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农家小院” - cnjiwang.com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att/201802/06/95a... ·...

1
吉报风景全新升级 吉报风景全新升级 陪你看最美文化风景 陪你看最美文化风景 篱笆院、草房子、一口水井、两头猪、 高高的烟囱、重重的磨盘、大红的灯笼高 高挂……狭小的后风挡空闲处,一处悠然自 得、乡土气息十足的农家小院微缩景观豁然 呈现在一辆长春街路上正在行驶的80路公 交车上。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长春市80路公交车 队,登上了这辆特别的公交车。在最后一排 座位的后面,看到了这处长 2 米、宽 0.5 米的 旧时小农家院造型的民俗微缩景观,并聆听 了“农家小院”的诞生过程以及制作背后的 故事。 这个微缩景观,由两间房子、一口井、草 垛、家禽等十几个单体组合而成,是长春市 80 路车队公交司机侯庆春和他的同事们用 2 个 月时间共同制作完成的,“这也是我的一种情 怀吧,我希望用这些小物件回放城市记忆,也 算是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方式。” 集思广益建“院子” 建“农家小院”本是该车队副队长刘亮的 主意,他将想法告诉了会做木匠活儿的侯庆 春,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侯庆春又征求了其 他同事的建议,就这样,建小院成了整个车队 的话题。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对于类似的小院 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确定了院子的结构。” 侯庆春说,建小院最难的起步环节就是选材, “整个院子的底板是胶合板,围着底板四周粘 栅栏时,我们发现胶接触到底板时总会烧出 一个洞,便开始尝试各种胶,玻璃胶有味儿, 502胶不美观,各种尝试后,选定了现在用的 胶棒。”据了解,制作这个民俗景观整整用掉 了将近 100 根胶棒。 就这样在不断尝试中,制作“农家小院” 成了侯庆春休息时间的唯一娱乐项目。他 说,不只是他,大部分同事都参与制作了。有 一次,刘亮请大家吃冰糕,等大家吃完后,他 又把冰糕棍都收走了,晾干后贴上红纸,挂在 院子大门两侧说,这不就是一幅对联嘛。还 有一位同事说,院子里咋能没动物,第二天便 拿来两只自己动手捏的小猪……建小院的过 程就是这样,把大家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融合 在一起,展示给更多人看。 一桶半竹片盖“房子” 小院里的主要建筑物还要数那两座房 子,九格窗户可以支起来,木板门可以打开, 建在房子外面的烟囱让许多人啧啧称羡,“就 ‘建筑工程’而言,这两栋房子是最费事的。” 侯庆春说,建房子之初他就一直在寻找合适 的材料,一次,他看到家中废旧的车座凉垫, 突然灵光一现,串在一起的竹片,不就是农村 盖房子用的泥砖的缩小版吗?收集废旧凉 垫、拆洗、晾干,整整两大桶竹片为盖房子提 供了材料保障。 小院中的每一件单体都是大家用废弃材 料加工而成:房顶上的草是侯庆春爱人从老家 黑龙江省五常市背回来的稻草,板车的轱辘是 用下水管剪的……看着渐渐成型的“农家小 院”,侯庆春越做越自信,“开始做时觉得很繁 琐,而且也没想到会成为景观,现在已经信心 十足了,我会一直做下去。”侯庆春骄傲地说, 很多人特意来坐他的车,就为了拍照留念,也 有很多小朋友问他可不可以带走水井,“我们 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市民对东 北民俗产生了兴趣,这是最有意义的。” 纯手工制作好“日子” 能够推着转动的石磨,摇着扶手就能拉上 来一只桶的水井,一幅生动的旧时的日常生活 画卷徐徐展开,“石磨中间的眼儿,也是我自己 打的,因为太硬,废了我一个钻头。”说起作品 就会侃侃而谈的侯庆春表示,这幅画面就是一 群没有任何手艺功底的司机师傅为了一份文 化情怀、为了记录美好生活而创作的。 除了农家小院,侯庆春还创作了一个稍微 简单一点的作品“动物园”,倒悬在另一辆 80 路公交车的车厢顶。只见上百只微型动物 或倒立在草地上,或斜卧在小溪边,或威风凛 凛地踏在石头上,个个憨态可掬、自然惬意。 “相对于‘农家小院’都是纯手工制作来 说,‘动物园’这个作品里的动物造型都是买 的现成的儿童玩具,不过草地和栅栏都是我 们利用废弃的圣诞树树枝一点点拆下来,洗 干净,再粘贴出来的。”虽然制作相对简单,但 “动物园”的创作初衷却来自于侯庆春和其他 司机队友的独特创意和温暖心意,“现在人们 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都不小,上下班匆匆忙 忙的。如果能在我们的车上看到这样一处别 具自然风光的小天地,忘却了一时半刻的烦 恼,放松了一会儿心神,那我们的心愿也就达 成了。”副队长刘亮说。 目前,侯庆春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制作完 成了两件作品,“现在我们已经在酝酿第三件 了,还会以民俗为主题。”其实,他们还有更远 大的目标,那就是展开想象,用更生动的 叙事表达,描绘一座城市的特独文化记忆,记 录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行走的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 —长春市 80 路公交车车厢工艺品制作记 本报记者 马璐 80 路公交车上的“农家小院”深受乘客 喜爱。 倒悬在 80 路公交车车厢顶的“动物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文化兴盛强大则国运 兴、民族强。文化自信 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 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 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 信心。在全民共倡加强 文化自信的大时代背景 下,每一个怀揣文化梦 想的普通人,都在通过 自己的才智与努力把文 化的创造与创新融入血 脉,彰显着熠熠闪光又 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 长春市80路公交 车队司机侯庆春和他 的司机队友们就是其 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因为一个闲聊时的 小提议,没有任何微缩 景观制作经验的他们, 便开始集思广益,动手 实践。未曾想过结果, 也曾面对失败,但他们 那份赤诚而单纯地想要 给广大乘客分享民俗文 化记忆、延续城市文脉 的心意却让他们坚持下 来,并最终以如此美好 的形式为乘客、为城市、 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交 上了一份美丽答卷。长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又 何尝不会因为这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而变得更 加厚重而闪亮呢? 不止于此。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指 引下,越来越多心怀使命、肩负责任的人也在观察 时下文化流行趋势,思考如何突破传统陈旧模式, 并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形式为文化传播与传 承注入新的活力,让文化自信五彩斑斓地呈现开 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氏泥塑”传承人 钟东生,用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泥塑形 象,利用4年时间创作了一部100集的泥塑动画片 《戏雪融情》,并计划开发衍生品,用非遗元素丰富 装点百姓文化生活。 我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盛吉吉在日常演出 之余,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展示最纯正 传统的二人转唱段已有一年多了。目前已拥有 2 万多粉丝的盛吉吉 ,直播从来不要礼物,她只是想通 过这种新颖的、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证明传 统二人转的魅力和价值,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 正视和喜爱传统文艺。 将城市元素融入“福”字当中,一个“福”字就 代表一个城市,长春设计师林翔的35幅创意“福” 字,在网上一经发表立刻收获点赞无数。林翔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通过我这小小的行 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一座城市承载的多元化内 涵,从而树立起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做一个骄傲 的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 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相信每一个怀揣文化情结 的吉林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 句话,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文化自信去 创造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马璐摄) 本报讯 (记者裴雨虹) 春节将至,省博物 院特别推出的“过大年吉林满族年俗 展”及11项免费民俗体验将于2月6日开 启,用赫舍里剪纸、满族布贴画体验,满族传 统食品品尝等多项展览及活动与广大观众 共迎新春佳节。 我国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 地域性和民族性。世居吉林大地的满族人 民,依白山、傍松水,广袤的长白山与绵延的 松花江为他们的狩猎采集与渔猎生产提供 了无穷的资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在 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礼俗、婚俗中,保留 下了其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色,“过大年” 就是其中庆祝仪式最隆重、表现内容最丰 富、举办活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以“健康生活 · 悦动吉林”用活我省文 物资源为目标,省博物院与吉林市满族博 物馆联合举办的“过大年吉林满族年 俗展”将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图片、民俗文 物,展现出吉林域内满族人民欢度新春的 一系列特殊习俗,让广大观众有所见、有所 感,亲身领略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积淀。 该展览将于 2 月 6 日至 3 月 18 日展出,期 间,将邀请多位满族文化研究专家、相关非遗 项目传承人现场演示、教学,为观众打造赫舍 里剪纸、满族技艺布贴画、满文书法、捏面人、 满族说部、满族扎染、满族乐器、满族游戏等 十余个免费互动体验项目,令观众在生动有 趣的活动中真正走进满族人民的多彩生活。 看展览 尝美食 玩游戏 长知识 省博举办满族民俗展与观众共迎春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月 28日,由中华地标品牌办公室举办 的《<解码中华地标〉之吉林的温度》 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著 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 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 参加论坛,并在会上作专题主旨论 述。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社会 科学院艺术研究所博导苑利,中华 地标品牌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涛,北 京电视台著名王持人蕴青,以及文 化部遗产司、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 学者共同畅谈,一起专题解读吉林 的冰雪文化。 会上,作为国家文化工程“那 方水土,探美中国”文化专家,曹保 明认为,近年来,吉林省的冰雪文 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 原因,主要是吉林冰雪文化所独具 的引领性和特色性。就地域而言, 吉林省处于东北地域中枢,就是在 今年东北地域普遍偏冷的情况下, 吉林比辽宁稍冷,比黑龙江稍暖, 这里的温度更有冬天的味道,更适 合人们走进和到达。而且,就是在 今年冬雪较少的情况下,长白山的 雪资源依然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引 领作用。长白山区由于有自己的 森林基础,有江河众多的突出特 点,有河流落差大的独特走向,使 得吉林雾凇资源显示出自己独特 的冰雪魅力。据吉林省和吉林市 旅游局统计,今年到吉林来玩冰雪 赏雾凇的人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 一。而且,由吉林雾凇形成的观赏 点逐步扩展到沿松花江的许多村 落,带动了沿江许多村屯旅游经济 的发展雾凇岛、韩屯、乌拉街、 鹰屯打渔楼、九台的其塔木、德惠 的鳇鱼岛,这些本来就很著名的村 落,由于冰雪文化和雾凇文化的出 现,使吉林地域文化更加展示出自 己突出的个性。 曹保明在专题论坛上强调:“吉 林的雾凇冰雪霜花,它虽然没有鲜 花那样醉人的芬芳,但它却比任何 鲜花更美丽,尤其在冰封雪冻的日 子里,它展示了北方民族顽强开拓 的精神性格,不畏苦寒,给北方生活 带来绚丽和美好的自然情怀、精神 情怀,这正是吉林在久远的自然历 程、历史历程和人文历程中形成的 精神品格的写照,更是我们长白山 文化的真实写照。” 论坛中,专家们还就吉林的冰 雪饮食特色文化,如吉林豆包、酸 菜、冻豆腐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 解读;并对吉林冰雪文化历史中的 冰戏演出、冰上杂技、冰雪温泉、雾 凇枝挂,及冰雪工具、爬犁、冰车、雪 撬、滑子、冰猴、冰嘎的制作技艺,乃 至冰雪艺术品工艺品、冰雪旅游纪 念品等,都进行了探讨;还对吉林省 的白山松岭村、漫江木屋村、通化鹿 圈子村、舒兰二合村、吉林市乌拉 街、蛟河富江村、敦化岗子村、延边 白龙村等,进行了冰雪文化特色梳 理和总结。这使得吉林的冰雪文化 更加深入和系统,对宣传吉林文化、 认定长白山自然文化、历史文化、人 文文化的重要价值性,产生了广泛 和深远的影响。 曹保明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护 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和长远性,要总 结和发挥冰雪文化的遗产性。他认 为,其实冰雪不单单只限于季节,吉 林冰雪文化可以建立四季冰雪观。 春天马上就要到了,下一步,他将结 合自已的代表性著作《长白山冰雪 文化》(吉林省全民阅读推荐书目), 展开吉林冰雪文化理论和实践的指 导,落实吉林冰雪文化遗产的抢救、 挖掘、保护、传承工作。 中华地标:吉林的温度 —听著名文化学家曹保明谈吉林冰雪文化 本报记者 龚保华 本报讯 记者李梦溪)近日,由省音乐家 协会、长春市朝阳区文联主办的省第二届老 年春晚在省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届老年春晚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突出“爱老、敬老”的孝亲 主题和民族特色。20个节目形式丰富 多彩,演员来自 100 多个社区,多数节目 由他们自编自创。此次登台的演员平均 年龄63岁,年龄最大的80岁。整台演出 彰显了我省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省第二届老年春晚在省图举办 06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编辑 王世军 张妍 宋方舟 文化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592 见证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ul-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吉报风景全新升级吉报风景全新升级

陪你看最美文化风景陪你看最美文化风景

篱笆院、草房子、一口水井、两头猪、

高高的烟囱、重重的磨盘、大红的灯笼高

高挂……狭小的后风挡空闲处,一处悠然自

得、乡土气息十足的农家小院微缩景观豁然

呈现在一辆长春街路上正在行驶的80路公

交车上。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长春市80路公交车

队,登上了这辆特别的公交车。在最后一排

座位的后面,看到了这处长2米、宽0.5米的

旧时小农家院造型的民俗微缩景观,并聆听

了“农家小院”的诞生过程以及制作背后的

故事。

这个微缩景观,由两间房子、一口井、草

垛、家禽等十几个单体组合而成,是长春市80

路车队公交司机侯庆春和他的同事们用2个

月时间共同制作完成的,“这也是我的一种情

怀吧,我希望用这些小物件回放城市记忆,也

算是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方式。”

集 思 广 益 建“ 院 子 ”

建“农家小院”本是该车队副队长刘亮的

主意,他将想法告诉了会做木匠活儿的侯庆

春,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侯庆春又征求了其

他同事的建议,就这样,建小院成了整个车队

的话题。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对于类似的小院

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确定了院子的结构。”

侯庆春说,建小院最难的起步环节就是选材,

“整个院子的底板是胶合板,围着底板四周粘

栅栏时,我们发现胶接触到底板时总会烧出

一个洞,便开始尝试各种胶,玻璃胶有味儿,

502胶不美观,各种尝试后,选定了现在用的

胶棒。”据了解,制作这个民俗景观整整用掉

了将近100根胶棒。

就这样在不断尝试中,制作“农家小院”

成了侯庆春休息时间的唯一娱乐项目。他

说,不只是他,大部分同事都参与制作了。有

一次,刘亮请大家吃冰糕,等大家吃完后,他

又把冰糕棍都收走了,晾干后贴上红纸,挂在

院子大门两侧说,这不就是一幅对联嘛。还

有一位同事说,院子里咋能没动物,第二天便

拿来两只自己动手捏的小猪……建小院的过

程就是这样,把大家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融合

在一起,展示给更多人看。

一桶半竹片盖“房子”

小院里的主要建筑物还要数那两座房

子,九格窗户可以支起来,木板门可以打开,

建在房子外面的烟囱让许多人啧啧称羡,“就

‘建筑工程’而言,这两栋房子是最费事的。”

侯庆春说,建房子之初他就一直在寻找合适

的材料,一次,他看到家中废旧的车座凉垫,

突然灵光一现,串在一起的竹片,不就是农村

盖房子用的泥砖的缩小版吗?收集废旧凉

垫、拆洗、晾干,整整两大桶竹片为盖房子提

供了材料保障。

小院中的每一件单体都是大家用废弃材

料加工而成:房顶上的草是侯庆春爱人从老家

黑龙江省五常市背回来的稻草,板车的轱辘是

用下水管剪的……看着渐渐成型的“农家小

院”,侯庆春越做越自信,“开始做时觉得很繁

琐,而且也没想到会成为景观,现在已经信心

十足了,我会一直做下去。”侯庆春骄傲地说,

很多人特意来坐他的车,就为了拍照留念,也

有很多小朋友问他可不可以带走水井,“我们

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市民对东

北民俗产生了兴趣,这是最有意义的。”

纯手工制作好“日子”

能够推着转动的石磨,摇着扶手就能拉上

来一只桶的水井,一幅生动的旧时的日常生活

画卷徐徐展开,“石磨中间的眼儿,也是我自己

打的,因为太硬,废了我一个钻头。”说起作品

就会侃侃而谈的侯庆春表示,这幅画面就是一

群没有任何手艺功底的司机师傅为了一份文

化情怀、为了记录美好生活而创作的。

除了农家小院,侯庆春还创作了一个稍微

简单一点的作品——“动物园”,倒悬在另一辆

80路公交车的车厢顶。只见上百只微型动物

或倒立在草地上,或斜卧在小溪边,或威风凛

凛地踏在石头上,个个憨态可掬、自然惬意。

“相对于‘农家小院’都是纯手工制作来

说,‘动物园’这个作品里的动物造型都是买

的现成的儿童玩具,不过草地和栅栏都是我

们利用废弃的圣诞树树枝一点点拆下来,洗

干净,再粘贴出来的。”虽然制作相对简单,但

“动物园”的创作初衷却来自于侯庆春和其他

司机队友的独特创意和温暖心意,“现在人们

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都不小,上下班匆匆忙

忙的。如果能在我们的车上看到这样一处别

具自然风光的小天地,忘却了一时半刻的烦

恼,放松了一会儿心神,那我们的心愿也就达

成了。”副队长刘亮说。

目前,侯庆春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制作完

成了两件作品,“现在我们已经在酝酿第三件

了,还会以民俗为主题。”其实,他们还有更远

大的目标,那就是——展开想象,用更生动的

叙事表达,描绘一座城市的特独文化记忆,记

录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行走的““““““““““““““““““““““““““““““““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农家小院””””””””””””””””””””””””””””””””——长春市80路公交车车厢工艺品制作记

本报记者 马璐

80 路公交车上的“农家小院”深受乘客喜爱。

倒悬在80路公交车车厢顶的“动物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文化兴盛强大则国运兴、民族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在全民共倡加强文化自信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怀揣文化梦想的普通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才智与努力把文化的创造与创新融入血脉,彰显着熠熠闪光又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

长春市 80 路公交车队司机侯庆春和他的司机队友们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因为一个闲聊时的小提议,没有任何微缩景观制作经验的他们,便开始集思广益,动手实践。未曾想过结果,也曾面对失败,但他们那份赤诚而单纯地想要给广大乘客分享民俗文化记忆、延续城市文脉的心意却让他们坚持下来,并最终以如此美好的形式为乘客、为城市、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交上了一份美丽答卷。长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又何尝不会因为这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而变得更加厚重而闪亮呢?

不止于此。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心怀使命、肩负责任的人也在观察时下文化流行趋势,思考如何突破传统陈旧模式,并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形式为文化传播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文化自信五彩斑斓地呈现开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氏泥塑”传承人钟东生,用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泥塑形象,利用4年时间创作了一部100集的泥塑动画片

《戏雪融情》,并计划开发衍生品,用非遗元素丰富装点百姓文化生活。

我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盛吉吉在日常演出之余,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展示最纯正传统的二人转唱段已有一年多了。目前已拥有2万多粉丝的盛吉吉,直播从来不要礼物,她只是想通过这种新颖的、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证明传统二人转的魅力和价值,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正视和喜爱传统文艺。

将城市元素融入“福”字当中,一个“福”字就代表一个城市,长春设计师林翔的35幅创意“福”字,在网上一经发表立刻收获点赞无数。林翔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通过我这小小的行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一座城市承载的多元化内涵,从而树立起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党 的 十 九 大 报 告 中 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信每一个怀揣文化情结的吉林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文化自信去创造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我们的自信五彩斑斓

马璐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马璐摄)

本报讯(记者裴雨虹)春节将至,省博物

院特别推出的“过大年——吉林满族年俗

展”及11项免费民俗体验将于2月6日开

启,用赫舍里剪纸、满族布贴画体验,满族传

统食品品尝等多项展览及活动与广大观众

共迎新春佳节。

我国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

地域性和民族性。世居吉林大地的满族人

民,依白山、傍松水,广袤的长白山与绵延的

松花江为他们的狩猎采集与渔猎生产提供

了无穷的资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在

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礼俗、婚俗中,保留

下了其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色,“过大年”

就是其中庆祝仪式最隆重、表现内容最丰

富、举办活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以“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用活我省文

物资源为目标,省博物院与吉林市满族博

物馆联合举办的“过大年——吉林满族年

俗展”将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图片、民俗文

物,展现出吉林域内满族人民欢度新春的

一系列特殊习俗,让广大观众有所见、有所

感,亲身领略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积淀。

该展览将于2月6日至3月18日展出,期

间,将邀请多位满族文化研究专家、相关非遗

项目传承人现场演示、教学,为观众打造赫舍

里剪纸、满族技艺布贴画、满文书法、捏面人、

满族说部、满族扎染、满族乐器、满族游戏等

十余个免费互动体验项目,令观众在生动有

趣的活动中真正走进满族人民的多彩生活。

看展览 尝美食 玩游戏 长知识

省博举办满族民俗展与观众共迎春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月

28日,由中华地标品牌办公室举办

的《<解码中华地标〉之吉林的温度》

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著

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

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

参加论坛,并在会上作专题主旨论

述。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社会

科学院艺术研究所博导苑利,中华

地标品牌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涛,北

京电视台著名王持人蕴青,以及文

化部遗产司、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

学者共同畅谈,一起专题解读吉林

的冰雪文化。

会上,作为国家文化工程“那

方水土,探美中国”文化专家,曹保

明认为,近年来,吉林省的冰雪文

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

原因,主要是吉林冰雪文化所独具

的引领性和特色性。就地域而言,

吉林省处于东北地域中枢,就是在

今年东北地域普遍偏冷的情况下,

吉林比辽宁稍冷,比黑龙江稍暖,

这里的温度更有冬天的味道,更适

合人们走进和到达。而且,就是在

今年冬雪较少的情况下,长白山的

雪资源依然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引

领作用。长白山区由于有自己的

森林基础,有江河众多的突出特

点,有河流落差大的独特走向,使

得吉林雾凇资源显示出自己独特

的冰雪魅力。据吉林省和吉林市

旅游局统计,今年到吉林来玩冰雪

赏雾凇的人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

一。而且,由吉林雾凇形成的观赏

点逐步扩展到沿松花江的许多村

落,带动了沿江许多村屯旅游经济

的发展——雾凇岛、韩屯、乌拉街、

鹰屯打渔楼、九台的其塔木、德惠

的鳇鱼岛,这些本来就很著名的村

落,由于冰雪文化和雾凇文化的出

现,使吉林地域文化更加展示出自

己突出的个性。

曹保明在专题论坛上强调:“吉

林的雾凇冰雪霜花,它虽然没有鲜

花那样醉人的芬芳,但它却比任何

鲜花更美丽,尤其在冰封雪冻的日

子里,它展示了北方民族顽强开拓

的精神性格,不畏苦寒,给北方生活

带来绚丽和美好的自然情怀、精神

情怀,这正是吉林在久远的自然历

程、历史历程和人文历程中形成的

精神品格的写照,更是我们长白山

文化的真实写照。”

论坛中,专家们还就吉林的冰

雪饮食特色文化,如吉林豆包、酸

菜、冻豆腐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

解读;并对吉林冰雪文化历史中的

冰戏演出、冰上杂技、冰雪温泉、雾

凇枝挂,及冰雪工具、爬犁、冰车、雪

撬、滑子、冰猴、冰嘎的制作技艺,乃

至冰雪艺术品工艺品、冰雪旅游纪

念品等,都进行了探讨;还对吉林省

的白山松岭村、漫江木屋村、通化鹿

圈子村、舒兰二合村、吉林市乌拉

街、蛟河富江村、敦化岗子村、延边

白龙村等,进行了冰雪文化特色梳

理和总结。这使得吉林的冰雪文化

更加深入和系统,对宣传吉林文化、

认定长白山自然文化、历史文化、人

文文化的重要价值性,产生了广泛

和深远的影响。

曹保明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护

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和长远性,要总

结和发挥冰雪文化的遗产性。他认

为,其实冰雪不单单只限于季节,吉

林冰雪文化可以建立四季冰雪观。

春天马上就要到了,下一步,他将结

合自已的代表性著作《长白山冰雪

文化》(吉林省全民阅读推荐书目),

展开吉林冰雪文化理论和实践的指

导,落实吉林冰雪文化遗产的抢救、

挖掘、保护、传承工作。

中华地标:吉林的温度——听著名文化学家曹保明谈吉林冰雪文化

本报记者 龚保华

本报讯(记者李梦溪)近日,由省音乐家

协会、长春市朝阳区文联主办的省第二届老

年春晚在省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届老年春晚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突出“爱老、敬老”的孝亲

主题和民族特色。20 个节目形式丰富

多彩,演员来自 100 多个社区,多数节目

由他们自编自创。此次登台的演员平均

年龄63岁,年龄最大的80岁。整台演出

彰显了我省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省第二届老年春晚在省图举办

06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编辑 王世军 张妍 宋方舟文化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1)88600592

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