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孙守刚先 到 报 电 等省直新闻单位 代...

1
本报1 30 广访慰问线候和2013 党的线走转了良2014 广牢牢民美2014 1 31 访慰问 ”。便淡得那年说说”。”。神神秘秘单调的便被”。也要让人”。穿那年穿穿穿招展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能闹天天穿穿不差……和好神上滚滚 神上”、忙忙命名畜兴买卖H7N9 己家宗最顺遂肉肉”。 一夜素素静静外拓颤颤巍巍结结实实保本看看—— 条特访单的满满丝酸@地的个个 点店怀@还会也要绰绰有余”。 ”。本报 本报1 29 历腊廿让三人瑟瑟啦啦7 40 的店。” 。” 75 担当为我次大了两10 。” 2014 10 12 17 1/5 绿声声并不了六。” 慢慢保鞭等等很好7 本报腾腾。“么名”“57 。” 谢谢谢谢。”“。”过工站站强求。” 40 100 线身上他送随他。” 仍然团王 -960 13301 的点子走。”员暂本报1 30 23 35 MU5026 刚刚10 腾腾每名14 断断续续3-4 。” 场吃意义。” CFP1 29 ( )100 村村镇政”—— 绿镇政发放1 30 10 妈妈本报1 120 5000 55 便1 29 县县的店1 纷纷 ”、 3 100 问为3 坟放。”。” 17 1 种逐处传”。 应应景就清清静静。” ……团团 圆圆。”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报道 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孙守刚先 到 报 电 等省直新闻单位 代 …paper.dz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实现科学发

□记者 李占江 报道本报济南1月30日讯 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先

后到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等省直新闻单位,代表省委省政府走访慰问新闻战线干部职工,向大家致以新春问候和祝福。

孙守刚指出,2013年新闻单位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转改”活动,做好各项宣传报道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14年,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实现科学发展、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贡献。

责任编辑 黄露玲 郭 炉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孙守刚走访慰问

省直新闻单位

□ 刘玉栋

春节期间,大家坐在一块儿,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年。说的最多的是“年味儿”。这个说,现在过个年,哪有什么年味儿?那个说,你说怪吧,如今过年啥都不缺,就是没了年味儿。大伙很容易便达成了一致,就是这“年味儿”淡了,淡得厉害。

大家说年味儿淡了,肯定是拿现在跟过去比。言外之意,就是过去那年味儿浓啊。那就按我的记忆,先说说过去的年:

第一是“忙”。俗称“忙年”。进了腊月,那种气息就不一样了,今天这家杀猪,明天那家宰羊。腊月二十三,祭灶,吃糖瓜。大人们神神秘秘地说:吃糖瓜,粘嘴巴,不准再乱说话了。这神秘的气息让年味儿一下子浓郁起来,接着就是扫房子,摆家堂,购年货,买炮仗,蒸馒头,炸糖糕,汆丸子,炖猪头,一家人没有闲着的,原本清静单调的院子里,猛地便被各种诱人的气味占满了。

第二就是“吃”。那时候物质匮乏,老百姓手里没钱,平时舍不得吃,可是过年就不一样了,再穷的人家也要割几斤肉的。要知道,舌尖上的味道让人记忆深刻,会伴随人的终生。那时候,吃是最重要的年味儿之一。

第三是“新”。新年嘛,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就是穿新衣服,那年月,平时没事,谁也舍不得置一身新衣服穿,可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比着穿,尤其是女孩子,花枝招展的,格外灿烂。还有家家户户贴春联,挂新灯笼,到处都是红红火火,“新”味特浓。

第四是“闹”。闹新春嘛,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敲锣的,打鼓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唱大戏的,一直闹到元宵节。人们平时一年忙到头,难得能闹这么几天。

而如今呢,恐怕忙年的越来越少了,没工夫不说,主要是没这个必要啊。就说吃吧,比起原来,还不是天天过年;那穿衣服更不用说,平时谁穿得都不差……缺少了一种新鲜的感受和好奇之心,那种迷人的气息也就淡了,找不到过去的心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年味儿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年味儿的浓与淡,实际上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段乡愁。

这些年,时代飞速发展,物质的丰盈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滚滚洪流般冲击着传统文化,然而,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寄托,“记得住乡愁”是多么迫切的事情。所以正好,今年国家提倡过一个文明、节俭、环保的春节。我们不妨一试,把这个年归于“真”、归于“简”,推掉一切不必要的应酬,走进厨房,忙忙年,亲手做几道菜,跟亲人们团聚在一起热闹一番,也可能,这年味儿就浓起来了。

□ 王文珏

大年初一,是为鸡日。传统文化按照六畜命名了新春的六日,但鸡并非六畜之首,初一鸡日,可能与雄鸡司晨有关。

按古书言,若哪日天气晴朗,则对应的牲畜兴旺发达,宜室宜家,宜养宜买卖。天气预报说齐鲁大地初三始降温,神啊,让H7N9远离生活吧!

过年了,忽然就回到了自己硬盘上的某个初装还原点。每个人都天经地义地觉得自己家的年俗、习惯、规矩,最正宗最贴心。

齐鲁大地上的亲,大年初一,你家的饺子是素馅还是肉馅的?这是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能让很多异地家庭内讧。在青岛,

许多“原住民”家庭认为三十夜里吃素馅,初一吃肉馅毋庸置疑。对这种年俗,可以有很多解释,我听得比较多的是,三十吃素馅,代表送走平安顺遂的一年;初一吃肉馅,代表来年兴旺,肉肉的殷实有“发头”。

但鲁中、鲁北,多是三十夜里吃肉馅,初一吃素馅,说法呢,是一年下来一家人辛苦劳作,最后一夜必然吃顿好的犒赏自己,补偿劳作;初一吃素,祈祷来年素素静静,平安,无事端。

当两种文化的人组成一个小家庭,大家脸红脖子粗,最终馅料选择可由家庭地位决定。

这大约是山海两种文化造成的吧。海文化多外拓,秉持的是一种发展的思路,初一的肉颤颤巍巍满汤饱汁,香气四溢,是结结实实的欲望,也是对富裕明天的渴望。平原内陆山区,思维传统,尤其受儒家思想滋养,首求平安能持,次求其他,是一种保本经营的朴素和踏实。而自农耕进化到城市之后,一个大院不同门户内的荤素饺子安排,都各有各的因果解释。

初一的清晨,低头看看碗里的饺子,它不只是荤素,它是我们的祖先,是迁徙史,是年俗在家庭的征服和继承。这也是年俗的魅力,因为年是全中国的,而俗是自己的,和家人有关,和家族有关,和故乡有关。

初一饺子,肉馅还是素馅?

年味与乡愁

除了送饺子,还能做什么?——— 除夕救助流浪者的见闻与思考

发 布

【艾滋病患者的祝福短信】除夕夜,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祝福短信,发信者是我曾采访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简单的言语,传递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顿时心中满满的感动,也夹杂着一丝酸楚。这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也被我遗忘,有些自责。马年到来,祝这个特殊群体新年快乐,愿世界给予他们更多阳光。(@蒋兴坤)

【城市的历史】过年回家,发现老房子那去年满街的“拆”字,已化为遍地的碎砖残瓦。那片地方,曾有一个个比我年龄都大的杂货铺、糕点店、理发店、早餐店,以及伙伴们怀恋的小学校。魏家的火烧龙泉的糕点,“折本”大哥的文具店,如今都无可避免地在改造中走入了城市的历史,走入了人们的记忆。春节,一元复始。不远处,一座新的商贸城已现雏形。(@孔令伟)

这是安丘市一户人家包的豆腐香菜素馅饺子。北方地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

的人家还会包上些素馅饺子,取“素净平安一整年”之意;煮饺子的水也要比平时多放一些,寓意来年日子

“绰绰有余”。

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夜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发)

□ 本 报 记 者 王洪涛本报实习生 张志强

1月29日,农历腊月廿九,烟花爆竹个体经销户林丽的摊位前却只有三个人:她自己、丈夫和女儿。零度的天气让三人瑟瑟发抖,而比天气更冷的是销量的不景气。

她的摊位设在临沂市通达路与北园路交会处。往年,小摊前呼啦啦围着的全是人;今年,一个早上也没卖出去几挂。林丽说,去年这时一天怎么也得卖出去万把块钱了,而今年少卖了7成,这样下去,明年要改行了。

隔了三个路口,40多岁的孙老板也经营着一个烟花爆竹专柜。他的店铺前,偶尔有市民问问价格,买走一两挂鞭。“往年忙不过来,还得雇人,今年我跟媳妇俩人还闲着。”孙老板告诉记者,今年他销量下滑了一半以上,原因在于“现在都环保了,企业单位不放开门炮。市民往年买四五挂鞭,今年也就买一两挂,意思意思。”

前几天,临沂市九州商业集团、桃源超市、金鹰家电、金鹰美乐、苏宁电器五大商超携旗下75家门店承诺,年后开业不放开门炮。桃源超市一位负责人就表示,企业必须有所担当,为我们共同的环境出一份力。家住临沂附中附近的市

民李学东,今年则一挂鞭也没买。城市如此,乡村又如何?当天是兰山区

枣沟头镇俄庄村年前最后一次大集了,卖鞭炮的商家大概有六七户,商贩姜明山的摊位就摆在集市的拐角处。他感到今年形势也不乐观,“鞭炮明显不好卖了,像这种大个儿鞭炮,我只进了两箱还没卖完,去年这个时候10多箱都卖出去了。”

鞭炮销量下降商贩头疼,“环保人”却乐见其成。临沂市环保局应急办主任刘忠林觉得,这为2014年环境保护开了一个好头。去年,临沂空气质量不给力,去年10月到12月,临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仅为17天,不足1/5,而空气污染程度也曾有“爆表”表现。春节前夕,临沂市环保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倡议书:倡导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过一个绿色健康年。

不过,“鞭炮声声辞旧岁”,是一代一代形成的习俗,想立即改变并不那么容易。在俄庄集市上,村民老刘就特意挑选了六挂鞭炮,还是最响的那一种,“不放鞭炮,还叫过年吗?放鞭炮,越响越喜庆。”

临沂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郭星认为,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慢慢改变这种习俗。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污染少、噪音小的环保鞭炮。同时,她也认为,过年图喜庆,方式也很多,临沂的庙会、舞狮等等,都是很好的过年方式。

去年一天卖万把块,今年少卖7成,摊贩无奈表示明年要改行

“环保人”喜见鞭炮遇冷

□ 本报记者 牛远飞

年三十下午两点,冒着寒风,记者登上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一辆救助车,和工作人员一起,拉着热腾腾的水饺出发了。

行驶到北园大街的一处桥洞时,看到一位流浪汉蜷缩在破棉被里,工作人员赶紧下车,走上前去询问他的情况。“大爷,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我叫张士山,57岁了,老家是禹城的。”

这位老汉独身一人,腿有残疾找不到活干,平时就在附近捡些饮料瓶换点钱花,出来流浪有三个年头了。

“大爷,跟我们去站里过年吧,睡外面多冷啊,站里年夜饭都准备好了 ”“谢谢,谢谢,我不去救助站了,不添麻烦了。”“行,我们不勉强你,你想去的时候随时去。这是刚出锅的饺子,你快趁热吃。”老张伸出黢黑的双手,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饺子,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重新上车后,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把这些流浪者收到救助站呢?”

同行的救助站站长王子福解释说:“当前更加提倡‘主动救助,自愿受助’,好多流浪者已经习惯于独往独来,不愿意到站上受约束,所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不强求,但随时向他们提供服务。”

除夕这顿饺子,救助站购买了40多斤鲜猪肉和100多斤面粉。为了保温,他们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一次性饭盒内,再装到保温箱内,兵分三路,把饺子送到整个城区的流浪者面前。

在天桥下的一个电线杆旁,我们又发现了一名流浪者。他身上裹着件军大衣,躺在一张旧长椅上。问他叫什么,他只说姓李就不吭声了,瞪着两眼看着我们。给他送了饺子后,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像这些精神不正常的流浪者,更要随他意,绝不敢逼他们。”

我们串了一条街道又一条街道,直到天黑。

临别时,记者直言相问:除了送饺子,还能做什么?

王站长回答说:救助是善事,也是难事。目前救助仍然面临一些难题:有些流浪者劝导不听、护送不走,成了职业乞讨者,需要长期救助;有的“外穷内富”,竟靠乞讨发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社工、招募义工和志愿者等方式提高救助效果。

□记者 左丰岐 报道▲大年三十,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井下-960米的

13301工作面,到了晚饭的点,一个矿工提着红袋子走过来,喊着“快来吃水饺了,猪肉白菜馅的,还热乎着呢。”当班的检修人员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坐在设备旁边吃起水饺来。一二十分钟后,吃完水饺的矿工们又开工了。

□ 本报记者 冯磊

1月30日23时35分,由香港至济南的MU5026航班顺利降落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这是济南口岸蛇年出入境的最后一架航班,百余名乘客陆续进入济南边防检查站出入境检查大厅。刚刚利用勤务间隙吃了几个水饺的10余名边检官兵,此时已经各就各位,准备为入境旅客办理通关手续。新兵小王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边检任务中。

在航班到来之前,济南边检站执勤业务二科副科长张麟带着热气腾腾的水饺来到济南机场,“每年春节都是济南口岸旅客出入境的高峰期,检查任务很重,值班比较辛苦,每名检查员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最忙的时候一天断断续续只能休息不到3-4个小时。”

小王说:“除夕夜的水饺,只能在机场吃了。这是我入伍第一个春节,非常有纪念意义。”

边检新兵

机场里吃水饺

千米井下

过除夕

□CFP供图▲1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00

多名留校大学生齐聚学校餐厅,和留校值班的校领导、老师一起动手包饺子、拉家常、吃团圆饭,提前过上了新年。

乳山市冯家镇冯家村村民姜欢一家人展示镇政府送来的“贺年礼”——— 电子鞭炮。今年春节,为

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环境污染,乳山倡导市民不放、少放烟花爆竹,过文明、环保、绿色年,冯家

镇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购置了上百副电子鞭炮发放给村民。(□记者 彭辉 报道)

□记者 王洪涛 报道▲1月30日晚,在驻守临沂的济南军

区空军某部军营里,义务拥军10余年的“兵妈妈”朱呈镕来到军营,送来年货,并和战士们一起包水饺迎新年。

□ 本报记者 刘芝杰 刘田

“1万响的120元要不要,5000响的55就卖,要的话给你再便宜点!”1月29日中午,在日照市莒县县城一家销售烟花爆竹的店里,店主正在向几位顾客推销自己的“主打产品”,不过连续好几拨顾客对店主极力推荐“又多又响”的“1万响”都不怎么感兴趣,纷纷挑选一些“不太长”、“不太响”的鞭炮。

记者向一位购买了3挂100响鞭炮的顾客询问为什么要这么少的鞭炮,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县城,过年不打算放鞭炮了,买这3挂是为了回农村的老家“上坟”,“上坟放鞭炮是传统,完全不放说不过去,所以现在都是放点意思意思。”而一位主动提出

“不要太响”的顾客表示,自己买鞭炮是打算年三十放的,但是在小区放太响又会吵着别人。“毕竟是过年嘛,放鞭炮是个习惯。但是有些邻居,尤其是老人孩

子还需要休息,咱尽量不吵着别人。”店主告诉记者,自己卖了17年鞭

炮,以往顾客都喜欢响数多的,嫌弃有些鞭炮不够响,但是这两年大家的观念转变很大,以往畅销的“1万响”等品种逐渐成了滞销品。

在济宁市泗水县,刘传俊一家吃罢团圆饭,就围坐在电视机前守岁。屋外的除夕夜,比往年安静了许多,只有从远处传来的零星鞭炮声。

刘传俊说,过去每逢春节都会“斥巨资”买很多烟花爆竹,今年却只买了

“兔子尾巴”长短的一挂鞭炮,以此响应号召为空气污染“减负”。

“可不是嘛,这鞭炮能少放就少放,‘意思意思’应应景就行了。少放烟花爆竹,清清静静过年,我觉得挺好。”韩大妈很响应老伴儿的做法。

但是,过年不放鞭炮是不是少了几分年味?“啥叫年味?一家人在一起包水饺、贴春联、挂灯笼……团团圆圆才是年味。”韩大妈说。

【链接】

“1万响”成了滞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