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

408
N a t i o n a l C h e n g c h i U n i v e r s i t y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四學年度 博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吳彩娥教授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 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研究生:王冠懿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Aug-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四學年度

    博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吳彩娥教授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

    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研究生:王冠懿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 I

    謝辭

    這是一趟香氣與藝術陪伴,祈禱與情誼交織的詩學旅程。

    2014年暑假,我與外子育生前往波士頓旅居半年,那是哀慟有時,跳舞有

    時的歲月。由於失子之痛,使得日常生活幾乎停擺。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我們

    選擇放逐他鄉,期盼時間慢慢療癒身心。奇妙的是,創造力會從破碎的地方生出,

    如同從裂口泌出樹脂的乳香、沒藥,為人帶來修復與改變的力量。在冷冽雪夜裡,

    撰寫杜甫七古詩學,不自覺地受到創造力理論的召喚,埋下往後以創造力研究明

    清杜詩學的契機。天主從生命的裂痕裡轉化出新面目,在美種種經驗,為博論開

    啟新的方向,召喚失落已久的研究熱情,成為往後撰寫博論的基石。

    2015年寒假返台,投入長達一年半的論文生活。最讓人感到幸福的地方,

    莫過於與偉大的心靈相遇。其他領域的大師們伸出手來,為我指出杜甫深邃精彩

    的巨匠輪廓,正如在美期間,參觀紐約現代藝術館,望著流連於梵谷〈星夜〉的

    人群,意識到技巧對於創作的重要性,體會杜甫苦心經營詩歌的意義;又逢波士

    頓美術館推出哥雅畫展,站在〈巨人〉面前,理解杜甫「以意為詩」在詩學界引

    起反覆爭辯的緣故;從池坊歷代家元流傳下來的生花、立花、自由花樣式裡,在

    許正次老師的示範之下,讓我聯想到杜甫製作各體詩歌的難度與絕妙之處;《百

    日紅》葛飾北齋既能畫出巨幅達摩像,也能在米粒上描繪兩隻麻雀,提醒我留心

    清代學者論杜甫詩能鉅能細的創作才能與心靈圖景;《棋靈王》進藤光與塔矢亮

    的相濡以沫,佐為與塔矢名人聯手創造深奧棋譜,令人明白這個世界需要天才的

    理由,更使我加強探究杜甫詩的意願。這段時間親身體察創造力人物的卓越之處,

    研究成果帶來的滿足,宛如令人振奮、愉悅的檸檬香氣。

    回首這些年的博班生涯,曾對於研究中國文學的意義充滿問號,直到教書的

    時候,政大學生使我找到繼續研讀古典詩學的理由,班上全體同學手寫的小卡,

    成為往後讓我堅持下去的理由。再次翻閱明清杜詩學論杜甫各體之說,不由得讓

    人放聲驚呼:「杜甫真的很厲害呀!」這段日子以來,杜甫教我學會解纜放船,

    真誠回應個性,秉持創造的勇氣,帶著杜甫給予的禮物,繼續前行。

  • II

    論文一路寫來,累積許多溫暖、美麗的師生回憶,記得某個冬日下午,吳彩

    娥老師帶著我沿著河堤討論章節,小至引文用字,大至詩學觀點,處處關照,師

    生倆走在醉夢溪畔,兩旁搖曳的芒草,在夕陽光輝裡閃閃發亮的畫面,成為恆久

    珍藏的珍珠時刻;又在春日時分,我們同樣走在楓香步道,老師一邊聆聽著我的

    不安,一邊給予適宜觀點,離去之際,老師揮手說聲加油的溫柔笑顏,背後廣闊

    的包容力與愛心,從學術到生活的關照,讓我十分感謝恩師;在論文關鍵時刻,

    幾度在香香巧遇劉又銘老師,感謝老師知無不言的解答困惑,得以突破難關,窺

    見明清杜詩學與荀學的隱藏關係,感受到學術研究與個人生命情韻的種種姿態;

    再度感謝口考委員徐國能老師、侯雅文老師、林淑貞老師、曾守正老師的詳細提

    點,從思考觀點、論文資料、對話方式、架構安排、明清杜詩學與唐宋杜詩學的

    連結、李杜天才的差異、跨領域的注意事項等等,毫無保留地提供相關建議,不

    僅使我瞬間明白文體批評與創造力理論的關連性,更讓我重新肯定過去所擁有的

    資源,從昔日的學習歲月裡汲取養分,紛至沓來的寶貴意見,宛若「穿花蝴蝶深

    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那天充滿香蜂草清新氣息,理性與感性的口試氛圍,

    銘記在心。

    撰寫論文期間,曾歷經疲憊、缺乏自信、畏懼的過程。寫完初審進度的時候,

    時間已過了一年,整個人呈現能量耗盡的狀態,偶然聽到一首「聽見下雨的聲音」,

    讓我想起曾在乾旱時期,率先聽到落雨聲音的舊約先知厄里亞。經上記載厄里亞

    精疲力竭倒在杜松樹下,後來依賴天使照顧,靠食物力量走到天主的山。天主透

    過音樂媒介,讓我知道祂都在,祂是我力量的來源;面對明清杜詩學這座大山,

    難免擔憂,下筆時,一直謹記吳彩娥老師的勸勉:放膽去寫,王昱純老師深信我

    能妥善詮釋論文,張若偉醫師鼓舞我回應這項艱難挑戰,芳療家 Sherry破除寫

    作迷思,秀卉分享帶著勇氣向前走的經驗,這些聲音讓人從想像設限的框架裡釋

    放出來,懷抱雪松獨當一面的香味,緩緩向杜甫詩走去。隨著時間壓力逼近,幸

    虧有主業團女生中心、木柵復活堂及古亭聖心堂兄姐、深坑加爾默羅隱修院修女

    的代禱,讓我有力量跑完全程。李為姐姐、燕玲、Judy的長期陪伴,芷凡姐姐、

    淑梅的深厚激勵,祺馨與君儀捎來的書信問候,畇萱與文杉姐妹會的默默體貼,

  • III

    小聚場巫琪及米多幸福‧小多的耐心聆聽,小朱姐、慧英姐與婷安阿姨的親切關

    懷,博班同學佳燕與聖和、學弟育安的祝福,俐盈與敬婷在論文資源方面的提供,

    日盛影印老闆、老闆娘的鼎力協助,讓我彷彿置身在散發薰衣草安撫、佛手柑放

    鬆、雲杉共鳴的香氛環境裡,在眾多友誼相偕之下,得以順利完成論文。

    在即將奔向終點的時候,非常感謝爸媽、弟妹、育生,無條件支持我就讀博

    士班的夢想,尤其是爸媽總在我忙於撰寫論文之際,惦記牽掛一切,常從台南寄

    來家鄉菜,為我補充體力。此外,育生為了讓我專心寫作,隻身擋去所有風雨紛

    擾,在低落之際開導我,不僅一肩扛起家中大小事務,更在新竹臺北通勤期間,

    天天不忘為我念玫瑰經代求平安,以丈夫的聰穎智慧、寬實臂膀陪我探討論文,

    度過這段哭有時、笑有時的日子,若沒有他,絕不可能安然走向終點,對我而言,

    他是共同完成論文的重要伙伴。再度感謝聖母的一路相伴,那幅連續三次在阿西

    西、華盛頓、東京巧遇的波堤切利〈讀書聖母〉,讓我知道論文路上有妳的照應;

    今年正是教宗方濟各宣布的「慈悲禧年」,我也經歷到滿懷憐憫之心、強而有力

    的天主聖三,感謝祢在我呼求的日子,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感謝

    袮讓我重新找回對生命、對學術研究的愛,整本論文全是祢豐沛恩寵所澆灌。

    最後,將博論成果獻給我們在天堂的孩子——詠寬,你是這本論文的緣起。

    冠懿 謹誌於木柵 2016.7.2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V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

    摘要

    「文體批評」是明清學者詮釋杜甫詩的常見方法,該批評重視辨體的緣故,

    「變創」成為明清杜詩學的重要子題。在明清學者探討杜甫五古、七古、五律、

    七律、排律、絕句的成果裡,包含杜甫變化傳統、開創新體的現象,探討杜甫變

    創的緣由等詩學意見。據此,本論文要做的學術工作之一,從明清杜詩學抽引這

    條以變化、創新論杜的線索,從「文體批評」之「辨體」方法,找出明清杜詩學

    者評價杜詩各體風格、內涵、題材、正變之說,尤其是明清杜詩學者論杜詩正宗

    與變體的辯證過程,建立詮釋軌跡,掌握明清學者論杜詩變創的焦點與面向。

    再者,創造力是改變既有領域,或是將既有領域轉變成新領域的任何作為、

    理念或產品的概念,由此看來,明清杜詩學以「體要」判定杜甫變化創新與否的

    方法,與當代創造力理論有許多共通之處。因此,本論文學術工作之二,便是沿

    著明清學者開發的論杜小徑,另採用「匯合取向研究」的「創造力系統模式」、「創

    造力三成分模式」、「共識評量技術」為研究角度,拓深與補充明清杜詩學論杜詩

    各體變創的內涵,說明杜甫身為創造者的個人特質,影響杜甫從事變創的幾種要

    素,杜甫具備的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流暢力、敏覺力等特殊才能。

    最後,通過創造力理論的協助,進一步從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說,

    得出杜甫身為「巨匠」、「開創者」、「內省者」的詩人形象,豐富杜甫在歷代以來

    流行的「詩聖」形象。藉著杜甫形象的開拓,期盼我們對杜甫詩有新的眼光,能

    善用明清杜詩學遺產,從中歸納中國古典文學在創新方面的經驗,在當代「創意

    經濟」重視創新的氛圍裡,能回應今日培養創造力人才與創新法則的需求。

    關鍵字:明清杜詩學、文體批評、變體、創造力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I

    Abstract

    "Stylistic criticism" is a common method in which Ming and Qing’s scholars

    interpret Du Fu’s poetry. For the sake of its importance on “distinctions”, "variety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topic of 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we investigate poetic comments about the reasons of changing and creating based on

    the outcome of Ming and Qing scholars’ research on Du Fu’s five-character poem、

    seven-character poem、five-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s、seven-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s、pentasyllabic regulated poem、quatrain including the phenomenon that Du Fu

    changed the tradition and created new structure. Accordingly, the first academic work

    done in this thesis is extracting the clues which comment Du Fu based on change and

    innovation aspect from 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From "distinctions " method

    of "stylistic criticism", we identify the Ming and Qing scholars’ comments on Du Fu’s

    each structure style, connotation, subject matter, classical form and variant, especially

    the dialectical process in which Ming and Qing scholars debated on Du Fu’s

    orthodoxy and varieties. We also establish the interpretation locus and master the

    focal prints of Ming and Qing’s comments on variety and innovation of Du Fu’s

    poetry.

    Moreover, creativity is to change the existing domain or the concept of

    converting the existing field into a new field,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method, in which

    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discriminate the innovation by “poems rules”, and

    contemporary creativity theory have much in common. Thus, the second work of the

    thesis is to follow the methods of Du Fu discussion which is developed by Ming and

    Qing Du Fu Poetry experts, and uses ” The Systems Model of Creativity”,“Three

    Component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stated by

    “Confluence Approach”, as research methodology. Next, expanding and giving

    supplement to the connotation of 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comment on Du

    Fu ’s each variety and innovation. Then, describing Du Fu’s personality as a creator

    and some special talents such as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elaboration, fluency, sensitivity,

    and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Du’s engage in variety and innovation.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II

    Finally, through the aid of the theory of creativity, we obtain Du Fu’s image of

    "master", "maker", and "introspector" from the vision of "stylistic criticism", and

    enrich Du Fu’s "poet sage" image which prevail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expanding the figure of Du Fu, we hope to have a new vision in his work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heritage of 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to summarize the

    innovation experienc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Then, foster innovation talents

    and norms to satisfy human request in the contemporary “creativity economic”

    atmosphere.

    Key Words:Ming and Qing’s Du Fu Poetics, stylistic criticism,variant, creativity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V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及選題說明………………………………………………… 1

    一、當代「創意經濟」的人才需求………………………………………… 1

    二、杜甫詩:後世公認的創新典範………………………………………… 3

    三、變創:明清杜詩學的評論子題………………………………………… 5

    (一)批評基礎:唐宋杜詩學的流行觀點………………………………. 6

    (二)議題前驅:宋人論杜甫詩創新之說 ………………………….... 11

    (三)自造一詞:明清文學界的創作心態 …………………………… 19

    (四)唐詩學盛行:明清學者揭示杜詩變異特徵 …………………… 22

    (五)宋詩學興起:清代學者關注杜詩獨創表現 …………………… 24

    四、文體批評:明清論杜的常見途徑……………………………………… 28

    五、創造力:文體批評開發的新角度……………………………………… 32

    (一)體要是理解創作變化的關鍵 …………………………………… 33

    (二)文體演變創新的相關要素 ……………………………………… 36

    (三)當代創造力研究的論述範疇…………………………………….. 38

    (四)文體批評與創造力匯合取向的互通性………………………….. 42

    第二節、文獻回顧與成果評述………………………………………………… 49

    一、明清杜詩學研究的現今發展概況……………………………………… 49

    二、明清杜詩學研究的文體批評成果……………………………………… 51

    三、明清杜詩學研究的創新評論成果……………………………………… 54

    (一)從體製論杜甫創新之處 …………………………………………. 55

    (二)從修辭論杜甫創新之處 …………………………………………. 55

    (三)杜甫集大成與創新的關係 ………………………………………. 56

    (四)杜甫個性、才力與創新的關係 …………………………………. 57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預期貢獻…………………………………………………. 5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I

    第二章 格本前人,調由己創:明清詩學家論杜甫五古的創作特色 …………..67

    第一節 五古體要:清和平遠,不必奇闢之思,驚險之句…………………..67

    第二節 「五古正體」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73

    一、才贍學優,兼盡眾體:杜甫集大成與才能的關係 …………………..73

    二、直接漢魏,不襲漢魏匡廓:杜甫變通傳統的才能……………………..77

    第三節 「五古變體」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84

    一、篇幅恢張,縱橫揮霍:杜甫五古變體特徵……………………………..84

    二、漢魏以來,未有此體:杜甫五古變體代表作…………………………..88

    三、以少陵為歸墟:明清學者接納杜甫五古變體的辯證過程…………..…92

    (一)子美變體刻露不可法 ………………………………………...…...93

    (二)子美變體乃「情之正」 …………………………………..………94

    (三)子美變體源於五古長篇傳統 …………………………………..…95

    (四)杜詩是實踐創意的新型典範 ………………………………….. 100

    四、子美一人為之:影響杜甫製作五古變體,發揮創造力之因……….. 105

    第四節 「五言樂府」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106

    一、愛人之意深也:影響杜甫創新的情感要素……………………………107

    二、更不借徑前人:杜甫自製新題的個人特質……………………..…..…113

    三、運以古樂府神理:杜甫善用傳統表現法則的才能 ...………………. 116

    (一)設為問答,增強藝術感染力 ………………………………..,,,,,,118

    (二)得樂府遺意,提煉普遍情感………………………………..……123

    小結 ……………………………………………………………………………129

    第三章 才大‧思深‧獨造:明清詩學家論杜甫七古的創作特質……………..131

    第一節 七古體要:素無定體,極能發人才思………………………………131

    第二節 「李杜兼法」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135

    一、備是法者,惟李杜也:杜甫大藝術家的定位..…………………..……138

    二、大而化矣,能事畢矣:杜甫超越常人的才能 …………………..……141

    (一)窮極筆力,充分實現潛能…………………………………..……143

    (二)雄逸豪宕,器宇胸襟寬宏…………………………………..……145

    (三)體多變化,富於創新精神……………………………………..…14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II

    第三節 「大家變體」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154

    一、緒密思深:杜甫感知細緻,構思精深的個人特質……………………155

    二、辭固沉著:杜甫繫念人間,蘊藏深情的個人特質…………………....163

    第四節 「獨推老杜」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168

    一、橫絕古今:獨尊杜甫七古的新趨勢……………………………….…...171

    二、自開世界:彰顯杜甫七古的獨創性……………………………………176

    三、創始之功:杜甫七古的創造力表現……………………………………156

    (一)變化傳統的歌詩……………………………………………..……177

    (二)建立新領域的樂府 ……………………………………………..179

    (三)結合概念的題畫詩 ………………………………………..……181

    四、以杜為宗:杜甫對唐宋詩人的啟迪 …………………………..……185

    (一)韓愈為首的學杜系譜 ……………………………………..……186

    (二)借鑑創意的學杜實例 ……………………………………..……190

    小結………………………………………………………………………………193

    第四章 神明變化,宗工巨匠:明清詩學家論杜甫五律的創作特質………… 195

    第一節 五律體要…..……………………………………………………………195

    一、字字精密,乃為得體:應對五律歸於平易的要則……………………195

    二、涵養寬平,不可迫切:契合溫柔平遠體式的要則……………………199

    第二節 「五言律法」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201

    一、窮神知化:杜甫求精思變,渾融無跡的創造力………………………203

    二、化腐為新:杜甫翻轉舊意,兼具美感的變通力………………………207

    三、用意精絕:杜甫構思細密,安排神妙的精進力………………………211

    四、錯綜任意:杜甫變化自如,不違法度的流暢力………………………219

    第三節 「五律勝場」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224

    一、規模宏遠:杜甫詩風格集大成,承先啟後的創造力…………………225

    二、雄峭沉著:杜甫五律體兼唐調,另立杜調的創造力…………………228

    三、能鉅能細,更見微婉:杜甫體物精深,心思細膩的覺察能力………232

    四、擺落一官,崎嶇萬里:造就杜詩題材豐富,創造力大增之因………240

    小結………………………………………………………………………………243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IV

    第五章 劈山開道之始祖:明清詩學家論杜甫七律的創作成就………………..247

    第一節 七律體要 ………………………………………………………………247

    一、句要藏字,字要藏意:應對七律調性格下的雅化要則………………247

    二、務要奇峭,不可寬緩:契合七律雄渾偉健體式的要則………………249

    第二節「少陵獨步」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251

    一、能事始盡:杜甫七律作品量多、題材豐富的開創意義………………251

    二、氣象宏偉:杜甫提升七律格調,建立典範體式的貢獻………………255

    三、窮極變態:杜甫七律詩法變化,不受難度侷限的創造力……………261

    四、沉鬱頓挫:杜甫七律超越諸家,發揮創造力的根本要因……………269

    第三節 「拗體七律」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273

    一、絕此弊法‧變聲第一:論杜甫拗體創造力的正反態度………………274

    二、失意遣懷:影響杜甫首創拗體的個人特質及創作動機………………278

    第四節 「晚年七律」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279

    一、夔州七律:杜甫晚年創作的高峰階段…………………………………279

    二、用心精密:杜甫「晚節漸於詩律細」的創造力表現…………………282

    小結………………………………………………………………………………283

    第六章 錯綜變化‧自創一格:明清詩學家論杜甫五排、絕句的創作表現...287

    第一節 五排體要:布置有序、首尾連貫 ………………………………….. 287

    第二節 「古今絕詣」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 290

    一、金科玉律:杜甫為五排典範,奠定法度的創造力表現…………….. 290

    (一)詩歌脈理精細...…………………………………………………. 290

    (二)表達層次多變.…………………………………………………… 294

    二、才學既優:杜甫製作排律的特殊才能……………………………….. 300

    (一)疾徐縱橫的流暢力 …………………………………………….. 302

    (二)精彩適切的創新力 …………………………………………….. 305

    (三)推陳出新的應變力 …………………………………………….. 307

    (四)詳細精工的周全力 …………………………………………….. 308

    第三節 絕句體要 ………………………………………………...……….........310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V

    一、不可雜冗滯累:絕句重視簡潔、流動的書寫要則…………………... 310

    二、宛曲回環,意在言外:契合絕句含蓄體式的要則…………………... 313

    第四節 「不入正聲」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315

    一、彼是變格:杜甫絕句的變體特徵………………………………………316

    二、才非不廣:杜甫才力難以配合絕句體要的緣由………………………318

    三、知所注力:杜詩不能備美,反思創造力發揮要點……………………320

    第五節 「獨成一家」詩學視野的批評成果 …………………………………323

    一、作手倔強:杜甫追求獨立,別尋表現路徑的個人特質………………323

    二、獨創別調:杜甫著重自我,開發特殊面目的個人特質………………324

    三、才大力勁:杜甫才能出眾,另闢絕句用途的個人特質………………327

    小結 ……………………………………………………………………..……..331

    第七章 結論 ………………………………………………………………………335

    第一節 明清學者論杜甫詩各體的創造力表現 ………………………………335

    一、五言古詩…………………………………………………………………335

    二、七言古詩…………………………………………………………………336

    三、五言律詩…………………………………………………………………337

    四、七言律詩…………………………………………………………………338

    五、五言排律與絕句…………………………………………………………339

    第二節 明清學者從杜甫詩各體認知的創造力個人特質 ……………………340

    一、勇於挑戰,積極進取,樂於嘗新求變…………………………………341

    二、不從眾,獨立自主,追求獨創思考……………………………………342

    三、富於情感,喜歡表達想法,重視自我感受 ………………………… 344

    第三節 明清學者論形成杜甫詩各體創造力的要素………………………… 345

    一、生平境遇 ……………………………………………………………… 345

    二、專業素養 ……………………………………………………………… 346

    三、特殊才能 ……………………………………………………………… 346

    四、內在動機 ……………………………………………………………… 347

    第四節 明清學者論杜甫各體展現的詩人形象……………………………… 348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VI

    一、巨匠 …………………………………………………………………… 348

    二、開創者 ………………………………………………………………… 349

    三、內省者 ………………………………………………………………… 349

    第五節 明清杜詩學創造力論述對於當代的啟發…………………………… 349

    第六節 本文貢獻、限制與發展……………………………………………… 351

    參考書目…………………………………………………………………………....355

    附錄一:五古傳統正宗與杜甫五古變體 對照表 ………………………………371

    附錄二:明清詩學家認知的杜甫各體正宗與變體之作 ………………………..375

    附錄三:清代杜詩箋注者論杜甫各體詩歌影響後人之說 ………………..…....389

    表次

    表 1-1 創造者的個人特質…………………………………………………………. 40

    表 2-1 杜甫五古變體特徵…………………………………………………………..88

    表 2-2 杜甫〈垂老別〉繼承王粲〈七哀詩〉精神處……………………………125

    表 2-3 「三別」之基本期待與普遍常理…………………………………………128

    表 3-1 李杜七古展現的才能與創作心靈特質 …………………………………149

    表 3-2 杜甫〈同谷七歌〉繼承變化〈胡笳十八拍〉處 ………………………..179

    表 4-1 仇兆鰲、楊倫評論〈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章法秩序律………213

    表 4-2 胡應麟論杜甫五律承先啟後、勝於諸家的表現…………………………226

    表 4-3 杜甫五律超越諸家的正宗美典表現………………………………………229

    表 4-4《唐詩歸》、《五七言今體詩鈔》編選杜甫五律詠物詩…………………..234

    表 5-1 胡應麟論杜甫七律壯美的各種表現………………………………………256

    圖次

    圖 1-1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系統觀 ………………………................. 44

    圖 1-2 Teresa M. Amabile 創造力三成分模式……………………………………..46

    圖 2-1胡應麟五古文學史觀………………………………………………………...75

    圖 2-2沈德潛五古文學史觀………………………………………………………. 8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VII

    圖 2-3 明清學者五古長篇系譜詩學觀…………………………………………… 99

    圖 2-4 宋犖五古典範詩學觀………………………………………………………101

    圖 3-1 明清詩學家評論李杜七古的分類視野 …………………………………..13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VIII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及選題說明

    關於研究動機,我們正處於「創意經濟」年代,以重視創意、追求創造力的

    立場回顧中國古典文學家及文學批評遺產,能看見杜甫身為創意典範的身份、明

    清杜詩學以創意論杜的軌跡。因此,為了彰顯人文學科的應用價值,本論文聯合

    文體批評視野、創造力理論,闡釋補充明清論杜意涵,掌握明清詩學家認知的杜

    詩創意表現、杜甫作為高創造力詩人所具備的創作特質與創作態度。如此一來,

    不僅對於明清杜詩學有新的理解之外,更探求古典詩論對於現當代創意人才培養

    的啟迪與協助。

    一、當代「創意經濟」的人才需求

    近年「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來臨,電子、電信等科技

    業是知識經濟主要的產業對象,至今為止,已獲取可觀財富。1講求科學知識、

    實用技術的氣氛裡,人文學科的產出成果,似乎難以符合市場所需。回顧知識經

    濟基礎,除了知識以外,「創新」也是影響經濟的要素,2掌握新意、新技術,才

    能維持產業長紅,若一昧守舊、毫無變化,將會被市場淘汰。從知識經濟的創新

    特點,讓人感受到「人類的創意成為經濟與社會的主導力量」3。由此,將焦點

    轉向另一個強調創新,更加開放、蓬勃興發的「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

    根據約翰‧郝金斯(John Howkins)觀點,創意是指產生新事物的能力,創意是

    一種才賦、資質,在從無到有或賦予某事物新特性的情況下,創意都由此產生。

    4「創意未必是個經濟活動,可是當概念的產生係隨著經濟的相關事物或可供交

    1 1996 年經濟發展組織(OECD)提出「知識經濟」概念(knowledge-based economy),「以知識

    資源的擁有、配置、產生和使用,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型態」,2000 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

    也認為「知識經濟」將會改變未來趨勢,成為全球主流。參閱賴景昌、林國仕:〈知識經濟〉,《科

    學發展》第 377 期(2004.5),頁 59-60。 2賴景昌、林國仕:〈知識經濟〉,頁 63。

    3Richard Florida 著,鄒應瑗譯:《創意新貴》(臺北:寶鼎出版社,2003 年),頁 11。

    4John Howkins 著,李璞良譯:《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3

    年),頁 5。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2

    易的產品一起出現時,那麼創意就會形成經濟活動了。」5創意性產品,它是人

    們運用創意所產生的結果,具有經濟價值,其核心產業如廣告、建築、藝術、工

    藝品、設計、時尚、影片、音樂、表演藝術、出版、研發、電腦軟體、玩具、廣

    電、電玩等等。6「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崛起,表示經濟需要創意,創意

    階級包括各種領域的人,對創意人而言,創意面向和表現形式,不論科技、文化、

    經濟,都是互相連結與不可分割的。7

    創新能帶來實際的經濟利潤,創意經濟蔚為風氣,臺灣為了響應這股新潮流,

    突破內在市場限制,官方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設置華山、松山等文創園區,

    希望能藉由「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

    業機會之潛力」8,全民正生活在「創意」、「創新」、「創造力」成為顯學的年代,

    創意產品必須要有深度,方能勝出,人們更在乎創意是什麼、增加創造力的方法、

    誰是創新典範等問題,如何培養「創意人才」更是當代「創意經濟」的需求。理

    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歸納幾個有關創意的基本概念:

    (1)創意牽涉到綜合的能力。將資料、觀點、材料經過轉換後,成為新而有用

    的組合。它也可以是一個新產品或新理論、解決問題的洞察力。

    (2)創意需要自我肯定與承擔風險。追求新的想法、犯錯、遭受批評也不在乎

    這需要健康的自我尊重才能做到。創意也與順從不一樣,創意工作有很強

    的破壞性,因為它要瓦解既有的思考與生活模式。9

    簡言之,創意與新觀念、新事物的產生相關,創作者翻轉熟悉的思考模式,破壞

    約定俗成的規矩,改換舊有型態,使思維想法、現象性質、作品特徵與之前不同,

    新、異、變,可說是創意的關鍵字。創意,是為了明日的好生活而存在,創變的

    重要性,古今中外相通,中國文化傳統強調變通精神,《易經‧繫辭下》:「窮則

    變,變則通,通則久。」10當事物發展到極致時,必須有所改革,適應新需要,

    5 John Howkins 著,李璞良譯:《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頁 6。

    6 John Howkins 著,李璞良譯:《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頁 153-196。

    7 Richard Florida 著,鄒應瑗譯:《創意新貴》,頁 15。

    8 詳見 2010 年行政院頒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一章第三條,載於中華民國文化部網站:

    http://www.moc.gov.tw/(2015.8.31 查詢) 9 Richard Florida 著,鄒應瑗譯:《創意新貴》,頁 45-51。

    10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年,十三

    經注疏本),頁 167。

    http://www.moc.gov.tw/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3

    方能維持長久格局。這種變通思想,影響中國文學批評的核心觀,以中國古典文

    論來說,已有重視變化、創意之聲,如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文律運周,日

    新其業。變則堪久,通則不乏」11、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習玩為理,

    事久則瀆,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12,古人志在創新,肯

    定變化、尋求新變,延續文學活力的精神,遙遙呼應今日鼓勵創意的氛圍。中國

    古典詩文批評著作談論創意、培養創新方法、重視獨創的話語,比比皆是,若整

    理歸納相關原理及相關詩人的創新經驗,13既可從現當代角度重新觀看中國文學

    批評與古典詩文創作內涵,賦予新的解釋方向,也能從人文學科立場提供有關創

    作層面的創意點子、創新法則及經驗談,回應今日被「創意經濟」氛圍籠罩的時

    代,對於人才培養、創意發想、創新行為、營造驚人作品等時代需求。簡言之,

    本論文最根本的研究動機是重新應用中國古典文學批評遺產,從當代需求尋找古

    典遺產的亮光,以新問題發掘古典遺產的價值。14

    二、杜甫詩:後世公認的創新典範

    若要尋找古典遺產的價值,泛泛從中國古典文論找尋相關創新法則、創意理

    論的資料,宛如大海撈針,無法聚焦,最好的方式是從創造力人物及作品表現看

    起。可供當代參考的創新典範,具備追求改變、獨樹一格、開創精神的中國古典

    詩人,非唐人杜甫莫屬。相關理由約有三點:

    其一,杜甫自身的創作個性。明人王嗣奭論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歌辭自作風格老」之「自作」二字,指出杜甫本人強調作詩貴在創新;15明人

    11

    南朝梁‧劉勰著,詹鍈義證:《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頁 1106。 12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年),頁 908。 13

    正如黃俊仁引用創造力理論探討蘇東坡的創作表現,見氏著:《蘇東坡的創造力與靜坐》(臺

    北:文津出版社,2006 年) 14

    舉例來說,中國古典詩歌對當下音樂專輯製作有啟發作用,曾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鍾

    永豐——生祥樂團的作詞人,在今年(2016)推出《圍庄》專輯,談石化業與農村千絲萬縷的糾

    結關係,鍾永豐面對這項沉重複雜的環保議題,他參考杜甫新題樂府書寫時事的手法,向杜甫學

    習以簡馭繁的敘事方式,將複雜的五輕抗爭事件更好地寫成一首可傳唱的歌,對鍾永豐而言,杜

    甫教他承襲與改裝傳統的道理,把握意象與節奏、情緒的關係,杜詩給了他源源不絕的靈感,飛

    快地完成專輯歌詞。從這個例子看來,杜甫新題樂府的創新經驗、處理題材的方法,也為當代人

    點亮新穎、適切的創作路徑。詳細情況,參見房慧真:〈鍾永豐:龐克樂手杜甫穿越過來了〉,載

    於網站:報導者 The Reporter,https://www.twreporter.org/a/petrochemical-poet-zhong (2016.7.20

    查詢) 15

    原文如下:「『歌辭自作風格老』,觀『自作』二字,知詩貴創新,然杜實自道。」參見明‧王

    嗣奭:《杜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頁 39。

    https://www.twreporter.org/a/petrochemical-poet-zhong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4

    盧世㴶從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題目,判斷杜甫已有追求詩歌創新的

    意向;16徐國能從杜詩考察杜甫本人的創作態度,他認為詩對於杜甫而言,有其

    深刻意義,「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的家學傳統,或「往時文彩動人主」(〈莫

    相疑行〉)文學表現帶來肯定的時刻,或「排悶強裁詩」(〈江亭〉)詩歌紓解苦悶

    的功能,皆能感受杜甫的創作自覺意識,詩人作詩態度是嚴肅的、費心的,「為

    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在追求極致的美

    感藝術之外,杜甫在形式、內容、句法、格律、風格等進行實驗性的創作。17上

    述資料,可知杜甫本身對於創作抱持著創新態度。

    其二,後代詩人的追隨。唐宋不少知名詩人受到杜甫創意書寫精神的影響,

    如韓愈後出轉精,刻意效法杜甫頓挫變化、奇顯怪誕的詩風;元白欣賞杜甫樂府

    即事名篇的新意,提倡新樂府運動;李商隱於句法、風格、格律方面,繼承杜甫

    對七律有所創變的作法;蘇軾擬用杜甫以文為詩的途徑,開發詩歌新境界;黃庭

    堅追求好奇,遂從杜甫豐富多變詩法入門。18唐宋詩人相繼踏上杜甫開拓的新路,

    可知杜甫為後世開闢許多前所未有的創作法門,影響甚深,而詩人們以「書寫」

    實踐創新的行動,暗示杜甫自成一家的特點。

    其三,學者專家的評價。不少詩學家也正面肯定杜甫的創意表現,如論杜詩

    與眾不同者,明人胡應麟:「盛唐一昧秀麗雄渾。杜則精粗、巨細、巧拙、新陳、

    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參其格調,實與盛唐大別。」19或讚賞杜

    甫創新成就,清人趙翼〈讀杜詩〉:「杜詩久循誦,今始識神功。不創前未有,焉

    傳後無窮。」20詩學家出於專業素養,其論杜意見具備相當的說服力,可採納之。

    綜合上述,杜甫的創作個性、後代詩人相繼追隨、學者專家背書等原因,本

    論文以杜甫其人其詩是創意典範,是可以成立的說法。此外,應重視詩學家論杜

    甫創意的意見,杜甫詩是中國詩歌經典,閱讀難度甚高,若無「專家讀者」協助,

    「普通讀者」不好掌握杜詩勝處,普羅大眾恐怕更需要理論式的直接提點,如明

    人許學夷以讀杜專家之姿,現身帶領閱讀、學詩門徑:

    16

    原文如下:「〈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蓋句不新則詩朽,徒新則詩亡,苟非有日新之學問、

    日新之識見,而惟務新其皮膚,反致面目青黃。此又與於陳腐之甚者,少陵下一『戲』字,有無

    限防閑在。」參見明‧盧世㴶《讀杜私言》,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2005

    年),頁 4380。 17

    徐國能:〈杜甫詩歌理論初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 15 期(2009.12),頁 1-32。 18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臺北:五南,2002 年),頁 33-344。 19

    明‧胡應麟:《詩藪》,《全明詩話》,頁 2536。 20

    清‧趙翼著,李學穎、曹光甫校點:《甌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頁 943。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5

    子美五七言律,命意創句與諸家不同。後之學者欲學子美,必須先學諸家,

    既而於子美果有所得。然後變調以學之,庶幾不謬。不然,恐徒有重拙之

    纇,不能入其壼奥也。今之初學,輒慕子美,及問子美佳處,直兒童之見

    耳。故予論之如此,此前人所未道也。21

    許學夷向學詩者拋出問題:「杜甫詩哪裡好」,因不滿「兒童之見」回應,所以提

    出個人的獨特觀察——杜甫五七律命意創句與諸家不同,提醒學詩者學習進路,

    若能遵照他的意見,必然能有所斬獲。「入其壼奧」,不僅是許學夷對學詩者的期

    待,也是他身為專業讀者的能耐。「此前人所未道也」,許學夷發現普通讀者未能

    注意之處,展現自身閱讀杜詩的高度。這則詩話,同時道出閱讀杜詩的難度、批

    評者論杜的價值。古典詩學批評的貢獻在於,這些詩學家以專家姿態為我們指出

    文學作品的偉大精深,正如《大智度論》所言:「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或

    如聖奧古斯丁曰:「正如我用手指為他們指點他們想看的滿月或者新月,或者一

    些很小的星座。」中西皆以手指比喻方向的指引,22意指專家扮演嚮導的角色,

    使讀者不致錯過文本深度。

    據此,本論文的研究對象,並不是直接分析杜甫詩歌文本的創意特徵,而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轉向中國古典詩學家論杜甫詩的意見為主,這個領域便是「杜

    詩學」,專門讀杜、評杜的學說,包括探討杜甫詩的文學定位、藝術特色、創作

    原理及後世影響等詩學範疇。23本論文將研究範圍鎖定在明清杜詩學,研究材料

    以明清詩話為主,以分體選入杜詩的詩歌選本、杜詩箋注本等其他明清時代研究

    杜詩的著作為輔,以此探討明清論杜甫詩創意的內涵,相關原因,詳下節。

    21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學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頁 214。 22

    張隆溪引述這兩段文字,說明跨文化閱讀的意義。筆者深受啟發,認識到杜詩學作為引導後

    人認識杜詩的重要性及侷限。張隆溪:《同工異曲:跨文化閱讀的啟示》(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頁 26-27。 23

    論杜意見,常見於杜詩學、唐詩學、宋詩學、明代詩學、清代詩學等研究領域。在唐詩學、

    宋詩學、明清詩壇流派,如格調、神韻、肌理、性靈、桐城等研究視野裡,杜詩被當作某種批評

    背景,如同王維、李白、蘇軾、黃庭堅等人一般,為相關詩學主張提供背書。因此,若以「杜詩

    學」為研究領域,能夠集中闡釋杜詩批評的意涵。不過,本論文也會參考上述詩學領域的評杜看

    法,瞭解各方論杜意見之所以不同的理由。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6

    三、變創:明清杜詩學的評論子題

    本論文以為「變創」是明清杜詩學的評論子題,這是一個等待顯題化的議題。

    杜甫詩的變化與創新始終潛伏在歷代杜詩學的闡釋脈絡裡,明清學者憑藉唐宋杜

    詩學的資源及當時心理、學術環境的影響因素,明清杜詩學揚起探究杜詩變化、

    創新的風潮。以下將闡述變創議題在歷代杜詩學的演繹過程、明清杜詩學流行變

    創議題的緣故、明清杜詩學者探討杜甫詩變創的詩論價值。

    (一)批評基礎:唐宋杜詩學的流行觀點

    為了更好地認識明清杜詩學的變創子題在歷代杜詩學的評論意義,以及變創

    子題如何在前代的論述裡漸漸發展起來的,因此,有必要回顧唐宋杜詩學流行的

    幾項評述議題。除了歷代杜詩學反覆談論杜甫詩藝表現的內容之外,唐宋杜詩學

    共有四大常見,已有專門詩學術語的議題,分別是「杜詩集大成」、「李杜優劣論」、

    「詩史」說、杜甫忠君說,24相關討論如下:

    (1)杜詩集大成。這項詩歌評論,主要從唐人元稹提出的觀點,宋人相繼

    接力,逐漸將「集大成」發展為杜甫詩主要特色,相關說法如下: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

    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唐‧元

    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並序〉)25

    至甫,渾涵汪茫,千彙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

    賸馥,沾丐後人多矣。(宋‧宋祁《新唐書‧杜甫傳》)26

    猶杜子美之於詩,實積眾家之長,適其時而已。昔蘇武、李陵之詩,長於

    高妙;曹植、劉公幹之詩,長於豪逸:陶潛、阮籍之詩,長於沖澹;謝靈

    運、鮑照之詩,長於峻潔;徐陵、庾信之詩,長於藻麗。於是杜子美者,

    24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頁 44-77;頁 250-293。 25

    唐‧元稹著,周相錄校注:《元稹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頁 1361。 26

    宋‧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頁 5738。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7

    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澹之趣,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

    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諸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於斯也,豈非適當其

    時故耶?……嗚呼!杜氏、韓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宋‧秦觀〈韓

    愈論〉)27

    少陵憲章漢魏,而取材於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則前輩所謂集大成者也。

    (宋‧嚴羽《滄浪詩話》)28

    元稹從文學史視野,自先秦至六朝詩歌一路閱讀下來,29他舉出蘇武、李陵,曹

    植、劉楨,顏延之、謝靈運,徐陵、庾信等作家,凸顯杜甫兼備古今風格的優點。

    秦觀延伸元稹看法之外,納進更多六朝作家,如陶潛、阮籍、鮑照等人,更推崇

    杜甫海納百川,吸收諸家風格的成就。秦觀以「集大成」命名杜甫兼備眾體、積

    眾家之長現象,嚴羽則以「憲章漢魏」、「取材於六朝」,表明杜甫容納漢魏六朝

    詩家風格,將杜甫「集大成」推至極致。從元稹「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

    所獨專矣」論杜,後世幾乎全盤接受此論點,秦觀、嚴羽即是一例。這些論杜脈

    絡,大都從「風格」談杜甫「集大成」,如孤高、流麗、高妙、豪逸、沖澹、峻

    潔、藻麗等術語,評價杜甫與傳統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宋祁提出杜甫「集大成」

    既有承繼前代遺產,又有啟發後人創作途徑的現象,杜甫不只是接收前人專長,

    杜甫同樣也影響後世創作。元稹、宋祁之說,對於往後明清學者論杜甫詩各體有

    非常大的幫助,「集大成」點出了杜甫與傳統的關係,杜甫的創作能量皆從歷代

    詩歌養分擷取而來。我們將在往後各章看見明清學者反覆詢問一個重要問題:以

    27

    宋‧秦觀著,徐培均箋注:《淮海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頁 751。 28

    宋‧嚴羽著,張健校箋:《滄浪詩話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頁 591。 29

    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並序〉開頭曰:「敘曰:余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

    總萃焉。始堯舜時,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後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餘年,仲尼緝拾選練其干預教

    化之尤者三百,其餘無聞焉。騷人作而怨憤之態繁,然猶去風雅日近,尚相比擬。秦漢以還,採

    詩之官既廢,天下妖謠、民謳、歌頌、曲度、嬉戲之間,亦隨時間作。至漢武帝賦〈柏梁〉,而

    七言之體具。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為五言。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詞意簡遠,

    指事言情,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

    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哀怨存離之作,由拯於古。晉世風概稍存,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子

    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為高,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

    義格力無取焉。陵遲至於梁陳,淫豔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唐興,官學大

    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出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變

    之體極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逮於魏晉,工樂府則力屈於五言;律

    切則骨格不存,閒暇則纖穠莫備。」唐‧元稹著,周相錄校注:《元稹集校注》,頁 1361。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8

    「變創」見長的詩人,其變化來源是怎麼來的?據此,唐宋「集大成」之說,成

    為明清學者思考、解答杜甫詩善於變化的線索。

    (2)李杜優劣論。唐人元稹為杜甫寫墓誌銘,不僅奠定「集大成」之說,

    他更比較李白、杜甫高下,「李杜優劣」成為唐宋流行的議題,相關說法如下:

    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劣曰:「……

    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文奇取勝,時人謂之李、杜。予觀其壯浪縱恣,擺

    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俟。至若鋪陳終始,排

    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

    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後晉‧劉昫《舊唐書‧文

    苑傳》)30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此常言也。至於「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後見其橫

    放,其所以警動千古者,固不在此也。杜甫於白得其一節,而精強過之。

    至於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宋‧歐陽修〈李白杜甫詩優劣說〉)31

    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

    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鬱。(宋‧

    嚴羽《滄浪詩話》)32

    劉昫繼承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並序〉說法,並把元稹認為李白詩在

    「鋪排終使,排比聲韻」的詩歌表現不如杜甫詩的看法,給予「李杜優劣」的稱

    呼,至此,「李杜優劣」通過官方史書的權威力量,這項詩學意見完全被顯題化,

    宋代以後談論「李杜優劣」的聲音相當複雜,不論杜優李劣、李優杜劣、李杜俱

    優、李杜俱不可學等說法,33我們應看到「李杜優劣」背後映現出李白、杜甫並

    30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頁 5056。 31

    宋‧歐陽修著,劉尚榮編:《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頁 1968。 32

    宋‧嚴羽著,張健校箋:《滄浪詩話校箋》,頁 575、579。 33

    有關唐宋時期論「李杜優劣」的內涵,參閱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臺北:五南,2000

    年),頁 55-61,103-114;歷代論「李杜優劣」的評判標準、批評範疇,參見廖啟宏:《「李杜論

    題」批評典範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頁 21-70。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9

    稱的現象,這點也可以從韓愈〈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看到,34李、

    杜並提是常見的事情,當李白、杜甫被並稱時,詩學家必然去檢驗他們之間的異

    同之處,正如相同部分是李、杜皆有出色優秀的詩歌成就;差異部分,詩學家並

    不只是點出差異,而是從個人的詩學立場評判李杜詩高下與否,正如元稹從詩歌

    表現手法認為李不如杜,歐陽修從天分才力主張杜不如李,嚴羽認為李、杜詩歌

    風格各有擅長,誰也無法取代誰在某方面的佳處。從「李杜優劣」議題裡,明顯

    地讓我們看見李杜並稱的詩學性質,《舊唐書》所謂的「甫與李白齊名」是李杜

    得以比較的批評基礎。人們從比較李杜的方式裡,更好地掌握李白、杜甫詩獨有

    特色。這種「李杜優劣」、「李杜齊名」評論現象,為我們各自指出李白、杜甫最

    鮮明的創作特色,李飄逸,杜沉鬱;李、杜各自擅長的詩歌風格與詩歌體製;35

    李杜各自以天才、學力勝出的詩人形象。36對於明清學者來說,這類透過李杜比

    較而得到杜甫其人其詩的詩學印象,「善學」有助讀者用心詮解、尋找杜甫詩的

    變創之處,更從「沉鬱」個性解釋杜甫為何變化的理由,甚至對應李杜在各種體

    製的表現,掌握杜甫的表現才能。另一方面,李杜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雙子星,

    他們在文學史的貢獻截然有別,「李因破舊,沖決形式,實則承前,他是前期詩

    學的最高發展;杜求立新,建立形式,實則啟後,他是後期詩學的開山」,37由

    於李白、杜甫並列的關係,明清學者從李白承繼轉化前代詩歌,杜甫開創新局面、

    風格迥異等現象,逐漸判斷出李白詩是詩歌「正宗」,杜甫詩為「變體」、「別調」,

    通過李白詩繼承傳統的對照,讓人察覺杜甫詩存有變化傳統的特質。簡言之,「李

    杜優劣」、「李杜齊名」的詩學議題,讀者藉著對比李白詩作,更能體會到「變」

    是杜甫詩的特色,底定杜甫詩以創新、獨創的基本印象。

    (3)「詩史」說。「詩史」是另一個唐宋杜詩學的討論熱點,自從晚唐孟棨

    記載唐人以杜詩為「詩史」的說法,《新唐書》直接認定「詩史」是杜詩特色,

    在官方推波助瀾之下,宋代以下的學者,莫不探究從「詩史」探究杜詩,最具代

    表性的原典如下: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

    34

    唐‧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頁 989。 35

    廖啟宏:《「李杜論題」批評典範之研究》,頁 50-59。 36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頁 485-489。 37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頁 32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10

    「詩史」。(唐‧孟棨《本事詩》)38

    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宋‧宋祁《新

    唐書‧文藝傳》)39

    即使歷代詩學家與時代環境的互動,造成「詩史」定義內涵不斷擴充、繁衍,40

    但從這兩則詩評資料看來,「敘事」是「詩史」最重要的特徵,正如張暉所言,

    「在不同的時代,『詩史』說擁有大量不同的內涵。但經過宋明以來不斷地討論,

    詩歌要在保持詩歌抒情美學特徵的基礎上記載現實,成為『詩史』說的主要內涵。

    這種對詩歌的理解代表著傳統詩學中追求表現、記載現實世界的理論傾向,同時

    也充分滿足了詩學的抒情傳統,遂得到廣泛的認同,不但深刻影響到宋明以後的

    詩歌創作,而且形成了清初以來『以詩為史』的閱讀傳統。」41由此看來,「詩

    史」實際上是一種詩歌與其他文類的越界,「詩史」說的提出,必然是當時唐宋

    讀者意識到杜甫打破詩歌與史傳散文互不往來、壁壘分明的疆界,援引史書敘事

    手法入詩,「詩史」指向文類越界的現象。更簡單地說,「破體」是「詩史」的性

    質,以史筆為詩、以文為詩,無不說明杜甫是一位打破詩歌既有傳統的詩人。這

    類「破體出位」的現象,皆是創作者嘗試打破舊體,創立新格的心態。42因此,

    藉著唐宋杜詩學流行「詩史」說,明清學者更能感受杜甫企圖變化的詩人形象。

    (4)杜甫忠君說。宋代道學風氣盛行,當時宋人多以道學眼光接受杜甫,

    多有偏重忠君愛國的詩論傾向。43因杜甫憂時愛民的個性,宋代形成一股以人格

    立場尊杜的風氣,最具代表性的說法如下:

    若夫發於性,止於忠孝者,其詩豈可同日而語哉。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

    美獨為首者,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宋‧

    38

    唐‧孟棨:《本事詩》,清‧丁福保編選:《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頁

    15。 39

    宋‧宋祁:《新唐書》,頁 5738。 40

    關於「詩史」定義在歷代的變遷,可參閱黃自鴻:〈杜甫「詩史」定義的繁衍現象〉,《漢學研

    究》第 25 卷第 1 期(2007.6),頁 189-220。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三聯書店,2012

    年),頁 1-298。 41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頁 271-272。 42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1995 年),頁 89-93。 43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頁 25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11

    蘇軾〈王定國詩集敘〉)44

    自蘇軾提出「一飯未忘君」,宋代以後讀者多從忠義精神接受杜甫其人,尤其在

    每個改朝換代的時候,人們更強調杜甫愛國情操、憂國憂民的個性。蘇軾「一飯

    不忘君」之說,更是後來「詩聖」說的源頭。45藉由宋人發掘杜甫憫時傷亂的個

    性,使明清學者能從杜甫個性理解書寫變體、創造新型風格的動機。

    綜合以上所述,按照中國史書的書寫傳統,論點創新並非首重要求,反而經

    常沿襲前人觀點與史料為主要的寫作模式,正如《舊唐書》與《新唐書》引述唐

    人說法,可見史家相當認同這類評論。46通過官方史書的傳播力量,它的權威性

    質無疑為「集大成」、「李杜優劣論」、「詩史」背書,使得人們對這些評論更加深

    信不疑,至於杜甫忠君愛國的詩聖說,更是歷代讀者最熟悉的古老說法。因此,

    歷代詩學家通常都會針對上述四大說法進行辯證、拓展的過程,正如遼金元杜詩

    學內涵不離以上的論述範疇,47明清學者也在唐宋杜詩學的評論議題上繼續發展

    之,正如明代杜詩學批評趨勢,多研究杜甫人品與思想、辯證杜甫「詩史」內涵、

    反思杜甫「詩聖」地位等等;48清初杜詩學的探討議題,也是從唐宋杜詩學拓深

    而來,如「杜詩集大成」、「杜詩有性情」、「杜甫開以詩當文之風」、「杜詩為變體

    之說」、「杜詩尊君觀念的承襲與轉移」、「杜甫為詩史觀念之演變與發展」等等。

    49通過上述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唐宋杜詩學的批評遺產,對於明清詩學家在解釋

    杜甫創新現象、創造力表現,提供相關的認識基礎,對明清學者來說,唐宋杜詩

    學所傳遞的詩學知識是他們闡發杜詩變創的重要資源。

    (二)議題前驅:宋人論杜甫詩創新之說

    歷代詩學家皆能意會杜甫詩充滿變化、創新表現,欣賞杜甫詩新穎、充滿藝

    術圓滿境界的表現,如唐宋詩人體會杜詩創新的方式,多從「書寫」實踐著手,

    44

    宋‧蘇軾著‧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頁 318。 45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頁 259。 46

    有關新舊《唐書》寫作體例、史家引用前人觀點的書寫意涵,請參閱曾守正:〈歷史圖像與文

    學評價的疊合——兩《唐書》文學類傳「時變」思想的落差〉,《政大中文學報》第 4 期(2005.12),

    頁 31;曾守正:〈《舊唐書.文苑傳》的文學思想〉,《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 12 期(2005.6),

    頁 133。 47

    賀蘭國:《遼金元杜詩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年),頁 144-166。 48

    劉文剛:《杜甫學史》(成都:巴蜀書社,2012 年),頁 180-188。 49

    簡恩定:《清初杜詩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年),頁 41-122;185-232。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12

    韓愈學習杜甫奇險詩風、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用事多、頓挫變化的遣詞造句,

    元稹、白居易沿尋杜甫開創的新題樂府,李商隱繼承杜甫開拓七律題材與表現方

    式的路徑,皮日休、陸龜蒙學杜甫首創拗體,王安石學杜甫翻案創新,蘇軾光大

    杜甫開啟的題畫詩,黃庭堅學杜甫豐富多變的詩法等等,50唐宋詩人的創作途徑,

    多受到杜甫創新成就的啟發。有從「詩選」入手,元人方回選杜甫拗體詩,點出

    杜甫獨有的創作行為。51至於「詩話」與「箋注」型態,更是宋代以後的學者觀

    看杜詩變創的常見路徑,如宋人蔡夢弼《草堂詩話》集結當時多則論杜資料,其

    中常從鍊字、章法、用韻、對偶、平仄等等,推尊杜甫詩藝變化內涵,52明清時

    代的詩話數量大增,箋注杜詩成果也不斷湧現,從詩話、箋注論杜甫變創,更是

    習以為常的評論形式。

    翻閱明清詩話與杜詩箋注本,屢屢出現闡釋杜詩變化、獨創之說,我們應該

    如此理解,它並不是橫空出世的現象,這是經由歷代杜詩讀者不斷努力,後出轉

    精而來的成果,根據華文軒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

    部》53、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等詩學材料,唐宋學者已有談論杜詩變創的

    相關說法:

    杜拾遺,知不知,昨日有人頌得數篇黃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

    杜二之所為。勢攫虎豹,氣騰蛟螭。滄海無風似鼓蕩,華嶽平地欲奔馳。

    (唐‧任華〈寄杜拾遺〉)54

    高言大義經比重,往往變化安能常。壯哉起我不暇寐,滿座歎息喧中堂。

    (宋‧韓維〈讀杜子美詩〉)55

    又有用事之祖、有用事之孫。何謂祖?其始出者是也。何謂孫?雖事有祖

    出,而後人有先拈用或用之别有所主而變化不同,即為孫矣。杜公詩句皆

    50

    上述成果,均參考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 51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點校:《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頁

    1107。 52

    林淑貞:〈後之視今:蔡夢弼《草堂詩話》所建構的宋人論杜視域及其美感思維〉,見氏著:《對

    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6 年),頁 287-316。 53

    華文軒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北京:中華書局,1964 年) 54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 年),頁 2903。 55

    宋‧韓維:《南陽集》,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 年),頁 326。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13

    有焉。(宋‧趙次公〈趙次公自序〉)56

    爾汝群物,前此未有,倡自少陵。……。至於有「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

    山花吾友于」之句〈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則於物無異觀如此。(宋‧孫

    奕《示兒編》)57

    在他們看來,杜甫在語言風格、選字、用事、題材方面,呈現「奇特」、「變化」、

    「開創」等特色。由此可見,宋人早已認識杜甫詩變創之處。不過,檢閱上述資

    料彙編材料,唐人評論杜詩變創成果甚少,宋人治理成績可觀,故以宋人闡釋杜

    詩變化、創新之說為主。宋人論述杜詩變創面向,約從兩種角度入手,分述如下:

    1.從「語言」發掘杜詩變創

    宋人最常從用字、鍊句等詩歌語言角度觀察杜甫變創表現,箇中緣由,乃是

    宋人觀察到杜甫作詩主張的關係:

    杜子美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則是凡子美胸中流出

    者,無非驚人之語矣。讀其集者,當知此言不妄,殆非前數公之可比倫也。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58

    唐人最工於詩,苦心疲神以索之,句愈新巧,去古愈邈。獨杜少陵雄傑宏

    放,兼有衆美,可謂難能矣。然「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子美所自道也。(宋‧袁燮〈題魏丞相詩〉)59

    宋人引述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看出杜甫有經營美好詩句、務求語

    出驚人的執著個性。因此,宋人從杜甫自陳創作態度的表述裡,極力探索杜甫在

    鍊字琢句的變化程度,相關論述非常精到,正如以下所述:

    56

    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頁 1。 57

    宋‧孫奕:《示兒編》,《宋詩話全編》,頁 6003。 58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宋詩話全編》,頁 8227。 59

    宋‧袁燮:《絜齋集》,《宋詩話全編》,頁 7362-7363。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14

    杜詩只一字出奇,便有過人處。如「二月已破三月來」、「一片花飛减却

    春」、「朝罷香煙携滿袖」、「生憎柳絮白於綿」、「何用浮名絆此身」,

    則下得破字、减字、携字、於字、絆字、皆不可及。(宋‧孫奕《示兒編》)

    60

    杜工部以知見二字相配,横翔捷出,奇絕殊甚。觀其「碧知湖外草,紅見

    海東雲」〈晴〉,「黑知灣澴底,清見光烱碎」〈萬文潭〉,「青惜峯巒

    過,黄知橘柚來」〈放船〉……各隨題着句,轉移一字,燦然可觀,他人

    未易到。(宋‧孫奕《示兒編》)61

    杜詩用受、覺二字。杜詩所用「受」、「覺」二字皆絕奇。今摭其「受」

    字云:「脩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監河受貸

    粟」、「輕燕受風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兩三人」、「一

    雙白魚不受釣」、「雄姿未受伏櫪恩」;其「覺」字云:「已覺糟床注」、

    「身覺省郎在」、「自覺成老醜」、「更覺松竹幽」(以下詩例省略)用

    之雖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雜於千五百篇中,學者讀之,唯見其新工也。

    (宋‧洪邁《容齋隨筆》)62

    從上述詩學意見裡,可以看到反覆出現的關鍵批評用語:奇,「杜詩只一字出奇」、

    「杜工部以知見二字相配,横翔捷出,奇絕殊甚」、「杜詩所用受、覺二字皆絕

    奇」,由此可見,宋人感受杜甫詩的「奇美」,這類奇美在作品方面也有「字奇」、

    「意奇」等層次區別,63在宋人羅列的詩例裡,杜甫並未大量使用生難字詞,皆

    是尋常易見的熟字,但杜甫詩能令人感到驚奇的原因,得自杜甫突破字詞使用的

    習慣,正如「二月已破三月來」,破,多作破碎、破裂、破損、破例、破費、破

    案,意指不完整、分裂、使損壞、超出、花費、揭穿等意,杜甫卻以「破」形容

    時間季節已經過去,不同於人們慣於使用「破」字的場合,在詩意上造成驚奇效

    果。另一方面,從宋人詩論看來,杜甫相當重視「意奇」,在用字、遣詞、造句

    60

    宋‧孫奕:《示兒編》,《宋詩話全編》,頁 6000。 61

    宋‧孫奕:《示兒編》,《宋詩話全編》,頁 6005。 62

    宋‧洪邁:《容齋隨筆》,《宋詩話全編》,頁 5648。 63

    陳玉強:《古代文論「奇」範疇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頁 140。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15

    方面不僅用心,而且還能做到用字相同,「每字命意不同」、「唯見其新工」的

    精緻變化地步,正如洪邁引述杜甫用受字、覺字等詩句,即使在多數詩句使用同

    一字,杜甫會隨當下詩境派用不同詩意,兼顧奇特、新穎的藝術效果。宋人相當

    稱讚杜甫用意出奇、不使字意重複的舉措,也進一步琢磨杜甫創作心態:

    詩人讃美同志詩篇之善,多比珠璣、璧玉、錦綉、花草之類,至杜子美則

    豈肯作此陳腐語耶,〈寄岑參〉詩云:「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夜

    聽許十誦詩〉云:「精微穿溟滓,飛動摧霹靂」、〈贈盧琚〉詩曰:「藻

    翰唯牽率,湖山合動搖」、〈贈陳諫議〉詩云:「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

    成」、〈寄李白詩〉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贈高適〉詩云: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皆驚人語也。視餘子,其神芝之與腐菌哉。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64

    「至杜子美則豈肯作此陳腐語耶」,在葛立方看來,杜甫並不是願意採用陳舊過

    時之書寫模式的詩人,從杜甫多首贈送友人的詩歌,凡涉及讚美對方創作水平的

    內涵,杜甫未曾使用「珠璣」、「璧玉」等熟語,反而隨著不同詩友的表現,量

    身打造適合貼切的贊語,如同杜甫以「驚風雨」、「泣鬼神」等高度誇張語言,

    形容李白筆下強大的藝術力量,試想杜甫若用「錦綉」、「花草」熟語讚賞李白,

    恐怕無法掌握李白詩精髓。葛立方認為杜甫不願複製既定模式,嘗試突破現況,

    還能做到詩作水準精湛的程度,此是杜甫與一般詩人的高下差別。

    2.從「體製」認識杜詩變創

    宋人從詩歌體製探究杜甫詩的變化、創新,其中觀看角度又有些許差異:

    其一,從詩歌體製的「發展歷史」、「體製風格」闡釋杜甫有別於前人的表現,如

    以下說法:

    長篇最難。晉魏以前,詩無過十韻者,蓋嘗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傾

    盡爲工。至老杜〈述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

    64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宋詩話全編》,頁 8215。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16

    固古今絶唱。(宋‧葉夢得《石林詩話》)65

    子美詩善敘事,故號「詩史」,其律詩多至百韻,本末貫穿如一詞,前此

    蓋未有。(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66

    五言絕句,衆唐人是一樣,少陵是一樣,韓退之是一樣,王荆公是一樣,

    本朝諸公是一樣。(宋‧嚴羽《滄浪詩話》)67

    葉夢得依藉文學史發展知識,指出在魏晉南北朝之前未有超過十韻二十句以上的

    古詩,由此可見,長篇作品出現是相當特別的現象。在杜甫之前的詩人,書寫長

    篇之作無不重視敘事,直至杜甫運用史家筆法為製作詩歌的方法,做到日益精進,

    古今絕唱的地步;蔡居厚從杜甫善於敘事的創作能力,指出杜甫排律能寫出長達

    百韻以上,辭意前後連貫的作品,實為文學史難得之事。這兩則評論雖未詳細交

    代五古、排律的發展歷程,但他們認為杜甫能製作出以史為詩、充分運用敘事能

    力、品質良好的長篇作品是相當不易、令人敬佩的創舉。嚴羽也以文學史發展歷

    程為觀看杜甫絕句的角度,但他特別著眼於風格,杜甫絕句風格不同於初盛唐以

    來的絕句,嚴羽雖未說明造成杜甫絕句與同時代詩人絕句風格相異的原因,但已

    指出杜甫絕句異於眾人的基本印象。

    其二,從體製「傳統作法」、「製作規則」認識杜甫開創、變異內涵。正如

    以下詩論:

    齊梁以來文士,喜為樂府辭,然沿襲之久,往往失其命題本意,〈烏將八

    九子〉但詠烏,〈雉朝飛〉但詠雉,〈雞鳴高樹巔〉但詠雞,大抵類此,

    而甚有併其題失之者,如〈相府蓮〉訛為〈想夫憐〉,〈楊婆兒〉訛為〈楊

    叛兒〉之類是也。蓋辭人例用事,語言不復詳研考,雖李白亦不免此。惟

    老杜〈兵車行〉、〈悲青坂〉、〈無家别〉等數篇,皆因事自出己意立題,

    略不更蹈前人陳迹,真豪傑也。(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68

    65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宋詩話全編》,頁 2692。 66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宋詩話全編》,頁 618。 67

    宋‧嚴羽著,張健校箋:《滄浪詩話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頁 507。 68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宋詩話全編》,頁 608-60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第一章 緒論

    17

    蔡居厚回顧歷來製作五言樂府的傳統方式,多沿用古代舊題為主,但是杜甫卻開

    闢新的書寫模式,改立新題,不沿襲前人路徑。此外,宋人另從變體、拗體等相

    反於體製既有的規矩法度,認識杜甫詩新奇的一面:

    苕溪漁隱曰:律詩之作,用字平側,世固有定體,衆共守之;然不若時用

    變體,如兵之出奇,變化無窮,以驚世駭目。如老杜詩云:「竹裏行廚洗

    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非闗使者徵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寛,百年地闢柴

    門逈,五月江深草閣寒,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此七言律

    詩之變體也。韋蘇州云:「南望青山滿禁闈,曉陪鴛鷺正差池,共愛朝來

    何處雪,蓬萊宮裏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雲,氣味濃香幸見

    分,鳴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此絶句律詩之變體也。東坡嘗

    用此變體作詩云……。(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69

    苕溪漁隱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今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詩破

    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絶句〉、〈漫興〉、〈黄河〉、〈江畔獨步

    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章,新奇可愛,故

    魯直效之,作〈病起荆州江亭即事〉、〈謁李材叟兄弟〉、〈謝答聞善絕

    句〉之類是也。老杜七言,如〈題省中院壁〉、〈望岳〉、〈江雨有懷鄭

    典設〉、〈晝夢〉、〈愁强戲為吳體〉、〈十二月一日三首〉,魯直七言,

    如〈寄上叔父夷仲〉、〈次韻李任道晩飲鎖江亭〉、〈兼簡履中南玉〉、

    〈廖致平送綠茘支〉、〈贈鄭郊〉之類是也。此聊舉其二三,覽者當自知

    之。文潛不細考老杜詩,便謂此體自吾魯直始,非也。魯直詩本得法於杜

    少陵,其用老杜此體何疑。(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70

    胡仔認為律詩有共同遵守的書寫規則,若能改變原有的規矩,以此製作變體,便

    可得到出奇變化的效果,正如杜甫七律〈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七絕〈謝

    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等詩例,這類變異體裁更獲得後人認同,蘇軾曾

    69

    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年),前集卷 7,

    頁 42。 70

    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 47,頁 319。

  • ‧國

    立政 治 大

    學‧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e

    rsi t

    y

    文體批評視野下的明清杜詩學——以創造力為研究角度

    18

    採用這類變體之作進行相關書寫。胡仔指出早在黃庭堅之前,杜甫已於「絕句」、

    「七律」方面率先嘗試衝破聲律規範,這類不拘聲律之作,予人一種新奇可愛之

    意,因此引起黃庭堅注意,繼而仿效之。在胡仔眼中看來,杜甫破棄聲律的作法

    是成功的、有效的,杜詩絕句、七律變體是一種可成為後代典範的變創舉措。

    其三,從「遣詞用字」、「語意安排」詮解杜詩變創,相關詩論如下:

    五言律詩,固要貼妥,然貼妥太過,必流於衰;苟時能出奇,於第三字中

    下一拗字,則貼妥中隱然有峻直之風。老杜有全篇如此者。試舉其一云: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

    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用實字而拗也。「行色遞隱

    見,人烟時有無」、「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簷雨亂淋幔,山雪

    低度牆」、「飛星過水白,落月動沙虚」。用虚字而拗也。其他變態不一,

    却在臨時斡旋之何如耳;苟執以為例,則盡成死法矣。(宋‧范晞文《對

    床夜語》)71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

    難之。余嘗與林謙之論此事。謙之慨然曰:「但吾軰詩集中,不可不作數

    篇耳」。如老杜〈九日〉詩「老去悲秋强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不徒

    入句便字字對屬。又第一句頃刻變化:纔説悲秋,忽又自寛。以「自」對

    「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將短髪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將一事翻騰作一聨,又孟嘉以落帽為風流,少陵以不落為風流,翻盡古人

    公案,最為妙法。(宋‧楊萬里《誠齋集》)72

    范晞文從五律用字原則,指出第三字下字的重要性,若能採用拗字,必能達到出

    奇效果,從他列舉杜詩數例看來,令人感受到杜甫經營五律的多變成就;楊萬里

    也重視詩歌出奇的效果,他引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翻轉典故,詩意層層變

    化,出人意料,頗具創意。

    綜合以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