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DUSHU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 好书快递mbrb.greatwuyi.com/pc/att/201908/06/3c94bc80-c175-4ed2...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 么能够持久?我明白这是你虔诚的渴

MINBEIDAILY2019.8.6星期二

07责任校对:赖秀清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读完《被掩埋的巨人》最后一个段落时,我正坐在长途大巴上层最前面的座位上。玻璃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不时飘拂着的细雨已经彻底停歇,青黑色的高速路弯曲地向远方延伸,道路两旁的青山绿树快速地向后退去。天空是灰白色的,有着雨后的清新亦有着雨天的阴郁。这倒是很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埃克索倔强无奈还有点孤寂的背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着。

埃克索最终没有和船夫握手言和,因为他并没有像比特丽丝那么信任船夫对他们的承诺,老夫妻俩分别前的久久的拥抱甚至让我想起《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穿过荒原即将回到人间时那个长长的吻。我想,埃克索和崔斯坦当时的心境大概是一样的,虽然也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但又怕希望会落空,那么,此时此刻,这个拥抱和接吻就有了最后的告别的意味。在这两个故事里,女人对爱情的信念显然比男人要坚定得多。

当然,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寻找记忆的故事。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两个族群的人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是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忽然发现他们的生活正被一种奇怪的“遗忘症”笼罩着,他们所有的人甚至都想不起刚发生不久的事情。而他们竟然依稀想起了他们的儿子,他们想要找回儿子和失去的记忆,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他们邂逅了撒克逊武士维斯坦,救了受伤的男孩埃德温,还偶遇了亚瑟王的最后一个骑士高文。四个人的命运就此交织在一起。

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他们也曾经害怕过,怕会有不堪的往事破坏了他们现在的恩爱,但比特丽丝最后还是觉得:“我也不愿意让坏的记忆回来,哪怕会让我们哭泣,或者气得发抖。因为,那不就是我们共同度过的一生吗?”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关于“爱人失忆”的,姜思达的回答似乎在隔空呼应比特丽丝的说法!他说:“我的爱人失忆了,当然要帮她恢复!记忆是那么珍贵的东西,现在我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可能帮她拿回来的人,我怎么会舍得帮她拒绝呢?纵然我知道,恢复记忆可能像一个无底的深渊,吞噬我现在全部的幸福,我也不愿意让她在这个蒙在鼓里的虚假的幸福中。”

是的,无论美好还是丑陋,记忆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石黑一雄曾经说过他想借这部小说探讨:“什么样的记忆该被记得或是忘记?我们的记忆在被什么塑造?”小说中,骑士高文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巨龙,守护着这用遗忘带来的虚假的和平。而武士维斯坦的使命是杀死巨龙,让“迷雾”消散,让人们记忆恢复,让撒克逊人被屠杀的浩劫不再被遗忘,让复仇开始。

在巨人冢,面对巨龙,他们曾经有过争论——

高文:“事情过去很久了,死者安息于地下,地上早已覆盖着怡人的绿草。年轻一代对他们一无所知。”

维斯坦:“愚蠢啊,先生。蛆虫越活越肥,旧伤口怎么可能愈合?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么能够持久?我明白这是你虔诚的渴

望,渴望你那些恐怖的往事像尘土一样消于无形。但是,它们却在泥土中蛰伏,像死者的白骨一样,等着人们发掘。”

最后,维斯坦胜利了,他杀死了骑士和巨龙。然而,他也明白,随着仇恨的复活,战争与屠杀将重新开始,所以,他并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快乐,而是陷入了迷惘。

显然,《被掩埋的巨人》探讨的关于记忆的问题,除了人生、爱情这个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关于国家、民族的层面。而石黑一雄日本裔的身份,也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日之间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不会被掩埋的记忆——读《被掩埋的巨人》

□范丽娇

好书快递

作者:郑岩、郑琹语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副标题:文物的故事出版年:2019年4月页数:224页

本书属于历史类图书。一页图画、一页美文,描绘近一百五十件具有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勾勒出六千年来中国文明发展的迷人图景。选取了中国考古中的代表性出土文物,以写实手绘配简短文字介绍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这些经典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时代从新时期时代至明代,跨越六千余年。全书按照时代划分,每个章节的名恰到好处地浓缩了那个时代出土文物的风格。

年方六千

作者:[日]今敏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19年8月页数:368页定价:88.00元(上下册)

动画大师今敏,漫画生涯至高代表作!今敏,是继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之后最享誉世界的日本动画大师,具有强烈作者色彩、先锋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作品》(OPUS)是较完整意义上今敏“自编自导”全身心倾注心血的长篇大作!

OPUS作品

沈石友是近代无人不晓的藏砚大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鸣坚白斋诗存》几乎收录了沈石友毕

生所创作的所有诗歌,点校者将这1300余首诗歌按照创作时间分为十二卷,时间跨度大致为1884年到1917年。在内容上,这些诗歌所涉及的题材甚广,主要包含了咏物、记事、记游、唱和、感怀、题砚、题画这些题材;在体裁上,这些诗歌所采用的体裁也各不相同,律诗、绝句、古体、短歌均有。当然,想要把控如此丰富多样的诗歌内容和体裁绝非一件易事,这需要诗人具有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卓越的诗歌才能。显然,沈石友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诗人

钱仲联所说:“吾虞近百年诗人,沈石友先生当为第一流”,沈石友的诗歌无论在格调上还是在语言上在当时是极为突出的。

自古以来,诗歌都具有感发志意的功能,因此,我们读诗歌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对文人个性的了解。读沈石友的诗文也是如此,虽然我过去对沈石友的认识非常局限,但在这本诗集里,我看到了沈石友身上令我感动的三种情怀。

首先,便是沈石友身上的那份淡然的闲情逸趣。和大部分古代文人一样,沈石友寄情山水,喜欢寻访自然。本部作品中有一类记游型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沈石友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九日归虞山》和《上巳出西郭》两首。除此之外,本部诗集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题物诗,而这个“物”又具体指向了“石砚”和“书画”两个方面,而在阅读这一类型的诗歌时,我看到了一个品味高洁、淡泊名利的雅士。沈石友本名汝瑾,因为喜好收集砚台,才自号“石友”,而“石友”本身便是砚台的别称,从沈石友的自号上也可看出他对砚台的喜爱之情。在《自题<品砚图>》一诗中,沈石友说自己“平生砚癖苦难疗,爱青花石逾黄琮”,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对集砚的热爱。在《赐砚歌》这首诗歌中,沈石友记叙了自己偶得绿石小砚,认为这个小砚就是难求的松花石,于是便细心琢磨,为之写诗作赋。而在沈石友的题画诗中,他不仅仅会对画

的内容进行评价,还会深度挖掘画的意境和内涵,探索画作的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于这些题物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沈石友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之高,以及他那不功利又赤忱的爱。

文人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情怀在本部作品中也有所展现。虽然沈石友生性喜静,但知心友人也不少。沈石友的旧识中,有吴昌硕、翁同龢、徐元霖、赵古泥、张子祥等为读者所熟知的文人雅士,其中吴昌硕与沈石友之间的情谊最为紧密。本部作品中,《寄昌硕》《昌硕书墨梅松硃日巨幅,索诗》《昌硕示<感事诗>,依韵和之》等诗歌都是沈石友写给吴昌硕的诗歌。事实上,沈石友虽然比吴昌硕要小十四岁,但是因为沈石友家境富裕,他经常接济在当时默默无名、贫穷潦倒的吴昌硕,给予他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支持。他能够欣赏吴昌硕,不仅仅是因为吴昌硕在书画方面的出色才能,更是因为看重吴昌硕为人的忠正。在沈石友去世以后,吴昌硕大感悲恸,为他的诗歌写下序言,也就是《鸣坚白斋诗序》,其中提到“今其卒也,人琴之痛,掩卷哀哽,可为流涕者”。看着这些你来我往的唱和之作,读来还是会让人感到一种脉脉的温情。

在沈石友的诗作中,还有一类绝对不能被忽视,那就是深刻描写战乱,展现炎凉世态的诗作,这些诗作展现了沈石友的家国情怀。虽然沈石友一生从未入仕为官,但是他处江湖之远仍心忧庙堂,对国事民

生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在描绘自然灾害方面,《听雨》是其中的代表作,首句“中国民何罪,皇天屡降炎”便慨叹了旱灾给百姓生产生活的摧残,同时展现了沈石友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末句“列强眈虎视,时事益堪哀”则表现了沈石友对中国时局的忧心,对列强侵华的愤慨。在描绘频繁战乱方面,《无端》中“一言不合成仇敌,四海何曾似兄弟”一句非常有力度,批判了清末无端战事纷繁的时局。在表现官吏残酷的方面,《岁除感事》中“士偏皆短气,民渐不聊生。白马清流祸,苍鹰酷吏名”几句最具有说服力,深刻揭露了清末酷吏横行、民不聊生的局面。沈石友虽并非出身于高官权贵之家,但至少家境殷实,前半生生活顺遂,因此,沈石友能够在乱世洪流里不随波逐流,保留如此珍贵的人文视角实属非常不易,而他能够在国家危难关头,写下这么多针砭时弊的诗作,坚守平民诗人的良心底线更是不易。

吴昌硕在诗序里写道:“其诗境凡三变,少慕清逸,中趋真挚,晚遂举其悲愤之心。”其实这三种境界对应的也就是这三种情怀,少时不经人事悲欢,有一颗不染尘埃追寻闲情雅趣的赤子心;中年经历世事浮沉,愈加珍惜高山流水的情谊;晚年鬓已星星也,尝遍身世之飘零,看遍家国之沉沦,以一腔悲愤写事态之炎凉。千首诗歌,三种情怀,漫漫书页翻飞如白驹奔腾,恍惚迷离间,似窥见白衣诗人抚砚太息之模样。

千首诗文,三种情怀——读《鸣坚白斋诗存》

□章雨恬

新书快读

佳作品读书人书事

作者:[日]金子美铃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译者:闫雪出版年:2019年7月页数:320页定价:49.8元《秋天,一夜之间》是

金子美铃诗歌全集的第二册,收录 256首诗歌作品。曾被世人遗忘50多年的日本天才女诗人金子美铃,一生所著诗歌完整收录。写给每个大人心中的孩子,唤醒那颗原本纯净的赤子之心。金子美铃的诗歌清新自然,透明纯净。即使命运多舛,一生短暂,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怜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我与人生的哲思。

秋天,一夜之间

作者:苑子文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年:2019年8月定价:49.80元《你要好好的》全书共

收录6个故事,你会在书中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总会犯错,也终将成长;也许会在书中看到别样的青春,肆意热血却又心存善良。在青春中,我们总会爱人、被爱,然后学会爱;总会在跌倒后站起,在一次次试错后找到未来的方向;总会孤注一掷地去做某些傻事,回忆起来却无比感谢当时的自己。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你要好好的

我夫妻,都比较喜欢阅读。潜移默化,儿子很小就手不释卷。月朗风清,一家三口,围炉夜话,“纸上谈兵”,有宋人“赌书泼茶”的遗风。儿子到县城读高中,“处女作”引

经据典,纵横捭阖,不像出自“一个萝卜一头蒜”的农村孩子之手。老师的评语,有弦外之音,怀疑是抄袭。殊不知,这是饱读诗书的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儿子“佳作迭出”,证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子不再是吴下阿蒙,老师为之刮目相看。我为自己国学教育的心血没有付之东流而窃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岁

月在漫不经心中静静流逝。儿子北上读书,南下谋生,与我们天各一方。闲暇之余,我仍然在家里的固定位置,重复我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除了钻故纸堆,我现的读物,基本上都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既不忽视“六便士”,也爱“月亮”,是工科男也没有忘记诗和远方。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

青。我武侠情怀深重,喜欢金庸侠之大者稳如泰山,也喜欢古龙雄奇奔放天马行空。我曾不经意流露,无缘读《多情剑客无情》引以为憾。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久,儿子把那套装帧古雅的书从旅行箱里掏出来,塞到我手中,我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儿子让我如愿以偿,这种满足,超越了读书本身的快乐。他的敏感细腻,一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迅哥儿。

我跟儿子知识背景、阅读兴趣不完全一样。“翅膀硬了”以后,他比较喜欢外国文学,还有新新人类的作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给我的书,在我家渐呈汗牛充栋之势。有些我读得兴趣盎然,有些我读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作为摆设,放在书架上,望洋兴叹。同时自鸣自得,敝帚自珍地安慰自己,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廉颇老矣,尚能“读”否!我常以此自嘲。“艰深”的书籍,啃不动了;“新潮”的书籍,不想问津了。抱残守缺,重复昨天的故事,是我的读书常态。儿子给我的书,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吃得消的,读一读,补充营养,慰藉心灵。以书为媒,传递独具韵味的父子情怀,是我读书生涯的一道晚霞。

父子情怀在书香

刘建闽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