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0, 2017 new chinese journal 神在虚实 …...

1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投稿邮箱:newchinesejournal@gmail.com 05 文艺专版 NEW CHINESE JOURNAL 神在虚实超然间 文艺 专版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木 ◆编辑:艺缘 黄华兆的水彩画,可看到一个由外向内,由形到 神的转化过程。 华兆的水彩画功夫不错。用色透明清新,用水明洁润 泽,用笔准确肯定,华兆的水彩画把水彩画用水及水色的特 点发挥得相当的到位。前些年,他用这种训练有素的正宗的 水彩画技法,在表现自然风景中颇有效果。 其实,我们一提到水彩画,就想到这个与中国画用水 相似的外来画种已成特色的风景、静物,就是人物画,也大 多为水彩画特有的头像、肖像一类。水彩画由于自身用纸用 水的特点,画幅一般不大,所以题材一般也较单纯,一个小 境,几个静物组合,一个头像或半身肖像,即使风景场面大 一些,画得也较简洁单纯。画面复杂了,水彩画的技巧难度 顿时加大若干倍,一些水彩特点也容易丧失。这就形成了水 彩画的小品特点。华兆过去画的小品风景,也具这个常规水 彩画的特征。例如他的《故乡的船》就是这类作品。场面虽 然简洁单纯,但技法纯熟,落笔准确肯定,色彩干湿并用, 或趁湿点染,柔和而丰富;或干笔叠加,肯定而透明。加上 造型中精致的留白,使华兆的水彩风景小品水彩意味纯正而 优美。 但华兆似乎没有满足于这种正宗传统的水彩画法。他 试图通过水彩这种样式,去表现更具精神性的内涵。他直接 去表现西藏藏传佛教的内容。在《金色阳光》和《灵光系 列》中他以藏传佛教的喇嘛和佛教徒为表现对象,在烟雾缭 绕迷离恍惚之中,试图表现藏传佛教神秘深邃的宗教氛围, 而强烈的红褐色调,更烘托出西藏密宗寺庙的神秘之感。如 果说,华兆的这些作品表现出他不满于传统水彩小品风景和 静物的创作模式,而试图加强精神性表现的话,那么,华兆 采取的也仍然是水彩画中传统的单个人像的方式。他的这些 人像画得很写实,包括环境中的墙面和木门,华兆都画得一 丝不苟,一些细小的纹理也作了细致的处理,显示了华兆在 水彩画写实技艺上坚实的基本功。尽管从技法形式上突破不 够。 因此,当看到华兆最近的一批作品时,觉得他似乎找到 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以《天语》系列为代表的华兆的系列作品,显示出这 位青年水彩画家多年的探索和思考。这批水彩画作品以传统 文化的多种器物和艺术样式的组合为画面。画面的物象组合 并非是完整的物象,有时以物象之局部或碎片,在虚拟空间 中作平面的组合。因其虚拟,故自由;因其平面,故构成性 强;因其虚拟与平面,故水彩画水色的淋漓、渗化、滴淌、 浸润及色块的叠加、罩色,诸般技法特色均可随意处理,使 画面形式感十分突出。尽管虚拟,但华兆又在一片虚拟之中 刻意精雕细琢画龙点睛于个别局部。如其《天语流脉》之菩 萨、青铜鼎与明式木椅,那又是精而又精,不仅以色彩直接 描绘,而且高度写实再现。这样,这种局部的色彩的写实性 形象,与画面占据大部的虚拟的单色的物象形成一种有趣的 对比。不仅如此,画面中一抹与单色背景形成补色关系的构 成式色彩块面,更以其非现实的符号特点,消弥了画面场景 的写实性乃至真实性,让你只能在这个虚拟的超现实的艺术 的空间中,去体悟作者精神表现的境界。值得指出的是,华 兆训练有素的写实性水彩画技艺仍然在这种大写意的水彩画 作品中起作用。你看他画的那些真实精巧的古琴、鸟笼、木 椅,那一片淋漓的水色中为造型而留下的精巧的留白…… 显然,华兆在他的近期作品中,在虚拟与写实,平面与 立体,单色与色彩,写意与写实,具像与符号种种矛盾而和 谐之中构成一种超现实的精神境界,一种对传统的思考与反 省。 华兆显然成熟了。他的“天语”系列作品《天宇》获第 九届全国水彩画展提名奖,我想,这是水彩界前辈对他多年 探索的一个鼓励。华兆今后的进步应当更大。因为,他在路 上了。 ◆黄华兆瑞典留影 ◆昨日升腾 ◆哈尼族姑娘 ◆牧马人 ◆瑶族姑娘 ◆灵光系列五 ◆天语·轻羽 ◆红豆生南国 ◆藏族姑娘 ◆灵光系列七 ◆京韵 ◆受伤的民间艺人 ◆浮光 ◆灵光系列一 ◆天羽 ◆旷野的风 ◆彝族少女3 ◆天宇 ◆海路盛世 黄华兆,男,壮族,1977年7月生于广西防城港市,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全国青联常委,IWS国际水彩 画协会中国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 员,中国徐悲鸿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广西群众艺术馆美术 摄影部创作员,广西美协理事,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初阳画院院长,广西水彩 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 席,中国文化部首批国家艺术基金个人立项获得者。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Nov-2019

3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05文艺专版NEW CHINESE JOURNAL

神在虚实超然间 文艺专版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木 ◆编辑:艺缘

读黄华兆的水彩画,可看到一个由外向内,由形到

神的转化过程。

华兆的水彩画功夫不错。用色透明清新,用水明洁润

泽,用笔准确肯定,华兆的水彩画把水彩画用水及水色的特

点发挥得相当的到位。前些年,他用这种训练有素的正宗的

水彩画技法,在表现自然风景中颇有效果。

其实,我们一提到水彩画,就想到这个与中国画用水

相似的外来画种已成特色的风景、静物,就是人物画,也大

多为水彩画特有的头像、肖像一类。水彩画由于自身用纸用

水的特点,画幅一般不大,所以题材一般也较单纯,一个小

境,几个静物组合,一个头像或半身肖像,即使风景场面大

一些,画得也较简洁单纯。画面复杂了,水彩画的技巧难度

顿时加大若干倍,一些水彩特点也容易丧失。这就形成了水

彩画的小品特点。华兆过去画的小品风景,也具这个常规水

彩画的特征。例如他的《故乡的船》就是这类作品。场面虽

然简洁单纯,但技法纯熟,落笔准确肯定,色彩干湿并用,

或趁湿点染,柔和而丰富;或干笔叠加,肯定而透明。加上

造型中精致的留白,使华兆的水彩风景小品水彩意味纯正而

优美。

但华兆似乎没有满足于这种正宗传统的水彩画法。他

试图通过水彩这种样式,去表现更具精神性的内涵。他直接

去表现西藏藏传佛教的内容。在《金色阳光》和《灵光系

列》中他以藏传佛教的喇嘛和佛教徒为表现对象,在烟雾缭

绕迷离恍惚之中,试图表现藏传佛教神秘深邃的宗教氛围,

而强烈的红褐色调,更烘托出西藏密宗寺庙的神秘之感。如

果说,华兆的这些作品表现出他不满于传统水彩小品风景和

静物的创作模式,而试图加强精神性表现的话,那么,华兆

采取的也仍然是水彩画中传统的单个人像的方式。他的这些

人像画得很写实,包括环境中的墙面和木门,华兆都画得一

丝不苟,一些细小的纹理也作了细致的处理,显示了华兆在

水彩画写实技艺上坚实的基本功。尽管从技法形式上突破不

够。

因此,当看到华兆最近的一批作品时,觉得他似乎找到

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以《天语》系列为代表的华兆的系列作品,显示出这

位青年水彩画家多年的探索和思考。这批水彩画作品以传统

文化的多种器物和艺术样式的组合为画面。画面的物象组合

并非是完整的物象,有时以物象之局部或碎片,在虚拟空间

中作平面的组合。因其虚拟,故自由;因其平面,故构成性

强;因其虚拟与平面,故水彩画水色的淋漓、渗化、滴淌、

浸润及色块的叠加、罩色,诸般技法特色均可随意处理,使

画面形式感十分突出。尽管虚拟,但华兆又在一片虚拟之中

刻意精雕细琢画龙点睛于个别局部。如其《天语流脉》之菩

萨、青铜鼎与明式木椅,那又是精而又精,不仅以色彩直接

描绘,而且高度写实再现。这样,这种局部的色彩的写实性

形象,与画面占据大部的虚拟的单色的物象形成一种有趣的

对比。不仅如此,画面中一抹与单色背景形成补色关系的构

成式色彩块面,更以其非现实的符号特点,消弥了画面场景

的写实性乃至真实性,让你只能在这个虚拟的超现实的艺术

的空间中,去体悟作者精神表现的境界。值得指出的是,华

兆训练有素的写实性水彩画技艺仍然在这种大写意的水彩画

作品中起作用。你看他画的那些真实精巧的古琴、鸟笼、木

椅,那一片淋漓的水色中为造型而留下的精巧的留白……

显然,华兆在他的近期作品中,在虚拟与写实,平面与

立体,单色与色彩,写意与写实,具像与符号种种矛盾而和

谐之中构成一种超现实的精神境界,一种对传统的思考与反

省。

华兆显然成熟了。他的“天语”系列作品《天宇》获第

九届全国水彩画展提名奖,我想,这是水彩界前辈对他多年

探索的一个鼓励。华兆今后的进步应当更大。因为,他在路

上了。

◆黄华兆瑞典留影

◆昨日升腾

◆哈尼族姑娘

◆牧马人

◆瑶族姑娘

◆灵光系列五

◆天语·轻羽

◆红豆生南国

◆藏族姑娘

◆灵光系列七

◆京韵

◆受伤的民间艺人

◆浮光

◆灵光系列一

◆天羽

◆旷野的风

◆彝族少女3

◆天宇

◆海路盛世

黄华兆,男,壮族,1977年7月生于广西防城港市,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全国青联常委,IWS国际水彩

画协会中国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

员,中国徐悲鸿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广西群众艺术馆美术

摄影部创作员,广西美协理事,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初阳画院院长,广西水彩

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

席,中国文化部首批国家艺术基金个人立项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