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能揪贪腐 也能做有温度的监督 -...

1
方金云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与沈阳市纪委监委深度 合作,深耕大数据监督平台,争取在一年半内实现政府信息数据监督的全 覆盖,并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延伸至国有企业和社会团体,把沈阳 的大数据监督做成全国的标杆,引领国家正风肃纪监督工作未来的导向。 此外,他们团队还将以沈阳为蓝本,借助合作设立的技术实验室,研发监 督工作标准规范、核心软件和专利技术。 (唐心萌) 以沈阳为“试验田” 打造全国大数据监督标杆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编辑:何 责任编辑:刘 美编:马 4 4 监督也是生产力,纪委监委大院里来了“跨界”科学家大数据能揪贪腐 也能做有温度的监督 “大数据为沈阳正风肃纪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监督范围更深更广更精准,可以发现很多人工监督 发现不了的点对点问题。”从2018年2月起,沈阳市 纪委监委机关大院里来了一个科学家团队“跨界”办公,与 市纪委监委工作团队共同唤醒“沉睡”在全市 4100 个单位 里涉及民政、医保、科技、人防、招投标等十几个领域的 25.1亿条数据,打造了“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 拥有日查问题资金8万余笔的惊人“战斗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监督也是生产力。”日前在接受 本报记者专访时,团队带头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 究员方金云这样说,“监督的力量能够让每个人心往一处 想,力往一处使,让社会发展摆正方向。” 在市纪委监委机关三楼,方金云有一 间单独的办公室,屋里陈设简单:一张 桌,一台电脑,一块白板。方金云平日说 起话来慢条斯理,眼神中透着股钻劲儿, 无论在思考还是交谈时,他都会习惯性地 随手拿起笔记录下灵感。文字、方框、箭 头,办公室里悬挂的那块白板上画着他一 次次修改后搭起的框架图。办公桌前的方 金云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一种数据 怎么运用,如何调整计算方式,都需要他 把关,很是辛苦,可他却乐此不疲。 “做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我来说是一 次‘跨界’。”方金云说。 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方金云一直 从事海量空间数据的并行分析等方面研究 工作,并在城市应急管理、警用地理信 息、数字城市等领域进行过应用研究。 “大数据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 联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微信、 微博等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据分析 技术。过去我们与湖南、江西等地的纪委 合作研发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实际 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公示系统。这其实只 是大数据监督的一小部分。”方金云介绍。 “现在我们凭借科研经验累积,并结 合沈阳纪检监察业务实践进行了应用创 新。”方金云告诉记者,2017年,沈阳市 纪委常委张中人带队到湖南考察时与他 结识,并说起了建设正风肃纪大数据监 督平台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合适的 时间遇到合适的人,就碰撞出了合作的 火花,我们随即就着手落实共同搭建平 台的事儿。”方金云说,“沈阳市纪委监 委负责提供场地、案例,中科院计算所提 供技术支持。” 把社会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去求解, 这是方金云擅长的,但在纪检业务领域,跨 界学习是必须的。“大数据监督依赖‘三 家’,政治家、业务专家和科学家, ‘三家’合 作才能最终落地形成系统,分析出问题,离 开哪一方,这事儿都成不了。”方金云说, “以低保发放为例,违规领取的问题可以通 过反向查找看出问题,把它抽象成数学模 型,就是用低保名单数据与死亡登记、车辆 信息等数据求交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 科学家要理解低保政策,业务专家也要理 解大数据知识,尽量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 找到共同语言。”为此,方金云的办公桌上 经常摆放着参考书籍。 从2018年年中开始,市纪委监委便与 方金云团队商讨数据收集标准。但与之前 的贵州、江西等地重点监督扶贫资金不同, 沈阳则希望实验室全面监管政府资金在建 筑工程、市政工程和民生领域的使用。“从钱 出发,是最容易发现公职人员工作瑕疵的地 方。”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方金云团队几经推敲,将所需纳入的 各类数据总结为“5+N”,即内部5项,外 部 N 项。内部 5 项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将 各单位投资的项目、购买的物资、投资和 采购的决策者和决策过程纳入其中,外部 N 项则是除了政府内部以外各机关对外履 职的数据,例如民政局的社保一卡通数 据、医保局的支付数据、车管所的车辆所 有人名单等。“有了内部5项数据,政府内 部权力和资源的流转就清楚了,比如要建 一个新项目,谁决定建、怎么建、钱怎么 花,通过数据都能一目了然。”方金云介 绍,“而外部N项能够体现公权力的行使 过程,涉及资源、金钱的流动,自然要在 监督范围内。” 当然,收集纳入数据的过程很费时费 力。“为了数据,纪检工作人员一次次到各 个政府部门备份,有的单位能够直接通过 加密的网络传输,有的是送来光盘,还有 的单位提供的是手写数据。”方金云说, “我们技术团队将零散的政务数据录入,汇 集成了原生数据池,经过筛选加工后,形 成了大数据仓库。” 截至目前,25.1亿条数据已纳入大数 据监督平台,大到千万元资金的工程项 目,小到领取低保补贴的个人,都晒在了 阳光之下。打开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分析展 示页面,十几个标签中涵盖了社保、医 保、民政、招投标等多项政府工作中可能 出现疏漏的项目。每点开一个标签,十几 个子问题就呈现出来。 “大数据平台精准 发现的每一个疑似问题,都令我们技术人 员觉得‘不虚此行’,因为每一类问题线索 都说明在相关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有效 地扫描出政策漏洞,进而堵住这些漏洞是 大数据监督的目的,也是沈阳市纪委监委 与我们合作搭建平台的初心。” 有了足够的数据,怎么才能搭建出行之 有效的监督模型呢?为此,方金云没少“取 经”,除了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政策外,他还 在市纪委监委的安排下,走进留置地旁听纪 检监察干部与留置人员的谈话,把“圈子里 的秘密”反向推导,形成监督模型。 最让方金云印象深刻的是工程项目招 投标,原本对此一窍不通的他,从友人的只 言片语中就能感受到“这行水太深”,想要实 现精准监督困难重重。“做项目的都有一个 ‘圈子’,也有微信群,猫腻都是从群聊中产 生的,但聊天记录数据我们是拿不到的,只 能从其他渠道想办法。”方金云告诉记者,在 市纪委监委的安排下,他被允许旁听留置人 员访谈,向他们“学习”如何钻漏洞。“某县区 留置官员在谈话过程中,就详细地交代了招 投标过程中的猫腻,比如招标代理如何串通 竞标公司‘围标’‘串标’,评标专家如何分数 造假等。”方金云说,“回来后我就利用这些 ‘内幕’,反向思维建立模型形成算法,可以 精准监督堵住漏洞。” 方金云团队遇到的棘手难题远不止于 此,归根结底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参照系, 从数据采集、汇聚到分析,团队都是在探索 中前进的。“建设大数据监督平台是一项高 度依赖政策的工作,数据分析的标准是党纪 国法,数据分析的基准是专项领域的各类政 策,数据的监督对象是党员和六类监察对 象,这容不得一丝马虎。”方金云表示, “哪些 数据该公开公示,公示到什么程度,纪检干 部和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标准,并根据国家 的政策实时调整,既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对 监督有信心,也保证只采集干干净净的政务 数据,不触碰个人隐私的红线。” 对大数据心存敬畏,做有温度的监督, 一直以来,方金云始终坚持这样的工作规 则。“旁听谈话这么多次,我发现了一个共同 点,犯了错的人都对收第一笔钱时的情况记 忆犹新,何时何地,数额多少,甚至记得那一 瞬间的心理斗争有多艰难。”方金云对此很 惋惜,他说,“手一旦伸出去了,想缩回来就 难了。反映在大数据中,有了第一个异常数 据就一定会有其他异常数据,这符合统计学 规律,也符合人性的弱点。党培养一个干部 多么不易,如果能通过监督,在第一次发现 异常时就警醒他们,对干部也是一种保护。” 方金云把沈阳当成了家,除了周末回京 与家人小聚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沈阳市纪 委监委的办公室里耕耘着。“实现既定目标, 还差得远呢!”方金云只给自己现在的工作 打30分,但他仍然信心满满。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心萌 纪委监委来了科学家 把监督抽象成数学模型 25.1 亿条数据录入平台 精准扫描可疑问题 走进留置地“取经” 做有温度的监督 方金云(中)与团队人员在分析研究大数据 张哲摄 综合新闻 编辑:慕 责任编辑:常思哲 美编:陈冬瑜 SHENYANG DAILY 4 (上接 1 版) 一是对标要求抓落实。按照住建部有 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沈阳市实际的房地 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确保沈阳 市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要确 保按时完成国家棚改任务,解决好棚户区居民 的居住难题。二是对准需求抓保障。扩大 住房保障覆盖面,将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尽最大可能实现住有所 居目标。进一步稳定住房租赁关系,加快建 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 房制度。三是对接诉求抓整改。切实将老 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让“旧” 小区呈现“新”面貌,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 加美好。加强供热运行监测,力争使全市冬 季供热质量有明显提升,让人民群众冬天更 温暖。 市城乡建设局 深入基层查实情 直面问题抓落实 市城乡建设局以“找问题短板、找目标 方向、找措施办法”为工作抓手,确保主题教 育取得实效。今年沈阳市被住建部确定为 第一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上半年,市城乡 建设局牵头,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 便捷等八个方面的体检内容,构建了区域开 发强度、空气优良天数、道路网密度等“36+ 6”指标体系,其中,“36”是住建部的统一指 标,“6”是沈阳的特色指标。6 月底前已完 成指标数据的采集上报工作。7月份,要对 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编制完成1个年度 总报告和8个专项分报告,找出城市发展中 的弱项、短板,厘清阻碍城市发展的“症结” 所在,提出治理“城市病”的对策建议。10 月底前,建立“体检+治病”的系统性计划安 排,并逐步形成“日常监测发布、一年一体 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长效机制。 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总要求,除了上级巡察、检查工作中指出的 问题之外,市城乡建设局各处室、各部门还 结合本部门职责,找企业、群众面对面交流, 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找准问题、研究措施, 每个部门都要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角度 最少找出 2 个问题和解决办法。下半年能 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列入明年 工作计划。 市市政公用局 不忘“初心”凝聚“匠心” 市市政公用局一方面通过集中开展专 题学习,使全体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得到提 升,思想观念得到升华,宗旨意识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立足全局重点工作,注重“初心” 和“使命”相结合,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 胜利大街快速路工程作为沈阳重点工 程项目,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高 度重视,在提升我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缓 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作用突出。为更好地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胜利大街快速路工程成立临 时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示范项目、党员先 锋队”等活动。临时党支部按照“精神、精 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力争出特色、创品 牌,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党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增强党员 为工程项目建设而奉献自身的自豪感与使 命感,使党员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工程 施工建设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临时党支部还紧密结合每个党员的工 作岗位、职责任务制定责任目标和完成时 间,与党员签订目标责任,有的放矢,在统筹 兼顾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个关 键岗位都设立党员先锋岗,真正实现党建活 动与施工生产过程全面融入,在打造精品工 程上发挥重要作用。 市信息中心 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寻短板找痛点 市信息中心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认真组 织集中学习研讨,精心制定党组班子集中学 习研讨计划,并要求所属各党支部严格对 照,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集中一周时间 进行自学、集体学习,参观市纪委正风肃纪 监督平台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 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观看收听《毛丰美》《雷 锋在 1959》《郭明义》《英雄无惧》等电影和 广播剧,并结合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就 4 个 专题开展学习研讨,每个专题确定一名班子 成员作重点发言,保证了学习研讨的质量。 结合主责主业检视问题,认真找差 距,特别深入查找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方面的问题,力戒庸懒散现象。广泛深 入开展调研,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突出 问题导向,寻短板、找痛点,集思广益 定方向、出思路。关于信息网络安全、打 破信息孤岛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已引起市 领导的关注。 市信息中心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 在沈阳经济区大数据中心、市民卡、民营企 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量投入,提供 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同时,与国内IT领 军企业加强对接和工作联系,加强引资引智 工作,提升沈阳市政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信 息产业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 精心组织,同步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 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各项工作,采用多种 方式方法,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局党组连续七天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在交流研讨中坚持“三个摆进去”,以正视 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从思 想政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结 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充分交流思想。在主 题党日活动中,全局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 法库县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举办“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党员过“政治生日”活 动,有着 27 年党龄的优秀老党员张春昕同 志宣读了入党志愿书,带领大家重温入党 誓词。 围绕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 署,局党组盯紧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 薄弱环节,结合沈阳乡村振兴发展实践, 充分发扬“深入唯实”的调查精神,党组 成员带头成立调研组,把建立完善的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推进农村电子 商务发展、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突出 问题作为调研主题,深入基层摸清问题、 找准症结,研究破解“三农”工作的硬招 实招。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张晓宁、于 海、刘洋、徐娜通讯员李才华 向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对标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Apr-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方金云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与沈阳市纪委监委深度

合作,深耕大数据监督平台,争取在一年半内实现政府信息数据监督的全

覆盖,并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延伸至国有企业和社会团体,把沈阳

的大数据监督做成全国的标杆,引领国家正风肃纪监督工作未来的导向。

此外,他们团队还将以沈阳为蓝本,借助合作设立的技术实验室,研发监

督工作标准规范、核心软件和专利技术。 (唐心萌)

以沈阳为“试验田”打造全国大数据监督标杆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编辑:何 红 责任编辑:刘 妮 美编:马 凌

44

监督也是生产力,纪委监委大院里来了“跨界”科学家——

大数据能揪贪腐 也能做有温度的监督“大数据为沈阳正风肃纪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监督范围更深更广更精准,可以发现很多人工监督发现不了的点对点问题。”从2018年2月起,沈阳市

纪委监委机关大院里来了一个科学家团队“跨界”办公,与市纪委监委工作团队共同唤醒“沉睡”在全市4100个单位里涉及民政、医保、科技、人防、招投标等十几个领域的25.1亿条数据,打造了“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拥有日查问题资金8万余笔的惊人“战斗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监督也是生产力。”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团队带头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方金云这样说,“监督的力量能够让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让社会发展摆正方向。”

在市纪委监委机关三楼,方金云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桌,一台电脑,一块白板。方金云平日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眼神中透着股钻劲儿,无论在思考还是交谈时,他都会习惯性地随手拿起笔记录下灵感。文字、方框、箭头,办公室里悬挂的那块白板上画着他一次次修改后搭起的框架图。办公桌前的方金云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一种数据怎么运用,如何调整计算方式,都需要他把关,很是辛苦,可他却乐此不疲。

“做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我来说是一次‘跨界’。”方金云说。

2001 年博士后出站后,方金云一直从事海量空间数据的并行分析等方面研究工作,并在城市应急管理、警用地理信息、数字城市等领域进行过应用研究。

“大数据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微信、微博等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据分析技术。过去我们与湖南、江西等地的纪委合作研发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公示系统。这其实只是大数据监督的一小部分。”方金云介绍。

“现在我们凭借科研经验累积,并结合沈阳纪检监察业务实践进行了应用创新。”方金云告诉记者,2017年,沈阳市纪委常委张中人带队到湖南考察时与他结识,并说起了建设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就碰撞出了合作的火花,我们随即就着手落实共同搭建平台的事儿。”方金云说,“沈阳市纪委监委负责提供场地、案例,中科院计算所提供技术支持。”

把社会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去求解,这是方金云擅长的,但在纪检业务领域,跨界学习是必须的。“大数据监督依赖‘三家’,政治家、业务专家和科学家,‘三家’合作才能最终落地形成系统,分析出问题,离开哪一方,这事儿都成不了。”方金云说,

“以低保发放为例,违规领取的问题可以通过反向查找看出问题,把它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用低保名单数据与死亡登记、车辆信息等数据求交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科学家要理解低保政策,业务专家也要理解大数据知识,尽量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共同语言。”为此,方金云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参考书籍。

从2018年年中开始,市纪委监委便与方金云团队商讨数据收集标准。但与之前的贵州、江西等地重点监督扶贫资金不同,沈阳则希望实验室全面监管政府资金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民生领域的使用。“从钱出发,是最容易发现公职人员工作瑕疵的地方。”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方金云团队几经推敲,将所需纳入的各类数据总结为“5+N”,即内部5项,外部N项。内部5项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将各单位投资的项目、购买的物资、投资和采购的决策者和决策过程纳入其中,外部N项则是除了政府内部以外各机关对外履职的数据,例如民政局的社保一卡通数据、医保局的支付数据、车管所的车辆所有人名单等。“有了内部5项数据,政府内部权力和资源的流转就清楚了,比如要建一个新项目,谁决定建、怎么建、钱怎么花,通过数据都能一目了然。”方金云介绍,“而外部 N 项能够体现公权力的行使过程,涉及资源、金钱的流动,自然要在监督范围内。”

当然,收集纳入数据的过程很费时费力。“为了数据,纪检工作人员一次次到各个政府部门备份,有的单位能够直接通过加密的网络传输,有的是送来光盘,还有的单位提供的是手写数据。”方金云说,

“我们技术团队将零散的政务数据录入,汇集成了原生数据池,经过筛选加工后,形成了大数据仓库。”

截至目前,25.1亿条数据已纳入大数据监督平台,大到千万元资金的工程项目,小到领取低保补贴的个人,都晒在了阳光之下。打开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分析展示页面,十几个标签中涵盖了社保、医保、民政、招投标等多项政府工作中可能出现疏漏的项目。每点开一个标签,十几个子问题就呈现出来。 “大数据平台精准发现的每一个疑似问题,都令我们技术人员觉得‘不虚此行’,因为每一类问题线索都说明在相关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有效地扫描出政策漏洞,进而堵住这些漏洞是大数据监督的目的,也是沈阳市纪委监委与我们合作搭建平台的初心。”

有了足够的数据,怎么才能搭建出行之有效的监督模型呢?为此,方金云没少“取经”,除了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政策外,他还在市纪委监委的安排下,走进留置地旁听纪检监察干部与留置人员的谈话,把“圈子里的秘密”反向推导,形成监督模型。

最让方金云印象深刻的是工程项目招投标,原本对此一窍不通的他,从友人的只言片语中就能感受到“这行水太深”,想要实现精准监督困难重重。“做项目的都有一个

‘圈子’,也有微信群,猫腻都是从群聊中产生的,但聊天记录数据我们是拿不到的,只能从其他渠道想办法。”方金云告诉记者,在市纪委监委的安排下,他被允许旁听留置人员访谈,向他们“学习”如何钻漏洞。“某县区留置官员在谈话过程中,就详细地交代了招投标过程中的猫腻,比如招标代理如何串通竞标公司‘围标’‘串标’,评标专家如何分数造假等。”方金云说,“回来后我就利用这些

‘内幕’,反向思维建立模型形成算法,可以精准监督堵住漏洞。”

方金云团队遇到的棘手难题远不止于此,归根结底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参照系,从数据采集、汇聚到分析,团队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建设大数据监督平台是一项高度依赖政策的工作,数据分析的标准是党纪

国法,数据分析的基准是专项领域的各类政策,数据的监督对象是党员和六类监察对象,这容不得一丝马虎。”方金云表示,“哪些数据该公开公示,公示到什么程度,纪检干部和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标准,并根据国家的政策实时调整,既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对监督有信心,也保证只采集干干净净的政务数据,不触碰个人隐私的红线。”

对大数据心存敬畏,做有温度的监督,一直以来,方金云始终坚持这样的工作规则。“旁听谈话这么多次,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犯了错的人都对收第一笔钱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何时何地,数额多少,甚至记得那一瞬间的心理斗争有多艰难。”方金云对此很惋惜,他说,“手一旦伸出去了,想缩回来就难了。反映在大数据中,有了第一个异常数据就一定会有其他异常数据,这符合统计学规律,也符合人性的弱点。党培养一个干部多么不易,如果能通过监督,在第一次发现异常时就警醒他们,对干部也是一种保护。”

方金云把沈阳当成了家,除了周末回京与家人小聚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沈阳市纪委监委的办公室里耕耘着。“实现既定目标,还差得远呢!”方金云只给自己现在的工作打30分,但他仍然信心满满。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心萌

纪委监委来了科学家把监督抽象成数学模型

25.1亿条数据录入平台 精准扫描可疑问题

走进留置地“取经” 做有温度的监督

方金云(中)与团队人员在分析研究大数据 张哲摄

综合新闻 编辑:慕 坚 责任编辑:常思哲 美编:陈冬瑜

SHENYANG DAILY

4

(上接1版)一是对标要求抓落实。按照住建部有

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沈阳市实际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确保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要确保按时完成国家棚改任务,解决好棚户区居民的居住难题。二是对准需求抓保障。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尽最大可能实现住有所居目标。进一步稳定住房租赁关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三是对接诉求抓整改。切实将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让“旧”小区呈现“新”面貌,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加美好。加强供热运行监测,力争使全市冬季供热质量有明显提升,让人民群众冬天更温暖。

市城乡建设局深入基层查实情 直面问题抓落实

市城乡建设局以“找问题短板、找目标方向、找措施办法”为工作抓手,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今年沈阳市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一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上半年,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等八个方面的体检内容,构建了区域开发强度、空气优良天数、道路网密度等“36+

6”指标体系,其中,“36”是住建部的统一指标,“6”是沈阳的特色指标。6 月底前已完成指标数据的采集上报工作。7月份,要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编制完成1个年度总报告和8个专项分报告,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弱项、短板,厘清阻碍城市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治理“城市病”的对策建议。10月底前,建立“体检+治病”的系统性计划安排,并逐步形成“日常监测发布、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长效机制。

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除了上级巡察、检查工作中指出的问题之外,市城乡建设局各处室、各部门还结合本部门职责,找企业、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找准问题、研究措施,每个部门都要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角度最少找出 2 个问题和解决办法。下半年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列入明年工作计划。

市市政公用局不忘“初心”凝聚“匠心”

市市政公用局一方面通过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使全体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思想观念得到升华,宗旨意识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立足全局重点工作,注重“初心”和“使命”相结合,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

胜利大街快速路工程作为沈阳重点工程项目,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高度重视,在提升我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作用突出。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胜利大街快速路工程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示范项目、党员先锋队”等活动。临时党支部按照“精神、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力争出特色、创品牌,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党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增强党员为工程项目建设而奉献自身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使党员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工程施工建设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临时党支部还紧密结合每个党员的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制定责任目标和完成时间,与党员签订目标责任,有的放矢,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个关键岗位都设立党员先锋岗,真正实现党建活动与施工生产过程全面融入,在打造精品工程上发挥重要作用。

市信息中心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寻短板找痛点

市信息中心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认真组织集中学习研讨,精心制定党组班子集中学习研讨计划,并要求所属各党支部严格对

照,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自学、集体学习,参观市纪委正风肃纪监督平台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观看收听《毛丰美》《雷锋在 1959》《郭明义》《英雄无惧》等电影和广播剧,并结合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就4个专题开展学习研讨,每个专题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作重点发言,保证了学习研讨的质量。

结合主责主业检视问题,认真找差距,特别深入查找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问题,力戒庸懒散现象。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突出问题导向,寻短板、找痛点,集思广益定方向、出思路。关于信息网络安全、打破信息孤岛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已引起市领导的关注。

市信息中心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在沈阳经济区大数据中心、市民卡、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量投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同时,与国内IT领军企业加强对接和工作联系,加强引资引智工作,提升沈阳市政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

精心组织,同步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各项工作,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局党组连续七天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在交流研讨中坚持“三个摆进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从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充分交流思想。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全局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法库县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有着27年党龄的优秀老党员张春昕同志宣读了入党志愿书,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围绕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局党组盯紧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沈阳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充分发扬“深入唯实”的调查精神,党组成员带头成立调研组,把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突出问题作为调研主题,深入基层摸清问题、找准症结,研究破解“三农”工作的硬招实招。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张晓宁、于海、刘洋、徐娜 通讯员李才华

向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