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S-link 電子書索引 。線 上網頁版 (建議使用工具列--〉檢視--〉文件引導模式/功能窗格)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461-480集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01】1-20 集【02】21-40 集【03】41-60 集【04】61-80 集【05】81-100 集【06】101-120 集【07】121-140 集【08】141-160 集【09】161-180 集【10】181-200 集【11】201-220 集【12】221-240 集【13】241-260 集【14】261-280 集【15】281-300 集【16】301-320 集【17】321-340 集【18】341-360 集【19】361-380 集【20】381-400 集

【21】401-420 集【22】421-440 集 【23】441-460 集 【25】481-508 集【來源】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2014 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 。索引

461-470第 461 集 。第 462 集 。第 463 集 。第 464 集 。第 465 集 。第 466 集 。第 467 集 。第 468 集 。第 469 集 。第470 集

471-480第 471 集 。第 472 集 。第 473 集 。第 474 集 。第 475 集 。第 476 集 。第 477 集 。第 478 集 。第 479 集 。第480 集

461。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一集)【日期】2017/6/19【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一九頁,第四行看起:  「三者不了大乘廣智,疑佛不能實度一切眾生,復疑一切念佛眾生豈能皆得往生淨土。故於阿彌陀佛作有量想。對治此疑,故言大乘廣智。此智無法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也」。『大乘廣智』,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就是大乘廣智,平等就廣了。在這個地方念老說得很清楚,為什麼不明瞭大乘廣智 ?是疑佛不能實度一切眾生。我們知道了,想想事實上是不是如是?大家一定都能接受,如是,如是。有幾個人能知道,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是實度一切眾生,真的,不是假的。  為什麼眾生這麼難度?我們不問別人,回過頭來問自己,為什麼這麼難?這個現象、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能不信嗎?也就是說,我們能夠不懷疑嗎?不可能。從理上講,佛確確實實能度一切眾生,但是事實上要從因緣上來說,眾生難度。什麼原因?我們想想,最明顯的,俗話說從小學壞了。古人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

Page 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然」,習性是真正讓我們懷疑,讓我們不能在這一生得度,主要的原因。這個就要說到教育了。  古時候的教育、民國初年的教育,或者我們說二戰以前的教育,還像個樣子,比現在好多了。三寶還有個樣子,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太可怕了!怎麼能夠不疑?  可是我們又知道,疑是根本煩惱,五個,貪、瞋、痴、慢(傲慢)、懷疑,這五個叫根本煩惱。這五個煩惱能斷,是小乘四果阿羅漢,《華嚴經》上所講的五十一個菩薩,阿羅漢相當十信位裡面七信位,貪瞋痴慢疑斷了 。可是貪瞋痴慢疑的習氣斷不了,證得阿羅漢果也斷不了。什麼人能斷習氣?見思煩惱這五種,往上去,塵沙煩惱 、無明煩惱,佛說得很詳細,我們統統具足。所以不能懷疑,這就真信了。  幾個人不能懷疑?他為什麼不能懷疑?第一個要有善根。善根不是這一生修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累積下來的。如果這個善根一生遇不到緣,不起作用,那依舊是凡夫;遇到緣,聞到佛法了,聞到佛法最重要的,老師。不論這個老師是如法還是不如法,只講求學生對老師有沒有真誠恭敬心,關鍵在這裡。我們對老師,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有百分恭敬得百分利益。那幾個老師我們對他真正佩服、真正恭敬?有沒有?沒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於跟這個老師跟了一輩子,幾十年在一起,恭敬心生不起來,這是大問題!為什麼自己沒有成就 ?成就在真誠恭敬裡頭。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對他生不起恭敬心的,他修持再好,名氣再大,不能跟他。這個法師修行並不怎麼樣,也沒什麼名氣,人很老實,你就肯相信他,你就得利益。像海賢老和尚,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他的一生從二十歲出家,這年輕小伙子,就值得人尊敬、值得人讚歎,憑什麼?憑他的老實、聽話、真幹。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 ,為什麼不老實?不但不老實,也不聽話,也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十幾年,沒有成就,每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 、言語造作,還是在造業。業有善惡,肯定惡念多過善念,說話,惡口多過溫柔,舉止,違背戒律威儀肯定很多。這是光陰虛度了,小時候這個根沒扎好。  海賢老和尚孝子,生在那個時代,民國初年,有善根,善根深厚,雖然趕不上古來的大德,但是相差不遠。不像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比他可憐,善知識找不到。他還能遇到傳戒老和尚,是真的善知識。傳他的法很簡單,一句佛號,老老實實一直念下去,不間斷,明白了,不能說,不能亂說。師父就傳這麼幾句話給他,他守了這一輩子,依教奉行九十二年,佛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真去了,不是假去。他走了,他的《永思集》在,還有不太多分量錄像,我看過一些,非常受感動。  所以大乘廣智是真的,不是隨便讚歎的,為什麼?每一個修行到菩薩的地位,特別是證得法身的菩薩,證得法身,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至少也破一分,這些人真善知識。修行在哪裡修?不能不知道,在六根門頭修。眼在見色上修,耳在聞音聲上修,用這兩個做例子,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這裡講的四大類智,是自性的。  聖人,這個聖人,要從斷無明證得法身來說的,那就是法身大士,他們清楚、明瞭,就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完全相同。他見到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了二十個字,說清楚、說明白了。五祖肯定了他,給他做證明,衣缽傳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苦力出身,砍柴賣柴,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二戰時候有。我記得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住在福建,城市裡面還很落後,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晚上點油燈,燒飯的時候燒柴火。就是專門有人上山砍柴,挑到城市來賣,有人在河邊上挑水,挑到城裡面來賣,我們親眼看到的。是這樣的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這些人都很老實。  社會風氣好,有人帶頭,哪些人帶頭?知識分子。讀過書的人都明瞭倫常道德,而且都能夠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就叫修身。他有沒有真正做到誠意、正心,姑且不論,他處世待人做事,他懂得禮,懂得怎樣跟人相處。雖然貧窮,也不敢亂來,奉公守法。想起那個時代,雖然很苦、很難,但是比現在好!人心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普遍能看到。不認識字的人也懂,從哪裡學來的?逢年過節休假,每個地方都搭了戲台在唱戲,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

Page 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說大鼓書,那是幹什麼?那是教育。我也是很多年之後才恍然大悟,那就叫社會教育,他們在表演。讀書人、知識分子把倫理道德做出來,用在生活上。雖然二次大戰、中日抗戰,沒有戰爭的地方,社會都安定,不像現在,現在沒有安全感,那個時候有。  所以佛告訴我們,能大師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一句我們要肯定。具足什麼?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是性德,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有的,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能,簡而言之,我們今天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見性,他圓滿的顯示在生活上,不是裝的,是自然的,人人皆有。就是要教,不教他,這個教要從小,小到什麼時候?小到懷孕,還沒有出生,母親就教他。母親起心動念,沒有惡念、沒有邪念,母親起心動念是善良的、是正當的,正念、善念,沒有惡念、沒有邪念;言語柔和,沒有妄語,不欺騙人,真誠語言;沒有兩舌,挑撥是非;沒有綺語,花言巧語欺騙眾生;沒有惡口,說話溫和;身體的動作沒有邪惡。整個社會普遍都是這樣的,無論走到哪裡,你所看到的都這個現象,好!小孩在這個環境裡頭長大,有良心,懂規矩,知道分寸。現在沒有了,看不到了,家庭破碎了,完全走上名利。  過去的社會真的,老百姓分成四等,士農工商,讀書的最尊貴,擺在最上面。商人目的都是賺錢,錢是需要 ,適可而止,要那麼多幹什麼?不能不知道。今天的社會恰恰相反,商擺在第一,學擺在最下面,顛倒了,整個社會顛倒了,整個世界顛倒了。什麼時候這個地球會出現安定和諧大同之治?必須把士農工商找回來,社會就安定了,天下太平了。如果依舊把商擺在第一,商是要爭,爭利,爭名奪利,人人都爭,這個社會能安定嗎?人人都爭,這個世界會太平嗎?不可能。  讀書人不跟人爭,他會教你要讓,要不然你書怎麼讀的?讀到哪裡去了?讀了要管用,懂得讓,讓不吃虧。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懂得讓,孔老夫子五德最後一個,也就是最下面一層的,讓,多好!夫子溫良恭儉讓,變成讀書人的標準,溫和、善良、恭敬,對人恭敬,對事恭敬,對萬物都恭敬,表現在外面,節儉,最後一個讓 ,讓有忍讓、謙讓、禮讓。大家看了「六尺巷」這個短片,它弘揚的是什麼?就是忍讓、謙讓。  我們如果懂得溫良恭儉讓,把這五個字做下來,這個人一生幸福快樂,好!自己做到了,影響你的家庭,家和萬事興;影響你的事業,你會把所有的員工、你手下的人,都會把他們看作兄弟姐妹、至親好友一樣的對待,你的事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人有享不盡的福報。從哪裡來?從讓來。如果要爭,競爭、鬥爭、戰爭,這個人有吃不完的苦頭。怎麼說吃不完?真吃不完,你一生造的是惡業,死墮三途,三途比人就苦,多少年才能出來。墮到三惡道去,從三惡道再出來的,佛經上告訴我們,「三途一墮五千劫」,吃不盡的苦頭,何必呢?真學佛的人,相信因果,相信佛陀的教誨,看到這個字,你能不害怕嗎?你敢作惡嗎?  書念多了,書念透了,念什麼書?念聖賢書,他不但沒有惡的行為,惡的念頭都沒有。見到人幹惡事、起惡念、說惡言,不放在心上,聽了就沒有了,沒放在心上,這就是修心。心要求什麼?清淨、平等。為什麼要平等 ?因為整個宇宙是你自性變現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所有一些人物,你遇到一些事情,夢中,醒過來之後完全不見了。要知道我們現在在夢中,夢醒了,這個世界不見了。  所以,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什麼關係,要認清楚,一體。誰認清楚了?阿羅漢、菩薩、佛陀,他們都認識清楚 ,他們完全是一體。所以,看到眾生在六道裡頭搞輪迴,做惡夢,菩薩有本事,到你夢中去現身、去說法,用種種方便把你度回來,幫助你覺悟,幫助你醒過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要相信,自性真正是大圓滿,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才藝,一切都是無量的,而且都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  所以古人讀書求智慧,佛法漢朝時候傳到中國,傳來之後,中國人識貨。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走了之後,他的弟子們向四面八方弘揚佛法,不止是針對中國,四面八方你都能看到佛教的跡象。過去我去過爪哇島,在那邊講經,是印尼的爪哇島,遇到一個佛教的古蹟,七、八百年前建的,同修帶我去參觀。這個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 。四面八方宣揚,中國得到的是圓滿的佛法,而且在中國發揚光大,生根了,跟中國的儒釋道,共同為中國古文明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派。是什麼?中國人識貨。外國有些傳去不久就沒有了,只有在中國,圓圓滿滿的,大乘小乘圓滿具足。小乘在南洋興旺起來,大乘在中國發揚光大。因,中國人有善根;緣,是中國老祖宗重視教學,建國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

Page 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君民,教學為先,不能不尊重。人只要從小教,教好了,個個都是聖賢君子。中國是聖賢君子的教育,印度是佛菩薩、阿羅漢的教育,通的,經上講這個不假。  不但精神上是一體,事實上還是一體,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學,不能不落實。落實,心量拓開了,心量本來是沒有邊際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宇宙形成的真因,真因就一個。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是一體,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法身,平等性智現前,大乘廣智就是平等性智,廣,大了。所以我們要肯定,確確實實度一切眾生,能,每個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度他,幫助他成佛了,心裡怎麼樣?心裡乾乾淨淨,一念不生。不會想到:你看我現身說法,幫助你成就你,我對你多大恩德。沒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錯誤的。他為什麼?他本來是佛,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心就能擺平,造一切惡,不著作惡的相,修一切善,沒有修善的相。因為自性裡頭,不但物質現象沒有,一念不生,精神也是一念不生。這裡頭顯示出來定功,用禪定的功夫。  所以,惠能大師第五句話說樣子,自性什麼樣子?「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這就是自性本定。為什麼要修定?修定是回歸自性必須經歷的道路。你要回歸自性,要修定,讀書千遍是修定。你要真的去讀書,一面讀一面想它的意思,就錯了,定就沒有了。那得的是什麼?妄想,你是打妄想。為什麼?經裡頭沒有意思,言語裡頭也沒有意思,念頭裡頭也沒有意思,妙!這才真妙。  我們今天,沒有意思裡頭,放下一個意思,南無阿彌陀佛,專念這一句。為什麼?請阿彌陀佛在我臨終的時候,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就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六道眾生人人有分,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想去。我真想去,我希望參加極樂世界菩薩的行列,跟他們一樣,像阿彌陀佛普度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 ,好!阿彌陀佛歡迎。怎麼知道他歡迎?四十八願裡頭有。  四十八願,古大德給我們講,有五條願是最重要的:第一個,「定成正覺」,保證你到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這個重要;第二個,「光明無量」,佛光沒有照不到的地方。諸佛光照我們,我們為什麼沒有感覺?我們有業,造的業,業也是障礙,障礙佛光。業嚴重的人見不到,念佛、拜佛都見不到佛光;如果障礙薄的人,他能見到。所以我們念佛求的是一心不亂,還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見到佛光,見到佛光就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極樂世界。同修們當中,有夢中見到的,有定中見到的,有人多次見到的,見到一次兩次的人很多。  所以註解裡頭又說,「故於阿彌陀佛作有量想」,不作無量,作有量,「對治此疑」,你就會相信佛的智慧無量無邊。這個智慧「無法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也」。這些都是我們想的,哪一個念佛人 、哪一個學佛的人不想廣大智慧,無法不知,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煩惱斷了,沒有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煩惱就沒有了。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知道我們境界裡頭,物質現象不可得,包括身體,精神的現象也不可得,都不是真的。這樁事情,現在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給我們做了證明,不但物質不存在,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念頭也不是真的,也不可得。我們有理由相信,量子力學再有二、三十年的發展,可能見到,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本定。那就是無善不備,無煩惱不斷,無法不知。往生極樂世界,就能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  下面我們念下去,「欲明佛智,無不運載。運載一切,皆入無餘,故曰大乘」,這不是小乘法,是大乘法。「其所運載,無限無際,故名廣智。又於諸法門知之窮盡,故名大乘廣智。」他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你不問,他心是定的,清淨的,一念不生;你這一問,他的回應就給你解答。那是自性。碰著自性,整個宇宙是從自性變現的,它是能變能現,萬物、宇宙是所現所變,能變掌握到了,所變全解釋了,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末後這段說,「如來大悲大智,於諸有緣,無不運載而入涅槃」,佛為給我們示現的。「開演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之妙義」,這兩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佛是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於諸有緣,無不運載而入涅槃,開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妙義,「令諸有情以念佛入無念,因往生證無生」。連上面兩句,四句話,這一段開示最重要的就這四句,希望我們把它掌握住。如何我們以念佛入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功夫純熟到極處。所以「能令念佛眾生皆生淨土」,阿彌陀佛用的方法,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就是念佛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

Page 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眾生,念佛就有緣,不念就無緣,統統生淨土。  「又世界非有邊非無邊」,這給我們說真話。「絕四句」,就是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不能說亦有亦無,不能說非有非無。這都是妄想,這都是雜念,這都是障礙,都是煩惱。把它從自性裡頭都擺平,統統放下,就回歸自性了。自性裡頭沒有這些念頭,有這些念頭,妄心,沒有這些念頭,真心,自性現前了。所以末後這個,「佛令眾生離此四句,名之為度。其實非度非不度,非盡非不盡」。這兩句話你只管念,不要去解釋,念多了豁然開悟,你就明白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62。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二集)【日期】2017/6/20【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一九頁倒數第三行:  「四者不了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疑佛不得一切種智」。念老的註解接著說,疑佛不得一切種智,「疑是故,於念佛往生法門,不能正信,乃感胎生。元曉師意,如是佛智,只應仰信,不可比量。故名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如何仰信?應如《起信論》所云:一切境界本來一心,離於想念。以眾生妄見境界,故心有分齊。以妄起想念,不稱法性,故不能決了」。  這裡面舉元曉師的話說,如是佛智,如是是指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只能仰信,不可比量,故名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怎麼仰信?要像《起信論》所說的,「一切境界本來一心」,這一句話重要。一切境界,盡虛空遍法界,不但我們現前,六根所緣範圍不大,很有限,距離遠了就看不見,也聽不到了。宇宙到底有多大?無限大。到底有多久?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這麼大的境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以很短的壽命,自古以來超過一百歲的人不多。現在人的壽命,由於科技醫療的發達,過去六、七十都是老人,都很難得,現在七、八十還在工作的人,我們常常遇到。壽命是不是延長了?按照記錄來說是延長了。這延長有沒有價值?這一點我們要明瞭。這個延長對一般人來說沒價值,為什麼?延長無非是多受幾年罪而已。我們居住的這個環境動亂,史無前例,中國外國歷史上都沒有。跟極樂世界對比,那一邊極樂,壽命長有價值,有意義;我們這個世界壽命長,受罪,年輕有體力,年老體力衰了,不能隨心所欲,苦不堪言,生不如死。這是今天!  我們懷疑佛的最上勝智,不知道一切境界本來一心。這句話是真的,真的我們不懂,我們全是假的。本來一心,本來兩個字要重視,誰知道?開悟的人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薩們知道,阿羅漢還不知道,法身菩薩才知道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三賢還不到位,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也不知道,登地了知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真正知道一切境界本來一心。我們怎麼能相信?我們是看到有這麼多人,這麼多諸佛如來,這麼多法身菩薩,他們全證得了,能不相信嗎?所以仰信也是有憑據的,也不是隨便的,有根據。  學佛最重要的條件,老實,老實人容易入門。為什麼?一切境界本來一心,老實人能接受;不老實的人他不能接受,他有懷疑。老實人佔便宜,他接受之後必定要證得。不接受,沒有證得的指望。真正能相信,像極樂世界,沒見過,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也沒人說過,不是菩薩說的,不是阿羅漢說的,我們就憑釋迦如來智慧、道德、德能,我們相信他。我們相信他沒有妄語,我們相信他三業清淨,言語清淨、身心清淨,給我們所說的話句句真實。雖然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也離不開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

Page 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事實真相,就是一切境界本來一心。一切境界跟我們是什麼關係?同一個真心現出來的。佛說得很多,大小乘裡頭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的是一真法界,識變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不知道。我們如果要知道了,一切境界跟我們的關係,比什麼都親,親如父母、親如兄弟。為什麼?本來一心,本來一體。不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是一體,不是一心。這是怎麼?這個心講的是妄心,妄心能變不能現,能現的是真心。  佛為什麼要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幫助我們?我們這個世界跟他是一體,跟他是一個心性所變現出來的,他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跟他有分別,他跟我們沒分別。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了,他住在哪裡?他住在一心。一心是什麼樣子?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他在這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一心一體。我們信不信?如果你能夠相信,你就入大乘之門,初信位的菩薩。把信分為十個等級,初信、二信、三信 ,一直到十信,《華嚴經》上所說的。如果我們不相信,那換句話說,沒入門,在門外。門外看門裡是對立,不知道是一體,不知道是一心,這叫迷失了自性,這叫六道凡夫。六道眾生妄心用事,妄心做主,主僕顛倒了。本來做主的是真心,妄心是聽命於真心,替它辦事的。我們用主僕做比喻,主僕。迷失了之後就顛倒了,妄心做主人 ,真心做童僕。一迷一切迷,以為一切境界真有,不知道一切境界是假相,體是什麼?體是一心。  「離於想念。以眾生妄見境界」,迷了之後就顛倒了。見,六根,舉這個,六根都說到了,眼對的色,耳對的是音聲,鼻對的是香,舌對的是味,意所對的,意是心法,妄心,所對的是妄想分別,錯了。下面說得好,「妄起想念,不稱法性」,稱性是佛菩薩,不稱性,六道凡夫。凡夫,把自性分成善惡無記,起心動念有善念,有惡念,有非善非惡,叫無記。這個無記還不錯,無記在迷,它不覺悟,所以它不是真心,不是正念,不能不知道。它不稱法性,就是妄起想念。法性,法性沒有想念,阿賴耶起想念,自性不起想念,所以法性裡頭沒有想,沒有念。不稱法性,「故不能決了」,決是決定,了是明瞭,沒錯誤,有想有念,全錯了。  我們修行修什麼?在虛幻境界裡頭明瞭之後,這個明瞭不是我們親證的,我們聽佛說的,我們能接受,我們老實聽話真幹,屬於這一類的,這一類的叫與佛有緣。大乘教裡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跟佛無緣,什麼人跟佛有緣,我們要知道。有緣,聽話;沒有緣的人懷疑。這一段文字上註解的,對於佛五種智,這叫佛智,懷疑,不能相信,這就跟佛無緣。於是我們明白了,無緣有兩種人:一種是佛門內的人,一種是佛門外的人。佛門外的人,他認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釋迦牟尼佛騙人的,與佛沒有緣。還有一種是門內的,皈依三寶,他也誦經 ,他也拜佛,對於經上所說的半信半疑,你說他不信,他相信,你說他真信,他疑問很多。這都可以說是與佛無緣 ,念一輩子佛,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這些疑惑在,障礙他不能生決定信心,半信半疑。運氣好的,像賭博一樣,我就信一下,佛騙,騙一次就讓他騙一次,投機僥倖。這是諸佛菩薩非常了不起的慈悲,在你最後一念,這一念要是不疑惑,把疑惑忘掉了,就在這一念當中你往生了,佛來接引你,很僥倖,真成就。何況沒有疑惑的人 。仰是敬,敬仰,我對佛真誠恭敬,我肯定佛絕不欺人,這種心態與佛有緣。半信半疑與佛無緣,那就完全在緣上 ,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你念阿彌陀佛,你求生淨土,縱然一生造作五逆十惡,第十八願講得很好,阿彌陀佛都來接引你。全憑信願,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說得好!句句都是真實話。  所以下面講,「諸佛如來離於見相,無所不遍,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在諸法說法性,在眾生,在人 ,說佛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佛性法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不但有情眾生跟我們是一體,要知道 ,動物、植物,我們講生物,再包括礦物,這都是諸法。能生能現的這些萬法是什麼?自性,諸法之性。簡單的稱叫法性,詳細的說,諸法之性,就是諸法真性、諸法實性,這樣大家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瞭了。明瞭之後,信得過,沒有懷疑,這在學佛是很大的進步,為什麼?你再努力一點,平等心現前。平等是真心,不平是妄心。智慧的心現前,明瞭通達一切法,一切法一個性,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佛眼睛看的一點錯誤都沒有,凡夫看不見,佛看見了。再放寬一點說,法身菩薩看見了,共同一法身。智慧,這是智慧現前,跟著慈悲心現前。一體,還有沒覺悟的部分,他見到了,肯定是全心全力幫助他回歸自性,為什麼?回歸自性就是幫助他離苦得樂。自性上沒苦,沒有苦就是樂。如果說還是有樂,有樂,樂也是苦,這一點希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

Page 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望諸位細心去體會。所以樂叫什麼?壞苦,樂過去了,苦就來了,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無苦無樂是真的 ,極樂,苦樂都沒有是真樂。佛在大乘經教裡頭講得很多,要細心體會。  我們今天離苦得樂,離了苦苦,還有壞苦,壞苦就是樂,樂又不長。我們以自身來做比喻,身體健康快樂,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好!五十就衰了,六十、七十,有很多人就過不去了,你問他樂在哪裡?七十、八十就更不必說了,他所現的,所表的法,苦,苦不堪言。這些好在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找到真的就真樂了。真的是什麼?真心,中國古聖先賢說誠意正心,樂不樂?真樂,他們真享受到了,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如果認真學習,真得受用。至樂無過於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那個地方沒有苦,沒有苦就叫做樂。不是真的叫你感到很快樂,感覺到這個很快樂,假的,不是真的。換句話說,苦樂二邊都沒有才叫真樂。苦是苦,樂叫壞苦,樂的時候不知道,樂離開你了,感覺到苦。你所愛的親愛的人,你所喜歡的物,離開你的時候,你感到苦,捨不得離開,你被它迷了。佛教給我們要認識,這就是智慧。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全是假的,連念頭都是假的,那怎麼樣?念頭都不生。所以佛住的是至樂的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哪裡來的苦,他哪裡來的樂,他沒有苦,他沒有樂。有樂,樂離開你了,感覺到苦,相對的。佛法不說相對,佛法是絕對的,沒有相對,要明白這個道理。相對的出不了六道輪迴,相對叫邊見,二邊,對立。佛給我們講五種錯誤的見解,第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身是我就有苦有樂,如何能把身放下,我苦我樂就沒有了,你就解脫了。你要執著,這是個牢籠,很麻煩,你不能不知道。  念老末後這兩句話說得好,「若未能信得及,但虛心自謙,仰信諸智,亦得往生,不墮疑城」。這個提醒我們,至少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我們這一生沒有白過,會有成就。「淨業行人當三復斯言,深體虛心仰信之要。」最後這句話重要,虛心仰信。我為什麼相信?我敬老師,我敬釋迦牟尼佛,我相信他的話。我敬我的老師 ,我相信老師不騙我。這就叫仰信,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了,真信。仰信是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憑什麼相信?憑這個相信,憑孝敬相信。  底下這一段,「猶信罪福」。很難得,他還相信有因果報應,罪福是因果報應,做善得福報,做不善得罪報。我們看經文:【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這一類往生的人生凡聖同居土。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穢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是淨土,不一樣,它那個地方沒有苦受。我們這地方有苦,有苦有樂;極樂世界沒有苦樂,二邊不著,離四句絕百非,真樂!不是假的,我們凡夫無法想像。到極樂世界,簡單的說,一切境界你都會稱心如意,我只有這個樣子,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心想事成,在極樂世界稱心如意,這兩句做到了。想不想去?我們要下定決心。所以他們能『修習善本』,斷惡修善,『願生其國』。  念老的註解,「若有眾生,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還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認真的斷惡修善,求生淨土,也行。「是為生邊地者之行境」,行是修行,境是境界。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在哪裡?在邊地。邊地也不錯,經上告訴我們,在極樂世界蓮花沒開,要多長時間?佛告訴我們五百年。五百年 ,我們人間五百年,不是極樂世界。人間五百年很長,在極樂世界,感覺得五百年很短,並不很長,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有時差,不一樣。  『罪福』,五逆十惡這是罪,五戒十善這是福,很簡單、很清楚、很明白。五逆是什麼?這是世間的惡最嚴重的重罪,與自性完全相違背。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第三個,殺阿羅漢;第四個,破佛身血,想害佛,佛福報太大了,害不了他,讓他受一點傷可以,你說要他的命,不可能,他福太大。最後一個,破和合僧 ,真正修行的道場,你去障礙它,讓他們不能修行。這五種罪,無間地獄,只要造一種,他都墮無間。  五種,一種比一種嚴重,罪輕的是殺父親。殺母親的罪比殺父親的罪重,為什麼?母親對你恩德大,你一生從小誰照顧你?母親照顧得最多。母親的恩比父親恩大,所以不孝母親是大不孝,不能不知道。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老師辛苦教化眾生,教多少學生,好老師你把他殺了,你讓許許多多的人不能再受到好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

Page 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教育,這個罪比殺母親的罪重。比這個更深一層的是殺佛,提婆達多當年在世,就是想把釋迦牟尼佛殺掉,他對佛有嫉妒,他做新佛,希望別人來拜他,只能夠破佛身血。這個因為念頭不善,所以很重的罪。但是重罪的最後的一條,破和合僧,就是破壞道場。這個道場真正有人在修行,你破壞它,你障礙它,甚至於,有修養的人他迴避,沒有修養的人,如果生起怨恨心,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麻煩大。  所以五逆,五無間地獄的因果,不能不知道。十惡:殺生、偷盜、邪淫,身三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口業;貪瞋痴,意業,念頭錯了,這十惡。這十惡果報在餓鬼畜生地獄。五逆十惡,記住五逆是無間地獄,比什麼都重,受罪受苦沒有間隔的,就是沒有休息的時候,一分一秒都不給你休息,非常可怕。從哪裡來的?自己造的。一定要知道,十惡的這個業感得三途果報,五逆的罪業感得無間地獄。翻過來,五戒十善就是福,修福。人一生從小到大,從早到晚,以五戒十善對一切大眾,你天天在修福,好!捨己為人,大福報,不能不知道。  下面說,「不能敬信佛智,尚信罪福因果,而常修禮佛念佛,求生淨土。因念佛實為諸善之本」,善中之善 ,沒有比念佛更善的。所以勸人念佛,特別是抓住機緣,見人合掌,阿彌陀佛,他也會念一聲阿彌陀佛。你這一聲佛號度了他,為什麼?他跟佛有緣了。一生當中能念一聲佛號,與佛就有緣。「故云修習善本」,知道了,修習善本,善本就是念阿彌陀佛。「如上之人,信福不信智,信事而迷理,故墮疑城也」,怎麼會墮到邊地疑城?這個地方把這個因緣說出來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回索引〉〉46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三集)【日期】2017/6/21【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二一頁,第四行看起,這是科題,「疑自猶念往生」。前面是對佛智的懷疑,這個是對佛不懷疑,自己懷疑,雖然有疑,念佛求生淨土沒有放棄,每一天還認真的幹,這種人也能往生。但是生在邊地,也就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過五百歲,這個五百歲就是五百年,是按我們地球上人說的,這麼長的時間之內花不能開。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他坐在蓮花裡面,花不開,他出不來,這叫邊地疑城,前面有說過這種情況。我們看經文,這第一段是「希求佛智」:【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  心裡有求,不相信自己自性本有,自性本有是很難接受、很難理解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以上為另一類生邊地行人,信他不信自者也。與上一類,同是信未具足。蓋信有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具足六信」,才是大乘經上所說的具信,具足信心者。這一類的修行人「知求佛智」,知道佛有智慧,我們求佛的智慧。  下面說,「普遍智等三智,相當於前之四智。勉強言之,威德廣大不思議智,相當於前之不可稱智與不思議智。普遍智相當於大乘廣智,平等普遍運載一切有情,咸至無上菩提也」。這是做一個簡單的解釋,什麼叫普遍智,跟前面講的大乘廣智是一類的。平等普遍運載一切有情,咸至無上菩提,佛有,我們沒有。但是我們乘佛的智慧,得到佛的接引也能往生,這一點他不懷疑。「無等智,應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之簡。前之諸智見《魏譯》 。今之普遍智等見於《唐譯》」,會集的時候用的本子不一樣。「譯者開合不同,文筆有異」,這是翻譯經的人,同樣是一個底本,翻譯的人不一樣,他用的詞也不相同,意思不會有出入;文筆有異,意思不會,「於是智名乃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8

Page 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有出入」,意思相同,這個我們要知道。於是智的名字,每個翻譯的,五種譯本並不完全相同。而兩種譯本所指之諸智沒有差別,實在講沒有兩樣。「於上諸智,能知信求,故云希求佛智」。能知,相信佛有,求佛智慧加持保佑。  下面把他的問題說出來了,「疑自善根」,懷疑自己善根不足。【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念老的註解,「能信他佛,但於自佛不能生信」,真難!「於是心是佛之旨」,還有疑情,還有疑惑,這個障礙大了,就不能往生了。所以我們學佛,這個地方給我們的信息,我們要認真、要留意,對佛沒有疑惑,對自己也不能有疑惑,比什麼都重要。對自己要相信,大乘經上所說的話沒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皆當作佛,統統都應當成佛才對!換句話說,成佛的因我們具足。真心,自性,禪宗裡頭常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見性,見性就成佛了。  要相信自己有自性,自性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包括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自性變的?是的。這要相信,不能懷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真的,是生滅法,只是它的速度頻率太高,我們凡夫沒有辦法覺察到。今天科學家用的顯微鏡,這些機器不斷在創新,極其微小的東西都能看得很清楚。物質現象看清楚了,科學的報告得出結論,結論是什麼?結論是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科學家說意念。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有念頭就有物質,有物質就有念頭。  那我們今天六根,眼耳鼻舌身是物質現象。六根所對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是有形相的物質現象,裡面有精神現象。沒有意念就沒有現象,沒有現象就沒障礙,於是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用什麼心態來修學?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要空,心要無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大師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不要讓它染上灰塵。能大師把它修正,把它改了,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現在知道惠能大師開悟,神秀沒開悟,神秀還是凡夫。這是能大師在黃梅表演,這個表演五祖看到了、聽到了,怎麼辦?趕快把他打發離開,有嫉妒障礙。五祖有智慧,處理得非常妥當,這個事情跟大家宣布,也沒有開悟,撕掉了。  就在這天下午巡寮,吃過中午飯之後,巡寮的時候把整個道場都看一遍,這個是方丈住持每一個月總會有一 、二次,統統看一遍。實際上,老和尚要看的就是看惠能,不是看別人。到碓房裡去看到惠能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有?惠能大師說:早就熟了,還沒有篩,還欠一道手續。他們說的這個話,旁邊的人聽不懂。意思是什麼 ?真正的意思惠能聽懂了,五祖問他,見性了嗎?見性了,還沒有人給我做證明,就差這點功夫。五祖拄著拐杖,在石頭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跟他一起巡寮的人不知道,那個敲三下是叫他半夜三更到他方丈室去,只有他們兩個人懂。果然三更到方丈室,一路上門是掩著的,裡面沒有關,一推就進去了,到方丈室拜老和尚,第三次見面 。第一次到山上來拜師父,第二次是在碓房,這是最後一次,第三次,在方丈室。  老和尚把他掩蔽起來,問他,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說給我聽聽。他只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聽了要注意、要留意,能大師本自清淨,我們也是本自清淨,我們的真心跟惠能大師的真心,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他見性了,把信息傳給我們。第二個,「本不生滅」,不是生滅法。我們今天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生滅法,生滅法是假的,你不知道是假的,你把它當作真的,它就起了作用。什麼作用?把真心掩蓋住了,真心不起作用。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放在心上,沒事,清淨心就現前。人人都有個清淨心,人人都有平等心,人人都是不生不滅。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妄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佛家常說的三心,三心二意是佛教裡頭的術語,三心就是指這三樣。二意呢?不講阿賴耶,意識跟末那識,叫二意。三心講得比較圓滿,把它能生萬法的阿賴耶說出來。三心二意,假的,妄心,要把它放下,不要去理會它。  第三句,「本自具足」。自性,真心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本身就有,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前面所講的五種智慧,佛有,我們都有,不是他專利。我們今天有,有怎麼樣?有不起作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9

Page 1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還到處去找,找不到。怎麼樣把它找出來?放下就找到了。你為什麼不肯放下?以為它是真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道德也是自性本有的,能力是本性自有的,無量壽是本性自有的,萬德萬能,能現宇宙,佛家講的能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今天六根對六塵境界,是非常非常侷限一個小範圍。誰能見到圓滿?菩薩能見到圓滿,能看到他方諸佛世界。雖然看到,他還不能自在的去,一定要見性,明心見性。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現前,才能幫助你稱心如意,你想到哪裡你就能到哪裡。你想釋迦牟尼佛,佛有法身、報身、應化身,在我們這邊出世是應化身,在華藏世界,報身。見性的菩薩有能力到華藏世界,親近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在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叫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修行證果。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兩樣,到了華藏世界,也就到了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也就到了華藏世界。諸佛的報土,真的得神通,得大自在,顯現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自性所現的。  自性所生的,自性所現的,自性能現,有緣就現,沒有緣就不現。我們今天的緣不殊勝,為什麼?我們現的是十法界裡頭人法界,我們在人道,活動的範圍很有限,離不開地球,離不開太陽系,離不開銀河系,侷限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性所現的萬物廣大沒有邊際,都是我們受用的處所。什麼時候實現?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華嚴》裡面講的初住菩薩,你就見到了,你回歸到如來的報土。這是學佛人夢寐所希求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怎麼會說假話,哪有這種道理!佛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我們仰信,我們絕不懷疑,要把它當真。雖然它不能現前,我們有障礙,知道是真不是假,這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看註解,「《無量壽經起信論》」,不是《大乘起信論》,《無量壽經起信論》關於這一段經文的意思,講得很詳細。這個論說,「須了佛智乃至勝智,方名真信,方得見佛」,這三句很重要。但是深信不疑還要求證,怎樣證?我們也常常提到,放下萬緣就見到了。不但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有,隨它去;沒有,也隨它去,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叫業障。業障有兩大類:一個是善,一個是惡。染上善的,你在六道三善道;染上惡的,你在六道裡面是餓鬼、地獄、畜生,是這個三道。為什麼不放下?放下,自性上沒有障礙了,回歸自性,見性成佛,這是事實真相。不能不放下,它是染污。他本來是佛,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沒兩樣,為什麼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不肯放下,麻煩就出在此地。  佛教導我們有理有事,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的,自性現的。自性就像屏幕一樣,遇到緣它現相;像作夢一樣,遇到緣,夢中境界現前。夢是假的,屏幕也是假的,不放在心上,你可以看,你也可以不看。看,不放在心上;不看,也不放在心上,就對了。耳聽跟目見一樣的,眼見的、耳聞的、鼻嗅的、舌嘗的、身體所覺觸的 ,再打妄想,妄想是意業。六根不是真的,生滅法;六塵也不是真的,也是生滅法。生滅法是假的,從哪裡來的?從阿賴耶來的,阿賴耶是妄心。我們今天用的心全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就用這三個心。這三個心所現的是六道輪迴,出不去,無量劫又無量劫,在這個裡頭輪迴。  一切歡樂是假的,一切苦難是真的,你正在受苦,殊不知苦樂都是空的,本來沒有。我們相不相信?不相信 。幾個人能相信?相信念佛能往生。都不是偶然的,任何一個相信的人,大乘經上佛說,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得人身,聞佛法,聽到淨土法門,又得到佛力加持,過去跟你有緣的無量諸佛加持,你的善根才生起來,是這麼個道理。善根要深厚,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不動心,這個經教可以幫忙。大乘經念多了,明白了,有理論做依據,這個信是可以相信的、是值得相信的,不是假的。  依教奉行,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能離開,這是早年我跟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教我的。我學佛之後再去看四書,《大學》、《中庸》一看就明白、就懂,為什麼?它裡面講的內容跟大乘經典一樣,只是用的名詞不一樣。佛家叫看破放下,它叫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佛從這入門,儒也從這入門。孔子是不是佛?老子是不是佛?是!一點都不錯。孔孟老莊如果出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釋迦牟尼佛生在印度,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聖人,同一個階層,平等平等。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凡夫成佛可不可以無師自通?可以。孔子老子無師自通的,釋迦牟尼佛也是無師自通,雖然他表現十二年參學,十九歲出家,三十歲開悟,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印度宗教、學派,哲學的學派,他統統去學過。學了十二年,覺得不能解決問題,這個問題什麼問題?輪迴生死的問題。所以釋迦牟尼佛放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0

Page 1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棄了,跑到樹下去入定。這個樹,印度人叫畢缽羅樹。佛在這裡成道,大徹大悟,所以以後這個樹叫菩提樹。這棵樹印度沒有了,印度是以後再種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坐在樹下成道的,那棵樹已經老死了。我在斯里蘭卡看到這個菩提樹,這樹是從菩提樹分枝,當年有一位公主,把這一枝帶到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種活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分的,所以很寶貴,再沒有聽說有第二棵菩提樹。這個菩提樹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分到斯里蘭卡,這棵還在,還活著,可以給我們作證。  佛眼睛當中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但看人是佛,看畜生是佛,看蚊蟲螞蟻都是佛,跟我們看法不一樣。又給我們說,他看花草樹木都是佛,一粒微塵是佛世界。大乘佛法沒有對立,沒有大小,大跟小對立;沒有遠近,遠跟近對立,為什麼?他全放下了。我們有大小,有遠近,沒有一樣不是對立。學佛還分這麼多層次,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全都是對立的。對立是障礙,障礙我們見性,障礙我們清淨心,障礙我們平等心,障礙我們開悟。覺就是開悟,《無量壽經》經題說得好,「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成佛。經題是這一部經的內容,從相上講,它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相;從理上講,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心就是智慧現前,明瞭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惠能是中國人,跟印度沒往來,唐朝時候人,確有其人,確有其事,他的肉身現在還在韶關,不是假的。他能成佛,我們人人都能成佛,為什麼要去造業?為什麼要受六道輪迴苦?錯了。今天我們最嚴重的麻煩是習氣,時間太久了,無量劫到今天累積的習氣,如果它是個物質,佛說了,盡虛空都容納不下。真話,一點不假,它不是物質現象。所以它在法界虛空界裡頭,妄作主張,諸佛菩薩自性做主,權教菩薩以下,六道眾生,阿賴耶做主 。阿賴耶裡面含藏無始劫來的習氣,這習氣做主、做緣,現什麼?現我們現前的境界,六道輪迴。  我們算是非常幸運,這一生當中得人身,遇佛法,還遇到淨土,這意味著什麼?這一生可以超拔了,可以超越,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修行果位裡頭,超越小乘,超越大乘,淨宗上上乘法,保證一生成佛,保證一生成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掉,學海賢老和尚,這句佛號在心中,一句接著一句默念,別人不知道,自己清楚 。如果不是佛號,肯定就是妄想、雜念,那個麻煩就大了,那個造業,為什麼?與貪瞋痴慢疑相應。這句阿彌陀佛跟貪瞋痴慢疑不相應。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真幹,你這一生決定真有成就。  《無量壽經起信論》,彭際清作的,清朝時候的事,作得好,也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它稱為起信。這是一位大德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密宗所謂大成就者,他說的話,明心見性的話。我們把這段文念下去,「凡聖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來成佛。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心外沒有信佛之心,心外是阿賴耶識。「如是回向,是名唯心淨土,疾得見佛」,就是快速。淨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不是外來的。心現識變,一切法總離不開心現識變。心現諸佛報土,識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識變的,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是因,末那、意識是緣,因緣具足它能現十法界。  「若於自心諸智」,我們自心的智慧跟佛完全相同,可是我們在懷疑,「猶滯疑情」,還帶著懷疑,不相信自己有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不免心外見佛」,你是在向心外見佛。心外沒佛,佛是自性變的,心外哪有佛?心外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頭沒有佛。所以「雖修諸善,乘願往生,不得見佛,以不契佛智故」。這就是說對於自己性德要肯定,沒有懷疑,佛經上所講的,直下承當,佛有,我也有,你也有,他也有,共同一法身,你說你對一切眾生多麼親切,同體!佛對眾生那個愛心,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幫助眾生得樂,為什麼幫助他?同體。同體大悲,悲是幫助眾生離苦,為什麼幫助他?同體。這是大乘教,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所以,對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一心對待。這一心是真心,中國古人講真誠心,《大學》裡頭講的誠意正心,用了四個字來說明。我們用這個心修善,求往生,能不能去?能。但是到極樂世界,花不是馬上就開,要等待你補課,你把你所懷疑的統統放下了,就見佛,花開見佛,生到極樂世界花不開。  「所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裡面有這麼一句,「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唯依自心」。過去現在未來叫三世,不是說別的事,三世一切諸佛說盡了,真相是什麼?皆無所有,為什麼現相?是依自心,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心想佛,佛就現前;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像一場夢一樣,是我心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1

Page 1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想生。這是給我們說真話,這不是迷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見佛的人很多。夢中見佛是真佛是假佛?如果我念佛見到的,我可以說,給你講真的,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現身給你看,極樂世界也現給你看。有人,不是沒有,古時候有,現在也有。古時候多,現在少,原因我們自己知道。  下面說,「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是則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故知有決定智,方能決定信。有決定信,方能決定生」。下面囑咐我們,「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這句話好,慈悲到了極處。你對什麼都可以懷疑,對佛不能懷疑,對經教不能懷疑,你要懷疑,你會損失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利益,大利,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了。為什麼 ?你作佛去了,你在這一生可以成佛道,你看你多冤枉,這個機會失掉了。什麼都是假的,但是這些假相從哪來的 ?是我們遇緣自然變現出來的。跟作夢一樣,夢醒了你去問一問,我這個作夢從哪裡來的?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是一場大夢,這個夢要做幾十年,從出生做到老死,天天在作夢,夢中之夢。不學佛不知道,學佛,完全搞明白了。一切功德具足成就。  「是知信他不信自」,還是智慧少。「既無決定智,即無決定信,是以意志猶豫,無所專據。」還算不錯,他還相信善惡因果,有疑沒斷,但是肯念佛,肯求往生淨土。往生到邊地疑城,還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只是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把這朵蓮花,放在蓮花池裡頭,七寶池裡頭,它不是馬上就開花,它要延後一段時間。在蓮花裡面補課,最長五百年,最短的三年、五年都有,所以它也不是一定的,完全看自己。自己真正肯能把疑惑放下,對於佛所說的完全相信,花就開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6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四集)【日期】2017/6/22【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二三頁第六行,科題,「續念得生」,經文:【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個法門讓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確實達到究竟圓滿,真正可以說普度眾生,不捨一人,太難得了!如果沒有這個法門,沒有這部經,我們縱然遇到佛法,煩惱、習氣斷不掉,斷不掉就不能往生。沒想到這個經裡頭 ,居然讓我們,造作五逆十惡的重罪,也能帶業往生。而且往生的緣並不困難,只要相信。不能相信,發一念信心,都能往生。這一念信心裡面還帶著懷疑,試試看,能往生,這個便宜佔到了,不能往生就算了,抱這種心態的人多!能不能往生?能,生在邊地而已。  念老註解裡頭告訴我們,「信願不堅」,不堅固,心裡頭有疑,願常常動搖,捨不得離開此地。「依據不專」,淨宗法門所提倡的一向專念,不專,還要念經、還要念咒。這樁事情我們看得很多、聽到很多,能往生嗎 ?「以念佛力及發願力」,還是能往生。「但滯邊地」,他生在哪裡?生在極樂世界的邊地。所謂邊地,就是蓮花化生。每個人都是蓮花化生,只要我們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講得很明白,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蓮花,這朵蓮花上面還有名字。我發願求生,有我的名字,你發願求生,有你的名字,不會錯的。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時候,是阿彌陀佛拿著這朵花來接引你。臨終見到阿彌陀佛,自自然然的就進入蓮花裡頭,蓮花再合起來,佛帶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把這個蓮花放到寶池,放到池中,等到它花開,花開見佛。  上上品往生的,花開見佛,見法身佛,品位高,上三品往生的;中品往生的、下品往生的,見應化身佛。三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2

Page 1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輩九品,極樂世界的階位。邊地,花沒開叫邊地,你在七寶池中花沒開,沒有見到阿彌陀佛,不能參加極樂阿彌陀佛講堂裡面教誨,這經上告訴我們的。要在寶池裡面住多久?經上告訴我們,五百歲。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時 ,沒有,空間、時間都不存在,這是從妄想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我們就入佛的境界,不再是凡夫境界。所以五百歲是說我們這個世間的五百歲,花開見佛,差就差這麼一點。要不要去?要去,不能不去,不去就錯了!  下面這段文,講的這一類往生人的果報,「道止邊界」。【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這是不是佛安排的?不是的,佛實在說如如不動。果報都是屬於自己的業力,在極樂世界,惡業沒有,全是善業。我們看這一段念老的註解,『是諸人等』,指前面所講的兩類往生邊地的人,一個是對佛法懷疑,一個是對自己懷疑,自己善根、福德不足,怎麼能往生?試試看,用這種心態去往生,這才生邊地。『以此因緣』,「以修善念佛、發願求生之因,感得生於彼國邊地,七寶宮殿,寶池蓮華,樂如忉利天及永不退墮之果」。這是一類的。第二類,「復因疑惑之過,感得道止佛國界邊」,這只能到這個地方,「於其城中不能得出」,實在是在蓮花當中。  『身行所作,心自趣向』。正如《華嚴經》所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蓋心生種種法生,地獄、天堂、淨土、佛國,皆是自心所現。身所趣向,唯是自業所牽。業由心生,故云心自趣向」。末後這幾句說得很清楚。《華嚴經》上這兩句話要記住,要常常提起觀照,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跟《華嚴經》這兩句完全相同。宇宙從哪裡來的?真心所現,妄心所變。真心是真如、本性,這個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哲學裡面稱之為宇宙萬有的本體,是自性。  自性只有一個,沒有兩個,諸佛如來的自性,跟我們的自性,跟動植物的自性,跟山河大地的自性,完全相同。乃至十方三世諸佛剎土,大千世界,沒有一法不是,一切唯心造。能大師的能生萬法,就是此地一切唯心造。於是我們就知道,我上跟諸佛如來、跟諸佛淨土什麼關係,明白了。我所見到的,我所受用的,是我自性變現的 ,他所受用的是他自性變現的,自他是一不是二,自性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一切萬物跟自己原本是一體。  學佛的人如果沒有這個認知,就難了。你有這個認識,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變現的,真心現的。為什麼有十法界?阿賴耶變成十法界,阿賴耶是妄心。什麼是妄心?迷了真心就叫妄心。所以覺悟了叫成佛,迷惑了叫阿賴耶,就這麼回事情。我們能知道,心量就擴大了,就能包容,包容虛空法界,包容萬事萬物。包容到什麼程度?一體。我們愛這個身體,我們會愛天地萬物,為什麼?那是我的一體,它跟我沒有差別,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繼續往下看,「感得道止佛國界邊,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於五百歲不能見聞三寶之果,此皆唯心所造,業力牽引,不由他故」。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所以『佛不使爾』,這個事情跟佛不相干,為什麼?「身行所作,心自趣向」。這八個字,說明白了,說清楚了,我們無量劫來在輪迴裡面,捨身受身無量劫次,這是為什麼 ?這兩句話正確的給你解答了,身行所作,是你自己造的,心自趣向。所以《華嚴經》上講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裡面只要動起念頭就造業,沒說話,身體沒幫助它,它只是在妄想,意在造業。它造業有沒有果報?有,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緣、惡緣也是無量無邊。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受報,縮小一點,每天晚上睡覺作夢也是在受報。夢哪裡來的?阿賴耶裡頭沒有印象,它怎麼會現行?意現相,言語現相,身體現相。我們平時沒想到,完全不知道叫迷。諸佛菩薩他們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他不迷,他覺。覺,我們叫他做聖人;迷,我們叫他做凡夫。凡聖一念之間,學佛就是學超凡入聖。  底下這幾句都應當常常記住,「心生種種法生」,善業,天堂,惡業,地獄。真正能造種種業,不再放在心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3

Page 1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上了,所現的就是天堂、淨土、佛國,完全看他的業力;只要放在心上,記在心頭,就變成業了。佛教導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見色聞聲,見得清楚、聽得清楚,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如不動,不把它放在心上,無論是真心是妄心,都離一切相,我們就能入佛境界。  現在生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唯是自業所牽」,佛說得好,自作自受,「業由心生,故云心自趣向」。來生、現世,剎那剎那,分秒不停,念頭在動。坐在那裡,睡在那裡,都在打妄想,這個我們懂,我們就在這個境界裡頭。佛告訴我們,心自趣向,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報應絲毫不差。明白這個道理,這叫苦海無邊,苦海從哪裡來的?是我自心趣向的,是由心生的,於任何人都不相干,於佛菩薩也不相干。佛菩薩看到我們想離開、想擺脫,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什麼方法才能幫助我離開,佛就來了。只要動這個念頭,佛菩薩就來幫助你。幫助你的方法沒有一定,法門無量。但是只有這一門特別,這一門人人現前都有分,只要你現前能抓住就行了,即使往生到邊地也好。  底下一段經文告訴我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  最後一句是個比喻。你生在邊地,實際上這個邊地,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是在蓮花池,花不開,在花裡面要住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非常快樂,像忉利天人一樣,『自然受身,飲食快樂』。生於邊地,還是在寶蓮華中「自然受身」,不是世間胎生。實實在在說,還是一類蓮花化生,住在這裡面享樂如同忉利天一樣。  下面這段經文就說明了,他得不到自在。【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花不開,在蓮花裡頭他不能出來。【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  這是講他居住的地方,居住的地方不能像花開的人,花開的人他居住的地方,隨意高大,房子想大一點就大一點,想小一點就小一點。花沒有開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神通,花開見佛這個能力就恢復了。他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的,就是這些事情。下面:【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這麼長的時間,這個歲是人間五百歲,這麼長的時間,花不開,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沒有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也沒有見到這些菩薩聲聞聖眾。花開見佛才知道,花不開這些統統見不到。  念老有一段解釋,請看。「更有甚者,則於五百歲中不能見佛聞法。五百歲者,據《漢譯》為於是間五百歲。經中云是間。又不曰彼國。故此是間,應指世尊說法之處」,這講清楚、講明白了。是故憬興法師說:「五百歲即此方年數。」「即是人世中所指之五百年也。但亦不可執定為此間五百歲。蓋極樂品數無量,邊地差別亦應無量。如《觀經》中下品下生,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是其長者也。又如明代袁中郎宏道居士,以著《西方合論》功德,往生邊地。但以智慧勝故,不久即見佛聞法。如經中四十一品所云:若此眾生,識其罪本……然後乃出。故知懺悔斷疑,乃出離之關鍵。時間並非定數」。這個解釋解釋得好,斷除我們的疑惑。問題,往生的人進入那個境界,他也非常滿意,只是不見佛。我們在這個世間也不見佛,也沒有聽到佛給我們說法,應該跟我們這個世間差不多。如果真正懺悔,真正發願,回頭是岸。  經要多聽,要多念,古人教我們,要記住、要落實,不要錯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句話海賢老和尚做到了,他二十歲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一生記住。果然像師父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開悟了。  先得定,念佛三昧是定,事一心、理一心都是定。得到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到佛身。時間不長,我估計他得功夫成片,應該是三年五年;也就是說,他二十三歲,二十四、五歲,他得到了,往生就拿到了。這個境界裡面會見到佛,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會常常照顧他,他的信心堅定。成片之後,像他那種用功,五年,我相信不可能超過十年,最多五年,五、六年,得事一心。再過個五、六年得理一心,他證得理一心不亂,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4

Page 1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我估計四十前後。他就成佛了,他自在往生。為什麼不去?阿彌陀佛囑咐他,稱讚他:你修得很好,很如法,很難得,希望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在這個世間受苦受難,念佛不中斷,做出最好的榜樣,給現在佛門弟子看看,是這麼個原因,要不然早就往生了。我相信他二十到三十就取得往生條件了,接受佛的委託,囑咐,住世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  最後的表法讓我們恍然大悟,我們淨宗遇到大難,許多人出來反對會集本,不相信這個本子的正確性。我們心裡只明白,這個本子能救末法往後九千年的眾生。在五種原譯本,再加上後人會集的、節錄的,一共九種本子 ,九種本子,這個本子講得最詳細、講得最究竟、講得最圓滿。這個本子要是被否定了,多少眾生本來可以往生的 ,都不能往生,這是佛門的大難關!阿彌陀佛請海賢老和尚幫助他化解,讓他住世,這個問題沒有化解不能往生。到阿彌陀佛認可了,帶他去了。  我們遇到這些災難,沒人幫助我們,只有忍受。我們這個經,在那個時候,一天講四個小時,講兩個小時,不間斷。為什麼不間斷?我這個本子,老師交給我的,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原本在我手上,老師親筆寫的眉註,他給我,他老人家走了以後,我講過十遍,依李老師眉註講的,早年。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沒有見面,通電話,無量的歡喜。那一年他在美國住一個月,回國去之後,我在香港講經,香港的同修也都想見見這位大善知識,我們組了個團到北京去旅遊,特別去看念老。我們見了面,非常歡喜,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是他,在海外是我。那個時候,讀會集本,依會集本修行,就是我們兩個。這一碰頭,無量歡喜,難得寫了這麼好的一部註解。我問他,你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個什麼意思?有版權,我尊重你,沒有版權,我拿去印。他說沒有版權。所以我們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套,精裝本,在台灣印的,送了不少給他,歡喜。  黃念老來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來做這個註解的。他的老師會集,他來作註,夏蓮居會集,他來作註 ,菩薩再來,續佛慧命。我們有緣分碰到了,我們要繼絕學,要認真要努力,要發願求生,決定不懷疑。經上講的字字句句,包括念老註子,註得好,好在哪裡?不是他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引經據典,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跟古大德的註疏,來註這部經。所以這個註解,字字句句都有出處,他都標得很清楚。這是為什麼?怕人家不尊重,如果他自己寫來,別人不服,你是在家居士,你是老幾,你有什麼資格註經?所以完全用經、用論,用古大德,讓大家沒話說。這是真實智慧,不許後人懷疑,不許後人批評,不許後人反駁。在這個時代出現這部寶典,它的使命就像《群書治要》一樣,針對現實,重新整理,讓每個人都能得真實利益。  下面這一小段,為我們解釋什麼叫胎生。【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  胎生不是真的胎生,是把它比喻作胎生,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求生淨土,頭一個多讀,最好每天能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十遍。一年之後熟了,熟了時間就短了,十個小時,初念大概要兩個小時念一部,十個小時念五部;一年、兩年進步了,十個小時念十部。三年,三年以上,幾乎會背,背誦了,十個小時,不需要十個小時,十部只需要五個小時就念完了。這個時候其義自見,我相信這部《無量壽經》從頭到尾你能夠講,你用你自己領悟的,不是別人教給你,也不是看註解的,你講一遍,你所領悟的。能不能講?能講。講得不好不怕,講錯了也沒關係,往後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第四個一千遍,甚至於念到一萬遍、兩萬遍。前面小悟,後面大悟,到最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再看古人註解,看黃念老的註解,很輕鬆、很愉快,真的開悟,真的明白了。繼承淨宗的命脈,把它發揚光大,傳之於後,讓淨土宗再能傳釋迦牟尼這個法運九千年,這個使命太偉大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這一段,「化生因緣」。這分兩個小段,第一個小段,「明信佛智」,第二個小段,「信己善根」。你一看就明白。對佛沒有疑惑,對自己也沒有疑惑,相信自己跟佛是一體,共同一法身;跟諸佛如來同一個智慧,同一樣的德行,佛所具備的你完全具足,你不比他少一樣,一生圓滿成佛。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接著再學習這一段。經裡面字字句句都是法寶,意思過去沒有看出來,今天看出來 ,今天沒有看出來,過個一、二年看出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法喜充滿。好,謝謝大家。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5

Page 1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回索引〉〉465。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五集)【日期】2017/6/23【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二七頁,我們從第一行看起,這一面第一行看起:  「其人,指生邊地之人」。經文就在一O二六頁的,前面第一句。「智慧不明者,愚痴無智也」。這一句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實際上含義很深。我們都是屬於愚痴無智。哪些人是有智慧的人、是有智的人?一接觸他就相信,他真信,他不是假信,這個人是有智慧,他不愚痴。很少,少到,到哪裡去找?偶爾遇到,不多,不是常常遇到,真的是偶爾遇到,真正難得。我們見到了要生慚愧,要回過頭來向他學習。為什麼他能信我不能信?這個問題佛有解答,佛在經裡面說過,聽到這個法門就能相信,沒有疑惑,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次到人間來又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很難得的,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底下有說到),所以他能相信。我們遇到有懷疑,還經過很長時間學習經教,才回過頭來真相信,不容易。  智慧不明,「知經復少者,於大乘經典,所知不多」。我們現在學習的這部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他的註解也是會集的,為什麼?他參考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多種古大德的註疏。老居士知經不少,不是所知不多,不少,心開意解,為我們寫出這一部註解。我們讀了這部註解,就等於讀了這一百多種經論跟古大德的教誨。所以應當是心開意解,這才是正確的。那我們依然是『心不開解』,這就是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妄想、雜念、分別、執著太多,不但白天它起現行,晚上睡覺他會作夢。夢從哪裡來的?也從這來的。如果心地清淨,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很少作夢,他的睡眠好,真的得到休息;作夢沒得到休息,身語意都還在動,這不難懂。  下面說「復疑慮重重」,對於經教可以說有很重的懷疑,所以他沒有法喜。如果不懷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法喜充滿,應該是這樣的。他的歡喜跟五欲六塵沒有關係,得的是佛陀的教訓,佛陀的加持。但是這些人,前面講了,他還信因果。他用一種懷疑的心,我來試試看,如果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多好!是假的那就算了,就不必計較了。這樣的心態也能往生,那就是生到這裡所說的「邊地疑城」,我們這個世間五百年後,花開見佛 ,才能在極樂世界得到真正的享受,法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修行。佛慈悲到極處,確確實實全心全力照顧苦難眾生。只要我們能信。縱然不能信,也肯發心來賭一賭,生邊地。生邊地等於生極樂世界,只是花開得晚一點。極樂世界無量壽,佛無量壽,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無量壽,邊地胎生的也是無量壽,無量壽耽誤五百年,不算很長的時間,難得。  下面這一段,「化生因緣」,胎生的因緣說過了,這化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  這是因,因是「明信佛智」,對佛沒有絲毫疑惑,仰信,我對他敬仰,我相信他的話,他不會欺騙我,經上所說佛有五種智慧,我們絲毫不懷疑。『斷除疑惑』,這經論上,『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這五個都包括在裡頭。斷除疑惑,具足信心往生之人,「既信佛智」。接著下面,他也信自己的善根。【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亦信己善根。外慕諸聖,內重己靈,作諸功德,至心迴向。」這是化生,因。有因一定有果,佛在經中告訴,十方剎土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佛的五種智慧現前了,起作用了,無所不知,無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6

Page 1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不能。這個智慧德能是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學來的,只要見性它就起作用。我們自己不知道,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不知道事實真相,只知道自己業障很重,把自己智慧德能統統障礙住了,不能像佛那麼自在,不但自己受用,而且能夠幫助一切還在迷惑顛倒的眾生,為這些眾生講經說法,勸導大家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現在總算對於這樁事情,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最重要的關鍵,你認識了,你接不接受?你願不願意往生?願不願意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非常受人尊重,不但人尊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尊重的,經上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學佛,在佛中之王找到了,你歡不歡喜,興不興奮?太難得了。絕不是生生世世有這個緣分,所以得到之後要真信,要懇切求生,不能把這次機會錯過,佛就歡喜了。  我們看,這段經文從「果」上說的。【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跏趺』是盤腿。【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這是我們求的。你看身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智慧功德,全是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只要你心地清淨,自然就現前。我們心不清淨,這是障礙,不能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清淨?用念佛的方法。為什麼用念佛的方法?不念佛他就生煩惱,起心動念他止不住,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念頭裡頭佛說有三大類,一種善念,第二種惡念,第三種叫無記,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它就是起念頭。這個念頭業障。我們用一句佛號把它換過來,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放下,用一念代替一切的念頭,善、惡、無記,從早到晚無量無邊的念頭,一句佛號取而代之,這個佛號功德就大了,大在什麼地方,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念老這個註解裡頭,說得很簡單,說得好。「皆於佛前蓮花化生」,這就是蓮花在七寶池裡面開了,你就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聽經聞法。「光明智慧,功德成就」,具是具足,沒有一樣欠缺,像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大菩薩。花開見佛是見報身佛。在極樂世界修行一段時間,時間長短各人不同,根性利的時間短,很快,根性鈍一點的時間長一點,總而言之都是見了報身,實報莊嚴土。功德圓滿了,回歸到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法性,法身,真身,法身能現能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化生所生所現,真正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裡頭最重要的,要能理解,要能記住,包括我們在內,包括一切眾生在內。因為十方三世,十方是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講的是空間;三世講的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我們每個人現在是在人道,在這個地球上,將來必定成佛,為什麼?你心裡頭知道有阿彌陀佛,知道有十方諸佛,只要阿賴耶識裡頭有這個種子,你總有一天會深信不疑,你總有一天會往生極樂世界。今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會遇到緣,因為阿賴耶識裡有種子,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還不少,你天天念佛就天天在播種,所以決定有一天,你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這一生不能去還有來生,還有後世。當然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要抓緊,我這一生就去,我不要等來生,非去不可。要下這個勇猛決心,靠定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願,四十八願加持我們,我們在臨終時候他一定來接引。這經文上句句都要緊。下面這一段,「結示疑惑所致」。這總結前面的經文。【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  這是把懷疑的人,他的狀況說出來了。後面告訴我們:【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疑惑』,這麼嚴重,造成這麼大的困擾,害得自己,真往生極樂世界了,在七寶池蓮花當中,花就不開,不像其他的人,佛把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蓮花池裡面,花就開了,他就見佛,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是什麼?不生不滅,一切法,整個宇宙沒有生滅的現象,無生法忍。現相,不能說它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為什麼會現相?遇到緣就現相。現相的時候自己知道,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得人身,在這個世間生活了不少年,幻相,想想過去,想想前幾天,再想想未來,生滅,不見了,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我們沒見到,見到就好了。真的是什麼?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體。所以慢慢慢慢,這要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7

Page 1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念經,讀多了,你就不會忘記了,什麼?整個宇宙,上跟諸佛如來,下跟惡道眾生,一體。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相,有相,是幻相,不是真的。無相,無相也有相,什麼相?一片光明,大乘教裡頭稱大光明藏,淨土宗稱為常寂光,這是真的,這就是自己。  學佛的人,終極的目標,回歸常寂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回歸常寂光,有緣現身,什麼緣?遇到眾生有緣,眾生怎麼樣?迷了,常寂光裡頭佛現身了。現什麼樣的身?沒有一定,因緣而異,殊勝的緣,法身菩薩,那現什麼身?現佛身,現法身佛,現報身佛,度他們。要現同樣的身,遇到我們現前的眾生跟他有緣,我們在人道 ,他就現人身。釋迦牟尼佛現人身,夏蓮居老居士現人身,黃念祖老居士現人身。為什麼?要跟我們說法,要來度化我們,隨類現身,我們喜歡什麼樣子,他就現什麼樣子。他現身,我們跟他在一起好像是一樣的,其實不一樣。哪裡不一樣?我們著相,我們把這個相當真,他們不著相,現相而不著相,這個差別很大,他們做到了。不但他們,菩薩如是,阿羅漢亦如是。  阿羅漢見思煩惱都斷了。見有五大類:身見,以為這個身是我,凡夫有,六道凡夫統統有,身見。邊見,邊見是對立,我,你,他,對立了,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他不是我,我也不是他,對立了,不知道是一體,這叫邊見。再有一個,見取見,戒取見,戒取見是因,見取見是果。我們在這個世間,活在因果輪迴當中,就是這兩種見解。最後一種叫邪見,不屬於上面四種的錯誤的看法,叫邪見,我們看錯了。看錯了,就執著就分別;看清楚了,看清楚他不分別,他不執著。誰看清楚?小乘初果就看清楚了,五種見惑他就放下了。還有五種思惑,貪瞋痴慢疑,這是起心動念,錯誤的,迷而不覺。覺悟怎麼樣?覺悟,貪瞋痴慢疑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放下了,不去理會它,好!這個重要。  斷疑生信,這個信是智慧,疑障礙了智慧,智慧是本有的,自性本有,只要疑斷掉了,智慧就現前。貪,假的,瞋恚也是假的,愚痴,傲慢,懷疑,我們冷靜的觀察,誰沒有?再回頭想想自己有沒有?有,統統具足,這叫六道凡夫。小乘只斷見思,五種錯誤的知見放下了,五種錯誤的思想,貪瞋痴慢疑是思想,放下了,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沒有超越十法界。必須要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斷乾淨,塵沙煩惱開始斷了。塵沙是比喻多,就是見思以外所有的煩惱習氣,如塵沙一樣,無量無邊。所以心我想定,為什麼定不下來?就是它在干擾。更深一層的,無明煩惱,無明是痴,見思煩惱的痴,痴是根本。阿羅漢只斷枝末,根本他還不知道。大乘菩薩知道。要斷根本,根本斷了就見性,明心見性,轉八識成四智(我們前面這段念過),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  這就是菩薩的五種智慧。實在講,這五種是煩惱,是習氣,是障礙,放棄了,不要它了,智慧就現前。所以前面講的五種智,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只要你肯放下,它就現前。放下是障礙,我們對障礙念念不忘。有一念忘就好辦了,一念忘怎麼樣?一念覺,一念覺下面是念念覺,就成佛,成菩薩了。這個第一念很難 ,要下狠心,勇猛心,不再受它干擾,那就對了。  註解裡頭末後這句話,「是以斷疑生信,至為切要」,這兩句話太好了。我們今天用功,用功幹什麼?就要用這個功,怎麼樣叫我不疑,不懷疑,完全相信。方法有,你要肯真幹,那就是讀書,廣學多聞。廣學多聞要有人指導,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導,你會走岔路,會走彎路,真正高人指導,你不走彎路。如果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要有恆心,要有毅力,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絕不放鬆,你會有成就。  修行一定要記住,在哪裡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修什麼?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這就是菩薩。世間大聖大賢能放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他不能放下六根,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還有個意,六根。真會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動搖過。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有想到真如本性,也就講真心,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如如不動。這是什麼?這叫禪定,所以禪定是真心。要定到什麼時候?定到一念不生了,外面清清楚楚,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回歸到自性,自性本定,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不是從外求來的,從內求來的。佛在經上說的,我們要相信。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8

Page 1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依照經典修行,就是讀遍數。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讀遍數是修定,你不讀遍數,你心裡頭妄想,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不是假的。我們把它換算,換成一秒鐘,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再乘七,一秒鐘多少次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我們怎麼知道是假的?這是什麼現象?我們六根對的六塵現象。六塵如是,六根亦如是。所見如是,能見的亦如是。所聞如是,能聞亦如是。這個話只有佛說過。佛清清楚楚,我們是迷迷糊糊,眼看錯了,耳聽錯了,把這些錯誤當真,虧吃大了,什麼虧?這種錯誤的知見行為,變現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住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遭遇的環境,如是如是。  佛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聽了別懷疑,要斷疑,要相信。這是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之所在,就這四個字,斷疑生信。說得很容易,真的很難。這一生學佛六十年了,這些經的經文句子很熟悉了,看了不止百遍千遍,事實上怎麼樣?還是有疑,還是不能真信,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的斷疑生信了,那我恭喜你,你決定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保險,為什麼?不退轉了,不再繼續搞輪迴了,生到極樂世界,你超越六道輪迴。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釋迦佛的娑婆世界有,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縱然過去現前造了六道的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果報,這多難得!  末後念老告訴我們,「右經文總明極樂胎生化生因果之相」,把這個現象講清楚、講明白了。往生極樂世界兩種:一種,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上上品往生,上中品也是花開見佛,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要過幾天,時間很短。凡聖同居土時間比較長一點,也不會很長,比邊地短,邊地是時間最長的,最長的,我們地球上五百年。極樂世界不講時間,它沒有時間概念,也沒有空間,心想事成。  我希望同學抓準這個機緣,絕不放鬆,要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來辦。讀經,念佛。這一部經,一千遍。一千遍之後,其義自見,肯定你有悟處。你明白的,你講給大家聽聽。再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無師自通,恭喜你。無師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66。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六集)【日期】2017/6/27【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二九頁,從第一行看起。這是科題,「勸知惑苦以斷眾疑」。經文有四大段,第一大段是「喻」,比喻。分三個小段,第一是「問」。請看經文:【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  是牢獄,監牢獄,七寶造的監牢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  下面問:【而以金鏁繫其兩足。諸小王子寧樂此不。】  念老的註解說得很清楚,這一品經繼續前面,勸我們「斷疑去惑」,要把懷疑,要把迷惑斷乾淨。第一段裡面是講「王子被囚為喻」。《嘉祥疏》裡頭說:「轉輪王喻無量壽佛。七寶宮殿喻其淨土」,就是極樂世界。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19

Page 2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王子得罪喻疑心之人過」,我們對於佛陀的經典懷疑,不能完全接受,不能相信,用這個來做比喻。金鎖比喻的是他往生在蓮花裡,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花沒有開,在七寶池中花沒有開。什麼原因?疑沒有斷,迷惑沒有去掉,沒放下,感得這樣的果報。實際上我們能夠理解,即使是往生到邊地疑城,也很難得,雖然說像坐監牢獄一樣,它有期,它不是無期的,前面經文說得很清楚,最長五百年花才開。花總歸是要開的,只是開花早遲不一樣,功夫好的,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這大概都是上品往生的,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到那邊花就開了,中品、下品時間長一點,下下品時間就更長了。但是它還有一個疑城,比下下品的時間還要長,就是這個地方這個一段所說的。  我們如果對佛說的能相信,憑什麼相信?憑佛所說的。佛怎麼會說假話?妄語是佛門的大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佛教我們不妄語,他自己怎麼可能妄語?這是一定要相信的。你相信你就有福報了,這個福報之大無法想像,為什麼?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能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之苦永遠斷掉了,叫斷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沒有比這個更樂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決定不能夠疏忽,機會不容易遇到。  佛經上常說三途去不得。三途是餓鬼、地獄、畜生,這三道。佛說的話我們要相信,佛說三途一墮五千劫,麻煩大。一劫,我們不要說大劫了,就是一個小劫,時間都是天文數字。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個小劫一增減,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八萬四千歲,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止住了;然後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墮到三途,就是三惡道,要多久的時間才有一個機會讓你出頭?就是又到人間來,人間、天上這兩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遇到一次這個緣分?佛說五千劫,五千劫才遇到一次人天福地,不是好玩的。我們對於佛的話要特別認真,時時處處不能把它忘記,放在心上,句句是真話,句句是實話,真實語,一定要相信。  前面世尊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又給我們說出極樂世界的狀況,有兩個特別之處,一個是懷疑佛菩薩所說的,但是他還肯念,半信半疑,還是肯念,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邊地疑城。前面說了,「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這個五百歲是我們地球上,我們這裡的五百歲,在極樂世界不算很長。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這個要知道,佛無量壽,每個往生的人都是無量壽。無量壽,這五百歲算什麼?像我們這個壽命,還不像看五分鐘一樣?真的是這樣的。  在蓮花裡面,花沒開,在蓮花裡面,這一段是比喻,王子做錯事情了,國王把他關到監牢獄去。這個監牢獄是七寶造成的,專門囚禁王子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哪有這麼大的福報?坐在監獄裡還是享福。底下講的,『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這就是這個七寶監獄裡面狀況。但是他戴的是腳鐐手銬,這個腳鐐手銬不是鐵的,是金的,是金鎖。戴上這個,這些小王在裡面他能快樂嗎?為什麼不能快樂?他自由失去了。  念老的註解我們念一遍。從《嘉祥疏》的後半段看起,我們看經文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如轉輪王)喻於花中受快樂自在。合喻可知。層樓,即重樓」,三層以上的,「床者,人所坐臥者。帳者,床帳,張施於床上者。榻」,小床,我們叫小床,「長而低者曰榻」,小床。「鏁即鎖。妙飾奇珍者,以奇異珍寶作為巧妙裝飾。」王子犯法,國王給他造的監獄,不讓他自由。這些小王願不願意去坐監?下面一段是答覆:【慈氏白言。】  『慈氏』,彌勒菩薩。佛叫著彌勒菩薩的名號告訴他這個比喻。【不也。】  他不會快樂。【世尊。】  稱佛的德號,世出世間最尊重的老師。【彼幽縶時。】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0

Page 2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彼』是指小王。這些小王犯罪,做錯事情,被關在監牢獄裡面去,不自在,自由失去了,他怎麼會快樂?所以說:【心不自在。】  他的心求脫離,就像往生的人在蓮花裡,希望花開,同樣的狀況。下面這段經文:【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他總是想方法,這『方便』,想法子,怎麼求早一天從監獄裡出來。必須要輪王歡喜了,不再責怪你,你才能出來,才能得解脫。  下面一段文,「合」。「合被囚」。【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  『此諸眾生』是指我們,我們在這個地球上,在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穢土。【若有墮於疑悔。】  『疑』是對佛,『悔』是對自己。【希求佛智。至廣大智。】  這是疑惑,第二,疑惑佛智慧。【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這兩句話很重要。佛說我們有智慧,我們有善根,我們自己不相信。為什麼?今天我們的智慧不能現前,我們的善根不能起作用。不是沒有,我們每個人,或者我們講每個生物,都有跟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善根、同樣的福報,智慧、善根、福德、因緣都是說不盡的。不是沒有,真有!我們失掉了,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了。怎麼迷的?起心動念,第一個迷,迷從這來的。起心動念是一念不覺。覺,不起心不動念;不覺就起心動念,迷了。佛陀教導我們,教什麼?教我們破迷開悟,迷沒有了,就開悟了。  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把佛法就講盡了。佛法是什麼?能大師這五句就是標準答案。第一個,本自清淨;第二個,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第三個,本自具足;第四個,本無動搖;第五個,能生萬法,萬法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能生能現,這話要聽懂。既然都是自性所現的,自性是一,沒有第二個,十方如來跟我同一個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我們講真心妄心,大家好懂。自性是真心,能生能現,能生能現什麼?就是這整個宇宙。通常在佛經裡面講的十方三世,十方是我們居住的空間,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叫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裡面所有一切萬事萬物,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本身如如不動,遇到緣它能現。我們凡夫遇到的是什麼緣?迷惑,一念不覺。接著怎麼樣?念念不覺。這就是六道凡夫。佛菩薩憐憫眾生,示現在世間。佛菩薩示現不迷,所以叫常寂光土,叫實報土。下面迷而不覺,迷得輕的,阿羅漢、辟支佛;迷得重的,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全迷了;阿羅漢、辟支佛覺悟了,小悟,不是大悟。小悟,住方便有餘土;菩薩大悟,住實報莊嚴土。佛回歸常寂光,四土裡頭常寂光淨土,那個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所謂是念頭,沒有念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這麼一個狀態。回歸自性,遍法界虛空界你全都知道了,都明白了。真心所現的,真心有智慧,樣樣明瞭,樣樣不迷。這叫佛法。我這麼個說法大家好懂,不能懷疑,是真的,不是假的。  學佛就是回歸,除了回歸之外一樣也沒有。所以我們要曉得,整個宇宙是假的。不但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生命的時間不長,一百歲的人不多,這一百多年當中,見聞覺知,沒有一樣是真的。佛在經上常常用比喻來說,比喻用得最多的是夢,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說了四個比喻,夢是主要的一個,「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露是露水,太陽出來露水就沒有了,不是真的。我們有沒有用佛教誨,來面對著六塵境界?如果能記住這一句話,「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就是夢幻泡影,能夠這樣看法,「應作如是觀」,你就能回頭,你就能覺悟。快速,頻率之高,《金剛經》也有比喻,「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一剎那就沒有了,露是露水。我們要能夠把一切法都看成是露水、是閃電,怎麼樣?智慧就現前。什麼智慧?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1

Page 2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放下,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放下就回歸自性,問題就解決了,好!  可是,我們聽佛說了,人家問我們也能回答了,有沒有作如是觀?沒有,樣樣還認真,沒有把它看作夢幻泡影。真正看到夢幻泡影,見色看得清楚,聞聲聽得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對了,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今天所做不到的就是,讀了佛經沒用上,依然還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當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薩,菩薩跟凡夫差別在此地。佛怎麼樣?佛根本沒有起心動念,這就太高明了。我們起心動念,把起心動念不要放在心上,放下,就不要理它,假的,沒有了,像閃電一樣,亮一下就沒有了,要作如是觀。你要常作如是觀,觀個二年三年就成功了。成功是什麼樣子?清淨心現前,心不再放東西了,清淨心,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再提升一級,不但心清淨,分別沒有了,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分別、執著都沒有了,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級,菩薩。最後把這一念徹底放下,就回常寂光,那就叫成佛。  佛跟人是一不是二,人是什麼?見色聞聲統統生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這叫什麼?叫煩惱。於自善根常生煩惱,本來是善根,一著相就變成煩惱。不著相,為什麼不著相?假的,它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心經》上說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用眼根來舉比喻,眼見色,你就分別色,你就執著色。經上講的,佛也用這個方法,不用這個方法眾生不懂,要用眾生的話說給眾生聽。但是眾生會聽的人不執著,明白了 ,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佛的好弟子,這是佛的真實弟子,他入門了。我們聽懂了,聽了還是有分別,還是有執著,麻煩就在此地。什麼時候真的覺悟了,所謂真的覺悟,自自然然不分別、不執著。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生生世世無始劫來,吃不完的苦頭,真苦。  如果真聽話,聽話就四個字,看破放下。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天老師教我的。我向他請教,佛門的殊勝,我聽方東美先生所說的,無與倫比,沒有一法能夠跟它相比,我向大師請教,佛門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老師聽了,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等他開示。他看我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必說,說了等於零,一定恭敬心生起來,心定下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時候老師就告訴你。我們互相看了半個多小時,房間沒有別人,我記得我們總共只有四個人,一下就沉下來,一念不生。完全靜下來了,老師開口了,「有」,就說一個字。他說有,我們馬上就振作起來,等了好半天才有,這注意聽了。我們這一動,章嘉大師就不說話了。等了差不多有十分鐘,我們就又定下來了,說了兩句話,「看得破,放得下」。第一次見面兩個小時 ,就說這麼幾句話,最後囑咐我,我今天給你講六個字,你好好去做六年。頭一堂課,六個字要做六年。放下什麼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正放下了,智慧就現前,就看破了,整個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是什麼回事情,你統統明白了。第一天兩個小時,把佛法就講盡了,我們怎麼樣?聽不懂,話聽得懂,裡面的真實義是一竅都不通。所以老師末後這句話重要,好好去做六年,看破放下要做六年。  這個地方的比喻亦如是,最重要的,佛想盡方法讓我們生起真信,『於自善根』真正能夠相信,相信佛的教誨,言行身教,他做給我們看。我們看老師一生,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看到他,他心是定的,都在定中,宗門入定是面壁,他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希望我們學他那個樣子,別人來問你,隨問隨答,那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然流露出來答問。這段經文,後面這一段我們念下去:【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亦復如是』,念老的註解,「舉事以合前喻」。『不得出現』,合「而以金鏁繫其兩足」,合這個比喻。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彼處華胎。】  在蓮花裡頭,蓮花不開。【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  說明蓮花清淨,蓮花是淨土,沒有穢惡。沒有穢惡的因,沒有穢惡的緣,當然就是極樂世界。但是它有範圍,你只能在極樂世界這個小地方,其他地方你去不了,不能夠具足六神通,遊歷諸佛剎土,這你做不到,你只能在蓮花範圍之內,這裡面享受。這享受,我們明白,超過欲界天、超過色界天,世間沒有法子形容。但是終極的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2

Page 2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生目標沒達到,目標是什麼?見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聞法、修行證果,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目標。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所以他在那裡盤腿一坐,就可以坐幾千年,精神飽滿。為什麼要那麼長的時間?聽佛講經 。聽到什麼為止?聽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  所以,阿彌陀佛的講堂就是佛學院,進入這個地方是凡夫,我們帶業往生生同居土,凡夫,小乘的資格都沒有;什麼時候離開講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才離開講堂。換一句話,上幾堂課?一堂課。這一堂課每個人時間不一定,有人功夫好的、善根深厚的,很快,坐下來沒有多久他就畢業了,離開講堂就畢業。沒有畢業的人有神通,這怎麼回事情?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在極樂世界真加持得上。加持你有能力化身分身,分多少身?數不清的。分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拜佛,聽經聞法,幫助諸佛如來普度眾生,是這麼個意思。這個科題裡頭 ,「合無樂」請看經文:【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  他的煩惱就在此地。往生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想在那個地方早一天成佛證果,早一天能報佛恩,幫助佛,給佛當助手,教化一切苦難眾生,這個願做不到。  下面我們看看,怎麼樣能夠離開七寶監獄。經文告訴我們:【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  這幾句話重要。【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往昔』,我們做了很多好事,好事是功德;也幹了不少錯事,錯事是過失。無始劫以來到今天,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怎麼變現的?是三業不善所造成的,念頭不善、言語不善、行為不善造的惡業。念頭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是身業,三業不善。三業怎麼不善?與煩惱相應。什麼是煩惱?貪瞋痴慢疑,問題在這裡,與這個相應。外面,六根對這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法塵是念頭意根對的,我們每天幹這些,造不完的業,業感果,有受不完的罪。這個事情多可怕,我們不能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叫我覺悟?我們今天,古人告訴我們,遍數,讀經。經要天天讀,經要天天講,天天講、天天讀,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如果讀經很少 ,遍數不夠,沒有開悟的指望。日常生活當中起觀照功夫,把經上所說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接觸到了;接觸到了,都是假的,才肯放下,原來放下就是。學佛功夫不得力,就是貪瞋痴慢疑沒放下,色聲香味觸沒放下。這個沒放下,就是六道沒放下。貪瞋痴慢疑沒放下,功夫不足。放下講功夫,看破是智慧。  『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宗門,禪宗講頓悟、頓捨,上上等功夫的人,他看破了,馬上就放下,放下就成佛。惠能大師在什麼時候放下?賣柴,遇到一個人在念《金剛經》,他在窗外旁聽。等他念完了,他進去敲門,問他念的什麼,這個人說我念的《金剛經》。他就把他聽的這個味道講給他聽,這個念經的人非常驚訝,這不是一般人能講得出來的。再跟他聊天,了解他一生的經歷,原來是個賣柴的樵夫。但是他聽了他的話,這人有慧根,值得栽培,保送他到黃梅去親近五祖去。送他十兩銀子做安家費,他的老母親,有些居士們替他照顧,叫他放心,一心到黃梅去求法。《壇經》前面記述這段故事。真放下,馬上就脫離。  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為什麼沒看破?我們的疑沒有斷。聽經,學佛幾十年了,半信半疑,不是真的放下。真放下,他就入門了。老師當時教我做六年,我六年沒放下,六十年才好一點,學佛六十年好一點,今年六十六年。不在事上、境緣上,境界緣分裡面去真磨鍊,真功夫不能現前,要禁得起磨鍊。磨鍊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萬法皆空」,古人用這句話,下面續的是「因果不空」,能講得通。用在修行上,明心見性不空,看破放下不空,真能幫助你入佛境界。時代不一樣,亂世,活在這世間太苦,我們要幹真的,不能幹假的。幹假的,來生還是六道輪迴;幹真的,決定求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3

Page 2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467。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七集)【日期】2017/6/27【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三二頁第四行,科題,庚四,「合得脫」。合前面的比喻,這些王子離開七寶監獄,恢復自由了。我們看經文:【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 。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到這裡是一段。念老註得很詳細,註的文字也很豐富。我們看註解。『識其罪本』到『然後乃出』,這是上半段,合『輪王歡喜』,合前面所說的,輪王歡喜了,『方得解脫』。這裡面為我們說了兩樁事情,懺悔。「識其罪本」,罪本是什麼?前面說過了,對佛菩薩、經典有懷疑,這是罪本。前面指出的,特別是懷疑佛的智慧,第二是懷疑自己煩惱業障太重了,怎麼可能見佛聞法?這是罪本。  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每天晚課都要念懺悔文。懺悔文只是形式,為什麼?沒有真正懺悔,沒有把經上所說的,真正當作一回事情來辦。所以,懺悔文天天念,罪業沒有能化解。不但沒能化解,煩惱習氣還不斷在增長。這是大問題。同學們有真用功的,可是不長久,暫時勇猛心發現,認真去修行,誦經、拜懺、念佛,或者是靜坐,方式很多。但是不能夠耐久,有人二、三個月退轉了,有人十幾天、幾天就退轉了,不能持久,所以他不成就。久而久之,不知道這是自己的習氣,這個地方講的罪本,根本原因,不知道。  幾個人能對於佛的經教,有一種尊敬,稀有難逢?所以好老師固然重要,好同學更重要,好同學能幫助你精進不退,彼此互相鼓勵。其中有少數人,業障消除了,功夫得力了。古時候多,現在少了。現在少,什麼原因?這個罪本裡頭還有罪本,是什麼?煩惱、習氣。不但斷不了,年年增長,不但不能化解,貪瞋痴慢疑隨著歲月不斷上升,這個問題嚴重。怕的是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耽誤了,就把連人天善果也耽誤了,這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古大德勸初學的人,從哪裡下手?持戒、修定,才能開智慧。戒有根本戒,根本戒,五戒、十善。五戒是佛對弟子的要求,無論出家在家,一定要非常認真去修學,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裡面,前面四種,如果要犯了這就有罪,唯獨最後一條飲酒,飲酒本身沒有罪過,酒醉亂性,會造出殺盜淫妄,所以酒屬於遮戒。前面四個本身就是罪業,叫性罪,酒叫遮罪,遮是什麼?防止,防止不至於因飲酒的過失,而犯了殺盜淫妄,是這個意思。性罪有四條,遮罪只有一條,不能不認真修學。  十善是佛勸導社會大眾的,十善比五戒講得更清楚,特別是口業。把妄語展開成為四戒,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惡口說話難聽。口最容易犯過失的,從五戒裡頭開出四戒,四個十善裡頭的四善。其他的,身,殺盜淫,意,貪瞋痴,合起來十條。起心動念與十善相應是佛弟子,於五戒十善不能夠守好,依舊常常在毀犯,這不是佛弟子,所謂是有解無行,功夫不得力,所造的依舊是輪迴業,輪迴裡面三善道的業都沒有。那麼五逆、十惡,十善翻過來就是惡,十惡,三途的果報,畜生、餓鬼、地獄,它的罪本就是五逆十惡。佛無論在大乘小乘,無論是在講方等,是在講般若,時時刻刻重複,一部經上重複很多遍。  佛陀在世那個時代,人心還純,善人多,佛不厭其煩,時刻的提醒大家。現在的社會,把聖賢教誨都放棄了 ,都丟失了。今天的社會誰在主持教育?疏忽了教育,現在小孩從出生下來,到他長成,誰教他?電視在教他,網路在教他。教他非常親切,幾乎一分一秒都不空過,教學的內容,殺盜淫妄,教這個東西,教人貪瞋痴慢。怎麼辦?社會亂了,倫常、道德、因果都不相信,人變到連畜生都不如,怎麼辦?不能沒有警覺。沒有接觸到佛法的 ,沒有聽到經教的,他有業障,沒有機會,沒有緣分。還有少數有緣人,有機會聽到,聽到怎麼樣?像經文上所講的,很難接受,很難相信。稍微好一點,他半信半疑,不認真修學,這個問題嚴重。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4

Page 2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念老的這個註解當中給我們說出來,「識其罪本」到「然後乃出」,這是上半段,是「合輪王歡喜,方得解脫」。《淨影疏》裡頭說:「明胎生者,無餘苦事。但五百歲不見三寶,不得修善,用此為苦。以此苦故,雖樂不樂。」極樂世界沒苦,什麼是樂?聞法。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是四十八願的加持,統統都加持到,所以只有樂,沒有苦。苦的名稱都聽不到,哪裡還有苦事?那不樂,不樂就是沒有見到佛,沒有聽佛講經說法,有期限的,我們人間五百年。他什麼苦?不見佛苦,沒有聽佛說法苦,除這兩樣之外,他比什麼都快樂。這個我們要知道。以此苦故,雖樂不樂,不知道樂。  下面,義寂大師說:「但望勝樂,劣樂為苦。」這也是比喻,勝是殊勝,殊勝的快樂,比一般的快樂更快樂,樂跟樂當中比,那就是勝是樂,劣是苦。「如欣上者,厭下劣定為粗苦等」,這是人之常情。人間跟畜生比,人樂,畜生苦;如果人跟欲界天比,欲界天樂,人苦;欲界跟色界相比,那色界天樂,欲界天苦。比較上來說,一定是這樣的。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裡頭:「問:生邊地為是疑心果,為是修善果。」生到邊地是什麼樣的果報?是疑心還是修善?我們看他的答:正是修善,不是疑心。「但由疑心所間雜故,令所得果,不得純淨」。這個說得好。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疑心果,疑心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條件,真信,沒有懷疑,切願,懇切的願望,加上念佛,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果。但是這個人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入品,三輩九品他不在其內,他在邊地,他在疑城。生在這個地方,必須人間五百年,他的疑斷了,信生起來,花開見佛。這是在花當中,前面說過,花當中的樂超過忉利天,我們講享天福,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花沒有開,享天樂,不苦。不苦說之為苦,就是因為不能見佛苦,不能聞法苦,就這兩樣。  『若此眾生』,這個上半段,「正勸斷疑知罪,懺悔求出」。「罪本,《魏譯》作本罪」。《會疏》裡頭說 :「本罪者,疑惑罪也。」我們要記住,我們對經典有懷疑,可不可以?不可以。為什麼?如果有疑,你永遠不能開悟。不是我們人間做學問,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就不能開悟,這是世間法。不能說沒有道理,在世間它是很有道理,但是在出世間的佛法裡頭,疑惑的罪太重了,疑惑的人不能往生。他憑什麼往生?他還相信因果報應,他能夠斷惡修善,夾雜著帶疑念,半信半疑。他真想到極樂世界去,真肯念阿彌陀佛,用心不清淨,像賭博一樣,如果真有,好,如果沒有就算了,也不必計較。帶這種妄念,才生到疑城。所以這個本罪一定要知道。  望西說得很好,「疑佛五智,謂之本罪,非十惡業等」。跟十惡不相干,是你對佛的智慧你不承認。這種人我見過很多。古人不相信,他在經教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他相信了。現在人遠離經教,不學經教,那他這個疑斷不掉,他這個疑決定障礙往生。這個很可怕,不能不知道。  『深自悔責』。義寂法師說:「言悔責者,此省察心,名為悔耳」,省是反省,察是觀察,這才能悔過。「責,呵責其迷心也」,責備他迷而不覺,是從這裡來說的。末後說得好,他實在是有期限的,「五百年末,方識罪悔」。「曇鸞、望西皆謂,悔罪得出在五百年末」,他覺悟了。《嘉祥疏》裡頭有不同的說法,「疏曰:深自悔責,明不必一種。若能悔即出。不悔必滿五百歲」。這個說法說得很好,說得很有道理。兩種人兩種看法都能講得通。總而言之,這兩樁事情不是好事情。  對佛懷疑,頭一個懷疑,普遍的,不相信有無師自通的。釋迦牟尼佛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之後,智慧現前,這個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不是向外學的。這一點我們也要深深的體會 ,相信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他老人家求五祖給他印證,五祖告訴他,你說給我聽聽,見性了,性什麼樣子?他只說了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聽了之後,行了,不必再說了,衣缽就給他了。肯定真開悟了,不是假的,假的說不出來,真開悟了說出來。這其中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光壽,真成就了。惠能大師如是,諸佛如來亦如是,回過頭來再看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如是的。問題究竟在哪裡?在我們不承認,對佛無量智慧懷疑,對自己有跟佛一樣的智慧德相不相信。我們怎麼能跟佛比?怎麼能跟菩薩比?不承認。障礙了,障礙什麼?障礙自己明心見性。  這樁事情從哪裡下手?我初學佛的時候,向章嘉大師請教,他老人家告訴我,從看破、放下下手。煩惱重的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5

Page 2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人,先放下,後看破;所知障重的人,就是見聞很廣的人,知識很豐富的人,他要從看破下手。看破、放下都是起步,兩種人,煩惱障重一種,另外一種所知障重,所知障就用看破,煩惱障就用放下。大乘佛法從這入門,沒想到中國的儒家,孔子為代表,也從這個入門。用的名詞不一樣,儒家講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儒跟佛沒有見過面,為什麼說的是一樣的?一樣的因就有一樣的果。那我們曉得,孔子證果了,稱為聖人 ;釋迦牟尼佛證果了,在印度稱為佛陀。印度人講的佛陀,就是中國人講的聖人;中國人講的聖人,就是印度人講的佛陀。稱呼不一樣,他們是同一個等級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不能不知道。  如果真的知道,就是看破,看破怎麼?對於無師自通相信。自己走一條路子,只要真正有決心,有毅力,不回頭,不退轉,會有成就。年輕的同修,我常常用這個勉勵他,他要真幹,真幹從哪裡下手?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求學的態度;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定要知道,讀書不是求知識,要把這書看作是佛經。佛經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留下這麼多的經論,這麼豐富,稱為大藏經,告訴你,任何一本書都沒有意思。你要在這裡面去找意思,那是你的胡思亂想,你的妄想,佛沒有意思。開悟了,其義自見,那裡頭有無量義,有說不完的意思。而且一經通一切經全通了。這是過去、現在 、未來,三世諸佛如來、菩薩們走的道路。  我們如果走這條路,能走得通。有幾個實驗的走通了,來告訴我,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書念了一千遍,真的開悟了,小悟,他有能力講,講得不錯;兩千遍,大悟;三千遍,大徹大悟。三千遍還沒念到大徹大悟,四千遍、五千遍。真有人念過一萬遍、兩萬遍、三萬遍的。他能不能講?我相信他能講,他講得比我好,我不如他,我知道這個方法,沒有時間去做,沒有這個緣分。同學們當中真正走這條路子,我做你的護法,我照顧你,讓你萬緣放下,一心專注,一門深入。要有人護持,有護法的,有人幫助你,有老師指教,有同學共修,還要有護法提供方便,滿足你的大願,少一個都不行。幫助一個人,成就一個人,開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福報大!這是真實的福報,不是假的。  曇鸞法師、望西法師,他們認為只要悔罪就能花開。嘉祥的說法不一樣,「深自悔責,明不必一種」,能悔就出來了,不必滿五百歲。這個說法能說得通,都值得我們做參考。每個人根性不相同,福報不一樣,遇到高人指點,遇到有大福德的人幫助你,提供你修行的環境,這兩樣都要靠自己修得。要懂得跟人結善緣,要懂得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幹,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這些話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我真做,愈做愈殊勝。三種,財施得財富,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因果絲毫不爽,我是過來人,我可以跟大家作證。這三樣東西我命中都沒有,沒有財富,沒有學位,沒有壽命,今天在此地,這三樣東西我都得到。我得到,我並不改變我的生活環境,我要拿這個來報佛恩。報佛恩怎麼報法?現在佛教跟中國傳統文化有危機,那就是沒有傳人了,我們全心全力栽培傳法的人才,辦漢學院,辦宗教學院,目的在此地。這就是積大福德。  後面這句話,『即得往詣無量壽所』,這是花開見佛,見佛你就見到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聽經聞法,你有了品位。花開見佛,好比從七寶監獄裡面放出來。這也就是說,極限五百年,不一定到極限,有人二、三年花開,有人五、六年花開,有人百年才花開。各人業因果報不相同,不是一定的,這樣講才能講得通。  我們讀這些經文,最重要的一句話,要真相信,要真幹。六道輪迴不能住,太苦了,看看當前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不能不知道。應該怎樣?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會下,必定斷煩惱證菩提。煩惱斷了,大菩提是成佛,得到了,像諸佛如來一樣,發願幫助阿彌陀佛,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苦難眾生 ,這就相應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回索引〉〉《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6

Page 2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468。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八集)【日期】2017/6/28【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一O三三頁倒數第三行看起,倒數第三行: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這是這段後半段的第一句,聞經聽法。《嘉祥疏》裡頭說,「即得者,不隔時義。」意思就是說他立刻就得到了,不需要再經過多少時間,像前面講的經過五百歲,一百歲、二百歲,不需要 ,他立刻就能得到。  念老的註解說,「謂才出蓮胎,立即見佛聞法,不再經歷時刻也」。只要花開就見佛,見佛就如同九品往生的人一樣,見佛聞法悟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什麼意思?真正明白、覺悟,不再有疑惑了,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這經上說萬法,不生不滅,這叫無生法忍。我們今天看到一切法有生有滅,生滅的頻率太高、太快了,我們見不到它的真相,這是事實。如果能夠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不生不滅,這個人就成佛了,也可以這麼說法,明心見性 。見性是什麼意思?見性就是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一切法的自性,是一切法的本性,見性就是見到這個事實真相,永遠不再迷惑了。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還會不會發生一念不覺?答案說,他永遠不會發生,這條路他已經走出來了,走出來,對這條路認識得很清楚,不再迷惑,不會再走這條老路。又何況,這條老路根本就沒有存在,不是真的存在,全是假的。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久久亦當開解歡喜』。「蓋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經復少,今雖親見彌陀,耳聆佛訓。但以心垢未除,情見猶存,故須多聞薰習,增長智慧,始能信解佛語,故云久久亦當開解歡喜。」這個地方要解釋的就是,這是祖師的註解,有這麼兩句話,故須多聞薰習,增長智慧。這是聽佛講經,是不是我們現在也要多聞?行,現在多聞是長智慧,不是開智慧。長跟開有什麼不同?開是開悟,智慧現前,自性裡面本有無量智慧你會發現的。增長,這是讀經多,聞法多,多聞,這是屬於沒開悟之前的事情。  是不是我們都要這樣做?不行,看你是什麼根性。所以,眾生有八萬四千不同的根性,八萬四千不是一個定數,是佛說多,說少,一門深入。說多,八萬四千法門,或者說無量法門,都是形容法門多。為什麼多?沒有一定的法門,所以無有定法,佛所說。佛怎麼說法?稱機說法,你是什麼樣的機緣,給你說什麼法。我們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佛一看就清楚了。過去曾經學習很多經教,對經教特別愛好,他要是遇到佛,佛就給他講經說法。為什麼?他有這個信心,他生歡喜心,慢慢從當中悟入。有一類,譬如說念佛的人,生生世世沒有緣分聽經聞法 ,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現在這個世界,地球上是科學技術發達,交通便利,聞法容易。古時候聞法可不容易,距離一百里,要從早走到晚天黑,天剛亮起來走路,到天黑一百里。一千里要走十天,走十天,真難。千里以上的很難聚會,很難見面。我們今天看到地球明白了,地球是個星球,在太空當中也不停的在運轉。面積概略曉得,從中國到印度,走路,大概要走一萬里,要走二、三年才能走到。古時候交通最便利的是騎馬,哪有現在這麼方便。現在一萬多里,飛機十個小時就到了,現在的速度大概是一個小時一千里,十個小時一萬里,不容易。  我們地球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我們見不到,為什麼?迷失了自性。極樂世界是自性圓滿的現前 ,什麼樣的功夫才能感得自性圓滿現前?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換句話說,至少《華嚴經》上所說的,初地菩薩才見到。這個地方叫實報莊嚴土,有多大,實報莊嚴土有多大?理上講得通,它跟自性一樣大。自性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極樂世界是自性圓滿的現前,必定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從它變現出來的 ,它為什麼變現成這個樣子?變現成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是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雜,變現出這個樣子。如果真正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自己住在哪裡?住在極樂世界,同時又在我們這個世界。住極樂世界他自己知道 ,我們看不到。他也不會告訴我們,告訴我們,我們不懂不能理解,那叫說廢話。法是應機而說,你能接受多少給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7

Page 2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你說多少,你不能接受的不說。十方三世諸佛,一切法身大士,都是如是覺,如是悟,如是宣說。  我們聽了這兩句經文,多聞薰習,增長智慧,我們要不要走這個路子?我學佛當年就走這個路子,八十五歲放下了。為什麼放下?明白了,那個路子不是我走的。我雖然喜歡經教,喜歡博學多聞,它不能幫助我了生死出輪迴,我從這個地方體會,為什麼?它沒有辦法幫助我斷煩惱、斷習氣。我選擇一個真正能幫助我斷煩惱斷習氣,幫助我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那是什麼法門?就是淨土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沒有辦法保證我們一生成就 。不管是什麼根性,利根也好,鈍根也好,統統能成就,只有這一法。這一法能度八萬四千法門度不了的眾生,而且在一生當中決定得度,我選擇這個。早年愚痴,對於這個法門半信半疑。這個法門早年我講過,淨土五經都講過,所以諸佛如來所說,易行難信,很容易做到,很難相信,我有很深的體會,確實難信,我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四十多年。所以我知道,大家對這個法門半信半疑,跟我一樣的心態,我很明白,我自己搞了幾十年。  真覺悟了還有救,如果是一生不覺悟,來生接著再幹,那還要什麼?還要你保證得人身,你來生是六道,不是一個地方,如果不能到人道來,麻煩可大了。要是到天道去了,好,天上很樂,樂多苦少,被快樂迷了心竅,大幅度的退轉。如果不能生天道,很不幸的墮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怎麼辦?這三道眾生的壽命都比人道長。  那畜生,蚊蟲螞蟻,壽命短促,只有一、二天的,還有幾個小時的,那不是很快就報掉了嗎?對,這些小動物牠是論次數的,不是論時間的,時間很短暫,螞蟻死了還是螞蟻,這螞蟻死了,來世還是螞蟻。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早年在祇樹給孤獨園,那一邊在蓋房子,就看到一窩螞蟻,佛看到之後就笑起來了。這些弟子們問佛為什麼會笑,佛說你們看到螞蟻沒有?看到了。佛說這一窩螞蟻,七尊佛以前牠就做螞蟻,投胎做螞蟻,到今天七尊佛過去了,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牠誤會螞蟻就是牠的身。我們說一尊佛修行證果成佛 ,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在做螞蟻,這多可怕!畜生愚痴,把牠這個身當作自己的身,把牠的環境永遠記住,牠不會改變。那我們今天看動物,家裡養的畜生,養的牛、養的羊,牛死了之後來生還變牛,羊死了以後來生還變羊,至少要變幾十次、幾百次,才能遇到人天的身體,不簡單。  所以我們這一生,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會很歡喜,你會很珍惜,它太難得了。三惡道,佛是說一句籠統的話,「三途一墮五千劫」。五千劫比剛才說,佛說這個螞蟻,七尊佛出世了還是螞蟻身,五千劫比那個短,七尊佛出世牠還是螞蟻身,這個太可憐了。這是真正懂得明白了,我們會非常珍惜這一生的緣分,幹什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般宗教裡面講,你得救了;佛法要給你講,你得度了。  人間人口在膨脹,一年比一年多,這什麼原因?共業所感,是來受報的。往後還有沒有佛法,我不敢說;還有沒有淨土,我也不敢說。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把人都迷了,人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六道輪迴除了畜生道、人道,其他的沒見過,天道沒見過,修羅道沒見過,鬼道沒見過,地獄道也沒見過。沒有見過的,過去半信半疑,現在根本就不相信,怎麼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我這算過來人,先度自己,再幫助別人 ,這個重要。自己要沒有得度,大限到了到哪一道去?五戒十善有沒有全做到?全做到,佛告訴我們,來生可以保住人身。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標準的人道。如果這個做到了,來生一定得人身,而且福報比這一生大,富貴人家,你是貴人,你是富翁。那個時候有沒有佛法?不一定,有佛法的時間不長。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是第三千年的開端,後面還有九千年。佛說了,九千年只有這部經能得度,我們相信,這個經,這個法門有三寶加持。釋迦、彌陀憐憫這個地方有緣眾生,以佛陀的威神,保護這個經不會失傳,我有這個信心。但是,修學這個法門的人愈來愈少,雖少,成就的多。這兩句,我們如果經教沒有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馬上要回頭,信願持名,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到極樂世界去學習,這就對了。所以七十歲以上,時間就不長了,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主修,絕不改變,這就對了。經每天能讀一遍,很好,不能,沒關係,讀《阿彌陀經》一樣的。  用《無量壽經》來修行的,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是夏蓮老的會集本出來之後,依照這個本子修的人多。原來的五種譯本,即使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這裡面都有問題。真正會集的善本只有這一種,這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8

Page 2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種二戰之後才出來的。我們這一回頭,帶了一批人專修專弘,最好是自己往生真有把握,再來弘法,學海賢老和尚。他隨時可以往生,他大慈大悲,不怕艱難困苦,留在人世間表法,一百一十二歲他走了,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好榜樣。為我們所表演的,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是告訴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的長處,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的,那就是老實、聽話、真幹,他具足這三個條件,所以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從外表看他生活艱苦,遭遇很多磨難,但是我們能體會到,他真有功夫,他真有悟處,他法喜充滿,他的快樂不亞於在極樂世界,只是我們這裡一般凡夫見不到。為什麼我們說他快樂,跟極樂世界一樣的?他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他往生極樂世界住哪裡?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這裡頭。這四十一位是圓教說的,初住菩薩就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加一個等覺,四十一位,住報土,實報莊嚴土。明心見性,真的得大自在。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動盪不安,確確實實讓我們見到,富而不樂,貴而不安,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們今天見到了,二戰之前沒見到,二戰之後見到了。  這一段是念老用《十往生經》,列在這個地方,後面這一段,經上說的,在一O三五頁倒數第二行,最後這一段說起。「該經復曰: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後得為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旁引兩經,深顯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一段文是黃念老慈悲到極處,把這部《十往生經》,這段話引入在此地,它太重要了。不信,還教別人不信,這個罪就更重了。我們看到這個人得的報應,重病,奇奇怪怪的病,也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稍微留意一點就見到。身根不具,六根不全,眼瞎了的、耳聾了的,現在所謂是得癌症一類的,多!這些病真正的因是毀謗正法 ,得的種種怪病,緣不一樣。  即使出家也不例外,我們得細心觀察,既然出家了,將來走也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預知時至,說走就走,得大自在,沒有病苦、沒有老苦、沒有死苦。這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他一百一十二歲,還爬到樹上去摘柿子,有信徒到山上來看他,柿子熟了,他用個小梯子,爬到樹頂上去拿柿子,摘下來分給大家吃。這是表演什麼?沒有病苦,沒有老苦,他表演沒有老苦,跟大家一樣的談笑風生,很自在,很快樂。沒有老苦、沒有病苦,臨終說走就走了。還有很多人跟老和尚說,你預知時至,哪一天走先告訴我們,我們給你助念。老和尚怎麼說?我不要人助念,助念靠不住,我自己念佛自己走。他有這個把握。  看到了這本《僧讚僧》,應該是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他問什麼時候來接我?佛一定告訴他,你遇到這本書我就來接你。他就天天等,不知道等了多少年,等到了,真等到了。捧著這本書,要求別人給他照相,他身邊的人告訴我,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要求人給他照相過,頭一次。照完之後第三天就走了,晚上走的,沒人知道。這天晚上大家睡覺,老和尚房間燈是亮的,他在念佛,大家就放心,都睡覺了。到第二天早晨起來,老和尚起來很早,這天沒起來,大家到房間看看,走了。自在,不要人助念,做榜樣給我們看。真正念佛往生,要像他這樣走。跟阿彌陀佛約定走的時間,阿彌陀佛對他,沒有告訴年月日時,有許多都是阿彌陀佛告訴他的時間,像劉素青居士,那就是阿彌陀佛告訴她時間,很準確,一分都不差,時間到了,她走了。  所以念老引的這段經文,我們要重視,特別是這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這是病苦,嚴重的病苦。後面更可怕的是墮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無間地獄,壽命多長?八萬大劫。佛跟我們講時間,小劫,是每一百年加一歲,從十歲開始,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你要是真把這個想清楚想明白,換句話說,地獄不能去。佛在經上常說,「三途一墮五千劫」,平常講的,地獄真是萬劫不復,八萬大劫,受大苦惱。我們這一生,圖個什麼樣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29

Page 3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的受用快樂,能換八萬劫中的大苦惱嗎?不值得。不但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天的壽命有限,非想非非想處天 ,二十八層天最高的,無色界的天人,也是有這麼大的歲數,八萬劫中,他不受苦惱,他墮在無明裡頭。一般人造作惡業的,在地獄,無間地獄,八萬大劫,受大苦惱,所以決定不能幹。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百千萬世是時間,未曾聽說過水,食物,沒聽說過。久後得出,地獄道出來,出來之後到哪裡去?到畜生道去了。為什麼 ?還債,所謂是,你吃牠半斤,你要還牠八兩,變畜生還債。我們相信,這個話是佛說的,佛句句話是真話,佛沒有假話。現在的人不相信佛的智慧,也不相信佛這些話,認為這都是勸善,嚇唬人的,讓人不敢行惡。佛的意思是勸善,但是它是事實,它不是假的,佛沒有虛構,我們要認真看待。  後面說,這些畜生債還完了,再得人身,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這個下處就是僮僕、僕人,家裡傭人,也就是講貧窮到極處。千萬億劫不得自在,不得自由,都有人管著你。聽不到三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 ,莫說是經。沒有智慧,不相信的人,不要跟他說,說了什麼?說了他懷疑,說了他造罪業,他不相信,還到處亂批評,這樣加重他的罪業,我們於心何忍?佛慈悲,你的程度高,他給你說大部經;你的程度很低,他給你說小經,都讓你能聽得懂,都讓你能相信,你不相信他不說。今天我們明白了,為什麼不說?說了不能給你添福,給你添禍害。佛多慈悲,給你說經,大慈大悲;不給你說經,還是大慈大悲。  末後這一句念老說得好,深顯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這句話太重要了,這個信不是迷信,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瞭,我相信了。好,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69。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六九集)【日期】2017/6/29【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三四頁第一行,從開解看起:  「開解者,心開得解也。歡喜者,聞法契會,自然歡喜也。亦得遍供者,即曇鸞師云:即得如意,還同三輩生者。具諸神通,遍供諸佛,於諸功德,隨意修習,具如彌陀本願。」這一段文,上一次,昨天,看錯行漏掉了 ,這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這什麼原因?人老了,所以說老糊塗了。確實,上一次我在台灣,老同學聚會,徐醒民老師、江逸子老師,也多時沒見面,大家聚在一起,談到老了。徐醒民今天九十歲,江逸子也八十歲了,告訴我,提筆有忘字。從前老師說過,李炳南老居士,老師老的時候,九十多歲的時候,他走的時候是九十七歲,時間過得很快,現在輪到我們這一輩了,確實有提筆忘字。經本翻開看錯行,自己沒覺察到,以後同學們要提醒我,真的錯了行了,要馬上告訴我。這一段我們還是要把它補出來。  上面,引號裡頭是經文,這個經文要從前面的意思來,實在講從一O三三頁倒數第三行,「即得往詣無量壽所」這一句經文。這是說「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經聞法。久久,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真的開解了。開解是什麼?對於佛不懷疑了,對自己有信心了,這兩個很重要。他就能夠見佛聞法,也有像三輩往生的菩薩一樣,有能力、有神通「遍供無數無量諸佛」。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比十方諸佛剎土都還要超過。因為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人,他們能分身、能化身,分多少身、化多少身,能力跟阿彌陀佛一樣,能分無量無邊身。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0

Page 3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這個世間,統指諸佛剎土來說,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已經修行成佛的,人數無量無邊,不是數字能夠說得出來,無量無邊。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有這個能力,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讓你得到,有這麼大的能力。所以極樂世界圓滿成就就特別容易,除了聽阿彌陀佛講經之外,你能分無量無邊身,能到十方諸佛剎土供佛,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每一尊佛講的經不一樣,你把諸佛如來所講的一切經 ,不止一部《大藏經》。一部《大藏經》是釋迦牟尼佛一尊佛,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現,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今天翻譯成中文,稱之為《大藏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很有限,怎麼能跟極樂世界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十劫,他說多少經?這十劫當中,一直到現在,十方諸佛說了多少經?只能說無量無邊,無有數量。這是什麼?這是佛的智慧。當然,你的疑惑斷盡了,對於諸佛如來的智慧再不疑惑,你見到了,親自聽到了,親自接觸到,不是聽人說的。  所以曇鸞法師說,即得如意,還同三輩往生者。在極樂世界五百年,我們人間五百年,花開見佛,花一開見了佛,就跟三輩往生完全相同。三輩往生的人有智慧,對佛的圓滿大智深信不疑,有神通,自行化他,至於圓滿。在極樂世界,無論是智慧、神通、道力,都可以說隨意修習。詳細的你就看第六品,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佛說的,阿彌陀佛親自說的,世尊釋迦牟尼佛,我們沒聽到,釋迦牟尼佛聽到了看到了,佛的天眼、天耳,佛的神通,參與這個大會,為我們轉述的。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是親耳所聞,親眼所見,不再懷疑了。  下面這一段,「勸知疑信利害」。這段經文不長,我們看經文:【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彌勒菩薩。【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阿逸多』,就是慈氏,彌勒菩薩。「釋尊重喚其名」,叫著他的名字,叫著他的名字就是有重要的開示,叫他注意聽。另外有一個意思就是,「警醒大眾,專心傾聽」。『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這個地方要注意,信佛無上智慧,同時要相信自己,自己自性跟諸佛一樣,具足無上智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包括我們自己在內,並不是指我們在外。我們本來跟佛一樣,絲毫欠缺都沒有,現在是不是?答案告訴你,是,只是你現在迷了。怎麼迷了?你有懷疑,不就是迷了嗎?很現實的。給你講你不敢接受,不敢相信:我怎麼能跟佛比,佛太偉大了,我們算什麼!殊不知同一個性。我今天這個身相,居住這個環境,是自性變的;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的,同一個性。變出來的相不一樣,那是緣不相同。  佛疑惑斷乾淨了,貪瞋痴慢疑全沒有了,連習氣都沒有,所以他現出來的境界叫一真法界。我們今天住的這個法界叫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四聖法界加上六道輪迴,叫十法界。為什麼會這麼複雜,這麼多的法界?皆是緣不一樣。前世修的十善,簡單的說,修五戒、十善,這一生得人身。他只要到人間來投生,出生了,肯定是前世修的五戒、十善,不是這個緣,他不到這來。如果上品十善,到天道去了。到天道,大家的緣還是不相同,所以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這麼個道理。  經上這些話,念老引用這麼多的經論來做註解,幫助我們起信,所以應當要相信,不應當再懷疑。這是佛的意思、祖師大德的意思、念公黃念祖老居士的意思,我們要感恩。  「至於菩薩何有疑惑」,凡夫有,有疑惑,菩薩也有嗎?有。所以經文上,「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菩薩也不例外。權小菩薩,《華嚴經》上所講的十信位的菩薩,沒見性,所以他對於這個法門不相信、不接受,佛才說八萬四千法門。如果都能相信,釋迦牟尼佛省事,不必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講這一部經不就普度了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講這麼多?這個法門不相信,講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真有,不是假的,確實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再延伸就是無量,法門無量誓願學。對什麼人說的?普遍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說的,不是為一個人。換句話說,佛有無量法門,眾生無量,佛法無量,只要契機,你就得度。機緣不同,所以說這麼多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1

Page 3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法門。  佛在此地最重要的意思,是勸導我們,要像大菩薩一樣,像彌勒,等覺菩薩,後補佛。佛的法運過去了,將來接著到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的,就是彌勒。彌勒是後補釋迦牟尼佛佛位,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  《無量壽經鈔》裡頭所說的:「大乘凡夫名菩薩歟?或是縱說。縱菩薩生疑惑者,可失大利。」這個大利,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縱然是菩薩,生疑惑心,不相信,不到極樂世界去完成學業,全都是失掉大利,大利是指這一門。真難信,我對於佛在經上講的,這個法門易行難信,我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廣學多聞,去學習大經大論,這個法門,最早懺雲法師介紹給我,我沒學;第二次,李炳南老居士,三次勸我,我沒接受,我跟他學《楞嚴》、學《華嚴》、學《般若》。甚至於老師我記得最後一次介紹給我的時候,自古以來多少比我們智慧大的,比我們德行高的人,晚年都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就可以試試看,如果有,那多幸運,沒有就算了。說出這樣的話來勸我,我還是疑惑,不能接受。  一直到我八十五歲那一年,也是講到這些地方,認真反省,八十多歲了,住世不久,把來生很認真的來思考 ,來生怎麼辦?如果不能修行證果,肯定還是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我有把握生天,我一點都不懷疑,出不了輪迴。輪迴路險,天上壽命長一點,天人也造業,也有迷惑的時候,那時候怎麼辦?所以想起過去老師對我那麼關心、那麼勸導,我就接受了。《無量壽經》也講過幾遍,淨土五經都講過,所以不想再搞輪迴。娑婆怎麼比也比不上極樂世界,應當要去。一生沒有遇到緣,那是沒辦法,業障太重;遇到緣而懷疑,我們對佛智不懷疑,對自己懷疑。除了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要想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是一條康莊大道。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個事大,不能不當真。所以,把大經大論統統放棄了。現在網路、電視裡播出去的,都是從前講的 。佛經有個好處,聽不厭,學不倦,要努力。  從這經文上、註解上,看到佛菩薩、看到祖師大德慈悲心切,恨不得幫助我們個個往生,皆大歡喜。縱菩薩生疑惑者,可失大利。「故凡夫當明信矣」,這是勸導我們。《鈔》的意思很謙虛,沒有做決斷。「據筆者意」 ,這個筆者是黃念祖老居士,「鈔中兩說均是」,說得好,「其一者,我等雖是具足凡夫,若能真實發起菩提心,即是初發心菩薩」。什麼叫菩提心?我相信有極樂世界,不再懷疑,我發願求生淨土,這一念就是菩提心。為什麼?你發願求生淨土,就是發願作佛去了,到極樂世界就保證成佛。成佛幹什麼?成佛普度眾生。所以,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就是真實發菩提心。這個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初發心菩薩。你還沒有到極樂世界,還沒離開六道輪迴,大家已經稱你是初發心菩薩。而你自己也肯定,我真發心了,我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  「《論註》云: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永遠有佛,不會間斷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佛的家,佛常住的地方。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是現應化身,釋迦牟尼佛現的應身,有佛、有菩薩用化身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像《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說的,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發心朝五台,將朝五台的功德迴向給他媽媽。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見文殊菩薩,拜了三年,沒有相當的毅力做不到。  當中有兩次生病,都在曠野,沒有村莊的地方,生病怎麼辦?遇到一個乞丐,乞丐看到老和尚病倒在地上,照顧他,幫助他找草藥,把他治好。他問這個乞丐的名字,乞丐告訴他,他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他說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也都是把他治好的,所以他很感恩。到五台就問大家,你們知不知道有個文吉,要飯的?沒有人知道。到五台山頂文殊大殿,拜完佛 ,向大眾請教,你們有沒有認識五台山有個文吉,乞丐?裡面有人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你肉眼凡胎,你不認識 。他恍然大悟。這個化身,兩次生病,跟他相處一個月的時間,不會錯。菩薩常在世間,遇到有災有難的人他來幫助,應化身。  所以只有極樂世界是如來常住,是他的道場,他雖然分無量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他的本身在極樂世界,如如不動,在講經教學。「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描寫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堂,再好不過了。所以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我們做得到,我們遇到學佛的人,都勸他往生極樂世界,好!他已經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2

Page 3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修別的法門了,對他讚歎,他不想改變,我們不破壞。到他哪一天感覺到,這個法門沒有把握,有這麼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勸他放棄,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有把握,海賢老和尚是好榜樣,這個好。  「淨業行人,若發如是心,亦即是初發心菩薩。」我們依教奉行,自己修這個法門,也勸別人修這個法門,大家認真努力,沒有第二個念頭,決定得生,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淨業行人,若發如是心,亦即是初發心菩薩。這個心沒有發,不能稱菩薩,發這個心就是菩薩,為什麼?這個法門保證你一生成就。你現在雖然不是真菩薩,是準菩薩,穩穩當當,你一定到極樂世界去作菩薩去了。「天臺謂別教之信位菩薩,如空中之絮,沉浮無定」,像棉花棉絮一樣,在空中隨著空氣上升下降,不定。「是故初發心菩薩,實有退墮之患」,這個要知道。心發了,過幾天忘掉了,毛病習氣全出來,怎麼辦?「其二者,彼謂縱說」,意思是講,「縱然真是菩薩,倘生疑惑,尚失大利。是以我等凡夫,更不可生疑」。這兩個說法,念老肯定不相違背,「並不相違」。  「大利者,即經中真實之利也」。所以會集本明顯給我們標出來,這個法門有三個真實,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千萬不能錯過。底下接著說,「十方婆伽梵,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所以,這個經上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地球上七十多億人,幾個人遇到?幾個人有緣見到這個經本?不容易遇到,難值難見。下面這是比喻,「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曇花一現,說明曇花開的時間短,而且都在半夜。花開完了就開始凋謝,到第二天早晨花就枯了,希有出現。「今者難逢能逢,難聞能聞,而不信受,辜負佛恩,故云為失大利也。」真的。  下面是念老的話,「況此淨土法門,一乘願海」,一乘就是無上乘,超過大乘菩薩,直接成佛的大願,「六字洪名,信願持名」,你就能證得不退轉。你看你三樁事情,第一個信,決定不懷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持名,老老實實念這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的好樣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二O一三年往生。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這三樁事情最難得的,遇到這三樁事情,這叫大福報,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如果不生極樂世界,他不是念佛,決定生天。什麼是真正的福報?這三樣是真正的福報,老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自在往生,難得。  所以說,「是乃真實利中之最真實者也。是大利中之最大者也。於此不信,永失大利」,那就太可惜了。如《千手經》裡面所說,「若於此陀羅尼生疑不信者,當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萬劫中,輪轉惡趣,無有出期。常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就是見不到三寶,跟佛沒有緣。「是明疑惑為大損害之義。」那反過來,像《十往生經》裡頭說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經,愛樂是經。勸導眾生。說者聽者,悉皆往生阿彌陀佛國。若有如是等人,我從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是人。常令是人無病無惱。」念老將《十往生經》裡頭這段經文,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樁真實的事情,你要真信、要真願、要真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護法菩薩,日夜不斷的照顧你。誰看到?誰知道?這樁事情如果你問海賢老和尚,他一定告訴你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把這句佛號教給他,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念佛念了九十二年,他可以給我們作證。  這二十五位菩薩護持這個人,常令是人無病無惱,護法神保佑你。「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這一句很重要 ,這是什麼?冤親債主。這一生跟人結怨,過去生生世世所結的冤親債主,他來找你,他找你報復你,你這麻煩大了。有二十五位菩薩保護你,他們不敢近你的身邊。我們自己修行,要將自己修行功德常常迴向給這些人,化解這個問題,冤家宜解不宜結。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這底下說,「行住坐臥,無問晝夜,常得安穩」。「是明信受之大利。何去何從,祈慎思之」。我們這個路怎麼走?我們要依什麼人?找個靠得住的人依靠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這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真身。  下面又給我們說疑謗,疑謗的人不少,他的結果怎麼樣,這兒有。這個經上又說,「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你說多可憐。「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這是還債。「後得為人,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3

Page 3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那就是永遠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多苦。「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為什麼?怕他們造業,造重業,我們希望度他,最後把他送到阿鼻地獄,那就錯了。阿鼻地獄裡面壽命多長?這文講得很清楚,八萬大劫,真可怕!  「旁引兩經,深顯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這指世間。「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後頭就是為這一句。總而言之,這一句話重要,要常常記住,不要忘掉。明是有智慧,信是不懷疑,諸佛確實有無上智慧、有無量智慧。更要相信,我們的緣分多難得,得到這個緣分,多麼歡喜、多麼榮耀。只要依教奉行,這一生等於證無上菩提。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0。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O集)【日期】2017/6/30【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三六頁,倒數第五行看起,倒數第五行,「問答」,科題。分兩科,就是一問一答。「不求往生所以」。為什麼不求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樣的好,真的是幸福、自在、美滿,為什麼不去?彌勒菩薩代我們向佛請教。請看經文:【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無量壽經》,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為什麼會有一類眾生不能接受,不求往生,這是什麼原因?念老的註解說,「慈氏大士,以無緣大慈」,慈是愛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眾生離苦叫大悲,幫眾生得樂叫大慈,無緣,無條件的,無條件的大慈大悲。憐憫,憫就是憐憫,念著末世中。由此可知,往生多的,多半都能接受的,都能依教奉行的,生到極樂世界。正法時候多,像法時候也不少,現在是佛的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今年是第二個一千年,求生極樂世界的人少了,學佛的人還有,沒有像法時期的多。末法確實,地球上人口增長了,增加了,學佛的人沒增加。這什麼原因?是「有一類眾生,雖亦修善,但不求生西方淨土。故發斯問」。看到這個事實真相,提出來向佛請教。  下面世尊答覆。答覆裡面分了好幾小段。請看經文:【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佛說出來了。佛的答覆,念老的白話講解,「此一類眾生,缺少智慧,迷戀天人之福,故不願生。」  我們細心觀察現在這個社會,人從小到老追求什麼?最明顯的,追求地位,地位愈高愈好,追求財富,財富愈多愈好,享盡人間的福報。他連天都不相信。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宗教,都是以生天為終極的目標,只有佛教這一家例外,他不求生天,他求生極樂世界。我們要看清楚。什麼原因?天道是好,好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不求?經上講的『智慧微淺』,沒智慧,有聰明,沒智慧。現在人追求的知識,知道得愈多愈好,智慧忘掉了,智慧裡面有知識,知識裡面沒智慧。這擺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想想三千年前佛說的,好像就是對我們現在人說的一樣。不是他的推想,不是他的預測,他真實智慧,廣大智慧,確實看到了,聽到了,明白了。  下面這一段,「問答免輪迴之所以」。這是佛法強調的,特別強調的。為什麼要講免輪迴?輪迴真苦!佛在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4

Page 3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經上告訴我們,三途一墮五千劫,太可怕了!墮到三途,什麼時候有機會再得人身?五千劫以後有一個機會。這個機會錯過了,再一個五千劫。輪迴裡最可怕的無間地獄,造極重的罪業,我們看看這個世間造作罪業的人,特別要緊的是自己要想想,我做了沒有?這個重要,跟自己的關係太大了。  五種無間罪業: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他不在我們人間,他在你也殺不到他,他有神通,他有智慧。跟阿羅漢相似的人是什麼?老師,阿羅漢在世間教化眾生,我們稱他法師,大法師,老法師,證阿羅漢果了。殺父母的罪最重,第三個殺阿羅漢,就是殺老師,殺老師的罪比殺母親的罪還重。這五種罪前面輕後面重,殺父親的罪比殺母親輕,殺母親比殺父親重,殺阿羅漢比殺母親重,出佛身血比殺阿羅漢重。這是經上記載的有,提婆達多想害釋迦牟尼佛,總是想把他害死,害死他,他很聰明,也有不少人擁護他,就是比不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如果死了,他就是新佛,他在這個世界就第一了。佛的福報大,他在懸崖上面擺了一塊大石頭,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出去托缽,一定要走過懸崖下面,他在上面把這石頭推下去,要把佛砸死,佛有護法神,這個護法神就是韋馱菩薩,拿他的金剛杵把這個石頭攔住,把這個石頭打碎了,碎片扎到佛的腳,佛流了一點血,叫出佛身血。雖然福報大,你害不了他,但是這個念頭太惡了,念頭比例比殺阿羅漢還要重,叫出佛身血。最後一個最重的,破和合僧,破壞僧團,破壞道場,把一切眾生聽經聞法修學的緣斷掉了,這是最重的。那我們看看這五種罪有沒有?古時候確實沒聽說過,現在網路、電視、報紙常常刊登,不少,時有所聞。這五逆。  五逆之外還有個十惡,都在面前。十惡是:身,殺、盜、淫,三種;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起心動念,貪、瞋、痴,這叫十惡業。誰不造,哪個沒有造過?你去打聽打聽,誰沒有造過?天天在造,迷在這個裡頭,把造業當兒戲,根本就不在乎,不相信佛法。真正相信佛法,不敢造。為什麼不敢?五逆十惡是墮無間地獄,這個太可怕了!失掉人身,下一次還有機會再能得到,五千劫後,可是無間地獄的時間長,多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萬大劫。三途一墮五千劫,沒有說大劫,大劫跟小劫差距很大,無間地獄是直接告訴我們,八萬大劫,太苦了!我們看到恐懼害怕!  造了沒有?有時候造了不知道。沒學佛之前,不相信佛法,批評佛法,毀謗佛法,幹過。沒有人制止我們,看到我們造這個業,他在旁邊笑笑,幹得好,還鼓勵我,沒有人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學佛之後才知道,才懺悔。選擇的這條道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消業障。是不是真的?真的。頭一個,壽命延長了。為什麼延長?這個世間已經沒有人講經了,佛法好像很鼎盛,講經說法的人沒了。章嘉大師教我,勸我出家,勸我講經,學釋迦牟尼佛。我接受了,因為我知道佛教是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從三十歲開悟,就在鹿野苑講經,四十九年沒中斷,我們中國人講八十歲,外國人講七十九歲,他走了。所有的弟子們,都肩負起講經教學的使命,散布在四方八面。  到今年,只有傳到中國這個地區是最完整的,大小乘經論全都送到中國來了,印度的法師送來,中國的法師去取經,取經成績最值得稱道的,玄奘大師。沒人,這也是發心出來講經教學,也是屬於為往聖繼絕學,希望我們從老師這裡接受過來,再傳給下一代。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所以壽命雖然短,佛力加持,延長了 。延了多長?我自己有個感覺,延了一倍。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延長一倍就九十歲。現在到了,該走了,可是不巧又碰到一個使命,這個使命是校長給我的,辦漢學院來挽救漢學,這是好事情。我跟他談這個問題,他完全認同 ,比我還熱心,催著我幹,我不能不幹,不幹對不起他。這樣的人太難得了。我們認識不久,一年多,一年半,不到兩年,居然漢學院就上課了。我非常歡喜,這壽命又延長了。這個延長多少我不曉得。我自己的心態,有一天壽命就幹一天,沒有就趕快往生。  我現在對於往生極樂世界,特別熱衷,對於世緣完全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了,求佛力加持,傳統文化的傳人 ,大乘佛教的傳人。這一次來,王子跟校長倡議,要辦一個宗教學院,培養二十五個博士,他們都是傳教師,世界上這些大宗教,都把它復興起來,團結起來,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平,好事。他來找我,我也就加入了,好事 。幹這樣的好事,這壽命還要延長。我相信到我們接班人找到了,我們就可以走了,歡歡喜喜的走,往生極樂世界。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5

Page 3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這是學佛之後才明白的,才得到這麼殊勝的緣分。  所以天人之福不可留戀,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到這來為的是什麼,就是為幫助我們離開六道輪迴,這個地方不能住,一定要覺悟,一定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這段,「問答免輪迴之所以」,就是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脫離輪迴?為什麼?我們先看經文:【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佛為我們說出來了,輪迴苦。前面我說的是句句真話,特別是無間地獄,就是我們講的五逆十惡的罪,我們不知不覺造了,沒有人點醒我們,我們不知道,將來糊裡糊塗墮無間地獄。那真是大不幸,大苦難。  請看註解,念老的註解,「慈氏復云」,又說,『不求佛剎,何免輪迴』。這是佛解答的。這裡頭有兩個意思:「其一者,專指如上之人,妄謂西方之樂不如天界。如是虛妄分別,不求生淨土。不知修善之福,雖得生天 ,但天壽盡後,仍復輪轉」。這不能不知道。「其二者,泛指各宗行人」,這個各宗,佛門裡面的宗派,小乘兩個宗,大乘八個宗,所以佛的宗派有十個宗,「雖能精進修持,但不以彌陀淨土為歸宿,專仗自力」。行嗎?能靠得住嗎?  我這一生過來了,常常舉這個例子給大家看。我八十五歲停講《華嚴經》,我記得好像講了十幾年,突然想到,往生極樂世界沒把握。真正成就只有這條路,只有這個法門。從年輕到老大,最歡喜的是《華嚴》、《法華》、《楞嚴經》,真的愛好,可是這些經論都要斷煩惱開智慧,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斷塵沙煩惱證菩薩果位,斷無明煩惱,才算脫離十法界。想想這個事情,我做不到,壽命也不許可,哪有那麼長的壽命來修?所以把這些經教全放下了,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都不要了,佛法也放下,我走這條路。  念老這個註解,「其二者,泛指各宗行人,雖能精進修持,但不以彌陀淨土為歸宿,專仗自力。則難於現在生中,坐斷生死,仍受後有,故云何免輪迴」。一點都不假。出不了輪迴,那真的是完了,無量劫的苦難怎麼受 ?所以說遇到這部經,就像遇到寶一樣,專修專弘,祈求往生。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世尊答覆彌勒菩薩的,這段經文。【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  就這一句我們怎麼辦?我們造作一切罪業,著相;做一些好事功德也著相。著相,就是世間的善惡,善感福報,惡感罪報。所以『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叫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輪迴,太可怕了,轉來轉去離不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個地方叫『三界獄中』,用地獄來標榜,你沒有能力出三界,沒有能力出輪迴。【假使父母妻子男女。】  就是兒女。【眷屬。欲相救免。】  你希望著能夠救他們,能夠免除輪迴之苦。下面:【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這段經文是佛說出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況,眼前就是。原因在哪裡?就是『邪見業王』。這句是業因,我們不能捨離。見是見解,是你的想法、看法,你的知見。這是錯誤的知見。六道雖然是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的,我們都把它當真了。當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業。業有三種,有善,有惡,有無記,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無記沒有感應,就是它說不上是善惡,善惡二邊都不著叫無記。無記好,但是它迷,它不覺,它不開智慧,麻煩在此地。所以一定要破迷開悟,把我們的知見轉過來,把六道輪迴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信願持名,專求淨土,你就對了,你完全正確。  念老這段註子也註得很好,我們念一遍。「佛言」,這向下,這經文,「更明著相與離相之得失利害。著相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6

Page 3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修福,難免輪迴。離相求生,永得解脫」。著相修福,果報在人天,人間天上,沒出輪迴。你在人天享福的這個短暫時期裡頭,你有沒有造惡業?如果造作五逆十惡,來生必定墮無間地獄,這怎麼辦?無間地獄是八萬大劫,不是開玩笑的,時間太長了!能不怕嗎?能不在乎嗎?「離相求生,永得解脫」,這一句希望我們牢牢記住,一天到晚想著。離相是放下,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出世間法,佛法裡面其他九個宗派,我都放下,我不學了,我只修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得解脫,這個問題才是真解決了。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裡頭說,「右段」,前面這一行一句,「先明著世間福,不出輪迴」。貪戀世間福報。「蓋彼等雖種善根,但貪人天福報,不能離相,不求佛慧。雖復修福,求人天果,故不能出三界牢獄」。把六道輪迴當作監牢獄。「得報之時,一切豐足。暫享世樂」,你做了一點好事,得到人天福報,因為過去生中修福,所以這一生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暫享世樂,「福盡還墮」,福享完了,墮落了,「後患無窮」。這個要知道,「命終之後」更麻煩了,親屬,「親眷雖然為之懺罪祈福,修法誦經,欲相救度」。這是你還有孝子賢孫來幫助你,在佛門裡面修福,想來救拔你,但怎麼樣?自己「邪見根深,執迷不悟」。「以邪見故,不生正信 ,故此邪見實為諸惡業之王。故云邪見業王」。我們現前確實如是,不是假的。如何永斷邪見,成就正知正見,那就有出頭的機會,這才算是真正成就。如果錯誤的見解還把它當真,那就是下面講的,「故常處輪迴,而不自在」。果報!  下一科,科題,「愚癡不修難救」,愚痴是因,不肯認真去修淨土,擺在面前當面錯過,佛菩薩都難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底下這一段,愚痴不修難救,經文是:【汝見愚癡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這個話是佛說的。『汝見』,汝是稱彌勒菩薩,你看看世間這些愚痴的人。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把念老註解念一遍。「右文所指,更甚前者」。無比的懇切,慈悲到極處,教導我們。「前者修善,但求世福,故不能出輪迴」。這個地方講,「此則愚癡更甚。不種善根,反恃世智聰辯」,仗著世智辯聰,「驕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長邪心。不知世智辯聰,正是八難之一」。這就是遭難了。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八種難。這八種難佛沒辦法救。第一個,三途。佛法裡頭,常常把三途八難連起來說。三途是八難前面的三個,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途裡面沒有佛,見不到佛,聽不到佛法,更不知道念佛往生淨土,這三途八難裡頭。除了三途之外,長壽天也算是八難之一,長壽天是四空天,二十八層天最高的,這裡頭沒有佛,為什麼?他們不接受,他喜歡禪定,他不喜歡研究討論,所以沒有智慧,跟佛沒有緣。還有一個北俱盧洲。佛給我們講的,娑婆世界,我們這個地球叫閻浮提,在南面,叫南閻浮提。北洲福報大,人的壽命一千歲,很少短命的,沒有苦,沒有災難,所以他們住在這個清淨世界,也不想提升,但是壽命還是有限,比我們長,一千歲。一千歲到了怎麼辦?依舊要搞輪迴,還要轉世,不究竟。這個難是講不見佛,不聞佛法,不知道修行,當然更不必談念佛法門。  再就是世智辯聰,有口才,我們一般講有智慧,智慧是邪智慧,不是正知正見,強詞奪理,不接受聖賢教誨,這一類的人也沒分。所以世智辯聰是屬於八難之一。最後一個,佛前佛後,你出世的時候,過去的佛已經滅度了 ,未來佛還沒有出現,這個時候,你也沒有辦法見佛聞法。總而言之,八難,這八樁事情,都見不到佛,都聽不到佛法,所以稱之為難。  「邪見顛倒,反以為美。如是之人,焉能出離生死苦海」。這是黃念老為我們特別拈出。我們自己如果屬於邪見,屬於世智辯聰,顛倒黑白,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在年輕的時候就犯這個毛病,幸虧過去生中還有一點善根,遇到善知識,幫助我改邪歸正,真正懺悔贖罪,走上正路,整個命運改變了。我自己都不敢想像。這種改變,過去藏傳的甘珠活佛告訴我,那個時候我還不相信,我跟他老人家見面,好像是四十六、七歲,關剛剛過去。四十五歲生一場病,一個月就好了,我念佛求生淨土,我知道壽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我心裡想得很清楚,醫生只能醫病,我這不是病,是命,命到了,醫生醫不了命,他只可以醫病,所以就乾脆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好了。這一生當中沒有生過大病,偶爾傷風感冒,沒住過醫院。我這一生到現在還沒有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7

Page 3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病歷,但是九十以後,很明顯的感覺體力衰了,中氣不足,所以醫生叫我少說話。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說到此地。  

。。。。。。。。。。。。。。。回索引〉〉471。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一集)【日期】2017/7/1【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三九頁,倒數第六行看起,科題,「著出世福田」。請看經文:【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一節經文非常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對誰說的?對出家人說的。出家人如果是用真誠心,愛護眾生的心,出家,講經教學,或者是主持道場,做佛門的內護。問題出在哪裡?出在『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這八個字。這八個字裡面,前面四個字是根本,後面這四個字是行為。有因有緣,果報是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個問題嚴重。不能脫離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不能往生,這個問題比什麼都嚴重。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一節是佛告訴彌勒菩薩,我們把文重念一遍,句子就可以接上來了。「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這是「愚痴不修,難救」。接著又說,『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佛答慈氏」 ,答覆彌勒菩薩的提問,「此界」,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現了,三千年前的事情,所以此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這裡面的眾生,雖然也修善,也積德,「而不求生淨土者,共有三種」。哪三種?第一種,「貪著世樂,求人天果」。多,很多!出家也求。這一條就在貪著。貪,是根本煩惱,第一條,這三毒,貪、瞋、痴,貪是第一條。第二,「世智辯聰,邪心熾盛」。第三條,「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在現在這個時代,這三種我們都看在眼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裡頭最重要的,看到了要回光返照,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我有沒有走他們這條道路?如果走他們這個道路,他們在表演給我看,造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差。我們這一生,是想繼續留在六道輪迴裡面,還是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果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世間,包括出世間,統統要放下。真正修道人,無論修哪個法門,無不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才能得定,他才能開慧,他才能脫離六道輪迴,他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重要。絲毫不能夠貪心,一有貪心,麻煩就大了,無間地獄,時間多長?八萬大劫。世尊告訴我們,我們如果墮三途了,三途:貪欲,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這叫三途。很容易進去,貪瞋痴,誰沒有?只要有這個因,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麻煩大了。墮到三途,還有沒有機會到人間來?有,要多長的時間?佛給我們說,五千劫。五千劫,在輪迴裡頭,大概五千劫這麼長的時間,會有一次到人間來的機會。如果我們到人間,這個人間沒佛出世,佛前佛後,釋迦牟尼佛滅度了,不在了,彌勒菩薩還沒出現,還早,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候,縱然你活在世間,你活個一百歲,你這一百歲當中見不到佛,聞不到法,沒有機會讓你往生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沒有機會幫助你超越輪迴,你又墮落了,三途去了,又來一個五千劫,一萬劫。如果不幸你墮在無間地獄,這是最重的,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經上告訴我們,八萬大劫,不是五千劫,八萬大劫,你就想想多可怕。  然後想想我們多幸運,我們這一生見佛聞法,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這個法門,等於保證我們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但是你要把你造業的那些東西,因緣果報要放下,你帶著它不能往生。帶業往生是講帶舊業,不能帶現行 ,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8

Page 3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過去造了,沒有關係,可以帶去,現在造了,帶不去了,這個罪業會把你拖住了,像鐵鍊一樣,這一招它能把你鎖在地球上,鎖在六道上,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就曉得多可怕。特別是造無間罪業,五無間,五逆十惡,墮無間地獄。五逆十惡我們想想有沒有造?殺父,沒造;殺母,沒造;殺阿羅漢,那個也沒造;出佛身血,也沒造;破和合僧造了沒有?不敢講了。破壞佛法,在佛門裡面不守清規,自讚毀他,有沒有?這一條犯的人很多。結果呢?結果你看他走的時候什麼樣子,你就明白了,他是怎麼走的。諺語所謂好死好生,他走得很好,他往好地方去,他走得不好,那就是三途。這個五逆罪雖然沒犯,有沒有起心動念?只要有起心動念,你已經犯了。你自己不知道,鬼神知道,佛菩薩知道。所以,我們不但是言語造作騙不了人,騙不了鬼神,騙不了佛菩薩,起心動念都騙不了。我沒造,動了個念頭,動個念頭很快就息掉了,念頭動了,念頭動是意在造業,口頭是言語在造業,身體的動作行為是身業造,三業都造業,身口意三業都在造業,從早到晚,晚上睡覺還作夢,夢裡頭還造業。你想想 ,你不怕嗎?  現在我們總算是走大運,過去沒有遇到過,過去遇到我們早就往生了,生生世世都錯過,這一世遇到了,非常難得,能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會集本,真不容易。為什麼?淨土經論裡頭只有這一種,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講得透徹,講得叫你不能不相信,只要能接受,依教奉行,這一生決定永遠脫離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機會要珍惜,你再能遇得到嗎?就算佛說的話,五千劫才有一次緣分,這五千劫的受罪就夠你受的了。  所以貪著要放下。「大福田」是什麼?利益眾生愈多就是大福田。我們今天在此地所做的,跟學校合辦漢學院,這是大福田。從哪裡知道它是大福田?中國傳統文化,從三皇五帝一直到今天,五千年了,五千年優秀的文化傳統,到我們現前發生了危機。危機是什麼?危機是我們對於老祖宗的東西產生很大的誤會,認為這個東西不合時代,完全拋棄,學西方人的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眼前的方便。這個看法、想法是錯誤的,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大家不學了,這怎麼辦?好東西,老祖宗的東西,是用文言文寫的,不是白話文,用中國古漢字寫的,不是簡體字,現在提倡簡體字,提倡白話,廢棄文言,不再有文字學了。我的估計十年,十年之後你要想學,沒地方學了,老師沒有了,現在懂得文字學的,還學文言文的,這個老師還有,不多了,一年比一年少,我們找到這幾位老師,都是七十八十,十年之後他們都走了,一個老師都找不到了,你怎麼辦?  我跟校長談這個問題。第一次見面是二O一五年,我到倫敦來訪問,住在馬良居士家裡。校長知道了,帶了一位副校長,兩個人來看我,我記得我們談了三個半小時。我把我的憂慮想法看法告訴他,他有同感,問我怎麼辦?我說唯一有辦法是,我們辦一個學校,希望培養三十到五十個學生,專攻中國的文字學,專攻文言文,十年時間,他們學成了,就能夠把上一代的承傳下來,再傳到下一代。這是什麼?救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大福田!還有比這個福田更大的嗎?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要是失掉失傳了,是整個人類的大災難。我看到這個大問題,提出來,沒想到校長深有所感,當時就提出來我們合辦漢學院。我以為說說就完了,哪裡是當真的?當真的辦漢學院,老師從哪裡來?學生從哪裡來?這些費用從哪裡來?都是大問題,我一樣也不行。沒有想到校長認真,八月,二O一五年八月,他到香港來看我,帶了我們學校董事會的主席,還有一位副校長,三個人到香港看我,在我那裡住了五天;二O一六年一月,第二次到香港,住了二、三天。八月來的時候,正好碰到我們辦中元祭祖的活動,他看了很歡喜,很受感動,問我,這樣的活動能不能到英國去辦一次?我答應他了,所以去年我們在倫敦做了兩場祭祖活動,一場是對大眾的,一場是專門對學校學生的,等於給學生上一堂課。今年是第二次。這是大福田,提倡孝道。這個風氣帶來了,今年要辦第二次,我相信以後每年都要辦,把中國的孝文化,孝親尊師帶到西方來了,好事!  但是如果我們「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有這個毛病,這個大福田果報是什麼?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出六道輪迴,要放下「取相分別」,要放下深重的情執,才能夠脫離輪迴。怎麼放下?做了心裡頭不落印象,等於沒有做。難!總有印象,怎麼會把它丟得乾乾淨淨?這就是功夫,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對了。作而有作,所以這個問題嚴重,不是小事,我們幹壞事落印象,有惡報;幹了好事也落印象,人天福報,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39

Page 4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不是佛陀出現在世間,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好!雖然沒有見到佛,還是佛的末法時期,我們遇到了。最難得的,我們有緣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有緣遇到黃念祖老居士。這些人我心裡有數,佛菩薩化身來救度眾生的,不是凡人。我們遇到這些人,等於遇到佛陀,遇到菩薩,終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經文一展開,字字句句都有很深刻的體會。最重要的是要認真反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反省之後,知道自己造的業很重,無論是善業惡業都造,脫離輪迴不容易,往生極樂世界有障礙。念佛,這很明顯的例子,你沒有得到功夫成片,這最起碼的。功夫為什麼成不了一片?有時候念,有時候就斷了,忘掉了,不知道怎麼忘掉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忘掉的,趕快轉回來,一會又不見了,這種煩惱習氣多嚴重。這就說明我們沒有功夫,我們往生沒把握。沒有把握,輪迴有分。講到輪迴,你修的那些小福,你犯了重大的過失,貪瞋痴慢疑,重大過失,特別是對淨土半信半疑,你怎麼能往生?時間不長,一百年一彈指。我今年九十一歲,想到一些事情,七、八十年前,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還能有九十一嗎?不可能了。縱然在世間,你免不了老苦、病苦、死苦。這三大苦誰能夠不受?誰有本事能夠離開?我們平常時時刻刻都要想到,太可怕了。七十以上的老人,中國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稀有,要特別珍重,七十以後,要把自己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極樂,擺在第一樁大事來做,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小事。  作大福田,第一個你要認識,就是你要有慧眼,你能看出來,什麼是大事因緣?大事因緣最重要的是教眾生普得利益。我們做漢學院這樁大事情,到這邊來學習,這是大事,把五千年文化承傳下來,發揚光大再傳給後世,讓五千年的文明不斷,我給它接續起來,這是大事。現在漢學院成立了,機會有了,你不能放棄這個機會,你要認真努力。所以到這邊來求學,學生哪一個德行最重要?使命最重要。自己有使命感,我來就是為這樁事情,這是我一生唯一要完成的大事,我要把漢字學好,要把文言文學好。  用什麼為標準?唐太宗編輯的《群書治要》。為什麼選這部書?這部書它是有目的選進來的,第一個,幫助我們修身,身心健康,聰明智慧,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珍寶《四庫全書》,在這個地球上發揚光大,把中國這些好東西翻成外國文字,讓全世界的人用他們自己的文字的翻譯本,都能夠讀到這部書。這部書是《四庫全書》的精華,剛才講了,能幫助我們個人一生幸福快樂,你要不要?幫助你的家庭和諧美滿,幫助你的事業,無論你幹哪一行,都能幫助你事業成長順利,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世界和平,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嚮往的,有沒有做?有,《群書治要》能幫助你做到,你說這本書多好。唐太宗因為這本書,我們大量翻印流通,這是他首創編出來的,這個功德幫助他脫離無間地獄,是真的,不是假的。無間地獄要什麼時候能出來?八萬劫以後,他這一部書就超越了八萬大劫。但是這部書實際上只有半部,它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群書治要》是精選六十多篇,這六十多篇,從三皇五帝到東晉晚年,古時候的二千五百年,現在距離我們,隋、唐、宋、元、明、清,六代大概有一千五百年,這段期間之內,還有不少好東西出現於世,沒收進去。所以我們漢學院的同學,最後的目標,是要把續篇編出來,材料在《四庫》裡頭,《四庫》完完整整留下來了,我們要在《四庫》裡頭再去找,符合前面的要求標準,我們再去節錄編續篇,也編五十卷五十萬字。正續兩篇合起來,一百卷,一百萬字,這是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留給人類千年萬世的珍寶,真實智慧,真實的功德。老祖宗了不起 ,世界上種族很多,這個種族最優秀,他留下這麼多東西,現在還管用,難得。我們不能在自己這一生當中讓它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滅亡了,那我們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古聖先賢,對不起未來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有這種使命感,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了不起,這是無與倫比的大福田。  落實在蘭彼得小鎮,這個小鎮是福地。這個學校是一八二二年建築的,創建的,再過幾年,二O二二年,兩百年。過去是個教會學校,英國基督教傳教士,我聽說有三分之二是這個學校畢業的。緣殊勝。中國五千年老祖宗保佑這個地方,所有宗教的眾神擁護這個道場,這個學校就是道場。稀有,我們無法想像,想像不到,今天變成事實,我歡喜。所以就怕的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那我們來生得什麼果報?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很危險,稍稍迷了又下去了,下去是三惡道,上去是二十八層天,都不是究竟。所以我們看到經文上這幾個字,膽戰心驚,常常放在心上。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0

Page 4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校長有意要辦宗教學院,就是大家聽校長常說的博士班,和諧博士班,培養宗教傳教的人才。他希望第一屆二十五個人,這二十五個博士,是由各個不同宗教,每個宗教推選兩個人,推薦一個老師,就是一個教授,下半年就開始上課,我們相信,二十五個博士班的學生,大概有十幾位教授。教什麼?教各種不同宗教的經典。希望每個宗教都出來講經,講得好,講得能感動人,我們聽了生歡喜心,學校把網路搭好,用網際網路向全世界傳播,衛星電視都好。這些人天天在這邊講宗教經典,把宗教教育恢復,我相信半年到一年,世界太平了,和平世界就出現了。你說我們使命多大,我們在這個地方,種善根,作大福田。記住不要取相,不著相,自己謙虛,謙卑恭敬,作而無作,幹這些好事等於沒做,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就對了。其他的宗教,放他們的真主,放他們的神,放他們的上帝就好。不要把我們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放進去,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我們再看下面,「此三種人縱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間福報,夢幻泡影,轉瞬即逝,故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 。下面是念老詳細給我們做解釋,我們把他的註解念一遍。『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下面為我們解釋,「大福田者,持佛名號也」,這是真大福田。我前面跟諸位講的,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承傳下來,再傳下去,這是大福田,這是世間大福田,做成功了,人天福報。我剛才說過了,做不成功,要是違背了,三途地獄去了。真正大福田是淨宗,一點都不假,為什麼?淨宗保證我們一生念佛往生。不能輕視,不能把光陰耗費,得閒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種大福田,這是如來的大福田,是出世間的大福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有享不盡的福報,天上人間找不到的福報,天上人間的福報像螢火蟲光一樣,極樂世界的福報像大太陽一樣,不能比,我們今天遇到了。  持佛名號也,信願持名是大福田。「因持名是諸善中王,故所種田方得名為大福田」。「惜」,可惜他「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經上常講的,我們都耳熟的。怎麼往生的?這福田怎麼種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說得好,真信、發願求生就是大菩提心,講得好!講得太好了!簡單明瞭。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我們相信,我們有信,有願,就是菩提心,就能往生。念佛功夫淺深,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不一樣。最低的品位,前面講的,生在邊地,到極樂世界,佛把蓮花放在蓮池裡頭,花不開,花要經過五百年它才開,五百年是人間五百年,不是極樂世界的 ,就是耽誤這麼長的時間,這是最差的,下下品往生的,到極樂世界都花開見佛。真正是大福田,不是假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菩提心者,即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這些話都能講得通。這段的註解,對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有大利益。  今天時間到了,咱們明天接著再學習。下面這一段,真能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謝謝大家。  

。。。。。。。。。。。。。。。回索引〉〉472。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二集)【日期】2017/7/2【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O頁,第四行,第一句看起:  「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文字很簡單,把淨宗綱領全部說出來了,發菩提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1

Page 4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念老的註解,下面給我們說,「菩提心者」,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大智、大悲、大願」,重要是後頭這一句,「圓融一體之心」。什麼是圓融一體?這個意思就是說智裡面有慈悲,有求往生的大願,而且,圓是圓滿,融是融合,一體。一體很不好懂,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圓融一體變現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比一家人還親切,一家人不是一體,一體才是自己。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跟我們是一體,大千世界、十法界、六道輪迴跟我們也是一體,我們不知道,這叫迷。誰知道?法身菩薩都知道。《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這個四十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總共四十,加上等覺最後的一品,破盡就入法界,就證得圓融一體。  圓融一體,等覺菩薩,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上從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跟我什麼關係?一體,都是從我圓融真心所現所變。這一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從這個認知知道,整個宇宙有沒有?沒有;不能說有,不能說沒有,有在無中,無在有中,有無是一不是二。大在小中,小在大中,大小不二,這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入不二法門。圓教初住菩薩就入不二法門,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自性本具的德能是清淨無為,不生不滅,現前了,你看到了。再看到,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我們常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從自己圓融一體的真心,這不是妄心,是真心,這個心不生不滅,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清淨不染,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佛證得了,用真心;我們迷了,不知道有真心存在。佛告訴我們,真心就在妄心裡面,妄心就在真心裡面,看什麼心用事。如果真心做主,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最低的位次是初住,圓教初住,用真心。如果用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識,誰做主?無始劫來迷失了真心,生生世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論是善是惡,都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它像個倉庫一樣,全都堆放在裡頭,不定哪一個妄念起行,自己不能控制、不能做主 。這是什麼?六道眾生,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菩提心,「圓融一體之心」。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勸我們要認真學習,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所現的相,是智慧,是慈悲。智慧是樣樣明瞭,如如不動。慈悲是起用,慈是與樂,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苦是悲心,得樂是慈心,慈悲兩個合起來就是離苦得樂。幫助誰離苦得樂?當然第一個是自己,重要!幫助自己離苦得樂,具體來說,蕅益大師教給我們,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蕅益大師有個別號,叫西有老人,這是大師的晚年,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一點都不懷疑,這麼一位老人,叫西有,自己不懷疑,也勸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懇切,時時刻刻想著極樂世界,時時刻刻念著阿彌陀佛 ,這一生一世只有一個希望,求生淨土,時候到了,阿彌陀佛現身來接引他往生。  信、願、持名,這叫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這個信成就的事業是什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慈悲之所示現,接引十方三世一切有緣眾生。這個有緣就是信願持名,我不懷疑,我相信,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的師弟海慶,他還有個老母親,三個人都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都是預知時至。他師弟是出家人,那就不必說,媽媽是在家居士,走得多自在,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不能瞧不起。這三個人都沒有念過書,都不認識字,就是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完全放下了,功夫成就了,佛接引他往生。我們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是他的信徒在世間還不少,有十幾年的,有二、三十年的,跟老和尚很熟,從他們口裡說出來告訴我,我能不信嗎?不能不信!一定要認真,我們這一生就得度了。  「情執深重即是愚痴」,這句話要記住。說你愚痴你不承認,你有沒有情執?情執重不重?很重,念念不忘,把佛號忘掉了,念佛不知不覺佛斷掉了,妄念起來了,這就是愚痴的相。什麼叫大智?「何云大智」,愚痴,痴的人大智沒有了。下面,「取相分別則有取捨」,於一切法中有取有捨,喜歡的你就取,不喜歡的就捨。諸佛菩薩,看看人家有沒有取捨?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世間萬法沒有好壞,好壞是從情執裡頭生出來的,就是這裡取相分別。你喜歡的就要,不喜歡就捨;情執深的就要,淡薄的就捨。念佛,念了幾聲之後佛號沒了,不知不覺就沒了,捨了。起心動念,你分別執著的那些念頭起來了,把念佛取而代之,錯了。什麼時候能夠換過來?把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2

Page 4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切分別執著捨了,起心動念就是一句佛號。如果能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那就叫功夫成片,你念佛算有功夫了,功夫成片了,這個功夫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你看這幾句話多重要,不再取相,不再分別。  取相,佛門常說著相,著是執著,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眼根緣的是色塵,耳根緣的是聲塵,六根緣六塵,取相分別,有取捨。有取捨是造業,業有善、惡,有無記,這三種。善,你造的是善業;惡,造的是惡業,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在六道裡頭受報,是這麼回事情。我們每天從早起到晚上睡覺,這一天當中,面對著人事這些環境,無不是取相分別,有取有捨。取善的,捨惡的,果報在三善道。取惡的,什麼是取惡?譬如競爭、鬥爭,傲慢、好勝,貪求無厭,這是惡業。惡業所感得的三途,餓鬼、畜生、地獄,到這裡去了。想想我們這一天 ,心裡起什麼念頭,說的是什麼話,幹的些什麼事情,是善還是惡?如果這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都在念佛,好!頭等大善,這個善的果報在極樂世界,六道輪迴裡頭沒有,恭喜你,你超越了,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講,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愛,悲也是愛。慈,無緣,無緣是什麼?無條件。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為什麼?是同體,所以沒有理由。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小孩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愛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無緣慈悲。因為同體,他跟父母是一體,他現在無知,完全要靠父母,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幫助他長成。所以兒女對父母一生都會想到,這是孝。父母在世,要像父母早年愛護自己,自己在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父母老了 ,眼花了,耳聾了,說話說不清楚了,動作緩慢了,有沒有關心他?有沒有照顧他?有沒有能夠像照顧嬰兒那樣的照顧?如果能做到了,這叫孝子。父母在晚年,如果造作不善業,身體都不很好,迫切需要人照顧。兒孫不孝,來看看他,問候問候,就算不錯了。全心全力照顧,這種兒孫見不到了,不能說沒有,我們沒有遇到,沒看到。稍微長大了,老師的教導,這個恩德跟父母相同。你能夠接受教育上學,老師幫助你成人。你大學畢業,學位拿到了,你開始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老師的恩德不能忘記。一個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把你養成的,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完全一樣,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只有在孝服有差別,老師不在了,學生念念不忘老師,不穿孝服,心喪,心裡頭常常念著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就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這個事業,做人不能不知道 。所以能信能願,發大願,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這幾天大家看了「六尺巷」,這個碟片非常感動人。演的是清朝中葉,康熙、乾隆那個時代,三朝元老,康熙、雍正、乾隆,好人、好事。從這個地方看到他們的家教,看出桐城這個地方的風氣。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你就有認識。在這個地球上有完整五千年歷史的只有中國,沒有第二個族群有這麼完整的歷史。老祖宗發明漢字文言文,把他們的智慧德行,用這種工具做為載體,寫成書本留傳給後世。文言文的好處,永遠不改變,只要你學會了,過去東西你接受了,你能看得懂,傳之於後世,千年萬世不會傳錯。你才曉得,為什麼對父母師長要感恩,為什麼對社會大眾要感恩,乃至於大自然,都是用一個感恩的心,大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成為家風,這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祖傳的。為什麼這個社會和諧安定?為什麼這個國家富強?為什麼世界大同?它有道理在。道理在哪裡?在《群書治要》裡面。《群書治要》從哪來的?《四庫全書》的精華。做人 ,做個中國人,不能不讀。我們希望世界大同,希望天下太平,那就要勸導全世界人都要讀。它不分國籍的、不分族群的,它是利益整個人類的,過去、現在、未來,真管用。  真正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如果是著相,情執放不下,念佛念得再好,只有生天的分,不能脫離輪迴,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叫我們離相,他舉的《金剛經》的例子,「《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舉一個例子,菩薩修六波羅蜜,我們也修,我們比不上菩薩的,就是我們住相,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所以我們修的,修六波羅蜜是世間法,這個施就是六道輪迴。菩薩不住相布施,他修的是出世間法。所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我們想不想學菩薩?想。怎樣學 ?先學放下,先學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大乘經裡頭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地方引的《金剛經》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3

Page 4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不可思量」。  「靈峯」,蕅益大師,他的《金剛經》註解叫《破空論》,《金剛經破空論》裡面解釋這個,「以無所住法 ,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這就把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說出來了,說得很清楚。般若,真實智慧。怎樣才住般若之中?無所住這個方法就是住般若中。什麼無所住?我們做好事,這舉的例子布施,我們拿錢財布施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免於飢寒,他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們能幫助他,這是好事,行了善事。如果這個善事放在心上,那就不善了;如果這個事情做完之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心裡頭不落印象,這就住般若。菩薩教給我們,行善不著行善的相,造惡不著造惡的相,不住。不要做了錯事後悔,我們講懺悔,懺悔能把這個業障懺掉嗎?不能。怎麼樣才能夠把這個罪業懺除,不住相是真懺悔。同修們要曉得,我們修懺悔法都錯了 ,一遍一遍的薰修,造作的錯事永遠不會忘記,根深蒂固,這怎麼辦?為什麼是這樣?沒智慧。有智慧的人知道,有智慧的人看破了,知道善惡都是假的。不住相,真心現前;住相,妄心現前,不一樣。不住相的是菩薩,佛菩薩;住相的,六道眾生。著相出不了六道輪迴;離相,阿羅漢就離了,就不執著了,出六道輪迴。但是他還有分別,他出不了十法界;分別沒有了,十法界超越了,入佛的境界。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破空論》裡頭有幾句話,蕅益大師說的,「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這是一句比喻,少施,我們布施不多,得的功德、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得大福報。這是《般若經》上說的,能令少施與虛空等,等是平等。「而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所以眾生學菩薩,也修布施,但是著相。這在講現在修因,將來得果,這個果是大還是小?要「不住諸相。譬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芥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差不多大,當中是空的沒東西,芥菜子跟外面虛空是一樣。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做的善事很小,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大,為什麼?沒有著相。沒有著相那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常講四句,不起心不動念,意業;不分別不執著,身業、口業,身口意三業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一天所修的福還得了嗎?果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金剛經》把這些事實真相就是看破。怎麼個看破?《金剛經》就是個標準,它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了,身心清淨,一塵不染。  這個比喻,譬如芥子中的空與十方虛空是相同的,無二無別,所以性無二無別。「以空非內外、彼此、方隅、形相,更無小空異大空故」。空是一樣的,沒有大小,沒有內外,沒有彼此,這是真相,事實真相,我們很難懂。我們看到量子力學研究的報告,這是科學證明的事實真相,它說什麼?它說這個世間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假的。我們六根接觸的,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空,是了不可得。那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全是從妄想生的。所以他們研究的結論,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 。物質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意識產生的,如果沒有意識,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物質現象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從心想生,你心裡不想,物質現象沒有。現在量子力學家研究的主題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現在研究這個。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什麼是念頭也搞清楚、搞明白了。念頭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佛法說得清楚!所以二、三十年後,量子力學家肯定,大乘佛教經典是最高的、最圓滿、最究竟的量子力學。我學佛跟方先生是從哲學入門的;二、三十年之後學佛的人很多,從科學入門的。它是圓滿的哲學,它是圓滿的科學。「無相之福,其福乃大」,這兩句話說得好。著相的福,福就限定了,就那麼大,再沒辦法擴大,時間就那麼長,不能隨意延長,因為它有限量。為什麼有限量?著相。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福,大,太大了!  「又《金剛經》曰:若心取相,則為著我」,著了我相,著了人相,著了眾生相,著了壽者相。壽者相,用現在的話說,時間的觀念,影響有多久的時間。「又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故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只要你著相,你想超越輪迴沒你的分。但是著相,信淨土,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決定得生。這叫帶業往生,真超越了 。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你的福報無量無邊,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4

Page 4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回索引〉〉47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三集)【日期】2017/7/3【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一頁第二行看起,科題,「答解脫因」。前面彌勒菩薩提問,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答覆他,這一問一答都是為我們。請看經文:【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世尊這幾句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無相』,勸導我們要把相放下。眾德之本,是智慧。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段末謂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求生淨土,永得解脫。眾德之本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這兩句話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是一切佛法裡無比殊勝的獨一大法。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斷煩惱,在六道眾生裡面,幾個人能做到?  煩惱,貪瞋痴慢是煩惱,喜樂愛好也是煩惱,難斷,真難斷。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不能不感謝阿彌陀佛 ,只有他有真實智慧,大慈大悲,憐憫遍法界虛空界斷不了煩惱的這一類眾生,來做救護。用這麼巧妙的一個方法 ,帶業往生,等於是他為這些眾生建立一個學校,這個學校容易進去,不需要考試,不需要分數,只要你想進去,他就來接引你,到哪裡去求?我們這個學校進來要考試,考試不及格就進不來。他的學校只有兩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人人可以做得到,個個可以在這一生圓成佛道。我們這一生生淨土,生到淨土一生成佛,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欺騙人的。  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已經十劫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劫度多少人,只能說無量無邊無數。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十方,無量諸佛剎土,每一尊佛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阿彌陀佛成佛這十劫,度無量眾生是我們能理解的,我們聽了,肯定這是他可能做得到的。今天我們遇到了,如果不能往生,把這個機會錯過,這個緣分忽略了,那真是大錯特錯。不是萬劫難遇,無量劫難遇一次,我們遇到了,這是多麼大的福報,無與倫比,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為我們說也說不盡,所以要珍惜。  什麼條件能成功?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這個人就能成功。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我們眼前的,我們眼前這些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相」,真相是不可得,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如果真有,你要去爭取還情有可原,不是真有,有是假有,非常短暫的有。這種現象,佛在經上說,說百遍千遍,我們聽不懂。今天我們得到科學幫忙,量子力學是科學,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所有物質現象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現象存在的時間有多長?我們說它有,相現前,同時它就消失了,就消滅了。頻率多高?經典上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的時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個念頭,不是一百個念頭,不是一萬個念頭,不是一億個念頭,三十二億乘十萬,一百個千是十萬,三百二十兆,這是一彈指。一秒鐘能彈多少次?年輕人體力好,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這是真相,就在我們眼前。  所有的現相聚集在一起,我們看見了,聽到了,接觸到,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這叫迷,迷惑顛倒,誤以為真,以為它是真的。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萬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色相,物質現象,空在哪裡?空在色中,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空跟色幾乎是沒有辦法分開的。誰知道?佛法跟量子力學不一樣,量子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5

Page 4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力學用機器來觀察,看到了;佛法是用禪定,有一定深度的禪定,這個真相就被你看到了。這個禪定,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一切萬法的本體,包括虛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見到了。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到這個層次你才看到,看到什麼?所有物質現象假的。再深一層,看到什麼?起心動念也是假的。為什麼會起心動念?自性迷了,就有這個現象出來。這個現象一出來,沒有見性的人把它當真,迷在其中,愈迷愈深,深到念頭不斷的起 ,把他念頭認為是起心,是心。醫生診斷的時候問我們,心跳一秒鐘跳多少次?佛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會動的那個心,就是會起心動念的,妄心,這個妄心叫阿賴耶。阿賴耶就是虛妄念頭裡頭主要的動力,沒有它,就得定了,這個定就見性。明心見性,轉八識成四智,這才是見性的菩薩。不容易,說實實在在話,我們做不到。我們唯有一條生路,全心全力投靠阿彌陀佛,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我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這就叫無上菩提心,真的是無上,你這一生成佛穩穩當當,是真的不是假的。  註解裡頭第一行這裡有兩句話,「求生淨土,永得解脫」,這兩句話重要。不求生淨土,那永遠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當中,你就無法避免無間地獄。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非常可怕。眾德之本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又無相者」,哪些是相?這裡舉了十個例子,「謂無色等五塵」,前面有個色,後面省略了,後面是什麼?色,眼睛對的,耳朵對的聲,鼻對的香,舌對的味,色、聲、香、味、觸、法,意所對的法,六塵。說五塵說前面,不說意,就是色聲香味觸,講的這個,五塵。這不是真的,假的。能對的是五根,五根所對的叫五塵,所對的假的,不存在,能對的也是假的。佛在千經萬論,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做不到。下面,加上「男、女、生、住、壞等十相」,男相、女相、生相、住相,壞就是死,消失了,滅了,舉出這十種相。  那麼無相,沒有這個東西,五根五塵真的是沒有,是我們看錯了,像空中花、水中月。空花,害過眼病的人有這個經驗,空中沒東西,看到有東西,眼看花了;水中沒有月亮,水中月亮是月亮的影子。都是告訴我們,確確實實沒有。水中月好懂,知道水裡沒有月亮,但這個空中花就難了。把這些東西都看破,都放下,叫無相。看破,知道是假的,就是放不下,你還是有相,你沒有做到無相。沒有做到無相,換句話說,你沒有智慧,你還是迷惑,沒有開悟。開悟,相,這些相統統放下,是開悟。  念佛人念到萬緣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放下了,這種功夫叫成片。真正死心塌地念佛的人,一般三年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有這個境界現前,在一般狀況之下你會見到阿彌陀佛,或是在定中見到,或是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會鼓勵你,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消息告訴你了。這裡面有一些很聰明的人,見到佛,就向佛要求,你現在帶我去,我壽命不要了。壽命也放棄了,那也是相,壽者相,統統放棄。一般狀況之下佛會答應,好吧,七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到時候果然走了。  這個例子很多,《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記載的,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都是事實真相,往生的瑞相可以看到。我們看到這麼多人能成就,心裡頭要嚮往,他去了,我也能去。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你真肯去,真肯放下,就真肯去。真肯去放不下,還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障礙不在外面,於任何人都不相干,關鍵在自己有沒有菩提心。有菩提心,念佛念得不多,十念一念也能往生。這個法門殊勝,不可思議。  下面念老又舉《涅槃經》說:「涅槃名為無相。」徹底放下叫涅槃。佛門裡大德往生了,都叫涅槃。真正涅槃,阿羅漢以上,阿羅漢、菩薩、佛陀,他是真的無相,凡夫做不到。我們相信海賢老和尚做到了,記住,要向他學習。念佛人,佛堂裡面供養有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最好旁邊再供養一尊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留給我們這張照片,最後的遺像,手上捧著《僧讚僧》這本書,我們這邊有一張掛在這裡。這個像做得很好,常常看到他,他是我的好榜樣,他能往生,我為什麼不能往生?他統統放下了,我還沒有放下,我要統統放下了跟他一樣。  這個話要緊,重要,世間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疏忽,這樁事情決定不能疏忽。往生到極樂世界,可以說你證得大圓滿,真正是隨心所欲,得大自在。真正離一切苦,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是圓滿的意思。去不成的,是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沒有發心。遇到這個法門,又肯發心,你就是極樂世界的人,那邊已經註冊了,就等待你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6

Page 4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上學。  所以無相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無相。下面,《演密鈔》裡面說,「寂滅者,即無相義」,古大德給我們作的註解,「但心自證不從他得,故無諸相」。無諸相的境界是真心,有相是妄心,著相了,著相是妄心,無相是真心。佛陀、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學佛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我們知道,起心動念,妄想雜念,妄心,真相不知道。什麼叫真心?放下妄心,真心就現前。只要有一個妄心、一個念頭在,真心就不能現前,一真一切真 ,一妄一切妄。上上根人聽到這個話,他一下就放下,上上根人,一萬個人裡頭難得有一個。不再玩這個把戲,這個把戲害得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多苦!今天才遇到妙法,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了,馬上回頭,就對了。  所以這樁事情,是但自心證,不從他得,自己自證的。真心是本來有的,為什麼失掉了?他裡面起心動念了 。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無上菩提心。真信切願也是無上菩提心,這個無上菩提心,要你往生淨土你才能證得。如果你了解這個真相,真正徹底放下,你現前就證得,不必等到往生淨土,現在就證得。既然證得,你要往生極樂世界隨意了,喜歡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去了喜歡再回來也做得到,你這個能力完全恢復了。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底下引《金剛經》上說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虛妄,最好的方法,是從夢中醒過來,冷靜一下,想一想夢中的事情,是不是虛妄的?做的美夢,虛妄的;做的惡夢,也是虛妄的。只有一種夢不虛妄,你夢見阿彌陀佛,你夢見極樂世界,那可不是虛妄的。那是什麼原因?感應,你念佛有功夫,在夢中起感應,定中起感應。這就是《金剛經》上很有名的八個字,歷代學佛,不論他學那個法門,常常引用,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有沒有相?沒有相,能現一切相。你離相,真見到了 ,見到如來的體、相、用。他的體是圓滿的自性,見性成佛,體是法身,體是能現。相是所現,現佛相、現菩薩相、現眾生相,現山河大地相、現虛空法界相,統統是自性現的。你能在相上看到空,怎麼看到空?我們藉量子力學家的報告,無論是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根也好,塵也好,能見的、所見的統統是空,統統是虛妄,真正是不可得。這兩句經文,要常常想到,對於你修學有很大的幫助。  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現在雖然還沒放下,常常念著,有好處,什麼時候一下放下,就成佛了。放下是應該的,因為它沒有,它要真有,佛不勸我們放下。什麼真有?自性真有,真心真有。真心裡面沒有物質現象 ,也沒有精神現象,精神就是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是真心;有起心動念是妄心,有分別、執著是嚴重的妄心。為什麼?起心動念所造的是無記性,沒有善惡,但是有分別執著就有善惡了,善叫善業,惡叫惡業。那就有果報,善,人天兩道,惡,三惡道。  這個地方見如來就是明心見性,你什麼時候見到諸相非相,徹底放下,你就見性了。念佛人念到這個境界,萬緣放下,只有一句佛號,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只是他心裡頭還有一句阿彌陀佛,念佛所證得的。放下佛號,佛號也是假的,佛號幫助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佛號也不要了。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就《金剛經》上所講的你統統兌現了。見如來就是見自性,明心見性,叫見如來,如是體、是法性,來是法相。原來法性在哪裡?在法相裡頭。法相在哪裡?在法性裡頭。它兩個融成一體,相中有性,性中有相,這叫事實真相。空中有有,有中有空,空有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不是二,叫性相一如。  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這個東西你喜歡,你馬上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了,這叫功夫。你不放下,你被它迷了。它是染污,它叫你起心動念,它叫你妄想執著。《金剛經》好,分量不多,只有五千多字,講得透徹、講得究竟,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學習哪個宗派,《金剛經》都是必修課程。  底下又說,這都是《金剛經》上的話,「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什麼是諸佛?離一切相就是諸佛。離一切相,你所看到的,法性所現出的一切萬相統統是佛,成佛了。換句話說,怎麼成佛了?見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成佛,自己成佛了。這個現象,你不成佛見不到,你成佛就見到了。我們怎麼敢得罪人?怎麼敢瞧不起人?怎麼敢批評人?不但一切眾生是佛,一切畜生道也是佛,乃至於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無一不是佛,千真萬確,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7

Page 4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點不假。為什麼?佛就是自性,統統是自性變的,自性是真佛,能現法身佛,能現報身佛,能現應化身佛,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己就成佛了。所以,我們對別人的恭敬,要像對佛一樣,形式上沒有表示,內心跟見佛一樣,沒有兩樣,這就對了。  所以底下這句話說得好,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為什麼?一切相都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所以,只要你離相就見佛,著相就迷惑。離相是真心,著相是妄心,我用這個話說,大家更容易懂。佛用真心,菩薩用真心,阿羅漢用真心不純,他裡面還含著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我們學佛,學菩薩,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這一切法就是諸佛菩薩。所以佛這些話,上面有一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皆彰此無相智慧」。  「經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永得解脫是無上菩提。我們凡夫的病,自己的病,病根是什麼?著相,找出來了。怎麼治法?離相。萬相擺在面前,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真功夫,這叫真修行。著相跟離相是對立的,因為相,根本這個相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存不存在?它不存在。它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這是事實真相,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的。這個數目字是佛經上說的,量子力學家沒有說出多少次頻率,但是只告訴我們太快了,我們沒有辦法抓住它,它太快了。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量子力學再向上提升,會發現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 ?念頭就是佛在此地所講的,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就這個東西。三千年前,沒有科學技術,沒有顯微鏡,佛菩薩怎麼看到的?定中見到的。  所以,「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這是真話,這《金剛經》裡面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妙旨」。你說這句話你明白了吧?懂了,真話這不是假話。《破空論》,《破空論》是蕅益大師的註解,裡面解釋說:「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偽是假的,人天果報,你沒有通達無我。大乘佛法最殊勝的就是無我,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壽者是指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假的,都不存在。「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這是說你真修,你真幹,你所成就的只是小乘。「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這個獄是地獄,你有地獄的種子,將來一定到地獄去受果報。無我多重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都是《金剛經》上說的。正是所謂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真正無上菩提。  『求生淨剎,趣佛菩提』,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修一切善法」。信願持名就是一切善法,無量無邊善法一個也沒漏。你看,你能信,你發願求生,這句佛號念念不忘,這是修一切善法,一個也不漏。『當生佛剎,永得解脫』,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  讀這個經的好處,提醒我們,念一遍提醒一遍,念十遍提醒十遍。所以,我們想入佛門,想得真正成就,遍數非常重要。為什麼重要?能想得到,道理不深,我念念走無相的路,念念走放下的路。就是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放下,念念看得破,念念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四集)【日期】2017/7/5【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二頁第六行看起: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8

Page 4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念老在這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個法門,不但是在我們這個世間,是無比殊勝的法門,即使是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難信之法。所以底下的話,是祖師們常常樂道的。能信是即無相智慧,無相智慧這句話不好懂,這句話是大乘空慧的現象。確確實實明瞭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在一切法裡頭,能夠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更不可能有分別執著,這叫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換句話說,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從無相而顯現的,這個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學來的,本來具足的,這是事實真相。除這個之外,都是幻相,都是妄相。無相智慧是真相,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具足大圓滿智慧。大圓滿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時候現前了,障礙沒有了,智慧現前,佛說這個他能信,他不懷疑。能信的人,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確實輕而易舉,他想見就見到、想看就看到。  念老下面引《金剛經》的話說,「如《金剛經》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還是《金剛經》上的話,「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都是《金剛經》上的話,我、人、眾生是形相,壽者是壽命,壽命的長短是屬於壽者,衍生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存在的空間與時間。這些現象都看破了,都不會起來了。  眾生有沒有?有。壽者有沒有?有。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一生一切生,一滅一切滅。好像這個大螢幕,我們按下頻道,屏幕上的相就出現了,同時出現。實際上不是同時,有先後,有先後次第,但是這個先後次第,我們覺察不到,也就是說它的速度太快了。一秒鐘它的生滅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覺察不到。我們能夠覺察的,大概是二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再快就看不到了,肉眼的能力很有限,要知道。所以見不能用眼見,用什麼?用見性見色相,用聞性聞音聲,用六根的根性就能照見五蘊皆空,就看到真相,那是真心。我們現前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生滅心。我們一分鐘能見到的相分很粗,換句話說,許許多多的幻相重疊在一起,被我們看見了。個別的幻相決定見不到,它就在你面前,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六根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學佛這麼多年,對佛經上講的現象,還是感到懷疑,它到底有多快,生滅的頻率到底多快?佛經上有說 ,我們聽了不能接受,不以為然。當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的研究報告,我完全相信了,這是經過科學的證明。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量子的生滅頻率很高,高到無法計算,跟佛在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對於佛經才相信,不懷疑了。  如果沒有量子,那只有一個方法,自己禪定到一定的功夫,豁然看見了。大乘佛法裡面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定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到某個一定的程度,智慧豁然現前。正是所謂小悟開小慧,大悟開大智慧,徹悟就能見性,也是經歷很多層次,定功不斷的加深,一直到明心見性。宗門用這個方法,教下也用這個方法,教下叫止觀,止是放下,觀是覺悟,同一個道理,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樣?妄心就不動了。妄心不動的時候真心就現前,真的本無動搖,真心本來不動,你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了,真心現前。妄心就是虛妄,動它起作用,不動它不起作用。這個道理要曉得,我們能夠看到宇宙,能夠觀察到太空,能夠看到細菌,在顯微鏡下面小的,大的,藉著儀器都能看到,能看到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要知道。《心經》裡面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大乘教裡頭這樣的句子很多,都是提醒我們一定要見性,見性問題才能解決。見性以後再聽到淨土,完全能接受,功夫不夠的人,用念佛的方法快速成就。  《破空論》上說,這蕅益大師說的,「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此經是講的《金剛經》,《金剛經》是屬於般若,對於般若經上所說的看不懂。單單講這物質現象是假的,我們就很難接受,明明是真的擺在我面前,它怎麼是假的。深入大乘經典的人能接受,佛在經上講的可以接受,他心清淨,知道清淨心的境界,跟我們一般起心動念,確實不相同,確實不一樣。所以佛常教我們用心,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心你就成佛了,用妄心你還是凡夫。怎麼樣用真心?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把一切相放下,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受它干擾,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49

Page 5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真心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我們把它分開來看,凡夫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起心動念,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但是它的變化非常大,也就是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就生起分別,由分別生執著,六道凡夫。阿羅漢的定功智慧比我們高,他知道一切法是假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執著,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到菩薩,功夫比阿羅漢高,菩薩不分別,不但沒有執著,分別沒有了,比阿羅漢高。再提升一級,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在大乘教裡稱為法身菩薩,也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到不起心不動念,那是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本性,見到真性了,他六根對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示現在人間,我們看起來,跟世間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實際上不同。不同就是我們六根在六塵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這幾句話就說明,佛、菩薩、阿羅漢、凡夫有什麼不一樣,這就說清楚了。  我們修行怎麼個修法?一定要知道,就是六根在六塵上面修行。修什麼?我們先修不執著,執著放下了。真放下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不可以執著,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這都屬於執著。分別這個身是我,這個衣服是我的,從分別起執著,阿羅漢沒有了,菩薩也沒有了。菩薩比阿羅漢高,不但沒有執著,連分別也沒有 。不分別,就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同一體,這是菩薩境界,阿羅漢、辟支佛還沒到這個境界。最高的,佛陀,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破空論》,接著看底下這一句,「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好!講得真好。一經通一切經通,你對《金剛經》信解受持,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就是無相。《心經》上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一句的註解。什麼叫當體即是無相?《心經》上這幾句話,當體就是無相。「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佛說這個你為什麼能相信?你為什麼能接受 ?你入了境界,你完全看到事實真相,佛看到了,法身菩薩看到了,你也看到了。  再回過頭來,「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是淨土宗,沒有比這個更圓更頓,圓是圓滿,絲毫欠缺沒有,頓是快速,一生數十寒暑,就能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見性成佛,這超情離見是到極樂世界去證得的。「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你真相信了,「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己能往生,信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這是「信他」,信有這六種,這六種信你統統具足,這叫實信。所以下面說,「如是六信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相契合。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這就指我們現前這個經本,這部經,你要聽到了,你要看到了 ,「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獨留此經品》裡頭,有這四句話,你聽到這部《無量壽經》,或者是這部《阿彌陀經》,你能夠信,能夠喜歡,能夠接受,持是依教奉行,能夠依教奉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我們這些人遇到這個經,也相信,也學習,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這幾句經文,幫我們說出了答案,能信,能依教修行,難中之難,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沒有比這個更難。  為什麼你一聽就相信?佛經上說過,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生生世世累積這個功德成就的。所以聽到這個經,叫他一門深入,他真幹,叫他長時薰修,他也肯真幹,我們就知道這個人善根深厚,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真是難中之難。有這樣的深厚善根,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三年五載,就有很好的成就現前。心地清涼自在,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六根對六塵境界,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放在心上。對於佛所宣說的無量法門,你看到《大藏經》,恭敬禮拜,歡喜讚歎。無論哪個人,修學哪個法門,都好,不必計較。如果要論成就,圓滿的成就、究竟的成就,那只有念佛求往生,其他的法門不能跟淨宗相比,這個事實我們要知道。  我們接著看這後面,前面說「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相之過」,著相。我們修學這麼多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我們再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0

Page 5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了。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或入三輩」,上中下三品,三輩往生,「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真的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 。「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蓋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什麼樣子?這裡說得很好,「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不再執著了。  「或疑淨宗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如是欣厭,豈非分別」,這也都是祖師大德說的,佛經上講的,這幾句話好像自相矛盾,喜歡極樂世界,厭惡娑婆世界,這不是分別嗎?《妙宗鈔》,智者大師的著作,說得好,「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蓋捨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故云亦非異轍」。這一段講得好,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  又《彌陀要解》裡頭說,《要解》是蕅益大師的,「答曰: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如果通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情見的對面是智見,情見,六道凡夫,裡面帶著有情有欲;菩薩般若智慧現前,情欲沒有了。凡夫見的,幻相;菩薩見的,真相,妙諦是真相。妙在哪裡?有無一體,生滅一體,生滅同時,有無不異。放下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根本就不可得,是放下什麼?實在講是放下對於情見的執著。情見的是事相,只要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那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圓滿了,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的佛見;有分別執著是凡夫知見。阿羅漢有的時候還有習氣,確實他沒有執著了,他有習氣,這樁事情,佛在經典上也講得很清楚,我們能夠理解。  所以大乘經上講的一切法,用的名字叫妙諦,我們世間人現在,用的術語叫真理,妙諦就是真理,事實的真相。真理是不二,二是假的,凡夫情見,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妙諦,我們見不到。量子力學家在近代二十年當中,由於儀器的進步,發現了量子,原子、電子、粒子不是最小的,中子,微中子,也叫量子,這是最小的 ,不能再分了,再分沒有了。佛法叫做鄰虛塵,鄰是鄰居,鄰居是什麼?鄰居是空的,所以你不能分,分它就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現在量子力學發現了,看到了,所以把結論告訴我們,根據量子力學家的研究,所看到的真相,是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跟佛經說的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它就現,心不想它就不現,妙諦。實際上我們對整個宇宙,看法錯了,想法也錯了,對待的心態也錯了。真相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不能說大,不能說小,為什麼?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換句話說,在自性裡頭,沒有一法是對立的。那一法呢?一法是一體,不是對立,是一體。體是什麼?體是本性,當人自性,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自性是一個,是相同的,十方諸佛如來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彌陀、釋迦的自性跟我的自性,也是一,也不是二。動植物的自性,六道眾生的自性都是一體,是我們有情見,把它看錯了。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的是妙諦。  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若達,通達,真的是通達,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求生淨剎者,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也」,這句話重要。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至心信樂,至心,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功夫不得力,跟極樂世界不相應,所以這個願會落空 。如果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沒有念頭。換句話說,阿羅漢有少分的真心,不圓滿;菩薩用到真心,但是也沒有圓滿;成佛就圓滿了。所以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之後,到哪裡修行?他們到實報莊嚴土,這個地方統統是證法身的人修行的道場。在這個道場裡面,見到法身如來、報身如來,從法身現報身,現報身是為度報身菩薩。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地方,它的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彷彿像實報土,所以稱為極樂,我們要真的嚮往,至心信樂,願生彼國。  「如是求生,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投入彌陀無邊願海。亦即攝彼一乘無邊願海」,翻過來看,「入我介爾一念心中」。你看我這一念,佛一乘無邊願海,合而為一了。「是故十念必生,有願必滿」,這才能把這兩句話肯定了,不再懷疑了。十念必生,有願必滿,只要你想去,一定可以滿你的願。「趣佛菩提,因中即發菩提心也。果上則是必補佛位,究竟菩提」,果上就成佛,因上是發菩提心,果上是成佛,趣佛菩提是果。「以上六句即是今經之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宗而修,故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一部經,可以說字字句句,一個字不能放過,一句不能漏掉,真正是保證我們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圓證無上菩提。決定不是假的 ,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1

Page 5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佛不是用這些話來哄哄我們的,不是的,句句都是真話。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努力,信、願、持名,把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感應就現前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5。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五集)【日期】2017/7/15【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四頁,從第一行看起。第一行是科題,「問答往生數計以勸」,還是勸我們要認真求往生。經文分為兩段。念老註解裡面:【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有個簡單的小註,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前面所講的三輩往生一直到邊地疑城,都是說的凡夫往生。這一品經裡面,「廣明十方菩薩往生之數無量」,也就是說,前面是說我們地球上,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示現八相成道,實際上世尊早就成佛了,到世間來那是表演,要表演的主要的度人 ,六道裡頭度人道,要示現像一個人的樣子,讓一般人看到了,他能夠修行證果,能成佛,我們也可以,發起這個勇猛心,目的在此地。所以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深深體會到佛菩薩慈悲,到這個世間來的,釋迦是以佛的身分,還有許多菩薩,在家出家,示現菩薩身分,還有示現阿羅漢的身分。這些總而言之,都可以說是再來人。他們到這個世間來,好像是來唱一台戲,有主角,有配角,也有跑龍套的。這一班人跟著釋迦牟尼佛一起來了,來給我們表演,幫助我們去開悟,所以目的在此地。  四十二品這品經,是說菩薩往生的。前面是講六道眾生,凡夫。特別給我們介紹菩薩,菩薩的階位有五十一個,《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五十一個是從十信,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信位菩薩,真相信了。我們不算,我們連初信也沒拿到,這一定要知道。為什麼?這大乘教,初信位的菩薩,他所證得的果位,斷煩惱,證菩提。斷什麼煩惱?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品太多了,通常把它簡單分類,五大類。這五大類錯誤的見解真正能斷掉,小乘證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信位有十個位次,初信二信三信四信到十信,十信上去是十住,也是十個位次,十住上去是十行,十住、十行、十迴向,再上去十迴向,十迴向再上去十地。這五十個位次,除了前面十信,這位置很低,跟小乘差不多。發的心大,真正是佛的傳人,代表佛在世間教化眾生,多半都是十地菩薩,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阿羅漢身分得度,他就現阿羅漢身;現在我們明白了,應以基督身得度的,他就現耶穌身;應以阿訇身得度的,他就現回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身,在邏輯上講得通。  所以在那個時代,三千年前,依中國這個曆法來算,三千年前,交通不發達,那個時候交通,馬擺在第一優先,馬車,沒有資訊。確確實實,生長在偏僻農村裡面,真正有許許多多人老死不相往來,他一生生活的空間就是那個小圈圈,就是那個村莊,鄰近的一、二個村莊,再遠沒去過,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如果要不是中日戰爭爆發,我們逃亡到處走,那也是在鄉下老死不相往來,是屬於這種人。  這是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十信,十信比阿羅漢高,阿羅漢相當於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十信十個位次,第七信 ,見思煩惱斷了,跟阿羅漢平等,上面八信、九信、十信,就比阿羅漢高了,那是什麼人?佛門裡稱為辟支佛,是這一類的。再向上去,要斷塵沙煩惱,證得三賢菩薩,有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破一品無明,證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2

Page 5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分法身,這是菩薩裡面最高級的菩薩,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圓滿就成佛,我們稱他為法身菩薩。無明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斷了,佛的位次。他還有什麼問題?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什麼叫習氣?古大德,佛經上也有比喻,譬如說茶杯,這個茶杯如果我們把它盛酒,酒倒乾淨了,洗乾淨了,聞一聞還有酒的味道,這叫習氣,用這比喻習氣。習氣沒辦法斷,你要斷習氣,你就生煩惱了,怎麼辦?時間長了,別去理它,自自然然就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大乘經上說的,三個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不包括我們,我們遠之遠矣。換句話就是,從十信到十迴向,這四十個位次是斷現行,真的斷煩惱,就好像酒瓶一樣,真的把酒,那是酒,倒乾淨了,最後這十個位次完全是斷習氣,斷習氣要三大阿僧祇劫。大乘經上常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就明白了,那個三大阿僧祇劫,不包括我們,我們不在內,我們跟他們的距離遠之遠矣,太遠了。他們斷最後的無始無明的煩惱,煩惱斷乾淨了,習氣也斷乾淨了,才成佛身,在淨土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是一個,這樁事情我們應該要記住,真正是大乘教上常說的,尤其是《華嚴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我們在裡頭,包括我們,十方是四方四維上下,講的是空間,三世講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佛已經成佛了,現在佛正在斷習氣,未來佛那就是我們一般大眾,包括六道輪迴,無間地獄的眾生,將來還是會成佛的,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所以說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的範圍很大,不僅僅是人類,天人,包括畜生,包括餓鬼,包括地獄,還包括樹木花草,還包括山河大地,也就是連植物礦物,我們都要尊敬,都要愛護,對它都不能起惡意,為什麼?共同一法身。古人講的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真的。佛經裡面說這種話,這個境界,太多太多了,常常可以看到。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一家人。一家人怎麼能打仗,互相殘殺?這個罪過就是無間地獄。  十年前,深圳有一些佛友送我一片光碟,唐太宗附體,傳了很多信息,送給我看,大概有兩個小時。問他從哪裡來的,他說他從地獄。什麼地獄?無間地獄。問的人說:你是個好皇帝,你怎麼會墮地獄?他就說:好皇帝也不行,造了地獄的業,一定要感受地獄果報。你造什麼地獄業?殺人。殺什麼人?都殺了,中國,外國的。為什麼殺人?打仗。這句話可重要,打仗罪業深重,發動戰爭的人,指揮戰爭的人,參與戰爭的人,統統是無間地獄罪業。那我們看看歷史,這個世界上,哪個地方沒有戰爭?大概只有南北極,那個地方太冷了,居住的人很少 ,沒有聽說他們發動戰爭。除了這個地區之外,地球上還有哪一塊土地上沒有發生過戰爭?找不到。  我們沒學佛之前,對這樁事情茫然無知,學佛之後才真正明白,搞清楚了,戰爭不是好事情,戰爭得不到便宜,縱然你得到皇上這個寶座,你能坐幾年?坐完了之後無間地獄去受罪,值不值得?所以自自然然會生起戰爭、鬥爭、競爭,都不是好玩的,應該把它斷絕。應當要學古聖先賢,於人無爭,於世無爭,與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不爭,跟植物花草樹木不爭,跟山河大地不爭,要尊重它,要愛護它,像愛護自己一樣,這就對了。這是什麼?這是一個佛門弟子,聖賢的學生。為什麼?他明白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哪有不相親相愛之理?不承認這句話的時候,他迷了,他覺悟他就相信。他怎麼會覺悟?接受聖賢教育他就覺悟了,不接受聖賢教育永遠迷惑顛倒,關係可大了!不是小事,世出世間頭等大事,你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一體。  你看惠能大師開悟了,五祖忍和尚考他,你開悟了,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你說來我聽聽。他真說出來,實在講二十個字,簡簡單單的,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最後一句「能生萬法」。五祖聽了之後,行了,不用再說,衣缽就給他,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忍和尚是第五代,傳到中國來達摩祖師是第一代。真心是什麼樣子?本無動搖,真心永遠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那是什麼?大定,叫自性本定。你能修成這個定功,就成佛了。換句話說,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給我們做了證明,他修到了,他證得了,是大乘,不是小乘,五祖的衣缽就給他了。像能大師這樣成就的人,佛教從漢朝傳到中國來,漢明帝的時候傳來的,在中國兩千年了,中國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有多少人出現?很多。不僅是禪宗,教下有,教下叫大徹大悟,禪宗叫明心見性,同一個階層,還有念佛的,念佛法門叫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是用的方法不一樣,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在大乘裡面這叫法身菩薩,破無明,法身菩薩。生淨土,這個例子就很清楚很明白。明心見性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念佛人都到那裡去了,求生淨土。如果不想到極樂世界,想跟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3

Page 5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佛有沒有淨土?有,《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叫華藏世界。華藏世界的殊勝不亞於極樂世界,但是去極樂世界容易,去華藏世界不容易。在中國華嚴宗,他們終極的目標是華藏世界,有沒有人往生 ?有,不是很多。這兩千年來幾十個人有,沒有人統計,頂多一、二百人,他們可能達到這個境界。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法身菩薩,在淨土叫常寂光土,這是妙覺如來他們的道場,無明習氣斷乾淨了。習氣沒有斷乾淨,在實報莊嚴土。在那裡幹什麼?在那個地方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他在實報土要住多久?一般經上說的三個阿僧祇劫。  極樂世界是非常特殊的一個世界,他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這部經上所說的,第六品四十八願。這種四十八願,其他諸佛沒聽說哪個人發這個願,只有阿彌陀佛一個,所以跟阿彌陀佛真叫稀有難逢。遇到他了,可以說他保證你這一生成就。條件很簡單,人人做得到,問題就是你不肯做,肯做人人有分。第一個條件,信,沒有絲毫懷疑。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就是對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把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認識。這部經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有理論,有事實,有方法。所以頭一個你要具足信心。第二個,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正發願什麼樣子?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中國人講七情五欲,統統放下,我一心一意就想往生,見阿彌陀佛。命終你會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帶你去。這樣的人多了,《淨土聖賢錄》裡面所記載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上千人。但是這個法門,一切諸佛如來都說易修難信,很容易修成,但是非常難信。你遇到淨土,為什麼不能往生?你沒有真正相信,半信半疑。如果真正相信,決心求生淨土,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  所以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用菩薩往生來勸我們。人往生,你知道了,諸天往生,天人也念佛求往生,你也曉得了,現在再告訴你,許許多多修菩薩行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戒定慧,門門都能成無上道,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這八萬四千法門都需要條件,什麼條件?要斷煩惱,煩惱習氣沒斷不能往生,這個難了,所以叫難行道。淨土法門不需要,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帶業往生,你把你這些煩惱習氣都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到那邊去斷。那邊好斷,那邊的緣太殊勝,讓你六根所接觸的都是無上妙法,沒有一樣東西會障礙你、會誘惑你、會控制你,沒有,所以極樂世界殊勝就殊勝在這些地方。  這段經文確確實實顯示,「淨土妙法,聖凡齊收,利鈍悉被,普勸眾生求生極樂也」,真難得。我們看經文 ,這一段「總問此界他方」。【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剎。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  有多少人?彌勒菩薩問得好,佛也答得好。不退菩薩,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首彌勒大士叩問」,「此土」 ,這地球上,「他方」,地球以外,四方四維上下,十方,「不退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就是經上講的阿鞞跋致,「今當往生之數」。這個數字太大了。阿鞞跋致菩薩,什麼菩薩叫阿鞞跋致?不退轉的菩薩,在《華嚴經》上,五十一個階級,他們是最高的十一個階級,也就是十地菩薩,十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是不退菩薩。他們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無明習氣沒斷,所以他長住在實報土,就是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叫華藏世界,這樣的菩薩在這個地方修行,他要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他就在華藏世界修行,等待無明習氣全消除了,證妙覺果位,從等覺就到妙覺,妙覺就是圓滿了。所以叫不退轉。  我們看下面經文,釋迦牟尼佛答覆的。【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  念老的註解,「佛答此土往生菩薩,其中大行者七百二十億菩薩」。不是七百二十萬,是七百二十億,單位是用億,七百二十個億,這麼多的菩薩,這就是娑婆世界周邊,上下,周邊,這些諸佛剎土,就是十方諸佛,諸佛剎土裡面的菩薩。菩薩還不是普通菩薩,大行菩薩。這個大行就是,曾經『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大行是法身菩薩,不是一般的菩薩。底下講小菩薩,小行。小行不可稱計,沒法子計算,太多了,給你講什麼?法身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他們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是住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 ,到極樂世界成無上菩提,時間縮短了,他要在其他的佛土裡面修行,時間長,到極樂世界時間縮短了,大大的縮短,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要去往生。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4

Page 5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我們看底下一段經文,「小行不可稱計」。【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數不清,太多了。地球上人口不多,是個小星球,比地球大的星球太多太多,還有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天眼能看到,慧眼能看到,佛眼能看到,世界無量無邊,記住,共同一法身。學佛不能沒有這個概念,沒有這個概念,你的佛法提升很難,學得再多是知識,智慧不開。一定要記住,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一個身,一個身是什麼?法身,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在這句話裡頭提到,我們是三世裡面的後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我們是未來世。沒有一個眾生不成佛的,只是時間不一樣,成佛的緣分不相同。肯定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這個話要記住。就是因為本來是佛,所以佛才能幫助你成佛;你本來不是佛,佛幫不上忙。所以我們要承認,我本來是佛,你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都是佛。在宗教教學裡頭 ,沒有比佛教講得更透徹,講得更徹底,平等,沒有高下,迷了之後有高下,迷悟不同,真正徹底開悟了,沒有高下了,回歸到自性。  小行,念老有註解,「小行者不計其數」。「小行者,《無量壽經鈔》」,這《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的,「小行等者,十信菩薩名為小行,對不退故」。跟前面的大行,大行是不退,小行是會退轉的。十信菩薩名為小行,對前面大乘不退。小行,十信位,從初信到十信都可能退轉,但是他退到最低是初信,他不會退出來,這就他殊勝之處。他慢慢從初信、二信、三信,慢慢再向上爬,爬得不小心又墮落下來,再爬。到什麼時候才真正不退?登地就不退,證到初地以上就一直往上升,不會再往下墮落,為什麼?無明煩惱破了。我們最麻煩的,無明煩惱,無明是糊塗,世出世間一切法本來是明瞭的,樣樣都清楚,樣樣都看破放下,這一迷,問題出現了,迷了 ,許許多多假的以為是真的,執著這個東西是真的,犯了大錯,造成墮落。  這個註裡頭講得很清楚,念老講得很清楚,「蓋謂不退菩薩名為大行菩薩,十信稱為小行菩薩,以升沉不定也」。後頭這句話說得好。經教,能幫助這些升沉不定的菩薩再向上爬。  底下一科,「他方」。前面說了十方三世,這個地方要為我們介紹十方三世。這第一小段,結前,總結前面 ,生起後文。【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我剎』,釋迦牟尼佛說的,娑婆世界這些『菩薩』,『往生彼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方諸佛國土裡頭亦如是。許許多多菩薩往生,包括不退轉的菩薩,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為什麼還要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成就快,提前了。在十方諸佛剎土時間慢,一定會成就,時間慢,極樂世界快,這就是讀四十八願就明瞭,本願威神加持的,所以他快,快在這個地方。  我們把這些名稱念一遍:【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  遠照佛剎裡面菩薩多了,什麼樣的菩薩?菩薩摩訶薩,摩訶是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稱摩訶薩,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  百億,單位是一百億,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以上」,小註,「明他方十一佛剎之名」,也只能略舉幾個例子,及往生菩薩的數字,後面還有。「此下復標第十二、第十三兩佛剎。《會疏》曰:十三次序,為出世前後,為約方所,其義未明。故今亦不必深究。經中舉本土及他方十三剎,此十三剎僅為無量剎土中之略例」,舉個小例子。我們不能不知道。  由此可知,現在人喜歡熱鬧的,極樂世界熱鬧,十方菩薩都到那邊去了,人多,熱鬧,那個地方好,那個地方湊熱鬧會成佛,不會生煩惱,我們這個地方湊熱鬧煩惱太多,都叫你墮落,極樂世界是幫助你提升,妙極了。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5

Page 5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我們仰慕阿彌陀佛,佩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夠用娛樂這種方式讓人家開悟,比講經、比坐禪活潑多了,你只要能到極樂世界,你就能夠欣賞到,他那是娛樂裡面就幫助你成無上道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6。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六集)【日期】2017/9/13【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七頁第一行,科題,「辛三、廣明第十二剎」。請看經文:【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前面略舉十一個佛剎,這個地方佛特別慈悲,第十二個佛剎就講得很清楚、很具體,說明菩薩求生淨土,這些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一段經文是採取《魏譯》,就是康僧鎧翻譯的本子。這部經是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做的會集本,這段經文是康僧鎧本子裡面的。「若參證《唐譯》,則此處第一句其第十二佛,應指第十二佛剎」。前面是舉十一個佛剎,這邊應該這尊佛是第十二個佛剎裡面的佛陀。「例如《魏譯》,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唐譯》則為寶藏佛國」,五種本子合起來看就了解,佛說的第二尊佛是寶藏,唐譯的是寶藏佛國 。有這個例子,這個地方也是。第十二佛剎說得詳細一點。這個佛剎裡面往生之德,數量是無數,菩薩眾,什麼樣的菩薩?不退轉的菩薩。這就不是普通菩薩。不退轉的菩薩是指的地上菩薩。《華嚴經》裡面講的,十信退轉,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些叫不退轉。  不退轉,在一般說起來,他修行的境界是真正證得自性,我們常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明心見性,可以說從初住就證得了,沒有證得圓滿,圓滿要七地以上。像在中國古代,其實每個朝代都有修行證果的人。在淨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惠能大師所證得的,同一個境界。這個我們稱他為法身菩薩。他往生極樂世界生哪裡?生實報莊嚴淨土。極樂世界淨土有四種,最高的常寂光土,那是究竟圓滿成佛,很難得,也就是教下裡面所說的根本無明破了,七地以上。七地以下破了無明,還沒有圓滿,無明確實是破了,還帶著濃厚的無明習氣。這個習氣要到什麼時候才斷乾淨?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時間是三個阿僧祇劫。所謂三大阿僧祇劫,證得究竟佛果,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其實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就稱他作佛陀了。所以佛陀裡面,成佛了,裡面還有很大的差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大乘教裡面所講的三大阿僧祇劫,證得無上菩提、究竟佛果,那就是指的圓滿,在常寂光淨土裡頭,不是在實報土。  淨土,所謂是易行道。佛陀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部經,極樂世界的說明書,說得很詳細。極樂世界眾怎麼來的、怎麼成就的?這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他老人家發四十八願,本經第六品所介紹的,不願意見到苦難眾生修行經歷三個阿僧祇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雖然說是易行道,也不容易。  中國佛教是大乘八個宗派,小乘有兩個宗派,唐朝時候還在,俱舍宗,依《俱舍論》修行的,就是今天南洋南傳的佛教,南傳是小乘,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大乘佛法,在中國建立總共八個宗派。這八個宗派,大乘教,裡面只有律宗是大小乘都有,其他純粹是大乘。任何一個宗派成就,用禪宗的話來說,都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有階級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菩薩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跟讀書一樣,有小學、中學、大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6

Page 5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學、研究所。從一年級到十年級,所以十信位的菩薩,佛教的小學,沒見性;十住、十行、十迴向,佛教的中學 ,有三十個位次;再往上去登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初地菩薩,有十地;十地圓滿,證得圓滿法身,成究竟果位的佛陀,我們稱佛陀,無始無明的煩惱斷盡了,不容易。  八萬四千法門,實際上不止,八萬四千是形容數,形容其多,實際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是無量的,什麼方法都能成就。所以成佛,我們這叫佛法,不用佛法能不能成佛?能。我學這這麼多年了,悟了一樁事情,那就是佛法是平等的,確確實實可以無師自通。為什麼?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是佛,所以你用什麼方法去修都能成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都要斷煩惱,證菩提,總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成佛是智慧開了,這什麼智慧?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當然包括現在,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你不知道。這個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外面學來的,只要開悟就行了,在印度就尊稱你為佛陀;你開悟了,沒有圓滿,菩薩;沒開悟,凡夫。凡夫在六道裡頭輪迴,這個大家都知道。  修行五戒十善,上品十善,天道;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阿修羅道。如是因,如是果。業因果報是真的,佛家也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因果教育是宗教教育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科目。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我們通常講宗教教育,宗教包含這四種教育。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人怎麼樣?他自自然然的修善不造惡。為什麼?至少他想生天,天的壽命長,通常我們講忉利天,六道裡面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福報大,壽命長,最高的一層壽命八萬大劫,我們無法想像。佛的話,真話,決定沒有妄語,決定不欺騙人,句句都是老實話。所以生天要真修善,真得這果報,你會如願以償。  念老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寶藏之國。「至於第十二佛土顯往生菩薩之德,亦是例舉」。這些菩薩都是不退轉的菩薩,『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 ,斯等菩薩,皆當往生』,他們都求生極樂世界。佛在此地立這個榜樣給我們看。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都住在實報莊嚴土,不是凡聖同居土,不是方便有餘土,他住的是實報莊嚴土。實報土,通常我們也叫他做法身菩薩,法性土。法性是真的,除了法性之外是變化的。如果我們從理上來講,只有法性土是自性所現的 ,其他的一切報土都是阿賴耶隨著意識心所現的,當然追究它的根本,不離自性。所以明心見性,你的障礙消除了 ,智慧顯現出來了,過去、現在、未來,所謂此界他方,包括一切諸佛剎土,你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大家都知道,唐朝時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他有《壇經》,流通很廣,喜歡讀的人很多。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在五祖會下住了八個月。《壇經》裡說得很清楚。他開悟了,五祖要傳法,真正有開悟的人才能繼承祖師位。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把禪宗傳到中國來,惠能第六代。《壇經》不能不讀,但是老師警告我,可以讀,不能學。為什麼?我們不是那種根性,學不成功。學什麼最好?李炳南老居士教我,淨土宗最好,它保證你成就。  現在有一個好例子、好榜樣,海賢老和尚。我們這邊這張,最後一張照片,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很像惠能法師,也是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我們知道,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換句話說 ,跟六祖惠能應該是同一個階層,看中他了,雖然是沒讀書,不認識字,稟性好,一般人比不上。這是指什麼?這個人一生真正是個老實人,聽話的人,老實、聽話、真幹,就是因為他有這六個字,他也成佛了。在淨土宗不叫成佛,理一心不亂。淨土念佛有三個階層,最低的階層功夫成片。你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決定得生。有功夫成片了,阿彌陀佛就會來給你送信息,或是夢中,或是定中,阿彌陀佛來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還有多少年,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你就踏實了,真相信了,不是假的。一般念到功夫成片的,大概得三年,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第二個念頭。穿衣吃飯,還照樣幹活,沒有雜念,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就這一念。  他二十歲師父看中他,給他剃頭,只傳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也不知道。功夫成片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大概要五年到十年。也就是我估計他,二十五歲前後,功夫成片;三十歲可以達到事一心不亂,等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7

Page 5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於阿羅漢;四十左右,我估計他得理一心不亂,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六祖惠能階級相同,他成佛了。可是他的老師傳他佛號之外,還有一句話交代的,這句話是「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什麼叫明白了?這話裡頭很含蓄,明白了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惠能一樣,字不認識,你把這個經講給他,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他講的跟佛講的完全一樣,為什麼?自性智慧觀照,不是凡人,等於這佛菩薩再來。這個也可以叫,一般俗話說,無師自通,他自己通了。有沒有這種人?有。  我從這些地方體會到,深層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創始人都是佛陀;換句話說,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他來創教。你說這些創教的人,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年代也不一樣,沒有機會見過面 ,為什麼他們所講的這些經典裡頭有那麼多相同的部分?五戒,每個宗教裡都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都有,佛裡頭是加個不飲酒,稱為五戒,都說。五戒是修行根本的依據,相同,戒同了,定同,修什麼?修清淨心,修清淨心是真心,真心離念,真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個個都是明心見性,用佛法來說他們都是佛陀。所以世界宗教是一家,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宗教的核心是什麼?我在這幾十年當中看到,宗教核心是仁、愛、慈悲,仁慈博愛這四個字,所有宗教的核心。你在經典上都找得到,神愛世人,佛法講大慈大悲,悲是拔眾生之苦,救苦,悲是救苦,慈是與樂,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幫他離苦,那就是要教,教他了解事實真相,他就能離苦。事實真相是什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不是真的,假的。你把假當真,錯,錯在這裡。知道是假的,自然就把它放下了,夢幻泡影,夢醒了,知道是假的,不再去想它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孔子、老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佛陀。同樣的道理,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叫他聖人 ,稱他為老子、稱他為孔子,其實一回事情,那都是證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們來創教。英國的湯恩比博士說得好,他對中國漢學有很深的造詣,他說宗教是人類不可以缺少的教育。人類的歷史是先有宗教後有文明,這他說的。沒有宗教做為基礎的,這個文明都不會長久。這是真的。他說地球上這三千年來出現了二十多種文明,現在都沒有了,只剩下中國一個。我們用他的邏輯來說能講得通,中國的文明是三個宗教做基礎,儒釋道,不是一個,一個就能傳下去,它不是一個,有三個。換句話說,用佛教的話,三尊佛在教化中國人。我相信孔子、老子 、佛陀他們是同一個境界,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不是凡人。  為什麼是人類不能缺少宗教?宗教用中國字來講好講。中國的宗有三個意思,你去查字典就知道了,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尊重、崇高。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連起來什麼意思?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兩個字的意思好!現在造成重大的誤會,聽說宗教,馬上立刻一個反應,迷信。宗教是真實智慧,怎麼會是迷信?但是現在宗教真的是迷信,你不能說他錯,只能說現前的宗教是屬於迷信。古老的宗教不迷信,開智慧,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真心,真心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只有智慧。智慧是人真心裡頭本有的,大家都相同,都一樣,所以佛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是假設的,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希望你用真心,就跟這些諸佛如來相應了。  我感謝我們的聽眾朋友。我這一個月,大概是一生當中停止講經最長的時間,什麼原因?人老了,中氣不足 ,這一個月當中都在調理,很抱歉。這也是好事,不是壞事,告訴大家,人生是有生、老、病、死,這是無法逃避的,一定要承受。我們的緣比一般人的緣殊勝,為什麼?遇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保證你一生成就,稀有難逢。什麼條件能往生?只要你真正相信,對它不懷疑。相信西方,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 ,不是地球的西方,世界的西方,至少你要懂得,科學裡頭教給我們的,不是這個太陽系、銀河系,而是更大的星系,真有極樂世界,不是假的,極樂世界是真的。真信、切願,我懇切的希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像這裡講的諸佛菩薩,這大菩薩,不退轉的菩薩,他們還求著趕快到極樂世界去,不退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土。我們這是最低層的,我們也真信,相信,也有真正的願望想到極樂世界。能不能去?能去,生凡聖同居土。好不好?好。多少人問我,法師,你希望生在哪個地方你就滿意了?我說我只要下下品往生同居土我就滿意了。為什麼?阿彌陀佛親自教我們,一對一的教學,這個機會到哪裡去找?第二個理由,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8

Page 5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他也是無量壽,無量壽哪有不畢業的道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這一本《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我手上握的這本保證書,保證我往生,我依教奉行。像海賢老和尚,一生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就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往生一百一十二歲。為什麼念了九十二年才往生?阿彌陀佛勸他的,本來他應該在四十前後應當往生。跟阿彌陀佛見面,我估計他一生當中超過十次以上,佛勸他多住幾年,別著急。為什麼?要求他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榜樣,特別是給念佛往生的弟子們做好榜樣,像他這樣決定往生。我估計他老人家,二十歲開始念阿彌陀佛,頂多二十五歲,功夫成片;再加上五年到十年,事一心不亂;再加上個五年、十年,理一心不亂,我估計他四十到五十這個期間,他得理一心不亂。得理一心,就是此地所講的不退轉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菩薩,像惠能大師一樣,諸位就曉得了。再跟你說,跟佛陀一樣,他成佛了,跟中國孔子、孟子一樣,老子、莊子一樣,無師自通,我們必須要曉得。  這個經後面這幾句話,我再念一遍,經文的第二行,「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 ,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這個實在說是太殊勝了!堅固之法就是指信願持名,專指這一法。擺在我們面前,海賢老和尚做了最好的榜樣。這一句六字洪名是堅固之法,這一部《無量壽經》是堅固之法,功德超過一切經。人一生最難的機會,你有沒有緣分?我們今天遇到了,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機會,太殊勝,太難得了,所以要把握住,決定不能說丟掉。  我在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在學校聽老師講的,宗教都是迷信,先入為主,根深蒂固,不相信。記得在二十六歲的時候,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老人家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位是佛經哲學。我聽了之後很驚訝,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經典是哲學裡面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這樣入門的。現在近代的量子力學家證明大乘經典是量子哲學的最高峰。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歸宗教,歸哲學了,歸科學,科學的登峰造極,哲學的登峰造極。佛法的前途跟中國一樣,愈來愈光明,愈來愈顯著了,會變成一切大眾一生所必修的課程。必修課程裡頭,一生保證你成功的,就是淨宗法門。這一句佛號可不能懷疑,極樂世界真有,經典上舉這麼多的菩薩,在這一品經裡面,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做模範。  我們要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你什麼時候再來得人身?記住,三途墮下去再出來,五千劫,你變成什麼樣的人 ,你再得人身?得人身愚痴,造業,得人身再墮三途,麻煩可大了,決定不能幹。我勸勉大家要覺悟。我學經教,講佛的經教,五十八年了,現在我了解,頂多我還能講兩年,我能講六十年就不錯了,我已經很滿意了。所以現在我要找的後繼有人,不能讓它斷下去,我要找接班人,要把佛經講清楚、講明白,特別是這部經,淨宗法門第一經。這部經,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給我的,那個本子是他講經,他的筆記就寫在四周,經的四周圍,我叫它眉註。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怎麼可以放過?世間法要學,幫助度眾生,真正要學的是這部經,是這個法門。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  

。。。。。。。。。。。。。。。回索引〉〉477。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七集)【日期】2017/9/14【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59

Page 6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四八頁,第五行看起,科題,「明第十三剎往生數」。請看經文:【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這段經文,佛告訴我們,從上面順序排下來,第十三尊佛,無畏如來,這尊佛為我們所示現的,大福德、大福報,單就菩薩眾裡面,就有七百九十億,不是小菩薩,是大菩薩。大菩薩,習慣上稱呼都是登地的,才稱大。大菩薩下面,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這都稱大菩薩。比這些菩薩更高的,法身菩薩,也就是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樣的菩薩有多少人?七百九十億。回頭再看看我們這個世界,二千五百年前,這是外國人算的,我們中國人是算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他會下的菩薩有多少人?經上常常讀的,一千二百五十人 。這裡面還包括阿羅漢,菩薩跟阿羅漢加起來,才一千二百五十眾,大眾。跟無畏如來相比,差距很大。  這麼多的菩薩,我們再看看後面這段經文,只有四句,「總結十方往生無盡」,都是勸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實在是太難得了。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易修難信,這個法門很容易修,但是很難相信,真正叫難信之法。難信你能信,這是可貴處。自己一定要警覺到,機會太難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的時代。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一萬二千年。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就是外國人算法 ,也二千五百年了,也是釋迦牟尼佛末法第一個一千年也過了一半了。我們遇到了,非常幸運,為什麼?遇到這個法門,你要真信、真願,歡喜念佛,具足這三個條件,你就決定得生。希望我們萬萬不能錯過這一次的機會,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像武則天寫的開經偈一樣,「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生在末法,動亂的時代,社會不安全,造業的人太多。尤其是最近五百年,西洋的科學發展得很快,科學家告訴大家,宗教是迷信,宗教所說的不是真的,真的由科學鑑定。沒有經過科學家的檢驗,都打了問號,佛教也不例外。這是我們生在這個社會,很遺憾。末法的前面五百年不錯,相信的人很多,後五百年的人,相信愈來愈少。像我這個年齡,從小上學讀書,老師都說宗教是迷信。我們聽老師的話,不聽父母的話,父母相信,我們不相信。幸虧我末後遇到這個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要沒有這個老師,我這一生跟宗教的緣就斷掉了,什麼都不相信。  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這有他的照片,前面第一個,我跟他學哲學。這是當代的哲學家,很有名氣的,非常難得,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聽了,感覺得很訝異,佛教,宗教,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大乘經典是這個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這個話說得很重;末後又勸我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地方入門,不是迷信。任何法師、佛門大德要來勸我,我都不能接受,我在方先生會下,從哲學入門。  那方老師講這個,是真話還是假話?我很留意。我們每個星期上一堂課,兩個小時,上課的不是在學校,是在他家裡。所以我就很留意,老師書房桌子上有沒有擺佛經?每一次我都有意無意在門口瞄一下,看看清楚。真的,他的書桌上無論在什麼時候,肯定有一本書,佛經。我才曉得他是真幹,他不是假的,不是隨便說的,是真幹的。我從這裡入門,這無比的幸運。  方老師的課結束之後,大概兩個月,我認識章嘉大師。方先生雖然學哲學,最後,他晚年的時候真正皈依三寶,在過世之前半年,我聽到非常歡喜,和尚是廣欽法師。這些大德都不在了。所以我找到一位專門學佛的,章嘉大師,他是藏傳密宗的。我沒跟他學密,為什麼?學密之前要有十年的顯教做基礎,密好像是我們學校的博士班一樣,我進不去。所以這十年時間,我學教,學了三十多部經典。也常常講經,一天,年輕的時候有體力,講過九個小時,上午三個小時,下午三個小時,晚上三個小時。這都是在國外,在美國、在加拿大,那個時候有體力。  在外國,學佛很不容易,他們的工作都很忙碌,每個星期的時間,空閒時間,能抽得出來聽經的,只有星期六跟星期天。所以我們的講經要集中在這兩天,有的時候一天,一天就九個小時,兩天多半是四個小時,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當然最多的還是兩個小時,都用在晚上,大家有空來聽。在國外,這種緣不多,香港沒有問題,馬來西亞也沒有問題,其他的國家地區都做不到,只有晚上有空。還有人上夜班的,晚上的時間也找不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0

Page 6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到。所以學佛不容易,難能可貴。  所以,學的人都很認真,同修當中有念佛往生,瑞相稀有,預知時至,我們都親眼見過,親耳所聞。這些人給我們做證明,國內有、國外有,在美國、加拿大都有,不是假的,句句是真話。我們展開經卷,對釋迦牟尼佛感恩,要不是他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法門修行的成就,古時候多,我們看到記載裡頭,現在不少,常常聽說,還就是我們這個佛堂的同修,預知時至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很多。  海賢老和尚,他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佛要求他多住幾年,不要求早往生,他接受了,為我們做示現。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佛門裡的儀規他全不知道。在寺廟裡跟大眾一起做早晚課,他站在門口念阿彌陀佛,因為早晚課誦的這些經、偈子、咒語,他都不會,他沒學過。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你們誦經他念佛,從二十歲開始,念到一百一十二歲,念了九十二年,走的時候瑞相稀有。  我對他老人家的看法,這個人難得,他的優點,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師父傳給的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幹,心裡頭只有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他什麼都沒有,徹底放下,太難得了。用心功夫之純找不到,在他老人家身上看到。他也告訴我們,他見阿彌陀佛很多次,我估計,九十二年念佛,跟阿彌陀佛見面決定不止十次;換句話,定中、夢中常常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他的話不是假話。為什麼叫他住這麼久?為的是給我們學佛的同學做個好榜樣,學佛,你學他這樣就成功。特別是給念佛的同學做好榜樣,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你就決定得生,阿彌陀佛來接你。  老和尚在往生的時候,往生前三天,他沒給人說,有一個在家弟子去看他老人家。提的袋子裡面有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是阿彌陀佛給他說的,你什麼時候遇到這本書,你就可以到極樂世界來,我來接你。所以,他天天看有沒有人帶書給他。在我們想像當中,不可能有人帶書給他,老和尚不認識字,你帶書給他豈不是罵他嗎,所以不可能。他等了九十二年,真的有人帶一本書,還就是這本書。歡喜得不得了,穿袍搭衣,手上捧著這本書,要求人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一次主動要人給他照相,就這麼一次,給他照相。三天之後走了。他也透消息,他說他快往生了,沒有說時間。人家說你給我們講哪一天,我們來助念。他告訴大家,我不需要助念,我自己念佛往生。靠人念佛往生他說不牢靠,不一定靠得住,我自己念佛。第三天果然走了。  是來表法的,他手上捧的這本書,最後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印的這張,最後這張照片,桌子上沒看到。這是我們親眼所看,親耳所聞,絕對不是假的。老人過世之後,他的一些徒弟學生,不少人到香港來看我,都跟我講老和尚在世的故事。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他能做到。  我們再看我們的本子,末後的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的說法。「《無量壽起信論》曰」,《無量壽起信論》是一部書,書名,彭際清作的,寫得好,是《無量壽經》重要的註解。它這個裡頭說,「右明」,右面說明 ,「往生菩薩不可計數」,無法計算。「皆是如來願力所持」,為什麼?說出原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阿彌陀佛「光明所攝」,你相信,你有願,你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的佛光就照你,你在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之中。特別是現代,現在的社會災難很多,哪個地方平安?佛光所注照的地方平安。即使災難就在這個地區,你不會受難,為什麼?你有佛光照住你,佛光保佑你。  「所以智者大師臨終,令門人唱無量壽佛,及觀經題目。」智者是天台宗的祖師,天台宗主修的是《法華經》。大師臨終的時候,天台念佛人多,關係智者大師往生的瑞相,人家相信了。他表演給我們看,教他的弟子們唱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佛一樣。及《觀經》題目,加上這個,《觀無量壽佛經》經題,上頭要加南無,「南無佛說觀無量壽經」,念這個經題。  「合掌讚曰」,這個合掌是智者大師,臨終的時候,「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極樂世界有七寶蓮池,池的周邊都有七寶,種種不同的花草樹木,我們這邊是木本的、草本的,它那邊是七寶成就的,蓮池海會 。「易往無人」,很容易去,而去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有人半信半疑,不敢說佛的話是妄語,但是不能完全相信 ,信心不足,落伍了,他去不成了。或者是願力不足,想去,這個世間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夫婦兒女之情,還有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1

Page 6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名利、財產,放不下的事情太多,都障礙你往生。所以,易往無人這一句話是真話。  確確實實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我接觸得很早,初學佛的兩年,就有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印光大師的作品《文鈔》我讀過,我對他很尊敬,但是沒有意思求生淨土,沒有這個念頭,對經教興趣非常濃。什麼時候才把經教放下?八十五歲,我才真相信淨土,《華嚴》不講了,《楞嚴》也不講了,發心專講《無量壽經》。為什麼 ?這個法門我有把握去,八萬四千法門,其他法門任何一門,我不敢保證往生。道理在此地,這是關鍵的決定。搞了一生,最後還搞六道輪迴,這不叫冤枉嗎?  我怎麼相信的?講《華嚴經》,《四十華嚴》講到五十三參,文殊、普賢求生淨土。這兩位菩薩,是我學佛始終最敬仰的、最佩服的兩位菩薩,文殊的智慧、普賢的修行,叫人仰慕,《華嚴經》上的二聖。我把他們的法門放下,專修淨土,專講《無量壽經》。早年,沒有這麼細講,就是沒有講註解。《無量壽經》我講過七、八次,念老的註解出來,我依照這個註解,從頭到尾連經帶註一起學習,這第四次,第四回,每一次都超過一千二百個小時。堅定信心、堅定願心,一心一意只求淨土。我是依海賢老和尚做榜樣,真人、真事,一點都不假。  智者大師走的時候,最後說的話,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這感歎,法門這麼殊勝。中國跟阿彌陀佛有特別的緣分,自古到今有十四代的祖師,我們這邊供養,在上面,小張的,十四代祖師。印光大師是第十三代,十四代,我承認的,海賢老和尚,應該他可以稱上第十四代,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下面這幾句很重要,我們要記住,「火車相現」,這是什麼境界?地獄,你看到地獄了,地獄是一片火海。這個現象出生了,墮地獄,能夠在這個時候「一念改悔,尚得往生」。這個法門殊勝在哪裡?你看到地獄了,地獄就在面前,你這個時候一下醒過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就能往生。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帶你走了。何況持戒、修定,「薰修」就是念佛,佛號不間斷,「聖行道力」,行是行為,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純正無妄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真修行!這個修行功夫「實不唐捐」,實實在在,唐捐古人常用,現在人很少用,唐捐是什麼意思?我們俗話說落空,不能兌現。沒有這個話。「言訖」,這是智者大師最後的遺言,說完之後,「稱三寶名」,跟大家一起念佛,「奄然而逝」,走得好。這是舉智者大師的例子。  唐朝法照法師上五台山,見到大聖竹林寺,「見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問修行之要」。文殊菩薩說:「諸修行門無如念佛。」諸,是指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麼多的法門,修行的法門,沒有一樣能跟念佛相比,都不如念佛。菩薩說,文殊菩薩,「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文殊菩薩表智慧。  大乘有四大菩薩,地藏、觀音、文殊、普賢,這四大菩薩。地藏代表修行的根本,是什麼?孝養父母。換句話說,不能夠孝養父母、不能夠尊敬老師,他修這個法門也不行,這個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孝親尊師是善根,世間一切法的根,出世間也是一切法的根,你沒有這個根,你怎麼修?所以淨業三福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四句話。老師看學生,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教?孝親尊師,他會有成就 。不孝父母,不尊重老師,老師怎麼好,他不肯學,他沒有辦法吸收。道理在此地,不是老師不肯教。  我們同學當中有不少,你們從台灣來的幾位,你在極樂寺,你看我們請的老師,好!老師在我們面前,對我們的同學讚歎,為什麼?懂得尊敬老師,他就知道你會孝順父母,他就真教你。一般學校不一樣,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怎麼敢單獨請他教我,我們只是希望,他在學校上課,我們去旁聽。沒想到,他不讓我到學校去,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以為老師對我完全拒絕了 ,當時我很難受,聽到這個話。過了五、六分鐘,老師告訴我: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我的課是在他家裡上的,他家裡小客廳,一個老師、一個學生,這麼學的。  我對老師很感激,你真正孝親尊師,一個人也教你。他要不教你,那他的那個孝親尊師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跟老師這個情誼很厚。章嘉大師,接著我學佛了,我跟他三年,也是一個星期一個小時。每個星期見一次面,給我一個小時,不容易。現在怎麼辦?現在找不到這些學生。所以難,老師找學生找不到,學生找老師也找不到。我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2

Page 6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所以講到修行,首先我都是提孝敬,沒有孝敬,好老師指導你,不肯教你。為什麼?教你是白教了,你不能吸收進去,你不能消化。不是老師不教,是老師找不到學生。你說孝敬兩個字多重要。孝敬兩個字什麼時候教的 ?小孩三歲就要教,三歲看八十。三歲就教好了,從出生到三歲誰教他的?父母教他的。父母怎麼教他的?父母他的父母還在,換句話說,他的祖父祖母在,他每天看他的父母怎樣對他的祖父祖母,他已經開始學了。父母是孝子,小孩自然學會,三年的薰習,八十歲都不會忘掉,所以叫三歲看八十。  如果諸位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會替中國老祖宗教學流眼淚。今天的孩子沒人教,誰教他?電視教他,網路教他,我都不會玩,他們都會玩。把父母都忘得乾乾淨淨的,兄弟也很生疏,沒有那種情義。怎麼辦?所以大家千萬要記住,只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教學,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大聖大賢、正人君子。如果把中國這個根丟掉的話,他縱有成就,很有限,跟古人相比沒法子比。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剛才我們念的這段,智者大師,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講,這裡頭有一段故事,筆記裡頭有,諸位可以參考。我們還有一部《參考資料》,很齊全,要多看,掌故都在裡邊。法照見到文殊、普賢不容易,這不是假的。提出的問題,「當云何念?」怎麼念法?文殊菩薩說:「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時,決定往生。」「二大菩薩因與授記曰:汝以念佛不思議故,畢竟證無上覺。若善男女願疾出離」,疾是快速,出離六道輪迴,「應當念佛」。你不想搞六道輪迴,想趕快出去,有沒有方法?有,信、願、念佛,這四個字保證你快速脫離六道輪迴。文殊、普賢說的,不是假話。  下面,「慧日泛舶渡海,達天竺。至健馱羅國。東北大山有觀音像」。慧日法師「乃七日叩頭」,拜佛,「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忽見觀音現紫金身,坐寶蓮華。垂手摩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可見淨土法門,勝過諸行」,行就是修行的法門,勝過太多。  其他的,如天親大士、馬鳴大士,天親造《往生論》,《往生論》是他寫的,馬鳴造《起信論》,法性宗的 ,智者大師他有《十疑論》,「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蓮池諸大德,所有述作,莫不殷勤讚歎,導往西方,決無欺世誤人之事。何況我等生當末季」。這個末字,有人查出原書,這個是個像字,正法、像法、末法,是「像季」,生當像季。它意思是一樣的,末季,正法、像法、末法,意思一樣。「法弱魔強,獨力修行,豈無錯路」 。這都是警惕我們。「若復徘徊不信,深戀塵勞,如蛾赴火」,這個如蛾赴火,這個火也是個錯字,是個「燈」,意思相同,「如魚處涸,曾不需時」,這裡是個幾時,意思也相同,「大苦隨後,宜各猛省,無待他求」。講得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8。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八集)【日期】2017/9/15【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五O頁第二行看起:  「彭氏《起信論》釋曰」,彭二林居士,就是彭際清,清朝時候人,他的《無量壽經起信論》,不是《大乘起信論》,《無量壽經起信論》解釋三分,序分、正宗、流通。到這個地方,是本經正宗分的圓滿,下面接著是流通分。什麼叫正宗?前面說過,很久了,到這個地方,我們再溫習一下。「正宗者,一、首明法藏廣大誓願,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3

Page 6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為令行者生擔荷心。發起悲智,具普賢願故」。這部經前面是序分,是介紹《無量壽經》源遠流長。正宗分,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說明這部經是說些什麼。特別在此地提出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淨土宗的理論、修行方法、果德,全在這段經文裡面。希望依教修行的人,要發真實的大願,大慈大悲,還要有大智。沒有大智不能相信,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肯信的人不多,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從因果上說,前面也提到,真正能相信這部經,一點懷疑都沒有,他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諸佛,累積的善根福德,這一生遇到了毫不懷疑,信願持名,真的往生了。往生就是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太難得了!有沒有?有,不多,念佛人當中,臨終往生,瑞相稀有的人並不多。這些事、理,佛都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都看到了,都讀到了。可貴的,深信不疑,懇切的大願,求生淨土,這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都不中斷。所以稱之為易行難信之法門,很容易做,沒有一個人做不到。依照這個方法修,沒有一個人不成就,真難得!我們就像經中所說的一樣,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遇到就肯信、就能信,遇到就發願,祝福你,這一生當中成就圓滿功德。  第二,「次明法藏廣大功德,為令行者生真實心,廣行方便,滿普賢行故」。普賢行,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接受淨土,不再懷疑了,是講《華嚴經》,講到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因地都是發心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而成就的,大德大行!學到這個地方非常受感動,再回頭認真仔細想想,無量法門,哪一個法門我有把握成就?這回頭一想,八萬四千法門都沒有把握,真正有把握的,還是這個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所以我把這些大經大論,一生當中非常喜愛的,放棄了,為什麼放棄?難行,我做不到,信願持名,這個我可以做到,有把握做到,沒有把握,做不到的放棄了,所以專修《無量壽經》,淨土五經講過一遍,最後回歸到淨宗,死心塌地一門深入,再不會動搖了。這是正如彭際清居士所說,廣行方便,滿普賢行。  下面第四,「次明往生正因,及世間果報,為令行者生精進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決生彼國故」。這是末後的一句。這部經上給我們說明,往生的正因,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世間果報,一生成就,這世間果報。所以期望著我們生精進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也就是佛家講的禪定,三昧是梵語的音譯。念佛的功夫一般說來有三等,最下面的是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一般你常常會夢見阿彌陀佛,定中見佛,佛會送信息給你,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接到阿彌陀佛的通知,西方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必定往生。這個時候萬緣放下,對這個世間再也沒有留戀了,這就是成就。功夫再高一點的,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的境界,見佛比前面的一位容易多了。再高的,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理一心,事一心是一般禪定功夫,真正證得。所以一念念佛,成就三昧,決定得生淨土。  「準彭氏之說,要而言之,其首二則是勸願」,也就是經上常說的「發菩提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經上常常講的發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為什麼?你發心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為什麼作佛?為度眾生。沒有成佛之前度眾生,這個路很艱難,自己定慧力量不夠,到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定慧,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像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以說,在一切時一切處,化身無量無邊,是真的不是假的 ,能度一切有緣眾生,沒有緣的跟他結緣,有緣的就得度了,沒有障礙,滿普度眾生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真正發菩提心。  最後「勸行。止惡行善,而善中之王則持名也」。這句話非常重要!什麼是最善?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法,就是念佛,沒人知道。是真的嗎?你要仔細想想,它是真的。為什麼?輪迴不容易超越,不能超越輪迴,我們在這一生所行的險道,非常危險,出輪迴就保險了,保證不墮三惡道了,不出輪迴,誰也不敢保證。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人在命終之後,去三惡道的多,太多太多了!再得人身,或者生天,少數。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但是他有壽命,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長,再長有到的時候。人生百歲,不容易,算是長壽了,可是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我距離一百年眼看就要到。何況你還不能避免老苦、生苦、病苦、死苦,得人身必須要受,不受老苦你就短命,短命不願意,老苦你就要接受。所以冷靜去思惟,我們對於人道這一道,留戀的心自然就淡了。到哪裡去?我們今天是走運,中獎了,中了第一特獎,這第一特獎是什麼?信願持名,往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4

Page 65: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生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聖賢君子都不會騙人,佛菩薩怎麼可能騙人?給我們說的話句句真實。還有什麼事比這更大的?沒有了,頭等大事。  在我們這個世間,當前頭等大事是漢學不能失傳,這頭等大事。你要真正發心,我學漢學為什麼?為往聖繼絕學,我為的是這個,從老師那裡接受過來,在我這有生之年發揚光大,更重要的是我要找傳人,繼承這一樁大事,讓漢學在這個地球上永遠常住。這個願大了,住在世間,沒有比這個願更大的。你能發這個願,中國老祖宗不止百家姓,這萬家姓,每個姓氏的老祖宗都加持你,都保佑你,你把人間頭等大事擔負起來了。  漢學出現在中國五千年前,傳到今天,我們看到危險,那是什麼?沒人學了。我們的時間只有十年,不長,這個十年不能把握住,沒有人承傳,漢學會在地球上消失,它是人類的瑰寶。人希望一生過得幸福快樂,希望家庭美滿,家和萬事興,希望事業順利,希望社會安定,希望國家富強,希望天下太平。希望能不能變成真實?能 ,為什麼能?有漢學就能。這麼好的東西,非常可惜,大家疏忽了,不肯學了。十年之後你想學也學不到了,為什麼?沒老師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幾個老師,把他們請來,老師都歡喜,老師就希望有人繼承,你要發心繼承,老師歡喜。這些老師都是七十歲以上了,再過十年都不在了,你想學沒地方學了,漢學就會斷絕。所以我希望同學們進入漢學院,你們是來繼承漢學,不讓漢學喪失,有這麼大的使命。那你就想到,五千年來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承傳,他歡不歡喜?他保不保護你?你是他們心目當中的寶!承傳漢學之寶,這還得了嗎?只要這個志願不退轉,你的一生再苦也能度過,你也不會畏懼。這是善中之王,善中之善。  第二樁,可以跟這個相比的,那就是團結全世界的宗教,讓宗教回歸教育。這也是大事。如果宗教不回歸教育,宗教變質了,變什麼?變成迷信。經只會念,不懂意思,那就變成迷信。這個可怕。所以英國漢學院的校長了不起,他發大心,跟王子兩個人,要在學校成立一個和諧博士班。這個博士班學的是什麼?這個博士班,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宗教,在這裡學習他們自己的宗教,也要學習別人的宗教,這就是把宗教再回歸到教育,回歸到它本來面目。每個宗教都是教育,所以湯恩比博士說,宗教 (就是講宗教教育)是人類不能缺少的。宗教教育的內容是什麼?跟漢學完全相同,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這四種教育是它的內容。  在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教育裡面,善中之王,信願持名,我們遇到了,這多幸運!而且一生保證成就,誰保證?阿彌陀佛保證,釋迦如來保證,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保證,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多麼快樂,沒有白來,意義重大,我們繼承漢學,我們繼承所有宗教,法脈。現在培養學生,和諧學院只有博士班,三年畢業,三年之後,我就想到學校大概有三十位夠格的傳教師,拿到博士學位,是學校的教授,大概有三十人到五十人,有三五十個教授,三年之後,就可以正式成立一個宗教教育學院,像漢學院。宗教教育學院,培養各個不同宗教的合格的傳教師,宗教可以復興。那就可以,如果能夠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個博士,宗教教育博士,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個,就可以正式辦一個世界宗教大學。往後,我相信至少五百年到一千年,宗教復興了,人人都接受過宗教教育,人人都是好人,善中之善。這個世界都變成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把地球變成淨土,把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希望同學們能發這個大心,能發這個大願。真正發這個願,我相信你,命中什麼都沒有不要緊,我命中也什麼都沒有,到現在老了,老了還不錯,樣樣都有人照顧,一般老人有老苦,我還沒有嘗到老苦的味道。這個要感謝諸佛菩薩保佑,我們行的是菩薩道,所以佛菩薩要保佑,佛菩薩要加持。菩薩道那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學習,才有今天這個緣分,遇到佛法,特別是遇到佛法的淨宗。  「持名即一向專念。正是本經之宗」。這本《無量壽經》,它的宗旨,它的精華,就是一向專念。所以叫「正宗分」。「若約小本」,小本是《佛說阿彌陀經》,大本是《無量壽經》,這兩個經內容所說的完全相同,小本是略說,說得簡單,大本是細說,說得詳細,所以小本「信願持名。兩本繁簡有差,而綱宗無異」。它的綱領,它的宗旨沒有兩樣,是一樣的。「靈峰大師論小本之正宗分曰: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這是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裡面所說的,它的正宗分的三分,這個三分第一個是啟信,把西方極樂世界,妙果就是極樂世界,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之後,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啟信。「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特別勸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5

Page 66: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告一切眾生,沒有緣那就難說了,有緣這一生遇到這部經,能理解這部經,這個難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沒有不發心求生淨土的,所以是發願求生。「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這個法門簡單,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如果你還嫌多,你就專念四個字,阿彌陀佛,跟念六個字是一樣的。南無是梵語,音譯,它的意思是恭敬,是禮拜,就等於說是恭敬阿彌陀佛,禮拜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所以,阿彌陀佛教導我們,執持名號就行了,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南無是恭敬、是禮拜,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個字,我們要搞清楚,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行門。修行修什麼行?把從早到晚一天二十四小時,心裡面所有的妄想雜念,統統放下,都換成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恭喜你,你就成功了,不但成功,是圓滿的成功,真正不可思議。  「信願持名,一經要旨」。真信切願,懇切的發願,我現在就要去。信願真誠能不能去?能。為什麼還沒有去?大概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阿彌陀佛來勸他,你修得很好,希望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樣子,特別是給淨宗同學做好榜樣,所以留下來了。留下來應該他還可以多留幾年,阿彌陀佛跟他有約定。他見阿彌陀佛,我想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不止十次,他跟阿彌陀佛很熟,跟極樂世界也很熟,他去過,那是阿彌陀佛加持他,讓他去旅遊,去看看,再回來表法,給我們做榜樣。所以他是著急早一天往生,阿彌陀佛希望他在地球上多住幾年,給大家做好樣子,所以他住了這麼多年。什麼時候來接引他?什麼時候有人送一本書給他,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看到這本書佛就來接引他,他天天在等。有人上山來看他,他看看人,你帶的東西裡頭有沒有書?四年前,二O一三年,今年是二O一七年,二O一三年正月,果然有一個人帶這本書去看他。老人家一看到書,就笑咪咪的問她,那是什麼書?她就告訴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了非常歡喜,回到寮房穿袍搭衣,手捧著這本書照了這張照片,就是這張,最後這張照片,照完之後第三天往生了。  送書的這個居士是個女居士,到香港來看過我,把當時的情況告訴我。我就告訴她說,妳這本書送給他太早了,他天天等,妳十年再不送給他,他還要住十年,妳這一送給他他走了,妳不送給他把他留住了。她後悔莫及,為什麼幹這樁傻事?他的壽命是自在的,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不像我們,我們不能自在,老人已經到自在了,他自己的壽命早就到了,完全是佛力加持的,是佛菩薩委託他在這裡表演,我們不能不懂。這回事情讓我們遇到了,讓我們看到了,佛不失信,說話兌現,你既然看到這本書了,阿彌陀佛就要來接引他,各有緣分。  這本書老和尚也非常讚歎,他不認識字,他沒有見過,他為什麼讚歎?所以老和尚的境界,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淨土宗理一心不亂,就相當於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老和尚什麼境界?跟惠能大師平等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平等境界。所以我可以肯定給同學們說,我學佛體驗當中,咱們中國的老子、孔子、文、武、周公,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為什麼?你把他們留下來的典籍,跟佛經對看,許許多多重要地方完全相同。我們知道,孔子、老子要是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佛陀,釋迦牟尼佛生在中國,中國就稱他孔子、老子,他們是平等境界,完全相同,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中國人得天獨厚,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來。到我們今天,海賢老和尚是聖人,成佛,只是他不說。你去問他,他否認,他不承認,但是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不說?為什麼不承認?時節因緣不相同。惠能大師當年在世,他老人家說,說出少分,還不是多分,少分。為什麼不完全說?眾生根性不相同,眾生造業不一樣。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大聖大賢,大聖是佛陀,大賢是菩薩,他們出現在世間,不簡單。我們不能不知道。是來幹什麼?是來救世的。既然到人間來了,就是一個地球上人類也不齊,福報不一樣,所以佛陀現身也不一樣,隨類化身,在中國現的形相,聖人,聖賢君子,在印度稱為佛陀 ,在其他地區那稱為耶穌、摩西、穆罕默德,我覺得都是一個化身。這些人用佛法說,都是佛陀再世,為我們所示現的。因為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資訊沒有,人很多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的圈子小,就是幾個鄰近的村莊,一輩子沒離開過,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現在是什麼?現在要合了,不是要分了,那個時候要分身,分很多身才能幫助眾生,現在很多身要集中成一個身。所以我跟宗教往來,我提的口號是眾神一體,不管哪個宗教的神是一體,是一個真神,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共同發大菩提心,發大慈悲心,把這個地球,帶上興旺繁榮,幸福快樂。這叫普度眾生,絕不能傷害眾生。宗教不可以有爭,爭這個字不好,要從我們內心裡頭把它開除,我們不要爭,不要競爭,不要鬥爭,不要戰爭,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極樂世界。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6

Page 67: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79。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七九集)【日期】2017/9/16【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7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 ,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五一頁第一行,科題,甲三,「流通分」,分五(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  請看念老的介紹。解:「全經三分,初為序,中為正宗,末為流通。靈峰大師云:此三名初善,中善,後善 。序如首,五官俱存。正宗如身,臟腑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今是後語,後語亦善,不可因其非正因而忽視也」。念老簡簡單單這幾句話,告訴我們,這是一部經最後一段,流通分。流通分跟前面同樣的真善,不能因為它跟前面,沒有前面說得那麼重要,就疏忽了。前面是教給我們方法、理論,末後這一分,流通分,重點是勸導我們要認真真修,千萬不要把機會、緣分錯過了。這是這一分最重要的意思。  它分為五分,從四十三品到四十八品,都屬於流通分。經不很長,它擺的這個樣子,確實像《華嚴》、像《法華》,無二無別。流通分經文很長,一般小部經,流通分只有幾行經文,這個地方有六品,內容非常豐富。第一段,「勸信流通」,分為六科,第一個是:【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本品經文,多是《唐譯》」,在這一品裡面說,大部分是從唐譯本節錄出來的。其中「非是小乘」與「第一弟子」,這個兩句不是唐譯本裡頭,是宋譯本裡頭的。「本品是流通分之首,獨勸持名。正是會權歸實,攝末入本也」。這個兩句,是像《華嚴》、《法華》那樣大部經才顯示出這個意思。在這一品裡面,最主要的勸我們念佛,獨勸持名。權是善巧方便,實是真實實在。這把這一品的重點,為我們說出來了。到最後,愈是最後,說的話愈重要。前面所說的,序、正宗,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有理有事,說得很清楚 、很明白,最後我們得要去。如果搞清楚搞明白了,最後不能往生,這部經就白學了,真實的利益我們沒有得到。所以特別在前面提醒我們,獨勸持名,這句話重要!  下面,《無量壽經鈔》這裡面說:「上來雖說萬行往生,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名」。在這部經裡面我們看到了,佛的本願在哪裡?真的是希望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你只要把握這一句,這部經圓滿功德你就得到了。如果我們疏忽了,把念佛忘掉了,那麼這部經白學了,這一生當中,大經,就是《無量壽經》,真實的利益我們錯過了,我們沒有得到,這就大錯特錯。所以要記住,這一句就是前面講的「歸實」 ,真實,「入本」,根本,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時時刻刻不要忘記,一切時一切處,最好佛號在心中不間斷,那你就圓滿得到了。  下面引用的黑谷《大經釋》,黑谷是日本人。淨宗在日本很興旺,日本人把淨土宗分了十幾個派,而這十幾個派,修行的方法並不完全相同,根據的經典完全相同,修行方法不一樣。黑谷大師所說的節錄如下:「至流通,初廢助念諸行二門,但明念佛往生」。這就是本經流通分裡頭,一開頭就很明顯的告訴我們,念佛往生。「又云:準本願故,至流通,初廢諸行,歸但念佛。」可見彌陀本願,實實在在說,就是希望眾生「一向專念彌陀名號」 。有信有願,蕅益大師說,你就具足往生的條件,只要肯念佛。  念佛,要念到什麼樣的功夫?通常祖師大德常講,功夫成片。什麼叫成片?也就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也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7

Page 68: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沒有分別執著,一句佛號念到底。海賢老和尚為我們所表演的,成片。他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晚上除了睡覺,醒過來,佛號就提起,念了九十二年。不但成片,我們相信他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等於禪宗裡面明心見性,那是屬於禪定。事一心等於阿羅漢,理一心等於法身菩薩,那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大士。理一心,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土,事一心生方便土,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每一土都有三品,上、中、下三品,功夫成片,凡聖同居土上品上生,沒有到功夫成片的,下面兩品。  到流通,至流通,廢諸行,其他的行門都不談了,只談念佛,就是歸但念佛,回歸到最後,一句佛號。淨宗代表整個的佛法,整個真正的佛法,到最後教我們出離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保證你一生,那個地方是無量壽,佛無量壽,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各個都是無量壽。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凡夫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壽命無量,三個阿僧祇劫算什麼?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等於成佛了,真的成佛了。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智慧、神通、自行化他,都得大自在,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個好處到哪裡去找!佛法有無量法門,八萬四千,只有這一門特殊,只有這一門真實,特別是對我們這種根性人來說,無比的殊勝。所以其他的八萬四千行門不必提了,我們只要歸念佛就對了,就拿到保證書了,保證我們一生往生,不至於錯過因緣。  「今勸流通,特顯佛願。獨倡持名,普勸流通。是故稱為後善也」。三分,序善,正宗善,末後流通還是善 ,好到極處,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我們再看下面,底下這一科,「舉十方已生者勸信」。這個要注意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有佛教化,佛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勸我們一樣。凡是接受的,依教奉行的,統統都往生了。我們看經文:【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  已經得了好處的,我們要向他學習,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菩薩有小菩薩,有大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大小怎麼分別?明心見性的是摩訶薩,沒有明心見性的是菩薩,一般經上都是這麼說。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指前品中十方往生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彼等」,這些菩薩們,「聞名往生,得大利益。如前所引《論註》所云:菩薩往生極樂,見阿彌陀佛,即與八地及八地以上諸大菩薩,畢竟身等法等。故云善獲利益。是乃舉十方往生聖眾往生得益,以勸眾生信樂發願也」。  信,對於極樂世界深信不疑,發願,是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重要。他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看了要相信,不是假的。真能夠相信,真能夠發願求生,你就得度了,你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往後一帆風順。到極樂世界,成就菩薩的果位、佛陀的果位,究竟圓滿,然後跟諸佛如來一樣,哪個地方跟你有緣,你就到那個地方現身說法,教化眾生。我們有理由相信,你教他什麼?肯定是教他信、願、持名,往生淨土。言語很簡單,意義非常深非常大,是我們凡夫無法想像的。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  『如說』,這部經上所說的,你都學會了,一定要依佛經所說認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經典裡面,常常把行為分為三大類,身、口、意,身體的造作是身的行為,口裡面的言語是口業行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意的行為。身、口、意三業,這三大類的造作,行是造作。要怎麼修?信願持名這四個字,把身、語、意三業的行為,全都包括在其中。心裡面想阿彌陀佛,口裡頭念阿彌陀佛,身禮拜阿彌陀佛,三業都修。早晚定課,禮拜為主,其他的時間,要求的是心口不間斷,念念相續,這就好了。  下面這一科,「讚念佛第一以勸信」,「聞名得利」。請看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8

Page 69: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下文」,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則讚念佛第一以勸信。聞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禮敬,如說修行,即得大利,當得經中所說往生之一切功德」。這句話提醒我們,佛在這部經上講阿彌陀佛一切功德,講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從下下品到上上品,下下品是同居土最低的一品,上上品是常寂光淨土,究竟圓滿,無比殊勝。這是大利益!都在一念功德。  底下舉的漢譯,漢譯的本子說:「聞無量清淨佛聲」,這是本經的經題,這個經簡稱《無量壽經》,會集得非常好,妙極了。把宋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的,後面是漢譯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兩個經題合起來,《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題妙極了!聽到經的題目,慈悲心現前,歡喜心現前,「一時踊躍,心意清淨」。吳譯本跟漢譯相同。「又《宋譯》曰:得聞無量壽佛名號,發一念信心。又《魏譯》云: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這個一念,據《選擇集》裡頭的說法,一念就是一念淨信。又就是「三輩往生品」當中所說的「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也。《嘉祥疏》裡頭也說:「一念即是具足無上功德者,明利深遠」,利是利益,利益深,利益遠,「一念至信,修行發願,必生淨土,終得佛果,故云無上也」。又《選擇集》裡頭說:「以念佛而為無上也,乃至一念而為大利也」。舉這麼多註疏,都是古大德所說的,這些經文都在《大藏經》裡頭,我們都能找到。  「是故經謂,若人能生一念喜敬之心,持名求生,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如上功德者,即經中所說,橫出三界,圓登四土,一生補佛,究竟寂光。」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我們看到經文,看到註解,念老引用的祖師大德這些文字,要生感恩心,太難得了!  只一句話,一念喜、敬之心,持名求生,這個人得所說的功德太多了!經上所說的,把它歸納起來就這四句:第一個「橫出三界」。超越六道輪迴,是一層一層超越的,地獄道超生到餓鬼道,餓鬼道超生到畜生道,畜生道超生到人道,人道再超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到無色界天天頂出去,則出輪迴了,輪迴是這麼個出法。每提升一個階層,時間都很長很長,叫豎出,出輪迴。所以,多少修行修得很好的人 ,有沒有出輪迴?沒有,生在天道。天有壽命,壽命到了,也有生老病死。天人的福報大,壽命長,他什麼時候感到苦,腰酸背痛,老了,老苦了?距離他死的時間七天,他感覺到了,不對了,快走了。天人聰明,在這個時候念佛往生都來得及,七天的時間足夠了。但是他能不能遇到佛法,關鍵在這裡,遇不到就沒辦法。如果遇到人提醒他,他一心專念無量壽佛,阿彌陀佛,他就能往生。  橫出三界,不必經過天道、其他的,就在人道就出去了,叫橫出,不是豎出。橫出,只有淨土宗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後超越,沒有聽說是橫出的,只有淨土法門是橫超,他超越了。  脫離六道輪迴之後,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圓登四土」,圓是圓滿。怎麼可能圓登四土?你到極樂世界,還是有四土三輩九品,你在哪一個等級,往上提升也很長的時間。為什麼說圓登?圓登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不是你自己能力,阿彌陀佛帶你去的,像小朋友一樣,牽著手帶你上去,是這麼個意思。幾時到你的煩惱、習氣斷掉了,前面在方便土斷煩惱,實報土斷習氣,習氣難斷。習氣斷盡了,那是等覺菩薩,還在十地之上,等覺菩薩,習氣斷盡了,證得妙覺果位。記住,極樂世界人的壽命無量,所以講多長的時間都無所謂,他壽命長,他不礙事。長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下面一句,「一生補佛,究竟寂光」,一生補處是等覺,究竟寂光是妙覺,真的,圓滿成佛了。  底下這一段經文,「第一弟子」。不容易!釋迦牟尼佛,這一句從佛口裡說出來,太難得了,我們看到歡喜,無量的歡喜!為什麼?你能依這個法門修行,誠如經中所說,你是如來第一弟子。誰的第一弟子?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佛陀當年住世七十九歲,中國人講虛歲講八十,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入般涅槃,離開我們。在世的時候,為我們表演的,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做國王。十九歲捨棄王位,為什麼?他看到有一個問題不能解決,看到生老病死,年歲再大也逃不了這個大限,這個關口。向許多人請教,有沒有能夠超越的?有些宗教徒、修行人,他出家,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印度也是當時哲學之國,這些學派他也學過,沒有一樣能解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69

Page 70: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決這個問題,學了十二年,放棄了。  這些都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向他學習。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求學放下了,不學了 ,宗教也不學了,哲學也不學了,放下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放下,他幹什麼?入定了,心裡面真正做到一念不生,回歸到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他開悟了,開悟就是見到真心,明心見性,見到本性,本性就是真心。我們的兩個心,一個真心,一個妄心。妄心,我們現在用的是妄心。妄心在哪裡?在真心裡面;真心在哪裡?真心在妄心裡頭。真妄一體,真妄不能分,這個諸位要知道。輪迴心是妄心。  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說明我們的真心不動的,就是大定。如來果地上的大定,就是真心,從來沒動過。惠能大師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動過,沒有搖晃過。它在哪裡?它在哪裡,這是一個妄的念頭,妄心的疑惑,真心沒有。真心沒念頭,雜念沒有,告訴你,正念也沒有。正念、邪念都是邪,正念、邪念都是正,能不能講得通?能講得通,一體。告訴我們,整個宇宙,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宇宙在哪裡?在我心裡。我心在哪裡?我心在宇宙裡。動搖的是妄心,不動不搖擺的就是真心。真妄一如,真在妄中,妄在真中,能不能分?不能分,一分就錯了。不但不能分,說也不能說,說是方便說,你真正能把所說的、所聽的統統放下,你才能夠契入境界。這個契入境界就是證得自性,明心見性。  我們現在是在動的,動叫它不動,回歸不動,就見性了。怎麼修?總的綱領上來說,眼在色上修,眼見外面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如不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自性。有個念頭起來了,起心動念了,妄心,不是真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有真的作用,妄有妄的作用,妄的作用幹什麼?妄的作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度化眾生用妄的。真的裡面就是常寂光,常,不斷,永恆不斷,沒有生滅叫常,有生有滅就無常,不生不滅叫常;寂是沒有念頭;光是一片光明。極樂世界常寂光淨土,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決定證得常寂光,究竟圓滿成佛。  所以說『得名第一弟子』,『非是小乘』,大乘當中的大乘。如來第一弟子是誰?念佛求往生的人,是如來第一弟子。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480。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八O集)【日期】2017/9/17【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480  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五四頁第一行,這第二小段,「第一弟子」,這句話很不容易得到。誰是如來第一弟子?要記住,凡是念阿彌陀佛的人,他就是如來第一弟子。不但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稱第一弟子,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稱他為第一弟子。我們聽了這些話,很幸運,這個法門我們遇到了。請看經文:【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經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不要做佛的第一弟子。要想做佛第一弟子,只有這部經上有,其他經上沒有。這部經為什麼會有?彌陀如來,在一切諸佛大眾當中稱為第一,佛是諸佛當中的第一,佛的弟子也稱為第一弟子。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心無下劣』者,「能生信故」,這句話很重要,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不是真相信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0

Page 71: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了?有許多人說,我真相信了。什麼叫真信?像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深信,真信了。我們時時刻刻,把這句佛號都忘掉了,起心動念,是非人我,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一般來說,造業;就學佛來說,你有罪,為什麼?因為你可以當第一弟子,你放棄了,你起心動念還是分別執著,標準的六道凡夫。你信這個經,不是真信,是迷信。迷信,沒把它當作一回事情,哪裡當真?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那些都是弘揚這部經的,勸大家修這個法門的。  我們用什麼心態來接受,用什麼方法來念佛,不能不知道。「心無下劣」為什麼?於自善根,能生信故。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感覺得我們卑下,不敢向上看,往上我們沒有分。明明告訴你,這個法門人人有分,縱然造作五逆十惡,你還是有分。五逆十惡的罪,我們要牢牢記住唐太宗的故事,這是中國歷史上,大家都承認的好皇帝、明君!他墮地獄,墮什麼地獄?無間地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無間地獄不容易出來,經歷無間的苦難,苦不堪言。為什麼原因?殺人,他告訴我們的。為什麼殺人?戰爭,發動戰爭。他的政權是憑武力奪來的,這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殺多少人!中國人、外國人,死墮無間。他也告訴我們,開國的帝王,多半都沒有辦法避免武力,墮無間地獄的機會最多。戰爭不是好事,墮到地獄之後才知道錯了,後悔莫及。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大乘經典裡面佛常說,八萬大劫。太難了,太苦了,八萬大劫。  唐太宗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不到兩千年,他離開地獄了,憑什麼?憑他當年在世做了一樁大功德。這個大功德是他自己說出來,那就是坐上皇帝位置之後,下令編《群書治要》,這部書是他治國的寶典,大唐盛世全靠這部書。太宗帶領著文武大臣,學習這門功課,依什麼治國?依《群書治要》治國。這個書非常可惜,唐亡國之後,這個書在中國就不見了,所以唐宋元明清,《藝文志》裡頭都沒有記載,失傳了。誰拿去?日本人。隋唐時代,日本在中國留學生很多,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印刷術,書都是手寫的,這個書從頭到尾五十萬字,也不算少,所以流通在世面上不多,被這些留學生收走了,帶到日本。也算是不錯,日本人依照這本書治國,在日本形成千年盛世。  唐太宗透的信息給我們說,這本書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他附體來找我、來感恩,我說我們對你,沒有做什麼恩德的事情,連我們的講堂,也沒有供個牌位給你(現在是供了),他告訴我《群書治要》,我這就明白了 。這本書我找了三年,都沒有消息,找不到,我知道有這部書我沒看過,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我在講經,屏幕上提醒大家,如果有人看到有這部書,給我找一套。沒有想到三個月之後,真的有兩個同學找到了,原版,一套是日本人收藏的原版,我把它翻印了一萬套,這就是功德。這一萬套流傳在全世界,贈送給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去收藏,我們相信,從今而後不會再失傳了。就這麼一樁事情,地藏王菩薩把他從地獄帶出來 ,找我,說明了恩德。這樁事情對我是很大的啟示,什麼樣的功德,能幫助一個阿鼻地獄眾生,超升到人道來透信息?這事不可思議。他告訴我:這本書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救中國我懂,我知道,救全世界我沒有想到,他提醒我。這一提醒我就得把這部書,翻成白話文,再從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現在一共有十種不同文字的版本,流通在全世界。  我說這些話什麼意思,你們有沒有聽懂?如果我們造的業,不善的業造得很多、很重,也不會超過唐太宗,肯定他比我們造得重,我們跟他比造得輕。這個業怎麼消?如何來贖罪?學《群書治要》就能消災免難。這個諸位要聽懂,如果有能力印送這部書,功德無量。這部書有什麼用處?對自己來說,能幫助我這一生,過一種幸福快樂的生活。儒家講修身,我們要不要?如果要,這本書會幫助你得到,你認真學習。第二,幫助你的家庭幸福美滿,家和萬事興,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世界和平,真實功德,一點都不假。我們要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都想沾一點光,都想能奉獻一點微薄的力量,從哪裡下手?讀《群書治要》下手。  《群書治要》有這麼大的功德,能幫助唐太宗超過八萬大劫,離開無間地獄,我們得到這個信息,才非常認真努力學習這部書,這部書決定不能中斷。所以休斯校長,我們碰到了一起時間並不很長,二O一五年我們才見面的。見面很有緣分,第一次談話我記得三個半小時,我們能溝通,很多看法想法都一致。今天這個地球有危機,最嚴重的危機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人繼承,那就會斷層。這要一斷層問題就嚴重了,社會會走向黑暗,人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1

Page 72: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們沒有真實智慧,文明會在這個世界消失,以後的人都是野蠻人,怎麼辦?什麼人發心來繼承,這個人就是菩薩再來,這個人就有大福報!所以我們要找一批年輕人,有使命感的,什麼使命?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那就要學好文言文、學好漢字,漢字文言文是文化的載體。  校長就提議,我們來合辦漢學院,漢學院緣就這麼起來的,目的非常單純,你有能力讀得懂《群書治要》,我們就滿足了。這部書能讀的人愈多,能依教奉行的人愈多,社會就會安定,世界就會和平。發心的人肯定身心健康,家庭事業美滿,無量功德。時間並不很長,今天我們看到有這麼多的老師、有這麼多的同學,在這裡認真學習。無論是過去世造的罪業,或者是今生造的罪業,真正學這門功課,這個罪業就一筆勾消了。這是我們現前就得到的大利益,這個利益沒有邊際,就像這部經上所說的,句句真實。我們學漢學認真努力,把古聖先賢的東西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發揚光大是講學、教學,就幹這兩樁事情,功德無量無邊。  於自善根,能生信心,一點都不懷疑,這個話是佛菩薩跟我們說的。下面這一句,「亦不貢高」,貢高是傲慢,前面是沒有自卑感,這一句是沒有傲慢。「明信佛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憑這個信念,接受如來《無量壽經》的教誨,那就是第一弟子。念老引用「《小經》」,小經是《阿彌陀經》,大經是《無量壽經》,這兩個本子宗旨完全相同,所以稱為大經、小經。六朝石刻本有這麼幾個字,這是鳩摩羅什本子裡頭沒有的,「以稱名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有這麼幾個字,這都是成就善根,無論是大本小本,常常讀誦成就善根。  『悉皆增上』,「淨念相繼,精進無已,故諸善根皆能增上也」。這部經實在讚歎到無以復加,太好了!幫助你所有的善根都能順利的成長。「又《彌陀要解》云:「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註解的《阿彌陀經》,書名叫《要解》。《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同居淨土是極樂世界最下面的,它怎麼來的?是增上善業所感。我們念佛不自卑、不傲慢,認真學習,這就是增上善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成就的,我們有增上善業,跟阿彌陀佛同心同意、同德同行,所以自自然然感得同居淨土。  「以念念即佛,為成佛之親因緣」。這句話重要,念佛是成佛的親因,第一個因,最重要的因。你憑什麼成佛?我憑我念佛成佛。念佛成佛是阿彌陀佛說的,是諸佛如來說的,決定不是假話,親因緣。「淨念相繼,乃等無間緣」。我念佛一句一句不中斷,除了晚上睡覺睡著了,醒過來之後佛號又接上,不要讓它中斷,淨念相繼。這是什麼?等無間緣,當中沒有間隔,沒有中斷,一句接著一句,這才行,諸佛尊重你。等無間緣,等是平等,沒有間隔。「以佛號為所緣境,乃所緣緣」,四緣生法。「言增上者,總攝前三緣,有大力用」,這個大力用,幫助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不但不是小乘,「此人」,前面講的一心念佛的人。世上多少譏諷念佛為自了漢,瞧不起念佛。持戒的、學經教的、學禪的,確實有許多認為念佛是自了漢,不是菩薩。自了就是小乘,只顧自己 ,沒顧別人。殊不知,每個念佛自了的人都度很多人,他怎麼度的?他做榜樣給你看,就一句佛號,你看他往生多自在,活在世間很平淡,往生瑞相非常稀有。這些人對佛的意思疏忽了,沒有真正能體會到,「是則未了佛意」 。「世尊金口親宣」,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別人說的,「如是之人非是小乘。彌陀一乘願海,悉賜大白牛車,唯是一乘,何有二三」。大白牛車的故事在《法華經》,古時候交通工具,大白牛車就是馬車,載重量大,坐人多。像羊車、鹿車只能拉一個人,兩個人牠就走不動了。所以馬車是最好的交通工具,等於說是淨宗法門是大白牛車,彌陀釋迦賜給我們,我們要接受,我們要乘坐,要認真去修學。彌陀確實是一乘願海,所以說『非是小乘』。  「佛復讚揚如是念佛之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何以故?」這問話是為什麼,「以念佛法門最為第一」,但是這個法門難信,「最為難信故」。難信你能信,你遇到的是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第一法門是帶保險的,保證你不落空,你不願意接受就沒法子,所以是易行難信之法。下面是這一句何以故?以念佛法門最為第一,最為難信。「能生實信」,實信是真信,「如教奉行,故稱第一。」如來第一弟子容易,不難當,不難當而不肯幹,這怎麼辦?只能說業障深重。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面講第一弟子,下面經文「勸依教修行而勿疑」。這裡頭有六小段,第一段「勸愛樂修習」,樂是喜歡,你愛這個法門、喜歡這個法門,認真的修習、修行。請看經文: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2

Page 73: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  這一句代表六道眾生,諸天,二十八層天,人世間,還有阿修羅。【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老師裡頭導師的恩最重,為什麼?他領導我們,他指導我們,我們能不走彎路,能不走岔路,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文復勸尊重依止」,對這個經,對這個教要尊重,依止就是依靠。像海賢老和尚,這個道場的師兄弟幾個人,真正是尊重依止,所以個個都是有殊勝的成就,我們要讚歎,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淨影疏》云:是故已下」,是故就是這個註解,這前面兩個字,「勸學此經。以此經中說無量壽,聞獲大利」,多大的利益?下面舉比喻說,「故設大火滿三千界」,設是假設,大火,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他的教化範圍,這三千分為小千、中千、大千,稱為三千,這就是一尊佛他的教區,「亦須從過聽受此經,況餘小難」。這個法門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夠超過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的大火,聽說此經、讀誦此經、依這個經修行都能超過。  「因此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這麼大的福報?因為這部經「乃是淨宗第一經。於彌陀因地願行」,大願大行,「極樂依正莊嚴,三輩往生正因,兩土穢淨因果,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等,攝無不盡也」,把這部經裡頭利益眾生的功德說盡了,說得很圓滿,面面都講到。所以,故應『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末後這句勸我們,「敬依經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三句話,希望我們在二六時中,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依經教,要發心,自行化他,一向專念。  底下這一段,「令得不退」:【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  「世尊復云」,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說的,「凡欲令無量眾生速證不退。」我們念佛這一句話,心裡面無量的歡喜、慶幸,為什麼?這一生得度了。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流轉,無量劫來出不去。這一生遇到出離的緣分,這個緣分彌陀、釋迦給我們的,要抓住,決定不能放鬆,這是頭等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小事裡面利益眾生的善行要修,不利於眾生的要放下。利益眾生愈多,利益的時間愈長,功德就愈大。  唐太宗編的這部書,利益全世界,利益過去、利益現在,也利益將來。可惜就是這部書他只做了一半,唐朝以後沒有收在這本書裡頭。隋唐宋元明清,這六代一千多年,有很多好的東西,在《四庫》裡面,《薈要》沒有 。《治要》裡頭只有,三皇五帝到唐太宗那個時代。所以我勸同學們要下大心,大願心,把後面這一部分找出來,編一個續篇,讓《群書治要》有一部完整的。這個功德跟唐太宗一樣大,都是稀有難逢。我希望大家能完成這部,照前面的體例,也是五十卷五十萬字。將來這套書總共一百卷,一百萬字,就是《四庫全書》精華之精華,讀這部書,等於把《四庫全書》全念到了,功德無量無邊。這部書帶給我們一生的幸福,生生世世的幸福,再跟《無量壽經》能夠相接,從入世走向出世,得大圓滿,究竟圓滿。我們看下面經文:【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  念老註解裡頭說,「及為欲見極樂」,你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廣大莊嚴,殊勝佛剎』,「願隨佛學,亦自攝受佛剎」。這句話的意思,念老告訴我們,欲見極樂廣大莊嚴,殊勝佛剎,下面是願隨佛學,亦自攝受佛剎。「如極樂之廣大殊勝,普被諸根,廣攝萬類,以圓滿功德者。」這個地方給我們透了個信息,重要的信息,我們真正願隨佛學,就能自攝受佛剎,如極樂的廣大殊勝。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老和尚就見到。不但見到,他想見就見到,什麼原因?前面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他統統都修了,而且修得很圓滿,所以他只要想佛 ,佛就在他面前。  我們怎麼樣?我們怎麼想,佛不現前。不是佛不現前,我們想他知道,為什麼不現前?我們有嚴重的業障障礙住。什麼方法能把業障化解?念佛,念佛能化解業障。念久了,業障沒有了,隨念隨現,想見佛,佛現前;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你的信心才真清淨,不再懷疑,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也能夠隨著自己的意思,求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殊勝,普被諸根,廣攝萬類,圓滿功德。希望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瞭,這個緣無比稀有難逢,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3

Page 74: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2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土大經科... · Web view實質他有沒有去做到暫且不論,就從表面上看還有個模樣。二次大戰之後,變質了,這個變質,我們自己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十年跟十年比,這個十年不如前面十年,十年十年往下墮落,看不到興旺。到現在,不是十年了,現在是一

遇到不要把它空過,就對了。遇到空過,太可惜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失人身很容易,得人身很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首頁〉〉【貼心小幫手】(1)建議使用工具列--〉檢視--〉文件引導模式/功能窗格(2)鍵盤CTRL+滑鼠滾輪往前滑動,調整變更放大﹝字型比例﹞110%~400%(3)尋找本頁關鍵字,鍵盤最左下CTRL+ F ,﹝ ﹞ 輸入您的關鍵字【編註】歡迎轉載流通,功德無量!本檔未經精確校對可能有所錯漏,煩請告知修正,以利更多同修大德!【E-mail】[email protected]

《2014 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24》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61-480 集 74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