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19
2015 2 ISSUE 14 贊助出版 : 今期文章 : 跳進西西的愛情格子 情書故事 卡夫卡悲傷情書 「潮」拜紅樓 St. Valentine’s Day

Upload: read-monthly-publishing-limited

Post on 21-Jul-2015

161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1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2015 年 2 月ISSUE 14

贊助出版 :

今期文章 : 跳進西西的愛情格子 • 情書故事 • 卡夫卡悲傷情書 • 「潮」拜紅樓

St. Valentine’s Day

Page 2: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目錄 Content 2015年2月 • ISSUE 14

出 版 :Read Monthly Publishing Limited顧問委員會 :雷鼎鳴教授、呂大樂教授、羅乃萱女士、張灼祥先生、李偉榮先生執行編輯 :華少編 輯 :田佑珍助理編輯 :菲獵美 術 :JK Design插 畫 師 :Daimike說 書 人 :華少、佳如、柯景騰、王勁威、四斗米士、戴雲露、Mr. Grey、夏心妍、 盛韻、彭礪青、薇言輕、謝毅、小書、阿哲爸爸、呀刁、Lisa C.郵政信箱 :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 33099 號網 址 :www.facebook.com/readmonthly索取《閱刊》,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香港編印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030406081012141620222426283032

說書人自白 • 愛情的意義

字得其樂 • 跳進西西的愛情格子

追過的股神 • 總帶著愛的大鱷密友

古書潮讀 • 「潮」拜紅樓

春歸樓 • 情書故事

性情中人 • 卡夫卡悲傷情書

小說尋書 • 小說中人

動人心妍 • 再次愛在瘟疫蔓延時

非常讀者 • 論反愛情小說的好處

序人書話 • 一個愛書人的 Love Story

仁薇言輕 • 親密戀人經營的愛情小說

同場加映 • 沒有道別,只有永恒的愛

小書說書 • 維尼鍾情

兒童理財 • 《石器時代》 啟發資源分配

我們都是說書人 • 讓逝去的愛情,在回憶裡繼續生存下去 • 書中有畫

愛情的意義今期《 閱 刊 》 主 題 正 是「St. Valentine’s

Day」。

愛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很多經典書籍,就算重點

不在言情論愛,但少不免有愛情元素夾雜其中。寫作人

情感細膩敏感,不少大文豪也在作品中憑字寄意。

至於《閱刊》說書人,對愛情小說的看法卻分成兩派:

盛韻落力列舉「反愛情小說」的因由;小書揚言自己的

經歷比小說更動魄,寧願與小熊維尼發展感情。佳如則

以刁鑽角度欣賞女作家西西的另類愛情境界;Mr. Grey

華少說書人

此印刷品由環保紙製成 Printed on recycled paper此印刷品可循環再造 This product can be recycled

贊助出版 :

《閱刊》公開派發地點

說 書 人 自 白

對愛情故事的鑽研更達「濫」的地步,似是磨刀千日,期待一展身手,讀者不妨借鑑。要數最特別的,是柯景騰寫索羅斯與華裔男作家的奇異「友達以上」情誼,比原作更引人入勝。 七情六欲,離離合合,若事後仔細檢討,每段感情背後都可看到自己及對方最真實一面,若能藉此機會,改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對人生絕對有莫大的裨益。否則,不僅愛情悲劇不斷重演,人生也將困在那狹隘心境中永不成長。 情人節在即,在此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書店三聯書店(中環、灣仔、 西環、九龍灣、觀塘、紅磡、 將軍澳、荃灣、葵涌、青衣、 元朗廣場、元朗文化生活薈)序言書室博學軒春藤書坊樂文書店(旺角及銅鑼灣)開益書店(旺角及銅鑼灣)綠野仙蹤書店(旺角及銅鑼灣)天地圖書(灣仔及旺角)森記書局上海印書館國風堂天窗出版社田園書屋城邦書店人民公社書得起讀書好棧精神書局(北角及西環)

實現會社陳湘記書局(旺角及灣仔)尚書房新亞圖書中心 基道書樓

CafeRoundavy's Kitchen青木咖啡店ThinkTC2 cafe & workshop

大專院校香港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系) 嶺南大學珠海學院(會計及銀行學系)專業教育學院(HKIVE)

(摩利臣山、觀塘)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東華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中學拔萃女書院拔萃男書院德望學校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協恩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香港華仁書院香港培正中學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聖保祿學校(銅鑼灣)香港真光中學聖若瑟英文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迦密柏雨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荃灣官立中學聖嘉勒女書院英華女學校華英書院瑪利曼中學

港青基信書院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佛教大雄中學香港培道中學寧波第二中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幼稚園仁愛堂葉德海幼稚園仁愛堂劉皇發幼稚園暨幼兒園仁愛堂吳黃鳳英幼稚園暨幼兒園仁愛堂鄧楊詠曼幼稚園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

商場及酒店天際 100 香港觀景台新鴻基中心新世紀廣場

創紀之城 5 期新都會廣場九龍貿易中心環球貿易廣場帝京酒店帝都酒店

其他Noah's Ark教協(旺角服務中心)伯樂音樂學院S Fashion Adecco Personnel Limited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聯保醫務所(尖沙嘴、 中環、浸會大學)環宇醫務協會有限公司聯合醫務保健集團(中環)維健醫務有限公司(尖沙嘴) 東安健社區圖書館離島婦聯

Page 3: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5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字 得 其 樂說書人 佳如

中學教師,常在趣味與知識的書海間遊走, 望能尋覓兩者兼備的作品,傾力演出知識速遞員的角色。

作家西西曾解說自己的筆名,笑稱是從「跳飛機」這個小玩意,聯想到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兩腳在四方格上跳舞,就如作家在原稿

紙上爬格子。西西所跳過的格子,以愛情為題的不多,但全屬精品,值得推薦。她筆下的愛情故事,沒有王子與公主,只人如其名地,為主角畫下一個個充滿掣肘的命運格子,戀人們只能在格子內掙扎,難以享受無拘無束的愛情。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是全書的點題之作,更榮獲「聯合報第八屆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令西西在台灣成名,享譽兩岸三地,是香港文學的代表人物。小說沒有俊男美女,也沒有富豪戀上窮家女的肥皂劇情節,反而是姑姑這位殯儀化妝師的另類愛情故事。她能有愛情嗎?她的愛情是否充滿驚慄?西西為姑姑的愛情,設下一個對死亡恐懼的世俗格子,她就是被一群萍水相逢的死者圍困著,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5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938 年出生,原名張彥,又名張愛倫,香港著名作家。生於上海,1950 年定居香港,中學開始投稿,踏上創作路,至今著作甚豐。作品包括《我城》、《哀悼乳房》、《飛氈》、《縫熊記》等等,更屢獲殊榮。

作者西西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洪範書店 / 2007)

跳進西西的愛情格子

是她和夏的第三者。故事既寫實而殘酷,又異常地引人入勝。這位姑姑在愛情世界中不卑不亢,相比以愛情小說留名後世的張愛玲,對胡蘭 成 的 愛, 坦 誠 直 言「 見 了 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種「低」,猶如《傾城之戀》的白流蘇面對范柳原,但卻沒有在西西筆下出現。姑姑沒有為夏放棄這份可怕又可靠的工作,只含糊其辭地以化妝小姐的工作掩飾,作結時更與夏在距離工作地點300 步的咖啡室約會,但西西卻驟然結束了故事,刻意留白。結果如何?夏能跳進姑姑的另類愛情格子嗎?愛情真能戰勝一切?或許,戀人們要謹記在彼此腦袋的多巴胺(Dopamine)上升時,及早將最具考驗的真相或秘密告知對方,得到包容的機會就更大。若此刻也難以接受,將來就更不可能了。 這種不可能的無奈,正正體現於《感冒》的故事中,32 歲的女主角小魚,難敵「女大當嫁」的父母期望和世俗眼光,答允與那位面目模糊的男子成婚。正當以為與愛情

無緣時,她卻巧遇情投意合的楚。楚是輸給了時間,無法阻止小魚另嫁他人的現實。婚禮上的小魚,出現如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戀 人 絮 語 》(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的分析,因內疚而展現出苦行相,是一個患上嚴重感冒的新娘,手中握著蘭花與紙巾,打著噴嚏與親友拍照,迷迷糊糊地與名字也不需多提的男子結為夫婦。小魚被困於婚姻的格子中,心中卻惦記著楚,行屍走肉地生活。直至有天要回復本性,隨心而行,決意離開這個非由愛情打造的家。她的感冒,在離開丈夫後不藥而癒,因她不再需要迷糊地生活,誓要清醒地擺脫婚姻的桎梏。正如女性主義代表西蒙波 娃(Simone de Beauvoir) 所說,女性有自由選擇婚姻的權利才是真正的解放,但羅拉出走之後,是喜是悲?西西沒有為小魚的命運作結,只在一幕自由自在,沿長街漫走的畫面裡戛然而止。小魚這位連婚姻也要父母代勞的女子,能否從心所欲地得到愛情?還是在焦頭爛額後折返,重回安穩無憂的丈夫身旁?

西西的愛情小說,常有留白作結的習慣,或許是愛情世界裡有太多的可能或不可能,一言難盡。她為愛情劃下的命運格子,都是牢不可破,把人重重圍困,戀人們難以衝破,只能躲在狹小的空間內掙扎,尋找能共同存活的良方,讓愛情延續下去。狹小的,不只是房屋,還有我們的愛情。

Page 4: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7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從今天起,你任何時候到我家來不必先打電話,想來就來,我家就是你家。」 索羅斯第一次見梁恒便跟他如是說。

── 梁恒《與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

今期《閱刊》的主題是「愛情」,太尋常的股神夫妻生活,或者是富人縱慾荒唐史,無法滿足柯某粉絲(簡稱柯粉)的要求。

近期流行歌手何韻詩一首歌的一句歌詞:「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著愛」,實質暗示二男為「HEHE」;HEHE 即是兩名男性的簡稱,大意是指二人有曖昧關係。

股壇中能發展出這種曖昧的關係,大抵只有愛交知識分子朋友的「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有此條件,而他跟美國華裔學者梁恒的一段關係,最為曖昧。後者

追 過 的 股 神說書人 柯景騰

追女神,可以令你傾家蕩產;追股神,跟風落注,可以興家創業。作者細時追女神,大時追股神,無黨無派,不信圖,又忌fundamental,炒股彷彿回到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股神。

更把這段關係著成一華文書籍,根據梁恒的記載,這段關係表面上是索羅斯賞識梁恒,請他做中國事務顧問,又資助他的雜誌《知識分子》。然而細讀咀嚼過後,方覺疑點重重,二人甚有超越一般友誼之情。

疑點一:初次見面即邀回家

話說索羅斯閱讀梁恒的著作《Son of the Revolution》後,甚為欣賞,馬上聯絡編輯代約梁恒於高級餐廳共進晚餐。其時為 80 年代初,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公事上索羅斯的確有必要找一位熟悉中國國情的代理,以

便替他了解中國市場,二人傾談後得知梁恒雖跟美籍妻子夏竹麗同住美國,索羅斯試探他是否想在美發展,但梁卻指要為「祖國」做點事,故索羅斯即邀請他擔任中國事務顧問。本是正常不過的公事飯局,惟一頓飯後,索大膽提出:「從今天起,你任何時候到我家來不必先打電話,想來就來,我家就是你家」,初次見面即邀回家,密友曖昧疑點不小。

疑點二: 為請食飯跟妻子吵架

一次,索羅斯伉儷及梁恒夫婦觀賞芭蕾舞表演後食宵夜,埋單 120美元,在今日都不算便宜,在 80年代更是天價,惟梁恒主動付賬,惹來嬌妻不滿,在索羅斯面前直斥:「喬治(索羅斯)是億萬富翁,你是窮作家,你跟他在一起吃飯,根本沒有必要付一分錢。」

惟梁堅持付錢,只覺是「請朋友吃飯」。此舉令其愛妻爆發,新仇舊恨一次過在餐桌上算賬。索羅斯打圓場,說梁恒是第一個在索羅斯發跡之後請他吃飯的人,是個特別的人。為了請索羅斯吃飯,氣得妻子不顧禮儀在飯桌上投訴,但梁仍堅持,此密友嫌疑不輕。

美國華裔學者,跟妻子夏竹麗著有向西方揭露文革慘劇《Son of the Revolution》(中譯本:革命之子)一書,在美國一炮而紅,並因此得到投資大鱷索羅斯的賞識,委任梁為其中國事務顧問。由於梁跟索羅斯相處時只當對方是普通人,兩人發展出一段真正友誼。

作者梁恒

《與索羅斯一起走過 的日子》

(廣東經濟出版社 / 2012)

疑點三: 坦誠相對,袒裎相見

梁恒認識了中國經濟學者楊小凱,後者有辦法讓索羅斯打入中國,得此消息及計劃後,梁晚上十時致電索羅斯後便直奔索羅斯的家。之後梁到中國考察,回美國後立即找索羅斯,索羅斯正在洗澡也要叫梁恒入內匯報,說完後索氏一絲不掛地走出來,梁更為他披浴衣。雖說二人甚為緊張此工作,惟如此親密卻有點超乎尋常。

疑點四:生死之交

有次,梁恒要帶索羅斯見中國的領事,飛機在空中遇上氣流,二人於是交換最接近死亡的經驗。梁說自己文革時曾被子彈打中頭,幸虧剛好撿起一位在他面前中彈死去軍人的頭盔並戴上;索羅斯則指被納粹軍追捕,每次小便都不能讓人見他的生殖器,因為割包皮是猶太人的秘密,但有次不小心往城外走,遇上納粹士兵,他裝鎮定過關,否則已當場被射殺。最後飛機當然平安降落,兩人可稱為生死之交。

索羅斯在股壇呼風喚雨的能力,無疑,一般人是學不到,他曾說過「讀他的書的人賺不到錢,因為沒

有人能夠知道真實的他」,或許投資始終要靠一點天分。

人生在世,憑出色的交際手腕亦可得到成功,透過梁恒,讓人得知索羅斯交友用人的手腕,而索羅斯對各地的投資及推動社會改革不遺餘力,可以想像他身邊一樣有不同國籍 的 梁 恒。 這 種 曖 昧 的 HEHE 關係,在一些人手中,也可以是成功之道,學不到大鱷炒股的伎倆,可學得到他交密友的方法麽?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7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總帶著愛的大鱷密友

Page 5: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9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林黛玉則是「水做的骨肉」的佼佼者,家道中落又痛失親母,加上體弱多病,生活中處處充斥著傷感。面對長輩,她總想惹人憐憫,以柔弱自居;在同輩之間,卻暗自較勁比併,愛猜忌的個性使她常以尖酸刻薄的言語來保護自己。即使真心愛著賈寶玉,仍愛整天出難題耍性兒;活脫就是「港女」的鼻祖。

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敵不過命中的注定。雖然曹雪芹硬派了一個「橫刀奪愛」的「小三」形象,但薛寶釵正好補助賈寶玉的不足;學識淵博,不露鋒芒又能擔當大事,多才多藝,面面俱圓,正好成為不爭氣男子背後的賢妻。寶釵幾乎是一個

《紅樓夢》與「潮」,好像怎麼也拉不上關係。

試 想 像 穿 上 一 身 帥 氣 Armani 西 裝, 坐 在 IFC Fuel Expresso,手拿著一本《紅樓夢》,是何等的格格不入。所以,要扮「潮」,請你去翻 Shakespeare 的作品;《紅樓夢》只適宜在家中細讀。

欣賞《紅樓夢》的「潮」,你亦要代入當代人的眼光去看這套清朝作品。

在中國這個較含蓄的地方,「情情塔塔」一向難登大雅之堂,流傳的小說作品,多為「史料」、「鬼神」等英雄傳記;《紅樓夢》的題材在當時來說是十分「前衞」。

故事環繞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的三角關係作主軸,橋段歷久不衰,時至今天仍舊是電視劇的藍本。然而作

者曹雪芹對人、物、事等,均能用極細緻的筆法去讓讀者腦海中浮現活生生的影像。大觀園中的一磚一瓦,繪色繪聲,讓讀者如置身其中,極富電影感。

但說到最精采的,必定是作者對人物的深刻描寫,對每個角色的性格,多用旁觀者的視界讓人去了解角色的獨特個性,令讀者加深代入感而看得過癮。透過兩個角色去看同一事件,交替去交代不同角色的感想,這種「平行時空」的手法,套在今天的目光仍是極「潮」。

曹雪芹對角色的塑造亦極為鮮明。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長在珠圍翠繞,錦衣玉食,但賈母嫂嫂的過度溺愛,丫環下人的奉若神明,令寶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每遇難題便跺手頓足吵吵鬧鬧,「港孩」本色表露無遺。

「潮」拜紅樓

古 書 潮 讀

說書人 王勁威

不惑之年,始明讀書真諦。書不離手, 食不停口,最愛邊吃,邊讀,邊想。

閱刊 Read Monthly • JAN 2015 9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Blossom Cake 老闆娘 Peggy 天生一雙巧手,她以 18 款玩味曲奇,結合創意、趣味、手工藝和多變的餅模,以粉系色彩和皇室糖霜點綴,一塊塊美如圖畫的曲奇,頓成派對美點和節日貼心禮物。

《Fantastic 糖霜曲奇》

作 者:Peggy Wong出版社:萬里機構

月經,是女人健康的成績表。台灣女中醫鄒瑋倫教你解讀其中奧妙,並創出「28 天生理周期健康法」,在六階段生理周期提供食療、飲料、穴位按摩及面膜秘方等漢方養生與美容法,助女性舒緩經痛、失眠、水腫及各種婦科病,又能同時大瘦身、豐胸、美肌……由內到外變美。

《月來愈順 ── 28 天血氣 調養法》

作 者:鄒瑋倫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新上榜 • 必讀選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9

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曹雪芹一生受盡厄運的折磨,歷經坎坷,窮愁著書,最後貧病而死。不少人認為,《紅樓夢》的故事其實是曹雪芹家族的經歷。

作者 曹雪芹 (約 1715-1763)

《紅樓夢》

「完美」的女人,能得到她命中注定而又深愛的「寶哥哥」,然而婚姻最後敵不過一個「癡」字,「情敵」黛玉慘輸後一病不起,得到手的寶玉最後竟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寶釵「贏」到的,不過是一個徒惹感傷的名分。

透過這種諷刺的結局,有情人未能成眷屬,總會讓人搖頭嘆息,「得不到才教人忘不了」;倘若結局迥異,賈寶玉配上林黛玉,婚前琴棋書畫詩酒花,婚後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能正是另一齣悲劇的序幕。

《紅樓夢》被視為經典,要拍成電影或劇集並不容易。李翰祥導演曾大膽起用林青霞反串賈寶玉一角,配搭張艾嘉演林黛玉,拍了一齣《金玉良緣紅樓夢》。

台灣舞蹈家林懷民,曾把《紅樓夢》改編為舞劇,華麗場面叫人目眩。

Page 6: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11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結果,離開時就被佔領軍截停。

危急之際,其中一名叫 Elizabeth

McKenna 的島民就撒謊說︰我們

都喜歡讀書,剛才讀書會的討論太

精采,才不知不覺間忘了時間。德

軍長官接受了解釋,還說自己日後

也想參與。幾名島民只好硬著頭

皮,定期舉辦讀書會,假戲真做,

沒想到讀書居然漸漸就成了興趣和

戰時的寄託。島民的故事吸引了

Juliet 造訪,而她不但在該處找到

喜歡的生活和人,更慢慢知道更多

有 關 Elizabeth McKenna 的 英 勇

事跡。

書 中 甚 麼 美 國 大 亨 對 Juliet 的 追

求、Elizabeth McKenna 跟德國軍

醫的愛情等人物關係,都不過是襯

托──書本的威力才是重點。而為

了表達這點,有些地方讀來就令人

有失真的感覺了。

例如,各島民都有心儀的作家,這

些作家明顯就是 Mary Ann Shaffer

本人偏好,再硬套在島民身上。可

是,幾乎沒看過書的島民,居然

不是迷上古羅馬作家 Seneca,就

春 歸 樓說書人 四斗米士

70 億分之一,好讀書,餘無足道。

是深愛英國詩人 Wilfred Owen 和

莎士比亞,令人驚喜之餘,不免感

到不可思議。記得多年前看美國電

視劇《The West Wing》,白宮一

眾總統智囊無不明辨是非,傾力輔

助總統為國為民……初看時熱血沸

騰,多看便不免失笑。

雖然如此,但這些島民戇直可親,

又愛讀書,總教我喜歡。反觀主角

Juliet Ashton 最初風趣尖刻,足讓

每位讀者傾倒;但隨著故事發展,

快人快語漸漸退化成喋喋不休,讀

來 使 人 心 煩。 她, 如 同 粵 語 所 謂

「霎眼嬌」,也彷彿是 07 年的波

爾多紅酒︰入口感覺諸味紛陳,餘

韻卻極其短促。

說回這個故事︰它與許多小說不

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淡

然鋪陳,不作雕飾。尤其書頁過半

時,大多關於 Guernsey 的戰時故

事經已揭曉,這種感覺就更強烈。

如果也要拿酒來比喻的話,《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就是用灰皮諾(Pinot

Grigio)釀造的清淡白酒吧。

以書 信 體 寫 成 的 愛 情 故 事《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內容

概略如下︰

時 維 1946 年, 女 作 家 Juliet Ashton 收 到 來 自

Guernsey 的信件。Guernsey 是英國皇家屬地,曾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失陷於德國。寄信人在舊書中找到

Juliet 的地址,便冒昧寫信與她討論文藝。Juliet 覺得有

趣,於是回信,自此魚雁不斷,也漸漸牽出故事主線。

原來 Guernsey 在淪陷期間,物資匱乏。有島民某天宰

了私養的豬,與朋友躲起來大快朵頤,卻忘了宵禁令。

10 閱刊 Read Monthly • JAN 2015

情書故事

美國作家,曾在編輯社、圖書館及書店工作。《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是她的第一本小說。

1962 年生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現為美國 編 輯 及 作 家。 她 著 有 著 名 的《Ivy and Bean》兒童書系列。

作者Mary Ann Shaffer

(1934-2008)

作者Annie Barrows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Dial Press / 2009)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11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7: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31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如果一本愛情小說好看,一位小說家親撰的私密情書定必更加好看。小說講求劇情、文學講求文筆、自傳講求敍事,情書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學體系,旨在把內心的情感完全表露釋放。

卡夫卡(Franz Kafka)的一生中與三位女性有親密的關係,分別是菲利斯(Felice Bauer)、密倫娜(Mania Tschissik)及朵拉(Flora Klug)。筆者要介紹的《Letters to Felice》,就是收錄卡夫卡結識菲利斯後五年間寫給她的 200 多封情書;同時環繞作者卡夫卡在寫兩本小說 ──《審判》(The Trial)和《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的心路歷程。《審判》主要講故事主人

翁 Josef K 於 30 歲 當 天 無 理 地 被捕,他被處死前仍不知道法官的名字及他所犯的罪名。《變形記》則主要環繞主人翁 Gregor Samsa 在一夜間變成了巨大的甲蟲,之後他與家人相處出現的變化。

每一段愛情,總有一段故事。由於和父親的關係複雜,卡夫卡的性格較為悲觀,雖喜愛與人社交,但總害怕讓人發現自己內心真實的一面。有文化學者認為,在卡夫卡寫給菲利斯的情書中,他把內心隱藏的一面表露無遺。卡夫卡和菲利斯在 1912 年 8 月 30 日相識於好友Marx Brod 的 父 母 家 中, 並 一 見鍾情。相識後五周,他開始寫信給她,兩人更曾兩次訂婚,可惜這段愛情故事未能開花結果。

愛到分離,緣於卡夫卡對婚姻的恐懼。卡夫卡認為寫作是「一種祈禱的形式」,需要透過長時間獨處來啟發創作靈感,「我的生活方式完全建立在寫作上,如果其中有任何變化,那也只是為了能更好地適應我的寫作狀態」。一般人必定感到奇怪,婚姻和寫作本來並無關係。「保持單身,或許有一天我可以擺脫我的工作。若是結婚,我將永遠不可能寫作」,可見卡夫卡對於寫作和婚姻之間存在排斥關係。更甚者, 在 1914 年 11 月 下 旬 至 12月上旬的其中一封情書裡,他直言:「因為我對你(指菲利斯)的愛是內在真實的,只有當想起婚姻時,我才感到恐懼。」

看到這裡,相信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會覺得這位大文豪的想法有些矛盾吧。是的,在多篇情書裡,卡夫卡很多時候在自說自話,想法和觀點經常自相矛盾,歸根究柢,這和兒時受父親壓迫而產生的自卑和內疚感有關。有心理學家估計,卡夫卡患了類精神分裂型人 格 違 常(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導致他有矛盾及古怪的 想 法。 在 1910 年 5 月 17 及18 日的日記當中,卡夫卡稱會想像到自己的聲音就像貓的哀嚎。

卡夫卡對菲利斯的愛是非常激烈澎湃的,真誠的愛是毋庸置疑。這位大文豪終生過著矛盾的生活,猶如跌進一個漩渦。雖然卡夫卡曾向菲利斯說明他強烈地希望擺脫那些矛盾想法,但在寫作和菲利斯之間,他選擇了寫作。在孤獨和結婚之間,他選擇了孤獨。縱然如此,思想及內心上的矛盾令他痛不欲生,亦激發起他透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亦令《變形記》、《審判》等大作流傳後世。

卡夫卡的情況和現代人認為「婚姻約束人類的自由」相似,愛情這段關係往往充滿矛盾;正因矛盾,我們需要思考和抉擇。卡夫卡的愛情觀一生充滿矛盾,即使找到真愛,但最終不能修成正果。當他不能夠為愛情抉擇的時候,答案已經存在── 就是 40 歲時獨自在布拉格病逝,沒有情人相伴。

性 情 中 人

說書人 戴雲露

鍾情亞當斯密,著重情感互通,心靈交流,夢想成為道德倫理學家。

卡夫卡悲傷情書 “Love is, that you are the knife which I plunge into myself.”

── Franz Kafka

猶太人,出生於布拉格的中產家庭。1901年於布拉格大學修讀德國文學、1904 年開始以德語發表小說,深受表現主義影響。他日間在保險公司任職,晚間時間則用來寫作,曾在一夜間完成《審判》。他所撰寫的小說著重諷刺時弊及揭露人際關係的疏離,小說裡的主人翁亦多有奇異恐怖的經歷。現代文學評論家大致認為故事主人翁代表卡夫卡自己,著重表達內心較複雜陰 暗 的 一 面。 作 品 包 括《 變 形 記 》(The Metamorphosis)、《審判》(The Trial)、《城堡》(The Castle)及《沉思》(Meditation)。

作者Franz Kafka

(1883-1924)

《Letters to Felice》(Schocken Books /1973)

中譯本:《給菲利斯的 情書 》譯者:耿一偉

(麥田出版社 /2003)

卡夫卡寫給菲利斯的情信(上圖)與手稿真跡(下圖)。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31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8: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51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中學時,曾聽師兄講過一個 urban legend:某一年,母校跟另一間女校舉辦聖誕舞會。聖誕夜,有一位俊朗不凡、身高 187cm 的師兄,

見到一位身穿綠色晚裝的鄰校「女神級」女生,在舞池旁邊徘徊。師兄見她形單隻影,就打算邀請她到舞池跳舞。大家都會明白,識女仔,開場白最重要。自命瀟灑的師兄,跟她說了一句超「chok」的開場白:「我覺得你好似一個藥水樽。」女神好明顯跟大部分人一樣,聽不懂,所以走開了。這位 187 師兄,就這樣眼白白看著女神,被另一位只有 175cm 的同學邀請到舞池跳舞。 我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我當然不明白為何師兄要叫人家做藥水樽。本著尋根究柢的精神,我當然要追問跟我說這故事的師兄。師兄輕輕一笑,說:「你有冇睇過《傾城之戀》先?」我:「聽過下,好似係一套電影?」師

兄:「其實套電影,係源自一本小說,本小說係叫《傾城之戀》。故事中有一幕,男主角跟身穿綠色雨衣的女主角講:『藥瓶,你是醫我的藥。』我哋嗰位師兄,諗住賣弄一下自己的文學修養,點知女神未讀過《傾城之戀》,結果弄巧反拙。所以你記住,去 Christmas Ball 時,唔使太扮嘢,如果唔係人哋都唔知你做乜!」 為免重複同樣的錯誤,我當然對師兄的教誨牢牢記在心上。還不止,我還特地去圖書館,借了本《傾城之戀》,想深入了解這個故事。結果,從此就開始我看愛情小說的不歸路。 是,我認,男人看愛情小說,是比較奇怪。信我,一個男人在地鐵車廂內看愛情小說,旁人投過來的

目光,是比你「開誠布公」地睇鹹書,更加鄙視。Anyway,我的確看過很多愛情小說,從現代中文愛情小說的「祖師婆婆」張愛玲,到後來的亦舒、張小嫻、深雪、王迪詩(Oh yes, 王 迪 詩 寫 的, 絕 對是愛情小說),我都有看過。 這批香港愛情小說女作家(張愛玲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姑且將她放在同一類別)寫的愛情小說,都有個共通點:她們或多或少都將自己投射到角色上。關於這一點,王迪詩是最老實,她曾說:「王迪詩這個角色,跟我的性格有 99% 相似。」要讓讀者有共鳴,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當然最易引起別人的共鳴,但缺點是當作者懶得創造角色,只是將自己放到不同的場景上,讀者很容易會生厭。這個道理,應驗在亦舒身上,也應驗在她的後輩王迪詩身上。我有理由相信,王迪詩之所以慢慢失去支持,並非因為她現真身,而是因為她由始至終,都是講自己的事。她的死忠固然會留下,但其他人卻會因為失去新鮮感,而慢慢不再留意她。 要成為愛情小說家,就要寫無數個故事。亦舒女士從她學生時代,寫

到現在也在寫。寫了幾十年,亦舒仍是暢銷愛情小說作家,卻未能成為張愛玲那種級數,成為經典小說家。歸根究柢,都是因為亦舒每本小說的主角性格,都是大同小異,故事布局亦不難猜透。反觀張愛玲的每個人物、每個場境、每句對白都是精雕細琢,成為經典。

1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小說中人

小 說 尋 書

說書人 Mr. Grey

廣告人。艷羨前輩八面玲瓏,怨恨自己學藝未精。無神論者,卻喜歡拿著聖經舊書新解。

上海知名女作家。出生名門,19 歲時考獲英國倫敦大學獎學金,因二次大戰爆發,轉到香港大學讀書,其間香港被日軍佔領,她於 1942 年回上海。返滬後先為英文報刊撰寫影評,及後創作小說,一舉成名,與「漢奸文人」胡蘭成有短暫婚姻。1952 年移居香港,三年後赴美定居並再婚。除《傾城之戀》外,《金鎖記》、《半生緣》等亦是她的名作。

作者張愛玲

(1920-1995)

《傾城之戀》(皇冠出版社 /1991)

「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叢書第一套推出的是戰國時期趙的成語故事《戰國成語與趙文化》,從《邯鄲學步》到《市道之交》共十冊,讓讀者認識趙國歷史。內附圖畫如人物、服裝、飾物和建築等,皆參考文物與考古材料,並有詳細介紹。作者還找來動畫導演及荷里活動畫分鏡師紀柏舟擔任藝術總監。用電影分鏡概念說故事,使圖像更具感染力。

《圖說中華文化故事 ── 戰國成語與趙文化》

(單本及套裝)

作 者:周功鑫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紅包」即「利是」,新年、喜宴、升遷、開張等均會「派利是」。《紅包》記載利是封歷史, 從「軟嘢」、「硬嘢」到塑膠利是封和「神奇自貼膠口」,甚至出現創意先行的利是封,並介紹字體、物料、造型設計演變,解構傳統內含的創意。

《紅包》

作 者:近利紙行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新上榜 • 必讀選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5

Page 9: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71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在英國,每個小學生都會唱這首童謠。“Ring-a-ring o'roses,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A-tishoo! A-tishoo! We all fall down.” 小息的時候,筆

者常常和同學們手拉著手團團轉唱著跳著。年幼的我,當然不懂歌詞的真正意義,直至中學時才從老師口中得知,童謠是描述 17 世紀倫敦爆發疫症的情景。“Ring-a-ring o'roses” 是指病者皮膚長出玫瑰色圓圈狀的紅

疹,於是人人都袋著小包草藥 ——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以 預 防 病 毒 及 除 臭;“A-tishoo! A-tishoo! We all fall down“ 這句說出疫症的可怕之處,一旦染病便出現咳嗽打噴嚏的症狀,沒多久便病死倒下。《Year of Wonders: A Novel of the Plague》這本小說,作者 Geraldine Brooks 的靈感正是來自世紀疫症之中的一個真實故事。

1666 年英國打比郡小村 Eyam,因來自倫敦的布料散播疫症,最終奪去 260 條人命。這場繼黑死病後影響英國甚巨的傳染病,在倫敦爆發後擴散,當時更被形容為「世界末日瘟疫」。Eyam 因疫症被逼封閉所有往來村莊的出入口,即使是運送食物也只能放在村口,所有村民被困在內與世隔絕,儼如住在一座監獄中等死。女主角 Anna Frith 是小寡婦,帶著兩個孩子住在村中,生活本已困苦,疫症爆發更要獨力面對。

然而,患難最能見證真情,同屋住客 Viccars 漸 漸 愛 上 Anna, 由 默默愛慕,到終於鼓起勇氣表白,向Anna 示愛,並承諾會照顧她及兩名孩子。其實 Anna 對 Viccars 亦早有情意,只是猶豫間未有即時回覆。豈料就是那一刻的猶豫,等待回覆的 Viccars 卻突然感染來勢洶洶的疫症,並在當天喪命。人世間,最可惜的並不是找不著兩情相悅的那個人,而是找著了卻抓不住。更甚者,Viccars 至死不知

Anna 已接受他的情意,他只能帶著遺憾離世;那份無奈與欷歔,深深觸動讀者心弦。

故事發展下去,不久疫情迅速擴散,Anna 不但失去 Viccars,兩名孩子也相繼染疫病死。絕望之下,Anna 一度以藥物來麻醉自己,幸好最後她勇敢面對,毅然將藥物扔在火裡,並努力尋找疫病的治癒方法。是的,失去至愛與至親,曾經令 Anna 懷疑人生的意義,但透過為一名產婦接生,她終於領略到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許多人為愛而生,求之不得便怨天尤人,事實上,成就一段不朽愛情也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像 Anna 那般失之交臂,雖是遺憾,但能自愛地好好活下去,才是對情人的最佳回報。

作者使用古英語來寫這部小說,以相隔數百年的語言差異,加上書頁邊緣參差粗糙切口的仿古書設計,令小說恍如 17 世紀出版的書。除了描寫男女主角的一段情令人動容,書中刻畫恐懼怎樣侵蝕每一個

作者是澳洲出生的美國記者和作家,其中一本小說 《March》,在 2005 年出版,獲得了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作者Geraldine Brooks

《Year of Wonders: A Novel of the Plague》

(Geraldine Brooks Viking Press/ 2001)

再次愛在瘟疫蔓延時

動 人 心 妍

說書人 夏心妍

雖然在英國長大,卻有著傳統華人女性的內心。喜歡學新東西,往新處遊走。

村民、奪命瘟疫之下人們的恐慌,如何令他們發狂,甚至相信荒謬的偏方,如在沸騰的尿液加入孩子的頭髮,以及自我懲罰行為等,亦絲絲入扣。作者以 Anna 的感觀重寫小村 Eyam 面對致命疫症的種種情況,讓後世人們審視該場世紀疫症下的情與事,有如我認識的那首童謠,一直流傳至今。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71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0: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91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書籍分享 擴闊視野

「閱讀世界」是「新閱會」與「AFS 國際文化交流」合作舉辦的項目,計劃藉著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包括歐、美、亞洲等地海外交換生在本港交流的機會,讓本地、外國的年輕人與小朋友能更深入認識彼此國家的文化,如閱讀習慣、服飾、節日習俗及地道語言等各方面,以擴闊生活體驗。他們會於聚會中一同閱讀,透過講故事的形式分享彼此喜愛的書籍。 同時,外國年輕人會在本地青少年義工帶領下遊走社區,讓他們加深認識自己現正旅居的地方。計劃亦提供機會,讓外國與本地的年輕人參與社會公益服務,互相交流之餘,也能回饋社會。

「閱讀世界」從文化交流開始

「新閱會」讓本地基層兒童認識異國風土人情

世界大同,閱讀亦不應受年齡、語言、地域、資源所限。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新地)多年來致力推動閱讀及全人發展,「新閱會」於 2015 年推出一系列新項目,涵蓋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包括本地中、小學生、青少年、長者、基層人士及全港市民。其中以本地和歐美青少年為對象的「閱讀世界」已率先展開,從文化交流中鼓勵參加者閱讀。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191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新閱會」舉辦「閱讀世界」,讓本地、外國年輕人與小朋友深入認識彼此國家的文化,如閱讀習慣等。

深入社區 了解地道文化

在香港遊樂場協會的協助下,「閱讀世界」已分別在北角區及青衣區試行兩次,參與兒童及青少年數目逾 80 人。首次活動中,小朋友們與外國年輕人通過遊戲衝破語言障礙,轉眼便熟絡起來,本地青少年更即席表演中國傳統雜耍,讓海外青年大開眼界。而活動舉行當天正值「銅鑼灣觀音廟會」,青少年們踴躍參觀,試穿中國傳統服飾,拍照留念,樂而忘返。

於青衣區舉行第二次的交流活動,以中西飲食文化為主題,外國年輕人除了與小朋友玩遊戲及分享相關書籍外,我們更安排了廚師即場與青年人一同烹製美食,在過程中大家相處融洽,進一步了解彼此國家的飲食習慣與文化。

新年伊始,「新閱會」透過不同項目,把愉快閱讀的概念進一步延伸,帶到基層人士、學生、青少年、長者和市民當中。這些項目包括「閱讀世界」(以本地和歐美青少年為對象)、「閱讀 • 分享」(以小學生為對象)、「老有所閱」(以長者為對象)、「循環 • 閱讀」(以全港市民為對象) ,以及「穿閱 • 香港」文化導賞團(以基層人士為對象),進一步在香港廣泛地推動閱讀文化。有關「新閱會」的最新消息,請瀏覽www.shkpreadingclub.com。

第五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

25 名入圍者年紀最小僅 13 歲

新地與香港三聯書店攜手舉辦「年輕作家創作比賽」不經不覺踏入十周年,今屆比賽反應熱烈,評審團從 2,000 多份參賽作品中,精心甄選 25 份優秀作品進身決賽。接下來,來自兩岸四地的星級評審將會以一對一形式指導25 名入圍者,協助他們完成作品。

今屆比賽延伸至台灣及澳門,並邀請到十位來自兩岸四地的資深創作人擔任評審,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進導演黃修平、內地作家及電影評論人毛尖,以及台灣著名導演暨演員張艾嘉等。今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的主題為「發現」,參賽作品各具特色,水準甚高。作品取材範圍廣泛,有分享微小事物如火車車票、明信片、露天街市景物的生活小品;也有探討人和動物的關係、戀愛觀、新移民身份認同等較嚴肅話題的作品。25 名入圍者分別來自香港、內地和台灣,其中包括歷屆比賽中最年輕的入圍者,年僅 13 歲的台灣學生。

評審團將從入圍者的完成作品中,甄選出十位最終優勝者,再由大會為他們的作品出版成繁體(包括港澳及台灣兩個版本)、簡體書籍,並於香港、澳門、內地及台灣發行。優勝作者將獲得出版合約乙份及書籍版稅收益。是次比賽評審之一、內地作家及紀錄片製作人鄧康延表示:「本次來稿,整體水準不低,題材、內容、形式多元,圖文並茂,多部稿件已具出版水準。」

有關第五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的入圍者名單及最新消息,請瀏覽 www.shkpreadingclub.com/YoungWriters5

「閱讀世界」文化交流活動中,青少年們以有趣的互動和交流方式,相互了解,增進認識。

「年輕作家創作比賽」至今已成功扶助 33 位年輕人實現出書夢。

Page 11: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12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非 常 讀 者說書人 盛韻

文學博士、《上海書評》編輯、《倫敦書評》撰稿人。理想生活是每天睡懶覺看書看電影聽音樂,順便寫寫字。

寫得好的愛情小說幾乎沒有,愛情太容易落入俗套而顯得愚蠢,難怪精明的讀者叫愛情小說「silly romance」。偉大的小說往往打著

愛情的幌子,《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寫的是盲目,《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寫的是虛榮,《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寫的是精明算計的外省風俗,《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港譯:大亨小傳)寫的是野心,就連被無數文藝男女青年奉為純愛至尊的《霍亂時期的愛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港譯:愛在瘟疫蔓延時),其實不如說是迷戀(fixation)。張

愛玲的《傾城之戀》算是異數,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那些不能免俗盤算的紅塵男女身上寫出了一絲暖意;錢鍾書的《圍城》則是徹頭徹尾的諷刺小說,完美的愛人只存在於幻想或遠觀中,娶回家的多半是難伺候的心機女。

反愛情小說倒是很容易出彩。比如去年被大衞芬查(David Andrew Leo Fincher)拍成電影的《消失的愛人》(Gone Girl,港譯:失蹤罪),原著是女作家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所寫,2012 年夏天曾擊敗《Fifty Shades of Grey》榮登全美暢銷書榜

首位。《Fifty Shades of Grey》被嚴肅評論批評得體無完膚,譏諷為迎合主婦的不入流故事。而《消失的愛人》則被頂尖大學英語系的教授讚為「大大提升了暢銷書的含金量」。故事的前半段看似一個堪稱美滿的愛情故事,踩上了紙媒黃金年代尾巴的記者尼克在紐約一份頂級周刊找到了好工作,他娶到一個秀髮金得像黃油一般的富家美女艾米,艾米為雜誌設計測試題,真是郎才女貌。

互聯網迅速崛起後,尼克在工作的第 11 年丟了飯碗,兩人垂頭喪氣回了老家密蘇里州。尼克開了間酒吧,很不景氣。他們的五年「木婚」紀念時,前途一片灰暗。這時,艾米突然失蹤了,她故意留下線索讓警方找到一本日記,裡面記錄了尼克的家暴、嗑藥、沉迷性虐影片、欠債、不斷想毒死自己等等。日記中的一切,都指向尼克,他謀殺了妻子,處理掉了屍體。密蘇里州是少數依然支持死刑的州之一,憤怒的陪審團肯定會立刻對尼克進行有罪宣判。

小說的後半部分則急劇反轉,黑寡婦艾米不但活著,還繼續在寫一本真實的日記,記下她如何策劃一系列復仇行動。她本來想自沉密西西比河,這樣警方找到屍首,尼克必死無疑。但她中途改變了主意,在碰上麻煩叫來前男友幫忙時,卻被前男友軟禁在偏僻的湖邊別墅裡。這裡發生了第二次真實的謀殺,聰明地成為第一次「謀殺」的對照。很少有小說能像《消失的愛人》這樣精采絕倫地誤導讀者,幾乎每一頁都是謀篇布局的典範。

大衞芬查說這部電影會「結束 1,500 萬段婚姻」,大概言過其實了。比起 silly romance 的腦殘毒害,反愛情作品其實可以讓戀愛中的男女放低期待,收拾氾濫的浪漫幻想,面對可能並不浪漫的現實。

美國作者、編劇和漫畫作者,大學時代修讀英語和新聞專業,曾在《Entertainment Weekly》撰寫電視和電影評論。她寫了三部小 說, 包 括《Sharp Objects》、《Dark Places》 和 《Gone Girl》。其中《Gone Girl》拍成同名電影(港譯:《失蹤罪》),由她擔任編劇。

作者Gillian Flynn

《Gone Girl》(Crown Publishing Group / 2012)

電影《Gone Girl》由 Ben Affleck 及 Rosamund Pike 主演。

論反愛情小說的好處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12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2: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32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記得若干年前,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被書箱壓死時,花千樹出版社曾將悼念文章輯成《活在書堆下》一書,作家葉輝將捷克作家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著作《過於喧囂的孤獨》的主角與之比擬,那是極大的褒揚。主角漢嘉對書本的熱愛,不是書中一句 love

story 就概括得了,他像品嘗果汁美酒般咀嚼書中的句子和思想,讓它們滲進大腦、心靈、血液中,他已讀過不少文學和哲學經典。

在小說《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作者:Umberto Eco),修士威廉的徒弟問起他有否談過戀愛,威廉說他跟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等談戀愛。但漢嘉的生活比方濟會修士威廉更卑微,他是一個在地下室工作

的壓紙工,每天與溝渠、廢紙堆中亂跑亂竄的老鼠為伍,牠們喜歡齧咬精裝書的上佳紙張,有些不幸者擠入廢紙堆中也被壓成血肉模糊,除了老鼠之外,就是大量等待處決的精裝書本和畫冊,它們代表了歐洲文明的遺產,生於十五代人都閱讀的國度(指捷克)的他,閱讀了不少等待處決的經典著作,並深深愛上它們,他知道這不單是對書本的愛,也是對文明的愛。

然而在這 35 年生涯裡,漢嘉所目睹的盡是經典和精裝書籍的死亡,例外大戰剛結束時,有朋友送他一堆蓋有普魯士王室圖書館印的名貴藏書,他本來想將這些書本物歸原主,最後竟東窗事發,只好目送列車在大雨中流淌着燙金把這些書送走,傷心欲絕。有時候,他也為自己工作感到歉疚,甚至相信書籍會向他報復。

這是一個浪漫主義者的故事,他在 書 本 裡 發 現 了 歌 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席 勒

( Johann Chris toph Fr iedrich von Schiller)、 尼 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身影,也看見耶穌和老子,而老子勾起他年少時談戀愛的遙遠記憶,但現實並不浪漫,漢嘉每天面對屠宰戶送來滲滿血水的紙張和老鼠,這種浪漫的想像只能接受最嚴峻的考驗。面前即將成為廢紙的書籍,在壓紙機壓碎書本前一刻,他可會捨得殺死它們?畢竟他還是將骯髒的現實和書本的美好世界和諧地融合起來,將排水管的聲音視作美好。而理想和現實在他身上矛盾地共存,猶如他同樣崇拜「向著未來前進」的耶穌和「向著本源後退」的老子。

小說開頭引用了歌德《浮士德》(Faust)的名言:「唯獨太陽有權利身上帶著斑點。」喻意人世的不完美,沒錯,我們每天都在不完美的現實中碰來撞去,所以我們喜歡漢嘉那夾雜期盼和抱怨的內心獨白,也會為漢嘉跳進了壓紙機的結局而感到痛惜,那是因為國

家機關要求他壓白紙而不是書本,他諷刺地感到國家認為書本已經不值得讓壓紙機殺害了!結局一幕令人想起卡夫卡(Franz Kafka)小說《在流刑地》(原德文:In der Strafkolonie)中那位親身嘗試酷刑機器以示範其性能的軍官,雖然動機有天壤之別,漢嘉心存對書本的大愛,那位軍官心裡只有冷冰冰的理性。

序 人 書 話

捷克著名作家,擁有法律學位的同時,亦做過一些較基層的工作,如鋼鐵廠工人及回收站的打包工等,故擅寫社會上的平凡和低下層小人物,以文字刻畫他們的內心世界與生活態度。

作者Bohumil Hrabal 赫拉巴爾

(1914-1997)

《Too Loud a Solitude》 (Abacus / 2007)

說書人 彭礪青

遲熟的 70 後,畢業於浸會大學,主修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文史哲愛好者,人到中年遂立志閱讀,為香港及國內報刊撰寫書評,間中創作文學作品,亦為序言書室之義工。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32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一個愛書人的Love Story

Page 13: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52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情情塔塔」的電影電視劇,寧可看內容含蓄內斂饒有趣味的藝術作品。原來不少作品也是藝術家戀人們的愛情故事,他們透過作品展現視覺或概念藝術功力,細訴他們的感情事。隨機開口中,本地有鄭怡敏(阿金)張嘉莉伉儷和關尚智黃慧妍伉儷,老外則有 Marina Abramovic 和 Ulay、Sophie Calle 和她的男人們。同學們都恍然大悟,原來前輩們的愛情可以展現得如此「爆」,那以後的

仁 薇 言 輕說書人 薇言輕

本土 80 後,藝術畢業,擁有三名小孩的毛家長。有感藝術家也是弱勢社群,志願是成為擁有強大財務實力做善事的美麗聰明人氣小富婆。

想當年,言輕看罷《玻璃之城》,不期然憧憬香港大學的校園生活。可惜身邊

出現了烈女導演教授批評張婉婷導演的港大回憶,除了戀愛,言之無物,說小女孩還是少看愛情故事好。原來教授用心良苦,多得她,免了一份針對香港女生、來自愛情小說的港式荼毒。 後來去修藝術,大多同門都不會跟他系同學去追那些氾濫煽情、只講

功課當然當仁不讓了,在學時出現了一對男女同學用多份行為藝術功課處理了二人的感情事。講起前輩們,當然不能數漏素黑和竹風鈺書這對滄海遺珠。 本來《出走年代》由素黑一個人寫的,那為甚麼變了市場罕見的合著作品?事緣竹風鈺書讀了素黑最初寫出來的核心故事,擔心一般讀者對素黑式敍事手法的反應,於是竹風鈺書給素黑提議和修改,之後更

親密戀人經營的突然想到由自己寫一條副線。後來素黑因應竹風鈺書的副線,不斷豐富故事和人物,素黑打算從男女主角角度寫兩個部分,但是最後兩條副線成了平行的視線,故此這部小說慢慢的在兩位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家的密集互動中完成。竹風鈺書曾質疑自己是否多管閒事,又質疑二人的合作究竟讓故事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不過,這位絕世好男人最後以一句「Amor fati」總結了一切。(Amor fati 解「命運之愛」,源自拉丁語,意指一種人生態度,無條件接受發生在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快樂或是傷 心,都把它們看作愛來擁抱。)如果讀者對兩位作者有多一點認識,不難發現兩人那份微妙的關係和自身經歷,埋藏在描述男女主角互動的字裡行間,這果真是一部自傳式小說。 當 初「 懵 盛 盛 」 純 為 素 黑 的 名氣,買下這瓶來自日本的威士忌「響」,當然未懂欣賞其香醇,單是面對故事中出現的歌曲、哲學家、歌手和作家名字已經夠讓言輕

原 名 葉 佩 怡, 文 化 研 究 碩 士, 知 名 心 性治 療 師、 作 家, 近 年 被 譽 為 華 語 世 界 最具 影 響 力 情 感 自 療 作 家。 除 寫 作 講 學 之外, 更 主 持 情 緒 教 育 的 工 作 坊。 暢 銷 書包括《好好修養愛》、《男人要學會愛,女 人 要 超 越 愛 》、《 好 好 愛 自 己 》 等。 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哲學博士。行事低調,自稱「在搖滾已死的年代仍然堅持深愛搖滾,也愛所有感通心靈的音樂」。近年專心研究,並在香港、深圳、廣州等地教授傳統木管樂器尺八。 網站:erebushuang.blogspot.hk

作者素黑

作者竹風鈺書

《出走年代:關於 Kidult出走尋愛的故事》

(天地圖書 / 2006)愛情小說

透不過氣,望而生畏,也許這源於一對資深文化人的文藝內功,也許這源於二人實實在在的人生經歷。 或許因為三十而立,或許因為漸漸變成一位比較成熟的藝術觀眾,言輕終於見識到「響」的魅力,細味時更是欲罷不能。之前透不過氣望而生畏的,就正是此故事敍述的特別之處,作者就是透過這些名字來結構男女主角的情緒和互動,不夠具體嗎?可以上 Google 搜尋三島由紀夫的大作,或者 Kurt Cobain的音樂影片。相信這是作者們精心安排給讀者的愛情小說經驗。所以言輕有感這小說雖然並非視覺藝術作品,而是小說作品,但是卻很視覺藝術。 BBA 畢業典型的另一半,雖然聰明有趣,但是面對身旁的文藝女生,除了提議學《人鬼情未了》(Ghost)習陶藝外,其他提案則暫時欠奉。想我們倆一起創作?看來暫時只能望門興嘆,用力向穌哥求恩典矣。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52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4: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72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同場加映

早前 上 映 的 動 畫《 風 起了》,改編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說,口碑一般,票房

亦遜預期,相信跟宮崎駿大幅改動原著有關。事實上,在堀辰雄的筆下,男主角不是飛機工程師,而是一介文人,與病危的未婚妻矢野綾子在山上的療養院共度餘生;至於現實中的崛越二郎(《風起了》故事主人翁的原型),妻子則身體健康,還替丈夫生了六個孩子,非常好生養,跟動畫版差天共地。 姑勿論動畫版風評如何,看過原著,自會理解宮崎駿為何要大刀闊斧。原著的《風起了》是日記體,

採用第一人稱,是典型的「私小說」,即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藍本。堀辰雄跟未婚妻同樣患上肺結核,當年此病是不治之症,結果綾子先行一步。深受打擊的堀辰雄,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化悲痛為創作動力,以細膩的筆觸,把二人相戀的經歷寫成小說,情感表達婉約含蓄,絲絲入扣,回味無窮。

《風起了》的主角都是平凡人,沒有遠大的抱負,不像動畫版的崛越二郎,以製造完美的殺人機器為「畢生夢想」。他們苟全性命於亂世,只為與伴侶長相廝守,過平淡的生活,敢問讀者諸君,這樣「無

聊」的故事,如何搬上大銀幕?當大家看慣了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這類文藝愛情大悲劇,不是棒打鴛鴦就是三四角戀,若嫌不夠刺激,還可以來一個「後現代激情篇」;嘗慣了重口味,又豈能領略主角細水長流的愛情? 這就是現代人的盲點。大家還有寫日記的習慣嗎?恐怕沒有了,真是太可惜。寫日記猶如照鏡子,可以更深入認識自己,壓抑的情感得以釋放,沉澱多時的想法也會重新浮現,蛻變過後,便是昇華。不寫日記,人會變得膚淺,像現代人的愛情觀,只有簡單一

句話:「有無 feel」,合則來,不合則去;承諾顯得老土,婚書變成空文。空洞的愛情,像退化了的味蕾,只能一味追求官能刺激,滿足於煽情催淚。 反觀堀辰雄的小說世界,以景抒情,單純真摰。主角陪病危的未婚妻節子(現實中綾子的化身)在山上的療養院經歷了一年四季,最初節子病情好轉,如春風吹來百花香,令人愜意;但炎夏一至,病情急轉直下;秋天的肅殺,寓意不可挽回,寒冬是生命的倒數。最後一天,夕陽西沉,節子指向窗外,說看到遠處父親的身影,主角走近窗邊,只見外面漆黑一片,甚麼都沒有,疑惑之際,節子的聲音再次響起:「我想回家。」主角猛然回頭,她已經合上雙眼,靜靜的走了。「整間房暗了下來」,像電影的拍攝手法,作者刻意留白,沒有痛哭,也沒有道別,只有永恒的愛。 三年後,主角重遊舊地,亦是隆冬,暗示主角無法忘記喪妻之痛,此刻重遊是要尋求解脫。山上風

沒有道別,

雪紛飛,淒冷孤寂,主角寄居於一間小木屋,心情一如環境,倍添淒涼。聖誕前夕,主角參加了當地居民的聚會,回程時穿過枯木林,看見四周被山上的一點幽光照亮,原來那是小木屋的燈火,主角想通了:「這光影不正是我人生的寫照嗎?我以為自己一生的光芒,只及自己範圍這幾許,但實際上,就像這小木屋的燈火,遠比我想像光得多,而且那光芒並不跟從我的意識,反而像這燈火,照亮各處,把我的生命延續下去。」 閱畢全書,不期然想起電影《劫後重生》,主角湯漢斯經歷了空難,流落荒島,幾經艱辛重回文明世界,卻發現妻子已改嫁,晴天霹靂,一時間無法接受,直至某夜,他在爐邊跟友人促膝長談,也想通了:I know what I have to do now. I have to keep breathing because tomorrow the sun will rise. Who knows what the tide could bring?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說書人 謝毅

書蟲,主修歷史,副修心理,自修經濟,愛音樂,好軍事;以文會友,自得其樂;人生無所求,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也。

導演 : 宮崎駿

日本動畫師、動畫導演及漫畫家。1941 年於東京出生,大學畢業後踏入動畫製作工作,其後成為日本知名動畫廠吉卜力工作室核心人物之一。執導過 11 部長篇動畫電影,包括:《龍貓》、《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等,膾炙人口。2013年推出《風起了》後宣布退休。

昭和時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芥川龍之介唯一弟子,善於營造氣氛,筆觸細膩,風格憂傷哀婉,細節與心理描寫登峰造極。代表作除《風起了》外,還有《菜穗子》。

作者堀辰雄

(1904-1953)

《風起了》 (新星出版社 / 2013)

動畫《風起了》 片長 :126 分鐘

只有永恒的愛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72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5: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92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維尼鍾情

我從不看「情情塔塔」的愛情小說。現實生活中耳聞目睹的、身歷其境的愛情實況劇早已看膩,還不夠嗎?所以接到今期《閱刊》的

主題後,想了幾天,漸漸跳出「愛情」狹隘的概念,開始從書架上搜索我要介紹的那一本充滿愛的書兒。

自初中起我便戀上了維尼,經歷了瘋狂收藏其物品的青蔥歲月,再到熱情冷卻繼而進入冷靜期,最後沉澱昇華到現在的默默支持和欣賞,說起來我跟維尼倒像是一段愛了十多年的愛情故事。今次要介紹的 《Winnie-the-Pooh》(80th Anniversary Edition)是數年前在台北誠品信義店買的,E.H. Shepard 的插畫深深的吸引著我,當時我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便把它買了回來。但從來到手之後不懂珍惜是人的劣根性,如是者這書就成了書架上滿布塵埃、原封不動的收藏。

像絕大部分人一樣,最先我以為小熊維尼是迪士尼旗下的卡通人物,後來知道牠是被賣掉給迪士尼的,原是作家 A. A. Milne 受兒子的毛絨玩具所啟發而創造出來的一連串人物和故事。我承認自己當時對維尼的愛是極其

膚淺的,所以儘管自己明明是有牠的書,卻沒有翻開它的意思。直到接到今期《閱刊》的主題,我想到了愛,也想到了它,是愛驅使我終於翻開這本書。

《Winnie-the-Pooh》 一 書 是 Milne 第 一 本 全 寫 小 熊維 尼 故 事 的 兒 童 文 學 作 品, 故 事 中 的 男 主 角 羅 賓

(Christopher Robin)是 Milne 的兒子,全書分成十個小故事,各個角色漸次在不同章節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原來跳跳虎要到 1928 年在《小熊維尼的房子》一書中才出現)。羅賓的毛絨玩具小熊維尼、小豬、老灰驢、兔子和袋鼠媽媽等先後被 Milne 化成性格鮮明的人物出現在書中,內容大致是動物們與 羅 賓 在 百 畝 森 林(100 Aker Wood) 的 生 活 趣事,比如說羅賓幫助笨笨的維尼用氣球升上樹上採蜜糖、維尼和小豬捕捉大臭鼠(Woozle)和長鼻怪

(Heffalump)、羅賓與維尼和朋友們「遠征北極」和他們營救被困雨水中的小豬等。

若然你以看迪士尼卡通的角度去閱讀《小熊維尼》,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跟那個在迪士尼樂園中熙熙攘

攘的小熊維尼歷險之旅機動遊戲沒兩樣。然而當你拋開那個童話化的形象,便可感受到《Winnie-the-Pooh》故事中不同角色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滲透著純真的友誼。譬如說當老灰驢丟失了尾巴,笨拙的小熊維尼會義不容辭地承諾替牠尋回(“I, Winnie the Pooh, will find your tail for you.“);當小豬被洪水圍困,牠心中每分每刻都想念著最要好的朋友 ── 維尼(“I wish Pooh were here. It's so much more friendly with two.“);而羅賓和維尼也不只一次的互相表達愛意……(“Oh Bear!“ said Christopher Robin. “How I do love you!“ “So do I,“ said Pooh.)。

故事中羅賓與維尼以及其他森林朋友的情誼,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 Milne 的兒子對毛絨玩具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寫照。有時候成年人很難明白孩子對某些玩具的鍾愛,哪怕是一架掉了車輪的玩具車或者是一個脫了毛線的洋娃娃,在小朋友眼中都是不能褻瀆的珍寶。Milne 不但了解家中那些破舊的毛絨玩具對兒子來說有多重要,還細緻地把它們寫成故事,讓兒子融入其中。而在故事中羅賓被父親描繪成一個勇敢、機智、和藹的小孩,就是 Milne 對兒子期望的投射,也是父親含蓄地表達對兒子的愛。

整本書不是一個單純的、第三身形式的故事作品,而是現實和故事之間的交互作用,讀此書的時候你就好像是坐在暖暖的火爐旁邊,一起聽著爸爸給兒子說故事一樣,而天真爛漫的兒子又不時因應故事的情節而發問……

“And what did happen?“ asked Christopher Robin.“When?““Next morning.““I don't know. Could you think, and tell me and Pooh sometime?““If you wanted it very much.““Pooh does,“ said Christopher Robin.He gave a deep sigh, picked his bear up by the leg and walked off to the door, trailing Winnie-the-Pooh behind him.

這麼有愛的一本書,你怎能錯過?

小 書 說 書說書人 小書

曾經的英文教師。浸大 HUM、嶺南 MCS,現為全職自由人。主力寫作、攝影、做手作。愛書如命,在蝸居中自設小型圖書館,與書為伴。

生於倫敦,1903 年劍橋大學畢業後替英國著名雜誌《Punch》撰寫詩歌和散文,後成助理編輯。他在 1920 年代創作家傳戶曉的角色:小熊維尼。他的著作包括詩集及故事書《小熊維尼》(1926)和《小熊維尼和老灰爐的家》(1928)等。

作者A. A. Milne

(1882-1956)

《Winnie-the-Pooh (80th Anniversary edition)》 (Egmont UK Ltd / 2006)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2928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6: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13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阿哲近日沉迷手機遊戲,每天浪費在打機的時間不斷增加,令人頭痛。為免情況繼續惡化,我找出了《石器時代》這個桌上遊戲,與他一起重溫個中教誨。 顧名思義,《石器時代》的遊戲背景就是石器時代,玩家飾演蠻荒部落其中一位村長,帶領村民建立文明,成就最高的人除了獲得榮耀,還可成為部落酋長,統領各族。

1. 每個遊戲回合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派遣、工作、休息。首先決定起始玩家,然後按照時針方向依次行動。

2. 在第一階段內,玩家輪流派遣他手上的 5 名村民前往工作,每次只限 1 區,完成之後輪到下位玩家。

3. 村內分為田地、工場和休憩小屋,這些設備可供各村共同使用,先到先得。田地、工場每個回合只能容納 1 名村民,休憩小屋需要玩家同時派遣 2 名村民才能入住。

4. 村外的資源採集區域,除了田野沒有人數限制之外,樹林、泥地、山巒、金礦每個回合只能分別容納 7 名村民同時採集。

5. 建設房屋或推動文明,玩家需要派遣 1 名村民前往無人佔領的建屋或文明牌上。

6. 當玩家悉數派出他的村民後,行動結束,靜候他人繼續;當全部玩家出動所有村民後,階段結束,開始另一階段。

7. 在第二階段,村民完成工作後,玩家取回村民,同時獲得相關的回報。村內設施方面,玩家開闢荒廢田地,每塊田地從下一回合開始便會提供一個糧食,直至局終;在工場製作的工具,提升玩家採集資源的能力;休憩過後,小屋帶來了新生命,增加的人口也是從下一回合開始投入工作。

8. 村外採集方面,玩家按照派出村民數量,擲出同樣數量的骰子,再將所得點數總和,除以資源所需點數,例如3 個伐木村民可以擲 3 顆骰子。每 3 點換取 1 項木材,如果擲得 11 點,代表最多換到 3 項。此時玩家可以利用工具填補差額,使用一個等同 1 點的工具,加上原來的 11 點,便可換得 4 項資源。

9. 建屋方面,所需資源已經印在牌上,例如一張 12 點文明點的建屋牌,只需付出 2 木 1 金的代價便可攜帶此牌回村,並且獲得 12 點文明點。如果資源不足,建屋牌留在原地,村民則空手而回。

10. 文明牌身處 1 至 4 號的位置,代表換取此牌所需的資源數量,種類不拘,遊戲結束後才計算此牌的文明點。

11. 休息階段,每位玩家分別點算自己所擁有糧食,包括村內積蓄,田地以及打獵所得。假如食物總數少於村民數量,同時也無其他資源作為交換,饑荒引起民怨,並且減少 10 點文明。

12. 任何被人取走的建屋或文明牌,均從所屬的牌庫中從補回,完成之後開始新的回合。任何 1 組牌庫用完,代表回合完成之後,遊戲同時宣告結束,總計各人文明點,多者為勝。

開始遊戲

兒 童 理 財

阿哲爸爸

會計師,深信學習理財,應該從小開始, 提倡「遊戲學理財」。

• 圖板共有 4 塊「村莊圖板」及 1 塊大型「族群圖板」,前者代表玩家擁有的村莊,用來收容自己的村民、儲存資產和記錄進度等;後者是全族聚居之所,也是遊戲主要的活動場地。

• 遊戲可供 2 至 4 人玩耍,首先每人各取 1 塊「村莊圖板」,並在紅黃綠藍 4 色中選取一種代表自己的顏色。

• 其他主要遊戲的道具還有 40 個木製小人,也是共分紅黃綠藍 4 色,每色 10 個,玩家根據自己所屬顏色各取 5 個,代表村內現有 5 名村民,餘下的放到一旁成為儲備。

•「族群圖板」可以簡單劃分村莊內外、建屋和文明 4 區。村外共有田野、樹林、泥地、山巒、金礦 5 種地帶,可供村民打獵、伐木、製磚、採石、淘金,從而獲得糧食、木材、磚塊、石板、黃金 5 種資源,不同類型的標記就是代表這些資源,所有標記分門別類之後,再放到相關的地帶上,然後各人再取 12 個糧食標記,代表玩家擁有的起始資產。

準備遊戲

《石器時代》

啟發資源分配

阿哲說道:「這個遊戲的勝負關鍵,在於如何分配資源、適時行事,我明白浪費太多時間打機只會有害無益。但是每次跟你玩這個遊戲,最終結果必定大敗,豈不是另一種浪費?」我笑說:「這次讓你多一個村民開局,如何?」阿哲側頭細想一會,終於鼓起勇氣:「好,來決一死戰吧。」

理財解讀

• 村內的準備工作比較簡單,只需把方形的工具小牌放到工場旁邊的小空格上便告完成。

• 建屋牌共有 28 張,覆蓋洗好,按照玩家人數疊成同樣數目的牌庫,例如 4 個人 4 組,每組牌的數量必須相同,然後放到圖板的「建屋區」上,每組翻開 1 張。

• 文明牌共有 36 張,覆蓋洗好,疊成牌庫,按照玩家人數從頂開始翻開相同數量的文明牌,然後依次放到圖板的「文明區」1 至 4 號的位置上,設置完畢便可開始遊戲。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130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Page 17: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33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我 們 都 是 說 書 人說書人

呀刁

讓逝去的愛情,在回憶裡繼續生存下去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過去。我們稱這些過去的記憶為「回憶」。

人來人往,有不少人走進我們的生命中,來也匆匆,別也匆匆,最後只留給我們一幕又一幕的回憶。逝去的愛情,最後只能活在回憶中,而它的遺物,總是被人珍而重之的對待。 說起戀愛遺物,我想起那隻已經被我放在首飾盒深處的水晶戒指,那是我收過最貴重的禮物。那是我初戀男友用他做兼職的收入買給我的。那時候,他總是說:「將來我會買一隻鑽石戒指給你的。」怎料不到半年,初戀終結,所有承諾也跟著死去的愛走進墳墓裡。 我想,每一個人都難免會有難忘的回憶。時光的巨輪一直的向前轉動,人和事不停地轉變,我們也愈來愈

成熟,但偶爾回頭,還是會想起那個青澀的自己。我們握不著逝去的愛情,但卻能握著那些遺物,感受那時候擁抱的餘溫。 在深雪這本《兜售回憶》裡,以販賣「回憶物」的Memories 店主「初二」的故事作為主線,當中加插了幾個愛情故事,而這些愛情故事的共通點,都是有一件物件重複穿插出現在故事裡。 在這間非一般的店裡,寄賣的物件都是獨一無二的。把物件寄賣在這家店的人,必須真誠的道出物品背後的故事。這裡的顧客,買的不單是一件物品,更是別人的回憶。 當中有一個故事,最叫我難忘。

第 十 個 人 理 論, 指 當 一 件 事 大 家都 同 意 時, 必 定 有 一 個 人 持 相 反意 見, 從 相 反 方 向 思 考 事 件。 作者 湯 文 亮 有 見 市 面 上 太 多 地 產 投資 專 家、 評 論 員 只 提 供 一 面 倒 的資 訊, 於 是 充 當「 第 十 個 人 」,公 開 其「 物 業 投 資 者 筆 記 」, 以生 活 化 例 子, 加 上 與 別 不 同 的 見解, 助 讀 者 增 加 認 識 地 產,「 不再 恐 懼, 亦 不 能 貪 婪, 按 自 己 需要,量力而為便可以」。

《物業投資者筆記 1 ── 第 10 個人理論》

作 者:湯文亮博士出版社: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此書幾乎道盡作者麥嘉隆管理生涯的起伏。他是跨國出版社社長,同時遊走文化、商業和教育界。《麥言回首 ── 秒殺偽管理》帶領作者翱翔古今中外智慧與識見,與作者同步回顧生命中的烙印,故事趣味兼備。

《麥言回首──秒殺偽管理》

作 者:麥嘉隆出版社:天地圖書

新上榜 • 必讀選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332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中七首次參加報社徵文比賽得亞軍,大學二年級投稿予周刊,開始了寫小說生涯。21歲於港大歷史系畢業後曾當記者,一年後開始寫鬼怪故事專欄,作品獲結集成《夜霜艷》,自此大量寫作。

作者深雪

《兜售回憶》 (皇冠文化 / 2007)

那年有一個 18 歲的女生,她叫薄荷,她是布行的太子女,立志要當時裝設計師。她在布行碰上了當苦力的阿徹,他 30 多歲,外表英俊,知書識禮,在苦力中鶴立雞群。 薄荷深深的迷上了這個男人,才發現他原來是個殺人犯,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但薄荷從沒介意,還愛他愛到義無反顧,相信真愛可以戰勝一切。年少的她,相信愛情,相信真誠可以打動到阿徹,主動追求他。 阿徹說她戴那對鍍金羊頭圓形耳環很美,她就常常戴著;阿徹要求她穿紅,她就只穿紅;阿徹……阿徹說甚麼,她都聽從,只要阿徹喜歡就好。 她這點輕狂,雖能感動阿徹,但阿徹最後辜負了她,她痛入心扉,跌到滿身傷痕。在離開之前,她留下那雙耳環給阿徹,再沒回頭。 然而阿徹在她離開以後才後悔,才發現怎樣找也找不到她了。最後,他見到這家店,便把那雙耳環寄賣,希望可以尋人,找到薄荷的蹤影。 故事最後如何?我請大家去把書翻開,自行找答案,也請大家去細味小說中其他的愛情故事。

愛情流逝,回憶長存,遺物冷冷的被放置在家的一角。睹物之所以會思人,那是因為那件事物,佔據了你回憶中的一個位置,是你打開回憶城堡的鑰匙。一觸及它,回憶湧現。 但終有一天,你會明白,儘管你多麼不捨,有些事情,只能在回憶中生存下去。 若真的有 Memories 這家店,你又會否願意把回憶的遺物賣出去? 我願意把那隻戒指賣出去。

Page 18: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353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You don't know it's love but you want to be closer

and closer to her,

Yet a relationship needs inputs from both sides

to build,

Only then can a relationship be maintained,

And only then will your love be returned.

by Lisa C.

本期書目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

Gone Girl Gillian Flynn Crown Publishing Group 2012

Letters to Felice Franz Kafka Schocken Books 2013

Son of the Revolution 梁恒、夏竹麗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1984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Mary Ann Shaffer, Annie Barrows Dial Press 2009

Too Loud a Solitude Bohumil Hrabal Abacus 2007

Winnie-the-Pooh 80th Anniversary Edition A. A. Milne Egmont UK Ltd 2006

Year of Wonders: A Novel of the Plague Geraldine Brooks Viking Press 2001

Fantastic 糖霜曲奇 Peggy Wong 萬里機構 2015

月來愈順── 28 天血氣調養法 鄒瑋倫 天窗出版社 2014

出走年代:關於 Kidult 出走尋愛的故事 素黑、竹風鈺書 天地圖書 2006

與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 梁恒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13

物業投資者筆記 1 ──第 10 個人理論 湯文亮博士 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2014

風起了 堀辰雄 新星出版社 2013

紅包 近利紙行 商務印書館 2014

紅樓夢 曹雪芹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2

兜售回憶 深雪 皇冠文化 2007

麥言回首──秒殺偽管理 麥嘉隆 天地圖書 2014

傾城之戀 張愛玲 皇冠出版社 1991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西西 洪範書店 2007

圖說中華文化故事 ── 戰國成語與趙文化 周功鑫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

書 中 有 畫

34 閱刊 Read Monthly • FEB 2015

問卷調查 —— 成就更好的《閱刊》

《閱刊》承蒙讀者和說書人支持,順利運作至今,就趁新一年,讓我們

去蕪存菁,以回饋各位厚愛。現希望收集各讀者和說書人的寶貴意見,

作為改進的參考,致力成為更能啟迪人心的刊物。

我們準備好一份有關《閱刊》的簡單問卷,

並誠邀各位撥冗填寫,方法如下:

或到以下問卷網址:http://goo.gl/2frjNp

使用 QR Code :

或到《閱刊》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readmonthly

Page 19: Read Monthly February, 2015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