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7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近育法師 2018 8 24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 家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看《梁皇寶懺》第 三卷,我們昨天講了燈供養和 〈入懺〉,其實〈入懺〉的部分 還包含懺文和佛號。我們今天要 講的是〈出懺〉的〈總括讚〉和 〈讚佛偈〉這兩個部分。我們先 來看第三卷到底在講什麼?它主 要的概念講的是果報─顯果報。 我們來看看這個〈總括讚〉的讚偈,我們累劫以來做了很多的錯事;種了因,果 報就會隨形──「如是因,如是果。」當然我們也做好事,因為善惡夾雜,才會 生在這一個地方。享福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受果報的時候就覺得度日如年。現 在問大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做好事情,又做壞事情;做好事情的福 報和做壞事情的惡業,能不能相抵?﹝回答:不能。﹞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別人 做了錯事,我們能不能代他受罪?﹝回答:不可以。﹞ 《地藏經》裏面講:「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近育法師 2018 年 8 月 24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

家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看《梁皇寶懺》第

三卷,我們昨天講了燈供養和

〈入懺〉,其實〈入懺〉的部分

還包含懺文和佛號。我們今天要

講的是〈出懺〉的〈總括讚〉和

〈讚佛偈〉這兩個部分。我們先

來看第三卷到底在講什麼?它主

要的概念講的是果報─顯果報。

我們來看看這個〈總括讚〉的讚偈,我們累劫以來做了很多的錯事;種了因,果

報就會隨形──「如是因,如是果。」當然我們也做好事,因為善惡夾雜,才會

生在這一個地方。享福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受果報的時候就覺得度日如年。現

在問大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做好事情,又做壞事情;做好事情的福

報和做壞事情的惡業,能不能相抵?﹝回答:不能。﹞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別人

做了錯事,我們能不能代他受罪?﹝回答:不可以。﹞

《地藏經》裏面講:「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

Page 2: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無肯代受。」善惡業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都要去受的;縱使父子至親也沒有辦法

代受的。「善惡自甘承」:自己要受自己所做的善的業報,或者是惡的業報,不

甘願受,也沒辦法。業報如影隨形,自作自受。我們現在透過誠心的懺悔,希望

佛放光加被。佛的光明,好像太陽一樣,把我們的罪業消除。

在偈文裏面有講這個因緣果報,現在問大家:如果這一世是大富的話,他前生是

種了什麼因?﹝回答:布施的因。﹞如果他的聲音是非常的清澈,很好聽,你說

他上輩子是做了什麼?﹝回答:讚歎佛,歌詠三寶。﹞如果他的果報非常的莊嚴,

很容易受人家尊敬,他的因是什麼?﹝回答:上輩子一定是恭敬人。﹞我們剛剛

看到〈總括讚〉的那個圖片,上面有一個餓鬼在餓鬼道受苦。他的頭很大,喉嚨

很小,他就問目連尊者:到底是什麼原因,他會變成這樣子?目連尊者就跟他講:

「他的前世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可是他不僅不願意布施,看到人家的飲食,還把

東西拿走,不給人家吃,所以他這一輩子就沒得吃。」

這個《二百歲的貧窮老者因緣》是有關善惡業能不能相抵消的故事。有一位二百

歲的長者,他的眉毛長到好像頭髮一樣,他的耳朵垂過他的肩膀,他的手長過膝

蓋。以前我曾經跟大家講過,佛有手長過膝這樣子的一個貴相。所以如果站起來,

兩隻手超過膝蓋,這是出貴的相。看這個長者的長相,應該是一個富貴的長者,

可是剛好相反,他淪落成為一個乞丐。他聽人家說,佛陀可以解除人的罪業,於

是他就心心念念,很想要去見佛陀。

這位二百歲長者因為年紀很大,就拄著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走了十年,終於

走到佛陀的精舍。結果守門的人不讓進去,他傷心地哭了起來。佛陀因為有他心

通,就告訴阿難尊者:「你看過長壽且長得非常的富貴,可是罪業沒消的長者

嗎?」阿難尊者就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子的人,有這樣的人嗎?」佛說:

「有,就在我們的門口。」佛陀就請阿難尊者去把這位二百歲的長者帶進來。

這位長者一看到佛陀就非常感動,說:「佛陀啊,您很慈悲,我聽說您對待每一

個衆生都是平等的。請您慈悲告訴我,到底為什麼,我活了這麼久,卻很窮,衣

服都破掉了,三餐不濟。為什麼我會得到這樣子的果報?守門的人不讓我進來;

我想要回去,可是連回去的力氣都沒有了。我想要死在這個地方,又會玷污佛陀

的聖地。請佛陀慈悲告訴我,我的因緣果報是什麼?」

佛陀說:「你的前世是一個太子,地位只在國王之下,大家都非常尊敬你。很可

惜,你有權也有錢,但是並不救濟或是布施。有一次,有一個出家人來跟你化一

件袈裟,你不但不給,還讓那個出家人在招待所等了七天七夜,連一滴水都沒有

給他。」

有一個大臣就跟你說:「這個出家人來跟太子化緣,化一件袈裟。其實,他是讓

你種福田。他肚子餓,可是他的法身是不餓的。他是一個有德的人,你不應該這

樣對待他。」結果你說:「這個出家人是一個騙子,假裝很有道德的樣子。好吧,

就把他放走,看到他就覺得很煩。」

Page 3: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出家人出了城就碰到了一群強盜,強盜準備殺了他。出家人就跟盜賊說:「你們

看,我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骨瘦如柴。你們要把我殺了,也吃不了什麼東西,

而且人的肉很腥。」這些盜賊就說:「無論如何都要殺了你,因為我們已經很多

天沒東西吃,只能吃土。至少吃你的肉,還可以充充饑。」

太子聽說這個出家人碰到盜匪要殺他,就趕過來。那些盜匪一看到太子,嚇得趕

快拔腿就跑了。佛陀就說:「因為你救了這個出家人,所以得了長壽的果報。但

是你之前讓這個出家人餓了七天七夜,不給吃的,所以得了貧窮的果報。」所以

做善事和做壞事,是不能相抵消的。

這一段文字說得很

好,善惡因果是清

清楚楚的,罪福是

不能相抵消的,所

以我們現在碰到不

好的事情,就歡喜

去忍受;如果碰到

好的事情,心要

平,從因地上面來

下功夫。這是出懺

的懺文,一樣包括

了五個部分。

Page 4: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佛身相好。巍巍晃若紫金山」:是讚佛身的功德。我們上一次說,佛有十個名

號,所以佛身的功德就很像紫金山一樣。「法海澄清。皎皎猶如銀漢月」:是指

法寶,佛法是非常清淨的,好像天上十五的月亮一樣。佛有這樣的功德,為什麼

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得度?是佛的關係?還是我們的關係?

《法華經》有一個窮子喻的故事,現在來看影片,你們在看的時候,想一想:佛

應該是不自私、不自利,佛把他所有的功德全部都給我們,到底為什麼我們不能

承擔?25:05——33:24 影片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富長者想要把他所有的家業全部給這一個窮子,可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承認大富長

者,也不覺得這個財富應該是屬於他的。

蕅益大師說,「南無

阿彌陀佛」這句佛

號,佛陀往昔所積聚

的功德都在這一句佛

號上面。所以我們稱

念佛號,就是把佛的

功德轉化成我們自己

的功德。就很像武俠

小說裏傳武功,我們

應該是百分之百的得

到佛的功德。可是我

們就像那個窮子,不

敢承擔,不願意承認。所以佛是被動的,永遠都在那一個地方。主動權在我們,

我們對佛有多少的信心,就能得到多少的功德。現在要反過頭來,問問我們自

https://youtu.be/fBkE-e3PqwA?t=165

Page 5: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己,到底對佛、對佛法,有多少的誠心跟信心?如果誠心只有一點點的話,就像

那個小草,只能得到一點點的雨水滋潤。如果我們通身靠倒的時候,就會像大樹

一樣,吸收非常豐沛的水量。

莊嚴道場,有外在的莊嚴跟內裏的莊嚴。大家看看,有哪一些句子是在說明外在

的莊嚴?有花、飯、茶的供養,然後鐘磬來讚揚佛的功德。

「端秉一心」:主要是在一心,一心皈命三寶。「熱五分之真香」:五分法身香,

記得是哪五個嗎?我們在第一卷有講過五分法身香,是戒、定、慧,加上解脫香

跟解脫知見香。

我們有誠心,積蓄一點點的功德要回向,回向什麼呢?回向西方淨土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剛剛吃飯的時候,有沒有注意聽師父在講阿

羅漢,大阿羅漢跟小阿羅漢?師父說,大阿羅漢其實是菩薩的化身;小阿羅漢,

Page 6: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有三個意思:殺賊、無生、應供。我們說他是小乘,因為他是自了漢。我們一定

要對他們起恭敬心,因為我們還沒了脫生死,還不能受人天供養,沒有那個福德,

所以要非常的尊敬他們。

我們院子裏邊有十八羅漢,其實本來是十六尊。佛陀入涅槃的時候,他交代這十

六位羅漢,在他入涅槃以後要護法,保護修行人。我剛剛說是十八羅漢,最後兩

個羅漢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加的。他欽定了降龍、伏虎羅漢,所以就變成十八羅漢。

這一位尊者,他喜歡打

坐,打坐完就把腳鬆

開,然後會伸個懶腰,

就變成這個樣子。接下

來我們來看開心羅漢;

他心臟那地方是一尊

佛。為什麼是一尊佛?

他原來是印度一個國家

的太子,太子是要接王

位的;但是他弟弟很想

當將來的國王,所以就

帶兵來跟哥哥打仗,搶

皇位。哥哥就跟他說:「你當國王,我出家去。」他弟弟不相信,還是帶兵要來

打。他就說:「我心中只有佛,不信的話,你看!」他就把他的衣服打開,他心

臟這個地方就是一尊佛。這就是開心羅漢。再來看看這個挖耳朵羅漢。這挖耳羅

漢,是不是他的耳朵很癢?不是,這是他的法門。是屬於《楞嚴經》裏面二十五

圓通哪一個法門?耳根圓通法門。

大家有空到院子裏看看,還有什麼有趣的羅漢。

透過懺悔,把貪瞋癡

的罪業轉成戒定慧,

才能夠解脫。重點就

在──貪瞋癡的根,

這個根其實紮得很深,

需要用智慧的力氣才

能夠把它拔出來,才

能夠越三界網。我們

希望佛陀加被,業障

可以消除,所有法界

的衆生可以同得利益。

Page 7: 《梁皇寶懺》懺法第十二講 第三卷/總括讚〈出懺〉 · 故事中的長者其實就是佛陀,離開家五十年的乞丐就是我們。《法華經》裏的大

永脫三途之報,就

不會再墮落了,常

生三寶之家。大家

有沒有聽過一句俗

話「無事不登三寶

殿」?意思是說,

在佛殿裏面做的每

一個動作,每一個

事情,都是有原因

的。佛殿是非常莊

嚴的地方,到佛殿

去,一言一行都要

非常的恭敬。比如

說,我們現在到一個人家去,主人就問:「你怎麼來了?」他就說:「無事不登

三寶殿。」就是有事情要去跟他商量的意思。

我們依文懺悔

了,也做了回

向,把我們的貪

瞋癡轉成了戒定

慧,但是還有微

細微細的過錯,

所以要繼續懺

悔。《十地毗婆

沙論》云:「於

諸福德中,懺悔

福德最大,除業

障故。復次,懺

悔如如意珠,隨

願皆得。」所有的福德當中,懺悔的福最大。因此,懺悔得安樂,懺悔得清淨。

今天我們把《梁皇寶懺》卷三圓滿了;明天開始,由其他法師繼續跟大家介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