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寓社会情怀于烟火气中 -...

1
B4 NINGBO DAILY 艺林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叶向群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从剧名就可看出,《我和我的 儿女们》是以家庭中的父母辈作 为叙事主体和叙述中心的,这在 当下都市情感剧中并不多见,可 以说既是逆市场热潮的勇敢之 举,又彰显了对都市中老年群体 的现实观照。与此同时,在家庭 关系的建构上,该剧同样表现出 一种非典型化的创造思维。钱家 四个子女,有收养来的,有曾过 继给亲戚的,也有后任妻子带入 家门的;将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 关系和情感纠葛收纳到一户家庭 的空间之内,必然会产生充溢着 各种矛盾冲突的戏剧张力。以上 二者,便是该剧在艺术创作上核 心的亮点和看点所在。 作为该剧当之无愧的灵魂人 物,钱广这一形象颇值得玩味。 他是一名退休中学历史教师,起 初,出于家长的责任和心绪,想 让社会身份、生活情态、性格特 质迥然不同的四个儿女都按照自 己设定的方向行走人生路,由于 常常“想当然”地行事,最后非 但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反而激 化了家庭矛盾。当他尝试转换一 种“爱法”的时候,才终于和子 女们打成了一片。这个人物在当 今社会环境中有着高度的典型性 和代表性,对观众而言,如同 “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其身上可 以真切地看到自己或身边人,进 而产生带入体验与共情心理。某 种意义上来说,剧作也是对凸显 于现代都市中的老年问题的一种 揭示和反思。当很大一部分都市 剧在书写年轻人的青春、爱情、 梦想,甚至某些剧作在乐此不疲 地聚焦卿卿我我、放大杯水风 波、渲染精英生活、描写悬浮爱 情之时,《我和我的儿女们》 却用 充满烟火气的平民故事来蕴蓄人 文情愫、寄寓社会情怀,这本身 便在立意和境界上高出很多同类 题材作品一筹。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现 代”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很 中国”的故事。不论情节还是主 题,都能够给观众一种扑面而来 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剧中以钱广 为代表的一些人物鲜明地贯注着 传统文化的基因,例如那种刻在 骨子里的贵和睦、有担当、重情 义、讲孝悌等,宛如一股股暖心 清流,让人深感精神熨帖。“一个 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如果 不谈宏观概念,只还原到人本身 的角度来看,《我和我的儿女们》 其实就是在鲜明地彰显“如何去 爱别人”,其在主人公钱广身上 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和现 在某些都市剧喜欢刻意表现 “如何爱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 抱负,如何得到属于自己的幸 福”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 是大情大爱和小情小爱的区 别,也是这部剧最可照亮现实生 活的精神光芒。 在制作上,《我和我的儿女 们》可谓典型的“小成本、正能 量、大情怀”,演员选择方面不用 流量明星,而用踏实敬业的“演 技派”,从而基本保证了每个人物 的真实立体、形神饱满,进而令 剧作建立在了当下已显弥足珍贵 的“可信性”基础之上。其中, 塑造钱广的吕凉的表演尤其值得 圈点,他把一位都市中的普通父 亲演绎得精准到位、入木三分, 不论是惯常的“忧心”、时而的 “偏心”,还是偶然的“私心”,其 在心理、行为乃至于微表情的刻 画上,都契合着中国观众对于 “父亲”的集体认知和内心期许, 所以极容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 振。剧作在情节的铺展上仍采用 情感剧所惯用的“生活流”叙事 范式,虽然有时略有节奏拖沓之 感,但整体而言线索明晰、故事 流畅,特别是不同子女的“支 线”与整体家庭的“主线”并行 不悖、相融共进,从中不仅展现 出家庭内部的柴米油盐、喜怒哀 乐,也洞观到更为广阔的时代环 境和社会景观,让微观的叙事基 元和宏观的时空背景产生了彼此 映衬、深层互动。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主任编辑) 寄寓社会情怀于烟火气中 —电视剧《我和我的儿女们》观感 广 从生活的温度到艺术 的深度 从乡土的气息到浪漫 的童心 从画面的个体到生活 的群像 乡土气息 乡土气息 乡愁滋味 乡愁滋味 —记老画家朱开益 方向前 明代花鸟第一家 —吕纪和他的《柳荫白鹭图》 鉴赏与收藏 鉴赏与收藏 吕纪 (1477- ?) 鄞州(今宁 波)人 ,字 廷振,明代 著名画家。 人物 人物 广我和我的儿女们 我和我的儿女们海报 海报 朱开益先生 朱开益先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Sep-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寄寓社会情怀于烟火气中 - daily.cnnb.com.cn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9-10/08/B4/nbrb20191008B4.pdf · 情之时,《我和我的儿女们》却用 充满烟火气的平民故事来蕴蓄人

B4 NINGBO DAILY艺林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责任编辑/叶向群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闫 伟

从剧名就可看出,《我和我的儿女们》 是以家庭中的父母辈作为叙事主体和叙述中心的,这在当下都市情感剧中并不多见,可以说既是逆市场热潮的勇敢之举,又彰显了对都市中老年群体的现实观照。与此同时,在家庭关系的建构上,该剧同样表现出一种非典型化的创造思维。钱家四个子女,有收养来的,有曾过继给亲戚的,也有后任妻子带入家门的;将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收纳到一户家庭的空间之内,必然会产生充溢着各种矛盾冲突的戏剧张力。以上二者,便是该剧在艺术创作上核心的亮点和看点所在。

作为该剧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钱广这一形象颇值得玩味。他是一名退休中学历史教师,起初,出于家长的责任和心绪,想让社会身份、生活情态、性格特质迥然不同的四个儿女都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行走人生路,由于常常“想当然”地行事,最后非但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反而激化了家庭矛盾。当他尝试转换一种“爱法”的时候,才终于和子女们打成了一片。这个人物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有着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观众而言,如同

“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其身上可以真切地看到自己或身边人,进而产生带入体验与共情心理。某

种意义上来说,剧作也是对凸显于现代都市中的老年问题的一种揭示和反思。当很大一部分都市剧在书写年轻人的青春、爱情、梦想,甚至某些剧作在乐此不疲地聚焦卿卿我我、放大杯水风波、渲染精英生活、描写悬浮爱情之时,《我和我的儿女们》却用充满烟火气的平民故事来蕴蓄人文情愫、寄寓社会情怀,这本身便在立意和境界上高出很多同类题材作品一筹。

可 以 说 , 这 是 一 个 “ 很 现代”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很中国”的故事。不论情节还是主题,都能够给观众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剧中以钱广为代表的一些人物鲜明地贯注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例如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贵和睦、有担当、重情义、讲孝悌等,宛如一股股暖心清流,让人深感精神熨帖。“一个

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如果不谈宏观概念,只还原到人本身的角度来看,《我和我的儿女们》其实就是在鲜明地彰显“如何去爱别人”,其在主人公钱广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和现在 某 些 都 市 剧 喜 欢 刻 意 表 现

“如何爱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何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 大 情 大 爱 和 小 情 小 爱 的 区别,也是这部剧最可照亮现实生活的精神光芒。

在制作上,《我和我的儿女们》 可谓典型的“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演员选择方面不用流量明星,而用踏实敬业的“演技派”,从而基本保证了每个人物的真实立体、形神饱满,进而令剧作建立在了当下已显弥足珍贵的“可信性”基础之上。其中,塑造钱广的吕凉的表演尤其值得

圈点,他把一位都市中的普通父亲演绎得精准到位、入木三分,不论是惯常的“忧心”、时而的

“偏心”,还是偶然的“私心”,其在心理、行为乃至于微表情的刻画上,都契合着中国观众对于

“父亲”的集体认知和内心期许,所以极容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振。剧作在情节的铺展上仍采用情感剧所惯用的“生活流”叙事范式,虽然有时略有节奏拖沓之感,但整体而言线索明晰、故事流畅,特别是不同子女的“支线”与整体家庭的“主线”并行不悖、相融共进,从中不仅展现出家庭内部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也洞观到更为广阔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景观,让微观的叙事基元和宏观的时空背景产生了彼此映衬、深层互动。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寄寓社会情怀于烟火气中——电视剧《我和我的儿女们》观感

张 广

朱开益老师客居宁海,而宁海我不陌生,我在那里生活过近 3年,至今还和有些朋友在走动。朱老师从文化馆退休,而我现在也在文化馆工作。最主要的是,朱老师的画和我这么近,离百姓这么近,离逐渐远去的生活这么近。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一个海边渔村、一栋古镇老宅,可以寻得一方世外桃源,可以看见鸡鸟花鱼。在那里,俯首皆是生活常见之物、之景、之情。

朱开益,又名阿益,别署怡得楼主,1945 年生,余姚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现中国美术学院),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原理事、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开明画院画师、宁波市政协书画院画师、宁海书画院副院长。他擅长花鸟、山水画,曾在杭州、宁波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 《江南民间木雕艺术图集》《朱开益画集》《意写宁海·朱开益画集》 等。

翻阅朱老师两年前出版的画册 《髟墙无语》,浓浓的乡土气

息、淡淡的乡愁扑面而来。画册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无意而得”,共 28 幅作品;第二部分“闲情漫步”,共 44 幅作品;第三部分

“随形挥之”,共 12 幅作品;第四部分“写意百卉”,共 18 幅作品。

从生活的温度到艺术的深度

朱老师这本画册,更像一本“ 现 代 生 活 启 示 录 ”。 内 容 接 地气,有生气,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让观者深深感受到纯朴的生活和文化底蕴。文发乎情,书画发乎情,我想正是由于他对

“深入生活,扎根于民”艺术理念的理解,才把自己平凡生活、日常所见融入艺术创作中。

从朱老师的画中,可以窥见其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观照现实的人生态度。他的画不是那种对 世 俗 的 远 离 —— 那 种 高 远 晦涩 不 食 人 间 烟 火 的 意 境 , 而 是将 农 村 和 城 市 场 景 作 为 绘 画 对象 , 取 材 接 地 气 , 即 便 是 座 椅扫把、髟墙稻田也别有趣味。浓浓的生活气息仿佛一股清流从他笔下流出。

西方绘画讲究笔触,中国绘画讲究笔运,中国人以长短不同的 笔 运 组 合 关 系 , 解 释 世 界 万物。以线条破解时空关系,寻求认识事物的途径与方式。在形而上的抽象问题上,离不开笔画的意 象 性 , 有 着 “ 道 生 一 , 一 生二,三生万物”的妙趣和旨意。朱 老 师 画 中 的 线 条 是 饱 含 感 情的,其讲究想象的塑造关注情感的表达,打通文人画和学院派的奇经八脉,做到了形神兼备。

从乡土的气息到浪漫的童心

朱老师的画透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透过他的画作,能真切地感觉到农村人的那一份纯朴与自然。

丰子恺曾经说过,“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丰子恺认为,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生产出纯净的艺术。朱开益老师面相和善,眉宇间流露出儿童般的纯真 。 朱 老 师 身 为 布 衣 , 与 世 无争,宁静致远,率性天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他把生活常见之物作为创作对象,正如齐白石画白菜、辣椒一样,把大自然融入笔端 , 体 现 他 对 真 善 美 的 不 懈 追求。其作品皆为心画,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态,亦无丝毫低俗媚俗之气。自然、洒脱,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文人书家的气度,正所谓“笔底文化,纸上性情,生活境界”。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烂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朱老师艺术的内在 生 命 , 而 那 墨 与 色 的 强 烈 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有机合成,平正见奇的构

成,作为朱老师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可视为其艺术的外在生命。

从画面的个体到生活的群像

他的生活场景比城市场景画得好,更有生活感和现场感,情感也更浓郁。《愈老愈健》《古村老屋》《净地之门》 等,都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绿行红停》《蒸蒸日上》《今日古城》《太阳能》

《轻轻一抓就起来》 等,在描摹城市,但画里分明看得见传统的色彩,有着他对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思考。这种思考在 《二牛图》 中更为明显:水牛头朝内,拖拉机头朝外,一个走向历史,一个走向未来。

画 大 海 、 滩 涂 比 画 陆 地 好 ,特别是那幅 《沧海桑田》,纵横捭阖,写意自如,气势磅礴,线条笔触自然洒脱,浑然天成,能感觉到这滩涂就在他心中,他不过是从内心搬出一小部分给我们看看而已。

画山水比画动物好,画动物比画人物好,画鱼比画花卉好。无论动物还是人物,注重头部轮廓的刻画,多为背面或侧面,正面的《包公》一幅,也极具写意,包公刚正廉洁的形象跃然纸面。

凡是有农作物的场景,画面都比较饱满,我想这也是朱老师内心渴望农民有个大丰收的情结吧 。 如 《苦 瓜》《稻 花 香》《秋酣》《果满棚头》《桃红梨白油菜黄》《和风》 等,画面都是满满的。

朱 老 师 的 画 淡 雅 中 见 质 朴 ,诚挚里寓醇厚,易简中承载着功力,你能感受到那里流溢出的乡土的气息和乡愁的味道。

乡土气息乡土气息 乡愁滋味乡愁滋味——记老画家朱开益

方向前

唐 张 彦 远 《历 代 名 画 记》云:“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 而 成 谨 细 。 自 然 者 为 上 品 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在张彦远看来,一幅画能做到“出于自然”乃 为 上 上 之 品 , 至 于 神 品 、 妙品、精品、“谨而细者”,尽管境界略有高下,但均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吕纪是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在宁波古代画史上,他也是最具成就和影响的画家之一。吕纪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均擅,奠定 其 画 史 地 位 的 是 他 的 工 笔 花鸟,吕纪由此被誉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的工笔花鸟画,从画风、境界乃至格调来看,可以说是宋画的延续。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峰巅,宋代绘画不仅技法工致细腻,法度严谨,尤其是绘画格调、境界雅逸高远,令后代画家膜拜。

吕纪花鸟画按绘画风格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作为宫廷画家,吕纪花鸟画从题材到画风必然受到宫廷政客们的审美喜好左右。唐宋以来,宫廷绘画审美一直倾向于工细雅致,色彩崇尚丰富艳丽,吕纪花鸟画走的是“工整艳丽”一路。同时代那些抒情泼墨的文人大写意之作,往往很难进入宫廷。

《柳 荫 白 鹭 图》(219.5㎝×107㎝),绢本设色,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是吕纪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画落款“锦衣吕纪”。所谓

“锦衣”,即锦衣卫指挥使 (特务头目)。弘治年间,吕纪与林良等画家应征入宫,供事仁智殿,吕纪官至锦衣卫指挥使,这一身份听起来让人惊奇,其实只是一个虚职,吕纪只享受其待遇而已,由此倒是可见宫廷画家在当时朝中的地位。

《柳荫白鹭图》 画面简洁,着墨不多,所用之笔,笔笔皆精,绝无多余。整幅作品留有大片空白,给人以空灵、雅逸、寂静之感。此作与吕纪 《秋鹭芙蓉图》

《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 等佳作相比,别出新格。吕纪另一幅藏于故宫的 《桂菊山禽图》,禽雀争鸣,桂花菊花盛开,作品内容丰满,画工精细,设色浓重,色彩绚烂,一派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柳荫白鹭图》 则是另一番情景。画家选取柳树、白鹭、黄鹂作为绘画素材,画面重心落在

右部,作品中间留有大片空白,初春的柳条又细又疏,无意中又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白,简洁、空灵,衬托出白鹭栖息柳枝的闲情雅趣。

在 中 国 绘 画 美 学 中 , 白 与黑、疏与密是一对矛盾,它们构成重要的对应关系。画面简洁而富有内涵,很难,它考验画家的概括能力,是画家功夫与学养的综合体现。清初画僧八大山人于此做到了极致。八大花鸟画“言简意赅”,如他所绘孤鸟、枯藤、残 山 , 寥 寥 几 笔 , 笔 笔 皆 有 分量,着墨于点睛,最后题上几行脱俗的书法,画中大片空白,留给 观 者 极 大 的 想 象 空 间 。 可 以说,八大是历代画家中简淡、空灵与孤寂的代表。书画同理,就书法而言,近现代书家弘一、林散之等大家的境界与格调与之趋近。

综 观 吕 纪 的 花 鸟 作 品 , 凤凰、仙鹤、鸳鸯、山雀、雉鸡、白鹭,是“常客”。这幅 《柳荫白鹭图》,画家选择了白鹭和黄鹂。画中三只白鹭姿态各异,两只白鹭的嘴、脚呈褐色,一只白鹭为白色,其中两只白鹭仰头遥望柳丝中的黄鹂,上下呼应。另一只白鹭低头用嘴清理自己的羽毛,显得悠闲自得。对白鹭形态的描写如此生动逼真,恐怕与画家长年 对 动 物 的 观 察 、 研 究 不 无 关系。作品中白鹭特别显眼,尤其是白鹭的“白”色,经过层层渲染堆积,显得厚且透,毫无板滞之感,充分展现了白鹭的灵动、可爱、优雅。此外,柳树主要以淡 墨 、 没 骨 来 表 现 , 淡 雅 、 生动、疏朗,枝干以淡墨皴擦,局部适当施以浓墨并点苔,画出了柳树的层次变化与立体感,画出了柳树的精神气质。

吕纪扎实的画工继承了宋代院体画法,同时又借鉴了黄鉴、徐崇嗣、崔白等人的不同画风,同时代的边景昭、林良等对他亦有一定影响。吕纪花鸟画集多家之长,融会贯通,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历代花鸟画家大多以花鸟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 《柳荫白鹭图》 中,吕纪不仅描写了初春白鹭的悠闲雅趣,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作品或许还流露出作者追求自由闲逸,远离喧闹与争斗的精神向往。

《柳荫白鹭图》 简淡、写实,画家的创作已进入一种“无我之境”。在常人看来,表现技法过于精工者,容易沦为“谨细之品”,而吕纪在创作中常常“将我融入自然,无我而必忘我”,不仅心与自然相通,与天地相通,更与所绘花鸟山水相通。在吕纪的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生动可爱的白鹭,富于生命力的杨柳,画家撷 取 天 地 精 灵 , 营 造 出 一 种 空灵、静逸、简淡的境界,留给后人美的享受和心灵感悟。倘若画家 没 有 博 大 的 胸 怀 , 忘 我 的 境界,光凭精工的画技,作品就可能因急功近利而显得俗气,因卖弄技巧而沾染匠气。

明代花鸟第一家——吕纪和他的《柳荫白鹭图》

鉴赏与收藏鉴赏与收藏

吕 纪

(1477-?)

鄞州(今宁

波)人,字

廷振,明代

著名画家。

吕纪的《柳荫白鹭图》

(方向前供图

人物人物

朱开益作品(张广供图

《《我和我的儿女们我和我的儿女们》》海报海报

朱开益先生朱开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