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古诗词学习优势“揭秘”xmwb.xinmin.cn/resfile/2017-02-15/b02/b02.pdf ·...

1
寒假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 会工作专业的 ! 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 “关于大学生使用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及其 心理分析”调研。 “在朋友圈、 "" 空间等网络平台上,我们 被大家发布的新年期待和年终总结等动态刷 屏。此外,抢红包、编辑消息给列表好友逐一发 送新年祝福、拿着手机坐在电视机前顺便看春 晚……总之,这个年似乎就是在朋友圈里度过 的。”学生们在调查报告中写到,其实如果认为 大学生的春节天天都沉浸在发朋友圈,那是误 解。据调查,大学生中有 #$%&#'的人发布原创 动态频率每周不超过 ( 次,其中 &)%$*'的人 $+* 次。原创动态与转载动态不同,原创动 态与自身生活相关程度更高,更能反应大学生 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因此可见,大学生 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程度是较为合理的。 那么,为什么不少人会产生大学生极其依 赖朋友圈等平台的错觉呢?调查结果表明,大 学生发布的动态内容多涉及情感表达且与生 活相关度极高,如年终总结、新年期待等。并且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们使用的社交软 件也很多元化。据统计,朋友圈和 "" 空间的 使用频率最高,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在同时 使用两者,发布的动态有同有异。可见虽然这 些平台并非不可或缺,但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 生活中表达情感的重要窗口。既然如此,建立 一个怎样的朋友圈,就成了一个值得深讨的问 题。据上师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近半数的被调 查者会通过被点赞获得心理满足,但同时又有 约七成的被调查者会对动态设置权限,这说明 大学生在表达情绪和保护隐私之间存在一种 矛盾心理,在希望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又害 怕被他人了解。 参与调查的学生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 有权选择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分享自己 的生活,但更要有平衡好网络虚拟生活和现实 生活的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责任编辑∶唐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B2 2017年 2月15日 星期三 校园内外·广告/ 本报讯 (记者陆梓华)上海青少年在中 央电视台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中的靓 丽表现,是上海教育一直以来呵护青少年文 化基因、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成果体现。早 ,$$& 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 准》中就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度强化文言诗文 的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 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上海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材编写的结构 化要求,其中文言课文(篇目),四至六年级约 占课文总量的 ,$',七至九年级和高中基础 型课程中约占 &$'。通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经典诵读》等系列教材,各区和学校层面 也做了深入的探索实践,编写了大量的区本 教材和校本教材,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从 学生的基本积累(包括背诵)、理解、分析、鉴 赏评价等角度,综合评价学生诵读、熟记、默 写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文言文 和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在高中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中,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作为重 要指标,重点考核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情 况。修订完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重点做 好学生发展情况的记录。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说,上海中 小学生目前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古诗 文所占比例均符合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材 专门设置“唐诗精华(上)(下)”和“宋词集萃 (上)(下)”四个单元,另在四个年级的八册教 材中均安排了“每周一诗”,还有散见于各个 主题单元中的古诗词。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册 中都有单列的古诗文单元。小学语文教材中 的古诗词,既呈现于纸质教材中,又呈现于音 像教材《古诗诵读》中。此外,市教委还委托出 版社编写了一套 ) 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含光盘),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选 用。修订中的拓展型课程教材《语文综合学 习》同样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教材 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类各年段 教材帮助学生不断积淀人文底蕴。 上海学生古诗词学习优势“揭秘” 课程标准重视人文底蕴积累 大学生社交依赖朋友圈吗? 寒假里,金山区金湾社区的孩子们用硬纸板、塑料瓶 和果壳制作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环保花灯,倡导环保新 生活。 陶磊 摄影报道 废物利用 制作花灯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 ! ! !寒假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 !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大学生使用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及其心理分析”调研。“在朋友圈、""空间等网络平台上,我们

    被大家发布的新年期待和年终总结等动态刷屏。此外,抢红包、编辑消息给列表好友逐一发送新年祝福、拿着手机坐在电视机前顺便看春晚……总之,这个年似乎就是在朋友圈里度过的。”学生们在调查报告中写到,其实如果认为大学生的春节天天都沉浸在发朋友圈,那是误解。据调查,大学生中有 #$%'的人发布原创动态频率每周不超过 (次,其中 &)%$*'的人为 $+*次。原创动态与转载动态不同,原创动态与自身生活相关程度更高,更能反应大学生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因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程度是较为合理的。那么,为什么不少人会产生大学生极其依

    赖朋友圈等平台的错觉呢?调查结果表明,大

    学生发布的动态内容多涉及情感表达且与生活相关度极高,如年终总结、新年期待等。并且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们使用的社交软件也很多元化。据统计,朋友圈和 ""空间的使用频率最高,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在同时使用两者,发布的动态有同有异。可见虽然这些平台并非不可或缺,但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生活中表达情感的重要窗口。既然如此,建立一个怎样的朋友圈,就成了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据上师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近半数的被调查者会通过被点赞获得心理满足,但同时又有约七成的被调查者会对动态设置权限,这说明大学生在表达情绪和保护隐私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在希望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又害怕被他人了解。参与调查的学生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

    有权选择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更要有平衡好网络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责任编辑∶唐 敏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2月15日 星期三 校园内外·广告 /

    ! ! ! !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上海青少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中的靓丽表现,是上海教育一直以来呵护青少年文化基因、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成果体现。早在 ,$$&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上海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材编写的结构

    化要求,其中文言课文(篇目),四至六年级约占课文总量的 ,$',七至九年级和高中基础型课程中约占 &$'。通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系列教材,各区和学校层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索实践,编写了大量的区本教材和校本教材,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从学生的基本积累(包括背诵)、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角度,综合评价学生诵读、熟记、默写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文言文

    和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作为重要指标,重点考核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修订完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重点做好学生发展情况的记录。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说,上海中小学生目前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均符合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专门设置“唐诗精华(上)(下)”和“宋词集萃(上)(下)”四个单元,另在四个年级的八册教

    材中均安排了“每周一诗”,还有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中的古诗词。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册中都有单列的古诗文单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既呈现于纸质教材中,又呈现于音像教材《古诗诵读》中。此外,市教委还委托出版社编写了一套 )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含光盘),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选用。修订中的拓展型课程教材《语文综合学习》同样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教材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类各年段教材帮助学生不断积淀人文底蕴。

    上海学生古诗词学习优势“揭秘”课程标准重视人文底蕴积累

    大学生社交依赖朋友圈吗?

    ! ! ! !寒假里,金山区金湾社区的孩子们用硬纸板、塑料瓶和果壳制作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环保花灯,倡导环保新生活。 陶磊 摄影报道

    废物利用制作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