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8
anusian lanusian lanusian lanusian The Confluence of the Occidental Creative Thinking Theory and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Exploring the Profundity of lanusian Thinking Chen-Yao K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explore a creative thinking process called lanusian think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the text includes a fundamental description of lanusian thinking , empirically-based studies on lanusian thinking , examples of lanusian thinking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anusian thinking and t'ai-chi tu ,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anusian thinking i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bring some benefits for Taiwan's creative education and to demonstrate that apparently irrelevant domains may share similar meanings at a deep leve l. Keywords: lanusian Thinking , creativity, secondary-process cognition , pnmary-process cognI tIOn l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Sep-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期第 1-8 頁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含意

高振耀

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副教授

摘要

本文冒在探討一種稱為lanusian Thinking的創造思考過程;內容兼顧理論與實

用,包括lanusian thinking的基本描述,有關lanusian Thinking的實證研究, lanusian

Thinking的實例, lanusian Thinking與太極圖之關f系,以及lanusian Thinki月在教學

活動上的應用,希望能藉此文章之論述對臺灣創造力教育的發展有所助益,同時

也希望能闡明表面不相關的領域事實上是具有許多相通的道理。

關鍵詞: lanusian Thinking、創造力、次級過程的認知思考、初級過程的認知思考

The Confluence of the Occidental Creative ThinkingTheory and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Exploring the

Profundity of lanusian Thinking

Chen-Yao K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explore a creative thinking process called

lanusian think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巴, the text includes afundamental description of lanusian thinking , empirically-based studies on lanusianthinking, examples of lanusian 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anusian thinkingand t'ai-chi tu ,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anusian thinking i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Thisarticle tries to bring some benefits for Taiwan's creative education and to demonstratethat apparently irrelevant domains may share similar meanings at a deep leve l.

Keywords: lanusian Thinking, creativity, secondary-process cognition ,pnmary-process cognI tIOn

資優教育季刊 l

Page 2: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愛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期第 1-8 頁

壹、前言

創造力(creativity)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的每個面向,不論是在工作抑或是在娛樂

中,它在人類文化文明的進展上更扮演著關

鍵的角色。然而,創造力這個奧妙的心理構

念(psychological construct) ,千變萬化,捉摸

不定,而且難下定義,因此,有關創造力的

研究卻始終匿乏不足。

Rhodes (1 987)提出以四個P的觀點來檢

視創造力,讓我們更瞭解創造力的本質,也

為創造力研究提供了較清楚的指引。所謂四

個P包括過程(process) 、人物(person) 、產品

(product)與地方(place) 。從人物(person)的觀

點研究創造力著重在探討創造力高的個體

具備有何種特質;從產品(product)的觀點研

究創造力則是著重在探討富有創意的產品

(不論具體或抽象)具備有何種條件;地方

原本是以英文字press來代表, Rhodes (1987)

精簡地定義此字為人頓與其周遭環境的關

f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ir environment) (p. 220) 。後來, place逐漸

取代了press' 因為place此字較為清晰易懂。

從地方(place)的觀點研究創造力主要在探討

何種環境有利於或不利於富有創意的產品

之產生。而從過程(process)的觀點研究創造

力則主要在探討創造者如何將自己導向創造

性的結果,亦即分析產生創意的過程與階段。

過程(process)的觀點吸引了大量的創造

力研究者,因此,有許多理論是在探討創意

思考過程的。眾人熟知的創意思考過程首推

Wallas (1 926)經典的創造歷程四階段:準備

期(preparation) 、國釀期(incubation) 、豁胡期

(i llumination) 與驗證期 (verification)

Torrance (1988)則認為創造歷程包含覺知問

題或困難(sensing problems or difficulties)、對

於問題做出猜測與假設(making guesses or

hypotheses about the problems) 、評鑑假設並

加以修正 (evaluating and testing the

hypotheses , possibly revising them)以及溝通結

2

果 (communicating the results) 。崔芬格

(Treffinger)和愛薩克森(Isaksen)修正歐斯朋

(Osborn)的模式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模式,此線性模式則包

含下列六個階段:發現混亂(mess品lding) 、尋

找資料 (data-finding) 、發現問題 (problem­

finding) 、尋找想法(idea-finding) 、尋求解決方

案(solution也nding)以及尋求接受(acceptance­

finding) ,此模式在2000年後更進一步演化成

環狀的互動模式,內含四大成份:瞭解挑戰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 、產生想法

(generating ideas) 、準備行動(preparing for

action)以及評估作業(appraising tasks) (Starko,

2005) 0 Gordon則提出以隱喻與類推為核心思

想的分合法(synectics) ,其四種主要方式為直

接類推(direct analogy) 、自身類推 (personal

analogy) 、狂想類推(fantasy analogy)以及符

號類推(symbolic analogy) (吳昆壽, 2009) 。

Guilford所提智力結構(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SOl)的運作維度中之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其內含的四個要素為流

暢性(fluency) 、變通性(flexibility) 、獨創性

(originality)與精進性(elaboration) ,此四要素

為常被用來解釋或評量創意思考的依據

(Starko, 2005) 。

Martindale (1 989)與上述的理論不同之

處在於他並沒有在其理論中包含若干階段

或主要成分,而是提出一個簡明的理論概

念,他認為創造過程就是將舊的事物以新的

方式結合在一起。同樣地,在更早時Mednick

(1962)所提出的聯結理論(associative theory)

則主張:創意點子的產生其實就是將表面上

看起來不相關的概念或想法結合在一起。而

Rothenberg (1971 , 1978) 更提出所謂的

lanusian Thinking來說明產生新穎的且有價值

的產品之過程,他將此思考過程定義為主動

地同時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反(opposite)

或相對(antithetical)的概念、想法或意象。本

文將深入探討lanusian thinking的含意並介

紹依據此理論發展出來的一項創造力活動。

資優教育季刊

Page 3: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期第 1-8 頁

貳、 Janusian Thinking的內涵

Albert Rothenberg為美國的精神科醫

師,對於創造思考過程以及東方的哲學有深

入的研究。於1971 年,他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所刊載的一篇名為The

Process of Janusian Thinking in Creativity的

論文中首次正式使用 Janusian thinking此專

有名詞。其實,在更早時, Rothenberg本來

是使用 oppositional thinking這一詞,後來決

定以羅馬門神Janus來命名,因為其更能適切

地呈現此創造過程的特質。 Janus為一個神祇

形象,擁有二、四、六或更多的臉孔,通常

其畫像或雕像是以兩個臉孔的形象出現,而

這兩個臉孔同時面對著相反的方向,英文的

一月 January亦源自於此門神的名字,同時代

表著送舊與迎新。 Koestler (1978)亦使用門神

Janus來作為其著作的書名,此書涵蓋了他終

其一生的創造力研究,在書中他提出雙層面

連結(bisociation)的觀念,並用其區分固著在

單一層面的僵化思考與彈性運作在一個層

面以上的創意思考,他認為最高層次的創造

力就是能夠在兩個思想層面之間的鴻溝搭

建起橋樑。

在上述的 Janusian Thinking 定義中,

Rotherberg除了強調相反與相對這些關鍵詞

之外,他還強調同時地 (simultaneously)這個

關鍵詞。可就兩個方面來描述「同時」這個

觀念。第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反或相對的

概念、想法或意象在同一時間共同存在與運

作,而無先後次序之時間差別;第二,兩個

或兩個以上相反或相對的概念、想法或意象

在交互作用時,雖然彼此衝突矛盾,但是仍

然同時保持各自的對等真實性與有效性

(simultaneously remammg equally true and

valid) ,沒有彼此中和、抵銷、妥協或讓步,

因此,同時性(simultaneity)的第二向度呈現

出所謂的「有效的自相矛盾(valid self­

contradiction) J 。兩個相反事物的同時存在能

很快的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因為它們顯得不

資俊教育季刊

合邏輯或甚至是荒誕可笑的;再者,這些位

於兩個極端的事物竟然也同時是正確的,此

讓觀眾的認知狀態失去平衡,而此認知失衡

(cognitive disequilibrium)進一步造成訝異或

甚至震驚的反應(Rothenberg, 1978) 。然而,

這種乍看之下荒謬的情形,卻能在深思熟慮

後顯示其真實性與雋永的深意(Grot悅,

2004) 0 Rothenberg (1990)認為心中同時想見

相反之事物導致思想的躍進(leaps of

thought),讓人類從熟悉的知識領域邁向不熟

悉且新奇的知識領域,開拓了遙遠偏僻的秘

境。 Grothe (2004)則提出衝突事物的交互作

用改變的我們的知覺,擴展了我們的思考,

豐富的我們的心靈。

參、 Janusian Thinking為次級過程的認知思考

雖然Rothenberg的學術思想受到精神分

析學派的影響,他卻持有與佛洛伊德歧異的創

造力理論。他認為創造力長久以來被穿鑿附會

而披上神秘的色彩,早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

就認為創造力源自於被神靈附身的精神狂亂

狀態(divine madness)'隨後與此神靈附身有關

的創造力觀點演變成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靈感

經驗,並強調所謂的自發性(spontaneity) 。由

於藝術與文學強調「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的

自然與隨性特質,自發性便時常被一般大眾、

評論家甚至創作者本身誇大渲染。Rothenberg

(1 978)堅信看起來「一氣呵成」的自發或自然

效果是要經歷創作者不斷地改進與修飾原有

的想法才能產生的,創造是一段滿佈困難挑戰

的漫長旅程,需要努力與毅力,那種「天外飛

來一枝筆」的奇想,若沒有經過認真思索的

過程,是極少能導致有用的結果的。他提出

突然出現的點子與最終產品的品質並無顯

著的正相關,他舉例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太多

的突發奇想都是毫無價值或者一閃即逝,不

論創造力高或創造力低的個體不知每天要

丟棄多少突發的奇想。因此, Rothenberg

3

Page 4: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期第 1-8 頁

(1 978)不認為創造的過程是所謂繆司的降臨

(visitation ofMuse) 。

佛洛伊德提出創造行為是將源自於潛

意識(unconscious)的衝動昇華所致,而昇華

(sublimation)乃為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s)中的一種(張春興,2009 ; Starko ,

2005) 0 Rothenberg (1 978)認為傳統精神分析

學者把創造力與潛意識聯結在一起或多或

少是受到長久以來人類過度重視靈感的影

響。從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初級過程的思

考(primary-process thought)是原始的、衝動

的、非理性的而且由本能所驅使的,本我(id)

是以潛意識衝動為基礎的人格結構,並且透

過初級過程的思考來進行運作。相反的,次

級過程的思考(secondary-process thought)則

是理性的而且存在於意識(consecious)中,自

我(ego)是以現實原則為基礎的人格結構,並

且透過次級過程的思考來進行運作。

Rothenberg (1 990)否定創造力與潛意識、本

我或初級過程的思考之關連,他主張創造力

是一種次級過程的思考,而且創造過程開始

於對外在環境的清楚覺知,同樣地,Torrance

(1 988)也認為創造乃是因為人類對於周遭不

完整或不協調的事物有所感,而進一步產生

需求去解決它們 Williams亦提出創造力是

多種歷程結合的結果,而其中之一是覺知的

歷程(awareness process) (陳龍安, 2006) 。

Rothen berg (1 978)主張lanusian Thinking

是屬於意識層面的,因此是主動的而且有清

楚意圖的。也由於lanusian Thinking中兩個或

兩個以上矛盾的概念同時存在也同時有

效,此乃超越(或違反)一般的邏輯,所以

lanusian Thinking又被稱為是超邏輯次級過

程的認知思考(translogical secondary-process

cognition)。再者,主動的且超邏輯的lanusian

thinking經常是在創造過程的早期就開始運

作,其內在相互衝突的張力可能一直持續到

作品完成時,也有可能在創造的後期經過修飾

而無法在最終成品中清楚辨識出(Rothenberg,

1971 , 1978) 。

4

肆、有關Janusian Thinking的研究

lanusian Thinking是少數真有實證基確

的創造力理論之一,Rothenberg曾對文學

家、藝術家、科學家以及大學生進行一系列

臨床與實驗的研究,他發現lanusianThinking

出現在不同領域高創造力者的思考過程

中,並且能夠用lanusian Thinking區辨高創造

力者與其他的人。以下為兩個實證的例子。

Rothenberg (1971)曾經訪談兩組作家,

分成為高創造力組與低創造力組(藉由受訪

作家的同儕評量來區分),兩組皆包含知名

與新進的作家,而且兩組作家在性別、年

齡、種族、社經地位上均相當。訪談為每一

個或每兩個星期一次,持續數個月甚至到數

年不等,訪談的內容不涉及治療或人格方面

的探索,而僅要在焦在受訪者的創造過程。

Rothenberg發現lanusian Thinking明顯地出

現在高創造力作家的創造過程中,然而卻從

未出現在低創造力作家的創造過程中。

除此之外, Rothenberg也進行實驗去驗

證一個假設:創造力高的受試者較創造力低

者更傾向於做出快速並且相反的反應。其

實,在更早之前, Carroll , Kjeldegaard 與

Carton (1962)在做單字聯想測驗(word

association testing)的研究時,就發現某些受

試者傾向以反義字作為反應,由於這些反應

中的反義字通常是一般的字,不符合實驗所

要求不尋常字詞反應的條件,因此這個特殊

的現象在彼時並未受到適當的注意,實驗者

也沒有對此做出任何結論。然而,就是此特

殊現象引發Rothenberg的興趣並進行更深入

的研究, Rothenberg仍以單字聯想測驗其實

驗之主要工具,受試者為114位耶魯大學的大

學部男性學生,研究的目的刻意不讓受試者

知道,以免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企圖迎合研

究者的期望而盡量提供不尋常的單字反

應。另外,精心設計的問卷(其題目評量受

試者在藝術與科學方面的創造傾向)被用來

將這些受試者分成高創造力組與低創造力

資優教育季刊

Page 5: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 期第 1-8 頁

組,這兩組在學業成就上並無顯著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高創造力組的反應中有較高

的比例是屬於相反或相對的反應字(如刺激

字是「黑 J '其反應字是「白 J '或刺激字是

「高 J '其反應字是「低 J) ,而且他們做出

反應所需的時間亦較短。高創造力組的平均

反應所需時間是如此短暫(約1.24秒)以致

於可視為他們在接受到刺激字的訊息後立

刻或幾乎同時做出反應(Rothenberg , 1973) 。

相同的實驗亦對上述訪談過的作家實施,亦

產生相似的結果。高創造力者快速且相反的

反應意指著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同時懷有兩

個相反的概念(Rothenberg , 1971) 。

伍、 Janusian Thinking的實例

lanusian Thinking的例子普遍存在各個

領域,但沒有很多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更少

人能體會其奧妙之處(Rothenberg, 1990) 。創

造者在創作詩歌、小說、戲劇、繪畫、雕刻、

建築、樂曲、哲學思想、數學定理以及科學

定律等的過程中,經常進行lanusian Thinking

此思考過程。在達文西的名畫蒙那麗莎的微

笑中,肖像所呈現的神秘微笑被視為同時真

有善良與邪惡、同情與冷酷的相反特質;現

代音樂之父苟白克(Arnold Schoenberg)提出

和諧音與不和諧音本同源因為不和諧音其

實只是遙遠的和諧音(Dissonances are only

the remote consonances) 建築大師Frank

Lloyd Wright形容他的建築理念為一種肯定

的否定(an affirmative negation) ,用以說明他

同時否定與肯定三度空間的概念;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提到物體是同時靜

止與移動的概念;Crick與Watson的雙股螺旋

DNA模型中含有兩股相同但空間位置相反

的分子鍊(Rothenberg, 1971 , 1978, 1990,

1996) 。除了在經典的創作中可以找出

]anusian thinking的例子, Blasko與 Mokwa

( 1986)更提出在美國電視的廣告詞中也常見

]anusian Thinking的蹤跡,如惠而普洗衣機

資優教育季刊

(Whirlpool Washers)的廣告詞Tough on Dirt.

Gentle on Fabrics; 丹能優格(Dannon Yogurt)

的廣告詞You Can't Say 旦旦 to 追星;巴斯金羅

賓斯冰淇淋(Baskin Robbins Ice Cream)的廣

告詞旦旦山迪拉 Good Taste, 90 包且也

Calories 。

在一般語言文字的範疇中亦不乏

lanusian thinking的例子,典型代表為修辭技

巧中的矛盾修飾法(oxymoron) 。如果根據

Gordon分合法(synectics)的觀點,矛盾修飾法

可視為是一種符號類推(symbolic analogy) ,

符號類推的核心在於所謂的緊縮性衝突

(compressed conflict) 強迫將兩個相反的事

物結合在一起為了產生新的意義(吳昆壽,

2009)。矛盾修飾法的中文例子有甜蜜的負

荷、美麗的哀愁與嚐雜的寂靜等。似是而非

的雋語(paradox)可視為基於矛盾修飾法擴展

而成的語旬,似是而非的雋語利用反義字詞

同時出現的突兀效果,以精簡的文字表達豐

富的寓意,這些雋語也許表面上顯得不合邏

輯,在其深層卻是透過衝突成分的巧妙操控

反映出真實的生活經驗以及人生哲理

(Grot!嗨, 2004) ,熟知的例子有大智若愚、欲

速則不達等。底下提供更多的英文名言佳

旬,皆是以似是而非的雋語之形式呈現,反

義字詞的部份則以底線標示出。

I. The search for h旦旦旦旦旦旦 is one of the

chief sources of unhappiness (Eric Hoffer).

2. A life of 旦旦 is a di且且11 pursuit

(William Cowper).

3. A thing long 金三旦旦旦旦g takes the form of

the unexpected when at last it comes (Mark

Twain)

4. It is easier to forgive an .£.旦旦旦y than to

forgive a f.旦旦旦且 (William Blake)

5. There is no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at

every rule has an 旦旦旦旦旦(James Thurber).

6. The greatest h型豆 springs from the

greatest 垃主豆 (Thomas Fuller).

7. Nothing is 且E且旦旦旦 but 且且但

5

Page 6: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 期第 1-8 頁

(Heraclitus).

8. When you ad且 to the truth , you

且包旦旦from it (Talmud).

9. Please 主11, and you will please 旦旦旦旦

(Aesop).

10. Comedy is simply a 包旦旦y way of

being 旦豆豆旦旦 (Peter Ustinov).

1 1.一豆立且g is true 坦旦旦g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2.Ori l.:dnalitv is nothing but judicious

且姐旦旦(Voltaire).

陸、 Janusian Thinking與東方哲學

Rothenberg (1 990)提出Janusian thinking

與東方太極圖中的意涵實際上是殊途同

歸,他認為「陰」與「陽」分別代表宇宙間

兩個相反的力量(forces)或法則(principles) ,

兩者同時存在並且被統攝在一個更大的原

理之下,此更大的原理亦即是太極圖所呈現

的圓,如圖 l所示,而此圓意指宇宙中的萬

事萬物, ,.陰」與「陽」在此圓中流動與運

行,因為它們交互作用而有宇宙間各種物像

的變化,如日夜輪替、四季更送以及人世間

所有關於道德的行為等。簡言之, ,.陰」與

「陽」乃是所有事物的形成要素。 Rothenberg

也提出中國道教繁複的教義亦由此陰陽學

說逐漸演進而來,此外中醫裡陰陽調和方能

身心健康的觀點,國畫中「虛」與「實」、「明」

與「暗」、「乾」與「濕」效果的應用,皆是

「陰」與「陽」兩個相反力量同時運作的延

伸。

與太極圖相互呼應的是老子所提的「正

言若反 J '此四字簡言代表著道家矛盾學說

的道理,而英文中亦有句子(如 Truth is

always paradoxical)來傳達正言若反所涵蘊

的深意。以下為老子《道德經〉中閻明正言

若反的例子:

第四十二章中的「物或損之而益,或益

之而才員。」

6

圖 l 太極L 圖

第五十八章中的「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第七十八章中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

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

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其能行。」

文句中所呈現的「損」與「益 J ' ,.禍」

與「福 J r 弱」與「強 J ' ,.柔」與「剛」的

概念皆反映出宇宙間兩股相反力量的交互

作用,同時亦體現出Janusian thinking 的精

髓。

朵、 Janusian Thinking在教學活

動土的應用

Cropley (200 I)提到為了使學生能夠成

功應付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教育的主要目

標之一應是將創意思考融入到每個年級的

所有科目中。鑑於Janusian Thinki月為意識

的、主動的、有目的的創意思考過程,應可

將其融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引導學生從

事創作,並發展其創造潛能。我研發了一種

應用Janusian Thinking的教學活動,稱為「名

言創作 J '多次使用在課堂與研習的情境

中,獲得頗佳的迴響,在此介紹給讀者。

在簡單地介紹過Janusian Thinking的相

關背景知識後,讓學生練習完成以下的句

子,空格處無標準答案,學生可以盡情發

揮,但答案必須能夠反映出題幹中的兩個相

反或相對字詞的意義,俟學生完成後讓,教

資優教育季刊

Page 7: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期第 1-8 頁

師再提供參考答案,此外,學生也可以分享

彼此的答案並進行討論。

例 1 :大都市是美麗的也是醜陋的因

?為

例 2 :壞習慣是容易的也是困難的因

例3 :好的喜劇是輕鬆的也是嚴肅的因

例 4 :消息是迅速的也是遲緩的因

例 5 :虛榮是完美的也是缺陷的因

參考答案:

例 I :大都市是美麗的也是醜陋的因為

在五光十色的外表下充斥著犯罪與墮落。

例2 :壞習慣是容易的也是困難的的因

為它容易養成卻不易戒除。

例3 :好的喜劇是輕鬆的也是嚴肅的因

為它用笑話來呈現教誨。

例4: 消息是迅速的也是遲緩的因為壞

事傳千里好事不出門。

例5 :虛榮是完美的也是缺陷的因為外

表的完美被用來掩飾內在的缺陷。

之後,再進階到學生創造出自己的題目

並提供給其他的同學完成空格。以下為一些

學生的作品。

例 1 :今日的世界是變動的也是穩定的

因為現在唯一不變的事物就是變。

例2: 政客是熱切的也是冷淡的因為選

前拉票熱切但選後服務冷淡。

例3 :學校是讓人獲得的地方也是讓人

失去的地方因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可能

失去了獨特的想法。

例4: 晚霞是燦爛的也是黯淡的因為夕

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例5 :回憶是甜美的也是苦澀的因為這

資優教育季刊

讓我們想念過去的美好卻感嘆當下的不如

="霉

,皂、

例6: 時間是緩慢的也是快速的因為困

境時刻難熬,美好時光飛逝。

例7: 金錢是萬能的也是無能的因為金

錢可以換得一切奢華,卻永遠買不到真愛。

例8 :人性是寬容的也是嚴苛的因為人

總是寬以律己卻嚴以待人。

例9: 人言是溫暖的也是寒冷的因為良

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例 10 :小孩是天使也是魔鬼因為他們睡

覺時像天使,醒來後像魔鬼。

例 11 :貪污是黑暗的也是光明的因為手

段黑暗但說法光明。

例 12 :人是簡單的也是複雜的因為世上

只有男與女兩種人,卻有千萬種人心。

例 13 :自然是靜中有動也是動中有靜因

為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

例 14 :名利使人患得也患失因為沒有的

人想得到而擁有的人怕失去。

例 15 :科學是理性的也是瘋狂的因為理

性的定律常源於瘋狂的想像。

例 16 :死亡是沈重的也是輕盈的因為死

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

例 17 :結婚是開始也是結束因為它是兩

人共同生活的開始,卻是單身生活的結束。

拐:IJ 、結語

將lanusian Thinking融入教學活動中不

但可以增進學生的創造力,也能使他們了解

宇宙萬物的道理;最吉合lanusian Thinking的名

言創作活動除了可繼續再改進之外,在未來

還可以進行臨床或實驗的研究,以證實其有

效性。再者, lanusian Thinki月與太極圖的意

涵合流,也再次印證許多表面不相關的學門

間,事實上是具有相通的道理的,它們只是

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去欣賞這個多采多姿的

大千世界。

7

Page 8: 西方創造力理論與東方哲學的合流: 探索Janusian Thinking的深層 …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3763/1/ntnulib_ja_K... · 資優教育季刊民100年3

資優教育季刊民 100 年 3 月第 118 期第 1-8 頁

參考文獻

吳昆壽 (2009) :資優教育概論(第二版)。臺北:

心理。

張春興 (2009) :心理學原理(重修版)。臺北:東

孽。

陳龍安 (2006 )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

版)。臺北:心理。

Blasko, V. J. , & Mokwa, M. P. (1986). Creativity in

advertising: A Janus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5(4), 43-50.

Carrroll, J. B., Kjeldegaard , P. 悅, & Carton, A. S.(1962). Opposites vs. primaries in free association

Journalof泊的。I Learning and ~台rbal Behaviol; 人

22-30

Cropley, A. J. (2001).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Educators

London , United Kingdom: Kogan Page Limited.

Grothe, M. (2004). Oxymoronica: Paradoxical Wit and

Wisdom from History 's Greatest Wordsmith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Koestler,人 (1978). Janus. New York: Random House.Martindale, C. (1989). Personali旬, situation, and

creativity. In J. A. Glover, R. R. Ronning & C. E.

Reynolds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211-232). New York: Plenum Press.

Mednick, S. A. (1 962). The associative basi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νiew, 69,

220-232

制lodes, M. (1987).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In S. G.

(文接第 14 頁)

Goodlad, J. I.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New

York: McGraw-Hil I.

Kauchak, D. P. , & Eggen , P. D. (2006).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based methods (5 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Kaufman , J. c., & Sternberg, R. J. (2006). The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reativi伊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Donnell , A. , Reeve, 1., & Smith, J. (2008)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flection for action (2nd

ed.), New York: Wiley

Rudowicz, E. (2003). Creativity and culture: Two way

interac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3), 273-290.

8

Isaksen (Ed.), 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pp.

216-222). Buffalo, New York: Bearly Limited.

Rothenberg, A. (1971). The process of Janusian

thi也ing In creativity. Archiν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4, 195-205Rothenberg, A. (1973). Word association and

creativity. Psychological Reports, 33, 3-12.

Rothenberg, A. (1978). Translogical secondary processcognition in creativity.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4(2), 171-187.

Rothenberg, A. (1990). The Emerging Goddess: The

Creatiνe Process in Art, Science, and Other Fields.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thenberg, A. (1996). The Janusian proces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9,207-23 1.

Starko, A. J. (2005).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Schools of Curious Delight (3 r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Torranc巴, E. P. (1 988).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as

manifest in its testing. 1n R. 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pp. 的-73).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Wallas, G. (1926). The Art of Thought.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來稿日期: 2010.07.09接受日期: 2010.09.16

Runco, M. A. (2007). Creativity: Theories and theme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oston: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來稿日期: 2010.07.09接受日期: 2010.09.01

資優教育季干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