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休閒運動推動高齡者全人健 康促進 · 3 體適能定義 (physicalfitness) •...

34
12/8/7 1 以休閒運動推動高齡者全人健 康促進 姜義村 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運動健康研究所 教授 簡歷 學歷 印第安那大學休閒行為博士 (教育部公費留學) 專攻:治療式遊憩/休閒治療、特殊體育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所理學碩士(跆拳道) 專攻:運動醫學/肥胖與心肺適能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士(獸醫師考試合格) 專攻:小動物內外科 簡歷 現任 彰師大運動健康研究所 教授 中華民國休閒治療學會秘書長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機構協會顧問 中華民國兒童腦瘤關懷協會遊憩顧問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協助各單項體育團體參加 國際組織活動(會議)及運動賽事工作小組 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第五屆理事 2009世運會奪金計畫選訓委員 2009聽障奧運空手道選訓委員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2/8/7

    1

    以休閒運動推動高齡者全人健康促進

    姜義村 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運動健康研究所 教授

    簡歷

    •  學歷 – 印第安那大學休閒行為博士 (教育部公費留學) • 專攻:治療式遊憩/休閒治療、特殊體育

    –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所理學碩士(跆拳道) • 專攻:運動醫學/肥胖與心肺適能

    –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士(獸醫師考試合格) • 專攻:小動物內外科

    簡歷

    •  現任 – 彰師大運動健康研究所 教授 – 中華民國休閒治療學會秘書長 –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機構協會顧問 – 中華民國兒童腦瘤關懷協會遊憩顧問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協助各單項體育團體參加國際組織活動(會議)及運動賽事工作小組

    – 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第五屆理事 – 2009世運會奪金計畫選訓委員 – 2009聽障奧運空手道選訓委員

  • 12/8/7

    2

    簡歷

    •  曾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室主任 –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 身心障礙者轉銜暨休閒教育研究所所長 • 休閒運動管理系暨碩士班專任副教授 • 舞蹈學系碩士班副教授 • 研究發展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獸醫師

    – 法務部司法院司法人員訓練所講座 –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奧運奪金運動科學委員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輔導小組

    簡歷

    Ø 曾任 l 美國治療式遊憩國際組共同主席 l 美國印第安那治療式遊憩刊編輯 l 中華民國兒癌基金會兒癌照護訓練(遊憩治療)指導老師

    l 中華奧會顧問 l 行政院衛署保健旅遊輔導小組委員 l 交通部觀光局保健旅遊行銷推廣工作小組委員 l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健康促進諮商中心主任 l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助理教授

    簡歷

    •  經歷 – 印第安那大學客座講師 – 海軍軍官學校少尉體育教官 – 海軍澎湖第二軍區司令部體育官 –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學生運動健身中心有氧教練

    – 台灣多所健身俱樂部有氧教練 – 跆拳道教練

  • 12/8/7

    3

    體適能定義���(Physical Fitness)

    •  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

    •  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  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  人的心臟、血管、肺臟及肌肉組織等都能充分發揮有效的機能,以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足以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

    體適能的種類

    •  健康體適能 (老年病患) –  心肺耐力 –  肌力與肌耐力 –  柔軟度 –  身體組成

    •  競技體適能(健康或亞健康高齡者、與減少跌倒風險有關 ) –  速度 –  協調性 –  敏捷性 –  平衡感 –  爆發力 –  反應時間

    心肺適能

    •  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 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 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 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提升心肺適能的重要性心肺適能較 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 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用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因此在這裡要介紹足以提升心肺適能的有養運動。

  • 12/8/7

    4

    心肺適能

    •  心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 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

    •  有氧訓練 – 功能:燃燒卡路里,減輕體重 、鍛練心肺、紓解壓力

    – 增進日常活動的耐力種類:跑步、腳踏車、跳繩、有氧舞蹈等

    肌肉適能

    •  提升肌肉適能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 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當肌力和肌 耐力衰退時,肌肉本身往往無法勝任日常活動及緊張的工 作負荷,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及疼痛的現象。肌力和肌耐力 訓練原則與實施方法增進肌肉適能最佳的途徑是從事肌力 訓練,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重量訓練。

    •  肌力及肌耐力訓練(Strength) – 功能:加速新陳代謝、強化骨骼 、改善體態 – 種類:肌力訓練課程、重量訓練機、啞鈴槓鈴阻力訓練等等。

    柔軟度

    •  柔軟度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活動範圍則是指關節在某一特定面移動程度的大小。

    •  柔軟度可分為: – 靜態柔軟度(static flexibility):指測量關節受到肌肉和肌腱部位限制的全部活動範圍

    – 動態柔軟度(dynamic flexibility):指測量整個關節活動範圍在伸展過程中的阻力。

    •  柔軟度對傷害的預防和維持身體的可動性是很重要的。

    •  柔軟度佳關節活動範圍大,減少肌肉僵硬、肌肉酸痛的情況,讓身心放鬆,降低受傷的可能性。

  • 12/8/7

    5

    柔軟度

    •  柔軟度訓練 –  功能:避免受傷、增加敏捷性、放鬆 、加大動作範圍。 –  種類:伸展操、瑜伽、太極等等。

    •  影響柔軟度之因素有: –  關節構造和種類 –  軟組織 –  年齡 –  性別 –  身體活動度 –  溫度 –  遺傳

    身體組成

    •  身體是由淨體重和體脂肪兩個部份所組成的。 •  淨體重是指身體內骨骼、肌肉、血液、內臟、神經系統和皮膚等的重量。

    •  體脂肪是指身體內的脂肪重量。 •  除了體內必須的脂肪以外,遺傳、錯誤的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常是造成現代人脂肪過多的主要原因。

    •  體脂肪比體重,更具有「健康」意義之指標,體脂肪標準的人身材窈窕,肌肉線條美麗,體圍修長。

    •  一般男性體脂肪約12~18%,女性約18~24%。

    有氧運動內容

    •  依據失能類型之不同,設計不同的運動處方,目標讓長者達到55%到64%的最大心跳率。

    •  每分鐘的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或

    •  男性「209- 0.7x年齡」(r=-0.79) •  女性「207- 0.7x年齡」(r=-0.73)

  • 12/8/7

    6

    最大心跳率:HR max220-age

    安靜心跳率:HR rest

    HR range= HR max-HR rest

    60% HR range

    HR targe= HR rest + 60% HR range

    •  完整的運動訓練需要多元的知識基礎!

    運動訓練的原則  

    運動訓練的原則

    •  積極自覺參加訓練原則 •  全面發展原則 •  獨特性原則 – 供能系統 – 肌肉(群)與動作形式 – 運動模式

  • 12/8/7

    7

    運動訓練的原則

    •  個人區別對待原則 •  靈活多變原則 •  訓練過程模式化原則 •  逐步提高訓練負荷原則 •  作息有序原則 •  製定全年訓練計劃

    高齡者有氧運動訓練基本知能

    •  什麼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or aerobics)」是 Kenneth Cooper博士於1960年代開始於美國推展。原來只強調從事「有氧性運動」的重要性,並且以訓練心肺適能為主要目的。隨著時代的演進、運動科學的研究、以及商業化的發展,「有氧舞蹈」、「階梯有氧」、「伸展」、「健走」、「踏車有氧」、「水中有氧」、「高低衝擊有氧」、「肌力訓練」、「slide aerobics」、「拳擊有氧」等,各式各樣嶄新的「多功能有氧」運動方式,不斷的被研發出來。最近,專門針對休閒或業餘性競技運動項目,發展的運動(競技)體適能課程,則是「多功能有氧運動」課程發展的最新型態。

    •  如今,「有氧運動」不僅代表身體活動的能量產生方式,更已成為專業運動健身的代名詞。強調全身性肌肉適能訓練、心肺功能訓練、柔軟度訓練、體重控制,甚至運動(競技)體適能的「有氧運動」整體運動方式,確實是「促進運動機能」與「維護身體健康」的有效運動型態。

    •  隨著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運動醫學等的研究發展,科學界不僅逐漸否定「氧化」的好處,包括睡眠、飲食 (抗氧化食物) 的控制、抗氧化劑(胡蘿蔔素、維他命C、E等)的補充、抗氧化水(電解水)的攝取、適度的運動…⋯…⋯等,都是消除體內「氧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降低罹患癌症、以及延緩老化的有效步驟。

    高齡者有氧運動訓練基本知能

  • 12/8/7

    8

    •  事實上,「有氧運動」的始祖Kenneth Cooper 博士,近幾年來也不斷提倡「抗氧化」計畫。「有氧」這樣的名詞,似乎與「抗氧化預防醫學」的醫學新概念相違背。

    •  如果能夠以「抗氧化運動」這樣的名詞來取代「有氧運動」,不但可以避免名詞認知上的缺失,而且也更符合事實、避免誤導。

    高齡者有氧運動訓練基本知能

    •  強度較低 •  時間較長 •  動作較大 •  形式與變化較多 •  許多較大肌肉的參與

    高齡者有氧運動訓練基本原則

    高齡者有氧運動方案設計

    •  MR FIT – 運動方式 Mode or Modality – 漸進負荷 Rate of Progression – 頻率 Frequency – 強度 Intensity – 持續時間 Time

  • 12/8/7

    9

    高齡者有氧運動三區塊

    •  3 components of exercise session. – Warm-up 熱身 – conditioning stimulus 主運動 – cool-down. 緩和運動

    •  Warm-up and cool down activities are similar to conditioning, at 50% intensity.

    •  5-15 min for warm-up and cool-down. •  20-60 min for aerobic, muscle conditioning.

    高齡者有氧運動漸進原則

    •  漸進原則依據身體功能, 健康狀況,年齡,個人喜愛, 需要與目標等狀況而訂.

    •  漸進的三個階段: – 最初階段 – 改善階段 – 維持階段

    •  參與運動訓練前,最好先作身體檢查。 •  本身或家族成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應該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運動訓練。

    •  開始時切勿操之過急,必須逐漸建立至適當的運動量。

    •  當身體欠佳或患病時,不要作任何運動鍛煉,以防止病情惡化。

    •  盡量避免在一天當中最曬最熱的時段進行

    高齡者運動傷害防護

  • 12/8/7

    10

    •  特別在酷熱及潮濕的天氣下,訓練時要注意有足夠水分的補充,以避免出現種種因熱而產生的傷害。

    •  劇烈運動後切勿立刻完全停止下來,以免防礙下肢的血液回流心臟。

    •  訓練完畢後最少要作三至五分鐘的步行及整理運動。如果是疲累得真的要躺下來,就得讓雙腳舉高於頭部約15至30厘米的水平。

    •  如運動期間感到痛楚或出現受傷情況,必須立刻放慢或停止下來,千萬不要在這種情況下免強繼續運動,以防止傷勢惡化。

    高齡者運動傷害防護

    高齡者有氧運動方案的彈性調整

    •  時間長度的彈性調整 •  負荷的彈性調整 •  形式的彈性調整 •  部位的彈性調整 •  實施地點的彈性調整 •  其他面向的彈性調整

    高齡者肌力訓練

  • 12/8/7

    11

    認識健康體能

    •  健康體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 人的器官組織如心臟、肺臟、血管、肌肉等都能發揮正常功能,而使身體具有勝任日常工作、享受休閒娛樂及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  

    心肺耐力 肌力 肌耐力

    柔軟度 身體組成

    肌肉老化的生理現象

    肌肉衰退導致原因

    Ø 老化會伴隨肌肉流失。肌肉在不使用會造成肌肉萎縮 (atrophy),主要原因是由於肌肉蛋白質分解增加。加上老化造成快縮肌肌纖維減少,慢縮肌肌纖維增加。

    Ø Mazzeo (2000) 指出: 50歲時肌肉消失約 10% 60-70 歲時肌力衰退約 15% 70歲之後衰退增至 30%。

  • 12/8/7

    12

    1.增加骨折與跌倒的機會

    2.損害控管體溫的能力

    3.減緩新陳代謝

    4.缺乏葡萄糖調整的可能性

    5.降低完成一般日常工作的能力

    肌力下降對高齡者的影響

    肌力訓練的重要性

    Ø 高齡者健康體能中,肌力是最重要的要素。良好的心肺耐力對於維持健康的心臟是必需的,但良好的肌力對於生活獨立性的貢獻遠大於其他健康體能的要素 (Hoeger & Hoeger, 2003)。

    Ø 肌力訓練更可肌力、肌肉量、骨密度、改善平衡與身體功能等,減緩甚至抵銷老化對生理上所造成的影響,同時,可提高日常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從事有氧運動所需的肌力與運動時的安全性。

    肌肉對於身體的益處

    1.促進日常生活的動作能力

    2.增加骨質密度

    3.增加儲脂體重,以減少肌肉退化

    4.增加結締組織的力量

    5.減少傷害的風險

    6.增加運動神經的表現

    7.增進生活品質

    8.提升自信心和愉快的感覺

  • 12/8/7

    13

    高齡者

    肌力訓練基本原則

    設計高齡者肌力訓練���的課程計畫

    1.設立對象的肌肉適能短期或長期目標

    2.確認訓練的肌群

    3.確認需要特別注意的受傷部位

    4.確認肌肉訓練會使用的種類

    5.選擇特殊性的運動

    6.選擇運動順序

    7.訓練項目符合肌力訓練原則

    8.確認在時間內變換訓練課程

    9.確認訓練頻率、組數、反覆次數、阻力負荷

    特殊性

    超負荷 持續性

    可逆性

    個別化

    高齡者肌力訓練五大原則

    肌力訓練

  • 12/8/7

    14

    高齡肌力訓練五大原則 (1)

    Ø  生理反應和代謝對於運動訓練所採取的型式及牽涉的肌肉群有特殊性,依照對高齡者阻力訓練的適應會依其訓練刺激與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特殊性(Specificity)

    超負荷(Overload) Ø  高齡者使用以前訓練強度較高但可承受的負荷加以刺激,適時改變負荷、次數、速度與休息時間方式來做為超負荷的變項,使之產生新的適應與效果。

    高齡肌力訓練五大原則 (2)

    Ø  在一開始設計高齡者訓練強度必須是循序漸進、磅數由輕到重、負荷量由輕到強。

    持續性(Continuity)

    可逆性(Reversibility)

    Ø  運動呈現效果會隨著訓練減少或停止而降低或消失,無法永續保存,高齡者維持規律阻力習慣是相當重要的。

    高齡肌力訓練五大原則 (3)

    個別化(Individualization)

    Ø  特別須注意到高齡者體能水準的個別差異,仔細分析每個細節,包括身體特徵、心理特徵、性別特徵、身體能力、健康狀況、負荷承受與恢復能力等,並分析不同個體對運動負荷適應性方面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最適合個體發展的訓練計畫。

  • 12/8/7

    15

    高齡者肌力訓練建議指南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 •  一開始進行前幾次的訓練過程必須小心監督 • 從最輕負荷的阻力開始執行 • 在主要肌群運動過程中,實施1組數,8-10項運動最適合 • 自覺運動強度 (RPE)保持在12-13之間,進行10-15反覆次數。 • 所有運動都在關節角度不痛的範圍下進行

    自覺運動強度 (RPE)量表

    高齡者運動處方的編制 運動型式 (Mode)

    8-10組動態性的運動;包括全身主要的肌群。

    阻力 (Resistance)

    高齡者或較體弱的人就以10-15次的反覆為原則

    組數 (Sets) 最少一組

    運動頻率 (Frequency) 每週至少兩次。

    負荷量 (1 Repetition Maximum) 60-80% 1RM

  • 12/8/7

    16

    負荷量與反覆次數對比表% 1RM 反覆次數範圍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1 2-4 4-6 6-8 8-10

    10-12 12-14 14-16 16-18

    運動器材的選擇 固定式器材 移動式器材

    碰觸技巧和教學位置(1)

    運動指導員應了解教學指導指令的各項功能並善加運用。

    口語指令

    視覺指令

    身體指令

    視覺指令

    身體指令

  • 12/8/7

    17

    碰觸技巧和教學位置

    Ø 指令提供精確的指導動作該如何做。

    Ø 非口語(以手指表明動作方位)指令提醒下一

    個動作的方位。

    Ø 提醒在何種時機之下動作。

    身體指令

    碰觸技巧和教學位置

    Ø 不要老是站在前中央,要在教室移動,以增加高齡者看指導員的機會,增進高齡者的互動與溝通。

    Ø 盡量和每一位高齡者做目光接觸,對於做對的地方可以用點頭、伸大拇指來表示讚賞。

    視覺指令

    碰觸技巧和教學位置

    Ø 在口令中除去「不要」的字眼,強調你「要」高齡者做的。

    Ø 不要用這「這些人」、「那些人」、「那個人」等字眼,而用「你的」,如「讓你的膝蓋放鬆,不要鎖緊」。

    Ø 口語指令須說明清楚,例如「收緊」,要說清楚到底是收緊哪裡,如「收緊臀肌」。

    口語指令

  • 12/8/7

    18

    伸展運動簡介 •  伸展運動亦稱為柔軟度運動,為體適能重要項目之一。定義為關節周圍所能可動範圍,此關節可動範圍和關節周圍所包覆的軟組織(如肌腱、肌肉等)延展性有關。

    心肺耐力 肌力 肌耐力

    柔軟度 身體組成

    影響伸展的因素 •  先天骨骼及結締組織構造 •  韌帶過緊或過鬆 •  年齡 •  性別 •  情緒/壓力 •  身體溫度

    高齡者���伸展運動益處���

  • 12/8/7

    19

    伸展運動的益處 •  增進動作表現 •  降低壓力 •  減緩肌肉痠痛 •  增進身心結合 •  促進日常生活的功能表現 •  減少傷害的發生 •  降低肌肉緊繃感 •  減少下背疼痛 •  改善姿勢

    高齡者���伸展運動訓練

    高齡者伸展運動訓練型態

    PNF

    靜態式

    Static Stretch

    主動及被動式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

    肌膜放鬆術

    Myofascaial Release

    本體感覺神經 肌肉誘發術

    Ballistic Stretch

    彈震式

  • 12/8/7

    20

    遵守FITT原則

    設計高齡者伸展運動課程計畫

    ime

    requency 運動頻率

    ype 運動模式

    ntensity 伸展強度

    持續時間

    F I

    TT

    •  每週至少三次(最好每天),可在從事有氧運動時,將伸展加入於暖身及緩和的部分,每次做10~15分鐘適度的伸展操。

    •  要顧及每一個主要關節部位,身體慢慢調整至該伸展之部位,持續10~30秒之靜態伸展,每項動作重複3~5次。

    運動頻率

    伸展強度

    高齡者伸展運動課程計畫

    高齡者伸展運動課程計畫

    •  伸展前應先做有氧的暖身活動,以增加身體溫度及血液循環,再實施伸展課程。

    •  一節個的伸展課程最適合那些新學員或體能狀況較差者。通常一節伸展課程約15~30分鐘。

    運動模式

    持續時間

  • 12/8/7

    21

    高齡者柔軟度訓練建議指南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建議 l 增加及維持日常活動及身體活動所需的活動範圍,建議加入柔軟活動。

    l 柔軟度對運動傷害或特定效益不明顯,但明顯對老年人的幾種相關疾病有管控的效益。

    l 建議每天至少要做10分鐘的伸展活動,每次包括主要大肌肉群及肌腱的伸展,以靜態伸展10~30秒,3~4個回合。

    高齡者伸展運動訓練要訣

    伸展運動 訓練要訣

    伸展運動訓練要訣

    Ø 開始做伸展的時候,先花個10~15秒做輕鬆伸展。動作調整到覺得『中等鬆緊』的固定點。

    Ø 覺得『有點拉緊的感覺,但不會痛』。

    輕鬆伸展

  • 12/8/7

    22

    伸展運動訓練要訣 進階伸展

    Ø 輕鬆伸展達到的程度再往前推一點,在肌肉感受到些緊繃時停住,維持10~15秒。

    Ø 假如維持不動時覺得越來越緊繃,甚至覺得痛,停止推動。

    伸展運動訓練要訣 呼吸

    Ø 呼吸緩慢而且有節奏。

    Ø 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動作,屈身時吐氣,維持姿勢不動時慢慢吸氣。

    Ø 每次伸展都可以在心裡默數該達到的秒數,這樣才能確保在適當的緊繃狀態維持一段時間。

    伸展運動訓練要訣 計時

  • 12/8/7

    23

    高齡者柔軟度注意事項

    1.  指導員在設計伸展動作時,應以避免其身體功能性及獨立生活能力之喪失為目標。

    2.  老年人較常發生問題的部位包括上背、頸部、肩,下背與腿後肌群,因此伸展動作不宜使用動態及彈震式的方式,應使用緩慢及放鬆的方式。

    3.  老年族群較常有肌肉關節失能現象,因此教導伸展動作時都應有替代或改良動作,讓動作變得更容易、更安全。

    高齡者���伸展運動���常用的器材

    伸展運動器材與設備(1)

    •  抗力球 (Stability balls) •  皮帶及繩子 (Straps and bands) •  瑜珈磚 (Blocks) •  滾筒 (Foam rolles) •  小腿伸展設備 (Calf-stretch devices) •  髖關節內收肌群伸展設備 (Hip adductor-stretch

    machines)

  • 12/8/7

    24

    伸展運動器材與設備(2) 抗力球 瑜珈磚 髖關節設備

    瑜珈滾輪 小腿伸展設備

    感覺統合運動���運動簡介

    感覺統合運動簡介

    •  各種不同的感覺刺激是由不同神經系統的感覺收納器接收,所以各種神經系統傳進來得感覺須在腦幹部位做適當的組織整合,如此中樞神經系統的個部位才能整體工作,使各體能順利的和環境接觸,並感到滿足。

    感覺訊息(Sensory Information)經由神經整合(Neural Organization)後以呈現出來的功能性行為(Functional Behavior)。

  • 12/8/7

    25

    感覺統合對高齡者影響(1)

    Ø 視覺 人的視力在十幾歲時達到最高峰,40歲開始退化,近距離的視力變差,對黑暗的適應能力降低,對比色的敏感度下降。 Ø 聽覺 內耳感覺頻率的聽覺神經逐漸痿縮、內耳細胞慢慢退化,30歲後聽力逐漸損失,會有重聽、耳聾的現象,造成與人溝通的困擾。

    感覺統合對高齡者影響(2)

    Ø 味覺 因舌頭上味蕾的數目減少,到70歲味蕾數目緊為20歲的六分之一。

    Ø 嗅覺 年紀愈大鼻腔內嗅覺細胞數量減少、嗅覺靈敏度下降,平均每20年下降一半。

    Ø 觸覺 最明顯的就是反應力變差,對各種感覺,如痛覺、溫差感的敏感性下降。

    高齡者感覺統合益處

    1.  對感覺刺激的反應正常化。 2.  神經系統彼以前更有要處理感覺的輸入。 3.  改善粗動作、精細動作之協調能力。 4.  注意力集中,組織能力增強。 5.  增進溝通能力,人際關係較佳。 6.  促進語言發展。 7.  增進視線接觸。

  • 12/8/7

    26

    感覺統合運動型態

    前庭平衡覺

    觸覺 視覺反應

    關節活動覺 聽覺反應

    前庭平衡覺

    Ø 基本功能 1. 維持頭部及身軀的挺直和穩定狀態,調節重心。 2. 做出平衡反應。 3. 在身體移動時,挑節眼球的位置,追視目標。 Ø 對促進身心發展的影響 1. 大肌肉平衡及協調之發展 2. 建立空間、方向及距離感 3. 建立身體概念 4. 建立安全感 5. 建立對身體及環境操控的自信 Ø 對學習的影響 1. 提高坐和站立之穩定性 2. 提高視覺專注

    關節活動覺

    Ø 基本功能 感應和調節關節或動時力度及速度。

    Ø 促進身心發展的影響 1. 提高大小肌肉的靈活度 2. 提高身體動作計畫的能力 3. 提高方向、速度和力度的分辨能力 4. 促進身體語言的發展 Ø 對學習的影響 1. 提高模仿動作的能力 2. 提高操控物件的能力 3. 提高坐姿控制的能力及耐力

  • 12/8/7

    27

    觸覺

    Ø 基本功能 1. 辨別事物物的質感,如冷熱、大小、粗幼、長短、形狀、乾濕,從而做出適當的反應

    2. 觸覺適應視愉快情緒的來源 3. 判別外界環境是否具危險性,以便做出逃避的反應 Ø 促進身心發展的影響 1. 提高手指及肌肉的靈活度 2. 提高環境適應的能力 3. 對別人建立互信關係 Ø 學習的影響 1.  提高操控工具的靈活度 2.  提高情緒的穩定性 3.  提高模仿動作的能力

    視覺反應

    Ø 基本功能 快速、準確及穩定地注視及追蹤目標

    Ø 促進身心發展的影響 1.  手眼協調的發展 2.  促進視覺感知的發展 3.  建立空間距離的判斷 4.  建立安全感

    Ø 對學習的影響 1.  提高觀察示範和較學活動的能力 2.  提高閱讀、看圖的準確度及耐心

    聽覺反應

    Ø 基本功能 1.  辨別聲音的音量、頻率、速度、來源、距離等並做出適當之反應

    2.  做出自我保護的反應,如當音量太大或頻率太高時會掩耳及躲避

    Ø 促進身心發展的影響 1. 建立對事物的特性之認識 2. 建立對空間距離感之認知 3. 提高反應速度 Ø 學習的影響 1.  提高跟從指示的能力 2.  提高模仿聲音的能力 3.  穩定情緒

  • 12/8/7

    28

    1.活動的難度必須適合高齡者的程度

    2.活動必須是高齡者感興趣或覺得有意義的

    3.要依高齡者的反應來調整活動

    4.清楚活動目標

    5.環境的控制

    6.活動時間的長短或次數的多寡要因人而異

    感覺統合運動實施之原則

    高齡者���感覺統合運動遊戲參

    考及原則

    動作計畫(motor planning)

    Ø 指個體組織、計畫、然後持型一個新的或沒常試過的能力。觸摸系統是發展動作計畫最基層的原則,其順序是從簡單到複雜,由熟悉致富有挑戰性。

  • 12/8/7

    29

    眼球運動(eye movement)

    Ø 在眼球的肌肉協調,視力(包括配戴眼鏡)無問題時,我們較強調眼球的連追視能力,通眼球運動會融入手眼協調活動中。

    Ø 例如: 懷舊活動-縫針線玩偶

    透過針線穿縫過程中加強手眼動作的流暢性。

    姿勢(posture)與平衡(balance)

    Ø 這兩者有關連的,通常姿勢不良或姿勢控制能力不佳者,其平衡能力也不會很好,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要先有良好的姿勢控制能力。

    Ø 例如: 健康操-暖身運動、主要運動及緩和運動。

    健康操中的實際動作如抬腿、踏步、左右動

    感平衡,難度不高可讓長者從中獲得成就感。

    視知覺(visual perception)

    Ø 既個體對眼睛所看到的做有意義的解釋。

    Ø 例如: 大家來找碴、魚目混珠(將紅豆或綠豆混在

    一起,在將紅、綠豆分開)、大海撈針(利用

    麻將各種文字圖案,尋找出正確的圖案)。

  • 12/8/7

    30

    身體概念(body percept)

    Ø 即不用眼睛看,就知道手腳在那兒,什麼部位在什麼地方,且會適當地運用。

    Ø 例如: 聽聲變位(先蒙眼睛,透過旁人的口語指導

    ,來完成目標)。民族舞蹈、恰恰、佛朗明

    歌等。

    身體雙側協調���(coordination of two sides body)���

    Ø 即身體兩邊可協調運用的能力,不論是同時進行或是交替式的。

    Ø 例如: 雙手接球、雙腳跳、單腳跳或是老鷹抓小雞。

    高齡者���腦部訓練運動

  • 12/8/7

    31

    •  近年來,先進的醫學不斷地研究探索發現,不論是記憶力衰退、免疫系統與抗壓力的低弱,以及一般人視為身體的自然老化現象,其實都可以藉由對腦部的刺激與訓練而獲得改善。擁有一個好的頭腦,不再只是代表著擁有聰明的智慧,同時,它也是讓身心保持年輕健康最佳狀態的重要關鍵之一。

    運動對大腦認知神經生理功能的影響

    •  早在 1980 年代,就有研究指出:透過運動所得到的心肺功能的益處,能夠提早避免及延緩大腦衰退的現象,有學者也提出:藉由運動來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是可以間接的提升其認知上的表現(Clarkson-Smith & Hartley, 1989)。

    •  適度的運動已被證實是可以減緩老年人大腦的神經生理退化的現象,而透過適當的身體活動的確可以藉由增加身體適能,進而促進老年人認知神經生理功能的表現(Larson et al., 2006)。

    腦部訓練運動對高齡者益處

    •  活動可促進認知功能,加強老人關節活動度。 •  老人可從中學習已退化或不熟悉的技能並瞭解自己的能力,進而發展出興趣。

    •  提昇自信心及自尊。 •  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可減少對現實的脫節。 •  定期的活動可協助老人渡過每天漫長的時間,可減少白天因無聊而睡覺的情形。

    •  老人的作息能更趨規律,睡眠問題亦可改善。

  • 12/8/7

    32

    高齡者���腦部訓練結合科技

    •  玩遊戲為人類的本能,從小孩至高齡者亦然。若能從遊戲互動中,產生身體活動的效果,並且在遊戲數位聲光效果中,刺激腦部的訊息以提升動作控制的處理效率,可有效增加大腦活動與減少老化現象。且相關研究指出,以圖形、聲音及視訊創造動態與視覺間的互動,發現高齡者在經由遊戲訓練後,對於認知功能有明顯的效益 。(Flynn, Palma, & Bender, 2007; Rosenberg 等, 2010)

    臺大智活腦健康研究群���「Touch game」

    Ø  手眼協調復健軟體(結合ipad)

    軟體共分為三個大關卡且有五大施打對象(蚊子、櫻花、蜜蜂、錢幣  、寶石)。軟體將會紀錄使用者本次的測試表現,未來將可用以追  蹤個案此一能力之改善狀況。  

  • 12/8/7

    33

    日本東北大學川島博士���「川島隆太教授的 DS 腦力挑戰」

    Ø  大腦訓練軟體(結合NDS)

    日本東北大學川島博士���「新體感腦力鍛鍊」

    Ø  大腦訓練軟體(Xbox kinect 360)

    v  遊戲光碟片為日本東北大學川島隆太教授所開發 v  遊戲收錄「計算」、「反射」、「判斷」、「記憶」、「動作」 5 大類型共 20 種問題。

    v  必須一邊運用腦袋解題一邊運動身體回答,讓「腦年齡」與 「體年齡」維持年輕健康。

    Descrip(on  of  the  contents  

    msec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ExperimentsControls

    Pre-test Pos-test

    ***

    Chiang,  I.  T.,  Tsai,  J.  C.,  Chen,  S.  T.  (2012).  Using  Xbox  360  Kinect  Games  on  Enhancing  Visual  Performance  Skills  on  InsItuIonalized  Older  Adults  with  Wheelchairs.  DIGITAL  2012,  Computer  society,  263-‐267.  (DOI:  10.1109/DIGITEL.2012.69,  EI  journal)  

    Pre-test Pos-test

    se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ExperimentsControls

    ****

    Mean values and SDs for reaction test before and after Xbox 360 kinect traning (***p < 0.001).

    Mean values and SDs for eye-hand coord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Xbox 360 kinect traning (*p < 0.05; ***p < 0.001)

  • 12/8/7

    34

    姜義村*、陳上迪(2012)。數位體感遊戲對於促進高齡族群之健康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6(1),39-48。

    體感遊戲對於高齡族群是友善的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