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76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jed

Post on 12-Jan-2016

1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两弹一星 ■ “东方魔稻” ■ “银河”系列计算机 ■ “神舟”号飞船. 导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门. 导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导入. 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 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 导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计算机和航天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返 回. 返 回. 两弹一星. 1954 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晤.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第 2828 课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Page 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门

导入

Page 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导入

Page 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 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

导入

Page 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计算机和航天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导入

返 回返 回

Page 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Page 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54 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晤

Page 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年 10 月 16 日)

Page 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京。  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的这个主张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顽强抵抗。中国政府早已指出:一九六三年七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这个条约企图巩固三个核大国的垄断地位,而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手脚束缚起来;它不仅没有减少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核威胁,反而加重了这种威胁。美国政府当时就毫不隐讳地声明,签订这个条约,决不意味着美国不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使用、生产、储存、输出和扩散核武器。一年多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年多来,美国没有停止过在它已经进行的核试验的基础上生产各种核武器。  美国还精益求精,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进行了几十次地下核试验,使它生产的核武器更趋完备。美国的核潜艇进驻日本,直接威胁着日本人民、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美国正在通过所谓多边核力量把核武器扩散到西德复仇主义者手中,威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美国的潜艇,携带着装有核弹头的北极星导弹,出没在台湾海峡、北部湾、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到处威胁着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一切反抗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各国人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由于美国暂时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的假象,就认为它对世界人民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不存在了呢?  大家知道,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原子弹是纸老虎。过去我们这样看,现在我们仍然这样看。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中国政府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我们相信人民。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任何武器。中国的命运决定于中国人民,世界的命运决定于世界各国人民,而不决定于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Page 1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全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我们深信,各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斗争,加上互相支援,是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的。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也不会犯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人民是可以信赖的。  中国政府完全理解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要求停止一切核试验的善良愿望。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懂得,核武器越是为了美帝国主义及其合伙者所垄断,核战争的危险就越大。他们有,你们没有,他们神气得很。一旦反对他们的人也有了,他们就不那么神气了,核讹诈和核威胁的政策就不那么灵了,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就增长了。我们衷心希望,核战争将永远不会发生。我们深信,只要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坚持斗争,核战争是可以防止的。  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如果已经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国家连保证不使用核武器这一点也做不到,怎么能够指望还没有核武器的国家相信它们的和平诚意,而不采取可能和必要的防御措施呢?  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尽一切努力,争取通过国际协商,促进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天没有到来之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加强国防,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我们深认,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一定能消灭核武器。

Page 1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

Page 1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邓稼先

邓嫁先( 1924—1986 ),中国物理学家;安徽怀宁人; 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 年赴美留学, 1950年,获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去世前中国进行的 32 次核试验中,在现场指挥试验队工作达 15 次之多,被誉为中国的“ 两弹元勋”。

Page 1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0 年 2 月 19 日,自行制造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60 年 9 月,首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3 年 12 月,第一枚气象火箭发射成功。现在已有 "T-7" 、 "T-7A" 、和平 2 号、和平 6 号等多种气象火箭。   1964 年 6 月 29 日,独立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它揭开我国导弹、火箭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1964 年 7 月 19 日,成功地发射和回收首枚生物火箭。   1966 年 10 月 27 日,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    1970 年 1 月 30 日,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 年 4 月 26 日,用 " 长征一号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 " 东方红 1 号 " 人造卫星,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1971 年 3 月 3 日,发射科学实验卫星 " 实践一号 " ,该卫星在预定轨道工作 8 年以上。   1971 年 9 月 10 日,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火箭大事记(部分)

Page 1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导弹 洲际导弹

Page 1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Page 1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导弹部队

Page 1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导弹部队

Page 1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导弹部队

Page 1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导弹部队

Page 2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Page 2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Page 2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

Page 2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Page 2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发射“东风 21”号多弹头导弹 “ 东风 21”号可以携带威力相当于 30万吨黄色炸药的核弹头,也可以配备传统高爆弹头。

Page 2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国本土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图为导弹运进靶场实施“两弹”结合试验。

Page 2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 1” 号卫星

Page 2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长征— 1 ” 号航天运载火箭该火箭 1970 年 4 月 24 日顺利地将“东方红— 1” 号人造地球

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Page 2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 年 11 月 26 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Page 2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 年 11 月 29 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太空飞行3天后,安全返回到四川中部预定回收区域。

Page 3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 3卷

返 回返 回

Page 3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东方魔稻”

Page 3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袁隆平 袁隆平仔田间观察水稻新品种生长情况

袁隆平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Page 3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age 3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age 3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杂交水稻

Page 3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1 年 2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

Page 3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Page 3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超级杂交水稻

Page 3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华社华盛顿 2004 年 10 月 14 日电,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 14 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举行。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和另一位西非水稻专家蒙蒂 ·琼斯博士分享了这一奖项的 25万美元奖金。

今年 3 月底,世界粮食基金会在华盛顿宣布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 ·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蒙蒂 ·琼斯是塞拉利昂人,现任非洲农业研究论坛执行秘书。此奖设立于 1986年,授予“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Page 4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 美 ]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

返 回返 回

Page 4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银河”系列计算机

Page 4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83 年 12 月 22 日,我国第一台“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

Page 4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Page 4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计算机专卖店

Page 4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校计算机教室

Page 4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Page 4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 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 2005 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 1亿。

Page 4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

返 回返 回

Page 4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神舟”号飞船

Page 5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耸立在发射架前的“长征二号”火箭

Page 5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踏上征程

Page 5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 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Page 5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Page 5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神舟 5 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Page 5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神舟 5 号”飞船返回舱

Page 5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Page 5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Page 5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重庆市民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Page 5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Page 6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5 年 10 月 12 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Page 6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神舟六号”航天员传回的画面,画面中展示的是从太空看到的中国大地。

Page 6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5 年 10 月 17 日 4 时 33 分,“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图为聂海胜出舱一刻。

返 回返 回

Page 6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链接

漫射反射传感器

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Page 6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笔记本电脑 手机

信息技术

Page 6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风云二号卫星

空间技术

Page 6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美国宇宙飞船一号

空间技术

Page 67: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

空间技术

Page 68: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美国“阿波罗”号载人登月成功

空间技术

Page 69: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美国宾州一核电站外观

能源技术

Page 70: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太阳能热水器

能源技术

Page 71: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人造光源是人制造的。通过叫做光导纤维的玻璃丝传播。每根丝只有 1毫米粗。

新材料技术

Page 72: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首只克隆羊“多利”

生物工程

Page 73: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阅读与思考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会场 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Page 74: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与探究

江泽民同志在“国家 863 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听取汇报

Page 75: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 以网络技术为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我测评

返 回返 回

Page 76: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 28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结 束