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50
2019 4 双轨拉锯: 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DUAL-TRACK DYNAMICS: THE FUTURE OF CHINA’S HEALTH CARE INDUSTRY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19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019 年 4 月

双轨拉锯: 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DUAL-TRACK DYNAMICS:

THE FUTURE OF CHINA’S HEALTH CARE INDUSTRY

Page 2: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

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内容 前言 ............................................................................................... 2

第一章 需求增长的加速: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新起点 ........................ 3

第一节 需求到了增长起飞临界点 ................................................... 4

第二节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 8

第三节 透视中国医疗体系:三大结构性问题 .................................. 13

第四节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开启全新十年 ....................................... 18

小结 ............................................................................................. 19

第二章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双轨拉锯”中演进 ................ 20

第一节 中国医疗体系的双轨结构:保障轨和竞争轨 ............. 21

第二节 双轨发展现状:保障轨占绝对主导,竞争轨快速成长 ...... 23

第三节 双轨拉锯的演进逻辑:从需求裂变到双轨共生 ........... 26

第四节 激发双轨拉锯演进的力量 ............................. 28

小结 ............................................................................................. 31

第三章 “双轨拉锯”中的新机会 .............................. 32

第一节 保障轨的机会:优化存量市场供给效率 ................. 33

第二节 竞争轨将从哪里优先实现突破 ......................... 40

第三节 其他趋势:本地需求,本土优势,全球资源 ............. 43

小结 ............................................................................................. 45

总结语 .......................................................................................... 47

Page 3: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

前言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20世纪 90年代开始,美

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开始探索医疗制度改

革,希望找到不同医疗制度运行下的医疗体系面对困境的应对之道。从 1985开

始,中国医改之路已经前行 30余年,从无到有建立了公共健康制度、医疗保障

制度,虽路途崎岖,但成绩非常瞩目。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中国政府加

大了财政投入,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突破 5万亿,占 GDP的比重达到 6.2%。

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是社会的焦点。我们从中国医疗健康需

求演化历史及未来趋势出发,从历史和国家的视角,探究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

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医疗服务体系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关键所在,“牵一

发而动全身”,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将对医疗保险体系、医药生产流通体系乃

至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存在三大结构性弊

病,解决结构性弊病的关键在于 “增量发展”逻辑,在“双轨拉锯”中演进,

进而开启一个全新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我们的研究报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研究了中国医疗健康需求正在快速

增长,并呈现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分析影响需求演化的

驱动因素,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深入探究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剖析了医疗体系双轨结构、“双轨拉锯”的演进逻辑、以及影响“双轨

拉锯”进程的核心因素;第三章分析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双轨拉锯”演进

进程中的新机会。

研究报告整合了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在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积累的研究经

验与素材,基于中观、中立的研究立场,探究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图景、

演进逻辑以及影响演进过程的因素。本研究基于中国企业理论实践提炼的战略

节奏理论,采用全视阈动态产业分析框架 PRE-M模型,从国际视角分析了大量

文献和历史数据,以及访谈了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人、行业

企业经理人、政府官员等,希望能够对医疗健康产业实践者、医疗卫生政策制

定者有所启迪,进而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Page 4: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

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第一章

需求增长的加速: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新起点

Page 5: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

第一章 医疗增长的加速: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新起点

第一节 需求到了增长起飞临界点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急速上升,医疗服务供给数量实现了数倍增

长,以住院病人为例,2017年住院病人数量达到 1.89亿,是 30年前的 6.5倍。

2003年以后,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见专栏 1)。这一方面是

由于 2003 年以后国家加

快推动城镇职工医保、

农村医疗救助保险的渗

透;另一方面,“SARS

事件”唤醒国民的健康

保健意识,是推动健康

需求增长的“催化剂”。

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以下简称医改)过

程中,中国用了二十余

年的时间构筑了全球最

大的医疗保障网络,广

泛覆盖中国 13 亿城乡居

民,这也是中国六十年

医改历史的最大成就。

中国医疗保障网络的主

体部分是城镇职工医疗

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

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大基本医疗保险。与

此同时,城乡医疗救助

制度、大病医疗保险制

度、国家医疗应急救助

专栏 1

中国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急剧增长,2003 年以后增长速度

加快

2017 年门急诊总人次 34.39 亿,住院病人数量 1.89 亿,分别是

1985 年的 6.5 和 2.3 倍。1985-2003 年门急诊总人次、住院病人

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7%、-0.2%;2013-2017 的年均

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1.4%、7.7%。

IGI 研究,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

Page 6: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5

制度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医疗保障的“托底安全网”。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渗透,大量的刚性医疗需求得到了释放,尤其是边远

农村地区。过去,边远农村地区的居民小病小痛全靠硬扛;当不幸遭遇严重疾

病时,贫困和窘迫让他们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最终导致疾病的恶化甚至死亡。

近年来,家庭可支配收入日益增长,“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普及,为

这部分的刚性医疗需求提供了物质保障。总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

促进了大量的刚性医疗需求释放,是这一轮医疗需求增长浪潮的主要驱动力量。

此外,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崛起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升级,是中国当前以及未

来医疗健康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不仅总量急剧增长,

专栏 2

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络,覆盖全

球 1/5 的人口。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农

合。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全面覆盖中国 13 亿人。

IGI 研究,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网、卫健委网站

Page 7: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6

而且结构也在逐渐裂变,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的特征,这种

趋势性变化来得快且急,并且不可逆转。

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

度最快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50 年,中国将有 35%的人口超过 60

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龄人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群体。根据

卫生调查统计,65岁以上群体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 89.4%,约为 45-54岁人群的

3 倍。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医疗健康需求持续攀升、集中爆发的直接

原因。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疾病结构已经高度类似

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域发展差距明显,传染病、新

生儿疾病、营养疾病等发展中国家常见的高发病种,在中国仍有着庞大的负担

总量。疾病谱的变迁、疾病分布差异、疾病结构复杂,使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为

棘手。另一方面,中国过去 30 年的人口政策,造成了社会普遍的“1 对夫妻,4

个老人,1 个孩子”的家庭格局,这对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不难预想,针对高龄人群的医疗需求将迎来空前未有的增长,这些需求包括疾

病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和维护、养生和保健、临终关怀等等。

医疗健康消费升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健康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国

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某个“临界点”,医疗健康消费会呈

现加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届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

别达到 38218 元和 11838 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

逐渐到达“临界点”,医疗健康消费可能会迎来飞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正向中等收入国家靠拢,

社会正在跨入新的健康认知时代。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和壮大,他们

对医疗健康的效果、品质、体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

化。在全球 60亿人口中,一个由 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0-15年中国医疗健康需求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在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健康消费升级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社会对于医疗健康

的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总量高速增长,结构迅速分化的格局。与

Page 8: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7

此同时,中国的疾病谱和疾病结构已高度类似发达国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

求逐渐趋同中等收入国家,社会医疗健康需求在多元化、层次化和动态化中急

剧上升。

专栏 3

IGI 研究,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HO、中国国家统计局

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某个“临界点”,医疗健康消费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随着人均可

支配收入的增长、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将迎来医疗健康消费升级。

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强劲态势,2018 年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仅 3%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取得

6.6%增长。2020 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医疗健康消费升级,可能是新时期人们追求

美好生活愿望的一个具体体现。中产阶级是医疗健康消费升级先行者。

Page 9: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8

第二节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1、中国的医疗卫生总投入和公共卫生投入均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017年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突破 5万亿,2015年是 4万亿,仅两年的时间实现

了 1万亿的增长。中国卫生总费用首个 1万亿的增长花了 24年,紧接着的两个

的万亿增长分别用了 4年和 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的比例,2017年达到

6.2%,这个水平与 2001年的英国、2009年的韩国接近。

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占 GDP的比重,低于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美国是全球卫生费

用占 GDP比重最高的国家,2015年比例达到 16.8%;法国和德国的比重达到

11.1%和 11.2%;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为 10.9%和 7.4%。但是,若同金砖国家、或

者发展水平相当的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卫生费用占 GDP的比重已经高于土

耳其(4.1%)、马来西亚(4.1%)、墨西哥(5.9%)等这些人均 GDP在 1万美

元左右的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于新加坡(4.9%)这个高收入国家。总体而

言,中国的医疗卫生投入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与我们当前

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详见表一)。

注明:数据是这些国家 2015 年的数据,数据来源《2018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表一

Page 10: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9

为进一步考察中国卫生费用投入情况,我们收集了全球 189 个国家连续 15 年

(2000-2014)的数据,我们发现人均卫生支出、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和人均 GDP

成线性正相关关系。并且,中国的人均卫生总费用处于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条件

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 年以前中国的公共卫生支出一直处于世界平均趋势线以

下,“新医改”启动后,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公共卫生支

出迅速追赶到同等经济条件(人均 GDP相当)的世界平均水平(详见专栏 4)。

专栏 4

图 IGI 研究,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HO、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的人均卫生总费用和公共卫生费用,处于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条件国家的平均水平。

为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支出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全球 189个国家连续 15年(2000-

2014)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均卫生支出、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和人均GDP成线性正

相关关系。下图中红色的圆点是中国的数据,我们发现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一直处于世界

平均趋势线上;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在 2000-2008 年一直位于平均趋势线以下,2009 年“新

医改”启动后,公共卫生支出迅速追赶到平均趋势线上。

Page 11: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0

事实上,一个经济体能把多少资源投入到国家医疗健康事业中,并不仅是国家

意愿问题,更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要求一个人均 GDP 不到 9000

美元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向人均 GDP达到 3-4万的发达国家看齐,并

不现实。

2、各国医疗卫生体系结构差异较大,但都十分注重发挥市场化的竞争性力量的

作用。

14 世纪以前,治病任务一般由教会、寺院等宗教组织完成。14 世纪初,欧洲一

些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医院,这也是全球现代医院的雏形。二战以后,全球国

家的焦点从战争转向经济发展;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小儿麻痹症疫苗等

医疗创新,推动现代医疗体系在全球各个国家得以建立和发展。1883 年德国颁

布了《企业工人疾病保险法》,是世界首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到 1920

年,大部分欧洲国家也都建立了医疗保障制度,以后逐步向世界其他地区发展。

现代医学体系经历了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探索和发展,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呈现差异化的

特征。

根据卫生筹资方式分类,世界上典型的医疗体系包括: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

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我们发现,这些国家都注重充分发挥私立部门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以提高医

疗系统效率(详见表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基础医疗服务方面,

竞争性的私立部门(包括私立非盈利机构)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负担,例如,

新加坡的私立医疗机构提供绝大部分的基础医疗服务。在住院医疗服务方面,

大部分国家仍然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但私立机构也有相当部分的贡献,

例如,德国的私立部门承担了~50%的住院服务。此外,美国和日本的私立部门,

同样也承担着住院服务的绝大部分任务。

Page 12: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1

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是古巴。古巴实行的是公立医疗体制,卫生筹资完全依靠

国家税收,免费为全体国民提供医疗服务,成为许多研究者对标的对象,但是

维持这一体系需要巨大的医疗投入,古巴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高达 10.9%,

高于英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持平。这些发达国

家的人均 GDP 是古巴的 4-7 倍,而古巴在人均 GDP 不到 8000 美元的情况下,支

撑着这样一个医疗体系,财政负担的沉重可想而知。

医疗支付方面,无论采用哪种医疗体系的国家,除了强制性的医保之外,商业

性的医疗保险的渗透率都有相当的比例(详见表二)。即便是像加拿大这种国家

医疗保险模式的国家(就是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渗透率也达到了

67%。竞争性的支付机构,有动力、也有能力监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促使医疗

服务体系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

单一的患者在面对医疗机构是处于绝对的专业弱势,竞争性的保险机构的加入,

有助于形成对医疗机构的有效制约。

全球比较的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竞争性私立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和医疗保

障中的作用,能够形成公共医疗体系之外的强大的补充性力量,这对于提高整

个医疗系统效率、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等都发挥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仍由公共部门绝对主导,私

立部门和竞争性的力量在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和潜力尚待挖掘。

总结一下,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中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收入正从中等水平向高等水平迈进。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于中国卫生总费用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仍然存在发展

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科学客观地认识中国

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通过全球视角,我们研究发现,中国的医疗卫生投入与

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结构上。

Page 13: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2

表二

IGI 研究,数据由“International Profiles of Health Care Systems, 2016”和各国统计数据整理而得

Page 14: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3

第三节 透视中国医疗体系:三大结构性问题

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不是总量而是结构,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不

仅总量急剧增长,而且结构也在逐渐裂变,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动

态化的特征,这种趋势性变化来得快且急,并且不可逆转;而供给来源于原来

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无法适应需求变化的新格局。

1、 中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弊病: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背离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分析了,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急速增长,尤

其是 2003年以后,中国的医疗健康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然而,中国现有的

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对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的反应过于迟缓,中国医疗健康庞大的

需求与缓慢的供给之间,已经产生了一个极深的“沟壑”(详见专栏 5)。

医生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里最关键的资源,我们用执业医生数量分析医疗体系

供给资源情况。2003-2017年,相比于执业医生 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住院病

人数量的增速达到 12.4%,增速非常惊人。这意味着,如果所有执业医生都参与

提供住院服务,那 2003 年每个执业医生年均负责 27 个住院病人,这个数字在

2017年增长到 67人。从增长幅度来看,医生数量在过去 13年间仅增长了 80%;

而此期间,总诊疗人次增长了近 3倍,住院病人增长了 4.5倍,其间的差距十分

巨大。并且,诊疗总人次、住院病人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已经被实现的

医疗需求,当医生的工作量达到饱和时,还隐藏着大量的未被满足的医疗服务

需求。这些是医疗需求隐藏的边界、边缘,也是社会“看病难”抱怨四起的重

要原因。

但现有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的快速增长反应过于迟缓。对任何

产业而言,相对于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而言,供给原本就是有粘性的,因为建立

产能本身就需要时间。医疗服务人命关天,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培养和培训医

生、积累医疗案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经济体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提高,

就更需要时间和积累。即使在当今医学高度发达、即使我们能够向先进国家学

Page 15: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4

习,也不能改变医疗体系供给能力需要逐步积累这一规律。更何况,由于我们

的医疗体系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办的体系脱胎而来,医疗供给体系的原

有的结构性弊端,还进一步阻滞了市场对新需求快速的反应速度。

总而言之,中国医疗体系的第一大结构性弊病是,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背离,

医疗供需存在“沟壑”困境。更何况 2003 年以后的需求增长,只是中国的第一

波医疗需求集中释放的浪潮,随着医疗消费升级和老龄化,中国的医疗健康需

求总量的增长速度还将继续加速,而且需求结构也在逐渐裂变,呈现多元、层

次的特征。中国医疗供给体系变化滞后,如何适应当前、乃至未来中国的医疗

需求新格局?

图 IGI 研究,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专栏 5

中国医疗供需的“沟壑”困境:核心医疗资源的增长严重滞后于医疗健康需求

为了解中国医疗供需情况,我们对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医疗服务量的增长、以及执业医生的

增长进行了分析。1998 年住院病人的增速超过执业医生,2003 年增速明显加速。相比于执

业医生 4.8%的增速,住院病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2.4%。从诊疗人次和执业医生的增

长来看, 1993-2003 年之间中国的诊疗总人次的增长慢于执业医生,2004 年开始中国诊疗

总人次快速增长,增速远快于执业医生。

Page 16: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5

2、 中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弊病:医疗供给内部的不平衡发展

医疗供给体系对于广大民众需求的反应迟钝,除了上述提到的核心资源总量不

足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供给体系内部存在结构性弊病,医疗资源

分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资源错配,一方面造成体系运行效率低,大量

核心医疗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高度垄断格局下,

在面对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动态化发展的医疗健康需求时,中国现有医

疗体系反应难以适从,并滋生出“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医疗乱象。

首先,公立医疗体系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核心医疗资源未能最大程度发挥价

值,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一方面,资源在公立医院体系内部存在严重错配(详见表三)。我们看 2017 年

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公立三级医院分配到的财政补助是一级医院的 20 倍,卫

生技术人员是一级医院的 7.6倍。资源错配导致医疗服务向三级医疗机构拥挤,

大医院“人满为患”。尤其是公立三级医院,每所医院的年均门诊量分别是二

级、一级和基层医疗机构的 4 倍、10 倍和 175 倍;住院病人数量是二级、一级

和基层医疗机构的 3倍、9倍和 840倍,病床使用率更是连续几年维持在 100%以

上,长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

IGI 研究,数据来源:2018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表三

Page 17: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6

另一方面,目前的医院不仅承担着住院服务和急诊医疗,也不并能聚焦在大病

重病和疑难杂症,医院还承担着很多常见病的基础诊疗工作。以 2017 年为例,

平均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承担不到 5000诊疗总人次,而平均每所三级医院提

供了超过 83 万总人次的诊疗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

机构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了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中国的医疗体系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使得原本就非常匮乏的医疗资源被

大量地闲置和浪费。如何“盘活”这些闲置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

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发挥最大效用,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亟需关注的问题。

再来,新兴的医疗健康需求在现有医疗体系里缺乏承担主体,拥挤在公共医疗

体系里面,并对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形成挤压,这也是造成“看病难”的另一

重大原因。正如我们在前面分析的,这一新兴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

即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如果这一弊病得不到解决,未来“看病难”的问题将在

中国愈演愈烈。

事实上,强大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倒逼医疗供给体系产生反应,在公立医疗机

构内部,已经孕育出了特需门诊、国际医疗部等新的供给形式;越来越多的患

者选择去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体检和诊疗,出国生娃、境外就医、

医疗旅游等如火如荼,成了医疗市场“新蓝海”。这种种现象表明,医疗健康

需求升级在对中国医疗体系现状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

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把握这个机遇,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将全面

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并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等。

Page 18: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7

3、 中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弊病:单一的医保支付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公费医疗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的演变,公

费医疗体系不再适合国情。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 1958年启动,并从 1994年

开始建立医保支付体系,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社会医保支付

制度。当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广覆盖”,保障水平与中国现有经

济水平相当。

在中国当前经济水平下,“广覆盖”的原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医保支付体系

的保障水平不高,只能为全体国民提高基本的、低水平的、均质化的医疗服务。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医保支付体系无法覆盖社会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

需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区和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

国家,指望由政府的基本医保来保障全体国民(与发达国家相当)高水平、高

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不现实。

以商业保险为代表的补充医疗保险体系,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但尚未发育起来。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调研,2017 年中国大中城市健康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

9.1%,未能形成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伴随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社会对

于高品质的、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医疗需求迅速上升;人口老龄化,推动未来

几十年针对高龄人群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和维护、养生和保健、临终

关怀等方面的需求爆发增长。如果没有新的医保支付体系为这部分的需求提供

保障,那么无论是公共财政,还是个人都要面临沉重的负担。

可行的出路,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在此之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足社会中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增长的新的健康

服务需求。我国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全面覆盖,

但受制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阶段、人口基数、地域差别、城乡差别),

仅能保障全体国民基本的医疗需求。商业医疗保险,能够补充基本医疗保险的

支付缺口,拓宽保障范围,提升保障程度,为高端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Page 19: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8

第四节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开启全新十年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民众的温饱问题得到普遍解决之后,新兴的

中产阶级对健康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形成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的浪潮,进而迎来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跟 10 年前相比,社会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仅在

数量上井喷,在质量上也迥然相异。这就是说,社会不仅需要我们的医疗体系

提供“数量充足”的医疗健康服务,还对服务效果、品质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政府制定了“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使健康产

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 2030”规划了未来 15 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健康产业规模超过

8 万亿,到 2030 年达到 16 万亿。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规模从 4 万亿到 16 万亿,

每 5年翻一番,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发展机会。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阶段主要不是新技术(如移动互联

网、大数据等),而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和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认为

改革的关键,在于选准启动医改进程、打开医改局面的关联最强的核心环节进

行突破,也就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当前,中国医疗服务体系难以适应日益

多样化的需求新局面,结构性弊病凸显。未来十年,医疗服务突破的进程和范

围,将影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健

康中国 2030”规划也提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将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

力形成关键突破。

在全球 60亿人口中,一个由 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低收

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0年中

国医疗健康需求发展的一股新力量。这对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挑战,但

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历史机会。如果中国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性的

机会,医疗健康产业将会展现出一幅全新的未来图景。

Page 20: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19

小结

本章主要观点:

1、中国医疗需求增长从 2003年开始加速。在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消费升级两

大因素的作用下,医疗健康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总量高速增长,

结构迅速分化的格局。

2、一个经济体能把多少资源投入到国家医疗健康事业中,并不仅是国家意愿问

题,更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从全球视野观察,中国无论是医疗

卫生总投入,还是公共卫生投入,处于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条件国家的平均水平,

是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3、我们认为,中国医疗体系的弊病并不在于总量,而是结构。中国医疗体系存

在三大结构性弊病:1) 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背离:一方面核心医疗资源增长

严重滞后于需求变化;一方面,需求快速裂变,呈现多元化特征,当前医疗体

系无法应对日益多样化的需求;2) 医疗供给体系内部存在资源错配,医疗资源

分布不均衡、分配结构不合理。资源错配造成体系运行效率低,核心医疗资源

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3)针对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动态化发展的医疗健

康需求,目前社会基本医保体系无力承担为这一部分需求的保障。中国需要新

的医保支付体系为这部分的需求提供保障。可行的出路,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医

疗保险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此之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

足社会中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增长的新的健康服务需求。

4、形成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的浪潮,进而迎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Page 21: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0

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第二章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在“双轨拉锯”中演进

Page 22: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1

第二章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双轨拉锯”中演进

第一节 中国医疗体系的双轨结构:保障轨和竞争轨

中国的医疗体系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政府建立了统一

的医疗体系,通过计划体制进行医疗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利用,为国民提供大

致同等的医疗服务,成绩斐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保基本、广覆盖”是

政府对医疗体系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准则,随着人民的医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升级,医疗体系无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看病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20 世纪 80 年代,政府逐渐放开医疗卫生机构的开设门槛,社会力量逐渐参与到

医疗行业。2000 年中国正式放开医疗市场,允许外资在中国设立民营医疗机构,

中国在 21 世纪初迎来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第一波浪潮。2009 年新医改启动,国家

政策导向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机构的投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至

2018 年底,中国已经有 2 万家民营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 64%,这个比例在

2009 年不到 30%,而上个世纪 90 年代仅 3%。同时,民营医院的定位、社会价值

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经过 30多年的改革,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两个部分。

保障轨

政府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以“保基本、广覆盖”

为基本原则,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政府财政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要

卫生筹资来源,按政府核定定价,为全体国民提供医疗服务。我们称之为“保

障轨”。

竞争轨

随着居民健康需求的提升,应对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正在

逐步形成一个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以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私立非营利、

私立营利机构)医疗保险和个人自费为主要筹资来源,实行竞争性定价的医疗

服务体系。我们称之为“竞争轨”。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是由“保障轨”和“竞争轨”双轨共同构成,二者相互

交织、彼此联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逻辑。

Page 23: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2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之民营医院一览(1980-2018)

1980 《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

问题的请示报告》 允许个体开业行医合法存在,以补充国家和集体力量的不足,并进行严格管理。

1989 《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

有关问题的意见》 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从事有偿业余服务。

1992 《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

点意见》 允许试办股份制医疗卫生机构。

199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卫生改革发展的决定》

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举办医疗机构要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

为补充”的基本原则。

2000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的指导》 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

2000 《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

管理的实施意见》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依据,以及医疗机构分类的核定程序,

规定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并明确指

出,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

2001 《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

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地要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发挥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在

满足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调整医疗服务机构和体制创新方面的作用。

2005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

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

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

2007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

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

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鼓励公平、有序竞争。

2010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的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

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办医体制。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

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

等方面一视同仁。

2010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

见的通知》

抓紧理清和修改涉及非公立医疗机构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的文件,结合实际制

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消除阻碍非公立

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2013 国务院会议 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放宽市场准入,

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

2013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

展的若干意见》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

格,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到 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 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

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4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

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201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工作总结和 2015

重点工作任务》

着力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

导、费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2016 《 “健康中国 2030”规

划纲要》

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

不合理限制,逐步放开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

2016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

原则(2016-2020年)》

要求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

源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

的限制。

2017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

法》

明确医师多点执业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医师“一次注册、区域有效”,可以在多

个机构执业。

2017

《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

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

定》

取消“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限制;

新增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

护中心等五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

20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

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

化医疗服务的意见》

拓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推动发展多

业态融合服务。

Page 24: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3

第二节 双轨发展现状:保障轨占绝对主导,竞争轨快速成长

我们从保障轨和竞争轨的主体,即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角度出发,分析双轨

的竞争主体数量、资源(床位、医生、护士、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等)情况、以

及双轨承担的卫生服务数量等,进而了解双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态势。

从医院数量来看,近年来公立医院数量逐步下降,2009-2017 年连续维持负增长;

民营医院数量迅速增加, 2017 年民营医院数量达到 18759 家,占比超过 60%。

可以说,竞争轨在数量规模上已经超越保障轨。

竞争轨在主体数量上已经取得优势,然而,保障轨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依然占

有绝对主导地位(详见专栏 6)。以 2017年为例,公立医院承担着 86%的门急诊

服务,和 83%的住院服务,病床使用率达到 91%,其中三级公立医院 2015年以前

专栏 6

保障轨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营医院正在快速成长。

民营医院数量已超过医院总数的 60%,但提供的医疗服务量不到 20%。从增长速度来

看,新医改以来,无论是医院数量还是医疗服务量,民营医院的增长速度均远超过公立

医院。

注:卫生服务量由诊疗总人次、和住院人数衡量

IGI 研究,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Page 25: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4

病床使用率连续超过 100%,近几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接近 99%。民营医院无论是

门诊服务,还是住院服务,在全国医院中占比仍然不足 20%。以 2017 年卫健委

公布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从门急诊数量来看,民营医院为 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

的 14%;从入院人数来看,民营医院 332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 18%;从病床使用

率来看,民营医院病床使用率相对较低,2017年为 63%,低于全国医院平均病床

使用率(85%)。

保障轨不仅承担着全国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也掌握着绝对数量的医疗资源,

包括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药师、检验人员等)以及医院管理人

员(详见专栏 7)。截止到 2017 年底,公立医院掌握了全国医院 76%的床位,

专栏 7

保障轨仍然掌握着绝对数量的医疗资源,主要是以医生为核心的卫生技术人员

公立医院掌握着主要的医疗资源,包括床位、人力资源等。近几年,随着民营医院的崛

起,民营医院的床位、人力资源数量都在迅速增长,速度远快于公立医院。在这些资源

中,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是医疗资源最核心的元素。下图数

据也显示,相较于床位、医院管理人员等资源,民营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医院中所占

比例最低,几乎和医疗服务量保持同步增长。

注:卫生服务量由门急诊诊疗总人次、和住院人数衡量

IGI 研究,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Page 26: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5

80%的技术人员和 70%的医院管理人才,这说明,公立医院仍然拥有医院中大部

分的医疗核心资源。

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已经超过总量的 24%,但入院人数、诊疗总人次却分别只占到

了总量的 18%、14%。这说明,民营医院的资源投入尚未完全转化为民营医院的

医疗服务份额。这可能是存在某些核心医疗资源,制约着竞争轨的发展。这一

制约因素极有可能是,竞争轨医生资源的缺乏。医疗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

业,相较于床位、大型医疗器械而言,以医生为核心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医疗

服务供给体系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数据也显示,民营医院的

卫生技术人员在医院中所占比例,几乎和医疗服务量保持同步增长,可能是影

响竞争轨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结一下,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保障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

无论是门急诊服务,还是住院服务。同时,保障轨也占有了医疗体系中绝大部

分的核心医疗资源,这不仅体现在床位、医疗器械等固定资产上,更重要的是,

保障轨掌握着医疗行业的关键资源要素,也就是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在国家政策、资本追逐、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竞争轨

正在快速崛起,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补充和增强作用。竞争轨成

长速度非常快,但仍然不成体系,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挖掘。卫

生技术人员的匮乏,主要是医生资源的不足,可能是制约竞争轨成长的重要原

因。

造成竞争轨医生资源缺乏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存在医疗供

需“沟壑”困境,医生资源总体上处于匮乏状态,再加上医生培养周期长、执

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医生资源还在大量流失;第二,职称评审、科研学术

是影响医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障轨掌握着医生的职称评审、科研学术等

“生杀大权”,医生对保障轨的依附性强;第三,事业编制壁垒使得医生无法

自由灵活流动,医生一旦离开保障轨,很难再回去,医生不敢轻易决定去竞争

轨工作。

虽然中国医改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由于保障轨提供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医疗

服务,在竞争轨还没有发育到能够承担相当部分的负担之前,谁也不敢对保障

轨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这就是我们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反复纠结的原因。可行

的路径是,抓紧新兴的医疗需求升级的机会,促进竞争轨尽快发育,一旦竞争

轨长大了、强壮到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体量的医疗服务,就可以为保障轨的改

革赢得转圜的空间。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双轨拉锯”。

Page 27: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6

第三节 中国医疗体系的双轨结构:保障轨和竞争轨

“双轨拉锯”将经历需求裂变、要素迁移、相互促进和双轨共生四个阶段,在

此过程中,保障轨和竞争轨将形成相辅相成、纠缠盘错、螺旋共生的态势(详

见专栏 8)。经过这四个阶段,中国的医疗体系开启解构并重构的过程,最终形

成一个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混合医疗体制。

需求裂变

如前所述,保障轨富集了绝大部分的关键医疗资源,也承担了绝大部分医疗服

务,但受制于“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只能满足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随

着医疗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崛起,优质医疗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保障轨无法满

足这一部分新增的医疗服务需求。于是,受市场需求驱动,竞争轨开始萌芽。

与保障轨不同,竞争轨以服务导向为起点,致力于在现有技术水平上,为患者

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这里的优质,不仅仅指医疗技术的水平,还包括医

疗服务过程的质量。比如,现在许多人去和睦家这样的医院,看重的绝不仅仅

是医疗技术水平,还有整个医疗服务的体验。此外,新兴中产阶级的需求,将

会在少量非关键、边缘领域,如医美、口腔等,孕育新的医疗模式和机制,这

些新的机制会在一些消费者集中的地域,率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要素迁移

一旦竞争轨的产业链形成,就有可能与原有的保障轨形成拉锯。由于竞争轨内

部本身是竞争性的,效率高于保障轨,使得竞争轨可以从原有的保障轨“虹

吸”医生等核心要素资源,这些核心要素资源的迁移,将促进竞争轨医疗服务

市场的成长与壮大,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进来,慢慢覆盖更多的主流

医疗领域。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双轨拉锯”就开始了。

相互促进

双轨拉锯的过程,将促进保障轨和竞争轨共同发展和提高。竞争轨的大规模发

展分流了保障轨的运行压力,并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溢出到保障轨,

促进保障轨效率的提高。当然,为了保证保障轨的正常运行,监管层对于要素

市场流动掌握着控制权,将确保资源的流动不影响保障轨的运行。例如医生的

多点执业,医管部门完全能够控制医生资源流动的范围、流量、流速,据此确

保在转轨过程中医疗卫生系统的平稳运行。

Page 28: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7

双轨共生

双轨拉锯的结果,不会是一轨吃掉另一轨,而会最终形成双轨共生、共同发展

的格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优质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

增长,竞争轨的增速将显著提高;同时,保障轨的份额逐步下降,但服务会逐

渐升级提高。竞争轨将逐渐成长到与保障轨并驾齐驱的位置。于是,保障轨和

竞争轨将呈现出相辅相成、纠缠盘错、螺旋共生的态势。经过这四个阶段,中

国的医疗健康体制将得以重构,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混合体制。

需求裂变 要素迁移 双轨共生 相互促进

专栏 8

双轨拉锯的演进逻辑

双轨拉锯是竞争轨建构和保障轨逐渐解构的过程。医疗体系的重构开始于消费升级和中

产阶级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竞争轨基于真实需求、在市场化体系里运作形成规模

经济。双轨拉锯的核心是竞争轨从保障轨中“虹吸”资源流动,进而促进竞争轨的壮

大。资源流动过程保障轨和竞争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壮大,最终将达到动态平衡状

态。这就是医疗服务双轨拉锯的演进逻辑,包括需求裂变、要素迁移、相互促进和双轨

共生。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混合医疗体制,是保障轨

和竞争轨相辅相成、纠缠盘错、螺旋共生的态势。

注:采用动态产业分析框架 PRE-M,参考机械工业出版社《战略节奏》

Page 29: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8

第四节 激发双轨拉锯演进的力量

如何加快双轨拉锯的演进?哪些力量可以激发双轨拉锯的进程,又如何控制双

轨拉锯的进度?

首先,在双轨之间构筑资源流动的涵洞,促进核心医疗资源在保障轨、竞争轨

之间的流动、交互和融合。与此同时,监管层密切关注双轨拉锯的进程,控制

资源流动的速率和范围。

医疗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的专业性服务行业,只有经过长期专业培养和训练的

医生,才能从事诊疗活动。医生是医疗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核心医疗资源,尤

其是医生,无论对于保障轨还是竞争轨的运转来说,都是最关键的要素。近年

来,国家大力推动医生多点执业、医院人事编制改革,这些改革举措将扫除顺

畅流通的障碍,促进核心医疗资源流向竞争轨。竞争轨会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

快速成长、发展。

医生等核心资源流向竞争轨,并不会使保障轨原本就相对不足的医生资源更加

捉襟见肘。一方面,竞争轨可以分流保障轨庞大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竞争

轨内部本身是竞争性的,其效率相对保障轨会更高,可以优化医疗系统的资源

配置,使用同样的医生,能满足更多的需求,因此将在整体上改善整个医疗体

系低效运行的状况;此外,竞争轨体系是需求导向的,因此可能会孕育医疗管

理上的一些创新,可以提高竞争轨的运行效率。我们在本章第 2节的数据分析发

现民营医院的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更高。再比如,中国的医生护士比例

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公立医院用人制度体系下,调整起

来很难,但在竞争轨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障碍。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竞争轨孕

育,成熟以后就会溢出到保障轨,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于资源市场流动掌握着控制权,监管层可以实时动态监测

医生流动的速率、范围,这样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连接保障轨和竞争轨的

“资源虹吸管”阀门的松紧程度,确保医生流动范围和流量不至于影响保障轨

的运行。

另一个影响双轨拉锯演进的因素,是医疗股权市场的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不仅

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行业,也是资金密集的行业。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

资金。目前,中国医院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

Page 30: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29

优惠)、自身(滚存利润和供应链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借款和抵押贷款)、

类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和项目信托)、机构投资人(私募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资产证券化)、公开市场(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2。医疗机构可以在股权市场

获得资金,在资源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例如引进高端医疗器械、聘用优秀医生

和大量护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进而在产品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医院上市或者优质股东的引进,可以帮助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质量标

准、优化运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控制经营风险,对医院的发展具有深远意

义。不仅如此,医院还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对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进行

激励,帮助医院获得优质的人才资源。

爱尔眼科就是典型的例子,2009年 10月 IPO上市,采用“上市公司+PE”模式,

在全国快速扩张,截至 2017年 12月底,爱尔专科在全球开设 200余家连锁眼科

医院,2020 年医院预计超过 1200 家,覆盖一半以上的县级区域。并且,爱尔眼

科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实践的具体情境下,基于对企业发展资

源,创造性地利用股权市场的力量,形成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股权激励体系,

进而影响人才资源配置。从 2011 年开始,爱尔眼科集团先后 3 次推出“限制性

2 参考 2017 年 5 月健康界文章《中金公司李响:短期内港股 IPO 仍是医疗服务机构上市首选》

专栏 9

影响双轨拉锯演进的因素

医生等核心医疗资源的流动。监管层对于要素市场流动还掌握着控制权,可以确保医生

流动范围和流量不至于影响保障轨的运行。

Page 31: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0

股票”3,对医院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进行

股权激励。2014-2015 年爱尔眼科推出“合伙人计划”、“省会合伙人计划”4,

通过股权市场的力量解决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的人才和资金困境。

此外,商业医疗保险是竞争轨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促进竞争轨崛起的催化剂。

伴随着中产阶级医疗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当保障轨不能提供优质的、人性化和

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时,中产阶级会转向竞争轨寻求新的供给。如此一来,支付

缺口将催生出大量的医疗保险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商业健康险的成长和壮大,

使得商业医疗保险迎来发展爆发期。商业健康险补充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改

善中国的医疗保障结构,提高了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这将进一步促进医疗健

康需求的释放,从而加快双轨拉锯进程。商业医疗保险在中国的渗透与普及,

会成为“双轨拉锯”的重要拉力。

3 2011 年 5 月,爱尔眼科首次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向 194 人授予 891 万股期权,2018 年 5 月完成全部行权;2013 年,向249 人授予限制性股票 共 544.65 万股;2016 年向 1557 人授限制性股票 2005.9 万股,占集团员工数量的比例达到 12%。 4 “医院合伙人计划”主要用于新建、扩建和并购医院。合伙人指的是符合一定资格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合伙人股东与爱尔眼科共同投资设立新医院。经过 3~5 年的孵化和培育,在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公司以公允价格收购合伙人持有的医院股权。

Page 32: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1

小结

本章主要观点:

1、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是由“保障轨”和“竞争轨”双轨共同构成,二者

相互交织、彼此联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逻辑。

2、 保障轨承担着中国大部分的医疗服务,也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保

障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营医院正在快速成长,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发

挥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增强的作用,但是仍然不成体系。

3、 保障轨提供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在竞争轨还没有发育到能够承

担相当部分的负担之前,很难对公立医院进行彻底的改革。可行的路径是,

抓紧新兴的医疗需求升级的机会,促进竞争轨尽快发育,一旦竞争轨长大

了、强壮到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体量的医疗服务,就可以为保障轨的改革

赢得转圜的空间。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双轨拉锯”。

4、 双轨拉锯是竞争轨建构、和保障轨逐渐解构的过程。医疗体系的重构开始

于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竞争轨基于真实需求,

在市场化体系里运作形成规模经济。双轨拉锯的核心是竞争轨从保障轨中

“虹吸”资源流动,进而促进竞争轨的壮大。资源流动过程保障轨和竞争

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壮大,最终将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就是医疗服务

双轨拉锯的演进逻辑,包括需求裂变、要素迁移、相互促进和双轨共生。

5、 激发双轨拉锯的力量包括:1)医生等核心资源的流动;2)充分调动股权

市场的力量;3)商业医疗保险的发育。

6、 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混合医疗体制,是

保障轨和竞争轨相辅相成、纠缠盘错、螺旋共生的态势。医疗服务体系是

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环节,医疗服务体系突破的进程,将影响整个行业发

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未来十年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看点。

Page 33: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2

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第三章

双轨拉锯中的新机会

Page 34: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3

第三章 双轨拉锯中的新机会

第一节 竞争轨将从哪里优先实现突破

在双轨拉锯中,竞争轨是一个新体系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出现很多新的、有

影响力的企业。医疗服务体系的双轨拉锯,也会对医药流通市场、健康险市场

乃至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出现很多新机会。

竞争轨是需求导向的,因此竞争轨必须深入掌握市场新增需求,并保持实时动

态关注,知道需求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竞争轨的发展逻辑,

就是基于这些新增的医疗健康需求,在现有的医疗体系格局下,灵活快速调动

和整合本土乃至全球的优秀医疗资源,从增量市场上寻求突破。

核心医疗资源的匮乏,是竞争轨快速成长的关键瓶颈,因此竞争轨必须是高效

率的,能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用,因此竞争轨体系需要在医疗管

理上孕育创新,提高竞争轨体系的效率。竞争轨的管理创新也会溢出到保障轨,

同时在竞争轨的竞争压力下,保障轨的运行效率也会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整个

医疗体系的效率。

1、从消费人群角度看,中产阶级是增量市场的

主力,是竞争轨的突破口。

中产阶级是驱动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的先行力

量。迈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有一个群体开始萌

芽并快速崛起,并推动着中国经济变革和消费

转型,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这

个群体就是中产阶级,据预测到 2020 年,中国

有 1亿城镇家庭成为中产阶级 5。

在中国的新环境下,中国接近有 1 亿家庭都在

消费升级,健康观念也正向中等收入国家靠

拢,社会正在跨入新的健康认知时代。他们对

医疗健康的效果、品质、体验等提出了更高的

5 数据来源:2015 年 BCG 和 Alibaba 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 《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

图 1

Page 35: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4

要求,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同时,他们也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和消费能

力,愿意为家庭成员的健康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和关注。中产阶级有

如下的消费需求值得关注:

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 针对中产阶级的高品质医疗服务,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

务和就医体验。更好的配套基础设施、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更人性化的服务体

验成为他们最直接的需求。和睦家、美中宜和等高端民营医院的发展,就是满

足了中产阶级对于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优质资源匮乏是竞争轨体系面临的问

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需要放眼全球,去整合优质医疗资源,

包括优秀的医护人员、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服务于中国的本土市场。

健康管理需求 未来十年,医学将从被动学科转变为主动学科——具有预测性

(predictive)、预防性(preemp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和参与

性(participatory)的学科 6。这预示着,“预测性、预防性、个性化、参与

性”成为未来医学里面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中医里“治未病”的概念,还是

西医预防科学的概念,全面的健康管理正在成为中产阶级所倡导的生活方面。

随着,慢性病的发展、以及健康管理理念的扩散,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未来将全

方位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健康管理机构主要集中在体检服务,以慈

铭医疗、爱康国宾、颐年康盛等企业为典型代表。未来,健康管理不再局限于

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而是融合体检、咨询、健康监测、健康干预、保险等全

链条服务。从看病治病,到全面的健康管理,由此衍生出的细分领域蕴含着发

展机会。

商业医保需求 基本医疗保险在中国已经完成全面覆盖,可以说,享受基本的医

疗服务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项公民权利,但也是低水平、均等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消费升级,基本医疗保险无法满足中产阶级的医疗保障需求,具有针

对性的医疗保险产品具备潜在市场。风险对冲并不是消费者购买健康险的第一

动机,健康险所覆盖的高质量、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是消费者真实的要求。保险

精算是寿险、财产险、车险、意外险等保险的核心技术能力,为保费计算提供

依据,保证保险经营的稳定和安全。与这些险种不同的是,对医疗服务环节的

控费能力是健康险运行的关键能力。近几年,中国健康险市场诞生了很多健康

6 Hood, Leroy.P4 Medicine: Personalized, Predictive, Preventive, Participatory, A Change of View that Changes Everything.CRA.2008

Flores, Mauricio et al. “P4 medicine: how systems medicine will transform the healthcare sector and society” Personalized medicine vol. 10,6 (2013): 565-576.

Leroy Hood & Stephen H. Friend. Predictive, personalized, preventive, participatory (P4) cancer medicine.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volume 8, pages 184–187 (2011)

Page 36: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5

保险创新模式,例如健康维护组织(HMO)、药品福利管理(PBM)等。另外,

中国市场非常大,单病种的患者也具备规模性,商业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

就单病种全病程患者的保障开展合作,例如近几年糖尿病、高血压、肝病、乳

腺癌受到保险公司的关注。

医疗效率需求 正如前面我们所述,效率是竞争轨体系成长运行的关键。医疗信

息化、电子病历、在线诊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一系列提升看病效率的产

品或服务,带给病患更好的看病体验,也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新的发明创新,

例如手术机器人、智能辅诊设备、器官的 3D 打印等,也是竞争轨提高效率、为

消费者提高更好体验的技术产品。

总而言之,中产阶级是驱动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的力量,以商业医保为手段,满

足中产阶级的医疗健康需求,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形成医疗资源跨界合理配置

的新格局,竞争轨从而实现优先突破。

2、从地理区位角度看,竞争轨将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孕育出新

体系,并在这些区域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现阶段,竞争轨的突破不会全面开花,而是选择若干个需求密集、人口浓度相

对高,实现重点突破,逐渐发展成型。中产阶级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城市地区,

人口密度高、需求密集、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从资源角度,医生是产业最核

心的要素,大中型城市地区也是医生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从医生全国分布来

看,北京、天津、上海、杭州、

广州、长沙、成都这些城市拥

有较高的医生密度 7,能够率

先突破并向周边区域延伸。

因此,以京津冀、长三角、株

三角为代表城市区域,人口及

医疗资源集中并向周边形成辐

射效应,更有可能成为竞争轨

构建成型的突破口。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2017 年珠

三角地区 GDP 达 7.6 万亿,常

7 引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Page 37: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6

住人口 6150 万。而医疗健康产业十分成熟的英国,GDP 为 2.8 万亿美元,人口

6094 千万 8。这个体量,足以支撑一个新的体系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的体量都

远大于珠三角,具体指标参见图表。

竞争轨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域,率先孕育出新的体系,满足中产阶

级新兴医疗需求。新的体系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向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的周边城市辐射。在竞争轨体系建构过程中,竞争轨需要

整合医疗资源,新产业链要素生成,在这些区域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进而影响全国的医疗健康产业格局。

3、从疾病谱角度看,患病率高、发病率增速快的慢性病值得竞争轨关注,并同

时具有“中产阶级消费意愿、医疗风险可控、技术壁垒不高、当前竞争尚不激

烈”四个特征,是竞争轨的潜在机会。

随着传染性疾病退居次要位置,医疗体系的焦点转向了与慢性疾病斗争,尤其

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是中国整个医疗体系面对的挑战。由于这些

慢性疾病不仅患病率高、发病率增速快,而且基本不能治愈,终身需要医疗干

预。保障轨很难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竞争轨的大规模发展可以分流了保障轨

的运行压力,并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溢出到保障轨,促进保障轨效率

的提高。

根据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的 2017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GBD)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和精

8 数据来源:人口和经济指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IGI 研究,数据来源:21 世纪经济观察报

Page 38: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7

神类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是中国慢性疾病负担排名前五的病种.这 5 类慢性病的

发病率增长速度快,以糖尿病为例,1979年我们国家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不到 1%,

2002年达到2.6%,2010年的数据已经达到9.7%,2017年这个数字是11.6%。

同样惊人的增速也反映在高血压、肿瘤、紧张性头痛、颈椎和椎间盘疾病 9。

近年来,妇产科、眼科、牙科等专科医院投资非常火热,目前竞争态势比较激

烈。但是,民营专科医院若满足如下四个特征:中产阶级消费意愿、医疗风险

可控、技术壁垒不高、当前竞争尚不激烈,仍具有潜在的投资机会。

我们分析 328 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数据发现,有一类慢性病的患病率非常

高,甚至远高于心血管疾病。这类慢性病不会威胁患者的性命,也不是国家主

9 数据参考 1993 年、1998 年、2003 年、2008 年及 2013 年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的数据。

专栏 10

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和精神类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分泌系统疾病是中国疾病负担

top5 慢性疾病。

2015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和精神类疾病、运动系统

疾病、分泌系统疾病这 5 种慢性病,在中国全部疾病负担的占比分别为 20.8%、16.8%、

12.0%、9.0%和 5.7%。

数据来源:2017 年《柳叶刀》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Page 39: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8

要的疾病负担,所以并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令患者非常烦恼,也会不同

程度地带给患者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例如,紧张性头痛的患病率达到

19.2%。超过 10%的居民正在被颈椎、腰椎疼痛折磨。此外,龋齿、牙周炎、听

力损伤、痤疮、真菌性皮肤病、维生素缺乏症、慢性阻塞性肺炎等慢性病,在

中国的患病率非常高 10。针对这些慢性病的产品和健康服务,符合中产阶级消费

意愿,并且医疗风险小、技术壁垒低,目前还处于“蓝海”市场,是竞争轨的

机会。

4、从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来看,竞争轨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以全科医生为支撑的

基础医疗服务。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代表的全科医疗体系可能在竞争轨形成突

10 2017 年《柳叶刀》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专栏 11

医疗体系需要关注这类“恼人”的慢性病

下图是 2015 年中国患病率最高的几类流行病。口腔疾病(49%)、神经和精神类疾病

(46%)、感觉器官损伤(41%)、皮肤科疾病(39%)、肌肉和骨骼系统疾病(25%)

是中国患病率最高的五种慢性病病种。其中,有一种类型的慢性病值得医疗体系的关

注,这些疾病虽不致命,健康风险低,但非常恼人,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类慢性病

包括龋齿、牙周炎、听力损伤、痤疮、真菌性皮肤病、维生素缺乏症等,这些慢性病在

中国拥有非常高的患病率。

数据来源:2017 年《柳叶刀》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Page 40: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39

破,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管理、长期健康体检、疾

病预防等基础医疗服务。

根据国外先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经验,私立部门在基础医疗服务环节大有可

为。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的基本医疗服务,几乎都是由私立医疗

机构承担;在新加坡,私立诊所是 80%基础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余由政府联合

诊所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诊疗服务;英国是国家医疗服务模式 11,50%以上的诊所

是私立机构 1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能够提供一体化的基础医疗服

务将受到欢迎。全科医生制度能够整合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治疗与康复

等环节,是提高基础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有效的模式。

医生是全科医疗制度的发展瓶颈。目前我国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医生 25万

人,占医生总数的 7.37%。这一数字还远远达不到建立真正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

的需求。全科医生数量严重匮乏,并且全科医师从业意愿低、培养难、流失率

高,全科分级诊疗从从保障轨发展存在较大障碍,最有可能会抢先在竞争轨中

孕育出来。

全科制度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局部区域可能形成突破。从我国全科医

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较

高。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代表的全科医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还存在供给

束缚,但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局部地区,仍有可能形成区域性的全科

医疗体系。此外,针对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医疗健康需求,以商业医疗保险为手

段、发展家庭医生等全科医疗服务集团,是竞争轨在全科医疗制度实现突破的

路径。医生依托全科医疗集团开展诊疗服务,存在执业风险。因此,全科医疗

集团要注重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险等执业保险,给医生的医疗行为提供全面

的保障。

11 国家医疗服务模式,英文 National Health System,简称 NHS,国家免费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12 数据来源 International Profiles of Health Care Systems

Page 41: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0

第二节 保障轨的机会:优化存量市场的供给效率

在双轨拉锯过程中,保障轨会保持结构相对稳定,基本性质不会发生根本

的、本质的变化。因此,保障轨最有可能的投资机会,是提高现有医疗服务

体系运行效率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第一,推动保障轨医疗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级发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个人

健康档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医疗信息化,指的是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科学

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部门之间提

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

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标准,分为 3

个层次: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局

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医疗信息化是提升医疗效率的有效手段,尤

其对于保障轨而言,医疗的信息化,无疑是提升医生工作效率、降低医生工

作负荷、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梳理医院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医疗信

息化上已经取得相当程度的进步,但很多医院的信息化仍然处于“医院管理

信息化阶段”,推行临床管理信息化、局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的个人健康电子健康档案还趋于浅层、表面的应用。推动个人健

康电子档案,对个人生命全周期的健康进行管理,基于体检、预防、诊断、

治疗、康复、护理等记录形成不间断的、连续的数据,不但能方便医生和患

者便捷地获取健康医疗数据,而且有助于推动慢性病、传染病、疑难复杂疾

病等信息的在跟踪与咨询。电子健康档案,是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高患者

就医体验的重要方式。

第二,医保的控费,仍是当前保障轨面临的一大难题。部分公司(大数据公

司、保险公司等)采用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面向政府提供控费服

务,值得关注。

医保控费是新医改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2016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13亿人,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全面覆盖。然而,早在 2013年,医保基金收入

增速(18.9%)首次低于支出增长(22.7%)。面对还在快速、多层次和动态

Page 42: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1

化上升的医疗需求,医保基金控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是保障轨面临的一大

难题。

基于医保控费的需求,一些商业化的公司应运而生,通过类似“合同能源管

理”模式,帮助政府和医生控制医保费用支出。合同能源管理是 70年代在西

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通过管理

方法控制能源成本。专业化的控费公司,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

科技手段,对过度医疗、骗保、医保支付审核进行精细化管理。医保管理事

务委托外包,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医保基金效率成为了政府改革的新路线。

第三, 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

药房等传统医疗机构的组成部分,将基于提升管理效率的需要,逐渐放开外

包,这其中蕴含着投资机会,其核心在于公司管理水平及商业可行性。

对于很多医疗机构而言,尤其是中小型医院、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疗

服务中心、卫生院等),药房、检验、影像、病理等科室规模小,但也必须

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受限于服务人群的规模,

这些科室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将这些科室的业务外包

给第三方服务,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近年来,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血液中心等独立医学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成

长起来。以独立医学实验室为例:独立医学实验室,也就是第三方医学检验

中心,主要承担承担医疗机构或其他与医学检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检验外包

业务。2001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仅 2 家,到 2017 年增加至 468 家, 市场

规模 1750-2200亿。然而,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占医学检验市场的比例 3.6%-

4.5%,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13。

13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Page 43: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2

2017年,国家正式将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疗影像诊断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这 5类机构作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 14。

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断强化、医保控费、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

医学检验中心等传统医疗机构的组成部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的趋势日

益明晰,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保障轨注重采集、存储、组织、整合海量

的临床健康数据,挖掘并发挥这些数据信息对于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医保

控费的价值。

随着近年来健康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医院在科学临床实践、健康管理服务、

医学研究、以及医院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医疗健康大数据。这些数据需要

经过采集、存储、非结构化处理、多元异构数据的深度整合以后,挖掘数据

的价值,能够真正地为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医保控费提供价值。

医疗大数据的市场机会,一方面在于建立系统的数据库,挖掘数据信息对于

临床、研究以及医保控费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索商业

模式的创新,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效果。

14 参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Page 44: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3

第三节 其他趋势:本地需求,本土优势,全球资源

在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健康消费升级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社会对于医疗健

康的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总量高速增长,结构迅速分化的格局。

基于中国医疗需求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大地上将存在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

疗需求。

1、整合全球资源,对接中国需求,是竞争轨发展的可行路径。

对接中产阶级的医疗需求,竞争轨可以从全球寻找医疗资源,例如,先进的

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最新研发的药物、优质的诊疗方式、高效的管理制度

等。例如,复星集团从 2007年提出 “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作为集团理

念;连锁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也提出“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发展战略。

另外,中国医生总体匮乏,仅依靠国内有限的资源还远远无法满足本土市场

的需求。为了适应竞争轨的快速成长,应该放眼全球,通过整合全球资源,

促进竞争轨的快速发展成型。譬如,和睦家等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就是通

过聘请国外医生,来建造独特的医疗服务能力。

2、竞争轨要对中国本土优势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并充分利用。

中国具有全球最丰富的病源。中国的地域辽阔,地域分布广泛,气候、环境、

生活习惯差异巨大,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各有差异 15。另外一方面,过去 40 年

发展进程中,中国实行的是“渐进式改革”,使得中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

等发展差异巨大 16。这些差异反映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北京、上海的人均期

待寿命已经超过 80岁,与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当,疾病谱已经高

度接近高收入国家;而青海、云南、西藏处于高原地区,人均期待寿命不到

70 岁,疾病谱迥然不同。针对中国高爆发率的疾病种类,结合国际最先进的

医学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医药研发。再来,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医药研

发人员,并且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利用

好我国的研发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承接研发外包,是可行的投资方向。

另外,针对中国有集中需求的诊疗手段、医疗器械和设备、诊断试剂和医疗

耗品等完成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指的是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尤其

是医疗器械,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并且仍然具有巨大的市

场潜力。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3080亿元,15年间增长约18倍。

15 张姝,黄志,宋萍,《我院 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现代临床医学,Vol.37No.2, 2011

16 朱恒源,杨斌,《战略节奏》,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 45: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4

2015 年的药械消费比为 1:0.33,远低于 1:0.7 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

国家的 1.02:1 的水平 17。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医疗诊疗设备上,

外资所占比例非常高,尤其是通用、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型企业,更是牢牢

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医疗器械的进口化程度高,使得医疗器械的采购成

本非常高昂,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负担。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发展,推动和扶

持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是医疗服务体系双轨拉锯过程的必然要求。

17 “十三五”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态势及空间预测。

Page 46: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5

小结

本章主要观点:

1、现阶段医疗服务体系的投资机会,必定是在竞争轨新体系构建和原有保障轨

体系重构升级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对业界有影响的

企业或机构。保障轨和竞争轨的双轨拉锯过程,蕴藏着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在

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上,无论是 1980至 1990年中国消费品工业体系的重构,还

是 1990至 2000年中国装备工业体系的解构和升级,都遵循着相同的逻辑。

2、保障轨会保持结构相对稳定,在不改变现有保障轨基本性质的条件下,对提

升其运行效率的新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会有机会。

3、受消费升级拉动,竞争轨会在商业保险体系引导下,逐步成型。竞争轨的体

系构建会带来大量的机会。竞争轨实现优先突破的路径是,针对新兴中产阶级

的需求,在少量非关键、边缘领域,孕育新的医疗模式和机制,这些新的机制

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域,率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4、能整合全球资源并利用本地优势,在医疗服务、新药研发、设备和器械国产

化等领域也有机会。

Page 47: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6

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总结

Page 48: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7

总结

未来十年,随着老龄化、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格局将发生

巨大的变化。需求变化的特征表现为,总量急剧增长,结构逐渐多元化、层次

化、动态化。需求端的趋势性变化,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打开了一个历

史性的机会窗口。

在需求的驱动下,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会与 1990 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双轨制改革相

似,未来十年保障轨和竞争轨在“双轨拉锯”中发展。双轨拉锯是竞争轨建构、

和保障轨逐渐解构的过程。双轨拉锯的核心是竞争轨从保障轨中“虹吸”资源,

进而促进竞争轨的壮大。资源流动过程中,保障轨和竞争轨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壮大,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医疗服务体系最终将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样化、

多层次的混合医疗体制,是保障轨和竞争轨相辅相成、纠缠盘错、螺旋共生的

态势。

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环节,医疗服务体系的双轨拉锯,将对医

药生产流通市场、医疗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影响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走向。未来十年,在商业医疗保险业发展的诱导下,

医疗服务领域“双轨拉锯”的改革,包括医保、医疗、医药在内的医疗健康产

业,会逐步开启一个解构并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产业中存在大量

的、结构化的机会,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将产生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看

点”。保障轨会保持结构相对稳定,在不改变现有保障轨基本性质的条件下,

对提升其运行效率的新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会有机会。竞争轨在消费升级

的拉动下,受商业保险体系引导成长,逐步成型。竞争轨的体系构建将会带来

大量的机会,并将从某些人群、地域、疾病类型、商业模式优先形成突破。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阶段主要不是新技术(如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等),而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和医疗服务体系转轨。新医改反复强

调“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也有论者提到医改

设计者要加强“顶层设计”。我们认为,新医改的关键,在于选准启动医改进

程、打开医改局面的关联最强的核心环节进行突破,形成 “最小一揽子改革”。

从这个角度看,“医疗”、“医保”和“医药”对新医改具有不同的意义。整

Page 49: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8

体上看, 医药生产流通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研发、生产、流通

领域都是竞争性的。新医改的核心,是医疗服务环节的变革。医疗服务体系变

革的速度,将取决于双轨拉锯的进程。“医保”则是诱导这一进程加快演进的

重要力量。医疗服务领域“双轨拉锯”的改革,是新医改的 “破冰之道”。

双轨拉锯的过程是演进式的,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政

府部门会不会坚决并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进程,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谓坚决,

主要是坚定不移地促进核心医疗资源(主要是医生)的流动,给竞争轨的市场

发展打开空间;所谓稳妥,是确保现有保障轨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平稳的运行。

如果新医改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会窗口,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会展现出

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旦这一重构过程完成,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这个新体系下展开,并最终发展出与目前发达国家

相类似、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

Page 50: 双轨拉锯: - igi.tsinghua.edu.cn · 60亿人口中,一个由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的医疗健康需求,正从 低收入条件的 “生存型”向中等收入条件的“品质型”迈进,这将成为未来

49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

2019 年 4 月

Copyright © 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