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 - bjrb.bjd.com.cnbjrb.bjd.com.cn/images/2020-06/10/19/19.pdf ·...

1
常见包装商品中的过敏食物 为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麸质(小 麦)、坚果等。过敏性食物主要是 高蛋白质类食物。食物过敏不仅 仅是皮肤发痒,有时会出现喉头水 肿或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 状。家长需要根据儿童具体的过 敏史或过敏原检查结果,来选择合 适的食物。 对于儿童来说,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 和饮料都属于零食。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胃容量 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 的补充,可以满足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应科学、合理 地选择和安排,不要仅考虑口味和喜好。2018年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 食指南(2018)》,将儿童的零食分为三个等级:可经 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 一般是低盐、低脂、低糖类的食物,可以每天食 用。包括 (1)奶和奶制品,豆及豆制品: 主要提供优质 的蛋白质和高吸收率的钙源,保证生长发育,增强骨 密度。 (2)新鲜的果蔬: 保证正常的维生素、矿物质、膳 食纤维的摄入。尽量吃整块儿的水果,特殊情况下再 选择不加糖的鲜榨果汁或蔬菜汁。 (3)未加工的谷薯 类食物: 如燕麦、煮玉米、全麦面包等,含有碳水化合 物和膳食纤维,给予能量补充。 适当食用的零食 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每周可以摄入 1 至 2 次,不吃更好。一般包括: (1)果干类: 如葡萄干、苹果 干、香蕉干等。注意不要选择非纯天然晾干的,不然 会含大量的糖分和食品添加剂。 (2)简单处理的肉干 类: 牛肉干、鱼片、鱼罐头、肉脯等。加工的肉制品含 有高盐,不建议过多摄入。 (3)果汁含量超过 30%的 果(蔬)饮料。 限制食用的零食 包括奶糖、水果糖、冰激凌、炼乳、奶油蛋糕、炸 鸡、炸薯条、薯片、可乐、膨化食品、方便面等。这些 食物营养价值低,含有或添加较多脂肪、糖、盐等,不 利于儿童健康。限制食用的零食建议每周食用不超 过1次,而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月食用1次,或者尽量 不食用。 此外,儿童吃零食要注意三大原则: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食物种类和合适的量。合适的时间是指零食 的进餐时间一般选择在两次正餐之间,零食补充与正 餐间隔1.5-2小时,这样不会影响正餐进餐。合适的 食物种类是指根据零食等级分类,首选奶类及其制 品、新鲜蔬果和坚果。合适的量是指建议每日零食摄 入量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15%。最后值得 强调的是,儿童模仿、学习能力强,家长和老师应以身 作则,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吃好正餐,适量加餐”的 饮食习惯。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近日发布《儿童零食通 用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 施。这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儿童零食的标 准。家长们关心的“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叫做儿 童零食”“儿童零食里面不能添加什么”“食品添 加剂的用量有没有标准”等问题都可以从中找 到答案。我们在这里列出几项最重要的内容并 为您加以解读。 5月以来,美国及欧洲多国和地区的一些儿童 出现了高烧、皮疹、淋巴结肿大、精神不好等类似“川 崎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医生在这些患儿体 内检测到新冠肺炎病毒,但与典型川崎病症状不同 的是,这些孩子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不少住进了重症 病房,甚至需要ECMO抢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 明这种“类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 听上去可能比较陌生,但其实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并 不低。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被喻为“儿童特殊 心脏病”的川崎病。 发病率逐年升高 川崎病过去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 一种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 病。该病在1967年由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次 描述,随后世界各地陆续报道,但以亚裔儿童更多 见。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本连 续监测发现,川崎病的发病率近40年逐年升高。我 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也越来越多。据 北京儿童医院统计,北京自1995年至今发病率增长 了近6倍,已经属于儿童住院的常见病。 该病对身体危害最大的地方是患儿发病时伴随 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脏冠状动脉炎症最常见,未经正 规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达25%,严重者 或延误治疗者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瘤,造成死亡或遗 留长期后遗症。川崎病目前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 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感染是常见诱因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清,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研 究发现,该病的病因可能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微生物 感染了易感人群引起的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其中病 毒感染属于原因之一,引发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也 可以引起川崎病。虽然病因不清,但大剂量人血丙 种球蛋白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正规使用 丙球后,冠状动脉并发症大大降低,极大地改善了患 儿的预后。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及家长对该病的认 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川崎病的关键。 5 个症状可诊断 川崎病虽然没有特异性的检验方法,但它有比 较特异的临床表现,只要医生想到该病,诊断并不 难,多数能够及时诊断。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川崎病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孩子如果发生没有诱 因发烧持续5天以上,再出现如下4种或5种表现就 可以诊断为川崎病: 1.双眼发红,结膜充血,多数没有分泌物; 2.口唇红肿、皲裂,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 3.身体出现皮疹,没有水疱或痂皮,小的孩子在 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 4.双手指、脚趾末端红肿,掌心和脚心红斑,10 天左右出现手指和脚趾自甲沟开始的片状脱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皮肤发红。 如果不够以上的标准,但高度怀疑川崎病,可以通 过血化验、超声心动检查进一步确证。 应在发病 10 天内及时治疗 川崎病一旦诊断应该在发病10天之内给予 治疗,超过10天还未接受治疗者发生冠状动脉瘤 的危险极大。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丙球蛋白静脉 输注和阿司匹林口服。丙球蛋白的推荐剂量为每 千克体重输注2g,12小时内一次静脉输注。阿司 匹 林 的 用 量 为 每 日 每 千 克 体 重 30 至 50mg,分 3 至4次口服,热退后改每日每千克体重3至 5mg。无冠状动脉并发症患儿口服阿司匹林至病 后2个月,有冠状动脉并发症者应该口服到冠状 动脉内径恢复正常。约20%左右孩子对丙球治疗 不敏感,可能需要激素或其它二线药物治疗,这些 孩子也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目前还没有针 对川崎病的疫苗注射。 总之,川崎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儿 童可以治愈。据报道,本次欧美国家“类川崎病” 症状的儿童即使按川崎病正常治疗,仍情况危重, 与典型川崎病不符。 我国、日本等很多亚洲国家参与的亚洲川崎 病研究协作组对最近半年的川崎病患儿调查发 现,亚洲川崎病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流行明显增 多,住院的川崎病孩子中也没有筛查出新冠肺炎 病毒或者抗体。所以欧美国家的“类川崎病”仍需 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证,国内的家长不必因此过于 紧张。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19 / / Email:[email protected] :85202706 健康明白人 搜罗京城 各大医院的免 费健康讲座、 义诊咨询活 动,提供医界 最新动态和专 家观点。 焦点关注 延伸阅读 川崎病是种什么病 杜忠东 热点回应 要想识别反式脂肪酸,就要学会看 商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我国2013年 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 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 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 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 含量。不过,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 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 “0”。所以家长在选购包装食品时,明确 标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不建议购买,同 时还要多留意标签上的配料表。反式脂 肪酸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表述形式包 括以下几种: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 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氢化脂肪、 部分氢化脂肪、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 黄油、代可可脂、植脂末等。 辐照是一种灭菌保鲜技术,主要通过铯 136、钴 60 等放射性元素对粮、果、蔬、肉、调味 品、药品等进行灭菌。辐照可以延长食品和农产 品的保存时间。但是,辐照在杀菌的同时对食品 本身的营养素会造成少量破坏,如可导致多种维 生素流失,破坏食品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益 生菌等。已有研究证据表明,经过规定剂量辐照 处理后的食物是不带放射性物质的,更不会致 癌。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些质疑。我国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经电离射线或 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和配料,都需明确标识, 但并不禁止使用。对于辐照食物的观点,并无定 论。不过目前规定的安全剂量,是基于体重 60kg的成人来定的,辐照食物是否会影响儿童 身体健康,尚不明确。因此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 体,天然食物更加安全。 零食按“级”吃美味又健康 不能添加反式脂肪酸 想从包装标签上识别防腐剂和甜味 剂,有个窍门,那就是防腐剂常带“酸”字, 甜味剂常带“醇” “糖” “甜”字。 目前我国已批准 30 多种可使用的食 品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 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过氧化氢等。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 20 多 种,包括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 甜蜜素、甘草、罗汉果甜苷、糖精、木糖 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 糖醇等。 反式脂肪酸来自天然或工业生产。天然来 源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 乳制品,含量很低。工业生产来源主要是植物油 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产生的 人工反式脂肪酸。研究发现人工反式脂肪酸似 乎会对心血管造成有害影响。反式脂肪酸的过 多摄入,可能会导致总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 蛋白大幅度降低,这些都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 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 血压、癌症等的发生也可能与此有关。我国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中,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要 求不应使用氢化油。 留意“氢化”油脂 小贴士 不能使用经辐照的原料 要想识别辐照食品或者原料,也 需要看食品标签。我国已明确规定, 经辐照的食品或配料需在食品标签 中写明。通常采用辐照技术保鲜的 食物主要有:(1)脱水 食品,如脱水洋葱粉、 虾粉、干辣椒等;(2)保 质期较长的月饼、肉 肠、果脯等;(3)冷冻肉 类食品;(4)保健品如 洋参、花粉等。不过这 四类食物本来也是不 建议儿童食用的。 小贴士 小贴士 小贴士 尽量少吃“脱水”食品 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 杨文利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规定儿童零食中不 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是天然或 者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 等,用来延迟微生物生长。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 准》明确规定了食品防腐剂的品种、数量和范围。食品 防腐剂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 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 的损害。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苯甲酸钠,有国外儿童机 构认为它不宜用于儿童食品中。 人工色素是区别于天然色素、用人工化学合成方 法制得的有机色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 可使用的人工色素有 8 种: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 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添加人工色素的目的 是促进食欲,提高商品价值。人工色素并不向人体提 供营养物质,某些成分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部分科 学研究表明,食用人工色素可能会引发儿童行为过激、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以及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 甜味剂是让食品变甜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甜 度很高,而热值很小,一般不易引起龋齿,可以减少蔗 糖等食品带来的健康危害,目前已大量使用于食品加 工中,一度被认为是健康食品的代表。有的研究显示, 甜味剂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的风险,不过也有相反 的研究结论认为甜味剂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甜味剂并不有益于健康,至于是否有害也不 明确。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口味宜健康清淡,所以最好 还是食用天然食物,减少添加剂的摄入。 虽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与剂量等都有国家标 准,在这些标准内使用是安全的,但是这些标准的制定 是基于成年人参考设定的,并没有针对儿童的添加剂 限量标准。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肝肾功能发育尚不 完善的儿童来说,若无法有效控制科学的食用剂量,对 身体也许会有不利影响。 三种物质不应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除了 明确的食物过敏原,包装商品中的配料或者商 品生产过程中被同生产线上的可能致敏物质 污染都可能导致过敏,过敏儿童在选购时需多 加注意。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在 食品外包装的标签上,建议企业配料表相邻处 标注其可能导致过敏的致敏原信息。但是因 为不是强制规定,部分食品未标出。对于易过 敏人群的儿童食品,明确标出可能存在的过敏 原十分必要。 强制标出过敏原 含牛奶、鸡蛋、花生的食 品易致敏 防腐剂有点儿“酸” 甜味剂比较“醇”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6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 - bjrb.bjd.com.cnbjrb.bjd.com.cn/images/2020-06/10/19/19.pdf · 食纤维的摄入。尽量吃整块儿的水果,特殊情况下再 选择不加糖的鲜榨果汁或蔬菜汁。(3)未加工的谷薯

常见包装商品中的过敏食物为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麸质(小麦)、坚果等。过敏性食物主要是高蛋白质类食物。食物过敏不仅仅是皮肤发痒,有时会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家长需要根据儿童具体的过敏史或过敏原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对于儿童来说,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和饮料都属于零食。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补充,可以满足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不要仅考虑口味和喜好。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儿童的零食分为三个等级: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

一般是低盐、低脂、低糖类的食物,可以每天食用。包括(1)奶和奶制品,豆及豆制品:主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高吸收率的钙源,保证生长发育,增强骨密度。(2)新鲜的果蔬:保证正常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摄入。尽量吃整块儿的水果,特殊情况下再选择不加糖的鲜榨果汁或蔬菜汁。(3)未加工的谷薯类食物:如燕麦、煮玉米、全麦面包等,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给予能量补充。

适当食用的零食

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每周可以摄入1至2次,不吃更好。一般包括:(1)果干类:如葡萄干、苹果干、香蕉干等。注意不要选择非纯天然晾干的,不然

会含大量的糖分和食品添加剂。(2)简单处理的肉干类:牛肉干、鱼片、鱼罐头、肉脯等。加工的肉制品含有高盐,不建议过多摄入。(3)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

限制食用的零食

包括奶糖、水果糖、冰激凌、炼乳、奶油蛋糕、炸鸡、炸薯条、薯片、可乐、膨化食品、方便面等。这些食物营养价值低,含有或添加较多脂肪、糖、盐等,不利于儿童健康。限制食用的零食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而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月食用1次,或者尽量不食用。

此外,儿童吃零食要注意三大原则: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食物种类和合适的量。合适的时间是指零食的进餐时间一般选择在两次正餐之间,零食补充与正餐间隔1.5-2小时,这样不会影响正餐进餐。合适的食物种类是指根据零食等级分类,首选奶类及其制品、新鲜蔬果和坚果。合适的量是指建议每日零食摄入量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15%。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儿童模仿、学习能力强,家长和老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吃好正餐,适量加餐”的饮食习惯。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近日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家长们关心的“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叫做儿童零食”“儿童零食里面不能添加什么”“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有没有标准”等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我们在这里列出几项最重要的内容并为您加以解读。

5月以来,美国及欧洲多国和地区的一些儿童出现了高烧、皮疹、淋巴结肿大、精神不好等类似“川崎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医生在这些患儿体内检测到新冠肺炎病毒,但与典型川崎病症状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不少住进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抢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种“类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听上去可能比较陌生,但其实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并不低。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被喻为“儿童特殊心脏病”的川崎病。

发病率逐年升高

川崎病过去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在1967年由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描述,随后世界各地陆续报道,但以亚裔儿童更多见。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本连续监测发现,川崎病的发病率近40年逐年升高。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也越来越多。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北京自1995年至今发病率增长了近6倍,已经属于儿童住院的常见病。

该病对身体危害最大的地方是患儿发病时伴随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脏冠状动脉炎症最常见,未经正规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达25%,严重者或延误治疗者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瘤,造成死亡或遗留长期后遗症。川崎病目前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感染是常见诱因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清,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研

究发现,该病的病因可能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微生物感染了易感人群引起的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其中病毒感染属于原因之一,引发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也可以引起川崎病。虽然病因不清,但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正规使用丙球后,冠状动脉并发症大大降低,极大地改善了患儿的预后。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及家长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川崎病的关键。

5个症状可诊断

川崎病虽然没有特异性的检验方法,但它有比较特异的临床表现,只要医生想到该病,诊断并不难,多数能够及时诊断。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孩子如果发生没有诱因发烧持续5天以上,再出现如下4种或5种表现就可以诊断为川崎病:

1.双眼发红,结膜充血,多数没有分泌物;2.口唇红肿、皲裂,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3.身体出现皮疹,没有水疱或痂皮,小的孩子在

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4.双手指、脚趾末端红肿,掌心和脚心红斑,10

天左右出现手指和脚趾自甲沟开始的片状脱皮;5.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皮肤发红。如果不够以上的标准,但高度怀疑川崎病,可以通

过血化验、超声心动检查进一步确证。

应在发病10天内及时治疗

川崎病一旦诊断应该在发病10天之内给予治疗,超过10天还未接受治疗者发生冠状动脉瘤的危险极大。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丙球蛋白静脉

输注和阿司匹林口服。丙球蛋白的推荐剂量为每千克体重输注2g,12小时内一次静脉输注。阿司匹林的用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0至 50mg,分 3至 4 次口服,热退后改每日每千克体重 3 至5mg。无冠状动脉并发症患儿口服阿司匹林至病后2个月,有冠状动脉并发症者应该口服到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约20%左右孩子对丙球治疗不敏感,可能需要激素或其它二线药物治疗,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目前还没有针对川崎病的疫苗注射。

总之,川崎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儿童可以治愈。据报道,本次欧美国家“类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即使按川崎病正常治疗,仍情况危重,与典型川崎病不符。

我国、日本等很多亚洲国家参与的亚洲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对最近半年的川崎病患儿调查发现,亚洲川崎病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流行明显增多,住院的川崎病孩子中也没有筛查出新冠肺炎病毒或者抗体。所以欧美国家的“类川崎病”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证,国内的家长不必因此过于紧张。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19

健康

责编

/

张品秋

版式

/

任海

Emai l: ji a

nkang1816@1 26. co

m

电话: 8

5202706

健康明白人 搜罗京城各大医院的免费健康讲座、义 诊 咨 询 活动,提供医界最新动态和专家观点。

焦点关注

延伸阅读

川崎病是种什么病杜忠东

热点回应

要想识别反式脂肪酸,就要学会看商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我国2013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过,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

“0”。所以家长在选购包装食品时,明确标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不建议购买,同时还要多留意标签上的配料表。反式脂肪酸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表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氢化脂肪、部分氢化脂肪、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植脂末等。

辐照是一种灭菌保鲜技术,主要通过铯136、钴60等放射性元素对粮、果、蔬、肉、调味品、药品等进行灭菌。辐照可以延长食品和农产品的保存时间。但是,辐照在杀菌的同时对食品本身的营养素会造成少量破坏,如可导致多种维生素流失,破坏食品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益生菌等。已有研究证据表明,经过规定剂量辐照处理后的食物是不带放射性物质的,更不会致癌。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些质疑。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经电离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和配料,都需明确标识,但并不禁止使用。对于辐照食物的观点,并无定论。不过目前规定的安全剂量,是基于体重60kg的成人来定的,辐照食物是否会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尚不明确。因此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天然食物更加安全。

零食按“级”吃 美味又健康

不能添加反式脂肪酸

想从包装标签上识别防腐剂和甜味剂,有个窍门,那就是防腐剂常带“酸”字,甜味剂常带“醇”“糖”“甜”字。

目前我国已批准30多种可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过氧化氢等。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多种,包括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甘草、罗汉果甜苷、糖精、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等。

反式脂肪酸来自天然或工业生产。天然来源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含量很低。工业生产来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研究发现人工反式脂肪酸似乎会对心血管造成有害影响。反式脂肪酸的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总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大幅度降低,这些都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的发生也可能与此有关。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要求不应使用氢化油。

留意“氢化”油脂

小贴士

不能使用经辐照的原料

要想识别辐照食品或者原料,也需要看食品标签。我国已明确规定,经辐照的食品或配料需在食品标签中写明。通常采用辐照技术保鲜的食物主要有:(1)脱水食品,如脱水洋葱粉、虾粉、干辣椒等;(2)保质 期 较 长 的 月 饼 、肉肠、果脯等;(3)冷冻肉类食品;(4)保健品如洋参、花粉等。不过这四类食物本来也是不建议儿童食用的。

小贴士

小贴士

小贴士

尽量少吃“脱水”食品

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杨文利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规定儿童零食中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是天然或者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用来延迟微生物生长。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食品防腐剂的品种、数量和范围。食品防腐剂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苯甲酸钠,有国外儿童机构认为它不宜用于儿童食品中。

人工色素是区别于天然色素、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机色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可使用的人工色素有8种: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添加人工色素的目的是促进食欲,提高商品价值。人工色素并不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成分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部分科学研究表明,食用人工色素可能会引发儿童行为过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以及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

甜味剂是让食品变甜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甜度很高,而热值很小,一般不易引起龋齿,可以减少蔗糖等食品带来的健康危害,目前已大量使用于食品加工中,一度被认为是健康食品的代表。有的研究显示,甜味剂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的风险,不过也有相反的研究结论认为甜味剂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总的来说,甜味剂并不有益于健康,至于是否有害也不明确。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口味宜健康清淡,所以最好还是食用天然食物,减少添加剂的摄入。

虽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与剂量等都有国家标准,在这些标准内使用是安全的,但是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成年人参考设定的,并没有针对儿童的添加剂限量标准。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来说,若无法有效控制科学的食用剂量,对身体也许会有不利影响。

三种物质不应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除了明确的食物过敏原,包装商品中的配料或者商品生产过程中被同生产线上的可能致敏物质污染都可能导致过敏,过敏儿童在选购时需多加注意。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在食品外包装的标签上,建议企业配料表相邻处标注其可能导致过敏的致敏原信息。但是因为不是强制规定,部分食品未标出。对于易过敏人群的儿童食品,明确标出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十分必要。

强制标出过敏原

含牛奶、鸡蛋、花生的食品易致敏

防腐剂有点儿“酸”甜味剂比较“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