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34
-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修改、增刪、販售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Sep-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修改、增刪、販售

Page 2: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第3卷/共22 編輯出版:淨願蘭若 釋心賢

甲三、隨文釋義

我們這次研究《百法明門論》課程,總共分成四大科:甲一、「論主略史」,

甲二、「解釋題目」,甲三、「隨文釋義」,甲四、「結示勸修」。前面二科是前

言,是進入正文之前應有的認識,這二科我們已經講解過了。今天開始,我

們正式進入到論文的內容。

「隨文釋義」」」」:隨順論文的文字,來解釋其中的義理。這當中,我們把論

文分成二科:乙一、承聖言以標宗。乙二、設問答以明宗。

古印度的一些重要論典,比方說《瑜伽師地論》乃至於《百法明門論》

Page 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 -

等等,印度人在解釋佛法,都是先做一個略說、總說,然後再廣泛的說明。

本論的結構也是如此,首先「承聖言以標宗」─先傳承佛陀的聖言量,標出

本論的宗旨,簡單的把本論的宗旨標示出來,然後再用問答的方式,詳細的

廣泛說明本論的宗旨。這是本論的結構方式。

乙一、承聖言以標宗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

天親菩薩在講《百法明門論》之前,先標出本論的宗旨。

『如世尊言』:這個「如」就是「隨順」。意思是說,本論的宗旨不是我

(天親菩薩)能夠覺悟的,而是傳承世尊在一切大乘經典的開示,也就是這

個傳承來自於佛陀的說法。就像我們一般經典的「如是我聞」,這是阿難尊者

Page 4: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4 -

在結集經典時,先作一個表態,以下的經文,不是我阿難能夠覺悟到的,是

傳承佛陀的法──我如是聞、我如是說,這個法是大智慧光明佛陀所宣說的,

是沒有錯謬、不顛倒的。天親菩薩亦復如是:「如世尊言」,所言皆是隨順於

大乘經典佛陀的聖言量。

佛陀講什麼呢?『一切法無我』,這就是本論的宗旨。

「一切法」,在本論當中分成二類:一個是「有為法」,一個是「無為法」。

有造作因緣的就是「有為法」;不是因緣造作、呈現一種寂靜狀態的是「無為

法」。 「有為法」又分成二類,第一個是「色法」,第二個是「心法」。「色、

心」二法又分成二類:一個是我們凡夫的─「惑、業、苦」雜染的境界;一

個是聖人表現出來的─清淨的境界。

上述這一切都叫做「一切法」,本論把它統攝成「百法」。這一切現象的

Page 5: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5 -

百法,它的本質是什麼呢?「無我」,也就是:「人無我、法無我」。簡單講,

這一切法,一定要假借因緣才能夠成就,離開了因緣,沒有獨立自主的體性。

無論是人、或是法,都沒有獨立自主的體性,這叫「無我」。這是簡單的消文。

我們看蕅祖的解釋,經文分成三段:

『此借聖言,以徵起也。』天親菩薩先假借佛陀的開示來「徵起」;「徵」

就是「證明」,證明這個宗旨是正確、不顛倒的;因為這是佛說的,佛陀所說

的道理,當然是不顛倒的。

以下把「一切法無我」─「人無我」跟「法無我」做一個定義,什麼叫

「法」呢?『法名軌持』,「法」就是軌持,「軌」就是一種軌範。有了軌範,

「軌生意解」,能令我們生起了解;「持」是任持自性,能任意的執持它的體

性,不失不壞。舉個例子說:譬如「撫尺」是一個法,是「有為法」的色法,

Page 6: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6 -

有一個軌範,透過這個軌範,你就能夠認識它是一個撫尺──它的材質是木

頭、是長方形…下次再看到同樣的東西,我們就知道它是一個撫尺。因為它

有一個軌範,使令我們對它產生一種認識,而這個軌範在業力還沒有消失前,

能夠任持自性,保持住它的體性。又好比我們「人」也是一樣,這個人是某

某法師,他的眼耳鼻舌身、他的相貌,有一定的軌範,他不可能今天是這個

相貌,明天變成另外一種相貌,因為他有一個軌範,使令我們認識他;而且

能夠在某個時段裡,保持他的軌範不失掉,這個就是「法」──凡是能夠見

聞覺知的這一切,都是「法」,它所涵蓋的範圍很廣。

『我名主宰』,所謂「我」是指能夠獨立自主的主宰者。我們一般常說:

「我」住在色身裡面、我能夠主宰我的色身。其實我們哪能夠主宰?我們的

身體剎那剎那老、病、死,你說「我現在要把老病死給停下來!」沒辦法,

Page 7: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7 -

根本作不了主!我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會起老病死的變化,你沒有主宰

的權力,是業力在主宰,所以講「無我」是正確、不顛倒的。『我名主宰』,

能夠不受因緣的控制、能夠主宰萬法,這才叫「我」﹔當然這樣的「我」是

不存在的。

『今既言一切法無我,須徧於一切法中通達二無我義也。』

既然講「一切法無我」,不是某一部分的法,而是全部的法都是無我,因

此我們學習本論,就應該普遍於一切法當中,通達二無我義──「人無我、

法無我」,這是我們研究百法的目的;透過本論的學習,讓我們更了解「一切

法無我」的義理。這是我們在進入本論之前,天親菩薩先把本論的宗旨標出

來,使令我們對正文有一個明確的會歸處。

關於「一切法無我」,我們看附表一:「萬法唯識」

Page 8: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8 -

業力

阿賴耶識

種子

六塵

五根

前六識 │

能取相(人我)

所取相(法我)

Page 9: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9 -

『一切法無我』是整個大乘佛法的主要宗旨。小乘佛法但發明「人無我」,

不發明「法無我」。大乘佛法主張二無我--「人無我,法也無我」,站在唯識

的角度,它是以「萬法唯識」的思想來發明「無我義」;為什麼「一切法無我」?

因為一切法是心識所變現,所以是「無我」。

關於這個觀念,我們看圖表來解釋比較清楚: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身體的活動──從站起來到跪下去、然後頭著地、再起來,你今天累積了一

個善業;嘴裡唸一句阿彌陀佛,這也是一個口的善業;內心一動,憶念佛陀、

思惟佛陀的功德,這也是一種業力,凡是身口意的造作都是業。這樣的業力,

它的本質是一種無常,佛法講「諸行無常」,是說一切「有為法」都是剎那剎

Page 10: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0 -

那在變化,但雖然它剎那剎那變化,也有它的功能,能熏習我們的阿賴耶識,

就像香氣能夠熏習衣服,當香氣慢慢散發出來的時候,香氣會熏到我們的衣

服上。

什麼叫「阿賴耶」呢?「阿賴耶」是印度語,翻成中文叫「藏」,蘊藏

的「藏」。什麼是「藏」?就是「攝持不失」。它能夠把我們的行為,不管是

外在身體、口的行為,或是內心的活動,把它保存起來,依著身心相續而延

續不壞,但是阿賴耶識本身不造業。

我們可以把八種心識,簡單分成二類:「前七識」是造業的,它能夠造作

善業、惡業、有漏業、無漏業。而這個「第八識」它本身不造業,它是一種

很微細的心識流動,非常微細。它不造業,它的功能是什麼呢?「攝持不失」,

它將前七轉識所造的業力,保存下來,所以「阿賴耶識」其實就是我們有情

Page 11: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1 -

生命的本體,也就是我們一般心理學說的「潛意識」。

因為第八識的行相非常微細,所以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存在;它是一個有

明了性的心識,這個心識可以把你無量劫來所造的善、惡業功能,全部保存

下來,就是所謂的「種子」;這個種子有引生未來果報的功能。比如說:我

今天念了十五分鐘的佛號,每一句佛號剎那剎那生滅,念完之後,我的第六

意識,這個粗顯的意識,並沒有感覺身心有什麼變化;實際上,我們的潛意

識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在你的潛意識裡面,佛號的功能加強一些、往生

的力量也增加了一些、有漏的業力又被破壞了一些,這就是阿賴耶識「受熏」

的道理──你一造業,第八識的「阿賴耶識」就會產生變化,它是我們有情生

命流轉的本體。

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阿賴耶識也不是有獨立自主的實體,它是受業力

Page 12: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2 -

的熏習;你一發動業力,它就開始變化,不斷的變化──一下子善的功能增

加、一下子惡的功能增加…它把你所有的業力,以「種子」的方式保存下來,

等到這個種子達到一定的勢力,它就變現出果報來。

「果報」又可以分成二類:第一個是「心法」,這是指第六識;第二個

「色法」,這是指五根六塵。「心法」能夠明了分別,「色法」不能夠明了分

別。好比這個撫尺,你把撫尺做得再精妙、光滑好看,它還是不能了別。至

於「第六識」它是一個「能取相」,一般我們認為這個「我」,大都是指第六

意識,很容易對它產生人我執。我們的第六意識是一種比較粗顯的意識狀態,

比如說我們坐在這裡,能夠思惟很多事情─思惟法義、思惟過去、現在…這

完全都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是我們能夠感覺到的,它能夠分別種種

事情。在經論中,對於人的第六意識分成四種情況:

Page 1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3 -

一、善根強、煩惱薄

這種人多數是從色界、無色界來的,過去生在高深的禪定中,幾乎沒有

欲的活動;來到人間,他的煩惱很淡薄,也不需要什麼修行,煩惱本身就很

淡薄。因為煩惱淡薄,過去生又經常聽聞、思惟佛法,所以戒定慧的功能特

別強,一修行馬上就能成就聖道。像舍利弗尊者最初雖然是信外道的,但遇

到佛法,七天就證得阿羅漢果──善根很強、煩惱淡薄,這種根器的人,當

然很快就能夠成就聖道。

二、善根輕、煩惱薄

這種人雖然煩惱很淡薄,但是佛法的善根也淡薄,跟他講佛法的道理,

他也聽不懂;講很久,還是不明白。雖然他不皈依佛法,但是他的煩惱淡薄,

所以不會去造惡業。

Page 14: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4 -

三、善根強、煩惱重

這種人你跟他講佛法,雖然他能夠接受、也願意修行,但是一放逸,煩

惱的活動就很熾盛。這種人多數是從欲界天、人天而來的,過去生中,久遠

以來習慣在欲裡面活動。我們要是從欲界天來,煩惱就很重。為什麼煩惱會

重呢?因為你經常造作,數數去熏習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具有可熏性)。所以

每個人的內心狀態都不一樣,這不是上帝創造的。你說「為什麼我經常有這

樣的念頭?」因為你經常做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造作,留下的印象就深

刻了,不論是善法或是惡法,都是如此。所以這種人過去所栽培的善根深,

但是五欲的活動也很強盛。

四、善根薄弱、煩惱熾盛

這種人最糟糕,跟他講佛法的道理,他既不能接受、煩惱又很重,這種

Page 15: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5 -

人多數是從三惡道來的;因為三惡道的果報不能聽聞佛法,也沒有機會聽聞

佛法。三惡道的果報除了地獄,畜生跟餓鬼也有欲,有男女的欲望、飲食的

欲望、各式各樣的欲望。因為長時間在欲望裡面活動,所以煩惱很重,卻沒

有機會栽培善根,很可惜,把時間都空過了。

雖然說「第六意識」有這四種狀態,但是我們看經論,依佛陀的意思:

一個人煩惱重,要是「善根強」還有得救;如果這個人煩惱很淡薄,但是沒

有善根,就很危險了。因為你沒有善根,內心沒有光明、就沒有解脫的因緣。

所以,我們的內心,要經常的憶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經常的聽聞

佛法、思惟法義,讓第六心識善根加強,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其次,色法也有二種:第一個是「五根」,第二個是「六塵」。

「五根」:眼、耳、鼻、舌、身,這是講到我們的正報。有些人正報看

Page 16: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6 -

起來很莊嚴,過去五戒十善的業力強;有些人看起來比較醜陋,就是五戒十

善的業力薄弱;有些人福報大、人也高大、身體也健康,各有不同的正報。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依報的環境。我們看看歐美

國家,像瑞士、加拿大,那裡的山河大地、生活環境非常莊嚴,空氣污染也

沒有那麼嚴重;東南亞國家,生活環境水準就比較差,這也是各人的業力問

題。

《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人造了殺業之後,墮到三惡道去,等三惡道

果報受完,得到人的果報,殺業的勢力還會在,就像地震震完之後還有餘震,

什麼樣的餘震呢?就是所招感的環境會有很多毒藥,吃東西也有毒藥、有各

式各樣的毒藥,使令我們的壽命未盡就死了。這是因為殺業重。像我們台灣

就是這種境界,台灣人福報很大,但是環境污染也很厲害;從業力角度來觀

Page 17: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7 -

察:我們台灣人很喜歡修布施,但是也喜歡殺生,就感得這種果報,雖然物

質非常的豐富,但是有很多問題──為了維持生命你一定要吃,一吃就會折

損你的生命。

當然,正報和依報,都是我們所受用的。我們根據這樣的果報體,以「人」

來說,多數會認為,第六意識住在我的正報裡,這個正報就是我的依止處,

就像一個人住在房子裡,去受用這些色聲香味觸法,一般人是這樣的心情。

其實,「第六意識」是無自性的,你看︽弘一大師傳︾,弘一大師未出家之前,

是一個風流才子,個性很豪放,但是出家之後,經過戒波羅蜜的熏習,舉止

變得非常小心謹慎,連走路都還看地上,看看有沒有小螞蟻。所以他出家前、

出家後,判若二人。如果第六意識有一個「自我」,那到底哪一個才是弘一大

師呢?出家前跟出家後的思想,轉變那麼大。所以才說:我們的第六意識受

Page 18: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8 -

於熏習,你用染法去熏習它,它就會產生變化;你用清淨的法去熏它,它也

會有變化;它的本質雖然是空,但是它受熏。而且第六意識、這個果報體,

它會繼續再造業,雖然它是過去串習而成就的一個心識跟色法,但是它會再

繼續造業;造了業之後,再熏習阿賴耶識,再變現下一期的果報…就這樣循

環不已。在這當中有三種「相續」的情況:

第一、生命相續

有情的生命是相續的,好比這一期當人、下一期生天,天的果報受盡之

後,罪業的力量成熟了,又墮到三惡道去…總之,不管到哪裡,這個果報不

會斷滅,它會一期再接一期。

第二、業果相續

眾生的生命,又怎麼能夠相續呢?背後是誰在支持呢?是「業力」,因為

Page 19: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19 -

業力被我們的心識保存下來。

第三、心識相相相相續

業力怎麼能夠相續呢?就是「心識」的相續。因為我們的阿賴耶識,它

一生一生相續不斷,把我們業力的功能保存下來。

我講一個小故事,讓大家去體會這個道理:佛在世的時候,舍衛國國王

叫波斯匿王,有一次帶著茉莉夫人到山林間去遊玩,率領著很大的軍隊跟隨

他去。過了幾天後,就要回城裡去,在回程當中,來到一間精舍(就是比丘

修行的地方),這時候突然所有的大象,(他是坐著大象),都停下來不肯前進,

豎起耳朵,很專心地聽著;因為從僧團裡面,發出很優美的聲音,有一位比

丘誦經的聲音非常的好聽。波斯匿王、茉莉夫人、軍隊,連大象都聽得很歡

喜。

Page 20: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0 -

波斯匿王就說:「這位比丘發出這麼美妙的聲音,我一定要重賞他。」茉

莉夫人立即回答說:「你想要賞他,那你先把賞金拿出來。」波斯匿王說:「不

可以,我要親自供養他。」茉莉夫人說:「您先把黃金交給我,我再交給他。」

因為茉莉夫人是佛教徒,經常跟比丘來往,她知道這位比丘容貌非常醜陋,

恐怕波斯匿王見到他就反悔了,所以才會提出這個要求。最後他們還是去拜

見這位比丘,結果波斯匿王抬頭一看:啊!這個人的聲音這麼美妙,怎麼長

得這麼醜陋?心有質疑,回去之後,就去禮見佛陀。

佛陀告訴他說:在過去久遠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說法因緣結束後,

就進入涅槃,留下了一些舍利子。這時候有一位國王,至心虔誠的皈依佛陀,

想要蓋一座七層寶塔,用種種寶物來莊嚴這座寶塔。當然這是一個很浩大的

工程,所以他就召集國內所有工程師、耗資很多金錢和時間來打造。其中有

Page 21: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1 -

一位工程師,就埋怨說:「供養這幾個小舍利子,有需要這麼大的寶塔嗎?」

一邊抱怨一邊做。

等到這座寶塔完成之後,建得很莊嚴,便將舍利子供在裡面。國王帶著

文武百官、老百姓,很虔誠一起來禮拜供養,這時候佛陀的舍利子放光、現

瑞相。這位工程師經常口出惡言毀謗,看到佛陀的舍利放光,生起信心,就

在舍利前,誠心悔過懺悔。之後,還買了銅鈴掛在塔上供養舍利,並發願希

望生生世世能皈依佛陀。

佛陀說:以前的那位工程師就是這位比丘,因為口出惡言毀謗舍利,之

後以懺悔、發願的力量,免除三惡道的果報。但是因為當時所面對的是三寶

境界,今世雖得人身還有殘存的舊勢力在,所以招感醜陋的果報。由於他供

養鈴,所以能發出如鈴般美妙音聲來;也真誠地發願要皈依佛陀,所以今生

Page 22: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2 -

得值佛出家修行,成就聖道。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所造的善、惡業,是不能相互抵消的!

不可能說︰「我過去造了殺業的惡因,我現在用布施來抵消應受的惡果。」

因果法則,誰也不能違背。當這個業力被保存下來,它會一個一個得果報。

所以我們的果報各式各樣都有,酸甜苦辣都有,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造業的

當下,也是懷著各式各樣的心情。這些業造作了之後,絕對不可能靠布施來

抵消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懺悔」,只有誠心懺悔才能折損惡業。

我們造作「業力」去熏習「阿賴耶」,然後「阿賴耶」變現「果報」,有

它的等流性,這就是發明「萬法唯識」的道理──是我們的業力,熏習了微

細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變現果報;果報當中,最主要的是「前六識」,

這是比較粗的心識;前六識面對這個果報,又再繼續造業,之後這個業力又

Page 2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3 -

再熏習阿賴耶識,又變現下一期的果報…使令我們的生命相續、業果相續、

乃至於心識相續。這當中都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完全是由於「業

力」的作用而顯現出來的。

以上是總說,下一段「問答釋疑」,把「一切法無我」的觀念,用問答的

方式來解釋。

『問:若實無我,誰能造業?誰受果耶?』

我們一般的思想是:應該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我」,這個「我」是獨立自

主的,造業的人是「我」、受果報的人也是「我」。假設生命體沒有一個獨立

自主的「我」,那麼誰來造業呢?我在拜佛,在拜佛的是「我」;假設沒有一

個「我」,是誰在拜佛呢?誰能夠去創造業力?誰能夠去得果報呢?換句話

說:凡夫認為沒有一個「我」,因果就不能成立,因地是「我」造作的,果地

Page 24: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4 -

也是「我」去受報的,應該要有一個「我」吧?提出了這個問難。我們看大

乘唯識論師的回答。

『答:然諸有情,心心所法,因緣力故,相續不斷,造業受果,於

理無違。』

意思是說:有情眾生不一定要有一個「我」,才能夠造業。如果沒有「我」,

誰能夠造業呢?『心、心所法』──是你的心!你現在那個明了的心,它就

能夠造業,不一定要有「我」。因為你這個明了的心,煩惱重也好、善根強也

好,都是過去串習來的。你的明了性─心王跟心所,它能夠造業。

『因緣力故』,你內心的心識,剎那剎那地「起心動念」,這個就是「因

緣力故」,一下子起善念、一下子起惡念,這樣的因緣造作相續不斷,白天也

活動、晚上也活動,如同水流,相續不斷的流動。

Page 25: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5 -

『造業受果,於理無違』,是你今世的心識去造業,下輩子的心識去得果

報,這個道理是可以成立的,不一定要有一個「我」。換言之:你依止現在的

心識去造業,好比你現在是一個男人,你以男人的心識去造業,下一生你沒

有墮到三惡道,也沒有到天上去,你還是做人,做一個女人,當然這個心識

就變化了,因為女人跟男人心識不同,這時候你就以女人的心識去受用女人

的果報。在這個流轉過程中,現在的心識跟下輩子的心識不一樣、思想也不

一樣。比如你今生是一個窮乞丐,沒有錢,看到誰都會覺得很自卑,但是你

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種種的善業,來生做一個轉輪聖王,

七寶千子、統領四天下,那時候的內心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自然充滿了自

信。

『若實無我,誰能造業?誰受果耶?』就是:你現在的心識去造業,你下

Page 26: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6 -

一生的心識去受用果報──「萬法唯識」。沒有一個「我」,因為你的心識念

念都在起變化。如果我們的心識有一個獨立的自我,那不管造再大的善業、

造再大的惡業,這個心識都不會變化;因為有「我」,它就能夠獨立自主,就

不受業力影響而變化,事實上這個「我」是不存在的。所以說:『然諸有情,

心心所法,因緣力故,相續不斷,造業受果,於理無違。』這跟緣起的道理

是不相違背的;你的心識造業之後,心識就開始變化──造的善業強,心識

善的功能就增強,心情也比較好,對自己的信心又加強;造的惡業強,心識

就開始墮落;就是這樣『因緣力故,相續不斷,造業受果,於理無違。』

我們將這個觀念再解釋一下: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本質是不常

又不斷。它受業力的熏習,就「不常」來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它有

Page 27: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7 -

生滅相、有變異相,這當中沒有一個主宰者。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作主公」

─「去後」當生命結束的時候,前七識全都停下來,是第八識最後離開人的

身體;「來先」也就是我們投胎的時候,第八識先去投胎,先有第八識才創造

前七轉識,所以「第八識」是生命體的根本。

但是這個生命體,它不是一個常態,它會變化。︽唯識學︾比喻說:就

像一條手帕,這條手帕一下子變出一隻兔子、一下子又變出一隻老虎,其實

那是一種魔術的力量,它的本質只是一條普通的手帕罷了。這是什麼意思?

「魔術的力量」就是比喻「業力」,如果你造五戒的業力去熏習阿賴耶識,阿

賴耶識就變現莊嚴的人天果報;如果你造殺盜淫妄的業力去熏習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把這些訊息保存下來,就變現三惡道的果報出來,這個果報就是一

種苦惱的果報。就像手帕,能變出各式各樣的花樣來,這樣的果報都是隨因

Page 28: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8 -

緣而變化的。

阿賴耶識它「不常」,但也「不斷」─「恆常相續,無有間斷」。雖然它

不斷不斷地變化,卻從沒有斷滅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從無始劫以來,有時候

做人、有時候升天、有時候墮到三惡道去…不斷地變化,但是「恆常相續,

無有間斷」,從沒有間斷過,每一個剎那都有生命的存在。

『不常又不斷─喻如暴流』,就像是急速的水流。水流看起來有變化,一

下子大波浪、一下子小波浪,但是水流不斷在流動。我們生命的本質,就是

這樣相續而變化。最後做一個總結: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

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執為我。』

依照這個道理可以了解:我們的生命體,不管是人的生命、天的生命、

Page 29: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29 -

各種有情的生命,都沒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自我」;沒有這樣的「自我」。

那是誰造業?誰受果報呢?『但有諸識』,是我們現前明了的心識,就

是「八識」──它無始劫來,前滅後生,剎那剎那的造業,使令因果相續。

這樣一個心識的流動,剎那剎那創造業力,再由這個心識去得果報;在這樣

虛妄的業力熏習之下、相續不絕──『似我相現』,有一個相似於「我」的

相貌出現。因為我們的心識流動太快,這個水流流的太快,會讓我們感覺水

流好像是一個水柱,其實這個水流是一個接一個,不斷在變化。我們的心識

也是如此,它流動太快,我們察覺不到它的變化,以為是一種常住的;愚痴

的眾生就執著為「我」,有一個「我」的存在。

如果說:我們的生命體有一個「我」,這個世間就沒有阿羅漢、沒有佛陀

了!

Page 30: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0 -

意思是說,如果「我」是真實的,不是「因緣」熏習而有的,那這個「我」

就不能消滅掉,修再深的戒定慧,都不能破壞它、改變它。事實上「我」是

不存在的,我們內心的本質是清淨的,「我」是我們妄想捏造出來的。這個「我」

既然不存在,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當然就可以對治、可以把它消掉,而恢

復我們的本來面目了。

總之:其實生命只是一連串相續的心識活動而已;心識能夠造業,也能

夠保存業力;一期一期的造業、一期一期的變現果報,心識就是這樣一生一

生地相續。

關於「萬法唯識」的道理,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做總結,古德說:「法

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爽。」這句話講得很好!就著「法性」來說,一切法

是空寂的──「無我、無我所」,沒有一個的獨立「自我」存在;但是雖然沒

Page 31: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1 -

有「我」的存在,並不生「斷滅見」──因果絲毫不爽。

雖然說「一切法空」,但是你造業決定得果報!

禪宗有一則公案叫「野狐禪」:百丈禪師有一次開講《金剛般若波羅蜜

經》,《金剛經》一方面講空、另一方面又不斷滅。說法圓滿之後,大家都離

開了,這當中有一位白髮的老翁,聽了非常的歡喜,跟百丈禪師頂禮。禪師

就問他說:「你是誰啊?」看這個人氣質也不凡。他說:我過去是迦葉佛時代

的比丘,(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上一尊佛,迦葉佛時代的人,人壽二萬歲),

那時候他是一位上座比丘,他一位弟子問他說:「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大修行人他的內心經常安住在畢竟空,那麼內心常遊畢竟空,還受不受因緣

果報呢?我當時回答:「不落因果」。大修行人因果不能夠繫縛他,不落因

果。之後,因為這句話,五百世墮落野狐之身。但是他雖然造了罪業,過去

Page 32: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2 -

在佛法栽培的善根還在,所以繼續地聽聞佛法。

這時候,他的心結解開了,希望能得到上師的印證,所以再問:「大修行

人還落因果也無?」百丈禪師說:「不昧因果。」老人聽了很歡喜,就說:「我

已經解脫野狐之身了!明天到後山去,有一隻很大的狐狸,就是我的屍體。」

說完就離開了。

所以說:「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就是「不昧因果」。一切法的本質

「畢竟空」──無我、無我所;但是你一造業,在這個空性當中,就產生一

股勢力、一種功能。雖然功能本身並沒有一獨立自主的我,但是在你還沒有

懺悔清淨之前,它就有一種勢力,使令你在六道裡面得果報。如果它是一個

善的業力,就會使令你在比較高層次的法界得果報,正報莊嚴、所受用的依

報環境也莊嚴;相反的,如果這個業力是惡的,就會使令你在苦惱的三惡道

Page 3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3 -

得果報,正報看起來醜陋、外在受用的環境也苦惱。

「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爽。」整個因果的建立,就是依止我們「心

識」的流動,造業是心識,去得果報、受用果報是誰呢?也是「心識」。「萬

法唯識」──你的心識去造業,結果還是你的心識去得果報,所以說「一切

法無我」。佛法講「無我」,不生斷滅見,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就是本論的宗

旨所在。

Page 34: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 - masterchingche.org · 先看最上的第一個圓圈是「業力」;業力包括了身、口、意三業。什麼 是「業」呢?就是造作,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說我今天拜佛,

- 34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http://www.dhamiu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