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17
2017 年第 2 期(总第 54 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7 6 ※ 本期导读 ※ 哲学学院举行校庆报告会 哲学学院举行 Shanghai Model Theory Workshop “未来荒原”展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顺利开幕 复旦大学举办“法哲学工作坊”会议 暨新版《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发布会 哲学学院举行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蘧常研究会成立 哲学学院 2017 届学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哲学学院举行校庆报告会 2017 年 4 月 25 日至 6 月 6 日期间,哲学学院中哲、马哲、外哲、科哲、西马、宗教 和伦理各个专业相继举行校庆报告会,同时,由文科科研处和哲学学院共同举办人文社会 学科传世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系列学术报告会暨校庆 112 周年学术报告会,我院吴晓明 老师和陈亚军老师分别作了题为“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架构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和“实 用主义及美国思想研究——真诚比真理更重要”的学术报告。 吴晓明老师的报告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架构探讨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形而上学的基础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Nov-2019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7 年第 2 期(总第 54 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7 年 6 月

※ 本期导读 ※

♦ 哲学学院举行校庆报告会

♦ 哲学学院举行 Shanghai Model Theory Workshop

♦ “未来荒原”展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顺利开幕

♦ 复旦大学举办“法哲学工作坊”会议

暨新版《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发布会

♦ 哲学学院举行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蘧常研究会成立

♦ 哲学学院 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哲学学院举行校庆报告会

2017年 4月 25日至 6月 6日期间,哲学学院中哲、马哲、外哲、科哲、西马、宗教

和伦理各个专业相继举行校庆报告会,同时,由文科科研处和哲学学院共同举办人文社会

学科传世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系列学术报告会暨校庆 112周年学术报告会,我院吴晓明

老师和陈亚军老师分别作了题为“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架构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和“实

用主义及美国思想研究——真诚比真理更重要”的学术报告。

吴晓明老师的报告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架构探讨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形而上学的基础

架构可以在柏拉图主义的本质特征中识别出来。这一基础架构的大体是:(1)将超感性世

界和感性世界严格地区分开来并对立起来;(2)将真理、现实、本质性仅仅归诸超感性世

界,而不是感性世界;(3)如果说感性世界中或有某种东西可以被看作是现实的,那仅仅

是因为它“分有”了超感性世界的理念。根据这一基础架构,西方哲学整个地属于形而上

学(基督教乃是“为大众的柏拉图主义”),并且采取了“存在-神-逻辑学”的建制,这

一形而上学建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于完成。而传统中国哲学则完全在这一基础架构和建制

之外。这决不意味着中国哲学无能把握“形而上学”(超越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但由于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归属于“道器不割、体用不二”,所以它完全不

依从于形而上学的基础架构来获得思想定向,由此还可进一步通过“存在-神-逻辑学”建

制来追究和识别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报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传统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

之外,并且一向就在形而上学之外。

陈亚军老师的报告指出,“真理”、“真诚”共享了一个“真”字,但分别对应了知

识论和伦理学两个不同的领域,陈老师站在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以伦理学作为知识论的

出发点,从传统知识论主客二分对“真”的解答转换到主体间交往过程中对“诚”的坚

持,以此来拷问“真理”。真理为何重要?又为何不重要?真诚为何、如何成为真理的前

提?层层辨析,句句推演后,陈老师指出西方传统哲学乃至西方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真

理”,只是一场幻象,换个视域来解读——回到日常生活,真诚远比真理重要。

持续一个多月的校庆报告会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思想的盛

宴,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哲学学院举行 Shanghai Model Theory Workshop

2017年 5月 27日,受复旦大学大学哲学学院和中国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支持,

“Shanghai Model Theory Workshop 2017”在复旦大学大学光华西主楼 2401报告厅举

行。来自国内 7所高校和国外 7所高校的三十多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 MT-Workshop。

本次 MT-Workshop 共包含八个报告。开场报告的题目是“A characterization of

NTP1”,由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 Jan Dobrowoski博士主讲,复旦大学的姚宁远老师主持。

第二个报告由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Ivo Herzog教授主讲,题目是“The Model

Theory of Modules over a Ring with Involution”,由南京大学的喻良教授主持。

第三个报告由来自日本法政大学的 Koichiro Ikeda教授主讲,题目是“A remark on

small stable theories”,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杨跃教授主持。

第四个报告由来自四位日本神户大学的 Hirotaka Kikyo教授主讲,题目是“On

generic structures and their automorphism groups”,由复旦大学的郝兆宽教授主

持。

第五个报告由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 Byunghan Kim教授主讲,报告题目是 “NSOP1

theories”,由中南大学的刘路教授主持。

第六个报告由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 Junguk Lee 主讲,报告题目是 “On the

structure of certain valued fields”,由暨南大学的方良达老师主持。

第七个报告由来自圣母大学 Anand Pillay教授主讲,报告题目是 “Generic

Stability”,由兰州大学的薄谋老师主持。

最后一个报告的报告由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宋诗畅老师主讲,题目是“Hall

universal group has ample generic automorphisms”,由复旦大学的陈翌佳教授主持

每一个报告之后,会议的参加者都围绕着该报告进行了很好的讨论。通过本届 MT-

Workshop,参会的学者对于不同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和更多领域的

研究者有了深入的交流。

“未来荒原”展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顺利开幕

2017年 6月 5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第一期项目

——“未来荒原”展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艺术空间顺利开幕。作为“青年思想者驻馆

计划”的一员,策展人陈驰以展览行动理念为轴,从当下的现实切面出发,并邀请了具有

自然科学背景的艺术家 Naomi Campbell和同时兼为工程师的艺术家 Wiena Lin,联合展开

一场抛向未来的荒野想象。

此次展览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空间同期展出。在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艺术空间的展出主要侧重于整个展览学术发展脉络的梳理及展示,旨在引发相关

话题的讨论。而在喜玛拉雅中心公共区域展出的作品“Disassembly Line”(拆解线)是

一个以电子废物为主题的参与型装置作品,结合工作坊活动,作品从具体电子废弃物的现

实问题切入,与公众产生互动。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会看到电子废物回收背后的产

业现状,也将亲身体验销毁和转换电子废物的过程,引发公众对信息爆炸时代生产、消费

的深层思考,探讨直面真实和循环转换的重要性。

谈及此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合作,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教授表

示:“探讨艺术和思想之间的关系,这和我们哲学学院未来的发展有密切的考量。哲学一

方面是跟抽象的思想和逻辑相关联,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其实是和生活紧密关联

在一起的。那么,跟生活相关联的两个重要的维度,一个是科学、一个就是艺术。”

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南溟则在发言中谈到:“作为民营美术馆,尽管我们跑在艺术

前沿,但我们同时也需要一些学术支持,因此我们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合作,以求增加美

术馆的学术厚度。此次展览是值得纪念的,因为这是我们的首次合作,之后还会陆续共同

组织国际论坛、艺术展览、学术论坛、教学互动等。这也是我上任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的

第一个重要项目,即‘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的一部分,此次展览也体现了我个人的组织

风格,希望有新生的、年轻的力量参与进来。”

而首次在中国呈现项目的青年策展人陈驰和艺术家 Wiena Lin正代表了这样一批“新

生的、年轻的力量”。陈驰表示:“从去年到今年,无论我的展览是关于‘收集抑郁’还

是电子废弃品,我的关注点都在人本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我们如何行动。希望将

来有更多机会和艺术从业者以及社会中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合作式地、不断地去推动关于生

命和社会实践的命题。”Wiena Lin 也谈到:“我们所关注的课题和我们的实践并不是非

常大众、且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的话题,但这却是我们认为对现在和将来都有必要引起讨论

和思考的话题。我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展示和分享我们所相信的理念。”

展览开幕当晚,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主持,策

展人陈驰和艺术家 Wiena Lin 就如何塑造独立展览的生命力,以及艺术如何与新科技结合

并介入环境生态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一场沙龙对谈。

此次展览持续至 6月 25日,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以此次展览为契机,6 月 21 日下

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党委书记袁新,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南溟在

复旦大学共同签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高校

院系与艺术机构协作互助新模式。

复旦大学举办“法哲学工作坊”会议

暨新版《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发布会

2017年 6月 9日,复旦大学哲学学

院举办“黑格尔法哲学工作坊会议暨

新版《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发布会”,

来自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四川大学、

厦门大学、上海市委党校、华东师范大

学等多所高校院所的 20多位学者与会,

就黑格尔法哲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展开

了热烈研讨。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主要就《法

哲学》中对“伪善之恶”的批判入

手,讨论阿伦特提出“平庸之恶”时

对西方哲学史在恶的思考上的欠缺所

提出的批评。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发

言的题目是《“道德的观点”还是

“伦理的观点”?》着力从“伦理的

观点”阐释了黑格尔法哲学对于中国

的法治建设,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性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

和把握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身处的这个

时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中央党校郭

大为教授作了题为《黑格尔法哲学的

现实意义》的报告,区分了“现实性”的三重意义:一是“Realität”,即作为历史事实

的“现实性”;二是作为“合理性”(Vernünftigkeit)的现实性(对现实性的反思中形

成的);三是“具体现实”意义上的现实性。四川大学丁三东教授从考察西方政治哲学史中

关于“正义的原初关系”的理解,来考察黑格尔法与正义的关系。复旦大学汪行福教授通

过回应齐泽克提出的“21世纪是不是黑格尔的世纪”这个问题,阐释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基

本品质与当代意义。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阐释了现代社会的“家庭”及其包含的伦理原

则。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讨论了国家与正义关联,阐释了将黑格尔法哲学纳入当代正义论

主流中去的可能性。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讨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道德主体性问题。

会上,《法哲学原理》新译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邓安庆教授还介绍了《法哲学原

理》的翻译过程、出版情况以及他对法哲学部分重要概念的理解与翻译依据。据悉,新版

《法哲学原理》收录于“黑格尔著作集”(理论版)第七卷,并由人民出版社在 2017年初

正式出版。

哲学学院举行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哲学学院从 2013年起定于每年春季学期为新晋教授就职演讲季,历时四年,取得了很

好的反响,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向学校乃至社会各

界展示了复旦哲学学院“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风貌。

6 月 16日下午,在光华西主楼 2501,由新晋教授刘平老师主讲了“论当代中国基督教

文艺及其中国性——以岛子圣水墨为中心”。报告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主任、徐光

启-利玛窦文明与宗教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李天纲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

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哲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有德教授点评。

该报告以岛子的圣水墨创作为中心,图文并茂地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文艺”与

“中国性”之间关系问题,回应“基督教中国化”运动有关中国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表

达”之质问。“中国基督教文艺”是中国的,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被“中国性”所限制的

“中国基督教文艺”一定是属于中国的,在于被基督教文艺更新的“中国基督教文艺”的

“中国性”依然是中国的,而且在于这样的“中国基督教文艺”的“中国性”是普世的—

—凡是普世的就必定是中国的。

傅有德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哲学学院新晋教授就职演讲这一仪式的重要性,然后对刘

老师的报告进行了全面的点评,认为该报告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现实关怀,以艺术为进

路进行分析,难度相当大,但刘老师却分析得特别清晰,体现了其多年来的勤奋工作的成

果。但该报告选岛子的水墨画来证明中国基督教文艺,这种从个别的事实上升到一般的结

论,中间的过渡需要进一步的证明;另外,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而言,有没有内容本身

的中国化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总之,当代中国基督教文艺需要双重融合,既要坚

持基本信仰、也要与传统文化融合。

针对傅老师的点评以及自由提问环节师生的提问,刘平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使得报

告的内容更加清晰。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新晋教授就职演讲圆满结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蘧常研究会成立

2017年 6月 17日下午,王蘧常研究会在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

功、校长助理苟燕楠,王蘧常先生的家属、亲友、学生弟子,以及关心王蘧常研究会的社

会各界人士等出席。

王蘧常先生(1900—1989),字瑗仲,浙江嘉兴人氏,以经学、史学、诸子学著称,又

以书法、书学名世。为整理和研究王蘧常先生的学术和书学成就,传承和发扬先生的治学

精神,推动文史哲学术研究,促进诗学、书学研究与传播,涵养文脉,弘扬人文传统。经

过多次酝酿,由复旦大学多位教授、王蘧常先生后人、王蘧常先生弟子等社会贤达倡言筹

划,历经半年多的协商筹备,在多方鼎力协助和支持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发起成立王蘧

常研究会。

研究会由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任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和王蘧常

先生之子王兴孙任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和吴震任副会长,孙向晨同时任理

事长。研究会聘请十余位文化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

王蘧常先生之女王康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杰出校友觉醒法

师,秦绍德、刘承功共同为研究会揭牌。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到场顾问以及研究会学术

研究委员会主任、书学研究委员会主任、诗学研究委员会主任接受聘书。

刘承功在致辞中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以哲学系系友的身份缅怀了王蘧常先生

的气节和风范。他指出,研究会的活动要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传

承先生的精神气节,弘扬先生的大师风范。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王蘧常先生的儿子

王兴孙,顾问代表觉醒法师和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书学研究委员会主任、王蘧常先生弟

子王运天,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震依次发言,表达了对研究会

成立的祝贺和支持,介绍了近期即将开展的工作。

王蘧常先生弟子王运天、郭同庆、高智群向研究会捐赠书画作品,戴士荃向研究会捐

赠书法作品,王培南、张伟然向研究会捐赠印章。

在成立仪式后,研究会召开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商讨和布置研究会下一阶段工作。同

时,参加成立仪式的书法家齐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资料室举行笔会活动,挥毫泼墨,留下

墨宝。

哲学学院 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2017 年 6 月 20 日下午,哲学学院在光华楼东辅楼 102 报告厅举行 2017 届学生毕业典

礼。老师们的殷殷教诲、同学们的赤诚之情,共同组成了这场典礼的难忘时刻。

孙向晨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寄语全体毕业

生,他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新的人

生征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祝福。

随后,孙院长结合此前在同学中征集的问题作

出回应,倡议同学们“在不断学习中增强对生

活的自信”。孙老师指出,信心对生活而言最

为重要,自信的真正表达是勇于直面自己的弱

点,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未来,大家

即将失去校园围墙的保护进入社会,希望同学

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对社会发展、对

自身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产生清醒的认识,通过不断的积累,增强立足社会的安全感。离开

学校之后,建议大家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并通过阅读把历史的经验、他人的经验不断容纳

进来,拥有一个不断放大的自我,进而敢于并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最后,孙院长祝愿大家

毕业快乐。

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林晖老师和分管本科生培养工作的王新生老师分别宣读了学院

2017届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生名单。两位老师代表学院祝愿各位毕业生前程似锦。

本科毕业生代表宋一帆同学、硕士毕业生代表黄子洵同学、博士毕业生代表何莹同学、留学

生毕业生代表来自美国的毕仁毅同学分别发言,表达了对学院培养的感谢,对师生情谊的不

舍,以及在新的征程中继续守护思想、服务国家的决心。

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老师宣读了 2017 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毕

业生”、 上报校研究生院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和“哲学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

典礼现场,孙向晨院长代表学院为庄国雄老师颁发了“哲学学院教书育人贡献奖”,以感谢

他近四十年来为学院、学生的辛勤付出。学院精心准备了颁奖词:数十载哲梦,不变育人初

心;半甲子耕耘,依旧爱智执中。他曾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哲院学生,三十春秋,哲思沉潜。

他是学生眼中时代里的“弄潮儿”,从书本到现世,

从 BBS 到微信,为一代代复旦哲学人诉说历史哲

学的真谛,为人为师为学,他用生命实践诉说润物

无声。一声庄主,道出师恩无限;三尺方圆,更化

桃李芳菲。

庄国雄老师曾经带过的两位硕士生,已经在

复旦工作的叶晓璐、严明两位老师代表师门全体

学生,为导师送上感谢和祝福。

之后,庄国雄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年从教经验,寄语毕业生。他首先用“喜大普奔”四个

字表达了对毕业生们顺利完成学业的热烈祝贺。另外提醒同学们、尤其是哲学学院的毕业生

们,不要只想着“诗和远方”,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学会对现实进行必要的妥协,在适应

环境的基础上去改造世界。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要把“诗和远方”扎根于现实世界,脚踏实

地,一步一步走出一个“远方”。最后,庄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健康,保重身体,以豁达的

胸襟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生活,珍惜曾经相处的感情,大家“活久见”。庄老师诙谐幽

默而又寓意深刻的发言,寄托了师长对后辈们满满的叮嘱与关爱,赢得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

声。

在学位授予仪式环节,吴晓明、王雷泉、张庆熊、孙向晨、袁新、王新生、张双利、林

晖等老师将本科、硕士毕业生学位帽上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侧,象征着同学们正式取得学位,

更充满学院老师对同学们的衷心祝福。

典礼上,学院特别邀请 78级系友、北京大

学高研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来到现场,授

予倪培民教授 “哲学学院杰出校友”。倪老师

与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认识哲学过程中的正反

合三个阶段,并以此勉励学生。一是带着对人生

问题的求索进入哲学并寻求答案;二是不应只

把哲学当作为现实服务的有用之学,而应保持

其独立性与自由;三是明白哲学作为无用之学

能够影响、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他希望同学们今

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及专业优势,体悟哲学的无用之用。

毕业生们向学院赠送了精心准备的毕业礼物和毕业歌曲《今生永相伴》,以感谢学院的

栽培。

学院向校友联络人赠送相辉校友章,期待校友联络人能架起校友和学院的桥梁。本科毕

业班向学院赠送了厚厚的两本学生课堂笔记,承载了同学们四年求学历程最美好的回忆,也

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系史资料;硕士毕业班向学院赠送了同学们创作的书法作品;博士毕业班

向学院资料室赠送饮水机,象征着“饮水思源”,不忘学院培养。孙向晨、袁新、盛情老师

代表学院向毕业班辅导员陈佳、汤克凤、徐艺萍老师献上礼物,感谢他们几年来的辛勤耕耘!

最后,毕业生代表献上小合唱《今生永相伴》,并带领全体师生齐唱复旦校歌。典礼在校歌

声中圆满结束。

注:6月 23日,我院博士毕业生陈岘作为学生代表在复旦大学 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上发言。

♦ 教学科研

• 哲学学院 2013级本科毕业生共 98名,其中哲学专业 52人,哲学(武警班)专业 37

人,哲学(国学方向)6人,宗教学 3名。

• 邓安庆老师《伦理学基础》立项为 2017年度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 哲学学位分委员会于 2017年 6月 9日举行会议,审议 2017年上半年哲学学院学位申请

情况。本学期哲学学院共有 24名博士研究生及 50名硕士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经哲学

学位分委员会投票表决,74名申请者的学位申请均获通过,并于 6月 20日校学位委员

会获得审议通过。此外,本次哲学学位分委员会期间,就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分减

少、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进行了专题研讨,并经决议,同意启动上述两项工

作。

• 我院白彤东老师的“古今中西参照下的《韩非子》政治哲学研究”获得 2017 年度国家社

科基金一般项目;杨睿之老师的“内模型计划与当代集合论哲学研究”、博士后王文琦的

“心学与关学交叉视域下的李二曲哲学思想研究”和王春明的“巴塔耶生存论思想研

究”获得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我院鲁绍臣老师的“《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及英美左翼对新自由主义资本

逻辑的批判研究”、叶晓璐老师的“情感政治视域下的纳斯鲍姆正义理论研究”、以及

韩玮博士后的“自然与德性:尼采晚期思想研究”获得 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 党委/学工

• 5月 4日晚,SOPHIA 人文艺术节顺利闭幕,孙向晨院长、任军锋老师共话“通识教育在

复旦——实践与展望”。本次人文艺术节的主题是“哲学于时代深处”,共举办六场讲

座、四场研讨会,邀请到邹诗鹏、沈语冰、张寅、张子立、冯建峰、王国豫、徐英瑾、

危辉、孙斌、林宏星、郁喆隽、张双利、孙向晨、任军锋等十余位老师共同参与。

• 5月 4日青年节中午,本科生辅导员集体走寝。盛情、王银飞、徐艺萍、庄李俊、蒋姗

珊、龚博到本部和东区学生宿舍看望同学,为同学们送上《俞吾金讲演录》、《复旦名师

剪影》,鼓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同时也借此机会排查了宿舍安全隐患。

• 5月 16日中午,文史哲党校第十三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光华楼西主楼

2501室举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包涵、历史系分党委副书记赵晓斐、哲学学院分

党委副书记盛情、中文系学工组长孙晓虹和 66名来自文史哲三个院系的入党积极分子参

加仪式。本次培训班由哲学学院分党委牵头主办,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学习和考核,66

名学员全部顺利结业。

• 5月 16日下午,由哲学学院党总支主办、以“大学生恋爱情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主题

活动在叶耀珍楼 202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展开,邀请了复旦大学心

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戴明磊老师主持,吸引了哲

学学院的 30余名本科生参加。在本学期的春季心理健康主题文化月中,除了本场“大学

生恋爱情感主题团体辅导”外,立足各个班级,开展“女生班会”、“构建和谐寝室”等

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 5月 23日下午 3时许,由哲学学院学生党总支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团学联、哲学学院

16级硕士生党支部承办的哲学学院“酷学、多维、对话”学生谈论第 9场——“如何做

好学术研究”活动在光华楼西主楼 24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第八届复旦大

学“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陈岘、第八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卢毅两位嘉宾,他们

分别就治学方法和研究路径等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自身治学经验。

• 5月 26日,为迎接复旦大学建校 112周年,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复旦大学哲学

学院学生党总支举办校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之“什么是复旦哲院优秀学生,怎样做复旦

优秀学生”主题座谈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优秀学生标准大讨论。本场活动由哲学

学院学生党总支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团学联、哲学学院本科生团学联合承办。哲学学

院副院长林晖老师,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党总支书记盛情老师,学生党总支委员

和学院本、硕、博的学生代表二十余人共同参与了活动,所有与会的同学都参与了讨

论。学生党总支在微信平台精编了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反响热烈。

• 6月 9日,学生党总支组织学生参观刘海粟美术馆。

• 6月 10日,学生党总支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参与学校迎接香港回归 20周年纪念活动。

• 6月 12日中午,学院学生党总支举行专题扩大会议,邀请学院党委第三次党代会全体学

生代表集体审议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除两名同学请假外,全体学生代表出席。会

上,学生党总支书记盛情老师结合实际工作向学生代表们解读了报告起草过程。围绕此

前几年学生工作经验总结,和未来学生工作发展,每位与会代表都提出了恳切、高质量

的意见。学生党总支高度重视同学们的意见,会后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

• 根据学生党总支统计,下一学年(含暑期),哲学学院将有 40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

习。针对海外交流学生群体日渐增多的新情况,为帮助学生提高海外交流成效,6月 26

日中午,学生党总支特别设计了一场有针对性的行前教育。活动邀请了普林斯顿大学博

士毕业生、学院新进青年教师王纬,结合自身经历跟同学们分享如何利用好国外高校的

学术资源,助力学术研究;邀请了刚从耶鲁交流一年回来的学院博士生郑端,结合自身

经历分享如何更好地利用海外交流机会,在学术之外的领域拓展视野,拓展能力。研工

组长赵琪、学工组长王银飞老师就党员海外交流、海外交流安全等问题向同学们作了提

醒。活动还特别邀请教务秘书何丽贤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学分转换等问题。活动由学院

党委副书记盛情老师主持。

• 6月 29日,学生党总支举行 6月份工作专题会议,集体总结本学期工作经验尤其是不

足,并共同思考进一步改进工作质量的对策。会上,还重点排查了学院学生奖学金评

审、评优、财务等方面的风险漏洞。近日,学生党总支加强内涵建设,汇总梳理了所有

工作相关制度文件,整理了学院所有评优评奖的流程及细则;进一步理顺经费名目,进

一步规范用款行为。

• 5月 20日是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哲学学院研究生以校庆志愿者的形式服务系友返校,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 5月 12日中午,哲学学院 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在光华楼 2401会议室举行了以“美物

相伴左右,信念常驻心间”为主题的组织生活。

• 5月 16日,哲学学院 16级博士党支部在光华西主楼 2401会议室举行了以“关切现实,

共读经典”为主题的党组织生活会。

• 5月 23日中午 12:30,哲学学院 2015级本科班在西主楼 2501教室开展了“面向未来-

研究生专场”主题班会。此次班会邀请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古典系博士毕业、现就职于

哲学学院的王纬老师以及 2017届国学硕士刘昊学长、2016级马哲硕士生胡文静学姐、

2016级宗教系硕士生杨文怡学姐、2017届哲学学士宋一帆学长共五位嘉宾到场分享了他

们关于研究生直研、保研、出国、应试等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切身体会,充分向同学们

呈现了从本科迈向研究生的阶段历程,并进一步极大启发了同学们关于个人未来发展的

思考。

• 5月 30日下午,哲学学院 2016级本科生班开展加强安全教育与学风建设班会,并针对

同学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拖延问题进行强调与督促。

• 为了响应学校主题党日强调的“学系列讲话、抓校风学风”的主题,2017年 6月 3日

16:00,哲学学院 14级本科党支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部活动,以校园定向和知识

竞赛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校史、党史和系列讲话的了解和认识。

• 6月 11日,哲学学院本科团学联组织开展了第四期文化地图活动——“寻找美的轨

迹”。此次活动由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陈佳老师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赵琳老师共同担任领

队,旨在结合艺术哲思以及文物尝试,带领同学们走进上海博物馆,领略中华文明之路

上的美的轨迹。

• 5月 30日下午,哲学学院 2016级本科生班开展加强安全教育与学风建设班会,并针对

同学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拖延问题进行强调与督促。

• 6月 11日下午 15:30,哲学学院 2015级本科班在任重书院 7号楼经典研读书屋开展了

“面向未来-出国交流专场”主题班会。此次班会在班长邓阳秀灵的主持下,邀请了牛津

大学印度学专业的叶轩宇学长,以及曼彻斯特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张文馨学姐,共两位嘉

宾到场分享了他们关于出国交流申请、应试、国外学习和生活等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切

身体会,充分向同学们展现了国内外学习生活的差异,并进一步极大启发了同学们对未

来规划的思考。

♦ 博士后

· 2017年 5月 27日下午,在光华西主楼 2410举行了博士后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巴

塔耶“无神学”思想探析,由王朝明主讲,曹伟嘉点评。

· 2017年 6月 21日,在光华西主楼 2401举行了新进博士后面试,面试结束分组进行了博

士后中期考核和出站报告,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后;王春明、王文琦、成富磊;参加出

站报告的有崔发展、韩玮、任瑞敏和高山奎。

♦ 其他工作

·2017年 5月 19日,复旦大学第二届教工趣味运动会在南区操场举行,学院老师出席了出

场式并参加了三个项目的比赛,其中飞镖混合团体赛(徐志宏、何丽贤、高雅洁、赵琪)

获得第 7名;女子抱球跑接力(何丽贤、陈嘉仁、叶晓璐、高雅洁)获得第 9名;男子托

球跑接力(于明志、王聚、赵琪、鲁绍臣)获得第 11名。

·2017年 6月 24 日-7 月 3日,哲学学院受复旦大学招生办委托,承担 6月 24 日复旦大学

2017校园开放日招生宣讲工作,以及赴山西省进行 2017年高考招生宣讲工作。本次招生

宣讲组由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分管副院长王新生带队,哲学学院十余位骨干教师参与

组成,在本市及山西省进行招生宣讲期间,积极宣传我校相关高招政策,受到考生及考生

家长的踊跃咨询。

2017 年 5 月-6月哲学学院学术讲座一览(学术会议除外)

主 题 主讲人 嘉 宾 介 绍 时 间 地 点

从路德的宗教改革看芬兰和

北欧的现代性 黄保罗

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兼

职教授 2017.5.2 光华西主2401

校庆报告会:理解科学实践中

的认知模式——反思瓦托夫

斯基的历史知识论

黄 翔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7.5.3 光华西主2401

Thinking the Insurrection

Clayton

Crockett/

Jeffrey

W.Robbins

美国学界活跃学者,从事后现

代哲学和宗教学项目研究 2017.5.8 光华西主2604

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赖贤宗 台北大学东西哲学与诠释学

研究中心主任 2017.5.9 光华西主2401

校庆报告会:宗教的生命观与

临终关怀 张庆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9 三教 3108 室

The conception of rationality

from Kant to Hegel, Weber and

Habermas in a very rough

Survey

Ulrich

Steinvorth 德国汉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7.5.11 光华西主2401

中国哲学之现代性诠释系列

讲座第三讲 黄 勇 香港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7.5.11

-5.12 光华西主2501

校庆报告会:希腊化哲学的定

位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11 光华西主2401

校庆报告会:约束性、反思和

自由 孙小玲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11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四)——

千年传统的百年际遇 民国画

坛的革新流变与思想论争

于 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

部主任 2017.5.11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史传论赞与修身哲学的关系

B é atrice

L’Haridon

(罗逸东)

巴黎狄德罗大学中文系所副

教授 2017.5.12 光华西主2501

Axel Hutter 教授系列讲座:存

在与意义:康德的哲学 第一场

导论:怎样阅读康德?

Axel Hutt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主任,

德国古典哲学专家 2017.5.15 光华西主2401

Reframing role of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

using Vygotsky’s “mediated act”

in analyzing concepts in bingfa-

literature

Matti

Nojonen

拉普兰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

学院教授 2017.5.15 光华西主2401

Axel Hutter 教授系列讲座:存

在与意义:康德的哲学 第二场

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康德的

真理观

Axel Hutt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主任,

德国古典哲学专家 2017.5.16 光华西主2401

校庆报告会:心智与存在:论

共感形而上学 佘碧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16 光华西主2509

校庆报告会:矛盾与对反:柏

拉图成文与未成文学说中的

“大小”

王 纬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2017.5.16 光华西主2509

复旦哲院艺术讲坛(六)——

马王堆帛图与早期中国绘画

研究

来国龙 弗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2017.5.17 光华西主2401

Axel Hutter 教授系列讲座:存

在与意义:康德的哲学 第三场

我们应该做什么?康德的自

由观

Axel Hutt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主任,

德国古典哲学专家 2017.5.17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五):幽冥

之旅:墓葬美术之反思 来国龙 弗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2017.5.18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Axel Hutter 教授系列讲座:存

在与意义:康德的哲学 第四场

我们能够希望什么?康德关

于有意义的生活的观念

Axel Hutt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主任,

德国古典哲学专家 2017.5.18 光华西主2401

梵语历史语法 (系列讲座)第 潘 涛 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日耳曼 2017.5.18 光华西主2501

一讲 语言学系博士生

基里科与莫兰迪的艺术 塞吉欧•梵

东尼

意大利 Ent Art Polimoda 学院

董事 2017.5.8 光华西主2501

梵语历史语法 (系列讲座)第

二讲 潘 涛

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日耳曼

语言学系博士生 2017.5.19 光华西辅 105

印度学与印度研究学术讲座:

甘地在西方:影响与误读 刘宇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

副教授 2017.5.19 光华西辅2401

校庆报告会:马相伯与中国早

期哲学教育 李天纲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19 光华西主2504

校庆报告会:中国的眼泪先知

耶利米:老青年马相伯及爱国

遗产

刘 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19 光华西主2504

校庆报告会:论卡尔·拉纳的

先验人性 朱晓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17.5.19 光华西主2504

校庆报告会:当代中国网络公

共领域中的宗教议题 郁喆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17.5.19 光华西主2504

校庆报告会:玄奘唯识比量研

究导论 汤铭钧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副研

究员 2017.5.19 光华西主2504

俄罗斯哲学的现状 斯 米 尔 诺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

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2017.5.19 光华西主2409

Axel Hutter 教授系列讲座:存

在与意义:康德的哲学 第五场

结论 康德的启蒙观

Axel Hutter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主任,

德国古典哲学专家 2017.5.19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讲坛(七):丝绸

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艺复兴 李 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2017.5.22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六):实践

感性学——从美学到美术史 李 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2017.5.23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校庆报告会:康德与黑格尔的

视差---评柄谷行人的《跨越性

批判—康德与黑格尔》

汪行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23 光华西主2604

校庆报告会:作为社会分析的

正义论----霍耐特对《法哲学原

理》的诠释与重构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23 光华西主2604

校庆报告会:第二自然与自由

----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的第二

自然概念的转化

张双利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23 光华西主2604

校庆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沿问题:《资本论》的意义问

吴 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17.5.23 光华西主2409

校庆报告会:消费主义文化领

导权及其对剥削的影响 张 寅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2017.5.23 光华西主2409

Prof.Rolf-Peter Horstmann 系列

讲座第一场:德国唯心主义的

Rolf-Peter

Horstmann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7.5.24 光华西主2401

哲学意义

Prof.Rolf-Peter Horstmann 系列

讲座第二场:黑格尔对康德形

而上学批判的反对

Rolf-Peter

Horstmann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7.5.25 光华西主2501

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传世

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系列

学术报告会:论中西哲学之根

本差别——从形而上学的基

础构架看中西哲学之根本差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5.25 光华西主2401

Prof.Rolf-Peter Horstmann 系列

讲座第三场:黑格尔的本体论

承诺

Rolf-Peter

Horstmann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7.5.26 光华西主2401

中国哲学之现代性诠释系列

讲座第四讲 方万全 东吴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 2017.5.26 光华西主2501

Prof.Rolf-Peter Horstmann 系列

讲座第四场:黑格尔关于自我

意识的形而上学概念

Rolf-Peter

Horstmann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7.5.27 光华西主2501

博士后沙龙:巴塔耶的无神学

思想 王春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 2017.5.27 光华西主2409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七):综合

媒体总论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5.31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Can Confucian Value Realism

Desist Sharon Street's

Darwinian Challenge

JeeLoo Liu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哲学教

授 2017.6.1 光华西主25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八):空间

的造型艺术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6.2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三种正义论---以亚里士多德,

密尔和罗尔斯为中心 姜新艳 美国 Redlands 大学教授 2017.6.5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传世

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系列

学术报告会:实用主义及美国

思想研究——真诚比真理更

重要

陈亚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6.6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九):感官

的直接色彩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6.6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十):造型

艺术案例分析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6.9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十一):时

间的音乐艺术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6.13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艺术哲学对话系列之一 赵穗康

张汝伦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7.6.14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哲学学院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论当代中国基督教文艺及其

中国性——以岛子圣水墨为

中心

刘 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7.6.16 光华西主25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十二):音

乐艺术案例分析 赵穗康 纽约州立大学美术系 2017.6.16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世界哲学语境中的功夫儒学 倪培民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

行副院长、教授 2017.6.19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讲坛八:前卫艺

术理论 50 年 王南溟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 2017.6.21 光华西主2401

蒲成中:「龍象」考釋 蒲成中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2017.6.22 光华西主2401

Luminosity: The Bridge from

Indian to Chinese Buddhisim

Dr.Douglas

L.Berger

南伊利诺伊大学中国与印度

哲学教授 2017.6.23 光华西主2401

复旦哲院艺术课堂(十三)毕

加索艺术欣赏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复旦大学

讲座教授 2017.6.23

光华西主七楼

哲院资料室虞

锋书室

魏查理教授 2017 年度中印佛

学讲座:早期佛教部派的考察

Dr.Charles

Willemen

(魏查理)

比利时著名佛学家、汉学家和

印度学家 2017.6.23 光华西主2501

Plato's Argument against

definition by Example and

Exemplar: why Essences and

Forms cannot be perceived by

the senses.

Vasilis

Politis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三一学院

柏拉图中心主任 2017.6.26 光华西主2401

求职报告:论结构的历史与情

势的历史——《雾月十八日》的

方法与意图

祁 涛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

站博士后 2017.6.30 光华西主2401

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

“复旦哲院学生”、“复旦哲学人”微信号

本期编辑:叶晓璐 审核:盛 情 信息截止日期:2017 年 6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