安潔莉卡的鄺勵齡嘹亮大 方,香港的「悅目三星」表現亮眼,她 們三人的演唱支撐了兩部劇的剎那光 輝。 文:蕭威廉 浦契尼的變形歌劇 石化 「圍庄」 帶出社會議題 唱作人林生祥 用音樂尋找光 「日常傢伙俬擐上車/駛改裝三噸半,姐仔陪共下/鄉親請汝等原諒/像魚仔顎水,暫時我要出家鄉 阿姆阿姊佢等命真賤/不菸不酒肝硬化做仙/人指北邊煙囪管,我毋敢論斷/只是細猴仔托夢緊噭/阿爸走,阿爸緊走! ……」 台灣音樂創作人林生祥,用這首客家話的《出,不走》唱出台西鄉陳財能先生的故事。石化工業的侵染下,留下,是惡病纏身;走,家鄉 何歸? 曾奪得金曲獎多項大獎的生祥樂隊,將台灣傳統音樂與搖滾相結合,唱出對土地的關懷,被英國樂壇權威雜誌《Folk Roots》公開推薦。 日前,生祥樂隊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台灣月」之邀,在中文大學作《圍庄 香港演唱會》,將石化污染議題用歌聲表達出來。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生祥出生在高雄美濃,讀大學時就 創立了「觀子音樂坑」樂隊並擔任 吉他手兼主唱。 「我『國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羅大佑 的歌詞,覺得他的歌詞中帶有某種訊 息。比如《鹿港小鎮》,那『小鎮』就 有打到我,我家就住在美濃小鎮。歌裡 寫『賣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我們 家也有開雜貨店的,那時我就想,怎麼 有人的歌詞把我們家的雜貨店寫進去 呢?或者即便他寫情歌,也寫得很有詩 意。後來我開始學吉他,開始想要創作 的時候,心裡就想我要書寫的歌詞內 容就是那樣的,我想要寫和大部分流行 工業生產出來的歌曲不一樣的東西。」 關注社會議題 歌裡有身邊的故事,有家鄉美濃,有 父母的生活。返鄉後,他開始愈發關注 家鄉的社會議題,1999 年,由觀子音樂 坑改組而成的交工樂隊所發表的第一張 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就是以「反美 濃水庫」為題。也因為反水庫運動,林 生祥結識了後來的老搭檔,製作人兼作 詞者鍾永豐。 「我們的家都在美濃,背景有點像, 父母親都是長子長媳。70 年代附近,很 多的農村的青年人開始往城市移動,大 部分是長子接下家裡的農牧業。永豐的 爸爸媽媽主要是種煙草,我爸爸媽媽則 主要是養豬。」林生祥說, 鍾永豐大自己七歲,90 年代 初回美濃做田野調查,發現 興建水庫對周圍環境帶來的 影響,於是開始參與反水庫 運動。「我 94 年的時候,大 學三年級,第一次辦作品發 表會,在學校售票,就決定 把收入給他們做反水庫的基 金。」 鍾永豐的社會學背景加上 林生祥的音樂探索,兩人的 搭配生長出獨特的樂隊風格。音樂性豐 富飽滿,內在議題又細緻深入;客家話 的吟唱帶來在地的親切感,歌詞的凝練 和音樂的實驗性又帶來一種意味深長的 詩意。正如台灣知名的樂評人馬世芳所 說,這二人的音樂在意識形態與美學高 度之間,拿捏出一個平衡。而經歷幾次 改變,交工樂隊演變成現在的生祥樂 隊,加入了日本吉他手大竹研、貝斯手 早川徹、打擊手吳政君等人,用台式民 謠搖滾唱出土地的歌,成為台灣的獨立 音樂圈一道特別的風景。 做音樂就像做建築 樂隊 2016 年的新專輯《圍庄》,則聚 焦於石化工業對環境的影響。鍾永豐跑 前期的田野調查,深入了解當時的「反 國光石化」運動,又造訪六輕(第六套 輕油裂解廠)附近被稱 為「癌症村」的彰化台 西村,寫下一組歌詞交 到林生祥的手上。 「2014 年的 4 月,永 豐就把所有的歌詞給我 了,到了 2014 年底,我 突然想,我年輕時的概 念雙唱片規格,居然到 我職業生涯 15 年的時候 都沒有想要去挑戰它。 以我的年紀,再不做可 能就沒有機會做了。於是我和永豐說, 有沒有可能去挑戰一次概念雙唱片?因 為我們都沒有看過那個風景。他說好, 再補了幾首歌詞給我,我又把覺得太長 的歌詞切分成幾首歌,就這樣拓展出了 18 首歌。」 林生祥說,做音樂就像做建築,要想 音樂不垮掉,支架就要夠牢固。「建築 變大了,我的支撐要更強壯才好,除了 我以往慣用的傳統的元素,或者節奏的 元素,應該還要加入新的東西才行。」 他把北管和龐克糅進音樂中,既有廟宇 音樂的鄉土味,又有龐克的「髒和 兇」,編曲的複雜度幾倍增加。 編曲複雜,話題沉重,林生祥一直提 醒自己要冷靜處理,「唱得疏離些」。 歌曲中一個個常民的生活就這樣被娓娓 道來。 問林生祥創作《圍庄》 時遇到的困難,滿以為會 聽到藝術家類似「思緒卡 住」等回答,卻沒想到聽 到了「一個酒友的苦與 樂」。 話說,在創作專輯的幾個月中, 他剛好獲邀到英國去做個人演出。 「我很喜歡蘇格蘭的威士忌,覺得 酒中的藝術就是單一麥芽威士忌, 於是去演出前就下定決心,要把所 有的演出費全部散在威士忌上 面。」(咦,這故事的走向……) 「一個愛丁堡的朋友就帶我從倫 敦一直喝到愛丁堡,大概一個禮拜 的時間,每天都找新的酒來喝,沒 喝過的一定要喝到就對了。」到了 最後一天,美醺醺的他錯過了愛丁 堡到倫敦的飛機,只有再掏腰包重 新買機票,一直微醺到台灣。「這 真是我夢寐以求的行程啊。」他笑 說。 回到台灣還沒完,昏昏沉沉地調 時差,完全不想工作。樂隊中的貝 斯手早川徹想要參與寫曲的過程, 專程到台北兩個禮拜要和他一起工 作,沒想到被他拉放懶了整整一 周,什麼也沒寫。「後來他和我 說,拜託你來工作好不好。那幾乎 是一個哀求的眼神,我趕緊說: 『我答應你,從今天開始努力工 作!』」他大笑。一股勁兒地工 作,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結 果…… 「寫完後好高興完工了,我想, 明天才錄 DEMO 嘛,今晚就來喝 一杯。結果第二天一看,咦,這個 稿子我昨天怎麼寫的?完全忘記! 這樣的歌大概有三、四首吧,只有 又重新寫。」林生祥笑得停不下 來,我卻好奇早川徹當時該是什麼 樣的表情! 生祥樂隊 生祥樂隊 攝影 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 山下民謠提供 林生祥 林生祥 攝影 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 山下民謠提供 將背景搬到民初上海的《賈 尼.斯基基》 香港歌劇院提供 謝幕 謝幕 攝影 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 山下民謠提供 生祥樂隊演出中 生祥樂隊演出中攝影 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 山下民謠提供 林生祥彈奏月琴 林生祥彈奏月琴攝影 攝影劉振祥 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 山下民謠提供 Odd Beholder Odd Behol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1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石化「圍庄」帶出社會議 …pdf.wenweipo.com/2017/10/21/a17-1021.pdf · 始的反智傾向乃企圖向十六世紀以前的

20172017年年1010月月2121日日((星期六星期六))藝 1051673 粹A1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第100 屆香港街頭音樂特地遠道從蘇黎世請來 Odd Beholder 及RizzoKnor他們將與本地演奏家劉子正(BornLau)及原創樂隊麟角樂團(The Majestic G)同台演出 中提琴家劉子正完美精細的演奏備受讚賞曾於世界不同地方獨奏及參與室樂演奏進取的子正最近更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辦慈善音樂會籌募捐款二人組合 Odd Beholder 的音樂往往由最簡單的元素出發由詭異的實地錄音Bare-bones 電鼓及手動合成聲拼合交響編奏簡約令人擴開耳目的音樂旅程麟角樂團 The MajesticG 是一隊充滿實驗風格的放克 (funk) 音樂組合成員都是接觸音樂多年的活躍音樂人他們力融合流行爵士搖滾古典音樂和傳統中樂等創作獨特音樂 前稱「The Grateful Dead of Disco」的 RizzoKnor 把迷幻風格完美注入混合多類電子純音樂 (Techno)及搖滾樂出神的音樂演出會令聽眾無一不閉目緊隨音樂忘我起舞時間10月21日 下午4時至7時30分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熊君慧)由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的第七屆OCT-LOFT國際爵士音樂節於10月11日至29日在深圳舉行邀來15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5支演出隊伍帶來包括演出講座分享會放映四個主要環節的活動為廣大樂迷帶來長達19天的視聽盛宴本次爵士節單元豐富看點多

多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三組內地樂隊他們的演繹讓古老的中國樂器散發出迷人的韻味10月13日的音樂會上自由音

樂人吹奏樂手老丹在傳統竹笛演奏中融入實驗噪音和自由即興多樂器演奏者先鋒音樂家歡慶則用簡單的編曲和夢囈般的低吟創造出一個詩化的世界10月 27日來自古琴世家的曾成偉和曾河父子又即將為觀眾送上精彩的古琴講彈會曾成偉古琴演奏家兼製琴人

當今琴壇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深得蜀派古琴特色亦具備相當個性化的演奏風格琴風穩健豪放實而不華音色淳樸清麗下指穩重而乾淨利落無一絲俗氣曾於內地最知名最早的發燒唱片公司mdashmdash雨果唱片旗下發行專輯曾河曾成偉之子九歲隨父習琴自幼熏陶在濃厚的古琴氛圍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深厚的家學淵源及系統的學院教育使曾河擁有出色的演奏技藝和音樂素養為目前琴壇矚目的青年翹楚此番父子同台令人期待除了國樂好手本屆爵士節強大的國際陣容亦不

容小覷作為著名的巴西四重奏組合Balaio由四位巴西樂手組成他們嫻熟的節奏掌控和音樂技巧將原汁原味風味濃烈的巴西音樂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爵士RampB和搖滾樂圈發展四十年的著名小號演奏家作曲人Randy Brecker早已手握6座格萊美獎項他駕馭起各種音樂風格更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此次Balaio中四位活躍於國際舞台的音樂家再加上才華橫溢的Randy Breck-er組成了擁有格萊美實力的「Balaio invites Ran-dy Brecker」另外擁有獨特迷人嗓音的丹麥情歌王子Mads Mathias亦來到深圳被譽為「具有國際水準的丹麥頭號爵士男歌手」的Mads其音樂帶永恒的搖擺經典的味道流暢悅耳深沉而不失幽默情感表達細膩而浪漫比起往屆本次爵士節邀請了更多年輕的樂隊丹麥爵士口琴演奏家Mathias Heise帶來了他的四重奏來自荷蘭鹿特丹的器樂融合爵士樂隊Maru-tyri有深沉扎實的groove緊湊的和聲扣人心弦的solo以及恰到好處的編排同時還引入弦樂和古典打擊樂的質感活力十足以色列三重奏樂隊Buttering三重奏厚重的節拍飽滿的低音加上甜蜜的歌詞創造出精緻獨到的新靈樂他們的音樂現場彷彿一次迷幻之旅妙趣橫生此外來自瑞士清新夢幻的流行二人組合Odd Beholder立陶宛的時髦電子樂隊Sheep got waxed都讓人眼前一亮

-

賽馬會街頭音樂系列 100

著名作曲家高世章將於10月27日應香港演藝學院之邀請帶來校長傑出專業人士講座系列之「BlueMonkey ndash in Pursuit ofExcellence Creativity andImagination」分享他多年來的創作之路如何以創意與想像力追求卓越高世章擅長電影配樂為音樂劇作曲亦有擔任

音樂劇之總監工作他憑電影《如果愛》先後獲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太影展及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歌曲及音樂獎亦曾為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國語版出任音樂總監時間10月27日 下午4時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免費入場登記httpgooglKRCAhh

作曲家高世章講座分享創作之路

中國傳統音樂點亮全場

OCT-

LOFT

國際爵士音樂節

浦契尼的晚期作品創作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聯劇」(Il Trittico )最近由香港歌劇院的年輕歌唱家們演出了其中的《修女安潔莉卡》和《賈尼斯基基》成績雖不突出但給擔任群戲的多位獨唱角色提供了初試啼聲的經驗也讓觀眾對歌劇在香港的普及發展有一個新的認識這是兩齣獨幕劇請來的導演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導演沈亮女士可惜的是看似簡單短小的兩部獨幕劇其實卻是三百年意大利歌劇的最濃縮「奶酪」其接近變態的幽暗心理和回歸初始的反智傾向乃企圖向十六世紀以前的威尼斯致意實在是一個中國導演難以輕易駕馭的「重口味」作品上半場的《修女安潔莉卡》是半舞台式演出此劇極為簡單現實地呈現了修道院裡的一群修女春光瀲灩而又瑣碎

的日常生活然後一位公爵夫人前來探訪與一位貌似沉靜安嫻的安潔莉卡修女會面待她離去後悲劇驟然發生修女獲知她的私生子兩年前因高燒夭折了浦契尼在此給修女寫了一大段痛不欲生的詠歎調她直接與死亡的孩子對話以一種迷囈的狀態然後服毒自殺在死亡到來的時刻舞台上出現已經七歲的孩子他與母親幸福甜美地相會了可以說浦契尼從第一部成功的歌劇《瑪儂萊斯考》(1893年)開始所擅長描述的女性面對愛情和死亡的心理活動(《波西米亞人》的咪咪《托斯卡》的女主人翁蝴蝶夫人本人《杜蘭朵》的柳兒)到此才達至死亡的黑暗結局但是是用更加駭人的超自然異像托斯卡尼尼不久之後從La Scala歌劇院的「王位」上自我放逐便是與浦

契尼的這種「江郎才盡」大有關聯(三聯劇中這次沒有演的《外套》更加黑暗絕望)所以《賈尼斯基基》這樣一部幾近鬧劇的喜歌劇竟然出自一向細緻典雅永遠衣冠楚楚的浦契尼的筆端這本身就是一次人格分裂的藝術裂變導演這一回把握住了音樂上明顯的宣示變態或病態其實是人世間的常態之一為了分到金錢財產(遺產)人類可以反智到如此地步舞台上的演員臉上畫

上三道彩筆如同傀儡般東奔西跑逐利而生故事背景被改在民初的上海灘因為富親戚博索即將去世一班貪心的小市民額手稱慶都在為馬上到手的遺產歡天喜地各種怪模怪樣的喧鬧

音樂正揭示了一個良知潰爛貪婪無止境的後資本主義時代幸好青春和愛情儘管在這裡如曇花一現當「我親愛的爸爸」的旋律一起浦契尼的秀美甜蜜再次證明了他的意大利歌劇詠唱的頂級功力A角的劉卓昕柔美秀麗B角的林穎穎爽朗華麗加上演安潔莉卡的鄺勵齡嘹亮大方香港的「悅目三星」表現亮眼她們三人的演唱支撐了兩部劇的剎那光輝 文蕭威廉

浦契尼的變形歌劇

石化「圍庄」帶出社會議題唱作人林生祥 用音樂尋找光「日常傢伙俬擐上車駛改裝三噸半姐仔陪共下鄉親請汝等原諒像魚仔顎水暫時我要出家鄉

阿姆阿姊佢等命真賤不菸不酒肝硬化做仙人指北邊煙囪管我毋敢論斷只是細猴仔托夢緊噭阿爸走阿爸緊走

helliphellip」

台灣音樂創作人林生祥用這首客家話的《出不走》唱出台西鄉陳財能先生的故事石化工業的侵染下留下是惡病纏身走家鄉

何歸

曾奪得金曲獎多項大獎的生祥樂隊將台灣傳統音樂與搖滾相結合唱出對土地的關懷被英國樂壇權威雜誌《Folk Roots》公開推薦

日前生祥樂隊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台灣月」之邀在中文大學作《圍庄 香港演唱會》將石化污染議題用歌聲表達出來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林生祥出生在高雄美濃讀大學時就創立了「觀子音樂坑」樂隊並擔任

吉他手兼主唱「我『國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羅大佑的歌詞覺得他的歌詞中帶有某種訊息比如《鹿港小鎮》那『小鎮』就有打到我我家就住在美濃小鎮歌裡寫『賣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我們家也有開雜貨店的那時我就想怎麼有人的歌詞把我們家的雜貨店寫進去呢或者即便他寫情歌也寫得很有詩意後來我開始學吉他開始想要創作的時候心裡就想我要書寫的歌詞內容就是那樣的我想要寫和大部分流行工業生產出來的歌曲不一樣的東西」

關注社會議題歌裡有身邊的故事有家鄉美濃有父母的生活返鄉後他開始愈發關注家鄉的社會議題1999年由觀子音樂坑改組而成的交工樂隊所發表的第一張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就是以「反美濃水庫」為題也因為反水庫運動林生祥結識了後來的老搭檔製作人兼作詞者鍾永豐「我們的家都在美濃背景有點像父母親都是長子長媳70年代附近很多的農村的青年人開始往城市移動大部分是長子接下家裡的農牧業永豐的爸爸媽媽主要是種煙草我爸爸媽媽則

主要是養豬」林生祥說鍾永豐大自己七歲90年代初回美濃做田野調查發現興建水庫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於是開始參與反水庫運動「我94年的時候大學三年級第一次辦作品發表會在學校售票就決定把收入給他們做反水庫的基金」鍾永豐的社會學背景加上

林生祥的音樂探索兩人的搭配生長出獨特的樂隊風格音樂性豐富飽滿內在議題又細緻深入客家話的吟唱帶來在地的親切感歌詞的凝練和音樂的實驗性又帶來一種意味深長的詩意正如台灣知名的樂評人馬世芳所說這二人的音樂在意識形態與美學高度之間拿捏出一個平衡而經歷幾次改變交工樂隊演變成現在的生祥樂隊加入了日本吉他手大竹研貝斯手早川徹打擊手吳政君等人用台式民謠搖滾唱出土地的歌成為台灣的獨立音樂圈一道特別的風景

做音樂就像做建築樂隊2016年的新專輯《圍庄》則聚

焦於石化工業對環境的影響鍾永豐跑前期的田野調查深入了解當時的「反國光石化」運動又造訪六輕(第六套

輕油裂解廠)附近被稱為「癌症村」的彰化台西村寫下一組歌詞交到林生祥的手上「2014年的4月永

豐就把所有的歌詞給我了到了2014年底我突然想我年輕時的概念雙唱片規格居然到我職業生涯15年的時候都沒有想要去挑戰它以我的年紀再不做可

能就沒有機會做了於是我和永豐說有沒有可能去挑戰一次概念雙唱片因為我們都沒有看過那個風景他說好再補了幾首歌詞給我我又把覺得太長的歌詞切分成幾首歌就這樣拓展出了18首歌」林生祥說做音樂就像做建築要想

音樂不垮掉支架就要夠牢固「建築變大了我的支撐要更強壯才好除了我以往慣用的傳統的元素或者節奏的元素應該還要加入新的東西才行」他把北管和龐克糅進音樂中既有廟宇音樂的鄉土味又有龐克的「髒和兇」編曲的複雜度幾倍增加編曲複雜話題沉重林生祥一直提醒自己要冷靜處理「唱得疏離些」歌曲中一個個常民的生活就這樣被娓娓道來

問林生祥創作《圍庄》時遇到的困難滿以為會聽到藝術家類似「思緒卡住」等回答卻沒想到聽到了「一個酒友的苦與樂」

話說在創作專輯的幾個月中他剛好獲邀到英國去做個人演出「我很喜歡蘇格蘭的威士忌覺得酒中的藝術就是單一麥芽威士忌於是去演出前就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的演出費全部散在威士忌上面」(咦這故事的走向helliphellip)「一個愛丁堡的朋友就帶我從倫敦一直喝到愛丁堡大概一個禮拜的時間每天都找新的酒來喝沒喝過的一定要喝到就對了」到了最後一天美醺醺的他錯過了愛丁堡到倫敦的飛機只有再掏腰包重新買機票一直微醺到台灣「這真是我夢寐以求的行程啊」他笑說回到台灣還沒完昏昏沉沉地調

時差完全不想工作樂隊中的貝斯手早川徹想要參與寫曲的過程專程到台北兩個禮拜要和他一起工作沒想到被他拉放懶了整整一周什麼也沒寫「後來他和我說拜託你來工作好不好那幾乎是一個哀求的眼神我趕緊說『我答應你從今天開始努力工作』」他大笑一股勁兒地工作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結果helliphellip「寫完後好高興完工了我想

明天才錄DEMO嘛今晚就來喝一杯結果第二天一看咦這個稿子我昨天怎麼寫的完全忘記這樣的歌大概有三四首吧只有又重新寫」林生祥笑得停不下來我卻好奇早川徹當時該是什麼樣的表情

乾杯

生祥樂隊生祥樂隊 攝影攝影劉振祥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山下民謠提供

林生祥林生祥攝影攝影劉振祥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山下民謠提供

將背景搬到民初上海的《賈尼斯基基》 香港歌劇院提供

謝幕謝幕 攝影攝影劉振祥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山下民謠提供 生祥樂隊演出中生祥樂隊演出中攝影攝影劉振祥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山下民謠提供

林生祥彈奏月琴林生祥彈奏月琴攝影攝影劉振祥劉振祥 山下民謠提供山下民謠提供

Odd BeholderOdd B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