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点 的旅行 - cjrb.cjn.cncjrb.cjn.cn/images/2018-05/09/14/09r14c.pdf ·...

1
那一座座老房,像一条条安静的鱼,瓦是它们身上 细密的鳞。 而我,则是一条欢畅的鱼,每天快活地穿梭 其中。 我在南京路汉润里的外婆家长大, 在这个穿越了 一个世纪的寻常巷陌里,有我童年的整个世界。 巷子 长长,幽深且窄。 小贩一声悠长的吆喝,余音如缕,满 巷皆闻。 老巷铺着青灰色的麻石板, 有的已如老人家的牙 齿,走在上面分明会感觉到“咯噔”的松动声。不知什么 时候,这些松动的“牙齿”就会被我们这群嬉笑疯闹的小 毛孩给踢翻。 这群小毛 孩 儿 当 中 , 有 一 个 领 头 羊 叫“英 子 ”, 她 比 我大四岁,我叫她英子姐,她就住我家隔壁。因为总听外 婆念叨她,左邻右舍对英子的懂事、孝顺都夸赞不已,渐 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英子姐,和她成了最要好的伙伴。 每天放学后,我和英子姐骑着“叮当”乱响的自行 车,在巷子里快活地满处转兜,人们听到“哐当哐当” 声,就知道我们放学了。 拐弯处有个大陡坡,每次骑到 这儿,总会让旁边院子里的王奶奶揪起心来,她会忍 不 住 隔 着 墙 喊 上一声 :“丫 头 ,悠 着 点 ,慢 慢 骑 。 ” 话 音 未落,我们早已疾驰得无影无踪了。 不一会儿,外婆的 声音在巷子里回响:“墨儿,英子,回家吃饭了!”我们 忍不住笑, 来,不管哪个年,都有贪玩的孩子。 黄昏中的老巷最为温暖,瓦上的小麻声地 喁喁私语,是归巢前互!一排排的灰墙瓦房,夕照金粉里,相互依偎各户锅碗瓢 盆此时会“叮叮当当”欢快地个不,和着油锅发出滋啦滋啦”声,合奏出阕独特扑鼻而来的 各种菜香热乎乎鲜透水泄般四处漫溢,整 个汉润里被温暖的人间烟火包裹着、幸福…… 英子姐兴冲冲来一吉祥三宝”,“来来来,子我的拿手菜包你停下嘴。” 还没等咽下口水巷子对面的奶奶就一根竹竿伸巷子宽度只米),上面悠悠地竹篮竹篮坐滑滑梯似的, 欢快地飞奔而来,直钻怀里,“墨儿,好了,莫掉下去 了,这是奶奶家的土特产蛮正宗!” 身的每个细 都像一个小太阳我整个心烘烤暖暖的。 平日若到个打雷下雨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没及收,也不着心。回到家,它们乖乖躺在自家 窗台上。 是老巷好,中有我,我中有,心心相印心的是双休日,一大早,叫人们的是小 贩的吆喝,高亢韵味。小巷闹起来,陆陆续 上了,英子姐着我一溜烟蹿出去!有面人儿的,蘸糖葫芦的,画糖画的,蒸米糕……每个儿我们都会转兜研究天。 最吸引我们的是画糖画老人, 石为铁勺糖浆为墨,动作娴熟轻巧糖丝飞扬几番精刻画后,一只琥珀色的孔雀便 跃然于乳白色的大石上, 木棒,在就是一件漂亮艺术品。 小心地上一舍得吃。 入迷时,太阳偷偷上头不知道, 到小巷四处氤氲炸酱面的香味让我 们回来。 洋洋后, 外婆家的院成了我们嬉闹的世界。 我们时常着放大,四处寻小动的踪蛐蛐早已在这掘洞安了家, 刚振翅两支懒洋洋我们给打发蛉躲在石里不不慢地吊嗓红腿紫腹腾空时,会红弦黄羽发出二胡都无法模 音。 不知天, 又搬来了一窝蚂蚁,在葡萄藤安了家, ! 一大家子, 那, 得不开交…… “墨儿,英子,墨儿,英子!” 来一的叫 声,不是外贝八哥 “四毛”。 梧桐树上欢快地上蹿它一个漂亮 冲下来, 在我和英子姐的边, 不,快活地转三下,就我和英子姐鞋带啄散了,不管系得有多紧,都它的“ ”,它 对这个游戏让我们笑不得。 它得天大笑后,“ ”地一声不知了。这鬼灵小放长大, 来是神龙见首见尾“笑得这么听,是模仿吧? ”我眼泪 都笑来了。 “什么本姑娘的笑声悦耳如天,是 模仿吧? ”英子姐挥舞头,追打来,我们疯笑时,我们会的无花果葡萄悄悄拧下几 个,我,我,快活神仙。“墨儿,今生今世我们都 是最好的姐永远不分!”“ 不分! ”我们击掌 好天长地…… 纷至梧桐树不住这萧瑟,一凋零院里。 而我的好回如这落叶般随秋风飘逝。 英子姐走了,她终归要回京的,她她会回来的,会到老地…… 而外婆的 膜炎 ,行动越来越不 便 妈妈 为了好地外婆, 我们回了那个本属的家。 下过雨 区尽 郁郁葱葱 ,是那 雨水 刺眼绿绿得让人吸透来, 这儿的人们礼貌得“ 如其分”, 笑得“ 到好处”。 在这里,有一 磁力 ,人 永远 保持 们对我来永远是最的陌 人。 子里的不安地上蹿,它一天, “墨儿,英子,墨儿,英子……无人寻常百姓家, 无人超市 24 小时静候,每天海量的快来自“无人智能中心”…… “无 科技”,已我们的活。 “无人科技后有人,人工智能技的快展推了“无人”。 2017 未来史》 纪的思考,到年国《纽客》杂志描述的“ 黑暗工厂”的 未来蓝图,都在表达人们心中的一惶恐情绪—— 机器取代类? 短期未来,人们的是:“ 智能机器”的广泛使导致社会就业率早在,英人就这心了。 汽机 明和使大大提升周期缩短同样 至更大的要那么工厂纷纷裁员示威但工业高速后,当时的调查统计显 ,最失业的,是那些单劳动,且人的低素质人群。 更多的人转行事了或较高水平“无脑劳” 到“知识劳 ”的转实质是人力资源流动, 会分以及 专业才激增难看出,是进步机器加速工业、人才流动, 促进了整个 明的进步的“无人科技”比“ 工业革命升级了好为其质与。“无人工厂”“无人商店”,了人、时谷歌代表的“无人驾驭绝佳统筹演算放人和大的无。在多简机械重复劳给“ 智能机器”后,人类即集体 在一个平台马斯洛需求层念” “无人科技可望类推上“自我实现需求”的最再说通俗点, 《史记》 中有“ 仓廪实而知 ”,天的济极了,人的提高琐碎之烦恼和时大大放的人那个尼采提亘古命题—— “我 ”。人之所为人,是因人的自。这也是人类与 智能机器”的。当“无人科技色和任务,人类将返璞专注“人自身”的基础教育,人类将实施代认能力、人 文素、道教育独特发挥极致时,人类将一个平台现真实的自我。 尼采终生未得的“ 人”,或许 在未来到。 的未来。好莱坞电银翼杀为我 营造,影中的仿思考,人类唯一的骄傲和最后的底线。有,如智能机器”有了人的,那么“人”的 被如力量何包容命? 悲观主义导致颠倒世界毁灭观主义祈祷互相包容未来。 有一点要:人新物的“ ”,其人中对自敬畏,会不会益膨胀的“成就”和 而渐渐丢弃有的敬畏忌惮心,人会不会无视禁,“ 勇往直前果可 毁灭消亡“无人科技”无将推速增 长,而且放人和时促进人的的整进化”。 种种疑虑,人命运始终掌在我们自上。 要不失初心, 来处,心怀敬畏“无人科技”会让“人”得,为人 一个14 2018 5 9 日 星期三 责编:杨梅 美编:刘岩 版式:杜云秀 责校:孙婷 楚 才·获 奖 作 文 邻家旧事 育才小学四年级 张吾墨 无人科技的背后 十一崇仁初级中学初三年级 艾欣 常会到人 我 :“学 有什么 ”每次都尴尬一笑。 此又什么 1928 年,研究旨趣到,“ 研究为”。 我们似乎以理钱钟书先笔下的“ 荒江心人”。其学家们心里来是自甚高的,长梁启,“ 体国,而类之进化”。 语及 这些, 非想 西 学大家 克·布赫写辩护是感到,不经意 人的 通思考 时, 自 或许 学的 小时候,对学 是“板 ”, 庄严 也不板。 :为什么这么来这么人就着一地觉得是最为有 的,而“ ”是奇怪的。 想想年时的必幼稚。中 国古而其余皆,这状况到明有好转,不定于一”。 我们的“ 书写”“ 脸谱不成为是,入系统化学学后,我我们一个研究结吗?解这个,未判断国演而被世 津津道, 国志》 者也不人。 那么,是研究?显 不是。 仇鹿鸣师写 魏晋族网络剖析”的推进关历材料 新方一, 研究仅止研究分学探险事, 段位 辛苦有余。 那么, 假设历是一趟旅行,它仅仅不是! 读书 会上,老 我们“不 要 存主观”, 要“ 虚己”, 要“ 隐藏 ” ,“自 有那么 要, 要” ……我们自的就不要, 纯粹证明的一,也解与同情。这“ 同情下定陈寅恪先“了解之同情”,与古 人处界”。 王明 珂先 经打 一个有 的比 真实 仿佛夏夜池塘 蛙鸣 而后人 往往 愿关 叫声最为响 的。 但恰恰 是那些不那么响 的声音, 的一起, 成了 整的 池塘蛙 透过 的边 ,我们不 难看 到一 代代 学人 怀 怀 ,不面 向故 ,而面 的当 未来。 汎森先到,20 世纪多出“人的”的时人们 结构力量易忽略在。 不,也21 纪的来“人 的”。 我所提到的“ 解与”也是人的一 分。 是人的研究研究。 而在对好人上, 的老学家:“ 是已经终过去学是点的。” 诚哉没有终点 的旅行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6 卞楷文 34 届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作品选登 我和爸爸过特的“ 伙”。 伙的一天, 爸爸跟妈妈说果却来到了中对面的献血车那里。 爸爸这是献血车当成中充值窗不,不是。 一个色的、的小子,给那里的来,那是一献血,上面大学时的献血分明是着我 起伙来妈妈呀士请在一把躺上,给了一些后, 胳膊了一,和流程扎针子里而已。 ,一穿了整条子,就好像这一了我的着那400 血袋干瘪满,着这些不是为了自人而,那一,我感到一回家,上无法隐藏的“ 补丁”就了我们伙的密, 妈妈有些生气:“ 干嘛着我献血 就为了分落不知道!” 来,爸爸是有的的! 我这个被伙人也 有点生气了! 我和上大学时一是心怀身为教导一个人的人! 了, 爸爸掉下后,分落果出来了,爸爸妈说即使爸爸献血分也到落的要了。 来,在妈妈里,爸爸那些了。 腊月,我们好行爷爷奶奶家年,行刚刚爸爸话响了。 好,我是血液中心的。 为了让病友安心 年,年院安小板 需求量当大。 看今来我们血液中心一个 小板—— !” 爸爸犹豫了一下还答应了。 话, 着我,对我的大直接不给我的余地,让我伙人。 伙了。 上次献血妈妈 批评,我建议您了。 再说,我们跟爷爷奶奶都好了,中要回饭的。 ”不知道为什么,便搬出妈 爷爷奶奶,我的话是那么“我们早点早点走,来得上就要了,好人都已回老家了,这献血的事,是不好了。 我们一个又多了一个家庭可安心 一个好年。 而不为“好,那我妈妈说心路上会车,和一起吃的。 ”我楼跟妈妈打了个着不血液中心。 血液中心的人来,这些人和爸爸 到了话,一选择了响。我爸爸填做检,都感觉到每个人都心。 这次献血爸爸了一房子,我隔着玻璃 爸爸流进身边一机器子里面, 子,一子里是里是色的。 这和上次在献血车上的情形,而且献血的时也长了。 我在外面妈妈打话来我们,我 爸爸心里一这和血液中心的起来提—— 好像每个话来的院都未有的。我能确的是:每个应该 都有一个着急等待血液救的家…… 献血了。 爸爸穿上外用衣的“ 补丁”。 我们回到家,妈妈饭。 爸爸:“我 们不是要回爷爷奶奶家起饭来了!” 妈妈么知道的神仙不成“我不是什么神仙,是血液中心 了。 我的话都被爷爷奶奶姑姑舅舅了,,我 ,家里了,要好了才能出发。 我是 们这对伙人了,好也爷爷奶奶。 ” 我和都放地大笑起来。 来,我们一起是最 伙人。 合伙 体育馆小学六年级 龙奕然 作者是个做学问的人才 这种 理论和文学融合的 理念随笔 ”( 可称为理论散文 ”), 现在已经很少 看到了 文章立意高远 旁征博引 才华闪烁获奖理由 一幅武汉老街现实版的城南旧事》。 小女生感触细腻情思绵柔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刻意追求的文艺范儿”。 我们 惊诧却也不得不欣赏这也是成长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获奖 理由 一篇标本式的记叙文满满正能量但一点不显造作让人觉得自然亲切有阅读的温暖愉悦感甚至惊喜除了行文 流畅布局精巧主人公一家为武汉加分的公益精神”,也令我们感动获奖 理由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体力无人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解放脑力本文最大的亮点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人格人性臻于完善智能机器时代有了无限可能这将是一个伟大的新纪元当然我们也 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获奖 理由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Sep-2019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没有终点 的旅行 - cjrb.cjn.cncjrb.cjn.cn/images/2018-05/09/14/09r14C.pdf · 老巷铺着青灰色的麻石板, 有的已如老人家的牙 齿,走在上面分明会感觉到“咯噔”的松动声。

那一座座老房,像一条条安静的鱼,瓦是它们身上细密的鳞。 而我,则是一条欢畅的鱼,每天快活地穿梭其中。

我在南京路汉润里的外婆家长大, 在这个穿越了一个世纪的寻常巷陌里,有我童年的整个世界。 巷子长长,幽深且窄。 小贩一声悠长的吆喝,余音如缕,满巷皆闻。

老巷铺着青灰色的麻石板, 有的已如老人家的牙齿,走在上面分明会感觉到“咯噔”的松动声。 不知什么时候,这些松动的“牙齿”就会被我们这群嬉笑疯闹的小毛孩给踢翻。

这群小毛孩儿当中,有一个领头羊叫“英子”,她比我大四岁,我叫她英子姐,她就住我家隔壁。因为总听外婆念叨她,左邻右舍对英子的懂事、孝顺都夸赞不已,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英子姐,和她成了最要好的伙伴。

每天放学后,我和英子姐骑着“叮当”乱响的自行车,在巷子里快活地满处转兜,人们听到“哐当哐当”声,就知道我们放学了。 拐弯处有个大陡坡,每次骑到这儿,总会让旁边院子里的王奶奶揪起心来,她会忍不住隔着墙喊上一声:“丫头,悠着点,慢慢骑。 ”话音未落,我们早已疾驰得无影无踪了。 不一会儿,外婆的声音在巷子里回响:“墨儿,英子,回家吃饭了! ”我们忍不住偷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黄昏中的老巷最为温暖,瓦棱上的小麻雀在低声地喁喁私语,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一排排整齐的灰墙红瓦房,淹在夕照的金粉里,相互依偎。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此时会“叮叮当当”欢快地唱个不停,和着油锅发出的

“滋啦滋啦”声,合奏出一阕独特的交响乐。 扑鼻而来的各种菜香,热乎乎地透着鲜透着甜,水泄般四处漫溢,整个汉润里被温暖的人间烟火包裹着、幸福着……

英子姐兴冲冲地端来一盘“吉祥三宝”,“来来来,尝

哈子我的拿手菜,包你停不下嘴。 ”还没等我咽下口水,巷子对面的李奶奶就一根竹竿伸了过来(巷子宽度只有四米),上面晃悠悠地吊个竹篮,竹篮像坐滑滑梯似的,欢快地飞奔而来,直钻我怀里,“墨儿,接好了,莫掉下去了,这是奶奶家的土特产,蛮正宗! ”只觉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像一个小太阳,把我整个心烘烤得暖暖的。

平日若是碰到个打雷下雨,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没来得及收,也用不着担心。回到家,它们准会乖乖躺在自家窗台上。 还是老巷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印。

最开心的是双休日,一大清早,叫醒人们的定是小贩的吆喝,高亢而富有韵味。小巷逐渐热闹起来,陆陆续续地摆上了摊,英子姐拉着我一溜烟蹿了出去。呵!有捏面人儿的,蘸糖葫芦的,画糖画的,蒸米糕的……每个摊儿我们都会转兜研究个半天。最吸引我们的是画糖画的老人,以大理石为纸、铁勺为笔、糖浆为墨,动作娴熟而轻巧,糖丝飞扬,几番精心刻画后,一只琥珀色的孔雀便跃然于乳白色的大理石上,支一根木棒,在阳光的映照下,简直就是一件漂亮的艺术品。 小心地舔上一两口,就再也没舍得吃。 看得入迷时,连太阳偷偷爬上头顶都不知道,直到小巷四处氤氲着炸酱面的酱香味,才让我们回过神来。

暖洋洋的午后, 外婆家的露天庭院成了我们嬉戏热闹的世界。 我们时常拿着放大镜,四处寻找小动物的踪迹:蛐蛐早已在这掘洞安了家,借着日光的暖意,刚振翅唱出一两支懒洋洋的歌就把我们给打发了;油蛉躲在石缝里不紧不慢地吊嗓子;还有红腿紫腹的蚱蜢,腾空而跃时,会弹响红弦黄羽,发出二胡都无法模拟的颤音。 不知哪天,又搬来了一窝蚂蚁,在葡萄藤下安了家,呵! 一大家子,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

“墨儿,英子,墨儿,英子!”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叫唤声,不用说,定是外公的宝贝八哥“四毛”。循声望去,

它正在梧桐树上欢快地上蹿下跳呢! 只见它一个漂亮的俯冲下来, 在我和英子姐的脚边, 不停地扑扇着翅膀,快活地转圈,三下两下,就把我和英子姐鞋带全部啄散开了,不管系得有多紧,都逃不过它的“魔嘴”,它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却让我们哭笑不得。 它得意地仰天大笑后,“嗖”地一声又不知野到哪儿去了。这鬼灵精从小放养长大,从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笑得这么难听,是模仿你的吧? ”我捂着嘴巴,眼泪都笑出来了。

“什么呀,本姑娘的笑声可是婉转悦耳,美如天籁,是在模仿你吧? ”英子姐挥舞着拳头,追打过来,我们疯笑作一团。

嘴馋时,我们会把外公种的无花果、葡萄悄悄拧下几个,你喂我,我喂你,快活似神仙。“墨儿,今生今世我们都是最好的姐妹,永远不分开! ”“嗯! 永不分离! ”我们击掌拉钩,相约这美好天长地久……

转眼,秋雨纷至,梧桐树的叶子经不住这萧瑟的寒意,一片一片无奈地凋零在庭院里。而我的美好回忆也如这落叶般随秋风飘逝而去。 英子姐搬走了,她终归是要回北京的,她说她会回来的,会到老地方来找我……

而外婆的腿因滑膜炎,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外婆,把我们接回了那个原本属于我的家。

刚下过雨,新小区尽是郁郁葱葱,是那种被雨水冲刷过后刺眼的绿, 绿得让人屏住呼吸透不过气来,这儿的人们礼貌得“恰如其分”,微笑得“恰到好处”。在这里,有一种无形的磁力,人与人之间永远保持着十分精确的距离。 他们对我来讲,永远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笼子里的八哥不安地上蹿下跳,它一直凝望着蓝天,“墨儿,英子,墨儿,英子……”

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超市 24 小时静候你来购物,每天海量的快递来自“无人智能分拣中心”……“无人科技”,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无人科技”背后有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无人化”。 从 2017 年初风靡全球的《未来简史》对创世纪的思考,到年末美国《纽约客》杂志描述的“黑暗工厂”的未来蓝图,都在表达人们心中的一种惶恐情绪———机器是否会全面取代人类?

短期未来,人们更担忧的是:“智能机器”的广泛使用,会导致社会就业率大幅下降。

其实早在百年之前,英国人就操过这心了。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力,生产周期缩短,同样甚至更大的产量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工厂纷纷裁员,工人游行示威。 但工业高速发展后,当时的调查统计显示,最终失业的,是那些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且怨天尤人的低素质人群。 更多的人通过转行或学习,从事了管理或较高水平的技术工作。 从“无脑劳作”到“知识劳作”的转变,实质是人力资源流动,社会分工细化,以及专业人才激增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出,是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诞生,加速了工业发展、人才流动,促进了整个

社会文明的进步。虽说如今的“无人科技”比“工业革命”升级了好几代,

但我认为其本质与前者无异。“无人工厂”“无人商店”,减少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谷歌为代表的“无人驾驭”运用绝佳的统筹、演算,解放人力和大量的无效时间。在把许多简单、机械、重复劳动交给“智能机器”后,人类即可集体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去追寻更高的理想。 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念”“无人科技”可望将人类推上“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最高一级。 再说通俗点,《史记》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今天的理解:物质经济极大发展了,人的境界才有可能全面提高。

无需再为生计和琐碎之事烦恼, 精力和时间大大解放的人类,将再度回归那个尼采提出的亘古命题———“我是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人的自由意志。这也是人类与“智能机器”的唯一区别。 当“无人科技”承担了非人性的角色和任务,人类将返璞归真,专注于“人自身”的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人类将更好实施对下一代认知能力、人文素养、道德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以将人格的独特性、完美性发挥到极致。 彼时,人类将到达一个崭新的平台,展现真实而健全的自我。尼采终生寻觅未得的“超人”,或许

能在未来找到。再向更长远的未来眺望。好莱坞电影《银翼杀手》为我

们营造了另一种可能,影片中的仿生人创造了生命,能够独立思考的生命, 人类唯一的骄傲和最后的底线也告失守。有朝一日,如果“智能机器”有了人的意志,那么“人”的概念将被如何定义?自然力量又该如何包容自己的杰作创造出的另一族生命?

悲观主义者会臆想两者相生相杀最终导致伦常颠倒,世界毁灭;乐观主义者则祈祷他们互相包容,共创未来。但有一点要特别警醒:人类作为新物种的“造物主”,其人格中对自然造物主的敬畏,会不会随着日益膨胀的“成就”和自负而渐渐丢弃?如果失去了应有的敬畏、忌惮之心,人类贪婪的本性会不会无视禁区,“勇往直前”?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物种毁灭,文明消亡。

“无人科技”无疑将推动物质生产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而且解放人力和时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甚至是人类的整体“再进化”。 虽然有种种的疑虑和担忧,但我相信,人类的命运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只要不失初心,不忘来处,心怀敬畏,“无人科技”会让“人”得以升华,为人类打开一个全新纪元。

14 2018年 5月 9日 星期三 责编:杨梅 美编:刘岩 版式:杜云秀 责校:孙婷楚才·获奖作文

邻家旧事 育才小学四年级 张吾墨

“无人科技”的背后 十一崇仁初级中学初三年级 艾欣

很幸运,能在历史系学习。经常会遇到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

用? ”每次都只能尴尬一笑。除此又能说什么呢? 1928 年,傅斯年先生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谈到,“此类研究本应为少数人所为”。 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钱钟书先生笔下的“荒江野老屋,二三素心人”吧。 其实,历史学家们内心里向来是自视甚高的,长傅先生一辈的梁启超先生就说,“历史须考察全体国民运动之历史,而此种历史有助于人类之进化发展”。

语及这些, 并非想学西方史学大家马克·布洛赫写一篇《为历史学辩护》。 只是感到,不经意间,把他人的随口一问变作贯通思考时, 自己或许已踏上史学的旅程。

小时候,对学术的印象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庄严而神圣,但也不免刻板。 还想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人就绕着一地故纸堆转啊? 大概觉得崭新的才是最为有趣的,而“史无定论”是奇怪的。

仔细想想,少年时的想法未必幼稚。 中国古人修史,传一部而其余皆失,这种治学状况到明清才有好转,不再“定于一”。 今日我们所乐称的“历史书写”“脸谱化”曾经并不成为问题。 但是,进入系统化的史学学习后,我又想法大变。

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 历史研究会终结吗? 解答这个问题,未必要先作判断。 试想,三国时期的历史因《三国演义》而被世人津津乐道, 通览《三国志》 者也不乏其人。 那么,是否三国研究已然穷尽了呢? 显然不是。 仇鹿鸣老师写《魏晋之际的权力关系与家族网络》, 详细剖析了司马时代

“魏” 的过程, 极大推进了相关历史的研究。 历史学拓展的手段无非二端: 新材料与新方法。 二者备一, 即可有新的研究涌现。 但仅止于此吗?

固然, 史学研究对部分学者来说,乃探险的乐事,但倘若段位不够,恐怕还是快乐不足,辛苦有余。 那么,假设历史学真是一趟旅行,它仅仅是停留在故纸堆的爬梳中吗?

当然不是!读书会上,老师会指导我们“不要先

存主观的见解”,要“虚己”,尽量要“隐藏自己”,“自己没有那么重要, 历史更重要”……这并非说我们自己真的就不重要,历史其实并非纯粹证明的一门学问, 也需要理解与同情。这“同情”并非当下定义,乃陈寅恪先生所称“了解之同情”,亦即“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王明珂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 : 真实的历史仿佛夏夜池塘的蛙鸣 ,而后人往往只愿关注叫声最为响亮的。但恰恰是那些不那么响亮的声音,与分贝最高的一起, 构成了完整的池塘蛙鸣 。 透过对历史的边缘的关注 ,我们不难看到一代代学人经世致用的关怀。 此关怀 ,不面向故纸堆 ,而面向人类的当下与未来。

王汎森先生曾经谈到,20 世纪历史研究中多出现“人的消失”的境况。 彼时人们更愿看重结构性的力量而极易忽略个体的存在。 不过,也正如罗志田老师所言,21 世纪的史学正在迎来“人的复归”。 我想,前面所提到的“理解与宽容”也算是人性的一部分。 历史终究是人的历史, 研究历史也是研究人性。 而在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上,并没有止境。

我非常尊敬的老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历史是已经终结的过去,史学是没有终点的远航。 ”

诚哉斯言!

没有终点的旅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6 级

卞楷文

第 34 届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作品选登

我和爸爸曾有过特殊的“合伙”。 合伙的结果,别有滋味。

去年暑假的第一天, 爸爸跟妈妈说要单独带我出去玩,结果却来到了中山公园对面的流动献血车那里。

爸爸这是把献血车当成中山公园的充值窗口了吗?不,显然不是。 他掏出一个红色的、陈旧的小本子,递

给那里的工作人员。原来,那是一本献血证,上面还有他读大学时的两次献血记录。 他这哪是带我玩? 分明是拉着我合起伙来骗妈妈呀!

护士请他坐在一把躺椅上,给他做了一些检查。然后,在他胳膊上系了一根止血带, 和平时打针的流程一样,消毒、扎针,只是连接针管的透明袋子里没有药水而已。血顺着针管,一瞬间就贯穿了整条管子,就好像这一针也扎进了我的血管。看着那容积为 400 毫升的血袋从干瘪变得饱满,看着这些不是为了自己和亲人而流的血,那一刻,我真为爸爸感到骄傲!

一回家,他手臂上无法隐藏的“补丁”就泄露了我们合伙的秘密, 妈妈颇有些生气:“你们干嘛要瞒着我去献血呀? 就为了积分落户? 况且还不知道能不能落户! ”

原来,爸爸是有目的的呀! 我这个被骗的合伙人也有点生气了! 我以为他和上大学时一样, 仅是心怀公益,以身为范,教导我做一个能帮助他人的人! 唉,虽然这血还是献了, 但爸爸之前的高大形象一下子掉下来了几个厘米。

两个月后,积分落户的结果出来了,爸爸顺利通过。妈

妈说,即使爸爸不献血,他的积分也达到落户的要求了。看来,在妈妈的眼里,爸爸那些血是白献了。

腊月二十七,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行李刚刚装车完毕,爸爸的电话响了。

“你好,我是武汉市血液中心的。为了让病友们能安心过年,年前武汉市各大医院安排了很多手术,现在血小板的需求量相当大。您看今天能不能来我们血液中心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 ”

“呃———好吧! ”爸爸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挂了电话,他就看着我,对我眨巴着他那双无辜的大眼睛。他的简单直接,完全不给我拒绝的余地,让我再当他的合伙人。

但我说:“您就别拉我合伙了。您上次献血就挨了妈妈的批评,我还是建议您别去了。再说,我们跟爷爷奶奶都约好了,中午要回去吃午饭的。 ”不知道为什么,即便搬出妈妈和爷爷奶奶,我的话还是那么没有底气。

“我们早点献完早点走,说不定来得及。马上就要过年了,好多人都已经赶回老家了,这献血的事,怕是不好召集了。 我们献一个单位的血,至少又多了一个家庭可以安心过一个好年。 何乐而不为呢? ”

“好吧,那我跟妈妈说担心路上会堵车,和您一起买点吃的。”我迅速上楼跟妈妈打了个招呼,立刻带着不能说的秘密前往血液中心。

哇! 血液中心的人还真不少! 看来,这些人和爸爸一样接到了电话,一样选择了响应。 我陪着爸爸填表、

做检查, 都需要排队。 但我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很有耐心。

这次献血,爸爸被关进了一间房子,我只能隔着玻璃窗看着他。 爸爸的血流进了他身边一台机器的盒子里面,盒子连着两根管子,一根管子里是殷红的血,另一根管子里是黄色的液体。这和上次在流动献血车上的情形不太一样啊,而且献血的时间也长多了。

我在外面等得很着急, 真怕妈妈打电话来催我们,我想爸爸心里一定也很着急,但这和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比起来又不值一提———好像每个打电话来的医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血荒。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每个电话背后应该都有一个着急等待血液救命的家庭……

终于,献血结束了。爸爸穿上外套,用衣袖一层一层盖住他手臂的“补丁”。

我们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 爸爸心虚地问:“我们不是要回爷爷奶奶家去吃午饭吗? 怎么做起饭来了? ”

“你刚献完血,怎么开长途车啊?! ”“妈妈,您是怎么知道的啊? 难道您是神仙不成? ”“我不是什么神仙,是你的电话手表定位在血液中心

了。我的电话都被你爷爷奶奶姑姑舅舅打遍了,没办法,我只好跟他们讲,家里水管漏水了,要修好了才能出发。我是被你们这对合伙人逼得没办法了,只好也加入进来合伙骗爷爷奶奶。 ”

我和爸都放肆地大笑起来。 原来,我们仨一起才是最佳合伙人。

合伙 体育馆小学六年级 龙奕然

作者是个做学问的人才。 这种

理论和文学融合的 “理念随笔”(或

可称为“理论散文”),现在已经很少

看到了。 文章立意高远,旁征博引,

才华闪烁。

获奖理由

一幅武汉老街现实版的《城南旧事》。 小女生感触细腻,情思绵柔,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刻意追求的“文艺范儿”。 我们惊诧,却也不得不欣赏———这也是成长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获奖理由

一篇标本式的记叙文,满满正能量,但一点不显造作,让人觉得自然、亲切,有阅读的温暖、愉悦感甚至惊喜。 除了行文流畅,布局精巧,主人公一家为武汉加分的“公益精神”,也令我们感动。

获奖理由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体力;以“无人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解放脑力。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理想”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人格、人性臻于完善,在“智能机器”时代有了无限可能。这将是一个伟大的新纪元。当然,我们也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获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