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绒(tran thi nhung),中越《金云翘传》《翘传》比较研究评议,...

6
쫕룥죕웚2014-05-15 ퟷ헟볲뷩돂쫏죞ꎨ 1986- ꎩꎬ얮ꎬ풽쓏죋ꎬ뫾쓏쪦랶듳톧컄톧풺훐맺맅듺컄톧튵 2012 벶늩쪿퇐뺿짺ꎬ훷튪듓쫂풽쓏맅듺컄톧풽쓏폫훐 맺맅듺컄톧뇈뷏퇐뺿풽쓏뗄퇐뺿쟩뿶 틲틢쪶떽쟠탄닅죋 뷰퓆쟌뒫폫죮 쟌뒫뗄맘쾵 틔벰뛔뇈솽헟뗄훘튪탔ꎬ풽쓏톧헟뫜퓧뻍뛔웤뷸탐쇋뇈 19 쫀볍ꎬ풽쓏톧헟뗄퇐뺿훷튪쫇랢뇭ퟔ벺뛔 쟌뒫뛁뫳룐ꎬ늻힢훘첽쳖솽룶ퟷ욷뗄틬춬20 쫀볍틔살ꎬ솽 룶ퟷ욷뗄뇈뷏퇐뺿돉캪쇋죈쏅뿎쳢ꎬ튻쪱볤돶쿖쇋늻짙컄 ퟝ맛풽쓏헻룶퇐뺿샺쪷ꎬ뛔 뷰퓆쟌뒫쟌뒫뗄뇈 뷏퇐뺿뺭샺쇋죽룶뷗뛎ꎬ늻춬뷗뛎폐늻춬뗄쳘뗣1. 뗚튻뷗뛎쫇 20 쫀볍돵떽 1945 쓪ꎬ듋뷗뛎뗄톧뷧뛔 뷰퓆쟌뒫 쇋뷢뮹늻릻20 쫀볍돵ꎬ튻냣톧헟뚼캴쓜뛔솽룶ퟷ욷뷸탐짮죫뇈 뷏ꎬ짵훁폐톧헟뇡뗍 뷰퓆쟌뒫틔벰첧룟죮 쟌뒫》。뇭톧헟폐죮뛕럾랶쟭돂훘뷰컢뗂볆뗈죮뛕럾뗄 <쟌뒫>뗄컄럧뫍죋컯튻컄돽쇋훷튪첽쳖 쟌뒫뗄컥룶죋 컯횮췢ꎬ뮹쳡떽 뷰퓆쟌뒫쟌뒫뗄맘쾵ꎬ떫ퟷ헟횻쫇 캪쇋뿏뚨 쟌뒫 뗄폅탣닅쳡떽잰헟쯻퓞퇯 쟌뒫 뗄ힿ훸 틕쫵ꎬ춬쪱튲돐죏 뷰퓆쟌뒫뗄짺뚯죋컯뺫닊쟩뷚럡뢻 쟩룐랶캧뻍쫇 쟌뒫 뗄살풴ꎨ 側㍓ㅓ㑓ⵦ㍓ㅓ㕗ꎩ 1924 쓪ꎬ랶쟭퓚룟 뛈퓞퇯 쟌뒫횮폠ꎬ튲쳡떽쇋 뷰퓆쟌뒫쟌뒫뗄쟸 쯻횸돶ꎺ 翘传浸透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 材料一个中国文学就是结构ꎨ側㥓㉶ꎩ 뿉볻ꎬ랶쟭쎻폐짮죫뗘뇈뷏헢솽룶ퟷ욷ꎬ쯻뿏뚨뗄쫇 쿠뛔폚풭ퟷ뗄뛀쳘탔ꎬ죏캪 쟌뒫퓚풽쓏컄첳폐춻돶 릱쿗ꎬ짵훁뛔훐맺컄톧튲폐춻돶릱쿗춬튻쪱뛎ꎬ돂훘뷰랢 뇭쇋 <쟌뒫>뗄컄럧뫍죮뒫볇 뗄퇝쮵퓚퇝쮵훐쯻죏캪 쟠탄닅죋 뷰퓆쟌뒫횻쫇 컄럧욽떭뗄ퟷ욷ꎬ뛸 쟌뒫쫇뷜돶뗄컄톧ퟷ욷ꎬ늢쟒죮냑쟠탄닅죋뗄ퟷ욷떱ퟷ삶놾 뷶뷶쫇틲캪죮뫍췵들쟌폐쿠춬횮룐ꎨ 側㥓㥓ⵦㅓこぶꎩ 컢뗂볆퓚 맺컄헽톧뫍킰쮵—— 싛죮<뷰퓆쟌> 첸떽 뷰퓆쟌뒫 ꎬ떫쯻뗄쒿뗄쫇캪쇋뇡뗍풭ퟷꎺ 人是价值中国的 中,不4P261돂훘뷰뫍컢뗂볆뗄맛뗣떼훂뫳살뫜뛠톧헟뛔솽룶ퟷ욷닺 짺욬쏦움볛ꎺ 뷰퓆쟌뒫횻쫇욽떭뗄킡쮵ꎬ뛸 쟌뒫쫇튻 훐풽 뷰퓆쟌뒫 》《 쟌뒫 뇈뷏퇐뺿움틩 ꎨ뫾쓏쪦랶듳톧컄톧풺 뫾쓏 뎤즳 410081 맘볼듊ꎺ 뷰퓆쟌뒫 쟌뒫 ꎻ쟠탄닅죋ꎻ죮ꎻ뇈뷏컄톧 튪ꎺ 훐맺쏷쒩쟥돵쟠탄닅죋뗄헂믘킡쮵 뷰퓆쟌뒫폫풽쓏샨쒩죮돵죮뗄뒫 쟌뒫뗄뇈뷏ꎬ샺살쫜떽훐풽톧 뷧뗄웕뇩맘힢쒿잰맘폚솽헟뛔뇈퇐뺿뗄돉맻틑뺭쿠떱럡쮶ꎬ떫평폚룷훖풭틲ꎬ훐풽톧뷧뛔ퟷ욷뗄뷢뛁튻횱컞램듯돉릲 쪶ꎬ뛔뇋듋뗄퇐뺿돉맻좱짙ퟣ릻뗄죏횪ꎬ쯹틔ꎬ쒿잰죔듦퓚튻킩듽뷢뻶뗄컊쳢훐춼럖샠뫅 I0-03 컄쿗뇪쪶싫 A 컄헂뇠뫅 1003-7535 2014 -121-05 훐맺컄톧퇐뺿 2014 쓪뗚 3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3 웚ꎬ 2014 ꏛ몣췢몺톧ꏝ The Comment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 of China and The Tale Kieu of Vietnam TRAN THI NHU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Key words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The Tale KieuQing-xin Cai-renNguyen DucomparatiVe literature AbstractA Chapter-styled noVel 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 written by Qing-Xin Cai-Ren during the Ming-Qing Dynasty and a narratiVe poem The Tale Kieu written by Nguyen Du during late Le and early Nguyen Dynasty both are popular academic subjects in both China and Vietnam. Current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aboVe works haVe produced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the studies are unable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ks due to the lack of enough recognition of each others researchtherefore at present seVeral academic questions remain unsolVed. 121

Upload: dhsptn

Post on 02-Feb-2023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收稿日期〕:2014-05-15〔作者简介〕陈氏绒(1986-),女,越南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2012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越南古代文学、越南与中

国古代文学比较研究。

一、越南的研究情况

因意识到青心才人《金云翘传》与阮攸《翘传》的关系

以及对比两者的重要性,越南学者很早就对其进行了比

较。19 世纪,越南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发表自己对《翘传》的

读后感,不注重探讨两个作品的异同。从 20 世纪以来,两

个作品的比较研究成为了热门课题,一时间出现了不少文

章。纵观越南整个研究历史,对《金云翘传》与《翘传》的比

较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1. 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初到 1945 年,此阶段的学界对

《金云翘传》了解还不够。20 世纪初,一般学者都未能对两个作品进行深入比

较,甚至有学者贬低《金云翘传》以及抬高阮攸《翘传》。代

表学者有阮墩服、范琼、陈重金、吴德计等。阮墩服的《<翠

翘传>的文风和人物》一文除了主要探讨《翘传》的五个人

物之外,还提到《金云翘传》和《翘传》的关系,但作者只是

为了肯定《翘传》的优秀才提到前者。他赞扬《翘传》的卓著

艺术,同时也承认《金云翘传》的生动人物、精彩情节、丰富

情感范围就是《翘传》的来源。〔1〕(P314-315)1924 年,范琼在高

度赞扬《翘传》之余,也提到了《金云翘传》和《翘传》的区

别。他指出:

《翘传》虽然浸透了中国文化精神、融合了中国文学材料,但是有一个中国文学没有的特色,那种特色就是结构。〔2〕(P92)

可见,范琼没有深入地比较这两个作品,他肯定的是《翘

传》相对于原作的独特性,认为《翘传》在越南文坛有突出

贡献,甚至对中国文学也有突出贡献。同一时段,陈重金发

表了《<翘传>的文风和阮攸传记》的演说。在演说中他认为

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只是“文风平淡”的作品,而《翘传》则

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并且阮攸把青心才人的作品当作蓝本

仅仅是因为阮攸和王翠翘有相同之感。〔3〕(P99-100)

吴德计在《国文正学和邪说———论阮攸<金云翘>》也

谈到《金云翘传》,但他的目的是为了贬低原作:

青心才人是平淡的小说,没什么价值。在中国的爱情小说中,不乏更离奇的故事〔4〕(P261)。

陈重金和吴德计的观点导致后来很多学者对两个作品产

生片面评价:《金云翘传》只是平淡的小说,而《翘传》是一

中越《金云翘传》《翘传》比较研究评议

陈氏绒(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关键词:《金云翘传》;《翘传》;青心才人;阮攸;比较文学

摘 要: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章回小说《金云翘传》与越南黎末阮初阮攸的喃传《翘传》的比较,历来受到中越学

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两者对比研究的成果已经相当丰硕,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越学界对作品的解读一直无法达成共

识,对彼此的研究成果缺少足够的认知,所以,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4)-121-05

中国文学研究2014 年第 3 期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第 3 期,2014

[海外汉学]

The Comment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 of Chinaand The Tale Kieu of Vietnam

TRAN THI NHUNG(College of Liberal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Key words: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The Tale Kieu;Qing-xin Cai-ren;Nguyen Du;comparative literatureAbstract:A Chapter-styled novel The Stories of Jin Yun Qiao written by Qing-Xin Cai-Ren during the Ming-Qing Dynasty and a

narrative poem The Tale Kieu written by Nguyen Du during late Le and early Nguyen Dynasty both are popular academic subjects inboth China and Vietnam. Current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above works have produced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the studies are un-able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ks due to the lack of enough recognition of each other’s research,thereforeat present several academic questions remain unsolved.

121

个精致的作品。1943 年,陶维英学者第一次深入对照中越《金云翘传》

与《翘传》,出版专著《关于<翠翘传>考论》。他对《金云翘

传》与《翘传》的异同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为后人探讨这类

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这本书中,陶维英考察、比较了

两个作品的故事,他肯定阮攸保留了中国小说的故事内

容,同时也强调:

原本叙事冗长、结构简单的程序,而阮攸却斟酌安排成有紧密骨架,脉络清晰的组织。〔5〕(P51)

阮攸已经将《金云翘传》脱胎换骨并造成全新的作品。〔5〕(P76-77)

他又指出两个作品的一些重要区别:关于人物的性格,他

肯定《金云翘传》的人物是真实的,而阮攸却是谙练的心理

学者,所以使《翘传》的人物变成世世代代到处都会出现的

人。〔5〕(P76-77)关于细节刻画,陶维英肯定阮攸不侧重写实,

而青心才人却详细描写情节。他的结论肯定了阮攸对原作

的加工处理,否定原著的艺术价值,比如:

原本叙述冗长,关注不重要的情节以及常常真实描写容易激动的语境。阮攸则简短叙事、只叙述重要的事件,而一边叙述一边议论、让文风更有趣味。阮攸将原本中凡描写粗犷、冗长的篇幅都删除,但却特别注意描写情和景。〔5〕(P76-77)

总而言之,陶维英的细节对照方法对后人有很大启

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对《金云翘传》的理解不够,导致他

对《翘传》所作的论断都是正面积极的,而应从别的角度出

发、进一步深入的解读《金云翘传》,才能使论证更准确、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 第二阶段是从 1945 年到 1975 年,大多学者都从社

会角度研究《翘传》,强调《翘传》的社会意义而不关注《金

云翘传》的本身意义。1945 年 8 月的革命让越南整个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也包括文学领域。革命是以打击封建主义、反对帝国

主义、解放民族为目的,而这个目的影响了文学研究,所以

《翘传》的社会意义受到学者的关注。怀青的《阮攸<翘传>中的人之生存权利》是从革命角度研究《翘传》的一篇典型

文章。由于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比较《金云翘传》和《翘

传》时,他肯定了《翘传》的革命立场和文艺观点。对于两个

作品的人物区别,怀青选择“徐海”这个人物作为分析对

象。他肯定:

对青心才人,徐海只有临战时才非凡……虽然这是青心才人的用意,徐海仍然是在中国绿林好汉中的无数大王之一。而在阮攸,徐海不仅是一位大王,他已成为方方面面非凡的人。对青心才人,徐海兀自只是小说人物。对阮攸,徐海已成为英雄式的人物。〔6〕(P25)

他认为,因为“徐海有阮攸一辈子最大的梦想:英雄梦”,所

以才有两个作品的区别。他也肯定作品中的封建社会也不

尽相同,这些差异是从作家的思想情感而来:

青心才人也极力勾画出那个青皮社会,但青心才人的图画只是无神的图画、青心才人的人只是一些骨骼。阮攸已经把那些骨骼造成真人。阮攸已经把人物塑造成为爱、憎、慊、怨恨兼备的人,然而在青心才人中的作品只是爱意,憎意,歉意,恨意。〔6〕(P48)

可见怀青在热烈赞扬《翘传》时贬低了《金云翘传》,还把

《金云翘传》当成陪衬的作品。20 世纪 60 年代,春妙诗人在《阮攸民族诗豪》一书中

也比较过《金云翘传》与《翘传》。他首先着重关注阮攸对主

角的情感,认为一个作家的成功,心比才更重要,作者的情

感让作品增添了更多活力,使得《翘传》比《金云翘传》更为

优越与成功。他说:

每一段是阮攸用艺术家的伟大心脏来惨痛悲哀,每一字是每一次阮攸关爱翠翘、关爱《翘传》中的人类命运……阮攸不仅是把自己的心放在人物上,阮攸自己就是人物;阮攸自己通过《翘传》说自己的苦楚、自己的磨难才有这样的充满诗意的声音。〔7〕(P608-609)

阮禄在《后半十八世纪到前半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也曾经比较这两个作品。他肯定阮攸对青心才人作品的继

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造,但总体也没有离开前者的局限:

阮禄把《翘传》当标准,认为阮攸的删改和创造都合理而且

《金云翘传》中被删改的细节都肤浅。像当时的一些研究者

一样,阮禄解释阮攸的创造原因在于一个真正诗人的情

感、心灵。他认为:

诗人已经删掉三分之一青心才人作品中烦琐冗长的情节,而加入比较大的其他细节。如一些自然主义、粗俗、对读者审美有害处、不能服务作品的思想主题的描写短文。同时诗人为了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绪,增加了很多写情、写景的细节。阮攸的创作不论是削减还是加入,又或者留下青心才人的情节,也都不是完全保持,丝毫没有创新的。阮攸通过再感受、再认识、再安排,只留下适合之处,用真正诗家的充满情感的笔端来展示它。〔8〕(P336)

还有些学者如阮白科、黎亭忌、张酒等,都不太深入探

讨《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关系和体裁本质,而只是赞扬

《翘传》的社会意义,用阶级观点来分析人物,认为《翘传》反映越南西山起义,反映阮攸时代社会背景。这些学者所

论作品之间的异同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贬低《金

云翘传》是主观和片面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研究,我们会

可以理解这些学者的妥当之处和片面之处。3. 第三阶段是从 1975 年到现在,此阶段的研究成果

越来越丰硕,越来越深刻。20 世纪末,一些学者仍继续细节对照的方向。1984

年,武亭翟在日本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中指出中越两个作

品的 17 个区别,认为这些区别体现了阮攸的人本思想,从

而影响到具体情节的处理。比如,阮攸不直接描写在青楼

里的灯红酒绿场面而只尽量地描写翠翘的薄命琴弓等。此

外,他还发现一些新的点子,如:

金重和翠翘第一次幽会的夜晚,原著把翠翘描写成两人中的主动者,她不停地出言贫嘴并且迷惑地向金重传情,而阮攸却不是那样描写,他反而把佳人才智的清高禀性归还翠翘、按照“阳”征服“阴”的观念来让金重成为主动者。《金云翘传》中的抱怨带着渲染暴虐性,显着报仇者的邪心和人类社会的恶劣暴行。在阮攸笔下,作者只要能够全然表达因果报应的意思和人生的常情心理,因而他避开而不描写无人道的举止和行动而只描写需要起码的情节。〔9〕(P253-254)

122

运用细节对照方法来比较得最全面的专著是范丹桂的《<翘传>对照》。作者按两个作品的回目来对照,提出一个结

论:

阮攸已经很靠近青心才人的原本……但是他只选择主要事情,删略冗长的一些段文,并有时候把原作的很长段文撮要成一些句子。而基本区别在于:《金云翘传》中的事件是拼凑事件而《翘传》中的则是系统的事件。阮攸已经通过替换每个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创新了《金云翘传》。〔10〕(P16)

黎春列的《从细节看<翘传>与<金云翘传>》仔细地对

照两个作品的区别,比如:为什么在《翘传》王翁只有姓而

没有名?王妈是谁?翠云谙不谙诗赋?翠翘的家乡在哪儿?

等等。〔11〕(P534)阮石江、赵玉兰、卢尉秋在《<金云翘传>与<断肠新生>的一些评论》中发现:《金云翘传》总共有 214页,阮攸已经删掉 142 页,只基于其中的 72 页来写《断肠

新生》(1313 诗句),所以《翘传》中的其余 1941 诗句是阮攸

自己写的〔12〕。在越南,相似的比较相当多,他们所开列的对

照表有助于后来的比较研究者减少工作量。但是这种研究

手段往往局限于句与句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对比,忽

略了整体性,忽略了作品的特色、作家的创造个性和深层

审美等,显得比较粗糙。21 世纪以来,一些学者运用作诗法、叙事学、文化人类

学理论研究《翘传》,使得比较《金云翘传》与《翘传》的研究

有新的发展。首先是潘玉的《推求<翘传>中的阮攸风格》专

著。这本书运用作诗法理论,研究《翘传》的思想、叙事方

法、诗句、语法、语言等。虽然依旧提到阮攸作品内容的删

减、情节选择的问题,但是潘玉主张通过时代风格、体裁风

格等来研究两个作品之异同,他肯定:

想考察《翘传》如同劳动产出的产品,需要针对《翘传》三个研究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阮攸从这个作品借鉴了什么、删除了什么、加入了什么。针对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阐释理由。为什么阮攸借鉴这个事件、删除那个事件、加入别的事件?不同于青心才人,阮攸有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二,在阮攸加入的东西中,什么是阮攸自己的,什么是时代共同的特征?时代激发着他的选择,深刻地展示出他所在时代的艺术风格。第三,通过三方面对比《翘传》,一方面与青心才人对比;一方面和中国传统文学对比;一方面与时代文学对比,从而获取阮攸在写作上的独到贡献。〔13〕(P37)

潘玉认为阮攸已经变换作品的主题,将情和苦的主题换成

才和命,阮攸用自己的思想来铺陈全文的故事而不是从青

心才人那单纯地借鉴。他也对比了两个作品的叙事法。但

是我们发现潘玉的专著有一点错误,因为他完全否认了阮

攸受中国才命思想的影响而将《翘传》当标准来比较。毕竟

要承认的是他的比较手法相当合适,带来了一些启发:为

了更好地研究《金云翘传》和《翘传》之间的区别,需要研究

两个作品的体裁风格。陈亭史的《<翘传>作诗法》立论洞悉幽微,涉及《翘传》

与才子佳人小说的相关问题。他认为:

《翘传》是一种体裁的选择,《翘传》不同于章回小说,是属于喃传体裁,和中国章回小说之间存在差异。他肯定《金云翘传》具有深刻的独特性,不仅是才子佳

人小说而又有世情风味,也肯定《翘传》多侧重心理描写、多用内心独白。〔14〕(P57-58)

这些结论对两个作品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从

作诗法角度,他主张在广大的平面进行比较,把两个作品

放到叙事理论轨道或体裁理论之中来进行比较:

目前《翘传》之比较研究不能局限在两个作品双方的比较范围之中,因为阮攸的借鉴和创造本身属于周围各个地区的文化轨道,《翘传》是有宽大文化背景的创作文化行为的产品。〔14〕(P54)

陈儒辰在《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中也提

出这些问题,并提出比较时要深入研究中越两国的叙事传

统,越南文学的传统文化背景。〔15〕(P295)阮有山在《从演变

类型和体裁方面比较<翘传>与<金云翘传>》提到阮攸在

《翘传》中对《金云翘传》处理的两个趋向:简略梗概人物、事件、情节和增加抒情性、描写人物内心、描写自然风景的

取向。〔16〕(P1107-1121)以上各种观点都值得我们重视,《翘传》和《金云翘传》涉及的文学范围比较复杂,想真正比较两个

作品,还应该对两国的文化审美与文学传统作更为深入的

探究。

二、中国的研究情况

从《翘传》第一次被翻译成汉语时(1958 年),青心才人

《金云翘传》与阮攸《翘传》之间的关联便开始为中国学界

所注意。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越《金云翘传》与《翘传》得到

了学界越来越深入的研讨。纵观此论题的研究文献,中国

学界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评价中越两部作

品?第二,这两部作品有何异同?第三,这两部作品的区别

原因为何?

1.《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关系已很明显,但如何对比

它们的价值?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翘传》无论在

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均未超过青心才人的原

作,另一种则认为阮攸的《翘传》优于青心才人《金云翘

传》。持第一观点的代表学者是辽宁大学的董文成教授。从

1986 年到 1987 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金云翘传》。从宏观

角度出发,他认为:

中越两部《翘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完全相同,就连叙事的结构都毫无变化。阮攸不仅仅是‘取材于中国小说’,而差不多是依样葫芦地移植了,他在叙述人物经历和编写故事方面没有任何新的创造。〔17〕(P84)

从微观角度比较,他认为阮攸在书中某些人物刻画上有了

自己的主观意识,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物性格的完整和

统一。实际上,《翘传》的很多情节被越南学者极为赞扬,而

董文成却极力批判,比如“翠翘报恩报怨”的情节,他认为:

这种报复虽然残酷些,但这是压迫者逼出来的,是奴隶反抗的正义行为。可是,上述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内容,到了阮攸的笔下全被写得走了样儿;写到后来翠翘复仇,轻易放过了宦夫人,根本没有派人抓她。对待宦氏这位迫害翠翘的“首犯”则进行了网开一面的宽大。〔17〕(P95)

123

不久,董文成的文章被翻译成越南语,许多人反驳他

的意见,造成两国学者的热烈争论。其中,王千宜的硕士论

文《<金云翘传>研究》引用了董文成观点。〔18〕(P78)明珠在

《<女海盗金寡妇>创作对<金云翘传>两个版本的收容》也

有这种观点,她认定:“阮攸《金云翘传》在情节上几乎完全

移植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就连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也

体现不出太大的国别差异。”〔19〕(P42)王小盾则认为《翘传》“也属于翻译文学”,“此书完全保存了原作的人物和故

事。”〔20〕(P120)

第二种观点逐渐得到认同。1958 年,在《金云翘传》阮

攸翻译本后记,黄轶球提到中国《金云翘传》与越南《翘传》之间的关系:

《金云翘传》原本是中国清初时流行的一部小说……阮攸的《金云翘传》,便是从这本汉文作品中汲取泉源,再加创造。他采取了民族的语言,民歌的形式,纯熟地运用中国文学的典故,完美无缺的熔铸在整齐的“六八诗句”里。〔21〕(P154)

在《越南诗人阮攸和他的杰作<金云翘传>》一文中,他从多

方面分析,认为阮攸的《翘传》是文学杰作。黄轶球因了解

越南学界研究的动态,并能阅读越南语《翘传》,所以对《翘

传》的体裁、文字技术、音乐气氛等问题作出了较为客观的

评价。〔22〕刘世德、李修章在《越南杰出的诗人阮攸和他

的<金云翘传>》中也提到:

从小说《金云翘传》到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诗人虽然没有着重地去更改小说的情节,但他并不是仅仅铺叙故事情节的进展,而是在许多地方用优美的诗的语言生动的、细致地抒发了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活动。〔23〕(P40)

阮文环认定:

阮攸继承和发挥了原本的《金云翘传》中的优点,克服了它的一部分缺点和弱点,在青心才人的启发下,阮攸创作了一部全新的,光辉的杰作。〔24〕(P81)

1973 年,陈光辉在《越南喃传与中国小说关系之研究》论文中探究《金云翘传》与《翘传》,通过情节、人物、思想、表达形式的比较,认为阮攸以《金云翘传》为蓝本,创造出

了一个杰出作品。 〔25〕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越两国的

《金云翘传》和《翘传》之比较研究更为深入。大多学者都认

为《翘传》不是一个简单的译本,而是真正的创造品。李群认为:

阮攸的《翘传》虽然采用了中国小说的题材,但绝不是一本译作,更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之作,它经过阮攸这位语言巨匠的再创作,已成为一部适应于越南文学模式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26〕(P234)

罗长山认为:

《翘传》虽然取材自中国的同名小说,并且主要情节与原著大体相同,但绝非原著的翻版,他对原著进行了再构思,再创作,力求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能准确、生动地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27〕(P114)

何明智认为:

阮攸的《翘传》虽然脱胎于中国的《金云翘传》,但他所选择的题材仍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显示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所能达到的高度。〔28〕(P110)

2. 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之间的异同问题,学界对

两个作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大多只停留在概括的层

次。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的相同点,论者的观点是统

一的。吕永在《中越两部<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

义》中指出《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四个共同特点:虽写妓

女,但不涉淫荡;戏剧性强、批判面广;首尾圆合,结构周

密;人物性格其异如面。吕永还提到两个作品存在的“白璧

微瑕”:它们都转播了“才命相妒”的宿命论观点;它们都画

蛇添足,让翠翘投江之后,被未卜先知的觉缘道姑救起,让

她与妹妹翠云意外相逢,同缘金重;徐海的原型,本是通倭

扰边的海寇。将他改写为草莽英雄,似乎不如《秋虎丘》将

他写成转变人物,以免艺术真实与基本史实相抵牾。〔29〕韦

红萍指出三个相同点:两部作品的内容类似,都是在前人

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造的,成就也比前人飞跃;两

个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极为相似。〔30〕赵炎秋和宋亚玲

指出:两部作品的故事框架基本相同、叙事结构周密;人

物形象设置大体相同、人物性格典型突出;两部作品的作

者发挥了创作的态度、彼此都有对前文本的吸收与创新;

两部作品都反映出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封建的宿命

论。〔31〕马道法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两个作品的三个相同

点:两者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作品人物的设置相同;两者

在思想主题上也有相同之处。〔32〕宋亚玲在其《中越<金云

翘传>的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中指出阮攸承续了青传的

四个方面:情节、女性观、人物塑造技巧和现实主义创作原

则〔33〕。关于《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差异点,学者主要从主题

思想、人物塑造、体裁选择、所用文体、叙事、语言风格等方

面来做比较。李群的《<金云翘传>:从中国小说到越南名

著》阐述了两部《金云翘传》的血缘关系,并从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和文学体裁等方面肯定了阮攸改写《金云翘传》的

妙笔。〔26〕韦红萍指出两个作品的四个区别,认为每个作品

的不同之处也就是对本国影响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两者

有着各自不同特点的文体,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以及作者

所处地位与社会背景也不同。〔30〕祁广谋的《论越南喃字小

说的文学传统及其艺术价值———兼论阮攸<金云翘传>的

艺术成就》肯定阮攸《翘传》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人物

形象的塑造上和出色地运用民族语言上。〔34〕王小林在《论

越南<金云翘传>对中国文化的改写》中着重通过分析四个

方面,证明“作者将一部具有明显的俗文化倾向的中国明

清才子佳人小说演化为一首具有雅文化倾向的越南长篇

叙事诗”的论题。〔35〕宋亚玲研究指出五个变异的方面包括

形式,情节,女性理想载体,翠翘女性角色定位以及正统皇

权观的变异。〔33〕笔者认为,这些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

理。但是分析都还停留在概括层次,深入挖掘每个作品的

独特性还不够。何明智、韦茂斌在《中越两部<金云翘传>写作比较》中

指出两个作品的文化背景,肯定不同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两

部作品不同的命运。中式的《金云翘传》在描写过程当中,

因不时穿插进一些带有感官刺激的“色性情”内容而成为

清初淫词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更因作品中赞扬了反叛朝廷

的大盗,为清政府所不容,最终遭到了彻底地禁毁。而阮攸

124

的《翘传》利用了越南的喃字,把越南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淋

漓尽致,所以《翘传》受到越南人的喜爱。〔36〕我们认为,这

位学者的发现其实比较妥当,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就两个作品的主要思想,杨晓莲指出:

虽说《翘传》主旨在肯定忠孝仁义,可是,宣扬的重点倒是“天命观———宿命观”。〔37〕(P69)

赵炎秋,宋亚玲认为:

两位作者不同的内在思想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爱情观和审美价值取向,与青本相比,阮本更符合儒家思想规范。〔31〕

这些学者的认定是对的,但还不够。因为,青心才人和阮攸

的文学创作毕竟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只是彼此有相同点又

有区别,所以需要继续深入寻找两者深层的文学背景来解

释这个议题。王玉玲的《中国理想女性之美———从中越<金云翘传>

比较中看民族审美的差异》一文则以翠翘的女性形象为切

入点,分析中越两个民族的审美差异及文学传统、社会现

实、道德文化等深层原因。她认为:

中、越翠翘同是“才女”,但重点不同,中国偏“才”、越南偏“女”,原因是中国“才人”的形象掩盖了“女子”的特点;中国的翠翘身上也体现了明清时期“情”、“德”、“欲”相融的社会因素和中华民族“名实”并重的双重性格。”〔38〕(P235,237)

黄玲的《民族叙事与女性话语———越南阮攸的创作

及<金云翘传>的经典》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得出:

“阮攸的翠翘与其中国原型有着本质差别:她不是明清之际文人个体心性的感性表达,缺乏中国翠翘那种傲视礼教和权威的勇气,翠翘作为儒家精神的理想典范……与青心才人之《金云翘传》相比,阮攸《翘传》的叙事重在翠翘的坚忍,读者看到的是善和义对理的彰显。〔39〕(P42)

赵炎秋、宋亚玲认为:

青本中人物个性更符合明清时代暗涌的解放思潮,而阮本中人物遵循儒家规范理想。而中越两国对理想男性的不同标准,也使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产生了差异……越南的才子则是正直、坦荡、痴愚和憨实,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再如何不济,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女子的温良顺从则强化和确证了男性不可撼动的地位,她们终究只是男性的附庸。〔31〕

这些文章指出一些区别所在,但有些分析却不太适合《翘

传》中的人物形象意义,还需进一步探究。3. 最后,中国论者还提到造成这两部作品的差别的原

因。前述学者分析中越两位创作者大同小异的文化身份、相似的创作动机和背景、不同体裁的转变、创新及迎合读

者阅读习惯的意识、〔31〕写作动机、越南文化、文体特征〔38〕、阮攸的儒家精神与民族意识〔39〕、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出身阶

级等,〔17〕这些都是两部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所在。总而言之,这两个作品的比较受到了众多学者关注,

尤其最近 20 年来更是如此。越南学界对《金云翘传》与《翘

传》的比较研究文献成果是丰硕的。然而,这些研究多少受

到狭窄的民族主义影响,导致某些结论缺乏客观性,无意

中贬低了《金云翘传》的价值。中国学界虽然掌握青心才人

《金云翘传》的相关知识,但对喃传的作品(包括《翘传》)理

解并不深入,只基于阮攸《翘传》的汉文译本来研究,会失

去许多原著的风味。此外,中国学者主要只关注《金云翘

传》和《翘传》的总体考察,忽略了一些要素,特别是体裁方

面,对于阮攸的创新之处和《翘传》特色理解不太深,仍存

在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阮墩服.《翘传》中的文风和人物〔J〕.南风杂志.第 10 卷,

1922(58).〔2〕范琼.国语的演说〔J〕.南风杂志.第 15 卷,1924(86).〔3〕陈重金.《翘传》的文风和阮攸传记〔J〕.南风杂志(第 15

卷),1924(86).〔4〕吴德计.国文正学和邪说———论阮攸———《金云翘》〔Z〕.

郑灞锭主编.阮攸、关于作家和作品〔C〕.河内:教育出版

社,2001.〔5〕陶维英.关于《翠翘传》考论〔M〕.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

2007.〔6〕怀青.阮攸《翘传》中的人类之生存权利〔M〕.河内:越南

文化会出版,1949.〔7〕春妙.越南古典的诗家〔M〕.河内:青年出版社,1981.〔8〕阮禄.后半十八世纪到前半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M〕.河

内:教育出版社,1999.〔9〕武亭翟.阮攸的人本哲理〔R〕.哲学博士论文.东京:上智

大学,1993.〔10〕范丹桂.《翘传》对照〔M〕.海防:海防出版社,1999.〔11〕黎春列.从细节角度看的《翘传》与《金云翘传》〔A〕.黎

春列.两百年研究评论《翘传》〔C〕.河内:教育出版社,

2005.〔12〕阮石江.赵玉兰.卢尉秋.《金云翘传》与《断肠新生》的一

些评论〔J〕.香江杂志,1994(2).〔13〕潘玉.推求《翘传》中的阮攸风格〔M〕.河内:青年出版

社,2003.〔14〕陈亭史.《翘传》的作诗法〔M〕.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

2012.〔15〕陈儒辰.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越南文学〔M〕.河内:教

育出版社,2012.〔16〕阮有山.从演变类型和体裁方面比较《翘传》与《金云翘

传》〔A〕.阮春岚.20 世纪初的《翘传》研究〔C〕.河内:教育

出版社,2009.汉语:

〔17〕董文成.杨爱群.《金云翘传》〔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

社,1999.〔18〕陈益源.王翠翘故事研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19〕明珠.《女海盗金寡妇》创作对《金云翘传》两个版本的

收容〔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20〕王小盾.东干文学和越南古代文学的启示———关于新

资料对文学研究的未来影响〔J〕.文学遗产,2001(6).〔21〕黄轶球.《金云翘传》阮攸翻译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9.〔22〕黄轶球.越南诗人阮攸和他的杰 (下转第 128页)

125

作《金云翘传》〔J〕.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8(2).〔23〕刘世德.李修章.越南杰出的诗人阮攸和他的《金云翘

传》〔J〕.文学评论,1965(06).〔24〕阮文环.越南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阮攸〔J〕.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02).〔25〕陈光辉.越南喃传与中国小说关系之研究〔D〕.台湾:国

立政治大学,1973.〔26〕李群.《金云翘传》:从中国小说到越南名著〔J〕.人文社

会科学专辑,2001(S1).〔27〕罗长山.越南大诗豪阮攸和他的《金云翘传》〔J〕.广西

教育学院学报,2002(2).〔28〕何明智.越南大文豪阮攸及其名作《金云翘传》〔J〕.新

世界论丛,2006(2).〔29〕吕永.中越两部《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与现实主义

〔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30〕韦红萍.中越《金云翘传》的对比〔J〕.东南亚纵横,2008

(3).〔31〕赵炎秋.宋亚玲.阮攸《金云翘传》对青心才人《金云翘

传》的承继与变异〔J〕.越南国际研讨,胡志明市,2011.〔32〕马道法.《金云翘传》研究〔D〕.济南大学,2010.〔33〕宋亚玲.中越《金云翘传》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13.〔34〕祁广谋.论越南喃字小说的文学传统及其艺术价值———

兼论阮攸《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J〕.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1997(6).〔35〕王小林.论越南《金云翘传》对中国文化的改写〔J〕.越南

国际研讨.胡志明市,2011.〔36〕何明智.韦茂斌.中越两部《金云翘传》写作比较〔J〕.电

影文学,2007(4).〔37〕杨晓莲.谈《金云翘传》的传承及主题思想〔J〕.四川师范

大学学报,1993(2).〔38〕王玉玲.中国理想女性之美———从中、越《金云翘传》比

较中看民族审美的差异〔J〕.明清小说研究,2004(4).〔39〕黄玲.民族叙事与女性话语———越南阮攸的创作及《金

云翘传》的经典〔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1(6).

白、杜甫、白居易、韩愈、陆游等人诗集版本、注释、评点的

整理分析虽然是“述其要”,却都能抓住关键,述其根本,这

就为研究这些诗人的诗歌作品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再

如本书通过对《唐诗正声凡例》的论诗文字进行细致入微

扎实有力地考证,从而得出这些论诗文字非高棅所作的可

靠结论。这一结论不但具有材料辨伪的文献价值,而且对

于研究高棅的诗学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理论价值而言,历代诗集选本中的题序、评注作为

古代诗学非常重要的理论资料,凝聚着历代选家及评注者

的诗学思想,是古代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其

进行深入挖掘,是对古代诗学理论研究深化的推动。不同

时代评选家对诗人作品的选评体现了诗学观念的发展变

化,也体现了古代诗学之学术变迁的脉络动向。如本书分

析《白居易诗集》时指出,历代评选家对白居易诗歌的评论

主要围绕“雅俗”展开,认为,“雅与俗是古代诗学史上一对

矛盾范畴,雅俗观念的分歧,在对于白居易诗歌的评论中

充分表现出来。白居易诗歌的浅切俚俗,违背了汉魏盛唐

诗歌‘兴象超诣之妙’,而在诗史上建立了另一种独特的审

美范型。明代的‘格调’派和清代标尚‘神韵’的王士禛,都

是固守汉魏盛唐的审美标准,因而难以接受白居易诗歌的

俚俗。而尚新主创的诗论家,对白居易的独树一帜多持称

赏的态度。明清时期‘性灵诗学’审美趣味的世俗化倾向,

也是从白居易诗中寻求传统支撑”。本书通过对历代关于

白居易诗歌的不同评论,从而梳理出了历代诗学中关于雅

俗观念变化的基本脉络。这样,本书对历代《白居易诗集》编撰、评注的整理就不单是从文献学角度展开,而主要是

从诗学理论的角度展开,显示了鲜明的“诗学”学术史特

征。其研究也就不但具有了文献学意义,而具有更重要的

“诗学”之价值。以历代诗集编撰评论为主线,挖掘历代诗

集选本中的诗学思想理论,提炼概括出具有说服力的诗学

观点,本书的这种研究方式不但体现了开阔的研究思路,

而且对古代诗学研究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作为首部“古代诗学学史”著作,本书虽然面对“开辟

真难为”的重重困难,但著者不畏其艰,披阅十载,增删数

次,呕心沥血,砥砺文字,终于奉献出近百万言之煌煌巨

著,在思想理论的开拓、文献资料的整理、编撰体例的设

置、书写模式的探索、研究思路的展开等方面都达到了当

下古代诗学研究的最新水平。从而开拓了古代诗学研究的

新领域,梳理出了“古代诗学学史”的历史脉络,为“古代诗

学学史”这一新学科的创立、研究及发展,立下了开辟之

功。

(上接第 125页)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