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就近入学精准到人 梁平严防 … ·...

1
02 农村版 CHONGQING DAILY 责编 林泓冰 美编 郑典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要闻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敏) “厕所 改了,蚊子苍蝇少了,咱农民的生 活品质也随之提高了。”4 月 27 日,说起农村改厕,南川区南城街 道金佛社区贫困户滕吉兵,就满 口的称赞。据了解,今年,南川 区将继续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全 区计划户厕改造3300户,修建农 村公厕20座,着力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质量,降低农村居民疾病发 生率。 滕吉兵家是农村改厕的受益 农户之一,他家改造后的卫生厕 所冲水马桶、蹲便器、面盆等设施 一应俱全,厕所墙壁和地板上还 贴了瓷砖,厕室内整洁卫生,看起 来亮堂堂的,闻不到一点臭味。 “你看,现在这厕所是不是跟城里 差不多?这厕所一改,病都改少 了,生活档次都一下子提高了。” 滕吉兵说。 小厕所,大民生。南川区将 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 民生工程范畴。为了让农村改厕 落到实处,该区将无害化卫生厕 所改造列为全区高山生态扶贫搬 迁、贫困户等 4 类重点对象 D 级危 房改造等各类农房建设任务之 一,同研究、同计划、同部署、同验 收、同考核。 南川区的改厕对象为实际有 人居住,仍使用非卫生厕所(包括 无厕户、旱厕户)的农户,并要求 厕所应改建为具有三格式化粪池 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有墙、有 顶,室内外墙面简易装修、地面硬 化、安装有便池(蹲便器)及水冲 设备,以达到厕内清洁,无蝇蛆, 基本无臭,粪池不渗、不漏、密闭 有盖,可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及时 清除粪便等目的。 据悉,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 同时,南川区今年还将在东城、大 观、木凉、水江等街道乡镇的村 社,修建 20 座农村公厕,满足农 村群众和游客的入厕需求,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将以往 的旱厕改成冲水马桶,目的是让 更多农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南 川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该区经过连续几年实施农村改 厕,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条件,还助推了全区乡村旅游产 业发展。 “改”出农民新生活 南川今年农村改厕 3300 户并将修建农村公厕 20 座 近日, 酉阳龙潭镇 柳树村木桶 小学,孩子 们正在参加 课间活动。 截至目前, 酉阳保留了 30 人 以 下 的“微小学” 105 所 ,以 保障贫困孩 子接受义务 教育。 通讯员 杨春来 摄 武隆专项排查 “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 本 报 讯 (通 讯 员 付 琳 眉) “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 米,你们家 3 口人,根据核查验 收,你们新房面积达到了标准。” 近日,在武隆区江口镇谭家村村 民杨小平家,村干部根据易地扶 贫搬迁政策的要求,逐一核查各 户村民家的房屋面积。 为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政 策,确保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 近段时间,江口镇组织专门的工 作队,对 2016 年-2018 年已实 施易地扶贫搬迁的 115 户村民, 逐户走访、专项排查核实了房屋 面积,并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确 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对 2019 年计划搬迁的 28 户 99 人, 该镇也通过入户宣传政策,签订 建房合规协议等方式,既确保村 民住房有保障,又坚决杜绝面积 超标。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两不 愁三保障”问题,武隆区成立了 27个由区领导挂帅的专项排查 领导小组,组建了186个专项排 查工作队,对全区解决“两不愁 三保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排 查,以全面精准掌握情况,为下 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 “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 障’问题同时,接下来我们将继 续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加大帮扶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早 日脱贫。”武隆区扶贫办主任沈 江涛表示。 奉节 驻村工作队义务插秧忙 本报讯(通讯员 龙在林 方传太) 近段时间,奉节县派驻 各村的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纷 纷挽起裤腿,下田帮助贫困户和 留守老人插秧,确保不误农时。 因儿子意外去世,羊市镇万 兴村 51 岁的贫困户卢延清与多 病的妻子一起艰难过活。今年, 卢延清家本打算种植 5 亩水稻, 但苦于缺少劳动力,栽秧时节来 临,夫妻俩却只能一株一株的扦 插,看看就要误了农时。万兴村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随即组 织党员干部为卢家插秧。半天 工夫,就为卢家插完了秧苗。 为确保不误农时及时春耕, 保住贫困村民的“饭碗”,春耕农 忙时节,奉节县根据贫困户和留 守老人家庭普遍缺少劳动力的 实际,积极组织派驻各村的工作 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义务插秧 小分队,帮助贫困户和留守老人 家庭及时推进春耕生产,把解决 “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刘 辉) 近日,笔者从梁平区教委获 悉,该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中 的“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等重 点对象,采取控辍保学精准到 人、学生资助精准到人、就近入 学精准到人三管齐下措施,严防 因贫失学、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据梁平区教委主任王建平 介绍,在确保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方面,梁平采取一人一案、分类 施策等办法,通过对贫困学生开 展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和对12 名因病因残不能到校上学的学 生采取送教上门等措施,保证了 全区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不因 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在确保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方面,梁平加强了区教委、扶贫 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的数据 对接,通过主动发声、正面引导、 丰富形式等方式,强化学生资助 政策宣传,做到教育扶贫政策家 喻户晓,确保应资助建卡贫困户 学生不遗漏,能按资助标准接受 资助。据悉,除认真落实中央、 市级“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 划”等相关“规定动作”进行资助 外,梁平还实施了由区财政埋单 的“自选动作”,即区财政对未脱 贫建卡贫困户学生就读幼儿园、 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分别按照 每学期 250 元、500 元、750 元和 1000 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在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精准 到人方面,梁平不断优化教育资 源布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学 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城乡学校办 学条件,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少年 儿童就近入学。党的十九大以 来,该区已累计投入约 6.26 亿 元,新建或扩建了泰和路小学、 石安镇中等近 20 所城区及场镇 学校,新增学位 2 万余个。 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就近入学精准到人 就近入学精准到人 梁平严防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王 忠虎) 日前,笔者前往巫山县双 龙镇乌龙村饱受疾病困扰的村 民刘演海家时,看到他正在地 里劳作。“感谢党和政府拿钱给 我治病,我现在完全可以下地 劳动了。”刘演海说。 今年 53 岁的刘演海以往因 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痛 风和颈椎病,连正常行走都难, 更别说下地干活。今年 4 月上 旬,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 后,将他送进双龙镇卫生院住 院治疗了一个周,使他的病情 得到明显好转。他住院期间需 支付的医药费3368.68元,也全 部由医保报销、医院减免和政 府补贴埋单。 “双龙镇是我市 18 个深度 贫困乡镇之一。为解决贫困村 民看病难,我们建立了精准扶 贫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并实行 ‘先诊疗、后结算’,采取‘医保 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 补助一点、民政救助一点、患者 自付一点’的模式解决治疗费 用,以达到贫困户看得上病看 得好病,‘治愈一人、脱贫一户’ 的目的。”据双龙镇党委书记易 前聪介绍,刘演海家就通过这 种 模 式 ,医 保 报 销 了 2515.06 元,医院减免了 33.6 元,政府补 贴了820.02元,个人零支付。 巫山双龙镇推出“五个一点” 使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ul-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就近入学精准到人 梁平严防 … · 滕吉兵家是农村改厕的受益 农户之一,他家改造后的卫生厕 所冲水马桶、蹲便器、面盆等设施

02 农村版 CHONGQING DAILY责编 林泓冰 美编 郑典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要闻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敏)“厕所改了,蚊子苍蝇少了,咱农民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了。”4月 27日,说起农村改厕,南川区南城街道金佛社区贫困户滕吉兵,就满口的称赞。据了解,今年,南川区将继续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全区计划户厕改造3300户,修建农村公厕20座,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降低农村居民疾病发生率。

滕吉兵家是农村改厕的受益农户之一,他家改造后的卫生厕所冲水马桶、蹲便器、面盆等设施一应俱全,厕所墙壁和地板上还贴了瓷砖,厕室内整洁卫生,看起

来亮堂堂的,闻不到一点臭味。“你看,现在这厕所是不是跟城里差不多?这厕所一改,病都改少了,生活档次都一下子提高了。”滕吉兵说。

小厕所,大民生。南川区将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

民生工程范畴。为了让农村改厕落到实处,该区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列为全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D级危房改造等各类农房建设任务之一,同研究、同计划、同部署、同验收、同考核。

南川区的改厕对象为实际有

人居住,仍使用非卫生厕所(包括无厕户、旱厕户)的农户,并要求厕所应改建为具有三格式化粪池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有墙、有顶,室内外墙面简易装修、地面硬化、安装有便池(蹲便器)及水冲设备,以达到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池不渗、不漏、密闭

有盖,可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及时清除粪便等目的。

据悉,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同时,南川区今年还将在东城、大观、木凉、水江等街道乡镇的村社,修建20座农村公厕,满足农村群众和游客的入厕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将以往的旱厕改成冲水马桶,目的是让更多农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南川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该区经过连续几年实施农村改厕,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还助推了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改”出农民新生活南川今年农村改厕3300户并将修建农村公厕20座

近日,酉阳龙潭镇柳树村木桶小学,孩子们正在参加课间活动。截至目前,酉阳保留了30 人 以 下的“微小学”105 所 ,以保障贫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通讯员杨春来 摄

武隆专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

本报讯(通讯员 付琳眉)“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你们家3口人,根据核查验收,你们新房面积达到了标准。”近日,在武隆区江口镇谭家村村民杨小平家,村干部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要求,逐一核查各户村民家的房屋面积。

为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确保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近段时间,江口镇组织专门的工作队,对2016年-2018年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115户村民,逐户走访、专项排查核实了房屋面积,并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对2019年计划搬迁的28户99人,该镇也通过入户宣传政策,签订

建房合规协议等方式,既确保村民住房有保障,又坚决杜绝面积超标。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武隆区成立了27个由区领导挂帅的专项排查领导小组,组建了186个专项排查工作队,对全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排查,以全面精准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同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武隆区扶贫办主任沈江涛表示。

奉节 驻村工作队义务插秧忙本报讯(通讯员 龙在林

方传太)近段时间,奉节县派驻各村的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纷纷挽起裤腿,下田帮助贫困户和留守老人插秧,确保不误农时。

因儿子意外去世,羊市镇万兴村51岁的贫困户卢延清与多病的妻子一起艰难过活。今年,卢延清家本打算种植5亩水稻,但苦于缺少劳动力,栽秧时节来临,夫妻俩却只能一株一株的扦插,看看就要误了农时。万兴村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随即组织党员干部为卢家插秧。半天工夫,就为卢家插完了秧苗。

为确保不误农时及时春耕,保住贫困村民的“饭碗”,春耕农忙时节,奉节县根据贫困户和留守老人家庭普遍缺少劳动力的实际,积极组织派驻各村的工作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义务插秧小分队,帮助贫困户和留守老人家庭及时推进春耕生产,把解决

“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刘辉)近日,笔者从梁平区教委获悉,该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等重点对象,采取控辍保学精准到人、学生资助精准到人、就近入学精准到人三管齐下措施,严防因贫失学、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据梁平区教委主任王建平介绍,在确保控辍保学精准到人方面,梁平采取一人一案、分类施策等办法,通过对贫困学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和对12名因病因残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等措施,保证了全区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在确保学生资助精准到人方面,梁平加强了区教委、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对接,通过主动发声、正面引导、丰富形式等方式,强化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做到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确保应资助建卡贫困户学生不遗漏,能按资助标准接受资助。据悉,除认真落实中央、

市级“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相关“规定动作”进行资助外,梁平还实施了由区财政埋单的“自选动作”,即区财政对未脱贫建卡贫困户学生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分别按照每学期250元、500元、750元和1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在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精准

到人方面,梁平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区已累计投入约 6.26 亿元,新建或扩建了泰和路小学、石安镇中等近20所城区及场镇学校,新增学位2万余个。

控辍保学精准到人控辍保学精准到人 学生资助精准到人学生资助精准到人 就近入学精准到人就近入学精准到人

梁平严防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王忠虎)日前,笔者前往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饱受疾病困扰的村民刘演海家时,看到他正在地里劳作。“感谢党和政府拿钱给我治病,我现在完全可以下地劳动了。”刘演海说。

今年53岁的刘演海以往因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颈椎病,连正常行走都难,更别说下地干活。今年4月上

旬,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将他送进双龙镇卫生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周,使他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他住院期间需支付的医药费3368.68元,也全部由医保报销、医院减免和政府补贴埋单。

“双龙镇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为解决贫困村民看病难,我们建立了精准扶贫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并实行

‘先诊疗、后结算’,采取‘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民政救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的模式解决治疗费用,以达到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据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介绍,刘演海家就通过这种模式,医保报销了 2515.06元,医院减免了33.6元,政府补贴了820.02元,个人零支付。

巫山双龙镇推出“五个一点”使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