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3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8-08/31/04b/2018083104b...2004/08/31  ·...

1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67113790(广告部) 67113791(发行部)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第8048号 年价:390 元 月价:32.50 元 零售:每份 1.50 元 人民日报印刷厂印 境界 · 悦活 04 2018.08.31 星期五 责编:张黎 电话: (010)67112251 传真: (010)67113772 E-mail:[email protected] 伤害眼睛 危害健康 儿童该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本报综合报道 如今低头族随处可 见,不少孩子也效仿这一行为,在假期里 整日盯着电子产品。专家指出,电脑、 Pad、手 机 等 电 子 产 品 已 经 成 为 伤 害 孩 子 眼睛的罪魁祸首。那么,电子产品到底会 产生哪些危害呢? 科普中国的相关专家指出,因为电子 产品的屏幕小、字体小,孩子看屏幕时,眼 睛会与屏幕贴得很近,这就需要睫状肌高 度收缩,增大调节幅度。 同时,在玩画面跳跃的游戏或在颠簸 的车上及行走时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 害也很大。 屏幕色调太亮、刺眼,会导致眼疲 劳。这对视网膜是一个非常强的刺激,易 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随之出 现视力下降和色觉敏感度降低,严重的会 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视神经造成不可 逆的损伤。 此外,儿童眼盯电子显示屏时间越 长,眨眼频率越低,而眨眼频率低可能引 发干眼症。 尽管看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健康产 生影响,然 而 ,让 孩 子 完 全 避 免 使 用 电 子 产 品也不切实际。因此,《健康报》给出 了相关使用建议:24个月以下的儿童智 力和视力发育不完善,应尽量避免使用 电子设备。2~5岁的儿童每天看电子屏 幕的总时长不要超过1小时,6岁以上儿 童需限制看屏幕时间,每天1~2小时为宜。 萌 萌 的 Hello Kitty、呆 呆 的 “小胖”、幽默的“优优”、睿智的 “贤二”……在机器人大会上,这 些“智慧萌主”已逐步渗透到日 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描绘 出了期待中的智能生活远景。 医生、厨师、钢琴 家 ,如 今 的机器人能胜任更多精细工 作。去年首次参加国际执业医 师资格考试就获得 496分的科大 讯飞机器人“小医”,今年已经在 合肥正式上岗,目前它能看300 多 种 常 见 病 ,完 成 了 4000 多 人 次 的诊断。 商品智能展示推荐、购物车 智能跟随、无排队自动智能结 账,超市也开始变得“聪慧”起 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集合并 运用视觉识别、重 力 感 应 、深 度 学习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无 人超市、无人便利店领域深 耕。从生产线、车间到仓储、 物 流,从汽车、电子到新能源、新 材料,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也在不断拓展。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刘庆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今机器人的理解、预测、决 策以及交互能力都在增强,正 面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超过 99.9% ,语 音 识 别 超 过 最 好 的 速 记员,甚至可看到紫外线、红外 线之外的内容,听到超声波、次 声波之外的内容,智能感知方面 已越来越接近甚至 超越人类。 “智能机器 人正在深刻融 入经济社会 发展的方方 面面,让人 们生活得更 美好、更便 捷。”北京市副 市长阴和俊表 示,将以机器人产 业创新发展为契机, 开展更广泛的技术产业交 流与合作,携手建设开放、共 享、协同的机器人产业全球创 新生态。 聚焦 聚焦 2018 2018 世界机器人 世界机器人大会 大会 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TA TA 共舞 共舞 机器人“奶茶小哥”可以像人类一样顺畅地完成整个奶茶的 制作流程,顾客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自助点单;“机器人调酒师”只 需要 1 分钟,就可以完成接酒、摇晃、倒酒等多个环节;神经外科 手术机器人现场向观众演示了高难度的脑部手术……琳琅满目 的智能新品,展示出一场面向未来的科技盛宴。 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这次大 会聚集了全球160多家机器人企业和数千款应用产品,众多业内 人士共同探讨了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时代机遇。 机器人行业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智能加持”,机器人会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服务机器人融入生活 在服务机器人展区,一只白 色机械臂在手术台上缓慢移动, 它将细针刺入一个模拟头部创 口。随即,屏幕上显示出创口内 的3D图像。“这是国内首台神经 外科手术机器人,”工作人员介 绍说,医生凭借这套机器人系统 不仅可以简化手术流程、节省手 术时间,还能提高手术精准度。 展区里的一款陪护机器人, 能进行人脸比对,并提醒用药时 间;另一款安保机器人,可以在 社区巡逻监控,对陌生车牌自动 识别。不难看出,服务机器人的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已渗透到家 庭 、商 场、银行、医院等诸多场合, 并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此次机器人大会上发布 的《中 国 机 器 人 产 业 发 展 报 告》 显 示 ,2018 年 全 球 机 器 人 市 场 规 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而其中服 务机器人的增长备受瞩目。 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家用 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 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 分别为 44.8 亿美元、25.4 亿美元 和 22.3 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 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48%。 在 服 务 机 器 人 领域,科技龙 头企业重点在无人车领域布局。 今年 1 月,英特尔和 Mobileye 推 出全新自动驾驶平台,并计划于 2019 年将无人驾驶系统提供给 汽车厂商。谷歌母公司旗下的 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也开始正式 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对此,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 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 Rezia Molfino 预测,到 2025 年所 有新型的车辆将实现互联功能, 2035年70%的车辆能实现互联 和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和仿生机器人助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机器人大会上,博雅工道 (北 京) 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 来了他们研发的水下仿生机器 人。它具有鲨鱼的外形以及视 觉传感器、声呐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可以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生 态环境。 作为新一代水下机器人,它 可潜至300米的水下,能够识别、 躲避海底礁石和生物,调节潜水 深度,制定返回路线等。目前正 承担着海洋测绘、海岸线地图扫 描、水下科考等任务。 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 司研发的蛇形臂机器人主要应用 于狭小空间和恶劣环境,能完成 如检修核电反应堆冷却管路或 参与抢险救援等特殊任务。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 告》指出,工程材料、计算机、生 命科学等全球机器人基础与前 沿技术正迅猛发展,大量学科相 互交融促进,人机协作、人工智 能和仿生结构等成为技术创新 趋势。 与此同时 ,灭 火 机 器 人 、脑 控外骨骼等高新机器人也显 示出机器人在助残康复、灾害 救援、娱乐体验等多个领域的 应用。 在现场展区,由航天技术制 造的3款工业外骨骼机器人,吸 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是一种 穿戴式的装备,简单地说,它就 像是一个力量增强设备,可以从 速度、力量、耐力方面增强人类 的能力。穿上这个设备,人们不 仅可以完成搬运重物的动作,同 时还可以轻松完成长距离步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8所外 骨骼机器人团队负责人于志远 介绍,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 技术,是来自于火箭研发技术。 目前这3种机器人,已经在医疗 器械、消防救灾、物流等行业应 用。有了它们的帮助,能提高我 们的工作效率,也为生活带来更 多便利。 从武侠小说中的“御剑术”,到科 幻 电 影 里 的 “ 阿 凡 达 ”,人 类 一 直 梦 想 着 用 意 念控制物体。如 今,脑—机接口(BCI)技术 正 将 这 一 梦 想 变 成 现 实 。 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BCI脑控类赛事中,参 赛者戴上脑电波监测帽,紧盯电脑屏幕上的字母, 无需动手敲击键盘,就能用“意念”打出想要的字。 “关键在于选手要全神贯注,微弱的脑电波很 难被采集。”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成员韩锦介绍, 脑—机接口技术就是在人脑和机器设备之间建立 信息传递的连接通路,使人脑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 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俗称“脑控”。 具体来说,“脑控”可分为 3 个步骤。首先,脑 电波监测帽采集并识别人眼注视所诱发的特定脑 电波,并在放大脑电波和消除噪音后,分析出人的 意图;然后,利用计算机处理脑电波,将人的想法转 为机器的控制指令;最后,将指令传送给机器,从而 实现人脑对机器的直接控制。 在军事领域,BCI技术已被用于操控无人机、 打造“超级战士”;在生活领域,“脑控汽车”“脑控家 电” “脑控轮椅”等发明层出不穷。 帮助渐冻人、脑瘫患者以及其他存有肢体或语 言功能障碍的人提高生活质量,BCI脑控机器人让 残障人士重新获得了与外界交互的能力,在康复医 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造福更多人。 尽管前景可期,但由于脑控对环境、硬件设备、 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要求极高,一套设备的成本不低 于30万元;加之机器操作复杂,在现实生活中暂时 还没有消费级的产品应用,清华大学脑—机接口研 究组成员梁栗炎说。 由于BCI技术需要神经学、脑科学、 信息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瓶 颈有待突破,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畅想智能生活,TA比过去更懂你 · 脑洞大开 用“意念”操控机器 有关“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 人体有害”的说法近日再次在网 络上和微信朋友圈中流传。传言 源于网络上一篇名为《盐里面加 进了亚铁氰》的文章,称一位老教 授食用了这种添加了抗结剂(亚 铁氰化钾)的食盐后,对他的肾脏 造成严重危害。 早 在 2017 年 6 月 和 2018 年 2 月,关于食盐不安全的谣言就广 为流传,当时中国食品辟谣联盟 曾多次辟谣。无论是食盐遇高温 剧毒可毒死人,还是导致肾脏严 重损害,这些文章所指向的“罪魁 祸首”都是一种名为“亚铁氰化钾” 的食品添加剂。那么这种添加剂 到底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为食盐抗结剂性质稳定 网传的文章称, “国产食盐里 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 化钾。在生活中,烹饪食物的时 候,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 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剧毒 物质,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毒死人。” 对此,科信食品安全与营养 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亚铁氰化 钾作为食盐抗结剂,是一种合法 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 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 带来伤害。 全国盐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赵建国指出,我国食盐的 合格率在食品行业中一直名列前 茅,无论是工艺要求还是生产线 的质量检验都具有稳定性、安全 性和可靠性,国产食盐的质量是 有保障的。 日常食用量不会致毒 亚铁氰化钾是低毒物质,按 照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 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含量不得超 过每公斤10毫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 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 铁氰化钾要造成人体健康上的负 面效应,成年人至少每天摄入1.5 毫克,相当于每天要吃3两左右的 食盐。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盐能 到 20 克(0.4 两)就 已 经 非 常 咸 了 , 所以除非过量食用,否则不会对人 体造成危害。 那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 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 说法正确吗? 钟凯表示,氰化钾确实是 一种剧毒物质,但是它和食盐中 的亚铁氰化钾完全不同。亚铁氰 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轻 易释放这种有毒的氰化物。即使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在高温的状态 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钾,要是想 要达到中毒的剂量,大概需要一 次性吃几十公斤的盐才行。 专家也提示,食盐谣言周期 性传播,网友应注意甄别。 小建议: 1. 除甲醛的根本之道在于从源头控制,应尽量避免使用小厂商、小作 坊生产的装修材料。 2. 新装修的房间一定要通风,通风不但可以除甲醛,还能除 TVOC。 3. 入住前最好检测家里的甲醛情况,再考虑是否入住。 4.急于入住的家庭,可以考虑安装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 室内摆放绿萝,既美观又能 除甲醛,这个说法靠谱吗?公众 号老爸评测DADDYLAB日前发 布实测结果,揭示绿萝对除甲醛 的实际作用究竟有多大。 大量摆放绿萝才有效 为贴近真实家庭居住情况, 评测人员选择了面积 12平方米、 层高 2.5米的密闭实验舱作为测 试地点,并选择了普通柜子里的 8 块密度板作为甲醛释放源。在 24小时内,用 PPM htv-m甲醛检 测仪,每 20 分钟读取一次数据 作为空白对照组。 评测人员分别放入10盆、20 盆和50盆不同数量的绿萝,在密 闭实验舱 另 做 3 组 对 比 实 验 ,比 较放入绿植后对甲醛增长速度 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放入的绿萝 数量越多,室内甲醛浓度增长 越 慢 。 24 小 时后,无绿萝的房 间 和放了 10盆、20 盆、50 盆绿萝的 房 间 ,甲 醛 测 试 结 果 分 别为 0.214mg/m 3 、0.18mg/m 3 、0.11mg/ m 3 和0.06mg/m 3 。也就是说,24 小 时后,50盆绿萝的除甲醛效果高 达 71%。 可见,绿萝短时间内对去除 甲醛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50 盆绿萝已经让实验 舱 湿 度 接 近 90%,这 会 让 实 际 居 住舒适度大打折扣。 土壤功不可没,水培作用不大 栽培植物的土壤本身疏松 多孔,它是否也会吸附甲醛?评 测人员剪下植物枝干,把 20 个土 壤盆送进实验舱,测量甲醛浓度 数据。 令人惊讶的是,20 盆泥土 和 20 盆绿萝的除甲醛效果较 为接近,24小时后,它们的除 甲 醛 率 分 别 为 35% 和 46% ,绿 萝 略胜一筹。 评测人员得出结论,绿萝 净化甲醛的作用,土壤功不可 没。如果改用水培绿萝,其除 甲醛效果就明显降低了。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 靠绿萝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 甲醛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别抱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非分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 之想◆本报记者陈妍凌 未来夏季极端高温将更频繁 到2025年至少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热浪 本报讯 今年夏天,亚洲、欧洲、北美洲 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我国也是如此, 中央气象台曾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 警。中国气象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表 示 ,今 年 夏 天 是 1961 年 以 来 我 国 最 热 的一个夏天。 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今年夏季,我国 平均气温为 22℃,较常年同期偏高 1℃,为 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共有55个气象站日 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辽宁、 吉林、河北等地。夏季高温具有极端性强、 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 数据表明,我国夏天正变得越来越 热 ,1961 年 至 2018 年 ,夏 季 气 温 在 波 动 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气候中 心预测,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 出 现 概 率 会 大 大 增 加 ,到 2025 年 左 右 , 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高 温热浪过程。 另外在降水方面,今年夏季全国平均 降 水 量 为 332.5 毫 米 ,较 常 年 同 期 偏 多 7.3%;南方雨季开始晚、雨量偏少,华北雨 季偏早、雨量明显偏多。 中国气象局提醒,9月我国部分地区 将进入秋汛期,预计西北地区大部、西南地 区南部等地降水将较常年偏多,需注意防 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 等灾害。另外,9月仍是台风活跃期,华南 等地仍需做好防台风工作。 张黎 新知 食盐添加剂亚铁氰化钾有毒? 这个老梗竟还有人信 ◆本报记者张黎 环保 科普 专栏 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生活 生活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Dec-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3 3、 3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8-08/31/04B/2018083104B...2004/08/31  ·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67113790(广告部) 67113791(发行部)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第8048号 年价:390元 月价:32.50元 零售:每份1.50元 人民日报印刷厂印

境界·悦活042018.08.31 星期五 责编:张黎 电话: (010)67112251 传真: (010)67113772 E-mail:[email protected]

伤害眼睛危害健康

儿童该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本报综合报道 如 今 低 头 族 随 处 可见,不少孩子也效仿这一行为,在假期里整 日 盯 着 电 子 产 品 。 专 家 指 出 ,电 脑 、Pad、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伤害孩子眼睛的罪魁祸首。那么,电子产品到底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科普中国的相关专家指出,因为电子产品的屏幕小、字体小,孩子看屏幕时,眼睛会与屏幕贴得很近,这就需要睫状肌高度收缩,增大调节幅度。

同时,在玩画面跳跃的游戏或在颠簸的车上及行走时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也很大。

屏 幕 色 调 太 亮 、刺 眼 ,会 导 致 眼 疲劳。这对视网膜是一个非常强的刺激,易

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随之出现视力下降和色觉敏感度降低,严重的会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此 外 ,儿 童 眼 盯 电 子 显 示 屏 时 间 越长,眨眼频率越低,而眨眼频率低可能引发干眼症。

尽管看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然 而 ,让 孩 子 完 全 避 免 使 用 电子产品也不切实际。因此,《健康报》给出了相关使用建议:24 个月以下的儿童智力和视力发育不完善,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2~5 岁的儿童每天看电子屏幕 的 总 时 长 不 要 超 过 1 小时,6 岁以上儿童需限制看屏幕时间,每天 1~2小时为宜。

萌 萌 的 Hello Kitty、呆 呆 的“小胖”、幽默的“优优”、睿智的“贤二”……在机器人大会上,这些“智慧萌主”已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描绘出了期待中的智能生活远景。

医 生 、厨 师 、钢 琴 家 ,如 今的 机 器 人 能 胜 任 更 多 精 细 工作。去年首次参加国际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获得 496 分的科大讯飞机器人“小医”,今年已经在合肥正式上岗,目前它能看 300多种常见病,完成了 4000 多人次的诊断。

商品智能展示推荐、购物车智 能 跟 随 、无 排 队 自 动 智 能 结账 ,超 市 也 开 始 变 得“ 聪 慧 ”起

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集合并运用视觉识别、重 力 感 应 、深 度学 习 及 机 器 学 习 等 技 术 ,在 无人 超 市 、无 人 便 利 店 领 域 深耕 。 从 生 产 线 、车 间 到 仓 储 、物流,从汽车、电子到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 今 机 器 人 的 理 解 、预 测 、决策 以 及 交 互 能 力 都 在 增 强 ,正面 的 人 脸 识 别 准 确 率 已 超 过99.9%,语音识别超过最好的速记员,甚至可看到紫外线、红外线之外的内容,听到超声波、次声波之外的内容,智能感知方面

已越 来 越 接 近 甚 至超越人类。

“智能机器人正在深刻融入 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 方 方面 面 ,让 人们 生 活 得 更美 好 、更 便捷。”北京市副市 长 阴 和 俊 表示,将以机器人产业 创 新 发 展 为 契 机 ,开 展 更 广 泛 的 技 术 产 业 交流 与 合 作 ,携 手 建 设 开 放 、共享 、协 同 的 机 器 人 产 业 全 球 创新生态。

聚焦聚焦20182018世界机器人世界机器人大会大会

智能时代智能时代,,与与TATA共舞共舞

机器人“奶茶小哥”可以像人类一样顺畅地完成整个奶茶的制作流程,顾客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自助点单;“机器人调酒师”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完成接酒、摇晃、倒酒等多个环节;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现场向观众演示了高难度的脑部手术……琳琅满目的智能新品,展示出一场面向未来的科技盛宴。

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这次大会聚集了全球160多家机器人企业和数千款应用产品,众多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时代机遇。

机器人行业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智能加持”,机器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服务机器人融入生活

在服务机器人展区,一只白色机械臂在手术台上缓慢移动,它将细针刺入一个模拟头部创口。随即,屏幕上显示出创口内的 3D 图像。“这是国内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医生凭借这套机器人系统不仅可以简化手术流程、节省手术时间,还能提高手术精准度。

展区里的一款陪护机器人,能进行人脸比对,并提醒用药时间;另一款安保机器人,可以在社区巡逻监控,对陌生车牌自动识别。不难看出,服务机器人的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已渗透到家庭、商场、银行、医院等诸多场合,并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此次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98.2亿美元,而其中服务机器人的增长备受瞩目。

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 44.8 亿美元、25.4 亿美元和 22.3 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 48%。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科技龙头企业重点在无人车领域布局。今年 1 月,英特尔和 Mobileye 推出全新自动驾驶平台,并计划于2019 年将无人驾驶系统提供给汽车厂商。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也开始正式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对此,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化 协 会 主 席 、欧 盟 委 员 会 顾 问Rezia Molfino 预测,到 2025 年所有新型的车辆将实现互联功能,2035 年 70%的 车 辆 能 实 现 互 联和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和仿生机器人助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机器人大会上,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他们研发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它具有鲨鱼的外形以及视觉传感器、声呐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生态环境。

作为新一代水下机器人,它可潜至 300 米的水下,能够识别、躲避海底礁石和生物,调节潜水深度,制定返回路线等。目前正承担着海洋测绘、海岸线地图扫描、水下科考等任务。

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研发的蛇形臂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狭小空间和恶劣环境,能完成

如检修核电反应堆冷却管路或参与抢险救援等特殊任务。

《中 国 机 器 人 产 业 发 展 报告》指出,工程材料、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全球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正迅猛发展,大量学科相互交融促进,人机协作、人工智能和仿生结构等成为技术创新趋势。

与此同时 ,灭 火 机 器 人 、脑控 外 骨 骼 等 高 新 机 器 人 也 显示 出 机 器 人 在 助 残康复、灾害救 援 、娱 乐 体 验 等 多 个 领 域 的应用。

在现场展区,由航天技术制造的 3 款工业外骨骼机器人,吸

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是一种穿戴式的装备,简单地说,它就像是一个力量增强设备,可以从速度、力量、耐力方面增强人类的能力。穿上这个设备,人们不仅可以完成搬运重物的动作,同时还可以轻松完成长距离步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18 所外骨骼机器人团队负责人于志远介绍,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来自于火箭研发技术。目前这 3 种机器人,已经在医疗器械、消防救灾、物流等行业应用。有了它们的帮助,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从武侠小说中的“御剑术”,到科 幻 电 影 里 的“阿凡达”,人类一直梦想着用意念控制物体。如今,脑—机接口(BCI)技术正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在 2018 世界机器人大会 BCI脑控类赛事中,参赛者戴上脑电波监测帽,紧盯电脑屏幕上的字母,无需动手敲击键盘,就能用“意念”打出想要的字。

“关键在于选手要全神贯注,微弱的脑电波很难被采集。”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成员韩锦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就是在人脑和机器设备之间建立信息传递的连接通路,使人脑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俗称“脑控”。

具体来说,“脑控”可分为 3 个步骤。首先,脑电波监测帽采集并识别人眼注视所诱发的特定脑电波,并在放大脑电波和消除噪音后,分析出人的意图;然后,利用计算机处理脑电波,将人的想法转为机器的控制指令;最后,将指令传送给机器,从而实现人脑对机器的直接控制。

在军事领域,BCI 技术已被用于操控无人机、打造“超级战士”;在生活领域,“脑控汽车”“脑控家电”“脑控轮椅”等发明层出不穷。

帮助渐冻人、脑瘫患者以及其他存有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的人提高生活质量,BCI 脑控机器人让残障人士重新获得了与外界交互的能力,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造福更多人。

尽管前景可期,但由于脑控对环境、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要求极高,一套设备的成本不低于 30 万元;加之机器操作复杂,在现实生活中暂时还没有消费级的产品应用,清华大学脑—机接口研究组成员梁栗炎说。

由于 BCI 技术需要神经学、脑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瓶

颈有待突破,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畅想智能生活,TA比过去更懂你

悦·动

脑洞大开

用“意念”操控机器

有关“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的说法近日再次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中流传。传言源于网络上一篇名为《盐里面加进了亚铁氰》的文章,称一位老教授食用了这种添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后,对他的肾脏造成严重危害。

早在 2017 年 6 月和 2018 年 2月,关于食盐不安全的谣言就广为流传,当时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曾多次辟谣。无论是食盐遇高温剧毒可毒死人,还是导致肾脏严重损害,这些文章所指向的“罪魁祸首”都是一种名为“亚铁氰化钾”的食品添加剂。那么这种添加剂到底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为食盐抗结剂性质稳定

网传的文章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在生活中,烹饪食物的时候,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毒死人。”

对此,科信食品安全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 主 任 钟 凯 博 士在 接 受 采 访 时 表 示 ,亚 铁 氰 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全国盐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建国指出,我国食盐的合格率在食品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无论是工艺要求还是生产线的质量检验都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国产食盐的质量是

有保障的。

日常食用量不会致毒

亚铁氰化钾是低毒物质,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 10毫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要造成人体健康上的负面效应,成年人至少每天摄入 1.5毫克,相当于每天要吃 3两左右的食盐。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盐能到 20克(0.4两)就已经非常咸了,所以除非过量食用,否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那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说法正确吗?

钟 凯 表 示 ,氰 化 钾 确 实 是一种剧毒物质,但是它和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完全不同。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轻易释放这种有毒的氰化物。即使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在高温的状态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钾,要是想要达到中毒的剂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几十公斤的盐才行。

专家也提示,食盐谣言周期性传播,网友应注意甄别。

小建议:

1. 除甲醛的根本之道在于从源头控制,应尽量避免使用小厂商、小作坊生产的装修材料。2. 新装修的房间一定要通风,通风不但可以除甲醛,还能除 TVOC。3. 入住前最好检测家里的甲醛情况,再考虑是否入住。4. 急于入住的家庭,可以考虑安装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

室内摆放绿萝,既美观又能除甲醛,这个说法靠谱吗?公众号老爸评测 DADDYLAB 日前发布实测结果,揭示绿萝对除甲醛的实际作用究竟有多大。

大量摆放绿萝才有效

为贴近真实家庭居住情况,评测人员选择了面积 12 平方米、层高 2.5 米的密闭实验舱作为测试地点,并选择了普通柜子里的8 块密度板作为甲醛释放源。在24 小时内,用 PPM htv-m 甲醛检测仪,每 20 分钟读取一次数据作为空白对照组。

评测人员分别放入 10 盆、20盆和 50盆不同数量的绿萝,在密闭实验舱另做 3 组对比实验,比较放入绿植后对甲醛增长速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放 入 的 绿 萝数 量 越 多 ,室 内 甲 醛 浓 度 增 长越 慢 。 24 小时后,无绿萝的房间和放了 10盆、20 盆、50 盆绿萝的房 间 ,甲 醛 测 试 结 果 分 别 为

0.214mg/m3、0.18mg/m3、0.11mg/m3和0.06mg/m3。也就是说,24 小时后,50 盆绿萝的除甲醛效果高达 71%。

可见,绿萝短时间内对去除甲醛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50 盆绿萝已经让实验舱湿度接近 90%,这会让实际居住舒适度大打折扣。

土壤功不可没,水培作用不大

栽 培 植 物 的土壤本身疏松多孔,它是否也会 吸 附甲醛?评测人员剪下植物枝干,把 20 个土壤盆送进实验舱,测量甲醛浓度数据。

令 人 惊 讶 的 是 ,20 盆 泥 土和 20 盆 绿 萝 的 除 甲 醛 效 果 较为 接 近 ,24 小 时 后 ,它 们 的 除甲醛率分别为 35%和 46%,绿萝略胜一筹。

评 测 人 员 得 出 结 论 ,绿 萝净 化 甲 醛 的 作 用 ,土 壤 功 不 可没 。 如 果 改 用 水 培 绿 萝 ,其 除甲醛效果就明显降低了。

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靠绿萝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除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甲醛???????????????????????????????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别抱“““““““““““““““““““““““““““““““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非分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之想”””””””””””””””””””””””””””””””

◆本报记者陈妍凌

未来夏季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到2025年至少 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热浪

本报讯 今年夏天,亚洲、欧洲、北美洲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 气 ,我 国 也 是 如 此 ,中 央 气 象 台 曾 连 续 33 天 发 布 高 温 预警 。 中 国 气 象 局 近 日 举 行 新 闻 发 布 会表 示 ,今 年 夏 天 是 1961 年 以 来 我 国 最 热的一个夏天。

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今年夏季,我国平均气温为 22℃,较常年同期偏高 1℃,为1961 年以来最高;全国共有 55 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夏季高温具有极端性强、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

数 据 表 明 ,我 国 夏 天 正 变 得 越 来 越热 ,1961 年 至 2018 年 ,夏 季 气 温 在 波 动中 呈 现 明 显 上 升 趋 势 。 据 国 家 气 候 中

心 预 测 ,未 来 我 国 夏 季 极 端 高 温 事 件 的出 现 概 率 会 大 大 增 加 ,到 2025 年 左 右 ,至少有 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高温热浪过程。

另外在降水方面,今年夏季全国平均降 水 量 为 332.5 毫 米 ,较 常 年 同 期 偏 多7.3%;南方雨季开始晚、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偏早、雨量明显偏多。

中国气象局提醒,9 月我国部分地区将进入秋汛期,预计西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将较常年偏多,需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另外,9 月仍是台风活跃期,华南等地仍需做好防台风工作。

张黎

新知

食盐添加剂亚铁氰化钾有毒?

这个老梗竟还有人信

◆本报记者张黎

环保科普专栏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悦·览

实实验验室室

生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