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 850 度,则法治大局何愁不成?...

1
010-86423392 010-86423390 lhfk5 vip.163.com 5 5 HAIFUKAN 2020 7 24 850 本刊策划 李红笛 郝涛涛 专栏·名家 本专栏获全国报纸 副刊专栏评选一等奖 ZHUANLAN 本月作家 杜京我对巴黎的印象,最初来自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唯一传世的自 传《流动的圣节》。 海明威对年轻时在巴黎居住的 7年有着美好的回忆。他说:“假如 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 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 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在巴黎,饥饿和清苦伴随他孜孜 不倦的写作,海明威创作并出版了他 最早的几部小说。同样也是在巴 黎,海明威结识了格特鲁德·斯泰 因、詹姆斯·乔伊斯、埃兹拉·庞 德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一大批 旅欧作家和艺术家,与他们成为朋 友。在 40年之后,晚年的海明威回 忆起在巴黎生活的时光和知交故 友,写下了《流动的圣节》,这部作 品在他去世后得以出版。海明威以 酣畅的文笔,描绘了他在巴黎的所 见所闻及内心感受。 “一家明亮而干净的咖啡馆,同 时代的著名作家,春天的塞纳河和在 饥饿中的创作……”海明威与巴黎那 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始终萦绕其中。 我在不同的章节中,领略到了作 者将散文、小说、特写以及创作经验 等诸多文体熔于一炉时,心灵深处迸 发出的智慧之光。对于这段美好的 黄金般岁月,我完全可想象海明威对 巴黎的迷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 以《明星日报》驻欧记者身份派驻巴 黎,年仅22岁。当时他生活穷困潦 倒,整日流连在附近的咖啡馆里,位 于蒙帕纳斯大道 71号的丁香小花园 咖啡馆,是海明威最喜欢的光顾之 地,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就在 这里写作,使得这间咖啡馆乃至巴黎 左岸拉丁区的咖啡馆都充满了浓郁 的文学气息。 许多时候,当我想起巴黎,常常 会想到“左岸”。在巴黎,以塞纳河为 界,河右岸是辉煌的卢浮宫,幽雅的 香榭丽舍大道,经典的大歌剧院,是 巴黎最为华丽的风景;而在河对面的 左岸,是密密麻麻的小巷,拉丁区的 大学。许多生活拮据的艺术家和大 学生在此流连忘返,使这里逐渐成为 各种新潮思想的发源地。左岸的咖 啡馆因此也成了具有精神勇者和前 卫思想人士追梦驻足的地方。 在我心中,300多年来,左岸的咖 啡不仅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 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和一份 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 化遗产、一种符号象征、一个时髦的 词语。难怪我的法国好友墨乔说,当 你随便走进巴黎的一家咖啡馆,也许 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思考时坐 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时用过的台灯 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前。 海明威写了一连串的短篇小 说,内容几乎全都是描写他年轻时 在巴黎的际遇。后来,他的《老人 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左岸的 几家咖啡馆也因为海明威而在世界 享誉盛名。 在历史上,不少法国的政治家 是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治理天下。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是一个咖啡迷; 拿破仑一生喜爱咖啡;法国杰出的 外交家塔列兰曾经说过:“最理想的 咖啡,纯洁得像天使,甜蜜得像爱 情。”大文豪巴尔扎克没有咖啡就不 能工作,他无论去何处写作,除了 纸和笔之外,总是把咖啡壶作为第 三件必备用品…… 来到时尚之都巴黎,留给我深刻 印象的,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咖啡 馆。有着醒目汉字“双叟”雕刻的双 叟咖啡馆,就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 曾经因许多著名作家如海明威、王尔 德、乔伊斯、萨特等的光顾,而成为巴 黎最时尚的咖啡馆,对于提高巴黎城 市知名度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有 着特殊的意义。 弗罗尔咖啡馆的名声,不知何时 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而成为法 国咖啡馆时尚的标志。法国人喝咖 啡似乎不在于味道,而讲究的是环境 和情调,慢慢品,细细尝,读书看报, 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 为此,我不止一次地与法国朋友 交流,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 法国人更愿意相信,人类深邃的哲学 思想、灿烂的智慧火花、独特的艺术灵 感,似乎都是在这宽松和谐、富有诗意 的氛围中奇思妙想,迸发出来。 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 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一种自信优雅和 浪漫,营造生活的氛围和情调。在我 看来,这就是法国传统独特的咖啡文 化。 美国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他的 《巴黎到月亮》一书中,对巴黎的咖啡 馆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世纪末的 法国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 事,但却记录着很多小事,其中最微 不足道的似乎主要是在说,什么东西 使巴黎仍然是巴黎。”我想,咖啡馆就 是“使巴黎仍然是巴黎”。 人类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 来说,就是相互交流文化的历史,不 同的民族与国度,需要在文化间沟通 心灵。 在我眼中,法国文化的特色,则 是从众多难以忘怀的小事中,凸显出 独特的魅力:时装、香水、法国餐;巴 黎、咖啡、海明威…… 巴黎·咖啡·海明威 张建伟 美国教授哈里·法兰克福很认 真写过两本很薄的书,一本是《论扯 淡》,一本是《论认真》,主题相关,一 个说的是不认真,一个说的是不扯 淡。在《论扯淡》一书中,他说:“在 过去,工匠做事不会偷工减料,他们 做工仔细,注意工作的每一方面。 产品的每个部分都精心设计,务求 做得最好。这些工匠自我要求极 高,纵使是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地 方依然如此。”这里描述的精神,如 今人们称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靠的是良心和一个人 所处的文化环境,五行八作之中,文 学创作的自由度很大。虚构作品任 由作者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李敖 创作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没到过 法源寺,凭的是自己的历史知识与 创作想象。那么,难道文学也需要 认真吗?确实有非常认真的例子。 安伯托·艾柯:午夜徘徊街 头的构思者 安 伯 托·艾 柯(Umberto Eco, 1932- 2016),是 一 位 意 大 利 作 家 ,也 是一位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 家 。 1952 年 ,他 就 打 算 写 一 本 名 为 《修道院谋杀案》的小说,但是,直到 1978年3月才正式动笔,1980年才完 成这部题为《玫瑰之名》的长篇小说, 酝酿、构思和写作的时间都很长。 虽然是虚构小说,而且时代背 景为中世纪,但他对于背景、环境等 事实的考究,令人叹为观止。他说: “如果一个作者所写的东西仅仅是 与事实相悖就可以被定义为‘创意’ 作品,在我看来很成问题。”谈到创 作《玫瑰之名》的过程,他说:“写《玫 瑰之名》只花了我两年时间,原因很 简单,中世纪的那些事儿我不需要 做任何研究。我只提到过,我的博 士论文写的是中世纪美学,之后专 门从事的也是中世纪研究。这些年 来,我参观了很多罗马式修道院、哥 特式大教堂,诸如此类的场所。等 到决定写这本小说时,感觉就好像 打开了一个大壁橱,里面堆着我数 十年积累起来的中世纪资料。材料 都在那儿,任我自取所需。”他没有 说出的是,即使他熟悉的中世纪的 那些事儿,也花了他2年的写作时 间。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时间要更 长。小说《傅科摆》花了他8年时 间,《昨日之岛》和《波多里诺》各花 了他6年时间。 为何一部虚构作品要花去这么 长时间?安伯托·艾柯介绍他写作 《傅科摆》的经验:小说创作准备之 时,有数不清的夜晚,他徘徊在法国 国立工艺学院的长廊之间,直到学 院关门为止。由于小说的一些主要 章节叙述的故事发生在那里,他需 要将有关事实弄准确。为了描述小 说主人公从工艺学院到浮日广场, 再到埃菲尔铁塔的巴黎夜间漫游, 好几个夜晚,艾柯游走在城市街 头。从凌晨两点到三点,他对着一 只袖珍录音机,边走边记下观察到 的一切,以防将街口和道路交叉口 弄错。书中提到两家出版社毗邻, 中间有通道相连,艾柯花了许多时 间,画了好几份草图,才确定这个通 道是个什么样子,需要有几步台阶, 他说:“对我来说,这些细节至关重 要,如果我没有把他们设计好,我就 无法继续讲我的故事。” 在为小说《昨日之岛》做准备之 时,他专程去了南太平洋,找到故事 发生的确切地点,观察一天当中不 同的水天色彩变化,又花去两三天 研究当年船只图样和模型,好弄清 楚一间舱房有多大,人如何从其中 一间走到另一间。 艾柯不仅自己认真,也很欣赏 认真的人。他讲过一个故事:“意大 利电影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拍电 影时也有类似习惯,如果根据剧本, 电影中两个人在谈论一盒珠宝,他 会坚持在盒子里放上真实的珠宝, 即便盒子关得严严实实,要不然,演 员的表演就不会那么有说服力。” 桥本忍:一餐午饭毁了一 部电影剧本 桥本忍是日本著名的电影编 剧,被誉为日本“战后编剧第一人”, 他有多部作品赫赫有名,其中由黑 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七武士》《蛛 网宫堡》《恶人甜梦》《战国英豪》等, 都出自他的笔下。 在《复眼的影像》这部回忆录中, 桥本忍讲过一个电影剧本流产的故 事。黑泽明有意拍摄一部古装剧,由 桥本忍先行创作,故事是关于一个武 士的一天:武士一早起床,洗漱、缠好 发髻之后,到祖先灵前上香,吃早饭 后,穿戴齐整,佩戴长短刀,带着随从 进城执行勤务。原本平静无事,到了 下午向晚时分,勤务即将结束之时, 犯了一些小过错。回到家里,武士竟 然在自家庭院切腹身亡。 故事中涉及午餐,桥本忍派助 手去查证,调查的结果是:“德川时 期,进城办公的武士没有带便当,城 里也不提供伙食,在那个时代并非 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桥本忍 觉得难以置信,进一步核实,因为这 是关乎剧本成立与否的大事,因为 如果没有午餐,剧本中武士和友人 交流的情节就要取消,剧本就出现 了破绽,甚至无法成立。如果不用 午餐时间安排这种会面,毕竟不够 理想,而且会失去设计好的节奏。 桥本忍亲自到故事发生地点姬城路 考察,到了那里,他头脑中闪过武士 活动的场景,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已 经创作了三个月的剧本,这意味着 这三个月的付出全部付诸东流。他 想的是:电影热映之时,“万一有人 说这部电影的真实度有问题,德川 时代前期还是一日两餐,武士进城 办公不可能自带便当……后果将会 如何?” 不仅他如此认真,那时的电影 人都有一种认真精神。主演《望乡》 的田中绢代给上世纪 80年代欣赏这 部电影的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导演熊井启谈到田中绢代,曾说: “田中总是在拍摄一开始便全身心 投入角色,对我的意见也认真听 取。比如,我把预定拍摄的情况告 诉她以后,她会在当天的一个小时 之前来到外景场地,穿好衣服化好 妆等着。现在大家都能这样做,然 而那时的女演员,甚至演技不怎么 样的女演员,都常常迟到,或者总是 忘带小道具等,让管理服装道具的 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在这一点 上,田中可谓女演员的楷模。她回 答: ‘自己慢慢走回去就行了,不必操 心。’”田中绢代对每一个镜头都全神 贯注。每次工作结束,她不让公司用 车送她回家,其原因,一是她不愿意 因为自己上年纪便接受别人的同情, 二是她觉得从她扮演的角色考虑坐 小卧车回家似乎太奢侈了。 如今看过太多垃圾之作的国 人,会将这样创作的作品,称为“良 心之作”。 认真是对文化的敬重 文化领域里认真的例子,体现 的是对文化的敬重。缺乏这种敬 重,就不会有认真。 国产影视作品也有许多认真的 作 品 ,如 1968 年 由 宋 存 寿 导 演 的 影 片《破 晓时分》,根据朱西宁的小说改 编,描写一个小衙役头一天到衙门当 差就遇上一个大案子,故事完全是以 这个小衙役的眼光来看待这起案 件。影评人卓明这样描述几次看这 部影片的观感:“每一次惊讶于宋存 寿的细致,那一条在昏暗中,青石板 铺成的曲折小巷,提着灯笼的父子 俩,说不完的叮咛,在敲更的梆声中, 期望的前程竟是影影幢幢的”,影评 特别提到,“文化界对国产片首次有 了刮目相看的态度,也首次承认国产 片除了商业电影外,也有严肃而认真 的个人电影。”近年来拍摄的《不成问 题的问题》,同样可圈可点。但是,要 找出相反的例子,也是俯拾即是: 书法界,一些江湖书家把写字 生生弄成了杂耍,书法失去了“法 度”,只剩下稀奇古怪的书写,丑态 百出,把文化弄成了一场闹剧。网 络上传播的一些“大气功师”一般的 “大书法家”,千奇百怪,令人捧腹。 电影本来应该精制,可是吴宇 森导演的电影《赤壁》,根本毁了这 个宏伟壮观的题材,赵薇扮演的孙 尚香骑马出入曹营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为“二乔”日思暮想,辗转反侧, 简直荒唐透顶。郑保瑞电影《西游 记之大闹天宫》简直就是“瞎闹天 宫”,影片中周润发扮演的玉皇大帝 与甄子丹扮演的孙悟空坐在天堂废 墟里促膝谈心,能够亮瞎所有人的 琉璃眼。此后拍摄的《西游记之三 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也是 一部胡扯一部。 在我看来,认真是对文化的敬 重,把创作当作一件严肃甚至神圣 的事情来做,这就快不了,也就马虎 不了。有了一种对文化的敬重,即 使相关知识有欠缺,也会想办法去 弥补,务求达标。把文化当作一种 赚钱的手段或者宣传的工具,只求 达到赚钱与宣传的目的,谁还管得 了文化本身的纯净与尊严? 认真的敌人和不认真的时代 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认真对 待每一部作品,在文学领域,既是作 者的自律,也是读者的期待。 不过,认真,有不少敌人,除了 上文所述“缺乏对文化的敬重”之 外,还有其他敌人。它们对认真进 行百般阻碍和极力瓦解,让认真越 来越匮乏。 认真的敌人之一,是无知而缺 乏自知。君不见国产电视剧《台湾 1895》闹出的乌龙,剧中李鸿章居然 说出这样的台词:“八国联军刚刚火 烧了圆明园。”真是令人惊掉下巴。 一部电视剧,参与的创作者何止一 人,大家都没看出台词的毛病,足见 历史知识的贫乏。 认真的敌人之二,是懒惰。要 认真就需要下慢功夫、苦功夫。如 安伯托·艾柯那样,为了文学作品的 真实性而花去那么多实地考察的工 夫,很多人谓之笨,谓之傻。 认真的敌人之三,是急功近 利。急功近利之病,人人知之,人人 也都谴责之,但是说归说,做归做, 当下物欲横流,大家只顾赚钱,哪有 心思精雕细镂,如李安拍摄电影《色 戒》那样考究细节,需要文化品位和 人文知识以及对作品郑重其事的态 度,有几人能够具备这样的素质,有 几个能够做得到? 认真的敌人之四,是科学精神 的匮乏。缺乏科学意识和价值追 求,精神贫血,当然不可能有认真的 态度。我国科幻作品虽然已有《三 体》《流浪地球》等成名之作,但这种 类型文艺作品也不算发达,这类作 品虽然名为“幻想”作品,但是必须 “科学”打底,没有科学依据的随意 想象,只能是神怪类的“科患”作品, 不能是科幻作品。 认真的敌人之五,是逻辑素养 不足。美籍华人梁厚甫先生曾言: “中国人常常忘记同一律,中国人把 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是有其原因 的。中国人很少研究现代之所谓科 学语言。而科学语言,是以同一律 作为基础的。许多艰深的理念,科 学语言,靠同一律加以演绎,其秘密 完全在一个等号上面。把等号看得 很严重,不轻易下等号,同一律自然 显露出来。” 认真的敌人之六,是差不多主 义的文化心理。啥是差不多文化心 理?看看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便 可领略个大概。文章不长,是个寓 言,讽刺了许多人从做事不认真到 处世不认真,在“差不多”的心理支 配下度过一生。 令人忧虑的是,在如今“娱乐至 死”的时代,认真的精神逐渐销蚀。 要想生活在一个认真的社会,需要 每个人去扭转时代的弊病,每个人 都做得认真一点。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认真,终成经典 文学尚且需要认真,司法更要认真。司法人员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每一个定案的证 据,都应当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查证和核实;对于每一条法律,都应当以严谨的精神加以理解和贯彻。正此态 度,则法治大局何愁不成? 重新亮起来的大银幕 在关闭了近 180 天后,7 月 20 日,全国低 风险地区影院终于开门迎客,根据国家电影 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 显示,截至17点,7月20日全国复工首日综 合 票 房 达 241 万 元 ,分 账 票 房 203.59 万 元 。 而排名第一的是《第一次的离别》,第二位的 是《误杀》,第三是《寻梦环游记》。 尽 管 有 上 座 率 30%的 上 限 控 制 ,但 是 不 俗的票房表现,让人感受到一种因电影而生 的暖意。 不过影院方面也是喜忧参半,目前的上座 率显然还不足以维持复工后的水电房租等支 出,恢复到正常上座率还要再等,再加上饮料 食品也不能销售,真正回到疫情前的营业水平 还有待时日。不过好在能开工就是好的开始。 大银幕上的光,是希望。 资本下的人性 火箭少女101成员Yamy在微博上公布 的 一 条 录 音 引 爆 了 热 搜 ,录 音 中 Yamy 所 在 公司老板徐明朝在会议上当着很多员工的 面,不断羞辱Yamy的长相,并反复要求其他 员工也赞同Yamy很丑。录音公开后Yamy 和徐明朝都陷入了舆论旋涡,很多网友声讨 徐明朝的做法是“职场 PUA”;有人认为把内 部会议录音透露给Yamy的员工做得不对; 也 有 一 些 人 站 在 徐 明 朝 的 立 场 认 为 ,Yamy 作 为员工挨骂是应该的,老板都是这样,不该这 么玻璃心。 我们通常认为外貌羞辱是人身攻击的一 种,但作为艺人,外貌也是能力的一方面,所以 徐明朝贬低的也是Yamy作为艺人的价值。 PUA最直接的表象之一就是“通过贬低、打击 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控制”,这个概念原本应用 于不健康的两性关系之间,但很快人们发现, 这种手段在亲子、职场、朋友之间都能看到。 资本之下艺人如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被 批量生产,再被明码标价。或许对于徐明朝 们 来 说 ,Yamy 不 过 是 一 件 需 要 改 造 的 商 品 , 自己只是指出问题而已,怎么就被“网暴”了 呢 ? 希 望 Yamy 们 能 保 持 清 醒 ,没 有 人 有 资 格否定你的价值,再大的利益面前,人也是 人,有感受 、有自尊。 写诗机器 7 月 14 日下午,微博网友“浴中奇思”发 布了一张图片,系浙江慈溪女孩岑某诺的简 历。岑某诺不仅是“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 习会创始人”,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一天 能 写 300 首 词 牌 、2000 首 诗 、1.5 万 字 小 说 。 一时间引起热议无数。有媒体联系岑某诺的 父亲,他表示,简历内容并没有夸大。 2000首诗是什么概念呢?一首只有20 个 字 的 五 言 绝 句 ,2000 首 也 要 4 万 字 。 别 说 创作,就是抄写4万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 是很大的工作量了。另外,词牌指的是词的 格律,我们常见的念奴娇、满江红、如梦令等 都是词牌,这东西一天写300个意义何在就 更不知道了。孩子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都不 够成熟,可以说家长塑造成什么样,就会长成 什么样,这些华丽的“成绩”到底是孩子的才 华还是家长的虚荣不言而喻。 把孩子当作自己吹嘘的资本,那孩子的 真心又放在哪里呢?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 还能认清自我吗?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又 该如何重塑心理建设,这其中的反复与纠结, 又该谁来承担呢? (本期主笔:李红笛) 影片《望乡》中的阿崎婆扮演者田中绢代,是日本电影界横跨默片 和有声片 50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唯一演员。她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认真敬 业的演员,阿崎婆是其塑造的最后一个艺术形象。为了演好角色,表现 出阿崎婆的穷困状态,田中绢代提前两天就不吃饭了,平常坚持下雨不 打伞任凭被大雨淋得浑身透湿……塑造角色过程中,对她的健康造成 了极大损害,就在影片上映后的1977年,田中绢代去世,享年67岁。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Aug-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年 月 日 850 度,则法治大局何愁不成? 认真,终成经典newspaper.jcrb.com/2020/20200724/20200724_005/news... · 那些事儿,也花了他 2年的写作时 间。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时间要更

副刊

联系电话:010 - 86423392

传真:010 -86423390

电子信箱:lhfk 5

@vip. 163 .com

55版

LüHAIFUKAN

我们在耕耘一块精神的栖息地

●●●●●●●●

2020年 7月 24日第850期

本刊策划 刘 梅编 辑 李红笛校 对 郝涛涛

专栏·名家

本专栏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评选一等奖

■ZHUANLAN本月作家 杜京■我对巴黎的印象,最初来自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唯一传世的自传《流动的圣节》。

海明威对年轻时在巴黎居住的7 年有着美好的回忆。他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在巴黎,饥饿和清苦伴随他孜孜不倦的写作,海明威创作并出版了他最 早 的 几 部 小 说 。 同 样 也 是 在 巴黎,海明威结识了格特鲁德·斯泰因、詹姆斯·乔伊斯、埃兹拉·庞德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一大批旅欧作家和艺术家,与他们成为朋友。在 40 年之后,晚年的海明威回忆 起 在 巴 黎 生 活 的 时 光 和 知 交 故友,写下了 《流动的圣节》,这部作品在他去世后得以出版。海明威以酣畅的文笔,描绘了他在巴黎的所见所闻及内心感受。

“一家明亮而干净的咖啡馆,同时代的著名作家,春天的塞纳河和在饥饿中的创作……”海明威与巴黎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始终萦绕其中。

我在不同的章节中,领略到了作者将散文、小说、特写以及创作经验等诸多文体熔于一炉时,心灵深处迸发出的智慧之光。对于这段美好的黄金般岁月,我完全可想象海明威对巴黎的迷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以《明星日报》驻欧记者身份派驻巴

黎,年仅 22 岁。当时他生活穷困潦倒,整日流连在附近的咖啡馆里,位于蒙帕纳斯大道 71 号的丁香小花园咖啡馆,是海明威最喜欢的光顾之地,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就在这里写作,使得这间咖啡馆乃至巴黎左岸拉丁区的咖啡馆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

许多时候,当我想起巴黎,常常会想到“左岸”。在巴黎,以塞纳河为界,河右岸是辉煌的卢浮宫,幽雅的香榭丽舍大道,经典的大歌剧院,是巴黎最为华丽的风景;而在河对面的左岸,是密密麻麻的小巷,拉丁区的大学。许多生活拮据的艺术家和大学生在此流连忘返,使这里逐渐成为各种新潮思想的发源地。左岸的咖啡馆因此也成了具有精神勇者和前卫思想人士追梦驻足的地方。

在我心中,300 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仅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和一份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符号象征、一个时髦的词语。难怪我的法国好友墨乔说,当你随便走进巴黎的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思考时坐

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时用过的台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前。

海 明 威 写 了 一 连 串 的 短 篇 小说,内容几乎全都是描写他年轻时在巴黎的际遇。后来,他的 《老人与海》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左岸的几家咖啡馆也因为海明威而在世界享誉盛名。

在历史上,不少法国的政治家是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治理天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是一个咖啡迷;拿破仑一生喜爱咖啡;法国杰出的外交家塔列兰曾经说过:“最理想的咖啡,纯洁得像天使,甜蜜得像爱情。”大文豪巴尔扎克没有咖啡就不能工作,他无论去何处写作,除了纸和笔之外,总是把咖啡壶作为第三件必备用品……

来到时尚之都巴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有着醒目汉字“双叟”雕刻的双叟咖啡馆,就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因许多著名作家如海明威、王尔德、乔伊斯、萨特等的光顾,而成为巴黎最时尚的咖啡馆,对于提高巴黎城市知名度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弗罗尔咖啡馆的名声,不知何时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而成为法国咖啡馆时尚的标志。法国人喝咖啡似乎不在于味道,而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慢慢品,细细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

为此,我不止一次地与法国朋友交流,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法国人更愿意相信,人类深邃的哲学思想、灿烂的智慧火花、独特的艺术灵感,似乎都是在这宽松和谐、富有诗意的氛围中奇思妙想,迸发出来。

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一种自信优雅和浪漫,营造生活的氛围和情调。在我看来,这就是法国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

美国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他的《巴黎到月亮》一书中,对巴黎的咖啡馆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世纪末的法国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记录着很多小事,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似乎主要是在说,什么东西使巴黎仍然是巴黎。”我想,咖啡馆就是“使巴黎仍然是巴黎”。

人类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相互交流文化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与国度,需要在文化间沟通心灵。

在我眼中,法国文化的特色,则是从众多难以忘怀的小事中,凸显出独特的魅力:时装、香水、法国餐;巴黎、咖啡、海明威……

巴黎·咖啡·海明威

□张建伟

美国教授哈里·法兰克福很认真写过两本很薄的书,一本是《论扯淡》,一本是《论认真》,主题相关,一个说的是不认真,一个说的是不扯淡。在《论扯淡》一书中,他说:“在过去,工匠做事不会偷工减料,他们做工仔细 ,注意工作的每一方面 。产品的每个部分都精心设计,务求做 得 最 好 。 这 些 工 匠 自 我 要 求 极高,纵使是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依然如此。”这里描述的精神,如今人们称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靠的是良心和一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五行八作之中,文学创作的自由度很大。虚构作品任由作者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李敖创作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没到过法源寺,凭的是自己的历史知识与创作想象。那么,难道文学也需要认真吗?确实有非常认真的例子。

安伯托·艾柯:午夜徘徊街头的构思者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是一位意大利作家,也是一位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1952 年,他就打算写一本名为

《修道院谋杀案》的小说,但是,直到1978年 3月才正式动笔,1980年才完成这部题为《玫瑰之名》的长篇小说,酝酿、构思和写作的时间都很长。

虽然是虚构小说,而且时代背景为中世纪,但他对于背景、环境等事实的考究,令人叹为观止。他说:

“如果一个作者所写的东西仅仅是与事实相悖就可以被定义为‘创意’作品,在我看来很成问题。”谈到创作《玫瑰之名》的过程,他说:“写《玫瑰之名》只花了我两年时间,原因很简单,中世纪的那些事儿我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我只提到过,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中世纪美学,之后专门从事的也是中世纪研究。这些年来,我参观了很多罗马式修道院、哥特式大教堂,诸如此类的场所。等到决定写这本小说时,感觉就好像打开了一个大壁橱,里面堆着我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中世纪资料。材料都在那儿,任我自取所需。”他没有说出的是,即使他熟悉的中世纪的那些事儿,也花了他 2 年的写作时间。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时间要更长 。 小 说《傅 科 摆》花 了 他 8 年 时间,《昨日之岛》和《波多里诺》各花了他 6年时间。

为何一部虚构作品要花去这么长时间?安伯托·艾柯介绍他写作

《傅科摆》的经验:小说创作准备之时,有数不清的夜晚,他徘徊在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的长廊之间,直到学院关门为止。由于小说的一些主要章节叙述的故事发生在那里,他需要将有关事实弄准确。为了描述小说主人公从工艺学院到浮日广场,再到埃菲尔铁塔的巴黎夜间漫游,好 几 个 夜 晚 ,艾 柯 游 走 在 城 市 街头。从凌晨两点到三点,他对着一只袖珍录音机,边走边记下观察到的一切,以防将街口和道路交叉口

弄错。书中提到两家出版社毗邻,中间有通道相连,艾柯花了许多时间,画了好几份草图,才确定这个通道是个什么样子,需要有几步台阶,他说:“对我来说,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如果我没有把他们设计好,我就无法继续讲我的故事。”

在为小说《昨日之岛》做准备之时,他专程去了南太平洋,找到故事发生的确切地点,观察一天当中不同的水天色彩变化,又花去两三天研究当年船只图样和模型,好弄清楚一间舱房有多大,人如何从其中一间走到另一间。

艾柯不仅自己认真,也很欣赏认真的人。他讲过一个故事:“意大利电影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拍电影时也有类似习惯,如果根据剧本,电影中两个人在谈论一盒珠宝,他会坚持在盒子里放上真实的珠宝,即便盒子关得严严实实,要不然,演员的表演就不会那么有说服力。”

桥本忍:一餐午饭毁了一部电影剧本

桥 本 忍 是 日 本 著 名 的 电 影 编剧,被誉为日本“战后编剧第一人”,他有多部作品赫赫有名,其中由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七武士》《蛛网宫堡》《恶人甜梦》《战国英豪》等,都出自他的笔下。

在《复眼的影像》这部回忆录中,桥本忍讲过一个电影剧本流产的故事。黑泽明有意拍摄一部古装剧,由桥本忍先行创作,故事是关于一个武士的一天:武士一早起床,洗漱、缠好发髻之后,到祖先灵前上香,吃早饭后,穿戴齐整,佩戴长短刀,带着随从进城执行勤务。原本平静无事,到了下午向晚时分,勤务即将结束之时,犯了一些小过错。回到家里,武士竟然在自家庭院切腹身亡。

故事中涉及午餐,桥本忍派助手去查证,调查的结果是:“德川时期,进城办公的武士没有带便当,城里也不提供伙食,在那个时代并非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桥本忍觉得难以置信,进一步核实,因为这是关乎剧本成立与否的大事,因为如果没有午餐,剧本中武士和友人交流的情节就要取消,剧本就出现了破绽,甚至无法成立。如果不用午餐时间安排这种会面,毕竟不够理想 ,而且会失去设计好的节奏 。桥本忍亲自到故事发生地点姬城路考察,到了那里,他头脑中闪过武士活动的场景,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已经创作了三个月的剧本,这意味着这三个月的付出全部付诸东流。他想的是:电影热映之时,“万一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真实度有问题,德川时代前期还是一日两餐,武士进城办公不可能自带便当……后果将会

如何?”不仅他如此认真,那时的电影

人都有一种认真精神。主演《望乡》的田中绢代给上世纪 80年代欣赏这部电影的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导 演 熊 井 启 谈 到 田 中 绢代 ,曾 说 :

“田中总是在拍摄一开始便全身心投 入 角 色 ,对 我 的 意 见 也 认 真 听取。比如,我把预定拍摄的情况告诉她以后,她会在当天的一个小时之前来到外景场地,穿好衣服化好妆等着。现在大家都能这样做,然而那时的女演员,甚至演技不怎么样的女演员,都常常迟到,或者总是忘带小道具等,让管理服装道具的工 作 人 员 急 得 团 团 转 。 在 这 一 点上,田中可谓女演员的楷模。她回答:‘自己慢慢走回去就行了,不必操心。’”田中绢代对每一个镜头都全神贯注。每次工作结束,她不让公司用车送她回家,其原因,一是她不愿意因为自己上年纪便接受别人的同情,二是她觉得从她扮演的角色考虑坐小卧车回家似乎太奢侈了。

如 今 看 过 太 多 垃 圾 之 作 的 国人,会将这样创作的作品,称为“良心之作”。

认真是对文化的敬重

文化领域里认真的例子,体现的 是 对 文 化 的 敬 重 。 缺 乏 这 种 敬重,就不会有认真。

国产影视作品也有许多认真的作品,如 1968 年由宋存寿导演的影片《破晓时分》,根据朱西宁的小说改编,描写一个小衙役头一天到衙门当差就遇上一个大案子,故事完全是以这 个 小 衙 役 的 眼 光 来 看 待 这 起 案件。影评人卓明这样描述几次看这部影片的观感:“每一次惊讶于宋存寿的细致,那一条在昏暗中,青石板铺成的曲折小巷,提着灯笼的父子俩,说不完的叮咛,在敲更的梆声中,期望的前程竟是影影幢幢的”,影评特别提到,“文化界对国产片首次有了刮目相看的态度,也首次承认国产片除了商业电影外,也有严肃而认真的个人电影。”近年来拍摄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同样可圈可点。但是,要找出相反的例子,也是俯拾即是:

书法界,一些江湖书家把写字生生弄成了杂耍 ,书法失去了“法度”,只剩下稀奇古怪的书写,丑态百出,把文化弄成了一场闹剧。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大气功师”一般的

“大书法家”,千奇百怪,令人捧腹。电影本来应该精制,可是吴宇

森导演的电影《赤壁》,根本毁了这个宏伟壮观的题材,赵薇扮演的孙尚香骑马出入曹营如入无人之境,曹操为“二乔”日思暮想,辗转反侧,简直荒唐透顶。郑保瑞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简直就是“瞎闹天宫”,影片中周润发扮演的玉皇大帝与甄子丹扮演的孙悟空坐在天堂废墟里促膝谈心,能够亮瞎所有人的琉璃眼。此后拍摄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也是一部胡扯一部。

在我看来,认真是对文化的敬重,把创作当作一件严肃甚至神圣的事情来做,这就快不了,也就马虎

不了。有了一种对文化的敬重,即使相关知识有欠缺,也会想办法去弥补,务求达标。把文化当作一种赚钱的手段或者宣传的工具,只求达到赚钱与宣传的目的,谁还管得了文化本身的纯净与尊严?

认真的敌人和不认真的时代

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认真对待每一部作品,在文学领域,既是作者的自律,也是读者的期待。

不过,认真,有不少敌人,除了上文所述“缺乏对文化的敬重”之外,还有其他敌人。它们对认真进行百般阻碍和极力瓦解,让认真越来越匮乏。

认真的敌人之一,是无知而缺乏自知。君不见国产电视剧《台湾1895》闹出的乌龙,剧中李鸿章居然说出这样的台词:“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真是令人惊掉下巴。一部电视剧,参与的创作者何止一人,大家都没看出台词的毛病,足见历史知识的贫乏。

认真的敌人之二,是懒惰。要认真就需要下慢功夫、苦功夫。如安伯托·艾柯那样,为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而花去那么多实地考察的工夫,很多人谓之笨,谓之傻。

认 真 的 敌 人 之 三 ,是 急 功 近利。急功近利之病,人人知之,人人也都谴责之,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当下物欲横流,大家只顾赚钱,哪有心思精雕细镂,如李安拍摄电影《色戒》那样考究细节,需要文化品位和人文知识以及对作品郑重其事的态度,有几人能够具备这样的素质,有几个能够做得到?

认真的敌人之四,是科学精神的 匮 乏 。 缺 乏 科 学 意 识 和 价 值 追求,精神贫血,当然不可能有认真的态度。我国科幻作品虽然已有《三体》《流浪地球》等成名之作,但这种类型文艺作品也不算发达,这类作品虽然名为“幻想”作品,但是必须

“科学”打底,没有科学依据的随意想象,只能是神怪类的“科患”作品,不能是科幻作品。

认真的敌人之五,是逻辑素养不足。美籍华人梁厚甫先生曾言:

“中国人常常忘记同一律,中国人把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是有其原因的。中国人很少研究现代之所谓科学语言。而科学语言,是以同一律作为基础的。许多艰深的理念,科学语言,靠同一律加以演绎,其秘密完全在一个等号上面。把等号看得很严重,不轻易下等号,同一律自然显露出来。”

认真的敌人之六,是差不多主义的文化心理。啥是差不多文化心理?看看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便可领略个大概。文章不长,是个寓言,讽刺了许多人从做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在“差不多”的心理支配下度过一生。

令人忧虑的是,在如今“娱乐至死”的时代,认真的精神逐渐销蚀。要想生活在一个认真的社会,需要每个人去扭转时代的弊病,每个人都做得认真一点。(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认真,终成经典

文学尚且需要认真,司法更要认真。司法人员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每一个定案的证据,都应当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查证和核实;对于每一条法律,都应当以严谨的精神加以理解和贯彻。正此态

度,则法治大局何愁不成?

重新亮起来的大银幕

在关闭了近 180 天后,7 月 20 日,全国低风险地区影院终于开门迎客,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显示,截至 17 点,7 月 20 日全国复工首日综合 票 房 达 241 万 元 ,分 账 票 房 203.59 万 元 。而排名第一的是《第一次的离别》,第二位的是《误杀》,第三是《寻梦环游记》。

尽管有上座率 30%的上限控制,但是不俗的票房表现,让人感受到一种因电影而生的暖意。

不过影院方面也是喜忧参半,目前的上座率显然还不足以维持复工后的水电房租等支出,恢复到正常上座率还要再等,再加上饮料食品也不能销售,真正回到疫情前的营业水平还有待时日。不过好在能开工就是好的开始。

大银幕上的光,是希望。

资本下的人性

火箭少女 101 成员 Yamy 在微博上公布的一条录音引爆了热搜,录音中 Yamy 所在公司老板徐明朝在会议上当着很多员工的面,不断羞辱 Yamy 的长相,并反复要求其他员工也赞同 Yamy 很丑。录音公开后 Yamy和徐明朝都陷入了舆论旋涡,很多网友声讨徐明朝的做法是“职场 PUA”;有人认为把内部会议录音透露给 Yamy 的员工做得不对;也有一些人站在徐明朝的立场认为,Yamy 作为员工挨骂是应该的,老板都是这样,不该这么玻璃心。

我们通常认为外貌羞辱是人身攻击的一种,但作为艺人,外貌也是能力的一方面,所以徐明朝贬低的也是 Yamy 作为艺人的价值。PUA 最直接的表象之一就是“通过贬低、打击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控制”,这个概念原本应用于不健康的两性关系之间,但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手段在亲子、职场、朋友之间都能看到。

资本之下艺人如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被批量生产,再被明码标价。或许对于徐明朝们来说,Yamy 不过是一件需要改造的商品,自己只是指出问题而已,怎么就被“网暴”了呢?希望 Yamy 们能保持清醒,没有人有资格否定你的价值,再大的利益面前,人也是人,有感受、有自尊。

写诗机器

7 月 14 日下午,微博网友“浴中奇思”发布了一张图片,系浙江慈溪女孩岑某诺的简历。岑某诺不仅是“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一天能 写 300 首 词 牌 、2000 首 诗 、1.5 万 字 小 说 。一时间引起热议无数。有媒体联系岑某诺的父亲,他表示,简历内容并没有夸大。

2000 首诗是什么概念呢?一首只有 20个字的五言绝句,2000 首也要 4 万字。别说创作,就是抄写 4 万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工作量了。另外,词牌指的是词的格律,我们常见的念奴娇、满江红、如梦令等都是词牌,这东西一天写 300 个意义何在就更不知道了。孩子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都不够成熟,可以说家长塑造成什么样,就会长成什么样,这些华丽的“成绩”到底是孩子的才华还是家长的虚荣不言而喻。

把孩子当作自己吹嘘的资本,那孩子的真心又放在哪里呢?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还能认清自我吗?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又该如何重塑心理建设,这其中的反复与纠结,又该谁来承担呢?

(本期主笔:李红笛)

影片《望乡》中的阿崎婆扮演者田中绢代,是日本电影界横跨默片和有声片 50 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唯一演员。她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认真敬业的演员,阿崎婆是其塑造的最后一个艺术形象。为了演好角色,表现出阿崎婆的穷困状态,田中绢代提前两天就不吃饭了,平常坚持下雨不打伞任凭被大雨淋得浑身透湿……塑造角色过程中,对她的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就在影片上映后的 1977 年,田中绢代去世,享年 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