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33
69 58 (4) . 69-101 doi: 10.6209/JORIES.20 13.58(4).03 E-mail: [email protected] 2013112/27 0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69 •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八卷第四期回省臨回

2013 年. 58 (4) . 69-101 揖豎起

doi: 10.6209/JORIES.20 13.58(4).03 回且時申

支援教育品質管理之整合式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羅孟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摘要

面對外在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與對內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張,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成為近年

來備受各方關注的議題。目前雖有相當多關於教育品質內涵、品質保證制度、品質評鑑指標

等相關文獻,然而如何能夠有效落實相關機制的研究卻尚不多見。全面落實教育品質管理需

要許多人、組織層級的配合,而這也是教育品質管理機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

探討如何以教育品質為核心理念來設計一個整合式支援資訊系統,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

法,實際支援某幾所大專院校的教學卓越計畫之實施,嘗試以學理依據來引導實務工作的變

革與改進,規劃與施行時間超過4 年,並經由衡量教學卓越成效的問卷來驗證系統實施的成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整合資訊系統的脈絡與架構,得以引領許多原本各自獨立的系統能夠整合,且有效地提升教

學品質。由於近年來各大專院校均致力於建置相關資訊系統,本研究可以增進資訊系統工作

者對於教育實務工作的理解,本研究的經驗與結果也可作為規劃相關資訊系統的參考,另外

也提出許多創新議題值得教育研究者進一步探索。

關鍵字:高等教育、教育品質、教學卓越計畫、整合資訊系統

通訊作者 羅孟彥, E-mail: [email protected]收稿日期 20日104/01 、修正日期 2013/121凹,接受日期 2013112/27 0

Page 2: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70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壹、緒論

羅孟彥

高等教育負有培育社會人才的責任與功能,在現今強調知識經濟的時代,各行各業益發

走向高度分工與強調專業,產業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殷切,高等教育的品質對於國家社

會整體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快速增加,雖然有使教育機會

均等的效果,但也使得高等教育產出之畢業人數急邊攀升(傅祖壇,2011) ,而這樣的擴張

並未有效因應現今社會與產業對於多元人才的需求,甚至出現高學歷、高失業,以及過多的

高級人力等等社會問題。在這樣內外交迫的壓力下,各界紛紛開始重視並呼籲改善高等教育

的品質。高等教育的產出若能符合社會與產業的需要,將能為社會帶來莫大的效益並提升國

家整體競爭力;相反地,若高等教育機構漠視教育品質與社會脈動,將持續產生過多無法滿

足社會與產業需要的高階人力,不僅會對社會結構產生衝擊,也是一種嚴重的社會資源浪費。

教育品質的重視與提升絕對是一刻不容緩的議題,因而提升大學教育品質便成為當前各國高

等教育發展的主流(楊國賜,2003 ;楊瑩, 2011 ; Ewell, 2010; Storen & Aamodt, 2010)

目前國內外雖已有許多針對教育品質所進行的研究,議題從教育品質的內涵、衡量教育

品質的指標到教育品質的管理,乃至於國際標準與評鑑機構的建立等等,但是要落實提升教

育品質需要許多成員與不同組織層級能在共同目標下密切合作,這其中也牽涉到許多既有流

程的改變或是重新整合,用來評估與決策的資料亦需來自多方面加以整合。對於組織結構相

對鬆散的教育機構而言,這些工作並不易有效實現,因此若有一個資訊系統能夠有效地支援

教育品質管理,能夠將教學環境、教育工作者、教學方式、行政支援等多方面地整合成一個

體系,將有助於實現教育品質的意涵與價值。然而綜觀國內外研究,到目前為止並未有研究

從這個角度出發並做出貢獻。

本研究的主要動機即是如何以教育品質為核心理念來設計一個整合式支援資訊系統。資

訊系統向來在教育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遠距教學、數位教學/學習系統(e-Ieaming

system,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e-portfolio system) ,乃至於最新

的雲端計算概念,都被廣泛且大量地運用於各階層教育體系並獲致極佳的效果,資訊科技已

成為提升教育品質、縮短學習時間與空間限制,以及改善學習方式的有效工具(楊鎮華、蔣

旭政, 2011 )。國內的大學評鑑機制與獎勵教學卓越計畫早已將相關數位系統列為重要指標,

以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為例,便將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與課程地圖系統列為重要的檢視

項目,因而過去數年間各大學紛紛委外或自行開發相關系統,然而也因此衍生出許多亂象,

許多自行委外或是採購的商用系統只是徒具形式而未切中真正的教育意涵,最終往往是使用

率不彰而失去建置的用意,而自行開發的系統常常是個別單位(如電算中心)所發展,不僅

欠缺整體思維、也缺少縱向與橫向的整合,以致形成一座座的「資訊孤島」而未能發揮真正

Page 3: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71 •

的效益。研究者過去 4 年多來曾參與並負責執行某大學的教學卓越計畫以及區域教學中心計

畫,不僅參與十餘所大專院校的相關系統規劃會議,也首創經由實作一個教育雲端系統( Luo

& Lin, 2013) 為多所學校建置相關資訊系統,有戚於許多大專院校均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本

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一、如何將相關教育理論整合成支援教育品質改善的資訊系統之開發基礎?

二、如何根據前述理論基礎來設計與實現一個整合式資訊系統?

三、資訊系統的整合能否帶來學生與教師對於教學品質更高的滿意度?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為方法,為回應研究目的與其待答問題,我們首先蒐集並彙整國內

外相關文獻,從分析教育品質相關研究的發展與脈絡著手,從中分析與找出相關理論基礎與

根據(第貳節) ,本系統規劃與開發的過程歷經 3 年共計超過 60 場各式說明會以及檢討會議,

參與者多為大學一、二級主管與相關關係人(例如課程規劃人員與就業輔導專家) ,研究者

整合各方意見後思索,並設計出一個能夠整合相關學理依據的脈絡(第參節) ,以此作為行

動計畫的方案,並帶領開發團隊逐步實作成一個整合式資訊系統,系統不僅係根據理論開發,

而且經過相關行政主管與老師的溝通後形成機制並據以實施,且在獲得相關參與者的回饋後

進行適度修正,系統實際於某幾所大學實施超過 l 年以上,最後的實行結果、回饋與反思是

本研究重要的貢獻之一,我們將在第肆到陸節中詳細敘述,最後我們根據衡量教學卓越計畫

成效的指標與問卷交叉比對推論與評估實行成效(第渠節) ,本研究主要將實務作法嘗試予

以學理基礎依據,並提出許多創新、值得作為後續研究的議題,我們將在結論一節一併討論。

目前為止的文獻中,並沒有專屬於提升並支援教育品質管理的資訊系統被提出與研究,本研

究希望能藉由完整論述過去幾年的發展理念、系統開發、維運與導入的經驗以供參考,由於

各級教育機構學校皆致力於建置與善用資訊系統,以強化教學卓越相關指標、或達成系所或

校務評鑑之指標,本研究的發展架構與經驗可以作為相關規劃或是政策主導者參考,也希望

能起拋磚引玉之效、作為後續研究與設計的參考,鼓勵資訊領域與教育研究之研究者持續類

似的對話與合作。

貳、相關文獻分析

一、教育品質的內涵

品質的概念與意涵在工商業界已使用多年,目的係於現有的生產技術、製造流程中,製

造出符合要求的標準( confonnance to requirements) 以及在使用期間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

從顧客的角度來看,品質為能滿足顧客需求及期待的產品;從生產者角度來看,品質就是在

獲取合理利潤的基礎下,生產符合規格及顧客適用要求的產品 (Demi唔, 1986; Ishikawa,

1990)。為能有效提高產品品質,產業界已發展了一系列的方法,本研究認為可以萃取並運

Page 4: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72·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用以下幾個核心精神於我們的規劃設計中:重視基於事實的統計方法加以管理,強調事先預

防有效管理而非事後檢驗;致力於如何在現有的生產技術、製造流程中進行品質管理,製造

出符合規格且達到顧客期望的產品( Demir嗨, 1986; Kano, 1993; Omachonu & Ross, 2004 )。

教育學者也早已開始思考如何引入品質管理概念於教育機構之中,以因應當前及未來的

挑戰、提升競爭力與符合社會對於教育機構的要求。許多學者對於教育品質的定義與內涵提

出不同的論述(吳清山, 2007 ;楊國賜, 2003 ; Hampton, 1993; Mukhopadhyay, 2005; Sallis,

2002; Storen & Aamodt, 2010) 'Sallis (2002) 認為教育品質為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

Mukhopadhyay (2005) 認為教育常是目標導向的,不同學者對教育品質所應達成的目標亦有

不同的觀點或創見。本研究綜合各家學說對於教育品質的內涵為:教育品質為審慎管理教育

資源,於教育過程中持續推動、追求既定特色及目標,以達成或超出學生、教師、家長、學

校自身及相關社會團體等的需求及期望,並能持續不斷地改進教育方法和內容,以達成預期

目標之教育服務。

如何落實品質管理更是一個重要議題,特別是貿易自由化及國際化競爭的結果,產業界

的競爭更勝以往,產品晶質不再是由單一標準可決定,製造能力、製程良蘭、顧客滿意度綜

合成為判定品質好壞的指標,因此一種以顧客需求為核心的「全面品質管理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概念 (Ciam間, 1991; Demi嗯, 1986) 逐漸形成,並經過許多不同行業的推

廣、創新與不斷修正,已獲致許多不同的成功經驗與相關理論。我們歸納整理可以融入資訊

系統運作的 TQM 核心概念在於:在管理者的影響與貫徹下,以滿足顧客需求、組織永續經營

為主要目標,透過系統化的原則與方法,組織中所有成員、部門和系統全面參與,結合科學

管理、統計工具與分析技術'持續改進組織的產品及製造過程,共同致力於產品與服務品質

的提升,以滿足或超越顧客之期望及需求,俾使組織得以永續發展的一套原則與程序。

TQM 的理念與如何實施也已在教育界引起許多研究與應用,教育界不僅研究 TQM 理論

在高等教育的適用性(吳清山、黃旭鈞, 1995 ; Hampton, 1993; Mukhopadhy 呵, 2005; Sallis,

2002) ,而且也逐漸擴及教育行政、學校經營、班級經營,乃至於職業訓練等方面的應用可

能性。 Sallis (2002 )認為TQM是一持續改進的管理哲學,可以提供任何教育機構建置一系列

的實用工其,以滿足現在及未來顧客的需求與期望。然而實務上如何實施與落實全面教育品

質管理的研究並不多見,本研究的核心理念在於資訊系統整合,而整合的基礎即來自於全面

教育品質管理的理論,本研究綜合各家論點而提出的系統乃是基於有系統地結合學校特色以

及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需求,訂定學校總體發展架構以契合國家社會與教育發展方向,

採用系統化管理來整合教育組織內相關教育過程與功能,並且貫徹PDCA (Plan-Do-Check­

Action)管理改進循環方式,持續改進創造教育品質進而提升老師、學生與社會大眾的滿意度。

Page 5: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73 •

二、教育品質的指標

本研究目的在於研究資訊系統如何支援教育品質之改善,因此我們必須找出衡量品質是

否改善的指標。由於目前各家學者對於何謂教育品質的內涵定義各有不同,使得如何衡量教

育品質的方式與指標一直是一個有待研究的議題。為能評估高等教育之品質與續效,許多學

者早已致力於各種衡量模式與指標的建構,教育指標必須是可評估教育運作之預期結果的其

體項目,可作為判斷學校教育系統品質、指引教育運作、呈現教育成效的標準(王保進 ·1994 ;

Oakes, 1986; Shavelson, McDonnell , Oakes, Carey, & Picus, 1987) .由於教育品質為一個相當抽

象且具多樣性的概念,測量教育品質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Sallis, 2002) .目前並沒有單一的

指標可以用來描述,大多採用多個指標來含括教育系統各可測量的構面。歸納各家學者的論

述,基本上是運用經濟學「生產的模式」來發展衡量大學教育品質的模式,主要係將高等教

育機構視為一個生產機構,以「輸入 過程一輸出」為模型。教育系統的輸入指標包括學生

來源、教師專業、師生比、財務及其他資源等,過程指標包括課程設計、教師教學、行政支

援、學校組織等,輸出指標諸如學生成就、學科成績、行為態度等。教育機構可透過教育評

鑑來考察整體教育系統在教育指標上的表現,可以作為提升教育品質與強化學校競爭優勢的

有效策略(王保進. 1994 ;楊瑩. 2005 ; Danielson & McGreal, 2005 )

目前各家研究所提出的教育品質指標雖有相似性但仍各自獨立,歸納各個研究論點可

知,教育品質的提升是以教育整體系統為範圍,因此衡量指標涵蓋學校教育資源與師生品質

指標等投入層面,教師教學、課程規劃與執行、行政支援等過程層面,以及學習成就、顧客

滿意度等相關的輸出層面。本研究系統並非宣稱能夠實現所有教育指標,例如各校的軟硬體

資源屬於各校不一的先天條件,並非建置一個支援資訊系統即可改善,本研究重點在於在既

有的軟硬體與相關教育資源下,如何能夠有效地發揮既有資源,追求並實現在現有的經濟條

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教育品質,在實施上我們配合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晝的實行,以收理

論與實務並行之效,因此在系統「設計層面」我們主要呼應教學相關的指標;「輸入層面」

我們僅先著重如何納入整體大環境與時代潮流、產業趨勢的考量,並兼具產業界、社會與家

長的互動等因素;在「過程層面」著重教師教學、課程規劃執行、行政資源整合與支援等面

向的改善;「輸出指標」上則是分析學生與教師對於改善的滿意度。其他學者也認為,過去

我國政府所推動的大學評鑑常常僅重視教育投入面(例如資金、設備等) .而呼籲應該轉向

以學生學習成效的教育產出面(楊瑩. 2011 ;蘇錦麗. 2009) .因此本研究所限縮的研究範

圍實屬合理且契合時勢所需。

大學教育向來包含研究、教學與服務三個面向,雖然高等教育機構的研究產出亦為衡量

教育品質的重要指標,但是本系統目前著重在教學品質改善的面向上。學術研究應是一種多

面向的工作,其中包含知識的探索、融合、應用與教學(Boyer, 1990) .所以教學活動亦是一

種有成效與價值的學術活動。長期以來,許多大學太過偏重於提高學術地位,因此在內部制

Page 6: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74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度設計上過度傾向鼓勵教師在個人的學術研究和論文發表,因而忽略教學的改進、嚴重傷害

大學的教育品質(Bok, 2006) .社會大眾因而疾呼大學必須回歸教育的本質,體認教學與研究

兩者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因此本研究的教育品質內涵與機制雖先側重於教

學品質的改善,但是切中時勢需要且能在未來延伸至與研究品質相結合。除了這些傳統指標

之外,世界主要先進國家開始重視另一重要面向:學生「就業力」問題(employabil句) .例

如歐盟於《波隆那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 中特別定義與強調就業力為未來人才所需的能

力,並視其為全球青年未來所面臨的共同挑戰(Storen & Aamodt, 2010) .因此在教學品質的

改善上我們又特別重視如何支援學生就業能力的改善。

三、教育品質管理與改善機制

體認到教育品質的重要及其意涵,並設計出評估的指標後,下一個議題即是如何設計相

關機制來引領教育品質的改善。目前普遍的作法是設立獎勵教學計畫與建立評鑑制度,前者

如美國的Documenting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DEEP) 與臺灣的「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

畫 J .以競爭型的獎勵經費引領各大學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品質改善,並以學生學習的成

果作為衡量大學辦學績效的重要指標。許多與教育品質有關的國際認證機制與標準也開始建

立,例如 IS09000 已為許多國家(包含國內某些大學)所引進與實施(Che時, Lyu, & Lin,

2004)。此外,許多國家也已開始以教育品質管理制度為核心建立起評鑑大學或大學自主規

範的機制,美國為確保各大學的基本品質管理,則由政府部門的「全國機構品質與整合諮議

委員會 J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Integr旬, NACIQI) 以及私人

部門的「高等教育認可審議會J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負責協助

各大學實施自我評鑑 (Ewell, 2010) 。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與荷蘭約於1985 年便開敢正式

的大學品質評鑑制度(王如哲,2008) .近年歐盟也積極透過許多具體政策或行動方案要求各

會員國將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列為優先推動之政策(楊瑩,2011 ; Storen & Aamodt, 2010) 。

臺灣目前在評鑑與獎勵上都已有多年實施經驗,教育部不僅早已設計並敵動高等教育評

鑑機制,同時也透過各式競爭型獎勵計畫來進行對大學教育品質的管理與提升,國內許多大

學也自主導入自我評鑑與國際品保機制,這些品質審查機制雖有促使學校更加重視教育品質

管理的積極意義,然而其實施通常僅強化內部資料之記錄與統整,綜觀這些機制共同的問題

在於'學校各單位通常需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在紙本資料的準備上。值得注意的是,歐美

國家紛紛設立許多獎項來獎勵積極提升教育品質的管理,其中較著名的有美國國家品質獎與

歐洲品質獎,歸納歐美教育品質獎的精神在於動態歷程的系統觀,其主要意涵在於教學品質

卓越需從整體系統因果觀點來看待,重視各層面、要素彼此之間的相對影響關係以及因果的

牽連,然而目前文獻上並未提及如何落實以及設計這樣的系統觀。

經由上述的文獻分析我們可以得知,評鑑機制(外部、內部或獎勵型)仍是引領教育品

Page 7: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75 •

島也

質管理的重要機制,我們設計的資訊系統不可自外於這個趨勢再另闢途徑,而是應該思考如

何將評鑑機制的精神與相關所需資料融入,本研究最主要的動機與貢獻在於提出系統化統整

的觀念,在系統設計上融入教育品質與全面管理的理念,並嘗試將現行流程納入資訊系統的

串連與運作中,此一資訊化不僅可以減少人力的負擔,在實務上對於評鑑或品質審查機制的

運作亦有實質的貢獻,現代資訊技術的資料處理能力更可以處理大量資料並迅速回饋,因此

我們有機會能夠將每一個環節產出的數據運用於教育品質的管理與檢視,可以真正落實於動

態的、系統化的教育品質管理。因此在本研究進行上,我們著重配合教學卓越計畫的執行,

將實際研究的結果實務同步運用於大學的教學卓越計畫實施中,我們因而也採取教學卓越計

畫的衡量指標來作為評估系統成效的依據,由於目前文獻上對於教學卓越計畫並無相關的資

訊系統研究與報告,本研究的提出不僅有創新之處,也希冀可以廠發更多後續研究。

參、系統設計理念

根據上述文獻分析所整理出來的各項可作為系統設計依據之論點,我們進一步將其彙整

與求同存異,設計出一個系統性的脈絡來回應本研究的待答問題二,這個系統性的脈絡之理

念基礎同時建立在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論(李坤祟, 2009a ; Spa旬, 1994) 之上,如圖 1 所

示是參考成果導向教育理論所繪製的系統整合示意圖,圖 1 的內外迴圈概念來自成果導向教

育理論,其涵蓋了從課程規劃到實施以及學生產出的流程,在這個核心理念基礎上我們提出

六大理念作為系統發展脈絡,這六大理念是彙整自前述文獻分析的教育品質意涵、 TQM 、教

育指標的呼應等核心觀念而來,我們並實際實踐這樣的理念脈絡去整合幾個高等教育體系中

常見的資訊系統:課程地圖系統、數位學習系統、教學評量系統、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等,建

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品質支援體系,其與原本成果導向教育理論以及大學教育流程中各個環

節的關係彙整如圖 1 。我們在這個章節將先描述整體系統的設計理念,之後於後續三節分別描

述各個主要子系統的實施與分析。

系統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有效支援全面教育品質管理理念,本研究綜合整理文獻上對於實

施教育品質管理的基本理念,並融合成為本系統設計理念歸納如下:

一、品質承諾

企業的 TQM 首要強調從領導層面開始要建立對於品質的承諾,而組織中所有人員都應對

組織的品質使命有清楚地認識,進而要有強烈追求高品質的責任感,並履行於日常的業務中。

先前研究都指出,教育品質管理實施於學校體系中所遇到最主要問題之一即在於此,學校相

較於企業畢竟是一個較為鬆散偶合的組織,成員不易暸解品質的意義、也沒有全面共識。因

此本系統藉由整合全校課程地圖系統,並設計相關機制讓相關成員充分參與教育目標的形塑

過程,協助從領導階層起建立一個可持續且長遠的教育目標與願景,讓所有相關人員對於教

Page 8: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76 .教學卓越整合實訊系統

國家社會與

育發展及定位

正學校定位

與特色

學生個人能力

及發展

家長與校友 l期望 l

雇孟彥

圖1. 系統整合架構與理念對應。實線為發展流程,虛線為回饋或輔助機制。修改自「成采導向

的課程發展模式 J '李土中崇, 200站,教育研究月刊, 186, p.40 。

育品質及目標有共識,作為共同的教育與行政的核心目的,並將相關規劉與其他資訊系統連

接以求進一步落實。如何支援學校相關流程與其質踐細節將於第肆節中進一步詳述。

二、顧客至上

不管是教育機構抑或是企業組織,經營的首要理念皆為顧客至上,因此須以顧客的滿意

度為優先考量,並蒐集資訊瞭解顧客的需求。先前文獻指出,教育組織的顧客有分內部顧客

(教師、學生)與外部顧客(相關企業或雇主) ,然而目前已知文獻對於學校如何同時滿足

這些利害關係者的需求並未見討論,亦沒有已經具體實施的個案以供分析。本系統的創新之

處之一即是我們在課程地圖系統中加入相關機制,讓企業、校友、學校教師等不同關係人等,

皆能從學習成果的角度來溝通並完成相關課程規劃,呼應我們在文獻分析章節中所提的概

念 r 在輸入層面我們著重如何納入整體大環境與時代潮流、產業趨勢的考量,並兼具產業

界、社會、與家長的互動等因素 J '不僅提供機制讓規劃過程能充分考量教師與學生的需求,

也可提供量化依據以及質性討論的結果,供後續檢視與檢討其能否符合社會以及相關產業的

Page 9: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77 •

期待,相關實行細節將於第肆節中進一步闢釋。

三、全面參與

企業的 TQM 觀念非常重視全面參與,因為企業中每一成員對於品質的塑造都應有其責

任。在學校組織中的各層面亦均有可能影響教育品質,且具有因果影響之關聯性,如何讓各

個成員瞭解自己對於整體品質所應負的責任,以及如何真正落實於教學與行政支援層面,一

直是相關研究並沒有探觸的問題。本系統因此提出整合系統的理念來解決此一問題,如圖 1

所示,我們提出的實踐方式是讓課程地圖系統所產出的資訊,進一步連結並整合至數位教學

系統中,讓學校願景與課程規劃能夠適時地出現在老師的課程規劃與實施中,系統也能有效

檢核課程規劃是否落實,我們也讓教師、教學助理、導師與諮商輔導人員得以在同一平臺上

合作,透過現代資訊系統提供有效且便利的溝通協調機制,串連成為一個能夠落實教育品質

管理的體系,共同為學生學習成效努力。

四、重視預防

產品製造通常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當產品製造完成後如果發現品質有問題,通常只能

列入次級品或是銷毀,因此品質管理強調應以「事先預防」站前提,而非以「事後補救」的

措施來彌補。學校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應採取「事先預防」的態度,本系統經由整合有效

的學習預警制度,積極探索學習狀況不佳的學生,並提供相關學習資訊給學校組織、行政運

作的各個環結,可作為探索影響教育歷程和成果的各種不良因素之重要依據。我們也在數位

教學系統中獨創加入教學助理管理系統與教學品保機制,讓教學助理能夠密切協助授課教

師,並於教學過程主動暸解學生學習狀況,而教學品保機制則落實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

之回饋與考核機制。

五、事實管理

企業品質管理重視事實管理,其核心理念是以事實相關數據作為決策基礎與改善依據,

重視系統化方法來有效地蒐集、處理與研判顧客的統計資料。目前有實施教育品質管理的學

校大多仍依賴資料整理,這需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去準備與整理,而資訊系統能夠在這個

面向扮演很好的支援角色。在現代大學裡雖已存在許多資訊系統,但是主要仍在於支援部分

行政工作,例如校務行政資訊系統;或是支援課程教學,例如獨立存在的數位學習系統。但

是卻沒有一套完整的學生學習狀況之資訊系統,本系統利用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來加以縱向與

橫向整合學生的學習資訊,不僅讓學生能根據充分學習資訊進行反思與後續的學習規劃,也

讓任課老師、導師、輔導人員在此系統上提供協助,學校則可透過巨觀的統計資訊來修訂教

學目標或是改善相關體系。

Page 10: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78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六、永續改進

羅孟彥

品質管理是組織內持續改進服務品質的過程與功能之整合(Omachonu & Ross, 2004)

其核心精神在於將持續改進的行動融入日常的組織運作中,是促使組織不斷改善與永讀經營

的管理哲學。教育機構同樣必須在以品質為核心的架構下不斷檢討與改進,透過組織中所有

成員的共同參與,採用系統化的管理來持續改善教育過程、學校經營與發展規劃,運用事實

管理與科學數據作為決策基礎,以有效分配投入的資源促進組織永續發展,進而提升學校整

體效能。我們系統化地整合並將流程資訊化後,藉由現代資訊技術的處理能力,可在各個環

節提供資訊,且於各主要環節都可形成PDCA 的管理機制,並利用資訊處理技術來即時產生

各式統計資訊,提供學校作為後續教學目標規劃與改善的依據,形成圖l 的循環、構成永續

改進的機制。

肆、整合顧客需求的品質承諾一以課程地圖為核心

為呼應前一節中所提的品質承諾與顧客至上的理念,我們的整合系統以課程地圖系統為

建構起點,課程是學習者在學校導引下的學習藍圖或有計畫的方案,學校教育品質管理自然

要從學校的課程為出發點著手。教育部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執行策略中,明訂大

學應該「發展完善之學習成效評估機制,配合枝、院、系之教育目標,發展學生核心能力指

標,並建立對應之檢核機制及畢業門檻J .因而各校紛紛興起建立核心能力指標及全校課程

地圖的相關系統。因此以課程地圖為出發點來建置教育晶質管理系統可以有效利用現有機

制,不至於流於疊床架屋、另闢系統的流弊。此外,根據研究者參與10 所以上學校建置課程

地圖系統的經驗,深戚目前各校所建墅的系統大多未能有效實施,許多學校更是被委外商業

軟體開發商所主導,學校教職人員與真正具有教育背景的人都未能加入,更遑論有發揮課程

地圖系統建置的目標。我們在原有的課程地圖系統中加入以下的改善機制,不僅能夠呼應教

育品質管理議題,也能有效改善課程地圖系統的問題。

一、與課程發展機制緊密結合

羊毛使課程規劃符合產業需求、學校整體發展及學生生涯規劃,各校通常皆設有校、院(中

心)、系(所)等層級的課程規劃委員會,並聘請校外產業界代表、畢業校友、校外專家擔

任諮詢委員,綜合因應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產業研發趨勢和學校特性,共同研討擬訂適合之

課程架構,以研究者服務的大學為例,各級委員會發展的機制如圖2 所示,校級課程發展委

員會由學校領導者主持,負責研訂課程發展與規劃的原則、類型與範例(李坤祟.2009b)

學院、系及中心(如通識、語文)等單位亦需推派代表參與校級課程委員會的成員;其次,

院系各自有課程委員會負責該層級課程規劃,透過三級三審匯聚成具有全校共識的整體課程

Page 11: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79 •

| 校諮詢委員會 校務發展委員會l·

• •!閥門|體育課程II揖|阿閥|非正明|程委員會 委員會 + 委員會

|系課程委員會 1

系務會議

|對 I [院向員會 1告

可 校課程委員會|

1 |學務會議教務會議

圖2. 學校課程規畫1 、檢核及回饋流程

--- ---- ---、

..

規劃。我們認為,資訊系統應該支援這些機制的實行,輔以全面教育品質管理的理念,不僅

可以落實品質管理,也可以解決一些經年累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一個有效的參與以及

對話平臺,常常是幾個老師或委員開個會即決定課程規劃; (二)開會討論缺乏佐證資料與

數據而流於形式化; (三)制定的過程沒有讓相關關係人都能參與,更遑論與未來就業資訊

或管道等相關就業輔導機制結合,因此制定出來的目標未能符合趨勢所需。

為此我們的課程地圖系統提供一個平臺,讓各級課程制定單位得以建立受邀產業界代

表、畢業校友與校外專家等帳號,並且提供完整的溝通機制,讓這些專家與團體能在系統上

完成規劃、同時進行檢視。首先,校院系所的帳號可以根據自行蒐集的各式文獻資料訂定初

步的核心能力與對應指標,系統實際施行的畫面與流程如圖 3 所示。'以校的層級為例,可以

彙集業界代表與校友專家的意見,學校領導者可以從學校的定位與發展願景開始著手,並依

據學校的組織與行政、課程與教學、環境與設備的發展優劣勢分析,透過系統的輔助,共同

決定校層級的教育目標與課程規劃。

然而以往其他學校制定這類課程規劃多只透過會議完成,我們的系統獨創加入一個以德

懷術( Delphi method) 為核心的子系統,初步核心能力指標問卷的內容建構是開放給系所來

處理,問卷系統則採用 Delphi 術問卷資料處理方式,完成問卷建置後,系統提供指定問卷填

寫者(例如受邀校友或業界專家)之功能,讓系所可以將問卷指派給特定填寫者,並可設定

不同問卷的開放時間,系統會自動寄送問卷內容至應填寫者(校外專家、或校友代表)的帳

可本研究有關系統之畫面截圖皆是隨機挑選,並不代表為最佳實施例,遮蓋之部分為尊重個資之考量。

Page 12: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80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

~院叫叫…〉…也 ~h'''i1[M.創〉三 投教育回車票、放也能力

紋,ι

"".<.0.)旬

..n.bl‘"

.固 ..c...n

,‘0.<.0..11‘創 .baJJ

...,a <oa"

..na.r.‘n

戶va .,..."

a‘118 <.o a 1l

"﹒~....."

"一..'..恤

...可

_..呵U

-動

~....-...,

酬.團.

.惘"""1:!

..n

~棍_it.

., ..............11........:: :: ~~!If:: II, • ::, II II:: lIIl ::: I *" ~ .:: =~ II凰 u ~ ::: .1I .. :::.. • •• ;:: 11 :.::: I ...:: :: =".at:- ...t • nR , • • --. -,.. t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剛時,、.. ..固樹闡

J ........:-::..: .... ...,. -- ".干干干←一一

.. ,.主 "'ell· to 最饋...... •

咽.,. ... ttl“醋 I .z .. ..- ".- _.- .._ .L.- .. •

.缸- •- _.圖3. 課程地圖系統使用界面截圖合成

號,透過網路的便利與資訊科技的協助,系統得以有效率地的完成多次意見的匯集,之後再

透過 Delphi 術之理論與特長,自動彙整各專家的意見,整體流程如圖4 所示。

在各回合專家回填意見資料後,系統會自動進行資料分析,量化分析以算術平均數(M) 、

眾數 (Mo ) 、標準差 (SD) 及四分差 (Q) 等,來呈現每題的填答次數、集中與離散的情形,

並於下次問卷內提供統計結果給填答者參考,以期能達到凝~共識的功能。質化分析則在問

卷最後留有備註欄位,提供專家個人意見與整體意見相差較大時,可填寫專家個人意見,最

後結果可以匯出並列印,送至各系級課程委員會進行複決與討論。

討論與建議:透過這個系統的輔助與整合,學校領導者、校內師生、社會人士、校友等

可以有效地進行溝通,不再受限於只能透過校內的會議場合來研議。藉由網路與資訊處理技

術的輔助,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意見的溝通與真整,以取得共識並訂定合宜的教育目標與發展

計畫。同時,所有意見的參與及溝通過程不僅可以擴大參與更可以留下紀錄,讓更多人瞭解

各家意見被採納與收斂的過程,呼應TQM 中的品質承諾與全員參與的理念。根據研究者的實

施經驗,這種機制可以促進同事間合作與分享彼此的知識和教學信念,形成一個持續不間斷

的動態課程規劃與改進歷程,未來我們將以此為基礎成就教師合作社群的成長,希冀能夠改

善以往教師各自設計教學活動的情形,以及增加同儕或不同系所間協調的精神,更能符合教

育品質管理的全體參與之精神,建議其他研究者也可就此面向從事更多的研究。

Page 13: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81 .

各系所負責

「||〉||J

羅孟彥

文獻探討與分析

本研究課程地圖負責

修改問卷內容

各系所擬訂初步核心能力指標

系統支援課程規劃產生流程圖4.

二、縱向與橫向檢討課程規劃

為呼應 TQM 的顧客至上以及事實管理的精神,我們的課程地圖系統獨創地提供各個面向

的分析資料。如圖 5 所示,為某枝、某系所的帳號登入後所看到系統分析該系的課程資料,

我們的系統可以從許多不同面向切入,例如各個核心能力的開設課程分布、針對各個職業進

路的各年級相對應課程分布、課程規劃與實際開課的課程差距等。系統實際實施的經驗發現,

很多系主任原本對於參與課程規劃會議有所抗拒,或是對於核心能力規劃嗤之以鼻,但是看

到該系的資料後開始深思並且積極參與,因為在這之前,很多系所的課程規劃者從未有具體

的資料提供其思考該系所開課規劃的問題或盲點。

上述的系統機制及其所促成的反思,對於教育品質的改進是很重要的一步,在高教體系

中,各個老師開課與系所規劃通常是各自獨立,欠缺統整的思考與檢視各課程間的縱向與橫

向關係,因此我們的系統提供許多重要數據給各院系所,以圖 5 右上的數據為例,該系系主

任看到該數據後才赫然發現,該系長久以來所開設的課程非常偏向某些個領域,而這個偏向

卻可能是和產業趨勢與學生需求背道而馳的,透過系統提供的各個面向數據,系所得以進一

Page 14: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82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IUti核心能力

l蜥核心能力臨圖

開Iff: ~血氣ffi:_恥 曰砂鍋: 8間四控且

眩"."η

'fl'“省,這間"'句

".illl"..1l

" ..胸illl"..η

1I1UN﹒宜,句

..a_1J ..41乎.詢

做."..他η

...U IlI詢

II包PI.... ;,

• -"II主ell • -.."'Fa. • ='_11主all • '=_11I下.. .:<哺且,﹒三.."'Fa.

• ....II主"﹒酬軒"

• .n."l 耕輔方向比楓

呵,‘,.,酬 IIII ~.ilUil晨IIIII 麓.iJlJ.....I1I 通訊系aIfI.. II帽II袋,on帽支"''''.I 帽II

....但 II'HIIfI.. II ... t;..u工II II.I".

.呵,擅...工 ..""

..鑫翩

圖5 課程地圖子系統之課程規劃統計分析功能截圖與合成

步探究這些偏向的原因(例如師資結構、或是課程規劃疏忽) ,並據以研擬修正改進的方向,

這將有助於「滿足學生需求」與「產業發展趨勢」這幾個教育品質面向的改善。

討論與建議:若能持續檢視課程規劃的橫向與縱向關係是否得當,不僅可以強化全校課

程的縱向連貫及橫向統整,亦可顯現課程中不同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可作為持續課程協調與

決策的重要依據。檢視課程內涵可強化開課、選課程序與資訊,根據我們的經驗以及系所主

管的經驗分享,課程地圖系統上線後,某些課程選修意願與修課人數大幅提高,深究原因是

因為學生以前不知道該門課程與某個職業進路有密切關係'或是該課程所培育的核心能力是

產業現今所迫切需要的,而這些都是以往傳統選課大綱與課程資料無法呈現的,下一節中我

們將會看到可以進一步整合作為檢核或評鑑課程的工真。

三、與產業趨勢結合

從文獻回顧中我們可以知道,許多學者均呼籲教育品質的改善須加入產業界(外部顧客

之一)的意見,然而文獻中並未提及如何落實的機制或是個案分析,目前普遍的呼籲是要求

學校應設立相關專責單位及其管理系統,評估、分析及因應產業趨勢與環境變化,有些學校

Page 15: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83 •

將這些相關機制建立於校友服務中心或職涯輔導單位,然而分析許多學校的人力資源配置,

並未有足夠的人力以因應整個學校各個系所的不同特性,加上現在社會高度分工與產業變化

快速,如何建置完整且即時的產業趨勢資料系統,並分析相關資訊以精確掌握市場及目標顧

客之需求,作為校院系所未來發展之參考依據,一直是一個重要但很多學校卻無法有效處理

的問題。為有效因應產業與市場環境的快速變遷,我們獨創提出整合業界的產業資訊庫並建

立與學校課程發展的資訊傳遞系統,使這些產業資訊導入課程規劃的參考依據,更能滿足內

外顧客的需求且更落實學校的教育目標。

目前我們已成功整合國內兩家主要人力銀行的資料庫,由於產業界的人力需求目前極大

部分都是登錄到人力銀行,許多人求職的履歷登錄與人才媒合也多是透過人力銀行完成,因

此人力銀行的資料庫對於產業狀況的變化可說有最第一手的資訊,此外,人力銀行的資料庫

對於學生畢業後在哪些行業任職也有相關資訊。我們首創與人力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取得

資料庫部分資訊的授權與程式發展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我們可以根據學

校課程地圖(來自課程規劃委員會)所設定的教育目標與產業對象,自動到人力銀行資料庫

去對應出最新的產業資訊,例如人力需求、薪資結構、畢業生就業的產業別、相關產業的徵

人要求等等資訊。各個層級的課程規劃委員會可以透過系統看到對應的資訊,如圖6 所示為

某校某一系所帳號登入後可以看到對應的產業分析資訊與統計資料之截圖,這些資訊可以提

供校院系訂定課程方向時不會閉門造車,而能對產業最新核心能力需求有所互呼應以及與職

場上的就業資訊做連結,並進而思考如何修訂學生須達成的核心能力與對應指標。

方向

1.化工盔,直

.tiftJ型B 帽眼臨lI!lI雄主UlU

Z 材料w宜度雖.畫風,經趾高封于吐電裹起當備軍

3 電子產黨

.本揖值-、I1I.aJl l't電車罩、

4 綠色能渾噩讓 I (-)N I眩,軍5月尾.8.J1:I入國

.;;!jII陸定'If再:tU,i:\陸矗真實料11

5,特周lit~晶鑫. I 但問2_f口帥主,:tfl:- ~!lI化學~唱得設費留嗯,

6現工造業

.蠅工畫畫B囝岫>t<JI理包圍組扇

‘ of、.

II棚﹒'‘~-.l .ftl" 岫. Bh呼E桐..·...IllI .tzJ..明If5..· ...三三三_. 司......"1..

1."S....L;.lJ:..."."'.帽 ._~I..~rr_~_II!I .._ • ~ ....1也..

:zz:jaJEbzzmEr--咽 1' r:,:'1 'Jj~獨立作.ft.., B.,unrJ J:;';酬MS 闕,棚,嗯8'‘之,.龜» .. ....:...:t..6 ....8!1!l之視.r.l..~*之.... "" IMIU,".'..咽 ..111 _‘k勻,已~..."包,、.. --:'•.If"閥、、~"..:I....".. ~...".,.. J﹒

文同司. ••

,.哩,全.

~"or .......電..通

.fllIi. ..=•.1..... ~l!I ·MOO句."

~'II.. ..o::I(l~

分析

資訊(-)GUt.工儡曲1.:1\

;;!jllaaJl研克風

化工化學工扭,

-mmnuaua.•n

..•

aa

--R.......‘4••

"

••...句'""......1)..;r..1I '‘...11:..有

...喧工喔., vs ....鍋"

• ...ea脊"“ ...12.11..主.a'" U ...

圖6. 整合產業資料庫後之系統資訊截圖與合成

Page 16: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84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討論與建議:根據我們的施行經驗,很多系所主管非常重視且凰激這樣的資訊提供,我

們發現這些資訊也更能讓學生瞭解應該修哪些課程,因為各校以往的課程地圓其實只是另一

種形式的課程大綱,學生無法把每一門課跟未來想從事的工作或是能力培養產生連結,從我

們的系統紀錄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是先對於人力銀行提供的產業資訊有興趣,再進一步去

思考想進入該產業應該具有哪些核心能力,進而去思索應該要修哪些課程方可達到該種能

力,以及選不同的課程對未來工作會有不同幫助,或是該就讀系所未來有什麼樣的發展及工

作機會 O 對學校教師而言也產生很多正面效應,因為可以暸解市場上目前最新能力需求,透

過這資訊來建構學生所應學習的課程,並且也會隨時注意職場上的就業變化來調整課程 O 透

過這樣的整合我們得以完成圖 l 全面教育品質管理系統的第一個部分:從呼應國家產業需要

到課程縱向橫向調整 O

伍、全面的落實於教學與評量一以先進教學系統為王具

有了以具體品質承諾為基礎與呼應顧客需求的整體規劃之後,下一個問題即是如何有效

全面落實這些目標。目前各校雖也有課程地圖相關機制與規畫 u .但是常常空有規劃或文字敘

述,卻沒有配套系統能夠將其與現有的機制(例如課程規劃與學習輔導)結合,真正落實於

教學品質的改善之上,更有甚者,許多學校採用的商用系統欠缺具有教育理念的建立流程與

核心哲學,空有一個系統讓人填入所謂的核心能力與對應的百分比指標,淪為讓外界有所謂

「作文比賽」之譏,研究者從參與多所學校相關規劃的經驗中發現,許多老師與學生認為這

些規劃僅是表面工夫因而甚為反凰 O 因此本系統提出整合的觀念(參見圖 1) .將課程地圖系

統與數位教學相關系統整合,前後呼應成一個首尾連貫的支援體系。

、落實於課程規劃與課程大綱系統

以整合的觀點來看,於前一節所述的機制中完成的課程地圖規畫 u .必須能夠落實到課程

的實施上,因此我們在課程地圖系統中提供資料界接介面,將課程地圖系統資料自動串連到

其他系統。由於每一學期每一門課程在開始上課前,教師都必須填寫課程大綱或課程規劃表,

因此課程地圖系統的資料首先便連結到課程大綱系統,教師在填寫每一門課的課程大綱時,

有許多部分是不能更動的,例如課程的核心能力與對應的能力指標,這些資訊都是在前一節

描述的系統中由同儕評估( peer review) 、業界、校友意見所形成,並經相關檢定機制及三級

課程規劃委員會訂定的,系統會自動將這些資訊連結到每一門課程大綱的登錄介面,因此教

師在登錄時會先看到這些不可變動資訊,讓老師可以知道自己在這門課中所應擔負的任務站

何,這有兩個正面意義:首先,符合全面教育品質管理的理念,老師會很清楚知道自己在整

體教育目標下應該負責的部分,領導者的願景(校長、一二級主管所透過前一節機制中規劃

的目標與課程規劃)也得以被更有效地落實;另外,也可解決大學長期以來課程鬆散、老師

Page 17: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85 •

授課各自為政的問題。

老師在這樣的架構下仍保有自己對一門課程內容的自主性,老師可以決定每一週的上課

內容,但是在規劃並填寫每一週上課內容時,需要附帶多填寫幾項資訊,包含該週內容對應

的核心能力與指標、實施方式(講義、實習、研討...... )、評量方式等,這些同樣有助於老

師在規劃時融入學校的整體目標中,體認到自己是整體教育流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像以

往的課程規劃老師喜歡上什麼就上什麼,符合全面參與的教育品質保證理念,因此這部分系

統我們稱之為教學品保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聯性請參閱圖 l 。所以課程地圖連結上教學品保

後,形成一個支持共同合作於教育品質的工具,提供讓教育組織中所有老師參與並建立「全

程品保」的理念,教師得以反省授課內容、確認教學方向、修正課程細節,也瞭解到校教育

目標、核心能力培養與課程的關係,並可重新思考一些自己過去未觸及到或思考到,但卻可

以培養學生的重要能力與方向。

二、落實於數位教學系統與課程實施

各級學校對於課程實施前必須將課程大綱上網公告已經行之多年,但是實務上這對於教

學品質是否有實質幫助,一直是備受質疑的問題。主要問題應是課程大綱與實質上課內容是

否一致,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內省檢討機制,那麼課程大綱與前述核心能力、課程地圖的理想

終究是空談,為此我們將前述系統進一步與我們的教學系統連結。我們的數位教學系統是自

行開發 (Luo & Lin, 2013) ,由於具有許多優越功能,因此被許多老師大量且常態性地運用於

教學中,而得以進一步將教學品質的概念落實。舉例而言,課程教材上傳與管理是大部分數

位教學系統必備的功能,我們在教材管理的地方同樣融入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的功能,老師

上傳或是編輯教材時可以選擇該門教材是對應哪一個能力與指標,當然,這些能力與指標會

自動由前述系統帶出,所以核心能力與指標內容都是由課程委員會所確立;同理,老師會經

由數位教學系統設定作業(我們系統每學期有數千個課程作業透過系統完成繳交與評分)

學生繳交狀況、上傳、評分都可以透過系統完成,而老師需要對於每門作業指定對應的能力

指標,學生可以知道每門作業完成所代表的檢核意義;另外,系統支援老師編輯題庫與出線

上測驗、評量,同樣都需要對應至能力指標。

討論與建議:實務施行經驗上我們發現,還是有些老師的教學活動或是評量是無法透過

數位教學系統完成,例如很多老師還是不習慣用電腦,或是很多考試是透過傳統紙筆測驗完

成,對於不習慣數位資訊系統的老師而言,我們系統整合提供教學助理的系統,老師可自行

選擇或由學校指派教學助理協助,教學助理須接受一定時數的訓練之後,在授課教師的指示

下執行教材上傳、管理、作業狀況分析、測驗題庫等等功能。此外,對於傳統紙筆方式完成

的教學、評量活動,教學助理或老師可以將相關結果(評量分數與評量內容)匯入系統,所

以非數位化的教學活動也可以被列入紀錄。圖7 是本系統實際在某大學實施時,某位老師在

Page 18: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86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課程管理〉輔助數材管理

國企逝 。重逃 at單程進皮管理 ﹒輔助教材普遍 ,語教材棋式管理 I~ 輔助教材價製 ψ切拔萃據1旦進度 s 回E草草里遷費

I盟內容列表 .過次上護自湖 上tt內容 擔心鑫力對E 錯助畫畫材 是後更新時間 開歐數材盡量材!J!tl:

2012-1ll-26 13 :3628自悶:賣

自定錯別

棋組{c與mt曲。d

物件個始{c

自1 201 2-11.()1

巴j 2012-1ll- 18

間I 2012-揖20 基本概念 1~J.i式設計、郝克軟體與軟體應用的知識 自閱譜 2012·恥2113 :05:40

1~J.i式設計、的嫩總鈍,主體應用的知織

~ 201 2-09.21 物件之前資料型蝕與還算式 2具有還輯思考、問題分析、實蛤執行、數第解 自閱讀 201 2-09.2814"0531

一 一一…一…一…………稽銀1!~串連響的鐵:tL………一…………一…一凹,一一…一…一一一一……一qJ.i式ill.十、系統,且總與軟體應用的知 i苗

巴3 201 2-10-lIl 1呈式處理還輯 2具有道緝息考、問題分析、資驗執行、數據解 自閱讀 2012- 1叫j 13:帥"

種與推導演緝的能力

1~J.i式設計、系統軟組與軟體應用的知精

~ 2012-I ll- ll 重復性控制還輯與陣列 2具有遇輯思考、問題分析、實!ll執行、教撮~ 臼閱譜 2012-1ll-12 13 抖珊

種與推導演縷的能力

l程式設計、媳婦主轍,且妞鹿庸的知織

Z具有還輯思考、問題分析、實!ll執行、數據~ e!閱積 20咚咚"的叫到

種與推海;買攘的能力

2012·1ll-2j 1"'0內還甄別與API I程式設計、系統赦組與軟媳應用的知ill

q皇式設計、系統軟體w軟總應用的知織

2具有還輯思考、問題分析、實盼執行、數撮~ I e!閱積 2012·11~ 13:43必

釋與推哥華潰輝的能力 -一

1~J.i式設計、在錢軟姐與軟體愿用的知r.l

2具有還輯思考‘問軍分析、賣給執行、數據解 自閻積 2012·11 -09 13j129釋w推尊;賣自厚的能力

巴8 2012- 11.()8

圖7. 教學系統實際實施之介面截圖

某門課程實施時系統介面的截圖,老師的上課內容、教材與評量都清楚地記錄且對應相對的

指標,實施結果發現這帶來很多正面效益,例如學生更瞭解老師規劃課程的內涵與用意,以

及授課方式與就業力或核心能力間的對應關係。對老師而言,這些自動彙整的紀錄可自動成

為老師的教學檔案,老師可以審視與省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實施方式,最後學校可以此作為

檢核或評鑑教學品質的基礎。

三、落實於教學評量

在以上述機制為基礎並實施後,我們進一步與評量系統去做結合。高等教育體系以教學

評量來評估與確保教學品質己行之有年,我們進一步改進教學評量系統,並將教學評量系統

與課程地圖及數位教學系統結合,我們的系統不僅可以有效支援所有課程的問卷產生、填答

與統計,而且可依能力指標自動產生同時具有標準化與個別化問項的評量問卷,每一門課程

的教學評量問卷將由系統自動產生,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部課程統一,主

要是針對課程一般性的品質來進行調查,我們落實並改善這個評量內涵,具體作法包括:依

課程屬性(一般課程、實驗或實習課程、體育課程及通識課程等)修訂教學評量問卷題型;

設計公正客觀之題項、建立量化分析方法;設定無效問卷範圍及測謊題,降低調查統計誤差,

提高信效度;增加教學意見評量質化建議與回應,作為教學改進之參考依據;學校也將教學

意見評量調查結果及質化建議事項列入教師評鑑重要參考,舉凡續聘、升等、進修及優良教

Page 19: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87 •

師選拔皆將這項教學品質評量列為重要準據;系統也會篩選出各項評量值異常之課程與教

師,並歐動相對應的輔導與協助機制等。

問巷的第二部分會是由系統自動產生的動態問卷,每一個問卷(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門課

程)的產生時,系統會自動連結到課程地圖系統,並對應到該門課程所規劃的核心能力與指

標,系統會自動產生合成對應的問項,例如圖 8 所示即是本系統實際實施於某大學時,某一

門課程的期末教學評量問卷之截圖,前半段為共同問卷(如圖 8 的第 3 部分) ,其題項與內容

可由教學發展單位(例如教學發展中心)透過管理系統設定。而後半段(如圖 8 的第 4 部分)

問項是由系統自動合成產生,在圖 8 的例子中,課程名稱為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系統便會至

課程系統資料庫對應取得該課程的核心能力(例如真有邏輯思考、問題分析、實際執行、數

據解釋、與推導演繹的能力) ,而自動合成產生對應的問題(如圓 8 的第 4 部分) ,藉此我們

可以建立起一個教學品質的審視與回饋機制。因為我們的系統能支援老師與行政單位動態調

整問卷預選項,所以有效減輕行政流程與實施負擔,所以所有課程於學生在學期中與學期末

得以分別全面施測,且系統資訊化後得以提供各式分析數據,結合教學系統的數據分析,能

對課程活動進行形成性及總結性學習回饋,授課老師得以作為教學改善依據,並能確實瞭解

課程是否呼應核心能力培育及教師教學之成效。

3 i11

1.續提出您對本科目與授課老師之真.意見

圖8. 動態產生之教學品質問卷實例截圖

直罵意見@不同意。非官嘗不同意

e非常同意@同意@壘意見 e不同意@非常不同曹

Page 20: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88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陸、基於學習成效的評估改進一學習歷程檔案系統

羅孟彥

目前高等教育體系裡存在許多獨立存在的資訊系統,例如數位教學系統僅止於提供課程

管理功能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eMS) ,通常僅止於協助教師或學生在單一科目上的教

授或學習,但這並未能與學生的生涯發展或內在的學習動機結合,因而常常淪為應付某一課

程的數位工其而導致使用情形普遍不高,無法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平臺與學校瞭解學生

的系統。為實現事先預防、全員參與、基於事實與永續改進等教育品質管理理念,我們整合

自行開發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羅孟彥、黃琪,2010)' 連接前述的系統形成如圖l 所示的永

續發展改進迴圈。

、落實學習預警制度

由於電腦與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透過電子化或數位化的資料形式來製作與蒐集和個人

學習歷程與經歷相關的檔案,將使得這些資料的儲存與管理更加容易與便利。數位學習歷程

檔案系統的目的即是輔助學生便利且系統化地建立個人學習歷程檔案,進而瞭解自己所具備

的能力及優缺點,以增加將來求職就業的競爭力。我們首創將前述課程地圖系統與教學系統

連結至學習歷程檔案系統,整體系統結合的架構圖如圖9 所示。以往教育界先進對於這類資

訊系統的批評在於只是將學生趕向資訊系統,以為資訊系統能夠處理學生一切的問題,但教

育在哪裡?老師在哪裡?因此我們讓任課教師、導師、諮商輔導人員等都在學習歷程平畫上

有帳號,且能夠看到他的權限範圍所能看到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而這些授權範圍系統會動

態改變即時反應,例如任課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看到該門課程修課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可

以藉此瞭解學生在相關科目的修習狀況。

此外,我們透過這樣的系統整合可以做到更即時的學習預警制度。在此一系統實施之前,

我們如同絕大多數學校一般,都是以學生的期中成績來當作期中預警的依據,然而等到所有

期中成績完整統計出來後學期幾乎已經進行四分之三,對於有些學習狀況不佳的同學,縱使

有心努力可能也為時已晚,因此我們在數位教學系統中加入一個即時分析的功能,我們先前

研究發現,很多在數位學習系統上的資訊都可以用來作為學生學習狀況不佳的徵兆,例如登

入次數、教材下載次數、缺曠或遲到、作業遲交天數與比例等等,我們讓老師設定這些資訊

的權重,然後綜合計算出我們稱之為學習狀況分數的資訊,這些資訊會動態地提供給老師如

圖 10 上半部之介面,學習狀況不佳的學生在系統上會以紅色標示,如果授課老師認為學生學

習狀況持續不佳,可以提報該學生至學習預警與輔導子系統,在學生歷程平臺的導師與諮商

輔導人員界面就會接到這筆資訊,並且所有輔導紀錄會在系統上有紀錄與相關資訊可供有權

限的相關人士或單位查詢,如圖10 下半部之介面。

Page 21: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89 •

學生頒學

資料

校務系統資料庫

教師、課程、

修諜資料生甚合

圖9. 系統整合架構

登入4畫畫。 1 動各惜重 3 教糊畫畫 3 作淵圓圓 2 平均分數 7日 總司祖塾 1 日 ,﹒設定 a 列印 t 溢出 .田開.vat軍

|態度卸 l緝置E 學生eat 學生姓名 全入次,直 iii名次. 教材下草草 作灘上傳 態度分數 學習態度分類

43 26 50 23 35 -77 69 71 58 68 中

43 75 81 71 73~

43 75 71 75 70 中

43 75 78 73 72 中

一一43 69 70 81 69 中

學蠶蠱則 基本資興 預警贖回 閻健間 歷史錯翱鐘 ,4

白蓋益護主主

/鐘鑫盟盪R1主

/迫寫學學~烙~~中荷瞥輔

連起錢主主

目前無任何輔導紀錢

A99學年度第1學期學習狀況湖

中預警(3)

/盛蓋到重起主主

/迫XI.:學當成隨~~中積串串輔 『}鬥叫-",--- I (I

檢視隔海紀~

巴基丕注重主201弘11-19

A99科學年度第1學期嚴重缺嘖(16

節)

/擅星通違益主主

/站寫鐘書~~搭蚓中葡瞥輔

道盆錢盡

檢視輔導紀鎖白蓋率益主主

圖 10. 由學習狀況預警到學習輔導

二、學習成效檢視的基礎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雖然近年來在許多大學均已有實施,但是常常只是提供一個系統讓學

生自行上傳各式學習紀錄與成品,在缺乏核心的理念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學生根本不知道

Page 22: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90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應該上傳什麼資料,更不知道如何組織這些資料來有效地呈現個人學習成效,以致於往往淪

為只是一個雜項蒐集的產物。我們的系統在整合之後,以課程地圖系統的課程規劃與職涯發

展為脈絡,因而可以自動彙整學生的各項學習成果於這個脈絡之上,學習成果廣泛地包含修

課紀錄、成績、作品、社團參與、證照等等,更重要的是,可包含學習心得、自不同觀點的

評價和回饋與學習者自己的反思紀錄,因而可以展現學生在某領域的學習過程、實際參情形、

進步與成就,老師對學生的瞭解因而不再僅限於某一門課程的學習狀況。

我們的系統在這樣的理念下,自動將各式學習成果以數據或是圖表的方式整理呈現,例

如圖 11 為例是某個學生在個人學習歷程檔案上的學習狀況實際截圖,左上角為個人核心能力

雷達圖,經由系統換算與評估後,呈現學生在不同核心能力的學習表現狀況,可以讓學生概

略的瞭解自己在各個能力面向的優劣勢。由於能以課程規劃為核心脈絡,系統知道每一職業

進路的學習歷程,因而我們可以提供數據分析給學生知道他在對於各個職業的學習準備完成

度,例如右上是學生對於各專業證照的學習準備與完成度分析。若學生瞭解自己在某一職業

的學習準備仍不夠時,從系統中可以自動幫他分析,哪些課程對該能力或職業而言是應修但

該學生未修的,例如圖 11 下半部所示,圖中 a 部分是該職業進路所需修習課程中該生已修過,

而 b 部分則清楚讓該生知道哪些未修。這些資訊不僅學生可以看到,導師或輔導人員也可以

看到所輔導學生的數據分析,讓教師與學校得以基於事實的統計資訊來輔導學生並給予適時

的協助。

三、形成永續改善機制

本研究所述的系統係白 2008 年起開始開發, 2009 年 2 月起學習歷程檔案系統開始上線運

作迄今,並完成與校務行政資訊系統資料庫整合,得以電子化的形式、系統性的自動彙集各

項學生學習成果; 2009 年 3 月開發建置完成全校課程地圖系統, 2009 年 9 月全校所有院系所

完成課程規劃與資料匯入,並與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完成整合,系所、諮商輔導人員可以

在系統上合作評估學生學習狀況; 2010 年 2 月與自行開發的數位學習系統整合並上線,不僅

提供數位教學所需的各項功能(系統已通過教育部教材與課程認證) ,並落實於課程地圖系

統於課綱、授課方式、評量系統,且供教學助理於系統上輔助教師進行各項業務。因此整個

圖 l 的迴圈已建賣完成並且具有 l 年半以上的完整運作經驗,系統因而已累積近兩個完整學

年的各式資訊。

Page 23: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單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91 .專嘿:ag1J

l叫亂甜甜圖

_I.學習lfli息..照迪威,

l輔輔連腳

...MM.."

lit.alt." ...It."

a包"....llJ>

mm勵

...III1.M‘.."• .1':1 .71 .0酬 ﹒冤獄a 難完戚

l下恥"閥列-主-'F三..t =

".哩,龍"It輯

~..t ..字團..t n字

麓ltttJl

4的

..b。,

.,a.

團軍帽,

l')分''''I;恥II llII叫樹

圖 I I. 學生自我檢視學習成效(系統截圖)

在這樣的系統支援下,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前一循環中所獲致的資訊,經由科學統計方

法彙整分析後,不僅提供給學校領導階層參考,也在下一循環中,提供給課程規劃與修訂者

(學生、校友、業界專家)參考,屆時將能基於實際統計數據做決策,根據實際執行的缺失

與優劣勢分析,繼續不斷地改進教育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個持續改進教育品質的正向循環。

渠、成效與數據分析

我們已經就兩個數據來源分析系統上線後的成效,第一個數據來源是來自於外部第三方

公正單位對於系統施行所在大學進行教學品質滿意調查,該調查實施日期時,本研究所述之

整合系統早已經完整完成,並已經上線運作超過1 年半之久,因此調查結果相當程度能反映

出該系統實際實施後對於教育品質的改善。第二個數據來源是我們內部自行做的問卷分析,

該問卷是專對於本整合資訊系統所做問卷分析,兩份報告的滿意度與成效顯示大致一致,由

於篇幅有限,因此在此僅就第三方公正單位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討論。

一、整體教學品質滿意度改善分析

教育部於 2012 年 10 月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針對某國立大學進行師生對於教學

Page 24: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92·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品質滿意度調查,該調查主要係想探究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實際實施成效。本研究的系

統至調查日前已在該校實施達 l 年半,所以該問卷結果應可作為分析系統成效的部分佐證,

以下所引用的數據均來自該協會在調查後給該校的正式報告書,我們將就該問卷結果擷取有

關教學品質部分來分析。

(一)問卷對象與敘述性統計

該調查在施測當天隨機抽取該校專任教師及學生進行施測。有效樣本數與相關敘述統計

如表 l 所示,教師部分共回收 178 份有效問卷,學生部分共回收 450 份有效問卷。

表 1

有效樣本相關統計資訊

身分別 性別 人數 百分比(% )

女性 40 22.5

老師 男性 138 77.5

總和 178 100.0

女性 155 34.4

學生 男性 295 65.6

總和 450 100.0

針對全校教師的教育品質滿意度問卷共有 49 題單選題,學生之問卷共有 52 題單選題,

這些問卷與題項應是對所有相關大學統一施測。每題均有五個評量結果,針對每一個評量結

果給予分數,依序為非常同意 5 分、同意 4 分、普通 3 分、不同意 2 分及非常不同意 1 分。

加權平均數愈高者,表示同意程度愈高。

(二)問卷結果

該調查的結果報告統計教師對於學校教學活動方面最滿意的前幾項項目為哪些,結果顯

示,在教師部分最滿意與最不滿意分別為:

1.教師對學校教學活動凰到最滿意的依序是「鼓勵師生參與產學活動」、「教師授課課程

與其專長相符」、「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授課時數與教學負擔適當」、「協

助學生參與專題製作或競賽」及「教學助理(助教)制度」

2.教師認為學校在過去 1 年間進步最大的是「鼓勵師生參與產學活動」、「授課時數與教

學負擔適當」、「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教學助理(助教)制度」、「產學研

發成果」

3.教師認為在「教學空間與儀器設備」、「圖書期刊資源」、「鼓勵國際交流活動」、「協

Page 25: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93 •

助學生強化外語能力」、「輔導學生跨領域學習」方面應是學校須最優先改善或加強的部分。

最滿意項目中的「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及「教學助理(助教)制度」直接與

我們系統相關,而且教師普遍認為是進度最大的項目之一(排序第三,與前兩項僅有些微差

臣) ,而最不滿意的項目均為與本系統無關的項目,但是我們認為「輔導學生跨領域學習」

的部分應是未來整合課程地圖系統可以協助以及努力的面向。

在學生部分最滿意與最不滿意分別為:

1.學生對學校教學活動戚到最滿意的是「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協助學生強

化外語能力」、「圖書期刊資源」、「教學空間與儀器設備 J I 教師熱心教學工作 J '

2.學生認為學校在過去 1 年間進步最大的是「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教學空

間與儀器設備」、「協助學生強化外語能力」、「業師參與教學」、「完善的課程規劃與檢

討評估機制」

3.學生認為學校最具有教學特色的是「網路及線上教學資源分享平臺」、「教學空間與儀

器設備」、「產學研發成果」、「完善的課程規劃與檢討評估機制」、「協助學生強化外語

能力」。

由這些可見學生對於本資訊系統的高度肯定,值得欣慰的是,因為系統整合及全面參與

結果,使得一些以往學生不見得會注意的面向,例如「完善的課程規劃與檢討評估機制」也

為學生高度肯定,且認為是實行以後進步最大的項目之一,這些可以作為本系統實施成效的

佐證。

(三)交叉分析

我們進一步針對題項問答的部分來分析,由於不是所有題項都與我們系統相關(例如儀

器設備、教學空間、產學研發等) ,因此我們僅列出該滿意度調查中與本研究系統有相關之

間項於表 2 。從中可以發現,有關教育品質面向的滿意度絕大多數都高於 4 ,可見教師對於教

學品質改善相關機制均持高度肯定的態度,我們的系統在學校建立學生輔導機制方面,由課

程地圖系統提供與業界同步的職涯資訊連結、引導選課功能、到學生歷程系統的職涯規劃功

能,均在這個面向提供功能與輔助;在學校落實學習預警制度並有追蹤改善機制方面,我們

在與教學系統同步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中,即時提供學習成效不彰的學生預警,以及與導師

與諮輔中心系統整合,所帶來的改善應該對於此一面向有實質的貢獻;而我們在課程地圖系

統上整合的努力,例如與業界資訊與人力銀行資料庫的連結,進而落實到課程規劃與教學系

統的落實,雖然對於教師在備課與教學習慣上有所改變,但從問卷結果看來,不僅末招致教

師的反彈,反而在相關面向(問項 30 、 43 、 44 )上獲得高度的肯定;至於其中滿意度較低的

為「畢業生就業情況及雇主之滿意度調查分析結果能回饋至課程改善、學生學習生涯輔導計

畫 J '我們在課程地圖有利用 Delphi 術去整合畢業生意見於課程修訂,但大部分教師都沒

Page 26: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94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表 2

各學院滿意度平均數統計

題項全體 人文社會 工學院 電資 管理

其他顯著性

平均值 學院 學院 學院 差異

20. 學校建立學生輔導機制(如

輔導學生學習、選課、生活

4.14 4.04 4.2 1 4.03 4.15 4.50 0.660適應、職涯探索及生涯規劃

等)且已具成效。

21.學校落實學習預警制度並

有追蹤改善機制,學習成效

不佳的學生在接受輔導 4 .1 6 4.26 4.18 4.03 4 .1 7 4.25 0.802

後,學習成效獲得改善之情

形良好。

30. 我任教之系(所)訂定之學

生核心能力指標能與職瀝 4.15 4.22 4.25 4.00 4.1 3 4.00 0.662發展結合並有檢核機制。

35. 我任教系(所)之畢業生就

業情況及雇主之滿意度調

查分析結果能回饋至「課程 3.94 3.86 4 .1 5 3.68 3.90 4.33 0.140

改善」、「學生學習生涯輔

導」計畫。

43. 我任教之系(所)課程委員

會能確實落實將校外學者

專家、產業界及學生代表 4.2 1 4.30 4.21 4.05 4.26 4.33 0.770

(含畢業生)的建議回饋於

課程規劃上。

44. 系(所)能配合系所發展及

培育人才目標,建立定期之

課程檢討評估及追蹤改善 4.16 4.09 4.25 4.03 4.19 4.33 0.694機制,使教學內容更符合產

業及社會發展趨勢。

註:教育部 2012 年 10 月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針對某國立大學進行師生對於教學品質滿意

度調查。

能接觸到這個機制,或許是這個面向的努力未獲得像其他面向一樣高的肯定之原因,但這也

是我們未來推廣以及努力的方向之一。

學生對於與本系統有關的教學品質相關問項的結果整理於表 3 。由表 3 可發現,學生對於

與我們系統相關的教學品質改善均高度肯定,因為學生是第一線直接使用我們系統功能的,

Page 27: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95 •

表 3

教學系統與教學品質滿意度統計表

題項全體 人文社會

工學院電資 管理 顯著性

平均值 學院 學院 學院 差異

12. 學校在我大一新生入學時

提供之輔導(含選課輔導、4.30 4.09 4.17 4.27 4.65 oυ000

生活適應、職涯探索、生涯

規劃) ,對我幫助很大。

13. 系(所)發展選課地圖(課

程地圖)有助於我的學習計 4.31 4.19 4.20 4.28 4.58 0.002

畫。

14. 學校提供的預警制度及課

業輔導機制,能提醒我注意 4.50 4.46 4.45 4.45 4.68 0.025

以改進我的學習情況。

15. 學校已提供學生良好的就

業、職涯分析、證照檢定、4.32 4.15 4.21 4.29 4.58 0.002

生涯規劃等輔導機制,對我

未來就業規劃很有幫助。

28. 學校及系(所)建置的生涯

(學習)歷程檔案,對於我4.34 4.02 4.27 4.29 4.65 0.000

訂定學習及生涯計畫很有

幫助。

34. 我認為系(所)訂定的核心

能力指標有助於未來就業 4.41 4.28 4.36 4.33 4.65 0.004

發展。

因此學生的滿意度又比教師來得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於能否幫助他們學習或進行生涯

規劃等都是高度滿意的。對應我們在第肆到陸節所討論的系統機制,可以看出系統整合後的

確獲得學生的肯定。此外,由於我們的理念是將許多既有流程整合至資訊系統的資訊流裡,

因此我們擔心不同學院的學生對於資訊能力的掌握不同,而對於系統的成效會有所不同,是

以,我們針對不同學院的學生滿意度分開去列,並且分析其差異性,結果顯示,不同學院的

學生無顯著差異,這可以推論本系統所運用的資訊技術具有普遍適用性。

捌、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基於教育晶質的內涵,輔以TQM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我們可以發展出一個架構,

Page 28: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96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引領許多存在於教育機構已久的資訊系統進行整合,為全面教育品質管理提供一個有效的輔

助機制;

二、前述整合理論確實可將各個原本獨立運作的資訊系統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支援體

系,但在實施過裡需注意與既有的流程結合,否則容易流於疊床架屋之弊,使得參與者必須

另外學習一套流程與機制,以致影響使用意願與執行成效;另外在一個有條理的脈絡下整合

的資訊系統,具有便成員更清楚知道自己在整個教育品保機制的責任,有助於整體教育品質

保證體系的執行;

三、本系統配合教學卓越計畫執行,系統運作與設計也呼應教學卓越計畫的指標,經由

調查教學卓越品質的問卷得知,系統整合確實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滿意度,因而呈現這樣

的整合是值得繼續研究的方向。

對於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如下:

一、資訊系統的整合雖然對於教育品質的提升有所幫助,但是資訊系統畢竟只是輔助的

角色,不宜做過度的推論。整體教育品質的提升還是有賴從領導者的承諾開始,建立願景、

學校的品質文化及教育目標,並藉由組織成員溝通與訓練、權責分明等動態的形塑過哩,本

研究只是揭棄一個方向,若這些機制的形塑過程能與資訊系統整合運作,將可收加乘的效果。

二、如同文獻分析中所述,教育品質的定義因觀點不同而產生紛歧的看法,教育品質的

指標因而涵蓋範圍極廣,本研究著重在教學品質的改善面向,此為本研究的重要研究限制。

然而就教學品質範圍而言,又可分為整體教育制度所提供的教學品質,學校整體運作所提供

的課裡規劃、設備設施、教學資源的運用、教師教學品質,以及教師個人在課堂內外整體表

現的教學品質。如蘇格蘭撥款委員會( Scottish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採用「符合

目標」之品質定義,其教學品質的架構包括教學目標、課程設計與檢視、教學環境、行政人

員資源、學習資源、課程組織、教與學的實務、對學生的支援、評量與監督、品質控制的產

出等項目 (Beattie & Collins, 2000) .許多面向是本研究尚未碰觸的,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就

這些面向進行類似的研究。

三、本研究主要是配合教學卓越計畫的實施(共計4 年半) .因而我們採用教學卓越計晝

的指標以及問卷來進行滿意度評估,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針對不同的指標製作問巷,以探究

更深一層的意涵。此外,因為本研究屬性在於介紹整體系統理念與實施經驗分享,受限於篇

幅的因素,無法就內部各個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各個環節的成效分析也值得後續研究

努力,或是以質性與量化並行的混合研究(宋曜廷、潘佩好,2010) 來更深入探究。例如我

們在課裡地圖系統的整合已初步略見成效,但是課程規劃應以4 年為期視為一個整體,所以

若干成效與優缺點可能需要一個完整的4 年才能看得出來,因此我們希望能加入畢業生出校

門後的就業表現來做三角校準'這是我們現在研究中的課題,也歡迎其他研究者共同參與。

四、我們認為本研究所提出的資訊系統整合理念值得持續推廣,因為資訊化已是必然的

Page 29: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97 •

趨勢,各級教育機構充斥著各式的資訊系統,但如果沒有一個適合的理念架構來整合,常見

的問題即是系統各自獨立、資訊片斷而零碎的存在、疊床架屋使得,參與者在不同系統間做重

裡的事,後續研究可以以不同的理念架構來從事各個教育環節的整合。我們在第肆到陸節的

敘述中提及許多創新的作法,值得進一步研究,例如與人力銀行資料庫的整合,不管在活化

課程規劃與提高學生動機方面都獲致不錯的成效,未來值得朝向與其他資料庫(例如,行政

院勞委會的人力需求調查統計或是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整合來研究。在提前預警

方面,什麼樣的資訊可以結合以提前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評估?本研究提出一些作

法,後續仍值得進一步探究各種可能性。

誌謝

本研究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補助(計畫編號: NSC 100-2622-E-15 卜。14­

CC3 、 NSC 101-2622-E-151-026-CC3與 NSClOO-2218-E-151-003-MY3).特誌申謝。本研究系

統發展過程承蒙方俊雄校長、陳明堂教務長、黃文祥主任的諸多指導與廠發,然而文中所提

論點純屬研究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上述單位與人士之立場。本研究所描述的系統皆是研究

者指導的學生與研究者所實作,特別戚謝董耀文、林尚蔚、許明聖、鄭維帆、邱振剛等同學

對於系統實作的貢獻。

Page 30: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98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一、中文文獻

參考文獻

羅孟彥

玉如哲 (2008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一英、美、澳、芬蘭及丹麥五國之分析和敢示。高

教評鑑, 1 (2) '51-76 。

【 Wan皂, R.-J. (2008). Systems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An analysis of five countries and theirimplications.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2), 51-76. ]

王保進( 1994) 。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現況之實證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口. 61-98 。

<Wang, B.-J. (1 994). An empirical view 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Journal of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17, 61-98. ]

宋曜廷、潘佩好 (2010 )。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白 (4) '97-130 。

doi: 10.3966/2073753X201 0125504004

<Sung, Y.-T., & Pan, P.-Y. (2010). Applications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tudies. Journal of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ciences, 55(4), 97-130. doi:10.3966/2073753X2010125504004]

吳清山 (2007 )。提升教育品質 強化教育競爭力。晶質月刊'的 (8) '62-66 。

<Wu, C.-S. (2007). Promoting education quality for educational competitiveness. Quality Magazine, 43(8), 62-66. ]

吳清山、黃旭鈞( 1995)。提升教育品質的一股新動力一談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

用。教育資料與研究, 2 ' 74-83 。

【 Wu, C.-鼠, & Huang, H.-C. (1995). New momentum for promoting educational quality-Application of 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ωearch, 2, 74-83. ]

李坤崇 (2009a) 。成果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教育研究月刊. 186 . 39-58 。

<Li, K.-C. (2009a). Outcom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 l. Journal ofEducation Research, 186, 39-58. ]

李坤崇 (2009b )。大學課程地圖理念、精製與類型。教育研究月刊. 187 . 86-105 。

<Li, K.-C. (2009b). University curriculum mapping concept,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Research, 187, 86-105.]

楊國賜 (2003)。提升大學教育品質,增進國際競爭力。教育資料與研究,54 ' 75-86 。

<Yang, K.-S. (2003). Promoting education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e址lance competency of nations. EducationalResources and Research, 54, 75-86.]

楊瑩 (2005)。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o 薑灣教育, 632 . 13-20 。

<Yang, Y. (2005).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Taiwan Education Revi的心'. 632, 13-20. ]

楊瑩( 2011 )。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量重點的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政策。評鑑雙月刊, 30 '

27-34 。

<Yang, Y. (20 II). Quality assurance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outcome. Eνaluation Bimonth秒~ 30, 27-34. ]

楊鎮華、蔣旭政( 2011 )。如何使用資訊科技強化我國大學教育投資效率。前瞻科技與管理,

1 (1) '15-33 。

Page 31: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99 •

[Yang,1.-旺, & Chiang, H.-C. (20 II). How to use infonn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in university education. Journal of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肘, 1 (1), 15-33. 】

傅祖壇 (2011 )。臺灣高等教育院校之學校品質、經營效率與最適規模分析。教育科學研究

期刊,“(3) '181-2 日。 doi: 10.3966/2073 753X20 11 095603007

[Fu, T.-T. (20 II). School quality,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optimal size: An analysis of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s in Taiwa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56(3), 181-213. doi:10.3966/2073753X2011095603007 >

蘇錦麗 (2009 )。大學校院學生學習成果評估相關內涵分析。許鑑雙月刊, 21 .兒-62 。

[Su, J.-L. (2009). Analysis on content of learning outcom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Evaluation Bimonth 鈔; 21 ,58-62. >

羅孟彥、黃琪 (2010 . 10 月)。學習與生涯歷程檔案系統之建置與研究。論文發表於 2010 台

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臺南市。

[Luo, M.亮, & Huang, C. (2010, October). Implementation and study of an e-portfolio system 戶r learning andcareer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TANET 2010 Taiwan Academic NetworkConference, Tainan, Taiwan >

二、外艾文獻

Beattie, Y. , & Collins, B. (2000).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in accounting: The Scottish

experience. Accounting Education, 9(1), 1-22. doi: 10.1080/096392800413627

Bok, D. (2006).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A candid look at how much students learn and why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mor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oyer, E. (1990).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Princeton, NJ: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Teaching.

Cheng, Y.-Y. , Lyu, J. , & Lin, Y.-C. (2004). Education improvement through IS09000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

91-95.

Ciam阱, D. (1 991). Total quali砂 A users' guide for implementation.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Danielson, C. , & McGreal, T. L. (2005).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Deming, W. E. (1 986). Out of the crisis. Cambridge, M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Study.

Ewell, P. (2010). Twenty years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What's happened and

what's different? Quali砂 in Higher Education, 16(2), 173-175. doi: 10.1080/1 3538322.2010.

485728

Hampton, G. M. (1 993). Gap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as a measure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Professional Servic的 Marketing, 9(1), 115-128.

Page 32: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 100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羅孟彥

Ishikawa, K. (1990). Introduction to quality control. Tokyo, Japan: Productivity Press.

Kano, N. (1 993). A perspective on quality activities in American firm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5(3), 12-3 1. doi: 1O.2307/41166741

Luo, M.-Y., & Lin, S.-W. (2013). From monolithic systems to a federated e-leaming cloud system.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收rence on Cloud Engineering, 156-165. doi: 1O.1l09!

IC2E.2013.39

Mukhopadhyay, M. (2005).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London, UK: Sage.

Oak郎, J. (1 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戶r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 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Omachonu, V. K., & Ross, J. E. (2004). Principles oftotal quality (3rd ed.).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Sallis, E. (2002).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Shavelson, R. J. , McDonnell, L., Oakes, J. , Carey, N. , & Picus, L. (1 987). Indicator systems for

monitor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Santa Monica, CA: RAND.

Spady, W. G. (1 994).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80910)

Storen, L. A., & Aamodt, P. O. (2010). The quality of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16(3), 297-313. doi: 1O.10801l3538322.20 1O.506726

Page 33: 資訊系統建構與研究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1628/1/ntnulib_ja_L... · 效。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經由全面教育品質管理與成果導向理論的結合,可以發展出一個

羅孟彥

Journal of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2013 , 58(4), 69-101

doi: 10.6209/JORIES.20 13.58(4).03

教學卓越整合資訊系統﹒ 101 •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Study of an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forEduc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Mon-Yen LuoDepartment of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Applied Sciences

Abstract

Under the severe competi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qu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Although th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extensively o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mechanism design,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indicator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ploy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uppor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discuss the design , implementation,

enforcement, and initial results of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d around the concept and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quality.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been deployed in a university for four years.

Som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the。可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we can design a framework to guide the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lated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initi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h a system

can improve educational quality.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design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at want to build information systems related to teachi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teaching excellence program,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Author: Mon-Yen Luo, E-mail: [email protected] received: Apr. 1, 2013; Revised: Dec. 日, 2013;Accepted: Dec. 27,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