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6
DNWH uתଲ໓߄v 2013 5 ௹ሹ 235 收稿日期 2013-05-08 作者简介 杨正宏(1968- ),男,镇江博物馆馆长、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物学。 内容提要: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向着重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 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和拓展博物 馆与观众双向传播学习的模式转变。镇江博物馆在近年的展陈改造工作中,基于满足观众的感官体 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虚拟体验等,科学规划展示空间,合理设计观众动线,采用先进的采光与照 明技术,注重色彩与色调的艺术效果,运用场景复原、场景置入等手法,激发观众的参观与参与兴趣, 提升了展示效果。观众调查显示,以互动体验为主的多元体验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互动体验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2007 8 24 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维也纳全 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章程”将博物馆定义修订为:“博物馆是一个为 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 设机构,为 教 育、研 究、欣 赏 的 目 的 征 集、保 护、研 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 遗产。”定义的修改一方面是由于博物馆发展形 势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基于业界对博物馆职能的 认识。相较于 2001 年的定义, 2007 年的定义中, “教育”被置于职能的首位,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也 由“物证”扩展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但“传播 并展出”则始终是博物馆实现职能、履行社会责 任的工作途径。事实上,“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 目的,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 以遗产作为工作对象的变化为博物馆的传播与 展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两者的调整均促 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突破以往的模式,向着更多 元化的方向发展。 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展示是博物馆发展史上 一个质的飞跃,是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到成为公共 博物馆的分水岭。从早期展览仅停留于简单的陈 列,到历史、艺术、科技等各种类型博物馆产生, 再到展览被赋予人文教化与服务社会发展的职 能,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断 提升、完善:从单一的、静态的“物”的展示,到重 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 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科技 手段的复原、动态展示;从让观众被动地接收教 育,到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在体验和参 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同时,关注观众动 线设计,重视展览各阶段的评量与观众评估,为 观众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现代博物馆越来 越追求从最佳的角度阐释展览的主题内容,切实 地履行好博物馆的传播与教育职能。 规划科学合理的展示空间,营造多元体 验的展示环境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根据参观 者的视线,以各种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展 现各种展览信息。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在建 筑空间、展示环境、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等方面较 以往有新的突破。包括序厅、展厅、公共空间等在 内的展示空间多经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其中, Ѱ ؟ჭဒ༯Ѱᅚൕഡ —以镇江博物馆为例 ဗᆞ ޡ(镇江博物馆 江苏镇江 212002 1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东南文化》2013年第 5期总第 235期

收稿日期 2013-05-08作者简介 杨正宏(1968-),男,镇江博物馆馆长、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物学。

内容提要: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向着重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

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和拓展博物

馆与观众双向传播学习的模式转变。镇江博物馆在近年的展陈改造工作中,基于满足观众的感官体

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虚拟体验等,科学规划展示空间,合理设计观众动线,采用先进的采光与照

明技术,注重色彩与色调的艺术效果,运用场景复原、场景置入等手法,激发观众的参观与参与兴趣,

提升了展示效果。观众调查显示,以互动体验为主的多元体验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互动体验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2007 年 8 月 24 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维也纳全

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章程”将博物馆定义修订为:“博物馆是一个为

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

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

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

遗产。”定义的修改一方面是由于博物馆发展形

势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基于业界对博物馆职能的

认识。相较于 2001 年的定义,2007 年的定义中,

“教育”被置于职能的首位,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也

由“物证”扩展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但“传播

并展出”则始终是博物馆实现职能、履行社会责

任的工作途径。事实上,“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

目的,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

以遗产作为工作对象的变化为博物馆的传播与

展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两者的调整均促

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突破以往的模式,向着更多

元化的方向发展。

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展示是博物馆发展史上

一个质的飞跃,是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到成为公共

博物馆的分水岭。从早期展览仅停留于简单的陈

列,到历史、艺术、科技等各种类型博物馆产生,

再到展览被赋予人文教化与服务社会发展的职

能,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断

提升、完善:从单一的、静态的“物”的展示,到重

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

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科技

手段的复原、动态展示;从让观众被动地接收教

育,到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在体验和参

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同时,关注观众动

线设计,重视展览各阶段的评量与观众评估,为

观众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现代博物馆越来

越追求从最佳的角度阐释展览的主题内容,切实

地履行好博物馆的传播与教育职能。

一 规划科学合理的展示空间,营造多元体

验的展示环境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根据参观

者的视线,以各种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展

现各种展览信息。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在建

筑空间、展示环境、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等方面较

以往有新的突破。包括序厅、展厅、公共空间等在

内的展示空间多经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其中,

博物馆新论

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

杨正宏

(镇江博物馆 江苏镇江 212002)

117

Page 2: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

展厅的展示空间虽因用作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

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均较传统的设计有了根本

的提升。特别是将体验设计理念引入到博物馆展

示中,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博

物馆展示通过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

彩配置等手段营造出了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

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

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在氛围营造中

愈来愈侧重于追寻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感,力求使

观者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1]。

1.展示空间的分割与延续

博物馆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不仅重视

空间结构及平面布局,也重视内部结构设计,还

重视把握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一般性注意事项,

包括陈列密度、流线原则、柱网与空间组合等等。

博物馆的展陈安排是将展示对象的特征进行形

象化、具体化、独特化表现的过程,展示结构、展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行空间分割,并通过栈桥、门帘等道具将划分的

空间连接起来,从空间上体现延续感。通过对空

间的分割与延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触觉、嗅

觉等方面与博物馆进行互动[2]。

2.特色场景的复原与营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为增强展览的历史感、真实

感与感染力,常运用复原陈列、景观陈列等手法,

营造特色场景,再现重要的历史现象或环境。这

种借鉴于自然博物馆生物进化史陈列的场景化

展示让空间叙事更加直观、生动。其中的复原陈

列法(场景复原陈列)大多根据展示主题布置出

复原的考古现场或遗迹场景,从而把形象性、实

践性、趣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陈列展览增

加无限生机,散发着真实性很强的浓烈时代气

息,将观众引入到它所展示的时代与环境中去,

给观众以至深的感受[3]。景观陈列法大多仿制某

一历史现象的场面或某一自然生态的场景,并将

其生动地再现给观众。全景画陈列法是景观陈列

法的发展,配合以声、光、形象的多媒体表现,更

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互动体验展项的设计与应用

对于现代博物馆而言,无论是静态展示还是

动态展示,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收教育的位置。

唯有互动体验陈列展示,围绕主题运用各种多媒

体技术手段设计教学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

与展览,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

为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能创新出一种双向传播学

习的模式。

博物馆的互动展示是博物馆多元体验理念

的集中体现。互动展项设计代表着现代博物馆陈

列设计的趋势。博物馆实践证明,互动是最受观

众喜爱的陈列方式,也是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

双向传播方式。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博物馆在使用传统互动设备装置的基础上,更多

采用触摸屏、媒体视听播放、机械互动与网络互

动等设备装置。在服从于展示内容的前提下,通

过合理的设计,吸引观众参与,充分实现博物馆

传播与展示的职能。广义的博物馆互动体验内容

涵盖较多:如互动项目包括示范表演、智力游戏、

考古探索、艺术作坊、户外实践、讨论与学术研

讨、与学校合作、数字博物馆与网络游戏、电子多

媒体游戏、情景塑造角色扮演等;体验项目包括

视听欣赏、3D 与 4D 影院、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数

字沙盘等。

体验设计更多地关注人的身体感受和心灵

感悟,注重设计体验的结果,将人性化的设计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出于更好地为观众服务的目

的,体验设计的“人性化”和“体验性”正成为一种

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博物馆展陈方面,体验设计

主要体现为人们在空间环境中能否体验到与展

陈主题相关的视觉暗示与心理提示,接收到相应

的信息。尤其是当展示过程中配备以虚拟现实技

术和多媒体技术时,能让观众进入到一种完全虚

拟化的空间,产生一种基于演绎基础上的情感体

验。

(1)多媒体和音像效果的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给予观众感受的方

式与途径,已由过去单一的视觉形象逐步发展为

通过声像设备使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

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得到多种感受。另一方面,现

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实现了现代传媒的各种装

置和实物展品的有机组合,所采用的多媒体装置

大致有投影、等离子(液晶)播放屏、触摸屏、幻影

成像、电子图书等;实物则主要是文物标本、沙

盘、模型等等,配以音响效果设计,如解说用的语

音导览系统,模拟自然现象与人类自身及其行

为、动作等关联的声音,各种机器所发出的声音

等等。它们所占的空间不多,但内容传播的信息

很大,而且基本是动态的演示。

(2)“以人为本”的陈列艺术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越来越多地借

118

Page 3: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东南文化》2013年第 5期总第 235期

鉴人体工程学原理,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

展示空间。结构的均衡、流线的通畅、节奏的起

伏、情绪的张弛、空间的疏密、亮点的突出,以及

色彩的冷暖、用光的强弱和材质的对比等等都是

构成整体展览效果的因素;参观者的行为、情感

及审美体验等也都是博物馆展示陈列重点考虑

的方面。

二 镇江博物馆多元体验下的文物展示设

镇江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艺术博物

馆,珍藏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 3 万余件

(套)文物,其中的特色文物主要为西周及春秋时

期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

绸服饰、明清书画及清代宫廷瓷器等。作为地域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乡土教育的基地,对外宣

传的窗口,市民的第二课堂和终身学校以及文化

旅游设施,我馆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国内一流的

花园式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原基本陈列于 2005年 4月正式对外开放,至 2012年历时 7年,与当代

的博物馆展示陈列相比,已显陈旧。观众调查也

表明,镇江博物馆需紧跟时代,增强观众参与互

动和高科技展示,强化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增强展览的参与性、交互性和趣味性,塑造生动

活泼、参与性的参观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在充分

研究本馆性质、功能定位、馆藏结构与特色的基

础上,确定了展示设计强调陈列手段的新颖与艺

术形式的感染相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与“以人

为本”的理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以此实施陈列

展览的改进与完善工作。

新的展示设计强调文物的故事性,将“文物

和史迹”与“知识和信息”等融入到情节、故事之

中,用叙事的方式来组织展览的内容,进而达到

展览与观众之间知识、观点、信息、感觉和价值的

沟通;强调人在展示环境中的体验,在古代工艺

制作流程及物品使用方式等内容的展示中采用

“真实再现”的手段,在环境与背景的处理上使用

“还原与重构”的方法,让观众有“进入历史事件

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动和震撼;强调文物展

品的高科技展示,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度,采用多

媒体、3D 动画、虚拟现实、影像处理等高科技辅助

系统,使展示手段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加说明的

方法,强化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展览的

参与性、交互性和趣味性。

1.青铜器厅:光、色调与空间的设计提升观展

体验

青铜器厅的空间设计打破传统的“屏风”序

的设计格局,将重点文物参与其中,构成了主题

式景框,形成多个参观的视角(图一)。通透的空

间层次,吸引观众去观看,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

形成空间视觉上的一种暗示。在设计之初,考虑

到青铜器的明度较暗,而传统的青铜器展示在装

饰设计上通常会选择与青铜器本身装饰特征相

接近的色调与图案,使得文物本身的面貌和特征

得不到凸显,而影响展示的效果。因此,此次的装

饰设计,选择白色作为主要色调,塑造出了尽量

不干扰文物的陈列平台“白色介质”。展厅和展柜

的照明充分考虑了照度问题。照度也称亮度,可

用照度计进行测定,一般光源在 0.1~100000/LX 之间。博物馆陈列的照度控制与被照文物的耐

光性有关,而文物的耐光性是根据文物对光辐射

的敏感程度划分的,文物对光和辐射的敏感程度

不同,对光度的控制标准也不同[4]。青铜器厅选用

了光色和显色性接近日光的人工光源,照度小于

300LX,色温小于 5500LX;同时又借助灯光设计

所产生的微妙的光影变化来营造静态空间动态

化的效果,使得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加突出。展厅

整体在空间设计与装饰上更具现代感和包容感,

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其视觉暗示的情

图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主题文物

119

Page 4: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

感化体验和视觉中心的动态体验。

2.陶瓷器厅:场景式置入设计烘托展示主题,

传递心理体验

陶瓷器厅的空间设计将文物阅读的逻辑秩

序作为组织脉络,以场景式置入的方式营造整个

展示空间。场景式置入是指陈列对象所涉及的各

个因素之间的集合,这种集合是在各个具有求真

性的场景中间实现一种整一性的空间组合[5]。由

于瓷器本身就已经十分精美,外加的美化设计会

干扰和减弱观众的参观注意力,因而展示设计重

在展示文物的历史形态与现存状态,让文物展品

成为展示中心。该厅的展陈融合了雕塑、布景、多

媒体、影像技术等多种艺术和科技手段,运用场

景式置入的手法,探索微缩场景创作,将与瓷器

生产、销售和使用相关的各类场景置于文物陈列

的通柜序列体系中,让观众进入到虚拟逼真的场

景,体验陶瓷传统制作工艺信息的延伸与扩充传

播(图二)。这种场景式置入与展厅整体以文物为

中心的设计方向相协调。

陶瓷器厅的展示设计在优先满足观者对文

物鉴别信息的基础上,追求“以人为本”的展示策

略,通过心理暗示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参观过

程中产生精神共鸣,主动接受和阅读文物的信

息,体会其中的物质与精神内涵。

3.金银器厅:时空虚构与景观复原增强情境

体验

金银器厅的展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藏品形

态的展示,而是用反映古代风俗、商贸、市井的竹

丝画来表述金银器小物件的大背景,形成情感体

验中的一种心理提示。在展示过程中,金银器文

物展品与竹丝画对应陈列,通过年代的排列、生

产生活发展过程以及物质遗存形象化的呈现,让

人们联想起时间的变化、年代的变迁以及事物的

演变等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时空变化,沉浸在

一种虚构的时空之中并进行追忆与思索。空间安

排上,将重点文物(清代银镀金凤冠、唐代鎏金鱼

化龙纹大银盆、唐代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唐

代提梁银锅)、亮点(唐人饮宴复原场景)三点一

线形成展示空间的中轴线,结合精巧的小角度点

光源设计衬托,将金银器“银黄溢彩”的物理属性

充分地表现出来,与竹丝画共同成为观展过程中

的视觉中心。其中,唐人宴饮场景依展品《银鎏金

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与酒令筹》等复原(图三)。

场景中的人物参照酒筹所涉及的各类人物制做

硅胶人像,人物形象逼真、表情活泼,场景动静结

合、气氛热烈;酒具、服饰依同出酒器及其他地区

所出唐代酒器、壁画等,用铝合金、丝绸、棉布等

材质复制;酒筹内容全文摘抄,使观众边诵读边

联想,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兴趣。

金银器场景空间“大通柜”框架成为“以物为

主”展览风格的和谐处理,以竹丝画以及唐人宴

饮场景复原等使文物进入布景创作范畴,并形成

布景的视觉焦点,让观众产生时空变化的心理体

验。这种心理“全息式”的展示方式带领观众走进

特定的场景,真切感受展厅内演绎的物质属性和

文化内涵。

图二// 古代陶瓷制作微缩场景

120

Page 5: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东南文化》2013年第 5期总第 235期

4.工艺品厅:多元设计下的多元体验

工艺品厅运用通透、明亮、干净的展柜,整体

色调追求继青铜器厅的“白”、陶瓷器厅的“灰”和

金银器厅的“金”之后的个性色彩,突出文物,让

观众从多个视角欣赏文物。展示过程中,将展示

空间与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通柜设计避免了

太多的图版介绍,赋予重要文物强烈的直观效

果,成为视觉中心点。将文物本身作为设计的重

要元素,将二维空间与三维实物组合,充分吸引

观众的目光,突出主题,形成主次分明的效果。垂

直塑造的面光源让重点文物更加鲜明,灯光照明

所形成的静态空间的动态化效果,摆脱了以物为

主、只是凸显文物的传统展示形式。独立柜上空

垂挂的两面白色线帘(图四),对参观者的视线起

到一抑一放的作用,同时将整个展厅从竖向结构

进行了很好的分割,带来视觉上的变化。通过视

觉中心的体验设计,让文物作为历史的诉说者,

与观众产生交流。

我们还在展厅后部,利用综合展示技术复原

了古代书房一隅和边厅紫檀罗汉榻(图五)两景,

让观众了解古人生活情态,激发参观兴趣。

5.多媒体设计赋予互动、虚拟体验

此次改陈还运用了电脑游戏、动画、多媒体

技术,每个展厅门口设多媒体触摸屏介绍镇江博

物馆、镇江人文知识,展厅内设多媒体触摸屏介

绍相关文物知识。如青铜器展厅利用多媒体影视

技术,采用投影拟合系统,选用国宝级文物青铜

凤纹尊,创造性地表现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

隆重的祭祀活动、战争等场景(图一),营造强烈

的视觉震撼,让观众仿佛走进了古代的生活,激

发观众进一步参观展览的兴致和欲望。再如陶瓷

器厅的“陶瓷制作坊”微缩场景(图二),增强了参

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我们还改建了 3D影院,扩充

了宣传片内容。

我们增设了知识性说明牌,组织了益智问

答、动手做、探索活动等,旨在塑造一个生动活

泼、参与性强的参观学习环境,引导观众参与互

动。我们还完善了博物馆商店的建设,加入了江

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多、更

好的文创产品;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

日等举办学术讲座,组织文物鉴赏等公益性活

动,进一步延伸展览服务。

改陈工作结束后,为了了解改陈工作的成

效,我们于 2013 年 1 月再次开展了观众调查研

究。共发放问卷 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92 份,有

效率为 99%。观众以本地居民为主,学生与行政人

员占相当大的部分,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本科

及以上学历的游客为主要的参观群体。观众对陶

瓷器厅展览和金银器厅展览的满意度高于其他

展厅。观众希望我们加强和改进的内容主要为:

图三// 唐人宴饮场景复原陈列

图四// 独立柜线帘设计竖向分割展厅结构 图五// 紫檀罗汉榻场景复原陈列

121

Page 6: 뛠풪쳥퇩쿂뗄늩컯망햹쪾짨볆dnwh.njmuseum.com/pdf/2013/201305/20130514.pdf2013/05/14  · 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 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

DNWH

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

再增加一些互动体验项目、专家讲座、宣传片定

时观看区域;及时更新官方网站上的有关介绍与

知识;增加模拟考古发掘的场景,让观众动手参

与文物标本的整理等等。可见,博物馆展示中的

互动体验项目深受观众喜爱。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

育正在告别传统的“藏品+文字说明+辅助展品”

三者结合的静态展示模式和让观众被动接受教

育的模式,转变为围绕展示主题,以各种多媒体

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和

博物馆与观众双向传播学习的模式。可以说,“以

物为本”是博物馆展示陈列的基础与核心,而“以

人为本”则是其设计理念的追求[6]。博物馆的陈列

展示设计应以观众的感受作为出发点,通过艺术

化的空间塑造和视觉感受,通过文物及其所营造

的展示环境、文化氛围,突出表现特定场景中观

众与展品的沟通与对话,提升展示手段的感染

力,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突出

展示最根本的目的——信息传播,并且丰富博物

馆展示的文化内涵,强化观众的心理体验[7]。因

此,多元体验的博物馆文物展示陈列设计是博物

馆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1][6]张珂:《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以人为本》,《现代装饰

理论》2012年第8期。

[2]吴艺珂:《浅谈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传媒技术》2012

年第5期。

[3]陈浩:《复原陈列初探》,《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

[4]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5]吴武林、陈岸:《室内空间室外化》,《东南文化》2003年

第2期。

[7]孙延:《现代博物馆的展示体验设计》,《中国科协学术

年会论文集》(新疆乌鲁木齐),2005年。

Museum Exhibitions Design and Diversified Visiting Experiences:A Case from Zhenjiang Museum

YANG Zheng-hong(Zhenjiang Museum,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pdating of museum education ideas,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is transform⁃ing toward one that is more focused on exhibition spac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 cre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multi media that bring more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and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with theaudience. When renovating its exhibitions done in the recent years, Zhenjiang Museum centered on the visi⁃tor’s sensory, situational, interactive, and virtual experiences by scientifically planning the exhibition spaceand designing the visiting route, applying advanced lighting technologies, carefully designing the colors, andadopting multiple methods to stimulate the audience’s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exhibition effects. Audiencesurvey shows that diversified visiting experience focused on interaction is the direction to follow for museumexhibition design.

Key words: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diversified

(责任编辑、校对:毛 颖)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