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75

Upload: vincent-law

Post on 10-Mar-2016

25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书评客》为综合类书评刊物,通过针对图书的评论、随感、争辩、对比、摘录等多种方式,给阅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图书信息获取与交流平台。刊物提倡关注阅读,从阅读中发现乐趣,分享喜悦;提倡书评的中立、客观、超脱和独立,体现其真正价值所在。

TRANSCRIPT

Page 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Vol82012.10,11

本期推荐

勿轻言小说——评点莫言的长篇小说

探讨文化还是无谓辩白?——争议余秋雨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漫谈改编电影及其原著小说

名家论“爱国”——大师们眼中的爱国主义

Page 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卷首语卷首语

前些天和人在网上聊天,提到民国时期,文人光靠稿费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再看如今卖文所得之寒酸,不禁叫人感叹文字之贬值。就拿书评来说,一篇几千字的,

通常刊在平媒也就两三百元,更有不少压根不给稿费,或是取而不告的。虽说也有

人声称自己专职写作评论也能月入过万,但对多数喜欢写几笔的读书人来说,靠书

评之类养家糊口,那是基本要饿死的。

写书评没什么钱可赚,却也颇遭非议。有个朋友,平时喜欢读书再写几笔的,

评论发到网上,久了也有不少关注,可每天也得应对各种问题骚扰:“你怎么看这

么多书呀?”“你写评有没有钱拿呀?”“你写这么多不嫌累呀?”言下之意,你

是不是个“托儿”呀?想来也是,如今商品时代,书籍也是商品,书评自然也就成

了营销的一部分。于是对一些读者而言,书评人就成了出版社的推手。你拿了免费

试读书,拿了稿费?托。你写了好评吹捧?托。你写了差评拍砖?还是托,没听说

过“反向营销”吗?制造争论,吸引眼球嘛,你以为我傻呢?前些日子,美国书评

界都闹出花钱买评的丑闻,中国的情况能好吗?

不过,虽然书评如此吃力不讨好,但是看看豆瓣之类的社区,还是可以找到不

少书评人。这是否说明,书评还是有其存在价值?也许,我们不能也不必否认书评

的营销属性,但是作为书评人,写评时还是应该更关注书评的交流属性。抱持一颗

平常心,既不因为忌惮被人当托而不捧,也不因为担心与出版方交恶而不批。写出

来的评论,有人愿意刊载付酬,自然最好,如果没有,发到网上不也有人看?若是

为了丁点报酬,连自己的真实想法都无法表达,那写书评有何意义?只是又一样营

生工具罢了。

也许,大家都能有这样的心态的话,靠书评月入过万的日子也会来到呢 ~(旁:

做梦呢吧!)

风君风君2012 年 11 月2012 年 11 月

Page 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2012 年 10,11 月 第 8 期 目录 Contents卷首语 1

目录 2

本期推荐 3

新书速递 4中国改革的破与立 4当死亡来临,抬起高傲的头颅 6琉球列岛,民族之痛 8破碎的身份 10彷徨失措的年代 12乌青只有一个 14选官制度对于社会效率的启示 16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 18

横评纵览 20勿轻言小说 ——评点莫言的长篇小说 20

观点争鸣 31温柔女才子还是矫情女政客?——争议陈文茜 31

钻石切割钻石的温柔 32致陈文茜女士的第二封信 34

探讨文化还是无谓辩白?——争议余秋雨 37套中人的辩白 38他的文化,天赋与禁锢 40

淘书经 42成也电影,败也电影 ——漫谈改编电影及其原著小说 42

悦读随感 51曾经、现在与永远 51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姿态 54

佳句赏析 58名家论“爱国”——大师们眼中的爱国主义 58

书海拾遗 63惨胜的余思 63沉默的时候,有天使飞过 66心脏之舞 69留将颜色慰多情 72

主 编:风君文字编辑:玄凰淼、影随茵动美术编辑:果子林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腾讯微群:http://qun.t.qq.com/35062339联系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刊所载评论版权属于原作者,并受法律保护。除非正文中另有声明,未经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Page 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本期推荐本期推荐 RRecommendecommend

横评纵览

勿轻言小说——评点莫言的长篇小说

P20

观点争鸣 探讨文化还是无谓辩白?

——争议余秋雨

P37

佳句赏析

名家论“爱国”——大师们眼中的爱国主义

P58

淘书经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

——漫谈改编电影及其原著

P42

Page 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新书速递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书市场,为您提供最新最快的图书评论与导读

  大凡中国人,大凡地球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有目共睹

的。改革开放使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又一次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可以说,它实现了几

代人的共同梦想。但是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人在享受了改革开放所带给我们的

种种契机、挑战和前所未有的繁荣富裕的同时,也亲历了改革过程中那些或多或少

始终存在着的差强人意或令人诟病的方方面面,经济学家华生的新作《中国改革做

对和没做的》就是将这些改革成果以及改革的经验、失败、教训都一一加以总结、

剖析和深入研究的读本。

  首先在第一部分“政治改革”中,作者详尽介绍和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根

本不在于目标模式,而在于明确方向的历史发展轨迹;而后第二部分“整体转型”中,

又从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反思和前景展望,还有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挑战和矛盾的预见,和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的思考,都作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和

阐述;第三部分“方法路径”,则着重阐述了凝聚共识、整体配套和双轨制改革战

略成功的原因、历史使命和重要意义之于未来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其实,我是拿这本书当做关于改革开放的通识读本来阅读的,并对它投入了极

大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在我看来,虽然每一位普通国人都是不知不觉地就与改革开

放搭上了同一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城际快车的幸运儿,改革不仅赋予了我们各

种各样史无前例的机遇,还让我们有幸与改革开放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非常

书名: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作者:华生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年:2012-10定价:42

中国改革的破与立文 藤儿青青

4

Page 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时期,譬如阵痛、诞生以及成长中的苦苦乐乐……可以说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

也是亲历者,改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是如果要仔细推敲

起来,对于国家在这三十年的不同的时期,所采取和推行的改革措施以及各种政策

法规制定,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存在或衍生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根本就是模糊不清的。

  事实上,《中国改革做对和没做的》这本书也确实没有令我失望。可以说它极

大的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为微妙厘清了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焦点问题,

譬如主义与意识形态之争、主义与利益之争的真相;譬如选举过程的诸多细节的逻

辑以及利弊分析;譬如现阶段越来越制约显现的权力结构不够均衡、自上而下的集

权体制在一定的情势下必定对社会体制良性发展产生制约;譬如党内民主的先行之

于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以及影响;譬如土地增减平衡制度的理想与现实

之间始终难以避免的偏差;譬如土地财政暴力之于房地产暴力的微妙关系;譬如中

国经济未来将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等诸多问题,还以自己客观、理性和极具价

值的思考对前沿的经济学家提出问题,对普通的阅读者关于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各种疑虑以及担忧给予全面的解析,在答疑解惑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引导阅

读者通过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的功能。

  这是它值得褒奖的一个方面,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授之以渔的道理吧。其实

众所周知的,中国的发展要全面改革,也要抑制过度改革,如何平衡始终是一个函

待解决的问题;要评论中国改革的成败对错,也实在是一个破与立都要兼具的千头

万绪的事,纵使一个人真的有勇气直抒自己的观点,也要使自己的论述言之有物,

也要有完全具备了专业性的研究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很显然优秀的经济学家华生

先生是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以及担当的。在本书中,他充分肯定了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对其间不断显现的问题始终葆有的不回避和理性面对的态度也值得人褒奖,而且练

达犀利、直抒胸怀的行文以及表达也使阅读平添了几分畅快。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研讨的作品,因为无论你是经济学的专业

人士,还是普普通通的阅读者,都会通过阅读本书,获得关于中国改革之破与立的

各种得悟。

5

Page 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站直了,别跪下。”白色腰封上,大写的六个字与后面铁窗的黑暗形成了某

种带着压抑的暗示。没错,这是一本追寻严肃母体的书:它敲击我们的心灵,拷问

着人的价值与救赎。

  “尊严对于将死之人意味着什么?个体的信念如何影响他人?”在写给儿童的

《哈利·波特》里,J·K·罗琳送给我们的是韦斯莱家红发的两个双胞胎,冲破严

苛的教条,为朋友敢于付出,骑着扫帚飞翔自由的经典片段;在电影《1900》,随

同轮船沉默的那个天才的演奏家,用 后沉迷的华彩演奏,表达着不妥协于物欲横

流的复杂社会的纯净的尊严;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慷慨;是“不自由,毋宁死”的壮怀。

  恩尼斯特·盖恩斯则为我们找到了另外一种思考方式:在信仰崩溃的躯壳面前,

我们如何去重塑灵魂?当我们为灵魂找到尊严,它的价值又在何处?

  这是 1940s 的美国南方,21 岁懵懂的黑人青年杰弗逊被卷入一桩枪击案,事

件真相被掩埋在死者的口中,而白人审判团,在充满疑点的情况下,将这个不幸却

又带着错误的青年,判为死刑。在法庭上,带着种族偏见和歧视的审讯和结果,摧

毁了他的信仰——他深受侮辱,却又无法言说。死亡不可避免,但被当做“猪”的

侮辱却伤害了在场的每一个黑人。教母爱玛小姐与魏金斯的姨姥是相互理解的朋友,

在她们的胁迫和恳求下,作为教师的魏金斯走进关押自由和信念的牢笼,去重塑一

个厌弃自我的灵魂,完成临行前的 后一课……

  作为一本由黑人作家讲述的种族隔离时期的故事的小说,不可避免的,《我的

书名:我的灵魂永不下跪作者:【美】恩尼斯特 • 盖恩斯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2-09定价:32

当死亡来临,抬起高傲的头颅文 蓝色珊瑚礁

6

Page 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灵魂永不下跪》讲述了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但是,让这本书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

成为感动世人的故事的原因,却是关于“人的价值”这一永恒母题的终极拷问。

  当死亡来临,什么才能成就一个人的 后时刻?尊严能够成就人的死亡么?

  “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史铁生在《灵魂的重量》里曾经这样叙述。

不相信天国的内心叛逆的魏金斯用每一次探视在改变他丧失信心的伙伴。他明白被

设定成真的冤案没有翻身的可能,他希望杰弗逊能够在 后时刻,重新站起来,抬

起他的头颅,为了他的教母,为了还挂念着他的学校的孩子们,为了所有他身边的

黑人,成为一个破除“魔咒”的英雄——“我想让你站起来,打破白人编造的神话。

我想让你——是的,就是你——剥掉他们的伪装。我想让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

他们证明你是个人,一个连他们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真正的人。”——当他走向电椅,

他能够像他的教母祈愿的一样,能够站立着,不惧怕地走向死亡,带着尊严和骄傲,

离开人世。

  “如果生命的意义只是健康长寿,死亡便终会片刻间将它化作乌有……但如果

你赋予生命的是爱的信奉,是更为广阔的牵系,并不拘于一己的关怀,那么,一具

肉身的溃朽也能使之灰飞烟灭吗?”当杰弗逊写下日记,坦然走向死亡,他抬起的

高贵的头颅,一如他挺直的腰杆,就已经成为不灭的灵魂所在了。这个时候,种族

隔离的不公,审判的不公,无力改变的大背景面前,杰弗逊和魏金斯用自己的尊严、

骄傲以及人性,书写出真正的高贵和自由。他们找到了灵魂。

  “他没要人扶,没要人帮,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人生 后的几步路。”

  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也许终止在岁月的风烟里了,但在世界上其他的角

落,基于不平等的物质和思想,轻蔑的决断、残忍的现实还会存在。面对那些企图

塑造神话的卑鄙的幽灵,“站直了,别跪下”,去塑造真正的人性给他们看吧,在

自尊和骄傲面前,神明都会肃然起敬。

  当死亡来临,他抬起高傲的头颅。他来时曾经啼哭,而归去的时候,则带着无

上的幸福。这自由而又高贵的灵魂啊!

7

Page 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对于琉球王国的历史,只怕大多数人是陌生的人。甚至于“琉球王国”这个概念,

只怕很多人也不甚了了。即便是很多熟知历史的人,比如二战美日太平洋争夺战的

人,脑子里留存的也只是“冲绳岛登陆战”。殊不知,冲绳岛正是琉球群岛的一部

分,而琉球王国曾是这片岛屿的主宰。纪连海先生《琉球之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

将一段消逝的历史娓娓道来。犹如一个白头宫女在诉说一段惨痛的历史,可谓字字

泣血。

   琉球王国历史悠久,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从明代开始开始

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按照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准则: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

而夷狄则夷狄之。虽然琉球人在血统上与中华大家庭(不说闽 36 姓)不同,但是

其文化却与中华一脉相承,因此,琉球人是典型的中华大家庭中的成员。日本帝国

在行将灭亡之际,将琉球人几乎灭种,其目的就在于从肉体上消灭这个王国。如今,

琉球的日化已经十分彻底,关于琉球王国的文化符号也几乎被日本人彻底的消灭,

能不令人痛心乎?

   琉球王国与往古中国是宗藩关系,宗藩是说中国是宗主国,琉球是藩属国,除

此外,藩属国还有朝鲜、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苏禄(近菲律宾苏禄

群岛)、缅甸、南掌(今老挝)等等。所谓“藩属”,相当于一个强大王朝的藩篱,

当中央王朝遇到外敌入侵,处在 前沿的藩属国一方面有抵御的责任,另一方面也

会及早预警。实际上,清末以降,英国人从喜马拉雅山之外入侵,作为藩属国的哲

书名:琉球之谜作者:纪连海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0定价:26

琉球列岛,民族之痛文 司马白羽

8

Page 1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孟雄、拉达克就曾向清王朝报告过英国的情况,但封闭的清政府不了解国际情况,

罔顾不问。导致这二国深陷入被侵略中,而且中国领土亦遭受入侵。

   在日本人彻底吞并琉球之前,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已经持续了将近五百年。

从明朝初年开始,中国对琉球不断的册封,更重要的是这不限于政府间的关系,而

是一种民间的,文化上的关系。纪连海先生告诉我们,从 1372 年,也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在位期间开始,琉球群岛上的山北、中山、山南三个王朝就开始向中央政权

朝贡,正式成为明王朝的属国。甚至,中国的闽南 36 姓还留居琉球,将中国文化

与文明传播到当地,在哪里生根发芽。当地上不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在民

间信仰上尊奉关羽,知识分子能够写格律平仄严整的诗词。在某种意义上,琉球王

国就是中华文明在海外的延续,说它是中国的一部分毫不过分。

   但罪恶的历史未能绕过这个海上国家。1872 年日本明治天皇成为统治君主后,

开始对琉球一步步吞并,先是命琉球归为日本的藩属。1873 年又撤 琉球王国国

王的王位,要将琉球改为日本的府县。……就这样,日本有预谋的,一步一步的将

琉球王国纳入自己的势力笼罩之下。1876 年,琉球国王再也无法容忍日本的巨大

压力,派使臣向德宏等人向清王朝求援。李鸿章当即派人和日本人交涉,但当时清

政府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能保护这个孤悬海上的藩属国呢。1879 年 3 月,日本

正式出兵吞并了琉球,并将之改为日本的冲绳县。

   此间,琉球国王曾派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支援。琉球的

官员毛精长等人更是效法春秋时期的申包胥“恸哭秦廷”,在北京总理衙门“长跪

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派军队援救琉球。

但清政府一再受制于日本, 终未有任何进展。就这样,这个王国被日本人吞并了。

诗人闻一多曾著有《七子之歌》,其中就提到“琉球群岛”,至今读来犹令人落泪。

他就像一个被强盗从父母怀中抢去的孩子,至今未回。

   在如今中日关系进入一个迷雾的状态,读纪连海先生的书,不但重新挖掘了一

次历史,更是一种警醒。

9

Page 1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当一切风波都已结束,她将父亲的几个学生叫到了操场,这里是他们斗“牛鬼

蛇神”的地方,也是父亲死去的地方。她本指望他们会忏悔什么,结果他们却在历

数自己在上山下乡中所经历的苦难。在那一刻,似乎谁都是受难者,找不到凶手。

  读《秘密演讲》时,我总会想起刘慈欣在《三体》里讲的这个故事。同样是一

场政治风波,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发表“秘密演讲”,承认过去斯大林时

期所犯下的错误,当这份秘密演讲开始在地下流传,以前的警察成为了罪犯,而罪

犯成了无辜,然而旧有的体制依然存在,破碎的身份无处安放。

  主人公里奥以前是一名秘密警察,他的工作是逮捕那些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人。

当他厌倦了这份工作,他选择了退出,成立了谋杀案部门,调查那些真正的罪犯,

同时和妻子收养了两名孤儿,组建成了幸福的家庭。然而当赫鲁晓夫“秘密演讲”

流传开来以后,他过去的身份成为了罪证,他过去的仇敌也找上门来绑架了他的女

儿。为了赎罪也为了救回女儿,里奥踏上去古拉格群岛和布达佩斯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对错的故事。当里奥第一次看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演讲”时,

里奥只是认为这不过是赫鲁晓夫的政治手段,选择性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证明“斯

大林是十恶不赦的,他是清白无瑕的”,而通过演讲赫鲁晓夫也告诉大家说哪些人

是应该憎恨的,而里奥就是这类人。然而当里奥化妆成囚犯进入古拉格时,原有的

警察和罪犯的身份对调,里奥也开始重新思考他是怎样一群人。

  当里奥看到警察像赶牲口一样驱赶着犯人,里奥突然有一种想跟他说“我是你

书名:秘密演讲作者: 【英】汤姆·罗伯·史密斯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2-07定价:58

破碎的身份文 我非衣

10

Page 1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们的一员”的冲动。然而他马上又被自己这种冲动所困扰,“他是其中一员吗?为

手中的权力感到满足,因国家赋予的重要地位而麻痹,显然他曾经如此。”每一个

在体制内行事的人似乎都是正义的,正如第 57 号古拉格的狱长辛亚夫斯基,当他

忏悔自己所犯的错后,他这样说道:“我没的选。……我本意是想找到造福国家的

新办法!我能说什么呢?如果我不去想这些,那我的领导就会想出这种计划,我就

会受到处罚。”然而就因为这句话,成千上万条生命死去了,“不是被子弹打死,

而是因为错误的逻辑和精心的推断而死”。或许,正如里奥的上司帕宁所说,赫鲁

晓夫的“秘密演讲”不过是“向整个世界展示我们的怪兽本性。每个卷入其中的人,

每个让这种制度运转的人都有这样真切的感受”。

  小说的另一主题是复仇。里奥七年前逮捕了阿尼西亚和她的丈夫拉扎尔,七年

后阿尼西亚变成了黑手党头目弗瑞拉向里奥报仇。而弗瑞拉抓走的里奥的大女儿左

娅,她的父母也正是被里奥所逮捕。弗瑞拉的复仇来得坦坦荡荡,而左娅却在挣扎

中一次次进行复仇的仪式。理性告诉她接受里奥作为监护人的事实是为了给妹妹提

供舒适的物质条件,然而当一次全家四口去过动物园后,左娅开始喜欢上了这次游

玩——乃至里奥为她们营造的家庭。左娅明白里奥是想偷走她父母的位置,她不能

原谅里奥,也不能原谅自己,强烈的负罪感让她觉得恶心、想吐。于是在夜深人静时,

她拿出刀来准备刺向里奥。不过, 终左娅依靠爱情,知道了复仇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同样里奥似乎也开始懂得了仇恨。在古拉格,他为过去的同事报了仇,可“随

着怒火的渐渐消逝,里奥有种无力感……复仇这种兴奋剂一旦失效,就会产生这样

的疲倦感”。里奥心想,“弗瑞拉一定也有这种刻苦铭心的怒火。”或许正是这份

被恨与恨的双重身份,里奥才明白了仇恨的一无是处。

  里奥的故事终于在 1956 年划上了句号,不管“秘密演讲”背后的政治势力角

逐如何变幻,他还是守得云开,可以安心给两个女儿讲自己的故事。然而“身份的

破碎”这个主题或许永远不会完结,我们一边抱怨着社会的不公,一边也在维系着

这个不公的社会——地沟油、三聚氰胺奶不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发明吗?当整个社会

都只有受害者,没有凶手时,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呢?作者将答

案归结于勇气和爱,那我们呢?

11

Page 1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近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即我们正在亲历历史。虽然从广义上说,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而现实总是会瞬间成为历史,但是我所说的是历史,是那

种值得写进教科书的大的变革。这种感受并非来自于官方所渲染的百年一遇、千年

一遇或者万年一遇,事实上,这不过是些托辞罢了,正所谓百年不遇年年遇,三生

有幸在天朝,我们脆弱的小心灵早已被锤炼得坚实无比,所以,我也并不是在指这

些难以被定性为天灾还是人祸的突发事件。

  那么,我所指的亲历历史究竟是什么?就像这本书名所说的那样,经济严冬就

在眼前。曾经读到一个很令人沮丧的论断,说近代以来一个人的一生必然要至少经

历一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看吧,这多么沮丧,虽然世界大战还摸不着边,但是

恐怕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们是躲不过去了。

  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姑且不论,至少这个标题我是完全赞同的。经济严冬正在眼

前,事实上,我认为这并非是何时到来的问题,事实上,它已经来了,只是尚未大

规模爆发。就像人在重感冒之前自觉有些头痛疲劳等不适感一样,危机已经在悄悄

侵蚀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至于它何时会突然爆发大举入侵,这个时间点我想并不

遥远。

  陈文茜曾经写过一本《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纵观全书,陈文茜所指的唯一

繁华的角落大概是中国,但我们对比《经济严冬就在眼前》对于中国经济的论述和

分析,再结合我们所亲眼见到的那些空无一人的新建小区,我们恐怕不得不痛苦地

书名:经济严冬就在眼前作者:[ 美 ] 哈瑞 • 丹特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2-09定价:58

彷徨失措的年代文 恐高猫

12

Page 1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承认,恐怕远在地球另一半的这个美国人,比起一水之隔的台湾人,要看得更加明

白和透彻。

  看看欧债危机,美国的量化宽松,中国遍地的钢筋水泥,恐怕我们必须达成的

共识就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有一个大泡沫,然后

要承认这个泡沫即将破灭,然后才能继续讨论。

  事实上,《经济严冬就在眼前》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面对经济危机,有人死

抱住房产,有人相信乱世黄金,有人逃跑移民,有人积极储蓄,而美元,以及欧元,

一直不被我身边的朋友们所看好。事实上,银行里没有人去兑换美元,当然,这仅

仅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几个银行,不具代表性。然而《经济严冬就在眼前》的作者

鼓励我们持有美元,他坚信美元是经济危机中 坚挺的货币,事实上他用数字证明

了——2008-2009,美元升值了 23%,当然按照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不能这样简单

地接受这个论断,应该全面分析美元升值的原因,探究其升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本书 令人惊讶的是,哈瑞丹特先生居然做出了如此之多的具体的预测,时间、

地点、走势,坦白说,敢于预测这么精准的人通常会被人当做骗子或者神棍,所以

我倒是很好奇这样在几年后就可以验证真伪的书(事实上不需要到几年后,因为本

书 近的预测是在 2013 年),究竟会命运如何。会有人庆幸说我幸亏遵从了本书

的指示?还是会被人们冠上骗子的名号?你说呢?

  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13

Page 1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杰克·凯鲁亚克写《在路上》的时候,用十二英尺长的电传打字纸粘在一起,

裁边以后塞进打印机,用了三周时间,在咖啡因的作用下“嗑药式”地写了十二多

万字。其实现在大部分作家早就摆脱了手写的写作方式,新的写作方式对作品的影

响也十分显著。当年前卫的凯鲁亚克长卷般的手稿就遭到了评论家的讽刺。乌青写

《逃跑家》的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作家,他这部将近三十万字的作品,全部用触屏手

机完成,据说写坏了三部手机。

  这种方式写出来的小说必然有别于其他长篇小说。它有点破碎,或者说片段式。

在情节上缺少连贯,差不多是“日记体”,随便翻到哪一节就可以开读。他似乎在

挑战传统的小说与其叙述方式。《逃跑家》的出版,没有名家联袂推荐、没有广告

书腰、更没有作序推荐。在乌青这里,他的创作从不考虑市场,连读者的趣味也被

忽略,他只遵从个人审美与艺术倾向。他推崇塞林格,而在他的写作上也具备了某

些塞林格的特质。塞林格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大众熟知以外,像《九故事》

这样的短篇小说,不但小众,加上它对传统小说的拆解,在许多传统作家眼里显然

是不屑的。乌青在“乌青体”事件爆发前,几乎不被熟知,我甚至以为他会像理查德·耶

茨那样,穷困潦倒怀才不遇,险些被这个世界遗忘。

  乌青这部长篇很难用两三句话概括它的情节,它是不易被复述的。小说主要写

了三个人物:丁西拌、秋厚布和路易。在人物特质上,他们十分相似,几乎可以被

看作同一个人的分裂。穿插其中的细碎情节,有时候在不同人物身上却雷同出现,

书名:逃跑家作者:乌青 著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2-07定价:29.9

乌青只有一个文 老马迷途

14

Page 1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我想这是乌青设下的一点暗示。他们总是出现在全国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逃

跑之旅。而且,我们根本不用理会“为何逃跑”以及“逃跑的意义”。如果想在乌

青的作品里寻找任何意义,那显然是一种误读。

  小说中的人物对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十分不确定,他们迷离飘忽,甚至患有不为

人察觉的轻度抑郁。他们的痛苦使他们变得脆弱,连自己也厌恶自己,而对生活的

设想,无一种能够使其脱离苦海。所以他们都有“随时干掉自己”的念头。而小说

中,乌青还是无意间抛出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在我们所在的地方,

谁知道呢。不管在哪儿,这个问题永远存在——我为何在此?”

  去年乌青写《逃跑家》的时候,一直在路上。他背着一个双肩包,住青年旅社

和廉价旅馆,有时候在朋友那儿当沙发客。钱快花光的时候,就在当地买些特色小

物什,在网上摆摊出售攒路费。到了今年三月份,微博上爆发了“乌青体”事件,

两天之间乌青的几首小诗被转发过万,大多数网友都嘲笑乌青的诗。虽然此前每隔

几年乌青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但是远远不及此次事件之迅猛,就连当年女诗人赵丽

华的“梨花体”事件也望尘莫及。像乌青这种前卫的诗人,被质疑是正常的,比起

当年杜尚把小便池放到展台,也算不了什么。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把小便池放到展台,那他们一定是神经病。乌青的诗后来

被很多网友仿写,可是复制品却永远无法超越原作。更有网友说这样的诗谁都能写,

可是至今也没有出现第二个乌青。乌青已经写了十几年,除了被私底下阅读,他似

乎并不受出版商青睐。今天我们开始阅读被遗忘的“中间代”(多指“七零后”作家),

但乌青却被排除在外并且边缘化。

  乌青自言他这本小说在今天看来还是超前的,也许不会受到多少关注。他时刻

都在“逃跑”,他要逃离的不但是某些不安的因素,还因为他不愿被死板的观念束缚。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的环境来接受乌青,况且如作家曹寇所说他是“一个这么

好养的诗人”,又况且,乌青也就这么一个。

15

Page 1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有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

历代政治得失》中早有指出,后来许多的历史学家也多有提到。但,学习与借鉴的

过程究竟如何鲜有详述者。作者以这样的话题牵引出日本的官僚和官僚体制已然让

人充满了期待。

   中国的科举制可以说是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日本的“高文组”

对于日本官僚的作用与中国的科举制之于中国的文官制度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公

正权威的官员选拨制度。然而,日本对于中国科举制的学习和借鉴却经历了一个曲

线的过程。这样的情形并不奇怪,用武林侠士的话说就是“内力修为尚浅”,事实

也是,东京帝国大学尚未见形又何谈“高文组”呢?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文明在

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领跑东方和西方,而之后一段时期西洋欧美又远远发达于东洋

日本,这才会有科举制先转播到了西洋欧美再转播到了东洋日本。

  日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学习与借鉴也是一件值得重新思考的事情。人们常常诟

病日本“唯以强尊”的实用主义,却忽视了一些地缘政治造就的客观因素。日本的

这种先东方(中国)后西方的学习潮流,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大的关联。隋

唐时期的中国是距离日本 近 强大的国家,日本当然要漂洋过海、殷勤来朝。直

至大航海打开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以后,日本才有了学习西方文明的可能。 初人

们习惯把“西方”称作“西洋”,显然是与海上航行有关,也就是说是海洋联通了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可以说,日本对于西方文明的学习与借鉴正是大航海打通了东

书名:谁在统治着日本作者:俞天任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年:2012-08定价:34

选官制度对于社会效率的启示文 湖烟醉月

16

Page 1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西方交流后的必然产物。而作为大陆国家的中国显然没有身为岛屿之国的日本更渴

望海洋。直到清末,中国才掀起了“西洋东渐”的思潮。因此,距离西洋更近、更

早一步到达西洋的日本成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中转站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近代的奇迹发展的确有许多外在的机遇,战败后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

爆发、中国放弃赔款等等。但与这些“可遇不可求”的因素相比,日本自身的因素

更值得探求和寻味。作者认为日本的官僚和官僚制度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关于“官僚”这个词的解释,我也查了一下日本人的《国语辞典》,“官”

与“僚”被分别作了解释,然后又给出了“官僚”一词的含义。日本人定义的“官僚”

首先是两个群体,然后又统指一个群体。其实,中日对于同一词语释义的差别,往

往是因为传承的不同所引起的。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词语的本意,而中国人往往是

在不同的时期赋予词语不同的含义。本书所说的“官僚”倒是可以和中国人常说的“官

吏”大致相当。官僚与官僚主义的混淆,不仅表现在像作者所说的,在文革那样一

个特殊历史时期“打倒一切行政官员”。即使在当下社会,这样的以偏概全依然存在,

人们对于公务员的偏见就是一个官僚与官僚主义混淆的极好例证。

  学而优则仕,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拨精英,并通过精英来治

理国家。中国的文官制度以科举制为基础,在宋以来已然形成了牢固的根基与传承,

历朝历代都有权臣能吏书写传奇。与日本人的官僚和官僚制度相比,中国的官吏和

官吏制度中显然有一大顽疾——“吏治腐败”,从未根治也从未痊愈。而日本的官

僚却以清廉闻名于世。日本人的官僚是“高文组”选拨出来的精英,中国的科举制

选拔出来的官吏同样也是精英,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究竟何在呢?两者相比来看,

个人觉得诸如学习科目、考试形式等等都不足为患, 大的问题出在官僚与官僚制

度的保障上。中国的吏治,自明高祖朱元璋改革以后,就出现了相权缺失和君权独

大的失衡局面,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因此被史学家诟病为丢失了制度的先进性。

  再好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也会露出弊端。历时一千三百多年

的科举制终究走入了绝境,日本的官僚制度也终将无法独善其身。然而,无论是前

者还是后者,作为一种秩序曾经产生的效率却值得更多地探究与寻味。

17

Page 1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这套《梁启超传》细细读下来确实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不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所敬仰的梁任公,更贴近时代背景去解读任公的思想感到一

丝愧疚。“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这幅胡适之送给梁任公

的挽联,虽算不上对任公的盖棺定论,但从我认为应该是 接近概括任公一声的成

就了。“忍辱精进负荷众生”这把个字表达了任公一生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更确切表达了他作为晚清、民国期间的士林代表,为国分忧解难、为民传播民主自

由思想所做的努力和成绩。读罢本书,没有刘再复老师的虽“双眼昏花”的劳累和“心

花怒放”的痛快;但也有了对任公一生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有了中国推行民主和

自由的艰难的感慨。任公当年恰逢中国政治体制剧烈变动的时候,虽然由于种种缘

由在政治活动中屡屡受挫,但其在思想启蒙和教化国民上的努力功不可没。

  以往看到的传记书籍,多为以传记人物的生平为主线,记载其一生功过。这套《梁

启超传》却别开生面,从作者的家世、家教、家庭入手,描绘一个家庭中作为孙子、

儿子、兄弟、丈夫、父亲的梁启超的一些表现。任公出身于书香门第,秉承了内圣

外王、报效国家的传统儒林之风,他年少有为开始崭露头角,开始其不平凡的人生;

令人钦佩的是任公治家有方,他在教育上并没有要求子女去博取功名,而是在尊

重子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获得学业上的精进,这样的教育在当时的中国何其稀少!

其后人俊杰辈出,儿辈九人各个成才(其中三人成为院士,举世无双),这种治家

上的成就也就湖南曾家可以与之媲美了。任公虽常年奔走在外,但对于子女的照顾

书名: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 著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年:2012-09定价:72.8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文 乡村土狼

18

Page 2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却令人感动,其身处乱世之中犹能苦中作乐已经难得,与子女之间通信往来将该精

神传授、感染他们更是可贵。

  书中大部分的篇幅,都是通过描写任公与其他人的关系,剖析任公“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性格特征和“做新民”的理想目标,与其他人物在当时时局下

描写梁任公为国奔走的作为和遇到的困难,在艰难时世下取得的各种成就以及在政

治上面临的种种不舒畅。从戊戌变法开始,任公踏入了政治的大船,但因其书生之

气、“可爱”之性格和“善变”之性格屡屡遭受误解和挫败,他与康有为的师生情谊,

从开始的紧密合作,到 后的分道扬镳;他和孙中山,从开始的惺惺相惜,到 后

的反目成仇;他和袁世凯,从开始的相互利用,到 后的相互指责。这样一种大相

径庭的反差,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他的很多成就都因为政治

因素被掩盖。任公在自由、民主思想传播上的功勋,却是一直为人称道。所以“近

代中国思想启蒙者”这一称号,对于任公来说理所当然。书中论及的他与黄遵宪因

为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谊兼师友;他与谭嗣同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他与蔡锷等

晚辈亦因志同道合成为忘年之交。晚年的任公对于自己的性格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

识,但当时想抽身于政治之外,已经不是自己的意愿了。任公之死也是一次医疗上

的事故:本来是要割掉一个坏肾的,却被一个庸医割掉了好肾,以至于任公身体状

况急剧恶化;而出于好心维护科学的任公却为协和辩护,为他自己宣传的科学辩护。

这不仅是任公对于科学的辩护和对于人性的悲悯,更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生和命运一

种安之若素的态度。

  任公出生在旧中国与新中国交替的动荡时期,其时中国面临旧学与西学的双重

冲击,因落后而遭受挨打的中华民族也一直在寻求救国之道,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

索中国的出路。任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历程 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思想

变革之路,他的政治活动也一直围绕着新中国的缔造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普及推广

来开展。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对民主社会的深入认识,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

有很多借鉴意义。当前的社会和当年的社会都存在着改革的话题。如今,中国的改

革又进入了破题的阶段了,如何在政治改革的坚冰中寻找改革的出路?如何在这个

民智渐开的社会中推广民主?或许我们可以在任公的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

19

Page 2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横评纵览 纵横书海,任我评览,孰优孰劣,一较便知

勿轻言小说勿轻言小说 ——评点莫言的长篇小说——评点莫言的长篇小说

文编 玄凰淼文编 玄凰淼

编者语:当当当人人们们们们们们翘翘翘翘翘翘翘翘翘翘翘翘首首首首首盼盼盼盼盼盼望望望望望望望望望着着着着着着诺诺诺诺诺贝贝贝贝贝贝尔尔尔尔尔文文文文文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奖奖奖的的的的名名名单单单单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有有有有有有有专专专专专专家家家家家家争争争争争争相相相相相相相相相相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吁道道道道:“诺贝贝尔尔

文文文文文学学学学学奖奖奖奖奖充充充充充斥斥斥斥斥着着着政政政政政政政政治治的的的的的味味味味味味道道道道道,,,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重重重重重重视视视视视视””””,,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生生生生生生生挥挥挥挥洒洒着着写写写写写写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中中国国国,,离离离诺诺诺贝贝贝

尔文文学学奖奖奖奖有有有有有有多多多多多多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

可可可可可可可可能能能能在在人人人们们们正正正正在在在在想想想想张张张张艺艺艺谋谋谋、巩巩巩巩巩俐俐俐俐俐的的的的成成成名名电电影影《红红红高高粱粱粱粱》》时时,,,很很很很很很很少少少少少少少少有有有有有有有有人人人人人人注注注注注注注注注注意意意意意这这这这这电电电电电影影影影的的

原原原著著著著小小小说说说作作作者者者者莫莫莫莫言言言言。对于普普普通通通的的的的观观观观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读读读读读读者者者者者者者,,可可能能能能他他他他他只只只只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一个个个个个个个个陌陌陌陌陌陌陌陌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甚甚甚甚甚甚甚甚甚甚甚至至是是去去年

茅茅茅盾盾盾盾文文文学学学奖奖奖奖的的的的《《蛙蛙》》也也也只只是稍稍稍稍一过过过过过眼眼眼眼眼眼。作作为为为为为为一一一一一一一个个个个个个个“““““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无无无无无无无无“““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作作作作者者者,,

他他的的的耀耀眼眼眼只只只有有有到到到到到了了了了了诺诺诺诺贝尔尔尔尔文文文文学学学奖奖奖奖这这这这一一一光光光光环环环环下下下下下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才会会会会会会会会会会会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被捧捧捧捧捧捧捧捧捧捧捧捧捧出出出出出出出来来来来来来。。。。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望望所所归归??????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应应应应应应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这这对他他来来来来说说说说是嘲讽讽讽还还是是是是荣荣荣耀耀??曾曾经经的的的的的鲜鲜人人文文文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津,,,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销销销销销销销销销销销售售售售售售售售售售售售一一一一空空空。谁谁谁谁谁谁谁能能能能能能能轻轻易易易易易易易易易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与与与与与

败败??

这这这这期期期期的的的的横横评纵纵纵览览览里里里选选选取取取的的的都都都都都是是是莫莫莫莫言言言言的的的的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篇篇篇篇小小小说说说说,,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笔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现现现现现现现现现现现现出出出出出他他眼眼中中中的的的的生生生生生生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

他感受的社社社会会会,他也许许在在不断断断断断地地地地写写写写着着着着故故故故故故事事,,却却却却却却却却却也也也也也也也在在不不不不不停停停停停停停停停停停停停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诉诉诉诉诉诉说说说说说说说说说说着着着着着着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心心心心心中中中中中的的的的的文文学学学学学,,,,,,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

心心中中的的小小小说说说世世世世界界。。

(作作作作品品品版版本本本本按按按最最最最早早早早出出出出版版版时时时间间间间排排排序序,所所选选选取评评评论论论论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诺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贝尔尔尔尔尔尔尔尔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奖奖奖奖之之之之之之之之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表表表表表)

20

Page 2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

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

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

先辈,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

方面迸发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红高粱家族》

的出现具有审美转型的深刻意义。作者用“虚

构叙事”取代“亲历在场”,用“酒色财气”

颠覆“英雄崇拜”,用“灵魂救赎”挑战“旧

梦新知”,并以强烈的艺术理性精神,宣告了

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

书友短评:

@ 秋水: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犀利,老辣,充满了一种原始的欲望能量,没有任

何矫饰,如同苏东坡的诗歌语言风格要令“关东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场面的鲜活肉感跃然纸上,大概也就只有生于此,长于此的北方人才能写得出来吧。

它所服务的文本徜徉着对原始的本质的讴歌,内在的包蕴了一种彻底性,它是自成

一体的,并不与外物发生关系。

@ 渔歌:《红高粱》,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一个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民间故事,它丢

弃了传统文人对政治的关注和爱国情结的张扬。

《红高粱家族》 1987 年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1

Page 2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天堂县蒜薹全部滞 ,数千蒜农忧心如焚,县

府官员不闻不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数千农

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

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

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小说以“蒜薹事件”

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

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

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

的悲剧故事。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

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

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

原因。 

《天堂蒜薹之歌》 1988 年 作家出版社

书友短评:

@ 一个奇怪的乱: 作为一个有良知作家,莫言用他的直笔记录了 " 苍山事件 " 的过程,

并且从这个事件中折射出山东农村农民的苦难。……在我阅读它的时候,往往有心

理障碍不能接着读下去,扑面而来的是触目惊心,是沉重,是不能自已的恶心,虽

说以前对于那些事情有所耳闻,但是这样直接的感受,却是像浪头打过来一样给我

沉重一击。

@ 梁子非: 比如高级这个词,在天堂蒜薹之歌里,就是一种境界。高级女人,高

级的手指,高级面条。其实高级这个词在那本书里,折射的是一个社会下层人物对

于权威的颤栗,恐惧和向往。天堂蒜薹之歌折射的社会现实曾经让官府不爽,在那

个年代,莫言写这本书是需要勇气的。

22

Page 2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困境和现实社会生活

中的荒谬现象。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劳累致死

后,因为必须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

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妻子屠小英以为他已

经死去,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

李玉婵将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

张赤球,让他代替张赤球登讲台给学生上课,

同时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实的张

赤球在现实中变得像孤魂野鬼、无家可归。于是,

现实生活原有的秩序不复存在,每个人物都在

荒诞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

《十三步》 1993 年 作家出版社

书友短评:

@2 月 30 日:情节和人物的荒诞很难把这样一个难以琢磨的故事用语言说清楚,每

一个期望了解小说的人都必须自己去关照文本,没有一个人,包括莫言能把这部小

说用非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文字的力量,也是莫言的功力所在。我其实有点

分不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不明白作者的本意,我只觉得莫言似乎高估了小说

载道的功能,把太多的目的栽种在一个单薄的故事里。比如教育,比如婚姻,比如

人的本性,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小说的多义,是文本内涵的丰富。但当你细读或

回想时,你还是会觉得这份多义的零乱。太过饱满的内涵有时会把文本撑破,你找

不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把文本好好关照。即便如此,你还是会被故事的一角动容。

23

Page 2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是一部充分表达莫言“食草哲学”、对大自然

的敬畏与膜拜、对性爱与暴力的看法的作品。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生活在贫瘠而

富饶的土地上的世世代代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

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的细节与天马行

空的抒写,在这部奇特的作品中达到浑然一体

的融合。小说由五个中篇长度的故事和一个短

篇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在形式上各自独立,但

是内在精神上却互为一体。

《食草家族》 1993 年 华艺出版社

书友短评:

@ 璀璨:我实在很享受蝗虫的篇章,乾净青草味的气体,自然的生机,混杂人间时

而高尚富有哲学意味的小愚昧。内容从打著火把进山洞开始 就变得像水藻,四处游

动,根还扎实在泥里。虽然叙述方式转换地不露痕迹,也就忽略了情节太过跳跃,

但加了奇幻俩字也能蒙混过去。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线条的起落,把控得游刃有余。

莫言的书总让人畅快淋漓。

@ 叫我鱼姐:模仿痕迹很重,充满俄人作品的影子和马尔克斯的影子。我想这是莫

言年轻时的作品,这种模仿往往出于一个年轻有志的作家对于写作的热爱和对崇拜

的作家的膜拜。

24

Page 2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

绘。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

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

被裹挟卷入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

进程。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

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

小说书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

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

书友短评:

@baby_27:整部作品里透出的不露痕迹的冷色讽刺,让人感觉很爽……读莫言让

我感觉亲切,不管写什么总能发现一点山东人的小特征,就像一种地区密码。

@youngriver:作者对于那段灾难深重而又疯狂轮回的历史有精彩的描述,而只有

在这样的环境中,母性的光辉才得以彰显出来,在母亲身上,分明寄托着整个苦难

民族的灵魂。……(与《百年孤独》)比较而言,“丰乳肥臀”在叙述上缺乏力量,

而人物和情节缺乏象征性,这使得整个作品在“魔幻性和现实性”上都有些似是而非。

《丰乳肥臀》 1996 年 作家出版社

25

Page 2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

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案子;但到酒国市的人没

有谁能经得起诱惑,在权力、美酒和女人之间

周旋的过程中,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

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通过丁钩儿的故事,

小说犀利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的可怕奥秘。

莫言在作品中还通过酒国酿造学院勾兑专业的

博士研究生李一斗不断寄给作家莫言的小说,

几乎将整个 20 世纪中国各种各样小说,从狂人

日记到武侠小说,再到魔幻小说、先锋小说之

类都戏仿了一遍。

书友短评:

@ 祥瑞御兔:在这部小说里,“现实”的一个虚拟人物的作品影响到“真实”的作

者的创作,二者形成对位关系,如果仅从技巧上看,还算是很高明的;问题在于莫

言过于迷恋自己“感觉爆炸”式的细节描写了……可以这样说,整部小说尚称良好

的结构,完全被莫言自己臆想出的内容严重伤害了。

《酒国》 2000 年 南海出版公司

26

Page 2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

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

争的民间艺人孙丙 终被施以“檀香刑”。作

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

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

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

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

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

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

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

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书友短评:

@ 王小刀: 小人物的生命和大历史交织在一起,那就是一段传奇。《檀香刑》的传

奇,带着猫腔的韵味,悲壮铿锵。……给予人 广大的想象空间,调动视觉与听觉

的复合体验。你所见到的和你所听见的,都存在你大脑里因文字而呈现的布景之中。

作者之景,未必是你心中的景。你心中的景,不是再现,而是一种通过阅读体验而

形成的新创造。

@ 哑巴歌手:无论是方言,还是猫腔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我们的“黑话”,它

们浸染着溶合着我们的民风,我们的习俗,我们的文化,在这方言里,在这猫腔戏中,

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檀香刑》是写给老百姓的,

是写给大众的,是写给中国人的。

《檀香刑》 2001 年 作家出版社

27

Page 2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为背景,

通过身体已经长得很大、精神心理却仍旧停留

在少年时代的主人公罗小通狂欢化的诉说,重

构了人生的少年时光,抒写了农村改革初期两

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揭示人性的裂

变的同时,写出了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

上的混沌和迷茫。小说另有一条副线,讲述了

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一个曾经身份不凡、

过着奢靡肉欲的生活的国民党军官的传奇。

书友短评:

@ 亢蒙: 多少有些格式化的东西在里面,一环套一环的模式已经不算是很新鲜了,

结尾部分莫言想要在 后一炮来一个酣畅淋漓的宣泄,效果却不是很好,显得很粗

粝,缺少细腻的精准刻画,太多模糊的囫囵吞枣般的急切,让文本的滋味总是欠缺

一点火候。

@ 马赛克许:本书内容线索繁杂,有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幻想,老兰的故事

及兰老大的故事等构成,然而作者却举重若轻的将这一切都讲述的条理分明,丝毫

不凌乱。

《四十一炮》 2003 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

28

Page 3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

猪、狗、猴, 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

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

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

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

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

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

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书友短评:

@fiona_liu:西门闹的六次生死轮回,着实让人

感到生也疲劳死亦疲劳,但莫言还是在结尾处让

所有的仇恨止步,让希望的曙光温暖了我们的心房。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

上,学会客观而冷静地审视过去,大头儿用轻松的语调将过去娓娓道来,隐喻着“铭

记并不等于仇恨”,仇恨永远是束缚人类心灵的枷 ,背负着仇恨的人,就像永远

在畜生道里轮回的西门闹一样,永远得不到解脱和重生。

@ 十三月:在这幅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上,莫言把一个人的历史简化成一连串微不

足道的事件,而事件本身又被简化成一个又一个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解释,从而导

致时代的背景 终压垮了人的存在。曲终人散之际他把一切来自土地的都简单地回

归于土地,分明是无力走远、无法支撑之后的草草了事。

《生死疲劳》 2006 年 作家出版社

29

Page 3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

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

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

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

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

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

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

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

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 50 多年的乡村女

医生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 60 年波澜起伏

的农村生育史。

书友短评:

@月华清影:莫言的态度让人玩味,自始至终他没有说计划生育这项政策的任何不是,

相反,他一直借用各种人的嘴巴说出这项政策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那些一定要生孩

子的丈夫与母亲们反倒都是一些蛮横愚昧的村夫农妇。整个故事也没有对于政策本

身做出任何评价,然而我们却能在这些貌似进步,正义与愚昧,固执的矛盾中看到

莫言想表达的。

@ 樱卡:小说用平实乡土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父母辈所经历的时代,以村子各

个阶段孩子的出生来讲述这个社会的变革,对自我也有了深刻的反思与警醒,原来

我也是凡夫俗子,为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违背国家政策的,人性,原来是这样的卑微。

《蛙》 2009 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30

Page 3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观点争鸣观点争鸣 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越辩越明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越辩越明

编者按:陈文茜,台湾知名社会观察家,李敖所称“我所见过的 聪明的女人”。有人称其自

信感言、鲜明犀利,也有人认为其文笔糟糕,惺惺作态,尤其是其对大陆官方的鲜明支持态度引来诸多非议。《文茜的百年驿站》是其第二本引入内地的著作,面对这位政界女强人的温情一面,读者又将如何评说?

温柔女才子温柔女才子还是还是矫情女政客??——争议陈文茜

Shirley:钻石切割钻石的温柔

李小丢:致陈文茜女士的第二封信 反方

正方

31

Page 3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许多人不喜欢陈文茜,说她太霸气,缺乏女性气息,现于人前的姿态永远都

是“女斗士”。李敖说话,是以骂声治人于死地而后快的恶毒,却对她另眼相待。

他在为她的新书《文茜的百年驿站》作的序《分个第一给她》中写道,“Diamond

为什么要 cut 另一个 Diamond 呢?李敖男人中第一,陈文茜是女人中第一,不就

得了?”李敖摆出的是英雄惜英雄的驾势。陈文茜得了阳光,却一点儿也不灿烂,

她将家里的一只博美犬取名“李敖大哥大”。多好的回馈,谁比谁更钻石,哪个

比哪个更坚硬,一目了然!

  其实,坚硬具有相对性,没人生来就属坚硬。董桥认为连文字都是肉做的,

谁还敢说肉身坚硬!陈文茜的家族兴衰史是一颗助她坚硬的种子。书中《他与她

们的漂泊》是她家族的故事。外公何集壁生于日据时代,人到中年恰逢“二二八”

事件,事发后逃到南投山躲避,却目睹好友入狱、手足遁去。晚年的外公恸哭,发疯,

赌到分文不剩,在心灵的棺椁里度过残生。可惜一位德才兼备的文艺男子,他曾

创办台湾第一本文学杂志《台湾文艺》。何老先生仿佛是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里走下来的人物,那一代人啊,在愚忠愚孝的压迫里像是无根的浮萍。

  陈文茜说,“我不愿步外公后尘,从一个民族主义,逃向另一个族群主义。

我支持民族大和解,不可能永远一群人恨着另一群人。”这样的声音让民进党内

一片哗然。太多被历史稀释直到消亡的前辈们的苦与累吞噬了年轻文茜的柔弱,

他们包括外婆、父母、甚至是生于贫困,一直为贫困时代而歌的凤飞飞。成长经

历培养了文茜独立思考的钻石,去切割大众观念认同的钻石,她的光芒极有价值。

Shirley

钻石切割钻石的温柔

32

Page 3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如果说陈文茜从二十岁参加党外运动开始,走上从政的道路是个“美丽错误”

(她发现阿扁污秽,即刻退党),如今已步入中年的她增添的是沉静,早已不过

分渲染钻石的锋利,反而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在她的心底油然而生。其实,从

《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对于全球经济的担忧,到呼唤环保的纪录片《± 2℃》,

她已从一位政客转身为一个时代的纪录者。她能给予更多的是对人类的鼓励,从

特立独行的 Lady Gaga、麻瓜霍金、伟大乔布斯、平凡友人孙大伟、……她以独

特的视角尽力纪录他们留在世间的真实。她知道人类终究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

会在与死亡的拔河中败下阵来。她在《± 2℃》中说,“只要人类依然狂热于经

济的增长,过度地开发,终将走向灭亡。地球将回归蔚蓝,北极将重返洁白。”

  我发现了陈文茜的一个秘密。她特别爱用“角落”这个词,繁华的角落、爱

你的角落、灾难的角落……仿佛世界是由角落组成,她始终是偏居一隅的小姑娘,

自卑而怯懦。她自比是幼年时的张爱玲,远离母爱,长在外婆身边。外婆故去后,

重回家里,却格格不入地不得不搬出去。她必须以强大的心理去投身政治,在各

种“运动”中体会身体的疼痛,而心硬似铁。也许她从来没想过,岁月洗去的不

仅是浮世的铅华,还有钻石的硬度。当她不再计较母爱的名字时,她才会为小狗

Smokey哭泣、为福岛地震祈福。我们亲见她从坚硬向温柔的褪变,她的角落即世界。

  在本书里,我们读到的是大爱无疆的陈文茜,是悲天悯人的陈文茜,是心底

驻满正义的陈文茜。她有钻石切割钻石的温柔。这才是成就百年驿站的陈文茜。

33

Page 3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亲爱的陈文茜女士:

  今年五月我曾因您的著作《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而给您写过一封信,那本

书您主要探讨的是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之下,国家与个体的发展之路,对大陆的未

来,您寄予厚望。当时给您写的信意图是借反讽的笔法告诉您当下大陆青年人面

对的生存窘境,因为我觉得您并不真正的了解大陆的现状,更不了解大陆的青年,

但是当时我还有些感觉抓不真切,没有将本质上的原因完全表达出来。

  因此,我又翻开了您 近的这本《文茜的百年驿站》,试图厘清您的思想脉络。

这本书里,您的形象变得更为充实和多面了,内容中也甚少提及国内外的政经大事,

这更像是您的“半生缘”和“对照记”,是对过去五十年的家族史的沉淀与致敬。

回首已是百年身,一个站在五十多岁分界线上的女人,有着看破红尘和悲天悯人

的情怀,我觉得您更亲近些了。

  可是难免,就与同是书写家族史以喻现实的龙应台有了比较,那本连名字都

不能提的书,显然承载了更多思想的重量,和现实的意义。由此,我也总算弄明

白了对您的那种复杂感受是为何。根源在于,您和龙应台,是代表着当下的知识

分子两种面对现实的可能性。

  您在中天新闻台主持《文茜的世界周报》,口号是“你不可以活在不知道大

陆和世界的台湾”。一如您在节目中呈现的,你对待大陆的态度也是只看中国崛

起过程中的宏大与光鲜,以华人社会的一份子自居,永远为中国鼓掌欢呼,在这

一点上,您和您的挚友李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似乎忘了当年你们是怎么站在反

李小丢李小丢

致陈文茜女士的第二封信

34

Page 3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对派的角度,去为台湾社会的不平和政治的不公呐喊的。而这,也是我不再喜欢

李敖的重要原因。

  而龙应台所代表的,更是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她能够站在一种世界公民的角

度,去理性地思考当代中国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她说过她“希望看到中国的崛起,

可是希望它是文明力量的崛起。”只有看到利与弊,未来的两岸三地才能有更加

健康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种更为冷静且深沉的爱。

  就像当年,您批评韩寒没文化底蕴,尤其“对于上海世博的无知,显得浅薄

和没文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轻松”。您后来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进一步解释:

您并非是对韩寒有意见,而是因为韩寒批评上海世博是用钱堆出来的,所以要为

世博打抱不平。您不断强调您深度采访世博四次,所以非常了解世博重大意义。

您说,如果韩寒是批评“上海世博里的中国人没有功德心、不排队,很肮脏,态

度很差,我百分之百赞成”。

  所以,我可以理解您的意思是说,应该批评的是中国人民,不应该批评政府。

世博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但是人民也有权利表达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底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还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不能为了一个“伟大”的结果,

就在过程中牺牲无数人的生活质量,您觉得这是小事,只不过是一时不便而已,

可是这背后漠视普通人权益的思想,难道不恐怖么?这次牺牲你的生活,下次就

可以牺牲你的生命。照此等思考逻辑,当年“二二八”事件,也是人民不懂事,

给政府添麻烦了吗?这还是当年那个敢想敢为,不畏强权的你吗?

  表面上看,您很关注中国很了解中国,其实您根本没搞清楚这里的状况。您

跟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来大陆采访的外国记者没什么不同,人家安排你们到事先准

备好的家庭和地方去看一堆人演戏,然后您就被感动的红了眼眶。可是,那都不

是真的。对于中国,您没有如梁文道所言一般“进入、然后跳出、产生批判的距离”,

35

Page 3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您根本就连中国的门在哪里都找不到,于是你只是在门外对着这幢看似宏伟的建

筑自说自话,跟门里的人毫无交集。

  事实上,官方摇旗呐喊大唱赞歌的声音我们已经听到的太多,作为一个局外人,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以您冷静客观的视角,来告诉我们皇帝是光着身子的,您也

许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可是在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的是这些开启民智的

基本功夫。

  看您的文字,我觉得您是一位敏感多思,感性多过于理性的女子。您的感情

过于真挚,喜欢把人和事都往好处去推想,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您收敛了锋芒,

变得更加宽容,充满爱了。这对于个人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一个政治家和社会

观察家来说,就未必了。

  我知道,社会的发展除了批评者之外,还需要建设者的存在。但是,如果只

是一味的建设和夸赞,终会有列车脱轨、桥梁垮塌的一天,您曾经在青年时代顶

住种种压力选择站在鸡蛋这一边,勇敢地对抗高墙,不知道现在,掌握了话语权

的您,还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期待您的答案。

  

  此致

  

  

   一个普通的大陆女青年

  

   2012.10.7

36

Page 3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编者按:余秋雨可算是当代 受欢迎的散文作家,在大陆公布的近十年来全国 畅 书籍前十名

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可他也是争议 大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及言行屡屡引发反对乃至批评。

近其封笔多年之后的著作《何谓文化》出版,再次引发众说纷纭,且来听听正反双方都有何话说吧。

探讨文化探讨文化还是还是无谓辩白无谓辩白??——争议余秋雨

书海冲浪者:套中人的辩白

玄凰淼:他的文化、天赋与禁锢

反方

正方

37

Page 3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余秋雨是位公众人物,而且是位颇有争议的、大红大紫的公众人物。围绕着

他的那些是是非非,好象一直都没有消停过。但是,我对余先生一直是非常尊重的,

甚至还有一丝崇拜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始终忘不了初读他的《文化苦旅》时的那

份感动,以及后来他每出新书就欣然购入的虔敬。然而,他新近出版的《何谓文化》

一书,却让我大跌眼镜——这还是我印象中的那位余先生吗?

  第一,是有关书的内容很难服众。按照余先生的说法,他是从学理、生命、

大地和古典四个角度,用 诚恳、 隆重的方式对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回

答。但是,说实话,除了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还有些许可看之处外,其他的那些“回

答”很难让我认同。那只是他写的一些故人故事,他题写的几处碑文,或者是对

一些文化典籍的翻译,以此作为对文化是什么的回答,真的让人莫名其妙了。作

为一位知名的文化学者,他这样的做法不啻于在说——这就是文化,至于为什么,

你自己去悟吧!对于文化的解答如此简单,不能不让人怀疑他对文化的理解缺乏

严谨的理论支撑,只能诉诸于具体的人、事、物。如此一来,这本书就实在难逃

拼凑之嫌。

  第二,是他书中的态度让人烦感。一是他文中处处显露出来的那种洋洋自得,

动辄就是第一次、什么 之类的,还自称曾多次准确的预测了经济走势,这给人

的感觉就是在显摆,甚至是自我吹嘘,与我印象中余先生作为文化学者谦谦君子

的形象大相径庭。这样的话留着让别人来说不是更好吗?二是他对于他人的矮化

和不尊重,比如对易中天就称其为“讲三国故事的人”,还要帮助其提高提高,

这不但是自高自大,而且是自我陶醉了。三是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来对一些围绕

书海冲浪者

套中人的辩白

38

Page 4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个人而起的非议进行辩白,但似乎又隐含着一种不屑为之的意思,讲得不清不楚,

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时,我也不禁想问,这些与回答“何谓文化”哪里有半毛钱关系?

是我没看懂的实证法吗?

  事实上,抛开对于余先生这本书的诸多不满,对于“何谓文化” 好的回答,

不在难以服众的书的内容,而在余先生这种令人烦感的态度和做法。他在《何谓

文化——在接受澳科大荣誉博士称号后的学术演讲》中对中国文化有很精彩的分

析,而且极力反对民粹主义,也在书中三番五次把反对他的人统统归结为文革余

孽和民粹主义。我很理解余先生,他是想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审视中国文化、反

思中国文化。殊不知,他本身就是中国文化所塑造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套中

人”,他的所作所为无可避免的带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他的反思也逃出不中国文

化的窠臼。面对种种非议,他的心乱了。而他作为中国文化的“套中人”,在这

本书中所表露出来的,对于非议的斤斤计较、对于对手的矮化、对于自我的剖白、

对于职称评审时的“报复”,甚至他这种东拼西凑成书的做法,都是对中国文化,

以及在此框架下所形成的文化人格的一种展示,绝妙的回答了“何谓文化”。这

大概是余先生所未曾预料到的吧。

  当然,余先生的文化散文有自己的写法,我不能强求他将一本散文集弄成一

本枯燥的学术专著,但象这本书这样的写法的确有待商榷。同时,面对非议人人

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我自然不能强求他对于种种非议做到无动于衷,唾面自干,

但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如果没有一种宽广的胸怀,不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却老是纠缠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而久久不能释怀终非美事,也难成大家。对余

先生我仍然是充满尊重和敬意的,仍然怀念读他先前文章时的那种温情与感动。

我期待,在余先生以后的书中不要再作此种无谓的辩白,而是能够真正潜下心来

研究一下“何谓文化”吧。

39

Page 4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文化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在很多人眼中,文化与学历是对等的,比如你在乡

村工作时,村民知道你是本科毕业之后,就会竖起大拇指说:“是个文化人!”,

也有人认为文化是一种气场,而这种气场往往与你读多少书,学了多少年并没有

过多的牵扯,比如郑渊洁和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恐怕没有人说他们没有文化。

我更倾向于后者,文化是气场,源自于个人本身的一种“才赋”,而更多的是其

内心的坚守与自由。

  在看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与《千年一叹》的时候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

觉得他的文字带着一种苦行僧人般的坚定与虔诚。从而一直一本本的翻看学习他

的作品,可以说到达《借我一生》是一个高潮。然而后来出的《我等不到了》,

有些不是滋味,也许过多的秀演,会成为一种做作。虽然对于某些方面,很多人

对他充满着争议——比如他对于历史的另眼相看,再比如说一次次的封笔,以及

在青歌赛中犀利的言辞——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大家认可的文化人物,尤

其是在他在传播文化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尤其赞同他在《何谓文化》中写得这么一句话:“文化的 终目标,是在人

间普及爱与善良。”

  书的第一部分为“学理的回答”,收录着余秋雨关于文化的演讲,而作为演

讲稿的整理更注重激发兴趣而并非长篇大论,这一部分读起来有一种浅尝辄止的

感觉,毕竟作为演讲时间有限是为了文化的推广。第二部分为“生命的回答”,

主写文化人的文化,这一部分的虽写文化却感性的东西更多,多的是怜敏与珍惜,

玄凰淼

他的文化,天赋与禁锢

40

Page 4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少的是理性与逻辑,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述而非文化的追寻。第三部分“大地的

回答”,则是从文化古迹出发,讲述包含在这些古迹上的磨难,与其说是在描述,

不如说是借景抒情。“古典的回答”是第四部分,是几篇知名度很高的古文翻译,

这些翻译应该也是一种私人的理解方式,虽追踪于古文落脚于正典,却也并没有

抛弃自己本身的特点与情怀。

  与我所认为的文化不同,他书中所说的文化也许更为的广义却也更为的具

体——其具体在于他的一种原有的本性,相信于“人之初,性本善”的真善美。

而这种定义让人觉得像是某种“教义”,但文化的教义之中却更为宽容,包容着

其他信念与信仰。或许这趋近于“大同”。

  纵观此书,虽说是追寻文化、探讨文化,但不可磨灭的是作者对于文化失落

与现今众人文化迷茫的一种痛楚。了解余秋雨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 近出的许多

书中,他会反复的提到“文革”的字眼,那段经历恐怕是与他相同年段的人文不

想回首,又忘不掉的。所以他不断的在琢磨,不断的强调这个特殊时期对于文化

的“迫害”。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虽然他在琢磨,但是还是停留在了一个狭小

的位子,逃脱不了自己给自己画的圈。作者是一个聪明人,能够敏感的触碰到一

个社会政治的底线,这是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的成功之处,却

也是他所受到自己禁锢的失败之处。而这种失败,如果放大了,恐怕会让人想到

郭沫若的那首《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诗。

41

Page 4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淘书经 分享淘书经验,共赏读书乐趣分享淘书经验,共赏读书乐趣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成也电影,败也电影——漫谈改编电影及其原著小说漫谈改编电影及其原著小说

文 玄凰淼

很多人都会说,电影好不好看主要靠导演,而电视剧好不好看主要才靠编剧。

细细想来,好看的小说拍出来的电影突出不了人物,讲述不完故事这是常有的事儿,

大概是因为电影的时间还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够有的放矢,抓住一个主线,还

是能够让一本好的小说成为一个优秀的剧本的。小说与电影(甚至是电视剧)的大

致关系分为四种:1. 好小说、好电影;2. 好小说、烂电影;3. 烂小说、好电影;4。

烂小说、烂电影。

42

Page 4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第一部分:成是电影

好的小说有时并不为人知,而一部精彩的电影正

是让大众去观望这本小说的导火索。

代表:《魔戒》(电影《指环王三部曲》)、《飘》

(电影《乱世佳人上、下》)等

小说《魔戒》最初在公元 1954 年至 1955 年

之 间 出 版。 是 托 尔 金 早 期 作 品《 哈 比 人》(The

Hobbit)的续作。描述了矮人、精灵、骑士、巫师、

半兽人、等等的奇幻探险故事。本书澎湃壮丽的背景,

奇特而丰富的人物,堪称 20 世纪以来最壮丽的史诗

作品。

这类电影导演,因为他需要挑战这个小说的粉丝

们,也要挑战作者的构建力与想象力。无疑电影《魔

戒》三部曲的彼得 . 杰克逊就是这么一个身兼导演与

编剧的勇者与智者。也是因为这个电影画面与故事情

节的吸引才使得小说《魔戒》与读者们见面。由译林

出版社出版。

托尔金自己设计的《魔戒》第一版封面

43

Page 4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译林出版社的第一个版本与电影上映可以说是前

后脚。从书的封面还可以看出电影的一些痕迹。

而第二版本 2011 年年底出版的插画珍藏版,则

更忠于原著。

译林出版社 2001 版封面

译林出版社 2011 插画珍藏版版封面

44

Page 4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当然电影于小说也有锦上添花型,比如电影

《乱世佳人上、下》改编于马格丽泰的小说《飘》,

描述了以思嘉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一方面反映战

后南方社会结构重组,并与联邦政府重建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思嘉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农场主的女

儿经历了战争以及重重磨难后,成长为一个做事

干练,足智多谋的女强人,同时也描写了她那敢

爱敢恨的情感历程。

国内首度引进版版封面

45

Page 4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同属此类的还有最近大红大紫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其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 227 天的历程。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已是风靡全球,并获得包括布克奖在内的诸多文学奖项。而 2012 年,由华人著名导演李安将这部被认为改编难度极大的作品搬上大银幕。自公映以来,广受好评。

46

Page 4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种可以说是

雪中送炭

由克里斯丁与罗伯特主演的电影《暮

光之城》便是如此。在第一部《暮光之

城:暮色》红火起来后,其小说斯蒂芬

妮写的《暮光之城》小说也开始上市了。

但是电影的好看也遮掩不了小说语言的

空洞、情节的白痴(当然,也许有人认

为这是译者的问题,但是相较于同样是

奇幻小说的《哈利波特》在原著的语言

上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47

Page 4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第二部分:败是电影

这里所说的败,并不是因为他毁了小说,而

是完全没有凸显出小说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

想。

代表:《搜索》(电影《搜索》)、《哈利波特》

(电影《哈利波特》七部曲)

小说《请你原谅我》(后更名为《网逝》、

小说出版为《搜索》)。成于 2007 年,2010 年

入选鲁迅文学奖,成为了近些年唯一入选的网络

作品。描述了在刚刚查出绝症并被保险公司拒绝

的白领叶蓝秋拒绝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争执

中,记者陈若兮偷拍下了叶蓝秋的样貌。在一系

列刻意的炒作下叶蓝秋成为网络红人,在人肉搜

索的威力下,个人信息被悉数曝光。这本小说本

是在网络人肉搜索下还没有如现今这么流行、这

么滥用的 2007 年。可以是一种“预言”,亦是

一种对于网络发达技术,随意曝光他人隐私的反

思。

反观 2012 年 7 月份上映的《搜索》,除了

成就赵又廷和高圆圆一对儿情侣之外,似乎鲜见

于小说中对于人物刻画的深刻与故事本身张力的

牵引。电影中一些人物的刻意美化,反而成为了

一种画蛇添足的笑话。不得不说陈凯歌导演在电

影的路上野心太大,能量被消耗殆尽了。

48

Page 5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相较于《搜索》电影的失败,《哈利波特》的失败恐怕是因为读者对于小说的

过于喜爱,而导演因粉丝的热衷而不敢妄加修改,从而导致了电影只有在看了小说

的时候才不会显得莫名其妙。

英文版哈利波特第一卷封面 中文版哈利波特第一卷封面

49

Page 5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当然这里也有破罐破摔型的,比如《黄金罗

盘》,电影一部之后则不见了下一集,而中文版

小说 2006 年上海译文出版了之后也不见了踪影。

英文版黄金罗盘封面

中文版黄金罗盘封面

50

Page 5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悦读随感 心灵与书本的对话,思想与文字的交流

文 /Shirley

  “从前,在一座荒凉的小山上矗立着一座阴森的城堡,

城堡里有十三只停摆的钟。冷酷而好斗的公爵与侄女萨拉

琳达公主便住在这里……旅人与水手仰望城堡时会说,那

儿的时间停走了,总是那时,绝不会是此刻。”尘世间的

人总想与时间较量,但从未取胜。然而,《纽约客》专栏

作家詹姆斯 . 瑟伯在他的童话故事里想象了一种关于时间

生命的存在性。公爵害怕此刻,迷恋那时,他要将时间杀

死,停摆的钟是时间的尸体,小时与分钟是时间的血液。

多么有趣的构思,多么值得探讨的话题!瑟伯的童话在书

写王子与公主小情爱的同时,不乏哲思。

  这本《13 只钟》是瑟伯的童话集,还包括篇幅稍长

的《白鹿》和小短篇《公主与铁盒》。13,在基督教里

是个被黑暗的数字。《13 只钟》是死亡般的暗喻。瑟伯

的童话不脱俗,讲述一位王子假扮游吟诗人,解救被困古

堡里的萨拉琳达公主,为爱走天涯的故事。旅途中的阴暗、

险恶,困难重重,可想而知。但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情

节跌宕起伏,颇具新奇元素之外,瑟伯紧扣主题,不断地

强化时间与生命的意义。在结尾处,瑟伯不禁哀叹,“凡

人终有一死,岂能谋杀时间。”公爵谋杀时间的企图终被

粉碎。“悲伤的宝石才能保存,笑出来的宝石在二周后会

变成眼泪。”在美好童话故事里,我们依然可以读到瑟伯

心中对于现实的反抗与讽刺,《公主与铁盒》的故事便是

个铁证。所以,读懂童话里裹夹的现实主义才是读瑟伯的

《13 只钟》作者 : (美)詹姆斯·瑟伯定价 : 25.00 元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 2012-09

曾经、现在与永远——评《13 只钟》

51

Page 5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真正意义。

  童话,就要读出来!瑟伯的童话被喻为最适合大声朗

读的故事。原因在于他在写作当中巧妙地运用语言的韵律

和节奏。而在同一个句子里设置争论,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在《13 只钟》里,他写道:“喝水时不让他吃面包,吃

面包时不给他喝水”;在《白鹿》里,他写道:“黑即是

白,红即是蓝,黑暗即光芒,真相即真相”;在书中还有

一大段格洛克斯的独白,堪称韵脚上的杰作。“我能找到

我看不见的东西,能看见我找不到的东西;前者是时间,

后者是目光的一个落点。我能感觉到我摸不到的东西,能

摸到我感觉不到的东西;我摸不到的是悲伤,我感觉不到

的是你的心肠。”语言是神奇的东西,与瑟伯倘佯在语言

的海洋里是读瑟伯的另一种意义。

  瑟伯是漫画天才,画迹笔触简洁流畅,“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他把极简主义的画风在漫画里运

用得淋漓尽致。他的童话故事与他的漫画风格如出一辙,

随意、天马行空,空旷的留白无限地拓展读者的想象力。

所以,读他的童话,总令人感觉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纠缠。

也许没人会想到,在创作该童话时,瑟伯几近失明,他口

述,让秘书笔录。在一片真实黑暗里,瑟伯勾勒出了一个

非凡的世界,那里充斥着魔法和巫咒、王子正在救赎公主、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绝对是正能量的发源地!实际上,

他那时酗酒、沉默寡言,还不时发生精神崩溃,甚至连

《13 只钟》的插画都是请朋友 Marc 帮忙完成的。好在,

Marc 不负众望,那些有点阴郁、有点恐怖、有点惊诧、

还有点兴奋的漫画令本书增色不少。

詹 姆 斯· 瑟 伯 (James Thurber, 1894—1961),美国著名幽默作家、寓言作家、插画家。1926 年开始为《纽约客》杂志撰稿,1927 年进入《纽约客》编辑部,成为其中 年轻有为的编辑、自由撰稿记者。瑟伯和 E.B. 怀特一起确立了《纽约客》诙谐、辛辣的文风,即所谓“《纽约客》文风”。晚年执教于耶鲁大学。瑟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寓言、故事、回忆录,他还为自己的作品绘制插图,给《纽约客》画封面。

52

Page 5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白鹿》里的乔恩王子说,“曾经的你,不是现在的你;

现在的你,将是永远的你。我把这份战利品放在爱的手

中。”瑟伯的童话引领我们在曾经、现在与永远之间徘徊。

我们期待的当然是永远,可没有曾经与现在,何来永远?

我们杀不死时间,只等时间慢慢地消耗我们。我们爱此刻,

绝非那时。我们,最爱今天。

53

Page 5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文 / 五月微蓝

  直到去年夏天读到《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才知

道原来有这么神气的一位老乡,一个人,一个背包,独

自远行。那时候她还用着“菊开那夜”这个笔名,但我

更喜欢她的本名——吴苏媚,名字透着一股江南女子的

妩媚。后来又读了她的《星空下的咖啡馆》,那些故事

或许还不够成熟,可却都有关于生活和爱情的真相,决

绝、残酷、宿命。吴苏媚小姐不管写旅行还是写爱情,

都那么真实,也因为真实,才更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在《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出版之后,她又继续出

发,她就像那只不知疲倦的鸟,不留恋,不执着,在世

界的各个角落自由来去。对于长期旅行的人来说,旅行

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生活,到处游走,有时候真的也没什

么理由,只是因为停不下来,所以才“不得不”继续行走。

这种始终“在路上”心态,对那些习惯了安逸生活的人

来说大概是不能理解的吧。

  印度是我听到过被评价的最极端的一个国家,她是

享乐者的地狱,却是背包客的天堂。身边很多人一听到

印度就摇头,表示这辈子是坚决不会去印度的;但同时

我又看到无数的背包客对她迷恋不已,一去又再去。这

样强烈的两种反差,让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对她

的期待也更多了几分。不管是瓦拉纳西的恒河还是果阿

的海滩,是德里的混乱还是孟买的宏大,印度的每一座

《去印度学倒立》作者 : 吴苏媚定价 : 35 元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 2012-09

《去印度学倒立》

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姿态

——《去印度学倒立》读后随感

54

Page 5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城市,都有一种只属于自己的性格。这

样的地方,想想就让我无比向往。

  这本《去印度学倒立》几乎就是《像

嬉皮那样晃荡行走》的延续,也许有人

觉得辞藻不够华丽,底蕴不够深厚,情

感不够浓烈,但是在我看来,这才是最

真实的旅行故事。对于有些人来说,旅

行就是享乐,是美景和美食,是飞机和

高级酒店;但是对于那些长期在路上的

旅行者来说,享乐式的旅行是无法抵达

内心世界的,所以他们不断的放逐自己,

只是为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习惯一个人行走的女生大都有着深

重的故事,吴苏媚小姐给我的感觉就是

这么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她会说“最

能表现痛苦的方式就是不表现。”这样

的话。她喜欢在人群中行走,却又惯性

地与他人保持着距离,或许因为这样,

才能对很多事情更加清醒很明白。她让

我想起《在恒河游蝶泳》里中谷美纪演

的那个女摄影师,外表看似淡漠,内心

其实藏着满满的故事,却不愿与人说。

而写作和摄影一样,都是可以表达自己

一种的方式。

  从槟城到到尼泊尔,每每读到这些

自己走过的地名,心里总会有一些特别

的情绪,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虽然在那

55

Page 5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里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高兴或者惊喜,可是回头再看那段旅程,隔着时间和距离,

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所以我常常说,回忆是个好东西,它总是自动过滤掉了那些

不快而只留下美好和感动。书里也写到了泰国,曼谷,清迈,素可泰,阿育塔雅……

说来也巧,这几个也正是我几天后即将启程前往的地方。这个世界很大,却又很小,

我们彼此不相识,却在不同的时间走在相同的路上,甚至带着相似的情绪感怀。

  

  记得《流星花园》里花泽类说:“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如果能倒

立起来,这样原本要流出来的泪,就流不出来了。”而我想说:当你在自己的世界

痛苦或者迷失的时候,可以学着“倒立”,站在另一个对立面来看看这个世界,你

就会发现自己的烦恼是多么微不足道,路上的那些笑脸,陌生人无私的善意,甚至

旅人们的各种故事,都能让心灵豁然开朗。

  

  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盛开时欣赏绽放,衰败便欣赏凋谢”。这是我欣赏的

人生姿态。

  

  

56

Page 5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我的花让我开

  我的花让我自己开

  你适合你的

  我适合我的

  垂败

  

  我的花你别戴

  我的花让我自己戴

  你拥有你的

  我拥有我的

  姿态

  ——陈绮贞《花的姿态》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为网络。

57

Page 5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佳句赏析 只言片语间,窥视书文精彩

编者语:近日,中日钓鱼岛争端,再次引发国内的“反日”高潮。编者语:近日,中日钓鱼岛争端,再次引发国内的“反日”高潮。“爱国主义”也再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当反日“爱国主义”也再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当反日游行队伍打砸日系车,甚至重伤西安某车主致其重伤时,当偷游行队伍打砸日系车,甚至重伤西安某车主致其重伤时,当偷车团伙被抓获后振振有词称其“偷窃日系车是出于爱国心”时,车团伙被抓获后振振有词称其“偷窃日系车是出于爱国心”时,任何理智尚存的国人恐怕都不禁思考,“爱国主义”于我们究任何理智尚存的国人恐怕都不禁思考,“爱国主义”于我们究竟代表了什么?塞缪尔·约翰逊的那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无赖竟代表了什么?塞缪尔·约翰逊的那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再次回响在我们耳边。著作等身的名家们如何最后的避难所”再次回响在我们耳边。著作等身的名家们如何看待“爱国”?就让我们历数一下吧。看待“爱国”?就让我们历数一下吧。

编 / 风君编 / 风君

名家论“爱国”名家论“爱国”————大师们眼中的爱国主义大师们眼中的爱国主义

58

Page 6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

——乔治·萧伯纳

乔 治· 萧 伯 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1925 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圣女贞德》《伤心之家》等。

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

——亚瑟·叔本华

亚 瑟· 叔 本 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代表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意志的自由》等。

59

Page 6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

——亨利·戴维·梭罗——亨利·戴维·梭罗亨 利· 戴 维· 梭 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19 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其在思想上追随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现代社会持批判态度,倡导简单纯朴的自然生活。在梭罗生前并不算知名,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代表作有《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等。

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

——安布罗斯·比尔斯——安布罗斯·比尔斯

安 布 罗 斯· 葛 温 奈 特· 比 尔 斯(Ambrose Gwinnett Bierce;1842 年- 1913 年或之后),美国记者、短篇小说、传说与讽刺小说作家。其小说以恐怖和死亡为题材,讽刺辛辣,语言精炼。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鹰溪桥上》(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和讽刺小说《魔鬼辞典》(The Devil's Dictionary)等。

60

Page 6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国家主义是乱伦的当代形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其崇拜形式。根本用不着说明,我们说的“爱国主义”意味着把自己的民族置于整个人类以及真理和正义的原则之上。

——埃里希·弗洛姆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20 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成员之一,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

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

——伯特兰·罗素

伯 特 兰· 罗 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 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61

Page 6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个人正义维护着国家正义,个人尊严组成国家尊严,国家惟一能让国人感到骄傲和安全的,就是它对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所作出的承诺和保障。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国家还有什么尊严和荣誉可言?

——左拉

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 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亦是法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的重要角色,被视为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代表作品有《娜娜》《萌芽》《三城记》《四福音书》等。

当智慧存在的时候,作为一种愚蠢形式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才会消失。

——克里希那穆提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 -1986),二十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被作为“世界导师”培养。1928 年,克氏做出惊人之举,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他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因为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而纯属个人了悟,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之后,一直致力于超然冷静的深思,探索真正的教诲,要用最简单而直接的语言带领人们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代表作品有《生命的注释》《心灵之路》等。

62

Page 6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书海拾遗 在茫茫书海之中,检拾不应被遗忘的经典

惨胜的余思——评论《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

文 / 张海涛就在日本政府将我国领土钓鱼岛“国有化”,

激起全国人民强烈愤慨的时候,《惨胜》一书

刚好出版,我怀着特别的关注翻开它,由此便

被深深吸引。

这本书,用学者的评价来说,在诸多关于

抗日正面战场研究的著作中,“体现了作者‘人

无我有,人详我略’的写作原则,……对历次

战役,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论点”,“见解

独到,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有重大影响”。

一开始,觉得“惨胜”这个书名怪别扭的,

但是读完书之后,却由衷地认同了作者的立意。

该书于 1993 年出第一版,书名为《惨胜:抗日

正面战场大写意》;1994 年 9 月重印时,临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

战争胜利 50 周年,书名曾改为《血染辉煌:抗日正面战场写实》;而今年

这次重新出版,作者又恢复了初版时的原书名。我想,如果不是从表功,

而是从还原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的历史真实来看,那么,还是原书名显

得更贴切些。作为读者,读完这本书, 深切的感受就是,八年抗战,

中日交手,我们实在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惨胜”。

跟随作者驾驭宏大史实的生动笔法,和他富有见地的分

析评说,回顾八年抗日正面战场

的若干重要场景,呈现给我们

63

Page 6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的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积贫积弱、

四分五裂、政府腐败、涣散低能、军力差劣

的中国,面对国力强盛、军力强悍的日本,

去展开一场殊死的抗争,其间充满了巨大的

悲惨牺牲和痛楚,充满了恶敌留下的令人愤懑、

没齿难忘的屈侮和血海深仇,充满了政府军队

高层腐败、私心、低能、不智导致的失败耻辱。

这场战争,终于是随着国际战场发生重大转

折,迫使日本缴械投降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像盟军狠

打日军那样的豪胜、爽胜、痛快淋漓的大胜。用本书

作者的话来说,日寇在中国战区不是被打垮,而是被“拖

垮”的。而当时的情况还可以说是拖而未垮。甚至于到 1944 年,日军在整个世界

战场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在中国发动七七事变之后 大规模的“一号作战”计划,

几乎打到重庆陪都邻近的贵阳。

我完全赞持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不能因为当时的中国落后、贫穷,当

时的中国政府腐败、低能,而贬低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

位和作用。”不过,“惨胜”,这形容,包含了太多的沉重而沉痛的历史意味。

抗日正面战场的“惨胜”,未把日军狠狠打痛打垮打怕,这是留有消极影响的。

而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政府为借助日本力量加强反共,对日本竟施以所谓“以德报怨”

之策,对一些日本战犯“宽大”处理,在战后对日索赔问题上也连连让步,甚至全

部放弃。再加之美国在战后出于冷战对抗的需要,而改变对日政策,不予重惩,反

而要扶助日本成为远东反共的战略堡垒。于是,日本借助这些有利环境和条件,又

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如此轻松地从战争罪行的惩罚中解脱出来,并

成为美国反华制华遏华的坚定同盟者。在这种情形下,日本从未像德国民族那样的

64

Page 66: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诚于反省,敢于认罪,反而是屡屡出现多种为侵华战争罪行进行辩解的声音,这些

人并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且随时地还要作出一些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行径甚

而挑起中国领土争端的事件。在这本书中所列举日本国内为战争辩解的诸多说法中,

就有一种“日本败于美国未败于中国”之论,可见得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打而不痛的“惨

胜”,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宽厚,并未让他们真正尝到侵华战争滔天大罪的沉重惩罚

和教训,他们对于中国就是这样的不认输不认罪呢!而且近年来越走越远,竟把钓

鱼岛“国有化”,又有为此不惜与中国动武再战的疯狂叫嚣。面对这种不能诚恳反省、

忏悔认罪,且总是包藏祸心、危及和平的恶人,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再不能轻

易宽以待之的。一旦他们敢于挑起战端,今日之中国,就决不能重演过去的“惨胜”,

必定要打出痛惩恶敌的全胜。

在本书末尾,作者发人深省地写道:“蒋介石对日本‘以德报怨’的政策是失败的,

因为他并没有使日本某些右翼势力得到足够的历史教训,从而认真地反悔自省。战

后的日本在战争性质、战争责任以及战争赔偿等问题上的许多错误言行应当引起世

界人民,特别是亚太各国人民的严重关注。这一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必须有一个

妥善的解决,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这是 19 年前发出的声音,而 19 年来日本

的变化说明,这一观点毫不过时,且愈显其紧迫重要。为此,中国人民必须做好一

切准备。

65

Page 67: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沉默的时候,有天使飞过——评论《无言之美》

文 / 承蜩卡尔维诺在讨论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时写道: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

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

会,等到享受它们的 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

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对我来说,

以“幸甚至哉”来形容在而立之年与朱光潜先生作

品的结缘,虽不中亦不远矣。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界泰斗,也是我国现代美学

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无需

赘述。让我颇感惭愧的是,虽然自幼久闻其名,此

前我却一直对他的作品敬而远之。也许正如卡尔维

诺所说:“(年轻时)我们没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缺乏人生经验,”

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让年少的我很难步入这个圆融活泼的美学智慧体系,更难在其

中品味求知的乐趣。无怪乎我一直身为朱先生笔下那个“看蒙娜丽莎的旅行家”而

不自知。

朱先生曾说:“不通一艺莫谈美。”读这句话时,我眼前瞬间浮现庄子笔下的

四个人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承蜩丈人、“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的捶钩老者、“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的吕梁丈夫,当然还有那位“为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庖丁。四人虽外表平凡,却备受庄子推崇。

这种由精熟技艺演化出的美感,是一个人屏蔽世俗噪音,长期静

穆而专注地“向内而求”的必然产物。朱先生对此颇有心得,他

在《无言之美》中写道:

66

Page 68: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

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

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

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

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

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大道至简,这些谆谆善诱的文字和温厚善意的批评,可说是朱先生一生治学修

习法门的精华,读来令人猛然有醍醐灌顶之感。想起近年由《异类》和《一万

小时天才理论》等西方书籍掀起的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另译

作刻意练习)风潮,其内核与朱先生的思想无论在智慧还是操作层面都

是明显相通的,而后者却比前者早了数十年。

对于玩索和情趣,朱先生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口道出: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至高的善”。他进而解释道: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

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

都觉得有趣味,而且

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

67

Page 69: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

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

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

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

一样有福。

谈到审美距离时,他提到: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

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需求之外,便无其他意

义。……他们完全是占有欲的奴隶。

读到这我不禁想,那些翻来覆去地《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痴男怨女,究竟有几

人真正品味过距离的美感呢?或许正如朱先生所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

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对于爱情,言语聒噪常是

多余且有害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如秋叶般静静飘落在爱人肩

旁。

沉默的时候,有天使飞过。

68

Page 70: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去年秋天,我因为一些原因去过北京阜外医院。

阜外医院是中国乃至亚洲 好的心外科医院。我亲

眼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先进。一位著名的心外教授对

我说:“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很多器官的移植都已

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比如心脏移植、肾脏移植等

等。”这位教授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个“但是”,

这个“但是”也说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无奈。然而

就像心脏移植曾经就是《聊斋志异·陆叛》里的一

个神话一样,现在的医学无奈也必将会攻克。甚至

现代人很难想像,人称“外科之父”的西奥多·比

尔罗特曾经下过这样的断言:“在心脏上做手术,

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从 1896 年德维希·雷恩成功为一位心脏外伤的病人进行缝合,到现在可以在人

体永久植入一个人工心脏,心外科的发展不仅已经超出了比尔特罗的想像,甚至也

超出了那些在心外科做出很多努力的前辈们的想像。

  那么,从被认为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到现在可以做一个人工心脏,这

一路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呢?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医学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

有没有想到过是谁完成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例做这项手术的病

人是什么情况?做完手术之后的情况又如何?时间再往前推,是谁做

出了体外循环机,让心外手术成为现实?又是谁研制出了心脏造

影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明确?第一个肯于让他把管子插进心

脏的实验者又是谁?第一个为先天性心脏

病做手术的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

心脏之舞——评论《心外传奇》

文 / 也不过如此

69

Page 71: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下做的手术?她的第一个病人情况如何……这些问题或许你没想过,但是只要你想

到,这些问题本身就够有意思的。而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

也一定很好看。《心外传奇》,就是这样一本好看的书。

  诚如本书作者李清晨所言,这本书并没有一个畅 书的名字(不过也还可以,

至少作者没有傻傻地给本书起名为《心脏外科手术史》),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

专门写一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脏外科手术的书——惭愧的是,我就曾经

是那个“不明就里的人”,直到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才知道它讲述的是心脏外科

的发展史。这样一来,这本书里讲述的就是 N 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外科

手术。既然是心外科手术史,讲述的自然就是那些能够载入史册的手术,而能够载

入史册的就只能是开创性的,而开创性的就只能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在手术的过程

中,就会充满难以预知的困难和灵光一现的发现。这样的故事读来,自然让人既紧

张又兴奋,只要开始就很难放下。

  这些故事中,作者本人 喜欢的是第一例做成体外循环的吉本,而我个人 喜

欢 崇敬的是第一个把管子插入心脏,发明了心脏导管术的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

要知道心脏导管术不仅开创了心内造影技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直观更科学,同时

也成为当代心脏病治疗中 常用的微创伤技术。我相信对于当代人来说,稍微有一

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不会拒绝心脏导管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一百年前,如果谁听说

要把一根管子直接捅入心脏,这人一定会跳起来飞也似地逃跑,他会认为 这

是在谋杀他。甚至在医学界内部,也认为此项技术根本就不可行。在这

样的情况下,福斯曼很难找到第一个肯配合他完成这项实验的人。这项

实验和其他的心脏病还不一样,其他心脏病人都是以一种死

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肯于接受医生的实验。比如第一例接受人

工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退休了的口腔科医生,当

他觉得自己的心脏病已经太过严重也活不了

多久的时候,他抱着为医学做贡献的心态

70

Page 72: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同意了美国医生德弗里为其做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名叫克拉克

的口腔科医生对医学的贡献不亚于为其主刀的医生德弗里。然而克拉克毕竟属于垂

死之人抱有 后一丝希望,而福斯曼要进行的实验要面对的却是正常人,没有哪个

疯子肯于让他在自己的心脏上插个管子,万一把心脏捅个窟窿那是补不上的。不过,

福斯曼 后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疯子,这个人的名字叫沃纳·福斯曼——没错,他

的第一例心脏导管术的对象就是他自己,他把管子插入了自己的心脏,而事件的整

个过程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充满了惊险和传奇。

  福斯曼只是一代又一代为心脏病诊疗技术做出贡献的伟大医生之一。正是这些

医生不断的努力,才让人类的心脏跳动得时间越来越长。去年我在北京阜外医生看

到的 让人感慨的景象还是每一个窗口前面长长的排队。这说明心脏病患者还是很

多,对于心脏病诊疗的需求还是很广。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心脏病越来越有

得治。所以我期待有越来越多关于心脏病的科研成果问世,有越来越多的好医生出

现。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甚至希望我的侄子将来能够做一名出色的心外科医生。

71

Page 73: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留将颜色慰多情——评论《李敖情书集》

文 / 季蒹葭   《李敖情书集》满卷都是作者曾经的情书与

爱事,性情流露,真是难忘。当这些故事再次被

他叙述和点开,又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情书是一

个真正可以肆无忌惮的倾泻自己情感的地方,但

也不能在信纸上太过真实而不遮掩地记录自己的

私心,有渴望自己的心情被收信的人可以体会并

理解的企盼,更有害怕被其他人察觉的顾虑,因

为它是自己与情人,私情化的秘密,容不下旁人。

  

  其实公开情书很容易引起感情风暴,因为有

的材料对当事人有一种窥视或者被曝光的不适,

以及牵扯一些复杂混乱的感受。想象某一天,你

粉红色心怀的情书被好事者私自贴在宣传栏昭告天下,那时就能感同身受。但李敖

奇在只选了自己写给女朋友的情书,而没有女朋友的情书的影子,他既保留了那应

有的私隐,又让自己的悲欢情事诚实地面对世人。所以这本书是一场把作者的心打

开,让我们‘查体诊断’他的真人秀。封封情书,包裹着他的爱情观,也是李敖对

于那些人,所能掌握的 后纪念。

  

  李敖说自己是爱情的快乐主义者,对于大多数的过往,有多多的思念却少有哀

思,因为他喜欢“不一起下山”,他视爱,是陪伴。即喜欢过程,他可以一边热烈的爱,

又能在一边保持冷漠旁观,如果出现可能,他就在还当自己开始不知道痛的时候,

就此结束了爱情。这或许是他不愿去想怎么对待过程后的结果,但他认为至少保留

了一份美好,哪怕是几个月或者几天。

  

72

Page 74: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这本情书集大多篇幅是‘G 的 94 封信’与‘Y 的 44 封信’,这样的设定,有

点唧唧歪歪说的爱情,应了两人指代字母(GY) 的巧合,似乎在自嘲李当年说情话

有点让人受不了?这些碎片化的生活记录,没有吃了春药似的缠绵至死,也没有浪

漫得要命,而是相当质朴的小儿女呢喃细语,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特殊情况,

比如寄送东西与即时信,并且能发现也可以这么柔情的李敖,全然没有张牙舞爪的

模样,他还能在日常通话中穿插自己的充满个性的想法与叙说自己的独行风格。

  

  记得一句电影台词“男人还有什么过往,除了女人。”,看着李敖写的这些些字,

这句话是对的。当时的他是那样的爱她,依赖她,依赖那份存在感。李敖很顺溜的

说出自己的情欲与肉欲渴望,因为他爱她的灵魂,也爱着她的肉体,真是一个大胆

的李敖。不过他也有神经过敏的一面,比如多次说不放心在异地的女朋友,并派‘探

子监视’等等,不知道是玩笑话,还是真的试探,只有当年的知情人懂了。情书里

的李敖总是一副脆弱的受虐的样子,女朋友稍有不高兴,就感觉自己很受伤。而对

于有的女朋友,也似乎不够潇洒起来,似乎他有些不为人知的心绪不肯对人提起。

  

  与女儿书,是一块特具生活化的柔软部分,很容易触动每个人的那根情弦,这

是一份安静的父爱,但想起来也是很疼很疼的。女儿小文十二岁以前和李敖在一起

的日子不足一星期,因为当时他是敏感人物,之后又入狱,这犹如一种血肉的剥离。

想到今后女儿的生活,本来需要他的付出与承担,却没有能力去给予,那真的是一

种痛苦。给女儿写信,能把缺失的一部分爱补回来,并且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关于女

儿的一切,这让李敖觉得足够幸运了。

  

  他在信里给女儿进行李氏的双语教学,说语法讲故事童话,中国文化与外国的

文化被他用心的融入在那每封越洋的信件,我相信那是经过很多心思来组织与续写

的。当看到李敖得意的说,打磨破皮鞋的钢片作为刀片切割书籍的插图,这个细节

尤为动情。看着那些边缘整齐的图画,那份父爱被那些片段,慢慢的拼完整了。

  

  这些都是李敖给她们的爱,留将颜色慰多情,脉脉此情谁有知。

73

Page 75: 书评客第8期 Book Reviewer Vol 8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书所能得到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书所能得到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

——贝内特·塞尔夫——贝内特·塞尔夫

欢迎下载《书评客》欢迎下载《书评客》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腾讯微群:http://qun.t.qq.com/35062339 腾讯微群:http://qun.t.qq.com/3506233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