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photino.cwb.gov.tw/rdcweb/lib/cd/cd03cons/... ·...

26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委託研究計畫期末成果報告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計 畫 類 別:氣象 □海象 □地震 計 畫 編 號:MOTC-CWB-99-M-12 間: 99 年 1 月 15 日至 99 年 12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賴信志 執 行 機 構:長榮大學 中華民國 99 年 12 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委託研究計畫期末成果報告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計 畫 類 別:■氣象 □海象 □地震

    計 畫 編 號:MOTC-CWB-99-M-12

    執 行 期 間: 99 年 1 月 15 日至 99 年 12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賴信志

    執 行 機 構:長榮大學

    中華民國 99 年 12 月

  • 政府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摘要資料表

    計畫中文

    名稱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計畫編號 MOTC-CWB-99-M-12

    主管機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執行機構 長榮大學

    年度 99 執行期間 99 年 1 月 15 日起至

    99 年 12 月 31 日

    本期經費

    (單位:

    千元)

    650

    執行進度

    預定(%) 實際(%) 比較(%)

    100 100 0

    經費支用 預定(千元) 實際(千元) 支用率(%)

    650 650 100

    研究人員

    計畫主持人 研究助理 研究助理

    賴信志 林勇成 陳春敏

    李文獻 盧柏成

    蔡孜怡 陳俐婷

    王建智 林玟伶

    報告頁數 245 使用語言 中文

    中英文

    關鍵詞

    氣象展示場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導覽解說(Visit guide)

    國小課程教材(elementary curriculum)

    研究目的 本計畫為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由於氣象展示場主要

    參觀對象為國小學生,約佔參觀總人數 50%,為使解說內容更符合

    國小參觀團體特質,並與學校教學課程緊密結合,以協助教師教

    學及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之學習興趣。實有必要了解目前國民教

    育與本展示場相關之教學內容,並依其主題設計解說教案及

    學習單,以提升服務品質,進而提高氣象展示場參觀人數。

    因此本計畫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下列幾項:(1)統整國民小學教材之

    主題課程與氣象展示場具相關性者。(2)設計主題性解說範本及

    學習單。(3)解說範本之教育訓練以提升服務品質。使展場之解說

    教案建立良好口碑,以提供教師在自然領域教學上另一個教學

    場所之選擇。

  • 研究成果 1. 於南區氣象中心展示場解說導覽問卷調查滿意度得知,滿意度

    高達 83.17%以上,顯示南區氣象中心氣象展示場的整體環境與

    設施相當完善,也證明本展示場可以成為一優質科學展示場

    所。 

    2.透過解說案學習成效分析得知解說案實地實施解說後,所有學

    生的學習效果於解說後全部都有提升。在本計畫所設計的十二

    個單元中,總計有九個達到後測成績顯示差異效果,僅有三個

    單元之前後測成績差異,但學生的平均成績是有提升的。研究

    團隊針對三個未達顯著進行討論與評估,評估結果提供解說活

    動設計及學習單之修正與改進,並將改進後之解說活動設計及

    學習單邀請專家進行審查,最後歸納結論並提出具體修正,完

    成解說及學習單範本。

    3.教育訓練過程中,委辦單位、承辦單位及志工均有良好的溝通

    與互動,也得到非常多的回饋與建議。本計畫最重要的目標即

    在於結合公部門、教育專業領域及志工團體對於南區氣象中心

    展示場解說導覽之共識,在經過教育訓練與討論後已達到最佳

    效果。

  • 具體落實

    應用情形

    本計畫之計畫目標為應用推廣之前置作業,為建立台灣南區氣象

    中心氣象展示場重點解說內容並實施現場之解說驗證如下:

    1.  本計畫完成蒐集國小教材並提供中央氣象局與台灣南區氣象

    中心存參。經過統整分析,國小教材與氣象展示場之展示元

    件可有極高之配合度,對於進行解說流程設計有極佳的助益。

    2. 國小學童經由解說流程,對於地球科學的知識與認知均有良

    好的正向反應,顯示氣象展示場的物件配合國小的課程來設

    計解說內容,可以達到校外教學的教育目標。 

    3. 研究團隊根據所蒐集之主題課程進行展示場解說流程之設

    計,依學習階段進行規劃與設計 12個針對國小學童設計的解

    說流程中,由加入口語化語氣及解說重點搭配出展示場物件

    之解說流程讓氣象展示場的物件大部分均能被應用,且成效

    良好。 

    4.  教師於解說流程教學實施中,融入許多教育學習上之理論與

    經驗,並提出對於解說過程中的省思。實際的解說驗證與經

    驗回饋,提供解說流程再優化的良好指標,也提供了氣象展

    示場未來增修展示元件上極其良好的建議。 

    計畫變更

    說明

    本計畫無變更事項。

    落後原因 本計畫依預定期程進行,並無落後

    檢討與建

    議(變更或

    落後之因

    應對策)

    1.透過解說演示及不同區域學生的實際教學,進行解說流程之

    測試教學,從過程中得知氣象中心的展示目前以單向及靜態

    展示為主,在互動方面較為不足,解說人員進行教學時無法

    以操作代替口頭的解說,對於國小學生的學習幫助有限,同

    也較難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2.建議增加操作教具,增加課程活動互動性,幫助學生思考抽

    象概念並加入互動式課程,增添教材豐富性,引發學生興趣。

    (以下接全文報告)

  • 目  錄 

     

    目 錄 

     

     

    目  錄....................................................................................................................... I 

    圖目錄....................................................................................................................V 

    表目錄................................................................................................................. VII 

    摘  要..................................................................................................................... IX 

    Abstract .................................................................................................................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緣起.................................................................................................... 1 

    1.2  計畫工作項目.................................................................................... 2 

    1.3  計畫工作方法....................................................................................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國內外博物館類主題解說狀況分析說明........................................ 6 

    2.2  導覽解說方式探討.......................................................................... 11 

    2.3  台灣南區氣象中心客源調查.......................................................... 15 

    2.4  問卷調查及準實驗研究法.............................................................. 16 

    第三章  工作成果.......................................................................................... 18 

    3.1  解說教材分析.................................................................................. 19 

    3.1.1  統整國民小學教材之主題課程 ............................................ 19 

    3.1.2  南區氣象中心展示場物件分析 ............................................ 30 

    3.1.3    國小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與氣象展示物件相關性 ......... 33 

    3.2  國小解說範本建立之成果.............................................................. 37 

  •  

    II 

     

    3.3  國小解說範本之演示分析.............................................................. 38 

    3.3.1  解說設計範本之教育訓練 .................................................... 43 

    3.4  問卷結果分析.................................................................................. 45 

    3.5  解說案實地演示之省思.................................................................. 57 

    3.6  氣象展示場物件與國小解說流程之關聯分析.............................. 5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61 

    4.1  結論.................................................................................................. 61 

    4.2  建議.................................................................................................. 62 

    參考文獻.............................................................................................................. 65 

    附錄 A    解說設計範本工作會議時程表 .......................................................... 68 

    附錄 B    解說設計範本之教育訓練—學習護照 ............................................... 69 

    附錄 C    解說設計範本 ...................................................................................... 70 

    南區氣象中心「天氣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70 

    南區氣象中心「氣象報馬仔」.................................................................. 77 

    南區氣象中心「氣候的故事」.................................................................. 85 

    南區氣象中心「風的家族」...................................................................... 91 

    南區氣象中心「令人膽顫心驚的地震」.................................................. 98 

    南區氣象中心「水在自然界的一生」.................................................... 106 

    南區氣象中心「千古傳奇‐月娘的科學」 .............................................. 116 

    南區氣象中心「興風作浪」.................................................................... 123 

    南區氣象中心「天氣變化的主宰—太陽」 ............................................ 133 

    南區氣象中心「走進南區氣象中心—低年級」 .................................... 141 

    南區氣象中心「地球科學知多少?南區氣象中心走一回」.................. 149 

    南區氣象中心「地球科學新樂園‐南區氣象中心巡禮」 ...................... 157 

    附錄 D    氣象展示場物件分析 ........................................................................ 164 

  • 目  錄 

    III 

     

    附錄 E    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問卷............................................................. 222 

    附錄 F    期中審查會議記錄與回覆 ................................................................. 224 

    附錄 G    專家審查表 ........................................................................................ 237 

    附錄 H    期末審查會議記錄與回覆 ................................................................ 240 

     

  •  

    IV 

     

     

     

     

     

     

  •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  國小三個主要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單元與氣象中心展示

    物件相關性.......................................................................................... 36 

    圖  2  解說案 12單元之教學演示(一) ....................................................... 41 

    圖  3  解說案 12單元之教學演示(二) ....................................................... 42 

     

     

     

     

     

     

     

     

     

     

     

     

     

     

     

  •  

    VI 

     

     

                               

  • 表目錄 

    VII 

     

    表目錄 

    表  1  教育訓練實施計畫 ............................................................................. 4 

    表  2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生物單元主題 ....................... 23 

    表  3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水單元主題 ........................... 25 

    表  4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天氣單元主題 ....................... 26 

    表  5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熱單元主題 ........................... 27 

    表  6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空氣單元主題 ....................... 27 

    表  7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月亮單元主題 ....................... 28 

    表  8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光單元主題 ........................... 28 

    表  9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天文與地球單元主題 ........... 29 

    表  10  氣象觀測儀器展示區之物件 ......................................................... 30 

    表  11  天氣預報及氣象觀測區之物件 ..................................................... 31 

    表  12  火山/地震區之物件 ..................................................................... 31 

    表  13  天文區之物件 ................................................................................. 32 

    表  14  海象區之物件 ................................................................................. 32 

    表  15  生物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3 

    表  16  水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4 

    表  17 天氣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4 

    表  18  空氣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5 

    表  19 月亮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5 

    表  20 光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5 

    表  21 天文與地球單元主題與展場物件之相關性 ................................. 36 

    表  22  教學活動設計 ................................................................................. 37 

    表  23  解說演示教學活動時間 ................................................................. 38 

  •  

    VIII 

     

    表  24  研習教育訓練實施計畫時間 ......................................................... 43 

    表  25  學習單題數 ..................................................................................... 47 

    表  26  南區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問卷樣本背景資料表 ..................... 48 

    表  27  南區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問卷結果整理表 ............................. 48 

    表  28  學習單前後測結果統計分析表 ..................................................... 51 

    表  29  專家審查後 ..................................................................................... 53 

    表  30  專家效度名單 ................................................................................. 57 

    表  31  展場物件使用次數 ......................................................................... 59 

     

     

     

     

     

     

     

     

     

     

     

     

     

     

  • 摘  要 

    IX 

     

    摘 要 

    本計畫為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由於氣象展示場主要參觀對象為

    國小學生,約佔參觀總人數 50%,為使解說內容更符合國小參觀團體特質,並與

    學校教學課程緊密結合,以協助教師教學及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之學習興趣。實

    有必要了解目前國民教育與本展示場相關之教學內容,並依其主題設計解說教案

    及學習單,以提升服務品質,進而提高氣象展示場參觀人數。 

    因此本計畫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下列幾項:(1)統整國民小學教材之主題課程

    與氣象展示場具相關性者。(2)設計主題性解說範本及學習單。(3)解說範本之教

    育訓練以提升服務品質。由各主題之解說範本提供解說員參考,以提升解說服務

    品質,並使展場之解說教案建立良好口碑,也提供教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

    學上校外優質教學場所之選擇。經過工作團隊的努力,本計畫共設計了十二個解

    說流程,並進行了兩次現場教學演示之後,確立了全部的解說流程。除此之外,

    經由對志工及氣象展示場工作同仁的教育訓練,以及對接受解說學童之學習成效

    評估結果,皆明確證實本計畫所設計之解說方案可有效引發學童之學習興趣,提

    升學習成效,達成計畫之工作目標。 

     

    關鍵字:氣象展示場、導覽解說、國小課程教材 

     

     

     

     

  •  

     

     

     

     

     

     

     

     

  • 摘  要 

    XI 

     

    Abstract 

    Field trip i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to build up the realistic conception

    of geosciences in elementary school; it is also the best route to inspirit the scientific

    motivation. Being the best exhibition of geosciences in Taiwan, the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of Southern Region Weather Center, Central Weather Bureau includes

    hundreds of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oceanic as well as astronomic exhibition

    objec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suitable audient guidance for the field learning

    trip in K-12 learning stages for the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because more than

    50% visitors of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are coming from elementary students, and

    the audient guidance could assis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geosciences.

    This study implemented three important topics: (1) investiga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in K-12 and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have

    showed they are highly correlated; (2) integrated the objects of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into twelve field trip guidance,

    more than 700 students were tested through guidance; (3) demonstration and training

    for volunteer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guiding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se twelve field trip guidance are highly qualified, it shows 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 the typical model in education of geosciences.

    Keywords:Meteorological Exhibition,audient guide, curriculum

     

     

  •  

    XII 

     

     

     

  •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緣起 

    教育部於民國 87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其

    中最顯著的特色為強調「課程統整」,強調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

    活經驗為中心,學生便可藉由課程中,學習人與自己、人與社會和人與自

    然的互動關係,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作為結合,培養他們思考與

    解決問題能力等。課程專家們一直嘗試著各種不同方式來進行課程統整,

    盼學生能在不同情境下,能學習碰到周遭生活問題時,該如何去處理它,

    卻發現效果不是很滿意,主要因素在於學生的參與感。因此,在國民教育

    階段九年一貫的課程統整中,「校外教學」乃是未來在課程統整中不可或缺

    的要素之一。學校教學環境的有所限制,一般學校無法提供地球環境科學

    相關的大型資源,因此必須尋求外界協助,如政府與民間之展示館所來進

    行校外教學,以達有效之教育目的。 

    杜威認為教育及生活,教育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讓學生所學的能

    與他的家庭社會相結合。現代的教學內容,即使教學者認為很生活化,但

    是如果與學生經驗脫節或不符合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內容即使有實用

    的目的,也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應該要體認到生活即教材

    的觀念,教學以學生的生活和興趣為起始點。 

    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提出教學環境是由學校環境、家

    庭環境、社區環境共同構成的學習場所(Anderson, Ryan, &Shapiro, 1989),因

    此教學環境可定義為一個經過設計能促進學習者發展的環境,包括物質的

    與心理的各種條件、力量、及刺激(黃志燻與余鑑,2007)。根據謝文和(2000)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的描述,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互動關係,有五種不同的型態。其中值得注

    意的是「夥伴關係」的型態,博物館與學校在同質性與互補性的基礎上,

    建立的一種教育上的夥伴關係。在此關係下,博物館與學校是平等互惠的,

    共同投入資源與人力進行合作計畫,以滿足各自的需求。由此可知,博物

    館若能與各級學校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對於彼此的教育功能一定有所

    幫助。 

    然而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創造出多樣化的學習歷程,以提供

    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管道,遂成為學校實施校外教學,以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之理想場域。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南區氣象中心來說,氣象展示場內

    容包羅萬象,有氣象、地震、天文及海象等四大主題,展示物件計 60餘件,

    宛如是國內的地球科學博物館一般。而館內之單元與國小自然課程具有相

    當高之相關性,如:「颱風」、「星座盤」、「台灣氣候」、「造山運動」及「天

    文觀測」等單元。此外,參觀對象以國小學童為最大族群,因此若將展示

    場各主題搭配自然課程並設計解說教案及學習單,教師們便可利用這些資

    源與學校教學課程作為結合,讓教師在教學上有所幫助及讓學生對自然科

    學提起興趣並充分學習。本計畫之動機即在協助中央氣象局氣象博物館成

    為國內首屈一指之地球科學校外教學中心,結合大學地球科學專長教師與

    站在教育第一線工作上的現職國小教師,製作適合國小課程之解說教案,

    達到推廣科學教育的使命與目標。 

     

    1.2 計畫工作項目 

    本計畫將連結現行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與氣象展示場的

    物件,透過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設計,開發優質的展場解說流程,並進而

    評估成效與成果應用。工作項目如下: 

    1. 蒐集國民小學現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材,並提供兩份所蒐集

  •                                                                                                                                       第一章  緒  論 

     

    之教材與中央氣象局與台灣南區氣象中心。 

    2. 整理近 3年來國民小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中,與氣象展示

    場具有相關性的主題課程,版本包含使用最普及的三家出版社。 

    3. 根據所蒐集之主題課程進行展示場解說流程之設計,依照國民小學

    三個學習階段進行規劃與設計,每個學習階段包含四個不同之解說

    流程。每個解說流程設定為 40分鐘,並包含學習單(或測卷)之規劃。 

    4. 各解說範本以一個班級實地進行試教,教學過程以錄影方式存檔。 

    5. 設計問卷進行解說流程與學習單(或測卷)之評估,問卷題目含括學習

    興趣與學習過程,並經過信、效度分析,最後提出成效評估分析。 

    6. 驗證後之解說流程範本以研習與成果發表之方式進行教育訓練,對

    象為教師、展示場解說員及志工,訓練時間為三個工作日。為有效

    達成教育訓練目標,設計學習護照進行解說流程範本之學習考核。 

    7. 所有解說流程範本及其相關資料製成光碟乙份提交中央氣象局,以

    利氣象展示場永續經營與發展。 

     

    1.3 計畫工作方法 

    本計畫經蒐集相關文獻的探討與分析後,而得知主要的工作方法有

    1.為統整國民小學教材之主題課程與氣象展示場之關聯性 

    需經過解說設計流程的設計,本研究發現以國小老師們的教學經驗,

    並利用氣象展示場物件的特性來展示出該物件的特性,進而設計出解說

    流程與物件之關聯性。 

    2.為設計主題性解說範本及學習單 

    需經由文獻探討得知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積極

    參與。並經過討論及修訂後依照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氣象展示場的展示物

    件與國小課程的搭配進而設計主題性解說範本及學習單誘導學生主動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探索學習的動力。 

    3.為解說範本之教育訓練。 

    驗證後之解說流程範本以研習與成果發表之方式進行教育訓練,對

    象為教師、展示場解說員及志工,訓練時間為三個工作日。為有效達成

    教育訓練目標,設計學習護照進行解說流程範本之學習考核。 

    經過解說範本設計、實施、驗證與修正後,十二組解說流程將進行

    教育訓練。由於氣象博物館之解說員之基礎背景不盡相同,可能是南區

    氣象中心同仁(具地科專業知識),或為義工志工(服務熱忱),抑或為國

    小教師(教育專業),因此教育訓練與宣導之方式必須加以客製化的設計。

    本計畫為達到工作目的,將以三個工作日與不同方式來進行教育訓練,

    並設計學習護照,以為訓練成果之永續經營。由於具備地科與教育專業

    知識的解說員養成較為容易,本計畫在此兩類成員的教育訓練上採彈性

    及成果發表方式進行。

    本計畫所設計之教育訓練實施計畫如下

    表  1  教育訓練實施計畫

    型態 成員 主旨 目標 驗證

    教學 氣象博物館 同仁、志工

    12 組解說案進行過程中,參與人

    員 會 同 教 學 過

    程,學習教育專

    業方法與技能。

    1. 增進教育專業知能。 2. 觀摩教學解說過程。 3. 解說課程之建議與修正。

    設計 12 點(小時)學習護照,須參與

    至少 1/2 教學流程方能進行解說員

    工作。

    研習 氣象博物館 同仁、志工

    12 組解說課程完成後,以研習會

    方式介紹設計理

    念與解說流程,

    並了解學習單之

    操作。

    1. 了解解說課程之設計緣由。

    2. 觀摩教學解說過程說明。 3. 建立對解說課程之正確

    認知。

    設計研習滿意度

    問卷,調查研習 成效。

  •                                                                                                                                       第一章  緒  論 

     

    成果 發表

    氣象博物館 同仁、志工、 國小教師

    計畫期末進行 成果發表,推廣

    績效與成果。

    1. 宣揚氣象博物館之功能。 2. 提升氣象博物館之教育

    行項與實質成果。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國內外博物館類主題解說狀況分析說明 

    于瑞珍(2005)指出各級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向來都是博物館的主要觀眾

    群,世界各國的科學博物館,也一直不斷地嘗試開拓此一重要的市場,發

    展出許多豐富的館校互動關係。科學博物館在各自的情境脈絡下,與學校

    的互動關係,最常運用的互動模式為:專業成長、到館參觀與到校服務等

    三種。其次,藉由訪談博物館和學校雙方人員,對雙方的互動與合作經驗,

    有四種不同的運作模式,為博物館學校模式、合作開發教材模式、協助者

    模式與資源利用模式。其中,互動最頻繁、關係最密切的就是博物館學校

    模式,成功的因素為:派駐專職館員經營館校關係、建立正式溝通管道,

    以及博物館過程與課程標準的結合。以下為各個博物館與學校教學活動的

    案例: 

    2.1.1 明尼蘇達科學博物館 

    根據于瑞珍(2005)針對科學博物館與中小學校互動關係―台美兩

    個案之研究裡,在明科館的網站中,「學校與教師」(Schools & Educators)

    網頁上,開宗明義地指出,「明科館擁有許多創新、有趣的教育方案,協

    助師生轉化明州畢業標準(Minnesota Graduation Standards)到教學實務

    上。」不難看出他們企圖由課程標準切入,規劃相關服務來滿足學校在

    教學上的需求,吸引學校師生到館利用。明科館是一座綜合型的科學博

    物館,教育活動非常活躍,與學校之互動也非常頻繁,主要透過以下四

    種模式:專業成長、博物館學校、到館參觀、到校服務。 

    明科館能有多樣的互動模式,主要採取使用者付費的方式,提供相

    關服務,而學校也願意配合。這些經費收入成為該部門良性循環、業務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蒸蒸日上的資源,有經費就能聘請專業人才,規劃並提供專業的服務內

    容;而在學校方面接受他們的專業服務,學生學習情況表現良好,當然

    願意持續合作。再來,明科館的每種互動模式,都能把服務內容加以系

    統化,如將博物館展示的發展過程,設計成「博物館過程」,並運用到課

    程規劃的實務運作上,由此可見,他們花費很多心血在這上面。 

    2.1.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根據于瑞珍(2005)針對科學博物館與中小學校互動關係―台美兩

    個案之研究裡,科博館開館之初,確立之兩項建館目標,其中之一為「闡

    明自然科學之原理與現象,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之關懷與興趣,協助各

    級學校達成其教育目標,進而為自然科學的長期發展建立基礎。」清楚

    地定義出與學校關係,也就是說對於學校的自然科學教育方面,該館有

    協助他們的責任上。而科博館與學校間的互動模式,有以下三種:1.專

    業成長,它又分為以增進教師利用博物館資源能力為目的的研習和配合

    特展辦理的教師研習,而他們之間相異點,一個為整體性、另一為個別

    性(單一特展);2.到館參觀;3.到校服務。 

    科博館有二項具有正面效益的策略,第一項為該館首開先例發展出

    獨特的學校教師聯絡網,訓練自然科教師,直接在校園之內,擔任館方

    與其他教師互動的媒介,有助於館校間建立實質的夥伴關係。第二,以

    實質的經費補助,鼓勵學校到館從事教學活動,而不是以娛樂性質的參

    觀,有助於養成學生對博物館學習的正確觀念。 

    2.1.3 英國賀立門博物館(Horniman Museum) 

    根據左曼熹,蔡怡君針對博物館「物件」教學活動之實務探討:英

    國與台灣四個博物館例子中,賀立門博物館成立於 1901 年。該館是由一

    位 19世紀成功的英國茶葉商人 Frederick Horniman(1835‐1906),將其

    個人收藏與家園捐給倫敦市政府,改建成一座地方博物館,免費提供市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民參觀。該館主要收藏以民族學、自然史及樂器為主,擁有英國最完整

    的樂器與民族音樂紀錄的收藏。位於倫敦市南區邊緣,每年約有近 25

    萬觀眾,以附近社區的居民與中小學生為主,觀光客不多。該館並沒有

    提供專門的解說服務,民眾前往參觀大多以自由參觀的方式。該館專職

    教育人員雖只有六位,但其教育活動卻深受英國博物館界肯定。 

    「動手學習中心」(Hands on Base)於 2002 年從新更新開放。收集

    了來至世界各地約四千件的教育用標本,包括樂器、面具、劇偶、衣飾、

    埃及古物、以及自然史類的化石、骨骼、果實種子等,按主題分區以開

    放方式展示或收存在櫃中。該中心的目標是鼓勵觀眾充分運用感官體驗,

    自由觸摸把玩標本,期待學習者有一愉快並持久的學習經驗。因缺乏人

    力,目前活動均由博物館教育人員以主題學習的方式推出,並未開放觀

    眾自由進出。學校開學期間週一至週五僅接受學校預約,進行學生團體

    教學。放學後與假日則針對親子或社區團體推展活動。該館針對學生團

    體推出的「Object‐based talk」主題活動,內容包括:古埃及、動物類、

    認識世界各地的面具、樂器、劇偶、玩具與遊戲以及非洲、北美原住民

    的生活等。 

    經由以上這幾間博物館教學活動中,可得知博物館教學活動最主要

    想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因為館內的物件本身訊息是非常豐富、多元的,

    只要肯花時間用心看、用心參與,都將會有新的發現,也能欣賞別人的

    發現。在這樣的學習下,可以誘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動力。以下為博

    物館教學活動的共同特色: 

    1. 以精采的物件作為學習的主體。 

    2. 強調學習者主動地針對物件探索學習,而非僅被動地聆聽有關物件     

    的故事或概念。 

    3. 鼓勵學生充分地與物件接觸互動。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適當的運用問題或提示,引導出觀察探索的方向。 

    5. 善用教學策略豐富體驗、激發參與。 

    6. 鼓勵小組分享互動。 

    7. 能吸引學生全程積極參與。 

            博物館是一個永久性、非營利性機構,且負有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

    任務與功能。進而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創造出多樣化的學習

    歷程,因此針對博物館的功能與發展及型態作了以下分析 

    1. 博物館功能與發展 

    一般而言不論是在科學類、美術類、歷史類的博物館是皆有保存

    與展示功能,也包括蒐集、紀錄、保存、研究。所以,博物館的教育

    便是經由「物件」的展示與詮釋,和人們進行溝通與互動。透過物件

    向觀眾傳達某些訊息,所以為了讓觀眾和物件有互動的作用,因此就

    要透過觀賞與解說活動進而獲得感官、情緒與知能上的經驗,這就是

    博物館積極的推廣展覽與教育的原因。博物館為絕佳的學習環境,它

    提供了多方位的學習,可透過感官體驗的方式學習,讓參觀者透過探

    索、互動、體驗等方式進而印象深刻。由此可知,博物館與學校建立

    了一種教育上的夥伴關係,因此利用博物館中獨特的資源而培養學生

    透過物件的學習能力,產生學習興趣,進而讓博物館發展成為教育學

    習環境之一。 

    2. 博物館的型態 

    然而博物館的型態也將會有所改變,不再只是保存與展示的功能,

    可以藉著中小學全民義務教育的機會,讓博物館發輝其特有的資源。

    可以讓學生與博物館的物件相互互動的學習,透過與物件學習的能力

    進而了解博物館。學校的校外教學通常選擇為國內幾個主要的科學館。

    而其中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展示主題又與生活科技課程最為相關,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10 

     

    近幾年來更有多位科技教育相關科系研究生均以科學工藝博物館作

    為校外教學資源應用為主題進行研究,主要討論學校如何有效運用博

    物館資源進行教學(黃志燻、余鑑,2007)。 

    博物館會發展成為社會教育機構之一,是因為它的學習情境並非

    像一般的學校環境,博物館具有豐富的展示物件及配合著主題式的物

    件所設計的教材器具,讓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因此而提升。  科學性的

    博物館,有別於學校提供的科學教育,在科學博物館中的科學情境中

    尤其具有多樣性與富彈性之設計  (張美珍,2009) 。因此進而了解到,

    除了展示與學習活動的辦理外,因博物館對於教育功能的重視,透過

    展示、教育與研究專業人員的合作,營造出更具故事性、更具文化脈

    絡的方式展現,也讓學生有機會對物件進行探索學習,而這也成了學

    校參訪博物館的重要因素(Leinhard & Crowley,2002;Moffat,1992)。 

    然而博物館內有哪些教育的資源?從展示物件與學習活動兩種

    以外,導覽人員的解說是觀眾們最常使用的學習資源。但對於廣大的

    學生觀眾,受限於人力則常運用參觀活動單(Worksheet)作為輔助學生

    參觀學習的重要媒材  (張美珍,2009)  。所以我們必須應用特定的物

    件進行觀察、探索與討論,以便獲得學習。由此可知,博物館的展示

    是最豐富的教育資源,而配合學校正規課程而規劃的各式教育活動、

    以展覽為主題的參觀活動單,以及博物館內的教育服務人員,都是學

    校可充份運用的學習資源  (張美珍,2009)  。由於,當教師欲運用博

    物館進行教學時,往往因不熟悉博物館的教育資源,也未能掌握博物

    館中學習的特色,而備感挫折。然而教師最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

    趣,也只有教師能使博物館中的學習活動與學校中的教學做適當的串

    聯與延伸,因此教師仍是成功的博物館參觀教學的靈魂人物  (左曼

    熹)  。所以可以去瞭解兒童階段性的認知程度與學習的方式,以便日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後建構適合兒童的導覽方式。所以為了讓小朋友們到博物館參觀學習,

    就必須要有博物館教育人員與學校教師的合作,這樣才能將博物館的

    資源有效的運用。 

     

    2.2 導覽解說方式探討   

    博物館的教學為的就是吸引學生來參觀,那就需要導覽人員來引導並

    傳遞訊息,透過導覽人員來了解展覽、學習新知。而理想的導覽人員必須

    要能有平易近人的態度及互動技巧,才能表達出具有主題或組織性的解說

    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對展覽的興趣。因此,導覽活動是博物館教育

    最常見的一種方式,通常博物館的教育活動應以博物館設立的宗旨、藏品

    的特性、展示的特色及人員的專長等,可以發展規劃不同性質的教育活動 

    (柳智文,2007)  。且經由博物館的導覽解說便可以促進館內的推廣教育成

    效,也成為參觀者的重要溝通橋樑。所以博物館是推廣教育的地方,導覽

    則是以展示內容為主題和相關資料出發。因此,張明洵、林秀玥(1992)

    認為:「導覽解說是一種教育的工作,他並非僅傳達了資訊,資訊本身也並

    不是解說。導覽是透過各類資訊加以串聯、整合,消化反芻表現出來的東

    西」。以下分別介紹導覽解說制度及解說員的訓練探討: 

    1. 導覽解說制度 

    導覽解說制度的功能根據靳知勤(1995)表示導覽能使博物館教

    育人員與觀眾之間,能使博物館更具主動去迎合觀眾的需求,產生互動,

    讓觀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多知識。由上述可知,導覽解說制度建立的

    必要性,透過觀眾與導覽解說兩者之間彼此的溝通,導覽人員才能適時

    的將內容轉化成為一些觀眾聽的懂的訊息。由於博物館導覽解說這樣的

    講解是一門專門學問,其中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  文

    學等學科知識(賈建明,2000)。另外還包含了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的能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12 

     

    力,所謂非語言是指用身體的肢體語言去做溝通,讓觀眾能夠明白導覽

    人員的解說。因此,導覽人員利用博物館特有的魅力,展現博物館教育

    的深度與廣度(賈建明,2000)。況且可由博物館導覽得知,導覽解說

    是具有直接性、立即性、引導性的學習效能。也根據周功鑫(1986)

    表示博物館語音、書籍、電腦(數位)的導覽,都是冰冷、而沒有回應

    的,只有「人」的導覽才是最直接、最有意思的,可以回答觀眾問題,

    導覽員也可以看觀眾的反應而做出導覽上的修正。因此根據(高千雅,

    2009)得知在導覽過程中的回饋可以是由觀眾給予導覽員,以及導覽員

    給予觀眾,它可以提供導覽員好幾條線索,讓導覽員明白自己在探索觀

    眾。 

    導覽行程是以博物館內的物件為主。導覽過程的學習中導覽員是學

    生與博物館物件之間的溝通者,所以學生們的參與程度,都受到導覽員

    解說的方式而影響(高千雅,2009)。所以好的解說會讓一件展示物件變

    得容易了解,而當觀眾在整個導覽解說過程中,輕鬆的接受到的訊息便

    能將其物件串聯起來,並了解到物件間的關係。 

    然而博物館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去引起小朋友的想像能力,而由博物

    館內的物件去引導開發。因此我們需要藉由導覽員的解說才能引起互動。

    根據(高千雅,2009)得知導覽員就像優秀的教師和演員,會與觀眾互動。

    導覽員是在一個特定環境下,呈現展覽的解說內容,有時,會覺得自己

    好像站在舞台上,為觀眾表演。由此可以得知,導覽員沒有辦法一個人

    自導自演,必須要與觀眾做好互動才行的。人員解說是所有解說方式最

    直接且最具成效的一種(張長義等,1985)。 

    根據    Hooper‐Greenhill(1994)提出的新博物館溝通模式,觀眾

    是主動的意義建構者(interpreter),在理想的溝通模式下,觀眾和博物

    館人員可以溝通的模式作意義的互動交流。因此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專人導覽對觀眾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觀眾有機會和一位博學廣知、見解

    深入、卻又能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與回答問題的人士進行互動  (高千

    雅,2009)  。 

    2. 解說員的訓練 

    了解解說的意涵為根據張明洵、林秀玥(2002)亦認為人員解說的方

    式更能針對不同的遊客對象、行程、主題、人口背景而做出最適當的服

    務。因此,如何讓博物館培訓解說員,持續在多元社會中提供學術教育

    功能,是一門重要課題之一。因此藉著提供一些的相關資訊解說來滿足

    大家的需求與好奇。由此可知,解說員是解說的靈魂人物,再好的解說

    告示牌、解說媒體,都不如解說員能直接引導遊客進入大自然(張明洵

    等,1992)。因此對於解說員訓練目的在於加強解說員如何讓學生產生

    興趣、培養解說員的觀察力及增加探究性等方面事宜。 

    建議在我們訓練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下列要件:1.詳細說明學習

    的目標;2.確立團體的大小;3.確立課程的內容;4.參與志工對訓練的

    期望方面;5.決定採用那些方法;6.決定納入那些人;7.列出需要的材

    料;8.創造一個有創意的標題;9.選擇日期、時間和地點(Kuyper,1993)。 

    根據以上觀點來看,在規劃培訓課程之前,要把準備工作有系統性、

    有條理地考慮到每一個細節;然而在實施後,仍不斷地評量計畫的缺失,

    加以改進,不斷地累積更多的經驗,這樣長期下來,相信培訓的工作必

    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因此在教育訓練時,需接受導覽解說相關技巧、博物館教育活動和

    參觀者之特質等相關課程,並通過實際上場演練,經由負責考核人員嚴

    格的審查,審查通過才能擔任導覽解說員的工作,從事團體導覽、主題

    導覽和行動導覽待服務。也可利用到館外參觀的時間,籌劃不同類型導

    覽的型態,讓他們增廣見聞,提升自我的成長。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14 

     

    劉德勝(1992)認為適當的訓練不但可以增進專業知能和對工作

    的認同感,更可增進服務工作的品質,是達成機構目標與個人成長的有

    效方法(劉德勝,1992)。一般而言,培訓大致可分為職前訓練與在職

    訓練兩種。職前訓練是使新進人員熟悉及瞭解機構運作不可或缺的過程;

    在職訓練的意義在增進人員的持續成長與保持工作的成長(Ilsley,

    1981)。除了訓練內容外,培訓手冊是培訓課程中必備的工具,McCoy

    (1985)以導覽員的培訓手冊為例,他認為博物館的規模、類型、規

    劃、地點等因素皆不相同,倘若印製標準化的培訓手冊有其困難,並且

    很不適當。博物館其實可以分享別人的教材,編寫出符合各館條件的訓

    練手冊。以下分別就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詳述於下: 

    1. 職前訓練 

    職前訓練提供人員開始工作所應具備最基本的常識與技能(劉

    德勝,1992)。可幫助剛新進的人員熟悉工作項目及對組織的瞭解,

    因此職前訓練是必要工作之一。江雪齡(1992)認為要有效的運用

    志工,不僅只利用其人力資源,也是要經過有意義的訓練,有效地

    規劃其時間、才能與技術。林萬億(1993)針對「現行公務機關人

    力運用情形之探討」提出課程與訓練的兩點建議: 

    a. 對於培訓志工與師資的方式,盡量採取角色扮演、實地演

    練方法進行訓練;並且請專家協助訓練,以減除機關訓練

    師資不足的窘境。 

    b. 在課程方面上,除了一些必備知識外,亦可採取多元化的

    課程,舉辦志工方面專題演講,如有關個人家庭、事業發

    展和個人成長,來滿足志工學習的需求。 

    2. 在職訓練 

    Shindler(1989)認為在職訓練的目的在保持有效的訓練‐改變志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工的舊習,從實務中獲取新方法。劉德勝(1992)認為在職訓練的目

    的就是讓志工獲得工作上必須具備的知識、傳授技巧或改變態度觀

    念(劉德勝,1992)。故在職訓練反應志工在社會的學習需求,而在

    課程內容方面,也必須有經過精心策劃。 

    依據王啟祥(2006)討論博物館教育面時指出,志工在職前及在

    職均需接受訓練,是博物館進行社會大眾教育的具體展現;志工經

    過訓練後,並協助博物館內的導覽解說、教育活動等工作,亦更落

    實與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他們都是博物館內在社區的行銷據點,

    進而成為在社區中的社會教育種子,透過網絡,對博物館內展示、

    教育活動等之推動亦具相當宣傳效果。亦擔任宣傳大使到各級學校

    服務,進行博物館展示、教育活動之宣導工作,連結博物館與各級

    學校的合作關係,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之整體效能。 

     

    2.3 台灣南區氣象中心客源調查 

    根據陳家琦(2009)台灣南區氣象中心內附設的氣象展示場自 2003年開

    始運作以來,已有諸多民眾及團體前來參觀,本著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之服

    務理念,深入分析這些顧客特徵屬性有其必要性。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

    灣南區氣象中心來說,氣象展示場內容包羅萬象,有氣象、地震、天文及

    海象等四大主題,展示物件計60餘件,宛如是國內的地球科學博物館一般。

    因此從 2003~2008年參觀氣象展示場之顧客資料,得知此展示場主要客源

    來自國小學童(最多者為三、四年級,共約占 56%,其次為五、六年級,共

    約占 38%),其次為學齡前幼兒。因此若將展示場各主題搭配自然課程並設

    計解說教案及學習單,教師們便可利用這些資源與學校教學課程作為結合,

    讓教師在教學上有所幫助及讓學生對自然科學提起興趣並充分學習。也可

    以設計出更適用於國小學童於自然科學領域之導覽解說方式,希望能吸引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16 

     

    更多學生參訪,並提高展示場參觀人數。 

    2.4  問卷調查及準實驗研究法 

    為驗證氣象展示場解說流程之成效,本計畫採用科學教育慣常採用之

    科學教育研究法來施行。科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與探討科學教育屬性

    (attribute)相關的知識。在教學上,為了達到科學教育的需求,必須蒐集

    與屬性有關的基本資料,深入瞭解科學教育屬性的現況及困境,才能提供

    科學教育在決策時的參考依據,以研究方法性質而論,問卷調查法及準實

    驗研究法符合科學教育的目的。 

    為探討本研究所設計之教學活動是否能有效幫助國小學童到氣象中心

    進行學習,以及對於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現況的滿意狀況,本研究設計

    「南區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問卷」及十二個單元之「學習單」收集相關

    資料。本研究所採用之問卷調查法及準實驗研究法,其資料分析主要是利

    用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如

    下: 

    (一) 量表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在量表信度分析方面,本研究

    採用  Cronbach  α  系數檢驗量表信度,並以 Nunnally (1978)  所建

    議的 0.7為信度標準。 

    (二) 累計次數、百分比統計:「南區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覽問卷」上各

    選項選答之累計次數、百分比,以瞭學生對於氣象中心展場解說導

    覽現況的滿意狀況。 

    (三) 獨立樣本 t檢定(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進行獨立樣本 t檢

    定以瞭解研究對象在學習單認知上是否有顯著差異。t檢定考驗實

    施教學前後,學童在教學場域之認知前後測得分是否有差異  (陳雯

    雯,2008)。t檢定是指二組平均數的差異比較,例如:「教學前、

    後之成績比較?」、「男、女生之成績比較?」。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四) 漸近顯著性 p值:顯著性考驗常使用 P值法  (P‐value approach),以

    用來表示各組評分結果一致性的明顯程度,P值小於 0.001  時為極

    顯著,P  值小於 0.01  時為很顯著,P值小於 0.05  時為顯著  (楊忠

    翰,2008)。P值表示概率,P<0.01,表示其統計考驗是以 99%做

    信賴水準,容許有 1%的失誤率;而 P<0.05,則表示以 95%做信賴

    水準,容許有 5%的失誤率。根據賈俊平(2004),p值數據為 1%或

    5%,乃代表經由上述二個樣本成績推論到母群差異的差距並非為零;

    當二個群體成績並非完全相同時,若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則

    有可能是樣本數目較少所致。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18 

     

    第三章  工作成果 

    本計畫為能完成工作項目,計畫主持人結合台南市自然教育輔導團與環境

    教育輔導團的優秀教師,竭力討論並執行工作項目。固定每月進行研討,於計畫

    期間總計進行次 10內部會議,4次研商會議(會議記錄如附錄 A所示),完成之工

    作項目如下: 

    工作項目:   

    1. 蒐集國民小學現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材,並提供兩份所

    蒐集之教材與中央氣象局與台灣南區氣象中心。 

    2. 整理近 3年來國民小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中,與氣象

    展示場具有相關性的主題課程,版本包含使用最普及的三家出

    版社。 

    3. 根據所蒐集之主題課程進行展示場解說流程之設計,依照國民

    小學三個學習階段進行規劃與設計,每個學習階段包含四個不

    同之解說流程。每個解說流程設定為 40分鐘,並包含學習單(或

    測卷)之規劃。 

    4. 各解說範本以一個班級實地進行試教,教學過程以錄影方式存

    檔。 

    5. 設計問卷進行解說流程與學習單(或測卷)之評估,問卷題目含

    括學習興趣與學習過程,並經過信、效度分析,最後提出成效

    評估分析。 

    6. 驗證後之解說流程範本以研習與成果發表之方式進行教育訓

    練,對象為教師、展示場解說員及志工,訓練時間為三個工作

    日。為有效達成教育訓練目標,設計學習護照進行解說流程範

    本之學習考核。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19 

     

    7. 所有解說流程範本及其相關資料製成光碟乙份提交中央氣象

    局,以利氣象展示場永續經營與發展。 

    現於本章將說明工作成果,其章節分成工作項目第一、二項於第 3.1節說明,

    第三項於第 3.2節說明,第四、六、七項於第 3.3 節說明,第五項於第 3.4 節說

    明。 

     

    3.1 解說教材分析   

              為達成氣象博物館成為全國地球科學校外教學的典範,以大手攜小手

    的合作模式,結合大學地球科學與教育專長之教師與優秀的國小教師團隊

    進行解說流程的設計,經過專業評估與實測的過程,期能發揮氣象博物館

    最大的教育功能。為達成氣象博物館與現行教科書聯結的解說流程設計,

    因此對於教科書的了解變顯得非常重要。 

    3.1.1 統整國民小學教材之主題課程 

    就目前國民小學教科書的版本的介紹得知,教科書是我國中小學學

    生最主要的學習資源,亦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政府達成教

    育目標的重要工具,對國家、社會具有重大影響。教科書不僅是一種文

    化產物,在開放審定本以後,也可說是一種經濟商品。 

    隨著政治、社會的開放、民主及多元的發展,國中小教科書制度亦

    由統編本走向審定制。自 1989年起,國民中學之非聯考科目開放為審定

    制,八十學年度國民小學開放藝能、活動科目為審定制;隨後自 1996

    年起,逐年將國小一般科目開放為審定制;2001年,九年一貫課程正式

    於國小一年級實施,各領域均為審定制,但國中聯考科目仍為統編本;

    至 2002年,國中一年級也開始正式加入九年一貫課程的行列。 

    國中小教科書開放至今,在市場機制的競爭下,審定版教科書的活

    潑、多元,已在學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埤。為因應市場需求,教科書出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20 

     

    版公司極力遴聘各領域學者專家組成編輯群,在教材上力求內容豐富、

    多元;在版面的編排上,呈現活潑、有趣與創意,並可提升學生在學習

    時的互動效果。 

    教科書的編寫須以「課程綱要」內容為準則,因此綱要公告的內容

    及時間,將會影響教科書之編寫作業。教科書編寫不像是寫一般文章,

    只要完整發表個人論述即可,其內容不僅要有嚴謹的知識結構,而且是

    集體共議的結果。所完成的教科書在發行上市之前,還要通過「國立編

    譯館」的審查作業。 

    介紹目前國內較為常見之三家教科書出版社,透過對出版社的了解

    可以更詳細的進行展場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對應工作。 

    1. 南一出版社 

    因應時代趨勢,滿足讀者需求,適時適切調整經營策略,乃

    南一書局走過半個世紀,依然稱譽於臺灣出版界的重要關鍵。南

    一書局創立於 1953年,初期以出租佛書起家,二年後轉為販售西

    書和社會用書,繼而改為總代理、總經銷和生產紙製品。1970年

    起以出版升學參考書為主力,由於本本暢銷,年年稱冠,遂有「臺

    灣參考書的出版王國」之封號。1994年起,因應政府陸續將中小

    學教科書改為民間審定本,課本不再定於一尊,南一隨即將經營

    重心投注在開發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發行工作,禮聘學者專家編

    撰教材、設計教具、設計題庫等;聘請專業生產線精英從事企劃、

    編輯、校對、美工、排版、印製、發行等工作;另有熟悉教材、

    教育現況的業務專員負責蒐集市場新訊,探詢使用意見及提供售

    後服務,力求精益求精,使本公司成為現今國小、國中至高中教

    科書開發最齊全、送審通過率最高、銷售成績最傑出的出版機構。

    本公司總公司設置於台南市,設有編輯部、印前部、印製部、裝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21 

     

    訂部、發行部、業務部、門市部,以及北、中、南各區的服務中

    心,組織健全,所有同仁皆秉持著「教育乃樹人興國之大業」的

    共同理念,全心投入工作,期能提昇教材內容品質及學習效率。

    敦聘學者專家,依據教育部頒定課程綱要,編撰活潑生動又具深

    度內涵的教科書。另外,開發與課程內容相配合的教具、多媒體

    教材等周邊產品,便捷教學,加強學習效果。

    ( http://www.nani.com.tw/nani/2007naniweb/NANI_manual01.jsp) 

    2. 康軒出版社 

    1988年,國內第一家專業於中、小學教科書出版的企業-康

    軒文教事業成立,為教科書民營化揭開了序幕。在「提升教材品

    質」與「落實教材發展」的理念引導下,康軒跟隨著審定本開放

    的腳步,一路由國中藝能科、國小藝能科、國小學科、到國中學

    科,致力於教科書的研究發展,及教學媒體的規劃設計,經過多

    年的耕耘,康軒已成為臺灣中小學教科書出版業中的領導品牌。 

    為因應教學環境的改變及對未來發展的雄心,康軒文教集團

    近年來更展開多角化經營,經營觸角遍及國中小教科書、參考書、

    輔助教材、兒童雜誌、幼教教材、授權教材的出版,推動兒童閱

    讀的「愛讀書屋」,以及雙語中小學和幼稚園、教輔事業的經營。

    組織涵蓋持續提昇教科書品質及發展幼教教材的康軒文教、致力

    於參考書及輔助教材專業服務的教育文教,再加上康橋雙語實驗

    高中和康橋附設幼稚園康軒校區、大直校區的成立,以及提供「個

    別指導」教學型態的臺灣教育事業,員工人數已近千人。 

    長久以來,康軒以『給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為期許,並以

    『致力深耕教育園地,成為華人社會最有貢獻的知識產業集團』

    為願景。為完成這些理想,康軒將持續朝向『發揚創意、誠意、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22 

     

    滿意的經營理念,營造健康、和諧、人性的企業文化,發展前瞻、

    活潑、多元的優質教材』,開創『知識、能力、人文的學習樂園』

    等方向繼續努力外,更期待社會大眾能不吝給我們支持與鼓勵,

    共創臺灣教育美好的未來。 

    「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學生具備人本情懷、統

    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

    全國民。」配合自 90 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及至今仍持

    續不斷修改、公布的綱要,康軒文教秉持多年來發展教科書的嚴

    謹態度及長期累積的教材研發能力、配合堅強的編輯、行銷陣容,

    除全面更新國小所有領域課程外,也全力發展國中教科書,期盼

    為教科書品質重新定位,也為教科書全面的自由化政策做見證。

    (http://www.knsh.com.tw/about/about.asp?go_Sub_Topic=01) 

    3. 翰林出版社 

    翰林出版事業公司創立於 1959年 10月,初創時期,是以出

    版小說、閱讀書籍為主,參考書為副,自創業開始,對內容的編

    審、版面、審校、印刷、裝訂…等製作過程,均持之以嚴,毫不

    懈怠,且精益求精不斷求進步。直至 1968年,隨著初中改制為國

    中,翰林第一套「無敵」品牌國中各科參考書問世,將產品多元

    化,翰林國小、國中、高中「無敵」、「最高水準」等系列叢書相

    繼推出,在內容品質上一路領先群倫,成為全國師生爭相採用的

    第一品牌,樹立了優良教育叢書的最佳典範。近 40年的經營,翰

    林以「提昇教育功能、領導出版潮流」為一貫追求的目標,並不

    斷革新與時俱進,除了提昇印刷產能、發行效率、服務品質、產

    品多元化、設備電腦化、印刷彩色化…等力求突破,以臻登峰造

    極,期使翰林基業更完善穩健,永續經營。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23 

     

    西元 1991 年,隨著教育政策的改變,藝能科教科書審定本開

    放,翰林即開始跨進教科書出版的領域;1995年更跨足國小教科

    書出版行列,現在更投入籌劃國中、高中教科書出版事宜,以迎

    接教育新世代的來臨。 

    九十學年度是臺灣教育改革的關鍵年,而這場牽繫臺灣脈動

    的教育革命,正是取決國家未來競爭力優劣的良窳。國民教育在

    這轉折的過程中勢必有一番劇烈改變,而九年一貫正是我們創造

    優質教育的試金石。(http://www.hle.com.tw/about/boss.htm) 

    3.1.1.1   三個版本中之各項自然學科的分科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2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生物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1.認識植物(三上) ․植物的根、莖、葉

    ․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植物與人類的生活

    1.植物的身體(三上) ․認識植物的葉子

    ․植物的莖和葉

    ․植物的花、果和種子

    ․植物的日常用途

    1.植物的身體(三上)․植物的根、莖和葉

    ․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植物與生活

    1.我是種菜高手(三下) ․種菜前的準備

    各式各樣的種子

    蒐集種菜的資料

    ․我們來種菜

    種子播種的方法

    大家來播種

    ․蔬菜的生長

    蔬菜的生長記錄

    種子萌發了.幼苗長大了

    蔬菜開花結果

    蔬菜的成長變化

    1.大家來種菜(三下) ․蔬菜大觀園

    觀察蔬菜.種子

    選一種菜來種

    ․種菜囉

    種菜的準備

    播種的方法

    ․蔬菜成長日記

    我的種菜日記

    種子發芽了

    怎樣照顧蔬菜

    蔬菜長大了

    1.小園丁學種菜(三下)․種菜前的準備

    觀察蔬菜.將蔬菜分類

    蒐集種植的資料

    準備工具

    ․開始種菜了

    動手種蔬菜

    觀察記錄蔬菜的成長

    ․小園丁日記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24 

     

    南一 康軒 翰林 2.水中生物(四上) ․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

    水中生物的生長條件

    水中生物的呼吸

    ․水中生物的形態與運動方式

    ․漂浮的大萍

    2.動物大會師(三下) ․動物的身體

    你看過哪些動物

    動物的外型特徵

    動物的身體構造

    ․動物怎樣運動

    這是誰的腳

    運動高手

    3.認識動物(三下) ․動物的身體

    認識小動物

    動物的外型特徵

    ․動物的活動方式

    動物的運動方式

    動物的分類

    2.昆蟲世界(四下) ․認識昆蟲第一步

    什麼是昆蟲

    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

    觀察與記錄

    ․探訪昆蟲的實例—蠶

    由蠶絲談起

    蠶寶寶的成長

    2.水生家族(四上) ․認識水域環境

    哪裡可以看到水域環境

    拜訪水域環境

    ․水生生物的秘密

    水生生物特殊的構造

    愛護水生家族

    2.水中生物(四上) ․拜訪水域

    ․水生植物的秘密

    ․水生動物的奧秘

    3.昆蟲家族(四下) ․認識昆蟲

    昆蟲的特徵

    拜訪校園裡的昆蟲

    ․昆蟲的一生

    飼養昆蟲的準備

    佈置昆蟲的家

    昆蟲褓母日記

    昆蟲的成長變化

    昆蟲與環境

    1.形形色色的昆蟲(四下)․認識昆蟲

    ․昆蟲生活史

    ․昆蟲與環境

    2.植物世界(五上)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植物的分類

    ․環境會影響植物的生活

    2.植物世界面面觀(五上)․植物根、莖、葉的功能

    ․植物傳宗接代的方法

    ․怎樣分類植物

    2.各式各樣的生物 (五上) ․動物的運動構造

    ․動物的特徵和分類

    ․植物的構造和功能

    ․植物的特徵和分類

    3.動物的生活(五下) ․動物怎樣運動

    人的運動方式

    其他動物的運動方式

    ․覓食、避敵和築巢

    ․棲地適應

    ․求偶與生殖

    ․動物的分類

    2.動物世界面面觀(五下)․動物如何求生存

    動物的運動.覓食

    動物如何維持體溫

    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動物的社會行為

    ․動物如何延續生命

    動物的繁殖.育幼行為

    ․動物的分類

    2.生物的繁殖和行為 (六上) ․植物的繁殖

    利用種子繁殖

    利用營養器官來繁殖

    ․動物的繁殖和行為

    動物怎樣求偶、繁殖、

    育幼覓食、本能和學習

    行為

    社會性行為代代相傳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25 

     

    南一 康軒 翰林 3.永續家園(六下) ․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可再生資然資源與

    不可再生自然資源

    資源的應用-以發電為例

    資源開發與環境污染

    ․綠色行動愛地球

    實際行動維護地球

    珍愛地球人人有責

    3.生物與環境(六下) ․生物生長的環境

    多樣的生物世界

    台灣的自然環境

    校園中的生物與環境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人類活動改變自然環境

    外來種在台灣

    水的污染與防治

    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

    3.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六下)

    ․生物與棲息環境-

    ․環境改變與生物生活-

    ․自然資源

     

    表  3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水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2.水的溶解作用(三下) ․不同物質的溶解現象

    溶解的現象

    不能溶解的現象

    溶解實驗

    ․不同物質的溶解量

    糖和鹽的溶解量

    影響溶解量的因素

    ․水污染

    4.廚房裡的科學(三上)․調味小廚師

    廚房裡的調味品

    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

    鹽和糖的溶解

    ․點心高手

    ․食物的保存

    4.溶解(三上) ․鹽在水中溶解了

    ․溶解高手

    ․溶解的應用

    3.水的流動(四下) ․毛細現象

    ․虹吸現象

    找出水族箱換水的好方法

    虹吸的遊戲

    ․連通管原理

    連通管

    連通管的生活應用

    ․魔術水杯的遊戲

    3.奇妙的水(三下) ․水和水蒸氣的變化

    水不見了.水珠從哪裡來

    ․水和冰的變化

    怎麼製冰..冰塊融化

    ․好玩的水

    水往哪裡流

    我會東西浮起來

    ․水和生活

    水的重要性

    2.水的變化(三下) ․水凝固了

    水和冰的不同

    凝固、融化

    ․水不見了

    水的蒸發

    水蒸氣的凝結

    ․水的應用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26 

     

    南一 康軒 翰林 4.雲雨霧(四下) ․水蒸氣

    水的蒸發

    水蒸氣的凝結

    ․雲、雨、霧是怎麼形成的

    雲和霧

    水蒸氣在空中凝結的實驗

    2.水的移動(四下) ․水的毛細現象

    哪些物品能讓水移動

    水怎樣在細縫中移動

    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水的虹吸現象

    怎樣讓水流出來

    ․認識連通管

    奇妙的連通管

    3.水的奇妙現象(四下)․毛細現象 ․連通管

    ․虹吸現象

    雨水的流動和作用

    2.水溶液的性質(五下) ․水溶液的酸鹼性

    檢驗水溶液的酸鹼性

    生活中水溶液酸鹼性質的

    測定

    酸性和鹼性水溶液的交互

    作用

    ․生活中的酸與鹼

    ․水溶液的導電性

    3.水溶液(六上) ․溶解的觀察

    物質的溶解現象

    回收溶解的硼酸

    ․水溶液酸鹼性

    自製指示劑

    酸與鹼的作用

    ․水溶液的導電性

    4.水溶液(五上) ․物質的溶解性

    糖的溶解

    取回固體的糖

    ․水溶液的酸鹼性

    石蕊試紙

    自製酸鹼指示劑

    混合酸性和鹼姓水溶液

    水溶液在生活中的應用

    ․水溶液的導電性

    表  4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天氣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1.氣象觀測(三下) ․天氣的變化

    天氣狀況.觀測天氣

    ․氣溫

    測量氣溫

    氣溫與我們的生活

    ․風向、風力

    ․雨量

    測量雨量

    雨量與我們的生活

    4.認識天氣(三下) ․氣象預報台

    今天天氣怎樣

    氣象預報知多少

    ․天氣的變化

    氣溫知多少

    雲和天氣的關係

    下雨囉

    ․小小氣象觀察家

    氣象觀測

    一年下了多少雨

    4.生活和天氣(三下) ․觀測天氣

    觀察天空中的雲

    測量氣溫

    天氣觀測記錄表

    ․氣象報告

    ․天氣對生活的影響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27 

     

    南一 康軒 翰林 1.天氣的變化(六上) ․水的形態變化

    ․天氣圖與天氣變化

    ․颱風

    1.天氣的變化(六上) ․大氣中的水

    ․認識天氣的變化

    認識衛星雲圖

    地面天氣圖

    鋒面與天氣

    ․颱風

    颱風來了、防颱準備

    1.天氣變化(六上) ․大氣中的水

    水在哪裡

    不同型態的水

    水循環

    ․認識天氣圖

    ․認識颱風

    颱風的形成與消散

    表  5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熱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2.熱和我們的生活(六下) ․物質受熱 物質受熱後形態的變化 液體.氣體.固體受熱的變化 ․熱的傳播 傳播.對流.輻射 ․炎熱地區的房屋建築 房屋外表的顏色.房屋的建材 窗戶的採光通風與隔熱 房屋的通風和遮陽

    3.熱的傳播與保溫(五下)․熱是怎樣傳播的 熱與溫度 熱的傳導.對流.輻射 ․保溫與散熱

    3.熱(五上) ․熱對物質的影響 加熱食物 水、空氣、固體加熱後

    體積的變化 ․熱的傳播 傳導、對流、輻射

     

    表  6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空氣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3.空氣(三上)

    ․空氣在哪裡

    ․空氣佔有空間

    ․空氣的壓縮和流動

    ․空氣污染

    3.空氣和風(三上) ․有趣的空氣

    猜猜裡面有什麼

    多變化的空氣

    空氣遊戲

    ․風來了

    空氣的流動

    ․製作風向風力計

    空氣和我們的關係

    3.空氣和風(三上) ․多變的空氣

    ․風來了

    ․空氣的遊戲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28 

     

    南一 康軒 翰林 2.氧氣和二氧化碳(六上) ․氧氣 ․二氧化碳 ․燃燒與滅火 ․火災預防與逃生

    3.空氣與燃燒(五上) ․氧和二氧化碳 燃燒需要空氣 製造和檢驗氧氣 製造和檢驗二氧化碳

    ․滅火的方法 怎樣滅火 製作簡易滅火器 火災的預防與處理

    2.空氣與燃燒(五下) ․氧和二氧化碳 物質燃燒需要空氣嗎 製作氧氣、二氧化碳 生活上的應用

    ․燃燒與滅火 燃燒三要件:燃點、 可燃物、助燃物 怎樣滅火

     

    表  7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月亮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1.善變的月姑娘(四上) ․月亮在哪裡

    ․讓我們一起來觀測月亮

    如何觀測月亮的位置

    月亮觀測的記錄

    ․月形的變化

    1.月亮(四上) ․你知道的月亮

    ․觀測月亮的移動

    ․多變的月亮

    月亮的形狀怎樣變化

    幫月亮寫日記

    1.月亮(四上) ․大家來賞月

    ․月亮位置的移動

    ․月形的變化

     

    表  8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光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3.池水的深淺看得準嗎?(四上) ․戲水的安全問題

    ․怎樣看,池水看起來會

    變淺了呢

    ․水入「錢」出

    ․撈金魚

    由斜上方看水中生物的位置

    由光的行徑研究池水為什麼

    看起來變淺了?

    3.奇妙的光(四上) ․光行進的路線

    光的行進、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美麗的色光

    彩虹出現了

    生活中的色光

    4.光的世界(四下) ․黑暗中怎樣才能看到

    物體

    ․光的行進方向

    ․光的美麗世界

    1.美麗的彩虹(四下) ․彩色的光

    我們來看彩虹

    光與三稜鏡

    ․製造類似彩虹的光

    用三稜鏡製造

    用透明盒製造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29 

     

    南一 康軒 翰林 3.戴眼鏡為什麼可以矯正視力 (五上) ․眼睛、眼鏡

    眼鏡的鏡片有什麼特性

    眼鏡鏡片發揮了什麼功能

    近視眼鏡和老花眼鏡

    ․視力保健

     

    表  9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天文與地球單元主題

    南一 康軒 翰林 1.太陽與四季(五上) ․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一年太陽位置的變化 ․太陽鐘 4.山河大地 ․流水的作用 地貌的變化.流水實驗 探訪河流 ․岩石和礦物

    1.太陽的觀測(五上) ․太陽的位置 太陽在哪裡 記錄太陽的位置

    長期觀測太陽 ․太陽是個大熱源 太陽的光和熱 太陽能的功用

    1.太陽(五上) ․太陽的光和熱 太陽與影子的關係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 觀測一天的氣溫變化 觀測四季太陽仰角 的變化

    ․太陽與生活的關係

    1.我們來看星星(五下) ․看星星 認識星座盤 核對實際的星空 觀星實例

    ․看星星定方位 星星的移動 尋找北極星定方位

    1.美麗的星空(五下) ․星星知多少 星空的傳說 認識星座盤 到戶外觀星 ․星星位置的改變 星星的位置如何改變 四季不同的星空

    ․認識北極星 2.大地的奧秘(六上) ․流水使大地改變 流水的力量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

    ․岩石與礦物 岩石.礦物、岩礦與生活․風化與土壤 土壤的形成與利用

    1.星星(五下) ․看星星 ․觀測星星 ․尋找北極星 4.地表的變化(五下) ․風化與侵蝕 岩石的風化作用 觀察土壤 流水的侵蝕與沉積

    ․岩石與礦物 常見的岩石、礦物 岩石與礦物的用途

    ․地震與防災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30 

     

    3.1.2 南區氣象中心展示場物件分析 

    本計畫另一個主軸為展示物件,根據氣象局資料網站顯示如下: 

    1F氣象觀測儀器展示區 

    在氣象展示區中,介紹大氣層結構、氣象觀測坪、各式地面氣象觀

    測儀器、高空氣象觀測實景模擬、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氣象衛星(包含

    地球同步衛星和繞極軌道衛星),另外還有氣象雷達等即時觀測影像,可

    隨時掌握地球大氣的脈動。 

        表  10  氣象觀測儀器展示區之物件 

    地面觀測坪 太陽能量收支  大氣循環  水文循環 

    水的形態  光象  彩虹  高空探測汽球 

    氣象雷達 衛星定位空投式

    無線電探空儀 火箭式無線電 

    探空儀 衛星定位式         無線電探空儀 

    鐵管地溫器 第二代高速運算

    <超級>電腦 約旦日照計  全天日射計 

    溼度儀  風向風速儀  自記氣壓儀  虹吸式自記雨量儀

    傾斗式           自記雨量儀 

    雲  氣象衛星分布網都卜勒             

    氣象雷達觀測網 

    測站分布圖  儀器-大氣環流  影片─空中映像 影片─雲的型態 

    影片─           

    太陽能量收支 

    中央氣象局      即時衛星雲圖 

    大氣層  氣象雷達觀測網 

    高空氣象觀測  氣象衛星     

     

    3F天氣預報及氣象觀測區   

            到達地球的所有能量都是由太陽而來,這些能量在地面與大氣間會

    藉著能量交換,產生非常複雜的大氣現象,即所謂「天氣」,例如高低氣

    壓、鋒面、季風、颱風、龍捲風及雲的變化和降水…等。在三樓有全球

  •                                                                                                                                 第三章  工作成果 

    31 

     

    氣候及台灣氣候的介紹,另外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的流程及各種氣象預

    報產品,也在此主題區內,透過動態模型和多媒體展示介紹給大家。 

    表  11  天氣預報及氣象觀測區之物件     

    空氣污染解說牌 臭氧層的破洞  酸雨  氣候分類影片介紹

    台灣的氣候  氣候帶  梅雨及午後雷陣雨 颱風 

    低氣壓╱高氣壓 等壓線 等壓面和等高線的

    關係 柯氏力 

    天氣預報流程  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系統      作業流程圖 

    新型顯示工作站的

    x 視窗人機介面版 

    季風  風  風的成因  落山風 

    焚風 儀器‐          

    龍捲風的形成 鋒面  認識季風 

    影片‐低氣壓╴

    高氣壓 龍捲風  儀器‐鋒面  儀器‐颱風 

     

    火山/地震區 

    地震是如何發生的呢?板塊運動、造山運動、火山運動或地殼變動?!

    地球內部構造又是如何?台灣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機會高,

    透過地震觀測儀器,讓我們了解更多地震資訊,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傷害,

    在地震展示區可以讓我們有基本的認識。 

    表  12  火山/地震區之物件 

    地球內部構造  造山運動    火山  地震成因 

    地震儀  海嘯 台灣地震        發生在哪裡 

    台灣地質圖 

    儀器‐地殼變動  影片‐地震經驗  地震帶  構造版塊分佈 

    火山帶  儀器‐造山運動     

  • 氣象展示場解說設計範本之研發 

    32 

     

    5F天文區 

                  滿天的繁星,隱藏著無數的秘密!透過星座盤如何找星星,四季星

    空的變化,太陽、地球、月亮在宇宙空間的關係如何?太陽系的基本成

    員,地球上的日、夜長短,季節變化,還有月亮的盈缺現象等,在天文

    展示區都可以找到答案。 

    表  13  天文區之物件 

    星座盤  太陽  日冕  太陽黑子 

    日珥  太陽系的天體 月相(盈虧)    

    變化圖 隕石 

    月球  曆法  陽曆的閏年  廿四節氣 

    行星的演化與     赫羅圖 

    宇宙的構造  銀河系  天文望遠鏡 

    四季的星座  中西星座的比較  太陽高度  三球儀 

     

    海象區 

              海象展示區為大家介紹在地球表面佔有 71%的海洋、洋流的變化、

    海洋與大氣活動的密切關係及潮汐現象是如何產生?藉由各種海象觀測

    儀器的收集資料,提供民眾從事海上活動的海象預報。 

      表  14  海象區之物件 

    海陸分布    洋流  潮汐  波浪 

    風暴潮  海象預報   澎湖北方每日     

    流況及海水位變化海象資料浮標 

    海象資料浮標   解說牌 

    海象觀測  錨錠鐵鍊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