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report - sharing corridor bridging schools ...請)一起向農夫學習(如:...

8
高等院校學生推動可持續發展獎檢討報告 (1)項目內容 主辦單位 教大農莊 項目名稱 農情蜜義---農、校、社分享計劃 (Sharing Corridor Bridging Schools, Farmers and Community in Organic Farming Scheme) 目的 在香港,隨著我們對生物知識的了解加深,總祈望自己可以薄盡綿力,為這片土地上的 潔淨有機耕種、和人們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帶來改變,亦連繫社區、農業「永續」與「關 懷」。本著此心,「農情蜜義」計劃有三個目標: ()透過有機農耕培育環保下一代,透過參與有機耕作的農務及一連串的課堂來讓小學 生了解生態與農業之間的互動; () 增強農夫聯繫與交流學識,拉近團體的距離建立聯繫,以便於學術知識與實踐技巧 互相交流; () 讓弱勢基層感受平等待遇。 此項目歸根究底的意義乃圍繞一個「情」字而行的。以實踐校園有機耕種來補救過往農 業發展對環境的傷害,是基於對地球環境的關愛之情;在實踐過程中不同的教育團體以 至社區團體伸出善意的手,結果會與基 層大眾共享,是彼此對社會互生的關懷之情; 以至與種植有機蔬果給消費者的這個行為,動機乃為他人健康 把關的關顧之情。而最 終項目在未來持續進行下去,就靠我們和社會大眾的那一點點熱情了。 活動內容 (1) 本地農場到訪 到訪 3 間農場,及與十多位義工(同學/非教育大學的朋友)協助農夫打理農務(包括採收、 插秧等),並與農夫交流,學習農業技術(:「零干擾農法」)(2) 教大「農情」 義務導師培訓 邀請幾名參與者協助與農夫打理農務,讓同學直接學到農業知識,並協助修訂教材及五 節課堂,課堂內容配合常識科課程及農業知識。 (3) 「農情蜜義」收成節 在十一月九日及十一月十日舉行收成節,共 7 個農業單位、3 個社區組織及個別綠色單 位參與收成節,兩天最少有一百師生參與其中,購買農產品之餘,亦與農夫進行交流, 我們亦邀請同學協助農夫,互助幫助。 另外,我們在收成節前邀請檔主出席活動前夕會面,讓社區機構及農夫互相認識,建立 農夫及組織間的一份情,於收成節及日後擁有良好關係。 此外,活動完結後,我們有幾次把農夫的收成送給深水埗的團體,讓超過 40 名基層朋 友得到有機蔬菜。 (4) 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 共有 4 間小學參與「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計劃」,現有 2 間學校(超過 30 名小四至小 六生) 正進行計劃,而最初此計劃以一或兩天農務活動,但最後考慮到小學生學習農業 知識的情況而把活動變為一星期一次,共有五節,每節一小時。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an-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高等院校學生推動可持續發展獎檢討報告

(1)項目內容

主辦單位 教大農莊

項目名稱 農情蜜義---農、校、社分享計劃

(Sharing Corridor Bridging Schools, Farmers and Community in Organic Farming Scheme)

目的 在香港,隨著我們對生物知識的了解加深,總祈望自己可以薄盡綿力,為這片土地上的

潔淨有機耕種、和人們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帶來改變,亦連繫社區、農業「永續」與「關

懷」。本著此心,「農情蜜義」計劃有三個目標:

(一)透過有機農耕培育環保下一代,透過參與有機耕作的農務及一連串的課堂來讓小學

生了解生態與農業之間的互動;

(二) 增強農夫聯繫與交流學識,拉近團體的距離建立聯繫,以便於學術知識與實踐技巧

互相交流;

(三) 讓弱勢基層感受平等待遇。

此項目歸根究底的意義乃圍繞一個「情」字而行的。以實踐校園有機耕種來補救過往農

業發展對環境的傷害,是基於對地球環境的關愛之情;在實踐過程中不同的教育團體以

至社區團體伸出善意的手,結果會與基 層大眾共享,是彼此對社會互生的關懷之情;

以至與種植有機蔬果給消費者的這個行為,動機乃為他人健康 把關的關顧之情。而最

終項目在未來持續進行下去,就靠我們和社會大眾的那一點點熱情了。

活動內容 (1) 本地農場到訪

到訪 3 間農場,及與十多位義工(同學/非教育大學的朋友)協助農夫打理農務(包括採收、

插秧等),並與農夫交流,學習農業技術(如:「零干擾農法」)。

(2) 教大「農情」 義務導師培訓

邀請幾名參與者協助與農夫打理農務,讓同學直接學到農業知識,並協助修訂教材及五

節課堂,課堂內容配合常識科課程及農業知識。

(3) 「農情蜜義」收成節

在十一月九日及十一月十日舉行收成節,共 7 個農業單位、3 個社區組織及個別綠色單

位參與收成節,兩天最少有一百師生參與其中,購買農產品之餘,亦與農夫進行交流,

我們亦邀請同學協助農夫,互助幫助。

另外,我們在收成節前邀請檔主出席活動前夕會面,讓社區機構及農夫互相認識,建立

農夫及組織間的一份情,於收成節及日後擁有良好關係。

此外,活動完結後,我們有幾次把農夫的收成送給深水埗的團體,讓超過 40 名基層朋

友得到有機蔬菜。

(4) 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

共有 4 間小學參與「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計劃」,現有 2 間學校(超過 30 名小四至小

六生) 正進行計劃,而最初此計劃以一或兩天農務活動,但最後考慮到小學生學習農業

知識的情況而把活動變為一星期一次,共有五節,每節一小時。

課節 活動內容

一 蔬菜的分類、 光合作用、作物的繁殖方法

播種

二 香港的氣候與植物的特徵、「不時不種」的概念

種植

三 堆肥/施肥方法、香港資源(如:廚餘)議題

種植

四 農業生態(生物資源)

種植

五 我們與香港農業及大自然的關係/邀請農夫分享

種植/收成

(2)檢討

整體而言,農情蜜義---農、校、社分享計劃能達到項目的目標:

1)進行「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時,小學生投入參與小組活動,一起探索作物的奧妙,

學習「不時不種」的概念。我們以體驗式學習法來讓學生了解種植有多艱辛,藉此表現

出珍惜資源的重要性,符合「有機農耕培育環保下一代 」的目標。

2) 在收成節及到訪農場活動中,我們能夠與農夫、社區組織及其他綠色單位建立友好的關

係,互相分享知識及進行交流,達至「增強農校社聯繫與交流學識 」的效果。

3) 我們慶幸認識不同的農夫,把超過二十公斤的蔬菜贈給舉辦剩食分享行動的社區組織及

環保團體,有街坊表示自己沒機會購買有機菜。因此,希望這計劃持續進行,繼續「讓

弱勢基層感受平等待遇」,給街坊一種關懷。

然而,舉辦活動的過程中面對了不同的問題,如時間管理及預期人數等。以下我們會解

說 4 項活動與計劃書的落差、困難、活動效果及改善方法。

(1) 本地農場到訪

這活動與計劃書的有時間落差。我們原先在計劃書表示於 7、8 月到訪不同的農場,

協助農務打理。可是,由於我組的時間未能與個別農夫約定時間,最近把這行動延

遲至 9 月後進行,這亦會對教材製作有點影響。

幸好,我們能在收成節前後更認識部份農夫的工作,我們到訪了 3 間農場(分別在上

水、錦上路及二澳),到了 7 次農場,與教大同學及公眾義工(在我們的 Facebook 邀

請)一起向農夫學習(如: 收割洛神花、禾稻、插秧、移苗、了解「零干擾農法」)等

工作。此活動真可以讓我們了解農夫的辛酸,我們藉此與農夫維繫一份農情有誼,

大家有甚麼幫忙時互相幫助,這正是活動的優點。

可是,我們在活動面對困難。第一,我們在 Facebook 推廣農場到訪時未有好好與農

夫清楚溝通,導致行政上出現問題,例如:我們未清晰了解二澳農場的位置(需從大澳

步行一小時多才到達),令參與的義工帶來不便。因此,我們在事前了解農場的位置、

交通,以及農場有沒有貓狗等,讓參與者作出心理準備。第二,我們不能邀請更多

同學參與活動。雖然我們有至少 5 人協助農務,但當時正是考試時期,未能邀請更

多非環保學系的同學參與活動。因此,我們需預先約定農夫(非在考試期進行),邀

請更多同學參與農務,讓準老師了解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2) 教大「農情」 義務導師培訓

計劃書本身的時間、人數與執行時有差別。 其實,我們的培訓可作為本校科學與環

境學系主辦的「教大生態園農夫」計劃(在 10、11 月進行)一部份。然而,我們未在

計劃中協助活動進行,導致部份同學沒了解我們的活動。最後,只吸引有幾位同學

日後協助我們,而我們只簡單向介紹教大農務及我們的工作。另外,因上述提及了

考試期的問題,導致一部份同學沒有機會參與農務。而以上的正是我組面對的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得知學校活動的情況,與學系配合,協助舉辦活動之餘,又可推廣

我們的活動。

同時,我們的教材未有依時完成。本身我們在 8、9 月整理好教材,現在仍未沒成教

材,原因是我們未料到製作教材所需時間。我們最後尋找就讀視藝教育的同學設計

教材。

不過,我們亦在 Facebook 推廣農業活動,吸引了公眾人士參與,這是出乎意料的結

果。亦慶幸常識教育系同學協助整理教材。以下為同學的感想:

我之前到不同的特殊學校參觀,發現很多學校都喜歡種植花草,亦舉辦農夫計劃,

讓學生獲得學習機會,因為體驗式學習對特殊小朋友最有幫助,他們可以有份參

與課堂活動,多點活動空間。因此,透過參加教大的農夫計劃,也對我日後投身

學校也有幫助,因為協助我建立基本農務知識,也對課程設計有幫助。

特殊教育榮譽文學士一年級生

(3) 「農情蜜義」收成節

為期兩天的收成節沒有太大落差,收成節能成功完成,以開放式攤位來吸引師生,讓農

夫、學生、公眾、社區組織及綠色單位交流,了解不同單位的工作。加之,收成節的宣

傳效果不錯,有不少校外人士前來參與活動。

在收成節前夕,我們考慮到不同單位可能售賣同一類型的產品,擔心出現競爭,加上我

們希望檔主加深不同機構的認識,在收成節互相幫助,因此我們先舉辦檔主兩小時會面。

而效果很好,檔主們主動認識其他檔主,亦了解對方銷售的產品。更甚的是,他們希望

我們一起壯大農業力量,也有檔主稱自己在別的農墟多見其他檔主,毫無交流,但這次

會面及收成節能打破隔膜;有另一檔主知道農夫檔主艱苦工作,種田更養不起自己,所

以她選購農夫檔主的粟米,蒸熱後售賣給師生。 在此,這能建立了一份檔主間的農

情。

收成節中,師生並非只買農產品,而是與不同單位交流,甚至是與檔主成為朋友,

協助檔主。我們提供 1張紙皮讓檔主填寫他們徵求的東西,與師生配對。有同學看

到檔主徵求「臨時售貨員」及「Facebook專頁管理員」後答應檔主,協助他們。可

見,這收成節連結很多農情。以下為檔主的感想:

歐羅有機農場第一次參加教大主辦的農墟,起初擔心只有校内師生應該很難維持。出

奇地農墟開放的第一天已經人頭湧湧,學生、教職員都特意前來支持,實在叫人興奮!

我覺得是次農墟不只是一個賣菜地方,更重要的角色是給予同學、教職員及農夫一個

有深度的交流。

收成節檔主-歐羅有機農場

我要感謝教大去年辦的收成節,無條件幫助我們及勞心勞力。

教育大學,相信同學們畢業出來都有機會去教育下一代。透過上次活動,希望本地有

機農夫或支持本地有機農夫的人都能被認識更多及明白,我們的付出及熱心就沒有白

費。

若我們香港自己人都唔支持本地農業,我們就沒有機會食到本地菜,只能選擇食不保

證安全的大陸菜或高炭排放運輸來的入口菜。

食物安全係我們香港人應該重視及一同守護的,希望越來越多人能開始去了解及支持

本地農業。

收成節檔主-悅生活

再者,我們亦有把有機菜送給基層人士。 雖然收成節暫告一段落,但是農夫和我們的

關係很好,有農夫把賣不出有蟲蛀食的有機菜交給我們,而我們協助聯絡機構送出有機

菜。而且我們亦有把自己送出來的菜送給基層朋友,街坊表示很開心吃到有機菜、沙津

菜。若果我們與農夫、社區團體舉辦有機菜宴,這份情更加甜蜜。

(4) 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

因我們在 7、8 月需要實習,令聯絡小學有關活動內容延誤。最終,我們於 10 月聯絡學

校,幸好有 4 間學校有興趣是次小學種植大使活動。 可是,大多數學校需在 1 月後才

開始活動,現有 2 間學校進行計劃,因此現在亦未完成活動。

此活動的困難是時間及人手不足,如: 我們不能安排時間找到導師。最後,我們邀請公

眾義工協助及核心成員教授小學生。 日後我們多了 2 間學校後,需要核心成員編訂時

間表,好讓大家預好時間協助活動; 我們也要在新一次的收成節邀請同學協助活動。

活動中,學生參與程度很高,他們踴躍參與活動,對作物的生長抱有希望,亦了解到有

機種植對環境、社會的重要性。

總結而言,我們認為以上活動籌備時間不足,半年內進行不能完成以上活動,亦未有更

好的方式招募人手。不過,暫時看到的效果很好,不論是到訪農場、收成節或小學生種

植計劃,活動符合我們預期的目標,與大家把「農情」延續下去。未來,我們會繼續到

訪農場、定期舉辦收成節及完成教材,與小學生分享「農情」。我們亦在小學種植大使

活動的最後一課邀請全職農夫與學生交流,薪火相傳,讓大家擁護對自然、食物及人類

的關懷。

附件:

本地農場到訪

義工和成員協助收割禾稻

義工和成員協助收割洛神花

義工、成員協助農夫插秧(西洋菜)

義工和成員協助收割蔬菜,送給基層朋友

「農情蜜義」收成節相片

收成節事前會面

收成節開始的情況

不同單位大合照

參與人士參與展覽

農情蜜義--小學種植大使相片

學校 A 小學種植大使第一課(導師在種植前介紹議題)

學校 A 小學種植大使第二課(導師介紹種植技巧)

學校 B 小學種植大使第一課(導師分發種子培苗)

學校 B 小學種植大使第一課 (學生)

送贈的有機菜

農夫捐贈的有機菜給街坊

街坊收到的有機菜

「農情蜜義」收成節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