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週:破題型 - dse.mpep.com.hkdse.mpep.com.hk/chi200/pdf/classicalchinese_trial.pdf ·...

35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第 1週:破題型

第 2週:解範文

1.特點

這種題目主要考核學生能否正確寫出文言篇章中個別單字的意思,

同時也會考核考生能否根據文意,合理地推敲多義字的各個意思。

2.關鍵字眼

字詞、詞義、詞性、解釋等

古文中常有一詞兩義的情況,本文(《訓儉示康》)有以下的例子(試

解釋句子中的粗體字)。

① 吾不以為病。 病:

② 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病:

(詳見《2009 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試卷一》)

例題舉隅

3.作答技巧及口訣

顧前後,推詞性

古代漢語的詞性搭配,和現代漢語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

前後文字的詞性,來推斷關鍵詞的詞性和字義,就以「今人乃以儉相

詬病」為例。「病」一般解作「疾病」,屬於名詞。可是,副詞「相」

只能與動詞搭配,那麼「病」在這裏應該是動詞。然後可以在從前文

後理找線索:「病」前面的「詬」字解作「指責」,由此可以推斷「病」

在這裏同樣解作:指責。

按文意,推音義

作答課外文言篇章的釋字題,根本不可能翻查字典,尤其是考核多

義字、甚至是多音字的字義。這時候,可以嘗試從單字的基本義出發,

合理地推敲答案。譬如「吾不以為病」,前文提及常人對節儉的看法,

這句則是作者的看法。「病」的基本義是「疾病」,可是節儉本身並

非「病態」,因此要從「疾病」入手,推敲「病」在題目中的正確引

申義:生病,是由於身體出了「問題」──由此可以推敲「病」在句中

的意思就是「問題」、「錯誤」等。

單字釋義題型

1

11破題型 ●

破題型

單字詞句

1.特點

這種題目主要考核學生能否正確寫出文言篇章中個別單字的意思,

同時也會考核考生能否根據文意,合理地推敲多義字的各個意思。

2.關鍵字眼

字詞、詞義、詞性、解釋等

古文中常有一詞兩義的情況,本文(《訓儉示康》)有以下的例子(試

解釋句子中的粗體字)。

① 吾不以為病。 病:

② 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病:

(詳見《2009 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試卷一》)

例題舉隅

3.作答技巧及口訣

顧前後,推詞性

古代漢語的詞性搭配,和現代漢語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

前後文字的詞性,來推斷關鍵詞的詞性和字義,就以「今人乃以儉相

詬病」為例。「病」一般解作「疾病」,屬於名詞。可是,副詞「相」

只能與動詞搭配,那麼「病」在這裏應該是動詞。然後可以在從前文

後理找線索:「病」前面的「詬」字解作「指責」,由此可以推斷「病」

在這裏同樣解作:指責。

按文意,推音義

作答課外文言篇章的釋字題,根本不可能翻查字典,尤其是考核多

義字、甚至是多音字的字義。這時候,可以嘗試從單字的基本義出發,

合理地推敲答案。譬如「吾不以為病」,前文提及常人對節儉的看法,

這句則是作者的看法。「病」的基本義是「疾病」,可是節儉本身並

非「病態」,因此要從「疾病」入手,推敲「病」在題目中的正確引

申義:生病,是由於身體出了「問題」──由此可以推敲「病」在句中

的意思就是「問題」、「錯誤」等。

單字釋義題型

1

11破題型 ●

破題型

單字詞句

範文一 《論仁、論孝、論君子》

見圖思文

君子的九型人格

第1型完美者

止於至善

第2型助人者

古道熱腸

第3型成就者

豐碩成果

第4型藝術者

個人獨特

第5型理智者

客觀謹慎

第6型忠誠者

忠誠信實

第7型活躍者

心境愉快

第8型領袖者

威儀身份

第9型和諧者

安樂平和

「君子」是指才德出眾的人,也是孔子一直追

求的道德典範,而「九型人格」把人類的性格

分成九個種類,各有特點、長處。那麼君子的

言行舉止,都是否包含這九種性格的優點?

理 藝

君子

過則

勿憚

改。

君子成人之美。

孫以

出之,信

以成

之。

君子

求諸

己。

君子

恥其

言而

過其

行。

主忠

信。

君子坦蕩蕩。

君子

不重

則不

威。

君子

不憂

不懼

41解範文 ●

解範文

14 鄉:粵音【向】,昔日、從前。

15 為……而:寧願……也。

為,粵音【圍】,可理

解為「寧願」。

16 為:粵音【圍】,接受。

17 是亦不可以已乎:這難

道就不可以停止嗎?

是,代詞,相當於「這」;

亦,語氣助詞,表示反

問,相當於「難道」;

乎,語氣助詞,相當於

「嗎」。

注 釋

段2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命,不吃就會餓死。一邊呼喝一邊施捨給他

們,(即使是)路邊的飢民也不肯接受;把踐踏過的食物踢給他們,(即使是)

乞丐也不在乎。(可是有些人)面對優厚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

優厚(但不義的)俸祿對我有甚麼益處呢?是為了居室的華麗、妻妾的侍奉、讓

相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嗎?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不義俸祿),如

今為了居室的華美而接受;從前寧死也不肯接受,如今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

受;從前寧死也不肯接受,如今為了讓相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這做法難道

就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失去本心。」

語譯

鄉 14為身死而 15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 16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

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17?此之謂失其本心。」

◆對比論證:對比昔日和今日面對不義俸祿的態度,感慨道德淪亡

◆排比:將「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等

「理據」並列,節奏鏗鏘,層層進逼,加強語氣

◆以反問句式,表達對捨義 ◆總結:以反問句式做總結,強調不取生的不滿 能為了富貴而失其本心

★ 理解文章先破後立、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層遞、反問等手法,怎樣幫助說理。

必溫重點

60 ● 解範文

解範文

題型種類

根據單字詞句、骨

幹資料、主旨章法、

延伸內容四個提問

方向,拆解十五種

常見閱讀考試題型

例題舉隅

列舉歷屆公開考試的

題目作為題型例子

破題祕訣

設作答技巧及口訣,簡短

易明,有助記憶題型答法

題型特點

詳細講解各種

題型特點,並

提供題目關鍵

字眼

見圖思文

每課開首以生

動有趣的圖畫

作引子,解讀

課文,啟發思

顏色註解文字

首創以體裁角度出發解讀

篇章,以不同顏色的註解

文字,分析課文的體裁特

色、修辭手法及文章效果。

字句注釋

針對難字難句的讀音、意義,簡單扼要

語譯

按文理、情節

分拆篇章,並

語譯成準確而

不生硬的語體

文,方便理解

必溫重點

在課文不同位

置出現,概括

溫習時要注意

的地方

《論語》的「論」讀作【倫】,解作「編輯」、「編纂」,「論語」

就是指經過編排的言論,由此可以知道《論語》屬於語錄體著作。語錄,

就是記載人物說話內容的文學體裁,而《論語》就是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

言語和行動的著作。

春秋時代,王道旁落,「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

風氣敗壞。孔子於是通過聚眾講學、輔助君主、著書立說,宣揚儒家學說,

重新建立國家、社會、倫理秩序。他的言行和事跡,被弟子輯錄成《論語》

一書。本課《論仁、論孝、論君子》則輯錄自書中不同章節,討論孔子眼

中的「仁」道、「孝」道和「君子」之道。

第一部分論「仁」。孔子認為行「仁」的最大原則是「克己復禮」,

任何不合符禮法的事情,既不會看、不會聽,更不會說、不會做;當面對

貧富抉擇時,仁者會克制自己的私慾,以正道求富、脫貧,即使面對「造

次」、「顛沛」等逆境,他們只會「殺身以成仁」,不會「求生以害仁」。

第二部分論「孝」。「禮」是孔子眼中孝道的先決條件:要按照禮法

侍奉、安葬、祭祀;還要心存「敬」念,否則供養父母跟飼養犬馬根本沒

有分別,即使父母犯錯,也要好言相勸;而且,父母年紀老邁,為人子女的,

既喜亦憂,因為不知道父母還有幾多時間陪伴自己。

第三部分論「君子」。孔子不但說明對於君子說話、行事上的要求,

更通過對比手法,在心境、待人、處事等範疇上,與小人作比較,以突顯

君子的優點和重要性。

《論仁、論孝、論君子》更通過人物

的說話內容、語氣和態度,彰顯人物的性

格和理念。例如通過對孟懿子和樊遲有關

「孝」的回應之不同,凸顯孔子「因材施

教」的教育觀;又例如通過顏淵跟孔子的

連環對答,反映顏淵謙遜而好學的性格。

導讀

一飯見君子.守仁心不憂

孔子

51解範文 ●

解範文

《論仁、論孝、論君子》

【語錄體】

˙記載孔子與弟子的言論和行動,通過說話描寫、對比等手法,表達孔子在仁、

孝、君子上的觀點,彰顯孔子與弟子的性格。

體裁特色

第一部分【論仁】

˙原 則:克己復禮(克制私慾,恢復禮制);為仁由己(事必躬親)

˙貧富觀:久處約、長處樂(以正道獲得富貴、擺脫貧賤)

˙生死觀: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不會因私慾而貪生怕死)

˙逆境觀: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經得起考驗)

第二部分【論孝】

˙父母生死: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以禮為先)

˙父母地位:不敬,何以別乎?(對父母不敬,與養犬馬無異)

˙父母犯錯:事父母幾諫(父母有錯,要好言相勸)

˙父母年歲:不可不知也(為他們的年長既喜亦懼)

第三部分【論君子】

˙原則:不重則不威(求莊重);義以為質(講道義)

˙心境:坦蕩蕩、不憂不懼(光明磊落);病無能焉(反省自己)

˙待人:主忠信(忠誠信實);無友不如己者(見賢思齊);

君子成人之美(助人為樂)、孫以出之(謙厚表達);

˙做事:過則勿憚改(勇於改過);恥其言而過其行(言行一致);

信以成之(踏實做事);求諸己(責求自己)

內容大要

說話描寫【描寫內容、語氣,凸顯人物性格】

˙例 1:「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謙厚、好學

˙例 2:「不敬,何以別乎!」→語氣激昂,孔子極看重「敬」

對比【通過事物反差,凸顯要說明的道理】

˙例 1:富貴 對 貧賤、欲 對 惡→凸顯仁者皆「以其道得之」

˙例 2:君子 對 小人→處事、心境、待人之別,凸顯君子的優點

對偶、排比【文字優美,節奏鏗鏘】

˙對偶: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排比: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修辭手法

通過孔子言行,凸顯萬世師表形象

˙因材施教:孟懿子悟性高,樊遲悟性低,孔子解釋「孝」時詳略不同

˙循循善誘:不怕顏淵、樊遲、司馬牛等學生追問,孔子依然將仁、孝、君子之

道娓娓道來

文章效果

文體解構

52 ● 解範文

解範文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7 分)

①過則勿憚改。 過:

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過:

③請事斯語矣。 事:

④生事之以禮。 事:

⑤是人之所惡也。 惡:

⑥惡乎成名? 惡:

⑦不成人之惡。 惡:

2. 根據《論仁、論孝、論君子》,當仁者面對貧與富、生與死時,他們會

怎樣抉擇?試摘錄原文句子,加以說明。(8 分)

模擬題目

參考答案

① 犯錯(1 分) ② 超過(1 分) ③ 奉行(1 分) ④ 侍奉(1 分)

⑤ 厭惡(1 分) ⑥ 怎麼(1 分) ⑦ 壞事(1 分)

參考答案

面對富貴,仁者「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面對貧窮,仁者「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他們安分守己,因此可以「久處約」、「長處樂」,(2 分)更不會以不仁手

段來貪圖富貴、擺脫貧窮,而敗壞「仁」、「君子」的名聲。(2 分)

面臨生死關頭,仁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2 分),他們只會犧牲自己

來成全仁德,卻從不會為了求生存而損害仁德,這是因為即使去到生死關頭的短促時

間、遇上顛沛流離的際遇,仁者也不會違背仁德。(2 分)

單字釋義題型

1

文章內容題型

5

顧前後,推詞性

知答法,省時間

按文意,推音義

53解範文 ●

解範文

篇章導讀

配上篇中人物卡通,

圖文並茂地講解課

文 背 景、 內 容、 主

旨及課文精髓

文體解構

同樣從體裁角度出發,按

「體裁特色→內容大要→

修辭手法→文章效果」的

順序,以流程圖的形式,

逐一列出課文重點,方便

溫習

模擬題目

根據歷屆公開考試

形式設題,並標明

題型種類及答題口

訣,加深印象

參考答案

模 擬 評 分 參 考 方

式,列出答案重點

及分數,讓學生掌

握答案要點

第 3週:比篇章

第 4週:攻字詞

《論仁論孝論君子》

跨課文腦圖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錄體

vs語錄體

《魚我所欲也》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錄體

vs說理散文

《逍遙遊(節錄)》人物傳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 異

說話描寫

《論仁論孝論君子》正襯人物

vs反襯人物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論仁論孝論君子》不憂不懼

vs獨畏廉將軍哉?

《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

《論仁論孝論君子》殺身成仁

vs捨生取義

《魚我所欲也》

生死觀

《論仁論孝論君子》成人之美

vs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葛亮

《論仁論孝論君子》以其道得之(富貴、貧賤)

vs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貧富觀

《論仁論孝論君子》不憂不懼

vs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范仲淹

《論仁論孝論君子》待人接物

vs學習

《勸學(節錄)》

君子特質

論仁論孝論君子

人物評論

內容比較

手法比較

體裁比較

212 ● 比篇章

比篇章

參考答案

我認為藺相如最符合君子的定義。(1 分)

孔子強調君子要「內省不疚」,只有自我反省,而且問心無愧,才說明自己的言行符

合禮節,因而無需憂慮和恐懼。(2 分)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以勇氣廷

斥秦王,以機智為趙王挽回面子,是忠君愛國的表現,沒有以卑鄙的手段晉升為上卿,

因此當面對廉頗的責難和侮辱,藺相如一點也沒有害怕,更為了避免與廉頗內鬥,因

而選擇處處迴避廉頗,一言一行都符合君子的標準。(2 分)

我認為諸葛亮最符合君子的定義。(1 分)

孔子認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只會成全別人的好事。而諸葛亮一直

輔助後主,目的就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以成全先帝長久以來的願望(2

分)。同時,孔子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不會把出錯的責任

推卸給別人,反而會經常自我反省。而諸葛亮則「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

之明」,一直擔心自己有負先帝所託,因此決定北伐曹魏,可見諸葛亮沒有把蜀漢處

3. 下列哪位人物最符合孔子眼中「君子」的定義?請選擇其中一位,並摘

錄《論仁、論孝、論君子》及相關引文,加以述說和解釋。(5 分)

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葛亮(《出師表》)

范仲淹(《岳陽樓記》)

立場定,理據足

參考答案

①孔子是從待人處事方向去解釋成為「君子」的條件。只要能夠反省自己,而且問心

無愧,那就不感到憂慮和恐懼,也就是「君子」的條件之一。(2 分)

至於荀子則是從學習方法,去解釋成為「君子」的條件。他認為君子不但要廣泛學習,

更要每天反省自己所學是否恰當,那就可以做到智慧通達,行為沒有過失。(2分)

②在孔子和荀子的眼中,「君子」都必須具備自我反省的心。孔子強調「內省不疚」,

指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出錯的地方;至於荀子,則強調反思所學知識是否存在

錯誤。(2 分)

個人意見題型

14

人物評論 個人意見

善審題,握關鍵

214 ●比篇章

比篇章

跨課文腦圖

獨創利用腦圖,

將核心課文與其

他篇章作不同範

疇的比較,簡單

扼要,容易入腦模擬題目

根據歷屆公開考試

形式設題,並標明

題型種類及答題口

訣,加深印象

文言多義字──也談字義的引申、假借和變化

文言常識解說

██ 何謂「多義詞」?

有統計表示,我們日常用的漢字,只不過六七千個左右,可是世上

的事物千千萬萬,不可能專為一種事物而做出一個新字。因此絕大部分

漢字──尤其在文字數量尚且不多的古代──都肩負起「一詞多義」的

重任,而這些漢字則稱為「多義字」。

所謂多義字,就是指具備多個字義或詞性的漢字。多義字的最大特點,

就是只有一個讀音,也就是「單音字」。不論多義字有多少個字義、詞性如

何改變,多義字的讀音也是不變的(不包括異讀、俗讀),例如「獨」字:

甲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魚我所欲也》)

乙 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丙 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其一))

引文甲的「獨」解作「只有」,是副詞;乙的解作「難道」,是副詞;

丙的解作「獨自」,是副詞。不論詞義、詞性怎樣改變,「獨」的讀音

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犢 duk6】,這可以說是標準的多義字。

有一點要留意的,有些漢字有着不同的讀音,因而有着不同的字義,

這種字就不稱為「多義字」,而叫「多音字」,這個會在後文提及。

██ 本義和引申義

不論是哪個文字,起初出現的時候,都只有一個意思,這個意思就

叫做「本義」。但是世間的事物越來越多,人們於是根據文字本義的特

276 ● 攻字詞

攻字詞 3. 閱讀以下一則故事,然後回答問題。

常熟周木,嘗朝叩父寢室。父問誰,曰:「周木問安。」父

不應。頃之,又往,曰:「周木問安。」父怒起,叱之曰:「老

人酣寢,何用問為?」(明.馮夢龍《古今笑史》)

① 周木對父親做了甚麼事情?(2 分)

② 為甚麼父親感到生氣?(2 分)

③ 周木行事的動機跟曾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試加以說明。(5 分)

參考答案

①周木在早上輕敲父親的睡房房門,想跟父親請安。(2 分)(「嘗朝叩父寢室」的

「叩」有多個意思,例如「叩拜」、「叩門」等,但只有「叩門」是正確的,因為

父親在房裏睡覺,按理房門是關閉的,因此兒子只能在房外敲門請安。如果理解為

「在父親的睡房跪拜」,那麼後文的「父問誰」就不成立了。)

②父親睡意正濃,卻被愚孝的兒子連番吵醒,因而感到生氣。(2分)(「老人酣寢」

的「寢」是指「睡覺」,至於「酣」卻可以解作「暢飲」、「酒醉」或「濃」等。

前文沒有提及父親喝醉酒,因此只能理解為「睡意正濃」。)

③周木向父親請安的動機,和曾參一樣,都是想藉討好父親,凸顯自己的孝順。(1

分)曾參以為任由父親責打,不反抗、不走避,就是順應父親的心意,顯出自己的

「孝」(2分);同樣,周木以為在早上向父親請安問好,於是不理父親醒了沒有,

就連番叩門吵醒父親,讓父親知道自己是孝子。(2 分)

細閱讀,找共通

閱範疇,比對象

找題眼,知範圍

文章內容題型

5異同比較題型

13文章延伸題型

15

283攻字詞●

攻字詞

文言常識

從「字詞」到「句子」,詳細講解

十五種常見的文言常識及語譯技

巧,並以書中篇章為例子,利於吸

收,以應付課外文言閱讀理解

模擬題目

以歷屆課外文言篇章為基礎,並緊貼考試

模式,設延伸篇章,加強文言理解能力

第 5週:拆句式

第 6週:活金句

第 7週:析趨勢

歷屆試題趨勢分析──以文言篇章為統計對象

答題形式  ●填充 ▲選擇 ■短答 ◆長答 ★填表

年分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部分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

課外篇章

指定範文

課外篇章

指定範文

課外篇章

指定範文

課外篇章

指定範文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單字釋義 ■ ■ ■ ▲■ ■ ■

文句語譯 ■ ■

詞句涵義 ◆ ◆ ▲ ■

陳述判斷 ▲

文章內容 ◆ ◆ ◆ ◆ ◆ ◆ ◆ ◆ ● ●▲ ▲◆

人事物情 ◆ ◆ ◆ ★ ◆ ◆ ◆ ★▲

修辭剖析 ◆ ◆ ◆

援例用典 ◆ ◆ ▲

體裁特徵 ◆ ◆ ◆ ▲ ◆

篇章要旨 ◆ ◆ ◆ ◆ ◆ ◆

篇章結構 ●▲

行文手法 ◆ ◆ ◆ ◆ ▲ ●

異同比較 ◆ ◆ ◆ ◆ ◆ ◆

個人意見 ◆ ◆ ◆ ◆ ◆ ◆ ◆

文章延伸 ◆ ◆ ◆ ◆

448 ● 析趨勢

析趨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必考度

(5為最高)

爭分關鍵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 卷一(樣本試卷)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課外篇章

指定範文

課外篇章

■ ■ ■ ■ ■ ■ ■ ■ 5 小心多音字、多義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詞性、意思和作用

■ ■ ■ ■ ■ ■ ■ ■ 5 個別文言句型,有一目了然的標誌性詞語

▲ ■ 2

▲ ▲ ▲ ▲ 5 要釐清陳述句子與課文的邏輯對從關係

◆ ◆ ◆ ▲ ▲ ▲ ◆★ ◆ 5 牽涉各種答題形式,要清楚每種答題形式的特點和方法

▲▲◆★

▲◆★

▲◆ ▲◆ ▲◆ 5

▲■ ▲ ▲ 4 熟讀各種修辭手法在句式、聲韻、語氣和形象上的特點

▲ ◆ ◆ ▲ ▲ 4 清楚各種例子的類型、特點和手法

3 記住各種體裁的特色及類似體裁的分別

◆ ▲ ◆ ◆ 5

2

▲ ▲◆ ▲ ◆ ▲ ◆ ▲◆ ▲◆ 5 文章體裁或文段性質,和它的寫作手法是分不開的

◆ ◆ ◆ ◆★ ★ ◆ ★ ◆ 5 要留意題目或表格中需要進行比較的範疇和對象

◆ ◆ ◆ ◆ ◆ 5 要知道需要就哪些內容發表意見,立場要清晰,理據要充分

◆ ◆ ◆ 4 文章內容延伸至現實生活,一為從文章內容延伸出另一篇文章

適時更新

QR code

449析趨勢 ●

析趨勢

出題分佈

列出十五種題型在過去十多年

考試中的分佈,是愈顯重要,

還是漸趨少見,一目了然

趨勢分析

根據出題分佈,分析各種題型

的出題趨勢,並提供爭分關

鍵,讓同學爭取最佳成績

文言句式一覽

一、判斷句

這是一種對客觀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句式,相當於現代漢語裏面的

「……是……」、「……不是……」,形式卻是千變萬化。

1. 使用標誌詞語「者」、「也」來表示肯定

「者」是結構助詞,放在前句的主語後面,標示句中主語,同時有

着舒緩語氣的功能;至於「也」則是語氣助詞,用在表示描述的後句結

尾,以強調肯定的語氣。一般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

「……者,……也」(「者」、「也」並存),譬如:

廉頗 者,趙之良將 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主語 描述

「……,也」(前句省略了「者」字),譬如:

魚,我所欲 也。(《魚我所欲也》) 主語 描述

「……也」(前、後句合二為一,並省略「者」字),譬如:

夫子之道 至大 也。(《孔子世家》) 主語 描述

及「……者……」(省略了「也」)。譬如:

以約失之 者,鮮矣。(《訓儉示康》) 主語 描述

2. 使用動詞「是」、「為」來表示肯定

「是」、「為」(讀【圍】)都是表示肯定的動詞,解作「是」,

常見於肯定句當中,譬如:

408 ●拆句式

拆句式

拆解句式

按結構及性質,詳盡講解數

十種經典文言句式的特點、

結構,並以書中篇章為例句

精神與物質

1.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句意:不要看(或聽、說、做)不合符禮法的事情。

典出:《論仁、論孝、論君子》(原出《論語.顏淵》)

例句:�粗口本是「非禮勿言」的話,可是有不少食肆卻以「粗口」

作招徠。老闆對食客一不滿意,就以粗口回應,卻被某些傳

媒冠以「真心」、「霸氣」的美名,還贏得無數的「贊」,

這真是黑白顛倒的世界。

2.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句意:意指節儉才是生活之本。

典出:《訓儉示康》

例句:�信用卡消費模式固然可以刺激消費,但亦導致不少人養成「先

使未來錢」壞習慣。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

們一旦失業,就會失去穩定收入來支付卡數,從而欠下巨債,

後果不堪設想。

3. 以所養害其所養

句意:�原指因丟失供養自己的財物而與賊人搏鬥,結果危害了它所

供養的人的自身安全。今亦可指為了盲目追求外物享受而影

響自己。

典出:《列子.說符》

例句:�智能手機本是生活必需品,可是其款式和功能日新月異,發

展無窮無盡,有人竟以有限的金錢,甚至以信用卡消費,來

追求這些虛無的玩意,最終「以所養害其所養」,身受其害,

欠下一屁股債務。

三、品德篇

433活金句 ●

活金句

活用金句

摘錄書中篇章金句,根

據不同生活場景作分

類,並解釋其句意及典

源,更提供實用例句,

讓同學將文言篇章活用

到讀、寫、聽、說等範

疇的試卷上

第 1 週:破題型 單字釋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文句語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詞句涵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陳述判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文章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人事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修辭剖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援例用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體裁特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篇章要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篇章結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行文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異同比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個人意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文章延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 2 週:解範文 《論仁、論孝、論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魚我所欲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逍遙遊(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勸學(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出師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師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 《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3 《岳陽樓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3 《六國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山居秋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 《月下獨酌(其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5 《登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3 《念奴嬌.赤壁懷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聲聲慢.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7 《青玉案.元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3

第 3 週:比篇目 《論仁、論孝、論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0 《魚我所欲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4 《逍遙遊(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8 《勸學(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6 《出師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0 《師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4 《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8 《岳陽樓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2 《六國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6 《山居秋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8 《月下獨酌(其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2 《登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6 《念奴嬌.赤壁懷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0 《聲聲慢.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4 《青玉案.元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8

第 4 週:攻字詞 文言多義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4 文言多音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2 詞性活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8 使動及意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6 文言通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2 文言代詞(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9 文言代詞(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5 文言結構助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5 文言語氣助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5 文言連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文言副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4 文言介詞(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4 文言介詞(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4 意譯和直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4 文言語譯六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4

第 5 週:拆句式 文言句式一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6

第 6 週:活金句 文言金句舉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8

第 7 週:析趨勢 歷屆試題趨勢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6

跨 課 文 比 較

文 言 知 識

第 1 週

簡單易記口訣,

破除題型障礙

題型

所謂「題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是

「提問類型」,也就是有關文章不同範疇的

題目,小至單字詞語,大至段意篇旨等;第二是「答題形式」,譬如:選

擇題、填充題、問答題、填表格等。

同一個範疇內容,可通過不同的答題形式來提問,譬如同是問句子中

指定詞語的意思,2010 年會考《卷一》的第 19 題,就是以短答形式,問

及「所以養」和「所養」的意思,而 2014 年文憑試《卷一》的第 18 題

就以選擇題形式,問及「不能為順」的意思。

不同的提問類型,題幹中的字眼(題眼)各有不同;不同的答題形式,

其作答技巧亦有相異之處。因此,本章「題型一覽」將會為各位同學剖析

各種題型的題目特點、作答技巧、注意事項等,並提供簡單的答題口訣,

讓大家輕鬆記住,在作答時則可以無往而不利。

「提問類型」大致可分為四類十五種,包括:

一、單字詞句:主要以選擇題或短答的方式,考核同學們對於篇章中

單字的意思和詞性、解釋和判斷篇中特定詞句、語譯個別文言句子等,包

括:單字釋義、文句語譯、詞句涵義、陳述判斷。

二、骨幹資料:主要以選擇題、問答和表解方式,提問篇章中的骨幹

資料,如:內容、修辭、人物情感及事物特徵等,包括:文章內容、人事

物情、修辭剖析、援例用典。

三、主旨章法:主要以問答方式,提問篇章的手法、結構、體裁、主

旨等,包括:體裁特徵、篇章要旨、篇章結構、行文手法。

四、延伸內容:主要以問答、表解方式,要求學生進行篇中或跨篇章

比較、發表個人意見,或者套用篇章內容到生活處境中,包括:異同比較、

個人意見、文章延伸。

題型

攻略

10 ● 破題型

破題型

1.特點

這種題目主要考核學生能否正確寫出文言篇章中個別單字的意思,

同時也會考核考生能否根據文意,合理地推敲多義字的各個意思。

2.關鍵字眼

字詞、詞義、詞性、解釋等

古文中常有一詞兩義的情況,本文(《訓儉示康》)有以下的例子(試

解釋句子中的粗體字)。

① 吾不以為病。 病:

② 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病:

(詳見《2009 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試卷一》)

例題舉隅

3.作答技巧及口訣

顧前後,推詞性

古代漢語的詞性搭配,和現代漢語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

前後文字的詞性,來推斷關鍵詞的詞性和字義,就以「今人乃以儉相

詬病」為例。「病」一般解作「疾病」,屬於名詞。可是,副詞「相」

只能與動詞搭配,那麼「病」在這裏應該是動詞。然後可以在從前文

後理找線索:「病」前面的「詬」字解作「指責」,由此可以推斷「病」

在這裏同樣解作:指責。

按文意,推音義

作答課外文言篇章的釋字題,根本不可能翻查字典,尤其是考核多

義字、甚至是多音字的字義。這時候,可以嘗試從單字的基本義出發,

合理地推敲答案。譬如「吾不以為病」,前文提及常人對節儉的看法,

這句則是作者的看法。「病」的基本義是「疾病」,可是節儉本身並

非「病態」,因此要從「疾病」入手,推敲「病」在題目中的正確引

申義:生病,是由於身體出了「問題」──由此可以推敲「病」在句中

的意思就是「問題」、「錯誤」等。

單字釋義題型

1

11破題型 ●

破題型

單字詞句

第 2 週

圖表文註並茂,

解構範文內容

範文

範文一 《論仁、論孝、論君子》

見圖思文

君子的九型人格

第1型完美者

止於至善

第2型助人者

古道熱腸

第3型成就者

豐碩成果

第4型藝術者

個人獨特

第5型理智者

客觀謹慎

第6型忠誠者

忠誠信實

第7型活躍者

心境愉快

第8型領袖者

威儀身份

第9型和諧者

安樂平和

「君子」是指才德出眾的人,也是孔子一直追

求的道德典範,而「九型人格」把人類的性格

分成九個種類,各有特點、長處。那麼君子的

言行舉止,都是否包含這九種性格的優點?

理 藝

君子

過則

勿憚

改。

君子成人之美。

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

求諸

己。

君子

恥其

言而

過其

行。

主忠

信。

君子坦蕩蕩。

君子

不重

則不

威。

君子

不憂

不懼

41解範文 ●

解範文

段1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期處於貧困中,也不能長期處於安樂中。

有仁德的人,能安分守己,堅守仁道;有智慧的人,明白到仁的好處,因而實踐

仁道。」(《里仁》第四)

《論仁、論孝、論君子》《論語》

【論仁】

段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1,不

可以長 2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

(《里仁》第四)

段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處 4也。貧與賤,是人之所

惡 5也;不以其道得 6之,不去 7也。君子

去 8仁,惡乎 9成名?君子無 10終食之間 11

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

仁》第四)

1 處約:身處貧困的環境。

處,粵音【柱】,身處。

2 長:粵音【場】,副詞,

長久地。

3 知者利仁:有智慧的人

知道「仁」的好處,因

而 實 踐 仁 道。 知, 通

「智」,有智慧;利,

有利,這裏指知道有利。

◆語錄體:以記錄人物的言行為主要內容,有時是個人獨

◆對比君子處身「富貴」、「貧賤」中舉動

的差別,凸顯君子行「仁」,始終如一

注 釋

課文

4 處:粵音【柱】,獲得、接受。

5 惡:粵音【wu3】,厭惡、討厭。

6 得:這裏應當理解為「擺脫」。

7 去:粵音【栩】,這裏指擺脫。

8 去:粵音【栩】,這裏指逃避、捨棄。

9 惡乎:粵音【烏芙】,疑問代詞,相當於「怎麼」。惡,怎麼;乎,語氣助詞,無實義。

10 無:這裏解作不會。

11 終食之間:吃完一頓飯的時間,比喻很短的時間。

語譯

本課是從《論語》不同章節中,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及「仁」、

「孝」、「君子」的內容編輯而成,至於標題則是後加的。

42 ● 解範文

解範文

段3 顏淵請教仁德之道。孔子說:「克制私慾、遵行禮法,就是仁德的表現。

假若有一天真的做到了,普天下的人都會稱你為仁者,紛紛歸附你。實踐仁德,

是要依靠自己的,難道要依賴別人嗎?」

顏淵說:「請教實踐仁德的要旨。」孔子說:「不合禮法的事不要看,不合禮法

的事不要聽,不合禮法的事不要說,不合禮法的事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但也請讓我遵從老師這教誨而行吧。」(《顏淵》第

十二)

段2 孔子說:「富和貴,是人人所嚮往的;可是不以正當方法得到,君子是不

會接受的;貧和賤,是人人所厭惡的,可是不以正當方法擺脫,君子是不會逃避

的。君子離棄了仁德,又怎能成就『君子』之名呢?即使是一餐飯的時間,君子

也不會背棄仁德,緊急關頭時既如此,顛沛流離時亦如此。」(《里仁》第四)

12 顏淵:即顏回,孔子最賢明的弟子,天資聰敏,

貧而好學。

13 克己復禮為仁:約束自己,遵守禮法就是「仁」之道。

14 一日:一旦。

15 焉:粵音【言】,語氣助詞,表示肯定的語氣,

相當於「了」。

16 為:粵音【圍】,實踐。

17 而由人乎哉:難道可以依靠別人嗎?而,疑問代

詞,表示反問的語氣,相

當於「難道」;由,依靠;

哉,語氣助詞,表示反問

的語氣,相當於「嗎」。

18 請:請讓我。

19 請事斯語矣:請讓我遵從這話語而行吧。事,

遵行;斯,指示代詞,

相當於「這」;矣,語

氣助詞,表示祈使的語

氣,相當於「吧」。

注 釋

段3 顏淵 12 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

仁 13。一日 14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15。

為 16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7?」

顏淵曰:「請 18問其目。」子曰:「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 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

矣 1 9。」(《顏淵》第十二)

◆語錄體:以記錄人物的言行為主要內容,有時是多人對

❖ ◆反問:強調要靠自己來實踐仁德

◆語錄體:通過人物的言行,反映其性格特點

◆排比:強調人在生活各個方面,都要謹守禮法,不能逾越

◆通過顏淵多番請教和追問「仁」道,反映他孜孜不倦而

謙厚的好學性格

語譯

語譯

43解範文 ●

解範文

20 無 求 生 以 害 仁:不會

為了求生而去損害仁

德。以,連詞,相當於

「去」。

21 有殺身以成仁:只會犧

牲自己去成全仁德。殺

身,犧牲性命,這裏指

自殺;以,連詞,表示

目的,相當於「為了」。

注 釋

段4 子 曰:「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

仁 20,有殺身以成仁 21。」(《衞靈公》第

十五)

22 孟懿子:魯國大夫仲孫

何 忌, 即 下 文 的「 孟

孫」。懿,粵音【意】。

23 樊遲御:樊遲駕車。樊

遲,孔子弟子。

24 問孝於我:向我請教孝

道,即「於我問孝」的

倒裝。於,介詞,表示

對象,相當於「向」。

25 何謂也:甚麼意思呢?

何,疑問代詞,相當於

「甚麼」;謂,意思;也,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相當於「呢」。

26 生事之以禮:(父母)

在生時,按禮法侍奉他

們,即「生以禮事之」

的倒裝。事,侍奉;以,

介詞,表示根據,相當

於「按照」;之,人稱

代詞,相當於「他們」,

指的是父母。

段4 孔子說:「有大志之士和有仁德的人,不會為了貪求生存而損害仁德,反

而會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衞靈公》第十五)

【論孝】

段1 孟懿子 22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 23,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我 24,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25?」子曰:「生

事之以禮 26;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通過孔子回答孟懿子和樊遲內容的不同,反映「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語譯

★ 理解語錄體能通過人物說話反映性格,譬如顏淵的謙虛好學、孔子的因材施教等。

必溫重點

44 ● 解範文

解範文

注 釋

段1 孟懿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法。」

(有次,)樊遲給孔子駕駛馬車時,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請教孝道,我回

答說,不要違背(禮法)。」

樊遲說:「這是甚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按照禮法侍奉他們;

過身後,要按照禮法安葬他們,按照禮法拜祭他們。」(《為政》第二)

段2 子游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現今的孝道,就是所謂能供養父母。(不

過,)就算是犬隻、馬匹,也能得到人們飼養。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麼(跟飼養

犬馬)有甚麼分別?」(《為政》第二)

27 子游:孔子其中一位出

類拔萃的弟子,曾在魯

國擔任武城宰。

28 何以別乎:那(跟養犬

馬)有甚麼分別呢?是

「以何別乎」的倒裝,

字面解作「用甚麼來區

別呢?」,意指「養父

母和養犬馬有甚麼分別

呢?」。以,介詞,表

示憑藉,相當於「憑」;

何,疑問代詞,甚麼;

乎, 語 氣 助 詞, 表 示

反問的語氣,相當於

「呢」。

段2 子游 27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

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

以別乎 28!」(《為政》第二)

◆引用:舉出今人對

「孝」的誤解,從而凸顯「敬」的重要,否則與養犬馬無異

語譯

語譯

45解範文 ●

解範文

《論語》的「論」讀作【倫】,解作「編輯」、「編纂」,「論語」

就是指經過編排的言論,由此可以知道《論語》屬於語錄體著作。語錄,

就是記載人物說話內容的文學體裁,而《論語》就是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

言語和行動的著作。

春秋時代,王道旁落,「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

風氣敗壞。孔子於是通過聚眾講學、輔助君主、著書立說,宣揚儒家學說,

重新建立國家、社會、倫理秩序。他的言行和事跡,被弟子輯錄成《論語》

一書。本課《論仁、論孝、論君子》則輯錄自書中不同章節,討論孔子眼

中的「仁」道、「孝」道和「君子」之道。

第一部分論「仁」。孔子認為行「仁」的最大原則是「克己復禮」,

任何不合符禮法的事情,既不會看、不會聽,更不會說、不會做;當面對

貧富抉擇時,仁者會克制自己的私慾,以正道求富、脫貧,即使面對「造

次」、「顛沛」等逆境,他們只會「殺身以成仁」,不會「求生以害仁」。

第二部分論「孝」。「禮」是孔子眼中孝道的先決條件:要按照禮法

侍奉、安葬、祭祀;還要心存「敬」念,否則供養父母跟飼養犬馬根本沒

有分別,即使父母犯錯,也要好言相勸;而且,父母年紀老邁,為人子女的,

既喜亦憂,因為不知道父母還有幾多時間陪伴自己。

第三部分論「君子」。孔子不但說明對於君子說話、行事上的要求,

更通過對比手法,在心境、待人、處事等範疇上,與小人作比較,以突顯

君子的優點和重要性。

《論仁、論孝、論君子》更通過人物

的說話內容、語氣和態度,彰顯人物的性

格和理念。例如通過對孟懿子和樊遲有關

「孝」的回應之不同,凸顯孔子「因材施

教」的教育觀;又例如通過顏淵跟孔子的

連環對答,反映顏淵謙遜而好學的性格。

導讀

一飯見君子.守仁心不憂

孔子

51解範文 ●

解範文

《論仁、論孝、論君子》

【語錄體】

˙記載孔子與弟子的言論和行動,通過說話描寫、對比等手法,表達孔子在仁、

孝、君子上的觀點,彰顯孔子與弟子的性格。

體裁特色

第一部分【論仁】

˙原 則:克己復禮(克制私慾,恢復禮制);為仁由己(事必躬親)

˙貧富觀:久處約、長處樂(以正道獲得富貴、擺脫貧賤)

˙生死觀: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不會因私慾而貪生怕死)

˙逆境觀: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經得起考驗)

第二部分【論孝】

˙父母生死: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以禮為先)

˙父母地位:不敬,何以別乎?(對父母不敬,與養犬馬無異)

˙父母犯錯:事父母幾諫(父母有錯,要好言相勸)

˙父母年歲:不可不知也(為他們的年長既喜亦懼)

第三部分【論君子】

˙原則:不重則不威(求莊重);義以為質(講道義)

˙心境:坦蕩蕩、不憂不懼(光明磊落);病無能焉(反省自己)

˙待人:主忠信(忠誠信實);無友不如己者(見賢思齊);

君子成人之美(助人為樂)、孫以出之(謙厚表達);

˙做事:過則勿憚改(勇於改過);恥其言而過其行(言行一致);

信以成之(踏實做事);求諸己(責求自己)

內容大要

說話描寫【描寫內容、語氣,凸顯人物性格】

˙例 1:「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謙厚、好學

˙例 2:「不敬,何以別乎!」→語氣激昂,孔子極看重「敬」

對比【通過事物反差,凸顯要說明的道理】

˙例 1:富貴 對 貧賤、欲 對 惡→凸顯仁者皆「以其道得之」

˙例 2:君子 對 小人→處事、心境、待人之別,凸顯君子的優點

對偶、排比【文字優美,節奏鏗鏘】

˙對偶: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排比: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修辭手法

通過孔子言行,凸顯萬世師表形象

˙因材施教:孟懿子悟性高,樊遲悟性低,孔子解釋「孝」時詳略不同

˙循循善誘:不怕顏淵、樊遲、司馬牛等學生追問,孔子依然將仁、孝、君子之

道娓娓道來

文章效果

文體解構

52 ● 解範文

解範文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7 分)

①過則勿憚改。 過:

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過:

③請事斯語矣。 事:

④生事之以禮。 事:

⑤是人之所惡也。 惡:

⑥惡乎成名? 惡:

⑦不成人之惡。 惡:

2. 根據《論仁、論孝、論君子》,當仁者面對貧與富、生與死時,他們會

怎樣抉擇?試摘錄原文句子,加以說明。(8 分)

模擬題目

參考答案

① 犯錯(1 分) ② 超過(1 分) ③ 奉行(1 分) ④ 侍奉(1 分)

⑤ 厭惡(1 分) ⑥ 怎麼(1 分) ⑦ 壞事(1 分)

參考答案

面對富貴,仁者「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面對貧窮,仁者「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他們安分守己,因此可以「久處約」、「長處樂」,(2 分)更不會以不仁手

段來貪圖富貴、擺脫貧窮,而敗壞「仁」、「君子」的名聲。(2 分)

面臨生死關頭,仁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2 分),他們只會犧牲自己

來成全仁德,卻從不會為了求生存而損害仁德,這是因為即使去到生死關頭的短促時

間、遇上顛沛流離的際遇,仁者也不會違背仁德。(2 分)

單字釋義題型

1

文章內容題型

5

顧前後,推詞性

知答法,省時間

按文意,推音義

53解範文 ●

解範文

4. 在【論仁】及【論孝】中,孔子都有提及過「禮」。試分別闡釋仁者和

孝子如何守禮,並摘錄相關句子,加以說明。(4 分)

3. 孔子提出「事父母幾諫」的主張。試根據上述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這句說話是甚麼意思?試加以解釋。(2 分)

②要做到這樣,你認為當中關鍵是甚麼?(2 分)

③你認同孔子所提出的這種主張嗎?(1 分)試抒己見。(2 分)

參考答案

① 「事父母幾諫」是指如果父母犯錯,要好言相勸,即使自己的勸言不被接納,也不

要違逆他們,即使擔憂也不要埋怨。(2 分)

② 要做到「事父母幾諫」,子女必須對父母存有「敬」。敬就是尊敬、尊重之意,父

母不接納諫言,代表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子女要尊重他們,不要勉強他們。(2 分)

③ 我認同孔子的主張。(1 分)即使我們的出發點是為父母着想,可是始終也要尊重

父母的想法,要以「敬」來侍奉他們。(2 分)(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我不認同孔子的主張。(1 分)如果父母不接納勸言,也許會泥足深陷,因此我認

為在不影響感情的情況下,要勸諫他們,直至他們不再犯錯。(2 分)

(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

仁者: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私慾,恢復禮制就是仁者的表現。孔子認為「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有不合禮法的事,都不要看,不要聽,

不要說,不要做。(2 分)

孝子:孔子認為孝子對待父母,要做到「無違」,不要違背禮法。具體做法就是「生

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在生時,要按照禮法侍奉他們;父母死後,

也要按照禮法安葬、祭祀他們。(2 分)

詞句涵義題型

3 個人意見題型

14

文章內容題型

5

扣文意,釋涵義

找題眼,知範圍

善審題,握關鍵

立場定,理據足

54 ● 解範文

解範文

第 3 週

多元角度出發,

比較十六篇章

篇章

《論仁、論孝、論君子》

跨課文腦圖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錄體vs

語錄體《魚我所欲也》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錄體vs

說理散文《逍遙遊(節錄)》

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 異

說話描寫

《論仁論孝論君子》正襯人物vs

反襯人物《廉頗藺相如列傳》

《論仁論孝論君子》不憂不懼vs

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

《論仁論孝論君子》殺身成仁vs

捨生取義《魚我所欲也》

生死觀

《論仁論孝論君子》成人之美vs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葛亮

《論仁論孝論君子》以其道得之(富貴、貧賤)

vs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貧富觀

《論仁論孝論君子》不憂不懼vs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范仲淹

《論仁論孝論君子》待人接物vs學習

《勸學(節錄)》

君子特質

論仁論孝論君子

人物評論

內容比較

手法比較

體裁比較

210 ● 比篇章

比篇章

內容比較

內容比較

參考答案

生死觀:

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了成全仁,君子在生與死

之間會選擇「殺身」,寧願犧牲自己,也絕不願意苟且偷生,來損害仁義道德。(2 分)

孟子則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在

生與死之間,有本心的人為了成全仁義,犧牲自己,這是因為「所欲有甚於生者」,

渴望道義比渴望生存更重要,「所惡有甚於死者」,討厭不義比討厭死亡更嚴重,因

此有人捨生取義。(2 分)

貧富觀: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面對貧富,孔子以「道」來作抉擇,如果不合符道義,就

不會求財,亦不會脫貧。(2 分)

孟子說:「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面對不義的俸祿,孟子認為

有本心的人,即使處境貧困,也是不會接受的。(2 分)

1. 對於生與死、貧與富之間的抉擇,《論仁、論孝、論君子》和《魚我所

欲也》對此有哪些相同的看法?試摘錄原文句子,加以說明。(8 分)

2. 孔子和荀子都提及過「君子」。請閱讀以下引文,然後回答問題。

甲 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仁論孝論君子》)

乙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節錄)》)

①孔子和荀子分別從甚麼角度去解釋成為君子的條件?(4 分)

②孔子和荀子眼中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 分)

模擬題目 異同比較題型

13

文章內容題型

5

文章內容題型

5

找題眼,知範圍

知答法,省時間

找題眼,知範圍

找題眼,知範圍

211比篇章 ●

比篇章

參考答案

我認為藺相如最符合君子的定義。(1 分)

孔子強調君子要「內省不疚」,只有自我反省,而且問心無愧,才說明自己的言行符

合禮節,因而無需憂慮和恐懼。(2 分)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以勇氣廷

斥秦王,以機智為趙王挽回面子,是忠君愛國的表現,沒有以卑鄙的手段晉升為上卿,

因此當面對廉頗的責難和侮辱,藺相如一點也沒有害怕,更為了避免與廉頗內鬥,因

而選擇處處迴避廉頗,一言一行都符合君子的標準。(2 分)

我認為諸葛亮最符合君子的定義。(1 分)

孔子認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只會成全別人的好事。而諸葛亮一直

輔助後主,目的就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以成全先帝長久以來的願望(2

分)。同時,孔子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不會把出錯的責任

推卸給別人,反而會經常自我反省。而諸葛亮則「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

之明」,一直擔心自己有負先帝所託,因此決定北伐曹魏,可見諸葛亮沒有把蜀漢處

3. 下列哪位人物最符合孔子眼中「君子」的定義?請選擇其中一位,並摘

錄《論仁、論孝、論君子》及相關引文,加以述說和解釋。(5 分)

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葛亮(《出師表》)

范仲淹(《岳陽樓記》)

立場定,理據足

參考答案

① 孔子是從待人處事方向去解釋成為「君子」的條件。只要能夠反省自己,而且問心

無愧,那就不感到憂慮和恐懼,也就是「君子」的條件之一。(2 分)

至於荀子則是從學習方法,去解釋成為「君子」的條件。他認為君子不但要廣泛學習,

更要每天反省自己所學是否恰當,那就可以做到智慧通達,行為沒有過失。(2 分)

② 在孔子和荀子的眼中,「君子」都必須具備自我反省的心。孔子強調「內省不疚」,

指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出錯的地方;至於荀子,則強調反思所學知識是否存在

錯誤。(2 分)

個人意見題型

14

人物評論 個人意見

善審題,握關鍵

212 ● 比篇章

比篇章

於「危急存亡之秋」的責任推給後主的昏庸,而是認為自己有不足之處。(2 分)

我認為范仲淹最符合君子的定義。(1 分)

范仲淹以「古仁人」自居,說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會因為外物美醜或個

人遭遇而影響悲喜情緒,符合「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不憂不懼」的要求。(2 分)

范仲淹更說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心一意為天下人分憂,符

合了「君子成人之美」的標準。(2 分)

213比篇章 ●

比篇章

第 4 週

涵蓋虛實詞類,

攻克難解字詞

字詞

文言多義字──也談字義的引申、假借和變化

文言常識解說

█ 何謂「多義詞」?

有統計表示,我們日常用的漢字,只不過六七千個左右,可是世上

的事物千千萬萬,不可能專為一種事物而做出一個新字。因此絕大部分

漢字──尤其在文字數量尚且不多的古代──都肩負起「一詞多義」的

重任,而這些漢字則稱為「多義字」。

所謂多義字,就是指具備多個字義或詞性的漢字。多義字的最大特點,

就是只有一個讀音,也就是「單音字」。不論多義字有多少個字義、詞性如

何改變,多義字的讀音也是不變的(不包括異讀、俗讀),例如「獨」字:

甲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魚我所欲也》)

乙 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丙 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其一))

引文甲的「獨」解作「只有」,是動詞;乙的解作「難道」,是副詞;

丙的解作「獨自」,是副詞。不論詞義、詞性怎樣改變,「獨」的讀音

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犢 duk6】,這可以說是標準的多義字。

有一點要留意的,有些漢字有着不同的讀音,因而有着不同的字義,

這種字就不稱為「多義字」,而叫「多音字」,這個會在後文提及。

█ 本義和引申義

不論是哪個文字,起初出現的時候,都只有一個意思,這個意思就

叫做「本義」。但是世間的事物越來越多,人們於是根據文字本義的特

274 ● 攻字詞

攻字詞

點,引申出不同的新字義,去表示不同的事物。根據本義的特點而引申

出來的新字義,就叫做「引申義」。我們以「過」為例:

甲 遂命僕過湘江。(《始得西山宴遊記》)

乙 不過數金。(《逍遙遊》)

丙 過則勿憚改。(《論仁、論孝、論君子》)

根據《說文解字》,「過」的本義是「度」,也即是「度過」等。

引文甲中的「過」,其字義也就是本義。「度過」的特點就是「離開甲

點,前往乙點」,人們於是根據「離開甲點」的特點,引申成新的字義

──超過,這個新字義可以體現在引文乙的「過」字上,解作「超過」。

後人再根據「超過」這個字義,引申到「犯錯」上,解作「做事超越了

本分」,也就是引文丙中「過」的字義。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多

義字怎樣從本義引申到其他字義上,脈絡也非常清晰。

█ 本義和假借義

然而,有些字義與本義是完全沒有關係的。有些字義起初只有讀音,

卻不能寫出來,於是基於讀音相同的緣故,借來了一個字,依附在它身

上,作為其中一個字義。這些字義就叫做「假借義」。

再以剛才的「獨」字為例。《說文解字》說:「獨,犬相得而鬥也。」

為《說文解字》作注解的段玉裁這樣說:「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羣。

引伸之為專壹(一)之偁(稱)。」可見,「獨」的本義是「鬥」,可

是這個本義已經絕少人用了,現在「獨」字的絕大部分解釋,都根據「好

鬥則獨而不羣」這特點,引申為「獨自」、「單獨」、「偏偏」,都與「單

一」有關。

至於「難道」這個字義,正是「獨」的假借義──與本義、引申義

沒有意義上的聯繫,只是讀音相同,於是借用「獨」字,把這個字義依

附在它身上,成為假借義。

275攻字詞 ●

攻字詞

第 5 週

廣納經典篇章,

拆解句式結構

句式

文言句式一覽

一、判斷句

這是一種對客觀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句式,相當於現代漢語裏面的

「……是……」、「……不是……」,形式卻是千變萬化。

1. 使用標誌詞語「者」、「也」來表示肯定

「者」是結構助詞,放在前句的主語後面,標示句中主語,同時有

着舒緩語氣的功能;至於「也」則是語氣助詞,用在表示描述的後句結

尾,以強調肯定的語氣。一般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

「……者,……也」(「者」、「也」並存),譬如:

廉頗 者,趙之良將 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主語 描述

「……,也」(前句省略了「者」字),譬如:

魚 ,我所欲 也。(《魚我所欲也》) 主語 描述

「……也」(前、後句合二為一,並省略「者」字),譬如:

夫子之道 至大 也。(《孔子世家》) 主語 描述

及「……者……」(省略了「也」)。譬如:

以約失之 者,鮮矣。(《訓儉示康》) 主語 描述

2. 使用動詞「是」、「為」來表示肯定

「是」、「為」(讀【圍】)都是表示肯定的動詞,解作「是」,

常見於肯定句當中,譬如:

406 ● 拆句式

拆句式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仁、論孝、論君子》)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出師表》)

3. 使用連詞、副詞作為動詞「是」,來表示肯定

不少文言肯定句,都會借用解作「就是」的連詞「乃」、「則」,

或者副詞「誠」(解作「的確」)、「本」(解作「本來」)、「皆」(解

作「全都」)、「蓋」(解作「大概」)等,來充當動詞「是」。

繡乃鉞之族子。(《歸氏二孝子傳》)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吾本寒家。(《訓儉示康》)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訓儉示康》)

4. 不使用標誌詞語來表示肯定

這種判斷句的句式相對自由,是因為句子不使用「者」、「也」、

「是」、「為」等標誌詞語。譬如:

死(主語)亦我所惡(描述)。(《魚我所欲也》)

5. 使用否定副詞來表示否定

會用上副詞「非」、「匪」(讀【翡】,通「非」)等表示否定,

相當於「不是」。譬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六國論》)

汝非天子之民也。(《孔子家語.六本》)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孔子世家》)

407拆句式 ●

拆句式

第 6 週

綜合讀寫聽說,

活用文言金句

金句

二、抒情篇

1. 怎一箇愁字了得

句意:用一個愁字,怎能寫得盡心底愁懷。形容極其悲愁,十分苦

惱。

典出:《聲聲慢.秋情》

例句:經歷了生意失敗,眾叛親離,妻子因病早逝,子女兒孫卻一

個個的離自己而去,已達垂暮之年的黃伯,回首起這些前塵

往事,感慨萬分,可是又「怎一箇愁字了得」呢?

2. 驀然迴首

句意:忽然回頭,現今多指回想起不愉快的往事。亦作「驀然回首」。

典出:《青玉案.元夕》

例句:我曾經攀登過事業的巔峯,也陷入人生的低谷,現在,我卻

安於在平坦而寧謐的平原上,獨自漫步。然而驀然迴首,原

來你一直在我的身後,無聲無息地陪伴着我,笑着哭着。

3.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句意:人事變幻不定,但天地卻依然如故。藉此感慨時間流逝、生

命短促。

典出:《春江花月夜》

例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苦短,世事無常,

唯有「情」與天地同在,歷久常新,因此我們要活在當下,

珍惜和眼前人相處的光陰。

4.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句意:明月世世代代照耀着人類,今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形容人生的渺小和短促。

典出:《把酒問月》

例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類能夠建立起偉

大的文明,可是面對天地,卻是非常渺小,始終參透不了天

地的奧祕。

430 ● 活金句

活金句

精神與物質

1.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句意:不要看(或聽、說、做)不合符禮法的事情。

典出:《論仁、論孝、論君子》(原出《論語.顏淵》)

例句:粗口本是「非禮勿言」的話,可是有不少食肆卻以「粗口」

作招徠。老闆對食客一不滿意,就以粗口回應,卻被某些傳

媒冠以「真心」、「霸氣」的美名,還贏得無數的「贊」,

這真是黑白顛倒的世界。

2.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句意:意指節儉才是生活之本。

典出:《訓儉示康》

例句:信用卡消費模式固然可以刺激消費,但亦導致不少人養成「先

使未來錢」壞習慣。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

們一旦失業,就會失去穩定收入來支付卡數,從而欠下巨債,

後果不堪設想。

3. 以所養害其所養

句意:原指因丟失供養自己的財物而與賊人搏鬥,結果危害了它所

供養的人的自身安全。今亦可指為了盲目追求外物享受而影

響自己。

典出:《列子.說符》

例句:智能手機本是生活必需品,可是其款式和功能日新月異,發

展無窮無盡,有人竟以有限的金錢,甚至以信用卡消費,來

追求這些虛無的玩意,最終「以所養害其所養」,身受其害,

欠下一屁股債務。

三、品德篇

431活金句 ●

活金句

奪星易應試系列Deriving Stars Easily

破解 200題── DSE文言攻略 15種作  者 :文遂初

出版統籌 :劉志恒

執行編輯 :黃淑嫺

美術主編 :陳皚瑩

美術插畫 :林心馳

出版人:劉進圖

總經理:周日發

出  版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嘉業街 18號明報工業中心 A座 15樓 電話:(852) 2515 5600  傳真:(852) 2595 1115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mpep.com.hk

發  行 :泛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香港將軍澳將軍澳工業邨駿昌街七號星島新聞集團大廈

印  刷 :創藝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利眾街 42號長匯工業大廈 9樓

初版一刷 : 2018年 1月定  價 :港幣 148 元│台幣 655 元

國際書號 : ISBN 978-988-8350-86-5

©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如未獲得本公司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節錄及翻印

本書任何部份之圖片及文字

封面圖片:Kutlayev Dmitry / shutterstock.com

親臨補購

‧先以電話訂購,再親臨本公司以現金付款‧訂購電話:2515 5600‧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 18號明報工業中心 A座 15樓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網上商店

‧ 可選擇支票付款、銀行轉帳或 PayPal 付款

‧ 可親臨本公司自取或選擇郵遞收件

http://store.mpep.com.hk/dse.htm

補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