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zhouwanbao 09 - sz.tznews.cnsz.tznews.cn/tzwb/images/2020-03/14/a09/20200314a09_pdf.pdf ·...

1
09 坡子街 责编/孙剑 版式/刘海吟 校对/陈群 本版邮箱: [email protected] 2020 年 3 月 14 日/星期六 TAIZHOUWANBAO 黄跃华 袁正华 《出院啦》 蒋宇 姚东社 在纽约吃早茶 引读记 老娘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去纽约一家粤式餐厅吃早 茶。餐厅位于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中文名叫麒麟金 阁,听说李安、周杰伦等人来纽约经常光顾此店。 外面下着雨,打车来到麒麟金阁时却让我们大 吃一惊,整个一楼大厅密密麻麻全是人。排队取 号,一看, 87 号,天啦,这场景在国内任何一家餐厅 都未曾见到过。本想打退堂鼓,但女儿说既来之则 安之,你也体验一下纽约华人对传统年味的追捧。 因等的时间过长,我们便到对面的唐人街上 看人舞狮子。虽然下着雨,但舞狮人热情不减, 满街都是烟味,那是新年燃放的鞭炮。舞狮队有 好几支,小伙子们个个争相卖力尽情表演,雨水 淋湿了全身也全然不顾。满街都是看热闹的人 群,场面十分火爆。 一晃到了十一点,我们赶紧回餐厅,但还是 人挤人。吃早茶在楼上,还没叫到我们的号。百 般无聊之际只得打量起大厅里的各式食客,食客 中华人居多,但也有相当多的西方人,他们一起 谈笑风生,一点也不烦躁,也不像美国人平时在 公共场所那般矜持,整个大厅热闹非凡。 十二点多,好不容易等到叫号,我们上到二 楼,服务员飞快地收拾好桌面,铺上雪白的餐 布。先是喝茶,茶有三种,点的是菊花茶,各种粤 式早点开始纷纷登场,凤爪、排骨、猪肚等荤蒸; 虾饺、腐皮干蒸、香茜海鲜包等小笼蒸;叉烧包、 奶黄包等大笼蒸。接着是各类粥:鱼生粥、鸡生 粥。我们点了最常见的皮蛋瘦肉粥,还有煎饺、 炸春卷,自然都得各来一份。最后是甜点,传统 的蛋挞、椰丝球、水晶饼,我们点了豆沙酥。 茶足饭饱,悠闲地四下顾盼,左右两桌均是 外国人,左边是五个二十来岁的美国姑娘,右边 则是八个中年男女,欧洲人,有法国、德国的。再 向里,还有西亚人、非洲人、南美人,我很惊讶外 国人竟也这般热衷中国人的早茶。 女儿告诉我,她的好多外国朋友、同事都是 这家餐厅的常客,一个西班牙朋友更是每周都要 带上家人光临,认识这儿还是一个法国同事推荐 的,要知道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是全世界十分著 名的美食家,法式菜和西班牙菜享誉全世界。 我们由粤式早茶谈到了饮食文化,由饮食文 化又谈到了除夕夜所看的《中国历史年表》。这 是篇超然影视化混剪,梳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历史文化。综合观察下来,四大文明古国,除了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早 已折戟沉沙,唯有中华文化能够延续下来。文化 就像我们身上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她使我们永 葆着健康和青春活力,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 败之地。 这一顿早茶一直吃到午后一点多,这是吃得 最晚的早茶,也是吃得最开心、最自豪的一顿早 茶。 老娘脖子上长了个囊肿,在戴窑卫生院做手术。 手术前,我去病房看她。 老娘拉住我的手: “小伙啊,我咋这么命苦?” 老娘是同学老费的娘。我和老费同学加兄 弟三十年,老娘早成了我的娘。 老费还是小费的时候,父亲患病去世。四十 七岁的娘拉扯着三个儿女一步一步往前挪。 那时,小费刚刚结婚。两个妹妹待字闺中。 平时的责任田也就罢了,老娘把自己当成壮劳力, 收割栽插、挑担挖沟,什么重活累活都自己扛。 到了腊月冬修水利。老娘收拾起大锹泥罱, 坐上村里的挂桨船,到水利工地上挑河。冰天雪 地的寒冬,老娘脱掉鞋袜,卷起裤腿,浸在刺骨的 冰水里,和一帮大老爷们一起挖垄沟。 子女们都结婚了,像候鸟一般去了苏南发 展。老娘留在老家,一个人种七八亩责任田,照 顾孙子孙女上学。一袋一袋的大米,一壶一壶的 油,咸鱼咸肉、香肠鸭蛋,老娘一次一次手提肩 扛、辗转车船,送到孩子们在苏南的出租屋里。 那天,我在家上网。楼下有人大喊我的名 字。推窗一看,老娘在楼底下转着圈地喊。我赶 紧下去,招呼她。 老娘看见我,连连自责:“小伙,我老了,记不 得你住哪一家了?” 我拉着老娘要进屋,老娘说:“别忙,我给你 带点新蚕豆,让你尝尝鲜。” 老娘说着,回头到路边去搬东西。我一看 —一口袋新摘的青蚕豆角,一方便袋刚蒸的粽 子,还有一蛇皮袋大米。 我惊呆了:“娘啊,这么多东西,你咋弄来 的。” “我请庄上的三轮车把我顺带到戴窑,从乐 吾路扛过来的。你不要愁,我扛得动。” 等孩子们都在苏南买了房,孙子孙女都结了 婚,老娘丰润的脸庞也被岁月雕刻成了一张沟壑 纵横的榆树皮。眼睛里长了翳,耳朵配了助听 器。 老娘不愿意去苏南和儿女们一起生活,他要 替孩子们守住老家的根。空闲的时候,我去看望 老娘。老娘恨不能把冰箱里的菜都烧给我吃。 我劝她: “娘啊,现在没有负担了,少种点田吧。” 老娘撸起袖子给我看: “小伙,我身体好着呢。” 身体好着的老娘病了,去南京切了胃。我去 看望她,老娘拉住我的手:“小伙,和小平说说,我 到她厂里去做杂工吧。不要看我老了,我什么都 能做。看病花了好几万呢。” 小平是我妻子,在一家箱包厂做负责人。我 们当然没有给老娘开后门,想让古稀的老娘安享 晚年。 没有进厂的老娘依然没有闲下来。哪儿有 零工就抢着去干。那天,老娘和几个妇女承包村 里水面的水花生清理。平时干一天有几十块钱, 老娘就满足了。这回干了三天,得了三百二十块 钱。老娘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五千八的助 听器掉进水里不响了。 老娘像犯错的孩子一般,去苏南修助听器。 唯唯诺诺地跟孩子们保证,回家不再去打零工了。 回到老家,老娘早忘了在苏南的保证。四处 打听: “有活计一定要喊上我哦。” 前几天,老娘对回家的老费说脖子上长了个 肿块。老费带老娘到医院检查,是甲状腺囊肿, 要手术切除。 老娘说: “等我把地里油菜籽收上来再开吧。” 我们都知道,老娘有点怕—毕竟是在脖子 上动刀子。 儿女们回来了,围着病房里的老娘。 手术前,老娘怎么也躺不住,一遍遍给病房 里的病友讲儿女的孝顺。邻床一位大爷拿出手 机拍了张照片:“你有福哦。还没开刀,儿女们都 来了。我躺医院几天了,一个子女也没有回来。 我把你们一家的照片发给他们看看。” 老娘笑了,眼角眉梢都是自豪。 医生来通知老娘进手术室。老娘一下子站 起来,风风火火地,要自己走,鞋都跑掉了。我们 知道,老娘假装坚强是怕我们担心。我帮老娘穿 好鞋,搀着她走。刚好主刀医生是我朋友,在交 代医嘱的时候,我告诉老娘:“不要怕,开刀的医 生是我朋友呢。” 老娘拽着我的手不松,我能感觉老娘在微微 颤抖。我搀着老娘往手术室走:“不要怕,就是个 小手术,做完了还赶得上回去收油菜籽呢。” 老娘像是安慰我,也像是给自己打气:“小 伙,我不怕。” 推开手术室的门,老娘坚定而又迟疑地走了 进去。 我辛苦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的老娘啊! 愿你健康! 外孙女从小就喜欢看书读报。中午放学回 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爷爷订的《泰州晚报》,睡 觉前也习惯翻会儿书。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我在她家度过,发现以往未注意到的苗头,她看 书有时一目几行,有时挑感兴趣的看、跳跃式地 读。我知上五年级的她,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 能力,但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犹如 瞎子点灯—白费。我一改由她自读的做法,主 动说:“宝贝,你一人读书太累了,不如我俩同读 一本书,我读你听,你读我听,让你的小眼睛歇会 儿,好吗?”平时,我俩处得像朋友,她答应了。 轮读几天后,我增加与外孙女各谈读后感环 节,把我的感悟、快乐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她,促使 她细细品读,形成阅读—讨论—思考—再讨论— 再思考的引读模式。 我见外孙女不排斥祖孙共读法,便乘势向她 续编读后故事,诱导她发展放射性思维。《11 枝康 乃馨》讲述了“我”弄丢“母亲节”给妈妈买一打康 乃馨的那笔钱后,和弟弟一起去花店打工挣钱,和 向收到康乃馨的 11 位母亲各求一枝花而实现心愿 的故事。我要外孙女续编一段妈妈知道“我”送花 的来历后对孩子说的话。她思索片刻,振振有词 地说:“好孩子,你俩今年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与 以往虽然一样,但意义和价值大不相同。既表明 了你俩凭自己劳动挣钱买花和赢得她人送花的能 力,这是对妈妈的真爱,也彰显了当今人际间的向 善、友爱、信任。你们真棒!”家人听后都为她竖起 大拇指。外孙女上幼儿园时,即经常要家人做她 的学生,听她即兴上课、讲故事、做游戏,后又上主 持人兴趣班、参加泰州市海娃艺术团。我这招让 她用上了所学专长,她把自己读后延伸的故事用 表演、创意表达形式分享给我或家人。 多次的轮读、品读,外孙女感受到了用心读 书的真正收获和乐趣。她像我那样,一手捧书, 一手提笔,标注美词好句,记记心语,写写注释, 还把报刊上的美文剪下来,连同我平时收集给她 的分门别类成册。 偶尔,我践行现代著名教育家梁祖菲“家长示 弱,孩子就强”的新教育理念,故意在外孙女面前 装傻,检验她的心是否真正用在书上。一天,外孙 女在读《记承天寺夜游》 ,我自言自语道: “苏轼年轻 时即做了官,可不知为何还白羽‘闲人’?”外孙女迫 不及待地接话: “哈哈,你知道古代的‘闲’字怎么写 吗?‘门’字里面有个月亮的‘月’ ,好像门缝中射入 一道月光,这正是苏轼文中所描写的场景‘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有耳’”。 “所以说, ‘闲人’实际是能在寻常甚至艰苦生 活中发现美,把生活当作一幅画来欣赏的人。苏轼 的‘闲人’可不是闲着没事做的人哦!”我接口道。 外孙女意识到我在考验她,便追逐“打”我。 “我懂了,要专心忘我、由衷自然、愉快地读 书,全面理解地汲取,将心用在书上。”外孙女感 悟到了读书真谛,我为引读法见效而欣慰。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Ju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09坡子街责编/孙剑 版式/刘海吟 校对/陈群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TAIZHOUWANBAO

□黄跃华

□袁正华

《出院啦》蒋宇 作

□姚东社

在纽约吃早茶

引读记

老娘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去纽约一家粤式餐厅吃早茶。餐厅位于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中文名叫麒麟金阁,听说李安、周杰伦等人来纽约经常光顾此店。

外面下着雨,打车来到麒麟金阁时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整个一楼大厅密密麻麻全是人。排队取号,一看,87号,天啦,这场景在国内任何一家餐厅都未曾见到过。本想打退堂鼓,但女儿说既来之则安之,你也体验一下纽约华人对传统年味的追捧。

因等的时间过长,我们便到对面的唐人街上看人舞狮子。虽然下着雨,但舞狮人热情不减,满街都是烟味,那是新年燃放的鞭炮。舞狮队有好几支,小伙子们个个争相卖力尽情表演,雨水淋湿了全身也全然不顾。满街都是看热闹的人群,场面十分火爆。

一晃到了十一点,我们赶紧回餐厅,但还是人挤人。吃早茶在楼上,还没叫到我们的号。百般无聊之际只得打量起大厅里的各式食客,食客中华人居多,但也有相当多的西方人,他们一起谈笑风生,一点也不烦躁,也不像美国人平时在公共场所那般矜持,整个大厅热闹非凡。

十二点多,好不容易等到叫号,我们上到二楼,服务员飞快地收拾好桌面,铺上雪白的餐布。先是喝茶,茶有三种,点的是菊花茶,各种粤式早点开始纷纷登场,凤爪、排骨、猪肚等荤蒸;虾饺、腐皮干蒸、香茜海鲜包等小笼蒸;叉烧包、奶黄包等大笼蒸。接着是各类粥:鱼生粥、鸡生粥。我们点了最常见的皮蛋瘦肉粥,还有煎饺、炸春卷,自然都得各来一份。最后是甜点,传统的蛋挞、椰丝球、水晶饼,我们点了豆沙酥。

茶足饭饱,悠闲地四下顾盼,左右两桌均是外国人,左边是五个二十来岁的美国姑娘,右边则是八个中年男女,欧洲人,有法国、德国的。再向里,还有西亚人、非洲人、南美人,我很惊讶外国人竟也这般热衷中国人的早茶。

女儿告诉我,她的好多外国朋友、同事都是这家餐厅的常客,一个西班牙朋友更是每周都要带上家人光临,认识这儿还是一个法国同事推荐的,要知道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是全世界十分著名的美食家,法式菜和西班牙菜享誉全世界。

我们由粤式早茶谈到了饮食文化,由饮食文化又谈到了除夕夜所看的《中国历史年表》。这是篇超然影视化混剪,梳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综合观察下来,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早已折戟沉沙,唯有中华文化能够延续下来。文化就像我们身上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她使我们永葆着健康和青春活力,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顿早茶一直吃到午后一点多,这是吃得最晚的早茶,也是吃得最开心、最自豪的一顿早茶。

老娘脖子上长了个囊肿,在戴窑卫生院做手术。手术前,我去病房看她。老娘拉住我的手:“小伙啊,我咋这么命苦?”老娘是同学老费的娘。我和老费同学加兄

弟三十年,老娘早成了我的娘。老费还是小费的时候,父亲患病去世。四十

七岁的娘拉扯着三个儿女一步一步往前挪。那时,小费刚刚结婚。两个妹妹待字闺中。

平时的责任田也就罢了,老娘把自己当成壮劳力,收割栽插、挑担挖沟,什么重活累活都自己扛。

到了腊月冬修水利。老娘收拾起大锹泥罱,坐上村里的挂桨船,到水利工地上挑河。冰天雪地的寒冬,老娘脱掉鞋袜,卷起裤腿,浸在刺骨的冰水里,和一帮大老爷们一起挖垄沟。

子女们都结婚了,像候鸟一般去了苏南发

展。老娘留在老家,一个人种七八亩责任田,照顾孙子孙女上学。一袋一袋的大米,一壶一壶的油,咸鱼咸肉、香肠鸭蛋,老娘一次一次手提肩扛、辗转车船,送到孩子们在苏南的出租屋里。

那天,我在家上网。楼下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推窗一看,老娘在楼底下转着圈地喊。我赶紧下去,招呼她。

老娘看见我,连连自责:“小伙,我老了,记不得你住哪一家了?”

我拉着老娘要进屋,老娘说:“别忙,我给你带点新蚕豆,让你尝尝鲜。”

老娘说着,回头到路边去搬东西。我一看——一口袋新摘的青蚕豆角,一方便袋刚蒸的粽子,还有一蛇皮袋大米。

我惊呆了:“娘啊,这么多东西,你咋弄来的。”

“我请庄上的三轮车把我顺带到戴窑,从乐吾路扛过来的。你不要愁,我扛得动。”

等孩子们都在苏南买了房,孙子孙女都结了婚,老娘丰润的脸庞也被岁月雕刻成了一张沟壑纵横的榆树皮。眼睛里长了翳,耳朵配了助听器。

老娘不愿意去苏南和儿女们一起生活,他要替孩子们守住老家的根。空闲的时候,我去看望老娘。老娘恨不能把冰箱里的菜都烧给我吃。我劝她:“娘啊,现在没有负担了,少种点田吧。”

老娘撸起袖子给我看:“小伙,我身体好着呢。”身体好着的老娘病了,去南京切了胃。我去

看望她,老娘拉住我的手:“小伙,和小平说说,我到她厂里去做杂工吧。不要看我老了,我什么都能做。看病花了好几万呢。”

小平是我妻子,在一家箱包厂做负责人。我们当然没有给老娘开后门,想让古稀的老娘安享晚年。

没有进厂的老娘依然没有闲下来。哪儿有零工就抢着去干。那天,老娘和几个妇女承包村里水面的水花生清理。平时干一天有几十块钱,老娘就满足了。这回干了三天,得了三百二十块钱。老娘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五千八的助听器掉进水里不响了。

老娘像犯错的孩子一般,去苏南修助听器。唯唯诺诺地跟孩子们保证,回家不再去打零工了。

回到老家,老娘早忘了在苏南的保证。四处打听:“有活计一定要喊上我哦。”

前几天,老娘对回家的老费说脖子上长了个肿块。老费带老娘到医院检查,是甲状腺囊肿,要手术切除。

老娘说:“等我把地里油菜籽收上来再开吧。”我们都知道,老娘有点怕——毕竟是在脖子

上动刀子。儿女们回来了,围着病房里的老娘。手术前,老娘怎么也躺不住,一遍遍给病房

里的病友讲儿女的孝顺。邻床一位大爷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你有福哦。还没开刀,儿女们都

来了。我躺医院几天了,一个子女也没有回来。我把你们一家的照片发给他们看看。”

老娘笑了,眼角眉梢都是自豪。医生来通知老娘进手术室。老娘一下子站

起来,风风火火地,要自己走,鞋都跑掉了。我们知道,老娘假装坚强是怕我们担心。我帮老娘穿好鞋,搀着她走。刚好主刀医生是我朋友,在交代医嘱的时候,我告诉老娘:“不要怕,开刀的医生是我朋友呢。”

老娘拽着我的手不松,我能感觉老娘在微微颤抖。我搀着老娘往手术室走:“不要怕,就是个小手术,做完了还赶得上回去收油菜籽呢。”

老娘像是安慰我,也像是给自己打气:“小伙,我不怕。”

推开手术室的门,老娘坚定而又迟疑地走了进去。

我辛苦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的老娘啊!愿你健康!

外孙女从小就喜欢看书读报。中午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爷爷订的《泰州晚报》,睡觉前也习惯翻会儿书。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在她家度过,发现以往未注意到的苗头,她看书有时一目几行,有时挑感兴趣的看、跳跃式地读。我知上五年级的她,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犹如瞎子点灯——白费。我一改由她自读的做法,主动说:“宝贝,你一人读书太累了,不如我俩同读一本书,我读你听,你读我听,让你的小眼睛歇会儿,好吗?”平时,我俩处得像朋友,她答应了。

轮读几天后,我增加与外孙女各谈读后感环节,把我的感悟、快乐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她,促使她细细品读,形成阅读—讨论—思考—再讨论—再思考的引读模式。

我见外孙女不排斥祖孙共读法,便乘势向她续编读后故事,诱导她发展放射性思维。《11枝康乃馨》讲述了“我”弄丢“母亲节”给妈妈买一打康乃馨的那笔钱后,和弟弟一起去花店打工挣钱,和向收到康乃馨的11位母亲各求一枝花而实现心愿的故事。我要外孙女续编一段妈妈知道“我”送花的来历后对孩子说的话。她思索片刻,振振有词地说:“好孩子,你俩今年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与以往虽然一样,但意义和价值大不相同。既表明了你俩凭自己劳动挣钱买花和赢得她人送花的能力,这是对妈妈的真爱,也彰显了当今人际间的向善、友爱、信任。你们真棒!”家人听后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外孙女上幼儿园时,即经常要家人做她的学生,听她即兴上课、讲故事、做游戏,后又上主持人兴趣班、参加泰州市海娃艺术团。我这招让她用上了所学专长,她把自己读后延伸的故事用表演、创意表达形式分享给我或家人。

多次的轮读、品读,外孙女感受到了用心读书的真正收获和乐趣。她像我那样,一手捧书,一手提笔,标注美词好句,记记心语,写写注释,还把报刊上的美文剪下来,连同我平时收集给她的分门别类成册。

偶尔,我践行现代著名教育家梁祖菲“家长示弱,孩子就强”的新教育理念,故意在外孙女面前装傻,检验她的心是否真正用在书上。一天,外孙女在读《记承天寺夜游》,我自言自语道:“苏轼年轻时即做了官,可不知为何还白羽‘闲人’?”外孙女迫不及待地接话:“哈哈,你知道古代的‘闲’字怎么写吗?‘门’字里面有个月亮的‘月’,好像门缝中射入一道月光,这正是苏轼文中所描写的场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有耳’”。

“所以说,‘闲人’实际是能在寻常甚至艰苦生活中发现美,把生活当作一幅画来欣赏的人。苏轼的‘闲人’可不是闲着没事做的人哦!”我接口道。

外孙女意识到我在考验她,便追逐“打”我。“我懂了,要专心忘我、由衷自然、愉快地读

书,全面理解地汲取,将心用在书上。”外孙女感悟到了读书真谛,我为引读法见效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