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hu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

1
MINBEIDAILY 2019.8.6 星期二 07 责任校对:赖秀清 电话: 8827770 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DUSHU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读完《被掩埋的巨人》最后一个段落时,我正坐在 长途大巴上层最前面的座位上。玻璃窗外的景色一览 无余,不时飘拂着的细雨已经彻底停歇,青黑色的高速 路弯曲地向远方延伸,道路两旁的青山绿树快速地向 后退去。天空是灰白色的,有着雨后的清新亦有着雨 天的阴郁。这倒是很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埃克索倔强 无奈还有点孤寂的背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着。 埃克索最终没有和船夫握手言和,因为他并没有 像比特丽丝那么信任船夫对他们的承诺,老夫妻俩分 别前的久久的拥抱甚至让我想起 《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穿过荒原 即将回到人间时那个长长的吻。我 想,埃克索和崔斯坦当时的心境大 概是一样的,虽然也怀抱着对未来 的美好希望,但又怕希望会落空,那 么,此时此刻,这个拥抱和接吻就有 了最后的告别的意味。在这两个故 事里,女人对爱情的信念显然比男 人要坚定得多。 当然,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 人》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寻找记忆的 故事。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 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 争似乎已经结束,两个族群的人比 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 十年。但是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 忽然发现他们的生活正被一种奇怪 的“遗忘症”笼罩着,他们所有的人甚至都想不起刚发 生不久的事情。而他们竟然依稀想起了他们的儿子, 他们想要找回儿子和失去的记忆,于是匆匆踏上了一 段艰辛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他们邂逅了撒克逊武 士维斯坦,救了受伤的男孩埃德温,还偶遇了亚瑟王的 最后一个骑士高文。四个人的命运就此交织在一起。 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他们也曾经害怕过,怕会有 不堪的往事破坏了他们现在的恩爱,但比特丽丝最后 还是觉得:“我也不愿意让坏的记忆回来,哪怕会让我 们哭泣,或者气得发抖。因为,那不就是我们共同度过 的一生吗?”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关于“爱人失忆” 的,姜思达的回答似乎在隔空呼应比特丽丝的说法! 他说:“我的爱人失忆了,当然要帮她恢复!记忆是 那么珍贵的东西,现在我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可能 帮她拿回来的人,我怎么会舍得帮她拒绝呢?纵然 我知道,恢复记忆可能像一个无底的深渊,吞噬我现 在全部的幸福,我也不愿意让她在这个蒙在鼓里的 虚假的幸福中。” 是的,无论美好还是丑陋,记忆都是人生最宝贵的 东西。石黑一雄曾经说过他想借这部 小说探讨:“什么样的记忆该被记得或 是忘记?我们的记忆在被什么塑造?” 小说中,骑士高文一生都在用自己的 生命守护着巨龙,守护着这用遗忘带 来的虚假的和平。而武士维斯坦的使 命是杀死巨龙,让“迷雾”消散,让人们 记忆恢复,让撒克逊人被屠杀的浩劫 不再被遗忘,让复仇开始。 在巨人冢,面对巨龙,他们曾经有 过争论高文:“事情过去很久了,死者安 息于地下,地上早已覆盖着怡人的绿 草。年轻一代对他们一无所知。” 维斯坦:“愚蠢啊,先生。蛆虫越 活越肥,旧伤口怎么可能愈合?和平 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 么能够持久?我明白这是你虔诚的渴 望,渴望你那些恐怖的往事像尘土一样消于无形。但 是,它们却在泥土中蛰伏,像死者的白骨一样,等着人 们发掘。” 最后,维斯坦胜利了,他杀死了骑士和巨龙。然 而,他也明白,随着仇恨的复活,战争与屠杀将重新开 始,所以,他并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快乐,而是陷入了迷 惘。 显然,《被掩埋的巨人》探讨的关于记忆的问题,除 了人生、爱情这个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关于国家、民 族的层面。而石黑一雄日本裔的身份,也是很容易让 人联想到中日之间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不会被掩埋的记忆 读《被掩埋的巨人》 □范丽娇 好书快递 作者: 郑岩、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文物的故事 出版年:2019年4月 页数: 224页 本书属于历史类图 书。一页图画、一页美文, 描绘近一百五十件具有代 表性的国宝级文物,勾勒 出六千年来中国文明发展 的迷人图景。选取了中国 考古中的代表性出土文 物,以写实手绘配简短文 字介绍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这些经典文物背后的 故事。文物时代从新时期时代至明代,跨越六千余 年。全书按照时代划分,每个章节的名恰到好处地 浓缩了那个时代出土文物的风格。 年方六千 作者: [日]今敏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 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9年8月 页数: 368页 定价: 88.00元(上下册) 动画大师今敏,漫画 生涯至高代表作!今敏, 是继宫崎骏、大友克洋、押 井守之后最享誉世界的日 本动画大师,具有强烈作者 色彩、先锋探索精神的艺术 家。《作品》(OPUS)是较完整意义上今敏“自编自导”全 身心倾注心血的长篇大作! OPUS 作品 沈石友是近代无人不晓的藏砚大家, 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 《鸣坚白斋诗存》几乎收录了沈石友毕 生所创作的所有诗歌,点校者将这 1300 首诗歌按照创作时间分为十二卷,时间跨 度大致为 1884 年到 1917 年。在内容上,这 些诗歌所涉及的题材甚广,主要包含了咏 物、记事、记游、唱和、感怀、题砚、题画这些 题材;在体裁上,这些诗歌所采用的体裁也 各不相同,律诗、绝句、古体、短歌均有。当 然,想要把控如此丰富多样的诗歌内容和 体裁绝非一件易事,这需要诗人具有扎实的 创作功底和卓越的诗歌才能。显然,沈石友 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诗人 钱仲联所说:“吾虞近百年诗人,沈石友先 生当为第一流”,沈石友的诗歌无论在格调 上还是在语言上在当时是极为突出的。 自古以来,诗歌都具有感发志意的功 能,因此,我们读诗歌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 对文人个性的了解。读沈石友的诗文也是 如此,虽然我过去对沈石友的认识非常局 限,但在这本诗集里,我看到了沈石友身上 令我感动的三种情怀。 首先,便是沈石友身上的那份淡然的 闲情逸趣。和大部分古代文人一样,沈石 友寄情山水,喜欢寻访自然。本部作品中 有一类记游型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沈石友 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是《九日归虞山》和《上巳出 西郭》两首。除此之外,本部诗集中也有很 大一部分是题物诗,而这个“物”又具体指 向了“石砚”和“书画”两个方面,而在阅读 这一类型的诗歌时,我看到了一个品味高 洁、淡泊名利的雅士。沈石友本名汝瑾,因 为喜好收集砚台,才自号“石友”,而“石 友”本身便是砚台的别称,从沈石友的自 号上也可看出他对砚台的喜爱之情。在 《自 题< 品砚图> 》一诗中,沈石友说自己 “平生砚癖苦难疗,爱青花石逾黄琮”,直 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对集砚的热爱。在 《赐砚歌》这首诗歌中,沈石友记叙了自己 偶得绿石小砚,认为这个小砚就是难求的 松花石,于是便细心琢磨,为之写诗作赋。 而在沈石友的题画诗中,他不仅仅会对画 的内容进行评价,还会深度挖掘画的意境 和内涵,探索画作的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 内容。于这些题物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 沈石友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之高,以及他 那不功利又赤忱的爱。 文人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情怀在本部 作品中也有所展现。虽然沈石友生性喜 静,但知心友人也不少。沈石友的旧识中, 有吴昌硕、翁同、徐元霖、赵古泥、张子祥 等为读者所熟知的文人雅士,其中吴昌硕 与沈石友之间的情谊最为紧密。本部作品 中,《寄昌硕》《昌硕书墨梅松日巨幅,索 诗》《昌硕示< 感事诗> ,依韵和之》等诗歌都 是沈石友写给吴昌硕的诗歌。事实上,沈 石友虽然比吴昌硕要小十四岁,但是因为 沈石友家境富裕,他经常接济在当时默默 无名、贫穷潦倒的吴昌硕,给予他精神与物 质上的双重支持。他能够欣赏吴昌硕,不 仅仅是因为吴昌硕在书画方面的出色才 能,更是因为看重吴昌硕为人的忠正。在 沈石友去世以后,吴昌硕大感悲恸,为他的 诗歌写下序言,也就是《鸣坚白斋诗序》,其 中提到“今其卒也,人琴之痛,掩卷哀哽,可 为流涕者”。看着这些你来我往的唱和之 作,读来还是会让人感到一种脉脉的温情。 在沈石友的诗作中,还有一类绝对不 能被忽视,那就是深刻描写战乱,展现炎凉 世态的诗作,这些诗作展现了沈石友的家 国情怀。虽然沈石友一生从未入仕为官, 但是他处江湖之远仍心忧庙堂,对国事民 生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在描绘自然 灾害方面,《听雨》是其中的代表作,首句 “中国民何罪,皇天屡降炎”便慨叹了旱灾 给百姓生产生活的摧残,同时展现了沈石 友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末句“列强眈虎 视,时事益堪哀”则表现了沈石友对中国时 局的忧心,对列强侵华的愤慨。在描绘频 繁战乱方面,《无端》中“一言不合成仇敌, 四海何曾似兄弟”一句非常有力度,批判了 清末无端战事纷繁的时局。在表现官吏残 酷的方面,《岁除感事》中“士偏皆短气,民 渐不聊生。白马清流祸,苍鹰酷吏名”几句 最具有说服力,深刻揭露了清末酷吏横行、 民不聊生的局面。沈石友虽并非出身于高 官权贵之家,但至少家境殷实,前半生生活 顺遂,因此,沈石友能够在乱世洪流里不随 波逐流,保留如此珍贵的人文视角实属非 常不易,而他能够在国家危难关头,写下这 么多针砭时弊的诗作,坚守平民诗人的良 心底线更是不易。 吴昌硕在诗序里写道:“其诗境凡三 变,少慕清逸,中趋真挚,晚遂举其悲愤之 心。”其实这三种境界对应的也就是这三种 情怀,少时不经人事悲欢,有一颗不染尘埃 追寻闲情雅趣的赤子心;中年经历世事浮 沉,愈加珍惜高山流水的情谊;晚年鬓已星 星也,尝遍身世之飘零,看遍家国之沉沦, 以一腔悲愤写事态之炎凉。千首诗歌,三 种情怀,漫漫书页翻飞如白驹奔腾,恍惚迷 离间,似窥见白衣诗人抚砚太息之模样。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 读《鸣坚白斋诗存》 □章雨恬 新书快读 佳作品读 书人书事 作者:[日]金子美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闫雪 出版年: 2019年7月 页数:320页 定价:49.8元 《秋天,一夜之间》是 金子美铃诗歌全集的第二 册,收录 256首诗歌作 品。曾被世人遗忘50多 年的日本天才女诗人金子 美铃,一生所著诗歌完整 收录。写给每个大人心中的孩子,唤醒那颗原本纯 净的赤子之心。金子美铃的诗歌清新自然,透明纯 净。即使命运多舛,一生短暂,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 之心。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怜爱、对未来 的希望、以及对自我与人生的哲思。 秋天,一夜之间 作者:苑子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 限公司 出版年:2019年8月 定价:49.80元 《你要好好的》全书共 收录6个故事,你会在书 中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 总会犯错,也终将成长;也 许会在书中看到别样的青 春,肆意热血却又心存善 良。在青春中,我们总会 爱人、被爱,然后学会爱;总会在跌倒后站起,在一 次次试错后找到未来的方向;总会孤注一掷地去做 某些傻事,回忆起来却无比感谢当时的自己。我们 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 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你要好好的 我夫妻,都比较喜欢阅读。潜移 默化,儿子很小就手不释卷。月朗 风清,一家三口,围炉夜话,“纸上谈 兵”,有宋人“赌书泼茶”的遗风。 儿子到县城读高中,“处女作”引 经据典,纵横捭阖,不像出自“一个 萝卜一头蒜”的农村孩子之手。老师 的评语,有弦外之音,怀疑是抄袭。 殊不知,这是饱读诗书的结果。事实 胜于雄辩,儿子“佳作迭出”,证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儿子不再是吴下阿蒙,老师为 之刮目相看。我为自己国学教育的 心血没有付之东流而窃喜。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岁 月在漫不经心中静静流逝。儿子北 上读书,南下谋生,与我们天各一 方。闲暇之余,我仍然在家里的固定 位置,重复我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 除了钻故纸堆,我现的读物,基本上 都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既不忽视 “六便士”,也爱“月亮”,是工科男也 没有忘记诗和远方。 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 青。我武侠情怀深重,喜欢金庸侠之大者稳如泰山,也喜 欢古龙雄奇奔放天马行空。我曾不经意流露,无缘读《多 情剑客无情》引以为憾。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久,儿 子把那套装帧古雅的书从旅行箱里掏出来,塞到我手中, 我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儿子让我如愿以偿,这种满足, 超越了读书本身的快乐。他的敏感细腻,一如鲁迅《阿长 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迅哥儿。 我跟儿子知识背景、阅读兴趣不完全一样。“翅膀硬 了”以后,他比较喜欢外国文学,还有新新人类的作品。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给我的书,在我家渐呈汗牛充栋 之势。有些我读得兴趣盎然,有些我读之无味,弃之可 惜,只好作为摆设,放在书架上,望洋兴叹。同时自鸣自 得,敝帚自珍地安慰自己,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 廉颇老矣,尚能“读”否!我常以此自嘲。“艰深”的书 籍,啃不动了;“新潮”的书籍,不想问津了。抱残守缺,重 复昨天的故事,是我的读书常态。儿子给我的书,在精力 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吃得消的,读一读, 补充营养,慰藉心灵。以书为媒,传递独具韵味的父子情 怀,是我读书生涯的一道晚霞。 怀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n-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DUSHU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 好书快递mbrb.greatwuyi.com/pc/att/201908/06/3c94bc80-c175-4ed2...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 么能够持久?我明白这是你虔诚的渴

MINBEIDAILY2019.8.6星期二

07责任校对:赖秀清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读完《被掩埋的巨人》最后一个段落时,我正坐在长途大巴上层最前面的座位上。玻璃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不时飘拂着的细雨已经彻底停歇,青黑色的高速路弯曲地向远方延伸,道路两旁的青山绿树快速地向后退去。天空是灰白色的,有着雨后的清新亦有着雨天的阴郁。这倒是很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埃克索倔强无奈还有点孤寂的背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着。

埃克索最终没有和船夫握手言和,因为他并没有像比特丽丝那么信任船夫对他们的承诺,老夫妻俩分别前的久久的拥抱甚至让我想起《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穿过荒原即将回到人间时那个长长的吻。我想,埃克索和崔斯坦当时的心境大概是一样的,虽然也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但又怕希望会落空,那么,此时此刻,这个拥抱和接吻就有了最后的告别的意味。在这两个故事里,女人对爱情的信念显然比男人要坚定得多。

当然,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寻找记忆的故事。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两个族群的人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是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忽然发现他们的生活正被一种奇怪的“遗忘症”笼罩着,他们所有的人甚至都想不起刚发生不久的事情。而他们竟然依稀想起了他们的儿子,他们想要找回儿子和失去的记忆,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他们邂逅了撒克逊武士维斯坦,救了受伤的男孩埃德温,还偶遇了亚瑟王的最后一个骑士高文。四个人的命运就此交织在一起。

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他们也曾经害怕过,怕会有不堪的往事破坏了他们现在的恩爱,但比特丽丝最后还是觉得:“我也不愿意让坏的记忆回来,哪怕会让我们哭泣,或者气得发抖。因为,那不就是我们共同度过的一生吗?”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关于“爱人失忆”的,姜思达的回答似乎在隔空呼应比特丽丝的说法!他说:“我的爱人失忆了,当然要帮她恢复!记忆是那么珍贵的东西,现在我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可能帮她拿回来的人,我怎么会舍得帮她拒绝呢?纵然我知道,恢复记忆可能像一个无底的深渊,吞噬我现在全部的幸福,我也不愿意让她在这个蒙在鼓里的虚假的幸福中。”

是的,无论美好还是丑陋,记忆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石黑一雄曾经说过他想借这部小说探讨:“什么样的记忆该被记得或是忘记?我们的记忆在被什么塑造?”小说中,骑士高文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巨龙,守护着这用遗忘带来的虚假的和平。而武士维斯坦的使命是杀死巨龙,让“迷雾”消散,让人们记忆恢复,让撒克逊人被屠杀的浩劫不再被遗忘,让复仇开始。

在巨人冢,面对巨龙,他们曾经有过争论——

高文:“事情过去很久了,死者安息于地下,地上早已覆盖着怡人的绿草。年轻一代对他们一无所知。”

维斯坦:“愚蠢啊,先生。蛆虫越活越肥,旧伤口怎么可能愈合?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么能够持久?我明白这是你虔诚的渴

望,渴望你那些恐怖的往事像尘土一样消于无形。但是,它们却在泥土中蛰伏,像死者的白骨一样,等着人们发掘。”

最后,维斯坦胜利了,他杀死了骑士和巨龙。然而,他也明白,随着仇恨的复活,战争与屠杀将重新开始,所以,他并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快乐,而是陷入了迷惘。

显然,《被掩埋的巨人》探讨的关于记忆的问题,除了人生、爱情这个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关于国家、民族的层面。而石黑一雄日本裔的身份,也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日之间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不会被掩埋的记忆——读《被掩埋的巨人》

□范丽娇

好书快递

作者:郑岩、郑琹语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副标题:文物的故事出版年:2019年4月页数:224页

本书属于历史类图书。一页图画、一页美文,描绘近一百五十件具有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勾勒出六千年来中国文明发展的迷人图景。选取了中国考古中的代表性出土文物,以写实手绘配简短文字介绍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这些经典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时代从新时期时代至明代,跨越六千余年。全书按照时代划分,每个章节的名恰到好处地浓缩了那个时代出土文物的风格。

年方六千

作者:[日]今敏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19年8月页数:368页定价:88.00元(上下册)

动画大师今敏,漫画生涯至高代表作!今敏,是继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之后最享誉世界的日本动画大师,具有强烈作者色彩、先锋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作品》(OPUS)是较完整意义上今敏“自编自导”全身心倾注心血的长篇大作!

OPUS作品

沈石友是近代无人不晓的藏砚大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鸣坚白斋诗存》几乎收录了沈石友毕

生所创作的所有诗歌,点校者将这1300余首诗歌按照创作时间分为十二卷,时间跨度大致为1884年到1917年。在内容上,这些诗歌所涉及的题材甚广,主要包含了咏物、记事、记游、唱和、感怀、题砚、题画这些题材;在体裁上,这些诗歌所采用的体裁也各不相同,律诗、绝句、古体、短歌均有。当然,想要把控如此丰富多样的诗歌内容和体裁绝非一件易事,这需要诗人具有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卓越的诗歌才能。显然,沈石友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诗人

钱仲联所说:“吾虞近百年诗人,沈石友先生当为第一流”,沈石友的诗歌无论在格调上还是在语言上在当时是极为突出的。

自古以来,诗歌都具有感发志意的功能,因此,我们读诗歌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对文人个性的了解。读沈石友的诗文也是如此,虽然我过去对沈石友的认识非常局限,但在这本诗集里,我看到了沈石友身上令我感动的三种情怀。

首先,便是沈石友身上的那份淡然的闲情逸趣。和大部分古代文人一样,沈石友寄情山水,喜欢寻访自然。本部作品中有一类记游型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沈石友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九日归虞山》和《上巳出西郭》两首。除此之外,本部诗集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题物诗,而这个“物”又具体指向了“石砚”和“书画”两个方面,而在阅读这一类型的诗歌时,我看到了一个品味高洁、淡泊名利的雅士。沈石友本名汝瑾,因为喜好收集砚台,才自号“石友”,而“石友”本身便是砚台的别称,从沈石友的自号上也可看出他对砚台的喜爱之情。在《自题<品砚图>》一诗中,沈石友说自己“平生砚癖苦难疗,爱青花石逾黄琮”,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对集砚的热爱。在《赐砚歌》这首诗歌中,沈石友记叙了自己偶得绿石小砚,认为这个小砚就是难求的松花石,于是便细心琢磨,为之写诗作赋。而在沈石友的题画诗中,他不仅仅会对画

的内容进行评价,还会深度挖掘画的意境和内涵,探索画作的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于这些题物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沈石友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之高,以及他那不功利又赤忱的爱。

文人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情怀在本部作品中也有所展现。虽然沈石友生性喜静,但知心友人也不少。沈石友的旧识中,有吴昌硕、翁同龢、徐元霖、赵古泥、张子祥等为读者所熟知的文人雅士,其中吴昌硕与沈石友之间的情谊最为紧密。本部作品中,《寄昌硕》《昌硕书墨梅松硃日巨幅,索诗》《昌硕示<感事诗>,依韵和之》等诗歌都是沈石友写给吴昌硕的诗歌。事实上,沈石友虽然比吴昌硕要小十四岁,但是因为沈石友家境富裕,他经常接济在当时默默无名、贫穷潦倒的吴昌硕,给予他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支持。他能够欣赏吴昌硕,不仅仅是因为吴昌硕在书画方面的出色才能,更是因为看重吴昌硕为人的忠正。在沈石友去世以后,吴昌硕大感悲恸,为他的诗歌写下序言,也就是《鸣坚白斋诗序》,其中提到“今其卒也,人琴之痛,掩卷哀哽,可为流涕者”。看着这些你来我往的唱和之作,读来还是会让人感到一种脉脉的温情。

在沈石友的诗作中,还有一类绝对不能被忽视,那就是深刻描写战乱,展现炎凉世态的诗作,这些诗作展现了沈石友的家国情怀。虽然沈石友一生从未入仕为官,但是他处江湖之远仍心忧庙堂,对国事民

生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在描绘自然灾害方面,《听雨》是其中的代表作,首句“中国民何罪,皇天屡降炎”便慨叹了旱灾给百姓生产生活的摧残,同时展现了沈石友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末句“列强眈虎视,时事益堪哀”则表现了沈石友对中国时局的忧心,对列强侵华的愤慨。在描绘频繁战乱方面,《无端》中“一言不合成仇敌,四海何曾似兄弟”一句非常有力度,批判了清末无端战事纷繁的时局。在表现官吏残酷的方面,《岁除感事》中“士偏皆短气,民渐不聊生。白马清流祸,苍鹰酷吏名”几句最具有说服力,深刻揭露了清末酷吏横行、民不聊生的局面。沈石友虽并非出身于高官权贵之家,但至少家境殷实,前半生生活顺遂,因此,沈石友能够在乱世洪流里不随波逐流,保留如此珍贵的人文视角实属非常不易,而他能够在国家危难关头,写下这么多针砭时弊的诗作,坚守平民诗人的良心底线更是不易。

吴昌硕在诗序里写道:“其诗境凡三变,少慕清逸,中趋真挚,晚遂举其悲愤之心。”其实这三种境界对应的也就是这三种情怀,少时不经人事悲欢,有一颗不染尘埃追寻闲情雅趣的赤子心;中年经历世事浮沉,愈加珍惜高山流水的情谊;晚年鬓已星星也,尝遍身世之飘零,看遍家国之沉沦,以一腔悲愤写事态之炎凉。千首诗歌,三种情怀,漫漫书页翻飞如白驹奔腾,恍惚迷离间,似窥见白衣诗人抚砚太息之模样。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读《鸣坚白斋诗存》

□章雨恬

新书快读

佳作品读书人书事

作者:[日]金子美铃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译者:闫雪出版年:2019年7月页数:320页定价:49.8元《秋天,一夜之间》是

金子美铃诗歌全集的第二册,收录 256首诗歌作品。曾被世人遗忘50多年的日本天才女诗人金子美铃,一生所著诗歌完整收录。写给每个大人心中的孩子,唤醒那颗原本纯净的赤子之心。金子美铃的诗歌清新自然,透明纯净。即使命运多舛,一生短暂,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怜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我与人生的哲思。

秋天,一夜之间

作者:苑子文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年:2019年8月定价:49.80元《你要好好的》全书共

收录6个故事,你会在书中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总会犯错,也终将成长;也许会在书中看到别样的青春,肆意热血却又心存善良。在青春中,我们总会爱人、被爱,然后学会爱;总会在跌倒后站起,在一次次试错后找到未来的方向;总会孤注一掷地去做某些傻事,回忆起来却无比感谢当时的自己。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你要好好的

我夫妻,都比较喜欢阅读。潜移默化,儿子很小就手不释卷。月朗风清,一家三口,围炉夜话,“纸上谈兵”,有宋人“赌书泼茶”的遗风。儿子到县城读高中,“处女作”引

经据典,纵横捭阖,不像出自“一个萝卜一头蒜”的农村孩子之手。老师的评语,有弦外之音,怀疑是抄袭。殊不知,这是饱读诗书的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儿子“佳作迭出”,证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子不再是吴下阿蒙,老师为之刮目相看。我为自己国学教育的心血没有付之东流而窃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岁

月在漫不经心中静静流逝。儿子北上读书,南下谋生,与我们天各一方。闲暇之余,我仍然在家里的固定位置,重复我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除了钻故纸堆,我现的读物,基本上都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既不忽视“六便士”,也爱“月亮”,是工科男也没有忘记诗和远方。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

青。我武侠情怀深重,喜欢金庸侠之大者稳如泰山,也喜欢古龙雄奇奔放天马行空。我曾不经意流露,无缘读《多情剑客无情》引以为憾。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久,儿子把那套装帧古雅的书从旅行箱里掏出来,塞到我手中,我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儿子让我如愿以偿,这种满足,超越了读书本身的快乐。他的敏感细腻,一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迅哥儿。

我跟儿子知识背景、阅读兴趣不完全一样。“翅膀硬了”以后,他比较喜欢外国文学,还有新新人类的作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给我的书,在我家渐呈汗牛充栋之势。有些我读得兴趣盎然,有些我读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作为摆设,放在书架上,望洋兴叹。同时自鸣自得,敝帚自珍地安慰自己,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廉颇老矣,尚能“读”否!我常以此自嘲。“艰深”的书籍,啃不动了;“新潮”的书籍,不想问津了。抱残守缺,重复昨天的故事,是我的读书常态。儿子给我的书,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吃得消的,读一读,补充营养,慰藉心灵。以书为媒,传递独具韵味的父子情怀,是我读书生涯的一道晚霞。

父子情怀在书香

刘建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