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102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指導教授:黃衍文 博士 Advisor: Ean-Wen Huang Ph.D.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for Telehealthcare System 研究生:鄭丁安 Name: Ting-An Cheng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十七日 August 17, 2013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Oct-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指導教授:黃衍文 博士

Advisor: Ean-Wen Huang Ph.D.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for Telehealthcare System

研究生:鄭丁安 撰

Name: Ting-An Cheng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十七日

August 17, 2013

Page 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Page 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誌 謝

一轉眼四年了,終於完成人生關卡的另一個任務!最感謝的是持續給予我機會學

習與探索的指導教授 黃衍文博士,感謝他多年來在論文與工作上的指導。

此外,也特別感謝劉德明教授、張啟明教授、莊人祥教授、徐建業教授、邱淑芬教授、

劉宇倫醫師、林詠青醫師,在研究期間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使論文結構與內容更加

完整。

再來感謝實驗室學長姊家琳、佳芸、台隆、育德、秀玲、妙玲與憲宏助教開啟我

研究生活的第一個時光;也謝謝一同打拼的榮駿、佳玲彼此共同勉勵,分享與拓展不

同研究領域的事物;還有讓我深深佩服的誌杰大哥、家賢哥、逸群哥,在開會討論時

的專業精神;更要感謝學弟偉帆、治中半年多來三更半夜同心協力的打敗 Bug 大作戰;

建羽、明睿的晶礦場已經耗盡、主堡飛不掉;卉瀅、珍珍姊的第一手吃到飽田雞腿超

大隻;相漢、姿涵、立凱、皓怡、華真的笑哈哈快樂實驗室,讓我的研究生活無比充

實開心!也謝謝「北護好準」的所有好朋友常常約歡樂籃球場:特別感謝阿咪、喔咕、

阿肥、小咕、骯咕、白肉、好朋友和壞朋友一直很好笑!

最後,我要感謝永遠支持我的爸、媽、妹妹,無論是心靈或精神上,你們都是我

最大的支柱,是你們讓我有這份勇氣與毅力跨越生命中每個瓶頸,謝謝你們無悔的付

出。

感謝生命中使我成長及陪伴我的所有人,僅將此論文獻給你們,以示我最衷心最

深沉的謝。謝謝你們!謝謝!

鄭丁安 謹誌於

2013 年 8 月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Page 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I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研究所組別:資訊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衍文 教授

研究生:鄭丁安

時間:民國 102 年 7 月

論文摘要

遠距照護系統是連結患者與健康專業人員的媒介,其主要透過資訊、通訊科技的技術應

用,將醫療照護功能與品質,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做延伸,讓醫病關係更具備互動性,進

而達到全民均健的目標。近幾年,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更多的支援與應用提供了遠距照護

系統更多的創新方式,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為平台的系統,更具移動性與便利性,在此趨勢

的驅使下,國內外有更多醫療照護專業領域投入行動醫療之研究。

本研究針對健康資訊收集與通報的問題為主,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平台,使用 HTML5、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發健康資訊系統,其中包含生理量測、影像紀錄與健康資

訊通報等主要項目,讓健康專業人員可使用跨平台的健康資訊通報系統,使用者可以使用不

同作業系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連結主機系統操作及查詢,利用其移動的便利性,不再侷限於

定點式作業,可隨時隨地記錄患者的資訊並儲存、上傳及通報,有效掌握患者健康資訊達到

遠距照護之目標。

關鍵字:遠距健康照護系統、行動裝置、移動醫療、公共健康監測系統

Page 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II

Abstract

The telehealthcare system is a connection media between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t is through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t the limitations of quality

medical care and breakthrough time and space can be surpassed, creating greater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to improve National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mobile devices has allowed telehealthcare systems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and applications in

creative wa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ourc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research area and are driven

by using the platform of smart mobile devices for greater convenience.

This study uses HTML5 to design a cross-platform service for smart mobile devices, using the

convenience and mobility of mobile devices to remove the limitation of being confined to an

operation area, and can report patient information any time anywhere. This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grasp the masses of gather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decrease the impact of health issues and

improve national health.

Keyword: Telehealthcare System,Smart Mobile Device、mHealth、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Page 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III

目 錄 誌 謝 .................................................................................................................................................. III

論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II

圖 目 錄 ............................................................................................................................................. V

表 目 錄 .......................................................................................................................................... VII

縮寫對照表 .......................................................................................................................................... 1

第一章 緒論 ..............................................................................................................................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 .................................................................................................. 8

第二節 健康自主管理 ........................................................................................................ 12

第三節 行動裝置於遠距照護應用 .................................................................................... 13

壹、 遠距醫療照護 .................................................................................................... 13

貳、 生理訊號監測 .................................................................................................... 16

參、 行動裝置應用 .................................................................................................... 17

肆、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7

第一節 研究步驟 ................................................................................................................ 27

壹、 研究流程 ............................................................................................................ 27

貳、 系統建置流程 .................................................................................................... 28

第二節 系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 31

壹、 需求分析與系統架構 ........................................................................................ 31

貳、 系統分析與設計 ................................................................................................ 34

第三節 相關技術及開發工具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1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41

壹、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 ............................................................................................ 41

貳、 系統連線設置 .................................................................................................... 45

參、 影像紀錄系統 .................................................................................................... 48

肆、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 53

第二節 討論 ........................................................................................................................ 76

壹 APP 探討 ............................................................................................................... 76

貳 系統設置 ................................................................................................................ 78

參 系統評估 ................................................................................................................ 8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84

Page 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IV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5

參考文獻 ............................................................................................................................................ 87

Page 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V

圖 目 錄 圖 1高齡市場的各生命階段 ............................................................................................................. 9

圖 2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率。(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本研究自行繪圖) ........................... 10

圖 3教育統計指標國中小以下及學齡前孩童,平均每班學生人數趨勢圖,由 86學年度至 99

學年度。(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本研究自行繪圖) .................................................... 11

圖 4 公共健康計畫架構圖 .............................................................................................................. 22

圖 5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

統 ................................................................................................................................................ 25

圖 6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

統新增個案資料系統畫面 ........................................................................................................ 25

圖 7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

統醫護人員子系統畫面 1 ......................................................................................................... 26

圖 8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

統醫護人員子系統畫面 2 ......................................................................................................... 26

圖 9 研究流程圖 ............................................................................................................................... 28

圖 10 系統建置流程圖 .................................................................................................................... 29

圖 11 健康資訊系統架構圖 ............................................................................................................. 31

圖 12 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 ............................................................................................................ 32

圖 13 影像紀錄系統 ......................................................................................................................... 33

圖 14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 34

圖 15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流程圖 .................................................................................................... 35

圖 16 影像紀錄系統流程圖 ............................................................................................................. 36

圖 17 POMR 之 SOAP 流程順序圖 ................................................................................................. 37

圖 18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流程圖 .................................................................................................... 39

圖 19 居家照護系統主畫面 1 ......................................................................................................... 42

圖 20 居家照護系統主畫面 2 ......................................................................................................... 42

圖 21 系統檔案建置順序 1 ............................................................................................................. 43

圖 22 系統檔案建置順序 2 .............................................................................................................. 44

圖 23 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進入點 ................................................................................................ 44

圖 24 藍芽與無線網路設定 ............................................................................................................ 45

圖 25 藍芽設定順序圖 .................................................................................................................... 46

圖 26 儀器連結完成顯示圖 ............................................................................................................. 46

圖 27 手機自動擷取生理訊號圖 .................................................................................................... 47

圖 28 影像紀錄系統個案大頭照操作畫面 ..................................................................................... 49

圖 29 影像紀錄系統選取方式操作畫面 ......................................................................................... 50

圖 30 影像紀錄系統選擇本機相簿內已儲存的影像 ..................................................................... 51

圖 31 影像紀錄系統選取已儲存之本機影像 ................................................................................. 51

圖 32 影像紀錄系統拍攝照片操作圖 ............................................................................................. 52

圖 33 影像紀錄系統儲存及瀏覽影戲紀錄畫面 ............................................................................. 53

Page 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VI

圖 34 通報人員子系統登入畫面 ..................................................................................................... 54

圖 35 通報人員子系統操作介面 ..................................................................................................... 55

圖 36 通報人員系統新增個案畫面 ................................................................................................. 56

圖 37 通報人員系統新增個案與拍照畫面 ..................................................................................... 57

圖 38 通報人員子系統資料填寫操作畫面 ..................................................................................... 58

圖 39 通報人員子系統重新編輯個案資料畫面 ............................................................................. 60

圖 40 通報人員子系統編輯、修改與更新畫面 ............................................................................. 61

圖 41 醫護人員子系統登入畫面 ..................................................................................................... 62

圖 42 醫護人員子系統操作介面 ..................................................................................................... 63

圖 43 醫護人員子系統患者詳細資料畫面 ..................................................................................... 64

圖 44 醫護人員子系統患者基本資料編輯畫面 ............................................................................. 65

圖 45 醫護人員子系統事件報告系統畫面 ..................................................................................... 66

圖 46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操作畫面 ..................................................................................... 67

圖 47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相機功能操作畫面 ..................................................................... 68

圖 48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相機功能顯示多張影像記錄畫面 ............................................. 69

圖 49 醫護人員子系統診斷作業畫面 ............................................................................................. 71

圖 50 醫護人員子系統治療與處置作業畫面 ................................................................................. 72

圖 51 醫護人員子系統處置作業畫面 ............................................................................................. 73

圖 52 個案資料搜尋系統畫面 ......................................................................................................... 74

圖 53 個案資料搜尋系統於平板電腦之顯示畫面 ......................................................................... 75

圖 54.CAB 檔於電腦端時壓縮檔圖示 .............................................................................................. 79

圖 55.CAB 檔於手機端時壓縮檔圖示 .............................................................................................. 80

圖 56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後之版本控管列表 ................................................................................. 82

圖 57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之需求列表 1 .......................................................................................... 83

圖 58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之需求列表 2 .......................................................................................... 83

Page 1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VII

表 目 錄 表 1 長期照護機構於我國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所占費用比例表 ..................................................... 5

表 2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內容及系統功能 ...................................................................................... 16

表 3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功能項目 .................................................................................................. 54

Page 1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

縮寫對照表

英文縮寫 原文 中文名稱

App Native Application 原生應用程式

ECE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早期兒童教育及照顧

GPHIP Glob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Program 全球公共健康資訊計畫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LI Influenza-Like Illness 流行性感冒

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國際數據公司

IDSR Intergra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綜合疾病監測與回應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千年發展目標

MoH Saudi Arabia Ministry of Health 沙烏地阿拉伯的衛生部

NTD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熱帶性疾病

NHIP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cs Project 國民健康資訊建設計畫

NHE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POMR Problem-Oriented Medical Record 問題導向病歷紀錄

TC Triage Code 檢傷代碼

UNDP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

USAID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美國國際開發署

Page 1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

UI User Interface 使用者介面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衛生組織

WHF World Heart Federation 世界心臟聯盟

Page 1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室的人口統計數據[1],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進入高齡

化少子化形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2]

顯示,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已在 1993 年成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我國

國民平均餘命逐年攀升,預估 2011 年男性將達到 76.15 歲、女性也達到 82.66

歲[3],並推估我國將在 2017 年高齡人口比率將達到 14%,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至 2025 年高齡人口即可能達到 20%,進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4]。

隨著預防疾病和健康促進的政策發展,對於老年時期可能伴隨而來慢性疾病

應更為重視,積極保持健康的身心能有效降低昂貴的醫療費用支出,因此預防

疾病和健康促進的概念便成為推廣的重心之一,我們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肥胖

與相關慢性疾病的流行,健康與否會反映出人對健康保健之主要風險評估,亦

會改變公共健康重點,其關係到我們國家健康的新技術及發展[5],世界衛生組

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

WHF)也鼓勵人們採取運動、戒菸、健康飲食,從而保護自己免於心血管疾病和

促進高齡化時的健康[6]。

國人晚婚及不婚、遲育及少育也造成少子趨勢,幼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

2010 年 15.7%持續減少,預估 2060 年減少到 11.4%,因為我國生育率長期持續

下降,所以未來我國的總人口數由正轉負為無可避免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也

指出,世界各國需要日常照護的患者之扶養比也逐年升高[7],內政部『人口政

策白皮書』更提到,預估我國的青壯者與退休者比例,從 2006 年的 7.2:1 到

Page 1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

2026 年下降為 3.3:1,2051 年時則達到 1.5:1,意指每 1.5 個青壯人口將需要

扶養一位老年人口,屆時照護人力需求將增加,造成社會沉重的扶養負擔,為

了因應我國人口變遷問題[8, 9],應推動建立健康自主管理,及相關健康照護服

務,有效降低照顧者之負擔。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全世界的涵蓋範圍越來越普及、應用面向也因科技日亦更

新而更佳多元,智慧型行動裝置更具備個人化、保障隱私權及安全性,應用智

慧型行動裝置的便利性與移動性,提供於遠距醫療及照護協助作業來改善醫療

照護行為成為目前的趨勢。

因此,社會的健康需要一套強健的健康資訊管理及通報系統來協助、即時監

控民眾健康上的問題,才能將公共健康產生衝擊有效降低。

第二節 研究動機

高齡人口常見問題為慢性疾病,其中常見的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從

衛生署所提供的歷年死因統計[10]資料整理分析中發現,高血壓性疾病及糖尿病

之死亡率逐年攀升,且截至100年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占3.0,與歷年死因第六名

的事故傷害名列十大死因當中,僅次於惡性腫瘤與心臟疾病等;國人十大死因[11]

中超過一半疾病與高血壓相關,如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腦血管病變、糖

尿病及腎臟病,且隨著年齡的增高,死亡率也有增加的情勢,國民健康局於民

國91年,由陳健仁教授等專家,針對三高對台灣地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

盛行率進行調查[12-14],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以上人口,男性盛行狀況比

女性高,且不論男女,都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由此可見高齡社會將面臨嚴重的

慢性疾病問題。根據國民健康局96年「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

調查」的報告中顯示,88.7%老人自述經醫師診斷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具患有

Page 1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

三項以上慢性病的老人比率亦高達51.25%[15] 。慢性疾病的發病時間長易產生

併發症,需長期控制及治療,因此佔極高醫療照護資源,整理我國國民醫療保

健支出統計(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NHE)發現[16-18],如表1所顯示的醫療

保健支出的經費配置表,近年來慢性病及長期照護機構的經費配置比例,約佔

其它專業機構項目中配置經費總合的五成,而民間部門的醫療保健支出部分,

從民國88年佔總支出的2.73%,逐年攀升,至99年已達總支出的8.76%。

表 1 長期照護機構於我國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所占費用比例表

(整理自衛生署 96-98 中華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本研究自行製表)

鑑於高齡化及少子化趨勢,目前治療的型態推廣以預防醫學 [19, 20]的方式,

有效避免及控制疾病發生,因此政府極力推動遠距健康照護服務[21],提倡自我

管理、健康促進,落實預防重於治療的概念,增進人類健康。

近年來資通訊技術成熟普及,且積極推動相關應用,目前國內外遠距照護的

方式,大多數結合資訊通訊技術應用提供健康照護服務[22-24],因我國「護病

比」相較先進國家與鄰近的日本屬於偏高,應逐年降低護病比,但我國慢性病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年度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醫療保健支出資金配置

其它專業

機構

3.86

%

3.97

%

4.45

%

4.76

%

5.10

%

5.30

%

5.68

%

4.76

%

5.05

%

5.84

%

6.62

%

6.61

%

慢性病及

長期照護

機構

1.20

%

1.34

%

1.48

%

1.84

%

2.45

%

2.35

%

2.9

5%

2.13

%

2.33

%

3.20

%

3.97

%

3.94

%

民間部門醫療保健支出

慢性療養

院、安養

院、月子

中心、居

家照護

2.73

%

3.00

%

3.75

%

4.53

%

5.98

%

5.38

%

6.62

%

4.66

%

5.14

%

7.14

%

9.03

%

8.76

%

Page 1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

人口將近 600 萬,加上護理人力移動的現況[25-27],因此我國在未來因應社會

健康問題時,透過資通訊的方式協助醫療護理執行更形重要。

我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2009 年「我國資通訊建設推動現況」報告中[28, 29]

推動 E-Taiwan、M-Taiwan 及 U-Taiwan,也將醫療照護列為計畫項目之一,由衛

生署規劃推動的國民健康資訊建設計畫(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cs Project,

NHIP)中,將 U-Taiwan 計畫訂定遠距醫療、電子病歷與個人健康資訊三大目標,

其精神為推展健康資訊之加值應用[30],2008 年行政院經建會所推動的智慧台灣

(I-Taiwan)[31]亦強調,運用資訊科技創新並融入醫療照護流程,發展貼心的生

活應用,因此在未來更優質的網路社會中,透過寬頻、3G 無線網路,結合不同

的移動設備,應用於遠距健康醫療照護中,更可提供、提升符合需求的遠距醫

療照護的服務及品質。

Page 1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背景動機,本研究希望藉由資訊通訊科技,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操

作設備的設計方式,建置一套健康狀況通報與管理的系統,推廣健康自主管理

之理念。

本研究的目的為:

1. 應用智慧型行動裝置連結生理量測儀器,即時擷取生理訊號並且上傳。

2. 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拍攝傳輸健康照護所需的影像儲存與更新,以協助

診斷及記錄。

3. 建置智慧型行動裝置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可以彙整疾病及傷害、診斷情

形與治療處置之資料。

4. 探討不同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與遠距健康照護系統的應用。

Page 1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討論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問題與發展趨勢,接著了解健康自主管理相關

文獻,最後探討行動裝置在照護領域中各種應用。分別以此三大部份為文獻探

討主要方向。

第一節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

現代人因生活水準提升、醫療品質改善,得以有更佳的存活率,但是各個領

域的研究組織也發現長壽會產生兩大缺點,首先是財政金融問題、其次是健康

照護及扶養比上升的問題。

人口為國家建構的一項重要元素,人口素質與其結構亦可反映出國力強弱與

其國勢消長的重要指標,了解國家人口結構未來趨勢,就可擬定政策提供參考

及應用;我國的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已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經建會在「2010 年

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口推計報告[2, 32],

預估我國於 2017年成為高齡社會;2025年轉變為超高齡社會,期間只歷經 8年,

我國高齡化速度相當快速,未來將是亞洲地區最高齡國家之一。在經建會推計

的未來人口資料[33]中,未來我國的總人口數,估計將由 2009 年 23.1 百萬人,

至 2026 年增加到 23.9 百萬人的高峰後會開始下降,人口數可能由自然增加轉變

成自然減少,逐漸邁入人口下降的年代,人口結構攸關著國家財務經濟和社會

福利問題。高齡人口問題在全球延燒,影響範圍也深入國家社會每個層面。日

本厚生勞動省對全球七個已開發國家 65 歲人口以上進行研究,從研究中明顯發

現,高齡人口增加與國家的醫療開支屬正相關[34],高齡社會造成藥物使用和醫

療保健費用增加,美國目前老年扶養比為 0.22,預計 2050 年時將達到 0.38[35],

Page 1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9

行政院衛生署對於 65歲以上及 80歲以上人口之健保就醫費用利用情形調查[36],

統計報告中也顯示我國亦面臨費用持續增加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37]對七大工業國提出的公共財政長期趨勢中,

把高齡化相關支出的長期壓力列為各國的未來挑戰重點之一,由此可知,高齡

人口的增加,帶動各行各業的轉變,也改變社會消費行為轉型,高齡消費市場

(Mature Market)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市場會隨著高齡者不同的身心靈需求,牽引

著各行業的發展策略;圖 1 細分出高齡市場的各生命階段[38-40],基於社會高

齡化的生理與心理,人們可能會在不同的時期,移動到不同階段的生活中,箭

頭方向表示,當高齡者從一個階段步入另一階段時的世界觀與生活行為也隨之

發生變化。

圖 1高齡市場的各生命階段

Page 2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0

消費者與市場存在相關性且互動性的本質,在未來,健康照顧的相關行業,

會因應人口的結構改變,而有極高的成長機會,首先最直接的便是健康醫療照

護服務;其次可能興起且迅速擴張的市場是高齡人口相關的專業;最後是喪葬

相關服務。以往黃金消費者是年輕人,如今重點消費者將逐漸被黃金老人取而

代之,因高齡人口的數目、經濟效益正同步成長中[41],高齡化的問題影響層面

廣泛,最需要的醫療照護部份,延伸到整個人口結構中每個消費者,消費者需

求會更重視對個人的服務[42]。

生育率低為先進國普遍趨勢,生活方式改變和昂貴的育兒成本,現代自主意

識變化導致晚婚和晚育的上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認為,每個婦女生育率需要達到 2.1人以上,

才能達到安定人口結構及世代間完全交替,OECD 報告指出,各國平均生育率

都有減少趨勢,從 1970 年的 2.7 人,於 2007 年下降到 1.6 人[43],全球先進國

家中只有美國、冰島、紐西蘭生育率達到 2 人,其他國家約 1.5 人以下,鄰近的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11 年別

總生育率

圖 2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率。(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本研究自行繪圖)

Page 2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1

亞洲國家生育率也未達 2 人,少子化速度令人擔憂[44]。

人口結構的變遷,從國民教育方面亦可以察覺端倪,我國教育統計指標中顯

示國中小以下及學齡前孩童減少已成目前趨勢,未來的兒童人口結構,也將改

變往後教育的結構方式及政策[45, 46],此變化亦將衍生出不同的生活教育、消

費型態及兒童健康照護之方式。

全球大多數的先進國家都認為,孩童就是國家未來的資本,整體社會福祉是

基於對兒童教育的投資,所以許多國家逐年提升早期的兒童教育及照顧(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CEC)的公共投資,透過對兒童早期的投資累積

國家人力資本,在重視人力資本競爭的知識經濟下,有助於提升國家未來整體

競爭力[47],我國針對兒童之教育及健康,也提出了健康體位白皮書,致力與世

界衛生組織合作的身體活動測量,將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身體活動監測系統融入

健康體位白皮書[4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幼稚園

國小

國中

總平均

圖 3教育統計指標國中小以下及學齡前孩童,平均每班學生人數趨勢圖,由 86學年度

至 99學年度。(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本研究自行繪圖)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單位:人

Page 2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2

第二節 健康自主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阿瑪阿塔宣言(Declaration of

Alma-Ata)[49, 50]中提暢健康社區概念,強調「落實基層的醫療保健來促進民眾

之健康,以達成全民均健的目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提出一份Self-management概要說明書[51],描述自我管理策略為協助患者

瞭解自身疾病與治療,用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堅持,並給予患者和照護者

必要知識與技能,來維持和促進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內容包含自我監控

(Self-Monitoring)、自我評估(Self-Evaluation)與自我強化(Self-Reinforcement)[52],

自我健康管理是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治療方式,透過患者自主監控其健康狀況,

藉此改善調整治療方式,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0年的Self-management概要

說明書提出,未來的遠距照護重點,將以社區與居家照護為主,並舉例遠距照

護可協助醫療照護機構監測患者的心臟衰竭加重跡象,或是移植病人的排斥反

應的跡象。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大多數為高血壓、糖尿病、高

血脂、吸菸及體重過重,多屬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呼籲國人應從小養

成健康生活型態,注意均衡飲食、固定運動、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降低心血

管疾病之發生[53, 54],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

觀念,成為WHO、OECD及各種國際性組織,擬定老年健康政策之主要參考架

構;其目的主要是使高齡化於身體、心理、社會三面向的健康定義能成為正面

的經驗,因此活躍老化定義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

以便促進民眾老年時的生活品質」,重視促進心理健康、社會連結、身體健康三

項同等重要,透過此精神發展健康自主管理,協助民眾維持自主與獨立[41]。

Page 2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3

第三節 行動裝置於遠距照護應用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導致醫療照護支出承受日漸增長的負擔,人力需求非

常殷切,遠距照護成為社會關懷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部分。智慧型行動裝置越來

越普及、應用上也日益廣泛,更具備保障隱私權及安全性,除了支援醫院的一

般醫療行為,智慧型行動裝置也可應用在遠距醫療及照護協助作業。近年來智

慧型監控與居家照護是相當重要的兩項健康照護應用,並與雲端(Cloud)結合,

衍生出遠距健康的健康照護雲的重要概念及新的服務模式[55],透過數位化訪查

記錄資料、資料通報,更主動的貼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提供適合之健康醫療

照護服務。

壹、 遠距醫療照護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泛指「使用電腦、通訊技術結合醫療專業技術,提供

醫師與患者遠距離的互動,進行包括診斷、治療及諮詢等醫療照護之行為」[56],

透過廣泛的科技應用形式,醫療資訊可有效傳遞,其涵蓋各項臨床上的醫療監

測、量測、診斷、治療、照護應用,包括遠距放射學、遠距會診視訊會議、遠

距醫療計畫、遠距手術、遠距病理、遠距精神醫療、遠距監測與其它不同的遠

距醫療照護服務應用皆屬之[57],而遠距照護(Telecare)屬於醫療技術的應用領域

之一,其應用了資訊通訊科技系統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事專業醫療照護

顧問及諮詢行為[5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遠距照護主要採用互動式資訊,使用視訊、通訊科

技,進行診斷、治療、諮詢與其他醫療照護行為,以此傳遞衛生教育、醫療資

訊;遠距照護資訊系統內需整合數字、文字、圖形、影音及視訊等各種型態之

Page 2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4

資料,透過網路將患者的健康資訊提供給醫護人員,爭取治療時效[59],Demiris、

Doorenbos和Towle[60]亦認為透過資訊科技可以促進相隔兩地的患者與健康照

護者間的溝通達到遠距溝通,如此便能增進偏遠、未有周全照護區域的需求者,

接受健康照護的支持性的服務,根據Doughty、Cameron等人定義[61],遠距照護

系統分為三個時期,首先在1980到1990年間,開始有初步的遠距照護系統,包

括居家端主機、緊急按鈕、接收訊息的控制中心,當緊急事故發生時,按下緊

急按鈕,透過居家端的主機與控制中心聯絡,便可獲得救援及協助。接著在1990

後期稱為遠距照護系統的第二個時期,此時的系統可借助感應裝置,持續監測

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生理訊號,當生理訊號超過正常指標範圍外的變化,系統會

自動提出警示,此時的系統可發展成智慧化的家庭,達到單向協助患者。而第

三個時期系統,目標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此時的系統沿續使用感

應裝置,並增加媒體互動層面技術建立雙向協助,使用者可透過資訊通信技術,

參與更廣泛的互助社群,達到社區互助型態的健康照護[62]。我國推動的遠距照

護主要分成兩大主軸,首先是1995年衛生署所推行「遠距醫療計畫」,目標為保

障偏遠地區居民就醫權利,為此協助佈建偏遠地區醫療單位與醫學中心連線,

其運作機制是透過遠距系統將患者的生理資訊,傳送至醫療中心進行判讀,醫

師之間可進行病歷探討,醫師亦可透過視訊方式,與遠端的患者進行溝通會診。

另一個發展主軸,屬不涉及醫療行為的方式,此部份重視疾病預防層面和健康

管理,主要有2006年經濟部所推動的「銀髮族u-care旗艦計畫」及2007年衛生署

推動的「遠距照護試辦計劃」,受照護者無須到醫院,即可透過照護設備量測生

理資訊,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若健康指標超過標準值以外的變化,照護端亦

會通知受照護者至醫院就診,亦可透過遠距照護系統傳送用藥提醒、飲食建議

Page 2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5

和衛教資訊協助受照護者[63]。

鑑於我國長期照護需求日益增加,行政院衛生署自2007年起推動「遠距照護

試辦計畫」、2008年「遠距照護服務改善與品質提升計畫」、2010年「北中南東

四區醫療照護機構服務擴散計畫」[64],結合醫療照護與資通訊科技應用,建立

照護資訊整合平台,發展機構式、社區式、居家式的遠距照護服務模式。目前

遠距照護除了居家監測,更具備了自我健康管理、自我照護、衛教、用藥諮詢

等功能,對居家生活品質的安全性和獨立性有正面幫助。遠距照護是多面向的

健康照護服務,主要包含技術層面與服務層面,第一個層面涵蓋資訊通信創新

技術,如生理量測儀器、傳輸系統、健康管理系統、視訊系統等,第二個服務

層面則涉及遠端控制中心和醫療機構的醫護相關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師、個

案管理師,所提供衛教、監測、訪視、處置與其他醫護專業諮詢服務[65]。

遠距照護主要優點,為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資源共享、成本節省,將

醫學中心的醫師和護理人員的專業,提供給偏遠地區的患者、醫師和護理人員,

亦可使用系統進行視訊會議、遠距教學及遠距會診,因此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

偏遠地區醫療中心無需投入高額成本購置昂貴醫療器材與設備,可達到節省成

本訴求,偏遠地區小型醫院的醫師,亦可利用系統即時互動,獲得醫學中心專

家的專業諮詢,即時協助需轉診之患者,並得到相同的效果,因此遠距照護可

節省時間、費用、提升醫療服務,降低龐大醫療成本[58]。

Page 2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6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內容及遠距照護系統功能如下表:

表 2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內容及系統功能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內容

生理訊號的擷取 擷取基礎生理訊號(平均血壓、收縮壓、舒張壓、體溫、心跳、呼吸、

心電圖、血氧比…等)

照護服務聯絡協調 居家端的安全、異常變化、警示訊號、求救、通知回診等

自主健康管理協助 協助患者每天掌握自己生理資訊的變化,並自我健康管理、追蹤及預

防[66]

遠距居家照護系統功能

照護者/受照護者 可與個案管理師聯繫的通訊及視訊設備,以協助病患自我健康管理或

協助照護者增進照護技能

醫療機構 醫療機構建置的衛教網站,用來提供病患或家屬線上諮詢或查閱衛教

常識[67]

貳、 生理訊號監測

生理訊號的監測是非常客觀的重要護理依據,在護理紀錄系統中,對於病歷

的閱讀與繕寫(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SOAP)[68]中涵蓋許多

項目,其中客觀描述(Objective)的方式包括生命徵象紀錄單(vital sign record)中記

錄患者的呼吸、心跳等身體檢查結果,這些資訊可直接或間接的顯示出被照護

者的生理狀況,而適合在居家環境使用的生理訊號量測設備需要考量:(1)可接

受的價格;符合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2)簡單的操作方式;使用者非專

業醫護人員,因此設備操作需簡單快速和自動化,(3)非侵入式(non-invasive)與

低干擾性(non- or less-obtrusive),(4)足夠的準確度;量測結果需準確,於後續的

資料分析才有意義[69]。

生理訊號監測已成為遠距監測一項重要的資訊來源,因生理訊號可直接、或

間接顯示出使用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掌握正確的生理訊號的資訊,便可以

提供醫師和專業照護者判讀其生理狀況,並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生理訊號傳

輸技術大至上可分為近端及遠端兩種,首先是近端生理訊號傳輸,此量測方式

Page 2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7

以單筆或連續的方式收集生理訊號,將近端感測裝置所量測到的收集至使用者

家中或配帶資料收集裝置,再以這類裝置做為對外傳送資訊的閘道,目前常使

用於生理訊號量測裝置如血壓計、血糖計、穿帶式設備(Wearable)等,使用者採

用生活周遭的儀器設備或生理感測器來擷取、收集使用者的生理訊號,設備多

採用無線傳輸的方式,如藍芽傳輸、無線發射頻道、Wi-Fi 等,無線通訊方式提

供醫療保健領域多種應用[70, 71],遠端健康資料傳輸技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現在常見使用無線廣域網路(WWAN)又稱行動數據網路(mobile data net-work),

早期使用的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PRS(General

Packet Radio)逐漸與近年來發展更成熟的 3G、3.5G 結合,它有更足夠的頻寬提

供多種類型的高品質多媒體服務。遠距照護中,主要採用佩戴式傳感器,帶給

使用者更便利、自由的日常生活,且可達到不間斷的連續監測生理資訊[72],使

病患及護理人員也獲得更多的便利性,遠距照護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主要目

的是收集使用者的生理數據,進而提供分析協助決策支援,而即時監測

(Real-Time Monitoring)[73]更是目前發展趨勢,採用不同無線傳輸的方式結合多

種移動型無線傳輸設備[74-76],以身體網域(body network)或無線網域(Wireless

Network)為概念[74, 77, 78],建立一套無線通訊的方式達到即時生理監測,透過

資訊科技技術整合居家端與照護端,建構遠距連續性的照護系統。

參、 行動裝置應用

在新崛起的網路世界中,行動裝置、互動社群、雲端應用和資料分析已經滲

透社會大眾的生活週遭,它們以全新面貌介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空間,行動裝

置應用已經自然且迅速與世界結合,行動裝置操作方式更簡易、符合成本並貼

Page 2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8

近生活,隨著行動通訊系統的進步,行動裝置的設備和系統普及化,各裝置的

作業系統的發展也漸漸穩定,其應用發展也更佳多元化,行動裝置及其裝置系

統在全球消費市場都逐年快速成長[79],在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80] 2010 年台灣 IT 市場十大趨勢的研究報告顯示,觸控技術

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智慧型手機有觸控功能,且預

期相關硬體採用比率也將逐漸提升,因使新的行動裝置應用方式也將陸續出現;

而新興起的應用服務,包括應用軟體市集、數位內容、高畫質影音娛樂服務、

家庭生活資訊平台等,這將促使行動裝置及手機市場會有別於以往功能導向之

訴求,改變成軟體內容和應用服務為主的趨勢。

根據 Gartner[81]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行動裝置銷售在 2010 年第一季增長

了百分之十七,行動裝置作業系統銷售也逐年成長,由於行動裝置和電腦相似,

具有穩定的作業系統平台,使用介面也越來越豐富,觸控功能的操作模式也更

為人性化,隨著行動科技的進步,行動裝置已深入各個年齡層,其人性化介面

之突破,讓各年齡層克服使用時的障礙,成為全民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隨身必

備物品。

全球生活在手機通訊的範圍內的人口約有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因此藉

由行動裝置協助遠距健康照護作業是可行的,使用裝置收集患者的資料、資訊、

影音及生理數據,用來建立醫療連續性、生理記錄及資訊更新紀錄,並利用網

際網路結合現有基礎設施,提供醫療技術和決策支援協助醫療處理,給予不同

地區的居民皆可獲得醫療照護協助,達到偏遠地區的遠距健康照護[82]。

Page 2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19

醫療體系正式步入智慧型醫療的階段,藉由行動裝置導入智慧型醫療[83],

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系統開發及研究,都著重於以行動裝置作為系統的主要

平台設備,行動裝置相較於筆記型電腦用來作為遠距健康照護應用的操作面有

幾項主要的優勢,如攜帶容易、較佳的隱私度、購買成本相較低廉,整體來說,

行動裝置擁有更佳的個人化特性[84],行動裝置正在改變傳統醫病關係,開創不

同於以往的健康照護服務模式[85],以往需透過紙本或電腦才可以使用的系統模

式,也因行動裝置發展逐漸成熟被取而代之。綜合行動裝置之優點有:1.操作介

面簡單且直覺、2.齊全便利的行動商務工具、3.較佳的軟硬體規格、4. 多元化的

娛樂內容;而行動裝置發展的主要優勢就是快速、簡易方便的操作介面,娛樂

內容對使用者並非絕對重要,其更佳的軟硬體規格和便利的行動服務功能則是

主要優勢[86]。使用者採用行動裝置作為平台,對於健康資訊收集變的更加簡易,

行動裝置簡單的操作模式也可降低使用者的學習困難度,可隨時記錄使用者狀

況,對其進行監控各種健康數據,並提供重要的資訊給醫療專業的照護者,使

專業人員做出更適當的醫療決策[87-91],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開發計畫 2.0(Development 2.0)[92]亦將行動裝

置中的移動通信技術(Mobile Technology)做為計畫發展的主要核心目標,創新發

展的項目內容包括健康(Health)、金融、教育…等,將行動裝置與可攜式醫療設

備做結合,如血壓血糖機(Blood Pressure)、葡萄糖和脈搏血氧偵測(Glucose and

Pulse Oximeter Monitors)及體重機(Weight Scales)等,當行動裝置接收到數據時就

可將數據透過網路收集至伺服器端(Web-Based Server)[9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94-96]也致力於研究移動訊息服務與

Page 3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0

移動平台的設計,使醫療照護與移動設備結合,透過服務提高醫療專家對病人

的診斷。

基於行動裝置應用於醫學和公共健康稱為移動健康(mHealth)[97],移動健康

是針對行動裝置的各項優點加入醫療健康概念建立的移動健康照護模式,以此

達到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的目的; mHealth Alliance[98],一個以行動醫療概念

為軸心的社群,致力於應用移動通信技術的力量,提倡標準化及互操作性的移

動醫療平台,建立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型和整合支援系統提供企業決策人員、管

理者、從業人員,用以促進公共健康的健康及福祉。聯合國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與 Vodafone Foundation 的報告[99]中,對於移動健康領域提出了 6 個

應用類別,分別為:1.教育和意識、2.診斷和治療技術支援、3.醫療工作者的交

流和培訓、4.疾病和疫情追踪(Disease and epidemic outbreak tracking)、5.遠程監

控(Remote monitoring)、6.遠程數據收集(Remote data collection)。

2012 年美國南山經濟顧問公司(South Mountain Economics LLC)的 Michael

Mandel 針對 App(Application)應用軟體產業進行探討分析,並在 APP 經濟研究

報告(the APP Economy)中提到,於 2011 年當年度,就有 15.5 萬的軟體開發人員

將軟體上傳至 App 商店進行上架、發行、銷售,估計整個 App 產業之產值達 200

億美金;而在2007年蘋果公司尚未銷售 iphone前,並無App商店種商業模式[100,

101]。移動健康領域的發展,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案例,AT&T 和 Numera[102]

就開發了一套以長輩為重心的遠距居家照護系統,Qualcomm Life 和 WebMD

[103]也以移動健康雲概念開發 2net hub 系統,iNTERFACEWARE 和 Seamless

Medical Systems[104]也採用 iPad 建立患者約診平台,由此顯示,行動醫療的應

Page 3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1

用以不侷限於定點的電腦操作,2010 年我國秀傳醫院與國際厚生、翔生資訊採

用 Web 為基礎,將 iPhone、iPad 導入醫生巡房應用開發網頁系統並結合醫療資

訊系統,透過 Wi-Fi 傳輸,醫師可透過 iPhone、iPad 即時查詢病例資料,並與患

者解說病情,改變了傳統的醫病關係[105]。未來醫療院所將資訊系統交由雲端

儲存、代管和維護營運,並在雲端架構及電信業者嚴格的資訊安全保護機制,

結合院內醫事人員身分認證、金鑰密碼等權限控管機制之下,將大幅的降低資

料外洩的風險和機率[106],由此可預見未來的醫療照護領域,移動裝置與雲端

應用將發展一套更完善的營運模式之後,更能讓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Holistic

Health Care)[107]更上層樓。移動裝置在各地使用量的覆蓋範圍持續成長,進而

對於公共健康、健康照護問題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有更佳的品質、效益

和效率,在醫療保健給付方面也更符合成本效益。

肆、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等,都

可以直接或間接的,由人傳播給其他人;而人畜共通傳染病亦同,會經由動物

與人互相傳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 1300 百萬的人口因傳染性

疾病死亡[108, 109],在全球化的時代,疫病傳播以無國界之分,因此有效提供

公眾健康訊息管理服務的應用,以此規劃發展創新的解決方案,並制定、實施

及規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2008 年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建立了全球公共

健康資訊計畫(Glob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Program, GPHIP)如圖 4,目的為

『使用電子疾病監測系統和其他基於網絡的報告系統,用以塑造公共健康資訊,

確保關鍵訊息的可用性並支援其因應決策』,其計畫內容就包含綜合疾病監測與

Page 3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2

回應(Intergra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IDSR) [110];本研究以電子綜

合疾病監測資訊系統與移動裝置系統的部分為研究之重點,根據 Yasnoff 和

O’Carroll學者等人的定義,公共健康資訊(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指的就是,將

電腦科學技術應用和資訊系統應用在公共健康的訓練、研究與學習皆屬之[111,

112]。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對於公

共健康議題提出了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計畫歸

納了八個主要項目,預計 2015 年可有效遏制並開始扭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

[113]。對於傳染防疫問題,我國在疾病監測資訊系統之定義中,也以監測的目

標、監測的對象、監測的頻率與通報的方式作為疾病監測系統的考量目標[114],

圖 4 公共健康計畫架構圖

(架構取自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全球公共健康資訊計畫,本研究自行繪圖)

Page 3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3

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第三章、二十六條中亦提到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傳染病

通報流程、流行疫情調查方式,並建立傳染病流行疫情監視、預警及防疫資源

系統[115],在傳染病流行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實施辦法中,範圍涵蓋十二大系

統,其中包括傳染病監視及預警系統、人口密集機構監視及預警系統、即時疫

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定點醫師監視及預警系統[116],我國疾病管制局也積極持

續改善公眾衛生監控系統的流程與效能,規劃建置防疫資訊交換平台,並推廣

各醫療院所與其他衛生機構加入[117]。

國際衛生條例(IHR)修訂中提到,疫病的大流行與其他疾病爆發的威脅會造

成國家重大影響,因此疫病問題都將促使人們強化對於疾病的監測能力,2012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 Roadmap 報告中提到熱帶性疾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NTDs)如登革熱、狂犬病等,會因環境變化,透過生物媒介影響人類的健康,目

前有持續增加與顯著的研究證明,有效控制該類疾病,可直接降低人口死亡數

目,進而提升社會健康[118];Colin Robertson 等人的研究中,使用行動裝置應

用於 Sri Lanka 的中低所得農村地區,此地區容易爆發人畜共通疾病,研究團隊

透過 EpiSurveyor(Magpi)的開發套件,在行動裝置上建置開發應用系統,提供給

野外的獸醫,監測控制牲畜數量及健康情況,提早預測、預防人畜共通疾病的

爆發[119, 120]。2007 年 3 月,馬達加斯加開始透過手機應用,針對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建立即時監測通報系統,該系統克服了當地資源的限制,

並每日、周、月監測國內疾病之發病率,且由專家學者提出流行病學和臨床數

據報告,驗證其數據資訊[121],人口數的聚集和移動會導致發病率與死亡率產

生變化,因此掌握人群的聚集與移動狀況是健康資訊控制一項重要關鍵,沙烏

地阿拉伯的衛生部(Saudi Arabia Ministry of Health, MoH)對於麥加朝聖(Hajj

Page 3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4

pilgrimage)帶來大量人潮所產生的人潮聚集衛生問題相當重視,因此 MoH 採用

基於行動裝置所開發的疾病通報系統(Mobile-based Notifiable Electronic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MNDSS),透過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操作,每日即時執行通

報工作,將麥加朝聖活動的疾病資料回報給 MoH,有效掌握及分析活動的公共

健康狀況[122] ,當人群大量聚集的地區,發生重大巨變或非常時刻時,對於人

們的健康會造成重大影響,2010 年海地發生地震,Linus Bengtsson 等人應用手

機 SIM 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ards)的定位功能,收集地震前後城鄉

間人口移動狀態,評估霍亂或其他傳染性其病爆發的可能性,提供傳染病預防

的不同方式[123],2008 年中國四川大地震,造成八萬人死亡、五百萬人流離失

所,災難過後伴隨而來是傳染性疾病爆發,但地震癱瘓了基礎建設,造成當地

原有的通報系統(CISDCP)失效,因此中國疾病管制局(China CDC)為解決此迫切

問題,採用智慧型手機應用,開發一套傳染病通報系統,取代以往通報方式,

達到更快速、大範圍的即時監測災區之疫情[124],Stephen 學者對於近十年的生

物安全專題研究[125]也特別提到,過去二十年,加強全球公共健康監測一直是

專家非常重視的問題,儘管在過去十年不斷的改進,但因為公共健康監督能力

無法平均的覆蓋所有地區,因此造成全球公共健康監督能力仍然有限與零散,

如今行動裝置在各地區的覆蓋率日益提升,行動裝置應用程式(Mobile App)也為

公共健康監測和傳染病疾病檢測提供一個更佳的全球公共健康監測方式

[126-128]。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129, 130]對於人口聚

集的監控問題,使用大型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系統主要為通報在活動

中產生的健康問題,並對患者做紀錄、診斷與處置,系統主畫面如圖 5,大型

節慶與活動常舉辦於戶外,且人數眾多,監控與掌握群眾健康成為公共健康重

Page 3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5

視的項目。

圖 5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

圖 5 與圖 6 為目前大型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的網頁版系統畫面,使

用者進入系統後,可預覽目前通報所有資料,並且在患者進入醫護站時,點選

綠色按鈕,可新增(Add new)一個個案資料。

圖 6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

新增個案資料系統畫面

Page 3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6

圖 7 為新增(Add new)個案資料所進入的通報人員子系統畫面,在這個子系

統中,通報人員主要輸入項目為基本資料等訊息,在通報人員輸入完(如圖 7、

圖 8),通報人員點選儲存(Save)後,在首頁的患者清單中,便會出現一筆新增

的患者資料,當醫護人員需要對該名患者做進行治療處置時,可點選患者清單

中,資料列最前端的編輯(Edit)按鈕進入醫護人員子系統進行作業。

圖 7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醫

護人員子系統畫面 1

圖 8 畫面取自 Public Health England、Festival Medical Service 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醫

護人員子系統畫面 2

Page 3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步驟、系統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以及相關資訊技術與

環境。

第一節 研究步驟

目前遠距健康系統研究發展廣泛,加上高齡化及少子化趨勢,對於健康相關

議題更加重視,有更多研究投入遠距健康領域,近年來行動裝置在移動裝置市

場崛起,應用於健康照護領域在持續發展中,故本研究將先了解高齡化少子女

化趨勢、健康自主管理與行動裝置應用並探討之。另在系統開發上,也應依照

系統開發標準,撰寫相關文件及建置系統。

壹、 研究流程

本研究使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為開發設備,並採用 Visual Studio 2012

來開發系統,透過行動裝置做為健康管理的系統平台。基於此研究背景、動機

及目的,本研究於文獻中首先探討健康自主管理、健康管理系統的涵義與範圍、

接著探討行動裝置在健康照護領域之發展,並彙整目前國內外行動裝置於遠距

健康照護上的應用現況及行動裝置發展趨勢,衡量其操作之優缺點,先行了解

目前發展概況,再於研究方法中規劃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操作系統,訂定本

研究的範圍及實作方式,最後依研究成果做結論。圖 9 為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Page 3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8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

行動裝置於遠距照護應用

結論與建議

研究成果與討論

健康自主管理

高齡化與少子化

定義實作範圍

系統實作

系統設計建置

系統需求

系統測試

生理訊號監測

遠距醫療照護

行動裝置應用

健康資訊通報平台

圖 9 研究流程圖

貳、 系統建置流程

本研究採快速雛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又稱雛型法進行設計開發,

雛型法適用於需求不明確的專案,雛型模型在開發真實系統前,會先建構一個

雛型系統,將雛型系統提供給使用者,讓使用者執行雛型系統並且評估雛型系

統,然後提供修改的意見,開發者在依照提供的意見,進行修改雛型系統,研

究期間持續與使用者反覆討論、測試、開發、修正,此流程重複執行,經過多

Page 3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29

次的評估與修改原形,來達到使用者需求,最終建置出一套符合使用者需求的

行動裝置系統。本研究因涉及健康專業內容,為求系統設計之正確性,設計開

發期間亦納入專業人員訪談之建議。

系統建置流程圖

執行快速分析設計 系統評估修改

階段

定義使用者需求

系統雛型原形

初步需求

可作用雛形

轉換真實系統

評估雛形 執行

系統執行

修改說明

滿意是

可用之資訊系統

使用者評估

重建或改善

修改雛型

圖 10 系統建置流程圖

(1) 相關文獻探討

首先探討當前各國所面臨之高齡化與少女子化及所造成之癥結與趨勢,而後

探討健康自主管理之定義與國內外相關文獻,並進一步了解國內外以健康管理

為需求之現況,並分析本研究可進行之需求項目,設計用於移動裝置設備之系

統。因行動裝置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科技,顛覆以前設備的操作設計概念,因

此本研究將先了解當前國內外遠距照護相關研究中,針對行動裝置作為操作設

備的應用,並分析其功能及使用操作之設計。

(2) 定義使用者需求

本研究合作單位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網頁應用程式中的系統需求導向著

重於公共健康與健康資訊監控通報需求,針對大型活動與人群聚集,大量聚集

Page 4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0

的人潮最容易引發疾病傳染或是傷害,因而造成嚴重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套具

良好的移動性、可攜帶性,提供健康照護人員快速、即時的掌握公共健康狀況。

健康資訊中,生理訊號收集也是相對重要的一環,在生理訊號量測儀器的介接

部分,目前以原生應用程式為主,因為原生應用程式的應用技術有更多的硬體

支援與介接,原生應用程式上有許多面向,除了生理訊號的收集亦可透過行動

裝置,使用多媒體的影像資訊作為評估使用者的方式。

(3) 訂定系統需求及系統設計

本研究採雛型法開發系統,針對使用者需求,訂定系統開發需求及規劃目標,

根據上述可區分為生理訊號量測系統、影像紀錄系統及健康資訊通報系統,以

此執行系統設計,並依使用者之需求狀況,且持續討論、測試、開發並修正,

最後開發出一套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系統。

(4) 系統開發

本研究包含兩個部分,首先是生理訊號量測系統及影像紀錄系統,接著主系

統為健康資訊通報系統,裡面包含通報人員子系統、醫護人員子系統,主要功

能為健康通報、健康資訊編輯;本研究將依序逐步完成系統之功能。

(5) 系統整合與測試

完成各系統建置後,進行系統整合與測試,並驗證系統是否正確。

(6) 研究成果撰寫

撰寫系統建置的實作說明與結果,以及討論在實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

方式,提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Page 4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1

第二節 系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為建置符合本研究目的之系統,本章節首先分析系統需求及系統架構,再依

其規劃設計系統之功能。

壹、 需求分析與系統架構

為了讓遠距健康資訊通報系統應用更貼近使用者,建構一套具備移動性佳及

操作功能簡易的系統是必須的,經過研究分析與評估,系統架構及系統說明將

於以下詳述:

圖 11 健康資訊系統架構圖

如圖 11 所示,本系統名稱為健康資訊系統,其中包含兩部分系統:(1)健康

資訊系統:系統以健康資訊通報協助照護為主要目標。(2)生理量測系統:連接

Page 4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2

生理量測儀器,並自動擷取使用者生理訊號;(3)影像紀錄系統:紀錄個案影像、

個案症狀等醫學影像。

各系統需求架構描述如下:

依系統流程需求,主系統名稱為健康資訊系統,其次為生理監測系統、影像

紀錄系統與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1)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

在健康資訊中,生理訊號收集為重要的一環,在老年化的現象下,慢性疾病

是高齡化社會中民眾的最大殺手,近年來慢性疾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又

以高血壓最為常見。國人十大死因中有超過半數疾病與高血壓相關(如心臟疾病、

高血壓性疾病、腦血管病變、糖尿病及腎臟病)[11, 131-133];因此本研究將先針

對血壓監測的部份進行相關系統功能設計,而導入其它生理監測設備於遠距健

康照護系統中則是本研究未來所要努力的目標。

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

使用者手機系統設定

使用者

無線網域建立

選取系統項目儀器連線

生理訊號擷取

擷取訊號暫存

資料傳送 結束系統程式

開啟系統程式

智慧型行動裝置

圖 12 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

Page 4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3

(2) 影像紀錄系統

智慧型行動裝置支援許多多媒體服務,影像影音也是其中一種,在健康資訊

紀錄中,影像紀錄亦是一種對個案症狀的客觀描述方式,此系統將設計採用智

慧型行動裝置中的照相功能,用來記錄個案的各種健康狀況影像,此一資訊亦

可提供給醫療照護人員做更正確的醫療服務。

影像紀錄系統

使用者手機系統設定

使用者

網域建立

選取系統項目開啟本機端相機

醫學影像擷取

醫學影像暫存

資料傳送 結束系統程式

開啟系統程式

智慧型手機

圖 13 影像紀錄系統

(3)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公共健康是現今全球重視之項目,本研究針對公共健康所產生的疾病傳染和

傷患資訊收集與通報,作為系統開發之主要目標,依照使用者需求,於設計、

開發時期,訪談醫療照護、健康管理相關專家,以此作為系統雛型開發的修正

與測試方向,讓建置的系統可以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Page 4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4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使用者手機系統設定

無線網域建立

基本資料輸入

症狀及處置

資料暫存

資料傳送 結束系統程式

確認資訊

使用者

開啟系統程式

智慧型行動裝置

登入

圖 14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貳、 系統分析與設計

本研究系統主要含有三個主要的功能,分別為生理訊號擷取、影像紀錄系統

及健康資訊通報系統,以下將分述此三部分之設計。

(1)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

健康資訊核心病歷,在病歷的閱讀與繕寫中又包含生命徵象紀錄單,此項目

裡面記錄著個案的生理訊號,以此提供客觀的描述個案健康狀況,本研究中使

用設備為行動裝置,對於生理訊號的擷取此部分採原生應用程式開發原生應用

程式(Native Application),行動裝置內建無線接收器,可透過無線傳輸,從生理

訊號儀器中擷取資料,由行動裝置內的程式命令設定接收器,判斷是否有開啟

通訊埠(Com Port),開啟並連接儀器後,接著啟動並傳遞資料,其命令的主要參

數包含生理紀錄儀的 RF 無線電頻道(Radio Channel)、識別碼(ID)、功率(Power)

和生理訊號頻道(Channel),設定成功即會開始接收生理紀錄儀器的資料流(Data

Page 4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5

Stream),並將資料流傳送至電腦。

起始系統

血壓血糖量測

判斷無線網路

資訊暫存

傳送資訊

擷取生理資訊

運動紀錄

飲食紀錄

重新擷取

資訊暫存

判斷無線網路

圖 15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流程圖

(2) 影像紀錄系統

本研究於採雛型法開發系統,在雛型系統分析與設計時期,使用者對雛型系

統的評估需求中建議,影像紀錄是一種客觀的描述,可以提升醫療照護人員對

於個案的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因此本研究針對病歷紀錄,設計一套影

像紀錄系統,此系統的設計流程如圖 16,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評估,分別設計於

個案接收時期,其次則於診斷、治療處置時期做影像紀錄的操作,系統的操作

則使用智慧型手機本身所具備的相機功能,更便利、快速的達到使用者對個案

做醫學影像紀錄的需求。

Page 4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6

起始系統

影像紀錄系統

執行

症狀影像紀錄 個案影像

選擇影像 選擇影像

系統結束

本機相簿資料有

相機功能

確認影像

相機功能

確認影像

本機相簿資料有

影像上傳

圖 16 影像紀錄系統流程圖

Page 4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7

(3)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健康資訊的和核心是病歷(Patient Record),它代表患者的疾病歷史,裡面記

錄了該患者的病程與治療經過,因此又稱為醫療紀錄(Medical Record),病歷內

容涵蓋臨床資料,主要記錄病人的醫療狀態(medical condition)、診斷(Diagnosis)

與治療 (Treatment)及健康照護服務。此系統開發使用以問題導向病歷紀錄

(Problem-Oriented Medical Record, POMR)定義之 SOAP 的方法作為系統設計之

流程[134],在 POMR 紀錄要點中之順序如圖:

圖 17 POMR 之 SOAP 流程順序圖

本健康資訊通報系統依照 POMR 定義與步驟如圖 17,並參考「大型節慶活

動醫療健康通報系統」作為系統設計之流程,並依使用者評估測試與專家訪談

建議作為雛型開發調整內容,在系統中需有權限設計,分為接收通報人員和健

康專業人員,依權限的不同,開放不同使用者操作新增、編輯、上傳資料等功

Page 4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8

能,系統流程之設計,將依照 POMR 定義中的 SOAP 流程規劃。此部分將設計

為網站應用程式(Web app)型態,採用 Html 5、jQuery Mobile、Java Script 網頁標

準技術製作,以達到跨平台功能,提供使用者可採 IOS、Android 平台,依照最

低使用需求之瀏覽器版本,即可進行健康資訊通報之作業,研究中分析大型節

慶活動醫療健康系統的內容與功能,接著設計、發展建置智慧型行動裝置 APP

版的「健康資訊通報系統」,研究中之設計採用適合於行動裝置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及其便利性,可在廣大的戶外活動中,降低軟體、硬體之影響,

有效達到網頁(Web-Base)版本系統之目的。

Page 4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39

登入

通報人員醫療照護人員

新增個案

權限

個案基本資料Patient Detail

個案問題Incident Report

新增個案

個案基本資料Patient Detail

個案問題Incident Report

搜尋複診資料

編輯複診資料

修正複診資料

診斷

客觀發現、檢驗評斷Clinical Note

客觀發現、檢驗評斷Clinical Note

搜尋複診資料

Subjective data

診斷Diagnosis

診斷Diagnosis

POMR

Objective data

Assesment

診斷處置

Treatment&Disposal處置

Treatment&Disposal Planning

結束

健康資訊通報

編輯個案基本資料

修正複診資料

圖 18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流程圖

Page 5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0

第三節 相關技術及開發工具

本研究的開發環境、開發工具以及開發程式語言如下:

前端平台開發環境:Windows Mobile/C#/vb.net

HTML5/jQuery/

操作平台:Android/ IOS/ Windows /Desktop (IE 瀏覽器>=10)

開發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資料庫: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IIS

Page 5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目的為建立一套適合於行動裝置的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其包含生理訊

號量測系統、影像紀錄系統及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在研究成果的部分包含系統

的實作與研究結果,並針對系統功能及系統差異做討論,本章節將分為研究結

果、討論及研究限制三部份。

本研究系統分為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影像紀錄系統及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分別建置為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及網站型式應用程式(Web app),首

先為基於 Windows mobile 之原生應用程式,內容包含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影

像紀錄系統,透過觸碰手機桌面的系統捷徑後,就可執行系統動作,在生理訊

號擷取的部份,主系統會直接連結使用的血壓血糖機,並於量測號後取得量測

資訊,在健康資訊通報系統的部分,則會以網頁瀏覽的方式進行應用程式的操

作,以下詳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以生理訊號量測系統、系統連線設置、影像紀錄系統與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分

別敘述。

壹、 生理訊號量測系統

為了讓使用者操作更直覺、易用,且更貼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將生理

訊號量測系統建置於行動裝置中,並將系統置入於手機主要介面選項中,作為

應用程式之啟用的捷徑(如圖 19、圖 20)。

Page 5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2

圖 19 居家照護系統主畫面 1

圖 20 居家照護系統主畫面 2

本研究中開發平台採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以 Project 的方式開發

並包裝系統,此系統將於 Windows mobile 行動裝置裝置中操作執行,首先透過

傳輸線傳輸應用程式置入手機中,本研究為了使手機本身之作業系統保持完整

Page 5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3

性與方便應用程式可管理彙整,系統經傳輸一併優先儲存於手機儲存卡中,該

儲存卡可適使用者需求做更新或移除,其目地路徑為「檔案總管:\我的裝置\儲存

卡」,此時檔案將會放置於手機中,但若以此路徑為操作方式,必會造成使用者

操作繁雜,因此透過圖 21 與圖 22 方式,將系統建立於外部介面,提供快速操

作需求。

圖 21 中描述系統位置,選取該系統並選擇複製,此動作為複製整個系統,

而後會將系統轉移至本機端指定位置上,如圖 22 中說明,選取本機端作業系統

位置「Windows 檔案夾\「開始」功能表\程式集」於右下方點擊「功能表\貼上」,

就可將系統建立於本機中,若成功將系統建入系統程式集中,爾後可於手機桌

面建立系統捷徑,如圖 23 所建立之連結點,透過外部操作介面,使用者可以達

到快速、簡易的開始使用本研究系統。

圖 21 系統檔案建置順序 1

Page 5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4

圖 22 系統檔案建置順序 2

圖 23 生理訊號擷取子系統進入點

Page 5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5

貳、 系統連線設置

本研究中建置之系統,會採用行動裝置內建之藍芽、無線網路,因此,在系

統使用前,需先進入無線控制台進行設定,圖 24 為設置方式;開起設定項目,

選取無線控制選項,便可看見藍芽和無線網路圖示。

開啟使用藍芽後,便可搜尋所有範圍內之藍芽裝置儀器,亦可與其做連線,

圖 25 中描述連結生理量測儀器之步驟;本研究中使用之生理量測儀器為福爾泰

博 2 合 1 臂式血糖血壓機(2 in 1 Blood Glucose Plus Pressure),需於量測前,將手

機與儀器建立連線,先開啟該儀器藍芽,開啟後可於智慧手機中搜尋到儀器的

藍芽埠(port),名稱為 TaiDoc-BTM,點選後需要連線密碼,密碼為「1111111」,

連線成功時系統會告知連線完成,如圖 26 所顯示。藍芽埠於程式中已固定預設

埠(port),該問題將於討論中另行描述。

圖 24 藍芽與無線網路設定

Page 5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6

確認生理訊號儀器與行動裝置連線成功後,使用者即可開始進行量測,量測

完成後,進入系統畫面,點選「擷取並校正時間」,本系統會經由連線的藍芽埠

介接生理訊號儀器,程式會自動取得其中儀器中數據(如圖 27)。根據世界衛生

組織定義,正常值的血壓為收縮壓 140mmHg 以上,舒張壓 90mmHg 以下,若

收縮壓高於 160mmHg,舒張壓高於 95mmHg 時,稱高血壓,正常飯前血糖值應

圖 26 儀器連結完成顯示圖

圖 25 藍芽設定順序圖

Page 5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7

界於 70~100 mg/dl,而飯後血糖值應低於 140 mg/dl,系統也以此為指標,當數

值超出範圍,會給予使用者警界提示。

圖 27 手機自動擷取生理訊號圖

Page 5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8

參、 影像紀錄系統

本研究依照使用者與專家對於雛型系統的評估中,設計一套影像紀錄系統,

此系統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照相機功能作為操作項目,根據使用者與專家的評

估中,歸納出影像紀錄的流程與細節,影像紀錄系統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

分將使用在記錄個案的大頭照,此部分將於個案進入時進行操作,根據評估建

議中的資料指出,在個案進入時記錄長相,並於後續在操作系統內的診斷治療

項目時呈現個案照片,有助於醫療照護人員快速、明確辨識個案身分,因此根

據此流程,研究中將大頭照功能,提供於接收個案的照護人員,操作方式如圖 28,

影像紀錄系統位於欄位 Get Photo 的項目中,使用者點選「選擇檔案」時,會出

現支援選項,內有「拍攝照片」與「選擇現有項目」兩種方式,使用者可依需

求採用不同方式進行影像的記錄,當使用者操作完畢時,影像紀錄系統會使用

瀏覽的方式將已收集的相片顯示在該欄位中,使用者也可點選「選擇檔案」重

新採集影像,在使用者確認影像後,可以點及下方的 submit,系統會將已記錄

的影像儲存到後端的伺服器,提供後續的醫療照護項目參考使用。

Page 5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49

圖 28 影像紀錄系統個案大頭照操作畫面

Page 6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0

在使用者與專家的評估建議中,描述了臨床筆記中應有的影像記錄功能,因

此本研究將影像紀錄系統的第二部分設計納入在臨床筆記中,提供給醫療照護

人員可以使用照片的方式記錄症狀,圖 29 中為臨床紀錄中的欄位,Take Photo

則是影像紀錄系統功能,使用者點選「選擇檔案」會出現兩個選項,如果使用

者已透過智慧型行動裝置拍照,此時他可以點選「選擇現有項目」。

選取「選擇現有項目」後,會開啟行動裝置內建的相簿如圖 30,使用者也

可自行建立多個相簿自行做影像分類,當使用者點選指定相簿後,可以開啟圖

30 中的所有相片,此部分若使用者選取相簿中的「腳」,接著影像紀錄系統會開

始載入,並提供影像瀏覽如圖 31。

圖 29 影像紀錄系統選取方式操作畫面

Page 6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1

圖 30 影像紀錄系統選擇本機相簿內已儲存的影像

圖 31 影像紀錄系統選取已儲存之本機影像

Page 6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2

除了可以選取已收集的影像,使用者也可以直接進行影像擷取,透過點擊「拍

攝照片」,影像紀錄系統會開啟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相機功能,當使用者透過相機

直接對「手」進行拍照並選取使用,系統會將拍照的影像載入此欄位中,並及

時給予瀏覽影像,若使用者希望重新進行影像擷取,也可再使用同樣的步驟進

行影像拍攝,此時新拍攝的影像會取代舊有的影像。

本研究在影像紀錄系統中,臨床紀錄的部分提供三張的數量給使用者可以多

方面的紀錄症狀如圖 33,確認影像後點擊 submit,就會將影像傳輸至後端伺服

器進行儲存,儲存的資料亦可在醫療照護人員以上的權限進入後,進行編輯、

修正並更新影像紀錄如圖 33。

圖 32 影像紀錄系統拍攝照片操作圖

Page 6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3

肆、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本研究以健康資訊收集及通報為核心,並將參考「大型節慶活動醫療健康通

報系統」之流程,為 APP 的設計與建置目標,以符合突破軟硬體限制,提升執

行上的便利性,有效監控與掌握群眾健康,研究中之設計採用適合於行動裝置

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UI),並依照需求分析,設計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方式

有效達到網頁(Web-Base)版本系統之目的。

本研究之系統,主要權限分為兩種,第一種為「通報人員」,主要作業內容

為新增個案及編輯個案基本資料,第二種為「醫護人員」,作業內容針對已通報

的個案,做更詳細的調查、診斷和處置等事宜,表 3 為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功能

項目,以下將詳述兩種子系統。

圖 33 影像紀錄系統儲存及瀏覽影戲紀錄畫面

Page 6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4

表 3 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功能項目

通報人員 醫師、護士、急救人員

Add new 新增患者

PATIENT DETAIL 患者基本資料填寫 患者基本資料檢視、修正

INCIDENT REPORT 事故狀況、地點報告資料填寫 事故狀況、地點報告資料檢

視、修正

Manage Patient 患者資料管理

CLINICAL NOTES

臨床筆記填寫、患部影像記錄

DIAGNOSIS

針對症狀做診斷

TREATMENT&DISPOSAL

針對診斷做治療與處置等動作

(1) 通報人員子系統

通報人員子系統主要功能為個案新增,其目的是為了在第一時間,收集個案

的基本資料,並給予檢傷分類,以降低醫護人員後續醫療照護時的負擔,此子

系統首先須登入通報人員的帳號,系統會開啟該人員可用的權限功能如圖 34。

圖 34 通報人員子系統登入畫面

Page 6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5

通報人員經由自己的帳號登入後,便進入操作介面如圖 35,系統左上方會

顯示使用者帳號,右方為功能選項,中間的按鈕則是新增個案時的功能鍵,功

能鍵將後續詳述,操作介面的下方為個案資料列表,資料表會條列出以新增的

個案,通報人員亦可點選前方的編輯資列按鈕進行資料新增、修改,但此權限

中的功能並不提供刪除,在個案資料列表中亦可檢視每個個案的唯一代碼

RID(GF0000000)、檢傷代碼(Triage Code,TC)、個案名字與個案接收的時間。

圖 35 通報人員子系統操作介面

圖 36 為點選新增(Add new)個案資料後進入子系統,系統會記錄新增時間

(Date entered),此項時間為唯一值,系統會直接帶入,此項不提供使用者編輯,

此項將顯示於後續編輯資料畫面中提供所有人員參考;新增資料除了時間,還

需填寫患者的姓名等資料。

通報人員進入子系統後,總共有二十五個欄位需填寫,其中有三個為必要欄

Page 6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6

位,為了讓子系統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且適用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研究中將欄

位做歸納,分為 Pateient Detailes 與 Incident Report 兩個頁面提供使用者以條列

方式選擇完成基本資料輸入。

在個案基本資料中,提供了照相功能(如下圖 37),通報人員可以使用它記錄個

案大頭照,提供後續協助時快速且清楚的辨識個案,降低錯誤機率,此外,研

究中也以多層次選項,套用不同的操作介面,讓使用時可以更友善,例如性別

的欄位,透過雙按鈕的方式,使用者可以一個動作,就很直覺的完成輸入,在

確認此頁資料完成後,接著就可以進入第二個頁面繼續填寫資料,在此部分的

性別為必要欄位,若無選填;系統會給予提示。

圖 36 通報人員系統新增個案畫面

Page 6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7

圖 37 通報人員系統新增個案與拍照畫面

Page 6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8

圖 38 是第二個畫面為通報人員子系統的第二個操作畫面,在前一頁 Patient

Details 資料填寫完後,繼續填寫此頁的資料,Treat at 在子系統中,是一個多選

的欄位,為了讓此項目對使用者可以更友善,當點選 Treat at 後,會跳出一個展

開的多選項,使用者選擇完後,在使用介面的按鈕上,也會顯示選擇的項目。

在此輸入頁面還包含了檢傷分類(Triage Code)、問題報告(Reported Problem)等選

項;如圖 38,在 Incident Report 中,Incident Date 選項為必要欄位,若未填寫;

系統也會給予提示,最後點選送交(Submit),資料就會傳送至伺服器,完成新增

個案基本資料的作業。

當通報人員完成他所新增的資料時,也可在首頁,選擇他所新增的個案,透

過編輯(Edit)進入修改、編輯、更新該個案資料(如圖 39)。圖 39 中的 GF0000000

圖 38 通報人員子系統資料填寫操作畫面

Page 6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59

是本系統自動給予個案的一個唯一編號 RID,TC 則是個案進入時第一次的檢傷

代碼(Triage code)、Date 則是個案進入的時間,Name 是個案的全名,RID 與 Date

欄位在系統中是絕對值,不可編輯、修改、更新,通報人員給更新的項目,如

個案姓名、個案地址、個案電話號碼等資料;進入編輯時,可以看到通報時記

錄的個案大頭照(圖 39),以此確認個案身份,接著就可進行資料修改更新,若

確認欲修改資料填寫完畢,點選下方的更新鍵,即可更新,點選更新鍵時資料

會直接傳會伺服器端做儲存,若不修正更新,亦可點選下方的 Cancel Edit,系

統會保留原有資料,不做任何更動的返回本個案資料頁面如圖 40。

當醫護人員完成需修改的項目後,可點選右上方的 Menu 按鈕,此時後開啟

功能視窗,功能視窗可讓使用者快速回到個案資料列表,離開編輯資料頁面時,

會再詢問及確認通被人員是否確定回到列表(如圖 39、圖 40),為了節省空間、

提供最佳的操作畫面,功能視窗在未使用時,會隱藏在 Menu 按鈕裡面,若需要

操作時再開起即可。

Page 7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0

圖 39 通報人員子系統重新編輯個案資料畫面

Page 7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1

圖 40 通報人員子系統編輯、修改與更新畫面

Page 7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2

(2) 醫護人員子系統

醫護人員子系統為本系統的第二個子系統,其權限高於通報人員子系統,此

子系統主要提供給健康專業人員使用,該子系統亦可執行通報作業,操作流程

與通報人員子系統內的通報步驟相同,因此除了通報作業部份;本節將詳述醫

護人員子系統的主要功能。圖 41 為醫護人員子系統的登入畫面。

當使用者使用醫戶人員權限的帳號登入後,就會看到圖 42 的使用者操作介

面,其設計畫面與通報人員子系統相似,只有在系統中的小細節加以改變,借

此降低操作難易度;使用者登入後,左上角會顯示醫護人員的帳號名稱,在個

案資料列表最左邊的按紐則是顯示詳細資料(Detail),此部份進入後,所編輯之

資料不同於通報人員系統,下面將詳述。

圖 41 醫護人員子系統登入畫面

Page 7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3

醫護人員子系統主要強調功能為,對已進入之個案做確認、診斷、治療及處

置,因此本研究在設計時,將這些部份納入另一個操作介面,當醫護人員想針

對某個案做協助時,透過點選個案資料列表左方的功能按紐,點選後會進入指

定個案的詳細資料列表(如圖 42),除此之外,醫護人員亦可使用 Add new 下方

的 Manage Patient,進行快速搜尋個案。在進入指定個案介面後,裡面包涵五大

項目提供編輯資料(如圖 43),以問題導向病歷紀錄(POMR)定義之 SOAP 方法作

為系統設計之流程,醫護人員可清楚的依照病人基本資料、事件報告、臨床記

錄、診斷、治療及處理,來執行通報和醫療照護作業。

圖 42 醫護人員子系統操作介面

Page 7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4

圖 43 醫護人員子系統患者詳細資料畫面

醫護人員首先可點選患者基本資料,此時,系統會將患者基本資料帶入並展

開(如圖 44),裡面會顯示該名個案的大頭貼照片供辨識,展開個案資料可見到

其唯一視別碼、進入的時間、日期和新增該名患者的人員(通報人員或醫護人員),

以上在系統中為絕對值,為了確保資料正確性,目前在用戶端無提供編輯、修

改功能,除此之外,個案其它基本資料包括居住地點、郵遞區號、生日、性別、

電話號碼等,皆可確認及進行修正動作。醫護人員子系統權限較通報人員子系

統高,因此該子系統除了進行通報作業,和進入已通報患者資料進行修改外,

它還具備有其他的功能可進行操作。

Page 7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5

醫護人員在功能介面中,總共有五個種功能,順序也與病歷紀錄(POMR)定

義之 SOAP 流程相同,醫護人員在對個案進行診斷與治療時,可經由系統中的

功能,點選基本資料、事件報告(Incident Report)查看,在事件報告功能中(圖 45),

醫護人員可查看該患者的問題報告、患者的事故地點、患者的事故時間、通報

地點、安置地點、通報的內容及初步的檢傷代碼(Triage Code),根據資料,也可

以直接更正與修改,但調整修正資料只提供更新,無提供刪除資料功能。

圖 44 醫護人員子系統患者基本資料編輯畫面

Page 7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6

在醫護人員子系統有一項功能稱為臨床筆記(Clinical Note),此功能主要是症

狀記錄和影像記錄及其他資料確認,功能中提供了一個書寫的區域,醫護人員

可以在此書寫對於個案狀況的一些發現,並配合影像記錄針對需強調的部分做

描述,本研究對於此功能加入了照像功能,當醫護人員想使用相片的方式更清

楚地描述個案,可點選相機功能(如圖 46),系統會給予兩種選擇,選取照片或

是啟用相機,若點選「選取照片」會開啟行動裝置本機端的相簿,醫護人員可

以點選已儲存的照片作為臨床筆記的相片內容,醫護人員也可以即時對患者作

影像記錄,即時影像記錄的操作方式如圖 47、圖 48,其描述醫護人員針對已

接收的個案,製作影像的臨床紀錄,透過行動裝置本身內建的相機,即時取得

個案當下的狀態,系統在此功能,提供三張的影像位置作為記錄方式(如圖 47、

圖 48),並可於影像上方輸入臨床筆記,提供更完整的病歷紀錄(POMR)。

圖 45 醫護人員子系統事件報告系統畫面

Page 7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7

圖 46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操作畫面

Page 7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8

圖 47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相機功能操作畫面

步驟 1.當患者進入時,接收人員可以開啟影像紀錄系統;步驟 2.相機功能開啟;步驟 3.對

患部對焦拍攝;步驟 4.選取使用相片:步驟 5.系統已記錄影像;步驟 6.瀏覽記錄之影像

Page 7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69

圖 48 醫護人員子系統臨床筆記相機功能顯示多張影像記錄畫面

Page 8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0

當醫護人員審視患者基本資料、事故報告以後,便可開始針對所閱讀的資料,

開始對個案進行診斷動作,此時便可點擊診斷(Diagnosis),點擊後在手機畫面下

方,會自動開啟滾輪選項提供使用者方便選取,在「診斷」的功能中,目前根

據需求分析提供三個按鈕(如圖 49)給醫護人員做多重診斷,每個按鈕中有 46 個

選項,醫護人員可以針對個案的單一症狀、多重症狀,做診斷的作業;並於診

斷選項選取完成後,顯示於按鈕上,方便醫護人員快速了解對個案所下之診斷

為何,在後續修正與校閱時也可以更友善。

Page 8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1

圖 49 醫護人員子系統診斷作業畫面

Page 8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2

最後,醫護人員需依照診斷,對個案做治療處置(Treatment)與紀錄,在治療

處置的功能中,為了讓醫護人員也可以更容易的完成作業,系統中也提供兩個

按鈕給醫護人員直接點取需要的選項(如圖 50),點選按紐後,會於手機畫面下

方自動提供一個滾輪式選項方面選取,按鈕中總共有 12 個選項,跟診斷的按鈕

相同,選取號的項目,會顯示於按鈕上,醫護人員可隨時修正之,除了按鈕選

項外,還包括 X 光照片、治療後留下、治療人員、治療地點…等七個項目,在

此部分醫護人員亦可針對該個案做第二次的檢傷分類(圖 51)。在此部分中亦包

含處置(Disposal)選項,處置選項中則有兩個下拉選項,第一個說明患者離開的

方式,最後一個說明轉診醫院的名稱(如圖 51)。

圖 50 醫護人員子系統治療與處置作業畫面

Page 8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3

圖 51 醫護人員子系統處置作業畫面

Page 8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4

(3) 查詢編輯管理子系統

為了讓系統更簡潔便利,在系統首頁中的個案列表中,會顯示最新的五筆個

案資料供快速編輯,若醫護人員需要針對其他個案作業,可透過系統首頁中的

Manage Patient 進入查詢系統(如圖 52),查詢系統中依照 RID、DateEntered 、

Treat At、Patient Name、Gender 做排列,醫護人員可快速檢閱所有個案,也可透

過上方的 search 直接查詢,查詢會針對所有字做搜尋。

圖 52 個案資料搜尋系統畫面

Page 8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5

本研究提供一個跨平台的健康通報系統,使用者可以採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

板電腦作為操作設備,使用者亦可依其需求採直立或橫式操作(圖 52),在查詢

功能介面中,需顯示之資料較詳細,操作系統時使用橫式介面較為友善,圖 53

則是使用 ipad mini 進行操作之畫面,資訊畫面會更加清晰與便利。

圖 53 個案資料搜尋系統於平板電腦之顯示畫面

Page 8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6

第二節 討論

為了讓系統可以更符合行動裝置擴充性,提升操作的靈活度及容易度,研究

中分別以原生應用程式與網站應用程式進行設計開發,操作介面也以適合行動

裝置的格式、欄位設計,以符合適用於行動裝置的操作介面。本章將針對研究

中的使用的兩種應用程式(App)、系統設置與系統評估於以下進行討論。

壹 APP 探討

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 App)是採用行動裝置本身作業系統的程式

語言作為設計核心的應用程式,它可以直接使用本身硬體所有功能,且達最佳

使用效能,目前有 Windows Mobile(Phone)、iOS、Android 等作業系統,每一種

原生應用程式並無共通性亦不相容。本研究在原生應用程式開發選擇 Windows

Mobile 作為設計方向。Windows 在行動裝置上的作業系統,主要類型包括手機

和平板電腦,如 Pocket PC、Pocket PC phone、PDA、Smart Phone,而 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就是微軟對移動裝置開發的作業系統,其發展了一系列

建立在 Microsoft Win32 API 基礎上的應用元件,專門用在移動設備,本研究之

原生應用程式可於 Winodws mobile 6.5 中執行,主要使用之硬體功能為藍芽傳輸

裝置,透過程式介接生理量測儀器做資料傳遞作業。微軟在 2010 年 10 月宣布

終止對 Windows Mobile 的所有技術支援,目前改採用效能更佳、支援更多功能

的 Windows Phone 系列作業系統。

本研究於 2010 年開始針對行動裝置開發時,銜接基於 Windows CE 、

Windows Mobile 5 之健康照護系統,而 Windows Mobile 6.5 為當時行動裝置系統

本,Android 在台灣也剛開始萌芽,基於硬體與軟體之考量,因此著重於 Windows

Page 8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7

Mobile 6.5 進行開發與改良,Windows Mobile 6.5 繼承 Windows Mobile 5 的觸控

功能、電子郵件服務功能(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及 GPS 衛星導航系統管理

介面,並於 Windows Mobile 6.5 時支援更佳的 320x320 和 800x480 螢幕解析度,

提供了更美觀與優化的使用者介面與穩定性。

智慧型動裝置也因為 Apple iPhone 與 Android 問世與崛起,將智慧型手機的

競爭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

網站應用程式(Web app)執行是以瀏覽器的形式呈現,但操作介面如同原生應

用程式一樣是觸控型態,其主要是為了智慧型行動裝置所設計的應用程式。其

特色是不受裝置系統限制,可達到跨平台功能,本研究在健康資訊通報系統設

計,採用 Web app 的方式進行開發,並使用 Html5、jQuery mobile 與 Java Script

進行介面呈現優化,發揮觸控功能、快速部署並支援 iOS 和 Android 手機平台,

Web app 和 Native app 的功能差異逐漸縮小,而且兩者的使用者體驗越來越相

像,比如 Native app 提供即時的網路連線服務或是 Web app 提供離線模式功能,

其稱為混合式應用程式(Hybird app),此方式前端介面使用 HTML5、jQuery、CSS、

Java Script 等網頁標準技術進行設計開發,並使用 PhoneGap 框架工具和行動裝

置上的硬體功能做結合,包裝成 Native app 外殼樣貌,就可如同 Web app 一樣跨

平台使用,並控制操作部分硬體功能。

本研究有透過程式結合照相功能開發影像記錄系統,其使用 web app 搭配硬

體的方式,所驅動的相機鏡頭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本身內建之相機鏡頭,

因此若使用筆記型電腦或是外接視訊鏡頭,將無法於系統中操作相機功能進行

影像記錄工作。另外,本研究之系統於健康資訊填寫完畢後,可進行列印資料,

目前可使用支援具備 Air print 功能之印表機方可於智慧型手機端進行無線

Page 8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8

Wi-Fi 的資料輸出列印,且印表機需設置於同一個網域內,避免跨網段的操作造

成資料遺漏。另外,本研究建置之健康資訊通報系統是基於一個 web app 的概念

進行設計,目前版本需在網路環境穩定下進行操作,系統已於測試時採實驗環

境頻寬 30Mbps 以上,使用人數 4~10 人,實驗結果系統可正常且穩定執行,本

研究於 2013 年 6 月與英國 PHE(Public Health England)、FMS(Festival Medical

Services)將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實際應用在 Glastonbury Festivals 2013 的大型節慶

活動上,協助醫療站的醫療專業人員完整進行健康資訊的收集與通報,實測場

地為戶外大型長方體醫療帳篷,以衛星 wifi 與無線發射器架設網路環境,系統

正式上線實測無線網路環境為 6Mbps,網路使用人數 45~60 人,傳輸速度過慢,

無線網路會不定時斷線。基於實驗測試與實際上線經驗,若使用本研究之 web

app 系統進行資訊同步,需依照頻寬與使用人數進行評估考量,才能達到最佳的

系統操作穩定與使用者經驗。

貳 系統設置

在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部分,將系統建置於 Windows Mobile 6.5

時,為了避免.Net Framework 發生未預期的錯誤,需對.Net Framework 做版本更

新。.NET Framework 是微軟的程式設計模型,主要功能為開發、部署與執行 XML

Web Servic 及各種應用程式類型,以 Web 為基礎的應用程式,.NET Framework

將 XML Web Service 概念導入運算領域中,而 XML Web Service 則是使用標準

Internet 通訊協定來進行通訊。

原生應用程式採用之作業系統為 Windows Mobile 6.5 professional,在系統環

境 建 置 時 , 為 讓 系 統 啟 用 時 可 順 利 執 行 , 因 此 需 另 行 安 裝

Page 8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79

NETCFv35.Messages.zh-CHT.wm.cab(圖 54),若無安裝此項目,執行時會發生錯

誤,導致系統無法順利執行。此問題會發生於 Windows Mobile 5.0 以上版本,

而本研究之手機系統,因硬體本身系統的預設中並無安裝此項,為了使系統正

常執行,需另行安裝 NETCFv35.Messages.zh-CHT.wm.cab。以下描述.cab 檔操作

方式。

圖 54.cab 檔於電腦端時壓縮檔圖示

NETCFv35.Messages.zh-CHT.wm.cab檔案於手機端時,壓縮檔圖示如圖 55,

安裝方式無需透過電腦連結操作解壓縮,而是直接將.cab 檔至入手機,並於手機

上點選.cab 檔,該檔會自動執行安裝。

Page 9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0

圖 55.cab 檔於手機端時壓縮檔圖示

本研究使用的手機設備,其藍芽埠(port)為 comport 2,為了使設備自動連結

儀器,系統程式中也將 comport 2 固定為連線對象,方便使用者於搜尋儀器時可

順利操作連線功能,因此,當長期使用相同儀器時,只需於第一次使用時做

comport 變更即可。

參 系統評估

本研究採快速雛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作為進行系統開發與設計方

法,本研究於初期先開發一個雛型系統版本 1.1 ,將版本 1.1 版本

(https://careinfo.ntunhs.edu.tw/FMS) 提供給使用者與專家進行測試,在評估過後

Page 9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1

使用者與專家會提供更多、更貼近使用者需求之建議,本研究依照這些需求作

為系統評估的項目及調整之需求,將其做彙整並且採用版本控管方式(圖 56 至

58),此步驟重複執行,透過與使用者和專家多次的重複評估與測試,進行系統

修改,每 14 天提供一個更新本版給予使用者與專家繼續做系統測試。目前評估

與測試後的所有系統版本包含 1.1:協同作業平台建立、基本欄位建立、基本項

目驗證、照片功能測試、系統閒置機制檢驗;版本 2.1:權限建立、個案照片建

立、欄位調整、物件表示方式調整、操作介面調整;版本 2.2:操作介面更新、

功能增加與調整、臨床照片多張記錄、圖片格式等;版本 2.3:欄位與物件調整、

綜合查詢功能新增、增加排序功能、權限新增;版本 3.1:權限新增、選項更換、

欄位更換與新增、欄位檢驗、介面調整、報表輸出。

本研究在 Web app 部分目前以線上(Online)版本為重心,提供即時記錄患者

資訊、影像擷取、資訊通報與資訊查詢,目前也持續更新 Online 版本並積極開

發離線(Offline)版本與輸出報表(Report),以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

Page 9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2

圖 56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後之版本控管列表

Page 93: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3

圖 57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之需求列表 1

圖 58 使用者評估與測試之需求列表 2

Page 94: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 行動裝置種類繁多,本研究中所使用之硬體的作業系統為 Windows

Mobile 6.5 與 Apple 的 iOS 6,因應用程式會受到作業系統之限制,為避

免研究過於分散無法收斂,因此在行動裝置系統僅就著重於 Microsoft

的 Windows Mobile 6.5,以及 Apple 的 iOS 6 為本研究主要的作業系統。

2. 行動裝置開發語言繁多,目前可透過 html5、javascrip、css 的方式進行

web app 的開發,web app 可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等瀏覽器

進行操作達到跨平台之目地,因此本研究中為了讓健康資訊通報系統進

行跨平台操作的,故採用 html 5、javascrip、css 作為本研究之開發語言。

3. 因 web app 需透過瀏覽器進行操作,因此應用程式需部署於符合本研究

之開發環境,使用 IIS7(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以上版本、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5 以上版本與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

以上版本,並於智慧行手機或平板電腦上使用瀏覽器版本 Google chorme

18、FireFox 11、Safari 5.1 以上進行系統操作才能達到最佳效能。

Page 95: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在健康照護發展領域,可協助監測被照護者的生理數據與

健康狀況,各國際性組織也開始重視對於預防慢性疾病和促進社會健康的益處,

因而制定許多相關政策,我國政府也非常重視及推廣各種健康和預防的知識,

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更主動參與健康照護行為,使照護過程更佳容易執行,提供

一個友善且互動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將目前的資訊通訊技術加以應用,可使

照護過程更便利及準確的執行,進一步可促使被照護者主動介入照護行為,提

升照護效應。

健康資訊收集與通報是掌握公共健康一種重要的方式,本研究對此建立一套

健康資訊的通報系統,並且基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為操作平台,讓醫療照護的監

測任務可由醫療照護中心延伸,進而更廣泛的涵蓋區域,達到有效的監控疾病

與傷害所造成的問題。對於戶外活動或是節慶舉辦時,會帶來非常多的群眾,

而大量人口聚集時會易產生疾病傳播與傷害的問題,為了有效對疾病與傷害問

題做控制並通報,協助醫療照護人員掌握整體群眾健康狀態,亦可透過健康資

訊通報系統進行狀況掌握,本研究於 2013 年 6 月與英國 PHE(Public Health

England)、FMS(Festival Medical Services)將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實際應用在

Glastonbury Festivals 2013 的大型節慶活動上,完整進行健康資訊的收集與通

報。

本研究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作為基礎的操作平台,開發一個跨操作平台的健

康資訊通報系統,將照護端的醫療照護服務做延伸,透過本研究建置之系統可

以採用原生應用程式進行患者的生理訊號量測,另外也可透過不同的智慧型行

動裝置使用本研究中的網頁應用程式進行患者資訊的搜集彙整、影像記錄、診

斷處置,並且即時監測、通報患者的健康資訊,透過傳遞此健康資訊用以提供

Page 96: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6

健康專業人士有效掌握患者的真實健康狀況。醫療專業人員於執行醫療照護行

為時,可採用隨身攜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平板電腦,透過 wifi、3G 連線網際

網路,就可開啟本研究之健康資訊通報系統進行操作,即可達到隨時隨地進行

健康資訊收集、影像記錄、通報健康資訊、診斷處置等照護行為,透過此方式

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障礙,減少醫療照護上許多作業時間與負擔。

針對本系統未來之發展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以健康資訊通報為主,在本研究中介入的醫療專業人員強調,此系統

重點部分著重於健康資訊的收集跟通報,因此本研究使用者與專家的分析評估

作為主要方向,而生理量測亦屬於健康資訊通報中一項重要的資訊,可結合智

慧型手機與生理量測儀器,讓健康資訊收集的內容可以更廣泛,讓未來研究的

專家學者對於健康資訊通報系統的設計時期,可以依照其不同資訊的收集需求,

採用或是結合 App 各種優點,規劃建置不同類型的健康資訊通報系統。

1. 本研究目前僅以基礎生理訊號收集進行開發,在未來可在系統中增加其它生

理訊號處理,對不同需求之使用者提供更多協助。

2. 未來可與健康照護單位結合,實際降低照護者之工作份量。

3. 未來健康資訊通報系統,可以延伸開發後端統計分析之 APP,提供疾病管制

單位和指揮主管機關,對於災難救助單位整合,協助照護、救難人員執行遠

距健康資訊通報。

4. 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與網路應用程式(WebAPP)應用更多元,兩

者在遠距照護中可扮演不同的角色,針對需求差異提供更多的健康照護行動

裝置應用。

5. 透過照護端的資料收集,亦可對數據資料做分析(Data Report),讓照護者及

被照護者對健康狀況的改善更確切之掌握。

Page 97: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7

參考文獻

[1] 黃旭明, "人口與健康關聯," 2009.

[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 2010.

[3] 內政部統計處, "99 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估測結果," 2011.

[4] 行政院衛生署, "老化海嘯襲臺灣(23 鄉鎮超高齡 89%老人有慢性病) " 焦點新聞, 2011.

[5] HHS.gov, "N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Objectives for 2020," 2008.

[6] W. H. Organization, "Active ageing:Moving Hearts for Health," 2002.

[7] R. H. Harwood, A. A. Sayer, and M. Hirschfeld, "Current and future dependency and

dependency ratiOS worldwide.," Bulleti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p. 251-258, 2004.

[8] 內政部戶政司, "人口政策白皮書(核定本)少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 ed, 2008.

[9] 胡力中, "少子女化社會的人口依賴負擔-台灣未來勞動力的隨機推計," 2007.

[10] 行政院衛生署, "衛生統計-死因統計," 2012.

[11] 行政院衛生署, "99 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以 ICD-10 編碼)," 2011.

[12] 國民健康局, "中老年保健- 台灣地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盛行率調查," 2002.

[13] 國民健康局, "國民健康調查系列," 2002.

[14] 陳建仁, 游山林, 白其卉, 蘇大成, 曾慶孝, 簡國龍, et al., "台灣地區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盛行率調查期末報告," 健康久一點-中老年保健網, 2003.

[15] 國民健康局, " 65 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盛行率(前五項慢性病)," 2007.

[16] 行政院衛生署, "中華民國 96 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2007.

[17] 行政院衛生署, "中華民國 97 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2008.

[18] 行政院衛生署, "中華民國 98 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2009.

[19] CDC.gov,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2010.

[20] 國家衛生研究院, "預防醫學," 2012.

[21] 行政院衛生署. (2007).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 Available:

http://doh.telecare.com.tw/

[22] 王榛驛, "由歐巴馬健康醫療照護改革看美國健康照護市場的未來走向," 產業經濟與趨

勢研究中心, 2010.

[23] 張慈映, "醫電供應鏈(我醫材業新契機),"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2010.

[24] 王榛驛 and 鄭晴文, "資訊關聯產業結合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之契機," 產業經濟與趨勢

研究中心, 2010.

[25] 邱豔芬, "護理專業的反思與願景," 臺北醫學大學, 2010.

[26] 高靖秋, "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vol. 7, pp. 41-46, 2011.

[27] 盧美秀, 廖美南, and 陳小蓮, "護理人力荒," 全聯護訊, vol. 87, 2012.

[28]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我國資通訊建設推動現況," 2009.

[29] 高天助, "國家資通訊發展政策(U-Taiwan)," 行政院 NICI 小組, 2007.

[30] 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資訊建設計畫(NHIP)," 2007/10/25.

[31] 行政院經建會, "智慧台灣計畫(I-Taiwan)," 2008.

[3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口推計," 2012.

[33]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8.08). 中華民國臺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 Available:

http://www.cepd.gov.tw/

[34] T. Takeda, "Japanese Health Care System(Population ageing and challenges),"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of JAPAN, 2011.

[35] W. MAY, "Balancing the Burden," Finance & Development, vol. 48, p. 19, 2011.06.

Page 98: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8

[36] 行政院衛生署, "10 年來 65 歲以上國人健保醫療利用情形," 2012/03/29

[37] C. Cottarelli and A. Schaechter, Long-term trends in public finances in the G-7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0.

[38] 劉超, "老年消費市場細分方法與模型," 消費經濟, vol. 21, pp. 29-33, 2005.

[39] G. P. Moschis, "Life stages of the mature market," American Demographics, vol. 18, pp.

44-51, 1996.

[40] G. P. Moschis, E. Lee, and A. Mathur, "Targeting the mature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 14, pp. 282-293, 1997.

[41] 教育部, "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 台北市: 教育部, 2006.

[42] 蔡玉時, "金融風暴對主要國家財政影響及政策意涵對我國的啟示," 經濟研究, vol. 10,

pp. 218-222, 2010.

[43] 易永嘉 and 勞工委員會綜合規劃處, "OECD 國家對育兒父母推行(友善家庭與職場政

策作法及借鏡)," 台灣勞工, vol. 14, p. 119, 2008.

[44] 徐明珠, "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 國改研究報告, 教文 (研), pp. 095-003,

2006.

[45]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配套措施," 2012.

[46] 教育部, "建置十二年一貫課程體系方案," ed, 2012.

[47] 教育部, "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 ed, 2012.

[48] 劉影梅, 陳美燕, 蔣立琦, 簡莉盈, 張博論, and 洪永泰, "促進學生健康體位之全國性

整合計畫經驗," 護理雜誌, vol. 54, pp. 30-36, 2007.

[4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5). 健康台灣年實施方案. Available: www.rdec.gov.tw/

[50] 健康醫師網. (2011). 整合醫學發展趨勢. Available: http://www.doctorhealth.tw/

[51] N.I.H. (2010). Self-management. Available: http://report.nih.gov/

[52] F. H. Kanfer and L. Gaelick-Buys, "Self-management methods," 1991.

[53] 國民健康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 (2012). 慢性病防治. Available:

http://www.bhp.doh.gov.tw/

[54] 林美珠, 黃斐楓, 瞿蕙娟, 劉燦宏, 陳柏誠, and 高木榮, "社區健康飲食課程及自主運

動對高血脂之影響," 北市醫學雜誌, vol. 8, pp. 126-134, 2011.

[55]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中華電信遠距居家照護研討會. Available:

http://www.huayu.org.tw/hinetseminar.html

[56] 醫療資訊管理學, 2009.02.

[57] 郭沛欣, "遠距醫療照護服務之雲端運算應用初探," 資策會 ECDC, 2009.06.03.

[58] 陸哲駒, 陳恆順, 鄭伯壎, and 賴金鑫, "遠距醫療的發展與落實," 台灣醫學, vol. 8, pp.

826-831, 2004.

[59] 周春珍, 張蓓莉, 李冠慧, and 李亭亭, "科技始於人性-淺談遠距醫療於老人健康照護

之應用," 護理雜誌, vol. 56, pp. 76-80, 2009.

[60] G. Demiris, A. Z. Doorenbos, and C. Towl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technology for older adults. The case of telehealth," Research i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vol. 2, p. 128, 2009.

[61] K. Doughty, K. Cameron, and P. Garner, "Three generations of telecare of the elderly,"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vol. 2, p. 71, 1996.

[62] 周春珍, 張蓓莉, 李冠慧, and 李亭亭, "科技始於人性-淺談遠距醫療於老人健康照護

之應用."

[63] 張乃文, "從國外經驗探討我國醫事規範因應遠距照護發展之調整," 科技法律透析, vol.

Page 99: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89

21, pp. 46-59, 2009.

[64] 遠距健康照護區域服務中心. (2011). 遠距健康照護四年發展計畫. Available:

http://www.telecareservice.org.tw/TRSCPortal/index.aspx

[65] 蔡宗宏, 莊碧焜, and 藍毓莉, "遠距照護的發展與效能評估之探討-技術, 人性, 管理的

整合觀點," 護理雜誌, vol. 57, pp. 83-88, 2010.

[66] 陳佳慧, 蘇美如, 黃秀梨, 陳少傑, 戴玉慈, and 陳恆順, "遠距居家照護系統," 臺灣醫

學, vol. 8, pp. 837-845, 2004.

[67] S. Bakken, L. Grullon-Figueroa, R. Izquierdo, N. J. Lee, P. Morin, W. Palmas, et al.,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use of English and Spanish versions of the telemedicine

satisfaction and usefulnes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vol. 13, pp. 660-667, 2006.

[68] 劉人瑋. 病歷閱讀與 SOAP 繕寫(Chart Review and SOAP Writing). Available:

http://www.slideshare.net/jerryljw

[69] 徐業良, 老人福祇科技與遠距居家照護技術, 2008/03.

[70] J. Becker, D. Gebauer, L. Maier-Hein, M. Schwaibold, J. Schöchlin, and A. Bolz, "The

Wirelessmonitoring of Vital Parameters: A design study," Biomed Tech (Berl, vol. 47, pp.

851-3, 2002.

[71] C. Moor, M. Schwaibold, H. Roth, J. Schöchlin, and A. Bolz, "Entwicklung Drahtloser

Sensoren auf basis von Bluetooth," Biomed Tech (Berl, vol. 47, pp. 325-7, 2002.

[72] R. Fensli, E. Gunnarson, and T. Gundersen, "A wearable ECG-recording system for

continuous arrhythmia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tele-home-care situation," 2005, pp.

407-412.

[73] D. Y. Fei, X. Zhao, C. Boanca, E. Hughes, O. Bai, R. Merrell, et al., "A biomedical sensor

syste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stronaut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during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 40, pp. 635-642, 2010.

[74] P. Jourand, H. De Clercq, and R. Puers, "Robust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integrated in

textile,"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vol. 161, pp. 288-296, 2010.

[75] J. P. Carmo and J. H. Correia, "RF CMOS transceiver at 2.4 GHz in wearables for

measuring the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 Measurement, vol. 44, pp. 65-73, 2011.

[76] E. Sardini and M. Serpelloni, "Instrumented wearable belt for wireless health monitoring,"

Procedia Engineering, vol. 5, pp. 580-583, 2010.

[77] J. F. Martínez, M. S. Familiar, I. Corredor, A. B. García, S. Bravo, and L. López,

"Composition and deployment of e-Health services ov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vol. 53, pp. 485-503, 2011.

[78] J. J. P. C. Rodrigues, O. R. E. Pereira, and P. A. C. S. Neves, "Biofeedback data visualization

for body sensor networks,"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34, pp.

151-158, 2011.

[79] IDC. (2010). 國際數據資訊. Available: http://www.idc.com.tw/about/detail.jsp?id=ODU=.

[80] IDC. (2010). 台灣資訊市場十大趨勢預測:復甦、成長與轉變. Available:

http://www.idc.com.tw/

[81] Gartner. (2010). 科技企業研究現狀透視. Available:

http://www.gartner.com/it/page.jsp?id=1372013

[82] M. Mobile. (2010). Scalable Mobile Imaging For Global Health Delivery. Available:

http://www.netsquared.org/projects/moca-mobile-scalable-mobile-imaging-global-health-del

Page 100: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90

ivery-0

[83] C. C. Lo, C. H. Chen, D. Y. Cheng, and H. Y. Kung, "Ubiquitous healthcare service system

with context-awareness capabilit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8, pp. 4416-4436, 2011.

[84] N. N. Malik, "Integration of diagnostic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vol. 15, pp. 323-326, 2009.

[85] J. Sarasohn-Kahn and C. H. Foundation, How smartphones are changing health care for

consumers and providers: California HealthCare Foundation, 2010.

[86] 楊銀濤, "智慧型手機發展的趨勢研究," 2009.

[87] H. Zheng, C. Nugent, P. McCullagh, N. Black, C. Eccleston, D. Bradley, et al., "Towards a

decision support personalised self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ronic conditions," 2008, pp.

1521-1524.

[88] H. Zheng, C. Nugent, P. McCullagh, Y. Huang, S. Zhang, W. Burns, et al., "Smart self

management: assistive technology to support people with chronic disease,"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vol. 16, pp. 224-227, 2010.

[89] G. Paré, M. Jaana, and C. Sicotte, "Systematic review of home telemonitoring for chronic

diseases: the evidence b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vol.

14, pp. 269-277, 2007.

[90] P. Boland, "The emerging role of cell phone technology in ambulatory care," The Journal of

ambulatory care management, vol. 30, p. 126, 2007.

[91] S. Agarwal and C. T. Lau,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mobile phones and web

services," Telemedicine and e-Health, vol. 16, pp. 603-607, 2010.

[92] USAID. (2010). Development 2.0 Challenge. Available: http://www.whitehouse.gov

[93] M. J. Gregoski, M. Mueller, A. Vertegel, A. Shaporev, B. B. Jackson, R. M. Frenze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martphone Heart Rate Acquisition Applicat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Wellness Telehealth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Applications, vol. 2012, 2012.

[94] NextLab. (2012). Mobile Innovation for Global Challenges. Available:

http://nextlab.mit.edu/

[95] Moca. (2010). Mobile Diagnostics : Remote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for resource-poor

areas. . Available: http://nextlab.mit.edu/spring2009/moca/

[96] Sana. (2012). Mission and Vision. Available: http://sana.mit.edu

[97] WIKIPEDIA, "mHealth," 2013.

[98] mHealth-Alliance, "mHealth Alliance," 2013.

[99] V. W. Consulting, "mHealth for Development:The Opportunity of Mobile Technology for

Healthca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Vodafone Foundation, p.

9, 2009.02.

[100] M. Mandel, "Where the Jobs Are: The App Economy," South Mountain Economics, LLC.

Retrieved June, vol. 28, p. 2012, 2012.

[101] M. Mandel and J. Scherer, "The Geography of the App Economy " South Mountain

Economics LLC, 2012.09.20.

[102] AT&T, "AT&T and Numera Combine Personal Safety and Home Health Management with

New Personal Health Gateway," 2013.2.21.

[103] QualcommLife, The Future of Mobile Health - 2net Platform white paper, 2012.

Page 101: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91

[104] iNTERFACEWARE, "iNTERFACEWARE and Seamless Medical Systems Partner to

Deliver iPad-based Patient Engagement Platform," HIMSS 2013 Annual Conference,

2013.03.04.

[105] 秀傳醫院, "EMR 巡房包," 2010.

[106] Digitimes, "以雲端概念實現智能行動醫療服務," 2013.03.19.

[107] 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 "全人健康照護計畫," 2005.0120.

[108] Worldometers, "Communicable disease deaths this year," 2013.

[109] W. H. Organiza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2013.

[110] CDC-USA. (2012.11.07). Glob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Program. Available:

http://www.cdc.gov

[111] D. Ross, A. Hinman, K. Saarlas, W. Foege, P. W. O'Carroll, W. A. Yasnoff, et 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er, 2002.

[112] W. A. Yasnoff, P. W. O Carroll, D. Koo, R. W. Linkins, and E. M. Kilbourn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improving and transforming public health in the information ag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vol. 6, pp. 67-75, 2000.

[113] U. N. D. Programm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2013.

[114] 醫療資訊管理學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9.02.

[115] 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 "傳染病防治法," ed, 2007.12.29.

[116] 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 (2012). 傳染病流行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實施辦法. Available:

http://www2.cdc.gov.tw/

[117] 張啟明, 黃衍文, 張彥群, 洪睿璇, 高志強, 陳祐誠, et al., "防疫資料交換平台後續發展

評估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96 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2007.12.31.

[118] D. M. Chan, Director-General, and W. H. Organization, "ACCELERATING WORK TO

OVERCOME THE GLOBAL IMPACT OF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A

ROADMAP FOR IMPLEMENTATION," 2012.

[119] C. Robertson, K. Sawford, S. L. A. Daniel, T. A. Nelson, and C. Stephen, "Mobile Phone–

based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NCBI, vol. 16(10), pp. 1524-1531, 2010 10.

[120] Magpi. (2013). Fast, Easy Mobile Data for Health, Agriculture, Education, Conservation,

Commerce and More! Available: http://www.datadyne.org/magpi-mobile/

[121] S. RajatonirinaI, J.-M. HeraudII, L. Randrianasolo, A. OrelleII, N. H. RazanajatovoII, Y. N.

RaoelinaIII, et al., "Short message service sentinel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Madagascar, 2008-2012,"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ol. 90 2012.

[122] CDC-USA, " Global 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 Program (GPHIP)," 2010.

[123] L. Bengtsson, X. Lu, A. Thorson, R. Garfield, and J. v. Schreeb, "Improved Response to

Disasters and Outbreaks by Tracking Population Movements with Mobile Phone Network

Data: A Post-Earthquake Geospatial Study in Haiti," PLOS, 2011.8.30.

[124] C. Yang, J. Yang, X. LuoI, and P. Gong,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an emergency report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after the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ol. 87, 2009.

[125] S. S. Morse,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Detection," BiOSecurity

and Bioterrorism: Biodefense Strategy, Practice, and Science, vol. 10, pp. 6-16, 2012.

[126] HealthMap. (2013). HealthMap(mobile app). Available: http://www.healthmap.org/zh/

[127] ProMEDmail.org. (2013). ProMED-mail. Available: http://www.promedmail.org/

[128] P. H. A. o. Canada. (2013.01.15). The Global Public Health Intelligence Network (GPHIN).

Page 102: 智慧型行動裝置於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建置 Design and …irlib.ntunhs.edu.tw/retrieve/653/101NTCN0396016-002.pdf · JavaScript、jQuery Mobile 設計與開健康資訊

92

Available: http://www.phac-aspc.gc.ca/gphin/

[129] P. H. England. (2013). FMS Admissions System. Available:

https://admit.festival-medical.com/login.php

[130] U. P. S. E. M. Provider. (2013). Festival Medical Services. Available:

http://www1.festival-medical.com/cms/

[131] H. Alemdar and C. Erso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healthcare: A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vol. 54, pp. 2688-2710, 2010.

[132] M. R. Yuce,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for healthcare systems,"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vol. 162, pp. 116-129, 2010.

[133] 臺灣醫學會. 高血壓面面觀. Available: http://fma.mc.ntu.edu.tw/

[134] 中華民國醫療品質協會 and 台灣病歷管理協會, 病歷書寫參考指引,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