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8
記者謝宗諭、楊昊叡/聯合報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於十二月展 出「孫大庸張紀秦書畫展」,結 合二位藝術家的揮毫墨彩,展現 有別於西方藝術的東方色彩。 孫大庸表示,寫書法是快樂的 事,他提及就讀專科時期曾住校 三年,也「抱著硯台三年」。孫 大庸說每當夜晚,同學在讀書, 他卻在磨墨寫字,甚至冬天還赤 裸著手練字,從不以此為苦。並 強調書法不僅是個人情感抒發, 也能傳遞訊息給觀賞者。 孫大庸自述不是只會舞文弄墨 的文人,更將人文關懷融入作品 中。提及自己最喜歡的臨摹集「 字聖教序」,裡面傳達的正向思 想,且現在社會風氣不好,因此 藉書法紓解心中想法,孫大庸表 示:「我希望能做到文以載道, 當然我比不過王羲之,但我的作 品想要傳達正向訊息」。他說, 未來也會在作品中注入更多對世 界的關懷,讓觀賞者欣賞書法時 能重新思考人生。 從事藝術創作已五十餘年的張 紀秦,中、西藝術都有涉略,且 不只專精於一種創作方式。張紀 秦談到,受家庭教育影響,三歲 就已學習拿毛筆寫書法,因此對 藝術培養出興趣。不過張紀秦表 示,當時觀念認為藝術家不能養 活自己,在家人反對下,張紀秦 選擇美工廣告設計發展,然而, 經過一甲子消磨後,張紀秦說, 在興趣(藝術)之餘仍要有基本 的生活條件(廣告設計)。 張紀秦表示,藝術是一條提升 個性與本質的水準線。「真的是 越老性情越好!」張紀秦對創作 多年的自己下了這樣註解。 「這樣才能表現我是這個時代 的人」。張紀秦表示,雖創作風 格多元,但創作主題幾乎是台灣 當代生態景觀。已創作近一甲子 的張紀秦提及,希望能夠將台灣 的生態繼續用藝術創作的方式呈 現在大眾眼前,也期望能將藝術 傳承下去,並期許自己能再創作 三十年。 王欣儀指出,環繞之三角區域 內的空地經勘查後發現,除少部 分為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 處六區隊使用,其餘土地已閒置 多年,且大多為公有土地,有運 用可行性。過去像焚化爐、公營 住宅、出租國宅、殯儀館等鄰避 設施皆設置在文山區周邊,多年 來少有回饋及帶動地方發展的建 設,反觀鄰近內湖、南港皆有科 技園區,對文山區較不公平。她 要求中央應配合釋出閒置土地, 將其活化利用,希望透過軟、硬 體網路建設,提升北市、文山區 科技產業發展,共同打造雲端產 業的競爭力。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副局長林萬 發表示,已同意雲端園區開發案 由產發局主導,並將提出可行性 評估、管理模式及計畫方案。同 時指出,該土地屬專案住宅區, 若要移作園區使用,需進行都市 計畫變更程序,而國、市有土地 部分是否符合產業需求,仍須待 整體可行性評估,還要完成土地 取得程序。他更說明,會盡快與 工業局研討商議園區開發與經營 模式,並加快腳步完成可行性分 析,以利後續規畫程序安排。最 後說明,若未來「雲端園區」計 畫落實,可提供資訊基礎設施( 如伺服器設備)、雲端平台(如 作業軟體、虛擬系統)、應用服 務(如應用程式設計)與終端設 備(如筆電)等資訊產業進駐, 帶動台灣科技業「軟實力」向前 邁進。 研習營世新登場 氣氛熱烈 打造 雲端園區 民代力爭 ▲台北市立法委員賴士葆與議員王欣儀要求政府官員在文山區建設雲端 園區。 照片提供/台北市議員王欣儀研究室 記者郭姿廷、陳凱珊/聯合報導 文山區多年來房價居台北市之末,部分原因是區內缺乏回饋以帶動地 方發展建設,反觀鄰近的內湖及南港區皆因科技園區這類高增值產業落 戶,帶動周邊發展。有鑑於此,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與立法委員賴士葆曾 會同中央及市府官員會勘文山區景福街、羅斯福路六段一四二巷及水源 快速道路所環繞之三角區域內公有地,要求北市府官員全力規畫並爭取 將此地打造成雲端科技園區。 ▲孫大庸與張紀秦畫作,展現東方藝術氣息。 攝影/楊昊叡 書畫展 揮灑東方色彩 孫大庸 張紀秦 凝聚保釣共識 ▲林孝信主持研習營,與學員熱情互動。 攝影/陳致平 記者陳致平、張家豪/聯合報導 認識釣魚台研習營於十六、十 七日在世新大學舉辦,與會人士 身分多元,包含退休老師、高中 老師、教官、台生及陸生等,營 隊目的在於介紹釣魚台的歷史背 景與保釣脈絡,藉此讓更多人認 識並了解釣魚台。營隊並討論兩 岸關係及未來局勢,探討釣魚台 事件問題背後隱含問題,如被忽 視的兩岸關係。 本次研習營課程包括,釣魚台 歷史、地理、地質與資源、法律 問題:主權、漁權、礦權的歸屬 問題、釣魚台問題的來龍去脈、 保釣運動簡介、釣魚台問題與國 際局勢、釣魚台問題與兩岸關係 及保釣運動與台灣社會等。 活動主講人包括前中國時報社 長王健壯、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曉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 亞中及金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 教授傅成等十三人。 營隊氣氛熱烈,與會台生說, 學員踴躍發表意見,並與講者互 動良好。 營隊主持人林孝信表示,希望 有更多教職人員參加周末於台中 的第二場營隊,另外,也希望以 後活動有更多教職員參加。 與會陸生表示,研習營的經驗 激起他的愛國心,也希望未來能 在大陸舉辦類似的活動,也期許 兩岸三地人民一起投入保釣。 九二三保釣大遊行總指揮張凱 掄說,台灣人民應先放下兩岸認 同上的歧異,透過保釣學習從國 際角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林孝信表示,若單靠台灣的力 量無法保衛釣魚台,就應借助中 國之力幫忙。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助理研究員 王智明則認為,若從台灣的角度 來看,必須思考為什麼要保衛釣 魚台?若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保 衛釣魚台運動將會有困境、更難 召喚此世代的青年。 認識 釣魚台 帶走末日!

Upload: whatawonderfulworld-shu

Post on 22-Mar-2016

2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TRANSCRIPT

Page 1: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記者謝宗諭、楊昊叡/聯合報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於十二月展

出「孫大庸張紀秦書畫展」,結

合二位藝術家的揮毫墨彩,展現

有別於西方藝術的東方色彩。

 孫大庸表示,寫書法是快樂的

事,他提及就讀專科時期曾住校

三年,也「抱著硯台三年」。孫

大庸說每當夜晚,同學在讀書,

他卻在磨墨寫字,甚至冬天還赤

裸著手練字,從不以此為苦。並

強調書法不僅是個人情感抒發,

也能傳遞訊息給觀賞者。

 孫大庸自述不是只會舞文弄墨

的文人,更將人文關懷融入作品

中。提及自己最喜歡的臨摹集「

字聖教序」,裡面傳達的正向思

想,且現在社會風氣不好,因此

藉書法紓解心中想法,孫大庸表

示:「我希望能做到文以載道,

當然我比不過王羲之,但我的作

品想要傳達正向訊息」。他說,

未來也會在作品中注入更多對世

界的關懷,讓觀賞者欣賞書法時

能重新思考人生。

 從事藝術創作已五十餘年的張

紀秦,中、西藝術都有涉略,且

不只專精於一種創作方式。張紀

秦談到,受家庭教育影響,三歲

就已學習拿毛筆寫書法,因此對

藝術培養出興趣。不過張紀秦表

示,當時觀念認為藝術家不能養

活自己,在家人反對下,張紀秦

選擇美工廣告設計發展,然而,

經過一甲子消磨後,張紀秦說,

在興趣(藝術)之餘仍要有基本

的生活條件(廣告設計)。

 張紀秦表示,藝術是一條提升

個性與本質的水準線。「真的是

越老性情越好!」張紀秦對創作

多年的自己下了這樣註解。

 「這樣才能表現我是這個時代

的人」。張紀秦表示,雖創作風

格多元,但創作主題幾乎是台灣

當代生態景觀。已創作近一甲子

的張紀秦提及,希望能夠將台灣

的生態繼續用藝術創作的方式呈

現在大眾眼前,也期望能將藝術

傳承下去,並期許自己能再創作

三十年。

 王欣儀指出,環繞之三角區域

內的空地經勘查後發現,除少部

分為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

處六區隊使用,其餘土地已閒置

多年,且大多為公有土地,有運

用可行性。過去像焚化爐、公營

住宅、出租國宅、殯儀館等鄰避

設施皆設置在文山區周邊,多年

來少有回饋及帶動地方發展的建

設,反觀鄰近內湖、南港皆有科

技園區,對文山區較不公平。她

要求中央應配合釋出閒置土地,

將其活化利用,希望透過軟、硬

體網路建設,提升北市、文山區

科技產業發展,共同打造雲端產

業的競爭力。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副局長林萬

發表示,已同意雲端園區開發案

由產發局主導,並將提出可行性

評估、管理模式及計畫方案。同

時指出,該土地屬專案住宅區,

若要移作園區使用,需進行都市

計畫變更程序,而國、市有土地

部分是否符合產業需求,仍須待

整體可行性評估,還要完成土地

取得程序。他更說明,會盡快與

工業局研討商議園區開發與經營

模式,並加快腳步完成可行性分

析,以利後續規畫程序安排。最

後說明,若未來「雲端園區」計

畫落實,可提供資訊基礎設施(

如伺服器設備)、雲端平台(如

作業軟體、虛擬系統)、應用服

務(如應用程式設計)與終端設

備(如筆電)等資訊產業進駐,

帶動台灣科技業「軟實力」向前

邁進。

研習營世新登場 氣氛熱烈

打造文山雲端園區 民代力爭

▲台北市立法委員賴士葆與議員王欣儀要求政府官員在文山區建設雲端

園區。            照片提供/台北市議員王欣儀研究室

 記者郭姿廷、陳凱珊/聯合報導

 文山區多年來房價居台北市之末,部分原因是區內缺乏回饋以帶動地

方發展建設,反觀鄰近的內湖及南港區皆因科技園區這類高增值產業落

戶,帶動周邊發展。有鑑於此,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與立法委員賴士葆曾

會同中央及市府官員會勘文山區景福街、羅斯福路六段一四二巷及水源

快速道路所環繞之三角區域內公有地,要求北市府官員全力規畫並爭取

將此地打造成雲端科技園區。

▲孫大庸與張紀秦畫作,展現東方藝術氣息。     攝影/楊昊叡

書畫展 揮灑東方色彩孫大庸張紀秦

凝聚保釣共識

▲林孝信主持研習營,與學員熱情互動。       攝影/陳致平

記者陳致平、張家豪/聯合報導

 認識釣魚台研習營於十六、十

七日在世新大學舉辦,與會人士

身分多元,包含退休老師、高中

老師、教官、台生及陸生等,營

隊目的在於介紹釣魚台的歷史背

景與保釣脈絡,藉此讓更多人認

識並了解釣魚台。營隊並討論兩

岸關係及未來局勢,探討釣魚台

事件問題背後隱含問題,如被忽

視的兩岸關係。

 本次研習營課程包括,釣魚台

歷史、地理、地質與資源、法律

問題:主權、漁權、礦權的歸屬

問題、釣魚台問題的來龍去脈、

保釣運動簡介、釣魚台問題與國

際局勢、釣魚台問題與兩岸關係

及保釣運動與台灣社會等。

 活動主講人包括前中國時報社

長王健壯、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曉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

亞中及金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

教授傅崐成等十三人。

 營隊氣氛熱烈,與會台生說,

學員踴躍發表意見,並與講者互

動良好。

 營隊主持人林孝信表示,希望

有更多教職人員參加周末於台中

的第二場營隊,另外,也希望以

後活動有更多教職員參加。

 與會陸生表示,研習營的經驗

激起他的愛國心,也希望未來能

在大陸舉辦類似的活動,也期許

兩岸三地人民一起投入保釣。

 九二三保釣大遊行總指揮張凱

掄說,台灣人民應先放下兩岸認

同上的歧異,透過保釣學習從國

際角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林孝信表示,若單靠台灣的力

量無法保衛釣魚台,就應借助中

國之力幫忙。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助理研究員

王智明則認為,若從台灣的角度

來看,必須思考為什麼要保衛釣

魚台?若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保

衛釣魚台運動將會有困境、更難

召喚此世代的青年。

認識釣魚台

帶走末日!

Page 2: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美麗聖誕紅取代塑膠花製品,展現自然魅力,更加動人。攝影/許珊綺

▲台北市文山社區聯合會辦理許多類型的活動。 攝影/廖翊筑

戶政所志工 熱心得民心

 記者許珊綺/文山報導

 耶誕節將至,台北花木批發市場為協助花農促銷聖

誕紅,推出一連串活動,更於十二月八、九日以及十

五、十六日舉辦六場教學活動,結合居家擺飾與商業

布置概念,邀請民眾利用聖誕紅創作歡慶耶誕且易於

維護之耶誕花圈,並達到促銷當季國產高品質聖誕紅

的目的。

 台北花木批發市場業者羅純涵表示,舉辦活動對促

銷花卉有相當大的幫助,活動吸引人潮,創造商機。

並說明,政府曾因應各種節日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母

親節推廣康乃馨;過年則主打較喜氣的花卉;甚至暑

期也協助促銷農產品,為有效熱絡買氣,建議相關單

位可再加強宣傳。

 參與活動的張姓民眾表示,親手製成的作品除了能

帶來成就感,也較富有個人特色,在家中裝飾除增添

佳節氣氛,也多了幾分溫馨。同時表示,因應節慶舉

辦相關活動,可提升民眾對於花卉及園藝的興趣,除

更加了解花木外,也會提高購買意願。他建議,相關

單位可設計更多富有創意的活動,尤其學習性質的活

動,吸引民眾參與。

 記者錢岱婕/文山報導

 台北市政府為獎勵長期為社會服務的志工們,辦理

「一○一年度台北市金鑽獎優良志工獎勵」活動,文

山區戶政事務所志工隊成員熱心盡責而獲得殊榮。

 文山戶政所志工團隊的主要服務項目為引導民眾取

號、排隊,當區民遇到問題時協助解決,有時甚至貼

心端上茶水,友善的態度深獲前往辦事的區民肯定。

黃姓區民表示,因有志工們的引導,更能有效率地完

成作業。

 文山區志工團隊分為景美區及文山區二隊,其中景

美區吳姓志工隊長表示,投入志工工作已十六年,因

幫助他人而感到滿足,透過與他人相處學習到許多,

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文山區志工隊長張月英

投入志工工作已十餘年,期間走遍各大機關,經驗豐

富且熱心助人。張月英表示,志工事務已成為她畢生

的目標。她的熱心公益使她獲選為國華獅子會二○一

一年至二○一二年會長,並曾至宜蘭鴻德養護院關懷

弱勢族群,更希望以會長職務以身作則,帶領會員捐

款助人。

 志工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愛心和耐心,文山區戶政事

務所主任陳呈祥十分感謝志工的付出。由於多數志工

都是文山人,對文山區有一定的了解,在他們的幫助

下,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戶政事務所不可或缺的好

夥伴。

萬芳醫院行動掛號App上線

 記者江佩凌/文山報導

 在智慧型手機結合行動上網的趨勢下,目前台北市許多大型醫院陸續

開發「行動掛號App」,其中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推出手機掛號服務,不

僅連結醫院掛號系統以及看診進度,還有醫院簡介、病症參考、衛教園

地、最新消息與個人健康紀錄等功能,提供民眾及時且方便的服務。

 民眾至大醫院求診時,往往必須長時間等待掛號及看診,相當耗時,

然而透過智慧行動裝置安裝萬芳行動掛號App,民眾可以迅速完成掛號

程序。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資訊室專員林彥妤表示,目前萬芳醫院民眾使

用網路掛號占百分之三十五,使用手機App掛號占其中百分之五。

 林彥妤表示,在行動掛號App功能中,最特別的是個人化選單專區,

民眾在網路註冊個人帳號後,除系統會自動保存掛號紀錄,還會提供個

人使用藥物與檢查報告查詢。另外,她表示,網路掛號與手機App可於

看診前三十天進行掛號,而看診進度則與醫院同步連線,便於民眾隨時

查詢。

 陳姓民眾表示,到大醫院掛號求診及等候看病的過程往往占用許多時

間,知道可使用App掛號後,「下次會用手機App掛號,這樣就不必一直

坐在醫院裡等」。

 目前在萬芳醫院官方網站已有公告,未來也預計推出家庭共管與媽媽

手冊等功能。而這套行動掛號App軟體,不管是iPhone或Android系統手

機都可下載,更加便民。

 台北市文山區聯合會執行長林

柳吉表示,過去曾在公務單位工

作,接觸許多協會負責人,但社

區發展協會的領導人年齡層普遍

較高,無法完全跟上資訊時代的

腳步,加上文山地區共有三十多

個協會,為增進相互合作機制,

因此,由十六個社區發展協會代

表以及五個專業社區營造團體共

同組織,成為現在的文山社區聯

合會。

 台北市文山區聯合會理事長林

美蘭說明,聯合會辦理許多類型

的活動,也積極參與文山區的大

小事。例如當初景美橋旁的住戶

不同意景美橋新建工程,是由林

美蘭親自與居民們溝通,重新一

起聽簡報,解釋新建工程並無影

響住家的通道,才讓居民們同意

施工。

 林柳吉補充,聯合會舉辦活動

的目的皆是希望凝聚文山區居民

的社區意識,因此活動內容包含

許多公共議題,例如辛亥隧道旁

的第十二號及第十三號公墓,原

是公園預定地,經里長和聯合會

多年奔走,終於在近期搬移,還

給居民綠意的休憩空間。

 林柳吉從去年開始,著手設立

「智庫」,希望建置完整的資料

庫,提供想要了解聯合會的人查

詢,並建立檔案以便聯合會會員

了解往年推動的活動。他表示,

希望能在三年內完成,讓聯合會

有完整的資料呈現。

社區聯合會關注公共議題

▲文山區戶政事務所志工隊員獲「金鑽獎」殊榮。                    攝影/錢岱婕

▲民眾動手做耶誕裝飾作品。 攝影/許珊綺

推動社區營造 提高生活品質 喚起民眾社區意識

日期 時間 地點 名稱

十二月二十一日 九時三十分文山區

健康服務中心健走教室

十二月二十二日 九時整 景興國中 社區健康篩檢

十二月二十六日 九時三十分文山區

健康服務中心健走教室

十二月二十七日 下午二時整文山區

健康服務中心糖尿病支持團體

記者許均意、林芷聿/整理報導

市民健康卡集點場次表

 記者廖翊筑/文山報導

 台北市文山社區聯合會是台北市唯一的社區聯合會,前身為文山社區

發展協會理事長聯誼會,於民國九十二年正式成立,組織宗旨為營造祥

和的人際互助,推動文山社區營造及社會服務,並以提高社區生活品質

為目標,整合在地人才及資源,發展社區文化產業與環境保護。

Page 3: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目前試辦區僅有泰山區的明志

路、泰林路共二百六十盞水銀路

燈,而行人與行車反應皆良好,

明年二月起將陸續淘汰新店、深

坑、石碇、坪林等區的四萬盞水

銀路燈。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局長高宗正

表示,該路段於今年三月初換上

LED路燈至今,電費大幅下降,並

預計在明年六月底以前完成路燈

全面LED化。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養工處工程

員王中義說明,目前養工處正進

行內部採購,近期將評選符合標

準的廠商,主要以光速維持率及

照明均勻度,即LED燈的光衰速度

及照明程度為評選標準。

 王中義表示,相較於LED燈,過

往所採用的水銀燈光衰嚴重,平

均一至二年就必須汰舊換新,然

而LED燈可長達十年不必汰換。另

外,LED較水銀燈省電、環保,若

將全新北市路燈更換為LED燈,估

計可年省約三千七百萬度電、減

少超過二萬頓碳排放與七千多萬

元電費。此外,水銀燈為增加亮

度所填充的汞化合物難被環境分

解,而LED燈則無此問題,全面汰

換並整合路燈,更能營造整齊的

市容。

 李姓民眾認同新北市政府全面

更換水銀燈為LED燈。他表示,

LED燈的照明度比水銀燈好,二個

路燈間較不會有昏暗的死角。楊

姓民眾也贊同該項措施,並強調

LED雖然省電,但希望政府同時注

意LED燈散熱力不佳的問題,以免

屆時因而增加修繕經費,耗費更

多物力及人力資源。

路燈換新裝 LED陸續上路新店深坑等區二月起動工 汰換四萬盞水銀路燈

 記者劉秉翰/新店報導

 捷運新店機廠小碧潭站聯合

開發案的美河市住宅區,預計

將於明年中交屋,將引進近千

戶入住,加上新的購物商場也

即將在新店區開幕,可能導致

原本已少有停車空間的中央新

村以及周遭地區汽機車違停情

形更加嚴重。

 目前美河市尚未交屋,但新

店區中央新村附近汽機車違停

情況已經很嚴重。此外,新店

區中央里里長王志翔表示,中

央路上來回共四線道,購物商

場進駐後,吸引的人潮與車潮

恐怕不是四線道能夠負荷的。

 為解決停車問題,新北市即

將在新店高中建地下停車場,

將增加三百個汽車車位,而從

捷運小碧潭站到新店高中步行

僅需六到八分鐘,可紓解違停

情形。王志翔表示,地下停車

場以新北市府停管基金興建,

預計未來將對使用民眾收費。

據了解,地下停車場完工後,

將委託民間經營。

 除了新店高中將設地下停車

場,美河市也提供將近一千個

汽機車車位應付人潮及車潮,

但僅回饋部分車位給中華里、

百福里、福民里的里民,王志

翔表示,將極力爭取中央里也

納入停車優惠範圍。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局長張璠

表示,將與美河市附近各里里

長與四到五位里民代表開會,

希望能夠經由面對面的交流,

解決各里所面臨的問題。  

小碧潭周邊違停嚴重

▲新北市政府計畫將水銀

路燈全面更換為LED燈,不

僅省電、環保,更能提高照

明度,減少安全疑慮。

      攝影/楊婷雅

美河市明年交屋 商場開幕車位不足

 記者楊婷雅/新店報導

 新北市捷運新店站的碧潭風景區旁,於十三

日樹立一棵全新北市高度最高的「真正」耶誕

樹,與近日甫完工的碧潭光雕橋相互輝映,共

同點亮碧潭商圈,並配合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

局所推動的「歡樂耶誕城」,為碧潭添增濃厚

的耶誕味。

 新北市議員金中玉希望提供民眾多個歡慶佳

節的景點,也期盼耶誕樹及光雕橋能為碧潭商

圈帶來更多商機,於是與新北市政府觀光局協

商合作,由新北市觀光局風景區管理科科長王

國正主導,將碧潭捷運站旁樹齡超過二十年的

老松樹重新布置成璀燦耀眼的耶誕樹。

 王國正表示,該樹高二十五公尺,二十多年

來一直佇立在河畔,由於金中玉的支持,今年

首次將其變身成為耶誕樹。

 許姓民眾表示,與女友散步路經河畔時,看

見耶誕樹更增幸福感,並肯定新北市觀光局打

造耶誕節氣氛的用心。游姓民眾則表示,耶誕

樹眩光奪目,但樹上的布置燈有數條脫落,希

望政府在布置完工後,能多加留心後續維護。

而高姓民眾認為,政府有用心想讓碧潭更美,

但耶誕樹的造型以及布置方法還有進步空間,

建議可多參考 國外布置

耶誕街景的 作法。碧潭耶誕樹

高二十五公尺

記者何橞瑢/新店報導

 日前新北市議員許正鴻接獲民眾陳情,新店區馬公

公園沒有設置垃圾桶,民眾到公園活動,若有隨手垃

圾卻無處可丟,非常不便。同時亦發現新店區大部分

公園都沒有設置垃圾桶。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資料顯示,新店區總共有十六個

公園,全區卻僅有二個垃圾桶,反觀鄰近的中和及永

和,公園數量與新店區差不多,但總垃圾桶數就有

四十四個和三十一個,許正鴻質疑:「其他區都有

的新店卻沒有,明顯在避責」。

 由於新店區堅守垃圾不落地,僅有巡邏清潔員定

時清理維護環境,民眾陳敦瑋痛批:「根本是變相

叫大家把垃圾丟在地上」。

 在許正鴻要求下,新店小金門公園已設置臨時垃

圾袋,在清潔隊上班時置放,下班時收回。陳敦瑋

質疑:「為何其他地方不是如此辦理?公園應該要

有固定垃圾桶」。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景觀處處長陳淵泉表示,公園

分配給各區自行管理,因此沒有訂定統一規範,但

針對民眾的意見,已建議新店區公所在各公園置放

垃圾桶。

 然而,新店區公所經建課職員廖新玉強調,新店

全區公園在區公所的規畫下並沒有設置垃圾桶。因

為公園垃圾桶容易讓附近居民丟 棄自家垃圾;也

降低民眾垃圾分類的意願。小 金門公園放置

臨時垃圾袋是因為公園有籃 球場,民眾在

運動後常棄置瓶罐,但並 不打算在其他

公園採用此一處理方式 。

公園垃圾桶不足 民眾抱怨

▲新北市最高的耶誕樹為碧潭風景區增添不少

節慶氣氛。         攝影/楊婷雅

 記者楊婷雅/新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四月頒布擴大設置LED路燈專案計畫,依據計畫,

新北市內二十九區現有的十萬盞水銀路燈及十五萬盞高壓鈉路燈,將汰

換為更省電、環保的LED燈。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極力向中央爭取經費補

助,新北市府除獲得經濟部能源局的三點三億元補助,自籌近三點五億

元,望能全面推動路燈LED化。

▼中央里停車格不足,導致違

規停車情形嚴重,對交通造成

影響。          

      攝影/劉秉翰

▲民眾抱怨公園內垃圾桶數量不足,導致垃圾無處可

丟,造成不便。          攝影/何橞瑢

全區十六公園僅有二垃圾桶 議員質疑政府避責

新北之最

Page 4: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一

張張

的思

念 ,

一 疊

疊 的 誓

言,什麼時

候變得如此遙

遠,什麼時候只剩下一張簽了名的耶誕卡

片,橫在你我之間」這是歌手李翊君的歌

曲──《耶誕卡片》歌詞,她想藉著耶誕

卡片表達人們感情聯繫、維繫的點滴。

 耶誕節是西方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

世界上流傳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節

日。台灣商人們當然也不會錯失「耶誕

商機」,除耶誕節的耶誕樹、耶誕裝飾

品、耶誕服飾已蓄勢待發,花店也預定了

大量、互表情意的各式花卉,飯店、餐廳

紛紛推出「耶誕團圓餐」、「耶誕情人

餐」,跟上耶誕潮的還有娛樂類的遊戲,

也都祭出耶誕版本,讓玩家對遊戲製造商

的巧思留下深刻印象,繼續支持遊戲。

 各家旅行社也大打耶誕行程,無論是想

往北邊感受有雪的耶誕節,或是往南逃離

低溫,舒服的度過耶誕假期,各樣行程應

有盡有。

 PCHome新聞指出,全台耶誕檔期商機,

光是賣場就高達上千萬元,越來越多業者

搶著推出「耶誕限定版」,除了最普遍的

巧克力,就連冬天非主流的啤酒、可樂也

湊上一腳,靠著應景耶誕包裝,吸引消費

者購買或蒐集,讓業績成長3成,就連老牌

餅乾也首次搭上耶誕節行銷列車,結合卡

片概念,讓民眾收到另類的禮物。

 在耶誕節中,具代表性的禮物之一是滿

懷祝福的耶誕卡。目前就讀淡江大學的

Eating(化名)表示,卡片可以傳達心意或

是聯絡感情,他還曾經一次寫過20幾張卡

片,而今年買卡片的預算是約新台幣500元

左右。

 就讀靜宜大學的黃如意說,卡片是用來

表達對對方一整年的感謝。

 雖然Email及免費通信軟體熱門,但上班

族陳逸穎指出:「二者差異在於Email是在鍵盤敲幾個字,用Enter鍵送出,而親手寫

卡片就很溫暖!」

 黃如意也說,雖然App的Line可以取代

卡片說出想說的話,但

卡片有完體可以

收藏,並不

像 在 網

路 或

傳去賀

詞 。 且 卡

片會令人期待

對方寫了什麼,收到

卡片就像收到禮物一樣驚喜。

 耶誕節雖是卡片商眼中的商機,但松林

紙品實業有限公司業務王健嘉說明,商家

因在耶誕節時業績不好,導致收店的也不

在少數。

 台灣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上達資訊圖書

有限公司老闆娘張令宜表示:「我開業23

年以來,今年最讓我震驚,沒想到今年業

績掉這麼多。」而新潮文具廠商也為此提

出新的行銷手法。有的堅持走精緻路線,

為M形社會中上層客戶服務。有的是推出低

價或促銷等方法,來吸引顧客。

 昂貴的卡片雖然價格不便宜,但也有一

定的客群,許多社經地位較佳的顧客偏好

挑選較特殊或精緻的卡片送給親朋好友,

甚至工作上的夥伴等。而這些精緻的卡片

通常使用特別的紙質,如用蜂巢紙做的立

體卡片,又或者為手工製造。金音股份有

限公司課長陳星樺表示:「這次我們推出

一款800元的卡片,3天就銷售100多張,

可見台灣還是有潛在的

消費能力。」

 陳星樺表

示 , 以

學 生

群 的

廠商,

會 使 用 低

價戰術或促銷

優惠等商機,攻占一

張20或30元的卡片除了可以傳達

祝福給朋友也不會有太大的經濟負擔。另

外,廠商也常推出盒裝或袋裝的耶誕卡片

組,以促銷方式吸引顧客。

 增加耶誕卡片銷售量的方法,除價格以

外,卡片陳列也是一門學問。陳星樺說,

不同版面的卡片一款一款攤開來賣,比較

會增加顧客購買的欲望。因為消費者可以

一次看到許多樣式:「而裡面總有1款會打

動他們,促使他們消費,這樣比全部疊在

一起,更能增加售出的機率」。

 王健嘉分析卡片的銷售量,他認為,台

灣目前卡片銷售旺季是在耶誕節及情人

節,耶誕卡之所以可以成為銷售之冠,是因

為可以送朋友、長輩、情人,讓耶誕商機無

限延燒。

 王健嘉說,卡片的銷售尤其是在居住較多

外國人的天母、士林區銷售最好,且消費者

也願意購買單價較高的卡片。

 同時王健嘉也說,較多外籍勞工的聚集

地,如桃園、中壢工業區附近的書店,卡片

銷售業績也很可觀。之前有遇過學校大量購

買卡片,要求學生寫卡片,除了互相傳遞祝

福,也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寫卡片傳遞情感與

感恩。

 另外,王健嘉說明,比起買昂貴的禮物,

消費者比較願意掏錢買卡片,因此商家會將

卡片與禮品擺置在一起,吸引消費者購買,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卡片的銷售量,許多商

家會共同促銷卡片和禮品。

 耶誕節雖然是銷售卡片的旺季,但王健嘉

說,紙價上漲對卡片造成很大的衝擊,另外

影響卡片成本的不只是紙價上揚,還包括人

力工資、油電雙漲,都導致卡片成本提高,

而對卡片業者造成衝擊。

 王健嘉指出,除了生產卡片成本增加,隨

著行動裝置App的盛行,對卡片業者來說也

是一大挑戰。在沒有App之前,大家多使用

MSN或是電子郵件,但由於不是行動裝置,

對於卡片業的影響有限,但App的出現,以

今年銷售業績為例,相較去年約掉了3到4

成。由於行動裝置App可以隨走隨用,速度

又快,寄卡片儼然只淪為一種誠意的表現。

 王健嘉表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手機

上網費率吃到飽,通常1個月繳交一定的費

用,卻可以不斷發送App簡訊,但只是多購

買1張卡片,消費者就需要多付一張卡片的

錢,以利益面來看,使用App的效益顯然大

於寄卡片,即時且不限字數,已經威脅到卡

片市場。

卡片衝銷量

看準佳節商機業者紛推耶誕專案

App免費快速衝擊紙張卡片市場

增加購買意願商品陳列是大學問

記者陳思涵、胡藝萱、陳品筑/專題報導

▲商店裡陳列各式各樣的耶誕卡,供民眾隨意選購。攝影/陳思涵

攝影/胡藝萱

耶誕傳暖意

Page 5: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媒體是否壟斷?言論是否集中?

 世新大學校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

金會執行祕書李子瑋(見下圖,李子瑋

提供)提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集中

在於水平與垂直整合,若旺中、壹傳媒

併購案通過,行政總裁蔡衍明將擁有壹

電視、中天、中視及二家報業股份,更

有系統台。李子瑋指出,國家通訊傳播

委員會(NCC)約束力不足下,電視業

者將可能承受極大壓力,「這不是壟斷

是什麼?你還有選擇嗎?」

 李子瑋不同意只要大眾閱讀選擇仍具

替代性,就不會壟斷,他認為,台媒情

況特殊,少數系統台業者把持有線電視

台上架權,壹電視因此無法上架,終致

轉售。台媒多元性本就不高,替代性根

本不足,媒體多重複播放相同新聞和節

目,併購案若通過,多元性將更低。

 李子瑋也指出,影響多元性、造成言

論集中化的鐵證是「黃國昌教授走路工

事件」,主流媒體幾乎看不到相關報導

與反對意見。

 對於部分 看法認為,有

網路就不 可能存在言

論集中化 問 題 。 世

新 大 學 新 聞 學 系 講

師余陽洲( 見上圖,余

陽洲 提供)認

為,媒體

影 響 力

不 一 ,

基本上仍

由傳統媒

體 設 定

議 題 ,

網 媒 再

跟進,且主流媒體議題通常較為重大。

 馬來西亞 獨立媒體《

獨立新聞 在線》創

刊 總 編 輯,新聞

學 系 馬 來西亞博

士生莊迪 澎表示,

以有網路 否定言論

壟斷,是 將傳統及

網 路 媒

體「一刀切」,不符當前情況,傳統新

聞媒體的影響力仍可能通過網

路大行其道。

 公共電視新聞部副理余佳璋

認為,網路分眾使網路意見破

碎、彼此間難交流,除極重大

議題,難有共識及「公共討論

空間」,他擔心,若出現言論壟斷,網

路能否及時補起缺口,帶領台灣前行。

 李子瑋提及,現行媒體併購法律規定

不足,應先制定以「公共利益」為基礎

的法律規定。他說明,修法是因媒體具

備特殊性,代表言論市場,不能單從商

品觀念看待媒體。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

會審理媒體併購案方式太狹隘,美、英

國則把媒體視為表意工具,以「意見市

場」來審視併購案是否限制多元聲音。

 李子瑋並解釋,「公共利益」就是讓

不同聲音都有表述機會,「這是民主政

治最根本的價值」。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彭懷恩(見下

圖,廖婉羽攝影) 說 , 網

路如此發達,台 灣 又

是民主國家,並 無言

論集中或壟斷 問

題。「我覺得 都

是假議題。反  

死刑之類的實    

質議題     

      

   

 

 

還可以」。

 彭懷恩認為,現今網路蓬勃

發展,閱聽眾也是傳播者,因

此,很難出現言論集中化。「

要不是有網路,媒體壟斷是很

可怕的」。對壹傳媒併購案引

起財團併購媒體的種種質疑,

他認為,不管哪個媒體都有財團在背後

支撐,他並不擔心財團影響旗下媒體。

 教授通訊傳播法的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黃郁雯(見右圖,羅寧祖攝影)提及,

數位匯流使媒體種類增多,言論將更活

絡,有線電視集中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

響。另外,網路可吸收來自全世界的資

訊,閱聽眾難道還會沒有選擇?不願改

變收視習慣才會偏聽。所以,她也強調

媒體識讀的重要。

 黃郁雯說,台灣與其擔心媒體集中,

不如說是媒體及言論多樣性不足,她以

英國電視台SKY為例,指出其雖擁有大

部分公共媒體閱聽眾,但言論市場多元

性仍相當充裕,就因開放與包容。而台

灣保護主義強,導致封閉,她認為,無

論台灣媒體集團化或外國媒體皆可打開

言論市場,增強競爭,讓消費者透過市

場選擇建立淘汰媒體機制,以求進步。

 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張宏源認為,應

從媒體經營「管理」的角度看併購案。

張宏源非常重視閱聽眾的權利,但他認

為,新聞生產製作跟管理要同時進行,

但仍需思考「究竟媒體組織追求的是社

會責任還是獲利」。張宏源認為,水平

或垂直整合,是為提升經濟規模、降低

成本及資源互補。

 黃郁雯不主張立媒體壟斷法,而應加

強現行法律。如: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

委員會可放寬外資限制,行政院公平交

易委員會應加強調查不當競爭行為及市

場分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則應確實執行現有法令。

 公共電視新聞部副理余佳璋表示,如

果財團併購 媒體合法,就

須考慮強 行駁回交易

案是否遏 止 經 濟 自

由。另外 ,不能說

擁有多家 媒 體

就是壟斷 ,

因   其

視率可能不具顛覆性影響力。他認為,

沒有立即公共危害時,民主政府不應干

涉太多。

 記者莊茱淩、陳寶清、廖婉羽、羅寧祖、林薏茹、陳思穎、陳致平、盧佳妤、張家豪/

聯合報導

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系統台,及近日壹傳媒併購案引起的諸多爭議中,「媒體壟斷」與「

言論集中化」概念備受討論,本篇專題旨在採訪世新大學校友、教師及學生,蒐集各種立

場持有的意見,探討此二概念。

 建議讀者可從以下五個「是否」思考此專題:媒體是否具有特殊性、網路是否可解除言

論集中化、反壟斷是否需立法、台灣的媒體是否多元及閱聽眾是否願意reach out。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說:「儘管辯論爭議不斷,我們也總是高分貝捍衛自己的信仰。但這

是好事,這正是健全的民主制度需要的」。我們謹希望透過忠實呈現正、反意見及馬來西

亞的媒體壟斷故事,投下民主社會公共討論的種子,希望達到如作家楊照所說:「民主不

同於其他政治制度之處,就是沒有先前給定的標準答案,而是藉著不斷彼此衝激的不同意

見,協調妥協出動態的暫時共識,就是這樣讓大家和諧順利、共處共榮」。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四年級生鍾

俞如認為,網路特性使言論集中

不明顯,但不能否認其存在,她

強調:「作為網路閱聽人,持不

同『異』見的我們,將成為非主

流,雖不至於像沉默螺旋般被孤

立,但絕不會成為主流聲音」。

 面對未來將成為新聞產製者,

鍾俞如認為,若有老闆權力大到

可掩蓋所有不喜歡的言論,造成

資訊不對稱,「我可能就羞於面

對讀者,憤而投身改革」。

 擔任世新響應反壟斷活動發起

人之一的財務金融學系四年級生

陳京萱呼籲,若真的走向媒體獨

大,「我們就只能吸收他們要我

們相信的,無形中把我們獨立思

考的能力逐漸吞噬,混淆視聽扭

曲我們的價值觀」。

 「你覺得媒體不好,那有什麼

辦法可讓它變更好?」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李明哲表示,

反媒體壟斷,學生不僅可參與遊

行,還能開闢新媒體管道,讓媒

體有不同的呈現方式。他鼓勵學

生當個部落客,假如一百名部落

客都具廣大閱聽眾,多元性和多

質性聲音,就能在社會上發揮一

定影響力。

 此外,余陽洲勉學生面對媒體

時,「讓腦袋發揮作用」,不要

單向相信媒體,他引用美國資深

電視新聞人華特‧克朗凱(Walter Cronkite)名言「請你質疑我講的

話」,應對爭議性事件抱持懷疑

態度,「有原則的質疑」。

 公共電視新聞部副理余佳璋表

示,「網路不缺資訊,但缺事實

及過濾的意見」,要用己身力量

比對找答案,別依賴現成意見。

 新聞學系馬來西亞博士生莊迪

澎表示,可觀察媒體是否海納百

川?是否會刊載讀者提出的不同

見解?也可檢視不同媒體間是否

趨同,若不同媒體亦傾向相似觀

點,言論集中化當然更加嚴重。

 曾任馬來西亞中文報記者,世

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生楊佩玉述

說馬來西亞的媒體壟斷故事。

 馬來西亞中文報業龍頭,世華

集團擁有人張曉卿旗下坐擁《星

洲日報》在內的四大中文報業,

掌控全馬近百分之八十讀者群。

 楊佩玉透露,私下四大報高層

每月固定開會,商討報紙廣告源

及應變對策。此外,楊佩玉更舉

媒體壟斷之案例,世華集團低調

處理馬來西亞引起極大爭議的「

萊納斯稀土廠」相關報導。

 楊佩玉說,若世華集團旗下媒

體欲封殺反媒體壟斷新聞,其他

媒體也不會報導或低調處理,「

形同封鎖言論自由」。馬來西亞

媒體集團化後,報導多站在商業

利益角度,媒體無法多元。

 「馬來西亞五二八報傷那天距

今已十一個年頭,但媒體壟斷對

馬來西亞民主化的傷害,依然烙

印在人民心中。向來被視為亞洲

民主自由典範的台灣,卻在重演

我們不堪的過去,台灣朋友也正

感受我們的痛楚」,新聞學系馬

來西亞旅台生官世峰談到媒體併

購案時說道。他解釋,一旦壟斷

華文媒體,等同壟斷中華文化的

再現和詮釋權,有助商人討好中

共政府,打入其市場。

 官世峰指出,大馬學生因受國

家機器箝制、媒體集中化影響及

惡法約束參與社會運動,甚至獎

貸學金合約也限制行動,成寒蟬

效應。即使不少學運分子試著突

破,主流媒體的反動卻成阻力。

 馬來西亞人民也發展出他們的

反媒體壟斷策略。根據香港《獨

立媒體》報導,媒體壟斷使大馬

人民更積極透過網路發揮公眾力

量。《當今大馬》中文版主編楊

凱斌表示,部分網民每天看報批

評,使記者壓力大。還有網民會

找較有意思的新聞,以圖像方式

二次傳播。

VS.

▲公共電視新聞部副理余佳璋(

上)、世新學生楊佩玉(中)、

鍾俞如(下),對言論集中化提

出各自觀點。

財團併購爭議四起 世新師生關切 各有解讀

攝影/陳寶清

攝影/陳思穎

照片提供/余佳璋

面對壟斷 大馬人民以網路發聲 具備應對態度 認識媒體運作

Page 6: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再興中小學 送愛到偏鄉 記者林婉婷/文山報導

 台北私立再興中小學結合六十四周年校慶與募書活動,並和誠品書局

合作,於一日至十五日舉辦「愛閱募書活動」,期望師生將家中書籍化

為實質幫助,與偏鄉兒童分享閱讀樂趣。

 再興中小學圖書館主任周曼玲

表示,每年學校為配合校慶,都

會舉辦許多公益活動,舉凡愛心

園遊會、二手衣物義賣等,並將

活動所得捐贈紅十字會、兒童福

利聯盟等。而今年誠品書局主動

邀請籌畫愛心募書活動,盼透過

與學校合作,達到更好的效果。

 周曼玲表示,此募書活動取名

「愛閱」,是為讓學生了解並不

是要將「不要的書捐贈出來」,

而是捐贈自己覺得「有價值並能

分享給更多人的書」。她提到,

許多偏鄉地區家庭經濟較弱勢,

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購書需求,加

上天災,有些學校的圖書館被大

水淹沒,甚至許多書籍被沖走,

以致無書可讀。周曼玲希望藉由

活動,讓學生將書捐贈給偏鄉地

區的孩童。不僅發揮愛心,亦能

讓更多人享受閱讀樂趣。

 周曼玲提到,一方面希望透過

這項活動,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

人;另一方面則期望學生能自發

地發揮愛心,藉由募書達到教育

的意義。

 周曼玲談到,包括自己在內,

學校的老師、校長、再興中學、

小學以及幼稚園,都十分積極參

與這項活動,短時間內已募得好

幾大箱的愛心書籍,包含繪本、

英文故事書及翻譯童書等。周曼

玲提到,也許這項活動,只能幫

助到少部分偏鄉兒童,但仍希望

送愛的理念可以一直延續與擴散

出去。

環保愛地球 彭文瑾獲銅獎 記者陳曼文/文山報導

 「現在應多做環保工作,為大

家的未來多一些保障!」目前就

讀台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六年級

的彭文瑾,參加二○一二國際小

學生電腦創意寫作比賽,榮獲全

國及國際賽銅獎。

 國際小學生電腦創意寫作比賽

主要分為文章接龍和看圖寫作二

部分,今年文章接龍以雨水為開

端,讓參賽選手發揮巧思寫作。

彭文瑾表示,下雨天雖帶來諸多

不便,雨水侵蝕大樹、沖毀農作

物,威脅甚大,然而,從另一觀

點來看,雨水同樣也帶來許多資

源,為乾旱地區帶來滋潤,因此

今年的主題讓她聯想到「環保愛

地球」。

 彭文瑾說,文章從正、反面切

入,她認為,追根究柢是因人類

任意破壞地球生態而導致氣候異

常,既然無法改變大自然的運作

模式,就只能調整自己來適應。

彭文瑾以深遠的視野寫出文章,

警惕人類應愛護地球。此外,看

圖寫作以非洲黑人小孩為題,彭

文瑾談到,因生存條件不佳,使

他們更加珍惜生命、珍惜資源,

雖然生長在人稱「黑色大陸」的

非洲,但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的精

神和不向病魔妥協的心態,值得

學習。

 指導老師陳寶貴表示,文章要

寫得平順流暢,需靠平時一點一

滴累積經驗。平時課堂上會進行

寫作練習,彭文瑾寫作能力佳,

因此指定各種類型的題目讓她練

習。陳寶貴形容,「寫文章就像

炒一盤好菜」,首先要擁有豐富

的內容,接著運用成語及修辭來

加料調味,增添文本的可看性,

此外,脈絡銜接也很重要,日積

月累、平日的準備能讓下筆行雲

流水。

 國際小學生電腦創意寫作比賽

目的在於讓小學生能在時間限制

內,打出一篇文章,並動腦聯想

發揮創意思考,同時訓練小學生

打字能力及寫作能力,而彭文瑾

能榮獲國內和國際比賽銅獎,實

屬不易。

「愛閱」募書活動 全校師生總動員 將書本化為愛心 分享閱讀樂趣

樂齡學習中心講座 醫療常識小學堂 記者李孟儒/台北報導

 文山樂齡學習中心與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合作,於七

日及十四日在台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開辦銀髮族保

健講座,主題為「心血管保健」與「視力保健」,期

望透過活動的舉辦,能夠增進民眾對疾病的認識和醫

藥常識。

 心血管保健講座本次邀請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

仁弘,分享「長者養身祕訣,教您如何抗高血壓」。

黃仁弘首先簡介高血壓的主要成因,讓民眾對高血壓

有初步認識。黃仁弘說,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管壁逐

漸硬化,血壓會逐漸上升,是難以避免的老化現象。

然而,適度運動不但能有效降低血壓,更能降低血液

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他強調,血壓偏高的民眾應攝取大量蔬果、選用低

脂食物,少吃高鈉食物及醃製、加工食品。若血壓仍

無法控制在標準值內,應聽從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控

制高血壓。

 現年六十歲的民眾方元綺表示,從圖書館布告欄得

知講座資訊,為了解相關醫療常識而參加講座,經黃

仁弘說明後,打破了他以往認為「血壓藥一吃停不下

來」的迷思。

 黃仁弘提及,現代人生活作息和飲食不正常,易罹

患心血管疾病,更應注重身體保健、養成良好生活習

慣。他建議高血壓患者,除採藥物治療外,應盡量減

少精神壓力,並需要充足的睡眠、適當運動、限制菸

酒以及維持體重,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

杜鵑花文藝季 實踐國中增添花樣生氣 記者賴佩汝/文山報導

 「杜鵑花文藝季」,台北市立實踐國中響起杜鵑花

季前奏曲,校園充滿杜鵑花氣息並架設多元化舞台,

將學生課堂學習和生活經驗結合,進行一連串豐富課

程及藝文欣賞之旅。

 實踐國中教務主任吳明從表示,杜鵑花文藝季始於

民國九十四年,在杜鵑花圃花開時節放置學生美術作

品、設立表演舞台,於下課時間安排學生才藝表演,

內容豐富多元。實踐國中校長廖純英表示,校方將杜

鵑花文藝季活動融入各項精神領域,辦理徵文比賽、

杜鵑花有獎徵答,勁歌熱舞等。

 就讀實踐國中九年七班的謝雲陞說:「這是一個讓

學生展現自我的舞台!」而目前就讀實踐國中九年三

班的學生鄭相賢提到,雖然只參加過一屆的比賽,但

他表示活動可以讓每個同學往自己擅長的領域鑽研,

淋漓盡致發揮所長。

 廖純英表示,全校師生都期待明年三月杜鵑花綻放

的時節,花朵齊放、美不勝收,活動舉辦期間均邀請

鄰近學校社團參與演出,使活動更加豐富多元,結合

各教學領域及學生才藝表演,增添校園文藝氣氛。

▲再興中小學愛心募書活動的書籍豐富。        攝影/林婉婷

▲實踐國中杜鵑花文藝季開幕儀式。

           相片提供/台北市立實踐國中

北政國中校慶 關懷社區

 記者廖翊筑、楊昊叡/聯合報

 台北市立北政國中創校四十四

周年校慶活動於十五日舉行,主

題為「攜手社區,擁抱世界」,

倡導學生肯定自我及社區價值,

實踐學校「尊重、負責、關懷、

正義」等核心品格,進而開闊視

野,培養國際觀,讓學生成為熱

愛鄉土、放眼世界的國際公民。

 北政國中學務處主任劉佳育表

示,希望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品

德,關懷及愛護周遭環境,進而

與社區良好互動。他指出,此次

校慶攤位的設攤人,部分是由學

生自發到社區邀請參與。學校還

希望學生擁有世界觀,藉校慶活

動讓學生走出書本,用更開闊的

視野與角度關心事物。現就讀北

政國中二年級的張姓學生表示,

從攤位策畫到尋求合作,這次園

遊會不僅促進與社區間交流,也

學到如何與人溝通。

 另外,北政國中的一大特色是

擁有優秀的童軍團,藉此次活動

讓童軍從中學習,同時以童軍主

旨「關懷」為出發點,與社區互

動、關懷周遭事物。

 此次校慶還有新校歌的發表,

校歌由校內資深教師創作而成,

以學校的地理位置作開頭,接著

介紹學生特質,及老師們對學生

的期盼。劉佳育表示,北政國中

地域偏遠,藉校歌的介紹,可將

學校發揚出去,雖然校區不大,

但有「綠色學校」之稱,學生們

除在美麗的校園學習,還擁有「

勇於發言」及「勇於發問」的特

質,盼學生在學校裡學習,並達

成學校對他們的期望。

▲北政國中校慶攤位人氣熱絡。          攝影/謝宗諭

Page 7: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北新國小西洋棋社 培養常勝軍

記者洪涵慧/新店報導

 新北市北新國民小學日前派出三組隊伍參加「一○一年度全國西洋棋

團體賽」,分別獲得國小組冠軍、季軍及第五名,此次為北新國小西洋

棋社出賽七次中第六次奪冠。

八年耕耘 訓練學生沉穩與耐心 家長全力支持

文化饗宴 食在好客

記者尤竹微/新店報導

為迎接耶誕節來臨,財團法人

新北市私立新希望社會福利慈善

事業基金會於十二月十五日舉辦

「第二屆城市有愛社區合唱團聖

誕歌曲比賽暨觀摩」,吸引六支

合唱團參賽,帶來溫馨氣氛。

 比賽分為指定曲和自選曲二個

環節,指定曲由大會分配十幾首

歌曲予參賽團體挑選,並自行編

曲;自選曲則挑選拿手曲目呈現

給觀眾。

 在各合唱團輪番上陣後,大會

特別邀請新店區婦女會合唱團及

新店行道會歡樂詩班表演,讓觀

眾大飽耳福。

 在全場緊張時刻,大會秉持「

只要參加,就是優勝」的觀念,

頒出七個獎項,分別是三個銅牌

獎、二個銀牌獎、一個金牌獎以

及最佳指揮獎。

 冠軍寶座最終由地主隊新店行

道會飛鷹合唱團奪得。最佳指揮

獎則由指揮中和長老會詩班合唱

團、同時為青溪合唱團及新店行

道會飛鷹合唱團伴奏的教師卓易

萱贏取。

 對於這次一舉奪冠,新店行道

會飛鷹合唱團指揮教師宋多加既

感動又高興。宋多加分享,「由

於沒有經驗,剛開始要練唱四聲

部讓大家感到陌生,轉音準也花

了很長時間。第一次上台練習,

甚至發生聲音出不來的窘境,所

幸最後還是突破難關,廣受評審

好評」。

 新店行道會敬拜部主任胡邦琦

表示,這次比賽希望藉由音樂交

流,利用歌聲溫暖每個人的心。

「比賽的目的不在於競賽,而是

希望能讓喜愛歌唱的人有分享的

平台」。

 北新國小西洋棋社教練岳威柏

表示,西洋棋社已創社八年,北

新國小為全台首間有西洋棋社的

學校,因學生接觸西洋棋時間較

長,優秀西洋棋選手較多,故比

賽成績優異。

 北新國小校長曾秀珠表示,西

洋棋社由家長及學生主動經營,

對於此次出賽獲得佳績,她感到

光榮及感謝。北新國小社團豐富

多元,校方鼓勵學生參加社團,

引導孩子選擇適合的活動,慢慢

培養興趣。

 此次出賽的冠軍隊伍由五年級

的吳孟軒及林書弘組成,其中,

吳孟軒一開始學西洋棋是出自好

▲校長曾秀珠、教練岳威柏與獲獎同學合照。     攝影/洪涵慧 記者李振維/新店報導

「我一二年級的時候,覺得有興

趣,我就去學了」,林書弘高興

分享當初接觸西洋棋的心情。

 三、四年級時,為增加積分,

林書弘曾向教師學習如何下西洋

棋,對於首次比賽奪冠,他感到

很驚訝。

 平時林書弘都會和同學或西洋

棋社社員切磋棋藝來訓練自己。

他表示,能和同學切磋棋藝,感

到非常開心,此外,林書弘也常

透過網路和其他選手較量。若在

網路上輸棋,他便會透過棋譜自

我檢討。從容及放輕鬆的心態是

林書弘的致勝祕訣。

 林書弘從一到四年級和不同教

師學習,包括西洋棋基本戰術、

戰法及開局等。平時,林書弘也

會參與不同棋賽充實自己,他曾

林書弘向專業棋手邁進

新希望歡唱耶誕節

陳銘磻《新店渡》 擺渡回憶

奇,後來下出興趣,以後想朝國

手邁進。林書弘則認為,下西洋

棋是好玩的事,希望未來能和吳

孟軒一同成為國手。

 藍姓家長表示,參與西洋棋社

學生的家長皆對孩子學習西洋棋

表示支持,比賽時,家長也會從

旁協助教練照顧學生。曾秀珠表

示,學習西洋棋能訓練情緒穩定

及耐心,並培養學生潛力。

在團體賽獲得二次冠軍和一次亞

軍,個人賽也曾獲冠軍。林書弘

希望未來能成為專業棋手,父母

也非常贊成他下棋。

▲林書弘開心奪冠。攝影/李振維 記者周庭葳/新店報導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為推廣客家傳統文化,邀集「新北市新店區客屬協

會」、「新北市新店區客家族群促進會」等在地客家社團,於十二月十

五日在新店區公崙里活動中心,舉辦「食在好客――二○一二新北市新

店區客家美食饗宴」,現場除準備客家美食供民眾品嘗外,也有客家文

物展覽及表演。

 新店區公所社會人文課課長邱紀寧表示,新店區約有二十九萬人口,

其中包含七萬人以上的客家族群,占將近四分之一。活動結合表演與美

食,讓在地居民能有舒適環境一同享樂,此外,活動吸引眾多非客家族

群與外地人前來,因此也針對不特定群眾,希望可以把客家美食及文物

推廣給更多非客家族群了解。

 會場服務員表示,客家文化以美食最為人所熟悉。現場提供五百份美

食品嘗券,民眾可領取免費餐盒,憑券享用客家美食,有鹹湯圓、板條

等客家傳統佳餚,一嘗客家好滋味。

 現場邀請新店區雙城國小客家歌謠團、客家傳統歌謠演奏及客家舞蹈

表演共同演出,民眾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觀賞表演,此外,還可體驗客

家搗麻糬活動,邱紀寧表示,希望能將客家文化及美食向外推廣,期望

有更多客家人至新店定居。

 林姓民眾表示,客家美食好吃,表演也好看,更喜歡搗麻糬體驗。台

灣客家人眾多,因此客家文化在各地發展興盛,不論是客家歌謠、傳統

習俗,眾人皆耳熟能詳,為延續繁盛客家文化,新店區公所將此推廣,

讓文化得以長存。

記者林睿哲/新店報導

 作家陳銘磻從專科時期便與新

店渡結下緣分,當時年少無知,

後來接觸文史,才明白新店渡重

要的歷史意義。而他也將自己對

新店渡的情感,轉化成文字;機

緣下,陸續把新店多個景點化為

文成章,終於成就一本新店「文

學旅遊」專書――《新店渡》。

 陳銘磻表示,自己特別鍾情於

這全台僅存的人力擺渡口。專科

時期首次到訪,當時認為人力擺

渡跟不上時代;而後,由於不少

藝術家、文學家朋友居住新店,

他得以常常前往,也更有機會搭

乘擺渡船,因而對新店渡生成濃

厚情感。

 在篇名〈新店渡〉摘要中,陳

銘磻便以「新店渡,渡歷史,渡

人間,渡我的少許淡然回憶」,

闡釋自己對新店渡看法。陳銘磻

表示,將書名取作《新店渡》,

也是由於「擺渡」二字的意義深

遠;雖然新店溪河寬較窄,但要

到灣潭,一定得搭乘擺渡船,「

這就如人的生命中,有時候做一

件事,自己可能不夠力,需要別

人幫助,或我們也有可幫忙別人

的時候,就是人生的擺渡,所以

我愛惜『擺渡』二字」。

 陳銘磻擔憂台灣僅存的擺渡口

新店渡可能面臨消失危機。陳銘

磻表示,當初寫作,多次走訪新

店渡,與當時的擺渡人聊天,他

們憂心渡口有天會消失。「美則

美矣,但還是要面對現實,萬一

有天擺渡收入,支撐不起擺渡人

的生活,該怎麼辦?」也因此,

陳銘磻寫《新店渡》時,從歷史

與人文情懷的角度加以著墨,就

是希望讓更多人知曉新店渡的意

義與地位,是多麼可貴。

 談起自己為何執著於「文學旅

行」寫作,陳銘磻提及,他想以

文學為根基,讓景物透過文學事

件或人物,突出成為景點。他表

示,這與「旅行文學」不同,他

不希望僅是遊山玩水,再輔以文

字描寫自己遊歷,而是希望作品

能從文學出發,較具完整性,《

新店渡》便是這樣一個作品。

 陳銘磻希望能對台灣的「文學

旅行」有所貢獻,因而執筆紀錄

台灣的文學景點;他對新店的愛

至今不變,從年少開始,陳銘磻

始終認為新店是台北最美麗、乾

淨的所在。而未來他仍有可能撰

寫以新店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並

從不同角度出發,再開啟一趟文

學之旅。

▲擺渡人的身影濃縮了百年歷史,至今仍在崗位上使力擺船。               攝影/周星廷

Page 8: 2064期小世界大文山社區周報

Live out of mainstream, ‘Sub’ on the rise

Teenagers are prone to lose wit?

By Su Chih-ting(蘇稚婷)REPORTER What is the first thing that flashes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subculture”? According to an essay titled “The Youth Subculture” published in 2004, “Subculture” is a neutral term that describes how people identify themselves and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in ways not in the mainstream. Subculture is also popular among teenagers and people in their early 20s. Teenagers are sensitive to what others -- especially their friends -- may think of them. Peer pressure makes teenagers easy targets for manipulation, and sometimes they end up spending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or putting themselves at risk. No one can afford these kinds of expenses. When teenagers insist on doing things their ways, however, they become hard to deal with or lose sense of direction in their lives. That is when teenagers develop the feeling of not being understood by others. Basic respect should be the top priority when we interact with others, and we should listen and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Act between reality ‘n’ illusionBy Hsu Che-yu(許哲瑜),Tong Ya-li(同雅莉) REPORTERS Whether it is Echizen Ryoma(越前龍馬) of “The Prince of Tennis” (網球王子), Kinomoto Sakura(木之本櫻) of “Cardcaptor Sakura”(庫洛魔法使

) or Megurine Luka(巡音流歌) of “VOCALOID,” cosplayers can dress to personify these characters in an elaborative fashion. Cosplay, short for “costume play,” is often translated as “role-playing” in Chinese to describe cosplayers dressing up as characters from animations, comic books, video games, novels or movies. Cosplayers also pay a tremendous amount of attention to details in imitating their characters through props, makeups, body languages and gorgeous costumes. Yaki, a student of Shih Hsin University, has been engaging in cosplay for many years. She said the core message of cosplay is: You can turn into any character you want to be “at the moment.” The characters don’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of course, so cosplayers get to enjoy being their favorite characters briefly “at the moment.” More and more cosplay-related events have become available outside of Taipei in recent years, Yaki said. Exhibitions were being held in Taichung and Kaohsiung with positive reports by media that see cosplay as

an attractive subject to cover, and that has helped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cosplay. It is not easy to “be” a character. From hairstyles and clothes to makeup and props, everything requires lots of time and patience. Yaki said that although she wants to give up sometimes while preparing for a character, all hard work eventually pays off when she sees the photos. “The beautiful pictures make me feel a sense of fulfillment. If there is another opportunity, I would love to do it again,” Yaki said.

A hobby as well as a buddy: ModificationBy Tseng Ya-chi(曾雅琦), Chi Chia-yun(紀佳妘),Chou Tzu-ping(周子平) REPORTERS W h a t d o y o u t h i n k a b o u t people who modify cars? Are they delinquents who want to show off, or people who want to make up for an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deficiency? Despite being considered illegal according to Taiwan’s laws, many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modify their cars and what is the secret for its popularity?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meanings and reasons for customizing cars,” said Li, who had his motorcycle modified. For Li, modifying cars is a hobby and his motorcycle is a buddy. His intention for customizing his motorcycle is not to be a “trouble maker” that general public often associates with modified cars, but to make up for OEM’s deficiency. Li also said that many people modify tailpipes to make loud noises, which is unnecessary because one should modify tailpipes to make them less noisy than OEM. People who use noisy tailpipes just want to raise attention; therefore, car modification can be seen as a test of drivers’ morality and conscience. P e o p l e i n e v e r y g r o u p o r

clique have their own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s for one another, and Li’s motorcycle fellows represent another circle of friends. Different from the friendship with those of the same generation, Li said it is easy for motorcycle fellows to become intimate friends because they share so much in common. Chang said that motorcycle is not merely a vehicle, but also a partner to him.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motorcycles to choose from and he picked out his favorite on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His motorcycle keeps him company everywhere he goes, rain or shine. There is a special bond between Chang and his motorcycle, which he cherishes very much. At first, Chang just wanted his motorcycle to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 more unique and better. The changes he made were far f rom the nega t ive impress ion that general public usually have toward car modification. After each modification, Chang began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art and car modification became his new skill. Bikers share close friendships with one another like a big family. They talk about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they exchange ideas. They always laugh with joy at gatherings, and they become best pals because they share the same feeling about car modification. They also go trail riding together, learn from each other’s skills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cenery along the way. More importantly, they cherish the feeling of unity whenever they are together. To Chang,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is safety and he believes t h a t c a r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h o u l d not endanger other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or create troubles. If the lights are too bright, it may cause discomfort to other drivers. If the tailpipes are too loud, it will create noise pollution. Some people modify cars to raise attention, but they fail to real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uch action can bring to the group. Culture of car modification c h a l l e n g e s 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 sometimes. People who are immersed in this culture want to enrich their lives and make their lives unique. There must be the rules obeyed in each culture, so as in Taiwan. Don’t forget to check all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f you want to find something to hold on in these subcultures.

Fast & Furious - Souped-up Scooters

By Chang Pin-hsuan(張品萱)REPORTER Riding fleetly with sharp curves(側掛)and going straight down the roads at high speed always make riders excited and stimulated. If rider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peed and maneuverability, they will do something with their scooters and they usually start with souping up the transmission system(傳動系統)first. Riders then will probably shift their attention to cylinder (engine power). This kind of tuning can sharply increase the power of acceleration and final speed. However, this tuning often bring riders horrible and expensive memories with possibility of “Engine-ceased”(縮缸)or “Piston-liner wears condition”(活塞部分磨損). These conditions are not life-threatening, but they may turn the scooters into “one red cent”. Vehicle modification is a never-ending process for riders once they start chasing after “the limit” because they will try everything they can to buy the highest level of accessories.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better out there so riders are never satisfied even though they’ve probably already spent huge amount of money. Most riders enjoy the extreme excitement chasing the wind, and sometimes they igno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life. After all, life is invaluable and irreplaceable.

▲Yaki acts as Kinomoto Sakura(木之本櫻). Provided by Yaki. ▲Yaki(on the right) impersonates Gray of Fairy Tail(魔導少年格雷).

Provided by Yaki.

▲Li's motorcycle. Provided b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